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还珠格格:耳穴的部位和主治(附图) - 针灸推拿 - 易医网-易医养生,易医论坛,易医资料,易医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32:34

耳穴的部位和主治(附图)

.threadtags_tag {margin:0px !important;background:none !important;padding:12px 0 !important;color: #444 !important;} .threadtags_tag span {border:1px solid #EBE6C9; padding:10px 14px 10px 32px; background: url(http://images.5d6d.net/dz7/default/tag.gif) no-repeat 10px 50%;} .threadtags_tag a{color:#FF8E00 !important;} 相关搜索: 附图, 主治 1.耳轮穴位
(1)耳中:    在耳轮脚处,即耳轮1区。主治呃逆,荨麻疹,皮肤瘙痒,咯血。
(2)直肠:    在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2区。主治便秘,腹泻,脱肛,痔疮。
(3)尿道:    在直肠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3区。主治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
(4)外生殖器:    在对耳轮下脚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4区。主治睾丸炎,附睾炎,阴道炎,外阴瘙痒。
(5)肛门:    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5区。主治痔疮,肛裂。
(6)耳尖:    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即耳轮6、7区交界处。主治发热,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痛症,风疹,失眠。
(7)结节:    在耳轮结节处,即耳轮8区。主治头晕,头痛,高血压。
(8)轮1:    在耳轮结节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9区。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9)轮2:    在轮l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0区。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10)轮3:    在轮2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1区。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11)轮4:    在轮3区下方的耳轮处,即耳轮12区。主治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2.耳舟穴位
(1)指:    在耳舟上方处,即耳舟1区。主治甲沟炎,手指疼痛和麻木。
(2)腕:    在指区的下方处、即耳舟2区。主治腕部疼痛。
(3)风溪:    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之间,即耳舟l、2区交界处。主治荨麻疹,皮肤瘙痒,过敏性鼻炎,哮喘。
(4)肘:    在腕区的下方处,即耳舟3区。主治肱骨外上髁炎,肘部疼痛。
(5)肩:    在肘区的下方处,即耳舟4、5区。主治肩关节周围炎,肩部疼痛。
(6)锁骨:    在肩区的下方处,即耳舟6区。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3.对耳轮穴位
(1)跟:    在对耳轮上脚前上部,即对耳轮l区。主治足跟痛。
(2)趾:    在耳尖下方的对耳轮上脚后上部,即对耳轮2区。主治甲沟炎,足趾部疼痛麻木。
(3)踝:    在趾、跟区下方处,即对耳轮3区。主治踝关节扭伤,踝关节炎。
(4)膝:    在对耳轮上脚中1/3处,即对耳轮4区。主治膝关节肿痛。
(5)筋:    在对耳轮上脚下l/3处,即对耳轮5区。主治筋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腰骶部疼痛。
(6)坐骨神经:    在对耳轮下脚的前2/3处,即对耳轮6区。主治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
(7)交感:    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即对耳轮6区前端。主治胃肠痉挛,心绞痛,胆绞痛,肾绞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悸、多汗、失眠等。
(8)臀:    在对耳轮下脚的后1/3处,即对耳轮7区。主治坐骨神经痛,臀部疼痛。
(9)腹:    在对耳轮体前部上2/5处,即对耳轮8区。主治腹痛,腹胀,腹泻,急性腰扭伤,痛经,产后宫缩痛。
(10)腰骶椎:    在腹区后方,即对耳轮9区。主治腰骶部疼痛。
(11)胸:    在对耳轮体前部中2/5处,即对耳轮10区。主治胸胁疼痛,胸闷,乳痈,乳少。
(12)胸椎:    在胸区后方,即对耳轮11区。主治胸胁疼痛,经前乳房胀痛、产后乳少,乳痈。
(13)颈:    在对耳轮体前部下1/5处,即对耳轮12区。主治落枕,颈项强痛。
(14)颈椎:    在颈区后方,即对耳轮13区。主治落枕,颈椎病。
4.三角窝穴位
(1)角窝上:    在三角窝前1/3的上部,即三角窝1区。主治高血压。
(2)内生殖器:    在三角窝前1/3的下部,即三角窝2区。主治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遗精,阳痿,早泄。
(3)角窝中:    在三角窝中1/3处,即三角窝3区。主治哮喘,咳嗽,肝炎。
(4)神门:    在三角窝后l/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主治失眠,多梦.各种痛症,咳嗽,哮喘,眩晕,高血压,过敏性疾病,戒断综合征。
(5)盆腔:    在三角窝后1/3的下部,即三角窝5区。主治盆腔炎,附件炎。
5.耳屏穴位
(1)上屏:    在耳屏外侧面上l/2处,即耳屏l区。主治咽炎,单纯性肥胖症。
(2)下屏:    在耳屏外侧面下1/2处,即耳屏2区。主治鼻炎,单纯性肥胖症。
(3)外耳:    在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即耳屏1区上缘处。主治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鸣。
(4)屏尖;在耳屏游离缘上部尖端、即耳屏1区后缘处。主治发热,牙痛,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结膜炎。
(5)外鼻:    在耳屏外侧面中部,即耳屏1、2区之间。主治鼻疗,鼻部痤疮,鼻炎。
(6)肾上腺:    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即耳屏2区后缘处。主治低血压,风湿性关节炎,腮腺炎,间日疟,链霉素中毒性眩晕,哮喘,休克,鼻炎,急性结膜炎,咽炎,过敏性皮肤病等。
(7)咽喉:    在耳屏内侧面上1/2处,即耳屏3区。主治声音嘶哑,咽炎,扁桃体炎。
(8)内鼻:    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即耳屏4区。主治鼻炎,副鼻窦炎,鼻血,
