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市与超市作文怎么写:《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净空法师)第二一一一卷——第二一二一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13:06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一一一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我们看「修行住」,我们学到第六句:

  【一切法无味。】

  在这一段,我们前面学到了,为什么『一切法无味』?是没有能够证得涅盘,这个涅盘讲大般涅盘,因为小乘也有涅盘。大般涅盘就是证得法身、般若、解脱,这叫三德秘藏;小乘阿罗汉所证得的叫偏真涅盘,没有证得法身,般若智慧也没有开,只证得局限的解脱,一般讲半个解脱,这是说的阿罗汉。大般涅盘是我们中国佛教里面常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大般涅盘,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般若、解脱都圆满现前,是这样的境界。他看一切法就不是无味了,一切法有味,这是涅盘的八味。我们前面学到常住、寂灭、不老,今天我们从第四句看,第四句,「不死,谓此涅盘之理,从本不生,今亦不灭,故曰不死」。简单的解释就十六个字。涅盘之理就是自性,自性里面所说的法身、般若、解脱是永恒的,没有染污的现象,没有生灭的现象。不死就是没有生灭,不生不灭。永恒,这是常住的意思。

  凡夫看到生死,实在上他是见一切法,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这是凡夫所见的。而且都以为这是真实,是我们的现量境界。任何人都不能够否认,有生当然有死。生死有两重意义,一个是分段的生灭,一个是念念生灭。分段生灭,无常;念念生灭,其实觅生灭了不可得,你找生灭的现象找不到。我们在大乘教熏习了这么多年,这个道理我们逐渐清楚、明白了,经典上告诉我们的,我们能够体会,虽然不能够圆满体会,能体会少分,从少分的义理,我们也能够肯定佛所说的话真实不虚。生灭的现象里头,有不生灭的事实存在。我们随顺俗谛来说,大家好懂,现在人所谓物质的身体有生灭,非物质的灵性没有生灭,因为它不是物质。在世俗间讲,他不说灵性,说灵魂,中国、外国都这么说法,灵魂不生不灭。人,人死了之后,灵魂它会再找一个身体,找什么样的身体?这就很难讲了,那是它的缘分。

  我记得好像我们在两个月前,看到一条从网络上下载下来的新闻,我还记得是一个印度人,十六岁的少年,他告诉家人,他在这个家庭里面,他临终的时候告诉家人,他在这个家里面投胎了五次,时间并不长,就在这里,没离开这个家。他第一次是人身,说出来家人都知道,他六岁的时候死了。死了以后就在他家里面来投胎,投胎是一个蜜蜂的身体,蜜蜂,没离开他的家;蜜蜂的寿命不长,蜜蜂死了之后,他还投胎他的家里,苍蝇;苍蝇寿命也不长,苍蝇死了之后,他投胎做一条小蛇,一条青蛇,他的家人看到把牠打死了;以后再回来,就是这一生的身,他十六岁又死了。这是一个生死轮回事实的说明,它不是假的,他说出来,他的家人也记忆得很清楚。所以从世俗谛来说,生死是一个很平常的现象,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这在佛法叫看破。看破之后,你就没有痛苦了,为什么?它是个正常的事情,生不值得欢喜,死也不值得去悲哀。那你都是对于生死真相不了解,产生错误的情执。

  六道里确确实实就是这样,动物里面,投生到动物最可怜的是蜉蝣,水上的小虫,在水面上跑来跑去,朝生暮死,牠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种小虫死了以后很容易又回到蜉蝣身,为什么?牠没有忘记牠是蜉蝣。一天对牠来讲可能就是一世,可能是两世,我们要是真正能够把这个前因后果看透,想想这很可悲!为什么受这种身?佛在经典里告诉我们,业力。能生在人天,善业;畜生道,愚痴,愚痴他才造罪业。造作罪业,就肯定有业报,有果报。这桩事情要是参透了,那是一个很可喜的好事,为什么?不再造恶业了。不但不再造恶业,造一切善也知道用清净心,为什么?目的希望提升自己的境界,这对自己真有利益。在眼前,我们遇到佛法里头无比殊胜的法门,带业往生,一生成就。这种喜事,天上人间哪一桩事情能比这个殊胜?再找不到了。我们遇到了,而且遇到了有很多年,但是不相信。问你信不信?也信,是不是真的信?不是真的信,为什么?没有念头求生佛国,没这个念头,念念还是在这个世间计较一些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搞这个东西。这个胡涂,迷惑!造这种业,给诸位说,在六道里人天没分,就像蜉蝣、小虫一样。像这个印度小孩讲的,他去作苍蝇、作蜜蜂,去作蛇,比蜉蝣还高一等,蜉蝣还比不上这些小虫。迷惑颠倒才受这个报。

  我们说,我们学佛了,一生做了很多好事,会不会也堕像这样?有可能,为什么有可能?业力是强者先牵,你做了很多好事,你这个好事的力量,没有恶的念头那个力量大,那个力量超过你做善事。你每天做的善事,你并没有常常想到,每天起心动念想的不是善念,那是烦恼习气,争强好胜,搞这些。你要细细想想,这不是善业。古大德常常提醒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句话非常有道理,这句话能救我们。我们一个念头起来了,你就立刻警觉到,这个念头我该不该起?我起这个念头之后,想一想有什么样的影响?有什么样的果报?你能在这里面搞清楚、搞明白,这叫智慧。这影响不善、果报不善,立刻把这个念头打断。

  我们念佛为什么不能得到功夫成片?这是念佛起码的功夫,也就是决定得生凡圣同居土的功夫。凡圣同居土并不高,下辈往生,下三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功夫成片。什么叫功夫成片?心里一起念都是阿弥陀佛,念念是阿弥陀佛,无论是白天、是晚上,是清醒还是睡觉;到什么时候,你睡觉的时候,作梦也念阿弥陀佛,你的功夫就差不多了。那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这句佛号在你心中没间断,你决定得生。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没有别的,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放不下。放不下是什么?贪心重。还有一种放不下,那是什么?瞋恚心重,嫉妒心、瞋恚心,好胜心,就是傲慢,要跟别人争一口气。这一口气出在哪里?这口气出去三途地狱,他要争这个,极乐世界他不争,他争这个,你说麻不麻烦?该放下的,他放不下,不该放下的,他放下了;念佛求生净土不该放下,他放下了。追究其根源,那是我们常常提醒大家,也提醒我自己,自私自利没放下,那是根,名闻利养没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没放下,引起根本烦恼里的贪瞋痴慢疑,它样样都起作用,时时刻刻起作用。轮回怎么来的?轮回就这么来的,果报就是这么来的,永远跟涅盘相悖。涅盘是什么意思?我们学了这一堂课,诸位就应该很清楚,涅盘就是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秘藏,涅盘就是常乐我净四德。那你证得涅盘,常乐我净现前了,这是什么人?法身菩萨。诸位要知道,六道里头没有,四圣法界里头也没有,十法界里面讲常乐我净有名无实;一真法界,诸佛菩萨实报庄严土,常乐我净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用心用错了。

  佛在大乘教里面常教给我们生心,生心就是我们讲的发心,中国人讲的立志,生什么样的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经论上讲菩提心,不好懂,要用很长时间去解释;我说这五种,大家好懂,这就是菩提心。你真发出来,真正落实到日常生活当中,给诸位说,那叫大菩提心。我以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真,不是妄的,要晓得,识心是妄心,识心是什么?阿赖耶。《百法明门论》里面给你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那是妄心,那不是真心。八识五十一心所不用了,你就用真心。真心,真诚到极处!诚是什么?诚是不欺,不是不欺骗别人,是不欺骗自己。不欺骗自己,你的真心才能够现前。真心起的作用是什么?给诸位说,后面讲的真心的作用,清净、平等、正觉是自受用,你的清净心现前了。清净是什么?没有染污。心清净,身就清净。诸位想想,身心清净,百病不生,这是真的,不容易生病,不容易衰老。不是不衰老,它缓慢,衰老这个现象相当缓慢。我们中国谚语有所谓「忧能使人老」,一个人忧虑、浮躁、心不安,容易衰老,也容易得病。所以清净心,清净心是禅定,平等心现前。我们把世出世间一切法那个贪的烦恼断掉,心就清净了;瞋恚的烦恼断掉,心就平等了;愚痴的烦恼断尽,心就正觉了。你看,清净、平等、正觉对应的就是贪瞋痴,你三毒烦恼拔除,你的真心自性就现前了。

  这个确确实实「从本不生,今亦不灭」,自性的性德现前,自受用,你看多大!然后你看一切众生,你怎么对待他?大慈大悲,不必众生求你,你自动就会帮助他,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千处祈求千处应。这是我们凡人说的,菩萨是不是这样的?菩萨不是要众生祈求,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感是不是祈求?感不一定是祈求。明显的感是祈求,我们遇到困难,求观音菩萨保佑,这是祈求。可是有许许多多的,我们还没有动念头,菩萨就来了,为什么?菩萨看到了,我们苦难的信息他接收到了,我们心里一有苦难,这个信息就放出去了,菩萨就收到了。收到了,立刻就来帮助。眼到手到,千手千眼,他看到了立刻就来帮助你。帮助你到什么程度?不一定,菩萨帮助是平等的,我们接受不平等,为什么?有人恭恭敬敬接受,那得到菩萨的加持是圆满的;有人是接受当中还夹杂着妄念在里面,他就接受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烦恼习气障碍住,障碍了就不能接受,就这么个道理。

  我早年学佛,章嘉大师教我,他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没有不感应的。在那个时候,我一个是年轻,初学,很难相信,很难接受他老人家教诲,但是我们尊师重道,心里面有疑惑,可是我们还是照做。到以后愈做,果然有感应,有事上的应验,这话不是假的。这么多年来深入经藏,这完全明白了,为什么?性德的流露。性德流露,所以法尔如是,它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跟一切菩萨、一切诸佛同一个自性,我们有一丝毫痛痒,我自己还没有觉得,佛菩萨已经觉察到了,他就加持,一接触,肯定加持。加持有显加、有冥加,显加是你感觉到佛菩萨帮助;冥加是加持,你没有感觉到,真加持到了。所以起心动念比什么都重要,在这个地方控制住了,真修行!为什么?所有一切不善,不会让口舌去造口业,不会让身体去造身业。造业的工具是身口七支,那是造业的。所以我们真修行人,从哪里下功夫?从念头。

  真正念佛人,他身语意都是阿弥陀佛,他没有二念,所以二年、三年他就成就了。如果告诉你,成就就往生了,你怎么样心态?这不能学,二年、三年就要死,这还得了!排斥,拒绝了,那是什么?那是迷惑到所以然!三年、二年,到极乐世界去作佛了,一般菩萨没有遇到这个法门,要修到那个境界得无量劫才能得到。你在这一生当中眼看就得到了,把机会放弃。有一等绝顶聪明人,他真相信,真不怀疑了,他真干,怎么干?他闭关去了,为什么?闭关做什么?念佛,住山去了,没有住在关房里,山上搭个小茅蓬,找个清净的环境,人迹不到,他到那里去念佛去了。万缘放下,连佛法的经教也放下,不学不干了,就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决定把阿弥陀佛念来,阿弥陀佛接引我往生。这是什么?这是世间第一等聪明人,他没有干傻事。谁干傻事?放不下的那些人干傻事。他真的,追求的是永生,永远没有烦恼,永远没有生死,他追求这个。千经万论上所说的,到了极乐世界,全都现前了,他还要学什么?找这种麻烦干什么?这跟诸位讲真话。我们也看到了真人真事,这是善导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的法门,没有一个不成功。

  「涅盘之理」,一到极乐世界,你就证得,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很快就证得。《观无量寿佛经》给我们讲的,他享受这个境界,到极乐世界立刻就现前,那不是他证得的,这享受是常乐我净,法身、般若、解脱,这说他的享受,他立刻证得。那不是他性德流露,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本愿加持给他的,他受用到了。一面受用,一面在放下。诸位要知道,修行就是放下,智慧就是看破。受用当中,他就开始放下,不再执着、不再分别、不再起心动念。真正把起心动念放下是什么时候?我们讲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他要是提升到实报土的境界,那真的证得,不需要佛加持,我自己完全证得,自性统统透露出来,十二大劫。这十二大劫,我们一听,好长的时间!你要晓得,极乐世界人的寿命是无量寿,无量寿,十二大劫在他们来讲不算一回事。好比你的寿命是一千岁、是一万岁,你证得的时间多少?十二天,很容易的事情!从这个比喻你就能明白,轻而易举他就证得。证得之后,回归到常寂光,回归到自性,圆满成佛,都是一生办到的事情。我们讲生死,一期的生灭他都没有,他完全是一生成就,不必等第二生。佛给我们讲的这些话,勉励我们的意思多,但是这些话不是假的,是真的。我们要能够明了,所谓是「愿解如来真实义」,为什么?只要生到极乐世界,时间跟空间都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叫真正无量寿;空间没有了,那叫做一生证得。这是我们这么多年来,接受大乘熏习里面体会到的,这是真实义。

  我们再看下面第五,「清净,谓此涅盘之理,安住清凉,诸障悉净,故曰清净」。涅盘之理,能大师说「本自清净」,为什么?它是真的。生死、烦恼,我们讲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一展开来是无量无边的烦恼,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三大类。这个东西是染污,让我们的心里烦躁不安。我们是什么心?妄心,妄心接受染污,很容易接受染污;真心不接受,真心里头没有染污。所以能大师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任何一个人,畜生,牠的真心没染污,饿鬼也没染污,纵然堕到阿鼻地狱,他的自性还是没有染污,本来就不染污。换句话说,常乐我净在,法身般若解脱也在,就是不现前,现在不起作用,这是什么原因?这是有个染污的妄心障碍住它,把它挡住了,它不起作用,道理在此地。

  我们修行修什么?没有别的,就是希望这些烦恼,无量无边的烦恼,把它化解了,我们的性德不就现前了吗?怎么化解?大乘教里面说,烦恼有多少?八万四千,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这意思是什么?对付烦恼的。经上又说「烦恼无尽」,四弘誓愿不是说「烦恼无尽誓愿断」?用什么断呢?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法门是对治无尽烦恼的。换句话说,烦恼有多少,法门就有多少;烦恼没有了,法门也没有了,相对的。烦恼是病,法门是药,药是治病的,病治好了,药就没用了,药就没有了。病治好了还有药,你又病了,哪一个健康身体的人天天吃药?没这个道理,吃药他就有病。所以进补都是有病,他需要!真正健康,什么补都不需要,那叫真的健康。你就晓得,法门原来是对治烦恼的。所以大乘教里头有一句话说,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叫阿伽陀药。「阿伽陀」是印度话,就是这个药无病不治,什么病它都能治,而且非常有效,它不是治某一种、某一种的,它是什么都治。你要得到这个药,你就得到宝,千经万论可以不必学了。这是真的,一点不假。

  我们看到倓虚法师的回忆录,《影尘回忆录》,是倓老晚年讲给学生听,学生向老人请教这一生的经历,他也讲得很仔细,一生从他的家世,讲到出家、修行、参学、晚年的这些成就,弟子大光笔记。大光法师年岁比我大,也往生了。早年在世,我每一次到香港,我们一定在一起要聚会一次,现在这些老朋友都凋零了。里面有一则,记录一个锅漏匠,这个故事是真的。锅漏匠这个行业现在没有了,我这个年龄,童年的时候住在乡下,乡下还有这个行业,补锅、补碗的,锅打破、碗打破了,能把它补起来,还可以使用。现在没有了,现在锅坏了,马上就丢掉,再去买个新的,为什么?现在的资源丰富。在那个时候,抗战之前,民国二十几年的时候,资源很缺乏,所以用品都很仔细、很珍惜,不敢浪费。这个行业非常苦,补一个锅、补个碗,多少钱?几个铜板,非常辛苦,挑了个小担子吆喝着。

  这个锅漏匠跟谛闲法师是同乡,小时候在农村里的玩伴,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学了这么个行业糊口。到中年,中年是四十几岁,中年感觉得非常苦,日子过得太苦了,听说他的老朋友,小时候玩的这个朋友出家了,当了法师,而且小有名气,受到很多人尊敬、供养,他就来投靠,把他找到了。找到那个时候,好像谛闲法师在观宗寺当知客师,在寺院里主管接待宾客,知客师。找到之后就跟他诉苦,目的想跟他出家。谛闲法师就说,「来了,难得,住几天吧,住几天,你还是回去干你的本行」,,跟他讲:你不能出家。他说:为什么我不能出家?「你笨手笨脚,你在寺庙里,你能干什么?基本的五堂功课你都做不下来,年岁又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你说研究经教学讲经,你不认识字。」真的没法子帮助他。可是他这个朋友是一定赖着不走,非跟他出家不可,他到最后,谛老实在没有办法了,他说:我有个条件,你能不能答应?你答应,我帮助你,不答应就没办法。他说:「行,我答应,你叫我干什么我就干,全听你的。」这个条件之下,谛闲法师答应他,给他剃度。剃度之后,把他送到乡下小庙里面,这个庙没人住,废弃了,破庙,没人住。乡下也有一些学佛的居士,那是谛老的信徒,就附近找几个居士照顾他这一个月的生活费用。还找了一个老太婆,也是个老居士,给他烧两顿饭,中午、晚上,早晨他自理,烧两顿饭。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他会,他说:「你就老老实实念这一句佛号,怎么个念法?一天到晚就念,不要间断,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起来你就接着念。」这个人好,老实,真听话!谛老告诉他:「你念下去,将来准有好处。」他也不问什么好处,反正你教我念,我天天念就是了。念了三年,三年没出门,就等于闭关一样,哪里也不去,老老实实念了三年佛。

  这一天,告诉烧饭的这个老太婆,告诉她,他要到城里面去看看朋友,其实是什么?去辞行,他自己知道,他要往生了,就看看老朋友。晚上回来,吃了晚饭,告诉老太婆:明天不要替我烧饭了。老太婆心里想,「师父三年都没有出过门,怎么今天出门去看看老朋友,明天叫我不要烧饭,可能是他有朋友请他吃饭。」这是猜想。可是到第二天,她不放心,提早一点来看看师父在不在家。来的时候叫师父,没人答应,结果看到师父,身上都是旧衣服,他哪有新衣服!不过穿得很干净,洗得都很干净,站在佛堂佛像面前,叫他不答应,已经走了,已经往生了。这老太太一看,怎么死了?站着死的!吓了一跳,从来没有看到过人是站着死的,赶紧去找几个居士,把这个信息告诉大家。大家都来看,有些老居士明了的都很赞叹,赶紧派人去通知谛闲法师。从乡下走路,没有交通工具,去、回来三天,他还站在那里,站了三天。谛老法师来了,看到这个样子,赞叹,你难得,你真成就了!当着大众说:「你的成就,多少寺庙里方丈住持比不上你」,就包括他自己,「讲经说法的法师也不如你,真成就了」,替他处理后事。一句佛号,三年,不认识字,什么都不懂,走得那么潇洒。他站在那里,手上还握着拳头,手上有很多灰,拳头扒开,手上还有八、九块现大洋,那是什么?大家猜到他从前做锅漏匠的时候赚了一点钱,大概意思是让谛闲法师拿这个钱替他办后事,办后事都不要求别人。

  老和尚常常举这个例子勉励念佛人,你们真念佛,真想求生净土,要向锅漏匠学习。你看看,时间也是三年,不要很长的时间就能成功。他同时还讲了一个参禅的弟子,也是他的徒弟,那个没有成就,那个以后去做土地公去了,这两个不能相比。那个参禅的徒弟,当年在世身分不错,他在一个大寺庙里当首座和尚,首座和尚是仅次于住持,身分地位那么高,最后落到鬼神道里面做土地公去了。这就说出念佛法门的殊胜,只有一心念佛,真诚清净平等觉现前了。锅漏匠没有跟老太婆细说,也用不着说,他预知时至,知道什么时候走。看看老朋友,那个用意也是度那些人,那些老朋友一听说锅漏匠走了,肯定来看他。告诉我们,佛法是真实的,不是假的,不是骗人的,不是迷信。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对佛法生起信心是非常非常艰难!学佛的人很多,真信的人不多。真信就真有成就,怀疑就不会有成就。没有成就,会造成负面影响,那你就是罪业,你在造罪业。你是佛门大护法,人家看到你真正修行人,到最后你走得不好,让人家看到什么?「这佛教是迷信,这假的,不是真的,你看他学佛一生,最后这个样子」,你就晓得你有多重的罪过,你破坏佛教形象,你让多少人看到你这个样子退了心,这个因果你要不要背?没办法,背不起还是要背。你要是把方方面面都看到了,然后你会知道学佛不是容易事,《还源观》上讲的四净德,你才会真正重视它,「随缘妙用」。什么是随缘?我们今天很具体的给诸位说出来,我们能够把《弟子规》百分之百的做到,那叫随缘,把《感应篇》落实是随缘,把「十善业」做好是随缘,这随缘。妙用是什么?妙用就是心里面痕迹都不着,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那叫妙用。

  大乘经教里面给我们讲的妙用是三轮体空,三轮体空做不到,决定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的境界只要做到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那就叫妙用,为什么?你肯定往生,你能给世间人做个最好的榜样,帮助世间人能够增长学佛的信心、增长念佛的信心、增长往生的信心,你这个功德多大!这是真正的清净,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带给你清凉自在,宿世、今生的业障统统消除。要相信释迦佛告诉我们,真诚心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头一个,我们相信佛不打妄语。那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我们的业障为什么消不掉?说明什么?无始劫到今天业障太重,一念消八十亿劫,念念都消不了,念了几十年都消不了,这业障多重!业障重,生不生畏惧之心?畏惧的心生起来,畏惧心是什么?堕三途。

  宋朝莹珂法师念佛三天成功,把阿弥陀佛念来,那是什么力量?畏惧,因为他自己知道他业障重,虽然出家,不能持戒,还是常常破戒、犯规,习气太重,自己很清楚,看看经教里面所说的,自己心里一想,决定堕阿鼻地狱,生起恐惧心来,害怕。向同参道友请教,你们大家想,有没有方法救我?有一个同学就给他一本《往生传》,他看了之后,读《往生传》,看到别人念佛往生,感动得流泪,每读一遍都流眼泪。自己下定决心,把寮房门一关,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三天三夜不吃饭、不喝水、不睡眠,门一关,三天三夜求阿弥陀佛。他也不是说就是三天三夜为期,没有,他是关门就是一定要把佛念来。三天三夜之后,阿弥陀佛现前,真把佛念来了,那是什么?真诚心,怕堕阿鼻地狱的心。阿弥陀佛念来了,佛告诉他:你还有十年寿命,你好好的念佛,好好用功,十年之后,你命终的时候我来接引你。他听了之后,毫无思虑,就向阿弥陀佛请求:我十年的寿命不要,我现在跟你走。为什么?他说他自己业障太重,禁不起外面境界的诱惑。他说:「这十年,我不知道又要做多少罪业的事情,我不要了,现在要跟你走。」阿弥陀佛就答应了,告诉他「三天之后我来接你。他非常欢喜、非常感谢,门一打开,告诉大众:阿弥陀佛三天之后来接引我。

  寺院里的大众听到,半信半疑,为什么半信?他说的话不像是假话,从态度上能看得出来;疑惑的是什么?一生造作罪业,破戒、犯规,这样的人关起门来,就念了三天三夜,哪有这么快?可是怎么样?三天不长,大家都看着,看三天之后你往生不往生。到第三天,莹珂法师要求寺院大众念佛送他往生,大众当然欢喜,就念佛送他。念不到一刻钟,古时候的一刻时间不长,古时候的时辰,一个时辰是我们现在两小时,子丑寅卯,两小时,一刻大概现在的半点钟。念不到半点钟,他告诉大众,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了,别人看不到,他就走了,没有生病。这是还有十年寿命不要了,这是绝顶聪明人。证明《弥陀经》上所讲的话,「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到「若七日」,这是无比的勇猛心、精进心,三天能成就。

