痞爷网盘txt下载:仁慈和信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29:56

仁慈和信任

张稚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11月18日   第 10 版)

  近来医患矛盾愈演愈烈,戾气之大似乎难以化解。小儿科医生接诊重症患儿,第一时间不是看孩子,而是给家长看相,如家长孔武有力,诊疗就要谨小慎微;而患者也详细记录诊疗过程,并给医生的通话录音;“8毛钱治好10万元大病”一时间引起社会公愤,以为医院想钱想疯了,8毛钱能治的小病非要开刀动手术,但事后证明第一家医院的诊断没错;“活婴被当死婴弃”事件,又使人们对医界的专业能力及职业操守发生怀疑;偏激患者对医生举刀相向,进而便有医生戴钢盔上岗……本来一同对抗疾病的医患双方,变成了互相疑惧的敌人。

  在患者这边,看病是个大工程。从疑虑找不到好医生,到连续数日起早排队、无休止的检查、楼上楼下地缴费,到大夫面无表情三言两语地打发,再到令人吃惊的药费……心理、体力、金钱的难以承受,使得很多人宁愿自己去药店买药吃。

  在医生那边,寒窗5年,要独当一面至少需要10年临床。每周5天半工作制,半天要看五六十个病人。要晋升必须担任一年总住院医师,24小时在岗,每周只有一个晚上和家人团聚。一旦出现医疗事故,当事人也要承担部分赔偿,委屈多多。

  所以,解决医患矛盾是一个更庞大的工程。一方面取决于国家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一方面在于医生的职业素养和态度。

  前些年,国家一度减少了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一度低至1.66%,2003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收入中,政府补贴仅占6%,被推向市场的医院只能以药养医,药品收入占到46%,患者在负担医药成本之外,还要负担医务人员的工资和补贴,个人支付的比例增速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速。由于中央财政卫生事业费比例小、且医疗机构准入门槛很高,使得医疗资源集中在公立医院和大城市,偏僻地区、财政困难地区公共医疗服务难以保障。

  近年来,国家注意到这一问题,正朝着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方向努力。2010年卫生事业费在国家财政总支出中占比一举达到5.3%,比上年增加了20%,多层次的医疗体系正在架构,医疗保障在完善。

  在医患关系中,医生因为掌握专业知识,是强势和占主导性的一方,但如果丧失了患者的基本信任,被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讨说法时,这种强势便成为泡影;反过来说,患者如果不能信任医生,势必造成医生为保护自己,对于危难病症小心从事、过度检查、不敢为抢救生命冒险一搏,真正受伤害的还是患者本身。所以,医生强化人文关怀,注重沟通,履行检查和治疗前征得病人同意、告知和说明这三项义务;患者给予医生更多的信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对双方都有利。

  海德堡大学沃尔冈教授说:“一个好医生至少具备这么几个条件:科学上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在治疗和伦理方面都有清晰的决断力。还有,他应该有一颗温暖的心。”当年,一个患白喉的孩子因无人会做气管切开手术而生生夭折,张金哲大夫因悲悯之心选择小儿外科。他随身装着写有注意事项的小纸条,家长不明白时就拿出来再讲一次。在儿科,孩子哭闹,大人嚷嚷,医生和患儿家长都很容易情绪焦躁。张金哲提出了“减低20分贝”的号召,医护人员不大声对患者喊叫,大家都放低声音,架就吵不起来。他还提出了医患沟通的“3分钟艺术”,把病因、对生活的影响、如何预防等病人最关心的部分,用简洁扼要、通俗的语言讲清楚。他说,医生对病人的爱是没有条件的、普世的、悲天悯人的,爱不是交易。

  宋代寇宗爽在《本草衍义》中写道:“医不慈仁,病者猜鄙,二理交驰,于病何益?由是言之,医者不可不慈仁,不慈仁则招非;病者不可猜鄙,猜鄙则遭祸。惟贤者洞达物情,各就安乐,亦治病一说(悦)也。”仁慈和信任,是可以互相传递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