(9)屏间前:    在屏间切迹前方,耳屏最下部,即耳屏2区下缘处。主治眼病。
6.对耳屏穴位
(1)额:    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部,即对耳屏1区。主治额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多梦。
(2)屏间后:    在屏间切迹后方,对耳屏前下部,即对耳屏l区下缘处。主治眼病。
(3)颞:    在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即对耳屏2区。主治偏头痛。
(4)枕:    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即对耳屏3区。主治头痛,眩晕,哮喘,癫痫,神经衰弱。
(5)皮质下:    在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主治痛症,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视,胃溃疡,腹泻,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律失常。
(6)对屏尖:    在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即对耳屏l、2、4区交点处。主治哮喘,腮腺炎,皮肤瘙痒,睾丸炎,附睾炎。
(7)缘中:    在对耳屏游离缘上,对屏尖与轮屏切迹之中点处,即对耳屏2、3、4区交点处。主治遗尿,内耳眩晕症,功能性子宫出血。
(8)脑干:    在轮屏切迹处,即对耳屏3、4区之间。主治头痛,眩晕,假性近视。
7.耳甲穴位
(1)口:    在耳轮脚下方前1/3处.即耳甲1区。主治面瘫,口腔炎,胆囊炎,胆石症,戒断综合征,牙周炎,舌炎。
(2)食道:    在耳轮脚下方中1/3处,即耳甲2区。主治食道炎,食道痉孪。
(3) 贲门;在耳轮脚下方后1/3处,即耳甲3区。主治贲门痉挛,神经性呕吐。
(4)胃:    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主治胃炎,胃溃疡,失眠,牙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5)十二指肠:    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后1/3处,即耳甲5区。主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囊炎,胆石症,幽门痉挛,胺胀,腹泻,腹痛。
(6)小肠:    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中1/3处,即耳甲6区。主治消化不良.腹痛,心动过速,心律不齐。
(7)大肠:    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3处,即耳甲7区。主治腹泻,便秘,痢疾,咳嗽,痤疮。
(8)阑尾:    在小肠区与大肠区之间,即耳甲6、7区交界处。主治单纯性阑尾炎,腹泻,腹痛。
(9)艇角:    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前部,即耳甲8区。主治前列腺炎,尿道炎,
(10)膀胱:    在对耳轮下脚下方中部,即耳甲9区。主治膀胱炎,遗尿,尿潴留,腰痛,坐骨神经痛,后头痛。
(11)肾:    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10区。主治腰痛,耳鸣,神经衰弱,水肿,
哮喘,遗尿症,月经不调,遗精,阳痿,早泄,眼病,五更泻。
(12)输尿管:    在肾区与膀胱区之间,即耳甲9、10区交界处。主治输尿管结石绞痛。
(13)胰胆:    在耳甲艇的后上部,即耳甲12区。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偏头痛,带状疮疹,中耳炎,耳鸣,听力减退,胰腺炎,口苦,胁痛。
(14)肝:    在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区。主治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
调,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病,假性近视、单纯性青光眼,目赤肿痛。
(15)艇中;在小肠区与肾区之间,即耳甲6、10区交界处。主治腹痛,腹胀,腮腺炎。
(16)脾:    在BD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即耳甲13区。主治腹胀,腹泻,便秘,食
欲不振,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水肿,痞证,内脏下垂,失眠。
(17)心:    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主治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绞痛.无
脉症,自汗盗汗,癔病,口舌生疮,心悸怔仲,失眠,健忘。
(18)气管:    在心区与外耳门之间,即耳甲16区。主治咳嗽,气喘,急慢性咽炎。
(19)肺:    在心、气管区周围处,即耳甲14区。主治咳喘,胸闷,声音嘶哑,痤疮,皮
肤瘙痒,荨麻疹,扁平疣,便秘.戒断综合征,自汗盗汗,鼻炎。
(20)三焦:    在外耳门后下方,肺与内分泌区之间,即耳甲17区。主治便秘,皮肤,水肿,耳鸣,耳聋,糖尿病。
(21)内分泌:    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18区。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痤疮,间日疟,糖尿病。
8.耳垂穴位
(1)牙;在耳垂正面前上部,即耳垂1区。主治牙痛,牙周炎,低血压。
(2)舌:    在耳垂正面中上部,即耳垂2区。主治舌炎,口腔炎。
(3)颌:    在耳垂正面后上部,即耳垂3区。主治牙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
(4)垂前:    在耳垂正面前中部,即耳垂4区。主治神经衰弱,牙痛。
(5)眼:    在耳垂正面中央部,即耳垂5区。主治假性近视,目赤肿痛,迎风流泪。
(6)内耳:    在耳垂正面后中部,即耳垂6区。主治内耳眩晕症,耳鸣,听力减退。
(7)面颊:    在耳垂正面,眼区与内耳区之间,即耳垂5、6区交界处。主治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痤疮,扁平疣。
(8)扁桃体:    在耳垂正面下部,即耳垂7、8、9区。主治扁桃体炎,咽炎。
9.耳背穴位
(1)耳背心:    在耳背上部,即耳背l区。主治心悸,失眠,多梦。
(2)耳背肺;在耳背中内部,即耳背2区。主治咳喘,皮肤瘙痒。
(3)耳背脾:    在耳背中央部,即耳背3区。主治胃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4)耳背肝:    在耳背中外部,即耳背4区。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胁痛。
(5)耳背肾:    在耳背下部,即耳背5区。主治头痛,眩晕,神经衰弱。
(6)耳背沟:    在对耳轮沟和对耳轮上、下脚沟处。主治高血压病,皮肤瘙痒。
10.耳根穴位
(1)上耳根:    在耳根最上处。主治鼻衄.哮喘。
(2)耳迷根:    在耳轮脚后沟的耳根处。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鼻炎,心动过速,腹痛,腹泻。
(3)下耳根:    在耳根最下处。主治低血压,下肢瘫痪。


