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美酒加咖啡歌曲:内在小孩解道德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17:45

<内在小孩解道德经>
序言 缘起    6岁听老爷讲庄子《逍遥游》,我就很向往道的宏大境界。1995年,我开始读佛经、道书,作为编辑出版了相关书籍上千种。2002年马年,母亲突然去世,我见到了大道,无法形容的境界。我离开母亲的子宫来到人间,接着又进入母亲无形的大爱子宫,生命经历第一次蜕变。当母亲去世的时候,无形的子宫又把我甩出来,让我经历第二次蜕变,进入了道的生育万物的更大子宫。如果那时没有这个发现,我一定死掉了。蜘蛛网是蜘蛛的承载,母亲、母爱是我们生命的承载。这个承载失去的时候,生命突然失重,人一病不起,感到自己将要随母而去,于是想把要说的话说完,写了《生命在爱中蜕变》。当书进了印刷厂后,我经历了一次死的蜕变,那之后仿佛先天的门打开了,无师自通了http://house.ifeng.com/home/jjfs/list_0/0.shtml    风水、《易经》,出版了《易经中的生命密码》等畅销书。    一次饭后散步,随手帮一位画家调整了一下http://house.ifeng.com/home/jjfs/list_0/0.shtml    风水。一周之后,不断传来他卖画的好消息。为答谢我,他帮我租了一间画室。进那个大屋子时,没摸过画笔的我直发抖。我学过坐禅,把大脑空掉,不会画的时候,一愣神,一“空”就有了。我总说是菩萨教会了我画画,把自己变成一支空心的笛子,宇宙的能量就流入了你。从画画开始,我在新浪网开了博客,见证自己的成长过程。    画了一批菩萨后,我掌握了油画的基本技能,开始画大道。当时很朦胧,就觉得大道是个母体,很大很大,三年画了两百张,废了一百多张,只是对大道的盲目激情。研究传统文化的《益生文化》主编陈全林注意到我的画,跟踪发表了上十万字的研究文章。他说我画出了历代成道祖师的内丹中的阴阳丹法、清净丹法,用吕洞宾、张伯端、王重阳、张三丰等人的丹诀诗和画作比照,丝丝入扣。于是,我开始研究丹道经典《周易参同契》、《悟真篇》等,看着里面的内容,经常感觉到,这不是我画里的东西吗。当我读到当代丹道名家熊春锦先生注解的《德道经》后,我发现我的十多个系列画都是《道德经》里的东西。    《道德经》里有很多秘密,熊老师的书只有很少的透露。2009年,我开始研究《新编吕洞宾丹道全书》,内丹五大门派之首的得道真人吕洞宾吕祖解《道德经》,他从元精、元气、元神等生命本元上解读老子。和吕祖的相应,令我感觉找到了最终的答案。我开始写自己读《道德经》的体会,刚写了18篇,被操作出版《道医学》中断了3个月。9月,我参加山西芮城第二届国际艺术节,竟然来到吕祖的家乡山西永乐宫吕祖庙,做《见证真我》道德经艺术馆精品巡回展。当展厅刚布置完毕,天空呈现出一条祥云龙,我当时惊呆了,第一次肉眼看到天人感应,好像吕祖在和我打招呼表扬我。这次触动,对我的绘画影响很大。我埋头改了3个月的画,没有练功,玄关自然开了,天场的能量一开一合地在身体上。老修行们羡慕不已,他们练了十多年还没开。12月,我接着通读吕祖解《道德经》,发现老子八十一章说的都是元气,如何开启玄关进入众妙之门。之前写的20万字文章,我全部放弃了。因为那时我的玄关还没开,真实的能量世界没进去,很多话还是后天意识的东西。    从2009年圣诞节到2010年元宵节,我完成了《小孩解道德经》。这是吕洞宾祖师讲《道德经》的当代阐释。吕祖是唐代人,又是从先天的角度解读老子,一般人说天书难懂,我却觉得如甘露灌顶。很多人都说黄元吉已经把道说得很清楚了。对比黄吕二位,只有吕祖八十一章都紧扣先天——先天太上法门,无为自来。黄元吉先生说的大多是第二等的法门——心肾相交的金丹法,里面有有为的成分。吕祖虽然是金丹鼻祖级的人物,但他一直强调的是老子的太上无为法,对我们不修炼的广大人士最有益,即了解人体元气的来龙去脉,接通宇宙大元气,弥补自身小元气的不足。序言 元气    金丹是仙家融道、释、儒、医于一体的一项为开发生命潜能和探索心灵奥秘而修炼的人体系统工程,是至真、至善、至美的仙人境界,最能体现生命价值的人生最高艺术境界。它是参天地、同日月、契造化、返自然、还本我、修性命的天人合一之道,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弥足珍贵的心灵哲学与人体生命科学。中华文化的代表是道家文化,金丹又是道家文化的金字塔尖。长生不老只是金丹成就中的一小部分。无论金丹有多高远,都是从先天一炁开始的。这老妪变童女的人身至宝,万两黄金不换一丝半忽。如果用科学的语言解释,元气到底是什么?    1.先天一炁是人体的真正主宰,是人体的太阳。    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万物就无法生长。人体没有先天一炁就会丧失生机,与世长辞。为了说明先天一炁和后天作为机体生理功能的气——经络的气与呼吸的气完全不同,将其写成“炁”字。下面的四个点是火字的变体,用以标示它是日光气。上边一个近似无的字,表示这种气近似没有物质现象而能使万物随之发生变化的能量。当没有外力的作用时,这种精微物质的能量和形体相等,阴阳平衡,道家称之为无极。当有太阳光的作用时,能量大于形体,精微物质处于向上向外伸展的状态,叫阳升,也叫阳仪。阳升会消耗能量,很快能量会小于形体,精微物质掉头向下向内收敛,叫阴降,也叫阴仪。太极生两仪,两仪之间感应、交合,冲炁以为和,形成第三种物质“和”炁,也就是老子说的“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周易》说:“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氤氲交感,变化不穷。”张伯端也在《悟真篇》里说:“道是虚无生一炁,便是一炁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精微物质的这一太极状态,阴阳混一,道家称之为先天一炁。    阴阳混一的先天一炁在人体里起的作用,就像《黄帝内经》中说的“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阴不离阳,阳不离阴,是万物出生形成的原始能量。先天一炁中阴阳二气相冲而成和气,当人体处于这个状态,生命力最强。比如胎婴200多天从两个细胞长成一个完整的人,这样高速度的生长,除在母胎的先天期以外,一生中再也没有了。阴阳混一的状态大量产生和气,才会生生不已。道家把先天的阴叫性,把阳叫命,性命混一,生机最强。人出生以后就进入后天。在胎婴时期阴阳性命浑化,幼年性命小偏,少年中偏,青年大偏,壮年分,老年离,死亡性命散。从普通人的人生路线看,先天一炁在人生路线中从混一到偏、分、离、散,在人的一生中是第一位的主宰。    当先天一炁主宰时,人体的生机最强。比如婴儿和幼年的人,饿了要吃,冷了要穿,从不过问吃穿,虽然有喜怒哀乐,但随起随灭不往心里去,虽然有后天意识,但还是先天自然的主宰,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到青年时期,心地坦率,举止活泼,助人为乐不图报酬,以求知为乐不图荣耀,无束、无妄、无为,不知烦恼,身体健壮,精神充沛。把人的精神分成两种心理活动的话,就是先天一炁的元神和后天识神。前者是根据自然本性自内向外的本能之神,老子讲的玄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说的就是元神。无妄无私的思维活动就是出自本性元神,而为了荣誉而做善事,为了名利去显示才能,有妄有私的思维活动就是出于识神。识神是由外物引起的欲望,是由外向内运动的,这种运动足以灭身。    当人所谓成熟了,就受后天识神主宰,忘记了自然本性的真实需求。识神一起,元神退位,先天之性便深藏。先天之性深藏,先天之命便外散。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外散,先天之命外散,后天机制的阴阳二气便分离。这一分,五行之气就互相克制。五行一克,秉受的偏气便发。偏气一发,七情六欲即动。七情六欲一动,五脏六腑便伤,人体阴阳离绝成了否卦。识神主宰着眼耳鼻舌身六根,它们一动就消耗内能。喜怒哀乐欲和六根都被骂成贼,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哀则气消,乐则气乱,欲则气丧。人体的五脏六腑是个大自然的天道系统,人为的没有节制的情志就会破坏人体的天道。六根是向外的窗口,也是丧失内能的贼户。    2.重拾先天一炁,进入玄牝之门。    让天地的元气流入体内,让决定生死寿夭的先天一炁主动地回归。从单纯的消耗到无论中年、老年,内能无情地被消耗,恢复至泰卦的先天炁旺盛,后天气秘固的青少年状态。对于多数人来说,成仙成佛不容易,但是必须开启玄牝之门,让先天一炁在有生之年保持旺盛。那是人体大药,至少可以让你不生病,不受病痛的折磨。德能量足的人百日必开玄关,甚至悟得准确,马上就能开,从此过上与天同在、上天保佑的日子。这是自然医疗的养生之根。先天一炁来了,各种病症10天内见效减轻,包括癌症。    阴阳混一,加上“和”气,就是先天一炁的内涵。人体后天的心肾,先天叫性命。这个性命如何混一?首先是性,是元神。何谓元神?无念,老子说的致虚极也。念头在我们一睁眼就不停地开始放电影了。什么时候停?睡觉才会停。但是真睡着了就炼不了炁了。要杳冥,似乎睡着了,但是有个觉知在,清明朗朗。杳冥不是昏迷。没有任何意识、一丝云彩也没有的晴空,就是元神状态。守下丹田和心息相依都用元神,但自然不是死守。死守就是识神,用了意识了,落入后天就是假的。似守非守用的是元神。神经兴奋性高时,内气就弱,低时内气减缓,神经被抑制就睡着了。把神经兴奋性调节到既不抑制又不兴奋的中间点,内气最足。中和使体内所有脏腑、器官、细胞都各执其能,是生命力的来源。似守非守就是执中,达到中点,阴阳平衡才会感应、激荡冲炁以为和。阴、阳、和三家相见,玄关开。    似睡非睡的杳冥中,无知无觉忽然一觉而动,即太极开基,先天一炁产。有的祖师形容玄关开如雷,炁足的时候,一打坐炁就如雷一般在体内咣咣地撞。然后它就像个医生一样,你哪里有病气不通,它就自动跑到那里给你通气。有的时候,好好的怎么脚心忽然痛得很厉害,过一天没事了,后来明白过来,那是在通那里的穴窍。天爱上你那种关怀呀,真是没法形容,你自己都不知道的问题,它都给你解决好了。玄牝的玄就是天,牝就是地,玄牝就是阴阳之气的交合,就是性命合一。那一觉而动的一觉,有如电光石火,当前则是,转眼即非。杳冥忽然惊醒那一念,就是我本来面目。    先见佛才能入道,那一念就是本心、元神、真意、正等正觉。一觉之前只是一段氤氲,一觉之后,只有一段灵光独运空中,并无半点杂念夹杂其中。如果未开之前去寻找,开了之后要去守护,都是给晴空释放烟尘,都不是晴空无云的元神。前无所思,后无所忆,干干净净,才是乾元一气之本来面目。玄牝之门,长生之门,玄牝出而阖辟成,一上一下,一来一往,循环往复于虚无窟,即是玄牝之门。一出一入之间含妙谛,即虚灵不昧之体。虚则玩空,实则拘形,不虚不实,即虚即实。    从胎息入手,后天呼吸断,先天元息行,久久温养,玄牝出入,外接天根,内接地轴,绵绵密密。脐腹一窍开时,周身毛孔无处不开。脐轮之气与外来天气相接,不内不外氤氲混合成一片,即返还受气之初,与母气相连之时,这就是胎息。玄牝之门,玄就是离门,牝就是坎户,离中真阴下降坎宫,坎中真阳上升,真阴真阳会和。纯无念的虚静一觉叫元神,一动叫真意。玄关开,胎息成,先天一炁产。元精、元气、元神本是一个东西,元神现元精产元气生,三位一体。在调息的时候还有一个关键点,调息不用后天意识,肾水自然澄清,浊精化元精。不然,在运动阴跷穴时引动性欲,元精容易变浊精,损失先天元气。    胎息炼成后,只是草还丹,还要勤温养,在茶时、饭时、应酬时,微微用一点意识凝神于虚无穴中,自然又和天地之炁合为一体,久之先天一炁旺盛。人自降生与先天祖炁断绝,性带气上移于心,带气下移于肾,元神失位,识神主事,少而壮,壮而老,老而死,性命不能合一,从16岁开始每96个月生一阴爻,64岁纯阴的坤卦,先天一炁消失干净。然而,玄关开启后,采补百日,得元炁64铢,坤卦变复卦,一阳生,再百日变临卦,二阳生,再百日变泰卦,三阳生。还可以四阳生变大壮卦,五阳生变夬卦,六阳生变纯乾卦,最后身体成童子的纯阳态。 宇宙与人体共振之窍    第一章体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大人们都认识这个道字,道路、规律、功力,具体的、抽象的,凡是你能想出来的、说出来的都不是老子说的道,这个道是在无中开的一扇门,无就是没有,在没有中怎么开门?你听着一定感到很玄,就是很玄的一道门,所以呀老子说,给这个无中开启的门取名字很难,因为,你们理解一个东西,总是从已知的经验中去连接,从实用的立场去取舍,这个对你们来说未知的、陌生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寻常的东西,对我来说是最金贵的、最熟悉的。如何才能真实地体悟这个道呢?那就是把自己已知的都抛弃,把自己像电脑格式化一样清零,脑子里空空如也,就开始接近道了。    可道,谁可道,你们的知识完全不了解,当然说不出来,写不出来,但是,当你们大脑空了,什么也不想了,你们里面有一个从来不说话的内心的小孩,那个在无的位子上的真人,那个藏在心里面的觉知,有个接近的词叫心领神会,她像一面无形的镜子,把一切都尽收眼底,她才是可道的主角,而不是用嘴可以说的,用语言可以写的。    非常道,怎么不同寻常呢?她叫无,名天地之始,始就是还没有天地的时候,还是虚无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叫无。天地是一阴一阳,一上一下,这是对待存在的二,二之前自然是阴阳未分的一,一个混沌,这个一就是无中生出的有,是万物的母亲。一切有形的东西,都是在无中诞生的,无是体,有是用;无是性,有是形。这个生了宇宙万物的巨大的母亲,自然也生了我们人类。我们虽然有爹娘,但是爹娘生我们之前,在我们还没形成肉身之前,我们以无形的形态存在着,仿佛万物之母无形的大元气泡泡,分离出一个无形的小元气泡泡,在父母亲交合时阴阳二气合一,形成一个阴阳浑一的混沌,同场相吸,吸入一个同样是阴阳浑一的小元气泡泡,在父精母血的合作下,三个条件诞生出一个生命。    