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英文演讲视频直播:袁家后人谈:袁世凯沉冤百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3:42:49

袁家后人谈:袁世凯沉冤百年

           
                       袁世凯(1859.9.16-1916.6.6)

    照片出自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的莫理循档案馆。这是袁大总统赠莫大夫[莫理循]的玉照,莫理循(1862-1920),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昭士报》驻华首席记者(1897-1912),任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1912-1920),居住北京达20余年。 

    今年是辛亥革命百年,也是在辛亥革命中起了举足轻重作用的袁世凯逝世95周年。现旅居加拿大的袁世凯曾孙、年届古稀的画家原始(原名袁缉燕)接受了记者高伐林的专访。
  “历数中国5000年历史,哪一次改朝换代不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数以百万、千万计的民众被屠杀、被灭绝?而先公(袁世凯)能兵不血刃、以和平手段改朝换代,充分展现了他的大智大勇。”
  今年6月6日是袁世凯逝世95周年,成立两年的袁氏家族联谊会首次在袁世凯的安葬地——河南安阳的袁公陵举行集体祭拜。现旅居加拿大的袁世凯曾孙、年届古稀的画家原始(原名袁缉燕),代表袁氏后人,在仪式上宣读了“祭先公文”。
  袁世凯曾孙、画家原始(袁缉燕)在袁世凯陵前宣读“祭先公文”。
  袁缉燕系辛亥革命中起了举足轻重作用的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之孙。今年适逢辛亥革命百年,这位中华民国首届正式大总统的后人,接受记者的专访,不仅介绍了今年夏天他们家族几代亲友、袁世凯故乡民众祭奠的经过,还介绍了辛亥革命和袁世凯学术研讨会和原始油画作品展义卖的情况,同时,针对袁世凯最为国民党和共产党两朝当局和正统史学界诟病的几个问题,像“戊戌变法时向清廷告密”“与日本签订灭亡中国的21条”“称帝”等,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澄清有关历史真相,强调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客观公正地认识袁世凯在上个世纪之初为中国的转型、进步立下的巨大功勋,以及他受到的时代局限,写下的人生败笔。
  原始指出,现在在学界,对袁世凯的功过,已经有了趋于公正的评价,得到史料支持,但是民间,由于受到近百年两个执政政党的误导,对袁世凯的评价还是负面居多。
  怎么突破这一症结呢?原始认为,“我看办法很简单,就是公开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档案。让国民看到历史真相,是谁,在中国建立了现代陆军、现代警察,兴办了工业、铁路、贸易银行,废除了科举,兴办了新学、女子学堂,是谁,运用掌管的军事力量,迫使清王朝退位,并且史无前例地没有杀戮皇室,和平改朝换代?”
  不过,原始也估计到,让国民了解辛亥年间的历史真相,将引发连锁反应,几十年来不允许谈论的诸多真相,将浮出水面。这些都是当局不愿面对、不敢面对的。


  袁世凯百年沉冤,原因在两朝政权


  近百年来,凡是提到袁世凯搞君主立宪,只说“君主”,不提“立宪”,一律称为“复辟”,“想当皇上”,没有人向国民解释过,“君主立宪”是以英国和日本为蓝本,与清王朝的“君主专制”有本质区别。    

                         袁世凯曾孙:原始(袁缉燕)


  认识袁世凯的曾孙、旅居加拿大的画家原始(原名袁缉燕)已经很多年了。2004年他到纽约来举办画展,我曾与他长谈,后来又常与他通电话和通过电子邮件交流。他不断创作出抽象风格油画新作,参加袁氏家族联谊会的活动,以及对他有名的曾祖父的看法的深化,都及时地让我知晓。当辛亥百年纪念日即将到来、反思中国一个世纪曲折历程的气氛越来越浓之际,8月26日,记者拨通了原始先生位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的寓所的电话。


  影视作品中袁世凯形象在演变


  高伐林:辛亥百年临近,袁世凯再次回到当今人们的视野,对他的功过讨论得越来越热烈了。


  原始:是的。2004年你首次采访我之后,短短七年,海内外学者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挖掘整理出了很多史料,对袁世凯的评价日趋公正。借助于这些新的史料和论述,我更清楚地了解了我的曾祖父,对他做出的有益于中国社会进步的大量实事,感到骄傲;为他遭受的百年之冤,感到痛心;更让我感到忧虑的是,我们的民族,为什么能在两个政党、两朝政权的先后控制之下,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新闻界、学术界,不能公正地展示历史真相,让国民自己判断谁是谁非,让国民自己选择国体政体?