  我早年住在美国,住达拉斯的时候,华盛顿D.C.那边有一个华府佛教会,它还请我做会长,我去过很多次。当地有一个中国人,姓周,叫周广大,他开个面包店,得了癌症,他什么宗教信仰都没有。病重的时候,医生放弃治疗,他没有办法了,很痛苦,所以他家人这才到处求神问卦,我们有个佛教会在那边,就找到我们。我们会里有几位很热心的同修就去看他,看他样子不行了,就劝他不要求病好,把念头转过来,求往生极乐世界,跟他讲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这个先生很难得,他听了之后居然能相信,他就接受了,要求他的家人,把对他一切治疗统统放下,改成念佛送他往生。家人在那个时候也没有办法,就试着看,日夜不断的,这是轮流,念了三天三夜,他走了,欢欢喜喜的离开,没有病痛。转变成念佛的时候,他的癌症就不痛了,他就感觉到很有效,自己跟着大家一起念,三天三夜走了,瑞相非常好,火化的时候有舍利。这是在现代我们亲眼看到的,没有接触过佛法,这一句佛号三天三夜,念佛走的,这一点都不假。若一日到若七日,唐朝那个时候有效,在现代这个社会还有效,还在美国。先生,我们不能说他做周居士,他没有学过佛。有人问我,他为什么能往生?为什么他一听就会接受,就不怀疑,叫家人一起念?这没有别的,我们相信因果,周广大这一生没学佛,过去生中生生世世,我们相信他念佛这个根很深,临命终时一有人给他开示,他阿赖耶识念佛的种子起现行,他能相信,他不怀疑,他做出榜样给大家看。

  在我们这个地区,应该距离不远,将军乡,我们这是鸟松乡,这个话是四十年前了。四十年前,我在佛光山教学,佛光山的工程很多,有不少长工,就是长年在佛光山工作的,做这些建筑工作的。他是将军乡人,告诉我一桩事情,他的邻居,一个老太太,念佛三年站着往生,他亲眼看到的,不是假的,他劝我们念佛。那天晚上,月光下面,他给我们讲开示,给我们上了一堂课。我带着学生,有十几个人,洗耳恭听,不是假的。所以关键就是你能不能放下,这是你能不能往生的关键。你要是真能放下,像念佛堂堂主口头上常常挂着的,提醒大家「放下身心世界」,身心是正报,世界是依报,依报、正报统统不要放在心上;「提起正念」,正念就是六字洪名。堂主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问题你听了,你是不是真听懂?是不是真相信?是不是真干?真干就是放下。这一放下,你立刻就感觉到,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正觉心现前,真诚现前。一放下就是什么?菩提心现前。换句话说,只要你有一桩事情没有放下,你没发菩提心。没有发菩提心,念佛能不能生净土?不能生。我们要问,锅漏匠有没有发菩提心?宋朝莹珂法师有没有发菩提心?再看我们近代的,华府的周广大先生,他有没有发菩提心?台南将军乡的这个老太太有没有发菩提心?没听说,也没有听他自己讲过。可是我告诉你,他真发了,为什么是真发了?放下身心世界就发了,为什么?身心世界那个牵挂,把你的菩提心障碍住了。

  菩提心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那还用得着发吗?障碍去掉,它就现前。你看看,他心里什么都不想,只想阿弥陀佛,这就是大菩提心。这话不是我讲的,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头讲的。蕅益大师是明朝末年、清朝初年时候的人,他生在明朝,往生的时候在清朝。菩提心不是别的,真心。我们今天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全是用妄心,妄心是什么?分别执着,我们是用这个心。说得粗一点,我们没有把自私自利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是妄心,障碍了菩提心。菩提心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我在前面加一个「真诚」,在后面加一个「慈悲」。清净平等觉就是什么?深心,完全是自利。真诚是菩提心的本体,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慈悲心是他受用,对待一切众生大慈大悲。《往生传》里面说的这些人有没有大慈大悲?有,在哪里表现?做样子给我们看就是表演,他自己往生那个瑞相,留给念佛人做证明,三转法轮,他是作证转,那就是大慈大悲,让你看到,让你听到,信心生起来,不再怀疑了。你没有亲眼看到这个例子,你怀疑,你看到就不怀疑了。

  有缘的人看到了,这叫佛度有缘人。看到的人亲自来告诉我们他亲眼所见的,将军乡老太太站着往生,我们没见到;在佛光山做长工的这个工人,绝不是打妄语,绝不是欺骗我们,老老实实把他看到的经过告诉我们。我们听了相信,我们对他很尊敬,我们把他所说的当作一堂功课来学习,我们也就变成有缘了。真正能修,消除自己的业障,这是肯定的,「念一声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佛说的,经上说的,决定不是假话。我们念佛,业障没消掉,原因在哪里?我们是妄心念,不是真心,为什么?我还有自私自利、还有妄想执着,还有许许多多事情牵挂在心里放不下,所以那一句佛号的力量大幅度的亏折了。念佛一百分的力量,我们只能得一、二分,原因在此地。这就是古人讲的,你不会用心。刚才我们所举的这几个例子,这几个人他们用真心,他们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对世事毫无牵挂,所以他的效果那么显著。我们在《往生传》、在《净土圣贤录》所看到的,这种例子很多,而且都是贫穷人,在这个社会上都是没有地位的普通的人,他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没有贪恋,所以他的心真。

  一般人为什么不能成就?这佛在经上也讲过,叫「富贵学道难」,为什么?富贵人他心里牵挂很多、忧虑很多、分别执着很多,很不容易放下。这一生虽然大富大贵,比不上贫穷下贱的人,为什么?他们这一生能作佛去了,能达到登峰造极;大富大贵人依旧在造罪业,来世要是搞不好,他就到三途去了。所以我们能够轻视贫贱人吗?不敢轻视。不但对于贫贱的人不可以轻视,对于这些畜生都不能轻视,对于鬼神也不能轻视,说不定他们成就比我们快,他们成就在我们前面,他们将来作佛了,可能我们做他的弟子还不够。人要能想到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真相,傲慢心就没有了,想想自己能跟谁比?傲慢是严重烦恼,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贪瞋痴是三毒,加上慢跟疑是五毒。疑是什么?对圣教怀疑,对极乐世界怀疑,对念佛往生怀疑。念不念?也念,信得不真,里头有疑在里头,里头有慢在里头,还有贪瞋痴,为什么?我们每天念佛,贪瞋痴慢疑夹杂在里头,把这个功夫完全破坏掉了。

  所以念佛的环境非常重要,这个环境叫道场,一个如法的道场,清净道场,让你远离外面环境的干扰,帮助你、成就你。这在娑婆世界,自古至今是必要的,尤其是现今的这个时代。所以印光大师教我们,在我们这个时代,建立道场,小道场,共修的人数不要超过二十人,真正志同道合,大家在一起互相勉励、互相策进,有好处。这些是真话,不是假话。所以,古德批注里虽然只有两句八个字,很值得我们玩味,「安住清凉,诸障悉净」,你看就这八个字,保证我们一生成就。我们的身心得不到清凉,你就要警觉到,就要意识到,这个环境修行困难。真正想成就,那你就得先找修学的环境,那就是什么?缘分,助缘,正助双修,这一生才能成功。

  弘护正法是好事,你要晓得,这种好事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福报,福德,不是功德,福德在六道里面受。有报的,有福报的,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了生死、出三界要功德。功德跟福德在相上讲没有两样,在理上讲就不一样。福德是什么?「安住清凉,诸障悉净」是功德,你护持正法,弘扬正法,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是功德,这个能帮助你往生;如果这里面夹杂名闻利养、夹杂人我是非,福德,出不了六道轮回,一定要知道。学佛千万不能把福德误会成功德,那就错了。佛没有误我们,经典也没有误我们,是自己把意思错会了,你可不能怪人。到临命终时不能往生,怨天尤人,「佛骗了我,经典骗了我」,不是的,是你自己错解如来真实义。古人讲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对的,外头绝对没有过失,世出世法都不例外。过失是什么?过失是烦恼,是你自己生的,你要埋怨别人的话,罪上加罪,你何必!可是一般人在习惯上都是怨天尤人,几个人回头?所以回头是岸,一回头就清醒过来了,一回头,智慧就开了。念头都在外面,是愈迷愈深,那业障就愈造愈深重,回不了头。这是学佛同学不能不知道的。

  「一切法无味」是对世间人讲的,对六道讲的,对十法界讲的。如果说无味,你就得要舍,就要放下;你感觉到苦,苦就得放下。佛法教我们什么?离苦得乐。这个得乐与贫富没有关系,与贵贱也没有关系,富贵贫贱是另外一桩事情,迷了就苦,悟了就乐。孔老夫子学生当中一个最贫穷的,颜回,颜回连三餐饭都成问题,穷到这个程度。你看看《论语》里面所记载的,夫子对他最欣赏,对他赞叹最多,为什么?他快乐!快乐从哪里来?从学习里来的,所以把这桩事情,离苦得乐这桩事情,放在《论语》的第一句。你看看这什么意思?用意深,编撰《论语》的这个人有大智慧,把这个摆在头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悦是喜乐,喜乐从哪里来的?学习来的。圣人的教诲你明白了,快乐;你能把它落实到生活,快乐!与富贵、贫贱不相干。富贵贫贱的人不乐的很多。

  所以佛在后头加了一句,好,「破迷开悟」,佛讲的,破迷开悟是因,离苦得乐是果,因果相应。迷破了,苦就没有了;一旦觉悟了,快乐就来了。这里面给我们一个什么信息?人生要追求什么?追求觉悟,你就有无比的喜乐,你的方向目标就正确。你要天天往迷里面去钻,什么是迷?痴是迷,愚痴是迷;情见是迷,什么事情感情用事,这迷;惑是迷,你要是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你能把迷惑、痴情放下,你就觉悟了。为什么?自性本觉,自性本来清净,你只要把这些迷情放下,你的本觉、你的清净就现前了。而且告诉你,一切众生本来具足,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你只要觉悟之后,你的平等心生出来了,你对一切众生平等的礼敬,决定没有差别,为什么?就跟《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看到了。他现在为什么这样?一时迷惑,迷惑是假的,不是真的。换句话说,肯定他会回头,肯定他会觉悟,各个众生时节因缘不同而已,有的人觉悟快,有的人觉悟慢。快慢我们不敢判定,说不定,我们今天看的是个蚊虫、是个蚂蚁,牠将来一转生,牠就觉悟了,我还没有觉悟,牠先觉悟了。所以你会用平等心看牠,你不敢轻慢牠,我们看到一定合掌称牠「蚂蚁菩萨」、「蚊虫菩萨」,礼敬诸佛!

  所以世出世间法都要有一个健全良好的心态,这比什么都重要。健康良好的心态就是随顺性德,随顺性德最简单的,《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我们先能随顺,先能把它做到就好。统统能做到,再能够心地什么都放下,就一句阿弥陀佛,那就是符合《还源观》上讲的「随缘妙用」,后头「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你就全都做到了。只要头一句做到,后头全做到了,真佛弟子!诸佛菩萨都赞叹你、都尊重你,哪有鬼神不尊重你的道理!你自自然然得到善神拥护,得到一切善神保佑。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一一二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三「修行住」,我们将经文念一段:

  【佛子。云何为菩萨修行住。此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何等为十。所谓观一切法无常。一切法苦。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作。一切法无味。】

  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前面我们一起在学习,知道「修行住」里面就是讲修行,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讲放下。所以经文上给我们讲十种无常观,你真正明白了,了达,明了通达了,这些虚妄的东西是我们学佛开悟、证果严重的障碍。障碍不除,开悟证果不谈,就是连学佛都学不像,这是麻烦事,障碍你修学,你不会学。这些障碍去掉,你就会学,你菩提道上就一帆风顺。无常,无常的对面就是常,如果用《坛经》里的说法,就像能大师跟印宗法师见面,印宗法师正在台上讲经,讲《大涅盘经》。这部经,我们有理由相信惠能大师完全通达明了,为什么?他在逃难的时候,他逃难十五年,时间很长,最初遇到的无尽藏比丘尼,这位尼师就是受持《涅盘经》的。惠能大师那年是二十四岁,听无尽藏比丘尼诵经,就是诵《大涅盘经》。她念完之后,惠能大师给她讲解经文里面的意思,这个比丘尼听到之后佩服得五体投地。诸位要知道,那时候惠能大师的身分是在家身分,五祖没给他剃度,法传给他就叫他赶快走,去逃难,避免有人害他。拿着经文就向他请教,能大师说我不认识字。她说奇怪,不认识字,你怎么能把经文讲得这么好?他告诉无尽藏比丘尼说,这个事情无关文字,这个与文字不相干。

  所以能大师一生度了四十三个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无尽藏比丘尼是头一个,这是宿世的缘分,遇到了。在十五年之后,大概缘成熟了,他到广州到光孝寺听经,听说印宗法师在那里讲经。这里头有个故事,他听经坐在后排,坐在后面,后面就有两个同修,也都是来听经的。外面风吹起来,外面有一个旗杆,那旗杆还在,当然不是原来的,它是原来的位置,上面挂着是幡。风吹得幡动,有一个人说:你看,幡在动。那个人说:不是的,风动。两个人在争,争论不下,谁都不服谁。能大师在旁边看到了,告诉这两个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那个时代,真正修行人听到他这句话一点醒,两个人不争了,真佩服了。印宗法师也看到了,讲完经下了台之后向他请教。看他所答的,都不是普通人能够说得出来的,就想到,听说五祖忍和尚把衣钵传给一个人,第六代祖,他说是不是你?能大师就承认了。那你能不能把衣钵展示让我们看看?他就把衣钵展开。印宗非常欢喜,印宗这个人了不起,向他请教。因为《涅盘经》上讲的这个东西也是个难题,解脱、禅定很不好讲,就向能大师请教,五祖忍和尚对于禅定、解脱,他怎么讲法?惠能大师回答他说,禅定、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印宗就磕头了。他也没有讲禅定什么意思,解脱什么意思,没讲。告诉你,二法就不是佛法。我们这边讲的常、无常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他一句话把修行住就讲完了。这个话,什么人能听得懂?什么人听了受用?得三住菩萨才行,他才能听得懂,他才真正契入境界。我们无论怎么讲,都在这个边缘绕圈子,为什么?我们刚才说出来了,佛法是不二法,几个人能入这个境界?只要入境界,这个人就成佛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没有见性,这句话是学别人讲的,不是自己的境界。我们都会讲,不二法门,大经上讲「入不二法门」,我们都会讲。但是,什么叫不二法?不懂;怎样入?不知道,这个没用。没有用,咱们还是讲二法,二法是俗谛,不二法是真谛,都是经教里面常常讲的。

  这个地方给我们讲十种无常,十是表法,不是数字,代表什么?代表万法,一切法都是无常的。『一切法无常』,这个道理,我们确实有这么个概念,但是不深。概念从哪里来的?从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我们讲过两遍,从这里来的,一开头就给你讲不二法。这篇论文一共分六个段落,前面三段是讲宇宙万法的真相,《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这里面所说的,确实是方东美先生所说的最高的哲学、最高的科学,讲宇宙的缘起,宇宙的来源。后面三段是讲你怎么样能入。先给你讲四德,自性上的四德,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应化在十法界,他怎样教化众生,怎样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回归自性。能行这四德是什么人?菩萨再来。怎么样回头?后面两段,五止、六观,五止是放下,六观是看破。章嘉大师讲得更简单,四个字,看破放下。为什么放不下?看不破。

  这边这个经文,修行住的菩萨先教给我们怎样看破,万法无常,十无常里头重要意思是这个。实际上常、无常不能分,为什么?不二,二而不二,不二而二,是一桩事情。觉了就不二,迷了就变成二法,所以整个佛法来讲不外乎迷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所以迷了,真的是『一切法无味』、『一切法苦』,前面讲的无常、苦、空,有什么味道?悟了之后,法法都有喜乐,法法都有法味。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也是清凉大师批注里面提到的,涅盘的八味。涅盘是觉悟了。什么叫涅盘,我相信同学都能解释,依照经上讲的。什么叫涅盘?简单的说,涅盘就是常乐我净。真有,自性里头确实有真常,不是假的,真乐,有真我、有真净。或者说,你看涅盘翻成中国意思就是「大灭度」,大灭度是什么意思?是法身、是般若、是解脱,这是大乘教里面讲的三德秘藏,这叫大涅盘。所以说是证大涅盘,入大涅盘,都是说法身、般若、解脱你完全恢复。因为这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每个人都有,只是我们现在迷失了自性,虽有,不起作用。实在讲也不能说不起作用,它还是起作用,不过作用扭曲了。法身到哪里去了?法身变成现在这个身,变成轮回身;般若变成愚痴;解脱变什么?解脱变成造业、受报,搞这个。学佛没有别的,无非是教我们做个转变,我们如何能够把这个业报身转变为法身,把我们的愚痴转变为般若智慧,把我们的造业、六道轮回果报转变成解脱。这个「解」就是解的意思,解开,解开什么?解开烦恼的情结,把这个解开。脱是什么?脱离生死轮回,不但六道的生死轮回你脱离,你也脱离十法界,你恢复法身。一个名词里包含这么多意思,就是涅盘。涅盘里有这么多的意思,它没有办法翻,还用原来的名词音译,再加以解释,你就晓得涅盘什么意思。

  在古印度所有的宗教学派,他们最后的目标都是追求涅盘,法身就是不生不灭。可是没有真正的过来人指点,很多走了弯路,把什么?把四禅天、四空天误会以为那就是大涅盘。不容易,修四禅八定,修到四空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几个人能到这个层次?以为是不生不灭,实际上它还是有生灭,寿命长,寿命多长?佛讲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就是指我们这个世界,还不是地球,这个世界是我们这个星系成住坏空八万次,你就想到他寿命多长。八万大劫到了,他的定功会失掉,失掉,他不能再往上去,他就往下坠落。往下一坠落,他就犯了重罪,什么重罪?谤佛、谤法。「你看看,佛说的不生不灭,我已经证得不生不灭,为什么现在还有生灭?」这个念头一起,就是谤佛、谤法、谤僧。毁谤三宝罪在哪里?罪在阿鼻地狱,你看冤不冤枉?中国人谚语讲「爬得高,摔得重」,他爬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掉下来就掉到阿鼻地狱,是这么个道理。是他误会,不是没有涅盘,真有涅盘,这就是《华严》跟《大智度论》里面所说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你要遇到真善知识,对佛法修学真有成就,你要找这种人你才行,你不能找错,找错你就错修了,纵然修成禅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不能不知道。我们这些人有本事吗?没本事,四禅八定,连初禅的边都沾不上,还谈什么!

  禅定是佛门修学的总纲领、总枢纽,绝对不是说禅宗在修禅,其它宗不是,错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修的是禅。禅是什么?禅就是看破放下,大乘教里面常讲止观,止就是放下,观就是看破。我初学佛的时候,第一天跟出家人见面,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佛法修学有没有方法让我们很快就契入?我跟诸位讲过多次,我提出这个问题,他没有立刻回答我。他看着我,我也看着他,我们这样子过了半个多小时,他才开口,有。这一个「有」,我们的精神马上振奋起来,注意来听,他又不说话了。大概等了五、六分钟之后,说两句话,「看得破,放得下」。这很容易嘛!我一问,为什么他不给我讲,要等半个小时之后才给我讲?那个时候我们完全不懂,年轻,是好学没错,心浮气躁。心浮气躁这个时候给他讲没用,耳边风,这个耳朵听进去,那里出去了。所以他看着我,我看着他,看到我一定心平气和,浮躁定了才给你讲,你的意志精神不集中的时候不跟你说。说一个字「有」,你看我们一振奋,心又动了,再让你慢慢停下来,五、六分钟停下来之后才给你说,一辈子不会忘记。不管你能够体会多少,我们初学,体会得很浅,不深。实在讲,他老人家讲的这两句话,我们似懂非懂,好像是懂了,其实不懂。他真给我们说破了,绝不是假话,就是看破放下,看破帮助你放下,放下又帮助你看破。就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没有别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是看破放下,总的原则,永恒不变。至于每个人根性不相同,要用什么方法来引导他,那就是无量无边,无量法门是这么来的。宗门里面的人聪明,他要抓总纲领,总的方向、总的目标,不愿意走弯路;但是世间,特别是知识分子,喜欢走弯路,喜欢研究、喜欢探讨。所以,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诸佛菩萨无尽的慈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在这个地方体会得。

  涅盘八味,八种法味,我们前面学了五种,今天我们看第六,「虚通,谓此涅盘之理,虚彻灵通,圆融无碍,故曰虚通」。这两个字也非常重要。我们的心,心里是装满邪知邪见,中国古人常说「满招损,谦受益」,我们不容易接受别人意见,为什么?自己有成见,满的,自以为是,佛菩萨再好的教诲教我们,我们装不下去。怎样才能接受?虚就能接受。虚是什么?心里什么都没有,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在佛法叫什么?叫法器,如来以无上的妙法给你,你完全接受。惠能大师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为什么五祖忍和尚给他讲《金刚经》,半夜三更,我们估计顶多两个小时,他不认识字,绝对不会拿经本给他讲,讲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翻翻《金刚经》的经文,大概是三分之一或是四分之一的样子,不到一半,他就完全明白了,就通了,「虚彻灵通,圆融无碍」。这个通,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通了,一点就通了。佛门常说「一经通一切经通」,为什么?一切经都是从自性流出来的,你见性了,焉有不通之理?哪有这个道理?所以一见性,全通了。他向五祖提出的报告,说了五句话,五祖给他印证一点都不错,衣钵马上就给他。给了他,叫他赶快走,半夜三更没有人知道,五祖送他上船。他是南方人,你回南方去,现在弘法因缘不成熟,你慢慢等。他等了十五年,逃难的路上遇到无尽藏比丘尼,你看《涅盘经》通了,没有学过,一听就通了,与认识字不认识字没关系,心通了,就是你心里没有东西才行。

  我们现在心里,头一个是有我,什么时候你能把我忘掉,有我就有自私自利。怎么知道有我?有自私自利这个念头就是有我,有身见;有边见,对立,喜欢跟人对立;无量的烦恼习气,就是成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都是满的,很深,善知识给你讲的装不进去。听了之后怎么?打很多疑问,提出很多问题,还跟你辩论。要知道佛门里有些真善知识,看到你不能接受,不给你说,免得说废话。到什么时候来给你说?什么时候你虚彻的时候,他来给你讲,虚怀若谷那就是虚彻的意思。你心里面烦恼习气少了,确实你的心就灵,为什么?智慧生起来,一点就通。我们今天学经教,学了几十年为什么不开悟?没有别的,本来是烦恼习气填满你的心,你心里装这个东西,现在又装了一肚子佛法。佛法也是空的,也不是真的,你把佛法装进去也是错误的。佛在般若会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什么?法就是佛法,佛法也不能放在心里,为什么?它是方便法,不是真法。真正的法是什么?真正的法没有法。你清净心现前,那是真的佛法,佛法是你自己的,你本来有的,别人的东西你把它装在心上,你就坏了。

  《还源观》四净德里头第一句「随缘妙用」,我们用在修行上,我们依照经论的理论、方法来修行,这叫随缘。妙用是什么?妙用是不着修行的相,这个我们做不到;我们如果能做到,那我们很快就开悟。怎么叫不着修行的相?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告诉我们那个,就是不着修行的相。他讲的,听教,听教就是我们讲的听讲经,研经,研究经典,听讲经、研究经典的方法,他告诉我们三个,三桩事情,重要的。听教,「不执着言说相」。善知识在给我们讲演,不执着言说相,听什么?听他讲的义趣,味道,法味,听这个。这第一个,你不能执着言说相。第二个,「不执着名字相」。里面很多名词术语,修行住不就是名字吗?菩萨是名字,一切法是名字,无常、苦空是名字,无我、无作是名字,不都是名词术语吗?你在佛学辞典都查得到。不要执着名字相,名字是术语,是假设的,为了教学方便它有用,你一执着就坏了,就错了。第三是「不执着心缘相」。什么叫心缘相?我听了,这个有意思,我懂得了。那是什么?那是你的心缘相。是不是真懂得?是你自己的意思在猜测,那不是如来真实义,是你自己的意思。如来真实义是什么?如来真实义是没有意思。没什么意思,听什么?你悟入实际了,你回归自性,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是真的。你只要执着言说、名词术语,你以为懂得这个,这全是烦恼习气,错了,你不解如来真实义。