我们都是万物之母的孩子,体验一下回到生之初的状态,看看无如何生出有来。生之初我们是个虚无态,现在进入虚无,闭上眼睛入静,什么都不想,深度的入静,好像要睡着了,大脑空了,作为意识把自己忘了,把一切都忘了。人体的阳肉体和阴精神,由于有精神活动,人体就处在阴阳对待二的状态,当精神活动停止,就是人体的阴阳合一,那时,身体里面的不说话的小孩就醒了,她醒了就和她妈妈说话沟通,那个万物之母一答应,你这个静静的肉体就会感到忽然的一动,这就是由静(无欲、无念)生出动之妙,静极生动。当宇宙之母的大风箱和人体的小风箱同频率地拉动起来后,停止呼吸,你感受到了小腹一扇一扇地无为地动,有了所感就是有欲、有念头,这个念头自然在关注着那个动发出的地方,叫观窍。    你虽然感觉到了,那是你里面不说话的小孩感知的,不要人为地干涉,似观非观,意识处在仆人的地位,内心的小孩为主,顺其自然,越来动的越大,或者其他的变化,妙趣横生。但是你一人为地干预,这个风箱立刻罢工消失,就无法体验道之妙了。这个窍不是口鼻之窍,而是生死之门,人的诞生是这一来一入,人的死亡是这一走一离,如果能经常呆在这个人天一体的大风箱里,则人可以长生不老。这个无中生的妙有,宇宙大元气和人体小元气的共振之窍,两个是一个东西,在不同的时间段叫法不同而已。玄是深的意思,玄之又玄,是深之又深地入静,就可以进入这个众妙之门。    为什么说是众妙之门,因为里面的奥妙多得说不完。后来的丹道把入这个无中之门叫开玄关,上下玄关一开,太极图上下阴阳鱼眼开启,神气合一,阴阳化合,抱元守一,得到的是先天真一之炁,那是金丹药王,人体从此不会生病。人体的病、肥胖,都是这口先天真气少了的结果,真气足绝不会有多余的脂肪。当人有甚深的入静的功夫后,先天智慧的真正主人,人体内的无位真人给你的人生当家做主,那时的智慧是后天人为学习的万倍。慧性开启,通天知地察人,通有入无,先知先觉。投胎来背的口袋里装了多少年的寿命,多少福祸,内心的小孩一清二楚,总之,入道之后的好处数不清,所以说众妙。    人正确的活法,理想地活着,自由地活着,所有的关键就是入道,从开启这个玄妙的无中之门开始,得这个真东西,它不是气功,是生命的本来,人亲近这个本来,就可以解决人世间的一切问题,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全部是在苦口婆心地教我们如何开启玄关,得先天一炁。阅读全部经文,发现只有两个内容,一个是先天一炁是什么,一个是怎样获得这先天一炁。是什么描述的就是道,怎样得到手就是德的部分,所以叫《道德经》。老子之所以紧紧扣住这一点反复说,因为这个一进去,就进入了全自动化的程序,不用说,不用做,一切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就像我们是一滴水,离开了江河湖海的母体,老子在帮我们开个口子,把我们这一滴水,溶到大水中。 天地灵阳之?是人之根    第二章养身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为是做的意思,人们知道美就去做觉得美的事,对于入道来说就坏了,美是和丑相对存在的,有美丑之分,就是有分别心,是在阴阳二上。阴阳二的分别心就是后天意识心,道不是这个,是分别心启动之前那个阴阳浑一的无分别状态。老子说美丑、善恶是要我们不要有分别心。    打坐的时候,什么也不知道,万缘放下,凝神调息,神息合一,神气打成一团,很快进入混混沌沌的空无状态。像困了快睡着前,大脑思维停止了兴奋,昏昏默默的,这就是没分别心的状态,在这个状态昏进去,但里面的觉察还在。这个昏是后天意识心下班,先天元神上岗。不是昏迷,是杳冥,昏迷就睡着了。静极生动,忽然一觉而动玄关开,从无中就生出有来。有了也不要管它,依然一念不起,一呼一吸,一来一往,气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还是用神气合一、守一的办法守在无上。有是无生出来的,无是母,有是子,守母不守子,越不加人为的作为,任其自然,越不断地无中生有,天地的大元气越充沛地流入你的体内,这是有无相生的含义。    难易相成。胎息开始总是不见动静,好像很难,稍微出来一点微弱的动静,什么时候才能炁很足呢?你不用想那么多,难易是互相成就的,你只要守住一,那一上一下,一来一往既是炁,也是神,你只管神气合一,自然后边得炁越来越容易。长短相形,呼吸时快吸慢呼,迅速的一口气进到腹部,吐气时越慢越好,慢了就静了,越慢越静,先是能听到自己的脉搏,再静就能感到比脉搏慢的一开一合的动,像孕妇做B超时,婴儿在母体的水里一起一伏似的,那就是胎息,在腹部和胸部之间上下,口鼻的呼吸是在口鼻和胸部之间上下循环。把口鼻的呼吸和腹部的内呼吸调和成一体,口鼻的呼吸渐渐减弱到几乎停止。当胎息进一步变成真息,全身的毛孔张开,口鼻呼吸完全停止,人体靠毛孔和外界交换能量,这个真息真炁就是人体药王。    高下相倾。脑为神腑,神在上向下注视腹部,神是火,火是离卦;腹部肾气是水,水是坎卦,火入水中,水被火蒸,变成蒸汽向上升腾,水火既济,坎离交媾,阴阳合一,产出的就是真一之炁,一炁中含阴阳。因此,小周天就通了,音声相和,好像这里唱那里应,神融气畅,百脉流通。身体亏的炁都补足了,再有多出来的炁就会自动寻找出路。水火既济时,任督二脉已通,炁最先就会沿着这条打通的路前后升降,所以老子说前后相随。上下打通中脉,乾坤交媾,此时,后天的坎离转变成先天的乾坤。先天元气充满肉身,对其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六个方面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在理上,老子让我们要从后天意识对待的阴阳二,返还到先天意识的一,守一不落二;在事上,从无到有,开启玄关一窍,进入众妙之门,将胎息炼成,让天地的大元气在体内运行。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离。圣人就是入道的人,用无为这种方式才能入道、体道之妙。既然无为就没什么可说的,对能心领神会的人,本心光明的人,拈花一笑就明白了,不用说什么。万物作焉的万物,在胎息、开玄关这件事来说,指的是身体里得到天地的大元气,四肢百骸受益,精气神全面改变,涉及到很多很多人体内部的变化。只要守住这人天相通的太和一炁,什么都不用管了,一切会自动发展,因此尽量做到随时守候不离。只要有可能,尽量多地神气合一。    万物生于无为,又何尝有中生万物?人到静时,金丹药王种子自现,又何尝有作为?自生而不知其生,叫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弗去。开玄关从练习胎息入手,我是做这件事,但我是以无为的方式做的。当胎息练出来我也不理他,依然还是以无来对待,所以这个天地的大元气就总是在我身上,一得永得,是以不去。无为顺其自然而为就是元神当家,居无为之境,时时不居在有上。    当胎息出现后,如果你一动分别的念头,你要它动静再大一点,炁感再强一点,它马上就消失隐匿了。自然而生的胎息就像潜入深水一样,你一想东想西,就浮出水面了,就感觉不到它了。它并没有真正地消失,每一个没有练胎息的人,身体上的玄关也是在一开一合地存在着,只是自己感觉不到,所有的意识活动就像烟雾把它遮盖起来了。真正关掉杂乱的意识心,内心的小孩,先天元神本心才会显现。当感受到轻轻的如微风一样小出小入的动静时,后天意识心乖乖地顺从、辅助、配合,永远跟着感觉走,这个炁感就会越来越明显。    这天地的灵阳之炁是养身的根本,她是所有生命的母体,是每个人真正的家。人体中的原始能量,在后天意识活动的人间生活中,经不起几十年的消耗,人逐渐老、病,都是这个原始能量减弱造成的,只有重新回归母体,用自然无为的元神采回母气,我们才不会老,不会病。我们的元神携带着历代的信息,在回归母体的过程中,这些信息将被唤醒,在这一世发挥作用,不用奇怪没学就会的天才成果,元神里有上辈子修的。在这百年的空间,你把几千年的自己一一展示出来,突破空间地生存,入道后人生就变得无比好玩儿了。 先天自然之心主宰    第三章安民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一章说的是元神当家,识神退位。不尚贤是不要有分别心,恬淡自然,好不好都一样,美与丑都一样,居于中间的空无状态,后天意识心淡化,虚灵活泼之神常静不乱。不要有人为的念头,说长生好,为了肉体的长生不老,一定下苦功努力。这是后天意识心的作为,在这个基础上行动都是错的,都进不去这个无的门。为什么修道的人多如牛毛,成功的凤毛麟角?为什么多数人下了十几年的功夫连玄关都开不了?这是入道的第一关,最难也绝不宽容,后天意识有一丝一毫,这个门就不给你开。    没有分别心,没有向外之心,心内空空,好像纯净的天空,清澈的水。心是沉静不动的,如果有任何心思,就是在大脑皮层忙活,心灵的空间就阴云密布,一盆浑水,动荡不安。入静进入深深的无意识状态,进入大脑质层,那是人人本来就有的大智慧世界。老子说的没法命名的道就在里面,内心的小孩、无位真人就在里面,你只要有刹那的真正干净无意识的情况出现,伟大的自然天真就会不错过时机地给你显现。久久入静,忽然一动,一道金光闪现,那就是元神悬挂空中,肉眼目睹活泼泼的自己本来面目。当你的心出现片刻的真静时,就是元神闪现的一刻,元神为阴自动去抱身体内的阳气,阴阳一交火,放出闪电般的能量,这一刻道家叫玄关开启,进入天人相应的自动化程序中。    别小看这一片刻的清净,不信你试试,没有多年的禅定功夫,根本无法达到。有一丝念头就有一股能量在动,在耗散体内的真阳之炁,在流失能量。这是一种功力,定能开慧,慧力强大了,动静坐卧就都在静中,做事的时候有与客观发展同步的准确力、洞察力,焦虑、企盼、担心、回顾什么都是多余的,只是单一那个事情本身。做事时心念守一,不做事时也是一的简单状态。这是生活事业长期磨炼出来的功力,绝不是纸上谈兵就可以把心脑的荒地清理干净整洁的。老子说的简单,不尚贤,不外求,心就不乱,可是就这几个字,做起来非常不容易,没有多年的功夫、毅力自我改造,降服自己的后天意识心,进入不了先天自然之心主宰一切的境界。    进入那个妙有的世界首先要降伏其心,识神退位,请出元神,从有为入无为。虚其心就是元神当家,虚掉后天意识心。当心收回来不向外了,能量也就收回来了,腹部实就是能量得以凝聚了。当心真静时,天地的灵阳能量进入,日积月累,阴消阳长,身体偏阴的状态得到改变,精满炁足。这个精炁是后天养出来的人体先天能量,这个能量表面上是为后天的肉体服务了,内在的,是用来哺育先天元神的。六祖慧能说淫性既佛性,性能量是人体的根本能量,先天的精炁是性能量的动力源,人体良好的状态是性能量充沛的温和外现。人的心神,要开悟,要明心见性,证悟本来,需要强大的身体能量的支持。那是高度的阴阳合一状态激发的结果,脑力不足的,根本不知道佛说什么,老子的道是什么。过人的精炁能量才会哺育出过人的元神,元神是采集能量和操纵能量的主角,佛家靠禅定的能量供养心神开悟,道家靠精气足,打开阴跷下玄关,丰沛的性能量的升华转化,来支持元神穿越空间的运作。肉体只是房子,在元神的成就没有完成之前,还有利用的价值,所以要保养好。    弱其志,强其骨。婴儿是不是很弱,但是把自己的炁练得如婴儿般至柔,虽然至柔,如天地的大元气,却可以至强至刚,浩浩荡荡,包天地而入日月。心越静,炁越强。肾主骨,肾炁强,骨髓实,骨质坚。孩子因为无知无欲,才有旺盛的生机之炁,无知无欲是弱其志。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常让自己无知无欲,存一念于静中,故不敢为争为盗,以乱我心。要是以一个方法对治、控制,当时管用,一不控制又不行了。人在社会不可能不做事,完全地无为,但是要顺自然而为。当玄关没开的时候,要入静练习,这是有为。但是,那个太和一炁不是练出来的,而是静中自然来的。为无为,什么事也不做,也是一件事,做的就是这件事。入静什么都不知道了,她就来了。你静在哪里,她就在哪里,无处不在。本来我最先注意腹部,感受到一开一合的内外一体的炁感,偶然一次我注意胳膊,她也在一开一合。只要神气合一,她随时让你感觉到。只要你什么都不做,她就来给你奉献了。    大道本来平常,没有什么新颖奇异,只要注重修心养心,重内轻外,虚心养神,实腹养气。神静如山,气行如泉,常常抱一,刻刻守中,为无为,自然与道携行。 元神元精是人体内的真夫妻    第四章道源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一章讲的是见道的情景,也是玄关开启,天地的炁与人体接通那一刻的景象。道是什么?太和一炁,充满乾坤,包乎天地,浩浩无涯。先是下玄关开,当天地的灵阳之炁突然灌满全身的时候,她是无穷无尽的,用之不穷。阴阳和气交感冲击的发生,是因为你守在中上的缘故。跳出阴阳二,似守非守在一上,好像正负之间的0,在这个阴阳平衡点上,是生机的起始,也是生气最强的,偏阴偏阳生气都会弱。好像你越是空着,越能盛满一样。那炁一来了你说好呀多来点,多了还想更多;出现了玄妙的景象,还盼着更玄妙的景象出来,这是后天识神的思维习惯。要用空无的元神,不加人为的调动、干涉,一直静静地观着,更深的万物的本元、道源就会呈现给你。    很多人不能见道的原因是聪明、才智、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这些都是见道的障碍,虚灵元神被这些东西囚禁起来。只有把这些聪明才智、个人的习性等后天的东西,用一个默字,把它们统统降服,一切傲物凌人都归于混沌,才能人心死,道心生。否则,最难治的念头,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它起来了你又要自解自劝,麻烦得很。用入混沌这一个办法,将其斩草除根。如此,纷繁悉解,元神天君常泰。锋芒自挫,不知有锐,也不知挫锐之心,外之纷不能入,外纷不入,不待解而纷自无。诸纷不能乱我神、分我心、散我气、耗我精,不乱、不扰,不分、不散、不耗,如此性光方现。性光发生是上玄关开了的标志,上下玄关都开了,上下阴阳鱼眼都开启,人体太极图就绘制完毕,紧接着发生的就是阴阳二气的相吸相冲,到冲的地步才叫作和,冲气以为和,才体会道之妙,道之理,道之深奥。    人炼形如地,静寂不动,才叫作同其尘。尘指土,地属坤,炼坤之质,从阴中求出点阳明之象,现而为光,光生则坤静,坤静则湛兮而成道,道非无,无而若存。婴儿一现,我不知是谁之子,在杳冥之中,我不知有我,怎么知道谁的孩子?