处方示例
(1)胃痛:主穴:胃、脾、交感、神门。配穴:胰胆、肝。
(2)恶心呕吐:主穴:胃、神门、交感、皮质下、耳中。
(3)心律失常:主穴:心、交感、神门。配穴:皮质下、内分泌。
(4)哮喘:主穴:肺、肾上腺、交感。配穴:神门、内分泌、气管、肾、大肠。
(5)失眠:主穴;神门、内分泌、心、皮质下。配穴:胃、脾、肝、肾、胰胆。
(6)头痛:主穴:神门、枕、颞、额、皮质下、颈椎。配穴:肝、肾、心、交感。
(7)坐骨神经痛:主穴:坐骨神经、神门。配穴:臀、胰胆、膀肮。
(8)荨麻疹:主穴:肺、肾上腺、风溪、耳中。配穴:神门、脾、肝。
(9)痤疮:主穴:耳尖、内分泌、肺、脾、肾上腺、面颊。配穴;心、大肠、神门。
(10)痛经:主穴: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配穴:肝、肾、皮质下、交感。
(11)近视眼:主穴:眼、肝、脾、肾。配穴:屏间前、屏间后。
(12)内耳眩晕症;主穴:内耳、外耳、肾、肝、胰胆、脑干。配穴:枕、皮质下、神门、三焦。
(13)急性结膜炎:主穴;耳尖、眼、肝。配穴:屏间前、屏间后。
(14)晕车:主穴:胃、内耳、贲门、肾上腺。配穴:枕、脾、神门。
(15)戒烟:取穴:神门、肺、胃、口。 收藏 分享 评分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guangming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guangming 当前离线

UID
帖子
203 
精华
积分
747 
威望
747  
金钱
480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1 
最后登录
2011-4-21 