  高伐林:对袁世凯评价的变化,从许多影视文艺作品也反映出来了。像《知音》中英若诚饰演的袁世凯、《走向共和》中孙淳饰演的袁世凯,和今年《建党伟业》中周润发饰演的袁世凯,可以看出袁世凯形象演变的脉络。你看过这些影视作品吗?


  原始:三十年来,许多文艺作品塑造过我的曾祖父的形象,我看过一些。《知音》这部影片是很多年前看的,它与那个年代其它电影一样,通篇都是虚假的宣传;《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对慈禧、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孙中山的刻划,都比较立体、比较人性化了,让我们看到了接近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对那段历史时期,有了全新的诠释,是一部难得的好影视作品。《建党伟业》这部影片的名字,立刻就让我想起了“文革”时期的那些电影,我敬而远之,到现在不敢看,也不想看。


  高伐林:哦,《建党伟业》我建议您如果有机会,还是不妨看看。我知道,袁家另一位后人袁伟东曾经给《建党伟业》的编导者写过信,批评片中关于袁世凯“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21条”严重失实,还指出影片塑造你的祖父——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的形象“严重错误”。我个人认为,这部片子的“历史为政治需要服务”的指导思想确实很难令人接受,关于袁世凯签订21条问题也确实如袁伟东所说背离史实,不过,周润发塑造的袁世凯这个形象,还不完全是漫画式、脸谱化,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袁世凯的复杂处境和矛盾性格。


  原始:好,那我有机会就找来看看。


  高伐林:或许您看了之后,对于袁世凯这个形象的内涵,能有更多的感想。


  我为什么会问起这个问题呢?因为影视作品作为重要的大众娱乐方式,既是大众观点的折射,又直接诉诸大众的感性,塑造他们的历史观。有时候,一部文艺作品所描绘的人物,竟能够使千百年来民众的看法就此定型。现在老百姓的脑海中曹操的形象,不就是由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和后来许多“三国戏”中确定的基调么?尽管这个形象与真实的曹操并不搭界。


  可惜的是,我们都认为更深刻、更真实的《走向共和》,在中国央视播放不久就赢得了口碑,却被当局很快封杀了!我得知,电影《辛亥革命》(又名“1911”)即将上映,还是由孙淳饰演袁世凯,我们拭目以待吧。


  袁世凯成为史学界的热门话题


  高伐林:近年来国内关于袁世凯的书和文章很多。你也看了不少吧。


  原始:是的,尤其是最近三四年,传记性的,研究性的,资料性的……据袁伟东搜集整理列出的,有一百多种。反响较大的,有:


  张永东,甘肃省社科院研究员,在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之冤:替袁世凯翻案》;


  张永久《袁世凯家族》;


  安阳师范学院教授张华腾《北洋集团崛起研究》;


  还有张社生的《袁世凯》……


  高伐林:张社生这本,完整书名应该叫《绝版袁世凯》,是由文滙出版社出版的“绝版晚清”系列中的一本。


  原始:福建出版社出版了汤伏祥的《袁来如此:袁世凯与晚清七十年》——注意,书名上并不是错别字,就是这个“袁”。


  高伐林:我明白,这是一语双关。


  原始:最重要的着作,是广州社科院研究员骆宝善整理编辑、即将出版的《袁世凯全集》,据骆教授告诉我,有几十册。


  高伐林:我最近还读到一些,例如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赵焰的《晚清有个袁世凯》。这些学者,你也见到了一些?


