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江湖霍建华岳不群:老上海的痕迹(五十二,老城旧貌——桃红柳绿,园林片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20:02

【长篇纪实】

老上海的痕迹

五十二,老城旧貌——桃红柳绿,园林片片

看了上一集,老城厢里原来有那么多的河道和桥!可以想象;有水就有绿,绿树成荫的这里有多漂亮,加上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下,一颗东海之滨的璀璨明珠正在熠熠发光。

   有水有绿必有红,在我的《老上海的痕迹》里我们已经去过“小桃园”(老上海的痕迹(四十五,近百年历史的“小桃园清真寺”)和“荷花池”(老上海的痕迹(八,再谈荷花池)。一旦大地复苏,桃花盛开时,小桃园里人涌如潮;夏日炎炎,荷花怒放时,荷花池里清凉无比,这些情景我们想也想得出来,那时叫没有摄影,要不然三脚架的长龙,一定蔚为壮观。上海老城厢真是一个桃红柳绿的好地方。

城内园林

 

这些景致还只是小弟弟,明代城内就有“沪上三大名园”,颇有名望;它们是;“日涉园”、“露香园”和“豫园”。

这三个名园现在在哪里?还留下一点什么痕迹?

我们还是一个一个来,先易后难;

“豫园”;现在还在,只不过比原来小。

豫园内景

 

在我的《六十年前的上海城隍庙(十二,豫园和潘家)》、《老上海的痕迹(十二,扑朔迷离的梧桐路)》中都已有详细的阐述。但是有一点你要格外注意;“豫园”始建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是潘恩和他的儿子潘允端建的,当时占地七十余亩,是大型高水准的园林。后因潘家败落,“豫园”分块出卖,已趋消失,乾隆二十五年 (1760年),一些豪绅富商集资购买大片“豫园”旧地,恢复当年园林风貌。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竣工,历时20余年,据同治七年(1868年)清丈,不足三十七亩。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看到的“豫园”只及原来的一半,可见原来园林之大,在这小小的城区里有多威风,这还只是三大名园之一。

与“豫园”西面相邻的是“露香园”;

“露香园”也叫“露香园顾绣”或“顾绣”。明代嘉靖进士顾名世家的闺阁绣及其仿制品,因顾家居上海“露香园”,故名。其中以顾名世孙媳韩希孟的绣品最为珍贵,有“韩媛绣”之称。顾家绣品原为家用或馈赠亲友;后收徒传艺,从家庭女红向商品过渡。由于顾绣闻名,清代晚期苏、沪等地经销刺绣的商店多冠以“顾绣”或“顾绣庄”之名。顾绣在风格上承继宋代绣画传统,用线代笔,以摹真为能事。有时还以绘补绣,在图案局部施以淡彩晕染。

从这段记载来看“露香园”在明嘉靖时就有,是进士人家的大院,也是著名“顾绣”的发源地。嘉靖年号是1522-1566年,与“豫园”主人在同一年代,尽管潘恩官稍大一些,园子的大小也应该旗鼓相当,只是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有幸的是留下了一条露香园路。

那么“露香园”当时有多风光?

明·王世贞的《沪城岁事衢歌》记载;

其一:客来错认小桃源,纠缦薰晴布隰原。花色占春三百载,至今犹说露香园。

原注:明邑人顾观察名儒于城北筑别墅,曰“万竹山居”。其弟名世扩其胜,穿池得石曰“露香池”,赵文敏手篆,遂以名园。春时桃花盛开,皆水蜜种,因名“露香园水蜜桃”。今园废已久,而种散布。桃实时,灌园者皆谓露香园遗植也,索值甚昂。

其二:澄波卷碧漾红芙,秋水亭如在玉壶。向夕画栏开面面,溪山不让莫愁湖。

原注:露香园故址,久作演武场矣。道光丙申,大吏檄州县为义仓之举,长沙黄公冕来摄是篆,举邑人徐君紫珊董其事,择演武场之东隅鸠工庀材,有门有堂,仓廒鳞列,规模具备矣。乃于仓之西南浚池为巨浸,植菡萏其中。池上东向筑亭,宏敞如厅事,颜曰“秋水”,临水三面皆栏,波影天光,赏心澄目,游者仿佛株陵胜棋楼下云。

其三:甃石成台面翠峦,微风细戛玉珊珊。修廊月夜看疏影,凉送山房竹万竿。

原注:由秋水亭后西折而东,曰“万竹山居”,补旧迹也。石台雀起,背竹面山,轩槛通敞,东有修廊曲折而下,宜于新月初来于此小憩焉。

清·张春华《上海县竹枝词》记载;

露香池石子昂书,万竹山居东凿渠。名士风流多巧技,绣精墨雅芥成蔬。

原注:明道州守顾名儒筑万竹山居于城北,弟名世辟其东旷地,穿池得一石,赵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因以名园。石今无存。

……

“露香园”的原名是“万竹山居”,园景相当雅致,后以“露香池”为园名,文人墨客视这里为宝地。一旦桃花盛开,皆水蜜种,谓蜜露桃,蜜露飘香四方,“露香园”不虚此名。找不到“露香园”去看看露香园路也好,当然不会再有玉露水蜜桃的余香,更不会有亭台楼阁、池水漪涟的美景。

露香园路

 

露香园路南北向,还留下东面一半,可怜的它寿命不长了,这个地块是申城旧区改造的重要举措地之一,去年已经开始动工,西面已经拆为平地,快去拍一点吧,要不然什么都没有了。

西面已经拆为平地

 

平地上的一幢旧楼,引人注目。据说是拆不了了,看了下面照片就会知道;

原来是因为有这个小学

 

南段阴影处有一幢结构很好的大楼,现在是一个实验小学,原来是“万竹小学”。这个小学是“蒋家二位公子”读书的地方,上面平地里的老房子是他们读书时住的地方。“万竹小学”是不会拆的,那幢老房子拆不拆谁也说不准。

北段东面还是老房子

 

 “露香园”是沪上三大名园中最可怜的一个,除了这条路,老园林遗迹一点不剩,资料很稀缺,图片也一张没有找到,倒是“半淞园”还有一二张照片,留给后人遐想。等到这个地块改造完,“露香园”将被人们从记忆中抹去!

