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红楼梦王文娟葬花:中考作文阅卷组评分范文(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2:26:35

天津中考作文阅卷组评分范文,及阅卷组领导的指导性评分标准,及得分依据。 下面介绍第二篇范文:《永远的葱郁,永远的根》

此文阅卷组领导给分:一类上,得分理由是:本文大气,占有材料多。 我很欣赏这篇文章,从行文中可清晰地读出小作者有丰富的知识储存,行文流畅,结构严谨。开头就用一个准确的命题亮明自己的观点,而后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直到结尾证明国学、华夏文明和民族复兴的关系。小小年纪在这么短的考试时间里,能从容不迫的构思、选材、完成全文,真是很不简单。小作者已初具自己的写作风格,真是后生可畏。

《永远的葱郁,永远的根》

历史被如沙的时光悄悄掩埋,了无痕迹。我站在华夏这根参天大树下聆听着抚摸着,一种广博和坚实在大地上突兀回荡,我想,那便是华夏文明的根。

我仿佛看见孔老夫子,满面红光地若一袭青衫,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略作一揖,便步入历史。

冯友兰先生说过,西方文明是海洋性文明,正如那爱琴海边的碧海长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活泼灵动。而东方文明的代表——中国,则是大陆性文明,沉稳有余而灵动不足。他认为,从根上讲,这是东方传统观念造就的,它的代表就是孔子。仁义、忠孝、中庸的观念已融入了炎黄民族之魂。

的确,孔子在两千年的时光里把中国变成了一棵沉稳牢固的大树,但这稳重而显保守的背后是一种柔韧的弹性。他把“信而好古”作为对道德的理解,也发出了那句令千古智者为之共鸣的“逝者如斯”。他极为诗意地阐释了“变”,而且身体力行,招收弟子,因材施教,成为历史上第一位灵魂工程师。他作为华夏文明根性的哲人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心目中的发展,并非江河般肆意的流动,而是如树木生长,是一种稳健的发展,一种悄无声息的过程,这无疑不是迂腐,而是智慧。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般地掠去,孔子心目中的中国却并非完全如他所愿,在历代君主封建统治的无耻利用下,他被长久地供奉在祠堂中,日渐衰老了,萎靡代替了当日的矍铄。中华民族迎来了黑暗的百年。风雨如磐过后,一场运动把孔子当作替罪羊,大殿被捣毁,柱间露出了鲜红的檀木。然而,历史是公正的,它证明了孔学之于中国,正如树木至于根。缺了这份人性,这份理智,中国就越发迷失。

百年的殖民统治并没有改变中国的语言文字,更没有夺去文化,这一点,孔子居功至伟。当古埃及文明已成了阳光下无言的石柱,古印度文明已成了地下尘封绝缘的印记,中国这棵参天大树,喷涌给世界的仍是生机和活力。今天的中国,枝干挺拔的仍是当初的潇洒,花和叶仍是当初的繁茂。我想,孔子不会惊讶,因为华夏民族已明白了自己的根源,也就明白了何去何从。

青苔斑驳的长城迎接着改革的春风,滚滚长江面向了世界的大海。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华夏子孙们不妨抚触一下树根第千年的沉淀,来感知自己血液中的精华,在那里,或许会看见一个重新容光焕发的皓首老人,向我们投下一个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