  研究,研究不执着名字相,文字是个工具,假的,不是真的。文字里头有名词术语,你也不能在此地望文生义,我一看这什么意思。佛没有意思,没有意思才能生无量义,有意思就变成死板的,它就不能生无量义。同样是一句经文,对一百个不同的人讲,有一百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解释,各个人都得利益。那个得利益是现前得的小利益,不是真实利益,真实利益是彻悟。真实利益要什么人才能得到?虚通的人他得到。虚通,简单的给你说,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着,这就虚了,这心就干净。如果有妄想分别执着,他那个心是满满的,里面装这些垃圾装得满满的,诸佛如来的法入不进去,是这么个道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中国道家也说得好,「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问是什么?常识。技能,我们学这些技术,你学的是天天有长进,愈多愈好。但是为道,佛是道,中国道家也是讲道,道是什么?道是每天要放下,天天放下,放到最后没有了,没有也放下,你就成功了。这两种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什么?为道的目的是见性,回归自性,自性什么都没有,但是什么都不缺。为学,就包括我们今天讲的常识,学术,广学多闻,这是世间的学术,跟道完全不相同,道是清净心。我们总要把这些东西搞清楚,搞明白。

  特别是亲近善知识,我们今天也找不到善知识,但是不能说找不到,经典所在之处就是善知识。我们今天读的《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他老人家不在了,这部经典在我们面前,经典的意思非常丰富,我们不得其门而入。清凉大师大慈大悲,为我们做了解释,这个解释就是指点我们入门的处所,我们得到他的解释,对这部经就有门可入。清凉也不在了,他的批注在此地,我们今天展开这是《华严经疏钞》。真善知识,释迦牟尼佛善知识,清凉大师善知识。后人确实有在《华严》里面开悟的,他为什么会开悟?他虚心,研究的时候虚心,没有成见。经上所说的、清凉大师所讲的,百分之百的接受,虚心;虽接受,接受他的义理,不执着文字,文字是言说的符号,离言说相。我们今天读古人的东西,要懂得离文字相,怎么离?不是不要文字,即文字而不执着文字,这就对了,你不要执着文字相。文字要不要?要;不要文字,善知识就没有了,我们无法亲近。我们要文字相、要文字,不执着文字相,要紧是这一句。不执着就是妙用,也就是说我们用清净心来对它,愈清净愈好,因为清净心有灵气;心浮气躁的人是浊气,混浊。清净心就有灵气,灵气的感应是觉悟,浊气是叫你迷惑。这些道理不能不懂。

  我们对这些道理明白了,才真正体会到过去老师曾经给我说过一句话。他说学生找一个好老师不容易,可遇不可求,然后告诉我,好老师想找个好学生更难。找个什么好学生?传他的道的,传他的法的,比学生找老师还要困难,到哪里去找?古来的大德找不到这样的人,怎么办?就著书,把他所悟的道,藉用文字传下去。这一世当中没有传人,希望将来后人有读他这个书会开悟的,那就是他的传人。这就是所谓私淑弟子,不是直接教的。中国做私淑弟子里面开悟承传的,在我们中国古时候有一个,孟子,第一个人。孟子是以孔子为老师,但是孔子已经过世了,已经不在世,孔子的著作在世间,他得到了。他很认真学习,有不明了的地方请教孔子的学生,那个时候孔子的学生还有不少人在。他真学成功了,为什么学成功?虚怀若谷,他完全接受。所以今天儒家,提孔孟,不说别人,孔子弟子太多了,像子游、子贡这都很著名的,都不提,提孔孟。换句话说,大家都肯定孟子比孔子当年在世那些学生学得好,他超越了,叫私淑弟子。后人尊称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这就是说,现前社会找不到善知识,你还是能成圣、成贤。

  在佛门里面一样的道理,你在真正找不到有高僧来指导的时候,你自己也能够成佛、成菩萨,关键是你会不会,你会你就成功了。这个会,什么叫会?你虚心就会,你不虚心就不会,你心里有很多东西,就不会;心里面干干净净,什么没有,就会、就容易。「虚通」这两个字重要,这就有味道了。具体的来说,就是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放得愈多愈好;统统放干净,那就恭喜你,你距离成佛不远了。为什么?这样根性的人,诸佛菩萨没有不照顾的,你根熟了。诸佛菩萨头一个度化的对象,是根熟众生,你只要跟他一接触,你就通了。五祖等了一辈子,不就是等像惠能这样的人吗?一遇到之后,那真叫大喜过望,那个心情多么安慰、多么欢喜,遇到一个传人。达摩来到中国,面壁九年,遇到一个慧可,前面五代都是单传,到惠能这才「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惠能大师一生,学生里头大彻大悟,跟他同样境界的四十三个人,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到第二个,能大师以前没有,惠能大师以后到今天也没有。这在佛法叫成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惠能大师度的学生里头四十三个成佛,这种功德多殊胜,还得了!唯一的一个条件就是「虚通」,我们自己学佛,将来成就到什么样的程度,就靠这两个字,你的心胸能够虚通几分,你就得几分利益,这个跟诚敬是成正比例。印祖常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敬从哪里来的?从虚通来的。你自己的成见很多,你自己的想法、看法很多,那就没法子,给你最好的忠告听不进去,还是你自己妄想做主宰。善友一定恒顺,不会跟你辩论,随着你,你还要继续搞六道轮回,到哪一天你真的觉悟了,再来帮助你。佛度众生,生生世世,不着急在现前;心浮气躁的人着急,恨不得现在马上就度你。佛很清楚,那是做不到的,来生后世,现在一定给你做增上缘,一定帮助你提升,是有限度的提升。这个有限度不是善知识,是你自己,看你这种状况能提升多少帮助你提升多少。往上?往上你上不去,为什么?业障太重,业障习气在累赘你。

  这是讲涅盘里是虚,所以他通达无碍,这里讲的圆融无碍,一通一切通。我们希望我们自己在这一生成就,能不能?能,理论上讲能,只要你真能放下你就能。如果你放不下,放不下是决定做不到,你不圆,你不融。做人,这两个字也很重要,中国古人讲内要方,外要圆。内方是什么?内方是有原则,有主宰;外圆就是,圆是能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圆。随喜里头有染净、有善恶,染净善恶都能随,自己清清楚楚不迷不惑,他不迷惑。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丝毫自私自利在里头,那就是妙用,那就叫做方。融是包容,含容,佛法里面讲量大福大,那个量就是此地讲的融,你能包容。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法不能包容,这是谁?这是如来。如来是谁?如来是自己的本性,是自己的真心。自己的真心、本性本来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佛法里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本来如此,一切众生个个是如此。所以我们对一切众生不敢轻视,个个都是佛菩萨,《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还是佛,迷惑颠倒的佛。

  世尊为我们介绍的这些现在佛,他们是觉悟的佛;在六道里面,还在搞轮回的,这是迷惑颠倒的佛。虽迷惑颠倒,不能够轻慢心看他,那你就错了,还是要跟诸佛如来一样的尊重、一样的礼敬,这就对了,你走的是觉悟的路;如果你是对他们轻慢、歧视,你走的是迷惑的路,你没有觉悟。觉迷从这个地方观察,非常明显。我们念佛人,念佛人应该怎么看?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给我们说过,讲念佛人,他说「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什么?见阿弥陀佛,现前当来就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佛没离开我们,一切时、一切处都在我们面前,只是你自己没看见。在哪里?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为什么?阿弥陀佛是自性,是自性的德号,一切众生都是自性变现的,你能说他不是阿弥陀佛吗?阿弥陀佛承认,你不承认,你不承认不算数,阿弥陀佛承认算数,个个都是阿弥陀佛。如果你用这个心态来念佛,你怎么会不往生?你不但往生,你往生品位可高了,给诸位说,不是在同居土、不是在方便土,你往生是在实报土,为什么?你现在见佛了。

  对一切众生都恭敬,自己都用谦卑,对一切众生都尊重,这叫真学佛,这叫真念佛。我们现在看到一个,我得要多提几次,希望大家学习,为什么?她做到了,东北刘素云居士。我看到这片光盘,她在光盘里面向大家报告,「我看所有众生都是阿弥陀佛」。正确,没错,确实如此,这叫现前见佛,大势至菩萨讲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她为什么能这样?她心里干干净净,什么东西都没有,没有杂念、没有牵挂、没有忧虑、没有自己。但是人家都批评她,这个人怎么都不替自己想想?她从来没有替自己想过。人老实,一生没有说过一句谎话,这个难得,老实到这种程度。你看,得的是严重的疾病,比癌症还要严重,红斑狼疮。得这种病治不好,没法子治,医药帮助顶多帮助你半年、一年,能熬过一年的人太少了。而且她的病况比别人严重,别人得这个病没有她严重都走了,真的,半年、一年都走了。她比别人严重好几倍,一句阿弥陀佛念好了。她相信,阿弥陀佛是大医王,我的毛病阿弥陀佛一定会把我医好。坚定的信心,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她真好了。

  我感到很讶异,我看光盘后面她写的有日期,二00三年五月四号录的这个光盘,今年二0一0年,八年前。八年了,这个人还在不在?我不放心,托香港同修去打听一下,还在,还把电话号码找到。我立刻就跟她通个电话,她接到我这个电话,她很激动,几乎说不出话来。我说不要紧,慢慢来,不必激动。我问她,身体怎么样?好,毛病完全没有了,今年六十八岁了,她得病的时候是五十九岁。身体很好,一年比一年好,我听她的声音很洪亮,难得!每天听经,这是她的功课,八个小时到十个小时,她看我的光盘,很如法,一门深入,她一个盘片看很多遍。她一天只看一片,一片看八遍,因为一片是一个小时,看八遍就是看八个小时,有的时候看十个小时,这是她正常功课。万一事情多的时候,她说至少她要看足四个小时,不能少过四个小时,通常一般都是八个小时到十个小时。除了看光盘之外就念佛,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什么毛病都没有了。

  我在她那个光盘上提了八个字,「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刘素云居士做了实验,做出来给我们看,这表法。净宗同学要想一生成就,这是个好榜样,你能学她这个样子,你就笃定往生,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三转法轮,我这一生做到的示转、劝转,大家未必有信心,她作证转,现身说法,给大家做证明,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一片光盘要把它看作经典,你看这一片光盘时间不长,大概一个小时,这是听经。真正把你的信心激发出来了,还是要看,三十遍不够,三百遍也不够,你真想往生你天天看。到你信心生起来了还看,看什么?给别人看,做样子,让大家统统都看,真有好处。

  最近在全球联播的,电影院里放映的「2012」这个电影,很多同修都去看过。网络上有学者专家讨论这个问题,所以有四个记录片,记录片都不是很长,大概每一种都差不多四十多分钟的样子,有四个记录片。这个要多看,也把它当作一门功课看。这里面讲什么东西?就是修行住所讲的,「一切法无常」。这个东西多看之后,你自然对于眼前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会淡化,那对你修行有大帮助。我们修行最大的障碍是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以为这个东西真有。念念当中控制的念头太强、占有的念头太强,你只要有这个念头的话,佛法再好,你这一生不得其门而入,你入不进去。你所学的,怎么用功都是皮毛,到临命终时用不上,这可惜!你所学的,用现在话说,你学的是佛学常识,我们在跟学术界交流的时候,常常说你搞的是佛学,你不是学佛。我把学佛跟佛学这两个名词,我解释得很清楚。学佛,修行住是讲学佛,真有受用,真干!佛学是学习佛经里面这些理论,自己没照做,没做到,会讲,讲得天花乱坠,也能够著书立说,可以取得世间博士学位。

  我在牛津、剑桥大学去参观,汉学系里面的学生,拿着儒释道的经典去写博士论文,我很佩服,不容易。外国人,汉文基础很好,能看得懂文言文,我们很多中国人不如他,我不能不佩服。我也给他们上了一堂课,跟他们那些教授交流,我很赞叹。我说你们搞的是佛学,不是学佛。你们可以拿到博士学位,将来也可以做为汉学家、名教授,但是你这一生你没有办法脱离苦恼,你依旧还生活在烦恼的世界、痛苦的世界。如果学佛,那就不一样了,学佛你会得喜乐,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怎么会一样?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种喜悦,真学儒、学道的人他得到,搞佛学、道学、儒学的人,这个法喜他得不到。从这个地方大家能体会到法味,我们今天讲这是「一切法无味」,真正学,一切法有味,它不是无味,涅盘的八味,这是真的,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迷失了自性,就变成无味,一切法苦空无常。但是真正知道苦空无常,你能把一切法看破、把一切法放下,自性里面的常乐我净就现前,自性里面的法身、般若、解脱就现前,那是真常、真乐。

  下面第七句,「不动,谓此涅盘之理,寂然不动,妙绝无为,故曰不动」。不动是性德,能大师说过,惠能大师开悟时候他的报告,二十个字。他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不动,自性是不动的。万法是动的,万法从哪里来?迷了自性才现出来。诸位要记住,无论是依报、是正报,都是在动。我们身体是物质,物质在动。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身体的细胞,组织是细胞组成的,外面眼耳鼻舌身,里面五脏六腑,都是细胞组成的。细胞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基本粒子组成,所以它是物质。物质它有新陈代谢,它有周期性,周期是七年。七是周期,佛法常常用七来表法,换句话说,七年,我们身体所有的细胞都是新的。旧的全没有了,旧的不见了,新的生了,七年是个周期。所以七年前身上旧的细胞是一个也找不到了。我们在这里就会想到新陈代谢,旧的没有,都换新的,就像机器,像汽车换零件一样,这个零件用得不好用了,换个新的,换新的好。换新的,不是年年都年轻吗?不就可以不老吗?为什么我们愈换愈老?都换些旧零件,都换些破零件,生病就是破零件,老了不就是旧零件,为什么不换新的?你们想想这什么道理?他换零件怎么换,听谁的话?听意念,我们的念头。我们念头里面有个不正常念头,一年一年年岁大了,慢慢老了,所以愈换愈旧,不会换新的。如果有个念头,我年年年轻,年年十八,那可能全部都换成十八岁的,就这么个道理。

  退休了,年纪大退休了,退休天天就念我老了,社会都不要我了。不但老得快,病得很快,衰得很快。这个我有经验,我在台湾有很多老同学、老朋友,在工作的时候非常勤劳,每天有工作,他有事情做,他忘掉了,他对自己身体的想法很少,没想到,只想到工作。退休之后他没工作了,没工作天天看到老人,自己也老了,两年没有见面,就好像十几年没有见面一样,一下怎么会变得这么老,衰老得这么快!这是心理的问题,他天天想老想病。你看年轻的时候自己要储备一笔钱,医药费,存在银行里,就准备老的时候、病的时候用。到老的时候他就生病,那个钱就有用处,他有这个意念在。所以很多人问我,法师,你老了怎么不生病,没有病?我说我没有医药费,所以我不能生病。我医药费,医药费布施掉了,我年年都要布施医药费。我在澳洲图文巴,这个城市有个公立医院。我每一年捐给他的医药费是澳币十二万,一个月一万,帮助一些穷苦生病的,给他们做医药费。我年年捐,我的医药费捐掉了,所以我不会生病,我生病没有医药费。你们都把医药费准备好了,准备生病,肯定生病。意念!你要把你的医药费捐出去,你就不生病,为什么不这么干?所以我们念头要纯要正,不要想歪了,不要想偏了,念念为别人着想,不要为自己着想。我执虽然没有断掉,但是比起一般人来讲淡化很多,没有完全放下,比一般人讲我们就放下不少了。就这么一个基本的道理,这个道理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相信,对老师的话不怀疑,相信,依教奉行。

  老师教我修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布施医药是无畏布施,还有临终关怀,这个很重要。澳洲图文巴是我住的那个地区,基督教他们办了一个临终关怀,因为他经费困难,他们来找过我,我去参观,很满意。他们很开明,不拘束于基督教徒。他临终关怀,你说佛教徒有生病的,临终时候用佛教仪式,他都协助,他一点障碍都没有,尊重别人的信仰。所以我也帮助它,我也是一年给他十二万,我是每年一月付钱给他的。就是对于临终关怀跟医院的医药,我每年是二十四万。临终太重要了,难得有这么一个机构,政府承认。所以我们要想不生病,那我们得诚心诚意去照顾别人,不能用身体照顾的时候,我们用财力来帮助他。帮助医院来照顾,帮助老人院去照顾老人,这好事情,应该要做的。你常常怜悯老人、帮助老人,你自己不容易衰老。这就是什么样的因有什么样的果报,如是因,如是果,丝毫不爽。

  为别人才是真正为自己,为自己是真正害了自己,这个话很少人懂,为什么?别人跟自己,自他不二。佛法里讲生佛不二,生是众生,佛是诸佛如来,是一不是二。我们念头真的转过来,看到所有一切众生都是阿弥陀佛,这叫真念佛,念得彻底,念得圆满,念得究竟,决定生净土,丝毫没有疑惑。这个信心不动,这个念头不动,「寂然不动」,为什么?它是真的,它不是假的。「妙绝无为」,无为,无所不为,那叫妙绝。如果只有无为,没有妙绝,那是什么?那是小乘涅盘,阿罗汉、辟支佛的,那就不一样,有无为,没有妙绝。众生呢?众生有妙绝,科学技术妙绝,没有无为,凡夫。妙绝跟无为融会成一体,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才能做到,真正寂然不动。这个不动,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执着。起不起作用?起作用,妙绝就是作用,起作用。不是他不会看、不会听,不是的。他看得透彻,看到诸法实相,他听到自性的妙音,为什么?性德里头本来具足见闻觉知。

  见闻觉知是自性本来具足,见性的人,给诸位说没有受想行识,他有见闻觉知,妙绝。迷失自性的人,见闻觉知变质了,变成什么?变成受想行识。受想行识里头有执着、有分别,见闻觉知里头没有执着、没有分别;同样起作用,作用里头完全不一样的,就是一个有分别执着,一个没有分别执着。没有分别执着叫妙绝无为,有分别执着是六道凡夫。分别执着淡薄这是四圣法界,他有,他不是没有,很淡薄。所以他也有相似的虚通,不是没有,他的智慧比我们高,他有神通,我们没有。六种神通都具足,但是他不能见性,那就是虚通还不到圆满,还不到那个程度,比我们六道的人高明太多了。所以在这里告诉我们,寂然不动是自性,动是错误的,不动是正确的。在我们凡夫位上,最重要的,不动是讲心,不是讲身。但是心真正做到不动,那就是禅定,对于身起不起作用?起作用。刚才讲过,生理上的细胞新陈代谢缓慢了,速度缓慢,定功愈深就愈缓慢。因为新陈代谢是听信息的话,信息就是分别执着,内心要不分别、不执着,我们身体新陈代谢就缓慢。缓慢就是不容易衰老,虽然一百岁、二百岁,还像年轻人一样,道理在此地。

  所以宗门,禅宗重视禅定,禅定里面最重要是心不动,不是身不动。你看坐禅之后一定要跑香,跑香是什么?运动。在拜佛,这种修行方式就很容易体现出来,拜佛你看身动,像打太极拳一样,身动,照一定的规矩,全身每个部位都运动到,很好的运动,心不动。心不动才真正是禅定,如果你坐在那里端端庄庄的,你心里还有念头,还有妄想分别执着,那不是修禅。真正修禅,不一定要盘腿面壁,《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去看看,真正修禅定的人在哪里修?经上讲市廛。市廛是我们现在讲的百货公司、商场,最热闹的地方,他在那里逛商场。逛商场做什么?修禅定。也就是眼在外面看得清清楚楚,这些商品、时髦的东西、新的东西,特别是科技这一类东西,日新月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智慧,他样样晓得,他不是不晓得。心里怎么样?如如不动,那就是定。不是看到这个也想买,那个也想要,不是的。看清楚是慧,没有念头、没有起心动念,那是定,真正修禅定。

  所以大乘经教里面佛告诉我们,行住坐卧都在定中,「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个定管用,盘腿面壁的定不管用,腿一放下来,心就又乱了,妄念又起来,有什么用?真正禅定是在生活当中,生活当中心是定的,工作当中心也是定的。你心定怎么工作?心定的时候,事情一来,一看清楚,叫照见!处理一点不会错误,他是用真实智慧来处事,待人接物亦复如是,都在定中。然后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这些诸佛如来、法身菩萨跟十法界里面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他应的时候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他在定中。也就是说,应以什么身得度他现什么样的身,应该用什么方式教导他,帮助他离苦得乐,帮助他破迷开悟,方法无量无边。怎么示现的?是那个感的人,自然应现的,菩萨自然应现的,众生感不一样,菩萨应现是一个原理,从来没有起心动念,你想求佛度你,他就来现佛身,你想菩萨度你,他就现菩萨身。凡夫有心求,有分别,菩萨无心他在那里应,他要有心就不能应。所以永远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叫「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谁能做到?法身菩萨做到,四圣法界里面这些小圣也能做到,他有出定、有入定。实报土里面那些佛菩萨他没有出入,没有出定入定,他是自性本定。这个地方讲不动,是涅盘之理,这是自性本定,就是能大师所说的自性本无动摇。

  所以养心要定,养身要动,这是佛家对于初学佛法的人,教他学佛头一个条件,身心健康。身健康,就是要运动,心健康,就是没有妄想,没有妄想心才健康,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养生之道,也是佛家讲到绝顶,讲到究竟圆满,身心健康,你有这个本钱你才能够修行,才能够学佛。这是佛法头一个带给我们的,健康长寿,无论在什么样生活方式,这个东西与贫富贵贱不相干,你生活得很快乐,所谓是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个你能得到。富贵的人学佛能得到,贫贱的人也能得到,这是相同的,与贫富贵贱不相干。贫富贵贱是属于果报,在佛法里讲,满业所感的果报。我们同样到人道来,都得一个人的身体,这叫引业,牵引着你到人道,都得个人身。但是得人身,在这一生过程当中,贫富贵贱、苦乐不一样。修行人呢?修行人确实离苦得乐,没有说离贫贱得富贵,没有说,离苦得乐,这是真的。乐从哪里来?开悟来的,人悟了真乐。迷惑的时候真苦,富人迷惑,他也苦,贵人迷惑,他也苦。怨恨恼怒烦,操心、烦恼,人人都有,修行人去除这个东西,知道这全是假的。首先观察世间一切法无常,所以「2012」的光盘多看看,提醒我们一切法真的是无常,对于一切法再也不贪恋,我们的心就定下来。用清净心,虚通的心、不动的心来学佛,进步就很快,能契入境界。这些东西,心不清净,心浮气躁,学佛非常困难,怎么努力来学习,都是学习个佛学,佛法里的知识,不是智能。知识跟智能是两桩事情,我们要求智能,知识不重要。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一一三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三修行住」,我们学习菩萨十种观里面的第六句,就是第六种:

