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酒哥:给予与接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39:33

给予与接受

默认分类 2007-08-24 17:13:24 阅读130 评论0 字号: 订阅

 

在各种形式的生命过程中,

在一切关系的链条当中,

给予和接受,是两种最常见的基本行为了。

在某种意义上说,

要得到幸福美满的生命过程,并能带给所有的生命这样的幸福美满,

就应该学会如何给予,以及,如何接受。

 

良好的给予,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它不能是为了增强自己的有力感而做的。

不能为了展示权力、体现优越、塑造自我慷慨无私、豪爽侠义之类的高大自我形象而去做。

它不能是炫耀型的,不能像孔雀开屏一样,带着某种扩张自己,压缩别人的欲望。

也就是说,它不能是为了抬高自我,贬低别人而去做的。

第二,它应该是为了让别人建立起有力感而做的。

它应该是为了让别人感觉到富饶、感觉到充实,感觉到尊严而做的。

更准确地说,

它必须是为了让别人也产生“我也能给予,我也愿给予,我也乐于给予”的愿望而做的。

如果在给予的过程中,接受的一方因此而建立起了那种“我也能给予”的力量感,

那么,这就是好的给予,

如果在给予的过程中,接受的一方,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力量,

相反,感到受到给予者力感的压制,产生自己的光芒圈子被迫缩小的感觉,

产生某种卑弱感,乃至羞辱感,

那么,就不是圆满的给予。

第三,所以,不论给予的是什么,其实质,都应该是给予对方“给予的能力”。

最好的给予,它就是能给让一切接受者也都能够给予的,那种给予。

或者说,只有这样的给予,才是真正的给予。

 

那么,什么才是最好的接受,真正的接受呢?

它也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不能嫉妒给予者的力感,不能嫉妒给予者的优越。

第二,不能只摄取钱物,必须真心诚意地接纳摄受对方的“利他”善意。

第三,最好的接受,都不是为了获得而进行的。

不能是为了拿来别人的东西满足自己而进行的。

应是为了给别人提供“利他”善意实现的机会而进行的。

也就是说,它在本质上,是用接受的形式,把“施行给予的幸福”,带给人们的那种给予。

真正的接受,乃是让一切给予者,都充满幸福地自愿乐于不断继续给予的那种接受。

 

在寺庙里,鎏金的佛像端坐无为,

但它并非一无所为的。

每时每刻,它都在和参拜者发生着给予与接受的关系。

它都在示现着,什么才是圆满的给予,什么才是圆满的接受。

它摄受着一切众生“乐于付出”的善良,

并且回报给一切众生“乐于付出”的幸福。

这就是无言而教。

 

所以,虽然塑像是泥木所做的,

但,恭敬礼拜它,也乃是理所应当的。

它确有广行佛陀的教化。

它坐在那里,面向一切生命,

展现着一切生命本有的那种:

————

无限广阔的,接纳的力量,

以及,

无限富饶的,给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