帝指我,要返于一来之际,复我本来面目,归于无始之先,合道以为我,合我以为道,才叫作“道冲而用之”。湛兮似若存,进入无知无欲的混沌状态,一点湛寂虚明之体自然常常在抱,若有所在,若无所在,若有所存,若无所存。在人体则是一片灵光闪烁于中部黄庭之中,恍惚于眉目之间。不存而若存,有象而无象,是湛兮似若存的含义。帝之先是混沌未开,鸿蒙未判的清空一气。道生于天地之先,混于虚无之际,我不知道它从何而来,向何而去,是谁家的孩子。    你和你面对的事物融为一体,你面对的花,你和花之间的界限已经突破,不知道你是花,还是花是你,就像庄周梦蝶,不知道是他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他,人我合为一体,这是心灵状态;在身体上,分不清是我自己的炁在动还是天地之炁在动,内外一体。这个见道的景象,是玄关开启时的身心体验,因此,玄关不开,见到的只是学者文字上的道,没有体道的纸上谈兵,停留在哲理思辨的层面,在大脑皮层兜圈子。    近代丹道名家陈樱宁的书中,记录了一个弟子玄关开的景象:有时正在看书写字,忽觉腿部有炁腾起,上交中宫,顿然全身如浮,身轻如蝶,恍惚如在云空,乃知景到,不敢妄动,任其自交;有时真炁会于中宫,甜蜜非常,津生浓醴,身软如泥,如醉如痴;有时真炁自脚心升起,两腿于是格外轻快,便乐意悠情漫步,涵养中宫炁团,任从我行,全不知倦;有时好似身后有炁推动,举步毫不费力,犹如漫步太虚,缥缈轻举;有时炁来甚速,迅即在中宫抱团结胎,小腹盈满,静以养之,呼吸内外开合,全体美快之至;有时感觉混沌,卧以应之,上下二炁,会于中宫,交接甜美,流行全身,暖融畅适,周身太和,太虚与我同体,而我为太虚之主……种种景象,变化万千,非笔墨所能尽述。时间稍长,观察天地变化,乃悟我身氤氲之候,正是天地相合之机,及至有形,其景自失。证验至此,方才领悟何为“天人合一”。    玄关开启,天地的阴阳之气注入体内,如冲浪一样,深远无边,好像深到世界的尽头,所为的万物之宗,一切生命都因道而诞生,动植物、花草都是秉一炁而生。道冲就是一炁之冲,那是人体内先天元神和元精这对真夫妻结婚时传出喜庆的鼓乐和鞭炮。在出生前他们就是阴阳合一的太和一炁,出生后就各奔东西,被分至在心和肾,牛郎织女隔天河而居。织女被后天意识心打入深宫,牛郎被人欲消耗得日渐消瘦。当人能觉醒,入静识神退位,固炁保精,待到精满炁足神全时,牛郎织女重相会,他们早就认识,熟悉得很,自动拥抱成团,相拥撞击出的阴阳合一的能量,就叫道冲。    元神元精这对真夫妻是什么样子呢?上下玄关开启,两眉之间见到性光,元神现,下面阴跷穴开启,好像一股热能忽然放出,性欲炽烈,那就是元精现的景象。元神、元精在人体中部的黄庭会合,这对久别的夫妻扭成一团,就是道冲。这里有两个关口,第一是你能否真静,把元神请出来,那是无位真人,无中开的一道门。在有中忙乎惯了,在无中还是忙乎,改掉习性不忙了,真的虚无了。第二关是元精发动时性欲特别强,看你能不能平心静气地炼精化气,是不是管得住自己的性行为,不把元精耗散掉。这两个关都需要定力,要知道这对真夫妻出来是多么宝贵,你就会珍惜,就比较容易过这两关,这两关过了,才会有下一步的道冲体验。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里老子讲的是开上下玄关的因果联系。挫其锐就是无我,我们总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老大,锋芒毕露,要先把这个拿掉,纷繁的念头,像乱草一样,要斩草除根。把心修到这个地步,清心寡欲,如朗朗晴空,性光就会出现。性光在上部出现,还要让这个光往下照耀。尘就是土,就是中土。老子这十二个字,就是让元神、元精打成一片,让牛郎织女快点结婚,这样天地的大元气才会听到婚礼的鞭炮前来道贺。 对生命初始的亲近    第五章虚用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一章讲的是用默用虚,先天一炁就会越来越多。天地不仁是天地不知道自己的仁,天地养育了万物,一炁周流,四季生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生生化化,一炁主宰万物,纯自然不夹杂一点人为,万物得太和一炁,生之,育之,长之,成之,天地容万物而万物感,天地化育之德,没有形迹,上德不德,上仁不仁,正是至仁也。天地包容了万物,却没有这个包容的意识,给予了万物生命,自己却不知道,叫天地不仁。刍狗是草扎的狗,祭祀用的,只是个虚的,并不是真的东西,就像现在祭祀纸扎的别墅、电视机一样。天地把万物都不看在眼里,轻贱如草芥。这个生育了一切的仁慈母亲,她都不知道自己做了多么伟大的事情,这就是至仁,最大的仁,因此天地才能长存。    修身之圣人,效天地的不仁,运化育于身。百姓,指身。身为国,心为君,意为民,心以无为为化身,意以无为守法,这就是圣人的仁。冥冥之中,不见施仁,是圣人效天地“上仁不仁”处而修己,给这个身体做了很多很重大的事情,却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叫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一点不看重这个身体,这个有形的身体,不过是无中化出来的。把电能比喻成无,把电视、冰箱、电灯比喻成有,守那个无,有形化成什么都无所谓。    天地不仁,无声无臭,高也明也,博也厚也,此天地之仁也,而万物感之,不见其仁。此所以不仁处,而仁大;所以不见仁,而仁宏。橐龠就是风箱,观天地,一炁上浮为天,下凝为地,中间是空洞,不过一开一合,像个大风箱。因为中空才流转无碍,气机之升降才无始无终,不屈不挠,这是天地之修。圣人效法天地而修身,抱中守一,空空无迹,浩浩无痕。天地以无来修身,就像风箱以空来作为,以无为而为。所以修身用虚而不屈,虚以修者,领虚之美,得虚之妙,虚之极而动方生,一动愈出,美而愈知其妙。多言而无可言,故数穷,不如知我之美,会我之妙,抱我至中至道,而守我冥忘之理,常存真一之气,以乐天真。    守中的主角是神,神是火,守的是炁,炁是水,守中既是中脉、黄庭中宫,更是守在阴阳平衡点上。生气的起始,只有守在这个上面,生气才会源源不断生发出来。守中要似守非守,元神守,识神配合协作。完全是元神的空无,完全无为就不存在守的问题,有守就是有为,守过了就是识神专权,生气就立刻停止不出来了。比如,你一抬眼,看到一个人脑袋周围有光圈,那是你里面的元神看到的,你的意识之神只是个帮手,但是,你一动念,想看个仔细,那光就消失了。你只有不动念,似看非看地斜眼瞄着,而你心里的眼睛,你的元神才会定定地把那光看个究竟。    这个用虚的橐龠,与人体的胎息十分相像。口鼻的呼吸是人为可以操作的,胎息是把口鼻呼吸几乎关掉,腹部自然一鼓一鼓的,黄元吉先生在《乐育堂语录》“真火凡火章”中说:“修行人以无形之真火为用,而外面呼吸有形之火非谓全然不用,不过如铁匠之风扇吹嘘于外,周遭包裹,以卫中间神息而已。”他在诗中说:乾坤橐龠无极妙,夺得无极变真人。这个人体的风箱里面有无极真人,胎息的胎是圣胎,圣胎为元神所结;“息”是真息,真息即命蒂,命蒂乃元气所结,至呼吸不出不入之时自得。“胎”字是讲定神于胎中,不动不摇,如婴儿之处母腹。“息”字是讲伏气为息,绵绵密密,幽幽微微,粗气灭绝,如胞胎中之婴儿,不以鼻口呼吸。胎息练成功,元神就上岗了。    用虚、用空、用无、用元神,先天真东西才会来,用实、用有、用识神,那都是后天的东西,都不是老子说的先天一炁之道。唐代以后成熟的金丹大道,玉液还丹、金液还丹、炼精、炼气、炼神、炼虚,都是以此先天一炁作为丹头,得不到此炁,练一辈子也是枉然。当代人熟悉的气功,只有严新等个别人继承了老子先天一炁的正脉,握一下他的手病就好了。绝大多数都是后天意识指挥下的有为,在后天炁上转圈圈,特异功能也只是掀开了先天玄门的一个小缝儿,并且短暂,无法实现人体与心灵后天转化为先天。因此,读老子《道德经》,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对生命初始的亲近,对自己无位真人的熟悉,对大智慧系统的唤醒,通灵开窍,给自己元神的营养和修炼,远远超过了以往的气功层面,更不能与后天意识写出来的《论语》等传统经典诵读相提并论。 虚灵本来面目在动静之间    第六章成象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此章是上一章用虚的继续。人一落生后,先天的宝玉就掉入泥潭。这个泥潭的腐蚀性非常厉害,不是捞出来擦擦就能干净的,不经过车床的打磨,很难见到美玉的本色。怎么办?老子用通篇的《道德经》给出了下手的功夫,即用虚、用空、用无的玄关来开启。    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空谷回音,好像山里有个无形的山神一样。山穴曰谷,言其虚;变动不拘曰神,言其灵。不死就是惺惺不昧,山有虚灵之神而得到永恒,一万年前如此,一万年后不变。人的存在,也是这个虚灵的作用,如果虚灵在,人就在;虚灵离开,人就消失了。这个看不见的才是生命的真主人,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没有这个虚灵立刻就分解。人在用心、劳碌的时候,虚灵就被埋没,虚灵的能量从眼耳鼻舌身意中散尽,这就是普通人的活法。这个得之则生,失之则死的虚灵之门,成为了普通人的死户。而修身的圣人,他们善于保养虚灵,清心寡欲,让虚灵显示她的神采,向外的耗散尽量减少,向内的凝聚尽量增多,使虚灵的原始能量得到丰沛的保全,并且可以生生不息,那么这个决定因素的虚灵在一般人的死户,在圣人这里就变成了生门。养生的真正含义就是养元神,因为元神决定着生死,肉体不过是元神的房子,养身那些人为的忙乎,更多地消耗无为元神的能量,不能长生,还会短命。    这个无声无影,不可捉摸的虚灵,总是要在有声有色的事物中把握吧,不然怎样操作?所以要想谷神不死,须从玄牝立根基。玄,深也,远也,天也;牝,母性生殖器,坤也,静也,地也。玄牝之门,就是天地之门、阴阳之门、动静之门、玄妙之门,也是生死之门。它是阴阳往来之路,天地造化之乡,人物发生之地。这个虚灵在人身上如何找到它呢?静坐,垂帘内观,混沌无知,大脑进入那个睡得很香甜的静里似的,但并没有真睡着,凡心死也。忽然一觉而动,道心生,无中生出有来。不要死死守住丹田,在不内不外处,观其升降往来。所谓出玄入牝,你的虚灵在哪里?出也不是,入也不是,在出入之间、动静之间即是。借空洞之玄牝,养虚灵之谷神,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便是绵绵若存,用之不尽。    虚灵之神,在于空谷之闻,人身好比山,忘掉这个身体的存在,这个肉山才像空谷。因此,虚灵才能显现。这个虚灵是阴,是织女,肉体上的精炁是阳是牛郎,阴一显,自动就把阳吸引过来,阴阳一合,像黑夜中对火一样,立刻擦出火花,产出白光,虚室生白,这就是那真一之炁,虚灵常静,真一之炁常出不断,才是绵绵若存,使之不穷,用之不竭,如山谷,常静而存神,叫“绵绵”。若心思用实了,就不是了,要似闻非闻。“勤”字,不是勤奋,而是“绵绵不绝”之意,“用之不勤”,是无穷无尽之妙,没有一刻停息。    玄关妙窍,只在一呼一吸之间。其吸而入也,则为阴、为静、为无;其呼而出也,则为阳、为动、为有。即此一息之微亦有妙窍。人欲修成正觉,惟此一觉而动之时,有个实实在在、的的确确、无念虑、无渣滓的本来人在。混混沌沌之中忽有一点灵光发现,此即我之元神也。若能识得元神,常为我身之主,自是所炼之丹,必成天然大丹。    这个空谷之神,我们这一灵虚神,有而形无,实而形虚,是个非常隐秘、非常微妙的东西。怎样下手捕捉呢?只有从无欲观其妙、有欲观其窍下手。无中生妙有,有无一立,妙窍齐开,玄牝立焉。这个虚窍中一开一合、一上一下之动,是阴阳合一之真气,神气完全合一生出的先天一炁,人天贯通一体,才叫有无窍、生死门。如果死守一个窍,比如守丹田、守天目穴,那里面都没有先天真一之炁,就是凡窍,而不是这个神秘的窍。因此,必须似守非守,虚则落玩空,实则拘泥于有形,都不是虚灵不昧之体。不虚不实,静则无形,动则有象,动也不是,静也不是,动静之间,才是人的虚灵本来面目。    调整呼吸,慢、匀、细、微,渐渐的胎息发动,那个感知无中生动的虚灵,好像就在动静之间,也是绵绵若存。等先天一炁用胎息的办法调动出来了,天母的大元气,永远用不完,叫用之不勤。    谷神是虚灵之神,以为会玩虚的、能入静就是会玩无,会玩老子说的道,那就错了。那是做枯禅,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那个最活泼的生机之始的能量,是阴阳合一的产物。 无位真人才是人的真身    第七章韬光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亦有情天亦老,天因无情而不老。一炁在天地间周流,春夏秋冬,一万年前后均是如此,养育万物,任其生,任其灭,毫不动心,不据为己有,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因为无心,天地的元精一点也不消耗,因此才获得长生。    无心,不为私也不为公,没有公私的分别心。一片虚无,该生自然生,该灭自然灭,不干预,不策划,只是广大包容,天地因此而长生。人也该效法天地,天地因无心而有炁,炁生万物,永恒长存。人若无心则见自性真人,生真炁,这个真炁与天地永恒长生的炁是一体的。生和死是对待的二,一个念头生出来,接着消失,就是一个生死轮回。如果一个念头不生起来,也就没有后面的消失,只有不生才会有不灭。人的什么东西和天地一样,是不自生的呢?就是我们的本心、虚灵、元神。我们的妙明真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不圣不凡,不增不减。人纯净无念就是自性光彩照人的时候,就出离生死;当杂念丛生,自性陷溺、被污染的时候,无明昏聩才有生死。这一灵明性体,是一种无生无灭的无分别相,是在“气离出入”、“心离能所”时呈现的“无云晴空”般的心灵绝对本体,心想的客体和能想这个客体的主体都消失了,叫心离能所,即人的“本来面目”。大道唯有这虚灵的无位真人,才是人的真身。人身只有这个真人,才能像天地一样可以不自生而长生,修道、悟道、修真,就是把这个隐藏的真人找出来。积精累炁,是为了养育无位真人。当真炁的能量具足,她会居在你身外,和你一模一样。