  【观一切法无味。】

  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我们顺便也把《涅盘经》里面讲的八种法味,我们也在此地做一个品尝。「涅盘」这两个字,它的意思我们一定要清楚,有小乘涅盘、有大乘涅盘,一般对涅盘的解释,最普遍的是不生不灭。小乘阿罗汉把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再把八十一品思惑也断尽,这个见惑跟思惑就是《百法》里面所讲的六个根本烦恼,这根本烦恼断尽了,就证得般涅盘,这是小乘的般涅盘。他得到解脱,把六道里面的因,六道是执着,把这个因解开了,烦恼解除了,脱离六道轮回,这是小乘涅盘,得到自在,但是法身、般若没现前,所以在佛门里面通常讲他证得半个解脱,不是究竟的,一半。大乘涅盘,通常翻译为大灭度,这个大灭度就是法身、般若、解脱,这个得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也就是回归自性。自性里面有圆满的法身、般若、解脱,这才能真正证得,这是诸佛菩萨给我们所说的法味。

  「涅盘八味」,也就是在一切法当中,你能够体会到它的义味、义理,这个味道确实是世间所没有的,所以古大德常说「世味哪有法味浓」。世味,这个世俗人所说的酸甜苦辣咸五味。五味也是坏苦,这里头没有真乐;法味里头有,法味是开悟,通达明了,这个乐,有喜乐。契入境界,那就更乐了,这个乐是说世间、出世间,这个出世间是讲的四圣法界,也就是说,十法界六道里面的苦统统没有了。离苦得乐,苦没有了,那个境界就是乐,跟我们世间所讲苦乐的乐不一样,苦乐的乐是相对的。诸位要晓得,三界六道里面苦断了,乐也没有了,三界就是十法界六道里的乐都没有了,真乐,涅盘的法味才现前。像我们在这里看到《涅盘经》上所讲的「常住、寂灭、不老、不死、清净、虚通、不动」,我们学到这个地方,末后叫「快乐」。后面的四条,我们现前虽然没有证得法身,没有证得大般涅盘,但是后面这四个科目我们可以学。当然不会像法身菩萨那么殊胜的效果,我们能够学得一分就有一分受用,能够学两分就有两分受用,对我们,不但修行有大利益,对我们现前在人道,也能够享受人间所谓的幸福美满的生活,它能帮助我们这些。

  「清净」,《涅盘经》里的意思深,「安住清凉」,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向着这个目标,把这个当成我们这一生的价值观,那就对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什么最重要?身心清净重要。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他的相,第一个是健康不生病;我相信这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健康长寿,不生病。第二个现象,烦恼轻,智慧长。烦恼没断,断烦恼不容易,断烦恼,涅盘你就证得了。烦恼你没有断,但是烦恼轻,也就是你的警觉性很高,不善的念头才起,你就有能力把它控制住,不让它增长,这就是宗门里面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实在说,真正修行人,恶的念头没有,善的念头也没有。为什么?恶念所感的是三恶道,善念所感的是人天两道;换句话说,你出不了六道,麻烦在这个地方。善跟恶都是染,都不是清净,清净心里没有善恶,这个要知道。

  由此可知,六道众生心不清净,我们看色界四禅定、无色界四空定,清不清净?他禅定的功夫能够让一切善念、恶念都不起,算不算清净?不算。为什么?他有无明,无明盖着他。什么叫无明?他不生智慧。善恶念头把它控制住了,它不起,它生智慧,那就对了,那才叫佛法,所以叫随缘妙用。随缘妙用这一句的意思一定要很清楚、很明了,我们要把它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普贤菩萨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看随喜里有功德。那我们世间人呢?世间人随喜有,但是没功德,随喜善是福德,随喜恶是恶报,你说麻不麻烦?这是报应。为什么随喜里头有功德?那是妙用,随缘妙用它就成就功德。妙用是什么?妙用是不着相,《金刚经》上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什么时候?一切处、一切时,不变。从早到晚,生活当中随缘不着相,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这才真正清净,这才真正的「虚通」,虚通就生智慧。

  我们现在最大的麻烦,着相,随顺善的境界着相,不生智慧,生什么?生贪、痴,顺境贪爱、愚痴;随顺逆境,怨恨、瞋恚、嫉妒,还是愚痴。由此可知,凡夫随顺生烦恼,贪瞋痴慢疑都叫烦恼,他生这个东西。诸佛菩萨他们有本事、有能力,不生烦恼,生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通达明了,这个诸位恐怕还是不太好理解,说个俗话你就懂得,开悟,开悟就是通达明了。时时有悟处,处处都有悟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他天天在开悟,他怎么会不快乐?悟有小悟,积小悟就会有大悟出现;累积大悟,时间久了就会有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就见性了,天天有悟处。像读经,读经为什么读不厌?我想常常读经的人,我一说你就明白了,遍遍有悟处,同样是一句,昨天我念的时候有悟处,今天念的时候,悟得更深一点。经典字字句句,前面我们常说,它的境界,从横的上面来讲没有边际,纵的来讲它没有底限,所以你遍遍有悟处。你念到一百岁,法味还没有尝尽,那个味道多浓。愈读愈欢喜,讲给别人听,愈讲愈欢喜,义理没有边际、没有穷尽,这就是法味。你看法味多深,尝到了,欲罢不能。

  为什么有很多读经读久了就厌烦,不想再念了,或者想换个本子?没尝到味道。为什么没尝到味道?心浮气躁,对佛法有怀疑,对佛有怀疑,对经教有怀疑,那你就得不到味道,法味不会现前。世出世间法都是这样的,不过世间法浅,不像佛法,佛法太深了,字字句句含无量义,所以它的法味很浓,道理在此地。我们要是用清净心去读,真诚心、恭敬心去读,味道就会尝到。尝不到,我们心不清净,我们不恭敬,我们没有诚意,决定毛病在自己,不在外面,经典没有毛病。为什么古大德他们在这部经里面开悟的、证果的很多,我们今天为什么连法味都尝不到?反求诸己就对了。要是把这些问题、这个原因都推在这外面,那你就错了,你永远尝不到法味,这是学佛同学不能不知道的。

  别说经教,就是一句佛号,那个法味都说不尽,老实念这一句,有人说:你念得不厌烦!念阿弥陀佛,天天念这六个字,念几十年都不变,他愈念愈有兴趣,愈念愈高兴,为什么?那里头有法味。念观世音菩萨,还有念地藏菩萨,多了,念诸佛菩萨名号,要记住,真诚、清净、恭敬心,无论是念佛菩萨名号、念经典,都能尝到法味,你才有受用。法味什么受用?跟诸位讲一个非常浅显的,像孔子所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得什么好处?喜乐,欢喜!佛法里面讲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就是这个。喜乐是人生最殊胜的养分,人生活在喜乐里面,他怎么会不快乐?这个人怎么会生病?不可能。所以他不会生病,他不容易衰老,每天快快乐乐。这种快乐与富贵贫贱毫不相关,这个快乐的由来,不是外面的刺激,不是的,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真快乐!所以清净、虚通我们不能够疏忽。

  虚心,要虚心你才能接受佛法。凡是研究教,听经听不懂,没兴趣,那是什么?你没有虚心。你的心是满的,就像茶杯一样,你里头装得满满的,诸佛菩萨的醍醐灌不进去,一灌进去就流掉、流失了,你是满的,满招损,虚就受益,你这个杯子什么东西都没有,空的,你就圆满的接受,这个很难,真不容易。什么东西满了?烦恼习气把你的心填满了,像《百法明门论》里所说的,那是纲领,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随烦恼,满满的,圣教你就不能接受了。求学、求道最重要的就是虚心,我们怎么样才能虚心?烦恼习气放下。这里头最重要的,成见放下,不要自以为是,虚怀若谷,那圣贤教诲你统统就能接受,你会尝到法味。

  「不动」,尤其要学,不动是不动心。眼见色,现代的社会五花八门,你眼睛所见的、耳朵所听的,全是诱惑;这诱惑里面有善有恶,现在这个社会,恶的诱惑多,善的诱惑少。见色闻声,你心动了,动什么心?合自己意思的,动贪心,想控制、想占有;不合自己意思的,动了恶念,想远离它,甚至于想消灭它,想这些念头。要知道,诸佛菩萨,乃至于阿罗汉,我们说到最低阶的,小乘须陀洹,《华严经》上初信位的菩萨,人家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动心。这一点重要,他才能够永远行在菩提道上,向着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明心见性。我们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禁不起诱惑,这是我们学习没有进步的第一个因素。我们晓不晓得这个事情?晓得,做不到。

  这是从前,早年我跟老师学佛,老师常讲「看得破」,明白就是看破,「忍不过」。讲六波罗蜜的时候告诉我们,忍是成败的关键。六波罗蜜里面的「施」是种因,种善因,忍是成就的关键。果是什么?果是定慧,六度后面的果是定慧,你不能忍,你怎么会得定?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今天念佛,功夫成片没有得到,这是念佛人最低的功夫,没得到;得到这个功夫就决定往生,你有把握了,你决定得生净土。换句话说,生净土就是成佛,那就恭喜你,你这一生决定成佛。这桩事情真的是稀有,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什么叫成片?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他这个事情做不做?无论是佛事、是世事,他统统做。做事是随缘,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没有其它的,这叫妙用。《还源观》里面的四德,第一德「随缘妙用」,他这个妙用很低,不高。菩萨的妙用是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没有了,妙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个我们做不到,这个境界太高;但是,如果他换成一句阿弥陀佛做得到。这是什么?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便法门。诸位要晓得,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要断烦恼,唯独净宗可以不断烦恼,所以带业往生,烦恼没断。一句阿弥陀佛把烦恼伏住了,什么念头都不生;顺境、逆境,念头一生就是阿弥陀佛,这是念佛人最低级的功夫,不是很高的,是往生西方净土必须具备的条件。

  你看看经论上常常告诉我们,什么人念佛才能往生?心净则佛土净,他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其它的没有,他心净,这个道理要懂。这一句佛号里头,浅深的义趣也是无有穷尽,为什么?初步功夫,凡圣同居土里头是这个样子,方便土里头也是这个样子,实报土里头还是这个样子。里头不一样,同居土里面烦恼习气没断,压住在那里,伏住在那里;方便土里面,见思烦恼断了,尘沙、无明伏住了;实报土里面,尘沙、无明都没有了。你看,一句阿弥陀佛这个形相在,骨子里头功夫不相同。我们要问,方便土、实报土没有阿弥陀佛行不行?说老实话,实报土里确实没有阿弥陀佛。他为什么还念?利他,给一般念佛人做个好样子。这是大慈大悲,这就是《还源观》上的,《还源观》四德里的第二「威仪有则」,给世间一般人做个好样子,念佛做好样子。他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跟一般人不相同。我们生凡圣同居土是真有念,不是无念而念,我们是有念,控制住烦恼习气,他带业往生。实报土不带业了,我们知道只带无明习气,无明破了,习气没断。这个在前面讲得很多,所以我们要真正把这个当作一回事情。

  虚通、不动,在日常生活当中要谦虚,处处要学什么?学礼让,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一切都随缘,什么都好,你就会得自在,你就会得喜乐,你就会得智慧。为什么?烦恼轻。不一定要样样都讲求一定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那很苦。纵然你命里有富贵,你样样都得到,可是总不如随缘来得好。随缘才是真自在,随缘才能够契入佛经上所说的「时时是好时,日日是好日」;我们学教,加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只要你不分别、不执着,就是这个境界,心开意解,这就是此地讲的「虚彻灵通,圆融无碍」,这能入华严境界,过华严的生活,学以致用,你再念佛修净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这个要学,要练这个功,不要忘记,时时刻刻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学什么?不动心。也就是最初开始学不执着,不再执着、不再分别了。当然还得要相当长的时间才真正能做到,绝不是三天、五天就能做到的,可能要三年、五年,也可能要三十年、五十年。这个看你警觉性有多高,看你是不是勇猛精进,是不是真干?每个人进度不一样,早晚都会有成就。要学不动心,是难,修行真的是不容易。要是真干,有方便,什么方便?先不动口,佛门里面讲「止语」。止语是什么?目的是帮助你不动心。我们心一动就要说,那就说明你心动了。所以佛门修行,不少同修他抓住这个「止语」,能够不说尽量不要说,让佛号一个接着一个,一个接着一个,净念相继,这是很好的方法,很有效果。

  末后一条,「快乐。谓此涅盘之理,无生死逼迫之苦,有真常寂灭之乐,故曰快乐。」这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报告的第二句,「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不生不灭。前面第四句学过,「无生死逼迫之苦」,前面第四句是讲不死,这个地方重要的意思就在底下这一句,「有真常寂灭之乐」,就快乐。真,就不是假的,诸位要知道,佛在一切经里面常常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又常常用比喻说给我们听,说这些境界相是「梦幻泡影」。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这四个字最重要的就是「梦」,四个都是比喻,以梦为主,其它的是陪衬的,如梦如幻,不是真的。我们学过《还源观》,对这些道理渐渐明白了,但是那是佛菩萨的境界,还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没证得,佛菩萨给我们的信息,我们从信息上知道有这么回事情。要怎么样去看,把这个事实真相看穿?这是我们现前迫切需要懂得的修学。佛常常告诉我们,「方便有多门」,方法很多。细心去观察,最方便的一个方法,你从时间上看,昨天过去了,能把它再找回来吗?大家都知道不可能;明天还没到,你能看到明天的事情吗?看不到。这是障碍,过去了,回不来了,未来的不能预知。那么现前的呢?现前我们疏忽了,没去留意。现前什么境界?不是一天一天的过去;你看,一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了;再细细观察,一分一分的过去了,一秒一秒的过去了。在这个地方我们就真正看到无常,真正体会到佛讲的「一切法空」,一切法不可得。我们只看到人死,死了之后,他能带走什么?什么都带不走。真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佛教导我们,凡是带不去的东西不要放在心上,假的;带得去的东西,那是真的,要放在心上。什么东西能带去?你这一生修善积德能带去,来生有好果报;你这一生造作恶业也能带去,来生三途受苦;你受持弥陀名号能带去,来生到极乐世界去见佛;在佛法上修学能带去,提升你自己的灵性,往生增高你的品位,我们要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知道哪些是应该要做的,哪些是不应该的,你能把这个搞清楚,这叫智慧,你会在这个世间生活得很快乐、很幸福。为什么?你不迷惑,你不再执着,你能够随缘。跟一切众生结法缘,不要结善缘,也不能结恶缘,结法缘,好!生生世世我们都是好同参、好道友。善恶缘都有报,在六道,出不了六道,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搞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在六道里纠缠不清,生生世世,很可怜,为什么要干这个?

  我们这一生很难得,能得人身,佛经上常讲「人身难得」,我们得到了;「佛法难闻」,我们闻到了,而且我们闻到佛法里最殊胜的华严净土,无比殊胜!如果我们疏忽了,烦恼习气没有把它伏一伏,这一生还要搞六道轮回,那就可惜了。你来生来世能不能遇到?大有问题,开经偈上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所以我们明白了,我们活在这个世间,这一生当中要干的是什么事情?报恩,报佛恩、报祖宗恩。这个有意义,这是属于功德,不为自己。报佛恩,正法久住。怎样才能够让正法久住?自己依教奉行,就是正法久住。我自己不能依教奉行的话,我不住在法上,法也不住在我上,佛法就衰了,我们距离佛法就愈来愈远,那就错了。对佛要依教奉行,对祖宗呢?希望祖宗的教诲世世代代的传下去,祖宗教诲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古人有两句话说得很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这两句话说得好。往圣是过去的圣贤,老祖宗,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是留给我们真正的财富。

  我们要怎样继承?继承,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德行」,依教修行,老祖宗教给我们的总的纲领「孝悌」。中国传统文化是孝悌的文化,从孝悌具体给我们讲出四个科目,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至少传了一万多年,这不是假的。中国有文字,这文字是黄帝时候造的,黄帝到我们现在大概是四千五百年,古时候没有文字,但是这个传下来了,好记。你看孝悌,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都很容易记,记得了,理解了,都把它做出来,那就是圣人、就是贤人、就是君子,中国的教育就是教这个。佛菩萨教导我们的,十善、三皈、五戒、六度、普贤菩萨十愿,也就这么简简单单几条,这几条包括了全部的佛法。再给诸位说,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也是圆圆满满包含了中国千万年来那些传统。

  前清编了一套《四库全书》,这是中国最大的一套丛书,集古今之大成。里面讲些什么?就这四样东西,就这四个纲领,里面所讲的就是伦常、四维、八德,就是这个东西。我们从哪里学起?从《弟子规》学起、从《感应篇》学起,中国古老的传统。佛法从哪里学起?从十善、三皈、五戒,从这里学起,真干!这是真常。确实有真、有常。常,永恒不变,为什么?老祖宗传下来的是性德,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永恒不变,真常。不变是真,永恒是常,这里面有寂灭的乐。寂是清净,灭是什么?灭是灭烦恼。烦恼是因,不善的果报是果,因果都灭掉了,乐就现前,离苦就得乐了,有苦,哪里有乐!

  佛告诉我们,世间没有乐。在一些圣贤、佛菩萨心目当中,世间人很可怜、很愚痴,把苦当作乐,这话怎么讲?经典上讲得很透彻,佛给我们说苦有八大类,八苦。我们这个人间有生、老、病、死,这四大类,任何一个人不能够避免。生苦,我们忘记了,非常健忘,可是如果你细心观察,能体会到一些。老苦,你看到老人,现在老人是真可怜,没人照顾,我看到很难过。我对于老人很关心,这么多年来,在世界各地讲经教学,我每到一个地方,我都会参观那个地方的老人福利事业,老人院,对于物质生活照顾很周到,那应该澳洲是第一。那个地方确实也是很理想的养老的一个地方,地大人少,生活的空间大,养老院就像公园一样,居住的环境、生活都照顾得很好,缺陷就是精神生活没有。如何能帮助他们提升精神生活,这非常必要。

  我们佛门同修,也有位同修他发心,他想建一个养老院,我听了很赞叹。希望这个老人院盖成功,能够让这个老人院做一个示范点,这里面着重精神教育,让老人生活得很快乐,会感到这一生当中最快乐的日子是晚年。那他的功德就无量,这是一桩大好事。要怎样才能做到?养老院里面,从院长到所有的员工、护理人员都能把孝道做出来,这个养老院所有工作人员都是孝子贤孙,你说老人怎么会不快乐!这个要靠教育,要靠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是说,人人都能够落实《弟子规》,就孝道做出来了,那老人怎么不欢喜?人人懂得因果报应,就会非常真诚的去做。这里头有个很深的道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人生病死了以后,他的神识随业流转。他要是走得很好,你就知道他到好地方去了,他不会落三恶道;如果走的那个样子不好,叫人看到很恐怖、很难过,那就是到三途去了,这个关系非常大。所以送往生的人不能不注意。

  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老人晚年他欢喜,心里面得到安慰、得到欢喜,他就不会堕三恶道;如果他有怨恨、他有不平、他有怨气,这个麻烦,这个将来死了以后就到恶道。你看看,那我们做护理人员,在养老院工作的人,我们把孝道做好,让这些老人欢欢喜喜,等于是什么?把他们从地狱提升到天堂。这是什么事业?是佛菩萨的事业,这是无量功德,你能做这个好事,你将来就作菩萨、作佛去了。你明白这个道理,这是因果的道理,懂得因果,诚心诚意,我要做这桩好事,要帮助这个人从三途出来到生天,如果他念佛就送他到极乐世界成佛。他晓得这个因果,那养老院里面的工作人员是什么人?他不是常人,佛菩萨的事业。他所做的这个事业,在这全世界各行各业里头无比的神圣,一生能够参与做这个工作的人,他做的是圣人的事情。所以这叫懂得因果,他知道,全心全力去照顾老人,全心全意让老人欢喜,得要尽孝道。他的儿女尽不尽孝道,他是他的事情,我们跟他相处住在一块,我们要尽孝道,要把他们当作是自己父母看待。所以这是神圣的事业,这不是普通事业。

  佛度众生,把恶道众生度到三善道,善道的众生帮助他们超越六道轮回,一步一步往外提升,老人院里面就干这个工作,所以这是佛菩萨的事业。老人有信仰,都帮助他们,他信什么教就跟他讲什么教。这个养老院是多元文化,他喜欢什么东西我们帮助他,他想学什么东西,我们都会请好的老师来教,老人大学,活到老,学到老,学不了,他会很快乐。老人院也是多元文化的艺术交流中心,让他生活在这个氛围里面,他得到喜乐,他得到安慰,他会想到一生当中,晚年是他最幸福的这个阶段。心情好,疾病就减少;心情不好,疾病就增加,那医疗照顾就很麻烦。心情好的时候,这个医疗就不要那么样繁忙了。信仰什么宗教,给他建一个教堂,老人院里有个佛堂,也有个基督教堂,也有个回教教堂,他信什么教就到哪个教。我们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的赞叹,互相照顾,你说这个生活多美满!我向往了很多年,现在居然有人发心要建,那太好了。

  所以特别是老人,另外一个是儿童,儿童要好好教,为养老育幼。老人是提升他的境界,帮助他超越,这是好事;小孩要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现在全世界的教育,都缺乏伦理、道德、因果,缺这个东西,这个东西用一个字来讲,「德」。所以现在教育里所缺乏的是什么?德没有。所以说我们要办一个学校,专门对于儿童的,希望从幼儿园办到高中。这十几年的教育,认真的把伦理道德的教育从小教给小朋友,以这个为基础,十几岁之后,也就是我们讲高中之后,再接受现代的一些科技的教育。初中以下,着重在伦理道德修养,这对这个小孩来讲是他一生的幸福。所以今天社会上的大事是什么?养老育幼。这两桩大事我们不能疏忽,我们要全心全力以赴,把它做好。

  这些年来,我也见过不少企业的老板,我对他们有个期望,希望他们用企业这个团体,把中国过去传统的家那种精神继承下去。中国社会几千年来长治久安,我们在外国住的时间多,外国研究中国历史的人,对中国没有不赞叹,没有不佩服。这么大的国家,这样长久的历史,这么多的人口,一直到今天它还不衰、还不败,什么原因?实在讲两桩事情做到了,第一桩是教育,第二桩就是家。中国的家是大家庭,古时候一个村庄就是一家人,那个王村、那个张村,那是一家人,五代同堂。这么大的一个家庭,所以小孩从小就教他不能有自私自利,有自私自利这个家庭就破坏,就家破人亡。从小要训练他,让他永远记住,团体共存共荣。所以过去人他生活在这个世间,他有目的。为什么活在这个世间?为什么来到这个世间?为我的家,永远记住「荣宗耀祖,光大门楣」,这是家人每个人的愿望。所以他有家道,家道是共同的,就是伦常、四维八德,这是家道。他有家规,我们今天提倡的《弟子规》,是共同的家规。家规很多,这几条是共同的,无论什么样的家庭,它是基本法,必须要修学的;另外每个家他们经营的事业不相同,他还有别的规矩,也有几十条,所以他必须守规矩。家学,以前私塾就是这一家的子弟学校。家业,家庭所经营的事业。

  中国这个家太难得,维系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现在没有了。我回到中国去看,一个都找不到了,感到很难过。抗战之前还有,我住在乡村,确实每个村庄是一个家庭,家里面人很多,没有分家,大家庭。抗战胜利之后,再找不到了,真叫家破人亡。所以从前有家,年岁老了,老人欢喜,家庭养老,天伦之乐。你一个家庭,你子弟多少?有几十个人,都知道敬老尊贤,都会尊重老人、都会照顾老人,你说老人多快乐,他没有忧虑。现在人老了怎么办?谁照顾你?这老人好可怜。所以我就希望,传统血缘这个家不能复兴,不可能,所以我就想到企业,它是个团体,如何能够把中国家道继承下来?就是一定要讲求孝悌,一定要落实《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是家规,要办子弟学校。老板要把所有的员工,看成自己的亲兄弟、亲姐妹;员工的父母就是自己的叔叔伯伯,所以要办赡养院,就是办老人院,是养自己员工,就是我们家里的老人;要办子弟学校,就是教员工的子弟。那你这一个企业就是一家人,就是一个家庭。这个要能做好,中国还是有复兴,前途无量。