管理员

UID
帖子
203 
精华
积分
747 
威望
747  
金钱
480  
阅读权限
200 
最后登录
2011-4-21 

2# 发表于 2009-10-2 13:05 | 只看该作者 马悦凌: 耳部保健按摩法


耳部约6厘米左右长短,其外形似贝壳,又好象是一个蜷缩在母腹子宫中的胎儿。它是听觉器官的组成部分,不仅能帮助收集来自各方面的声音,将声音传入耳道内,还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判断声源的方向。
         事实上,耳的作用还不止这些,早在公元前,我国第一部医学著作《内经》上曾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之地。”认为耳不是一个孤立的器官,它和全身经络及五脏六腑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现代医学的研究也把耳廓比喻为缩小的人体身形,它与机体内各个器官组织都有一定的联系,人体各器官组织在耳廓的局部皮肤上都有相应的刺激点,一旦器官组织发生病变,耳上的某个特定部位(中医称之为“穴位”)就会产生一定的变化和反应,因此当刺激某个耳穴时,就可以诊断和治疗体内相应部位的疾病,一些有经验的医学专家可以通过耳部皮肤颜色的深浅变化,有无凹凸变形、结节或脱屑、毛细血管是否充盈等协助诊断疾病。常见的如某些冠心病病人的耳垂处可见到一条斜形的皱痕,此皱痕被称为“冠心病沟”。耳垂对血管缺血很敏感,一旦冠状动脉硬化引起冠心病时,耳垂组织也会发生缺血现象,使耳垂皮肤组织发生一定程度的萎缩变化,这条斜线状的皱痕出现在诊断冠心病时,准确率可达90%左右。人们在医院里也可以见到医生在耳上某个特点的穴位埋药籽或耳穴埋针等方法治疗许多的疾病。另外,中医认为“肾主芷精,开窍于耳”,耳是“肾”的外部表现,“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耳廓较长,耳垂组织丰满,在一定程度上是肾气盛健的一种征象,所以经常进行一些双耳的按摩,可以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耳部按摩的方法:
        一、提拉耳尖法:用双手拇、食指捏耳上部,先揉捏此处,然后再往上提揪,直至该处充血发热,每次15-20次,此处的穴位有神门、盆腔、内外生殖器、足部、踝、膝、胯关节以及肝阳穴、风溪穴等。
         二、上下按摩耳轮,并向外拉: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按压、揉捏耳轮,使之发热发烫,然后再向外拉耳朵15-20次,耳轮处主要有颈椎、腰椎、胸椎、腰骶椎、肩、肘等穴的反应区。
        三、下拉耳垂法: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再向下拉耳垂15-20次,使之发热发烫,耳垂处的穴位有头、额、眼、舌、牙、面颊等穴。
        四、按压耳窝:先按压外耳道开口边的凹陷处,此部位有心、肺、气管、三焦等穴,按压15-20下,只至此处明显的发热、发烫,然后再按压上边凹陷处,此部位有脾、胃、肝、胆、大肠、小肠、肾、膀胱等穴,同样来回磨擦按压15-20次。
         刚才介绍的耳部四种按摩手法,基本上将耳部各处都按摩到了,按摩的程度一定要有发热、发烫的感觉,这样就明显的促进了耳部的血液循环,这种治疗的信息就会通过体内的传导经络、传导到相应的脏腑,改善相应脏腑的功能,起到治病和保健的作用。
         第五步是用食指和中指延着下耳根向上耳根推,中指放在耳前,食指放在耳后,二手指都要用劲向上推,推40-50次左右,推后不但耳部发热,面部、头部都有明显的发热的感觉,这对健脑、治疗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等都有非常好的疗效。而且还有明显的美容效果,爱美的女士你不妨试试看,按照我教你的方法按摩耳部后再用劲的推耳根的前后,一套操做下来,最多10分钟的时间,你的面部明显的有发热发烫的感觉,当面部的血液循环明显增加后,自然带给面部肌肤充足的营养,同时也增强了代谢产物的排出。经常的按摩,你就会看到你的面部赋有光泽、弹性。
        最后再用十指干梳头,可以刺激头部的经络,增加脑部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有效的治疗和预防脑动脉硬化、脑血栓的发生,每次手梳头的次数也不应少于30-40次。
        刚才介绍的是一套简单的耳部按摩操,你可以在睡觉前和起床后坐在床上每天做两次,方法很简单却起到了全身保健治病的效果,特别是坚持耳部的按摩可以起到补肾、固肾及补气、治疗气虚的保健功效,对老年人的肾虚、尿频、夜尿多、前列腺炎、及患有阳痿的病人,只要长期坚持对耳部的按摩,几个月后都可以见到明显的效果。对小儿的遗尿症、哮喘及体弱多病的孩子,家长每晚在孩子睡觉前给孩子按摩双耳,可以治疗这些疾病,并能增强孩子的体质,这一治疗方法需要家长要有耐心,坚持半年、一年,您一定会看到您的孩子身体慢慢地强壮起来。 回复 引用

TOP

guangming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guangming 当前离线

UID
帖子
203 
精华
积分
747 
威望
747  
金钱
480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1 
最后登录
2011-4-21 