有时候,她会捂住鼻子说你的肉身好臭,不愿再进到里面;即使她没离开肉身,但已经很清朗地存在时,听到那些自私自利、耿耿于怀的人话,就感到人味很污浊,很不清爽,还不如猫狗好玩。    普通人很重视这个色身,吃好的,穿好的,还要功名利禄,心情才好。时时盘算,刻刻经营,结果没几十年,就精枯气弱,魂飞魄散,不能长生反而短命。修道的人好像清心寡欲,不去热衷于做什么,享受什么,却因心静得到精满炁足的长养,这是后其身而身先。圣人效法天地修身,先以静御气,后以精养身;先以静抱真,后以后天之炁养身,也是后其身。这个后天之身精炁足了,先天的元神真身有了足够的能量支持,法身出现,身外之身方得;身外身是从体内修成的可离体而存在、有生命、有智慧、有法力、能出有入无、通灵达妙的“神体”。只有认清真身假身,把假身置之度外,才能见到真身。    这个真身在《周易·参同契》修炼成功的真人描述中,是很好玩的很嫩的小人儿,一动她,身体就像面条一样变形了。《钟吕传道集》中也有描述,说她一出窍,就感觉肉体如粪土一样讨厌,开始她还很弱小,要经常出入锻炼,当她长结实了,可以一念到千里外,替你把事情办了,还可以出去多个分身,同时替你到海上救灾救难,妈祖、观音他们都有这个本事。    先外我之假身,而存我之真形,无他,乃一静而存。天地以无私而开,人以无私而合,天地无容心以感万物,圣人效天地亦无容心而抱全真,总不过要人心合天心。天地以清虚之气而转周,圣人以清虚之气而运动,天地能长久,圣人法天地,故也长久。    身外身就是人体的法身,是虚态空间人的先天形体,先天世界叫无色界;后天世界是实体世界,在人体为色身,叫色界。神仙、真人,就是能出入色界和无色界的人,就是能掌握虚无世界这个伟大宝库的钥匙的人,也就是体道合真的人。那长生的天地之炁,虽然可以通过胎息引入体内,但后天人生的消耗,能修补也勉强,一个肉体存放的先天一炁,再充沛也是有限的,不如在天门这个产道让真人自由出入,回到天母那里直接采取能量。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圣人可以身外有身,像天地一样长生,都是因为无私心于物,故能成我无私之私,以静而守我真形,待天地反复之时,而我之真形无坏。一般人的先天一炁能量耗完了,虚灵一走,肉身死掉,虚灵的能量因枯竭而灰飞烟灭。圣人、真人则不同,他们不是因为虚灵的能量在人世间耗尽了而死,而是利用人身的几十年可以聚集的能量,把虚灵修炼得像刚投胎时一样,圆陀陀,光灼灼,他们可以数百岁驻世,即使死了,虚灵离开肉体,也因其充足的能量支持永远存在。钟离权、吕洞宾、张紫阳、白玉蟾、黄元吉这些人都是修成功了的真人。老子的《道德经》是他们实践的理论基础,老子说的虚无一炁,被大批的真人实践成功。至今的人体科学,无法解释那些生命的奇迹,他们虽然没有肉身,却可以把思想传达给某个记录者,在人间传播。前些年美国畅销书《与神对话》,就是无肉身但有虚灵存在的真人,对人间的关怀。    更了不起的是元神的智慧,《易经》、《黄帝内经》、《道德经》这些都是作者用元神写出来的书,几千年来还是不变的真理,成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伏羲、皇帝、老子这几位圣人的灵魂在他们的作品中永恒,元神是生命中永恒的太阳,读《道德经》,悟道,是让我们的太阳放出不朽的光辉。 出生之前悬于天地的我    第八章易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水善处下,谦卑柔顺,功盖天下而不知,行满万物而不知行,惟顺其自然,随顺柔和。这说的是上善之心,平平常常,无好无恶,居上不骄,居下不卑,于己无忧,于人无怨,与世无争。这个自然无为之心与道心很相近,道妙无非神气合一之太极,父母生我之前一点虚灵之气而已,只有无心才可以入道。上善若水指心性如水,上善治水,治理肾水真精,无非阳生。阳生必须一个忘心,这一章就是借水讲心。    心正意诚,即是“善”字总领。正,止一也。心神止于一,诚恳至极,虚灵不昧就是善。居善地,这个地在人体指腹部下丹田,意守丹田是一个表面的居善地,守住心地之善,才是更关键的。这个地很小很小,只有一个念头刚落下和另一个念头还未升起之间那个缝隙,专诚一念地守住这个空,让两个念头之间的缝隙尽量加大,逐渐变成心静如水。一念之生死,一息之涅槃,道之成岂在多乎,只需把持一念。纵有时念起心动,也是触物而动,不是无故自动。如此动心,心无其心,虽应万端,也是真心。    心停留在这个善地,内观其心,虚而无物,如深渊悠远,叫心善渊;与人交往,这个善心散发出去的自然是仁慈的能量;给人承诺,必然是一诺千金,叫言善信;以善治理政务,比以善的能量化解一切矛盾,令百姓敬仰,是政善治;事善能,用善做事,一定会有节有度,恰到好处;动善时,一动无不合时。居善地则心安,心善渊则神定,与善仁则义存,言善信则立志,政善治则化普,事善能则无惑,动善时则天命知。若是,可进于道矣。    以这样如水的上善之心,身体上的水才能治理好。水之圆通,实际指的是无我执之心。人体肾水是养命之源,先天真一之炁,聚则结为金丹,散则全身无处不到,如滋养万物一般,虽污秽之所,无不沾之。存正诚,则心渊而冥之;圆通若水,可动则动,可静则静,善能正诚圆通,动静方得随时,无人无我,安得有争?夫惟不争,几成于道,故无尤。无尤若水,方能上善。    水之柔和类似于胎息时的太和一炁,后天的呼吸是一团燥急之炁,调息,调则平,平则和。这一太和之炁就是人在出生之前悬于天地间的我,就是本来的我,是天地人合而不分之我,也就是真性真命合一之我。我身出生之前,真我盘旋清空为元气,落入人身为元神。凝神一心,一则虚,虚即我之真性。心神入虚,天地清和之炁自然相投。调息令匀,勿忘勿助,不疾不徐,心息皆入虚极之静。而虚并不是无,虚中有实,当虚中之实未发动时,心保持无知无识,包容一切;当虚中之实发动,心触物而动,随感而通,遇圆则圆,随方则方,活泼不拘,似游龙之莫测。这就叫以性统心,心从来不无事生非,来者不拒,过去不留,心静心动都在真性上。心虚如水,才能内伏铅汞,外盗天地元阳。内感外应,天地元气流于一身无休无止。    这一章,老子讲的是进入玄牝之门,经营那先天一炁,必须要有上善无为之心才可以驾驭。 元神自然知道火候    第九章运夷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用无为的心得到了先天一炁,还要用无为的心来对待,任其自然,在冥忘中,不知其有,持盈是说勇猛向前,不知进退,揣锐是锋芒毕露,不能长期保有。人在没有得炁的时候,还能同天之虚无,体无始之真,用水一样的上善之心等待先天一炁的发动,可是当这一炁自然发动了,从无中生出有来了,人们容易忘记守无,立刻就忙乎上了,勇猛精进,有迫切的、急功近利的心来操练这一炁。有了还要满,不知止,不知中和的法度。上善的心是虚无之真性,是这个真性守虚、守中,守柔,阴阳两种能量冲和为一出现的一炁,持,应当不知道持,那还是虚灵元神在操作,如果知道了持就是后天意识了,有了还要满,更是明确的识神作怪。先天一炁的能量采集多少,元神自然知道火候、量度,自然会该止则止,该进则进。用后天意识,贪心这先天能量多聚集,后天人为的意识无法准确掌握先天能量,就像女人性腺的分泌有着精微的自然数值,注射的荷尔蒙性激素,无法替代那天然的需求。后天意识是智,先天元神是慧,愚笨的后天不能指挥大慧的先天。不如其已,如是到达,已是止。后天愚蠢,不知道那个自然之止。再比如人的心跳是先天元神操作的,后天人为的意识没法操纵,操纵了人就麻烦了。无中生了有,有了还是先天的东西,你怎么能动后天意识呢?一有了就有为,有了还是牢记要无为。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揣,捶击。有了还要像打铁一样,把铁器磨得光而尖,比喻有了还要表现出来,骄傲地拿给人看。那自然的东西,用了这样不自然的方式对待,她毕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哪里会长期地停留在你的身体上呢?这就是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的原因。这个先天一炁,如金玉一般宝贵,已经充满了你的全身,却因为错用了后天意识,而守不住这万金不换之宝。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咎,灾祸。富贵指的先天一炁已经充满了,那是虚灵涵养的结果,守住虚灵,才会用之不穷,取之不竭。如果骄傲,那就是后天意识心,它怎么能成无极之道、合我本来面目?先天一炁为金丹之液,玉液还丹,金液还丹,金也,玉也,久在虚气之中,故守之,得其常存;少有骄心,则不能守,而泄天元一气。虚灵虚守来的先天宝物,一动后天意识就散掉了,只能以虚才能持久不漏。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遂也是成功的意思,要想把先天一炁的功夫实践好,把这件事做成,一直都需要用虚灵元神,用虚无,这完全是你个人的私事,用不着和别人说,告诉别人那又是社会属性的问题了。守这虚无一炁,你连自己都忘了,怎么还会把自己的事告诉别人呢?因此,退出江湖,消除你的社会属性,只是一个干净的自然人。要久守,除非退其身,方得成我之功,遂我之名,而合天地万物造化之根机,返无极之至道。常持而不盈,能保能守,不至于漏其真,泄其元,一混合其天,不外中和之旨。    这个身退,除了淡化人的社会属性外,因先天一炁对人体脱胎换骨的改变,返老还童,女人的乳房平了如少女,男人马阴藏相了,俗精全部转化为元精,精路封闭,再也不会漏泄,也不会有子嗣,也是身退的内容。反过来说,身没退,就是后天向先天转化的工程还没完成。 明白了是人在光中    第十章能为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合,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这一章是对体验道的描述,很好玩的一章,因为内心的小孩已经出去玩儿了。我们不修道的人,在夜里做梦的时候,魂离开身体去外面玩儿。那个梦一定是十分清晰,历历在目,有的时候你明明没去过这个地方,却感到很熟悉,那是你梦里的魂魄去的。这个魂魄一个是阳神一个是阴神,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营魄就是魂魄。载营魄,载字在马王堆版本是戴,加之于上曰戴。魂魄抱一,就是魂魄合一。当人的上玄关开启,两眉之间有星光闪烁,那就叫性光。用这性光返照大脑泥丸宫是消魄全魂之功。光为乾,乾为阳。乾在头顶,所以是戴。魂魄本来是阴阳二,魄返阳之后,则魂魄合一,只剩下一个纯阳神,叫抱一。她离开肉体,自由出入肉体,才称得上真人。在做消魄全魂之功时,性光一直照耀泥丸,叫能无离乎。    专,抟也,聚集的意思。专气致柔,心神下注,心阳之火进肾阴之水,火煎水化炁向上蒸腾,太阳落在水里,真阳之炁生出,两肾火热。玄关开启时,一呼一吸间,微阳偶然一动,一下抓住,运一点真阳之炁上迎,左旋右抽,迅速提到中丹田,凝聚不散,叫抟气。不一会真阳大生,真气大动。炁多了自动寻找路径而走,到头顶泥丸,让她停留一小会儿,用真阳之炁化泥丸中的阴精,阴阳化合,变成甘津而下,变成口里舌下的甜水,神水。再下到中丹田,这时要放松任其自然了,一心朗照,任其气机升降,是坤柔。当真气大动在体内转了一圈回到中丹田,恬淡处之,冲和安之,一霎时气息如无,这就是致柔。久久凝注,真气自然周身流行,四肢绵软如婴儿。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抱真一道,永住黄房(中丹田),如婴儿无知无识地,返其太无之始,以涤除瘴魔。一定要排除一切杂念,洗心涤虑,知守那真一之炁。如果杂念一起,这一炁就散了。玄览,深冥中的无念虚灵观照着。疵就是杂念。得了丹,也要心无其心,物无其物,湛然常寂,以真一之虚灵收复身心和一切杂念。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民指精,国指气,精定为民安,气足为国富。精生气足是不是用无为的方法达到的?得了先天真一之炁,也当平常,不骄傲,不显示,还是混混沌沌的,好像没有这回事一样。能做到这一步,才能开其天门,闭其地户,以养我一团太和之气,上合天之清浮,下合地之重浊,中澄我之身心,不空我本来面目。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天门指泥丸百会穴,小孩的囟门,这是阳神出来的产道。入定出阴神,见魔见鬼,出的是纯阳神,叫无雌,雌就是阴。这时候就可以检验消魄全魂的功夫到不到家,守道虚灵元神当家的功夫够不够了。否则,出的是阴神,被虚幻的魔境弄得精神不正常。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明白指性光朗照天地,虚室生白,人在光中,湛寂常照而没有照心,穿越太极玄,黑白隐显都通达,但能保持一念不生,叫无知。一点阳神,周遍六合,通天达地,无所不照,无处不普,才为真人。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像天地之心,养育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夸耀自己的养育之功;为而不恃矜持之力,长而不假制服之劳,就是这个无为之心,保证你全部的成功,有了这颗心就是深远的德。已经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玄之又玄,无处主宰于我,是谓玄德。不由天,不由命,而由我,一点道心,谁能似此?全德全玄,而不改神也,仙也。    这一章将得药、还丹、脱胎的功夫一一说出。要虚极静笃,含三抱一,恍惚杳明,守中还丹。泯灭觉知,化有为于无为,浑有知于无知,则一元真气长存。我们平时轻易说出的“知道了”、“明白了”,那可不是容易的事。知道了已经是神仙了,明白了就是人在光中,通达玄境,已经六通具足。 一灵觉照才是万年不坏之身    第十一章无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一章讲用空、用虚。车轮、陶器、房子都因为中空才能用,人体四肢百骸因为中宫有一虚灵元神坐镇,人才是活的;有形的都不能长生,车轮、陶器、房子、人都是后天的东西,阴阳化生而来。阴阳者后天地而生,有形状方所,逃不脱生老病死。    辐,车条。