  所以在古时候,社会上各行各业,你们知道哪一个行业最轻松、最快乐?就是做官的,待遇很丰厚,工作很轻松,没有案子办。家把每个人都教好了,真的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所以这些官员没事情做。我们翻开《四库全书.集部》,多少篇好的文学作品,是谁写的?做官的人写的,没事情干,写文章,写诗、写词。常常,你看带着他这些随从到寺院去访问高僧大德,去道观里面去拜访道长,没事做。为什么?家家都把人教好了,社会上没有坏人,没有坏人就没有坏事,社会安定繁荣。现在,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各种行业里最辛苦的就是做官的,你看他这种忙碌,几乎一点时间都没有,真苦!现在从政太苦了,跟从前不能比。从这里你就晓得,中国古人讲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家一整齐了,国就治了,国治,社会就安定了,关键在家。家里头最重要的是学,所以他把学摆在最前面,你看家道、家规、家学,把这个东西摆在最前面。

  我们要想这个世界安定和平,这个话是汤恩比讲的,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需要中国文化跟大乘佛学,他是讲需要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学。英国人讲的,这不是我们讲的。我在英国访问,也常常把这个话提起来,我说这是你们英国人说的,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现在要怎样做出一个好样子给世人看看,给世人做个榜样、做个典型?我们也把这些事情介绍给联合国,我们过去也在汤池做了三年,用一个小镇来做实验,做成功了,做得很成功。这个事情不是我们做的事情,这是国家要做的,才能够普及,我们只带头做一个样子,让大家警觉到。这是一桩好事情,我们放下了。多少年前,我曾经跟诸位同学报告过,我们出家,四十岁之前努力的修学,建立自己的德行、学术;四十岁到六十岁,要奉献给教会,我们学佛的要贡献给佛教,为佛教服务;六十岁之后要退休了,退休可以教学,就是寺院里行政事情不再过问,这样佛教寺院会上轨道。寺院是什么?寺院是学校。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这一定要懂得。

  我出家的目的跟别人是不一样,我是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认识佛教的;跟章嘉大师学佛,他老人家劝我出家,教我学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一生干什么?一生教学,职业教师,而且不收学费,义务的老师。我们认识清楚了,老师劝我,我也觉得这一份工作好,有这个必要,因为现在真正教学太少了,真正教学的道场也没有。这次回到台湾来,来治牙齿,牙齿治好了。这边同修,台南的同修,要想发起建立一个极乐寺,我去看了,面积不是很大,行。他们的负责人员来问我,我跟他们说得很坦白,我说如果你们建立这个寺庙,跟一般寺庙是一样的,我说台湾寺庙已经很多了,有你一个不多,没有你一个不少,没有多大意思,何必劳民伤财?我不赞成。我说如果你们要建一个寺庙,台湾没有的,那我倒很赞成。他说那什么寺庙是台湾没有的?我说教学的寺庙没有。如果你们能办这么一个寺庙,把释迦牟尼佛当年一生教学把它演出来,那这个很有价值,他们最后同意了。所以我说你这个寺庙,殿堂就是教室,希望有个大教室,六个小教室,为什么六个?六波罗蜜,六个小教室,一个大教室。每一个教室天天上课,你去请这些通达教理的出家、在家人来担任教学,培养下一代。希望这个寺庙世世代代都是以教学为中心。

  我早年在台中跟老师学经教,老师创办一个台中莲社,台中莲社就有十几个班教学,培养很多年轻人。我参加那个班是经学班,就是学讲经的;还有学讲演的,有学国文的,有学诗词的,有学绘画的,有学音乐的,有学梵呗的,很多,十几个班,挺热闹的,台中莲社办的,很难得,非常难得。还是因为老师太少,老师往生之后,我们这些同学们就没有办法把老师的弘愿继承下来,更没有办法把它发扬光大。这桩事情老师看得很清楚,晚年的时候跟我谈过好几次,他非常清楚,他跟我说:台中情形外人不知道,你很清楚。他说:我死了之后就会瓦解掉。确实,像老师当年在世那种兴旺的气象没有了。那在海外,常年在海外弘法,我一个人,这是各人遇缘不同。佛法讲因缘,不能勉强,缘很复杂,不是那么简单。

  所以真常之乐是教育,中国古人说得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人生一大乐事。我们希望台南的极乐寺,将来能够把释迦如来的正法稳住,然后培养人才,发扬光大。现在寺庙范围不大,为什么?人也不多。真正学经教,能够持戒、不怕吃苦的人还是少数,如果他这个寺院里能够有十个、八个,那就很不得了,我们乐观其成。我说我也全心全力帮助你,将来在教学这个方面,我们这些年留下的光盘很多,同学依照这个光盘来学习,就能成就。只要记住古人一句话,「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就会成就。开头是很辛苦,谚语所谓「凡事起头难」,学经教也是起头难,只要持之有恒,一遍一遍去学习,就是一部经,不能搞两部。将来就是,你这一个讲堂有多少人来听没有关系,三个人就不少了。所以我说小讲堂不要太大。这一个讲堂坐满多少人?不超过三十个人,小讲堂。大讲堂可以坐三百人,因为他只有那么大场地。

  学一部经,这一部经至少要学十年。譬如一部《弥陀经》,一部《弥陀经》初学的时候,从头到尾,一天是讲两个小时,大概一个星期讲完了。讲完怎么办?讲第二遍,二遍讲完讲三遍,三遍讲完讲四遍;一年五十个星期,一年讲五十遍,十年讲五百遍。还不够,古人讲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你还没讲到一千遍。十年讲下来,他开悟了,他真的通了。十年在一部经上,他心定的;定能生慧,定到一定的程度,智慧就开了;智慧开了之后,一切经就通了。但是怎么样?还要坚持,还是一部经讲到底,为什么?给后人做好样子。六个小讲堂培养六个法师,那十年之后,这六个法师都是世界上顶尖的法师。可不能换题目,一换题目就完了,就是一门,不可以好高骛远,要虚心学习,永远虚心。六个教室六部经,根是相同的,根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这是基础。开始用两年的时间,专门把根扎好,扎根的同时学文言文。我们学佛的人,文言文不必像老师讲的去背一百篇古文,不需要;我们文言文学什么?文言文学经教,那最好的,《安士全书》跟《印光大师文钞》、蕅益大师的《灵峰宗论》,这是好教材,我在这里面选个一百篇就行了,当作国文来读。你看文也学到了,经也学到了,这是什么?前面两年;第三年开始就是一部经,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台湾极乐寺是向这个方向、这个目标去做。在中国大陆,我也希望庐江实际禅寺,那边也有几位出家的同学,他们很好学、很用功,也从这个方向去做,决定成就。我在不在这边指导没有关系,这个不重要,只要你自己把根扎稳,这是很重要的。

  古大德用《灵峰宗论》好,蕅益大师的;《印光大师文钞》好,你在里面选,选一百篇,熟读,能讲,常常讲,像讲开示这样讲,大家在一起互相学习,这是扎根。这个根扎稳之后,就是选一部经,一生就这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你要想广学多闻,广学多闻你什么都学不到,为什么?你心、念头不能集中,这是错误的道路。就是一门深入,广学多闻是在一门深入之后,一门深入里面开悟了,开悟之后你可以广学多闻,那就很简单了。所以一经通一切经通,经典展开一接触,不必念完,念个几篇,全通了。佛经里面有个例子,龙树菩萨,这人很有名气,大家都知道,他证得初地。他学习释迦牟尼佛的遗教,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他用多少时间?三个月。三个月就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的东西学完了,他怎么学的?通了,一部经翻几张就行了,这一部就完全明白了。可能吗?我们举一个例子,你就知道可能,你去看《坛经》,惠能大师,他有个学生法达,学《法华经》的,他念《法华经》,很难得,一门深入,他念了十年,经上虽然没有说他的时间,我判断是十年,他跟六祖讲,《法华经》他诵了三千部。《法华经》很长,一天顶多念一部,那三千部就是十年了,不容易!十年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但是他没开悟。六祖问他,《法华经》里讲什么东西?他说不出来,他向六祖请教。六祖说这个经我没有听过。他不认识字,当然他不会看,他说:你念那么熟,你念给我听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念到第二品「方便品」,六祖告诉他:行了,不要念了,我全明白了。你看看,二十八品,到第二品他就明白了。

  我们就能够想象到,龙树菩萨看《大藏经》,他一部一部经他不是看完,看几页全知道了,这就放在旁边,这不需要了。所以三个月,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全通了,这广学多闻。你不到这个程度,那你去学东西,你学得多累,累死了!什么时候广学多闻?开悟。没有开悟的时候不干,就是一门深入。古人讲「读书千遍」,我们的祖师大德常常都是讲三千遍,儒家讲千遍,我们佛法讲三千遍。如果我们能够把《弥陀经》讲三千遍,你就是现前的阿弥陀佛,真的,不是假的。到哪里去找?古大德当中有一生讲《弥陀经》的,只讲二、三百遍,你能发心把《弥陀经》讲一千遍,这还得了!像我们初学讲经的时候,《弥陀经》大概就是一个星期讲圆满,你看,一年五十个星期,五十遍,十年五百遍,二十年一千遍,二十年看会不会开悟?肯定开悟。持之有恒,没有不成就的。这里头,大家特别注意到扎根,如果你没有根,三千遍未必会开悟,这个很重要,根比什么都重要。现在一般人学佛,主要就是没有根,要认真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落实,你就有根了。你有佛菩萨的根,你才能成佛、成菩萨;你没有这个根,你努力一辈子,都达不到你的目标,那就很可惜。不是经不灵,不是功夫不灵,是你没有根。所以根比什么都重要,一定要重视,不可以疏忽。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一一四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三修行住」,前面我们学到「十种行观一切法」,学到了第六「观一切法无味」。今天我们从底下一句看起:

  【观一切法不如名。】

  这个意思是说,「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无有实体,但有假名,是名观一切法不如名」。简单的说就是一切法有名无实,这些全是从相对上说的,告诉我们一切法无常,有名无实,名是假名。这个道理,在二千五百多年前老子知道,老子留下来的一部著作《道德经》,第一章第一句就给我们说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跟这一句经文完全相应。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跟老子的年代相彷佛,可能比老子早一点。我们相信他们没有往来,没有互相访问过,也没有互通信息,为什么对一切法的观察是如此的雷同?这就是古人所说「英雄所见大略相同」,佛见道,老子也见道。在中国远古我们有理由能够信得过,古圣先贤里头有人见道。道理在哪里?道理没有别的,古人的心比现在的人心清净。不要说上古,六十年前我刚刚到台湾,民国三十八年,整整六十年,那个时候台湾同胞很淳厚,跟现在完全不一样,现在表现的确实古人所讲的「心浮气躁」,又何况更远!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是释迦牟尼佛的像法时期,佛说过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所以在那个时代,无论是出家学佛,或者是在家学佛,得定的人很多,开悟的人也不少。纵然没有彻悟,大悟的人肯定是很多,小悟则不计其数。如果没有这种殊胜的成效,谁愿意去学佛?我们学一样东西,决定有目标,有所得才有意愿去学习。

  佛法得个什么东西?叫得乐,离苦得乐。未得乐之前先要知道离苦,这十种无常就是苦,告诉你这现象到底是怎么回事情,叫你离开它。离开就是放下,我们把这些东西放下,清净心就恢复,清净心里头有乐,乐从哪来?乐从觉悟来的。一切法有名无实,名也是假名,也不是真的。所以佛菩萨教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要执着名字相,更重要的不要执着言说相。文字是言说的符号,是言说的记录,言说相不能够执着,我们就要觉悟文字相也不能执着,执着就错了。我们求什么?这个总是要知道,我们学佛要求的,《般若经》上有一句话叫「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我们求的是这个。这个东西搞清楚、搞明白,就叫做明心见性,那是真的,只有这一法是真的。佛法里面讲真、讲妄、讲假,它的定义就是无常,无常就是有生灭法。世出世法里头,名词术语都是人为的,人给它起的,它本来有没有名?没有名。这个道理就在眼前,很多人迷在言说名相之中,把真相忘掉,这就叫迷,这就叫惑。迷惑里面他就生妄想,这个妄想包括分别执着,他就起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全是错误的。我们想错、做错、说错,不是说错了就没事,错了它有报,这就讲到善恶果报。果报从哪里来的?果报从念头生的。善念有善的果报,恶念有恶的果报,你也执着果报是真的,不是假的。

  佛给我们说六道,我们就执着六道是真的,其实给你说真话,六道也是假的,六道的现象是假的,六道的名是假的,六道里面苦也是假的,都不是真的,没有一样是真的。真的是什么?真的没有六道。六道像什么?六道像作梦一样。所以佛用梦做比喻,在大小乘经里面说得最多,《金刚经》诸位都常常念,「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就是有生有灭,凡是有生有灭的法都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真的是不生不灭,那是真的。佛法难就难在这个地方,为什么?我们在六道里头迷的时间太久,迷得太深,分别执着已经养成习惯,能不分别吗?不能。你说真他执着真,你说假他执着是假,你说是中道他又执着中道。而佛说一切经教的目的,譬如说空,是叫你放下假,是叫你放下的,没想到假放下又执着空,佛再给你说有,说有的目的是什么?叫你放下空的执着。你听了,好,空放下了又执着有,不得已再告诉你,二边都要放下,那叫中道,二边放下又执着是个中。佛菩萨摇头,真难!我们学佛没有办法悟入,原因就在此地,总是要抓住一头。这是什么?这习气,你说妄想分别习气有多重!所以清净心永远见不到,好像不抓住一样就落空了。

  佛怎么告诉我们?如果你一样都不抓住你就见性。为什么?性,真如本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它也不是名,它也不是相,你把万缘都放下,现成的,你就见到,你就证得。你看给你讲证得也是个名词,也是个名相,真的证得了吗?如果你执着我真的证得,你肯定没证得,为什么?你还是执着在名相上,得、失都是名相。你看看《百法明门论》,不相应行法里头,头一个就是讲得,你真的得到了吗?连身体都得不到,不要说别的了,人学佛不能不觉悟。佛知道我们苦,六道众生苦、十法界众生苦,四圣法界比我们好很多,但是他还是没有见性,佛眼睛看到他还是苦。我们的苦处是妄想分别执着统统具足,佛苦口婆心善巧方便,教我们什么?暂时把不善的念头放下、不善的行为放下。帮助我们什么?帮助我们不堕恶道,不堕三恶道,还是没有离开六道轮回。但是,三善道的生活环境毕竟比三恶道要好很多!这是佛法里面讲世谛,就是世俗,你还没有这个念头,弘愿还没有发出来,还不想出离六道,迷着六道,着了六道的相,迷在这里头不想出去。告诉你六道之外还有好地方,怎么样?不相信,学佛多年了半信半疑。怎么知道的?对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恋,就是说你对佛菩萨讲的不相信。佛菩萨给你讲有华藏世界、有极乐世界、有诸佛的净土,你听得也耳熟,你也能说,可是从来没有真正发心「我要求生净土」,没发这个心,念念还是贪着这个世缘,这就你学佛学了很多年,为什么出不去真正的原因。

  什么时候真正体会到全是假的,一场梦,中国古人也有比喻说「人生如戏」,像舞台一样一场戏,这场戏演完就散场,散场连舞台也拆掉,也没有了,痕迹都不着。几个人能在这些话里头省悟过来?我们也常听说佛度有缘人,什么是有缘人?听到这些圣贤的话,就能够体会、能够领悟,这叫有缘人。可是佛菩萨很慈悲,不能领悟,他也不舍弃,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觉悟、回头不是那么容易。哪有听一次经或者是听一部经就开悟?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过,世尊当年讲经,听众当中无论是出家、在家,确实有这部经还没讲完,讲了一半,里面就有人开悟的。就像惠能大师那样的人,五祖跟他讲《金刚经》大意,经还没讲完,他开悟了。所以我们相信经典里面记载的,那些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能大师是因为《坛经》里面记录下来,我们读到,像惠能大师这样根性的人,所谓上上根人,朝朝代代都有。这些祖师大德他们有传记,你在《高僧传》、在《神僧传》里面可以看到,没有《坛经》流通那么广。所以惠能大师他老人家的行谊,知道的人很多。这些根性的人,决定不是一世、二世的修学,我们常讲多生多劫的熏修,在这一生当中结果。我们看到了,我们只看到这个结果,我们没有看到他从前的修因。

  但是我们从诸佛菩萨那种慈悲,无尽的善巧方便帮助一切众生,我们能体会到。我们的修学,确实那个成就是多生多劫累积的成绩,因此生生世世都有成就,这个成就就是阿赖耶里面佛法熏修成的种子。在现前,过去你阿赖耶识里头有因,有佛法的因,有净土的因,什么时候成就?要看缘。因要没有缘,这一生就不能成就,这一生学佛把你这个因的力量加强,但是它这一生当中不能结果,结果要等来世,就是来生后世。缘怎么样成熟?缘很复杂。我们常常说,你得到人身,因为六道里头只有人道容易觉悟,为什么?苦多乐少。天道里头不容易成就,乐多苦少,佛说「富贵学道难」,天人富贵不容易觉悟,为什么?他贪恋他的福报,他福报大,他有乐受。佛菩萨纵然在天上讲经说法,天上这些大众开悟证果的比人间少,少得太多。三恶道呢?三恶道生活太苦,都在那里受报,受这些刑罚,受报,苦不堪言,哪有心情来听佛讲经说法?这就是所谓「贫穷学道难」。三餐饭都吃不饱,你能叫他来听课吗?他有这个心情吗?所以学佛实在讲小康之家,这个缘就很殊胜,虽然不是富有,三餐还能过得去。因为尝到世间苦,所以对这个世间慢慢就看淡,对佛所说的容易领会、容易觉悟,道理在此地。

  我们首先要想真有成就,六道里头得人身,得人身不容易,不容易我们今天得到,这是大喜事。得到人身,那再重要的缘,你在这一生当中要闻到佛法,所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得人身,闻佛法,这个缘多不容易。闻佛法要成就,第一个条件你要遇到善友,这个善友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说的好老师。什么是好老师?这个老师有修有证,这叫善知识。这种人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到哪里去找?有学的人很多,有修的人不多,有证的人没听说,这是我们这个时代,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愈往后面去愈困难,这个困难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修行的环境愈来愈恶劣,障缘愈来愈多,助缘愈来愈少,这都是我们现在亲眼所见的现象,你就晓得不容易。真正成就,就像古大德所说的,一定是善根福德因缘非常深厚的人,这样的人肯定遇到善友,这是大乘教常讲的,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不舍一人。善根深厚是什么?善根我们讲得很多,我讲得很浅,大家好懂,善根就是你真的相信、你能理解,这是善根。福德是什么?福德是你相信、理解你真干,真干的人就有福,真干就修行。佛在经典上教我们怎么做,咱们就依教奉行;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决定不干。把经典里面的理论,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经典里面教训变成我们生活行为的标准。而且怎么样?而且得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有效果、有悟处、有体会,不必说;没有效果,不灰心、不怀疑,这才行,为什么?功夫没到。

  为什么你有成就不许说?这是古大德经验之谈,因为你得的不多,你要是说出来的话,会有人障碍,就这么个原因。到你有定功,智慧现前,你可以弘护正法,障缘来的时候你有善巧方便,它障碍不了你,那行;如果障缘受不了,你就退心,这种事情太多太多了。我们就从《坛经》上看五祖,看看五祖忍和尚怎么样对待惠能,你就能看到。惠能大师真的开悟、真的见性,年轻,二十四岁,他是平民而且是苦力,这样的人,人家知道,你欺负他,肯定把他毁掉。你看法传给他之后,叫他怎么样?躲藏起来,不能让人知道。他跑到猎人队里头,替猎人队做伙夫烧饭,侍候这些猎人,时间不短,十五年。这个障缘慢慢消失,大家把这个事情也淡忘,不再追究,也不晓得惠能大师跑到哪里去,也不知道他是死是活,他出来了。佛菩萨帮助他,佛菩萨在照顾他,你看遇到印宗,印宗不是凡人,凡人做不到。当时在南方是大法师,不是普通人,遇到惠能,给他剃度,因为惠能还没出家,给他剃度,所以印宗是惠能大师的剃度师。可是他剃度之后,他反过来拜惠能大师做老师,跟他学法,这哪里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是什么?这是来表法的,是来表演的。印宗法师岂是凡人!佛菩萨示现的,这就是《般若经》里面所说的,大菩萨护念小菩萨。我们举这个例子说,印宗可不是护念小菩萨,这是护念大菩萨,他不是大菩萨怎么能护念大菩萨?至少身分都是相等的,这是我们能够体会到的。

  学佛最重要的,我们前面读过,清净心,虚通的心,心地虚怀若谷,通达明了没有障碍,能接受。能接受,头一个是有智慧,那就是清净心,心地清净他生智慧,善友的提示,他明了、他感恩,他知道依教奉行。善知识哪有欺骗人的道理?哪有障碍人的道理?欺骗人、障碍人,那是罪孽,真正学佛人怎么能干这种事情?念念成人之美,绝对不会成人之恶。我们见不到的不说,我们见到的可以提供给他做参考,能不能接受那是他的缘分、他的福分,这话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这句经文,它的目的还是让我们放下,知道一切法没有实体,不是真实的,这前面讲得很多,都是因缘生法。凡是缘生,没有自体,众缘和合,缘聚就现相,缘散相就没有。在这里头你能体会到一切法的实体不生不灭,只是缘聚缘散而已,哪有生灭!不要被假相欺骗,名更是假的,世间人讲争名夺利,名是假名有什么争头?利不是真实的,缘聚缘散。你统统明白之后,你的清净心现前,现在社会上所讲的竞争,这个念头没有了。竞争的念头没有,竞争的业就没有了,业没有了,果就没有,果是果报。我们常讲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就化解,从根拔除,这是佛法的好处。解冤释结,怎么样把这个冤结把它化解?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化解。化解要知道不在对方,在自己,自己彻悟,一切都化解了。

  过去有意无意得罪那些众生,这冤亲债主,他来不来找麻烦?他找不上麻烦。为什么?因为你「我」没有了,无我。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他怎么找你?他为什么会找到你?你有我,有我就有我的身相,他就会找到你,无我就找不到。禅宗里有一个公案,这名字我一下想不起来,以前老和尚常常讲给我们听,有一个出家修禅的,功夫很好,他确实万缘放下,「我」也不执着。可是他心里还有一样东西,钵,吃饭那个钵他非常喜欢,这个东西没放下,就那么一样。寿命到了,阎王派小鬼来抓他,他入定,找不到他,他就打听到哪里去?「你找他,入定了,他最喜欢那个钵,你敲敲那个钵他就出现。」真的小鬼就敲钵,他果然出现,出现小鬼要抓他,他一想错了,钵放下再入定,小鬼找不到他,敲钵不灵了,他不出来。这个故事不要问它是真是假,我们不执着这些,不去考证这些。它很有道理,你有一样东西留恋,心里牵挂它,那就是你的把柄,你的冤亲债主抓到你这个把柄,你就出现了,你就得受苦。要放得彻底!有很多人儿孙放不下,「什么都放下,我的孙子放不下」。喜欢那个孙子,你的冤亲债主找你的时候,你有功夫,找不到你,他找你的孙子,你马上就出现,你就得受报。错了,孙子也不是真的。