管理员

UID
帖子
203 
精华
积分
747 
威望
747  
金钱
480  
阅读权限
200 
最后登录
2011-4-21 

3# 发表于 2009-10-2 13:07 | 只看该作者 耳穴疗法概述

一、主要特点
    1、适应症广、疗效好     耳针具有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脱敏止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壮健肾等功能,所以它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病症遍及内、外、妇、儿、神经、五官、内分泌等各科。
    它不仅能治疗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等功能性痰病,而且能治疗某些器质性痰病,以及病毒、细菌、原虫所致的一些疾病。据文献统计约有200余种病症可用耳针来治疗。耳针的疗效一般为83-99%,对于一些急性扭伤、落枕、头痛等病例常有针到病除立竿见影之效,即使对于一些慢性病,也能收到不周程度的即时疗效。
    2、简便易行、花费低廉    由于耳穴绝大多数是人体解剖学名称,并且耳穴的分布排列又有一定规律,故耳针易学易记,经短期训练对一般常用的耳穴、治疗方法、操作技术就能初步掌握。一些简易的毫针法、放血法、压丸法等均无需特殊设备,费用甚为低廉,更适于广大人民自我保健。
    3、副作用少     耳针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它无刺伤内脏之虞,由于耳廓菲薄所以也无滞针,折针等现象。如若注意消毒并详细询问既往针刺治疗史的话,耳廓感染和晕针等副作用就可以预防或减少发生。 耳针虽然具有很多特色,治疗痛症亦甚为广泛,但不能有万病一针之偏见。耳针是针灸学的一个分支,二者各有特点,配合应用可具有相辅相成之功效。针刺耳廓虽疼痛较著,但近年来已改良和创造了一些新的刺激方法。如压丸、光针等开辟了无痛针刺的方向,克服了针刺疼痛的问题。

二、适应症
     (一)各种疼痛性疾病:
    1.外伤性疼痛:如扭伤,挫伤、刺伤、切割伤、骨折,脱臼、落枕,烫伤等疼痛。
    2.手术后疼痛:如五官、脑外,胸,腹、四肢各种末后所产生的伤口痛,疤痕痛,幻肢痛,廓醉后的腰痛、头痛等,常可用其来减少或代替杜冷丁、吗啡诸类止痛麻醉剂。
    3.神经性疼痛: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问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
    4.各类晚期痛肿所致的疼痛。
    (二)各种炎症性疾病:
    如急性结合膜炎、疱疹性角膜炎、电光性眼炎、牙周炎、化脓性牙髓炎、中耳炎、咽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大叶性肺炎、气管炎、胸膜炎、胃炎、肠炎、阑尾炎、胆囊炎、盆腔炎、睾丸炎、副睾炎、各种脓疡、瘭疽、丹毒、风湿性关节炎、面神经受、束梢神经炎等,耳针有消炎止痛之功效。
    (三)功能紊乱性疾病:
    如眩晕综合症、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遣尿、神经衰弱、癌症、性功能紊乱、服肌痉挛、面肌痉挛等。实晚证明耳针具有调节神经兴奋与抑制失去平衡的功能,建立新的平衡,促使病症的缓和或痊愈。
    (四)过敏性与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结肠炎、结节性红斑、风湿热、药热、血请病、荨麻疹等,耳针可以提高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故具有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
   (五)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单纯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甲状腺机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症、经绝期综合症,耳针可以调节改善症状,减少药量等辅助治疗之用。
    (六)传染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百日唛、猩红热、疟疾、肺结核、菌阑、传染性肝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青年扁平疣等,耳针有镇静退热、介痉镇唛等作用,恢复和提高了机休免疫防御功能,而加速疾病的治愈。
    (七)各种慢性疾患:
    腰腿痛、肩周炎、腹胀、消化不良、肢体麻术等,有时耳针却有某些药物所不及的疗效。
    (八)其它:
    耳针除上述适应症外,尚有催乳、催产功能,亦可治疗食物中毒,输液反应,还可预防输血反应和某些传染病,如腮腺炎,流行性结合膜炎等。同时还可用它戒毒、戒烟。促进保健等功用。
    耳针的适应症很广泛。其中有许多疾病可单独用耳针治疗,有些仅能作输助治疗。

三、禁忌症
    (一)严重的心脏病者不宜使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
    (二)患有严重器质性疾病及伴有高度贫血者不宜针刺。
    (三)外耳患有显著的炎症,如湿疹、溃疡、冻疮破溃等情况暂不宜针刺。
    (四)妇女怀孕期间,迫切需耳针治疗者应慎用,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则应忌用。
    (五)妇女月经期内,文献记载不宜行针,但在多年的实践中观察,大多数均无不利影响,个别有经期缩短或月经骤停,停针再下月来潮即自行恢复,后继续治疗,由于对耳针刺激有了适应性,月经常不再受影响。子宫功能性出血、痛经患者行经期内治疗,同样有治疗作用。