古代车轮之辐条有三十根,以象征月有三十日。毂,车轮中心的空的插轴孔。埏,和。埴,土。户牖,门窗。车轮、陶罐、房子都以这个有形的东西为便利,以无形的中空为用。杯子没有中空怎么用?用的是杯子,还是用的空?当然这个空是非常有用的。老子这个话针对的是虚无大道。道至虚至无,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通过阴阳来显现。炁属阴阳,道生一炁,一炁化阴阳,万物从此生。要摸着这个虚无的道,离不开阴阳,但阴阳是后天的东西,不可以做长生的丹。将阴阳返回太极,太极是先天,阴阳是后天,先后天合一,才是见大道。这就是老子为什么总在强调用无、用虚。丹道在炼有形的气时,必须炼无形之丹,才能成就。以实返虚,后天返先天,先后天化一,才能成就大道。    这一章要人外静内动。很多有为的练气,是外动内静;先天真一之炁,则是外静内动。车载重行千万里,其形稳如泰山,听其腹之转动,若周天移星换宿,周而复始,此阴阳变化之枢机,而车不知己之动,随轮之转也;埏埴听其自然,随人造作以为器,借水火以成形;室乃人之居,若不开牖,其室不明。三者,车不知为车,听其辐也;埏埴不知其为埏埴,听其器也;室不知其为室,听其牖也。辐乃车之黄庭,器乃埏埴之黄庭,牖乃室之黄庭;车无辐不行,埏埴无器不用,室无牖不明,人无中宫不生;辐坏车敝,器坏埏埴亡,牖坏室崩,中宫坏气断。“有之以为利”,有利必死;“无之以为用”,无用必生。    如何操作这个用无不用有?在人体则集中在黄庭处用无。中宫黄庭,丹田之上,中脉交汇区域,元神居处。凡调息细匀,微意轻照即止,念中无念,中和在抱,归于自然而无作之功夫,往往在丹田稍上部位出现炼丹反应。丹家以双目中间一穴为“性户”,是性功修炼之地;垂帘观鼻,是将双目日月神光照入中宫。守定黄中,在无极之先,无思无虑,将自家心中未起念时,看它如何起,看得真时,将此一点真光,急收拾来降于中宫。此即是“收来白虎归家养”。久之有一点真气,如火星一般(性光也,药物来也。)即现于眼前。不可着意,到此时自然得药,山根祖窍的性光从点点白光到虚白一片。    车轮之转动象征人体真气的运行,称为河车。经脉是车辐,空灵而妙的元神如轴心;身体如房舍,内空之处神气运行。很多人真阳没有升起,只是人为意念在做小周天。意为火,真气为水,无水行火,水愈灼枯,火愈炎烈,结果是邪火焚身。最初真阳发动,生殖器自然勃起,只是微阳,不能转动河车,只可归炉保存。当丹田有温暖之气冲冲直上,自脐至眉间一路有白光闪现,真阳之气壮足,玄关冲开,不用引导气会自然升降。真阳之气从内肾到尾闾、夹脊,上玉枕、泥丸,下重楼降宫,送归丹田,阳六时进阳火,阴六时退阴符,卯酉时沐浴。当目有金光,鼻有抽搐,脑后有鹫鸣,丹田有火珠之耀,腹中有震雷之声,才可以停火。精气全部气化,外阴收缩,若有一分精未化,窍不闭,气不团,阳不缩,不会出现上述六种功效。    大道之要不过神气,先天元神为体,后天识神为用。混混沌沌、无知无觉时才是元神。神气不外虚实两字,水底金生,有蓬勃氤氲之状,此实也;而上升下降,听之自然,出以无心,则实也而虚之矣。又如灵阳一气原无声嗅可言,此虚也;而彼此感召,自归炉鼎,炼成胎婴,则虚也而实之矣。如此虚中实,实中虚,才是成仙证圣之本。    对入道的下手功夫胎息来说,后天呼吸返回先天的胎息,把这两种呼吸调和成一种,好像还有呼吸的动作,但是气到胸部就返回到下面了,并没有走口鼻出气。气在腹部一起一伏地动作,这就是把两种呼吸凝聚为一,就是阴阳返太极。如此真机才能发动,才会结丹。胎息调节得好,全靠虚灵元神。哪个是元神?静极一动是,第一眼是,那当下一刻的觉照是。比如第一眼看一个人身上放光,再想仔细看光没了。看到光的第一眼是元神,再看是后天意识。第一念、第一眼才是真理。守住这个第一的觉心、照心,它才是元神,它与元精合一才能结丹。只这一灵觉照才是万年不坏之身,其他都是幻象。此一觉犹如电光石火,当前则是,转眼即非,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平时审得清,临机方把得住。 元神无存生机遂绝    第十二章检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一章教人触物不著,一心内听、收神、收身、收心、收意。目为五色迷惑,纵性怡情,目注实际上是神注,消耗神的能量,带来气阻,因而目盲。眼睛向外看,眼睛是肝之门户,肝气是眼睛内在能量的支持。耳朵是肾的门户,听多了伤肾。口是脾的门户,吃多了伤脾。人的五根与五脏是互为表里的一对阴阳,外为阴内为阳。五根是散阳气的,所以是阴根,向外耗散五脏之炁,向内则收敛五脏之阳气。五脏之阳来自先天元气,五根实际上是漏先天元阳的窗口。把这些窗户严密地关上,凝神于虚无一气,使五气朝元。    妨是害的意思。奇异的好东西,容易令人受到诱惑而心不静。五行在内聚合,里面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得到先天一炁,只知有内不知有外,即使目于外、耳于外、口于外、心于外,也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理会其味,内心依然是无声无息。到这个地步,色岂能著我目,声岂能听我耳,味岂能嗜我口,驰骋田猎,岂能乱我心?珍奇异宝,难得之货,岂能动我念?    一心内守,外判阴阳,静体无极,返混元于我腹之中,出其身于太虚之上,静中生之、育之,养我之清气,助我之灵根,守我之神明,出我之真身,以我合天,以我合全,以我之道而同太空,是为腹不为目。取真一之性,生其命,就是天上仙子。不过是“断外接内”四字,以归于空,从空中返有,日月合明,而成其道。道之成在于“耳目心”三字,三者聚而成道,散而成鬼。一定要谨慎这三个阴根。普通人因终生从此流逝先天元气而丧,修道的人守此而生,聚此而成。去掉向外的耗散,专心向内的凝聚,叫去彼取此。    为腹是胎息积累真气,不为目是垂帘内观。将目光收敛就可以扭转乾坤。垂帘塞兑,将一点灵光收入虚无窟,无出无入,无思无虑,久之金光养足,自可化为阳神为我身主宰。绝大多数人不明白生命的真相,在外奔中耗散元阳,岂知元神无存,生机遂绝。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是平庸的、没有创造力的,因为神总是向外,总是内亏,那一点原始能量够支撑自己身心运转的消耗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多出很多的能量,化为有形的创新成就?为腹不为目,向内不向外,是告诉我们真一之炁是如何耗散的,如何才能守住。不然好不容易有了,但又无知地丢了。    声色货利,百般美好,虽有利于人身,但有害于人命。身并不是命,元精的储备才是命。元精耗完了,命就没了,身也就死了。老子说的去彼取此,就是要远离那些消耗元精的东西,亲近那些增长元精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养生。当代的养生热,到庙里去花数万元辟谷、闭关,这本身就是向外的一种行为,投奔那难得之货的向外之乱心。闭上眼睛、堵起耳朵,还要给别人很多钱,才能做到,愚蠢得一点智慧也没有。    五根向内的好处,可以得真水、真火,得牛郎织女。他们一结婚,得长生不老金丹,你就可以长生。真水真火并不是单一的心肾作用,而是五脏功能都参与的结果。张伯端在《金丹四百字》中说:“以东魂之木、西魄之金、南神之火、北精之水、中意之土,是为攒簇五行;以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是为和合四象;以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故名曰五气朝元;以精化为气,以气化为神,以神化为虚,故名曰三花聚顶;以魂在肝而不从眼漏,魄在肺而不从鼻漏,神在心而不从口漏,精在肾而不从耳漏,意在脾而不从四肢、孔窍漏,故曰无漏。”这一炁也是大家协作的,肾生脾,脾生肝,肝生肺,肺生心,心生小肠,小肠生大肠,大肠生胆,胆生胃,胃生膀胱。是此阴以精血造化成形,其阳止在起首始生之处,一点元阳,乃在二肾。且肾水也,水中有火,升之为气,因气上升,以朝于心。心,阳也,以阳合阳,太极生阴,乃积气生液,液由心降,因液下降,以还于肾。肝本心之母、肾之子,传导其肾气以至于心;肺本心之妻、肾之母,传导其心液以至于肾。气液升降,如天地之阴阳;肝肺传导,若日月之往复。五行各一数也,论其交合生成,乃元阳一气为本,气中生液,液中生气。肾为气之根,心为液之源。灵根坚固,恍恍惚惚,气中自生真水;心源清洁,杳杳冥冥,液中自有真火,真水真火合一就是金丹。 重视先天之身方能无患    第十三章厌耻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这一章教人得失如一,重真身,轻假身。受了表扬以为宠,受了委屈以为辱,老子说的不是这外在的宠辱,而是内在的宠辱。内在的宠是无为,得灵,元神当家为宠。有为、失灵,识神专权,元神被锁入深宫,使整个生命远离自然,被扭曲为辱。比如你的心跳,本来是自然在跳,现在识神在计划指挥,一分钟跳六十多下怎么行,要两百下,这当然是生命的大辱。对于内守先天一炁的人来说,如果遇到一个假道,那自然而得的宝贝,他让你有为地做这做那,这是对你的侮辱。你谨慎地对待,紧紧地守在无为上,不要轻易被有为拉出来,这是内守者的惊。不是惊恐,而是万分谨慎的态度。存真内照,见我本来,是我宠;惟恐毫厘之差,常存若惊,灵性倘有一念之差,是我辱也。一念不动是惊,一物不动是惊,空中显相是惊,光中霹雳是惊,虚灵不昧是惊。惊难尽述,如此若惊,有宠而无辱。    贵大患若身,有身就有患,无患亦无身。入静后,患杂念生而崩鼎;患真气不生,真气是真水,火炎无水,水火未济,在中宫牛郎织女擦不出火花,来不了电,如何结婚;虚灵可以用无,但是真阳不生,气接不上去。对大道之原理不清楚,忧患很多,但所有的忧患都来自这个肉身,都是来自人们重视这个后天的身。如果人们能轻视这个肉身,重视先天之身,忧患从哪里来?有为患生,无为患绝,贵大患若身,看重肉身就像看重大患一样。看重肉身是因为怕死,谁知死期更速;命(肉身)中不得性(元神),性里常生命,重性轻命,方得无患。    何为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受宠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得宠失宠都令人不安,或者惊喜不安,或者惊恐不安,所以宠是卑下的东西。对于修道的人来说,无海枯竭,先天不生是辱;后天作而补先天,是宠。得真灵若惊,失真灵若惊,叫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我的大患来自这个肉身,如果我只有先天之身,而无后天之身,何患之有?普通人肉身没有了,一切就都没了。得道的人阳神出窍,这个肉身不在了,法身却轻举升云,一念千里,刀兵水火都拿它没办法。小说《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形象,描述的就是得道人法身的本事,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火眼金睛,什么妖魔也逃不过他的眼睛。但孙悟空本事再大,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这个如来佛就是我们说的道、无。无身,独立于肉身的真神之身,也叫法身、光蕴身,是光炁之身,其聚则有,其散则无,物莫能伤。正如《心印经》所言:“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如果以衣服饮食富贵荣华为养身之要,则是重凡身,而先天真身未有不因之而损。先天真身既损,后天凡身亦断难久存焉。这就是凡夫之所以爱其身而竟丧其身的原因。惟至人知一切事物皆属幻化之端,有生灭相,不可认以为真,惟我先天元气才是我生生之本,可以一世也可以百世,可以千万年。若无此个真身,则凡身从何而有?此为人身内之身,存之则生,失之则死,散之为物,凝之为仙,一刻也不能离。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贵以先天之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其身,而塞于天下。爱吾先天之身为天下者,乃可托虚灵之身于天下。是存道身,外凡身,宠先天之身,才是无辱于身,无患于身,方是清静常存之道。    老子说人的肉身不过是个工具,人的真身元神才是长生的主角,它来自道体,具有虚空而包容一切能量的特性。我们的肉身能尽量地静、空、虚,这个真身才会在体内被松绑。道具有无限的能量。一灵元性在入胎时带入的道性能量受到人体这个小容器的限制,在人生的劳碌中很快就消耗殆尽。只有将其释放出肉体,重新获得充足的能量,将精气神结成丹的质量,人体这个肉身才会相对地长存。按《黄帝内经》的说法,每个起居有时、按自然规律生活的人,天寿都该在120岁以上。而最高级别的长生,就是老子、吕祖、张三丰这样的,将肉身完全气化掉。王重阳、张伯端也还没到这一步。    真身可以寄托于天下的人,他们的真我在天地间永存。老子、观音、吕祖等都是取得了这样的成就的人。吕祖活了三百多岁,从唐代到宋元时期还经常看到他现世的记载,到明清以后就几乎见不到了。而大量的吕祖扶鸾文献出现,说明这时他的肉身已经气化,只有一灵真性永存。现代人不相信神明的存在,当然不相信扶鸾,把扶鸾之作视为伪托。扶鸾是占卜的一种形式,借凡人之手,达神灵之言。吕祖说,卜巫者,须要诚心正意,无思无为,不以休咎分其心,而后能通休咎。孔子说,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至精至神,此即赫赫明明,法身昭著也。没有进入身体的内在世界,体验虚空世界的真实,无法理解一灵真性的生存世界。 道的纲领就是真一之?    第十四章赞玄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这一章老子再次描述道的形貌,让学道的人纲举目张,抓个核心的纲领在手,就像打仗,把钢刀插入敌人的心脏一样,从这个核心入手,简便易行。感谢老子的慈悲,给我们指引捷径。修道的要领是什么呢?就是虚无,道的纲领就是真一之炁。这一炁无形无相,看不见摸不着。夷,无色。希,无声。微,无形。视之不见叫五色,听之不闻叫无声,摸它摸不着叫无形。视者谁?