  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讲经,在香港蓝塘道寿冶老和尚的道场光明讲堂。我跟老和尚不认识,老和尚长住美国,住在纽约,以后我到美国跟他老人家见了面。他一生读诵《华严》,听到我讲《华严经》都非常欢喜,到纽约他就会请我吃饭。他讲堂上有一副对联,上联说「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下联写着「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这一副对联是叫你看破你家里面这些亲人,要不要照顾?要照顾。为什么?学佛的人大慈大悲。要是学大乘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见到任何人有苦难都会伸出援手,哪有自己父母、夫妇、儿女、兄弟有困难,不帮助的道理?没这个道理。要用智慧,要以善巧方便帮助他们,心里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就是叫随缘妙用;你有分别、有执着,你就有冤亲债主。我们学佛的人,尤其是现代,现代这些冤亲债主怎么会这么多?以前很少听说,我们在初学佛的时候有听说,少,哪有像现在这么多?这什么原因?从前的社会,在中国有伦理道德的教育,有道跟佛的因果教育,正法住世,这个地区充满了正气,我们现在讲磁场,磁场好,所以鬼神不会干扰。现在呢?现在伦理道德没有了,也没人相信因果,甚至漠视宗教。学宗教的人也不争气,也逐渐趋向于名利。所以,现在这个社会是什么气?不是正气,邪气,所以鬼神全出来了。正气,他回避你;邪气,他马上就来。怎么能怪别人?都怪自己,自己迷惑颠倒,不明白这些道理,所以才惹这么多麻烦。

  要怎样救自己?没有别的,今天还有同学来问我,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我常常讲,学佛要扎四个根,出家,在家要扎三个根,这是基础;没有这个东西,学佛是假的不是真的。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这是三个根。出家,出家还得加个《沙弥律仪》,四个根,你能住持正法、教化众生。你的根不比别人深,你怎么能教他?这是德行教育。孔夫子当年在世教人,第一个科目德行,这是德行。这个根扎稳,那你要相信古圣先贤教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要无数次的重复,为什么?把你的烦恼习气摆脱,把你自性本定找回来。自性本定就是清净心、平等心,《无量寿经》经题里面讲的「清净平等觉」,你只要把清净、平等找回来,觉自然就出现了,觉是什么?觉是开悟。心地清净,戒就具足;心地平等,定就得到。你看,有戒、有定,底下就开智慧,智慧能解决一切问题。我们想很快能够得到,那你就得要相信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诲,你要相信他们,他们是老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相信这些老人,他的话真灵。选一部经,不要选太大,不要选太深,要选适合自己程度的,为什么?容易开悟。你要多想想,惠能大师听《金刚经》,听五祖忍和尚给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豁然大悟,就见性,就圆通了,圆满通达一切法。一门,不能搞两门、三门,搞太多了,搞杂、搞乱了那个不行。

  这是从心性上做功夫的,不是扎根,扎根是事相上下功夫,这个要知道,扎根是完全在事相上;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那是在心性上下功夫,那个杂不得,一杂就坏了。一门,不在乎多少,一部《心经》行不行?行,二百六十个字。经短,短怎么?遍数多!经长的,一天念一部,像法达禅师受持《法华经》,一天一部。无尽藏比丘尼受持《大般涅盘经》,《大般涅盘经》有两种本子,一种三十六卷,一种四十卷,我们相信这个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得二、三天,还念得很熟的;如果要是初学来念这个经,念一遍我估计应该差不多要一个星期,这分量大。像《华严经》八十卷,通常一般念一遍,一天念八个小时,要念十天到半个月,一部。所以我们不主张选这种经典,选适中的至少是一天读一部。再短一点的,一天念个三部、五部就很好,这样的经典《无量寿经》最恰当。念熟,一个小时就念一部,你一天念十部,十个小时,每天不间断,我相信你念了一年、两年就会有悟处,你心地念得愈念愈清净,愈念愈欢喜,就法喜充满。只管去念,不要想里面道理,它自然出来;你去想那是妄想,那叫心缘相,错了,不必去想。用这种方法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打掉,所以它还是修禅定,方式不一样,用读经的方法修禅定,就是修清净心、修平等心。清净心现前,哪还有心浮气躁!不可能的事情。这些道理我们要懂,我们要明了它。受持《阿弥陀经》很好,《阿弥陀经》一天你要是能够念十个小时,大概可以念一百遍,可以,都是摄心的方法。也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都摄六根」,我们用读诵的方法来都摄六根,我们六根不会往外头境界上跑。境界是虚幻的,不是真的,色声香味触法。名实都不是真的,总要懂这个意思,我们才真正把它放下,才真正接受佛菩萨、祖师大德的教诲。我们再看底下这一句,第八:

  【观一切法无处所。】

  「谓此菩萨观五蕴法中,一一推求我相了不可得,故彼五蕴之法亦无处所,是名观一切法无处所」。这几句话,就是《般若心经》上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你们去想一想是不是?照见,说明不是情见。什么是情?迷是情、执着是情、惑是情。你里面,也就是六根起作用的时候,有执着、有分别,那就是情见,那就是迷惑。你以为一切法都有处所,头一个,迷肯定不会离开我的,谁迷?我迷了,如果没有我,哪来的迷?肯定是我迷了。我迷,头一个是执着自己有个身,身是自己、我,身外之物是我所有的。有我、有我所有,肯定我要怎样控制它,我要怎样占有它,这烦恼不就起来了吗?起这个念头就是造业,如果还有言说、行动,这个业就成就,后面招来果报。善业利益众生,招来的是三善道的果报;要是自私自利,那是恶业,招来的是三恶道的果报,这个诸位一定要清楚。大乘经教里,佛常常跟我们说「自他不二」,所以诸佛菩萨从来没有想自己,为什么?无我。他起心动念想别人,看到六道众生迷惑、造业、受报,念念都是帮助如何让他们早一天离苦得乐,这是菩萨起心动念。我们学佛别的没有学到,至少要学到这点,我们才有一点佛菩萨的气分,很少,这少分,但是很有受用,能帮助我们在佛法里面精进。

  祖师这样劝我们,我们的老师,包括方东美先生,老师晚年也皈依,他皈依广钦老和尚,很难得!都是教导我们想别人,不要想自己,能想别人才是真正利益自己,自他不二;常常想自己,不想别人,那真正叫害了自己。所以这个地方要知道,自他是一不是二。我们在《还源观》里面,把这个事实真相看清楚了,虽然我们没有证得,不是证悟,解悟。贤首国师难得,把这个事情讲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白,让我们这些凡夫能听得懂、能体会得到,这不容易。贤首国师如果不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佛菩萨再来,他写不出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什么?这篇文章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浓缩。你看这么大的一部经,浓缩成薄薄的小册子,这一篇文章文字不多,《华严经》上所说的全都在里面。文章分六段,前面三段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诸法实相,后面三段是给我们讲修行的秘诀。还是把德放在前面,世出世间人着重于道德的教育,后面三段第一段是讲四德,把这个放前面,之后才讲看破放下,五止是放下,六观是看破。我们看到这文章太好,同学们来找我,要我讲一遍。我一遍讲了之后法味无穷,我又再讲一遍,把自己体会到的一点东西说出来给同学们分享,所以第二遍讲的时间跟第一遍比较是加了一倍。这个时候有学习这部论文的必要,为什么?我们《华严经》已经学了四千多个小时,很多同学我相信有跟我一样的想法,「我们怎样契入华严境界?我们如何过《华严经》的生活?」《华严经》的生活,文殊、普贤的生活,在《华严经》里面那就是五十三参。这一篇论文帮了我们大忙,理论、方法、纲领掌握住,落实在实际生活上那就是四德,这非常重要,离开四德你是凡夫,具足四德那你真正在学《华严》,古人说你是华严行者,修学《华严经》的人。

  这里面说得很好,教我们观五蕴,五蕴是什么?五蕴是我,色受想行识,这五样东西。「色」是我们的肉身,色相是身体,物质的这一部分。色里面佛在经上讲四大,地水火风这是物质的现象,地是什么?地是物体,你能看得见,你能摸得着。可是这个物质,我们要讲到基本物质,这些物质无论是哪一种现象,都是这个物质组成的。我们这个人的身体是物质组成的,科学讲分析,我们分析身体是细胞,眼耳鼻舌身是它组成的,身体里面五脏六腑也是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怎么来的?细胞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怎么来的?原子是电子、原子核组成的。再分析,电子、原子核是粒子组成,分到不能分了,科学家称为基本粒子,它是物质,在高倍显微镜下面能看见,肉眼看不见,这东西组成物质。这种物质它有四个特性,第一个它是个物质,我们用地来代表;第二个它带电,它带阳电,在佛法用火来代表,火是阳电;它带阴电,阴电用水做代表,所以火大、水大。还有一个现象,它是不稳定的,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动就用个风做代表。地水火风是物质的特性,四种特性,所有一切物质现象都是它组成。这些基本的物质,现在科学的名词叫基本粒子,它怎么会组成的?谁来把它组成的?它到底听谁的,能够变成遍法界虚空界?大,你看,到星球、到星系,小到一个微生物,全是它!

  现代科学家也不容易,也非常的难得,最新的报导说宇宙之间只有三样东西,一个是能量、一个是物质、一个是信息。能量可以说是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物质、信息都是从能量里头变现出来的。物质听谁的话,能够组成这么样复杂的世界?听信息的。跟佛法里面讲的非常接近,佛法也讲三样东西,名称跟它不一样,但是是一桩事情。佛法讲一念不觉,阿赖耶就现前,真心里面没有物质也没有精神,没有这个现象,不能说它没有,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得很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里面本来具足,具足什么?具足一切法,一样都不缺。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自性里有圆满的智慧、有圆满的德能、有圆满的相好。这三样东西要是配合现在科学家所讲的,德能就是能量,物质就是相好,信息就是智慧。阿赖耶的三细相,阿赖耶的业相、见相(见分)、相分,见分是信息,业相是能量,相分是物质,这跟佛经上讲的一样。但是佛经上讲得清楚,一点都不含糊,《还源观》上讲得多好!

  现象从哪里来的?惠能大师末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它能生、能现,这是什么?这是能量,能生、能现,能现物质现象、能现精神现象,精神现象就是信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不动,它是静止的,这个现象不出来,没有这个现象,没有现象你不能说它无,它现了现象,现了这个世界,十法界依正庄严,你不能说它有,为什么?现的相是幻相。记住经上讲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例外的。我们学《华严经》、学《还源观》,都跟诸位做详细报告,六道是假的,十法界也是假的,一真法界呢?一真法界还是假的。什么是真的?常寂光是真的。为什么?常寂光永恒不变,不生不灭。在哪里?就在现前。我们六根能不能接触到?六根天天接触到,你迷了你不知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你一旦觉悟到,你就见到,见到在哪里?没有一法不是。为什么?自性已经变成这些法相,性相是一不是二。古大德用个比喻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在哪里?器就是金,金跟器分不开,金是能现的体,器是所现的用。常寂光在哪里?我们真性在哪里?遍在万法。所以宗门开悟的人,老师来测验他,看他是不是真的开悟?就问他「你见性,性在哪里?什么样子?」答复的不一定,有人竖拇指头,老师点点头。有人拈个小树枝比画一下,没错,是的,没有一法不是!你真的见到。

  我们再讲一个很浅显的比喻,大家更好懂,相是幻相,就是依正庄严,性是什么东西?相,好比我们现在在看电视,我们在电视屏幕上,频道打开现的相,这个相是什么?这相是六道的相、十法界的相、一真法界的相,都是这个相,所现的。能现的是什么?能现是本性。本性是什么?本性是屏幕。我这样比喻,大家更好懂,相离开屏幕了吗?屏幕离开相了吗?离不开。屏幕在哪里?你随便说个相那都是的。所以见性的人才晓得,哪一样不是性!性是什么?性是佛,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点都没错。我们对一个人不恭敬,就是不恭敬你的自性,就是不恭敬诸佛如来,说得最亲切的不尊重你自己,自性是真正自己。所有一切的幻相,全是自性变现出来,就好像作梦一样,梦从哪里来?梦中所有境界都是你自己心变现的。你要是一旦觉悟,梦中所有境界都是自己,所有你梦到的一切人物是自己,树木花草是自己,山河大地是自己,虚空法界是自己,没有一样不是自己。能现跟所现永远不能离开,离开能现没有所现,离开所现没有能现,能所是一不是二。这个《还源观》里头讲得多清楚!你清楚明白之后,你再也不执着,再也不分别。如果真功夫到了家,我真的再也不分别、不执着,恭喜你,你就跟惠能大师一样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了,你的大事因缘圆满了。这里头哪有生灭,哪有得失,所有一切对立全没有了,你得大自在,无量无边烦恼习气都尽了。

  真放下就是证悟,没放下情执是解悟,解悟也能心开意解,法喜充满,但是真实受用没得到。真实受用,我们前面学的「八自在我,涅盘八味」,那你真得到。所以我们要用智慧去观,看一切法,五蕴先看自己本身,容易,范围小,我们的受想行识、我们的色身,四大的色身,受想行识这是精神,不是真的,什么现象?剎那生灭相。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念念成形就是念念有物质现象,物质现象里头就有精神现象,识就是精神现象。所以自性里头有见闻觉知,这个现象在阿赖耶里面就叫受想行识,就五蕴里的受想行识。「照见五蕴皆空」,了不可得,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你要说它无,它有念念相似相续的幻相;你说它有,了不可得。就像电影的幻灯片,一张一张过去,张张独立的,没有两张是相同。我们这个宇宙,佛法讲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真是这样,一点都不假。所以一切法没有处所,处所找不到,假的,为什么是假的?因为一切法是假的,一切法不存在。所以你在一一法里头,你找「我」找不到,菩萨真的从这个观察里面才知道无我。五蕴,色里头你找「我」找不到,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你找不到,受里头也找不到,想里头也找不到,行跟识里头统统找不到,这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佛说无我,让你放下情执,情执一放下你就见性。

  见性之后,确实有常乐我净,这是佛说的大般涅盘,有真的。真的东西在哪里?真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法身、般若、解脱,具足常乐我净,具足见闻觉知。所以佛为十法界众生讲这些东西,目的只有一个,帮助众生放下。佛讲自己亲自证得的境界,确实有常乐我净;十法界里面讲常乐我净,有名无实。大般涅盘里面讲常乐我净,它真的,不是假的,那是什么?性德起用。我们今天也是性德起用,只是在性德里头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变质、扭曲,不是不起作用,醍醐里头掺了毒药,是起这个作用。如何能把醍醐里面的毒药提出去,那就叫大般涅盘。《华严经》里面把大般涅盘讲得很清楚,什么是大般涅盘?常乐我净就是,法身、般若、解脱就是。我们就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学佛所追求的是什么?就是这样的境界,真实不虚,知道五蕴不可得,处所在哪里。这里面涉及到现在科学所说的,时间跟空间,处所是空间,空间不是真的,你看佛在三千年前就讲到,这科学,时间也不是真的。时间跟空间在大乘佛法里有,把它排列在什么地方?我们读《百法明门论》,这是唯识法相宗入门的课本,它将一切法分为五大类,第一个是心法,第二个是心所法,第三个是不相应行法,第四个是色法,第五个是无为法,分为这五类。

  时间跟空间是属于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个,头一个就是得失,这是抽象概念,没有事实。譬如讲你得到财富,你得到财,你得到功名,你有所得,假的,不是真的,是一个错觉,是个抽象概念,不是真的。空间、时间都不是真的,是个抽象概念。所以《大般若经》,佛讲了二十二年,从《大般若经》里面,我们才真正看出如来了不起的智慧,善巧方便教化众生。《大般若经》讲什么?实在讲就是讲一句话「诸法实相」,告诉你一切法的真相,真相是什么?「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从最贴切的来讲,身体,这个身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的身体明明有,明明在此地,每天我还许许多多活动。这是你不知道事实真相,就像在作梦一样,梦中有我,梦中也做很多事情,梦中也有苦有乐,一觉醒来之后才晓得:一场梦,不是真的。我们哪一天一下子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六道轮回好像作梦醒过来,才知道在轮回大梦当中,大梦,六道就没有了。可是六道没有了,四圣法界出现,四圣法界也不是真的,还是一场梦,我们六道是梦中之梦。在十法界里面醒过来之后,才知道十法界是梦,一场梦。

  那个梦醒是什么世界?那个梦醒就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它是不是真的?它也不是真的,还是一场梦。实报土怎么来的?实报土是你有妄想习气变现出来。什么时候妄想习气没有,实报土就没有了。实报土没有了,那个境界是什么?叫常寂光,回归自性,圆满成佛,回归自性。圆满成佛,连圆满成佛的念头也没有,连圆满成佛的名词也没有。你要执着有这个名词,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你永远没有办法把你的境界向上提升。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你用什么样心态去学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听经、去读诵?他讲了三句话,讲得好,非常重要。第一个不着言说相,你不要执着,不要去分别;第二个不着名字相,一切法不如名,名是假名;第三个不着心缘相,你不要去想它什么意思,你一想就错了。想是什么?是你自己所想出来的,不是佛说的,你就想错了。所以佛的东西,你只可以恭恭敬敬、诚诚恳恳去听,心里头一无所有,它能帮助你开悟,它能点醒你。如果有妄想分别执着在里头,你在迷,怎么点也点不醒,只能帮助你在阿赖耶里面种个善根,这佛法善根。

  阿赖耶也不是真的,阿赖耶是妄心;真的只有一个,真如本性,或者讲真性。佛用了几十个名词,为什么说这么多?就是叫你不要执着名字相,名字相是假的。你要因佛陀言语的教诲,这个名相里面所含的义趣,你去悟入就对了。古德常说,佛讲经说法,意在言外,你要执着言说那就完了,你要从言说里头懂得言外之音。读经,文字是语言的符号,你要从这些符号里面去看出它符号之外有东西,那是真的。你可不能执着这些文字,文字里头没有东西,这只是善巧方便而已。像我们走路,佛的经教就像是指路牌,我们从此地出发要到台北,那里有指路牌,方向从那边走往台北去。你把那个指路牌就认为是台北,错了,你永远不会到达。你看了怎么样?走路,你牌子不管它,你往前走就对了。佛法是指导我们明心见性的,你必须把它统统舍掉你才能明心见性;你要执着它、分别它,你永远见不了性,你也明不了心,道理在此地。所以这是十无常真正的义趣。我们今天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一一五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三修行住」,修行菩萨自分里面有十种行观,我们学到第八。今天我们从第九句看起:

  【一切法离分别。】

  末后一句,「一切法无坚实」。这是说,「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了知即空,离诸虚妄分别取着之相」,这个意思非常好。我们不但分别放不下,连执着也放不下。在前面我们学过很多,佛告诉我们,放下执着就入门了,我们在十信菩萨里面学过,初信就入了佛门,这是《华严》,是一乘佛法。证得初信位菩萨,条件是什么?我们得记住,他能够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放下。八十八品见惑分为五大类,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个见是什么?见就是我们现在讲看法,惑是什么?迷惑,也就是说你完全看错了。在一切烦恼里面,这一类的烦恼最粗、最明显,也最好断。断掉了,学小乘的人就证须陀洹果,学大乘的人就是初信位菩萨,这是入门,这个人是什么人?真佛弟子。

  我们同学要知道,正法要常住世间,中国古大德常说正法久住,要靠谁?要靠真正修行人,真修、真悟的人多了,佛法就久住。迷惑、感情用事,这是永远不得其门而入。这个我们在前面学了多少,学了有没有用处?有用。为什么?我们做不到,为什么还有用?做不到是真的,你为什么做不到?我们在六道轮回时间太长了,无量劫,习气太重,我们知道应该要放下,它就是放不下。放不下不要紧,佛也不会怪我们,为什么?我们被烦恼熏习的时间长,受佛法熏习的时间短,所以它不起效果。你看在世间法里头,世间法不出六道,中国古圣先贤教人读圣贤书,怎么个读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世间法,读一千遍你才能够有领会,这个领会是什么?跟古人通了,古人在这本书里面的真实义,他的智慧、德相,你能够体会到,你真能学到。

  学到怎么样?你的气质变化了,你本来是凡夫,念了古人书以后就变成圣贤,就变化气质。古时候确实,读书为什么?读书志在圣贤,不是为别的,绝对不是为名闻利养,圣贤与贫富贵贱不相干。孔子是大圣,孔子是平民,没有地位,这是贱,孔子没有财富,是贫,这个与贫贱富贵没关系。所以读书志在圣贤。圣贤,怎么作圣贤?圣贤,他的宗旨就是变化气质,能把凡夫转变成圣贤。学佛比这个还要高,学佛志在成佛,出世间的大圣。所以佛法讲,初级的,刚刚入门的,没有能力离开六道的,佛教你什么?转恶为善,佛教你,把你恶的习气、恶的行为转变成善的。在佛法是用十善业道做标准,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乃至贪瞋痴,这是不善;佛教你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贪、不瞋、不痴,转过来是善,十善。修十善业的果报在人天,天上,欲界的六层天是修十善成就的,转恶为善。这是没有那么大的志气,还没有想脱离六道轮回,佛教你这个。

  如果你真的聪明,天上究不究竟?不究竟,天上还有生死,死了之后还搞轮回。想到这一点,天我也不去了,生天不是一了百了,只是搞轮回的时间拖长一点,那有什么意思?天也不要,佛就教你,佛能够满众生愿,你想超越六道轮回,就教你转迷为悟。六道什么原因来的?迷,迷就起惑,迷惑那就造业,造业再受报。破迷开悟,你就从六道里头省悟过来,那要怎么样?要断见思烦恼。你看,刚才我们讲的八十八品,那是见烦恼,见解的错误,思想上错误,你想错了,前面是你看错了。八十八品有五类,想错了有八十一品,也有五类,贪、瞋、痴、慢、疑,五类。那个疑是疑什么?对圣教疑惑、对圣人疑惑、对经典疑惑,还包括对自己疑惑,自己不信就是疑。你的思想、你的见解统统修正过来,没有问题了,六道就不见了、就没有了,你就证阿罗汉。所以,见思烦恼一断你就是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里,你是最下面这个阶段,正觉。正觉是阿罗汉、辟支佛,都是正觉,在四圣法界。

  四圣法界究不究竟?不究竟,为什么?没见性,大乘教里头终极的目标是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要怎样才能见性?就是今天所讲的,分别,要离分别,前面断见思烦恼是离执着,这里再讲离分别。分别是什么?分别叫尘沙烦恼,分别的事太多了,就像尘沙一样,尘沙是比喻,太多太多了,数不清。你要把分别这个念头断掉,为什么叫你不要分别?这里说得很好,「观一切诸法,了知即空」,你还有什么分别?如果一切法它真的是有,你就分别,没有!这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太多了,我们也不晓得学了多少遍,我相信不止一千遍。我学习到今年五十九年了,肯定不止一千遍,应该三千遍都有了,可是怎么样?还是会分别,还以为是有。不过现在见一切法跟从前的确是不一样,从前是真迷在一切法里;现在六根接触一切法的时候,时时刻刻能提得起经典的教训,这叫观照。

  一切法空,尤其《般若经》上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有这个体验,不可得。体验最明显的,我常常讲,人不是到死了就一场空,实际上每天都死一次。你睡着了,这世间哪一样东西是你的?说老实话,睡着了,身体都不是你的。真的疲倦到极处,睡着了,人家把你抬到旁边你都不晓得,连身体都不是你的,什么是你的?这是很粗很粗的相,我们要体会到,体会到你慢慢就看破了。我们学了《华严》、学了《还源观》,更清楚了,知道什么?所有一切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真相是什么?剎那生灭。这是我们在讲席当中,跟诸位做报告多少次了,我们所看的相是什么?叫相似相续相,我常常这样说法,不是真的相续,真的相续,前面一个相跟后面是相同的,就真的相续。前面一念的相跟后面一念的相不同,不一样,就像电影底片的胶卷一样,一格一格的,没有两格是相同的。电影放映的速度,一秒钟才二十四次,一秒钟二十四次,我们眼睛见的能力,分别的能力就没有了,所以你看到好像是真的。一秒钟超过二十四个生灭,你就不知道它是假的。如果一秒钟一个生灭,你很容易知道它是假的,那是什么?幻灯。我们用幻灯片打在银幕上,幻灯,一张幻灯片放下去,一秒钟再换一张,像看照片一样,你知道它不是连续的,假的。一秒钟二十四次这个速度,你就不知道是假的,以为是真的了。

