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王怀袖盈香微盘:国学大师钱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0:47:58

国学大师钱穆

  钱穆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台湾文化界尊之为一代宗师。他一生写了1700多万字的史学和文化学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很大的影响。 钱穆(1895—1990),原名思(荣,字宾四。出生于鸿声里七房桥一个书香门第。他小时聪颖好学,记忆力强,在父亲的教育下苦读经书。除读经书外,他特别喜欢《三国演义》,9岁时就能把《三国演义》书中一些章节从头至尾的背诵。荡口镇上一些人找他去讲三国故事,他讲得头头是道。读小学时,常常以三国中人物为题,写下了多篇论文,如《关羽论》、《曹操论》等。 钱穆12岁到常州中学读书,这时,他对学习历史很感兴趣,并对史学上的一些问题具有一定的见解。一次历史考试时,他答了试题之后,还洋洋洒洒地写了一通议论。历史教师是知名历史学家吕思勉,他看了试卷后,非常高兴,破例地在试卷上写了一段评语,认为钱穆对历史有独特见解,并要钱穆好好读书,要在学问各方面打下扎实基础,这样才能一步步跨人历史的殿堂。吕思勉的教育对钱穆影响很大,后来他能在史学上取得很高的成就,与吕思勉在这一时期为他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分不开的。 就在钱穆苦学的时候,他的父亲不幸去世。他中学毕业后,不得不同他的兄长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在小学里当了一名教师。他虽然没有能进入高级中学乃至高等学府,但他从未放弃过学习,一面教书,一面读书。他读了大量的我国古代文献和西方社会学著作。17岁那年,《东方杂志》征文,他写了一篇《论民国今后之外交政策》,在全国学者如林的情况下,竟然获得了三等奖。 钱穆在24岁时,写下了他的第一部著作《论语文解》,这是他研究先秦诸子的第一个成果,引起一些史学家的嘱目,评价他文字、考证、校勘、辨伪等方面有一定功力。后来他又在报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27岁时,经鲁迅先生的推荐,钱穆到厦门集美学院当了国文教师。在集美,他写了第一部史学著作《近三百年学术史》,这部书对明清以来学术思想作了论述。后来钱穆回到家乡,在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当了教师。任教之余,又写了《论语要略》、《孟子要略》等书。钱穆33岁时,被苏州中学聘为主任教席。在苏州中学,他写了《国学概论》、《墨子》、《王守仁》、《先秦诸子系年》等著作。《先秦诸子系年》是一部史学巨著,上追溯至孔子生平,下研究到李斯的逝世时间,对二百多年春秋战国的学者一一进行考证。过去的史学家对先秦学者研究,往往偏于一家,或侧重于儒家。这本书一出版,引起当时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燕京大学聘请他去担任国文讲师。在燕京大学时,他发表了批评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文章,在学术界引起了震动。 后来,钱穆担任了北京大学教授,抗战时期先后在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五华学院任教。1948年回家乡任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钱穆于1949年在香港创办了亚洲文商夜校,后扩大易名新亚书院,再与崇基学院合并成立了香港中文大学。这一期间,他出版了《中国思想史》、《人生十论》等历史、哲学著作。 钱穆于1967年到了台湾,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这时他已是73岁的老人了,而且患了眼疾。但他仍然不断读书写作,用6年多时间写了100多万字的巨著《朱子新学案》,后来又出版了大量著作。79岁写了《双溪独语》,92岁时双目失明后到95岁逝世时,他还写下50多万字的《晚学盲言》。 钱穆一生热爱民族文化,但他并不反对西方文化。他主张在中西文化交融中缔造新的文化,立足点要站在中国。他一再告诫青年人:“你是中国人,不要忘了中国!” 钱穆晚年特别思念家乡,思念家乡亲友。他在80岁时写了《八十忆双亲》一书,88岁时又出版了《师友杂忆》。 钱穆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受到人们的尊敬,也受到了国外友人的尊敬。美国耶鲁大学校长在授予钱穆以人文学名誉博士学位时,称赞钱穆是一个古老文化的代表者和监护人,把东方和智慧带出了樊笼。 钱穆逝世后,他的夫人胡美琦遵从他的意愿,将他的骨灰护送回家乡,安葬于太湖西山。随葬品是他的几部代表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