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雄天下txt精校:“限娱令”缘何被误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7:56:06

“限娱令”缘何被误解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1年11月09日10:56 来源:每日新报

  国家广电总局25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要求从明年1月1日起,34家上星综合频道控制娱乐节目,并在时间上设置了具体限定。这被总结概括时常抛出新词的舆论形象地命名为“限娱令”,而且“限娱令”的说法据说已在坊间流传数月,现在只不过是得到了证实,所谓“一只等待落地的靴子”。可是,广电总局并不认同这种叫法,其发言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称,广电总局一直是鼓励办好积极健康娱乐节目的。简单用“限娱”的说法,容易引起人们误解。一言以蔽之,不是限娱是限三俗。

  如果说“限娱令”名称本身就是误解的产物,那么,围绕着“限娱令”的内容、目的以及效果则引起更多的争论,有些属于误传,有些属于误解,有些争论相持不下却是发人深思的叩问。比如,上个月发生的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的台湾地区主持人欧弟镜头被打上马赛克事件,那时“限娱令”的正式文件还未下达到各家卫视,就有人猜是受到“限娱令”的影响,现在看来,马赛克事件虽然仍没有靠谱的说法,但显然与欧弟的身份无关。近日,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杨毅就表示,据其从广电主管部门了解,大陆未改变台湾演艺人员参与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政策和规定,一些媒体所谓“限娱令”将限制港台艺人的报道纯属子虚乌有。被误传的新闻还有,广电总局加大各卫视调控力度,但央视却不受限。这招致了“凭什么”的追问。其实,报道该传闻的记者可能都没仔细阅读《意见》的内容就匆忙发稿了。央视辟谣之外还说不仅“受限”还要“自限”,这让那些之前还气咻咻的公众再一次明白传言如何弄人。

  而有些误解不是误传那么简单。比如,关于《意见》出台的目的,广电总局称主要是针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部分上星频道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格调低俗、形态雷同。有人称这是广电总局在假借民意,理由是“限娱令”出台后网上质疑声四起,叫好的却不多。其实,在我看来,与许多公共事件一样,互联网的意见并不一定代表社会主流民意,而且即便是互联网民意也并非是谁的声音高就代表大多数,互联网上也有沉默的大多数现象。当然,这也提醒广电总局在出台管理措施时,要尽可能地征求和吸纳更为广泛的公众意见。

  而对于“限娱令”的效果,有人表示怀疑,理由是这些年出台的类似措施难见成效,娱乐节目的“三俗”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窃以为,管得了管不了与管不管是两码事,作为主管部门的广电总局发现问题,宣布带有强制性的管理办法不容置疑。《环球时报》的一篇评论就认为,我们对“靡靡之音”的界定曾经相当宽泛,今天回头看,大家都会哈哈会心一笑。然而我们或许不能说,当时对娱乐“先锋表现”的那些批评和限制都是非理性的……其实,这些逆向摩擦是娱乐业高歌猛进时的调节及减速装置,这是中国社会保持精神平衡的一种特殊方式。

  当然,在管理手段和方式上,完全可以创新,但这也不能是广电总局“一个人在战斗”。有人称,一些西方国家不限娱乐节目,但貌似也没出太多的乱子。其实,这种论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且不说西方国家也面临“娱乐至死”的问题(这个命题就是由他们的一位忧心之士提出的,而公众对其的反思更构成了对电视台的压力),仅仅是他们的媒体自律水平就让人惊讶不已,在“占领华尔街”运动问题上,西方媒体所表现出的高度一致的“政治正确”就很能说明这一点。显然,社会的成熟与媒体自律是我们致力的方向,但在目前还只是培育和发育阶段,也许正如《环球时报》所说的,历史的总体经验是,文化的活力更多是“放”出来的,而非“管”出来的。这对“限娱令”形成历史检验的压力。但电视台不是检验者,它们只能是“限娱令”逼出来的更强者和被“淘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