目也,心通窍于目,目藏神。肾通窍于耳,耳藏精。若目有所见,耳有所闻,都是后天有形、有色、有声之精气神,只可以成形,不可以成道。视无所见,先天木性;听无所闻,先天金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先天元神、先天元精才会产出,牛郎织女才会露面。视无所见,是内视,看到什么只有元神的一觉,不起后天意识的干扰、支配、思索等,似看非看,用空用虚,包含一切,任其无中生有,只顺遂无为自然,以觉照之心对待。道的形象超出了人类的听觉、视觉、触觉的经验,把这三个的方向反过来向内,见于内、闻于内、得于内,再把它们混合为一,混三元为一元,就是真元一气,天然主宰。凝神一处,得一者万事毕。因为合一能看见元精,能听到元气的动静,能得到元神的指挥。这三个东西分开说的话说不清说不尽,合一才行,叫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皦,光明。昧,昏暗。往上看不知道它有多高,往下看不知道它有多深。难闻难见难得之道,上达于天,下达于地,中合于人。要体此理,究其奥,通其玄,会其无中之有,三家合混一之体,如痴中知痴,醉中知醉,才能见才能闻才能得。绳绳,绵绵不绝,专心精至,不落顽空,才有真象出现。这个象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哪里是实状,哪里有实象?本真一出,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不是固定的物质,是个虚像的信息能量团,道家叫她神丹,不是实体。不过恍恍惚惚,偶然得到。    果然恍惚,真阳必生,迎其机而导之。不见它从何而起,随其炁而引之,也不见它从何而终,叫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玄不知其玄,道不知何道,强名不见不闻不事,所以说夷、希、微。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这个古道就是原始真一之炁,得了的人,此炁调摄四肢百骸,变得毛发晶莹,肌肤细腻,是这句话的第一层含义。古之道者,以身合天,以德合天,以心合天,三者既合,是为真道;今天的人只是口头道、嘴皮子道,即使修道的人,也还是停留在有为的后天意识上做这做那地修道,不过劳心劳意苦其形,说的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第二层含义。只有真像古人一样体元始之初,以无为修身,这样的人才能见、闻、得道。这是谓修道的纲纪,能时时如是,刻刻体此,方能如天之清,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如松柏之茂,如南山之寿。道在不动,道在不行,道在不言,道在不目,道在不耳,道在不心,道在不意,道在不息,道在不知。知内寻知,息内寻息,意内寻意,心内寻心,耳内寻耳,目内寻目,言内寻言,行内寻行,动内寻动。如此,道冲一定会发生在你身上。阳神冲出天门,当性纯功熟,心物一元,炼神还虚,阳神就会冲出体外采集优质的信息能量。    学道之人明白这个道体,了解大道的希夷微妙,总要在阳生之前恍惚等待,阳生之际以恍惚迎之,归炉入鼎,以恍惚养之,无时无刻不这样,大道得矣。即使到了阳神出窍,通玄达微,还是要知若无知。 真阳生起浑身酥软如绵    第十五章显德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上一章谈道体,这一章谈体道之人。道是什么?真一之炁,中庸之德。体道之人应具备的八种品格:豫、犹、俨、涣、敦、旷、浑、不盈。豫则谨,犹则慎,俨则敬,涣则温,敦则厚,朴则诚,旷则达,浑则和,谨慎、严敬、温润、敦厚、诚朴、旷达、浑和,这样的人在尘中修道,不显山露水,在尘中积德,不求名闻利养,所修是真道,所积是玄德。    古代修道的人朴实不做作,现代人穿道袍、穿袈裟、盖宏伟的庙宇,庄严的外相做得很足。古代修道的人小心谨慎,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微,道之幽深,不可识;妙,道之精粹,不可识;玄,道之难穷,不可识;通,道之广博,无所不通,不可识。能探微、究妙、悟玄、通三界,内外看得一清二楚,叫微妙玄通。内观了解内外的一切,叫通达。对外达天下,对内达全神之灵,使他暗里珠明,光透百骸,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故无可识,故不识。    古代修道的人什么样呢?豫兮,若冬涉川。豫,小心谨慎,像走在冰河上一样,时时刻刻不离先天虚无的无为,怕漏气走丹,怕稍微放松对无为的坚持,阳气就会不生。犹兮,若畏四邻。犹,一种动物,性警觉。这里形容修道者不敢轻举妄动,怕惊动四邻。那澄静本来,犹恐有外魔来攻,如有邻舍窃取,存敬畏以防之。俨兮,其若客。俨,恭敬。像宴请尊贵的客人,不敢有一点放肆,才会静到澄清的地步。涣兮,若冰之将释。涣,释然。入静大定时,如履春冰一般,防其惊异,恐走失灵根,发生不测。魂魄被惊散了,人就麻烦了。保身之要也。此时一定要有人护持不被打扰,人命关天。敦兮,其若朴。敦,敦厚。不尚雕凿,素其玄风,不可玩神通,存澄静为用,体元始之理,行元始之事,以神归元始,以气合元始,以身化元始,以心意混元始,皆成一炁之朴。旷兮,其若谷。旷,虚怀若谷。广旷虚中,若太虚之体,为一大窍,任其乌兔东西,炁合自然,存灵守真,中中乃得,是我举动之灵,归于空谷。浑兮,其若浊。浑,浑厚本色。浑兮若浊,本来混一,虚后天之心灵才显,灵与炁合,复浑,又从此浑中求明,到此明处,人以为浊,惟我独清,任以马牛呼之,只自固真一,返其当来,以脱尸骸,方能解脱。人像死了一样固守,才能阳神出窍,获得解脱,不使鬼神专权,惟我自主,始见真神。表面上看着像死了好几天的人,但内在非常的清明,内清而外若浊。有的疯道人,扮装成乞丐混迹于闹市,那是为了遮凡尘俗目而已。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谁能像古代修道者,浊内求清,清中更澄?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谁能像古代修道的人,安身心,久久如一,体本末终始,先后不改如初,时时除行,不去贪求。后之学者,逐一遵行,得定、静、虚、得之妙,才算近道。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不新成。能像前面说的古代修道者那样,才能保有道。保此道,守中无盈,不盈难溢。盈是生的克星,不盈就会生生不息。敝不新成,去旧更新。去其形,去其心,去其意,小心渐进,无妄无退。如此修道,必然成功。    心静则清明在躬,如止水澄波,可以察天地之精微,鉴万物之玄妙。道微妙玄通,入定内细细觉察,方得通达。入定,人的意识心如浊水被渐渐澄清,五根向内,凝神一处,五根合成一大灵根。五根通,耳朵可以看字,看到一个人的照片,即便其远在美国,也可以给其诊病;看到一个名字可以知道他未来几十年的事情。这一点不奇怪,人人都是道体,个个具备神仙的功能,只要虚心入道。这一灵根她带着多少世纪的信息进入人体,过去、未来对她没有时空限制,只要一念就来到,一念就可以做成功。吕祖说她是当来,当下那一觉,一醒既是,转眼就非。    这一灵真性见到真精就扭结成一处,结成光珠,金光在体内闪耀,光透百骸,形神俱妙,玄妙得用语言很难形容。在杳明中静候元精的出现时,稍有不慎,元精就散掉了。静极生动,无中生有,保持虚心寂照,稍一放松,真阳就不能生。因为妙明真心现前,必须绝对地安全无人打扰,防止受惊。就像待最尊贵的客人,时刻恭敬。这是在体元始之理,行元始之事,神、炁、心、身皆返回初始。一炁之朴,是说一还没有分成阴阳二的本来状态,一旦动了分别意识,一炁就朴散开来。保持一,如如不动。人心如空谷,合太虚之大窍,大灵之虚体虚窍。    浑兮若浊,凡人之浊是真浊,圣人之浊,浑若浊,至浊而至清。澄而静心,静久而清光现。安于本性,养之久久而生之徐徐,采以为药,炼以为丹,静以凝神,动以生气,即守中,即阳生活子时也。由此一升一降,收归炉内,渐采渐炼,渐炼渐凝,无非一心不二,万缘皆空,保守此阳而已。有而不有,虚而愈虚,有至虚之心,无持盈之念,是以能返真一之气,得真常之道。真阳生起,浑身酥软如绵,如春情荡漾。但是火候必须及时调整,功成立刻身退,不要什么好上加好,那就火大烧焦了。男人无念自然勃起叫活子时,表示体内一阳初生。如果加了意念,转化成性欲,元精离宫而出,化成凡精,就叫浊精,不可当药。阴阳丹法,对镜无心,元精清纯,色空不二。一般人休要问鼎阴阳,那不过是性欲的发泄。只有处静用虚,心清德明,欲定性平,才能处尘而脱俗。 人的根在天上    第十六章归根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这一章讲道之根,也是人之根。知根就会知道一切,不知根,在枝叶上忙乎,一辈子成不了道。知道根的人,辛苦二三载,快乐千万年。整部《道德经》,一直在强调先天一炁,就是在不断强化根的意识。此章是逐径之妙,一层深一层,一节玄一节,要人层层通透,节节光明。    致虚极,虚从何来?从空里来。极,彻底清为极。身心放下为致,身心窈忘,为致虚极。什么是静?内心一丝不挂为静。笃,纯粹精一为笃,专一不离为守。万物指虚中实、无中生出的有。皆归于一,为并作。把无中生出的先天一炁的初始和后来的动态放在一起。灵中一点是吾,用元神来观,观其复,内照本来。以,得其神而返当来叫以。因为当下即是,转瞬即非,好像一下就回去了,所以说复。一阳初动处,万物始生时,玄关开那一霎那,先天一炁初现,很微弱,很迅速,如闪电,是顷刻间的事,所以说观其复。    什么是物芸芸?先天一炁的形成,是五脏之气的五气合一。五气朝宗,暖烘烘蒸就一点神光。各归其根,先天一炁从静中生出的动,静是根,归根就是动再归静,有中复无,实内从虚。什么是静曰复命?静,太和之气,复命,返其元始。太和一炁生万物、生人,重新回到太和一炁,就是回到生命诞生之初。当事物已经有形有象,比如树木的枝枝叶叶,虽然灿烂夺目,但是不能成为再造之根;当事物没出现之前,虚无缥缈,也不是诞生之根;只有在那将生未生,在那一动一静之间,才是诞生之根,是天地之根,也是人之根。修道之人明白这个根,返还这个根,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生生不已的生命源泉。    花开花谢,一生一杀,只有从这个阴阳二,才能返回初始的一,这是很平常的道理。懂得这个道理,就是明大道的人明此理,通此妙,参此玄,得此道。不知常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什么是凶?不知静,不知静里求玄,用有为的方法下手就是凶。旁门左道,不知大道根源,从有为入手,什么取童男幼女为丹,取女孩第一次月经为丹,走入邪道,必然损命殒命,是妄作凶。    知常曰容,指知常静之妙,知静里常动之微。静中动,无所不通,无物不容,言其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微也,妙也。公,指无人无我,无声无臭,普照万方,惟澄而已。王指统领于虚,归于密室,湛寂无为。天,得天地之和,体清虚之妙,得无极之真。道,静如清虚,玄之又玄。道本无名,借道言真,返之混沌之初,无言可言,无道可道,才是道。久,指无言无道。什么是没身不殆?阳神出窍,肉身死了,但是神没有亡,气没有消失,叫没身不殆。    人的根在哪里?在天上,头顶就是人体小宇宙之天。这根又是和大宇宙之天相通的。双眼、双耳、双鼻孔,是完美的坤卦,坤为地,为扎根之所。一张嘴、一个尿道口、一个肛门,构成一个乾卦,乾卦为阳气,乾卦在下表示阳气上升,坤卦在上表示阴气下降,构成地天泰卦,这是人体生生不息阴阳旋转的奥秘。如果反过来,就是否卦,人体上下不通,阴阳不交,就会疾病缠身。生机就是阴阳,人体头在上,内在是坤;腹部在下,内在是乾。万物负阴抱阳,处处是阴阳,处处有生机。清东陵,阴宅为阴,放在东方,因为东为阳,西为阴,如果陵墓放在西边就是重阴,就没有生机,就凶。    人的根确实在天上。父母未生我身之前,一股太和清气悬于天空。父母交合时的一团真气感召空中的太和一炁,内外交感而为人之灵。这个人体感觉的国王,她最初的来到和诞生,就是人的根。修道的起步就是归根,归静。静是天地之灵。起步的方法就是明玄关一窍,进入人天一体的通道,会见自己的灵。她会带你体验道妙,只有她才能观到归根复命的内景。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这说的就是还丹。丹就是人体的精气神通过内炼结成的灵胎。身心杳明,心中一念不生,修得内心一丝不挂,进入虚无但其中包含一切的境界,将这无中的多达成一个梱,做整体地观,类似于你闭上眼睛,不落在屋子里的某个东西上,但整个屋子的东西你全都知道。    虚无中生出真阳之有,并且元神照住,长久地停留在中脉上的黄庭,叫归根。人的灵根在中土扎了根。归根曰静,是有中复无,实内从虚。虽然结了丹,但丹是个虚体,是虚中之有,实在得过了就不是她了,所以还要以空谷之虚神守候。静中之动才会无所不通,无物不容,一气归根,六门互用,耳可视,目可闻。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这个“明”乃日与月合,阴阳相合而生光明,丹功中正是此“明”理。这个“明”指性光与命光。性光在头,命光在腹。性光如月,命光如日。人静坐中,会感到眉间有光,会看到腹中有光。当性光命光合一之时,人体的光会更强大,有身光、神光、丹光。身光比较小,神光比较大,丹光则更强。    老子说的公、天、道、久,一切都仿佛消失了,只剩那一片深度的静定,清虚湛寂。因此你突破太极玄线,突破三维空间,跨越历史的长河,洞晓天地万物的变化,进入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 性能量的神圣功能    第十七章淳风    太上,不知下之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上等之人,抱上等之质,澄静后返之于纯,合元始之初,叫太上。太上也是得到先天一炁的起始的意思。一炁之凝聚,是诸气归宗,五气朝元的结果。入静虚极什么都忘了才会凝成一气,叫不知;凝结于内,叫有之。当真阳升起的时候,阴部有快感,叫下面的元精已经有了。