  现在佛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次?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的谈话当中,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多少次?一千二百八十兆次,兆是万万,不可思议!这是什么?这是真相,这个真相告诉你什么?这个真相告诉你万法皆空。我们现在搞清楚了,这个搞清楚是解悟,不是证悟,我们现在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一真法界呢?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呢?也不例外,亦复如是,为什么?因为它是妄想变现出来的,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妄想没有了,就是起心动念没有了,实报庄严土就不见了。什么是真的?常寂光是真的,那是自性,那是自性的本体。明心见性,见什么性?就是见常寂光。常寂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常寂光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时空都是常寂光变现出来的,我们以为是真的。假的,不是真的,无始无明习气断尽,实报土就没有了。可是事上来讲,实报土常存,不但常存,咱们这六道也常存,那是什么?相续相。你总要记住,不是实相,假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真的一点都不假。

  所以,你在一切相里面起分别、起执着,错了,那是什么?你在制造六道轮回。你制造的,当然你要享受,你就得受六道轮回,三善道,你有一点乐受,三恶道,那你有无尽的苦受。自作自受,不是别人造的给你受,你自己造的,你得要晓得。如果怨天尤人,那你罪加一等,你受得更苦,为什么?任何人没有办法制造这个境界给你受,没有人,自作自受,真的。佛菩萨不能制造环境让你去受,天神也不能制造,阎罗王也不能制造,人间更找不到人替你制造,找不到。这是事实真相,你必须得搞清楚、搞明白。放下分别执着,你就得自在,涅盘里面的八种自在,你虽然没有完全得到,你能够得到相似的自在。那真的叫我们六道凡夫无限的羡慕,你得到相似位。现在关键就在此地,我们不晓得事实真相,误以为是真的,在这里头起了严重的执着、严重的分别。这就是迷惑,这就是情执,我们俗话说你动了感情。什么是感情?喜怒哀乐爱恶欲,我们中国人叫七情,五欲,五欲是财色名食睡;欲是外面的,物欲,七情是里面的,动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假的,内外都没有。外五欲是假的,里面七情也是假的,自性里头没这个东西。自性里有什么?佛在《华严经》上讲得清楚,我们要记住,自性里面有的是智慧德相,佛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个不去掉怎么行?学佛学什么?没有别的,就是把这些烦恼习气去掉。

  《华严经》难得,早年方东美先生把这部经介绍给我,他告诉我,这本书是佛经哲学概论。我们那时候不相信宗教,我跟他老人家学哲学,佛经哲学,这本书是佛经哲学概论。他说写得太好了,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种能跟它相比的,这里头有圆满的理论、有精细的方法,最难得的后面还带表演,善财童子跟五十三位善知识把它做出来给我们看。这样的教科书到哪去找?在全世界独一无二。这个话是老师告诉我的,他把《华严经》是这样介绍给我的。真的,五十三参就是说如何把《华严》的理论方法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落实到日常处事待人接物,那就是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做出来了。五十三参里面我们细细去观察,我过去讲过,没讲完,讲了一半,这里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出家的,出家的不多,六个,五十三个人有六个出家人,其余统统是在家的。把《华严经》落实在生活,那是什么?换句话就是入华严境界,入华严境界不是凡夫,是佛菩萨,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你能把这个落实到生活,你就是法身菩萨,你就是诸佛如来,那叫证果。我们看善财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细心观察,他用什么成就的?真有秘诀,那个秘诀是学生就是我一个,凡夫就是我一个,除我之外,所有的人都是诸佛如来,所有一切法没有一个不是法性。

  所以,普贤十愿第一个「礼敬诸佛」,他就做圆满了。诸位要知道,《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个圆满,全部圆满了。礼敬诸佛圆满,十大愿王都圆满了;十大愿王圆满了,八万四千法门就圆满,样样圆满,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种真诚、清净、平等心现前,对什么人?对一切众生,众生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我们今天学佛人常常讲狭义的,众生,一切人是众生,常常都是这样讲的,十法界我们是人法界,这是狭义的,《华严》是广义的。广义的众生,这个意思要懂,凡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就叫众生,这个意思太广了。动物是众缘和合而生,植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矿物还是,自然现象也是,没有一样不是众缘和合的。所以,凡所有相皆是众缘和合而生。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它没有自体,所以叫无自性。它的性是什么?它的性就是真性,就是真如本性。从真如本性上说,那统统是佛,见性成佛。我们有没有把一切众生看作如来?没有,不但没有把他看成如来,「他有什么了不起?他怎么能跟我比?」你看,贡高我慢!蚊虫是佛,蚂蚁是佛,你能不能看到蚊虫、看到蚂蚁合掌,「蚂蚁菩萨,蚊虫菩萨」?怎么看牠?跟观世音、跟大势至、跟文殊、普贤一样的恭敬,你有没有做到?对畜生、对饿鬼都是这样的恭敬,那对人还有什么话说?世间还有没有善人恶人?有,善人、恶人是表法的。

  自性是平等的,统统有佛性,统统是佛,佛是佛,魔也是佛。就像舞台上表演,人生如戏,佛是表演正派的,魔是表演反派的,表演得都非常逼真,都是一流的演员,都是拿一等奖的。善财一生成佛就凭这个,这我讲《华严经》的时候做出报告,我们要向他学习。如果世间人,这个人我喜欢,那个人我讨厌,就完了,你得继续搞轮回。搞到什么时候你才能出头?什么时候你平等心现前,出头了。你现在心平等,你现在成佛,来生能平等,来生成佛,总有一天你会觉悟,你会平等,那就不知道是哪一生哪一世的事情。我们相信肯定有,为什么?因为你有佛性,中国老祖宗讲「人之初,性本善」,你的本性本善,你决定有那一天。所以不敢轻慢你,你是佛陀,我们对你尊敬,真的一点都不假。

  相是空的,性是真的,性不是空的,性是真的。虽是真的,真性里面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像我们现在所讲的自然现象,它统统都没有。统统都没有,怎么说?怎么讲法?就叫它做空。如果把「了知即空」换一个字,空是空性,「了知即性」,你不就见性了吗?见性不就成佛了吗?真的。《般若心经》同学们常常念,《心经》上就讲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什么?一切诸法;空是什么?空是性。性相是一不是二,你要从相上见到性,从幻有里见到真空,见到空性。空性是平等的,空性是真的、永恒的,空性是能现、能生,所有一切现象是所现、所生,能所是一不是二。经上讲得真清楚,我们对诸佛如来不能不佩服,讲得多好。

  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穿衣吃饭是一样,每天工作是一样。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的工作是讲经教学,教了一辈子,很认真、很负责任,好老师;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讲,释迦牟尼佛是一个好老师,职业老师,真负责教学。你要把他身分看清楚,我们才能学得到,他不是神、他不是仙,他的事业是教育,不是宗教,都得把他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就学会了。道场就是学校,在从前真的是这样的。他教学,宗旨很简单、很清楚,一点都不模糊,跟一般大众讲,三句话,这叫社会教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是教学宗旨。释迦牟尼佛讲得好,不是他一个人,他后头还有一句话,叫「是诸佛教」。诸佛就是所有一切佛,教化众生就教这三句,它是宗旨,是诸佛所教的。其中对这个世间来讲的,现实社会来讲,是断恶修善,对于上上根,上根、上上根人,讲自净其意,为什么?提升你自己的灵性,破迷开悟、转凡成圣,这是目标。目标的标准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正等正觉是菩萨,正觉是阿罗汉。所以佛陀、菩萨、罗汉是佛门教学的三个学位,最高的学位,佛陀,像现在大学里博士;第二个学位,菩萨,相当学校的硕士;第三个学位,阿罗汉,相当于学士,你拿到学位了。这个学位怎么拿到的?阿罗汉执着断了,于一切法不再执着,不再执着你就能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为什么不能够随顺?执着,要别人随顺我,我不能随顺他,这是凡夫知见。阿罗汉不是这样的,阿罗汉能恒顺众生,没有执着。菩萨不但没有执着,分别都没有,这个地方讲离分别,菩萨!离妄想就成佛,妄想是什么?起心动念。恒顺众生,不起心、不动念,佛;恒顺众生,有起心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菩萨;恒顺众生,有妄想、有分别,没有执着,阿罗汉;如果恒顺众生,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有,六道凡夫。大乘教里头讲得简单,容易记。你就晓得,学佛是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不要紧,做不到,你就起心动念;分别,淡一点就好;不要执着,为什么?你要执着,你六道出不去。

  修学的秘诀,这是圣人都一样的,在中国孔老夫子,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跟孔老夫子年代差不多,比孔老夫子稍微早一点,他们没见过面,但是教学的理念、方法完全相同。你看夫子教人,第一个德行,第二个言语,第三个政事,最后一个是文学,文、艺,文学艺术,四科。佛法教学也是这样,它讲戒定慧,戒学是什么?德行,定学里面就有戒、有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叫三无漏学。我们就懂得了,学佛是从持戒下手,儒家教学,德行是从礼下手,学礼。诸位要知道,《弟子规》是礼,规矩、典范,一条一条要真做到,你就有了基础。什么基础?成圣成贤的基础,作佛、作菩萨的基础,你这个东西不能没有。如果这个东西没有,无论学什么,用世间法来说,你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你可以当个有名的教授,名教授,你可以著作等身,讲得天花乱坠,你出不了三界,你还是要搞生死轮回。为什么?你没有根,没有德行。所以德行重要。有德行,你再有学问,把你灵性提升,向上提升,不只生天。生天不究竟,生天,最低的学位你都拿不到,阿罗汉你拿不到。不但阿罗汉拿不到,跟你说,你连须陀洹都拿不到,须陀洹靠德行,须陀洹扎根。二十八层天没有根,所以天人死了,过去造的恶业很重的,他堕地狱、堕三途。须陀洹虽然还没有出离六道,他决定不堕三途,为什么?德行稳了。纵然过去造作有罪业,他有德行,阿赖耶里面有恶因,没有恶缘,他不会堕恶道。你说德行多重要!我们在经上看到,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修四禅八定的,能够达到无色界天的非想非非想天,死了之后堕地狱,比不上须陀洹。须陀洹在天上死了到人间,人间死了到天上,他就是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他就超越了,他就出六道。为什么?根稳固,像盖大楼一样,地基好,盖几十层没有问题。没有这个地基,他盖,盖到二十八层,倒下来了,什么原因倒的?基础不稳固,倒了。这个道理不难懂,所以扎根教育多重要。

  在现前这个时代,不是印光法师提醒我们不知道,我们没有这个智慧,看不出来。他老人家看出来。在今天这个社会里,我们要扎根从哪里扎?从因果扎。不是从《弟子规》,不是从十善业,最深的根是因果。为什么?你真正明了因果,不但你不敢做坏事,你一个不好的念头都不敢起,为什么?有报应。这是最深的一个根,你扎下去了,然后再扎《弟子规》,道德的根;然后再扎十善业,佛法的根,根深蒂固!你有这样好的基础,然后告诉你,一切经论里你自己选一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这一生就有可能成佛;佛成不了,肯定成菩萨,超过世间圣贤。你不扎三个根有什么用?所以这三个根没有的话,不要说学佛法你会落空,一场空,你没有成就,学世间法也没有成就,这是真的,那是玩玩而已,不会有结果的。我们老师讲,那种没有根的这些学人,修学的人,老师说他是什么人?那是消遣佛法,到佛门里面来消遣,来玩玩,不是搞真的。佛菩萨用什么态度对他?很客气的接待他,随缘,知道到佛门来种种善根。也好,阿赖耶里头落个佛的种子,这一生不能成就,死了以后还要搞六道轮回,老师讲,还要长劫轮回。老师用这些来提醒我们,让我们了解事实真相。

  什么叫学佛?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不分别不执着,这真学佛。你学了很多经教、学了很多文字、学了很多术语,没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烦恼当家,习气做主。所以你的心是什么?轮回心,轮回心学佛法也是轮回业。诸位要记住,佛经上常讲,境随心转,佛法是境,我们用什么心,佛法就变成什么。我们轮回心,佛法变成轮回业;我们要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阿罗汉,平等心就是菩萨。你要是清净心,无论造什么业都叫功德,为什么?它能帮助你脱离六道。由此可知,六道的心就是个染污的心,六道;清净,六道就不见了。什么东西染污的?执着染污的,自私自利染污你,名闻利养染污你,贪瞋痴慢染污你,严重的染污。你得把这东西去掉,六道就不见了。然后再把尘沙,分别去掉,不再分别,心平等了;平等心现前,十法界不见了,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

  他这里说得好,「观一切法,了知即空,离诸虚妄分别取着」,好!这个虚妄是什么?妄想,妄想离了,成佛了;分别离了,菩萨;取着离掉之后就是阿罗汉,他把这个全提到了,讲得好。我们在这个经里面,这么久的时间常常在一起学习,我们把虚妄说之为起心动念,大家容易懂。最高明的,是在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学什么?学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能干事吗?能,它确实是太高了。不起心、不动念,那个见是什么?叫照见。我们面对着镜子,镜子你看看,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它起心动念没有?没有。古大德讲,真正修行功夫成就的人、证果的人,用心如镜,所以他是照见,区别我们凡夫的见叫情见。情见是什么?像照相机,镜头一打开,印象落进去,染污了。诸佛菩萨,连阿罗汉都有这个本事,照见,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有没有?有,相有性无,事有理无,这是照见。从性上讲、从理上讲,没有;性上、理上站不住脚,事相上也是假的,叫幻相。你看人家看得多清楚。我们把这些幻相全当真,迷在里头,错了,人家没有错,我们错了。所以真正修行就这么简单,早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放下,什么叫看破?事实真相明了,就像此地所讲的,观一切法,了知即空,这是看破;离,离诸妄想分别执着,就是放下。你把这三样东西放下,你成佛了,《华严经》上法身菩萨。初住以上就是这个境界,前面十信位,十信位虚妄没放下,分别、执着放下了,他在十法界。他没有分别、执着,但是他有妄想,他有起心动念,你就出不了十法界。重要,比什么都重要!再看末后一句:

  【观一切法无坚实。】

  「谓此菩萨观一切诸法,既离分别,则知此之诸法悉皆虚妄而不坚实,是名观一切法无坚实」。坚是坚固,实是真实,坚实的反面就是虚妄,所以悉皆虚妄而不坚实。在一切诸法里头,坚实只有一个,自性,《还源观》上头一条,「自性清净圆明体」,它不生不灭,它是常住不变、永恒不变,没有东西能破坏它。为什么?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它能生物质、能现精神,它能生、能现。能变不是它,能变是意识,是阿赖耶,阿赖耶能变,真性能生、能现。我们看《地藏经科注》,是前清灵椉法师著作的,五重玄义里面每一条他都说「性识」,这两个字说得好。我们看到许多经的玄义,著作人没有贯上这两个字,他把五重玄义每一条都加上性识,好。性识是什么?加上这两个字是能生、能现、能变,使我们体会得更深,不会看错。现象是自性所生所现,地狱里头的变化,善有善果,恶有恶报,那是识变的。所以,用这两个字就很圆满,把十法界依正庄严千变万化都讲清楚了,用两个字。

  所以,性是坚实的,相是虚妄的,无论什么相都是虚妄的,包括诸佛如来的实报土。因为那是无明习气变现的,无明习气断掉,这个相就不在了。所以你要是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不但六道不执着,放下了,十法界也放下了,将来生到诸佛实报土也放下了。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你到那里头,「这是真实的,这是永远不会坏的」,你还起这个念头,错了,这是凡夫的分别执着妄想。对实报庄严土也不起心不动念,你才能回归自性,你才能真正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在佛法里面讲,你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对实报土要起心动念的话,错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学佛就知道怎么学法、怎么样用功,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什么?学不执着,你从这里开始。为什么?这个烦恼最粗最重,分别比这个细,妄想是最细的,最细最难断,最粗、明显的最容易断。我不跟人计较,我不再搞执着,这个烦恼轻,你在现实的生活当中你就会得快乐,你就会很自在,我们讲人间的幸福美满你都得到了。

  不跟一切人计较,你心量大,量大福大,你能够容忍、包容,别人欢喜你;你斤斤计较,别人远离你。你自己再能干,你不能够包容、不能够用人,你的前途有限,你的成就不会很大。为什么?你不能用人才,别人太能干了,别人德行比我高,嫉妒他、排斥他,你怎么会有成就?古往今来,无论是中国外国,建大业,成大功,靠什么?不是靠自己一个人,自己一个人搞不起来,要靠人才。所以古圣先王礼贤下士,对于有贤德的、有能力的这些人对他恭敬,那些人愿意替你服务,成就你的事业。我们读《管子》,管仲自己说的,管仲做了齐桓公的宰相,首相,他底下用的这些大臣,现在讲就是部长。他跟桓公讲,我在理财,我比不上某个人,我在某一项比不上那个人,所用的那些人他们是专长,都比我能干,德行都好,都值得尊敬。这些人全被他所用,为什么?心量大,能包容。事业做成功,自己不居功,功是谁的?功是大家的,他们做的。不但现前的人服你,佩服你,千年万世的后人提到你,对你没有不肃然恭敬的,这叫真正的大德。某一项的工作需要某一种专家来做、来执行、来落实,不能包容怎么行?

  贤首国师讲《还源观》上,教给我们四德,性德,基础,必须要有。你没有,不要说出世间事情你办不成,世间法你也做不圆满。真正想事业做成功,做得很辉煌、很有成就,这四德是必须要具足的。头一个,「随缘妙用」。自己要有智慧,你用的这些人有德行、有学问、有才干。一定要懂得,古圣先贤讲以德服人,不能以势,你有权、有势力,这个人家不服你的,服你是表面,不是真的。心服口服是你的智慧,是你的德行。懂得随缘,听别人意见。你选人,头一个是选德行,你们才真正是志同道合,在一生当中真正成就事业,气味相投。你没有德行,去找有德行的人找不到,为什么?有德行的人不会跟你做事,这个很重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属于哪一类的,跟你在一起的是跟你同类。所以这三个根就重要了,你有三个根,你才会吸引有三个根的这些人,跟你志同道合。你没有,人家有,人家不会替你做事,肯定的。你先有,后来没有,后来变了,跟你那些志同道合到后来看你变了,他就会离开你,他再也不会跟你。为什么先有后无?这在历史上很多,大的名闻利养现前,迷了。惑、迷、痴、慢,这也可以说情,情见,私心出来,自私自利的心出来。有大名大利,放不下。小名小利行,他的德行还不为它所动摇,大的利益现前,他心动了,这一心动马上就堕落。你会变成这个样子,你底下真正不变的人走了,跟你变的人会跟着你,为什么?他的名闻利养也现前了,你贪他也贪,你愚痴他也愚痴,会跟你志同道合。可是真有德行的人,觉得这是不对的,不应该做的,他会离开你、会舍弃你,就这么个道理。

  这个道理是真的,但是很不容易发现,我是看了《印光大师文钞》才发现的。他老人家为什么那么强调把因果摆在第一?我想了很久,终于明白了,这一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才晓得我们救自己,救我们的小团体,小团体是家,小道场,小团体,虽然人不多,也是个家,救社会、救国家、救世界,现在世界上灾难这么多,确实伦理道德救不了。为什么?没有办法抗衡自私自利、贪瞋痴慢,那个诱惑力量太大了。伦理道德这些东西,他瞧不起,他根本不会接受。只有因果讲透了,他真正见到,他害怕了。所以因果教育在今天是排在第一位,第一优先,这不能不知道。我们自己参透因果教育,自己得救了,我们前面常常说,不但不敢做坏事,连恶的念头不敢生。在这个社会上,我们受别人欺负,人家毁谤,甚至于别人陷害,我们都能够忍受,没有怨恨、没有报复。而且还感激,为什么会感激?这个境界现前,就考验我们自己功夫,我有没有功夫?我能忍、能不计较,他来考试,我及格了,他是我的老师,我怎么能不感激他?没有他,我怎么晓得我真有这个功夫?一点怨恨都没有。所以要禁得起考验,禁不起考验就完了,你就一败涂地。大的事情要禁得起大的考验,重大的考验;小事情,小的考验;禁不起考验的人,这个人将来是一事无成。世间人常讲量大福大,佛法里面讲忍辱波罗蜜。六度里头,布施是修福,忍辱是成福,成就你的福报,你不能忍,你布施得再多,那个福就散掉,凝聚不住;忍就能够凝聚住,它不会散失,后面有果报,有大福报,这个福报可能不在今世。

  学佛的人一定要懂得,生死是肉身,幻相!灵性不灭,你的本性不灭。你的本性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它怎么会灭?本性里面具足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你学佛学什么?学这个,要把自己,像禅宗所说的,要把自己本来面目找回来,自性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所以妄尽,还源了,回归自性就圆满成佛,是这个意思,这你得搞清楚,这是我们一生修学唯一的一个目标。我们一生修学,唯一一条道路,这个道路是十善。在逆境、恶缘,我们的十善不能偏差,我们对待外面还是用善心,不能起恶念,这是你的路把握住了,只有一条路。终极的目标,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我们这个经上前面所学的大般涅盘,法身、般若、智慧全现前。法身,大乘教上讲有生没有灭,实际上是不生不灭。为什么说有生?你从前是迷失了,你迷了法身,现在一下觉悟,觉悟你就得到了。实在讲,迷并没有失,觉并没有真的得到,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说,有生没有灭,常住真心证得了,智慧现前。智慧也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圆满的智慧,确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不是夸大的,这是实实在在的事。绝不是成佛他独有,不是的,佛讲了,一切众生各个都有,为什么?他各个都有自性,自性是一个,平等的。而且在凡不减,在圣不增,没有增减,只是迷悟差别,觉悟它起作用,不觉悟它不起作用。所以,凡圣实际上只是迷悟不同而已,除此之外,没有不一样的,这个只有佛菩萨才能看到真相。所以佛菩萨那种心态,处世待人的心态是正确的,六道凡夫处事待人接物的心态是不正常的,为什么?他是烦恼习气,他有喜怒哀乐,而且变化无常,今天喜欢你,明天讨厌你,他会变;佛菩萨对一切众生那种慈悲永恒不变。你对佛菩萨尊敬,敬重他、爱护他,跟他学习,他对你慈悲;你叛逆他,你侮辱他,用种种手段去消灭他,他对你还是那么慈悲,永恒不变。那是真的,凡夫做不到。

  也就是诸佛菩萨他见了性,他是真性当家,他不迷,凡夫真的是迷惑颠倒,他离不开迷惑痴情。「迷惑痴情」这四个字是一桩事情,四个不同的名称,如果你要解释什么叫迷,你用那三个字来解释,那就是迷,惑、痴、情就是迷;什么是情?迷、惑、痴就是情。这四个字,你用其它三个字来解释它,一点不错。这是我们要远离的、要放下的,用这个很糟糕,用这个就是轮回心。用这个学佛出不了轮回,还是要搞轮回,为什么?你造轮回业,轮回心学佛也是轮回业,轮回里面的善业,来生的果报在人天。可是人天真不容易,为什么?很容易迷,一迷,三途去了。如果痴重,就到畜生道去,痴重;嫉妒、怨恨心重,就到地狱去;贪爱念头重,鬼道去了。你想想看危不危险?所以我们自己平常想想,这四个字迷惑痴情,跟我念佛比较一下,哪个重?如果这四个字重的话,那我们就晓得,我们这一生念佛不能往生;这四个字里头哪一个字偏重,你就晓得我们往哪一道去非常可能。情执很深,饿鬼道。愚痴很深,愚痴是对事理、邪正、善恶、利害分不清楚,很多人他真的分不清楚,感情用事,那是愚痴,愚痴是畜生道。看到别人比我好,超过我,嫉妒、怨恨,那是什么?那是地狱道。自己造的,自作自受。