四、选穴原则
    取穴原则就是指在用耳穴治病时选取耳穴的依据。当疾病确诊后,用哪些耳穴进行治疗?根据什么原则选择穴位?这是采用耳穴治疗疾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取穴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的疗效。取穴原则一般根据下列5个方面考虑。
    一、按相应部位取穴:    即根据人体的患病部位,在耳郭的相应部位(耳穴)取穴的方法。如胃病取耳穴“胃”,肩关节周围炎取“肩”穴,胆囊炎取“胰胆”穴等。这种取穴方法,是应用耳穴治疗疾病时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许多疼痛性疾病、急性病,患病部位的相应耳穴,绝大多数可以找到敏感点,刺激这些敏感点,往往可以获得立刻缓解甚至消除病痛的效果。
    二、按藏象辨证取穴:    即根据祖国医学中藏象学说的理论,按照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进行辨证取穴的方法。例如,藏象学说认为“心主神明”,故“心”穴可以用于治疗失眠、神经官能症、癔病等;又如治疗脱发,藏象学说认为“肾其华在发”,故可取“肾’’穴来治疗脱发,又如治疗皮肤病,藏象学说认为“肺主皮毛”,故取“肺”穴治疗各种皮肤病,再如治疗心血管疾病时,藏象学说认为“心与小肠机表里”,除取“心“穴外,再取“小肠”穴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三、按经络学说取穴:    即根据经络学说取穴的方法。分为循经取穴和经络病候取穴。
     1.循经取穴是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取穴,如坐骨神经痛(后支),其部位属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即取耳穴的“膀胱”穴治疗,又如臂之外侧痛,其部位属于少阳三焦经的循行部位,取耳穴“三焦”穴治疗,面三焦穴的发现和命名也是这样来的,再如偏头痛,其部位属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故取“胰胆”穴来治疗。
     2.按经络病候取穴是根据经络之“是动病”和“所生病”的病候来取穴。“是动病”——经脉病候的一类,出《灵枢经脉》篇,包括:①经脉循行径路的病症,如手阳明大肠经。是动则病齿痛颈肿”。②经脉经气变动引致所连络脏腑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又如足少阴肾经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是动则病 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其病主要由经脉传来,非本脏腑所生,故名“是动”。“所生病”——经脉病候的另一类,也出自《灵枢·经脉》篇,包括:①经脉所络属脏腑本身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②脏腑病延及所属经脉,反映在经脉据行路径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所生病还有“牖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其病一般由本脏腑所生,并非经脉传来,故名“所生’。 。是动病”和“所生病’都是经脉及其所络属脏腑症候群,如手阳明大肠经的是动病为。大肠手阳明之脉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治牙齿痛和颈肿时可取耳穴“大肠”穴,又如手少阴心经的所生病为。心手步阴之脉……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故耳穴“心”可治疗目黄、胁痛、上肢的内侧面尺侧和掌中热痛等。
    四、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    耳穴中有许多穴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是与现代医学的理论是一致的。如交感穴,是现代研究发现此穴有近似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而命名的,又如肾上腺穴,是现代研究发现此穴有近似肾上腺的功能而命名的。因此,必须用现代医学的理论来理解和运用这些耳穴。如胃肠疾患与植物神经系统有关,可取“交感”穴;又如肾上腺所分泌的激素有抗过敏、抗炎、抗风湿等作用,可取”肾上腺”穴来抗过敏、抗炎、抗风湿等。
     五、按临床经验取穴:    按临床经验取穴是指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个(或某些)穴位对治疗某病有效,取而用之。如腰腿痛,取“外生殖器。穴,胃痛,取“腕”穴,甲状腺疾患,取“肘”穴,肝昏迷,取“耳尖”、“结节”放血,老花眼。取“枕”穴等。
每个病症取穴的多寡,应根据病情和上述5点取穴原则,进行全面考虑后选用。下面各章列出的“主穴”和“配穴”,可根据上述原则选用2~3个主穴,再选用1~2个配穴。

