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嫡女之风华绝代:[转贴]刘洪波:为什么会有空气良好的灰霾 【猫眼看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2:22:16
[转贴]刘洪波:为什么会有空气良好的灰霾2659 次点击11 个回复0 次转到微评 剑门碧玉 于 2011/11/17 20:48:02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刘洪波:为什么会有空气良好的灰霾

2011-11-17 南方都市报 无限杂思之刘洪波专栏

    微粒挑战了中国的环境评价。PM2.5,不及头发丝直径1/20的空气悬浮物,成为争论的主角,关注的焦点,乃至被认为涉及到“国际斗争”。

    如同不安全的食品和洗涤用品普及了化学,天气在教我们认字。现在,人们都认识了“霾”,在汉语里面,这不再是一个生僻字,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灰霾天气频发”。没有下雨,也没有阴云,但天总像蒙着一层纱布,灰沉压抑,这是“灰霾”,中国不少城市面临的最大污染问题。

    PM 2.5,大气中直径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正是灰霾的元凶。我们的大气中有太多的PM 2.5,它被我们吸入,进入我们的肺泡。它是那样微小,所以能够悬浮得那么久,传送到那么远。它是那样微小,所以进入身体后更加不像异物,更容易产生“血肉联系”,参与到呼吸、心血管、神经系统,加入免疫、生育和遗传过程。

    这样的描述如同科普读物中常见的礼赞,我们对微观世界的神奇往往如此。然而,PM 2.5是污染,它在大气和身体里充分而顽强地存在,代表着污染布满天空,深入骨髓。它是如此恐怖,却不在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之内。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我们看不到蓝天,空气质量仍然可以播报良好。

    现在我们才知道,一旦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将会从现在的80%下降到20%。现在我们才知道,即使把最大危害不算成危害,我们的空气达标率仍然只有80%。现在我们才知道,我们一直在享受着一种特色化的“空气标准”,不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空气质量,在我们这里就是达标。这就像我们饮用“强壮一个民族”的牛奶,实际上产生着结石,而剔除掉三聚氰胺之后,我们就制定一个蛋白质含量和细菌控制都不能达到国际标准的标准,使得牛奶仍然合格。

    我们坚决反对“双重标准”,但绝不反对把自己降到低人一等,就连呼吸的空气都认定不配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来评价。就是这样,我们还有缴纳“呼吸税”的危险,坏空气也是可以收钱的。当然,如同我们不能拥有一个好的水环境,并不表示所有人都得不到干净的水;我们没有一个好的食品安全环境,并不表示所有人都得不到无污染的蔬菜。我们有的是办法,做到“应保尽保”,使值得拥有好空气、好水和好食品的人获得安全,而使更多的人消费“与发展不够”相适应的污染品,并且贡献其消费“合格品”之后的税收。(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我们并非不了解PM 2.5对空气质量的严重影响,并非不了解PM 2.5对人体健康构成的极大危害,我们也并非没有测定空气中PM 2.5的技术,这种技术并非需要巨大的成本,然而,我们并不把PM 2.5列入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从前,这一点甚至没有受到质疑,现在,人们极为关注这一问题,得到的回答是“时机不成熟”。

    我们需要一个怎样的“时机”呢?我们是坚持一个“80%合格”的读数,还是坚持一个健康和安全的标准?我们的环境标准到底是以人为本,还是以保证“大多数合格”为本?不保证人民健康,但可以保证多数合格;然后,又从环境合格来证明没有危害,从而将受害的人们归于自身身体素质不佳;最后,如果环境情况有所好转,再把标准提高一些,那又可以被赞颂为巨大的德政。

    我们呼吸着坏空气,却像那些呼吸着好空气的人民一样,满意着“合格”的生活。我们总是事后才知道我们原本是低标准的合格,但又因为终于真正地达到了标准,于是歌颂不已,而根本不在意一直处在不合格之中。如果我们一直不能达到标准,那么也将一直不知道真正的合格是什么,顶着特色的合格标签,又成为我们心安理得乃至骄傲自得的源泉。

    据称,环保部正在制定我国的PM 2.5标准,一些地方在将PM 2.5列入监测并进行公布。这是因PM 2.5引起的空气质量到底是优良还是极为糟糕之争的结果,剧烈的争论一定影响了环保部的“时机”判断。但我们不能知道的是,我们还在独享着多少低于国际通用指标的鉴定,把不合格变成合格,把不达标变成达标,仅仅是为了使我们听起来有着健康和安全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