  原始:最近几次回国参加袁氏宗族联谊会活动,结识了不少对袁世凯深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像中国社科院的马勇先生、雷颐先生,安阳师院的李桂枝教授,民革中央的蔡永飞先生,中国人民大学的张鸣教授,还有张耀杰先生、范弘先生,陈远先生,等等。


  最令我感动的是骆宝善教授,30年前他在研究晚清与辛亥革命史的时候,发现许多史料记载的袁世凯所作所为,与几十年来官方通过宣传工具要我们相信的对袁世凯的评价,截然不同。从那时开始,他跑遍了中国、日本各大图书馆、档案馆,挖掘整理大量档案,经过30年,搜集整理出来大批宝贵的史料,编辑了《袁世凯全集》。这位老先生已经80岁了,可我们袁氏家族联谊会开了三次会,他就参加了两次。


  我很惊讶地看到,那么多与袁家非亲非故的专家学者,都在执着地研究袁世凯。他们的研究成果,启发了我们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历史,不能用意识形态、一党私见任意地扭曲或粉饰历史,我作为袁世凯的后人,理应对他有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和评价。历史不能被隔断,真相不可能永远被埋葬,只有正视,才能让我们和子孙后代避免重蹈覆辙,让我们中华民族能够走出延续了几千年的专制轮回。


  故乡的乡亲认为袁世凯是位伟人


  高伐林:您所接触的官方和民间人士,对袁世凯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变化?袁世凯家乡的河南、项城等地,民间舆论如何?袁氏后人和乡民,与一般民众是否有差距?


  原始:我感觉,近年来官方与民间对袁世凯的评价有不小的变化。对学术界发表的历史事实真相,官方不支持,但也不反对。今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国内为袁世凯“正名”的文章很多,都没有听说官方进行干涉、打压。不久前张耀杰先生发表了《宋教仁的刺杀者是孙中山》,就是一个证明。


  在民间就更是如此了,当今稍有分析能力的人都悟出一个道理:官方编写的历史不可信,包括他们自己的党史。据我了解,安阳、项城的百姓,以及袁氏后人,对袁世凯都很崇敬,认为是一位伟人,对中国当时的社会进步做了很多实事、好事。


  2009年9月,在项城举行袁氏家族联谊会成立会的那一次,我们去祭拜袁甲三(袁世凯的从祖父,袁氏家族首位官居一品的朝廷大员)、袁宝中(袁世凯的生父)的墓,一位住在附近的农民走过来。当地政协副主席袁晓林——也是袁氏后人——向我们大家介绍,这位农民从袁寨时代到现在,几代人为袁宝中照料墓地。我们围过去与他握手表示感谢,也向他提问。我问他一个尖锐的问题:这么多年来,上边一直教育人们,地主老财无不盘剥欺压穷苦农民,袁寨对你们家究竟怎么样?他说,那完全是胡说八道。我们几代人为什么一直在这里看守、打扫、照管墓地?因为我们感激袁家人。他说,当年袁寨还存在的时候,一到外界兵荒马乱或者水旱灾害,很多难民流落到此,袁寨人给吃的给穿的,不想走的,就收留在这儿种地;要走的,就给点儿路费……我们家就是流落到此的。1966年“文革”闹起来,红卫兵到这里来要扒这个坟,我们就阻止了。当时村里还让农民控诉袁家人如何虐待他们,但没有人发言。被逼得狠了,有人还站起来说,人家几代人对我们都很照顾,我们不能昧着良心说话。


  家族联谊会推动对袁世凯的研究


  高伐林:请讲讲你们项城袁氏家族联谊会的情况吧。比如,这个联谊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联络、召集,筹备成立的?目前主要有什么活动?成员的人数和组成情况如何?


  原始:项城袁氏家族联谊会成立两年了,搞了三次活动,每年一次。第一次,2009年,袁世凯诞辰150周年时,在袁世凯的出生地河南项城宣布成立;第二次,2000年,在他的发达地——天津小站举行活动;第三次,是今年6月,在他的长眠地——河南安阳。


  高伐林:哦,三次活动选的地点都很有意义啊。


  原始:三次活动,在海内外引起来不小的反响。


  第一次活动,海内外有40多人参加,提议和组织者是袁伟东;联络人是项城的袁晓林,我哥哥袁茂林也是积极的推动者。这次活动,项城市政府很支持,我们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在天津小站举行的第二次活动,除了家族会议,还举办了我的油画作品展义卖,也得到小站镇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安阳的袁公陵举行的第三次活动,内容就更丰富了,包括家族会议、袁氏后人在袁世凯去世95年来第一次集体祭拜,辛亥革命和袁世凯学术研讨会,张华腾教授新书《1912-1915年的袁世凯》发布会;还有原始油画作品展义卖。当地电视台、报社都派人来了,做了报导。


  在这次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的意见并不一致,发言踊跃,不同观点激烈交锋。有人就坚决认为,袁世凯称帝,无论如何是做错了;也有人认为,袁世凯称帝是被逼无奈。各方都引经据典,研讨会时间延长了,到了吃晚饭时间,还意犹未尽。主持人张华腾教授感慨:这是他经历过的气氛最活跃的研讨会。


  高伐林:看来今后每年要开一次年会?