五、耳穴探测方法
       探测耳穴作出准确定位是用耳穴治疗疾病的关键问题。它与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耳穴的探测应尽量做到细心准确,以及操作的规范化。探测耳穴的方法有压痛法、良导法、视诊法。其中压痛法操作简便,最为常用,且通过压痛点的获得,不仅可作出较准确的耳穴定位,也可作出疾病轻重的判断(疼痛与疾病轻重成正比),但操作人力度的均匀与否及患者个体的痛阈差别很大,常常影响耳穴定位的准确性。而耳穴探测仪的合理应用,恰恰弥补了压痛法缺陷,比较客观化,尤宜于对儿童及昏迷患者进行耳穴探测。至于视诊法,只要熟悉耳壳反应点的各种阳性体征的特点,则是比较直观的。有人作过统计,耳穴视诊法的诊断符合率占98%,电测定的诊断符合率占86%。前者可为诊断提供丰富的临床资料,后者可提供诊断的客观标准。使诊断标准客观化。
    (一)压痛法
    常用的耳穴探测方法之一,操作者可用探针,按照一定的顺序(三角窝-甲耳艇-甲耳腔-耳舟-对耳轮-轮屏切迹-对耳屏-耳垂一屏间切迹-耳屏-屏上切迹-耳轮脚-耳尾-耳背)或者在患者可能出现压痛反映的耳穴附近探寻压痛点,一般来讲探寻耳穴应从周围向穴位区进行,操作者手法要轻巧、力度要均匀。当患者出现耸肩,眨眼、皱眉、呼痛等现象,即眉痛点,也称敏感点或反应点。对于那些反应较迟钝的患者,可先在耳廓局部按摩3~5分钟,使耳廓充血发热后,再进行耳穴探寻。
    (二)良导法
    用耳穴探测仪探查耳穴的力法。正常人耳廓电阻约为200万欧姆左右,当机体发生病理变化时,在耳廓的相应反应点上,电阻可发生变化,下降至5~15万欧姆左右,这些低电阻的耳穴,其导电量必然增高,称为低电阻穴区,即“良导点”。耳穴探测仪就是根据耳穴的导电量的变化,来探查耳穴的,其操作方法如下;
    1.在安静的医疗环境下,用75%酒精耳廓常规消毒,并用手揉搓耳廓使其轻度充血,以提高其敏感性。
    2.医生持耳穴探测仪沿着耳廓,自上而下进行探测,按先耳甲腔-耳甲艇-对耳轮-三角窝-耳舟-耳轮-耳垂-耳背等顺序逐点探查,出现阳性反应点时仪器即发出响声,应及时记录反应点部位名称,也可根据患者主要症状在相应部位重点探查。
    3.探测时医生按压探头的力量要均匀,有些部位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电阻偏低,如:耳甲艇、耳甲腔、耳垂、耳舟,三角窝等,探测时手力应轻一些,相反,对那些平素电阻偏高的部位,如:耳轮,耳屏等处,探测时压力适当重一些。
    (三)视诊法
    用肉眼观察耳廓的穴位色泽,形色等的变化,达到辨别疾患,诊断疾病的目的。
    1.观察的内容
    察颜色:人体发生病理改变唇,反应在耳廓上的颜色变化有点状或片状发白,点状或片状充血红晕,或暗红色,也有圆圈发红中间发白,或呈暗灰色,且压之能退色。
    耳廓的色泽变化常见于消化系统疾患(胃炎,二十指肠或胃溃疡、消化道出血、肝炎、肠炎、痢疾)、呼吸系统(哮喘、支气管毙、肺毙)、泌尿系统疾患(肾炎、膀胱炎、尿道炎)、肌肉关节毙(关节炎等)、以及高血压、妇科等疾病。
    耳廓发红充血.有光泽者,多见于急性炎症,出现白色点状或片状变化,缺少光泽者,多见慢性疾患。
    察形变:人体病变反应在耳廓上的形状变化有针尖样凹陷,也有结节样,条索状隆起样或棱形样改变。
    耳廓的局部形变常见心血管疾患(先天性心脏病)、消化系疾患(肝病、胃病、胆石症…)以及一些疑难病症(肿瘤等)。
    形变且充血、发红者,多系慢性疾患急性发作’形变而颜色自或灰暗者,多见慢性疾患。
    察丘疹:人体的其它部位发生病变后,有时反应在耳廓表面的变化,可见红色或白色样丘疹,亦有呈鸡皮疙瘩样的疱疹。
    耳廓的丘疹样改变常见于呼吸系(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泌尿系(慢性肾炎、尿道炎、膀胱炎)、消化系(肠炎、痢疾,胃炎、阑尾炎)以及有关的妇科病症。
    丘疹充血、发红者,多属急性炎症,丘疹色白、无光者,多见慢性疾患。
    察皮屑:耳廓发生脱屑,且不易擦去者屑全身疾患在耳廓上的反应。
    脱屑的出现,多见于皮肤病、大肠、直肠疾患、(痔疮、便秘)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等。
    2.耳廓视诊注意事项:在观察耳廓时要在明亮的光线下进行、观察者以拇指、食指拉住患者的耳轮后上方,由上至下,由内至外、分部、分区仔细察看,两耳都要进行观察,同时要两耳左右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差异,对耳区局部增厚,且边缘不清楚者、可用挟持,扪诊细心加以区别,有些形、色变化没有直接反应在本脏器所代表的耳区内,而出现在其它有关的相应耳穴上,这要结台中医的脏象、经络、及现代医学的生理、解剖知识进行辨证、综合分析。除此而外,在视疹中还要考虑气候变化,患者的个体差异、如:老人与儿童,野外工作与室内工作者耳廓色泽昀不同,以及盛夏或严冬耳廓色泽的变化。对于耳廓本身发生的病理改变,如,痤疮、色素沉着、冻伤、外伤疤痕要与全身疾患在耳廓的病理反应相区别,一般前者无压痛,电阻无变化,后者则有压痛及电阻的改变。