再回过来看“日涉园”;提起“日涉园”,真的好多人听也没有听到过。看过我的《老上海的痕迹(十九,掀起书隐楼的神秘面纱(上))》和《老上海的痕迹(二十,掀起书隐楼的神秘面纱(下))》的朋友已经知道了上海有一个“书隐楼”,这个号称上海最高围墙里有九十九间房间的“书隐楼”就是“日涉园”的一部分。

据(清·秦荣光)的《上海县竹枝词》记载;

日涉园居沪海陈,景图卅六主人身。传经陆氏添书屋,小隐淞南画赐臣。

原注:陈所蕴宅在县治东南梅家弄,

梅家街

 

(“书隐楼”的西门在天灯弄,与梅家街相接。)

日涉园与居第临街相望,中有竹素堂。

后归陆明允,改门东向,在水仙宫后;

书隐楼东门

 

(这是“书隐楼”花厅后的东门,出去就是巡道街,“水仙宫”就在那里。)

明允裔孙秉笏添建传经书屋,秉笏子锡熊以预重华宫侍宴,蒙赐杨基《淞南小隐图》,因改传经书屋为淞南小隐,藏所蕴“三十六景图”。

从(清·秦荣光)的《上海县竹枝词》记载可以看出;日涉园原来是姓陈的,大门朝西;后来改为陆姓,把门改在向东,这就是现在的“书隐楼”,尽管它现在前景不佳,但终究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书隐楼西门石碑

 

所以,“日涉园”之创建者应是明代“书隐楼”主人陆所蕴,园名“日涉”出自晋陶潜《归去 来兮辞》:“园日涉以成趣” 。

相传此园出于当时著名堆山大匠张南阳之手。园中计有尔雅堂、素竹堂、飞云桥、来鹤阁、明月亭、桃花洞、殿春轩等,号称有三十六景。陈所蕴也颇为得意,园建成后赋诗自赏:“会心在林泉,双屐足吾事。朝斯夕于斯,不知老将至” 。后来其友人也作诗和之:“为圃与为农,岂是公卿事。园林最近家,不妨日一至” 。
    “日涉园”之命运也许比其宅更差,后来因陈氏家道衰落,园和宅均为陆明允所购。陆是读书人,所以此园到他手里。吟诗题咏,倒也风流;不料后来陆家也渐渐衰落,此园渐被民居蚕食。到了上世纪20年代后,面目全非。

就是我们在“书隐楼”二集里见到的破败的情景。

沪上三大名园;“豫园”很兴旺;“露香园”绝对没戏唱,已作古;“日涉园”如果“书隐楼”修复,那么还能留下一点什么,但是估计也只会用“书隐楼”的名字,不会再用“日涉园”,就算这样也只是一厢情愿。

但是有一点;在这三个名园全盛的老上海,它们决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锦上的花,把上海装点得更美。

三大名园各有所长;“豫园”为上海戏曲的精华之地;“露香园”是文人墨客的会文雅处;“日涉园”(“书隐楼”)是藏书的绝佳场所,它们互不打扰,又相互补充,后人可不要把它们忘记了!

这一集的主题是;桃红柳绿,园林片片

看到这儿,是不是渐入佳境了!老上海是很美的。除了这沪上三大名园,还有很多小园林不胜枚举,我查了一下在上海地方志,已毁的园林不下十个,这里还不得不提“也是园”;

“也是园”在我们的地图里已经标出,查了地方志也无可逢告。

倒是《清代日记汇抄》中有记录;冯芳缉(文人)等人经常光临城内的其他园林,特别是“也是园”。

《上海700年》记有;城内“也是园”旁有数家“书寓”,弹唱者为人酒中助兴,称“女校书”,卖唱不卖身。

另有记载;老城厢的一些娱乐休闲场所,……“也是园”……,对文人有一定的吸引力。

可见“也是园”当时不但是一景,而且是文人游玩的绝佳地之一,风景如画,曲声委婉,可是这一切都已付之东流。

意外发现上海还有一条“也是园弄”,就在图中“也是园”的位置,快去吧!不要毁了!

七拐八弯,在路边老人家的指点下才找到也是园弄,夹在凝和路与河南路之间,地图上是没有的。

也是园弄

 

弄堂小得拉过一辆黄鱼车都困难,没有弄牌,只有门牌,住在这里的人有几位还知道这里原来的风光,除了这个上了年纪的石门楼,可惜它是不会开口的。

也是园弄的老弄堂

 

好了!老城厢的美丽景色已经呈现在您的眼前;有河、有桥、有漂亮的大园林,现在就是缺少点缀,让我们进入下一集;《寺庙重重,商铺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