  原始:这次在安阳,我们讨论过今后的活动频度。想到这么多人,每年聚会,并不容易,筹备起来工作量太大;年年活动,新内容不多,也不必要。今后家族联谊会每年举行一次会长会议,三至五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今年12月,安阳师范学院将举办全国性的辛亥革命和袁世凯学术研讨会,家族联谊会准备参与,推动对袁世凯的研究。再过五年,2016年,是袁世凯逝世一百周年,我们再来一次全体聚会。


  高伐林:袁氏家族联谊会主要负责人是谁?


  原始:现任会长是袁伟东,他是袁世凯哥哥的后代,今年52岁,现任民革黑龙江省秘书长,也是孙中山研究会的理事,工作能力很强,对这段历史很感兴趣,发现袁世凯有很多被冤枉的地方,所以他要致力于澄清,写了致《建党伟业》导演的信。袁氏家族联谊会的名誉会长、会长、理事人很多,名单我另外给你吧。


  在曾祖父身边展示画作


  高伐林:今年你们是怎么祭拜袁世凯的呢?


  原始:今年6月6日,是袁世凯逝世95周年,家族联谊会在安阳袁公陵举行首次集体祭拜。上午9点开始,全体后人,能参加的都参加了,还有一些学者和媒体人士。


  祭拜的程序是这样的:默哀;向袁世凯墓三鞠躬;我宣读祭词;向袁世凯墓献花;全体人士绕墓一周。简单肃穆。


  这次祭拜活动得到了安阳园林管理处大力支持和帮助,圆满成功。


  跟你讲两件奇怪的事——


  当袁氏后人列队祭拜之际,袁公陵一个工作人员看到在陵墓旁有条蛇,立起身观看——他们在这里工作多年,从没见过;祭拜仪式下午在袁公陵礼堂开研讨会,本来天空晴朗,瞬间乌云密布,昏暗如夜,顷刻间雷鸣电闪,暴雨如注,20分钟后雨过天晴。在场专家、学者、官员、来宾,无不称奇。


  我是不信迷信的无神论者,但亲身经历这两件事,难免产生一些联想:95年来第一次祭拜,袁世凯若九泉有灵,想必也是感慨系之吧。


  安阳市长当天晚上宴请我们选出的六个家族代表,我也是其中之一;骆宝善、张华腾等学者代表、共识网和《领导者》杂志负责人周志兴等媒体代表。席间,大家也热烈地讨论对袁世凯研究的动态和新观念。市长是位国画爱好者,我俩就更有共同语言了,他当场要他的秘书去他的办公室拿来了几张他的作品,给大家欣赏。


  高伐林:这次在袁公陵举行的你的画展义卖情况如何?


  原始:开幕式刚刚结束,我的两幅油画就售出了,一幅是《春到燕郊》,一幅是《古都印象》,收藏者是国内一家企业,义卖所得十万人民币,全部捐赠给家族联谊会,用作活动基金。& lt; BR>你知道,我的一生颇为坎坷。在“文革”中最艰难的日子里,我也没有放弃绘画,现在想起来,这份执着,这份责任感,这份毅力,除去对绘画的痴迷,也有袁世凯的一份基因。在袁公陵举办画展的开幕式上,我激动地说起:习画五十多年,今天实现了我的梦想,在曾祖父的身边展示我的画作,让他看到他的后人像他一样,也都是实实在在地做事的人。


  高伐林:想必祭拜又促发了你新的创作灵感?


  原始:从安阳返回加拿大之后,这股激情一直不肯消退,我在这种情绪的激发下,创作了两幅与祭拜先祖有关的油画。


  执政者的难言之隐?


  高伐林:您认为,目前对袁世凯研究的难点是什么?


  原始:眼下对袁世凯研究的难点,还是在于官方不支持。虽然在学界,对袁世凯的功过,有了趋于公正的评价,得到史料支持,但是民间,由于受到近百年的误导,对袁世凯的评价还是负面居多。


  高伐林:突破的症结何在?