元精升起是在无知无念的前提下产生的,所以说不知。整个太上法门都是自然而来,全不懂玄妙的景象在身体里出现了,经过名师验证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其次,亲而誉之。亲,惟恐有失,关闭有可能泄露的门户。当元精发动,真阳生起,酥软快乐,稍一动后天意识的性欲,元精就会转化成生殖之精,从外生殖器的管道泄露。要赶紧锁住阳关,把元精从三叉路口堵住,平时锻炼,把那个可能泄露的渠道炼成铁板桥。誉,刻刻提防的意思。怎么提防呢?含太和之炁以养之,真阳之炁不足,用太和一炁来温养,让真气逐渐充满。当真气过足,存极静以铸之。锻炼生殖器(铸剑)的要领,全在忘中得,静中采,采中忘,既要保持相当程度的兴奋,又要虚灵守无入静,这说的也是亲而誉之。    既然亲誉之,又为什么畏之?守静守无,怕入于顽空,其空一顽,鼎翻火散,其害不少。既存敬畏,又为什么侮之?守空了不行,稍微不空,有一点杂念,稍有不纯,丹药爆现,侮我之灵,神即分散,是侮也。敬谨固守,养其真静,纯粹精一,抱元合虚,不令其侮,此真趣味,信犹不足,焉有不信而有动的人呢?我以笃信真静,好像无言而守。因为无言,仿佛话都很金贵了,是指不用语言,跟着感觉变化。什么是功成事遂?铸剑功炼好了叫功成,结丹了叫事遂。光珠凝聚,是因为诸脉归宗,元神、元精合一,也叫金木交倂,情性为一,俱合太和,是顺其自然而为做到的。百姓指肉身,这是利用肉身的自然取得的成就。    本章也是指四种修行的境界:最上一等的是无为自化;第二等的是修心、修身,心神合一;第三等的是以戒律为尊,有为强制;最差的一种是弃本求末,心与形分离。读了一些丹道的书籍,看到这样那样的操作,我发现自己的情况不是这样。半年以来,山根祖窍一直在一刻不停地扇乎着,没练,也不知鼻子怎么练,只是不管它,任其自然。半年来的变化,脸上的斑没有了,眼角的细纹不见了,乳房丰满了许多,快50岁,好像青春又来了。这也许就是真一之气的无为自化吧。上下玄关的开启,也不是练的,只是看书上说的,照着玩儿了一下就有的。我现在才明白,不知有之,是太上最上一等的功法。我把自己身体的状况告诉熊老师,他说师恩浩荡啊。他说的师指老子。另一位丹道名家听了我描述的身体状况,说老头子很偏向你呀。她说的老头子也是指老子。我自己糊里糊涂,只是6岁开始喜欢老子,到46岁开始画画,要画老子的道,迷恋老子的境界,感受大道的慈爱。人越来越静,越来越远离人群,身体越来越好,心越来越朴素,写东西、画画越来越简单明了,心境越来越空,对修炼上的东西知之甚少了。人说太上一脉真传,无为自化,我感到自己正身在其中。 慈悲心是开启自身宝库的钥匙    第十八章俗薄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这一章说的是功到方见妙。默默无言,静极无知,称为大道。废是什么?连这静极无知也不存在了。如果还有一个知觉在,还是阴阳二。要混沌的连静寂也忘了,进入无极,叫废。不废不为道。既然废了,一切都不知道了,怎么又有仁义?废到一切都不存在的境地,诸脉络循规蹈矩,一一朝元,不待勉强而来。不言即仁也,不为即义也。不言不为,合成一处,其中若有仁有义存焉。因为无为,道光德能的含量包容广大,恢弘无比。    智慧出,有大伪,指炼己混沌仁厚、单纯似愚,用诚恳、坚信到痴的态度去修行,才能得丹。如果有技巧,加上人为的成分,用后天意识心,勉强操纵,诸魔叠至,诸障肆生,无不作假,而大伪生。停止了后天意识,表面上看似的愚痴,那里面才是人的慧性部分。慧性的光芒升起,诸魔不侵,诸障不出,出来的都是真东西,一点儿也假不了。即使炼到了愚痴的地步,不识不知,也还是假的。因为人身是假,人神是真,有这个身体在,还是有大伪。    六亲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不见、不听、不嗅、不味、死心、忘意,谓之不和。什么是孝慈?孝,顺也;慈,爱也。顺谁?顺自性本心。爱谁?爱虚灵元神。顺遂本心,钟爱元神,为的是返天之根。天根既得,子孝母慈,和合骨肉,母抱其子,子伏其母,是谓有孝慈。母是天地大元气,子是人身小元气,孝慈是母子团聚,游子归故乡。    什么是国家?身心也。后天叫身心,先天叫性命。昏乱指心不定,打坐就昏沉;心不定,就着魔,一会儿神,一会儿鬼,还以为了不起,逐境而乱。那不过是心识上的垃圾在里面捣乱,还沾沾自喜,看到这个,看到那个了。不知道是自己修心的水平没上去,不能在一个清凉干净的世界,还以为通神了,变得神经兮兮。岂不知,那是后天意识心没断,先天真性没生起来导致的。身心定,虚中静,性命应,定静应,元神庆。什么是忠臣?忠臣指意安。如果身心进入混沌,后天意识消除,先天元神的大智慧出来运作,元神、元精交而纯粹,合而杳冥,复神于中,内合天形,是为忠臣。    进一步说,大道废,有仁义,指无生出有来,落入有形,就落入阴阳,落入生死的轮回。仁义指的是阴阳,即魂魄。一点灵光入胎,一分为二,魂居肝,属仁德能量,魄居肺,属义德能量。无言无为,人心完全静下来,诸脉络一一朝元,自然而聚。大道在的时候,太朴未雕,犹童贞之体,不假作为,自成道妙。若一丧其本来之天,则不得不借阴阳以返补之。    智慧出,有大伪。当人的心真能慈悲、静定,他的心灵已经是干干净净的了。足够的功德是支持人心静的真实能量。不修德,不修心,强迫用意识要自己入静的人,一入静就见魔见妖,因为那个生命深层潜意识或元意识区域,不修心的人有诸多的心灵扭曲,如毒蛇一样盘踞。做过伤害别人的事,自己无法欺骗自己,那里有巨大的魔洞等着。只有向善的心真正慈悲起来,从别人那里反馈回来的都是良性信息,你自己的世界才能安宁。以给予别人多少来论成功,那是真实的能量世界的需要,并不是虚伪的唱高调。原本的自身世界储备着高能量物质,入静就可以开发潜能,打开这个自身宝库。而慈悲心是开启的钥匙,开启后你吸引信息的能量就百倍地增强。自身的心灵问题埋藏在深处没有解决,自身问题的投射吸引来的尽是负面的东西,那还不如不修,里里外外都会糟糕得一塌糊涂。道家讲性命双修,先修性,也就是先修心。心修好了才会真,才会自然达到。勉强用意识控制,魔境百出。意识是后天的,身体是后天的。在道家来看,后天是假,先天是真。元神、法身是真,肉身是假,为假身服务的所谓智慧就是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六根不静有入大定的办法对治;国家昏乱有忠臣,身心昏乱,用猛烹急炼的方法,让身心迅速清明起来。老子的《道德经》是修身大法,社会属性、哲理等方面的解释是次要的,主要说的是生命如何入道。 元精的感觉像性感电流    第十九章还淳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慈孝,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这一章要人做到上德不德,情欲尘心,一毫不染着。绝圣指内心什么念头都没有,抛弃所有的聪明技巧,忘神入太虚。忘忘于空,什么也不知道了叫弃智。什么是民利百倍?民指的是后天之身。当进入虚无之静,人体的浊气都会自然被先天元气净化,听其自然。入静对身体好处太大了,叫民利百倍。仁指的什么?冥中更冥为仁。义指的是除意归仁。入无为,个人的小元气和天地的大大元气融合到一起,其乐融融,知而不知,任其生化不已,好像孩子回到母亲怀抱,被慈母疼爱,慈爱感召孝情一样,叫民复孝慈。什么是绝巧?不人为地添枝加叶,做那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蠢事。弃利指不生贪求,恐求盈反溢也。不求盈,无害生,叫盗贼无有。    此三者,指能做到刚才说的三条,虚灵元神就显现了。什么是以为文?不粉饰造作,自作聪明,而求盈。什么是不足,故令有所属?以中求中,为之不足;以中求中,不盈不溢,常常冥忘,不待去求,自然有所归。素是没有文采,朴是不加粉饰,少私指不贪不求,寡欲为不盈不溢。总归要到无为自化的地步,合于无极之始,反归于空。也就是在有为当中尽量做到无为。    由于意识的污垢,使我们在上不能交感到天德一炁,在下腹部没有天德电流的化入。唯有关掉后天分别心,浑浑沌沌,将一切聪明睿智收入无为国里,清净乡中,不言是非,不言曲直,任天而动,率性以行,心性归于自然,后天之精气才会返还为先天之精气。人之先天之气禀于父母交媾之初,一点真火包裹而成胎,此真火与天德一炁同气相吸。当人进入虚、空、冥、灵后,精满水盈,得己土擒治,水自生发,为先天真气。元精也叫真虎,感觉上像是性感电流,它会自然而至,最初感觉到它是在生殖器上。吕祖说:外肾之间,神火降时,直至此处。金乃水之气,得阳而升。这股没有性意识、性活动,也没有任何意识的情况下来的电流,就是天德一炁与人体元精内外交感的结果。民指肉身,人天以一炁沟通,叫复归于性,叫餐德饮和。只有绝圣弃智(虚)、绝仁弃义(空)、绝巧弃利(无为),才能民复其性,民复孝慈。子为孝,人是天的孩子,天德是人之初的母炁,人身得到了天父地母的原始能量,叫民复孝慈,身体回归到了母体得到慈爱的能量乳汁。得此炁时,仿佛快感突袭,你不要津津乐道太美了,被性的感觉牵引出意识的纷扰。自然有神关注它,任其化生,让它自由自在地在体内遨游,这才是对天父地母的尽忠尽孝。    这个慈,也是一种大慈大悲的磁场。当我说到大道、天道时,常常眼泪唰地就涌出。有次在浙江大学高级总裁班讲课,碰到这个字眼就忍不住了。后来有人提问为什么,我回答,感受到了一种大慈悲的能量一下灌满全身。那也是心归于朴。朴是德一之炁未朴散,素是未染的布,心归于本元的朴素,就是含德之厚,就是赤子之心。见素则识定,抱朴则神全。也就是小的德一能量场——自己仿佛是一个接收器,大的天德能量一接收到,能量大得形成一种冲击力而不由自主地感动。    圣智、仁义、巧利都是表面的雕琢、纹饰,要抱太朴不凿之真。不足是守中,少私是不贪求,寡欲是不让它满了外溢。当快感电流又自然而至时,你不要动任何念头,只是冥中更冥,越往空冥的深处沉下去。它的感觉是什么,你只顺其自然,不要嫌感觉不强,用人为的办法,希望火大起来,也不要想着地天泰,把地(肾部)下的能量沿着督脉往头顶送,所谓的还精补脑。炁的运动会自然找到它的轨迹,它怎么走,你的真头脑元神自然会在第一时间觉察得到。炁为主我为宾,不加丝毫的干涉。上德不德就是念头一丝不染,此时天德的太和一炁才会完美地在你体内跳舞。稍一有杂念,天宝德一之炁就会被截断。 元神是身体的帝王    第二十章异俗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若晦,漂兮,似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于母。    这一章讲详述最高一等的功法太上法门。道是一种无为自化,无思无虑,一切任其自然而得的真东西,是人们用头脑想象不出的造诣极高的绝学。居无守虚,只知有灵,不知有身。忧虑是人发出的,连人身都不知道了,哪里还会有忧虑,叫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赞成还是反对,唯唯诺诺还是大声呵斥,这之间的差距有多远?善与恶之间又相隔多远?因为有分别心,人们总是在二里兜圈子。就像不会滑冰的人,老重心偏移摔跟头,于是左拧右拧,在想着如何才能踩正冰刀刃。其实,你一不想一放松就踩正了。怀揣绝学的人,只是向内守一灵虚神,守纯阳之气,宁无忧之神。他们没有分别心,但是那个虚灵一切都知道。人们总想自己要知道什么,哪里清楚里面的虚灵元神有多大的智慧,人心和道心有着多大的天壤之别。不必做无用功了,把二捆作一,有无相通,呼吸相应,善恶不分,只守在虚无的一上,混混沌沌,什么都不知道,里面的慧性光明生出来,你自然可以千倍万倍地洞察一切。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人们也怕落在后天二的困局里,圣人也怕。身心的先天名字叫性命,修行的人怕性不生,命不灵,不能虚,不能静,虚静达不到极致,当然担忧。圣人虽然担忧,但是非常谨慎地守在一上,要虚就虚之极,要静也静之极,到了极还要到至。守一的内功做足了,里面这个关把严了,哪里还会担心后天的身心不返回先天的性命。一般人就是在外面的阴阳二上颠来倒去,不知重点在里面,傻傻地闭上眼睛什么也不知道,就进入先天了。    荒兮,其末央哉。荒是旷远,指纯一无念,一物不著,一丝不挂,无天无地,日月暗明,唯有混沌而已。未央,没有边际。恍惚未生一念,不知有冥,不识有空,如此境界,哪里是中央,哪里是未央?众人熙熙,指众人欢欢喜喜,得到点东西就把守一忘了。生欢喜就是生了分别心。好像过节一样要庆贺,心盈,志满,不知盈满而自害。我独泊兮,可是圣人得到了真东西,也不敢苟且,依然淡泊,愈坚其志,愈恒其心,只执于中,连中也不知,是为泊。    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从守一中开小差跑到二的事情还没有征兆前,圣人已经很谨慎地把可能出现的滑落防范住了,叫其未兆。知识不生,闻见不开,叫若婴儿之未孩。婴不知为婴也,有何归?累累兮,闲适状。若无所归,婴不知为婴,自然无处可归。只有如婴儿般的一团元气,浑然在抱,上下升降,运行不息。别人都在多出来东西,我却好像不断在扔东西。一境灭,一境入,杀一步,得一趣;忘一趣,知一妙;去一妙,自已只是守一叫若遗。人到玄玄处,秋毫不贪,飞灰不染,才是若遗。    愚人之心也,寂然不动之心。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沌沌兮,心不分别,返之混始,归之混沌。俗人好像什么都知道,我却一无所知。澹兮,若晦,漂兮,似无所止。其大好像包容宇宙,其妙像行云流水无所知。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众人皆有为,我独听凭身体内的五行自运,天地自交,阴阳自混,乾坤自一。鄙,精粹纯一。我独异于人,默默无为,异于人而合于天也,混沌合于我,我还归于混沌,叫异于人。混沌之内,惟知其中,母乃中也。昏默之中,采先天精华,含养于内,叫贵食于母。    那个无为自化的太上功法,不用练,自己不知道就糊里糊涂地得了,那是最高的一等。一般人从有为进入无为之道,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但是,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点,一般人在每个细节上都容易动后天意识,而太上大法是死死守住一,任何时候都不分二心出来。说死死,其实是自然守一。