六、操作方法
  1.毫针法    是利用毫针针刺耳穴,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操作程序如下:
  (1)定穴和消毒:诊断明确后,用探棒或耳穴探测仪将所测得的敏感点或耳穴作为针刺点。行针刺之前耳穴必须严格消毒,先用2.5%碘酒消毒,再用75%的乙醇脱碘,待乙醇干后施术。
  (2)体位和进针 一般采用坐位,如年老体弱、病重或精神紧张者宜采用卧位,针具选用26—30号粗细的0.5--1寸长的不锈钢针。进针时,医者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廓,中指托着针刺部的耳背,既可以掌握针刺的深度,又可以减轻针刺疼痛。然后用右手拇食二指持针,在刺激点针刺即可,用快速插入的速刺法或慢慢捻入的慢刺法进针也可。刺入深度应视患者耳廓局部的厚薄灵活掌握,一般刺入皮肤2—3分,达软骨后毫针站立不摇晃为准。刺入耳穴后,如局部感应强烈,患者症状往往有即刻减轻感;如局部无针感,应调整针刺的方向、深度和角度。刺激强度和手法依病情、体质、证型、耐受度等综合考虑。
  (3)留针和出针:留针时间一般约15—30min,慢性病、疼痛性疾病留针时间适当延长,儿童、年老者不宜多留。留针期间为提高疗效,可每隔10min运针1次。出针是一次治疗的结束动作,医者左手托住耳廓,右手迅速将毫针垂直拔出,再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眼,以免出血。
  2.电针法    是毫针法与脉冲电流刺激相结合的一种疗法,临床上更适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内脏痉挛、哮喘诸证。
  针刺获得针感后,接上电针机两个极,具体操作参照电针法。电针器旋扭要慢慢旋动,逐步调至所需刺激量,切忌突然增强刺激,以防发生意外。通电时间一般以l0一20min为宜。
  3. 埋针法    是将皮内针埋入耳皮治疗疾病的方法,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疼痛性疾病,起到持续刺激、巩固疗效和防止复发的目的。
  使用时,左手固定常规消毒后的耳廓,右手用镊子挟住皮内针柄,轻轻刺入所选耳穴,再用胶布固定。一般埋患侧耳廓,必要时埋双耳,每日自行按压3次,每次留针3—5日,5次为一疗程。
  4.压丸法    即在耳穴表面贴敷压丸替代埋针的一种简易疗法,又安全无痛,无副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
  压丸所选材料可就地取材,如王不留行、油菜籽、小米、绿豆、白芥子等。临床现多用王不留行和磁珠,因其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
  应用时将王不留行或磁珠贴附在0.6cm×0.6cm大小胶布中央,用镊子挟住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0-60秒,3—7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刺激强度以患者情况而定,一般儿童、孕妇、年老体弱、神经衰弱者用轻刺激法,急性疼痛性病证宜用强刺激法。
  5.穴位注射法    用微量药物注入耳穴,通过注射针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药理作用,协同调整机体功能,促进疾病恢复,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般使用结核菌素注射器配26号针头,依病情吸取选用的药物,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注射器刺入耳穴的皮内或皮下,行常规皮试的操作,缓缓推入0.1-0.3ml药物,使皮肤成小皮丘,耳廓有痛、胀、红、热等反应,完毕后用消毒干棉球轻轻压迫针孔,隔日1次。
  6.耳穴按摩
    7.注意事项
  ①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因耳廓暴露在外,表面凹凸不平,结构特殊,针刺前必须严格消毒,有伤面和炎症部位禁针。针刺后如针孔发红、肿胀,应及时涂2. 5%碘酒,防止化脓性软骨膜炎的发生。
  ②对扭伤和有运动障碍的患者,进针后宜适当活动患部,有助于提高疗效。
  ③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应禁针。
  ④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和伴有高度贫血者不宜针刺,对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者不宜强刺激法。
  ⑤耳针治疗时亦应注意防止发生晕针,万一发生应及时处理。 回复 引用

TOP

guangming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guangming 当前离线

UID
帖子
203 
精华
积分
747 
威望
747  
金钱
480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1 
最后登录
2011-4-21 

管理员

UID
帖子
203 
精华
积分
747 
威望
747  
金钱
480  
阅读权限
200 
最后登录
2011-4-21 

4# 发表于 2009-10-2 13:15 | 只看该作者 下载 (113.85 KB)
2009-10-2 13:15 下载 (89.12 KB)
2009-10-2 13:15 回复 引用

TOP

guangming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guangming 当前离线

UID
帖子
203 
精华
积分
747 
威望
747  
金钱
480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1 
最后登录
2011-4-21 

管理员

UID
帖子
203 
精华
积分
747 
威望
747  
金钱
480  
阅读权限
200 
最后登录
2011-4-21 

5# 发表于 2009-10-2 13:17 | 只看该作者 下载 (89.28 KB)
2009-10-2 13:17 下载 (73.58 KB)
2009-10-2 13:17 回复 引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