  原始:突破这一症结的办法,我看很简单,就是公开辛亥革命前后的历史档案,让国民看到历史真相——是谁,在中国建立了现代陆军、现代警察,兴办了工业、铁路、贸易银行;是谁,废除了科举,兴办了新学、女子学堂;是谁,运用掌管的军事力量,迫使清王朝退位,并且史无前例地没有杀戮皇室,给予清王室优厚的抚恤金,和平改朝换代……


  与此同时,又是谁,为了筹集军费推翻满清,不惜与日本签订秘密协议,割让东三省,为了建立自己的军队,而接受苏俄的卢布、军火与教官,引狼入室,最终将外蒙古等大片国土拱手让人?


  高伐林:公开史料,让国民看到历史真相,这些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很难做到啊。


  原始:是啊,这样将引发连锁反应,几十年来不允许谈论的诸多真相,都将浮出水面。这些都是国民党、共产党执政者所不愿面对、不敢面对的。我认为,这就是袁世凯沉冤百年的原因。


  我跟你对比袁世凯和孙中山的所作所为,并不是纠缠过去,而是以史为鉴,吸取教训,让民国以来各个时期的领袖和中国的各色人物,都得到公平、公正的评价。


  所谓三桩“劣迹”已真相大白


  高伐林:我拜读了共识网对你的采访,你讲得很好。最近又有新的看法吗?


  原始:2011年6月,我在北京接受共识网采访,由于时间仓促,有些问题没有讲清楚。例如袁世凯是怎样一个人,这是他们记者问我的,但说了一半话头岔开了。近年来,我阅读了很多文章和史料之后,我认为,袁世凯在清朝末年,可称为一个能臣。出使朝鲜,治理山东河北,小站练兵,推行新政,发展工业、金融和教育,在很多不同的领域都开创了中国的“第一”,是继李鸿章之后推进中国现代化的重要人物。辛亥革命成功,袁世凯功不可没,有黄兴、黎元洪推举袁世凯为首任大总统的亲笔信为证。


  近百年来,袁世凯备受指责的三件事,告密,签订21条和称帝,经过众多历史学家的考证,可以说已经真相大白。


  首先说戊戌变法时的“告密”。袁世凯即便是想告密,他也不具备作案时间哪——戊戌那年,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发个短信、拨个手机就把信息传递出去了。这个过程太复杂了,我不想在这里罗罗嗦嗦,读者有兴趣,可以去查。


  关于“签订21条”,袁世凯在日本的巨大压力之下,想尽了各种办法,拖延抗争,最终签订的,是两个条约共计11条,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第五号中的各条款,都被删除了,根本就没有列入讨论。过去说“袁世凯签订21条,是为了换取日本支持他称帝”,这是对历史的完全无知:自袁世凯在朝鲜打败日本人后,他就成了日本灭亡中国的最大障碍,必欲除之而后快。

     关于称帝,民国初年,百废待兴,袁世凯名为“大总统”,但是国会掌握在国民党人手中。他所提出的议案,都遭到国会的否决,无法施政,无所作为。他是个干实事的人,担任大总统之后,反而干不成事儿。当时的精英严复、梁启超、杨度等人,为什么支持袁世凯搞君主立宪?就是因为他们看到当时中国的国情,不适宜搞议会制,尤其是看到了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时,主张搞总统制;让给袁世凯当了大总统之后,他又主张搞总理制。所以袁世凯搞君主立宪,是迫于形势而无奈,也有一定民意支持。不过,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刚刚推翻了满清帝制,又搞君主立宪,这就有倒退历史之嫌。此举无疑是他人生中的败笔。


  近百年来,凡是提到袁世凯搞君主立宪,只说“君主”,不提“立宪”,一律称为“复辟”,“想当皇上”,从来没有人向国民解释过,“君主立宪”是以英国和日本为蓝本,与清王朝的“君主专制”有本质区别。在袁世凯的遗嘱里,推举了三人为继任者,其中并没有袁家人,这也可以看出他并不想搞“父传子”的“家天下”。


  人常说,历史功过任后人评说。一百年过去了,已经是第四代、第五代后人了,至今我们还不能公平、公正地评说袁世凯这段历史,让人感慨。难道,沉冤百年还不够,还要再沉冤百年?但愿打破我们的文化传统中这个成王败寇的千年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