有为的功法是在后天兜圈子,人心、分别心总是见缝插针地缠绕心头,而太上一门,完全混混沌沌地后天返回先天里,后天为情为子气,先天为性为母气,由情归性,如子恋母,叫贵食于母。不雕琢、无染尘、一片混沌,什么景象都任其自然,我都不知道,这在练功的人很难。    令练功多年的老修行们羡慕的是,自然体验了太上法门的境界,自己真的一点不懂,还在问人是怎么回事,让老修行们感到可望不可即,那才是得了太上真传。越是实修不行的人,越爱谈玄,他们会说是隐态,有师傅传的,是最高级的传法。老子早就洞悉了人心,在这一章里细致入微地加以引导,使人心归道心。多年修炼还得不到先天真一之炁的人,把老子这一章悟透,就会取得突破。    无为自然的东西,不是练出来的,是自然有了以后,经典或师傅给验证而已。先天元神做主了以后,虽然没练功,虽然后天意识还不懂,但是身体已经被元神无声地后天返先天了。元神是开路先锋,元神是身体的帝王,见不到元神,练也没用,教也没用。先天自然来,后天永远是超级笨蛋。 若能恍惚真阳必生    第二十一章虚心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此章和十四章呼应,描述玄关开启,先天一炁生出,从象、物、精、信来详细阐释那虚无一炁中的玄妙。无中生有,自知自觉,涵容养中,叫孔德之容。心不虚不能容,心不空不能量,虚空才能应物。天地万物都是从这里出生的,空与道两不相离,无空即无道,所以说唯道是从。道为何物?道是虚无生一炁,从道凝为物。人怎样从道中凝聚一种东西呢?初下手入静内观,恍惚之间,神机一动,似乎有象又似乎无象,那是微阳初动,闭目用神光下照腹部,火入水底,水中生金,杳杳冥冥,神气交坎离之精生。这时心意不动,周身酥软绵绵,四肢百骸的精气都朝向玄窍,其中有大的信息精微物质,浩浩如海潮,叫唯恍唯惚。惚兮恍兮,是上面山根祖窍前发出的星光般的性光,所以说其中有象;恍兮惚兮是腹部性光下照坎宫,真阳发动,有热的东西在动,所以说有物。要得真精,就必须了解其中的信号,下手不失时机。陆西星说,人欲净尽,天理常存,凡息自停,真息乃见。杳冥到什么也不知道的地步,里面是元神、元精打成一片之时,所以恍惚、杳冥是关键。是不是真的做到了这四个字,腹部有了融合气机是验证。    自古至今,道的名字不消失,宇宙万化的规律从今追忆到古,道德存在和作用一直没有隐去。甫,神也,我何以知道祭祀宇宙万灵真宰的礼仪,由此而已。目不观,目神入;耳不闻,耳神收;鼻不息,鼻神凝;口不言,诸神聚矣,叫众甫。诸神聚,其舍有主;诸神化,其气有父;诸神存,其名不去,叫众甫。六根关闭为众甫,才能杳冥。只有杳冥时,才能神化、气结、精凝,玄关开启,先天一炁凝聚,修道开始入门。    这时难在不生分别心,阳气一足,容易动性欲。淫念一出,元精就走失,从元精库被调动出来。丢元精不用男女交合,一个念头就漏出去了。元精一漏,元气跟着就撒了气。所以要严格不动念。真阳之炁起来,用上提的办法,不让它向下跑。它一向下,性欲更难控制。关掉六根,也是为了防漏固守。    恍惚杳冥,离中真阴是恍惚中之物,坎中真阳是杳冥中之精。清代《道乡集》中的诗云:“禅榻坐卧一专心,闲是闲非抛一边,若到杳冥恍惚处,后天气接先天炁。”能做到杳冥恍惚这四个字,人就能感受到原始的物质、能量、信息,人天合一,获得万物的象、物、精、信全息信号。闭眼内观入静,身体中精微物质的动,其实就是宇宙能量运动的投射,是天体内的变化,折射到自己的身体里。所谓天人感应,人天一体,其实人天本来一体,但清醒的头脑阻隔了人天之间的通道。混混沌沌,让清醒的意识睡觉,人天的通道就恢复通行了。所以,恍惚杳冥是很高级的好东西,我们要经常关照它。 每个细胞都像个小元气泡泡    第二十二章益谦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这一章老子让人内心一念不生,一尘不染,自然就会不骄不躁。曲则全,曲,隐曲,其机甚微,其成则甚大。这个隐曲,说的就是玄关。当你真静下来,仿佛自己是个宇宙磁场的接收器,你所在空间的能量直接反应在身上,好像每个细胞都是个小元气泡泡,在随着外界微微地动,从一静进入的微微一动,很快就有不断出新的变化。这个很柔和的炁,有的时候某处突然大动一下让人直恍,炁积聚足了,如一根直柱子,从中部直冲百会。开天辟地,人物始生,尽从此一点发端,随时皆有动静可见。静里发端,不由感触,忽然而觉,觉即曲也。曲则全,比喻从月牙到圆月,讲人的气机从微到强。这个炁感的足与全,是微弱积累出来的,曲则全也是即曲即全的意思。圣人得此曲,兢兢致慎,回环抱伏,如鸡孵卵,如龙养珠,一心内守,久则浩浩如潮,逆而上行,一股清刚之炁挺然直上。这也是枉则直的意思。枉,弯曲,即枉即直。    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这里老子让人们不自满,自隐曲中洞悉本元。得此曲容易,守则难,像老母鸡孵蛋一样,把这个炁养大了难。难就难在没有的时候人们还能静,不动后天意识心,一有了以后,就非常容易动心思。如果能谦以自待,就不会急躁,不生邪见,不动凡火。敝,旧也。一曲指微都是我们的本来之物,温故而知新,所以是即敝即新。洼是小土塘,水多则盈,要人防溢之害。敝则新要人去有为之弊。少指的是内心一丝不挂,越是没有认为的意识,这个炁才会越多。多指的是妄念妄心,有了意识心的杂质就会疑惑。把这四样东西清之,一之,虚之,极之,圣人交给我们的守一法就是如此。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彰,明。伐,自夸。矜,骄傲自负。没有后天意识的我认为,才不会遮盖元神灵明。那自然生出的德一之炁,越没有杂念,它会越强旺。默其功而听其自然,来往生化,未免强用他之功,气聚自生,气烘自化,气融自结,气纯自成,气化自泰,泰复自旋自转,微意一点,落于中宫,气后合混沌时,如太虚中一点金星,天水相映。道本平常,人天一理,为公共之物,早知道也没什么了不起,别人后知道也不比你差。自夸不仅为人所厌,其功也不真。不自矜,方处不争。到不争时,就知道只有虚,其他都是不对的。曲、枉、洼、弊、少、多,这六字总不过要人去有存无,去胜存朴,去贪存实,是以不争而归式之。    德一之炁是人体先天能量,岂能用后天意识去干涉、指挥?只管守一无为,随着它自然运化。在那先天能量自然运作的清净世界里,没有后天意识心什么事。它一起就坏事,它靠边站,那生机之元气就生生不息,积微成浩大,把人体受损、老化的细胞替换掉,一切都在无言中默默变化着。 真阴真阳合一才能结丹    第二十三章虚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这一章让人无为顺其自然。道无声无嗅,所以说“希言”,少说话,多修炼。道本无为无作所以说“自然”。不是常态的东西,不会持久,狂风暴雨,来得快去得快。希言者,言贵于无,好比风,倘若天心不静,飘风即起,不能恒耳。好比人练功,真阳刚刚升起,后天意识心就来了,意即外驰,这样怎能恒久,德一之炁很快就消失了。骤雨如人之功,水方来朝,心即他向,火不能降,虽朝无益,如骤雨不终日。一有后天意识,元神就退,那德一之炁是水,元神是火,火没了,火降不下来,水火不能既济,先天一炁不能产生。用有为的意识参与的怎能是先天的东西,一定是后天的。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天地不守常也不能持久,何况是人。天地之常,要刮风要下雨,自然而来,自然而去,天地自己也不知道,所以天地才会长久。如果人用后天意识妄加采取,那是采后天的假药,天地的炁没有进来,自己的真阴真阳没有合一,人不能结丹,生命也不会永恒。    从事于道,修道,说的是静极之功,去有就无,从之静,从之无。道者同于道,修道的人与道吻合无间。同道是同天地,同太虚之体;德者同于德,同天地生化成物之机;失者同于失,同天地虚灵不昧,无言无动,而合天地之道。同于道者,同生化肃杀之权,如人有动有静,相生相克,与天地无丝毫差谬,乐自然之道,故得之。同于德者,同天地含弘广大,无不覆载,其有容也。若此,乐其自然之道,故得之。同其失,同天地虚灵不昧,风雨雷电,无意而生,无意而散,丝毫不染着,如此容静,包罗乾坤,听其自然,合天地,乐我自然希言之道,故得之。如此合天,信之犹为不足,焉有不信之理?太上教人,不过体天惜己而修,忘德忘失,无容心于物。 不归清洁灵物不起    第二十四章苦恩    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这一章讲有为不是道。跂,踮起脚尖,用脚尖站不久,比喻人有后天意识,并且心猿意马收不住,不能静。正其心,澄其意,毫无染着,才能得静。跨,一脚而立,走不了路。跨大步走,恨不得立刻成功,比喻人不想循序渐进。不渐修岂能成,那德一之炁是一点一滴积累的,人见自性本心也是一点一点开启的,如层层剥笋,哪里能一下子剥到核心?别人剥到了核心,听见了不代表自己也剥开了,自己的还要慢慢剥,不断地剥,终有一天拨开云雾见本来。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是修道者的通病。客观规律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画蛇添足。自见是自有邪见,妄自为是,岂能通透内功之学?能通进去的是什么样子?似愚似痴,终日默默,不待勉强,自作聪明,不求明而自明也。自是,指自立偏见。终日妄参,大道当然不能彰显。常存不满足之心,不生速求之心。不自足,虚虚静静,不向外张扬,只重内中运行生化,才合老子本义。自伐,如满山苍槐古柏,樵人日采月采年采,渐渐待尽,山之秀气渐渐消散,久之为一枯山。如人终日目视耳听,口言鼻嗅,身劳神损,气耗精枯,终日不觉,久之和枯山的情况一样。再比如搞很多花样,不归清静大道门头,终日或守或放,耗水抑火,每日烧煎不觉,久之也和枯山一样。自夸、自以为是的人,刚得了点静的好处,微有觉意,便生自夸之心。矜心一存,道无渐进,今日如此,今年如此,永远如此。都是因为停滞、自满造成的,哪里还记得渐进的道理?渐进该怎样做?不加一点作料,保持自然本身,坚持、巩固,精一笃信,不求长久自然长久,自然与道合。    有上述四种毛病的人,对于道来说,就像多余的赘肉,妄加一念,就像吃得过饱一样,无功而有害。道如镜无尘,如水无波,若有一毫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之意都是障碍。心静真阳自生,有一点上述后天意识的我如何,真阳就不理睬。无一事搅我心头,居我灵府,久久涵养,一点灵光普照,恍若日月在天,无所不照。    物或恶之,物乃灵物也,因自见、自是、自伐、自矜,不从自然,不归清洁,灵物不起。念不动则炁不动,炁不动则神自灵。道是自然之玄,有道的人,不见、不是、不伐、不矜,叫故有道。清静自然,不待勉强中求,无速进之心,无矜夸之意,入于冥忘,常在虚无之境。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是有为之地,有道的人不在有为处。 人都是道德的儿女    第二十五章象元    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章概述道的形貌特性,将前几次的描述集中,概括为五个本体特征和四个运行规律。五个大特征是:1.有物浑成,2.先天地生,3.寂寥,4.独立周行,5.为天地母。四个运行规律是大、逝、远、返。老子本章立意何在?先天一炁虽然只是一孔玄关之得,但是它却无限大。    混成物是何物?灵明随炁而结,空洞之中,混成有质,此质虚象无形,结而成丹,叫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指先天的东西,寂静中生,虚灵中出,空洞中升,无杳中来,无有中见,虚实中成,叫先。采阴精、用后天意识、有为等等为后。先天地指未有天地,而天地性存;此时,只有混沌太极,阴阳还混而为一,阴包阳,阳包阴,阴中生阳,阳中生阴,叫先阴先阳,取而用之,谓之先天地。寂寥是做什么用的?是生天地的。不寂,阴中阳不生;不寥,阳中阴不出。寂寥之中,天地生而合一,阴阳聚而交泰。物指先天一炁,在生命诞生前它已经存在了。天指人体上半部,地指人体下半部,心肾之间的八寸四距离就是人体的天地。    道不借外物,独立自足,自它诞生的混沌到今天,不改变它的常度,独立之中一炁流行,开阖自如,循环不已。天旋地转,周流生化,没有停止。道流行不殆,天地可殆,道也不会殆。承载道的人体即使消失,道也不会消逝。“天下母”,母者,以气成道,道生天地,天地生万物,万物亦本于道,所以是母。可以为天下之母,是说无事不本于道。人体既是先天一炁之道所生,又是先天一炁所养,因此叫母炁。“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它纯粹精一,至玄至妙,给它取个字叫道,取个名号叫大。道无往不包,无处不利,通流阴阳,叫它大。    无处不周流叫逝。天上地下,无所不流行叫远。天地万物,无不本于道而生,无不归于道而化叫返。生无不本于道,化无不归于道叫道大。天虽然大,天本于道;地虽然大,地本于天;王虽然大,王本于地。天、地、王,皆本于道,道所以大,但道本于自然。天覆万物所以大,地载万物所以大;王统治万物所以大;道包罗天地万物所以大。域中指什么?天地万物之主宰,道凝于中,为天之域中;道凝于地,为地之域中;道凝于万物,为万物之域中;人能体道,道凝于人,为人之域中。天、地、王、道叫四大;精气神灵叫四大。四大皆空,而道处于中,叫王处一焉。什么是人法、天法、地法?道出于自然,人能自然,如地之静,所以常存,叫人法地;地得天之雨露下降,生化之机,地固因而常存,叫地法天;天禀清虚之气,凝虚于上,无为合道,叫天法道;道本于虚无,常含湛寂之体,听无为之生化,叫道法自然;自然之中,有物混成,感先天地而生,凝寂寥而化,随自然之机,混成之道,叫自然。    而这无所不包、浩荡弥纶的道,只是来自静中生的自然一微小之动。这一静之后的微动发生在你身上,你就进入了宇宙,宇宙流向了你,无限的奥秘展示给你。    全书选载完毕,更多精彩,请见原书。呼吁读者购买正版图书。    本书为凤凰网读书授权转载。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本书。
E书联盟搜集制作,更多请记住本站网址:http://r.book118.com或http://www.book11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