  宇宙之间没这些东西,那是虚幻的,经上给我们讲的「不坚实」是真的,前面跟我们讲的「不如名、无处所」,确实如此,它是幻化的。你有这个念头它就变现,就跟作梦一样。我们既然了解事实真相,虽不是证悟,是解悟,解悟有助于我们观照,有助于我们放下。我们不知道真相,很难放下,了解真相之后,自然放下。而且利根的人马上就放下,为什么?他知道这个东西害自己,不是害我这一生,过去生生世世被它害了,为什么?没离开六道,就被它害了。这个东西要不放下,来世,将来生生世世还是被它害,它不是个好东西。为什么那么执着?「迷惑痴情」这四个字大家都知道它不好,为什么不肯放下?我们真正痴迷在里头,放不下怎么办?有一个方法。为什么这个烦恼习气这么重?是我们天天在熏习,这个烦恼习气天天在增长、天天在膨胀。这是事实,为什么?你六根所接触的境界,不都是帮助你在增长痴迷、增长迷惑、情执,不都在增长这些?怎么办?听经、读经,每天真的能够读经八小时,或者是听经八小时,一片光盘重复听。像刘素云居士一样,她是一片光盘听十次,一个光盘是一个小时,听十遍就是十个小时,每天听一片,都听十遍。我看她差不多用了十年时间,所以她放下了,好办法!祖师大德教我们三千遍有道理,三千遍就是十年,一天一片,一片听十个小时,至少八个小时。事情很忙碌的时候,你看刘素云居士说,她也不会少过四个小时。那是有事情,不会少过四个小时;没有繁杂的事情,正常的,八个小时到十个小时。有个同学告诉过我,他听《还源观》,听我第二次讲的《妄尽还源观》,每天也是听十个小时以上。他有工作,工作很忙,怎么听?有的时候晚上听,听到天亮了不知道,法喜充满。所以他有悟处,他欢喜,把睡觉的时间忘掉了。如果听得很疲劳,那你只好睡觉去,为什么?得不到法喜。为什么能得到法喜?懂了之后就真放下,放下之后再听,不一样了。没放下去听,生烦恼,听得没有味道,听得很累;放下之后再听,不一样了,真的是法喜充满。

  所以第一步还得先放下,把放下摆在第一,你才能够提升到一个阶层,你的学习会提升。如果你不放下,你开始学教,你所学的永远不能提升,为什么?这就是我老师常常讲的,心浮气躁,你心里面充满烦恼习气,全是烦恼。像这个杯子一样,盛的里面都是毒药,盛满了,佛菩萨给我们醍醐,放不进去,放进去都流出来,里面毒药装满了。诸位想想是不是这样的?我们心里面是不是装满毒药?贪瞋痴慢疑,五毒,有没有?自私自利、名闻利养都是毒,五欲七情都是毒,装得满满的,圣教进不去。所以要想真正学圣教,先要忏除业障,忏除业障就是放下,得要真干。放下一分,你学习里头就得一分法味,你欢喜,你真懂了,懂得不多,你会很欢喜,放下两分你就懂两分,放下三分你就懂三分,看你放下多少。完全放下,你展开经卷,佛的意思全明了,你就成佛了。这个法门多殊胜,多么难得!佛法上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古人所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不是假的。

  这世界上这么多人,几个人遇到?遇到的人很多,几个人搞清楚、搞明白?我们今天所欠的是什么?欠的是真干,其它的缘都具足。不能真干怎么样?当面错过。谁的罪孽?自己的罪孽,与别人不相干。我们在一起学习大经,在面前的人少,在网络、在卫星电视前面人多,他们很多根本跟我没见过面,有没有成就?有,只要听懂,只要真干,都有成就。而且有很多成就说真话超过我,不是假的,学东西不一定在面前。现在这些工具好,无论在哪个地方,我们在分享经教,网络跟电视都能收看得到,都可以在一起学习。这个殊胜的缘分过去没有,所以过去,修行、讲经弘法的人多,他不多佛法不就灭掉了?现在修行、讲经弘法的人少,它有这么好的工具,可以弥补那些缺失,好事情。在以前学经教,只有在佛学院,除了佛学院你到哪去学?顶多佛学院教学的这些大德们,他们把讲义写成书本,我们能够找到书本来做参考、来学习,总没有现在网络、电视来得方便。所以这个工具,我们要珍惜。

  可惜的,这个工具现在并不普遍,太少了。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有几十家这样的媒体,有几百家的网络,我相信对世界安定和平会大有帮助。我这些年在海外弘法,遇到不少人,谈到这些社会问题,我是常常在说,如果有个国家人觉悟了,他能够把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不要多,请十几二十个好的老师,有德行、有学问,真正通达经教的,请他们每天在国家电视台讲几个小时,我相信半年,社会就安定;一年,这个地区就大治,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就现前。人只要一回头,身心健康,不但身心健康,山河大地这些自然灾害没有了,为什么?经上讲得很清楚,「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我们地球上的居民,人人都是善念、都是善行,怎么会有灾难?所谓自然灾害不是自然的,是人的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为所感召的。学《太上感应篇》就知道,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大恶,山河大地来报复。山河大地报复,有水灾、有火灾,地球温度上升属于火灾,地震、海啸,都是众生业力所感。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对这些事实真相深信不疑,能不能化解?能,不是不能。

  帮助这个世间,劝化世人断恶修善、破迷开悟,化解灾难,菩萨事业、圣贤事业,不是普通人。可是圣贤人从哪来的?也是我们真正那种善念、善行所感得的,没有真正的善念想学善,圣贤不会出现。想造恶,就感应那些不善的老师都现前,就是教你作恶的,他都出现了;我们把恶念断掉,起了善念想学善,佛菩萨就出现,来得很快,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所以我们要想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社会、帮助国家、帮助这个世界,从哪里做起?从自己的善心善念做起。真正落实儒释道三个根,这就叫善心善念真落实了。天天读没用,天天听讲也没用,如何把你所听的、所读的、你所体会到的,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是真的,这叫真干。这才能感动一切贤人、一切诸佛菩萨,他们应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教化世人,帮助世界,全在业感。

  修行住菩萨自分,全是讲的断烦恼,这十种无常观让我们真正觉悟,对于一切法,放下执着,不再执着,那就对了。这段经文我们就学习到此地。明天我们所学后面这一段是胜进,菩萨他还要提升,三住提升到四住,提升四住应该学习什么,我们明天再一起分享。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一一六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三修行住」。我们今天还从「自分」十句看起,请看经文:

  【佛子。云何为菩萨修行住。此菩萨以十种行观一切法。何等为十。所谓观一切法无常。一切法苦。一切法空。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无作。一切法无味。一切法不如名。一切法无处所。一切法离分别。一切法无坚实。是为十。】

  这个十句,我们在前面也用了很长的时间在一起学习过。今天我们看看清凉大师的《疏》,我们把这个《疏》来做一个总结。看《疏》,「释中,先明自分,是护烦恼行」,这就说明经文里面两段,前面是自分,也就是修行住的菩萨,他们本分的功课,也就是必修课,目的是护烦恼。这个护烦恼是护烦恼不生,是这样一个行门。烦恼很麻烦,行人,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修行人,功夫不得力,不能开悟,不能证果,什么原因?就是烦恼,烦恼障碍了他。说这个烦恼,把这两种障碍,烦恼障跟所知障都包括在其中,所知障也是烦恼。所以这个经上,清凉大师说得好,「然此十无常,大同三地,彼论具释,引中边释,已见问明,既文义包含,略举一两」。这十句就是无常观,你为什么放不下?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就是你没有看破。

  我跟同学做了很多次报告,我这一生学佛很幸运,遇到三个都是好老师。章嘉大师教给我看破、放下。我是向他提了个问题,头一天见面,第一个问题,向他老人家请教,佛法有没有快捷方式,有没有方法能叫我们很快的契入?他告诉我,有,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明了事实真相,放得下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你为什么放不下?你把这个事情当真的,于是你就生起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烦恼就生起,你怎么能放下?今天我们在此地看到第三住的菩萨,这真讲修行,修行没有别的,千经万论,总而言之,修行就是放下,从放下当中你才能悟入。悟入是什么?悟入就是看破了。诸位在此地一定要知道,初住菩萨,我们从十信学过,都用了很长的时间。十信没离开十法界,十信心满,入住了,第十信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说得好,智者大师讲的「相似即佛」,相似,不是真的,很像,很像佛,不是真佛。这什么原因?没见性。也就是没见性的人他用的什么心?用的不是真心,用的是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不是真心。但是阿赖耶用得非常正,为什么说用得正?因为他学佛了,他以佛知佛见做为自己的思想,用佛的戒律做自己的行为。我们学教的常讲,「经论正知见,戒律正行为」,修正行为这是标准。经律论是标准,他把它都做到了,都做到就很像佛了,怎么不是真佛?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就是真佛,用真心,不再用妄心。所以十法界里面的佛,那就是接近开悟的边缘,他再一提升,无明就破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是真佛,那不是假佛。在大乘教里面,别教是初地菩萨,圆教是初住菩萨,《华严》是圆教,所以初住菩萨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真佛,不是假佛。他不在十法界,他住在哪里?住在华藏世界,毘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他住这里。

  我们现在看到此地,二住,治地住;三住,修行住,你看它这个名称,初住发心,发什么心?真心发出来了。要知道,在十法界里面用的心是妄心,不是真心。十法界前面四个是四圣,后面是六凡,六道凡夫。四圣都是修学佛法真的得力,真的有一点像了,你看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成正觉;菩萨、佛,尘沙烦恼断了,《华严经》上讲的分别断了,不再分别了。《华严经》不是像大乘教里讲这三种烦恼,名称不一样,《华严经》讲妄想、分别、执着,我们一定要晓得。执着就是见思烦恼,断了的时候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了。辟支佛把见思烦恼的习气断了,这就成辟支佛。所以辟支佛的自分上,是断见思烦恼的习气,他还有身见,再往上提升,那他要断分别,也就是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断了,他升级了,他是菩萨。菩萨的本分,要把尘沙烦恼的习气断掉,这是自分。他的胜进再提升,那就是断无明烦恼,一级一级的往上去。真正到佛的地位,无明烦恼断了,到佛的这个地位,佛的胜进是,佛位子上是断分别的习气,就是尘沙烦恼的习气,断了之后,再破一品无明,证法身,十法界没有了。所以六道不是真的,见思烦恼断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不是真的,统统是无常。无明破了,十法界就不见了,就从这个梦中醒过来。醒过来的境界是什么?那就是佛的实报土。佛的实报土也不是真的,为什么?无始无明的习气。

  你看看初住菩萨,他住在实报土,无明破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破了,但是无始无明习气在,习气不好断。十法界里面有修有证,实报土是一真法界,没法子修,所以那个地方的人,这经上有说,叫无功用道。古德常说,「此处用不得力」,此处就是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那个地方用不得力。一用力怎么样?一用力,你看又堕落到分别执着去了,那就走下坡,不能用力。怎么办?任运起修。任运是随它去,为什么?反正无始无明习气不碍事,他那时候修怎么修法?我们今天读《华严经》,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就是他们的修行。我们在经里头千万不能着相,一着相,那就不是他们的境界。着相是什么?着相就变成别教,你看多难。你不着相,不着相《华严经》是圆教,着相就是别教,差太大了。不着相是什么?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应化在十法界,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楞严经》里面讲的是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这些菩萨是法身菩萨,他不是普通菩萨,我们常常念的菩萨摩诃萨,他们是属于摩诃萨,都是证得法身的。天台大师说,分证即佛,他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习气没断掉。习气要多久才能断掉?这随它去,慢慢随它去,让它自自然然就没有了,时间久了,习气自然就没有了。佛告诉我们,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菩萨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这句话的意思要懂,三大阿僧祇劫,习气自然就没有了。习气是什么?很难讲。讲都很难讲了,那听怎么能听得懂?所以古人,古大德有用比喻来说,来说明这个习气,让我们慢慢去体会。古人用酒瓶,酒瓶是盛酒的,把酒倒干净,里头也擦干净,一滴酒都没有了,真的没有,闻闻还有味道,那味道就是习气,那味道除不掉,没法子除。那只有怎么办?瓶盖打开,放在那里,放个半年、一年,再去闻,没有了。所以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都是断无明习气的。这习气分作四十一等,轻重不一样,最后等觉菩萨还有一品习气,那个习气要尽了,给诸位说,实报土有没有?实报土没有了。

  实报土没有了,什么东西现前?常寂光现前了,只有常寂光是真的,永恒不变,那是自性。贤首国师的《妄尽还源观》里面,第一个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那就是这个东西。性体里面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你不能说它无,为什么?它能现相,精神、物质都从它生的,所以从一体起二用。怎么起二用?就是一念不觉,这个不觉就是无明,就是无明生起来。无明一生起来,自性就变成阿赖耶,阿赖耶的本体是自性,它是真的,它不是妄的。它相是妄的,体是真的。起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依报,宇宙现前;第二个作用,正报现前。正报是自己,就是我们的生命,在佛法讲灵性,世间人讲灵魂。讲灵魂也可以,灵魂是什么?在迷的状态,没觉悟。灵魂真有,我们这个身体有生死,灵魂没有生死,他又投胎,他六道里头投胎,他迷,不觉。灵魂要是觉悟,把见思烦恼放下了、不要了、舍掉了,他就到四圣法界,那他就成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他成这些。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叫他做灵魂,叫他做灵性。他还要好好修,修到把无明破了,无明是什么?无明是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就没有了,这到一真法界。刚才说过,一真法界无明习气没断,所以我们在《华严经》上学到的,这四十一个阶级到底是有还是没有?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为什么?事上有,理上没有。事上是每一个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的习气浅深不同,十住菩萨的习气就很浓,十地菩萨的习气就很淡薄。譬如像这个酒瓶,酒倒光了,瓶盖打开,过了多久的时间?过了一个月,闻一闻,还有酒味。那一个瓶子,酒倒光了,擦干净了,它已经有八、九个月,你闻闻,那比这个就淡多了,习气淡多了。八、九个月就是地上菩萨,这味道很浓的,才一个月的,这是十住菩萨,就这么个意思,你就晓得。这些菩萨,这真成佛,这不是假的。他们修什么?在这个层次里面,他们干的就一桩事情,众生有感,他就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来帮助他开悟,就用什么方法,法没定法,身也没有一定的身,随类化身。

  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记住,众生有感是有念头,求佛菩萨保佑就有感,佛菩萨真的来帮助你、来加持你,佛菩萨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他要起心动念,他就堕落了,那他就退转,没有这个道理。证得初住以上,三种不退转都得到,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他不会退转。他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他没有。示现在我们人间,我们看他好像有,其实没有。我们总是用我们的层次看他,看错了,他也不会跟你计较,他笑笑而已。那是谁?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他应化在印度,那个地方众生根机成熟,应以佛身而度者,即现佛身去度他们,就这么个意思。究竟果位的妙觉位,大乘教里称为佛,等觉以下都称法身菩萨,这在圆教,这是《华严》、《法华》都是这样称的,这都是一乘大经。我们学佛首先要把这些搞清楚、搞明白,然后我们才知道如何来提升自己。他们自分也好,胜进也好,说老实话,统统是十行,统统是无尽的慈悲来帮助遍法界虚空界这些没有觉悟的众生,来帮助这些人,做出种种示现。就跟《还源观》上所讲的四德,自性的四德,不是有意的,根本没起心动念,法尔如是,自自然然的,随缘妙用。众生有感他有应,这个应是随缘;妙用是什么?妙用,虽是随缘,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就妙。

  我们在六道里头舍身受身不知道多少次?大概是二、三个星期之前,同学有从网络上下载一个信息给我,我一看,印度一个十六岁的小孩,在死之前,他十六岁死亡,死之前告诉家人,他在这个家里面已经投胎了五次。第一次来投胎,好像六岁就死了,他家人知道,确实有一个小孩,小孩六岁走的。大概在十几年之前,有一个小孩真的是六岁死的,他说那是他的前身。死了之后,在他家里又投胎过三次,不是人身,有一次是蜜蜂,一次是苍蝇,一次是一条蛇,小青蛇,被他家人打死。这是第五次,第五次这是活到十六岁走的。这是说明什么?说明这个身无常,常常换身体,不知道换什么样的身体。在这个家,他喜欢这个家,跟这个家有情、有感情,也就是说,佛法讲的,他有执着,没有办法得人身就畜生身,畜生的寿命短,所以没有多久他就投五次。他要是不说出来,没人知道,他的家人证实,他讲的确实有这个事情,曾经有一条蛇在他家里被人发现,打死。凡夫舍身受身是业力,业力是他舍身受身他都有分别执着,而且还很严重,这就是迷,这就是惑,这就是愚痴,这就是情执。这四个字,意思是一样的,名称不一样,实际上是一桩事情。这个东西要放下,假的,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

  所以菩萨在此地给我们示现无常观,第一句话是总说,『一切法无常』,这句话是总说,后头九句是别说。《华严》用十表法,十代表什么?无量无边,一切法都是无常。你看经典里面佛常常告诉我们,正报,我们今天讲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包括星球有成住坏空。佛家讲时间,用劫做单位,一个大劫就是这个星系,我们不晓得是太阳系,可能不是太阳系,更大的星系,银河系。以前黄念祖老居士跟我谈过这个事情,我们谈到经上讲的三千大千世界,小千、中千、大千,这是单位世界,单位世界是不是我们这个地球?肯定不是,地球是单位世界里头的一个洲,一部分,为什么?经上讲得很清楚,日月是围绕着须弥山转,须弥山是这个单位世界的中心。这样一说,我们就晓得,太阳系不是单位世界,是单位世界里面的一个小的世界,小星系。这个单位世界是什么?太阳系确确实实是绕着银河转的,银河系的中心,现在科学家发现,那是个黑洞,很大的一个黑洞。佛经上讲,单位世界的须弥山,应该就是指这个黑洞。所以黄老就告诉我,他是学科学的,佛经上讲的单位世界是银河系。小千世界,一千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小千世界,中千、大千,那一个大千世界,十亿个银河系。我们今天科学还没有办法看到十亿个银河系,没有看到;换句话说,大千世界的边缘科学家还没有摸到。像这样的世界,《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讲得详细。

  我初学佛的时候,方东美先生把《华严经》介绍给我,他说这是佛经哲学,佛经哲学概论,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我们通过将近六十年的学习,今年我学佛五十九年了,通过五十九年学习我知道,不但是哲学的最高峰,是科学的最高峰。今天的科学讲宇宙,跟佛不能比,他讲得详细。宇宙的起源,你要是真正听到了,你心服口服。这个世界为什么有这么多变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交代你。灾难从哪来?如何能把灾难息掉?佛经上有办法,科学家没办法,确实这是大学问,现代人把它糟蹋掉,说它是宗教,说它是迷信,相信科学。科学跟《华严》里面讲的科学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不能比。这么好的东西,在中国世代相传,高僧、高士辈出。可是到我们这一代衰了,我们这一代怎么衰的?我们知道,民国建立一直到今天,这将近一百年,这一个世纪中国社会都在动乱,满清亡的时候军阀割据,接着中日战争,把中国传统完全破坏掉,没有办法再恢复,亏吃在这个地方,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真正有志之士要把佛法复兴起来,怎么复兴?研究经教,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人?他不是宗教,把他看成宗教,冤枉!他是什么身分?职业老师,他三十岁开悟,孔老夫子三十而立,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释迦大概也差不多,三十开悟,开悟之后就讲经、就教学,教一辈子。你真正把他的身分搞清楚之后,你就晓得,用现在的话说,他是职业教师,教了一辈子,而且是义务的老师,不收学费。要用现在话,他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信仰,不管你信什么宗教,你去找他,他都教你。现在叫多元文化,用今天的话来说,他的身分是多元文化的教育家,社会教育家。他本身的身分是多元文化义务的工作者,完全尽义务。一生没有建道场,没有建学校,哪个地方有缘请他,他就到哪里去,这我们在经上看到的。学生也不少,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人,很大的一个团体。住哪里?住宿在树林下面,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死的时候,走的时候,也在树林里面,没有在房子里头。你看他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这么做?就是此地修行住的菩萨为我们示现的,叫我们知道一切法无常,他统统放下了,王子的身分,全放下,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我们要学,就是要在这上面学,你真得受用。修行的枢纽,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就是看破放下。章嘉大师没欺骗我,头一天见面,他就把这个事实告诉我了。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两个方法交互,相辅相成。最重要的就是放下,放下真难,所以你首先必须看破,你才肯真放下。

  这个世间假的不是真的,《金刚经》上大家都念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无常的,有为是有生有灭,你说哪一法没有生灭?念念不可得。清凉大师在此地讲的无常,两个现象,「一者念念无常,二者一期无常」。念念无常是真相,实相!大乘《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念念无常。我们在《仁王般若经》里面读到,佛举了一个例子,说一弹指有六十剎那,就是这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剎那,一剎那里面有九百生灭,这生灭是什么?念头。念头很微细,我们自己不能觉察,这个念头就是无明,你看看一剎那有九百生灭。现在科学里用秒做单位,我们弹指,我们一秒钟,这么弹大概可以弹四次,六十乘九百再乘四,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个念头,念念无常,念头过去再不回来了。这个话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说,不是真的,佛不欺骗我们,说太多了我们不相信。

  我们在《菩萨处胎经》里面看到一段话,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对话,佛问弥勒菩萨,弥勒是唯识专家,《瑜伽师地论》他造的。世尊问他一个问题,说「心有所念」,凡夫起了一个念头,佛问他,这个念头里头有几个细念?这念有几个细念?有几个相?有几个识?实际上这个问题,问的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阿赖耶就是这个细念变现出来的。弥勒菩萨也是讲一弹指,一弹指有多少念?不是六十剎那,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单位,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三百二十兆。我们相信弥勒菩萨说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见到了。这就是现在科学里面讲波动现象,极其微细的波动,速度太快了。我们也像刚才所说的,一秒钟四个弹指,一秒钟多少个念头?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个念头。弥勒菩萨说「念念成形」,形是相分,就是物质现象;「形皆有识」,识是精神现象,是见分。就是阿赖耶,那个念头是阿赖耶的业相。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从业相里头变现出来的。精神现象从哪里来?也是从物质变出来的,所以精神跟物质是同一个源,同时发生的,永远不能离开。这是佛经上常常讲的心跟色,色是物质,物质现象,这个心就是精神现象。《心经》上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个空就是性,是一不是二,都是从自性里头变现出来的。

  在中国,实在讲中国历代出了不少佛菩萨,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是个代表。他开悟,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同样的一个境界。释迦佛是以佛身示现,能大师是以比丘身示现,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同样的境界。这一悟之后,一切法就都通了,为什么?一切法不离自性,都是自性变的,只要见性,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能大师不认识字,是不是真通?真通了,从什么地方看到?从如来的经教。你看他第一次逃难的时候,遇见无尽藏比丘尼,她受持《大涅盘经》,她在那里诵经,能大师那个时候二十四岁,在旁边听。听完之后,他就把他听到的讲解给无尽藏比丘尼听,这个比丘尼听了之后佩服得五体投地,拿着经本向他请教。能大师说,我不认识字。不认识字,你怎么能讲得出来?他说这个跟文字不相干,通了。你看他开悟的时候,说明他悟中的境界,他只说五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句话很重要。本自具足,那就是说见闻觉知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华严经》上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本自具足。虽具足,它确实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要怎样?要有波起来的时候它就现相。一念不觉就变成阿赖耶,阿赖耶就出现相,能生万法。讲得好,把宇宙的起源告诉你了。所以佛家讲,赖耶缘起。自性上不能讲缘起,自性是什么?隐,有,不能说它没有,它不现相。讲赖耶,赖耶动了,赖耶会动,就是今天科学里面讲的能量,能量它就会变现,现物质现象,现依报,现正报,这么来的。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证得的人太多了。

  释迦牟尼佛去六祖能大师一千多年,为什么释迦佛所证得的境界能大师也证得?经上讲的,个个都能证得,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你就证得。你放下执着,证阿罗汉;放下分别,证菩萨;放下妄想,就是起心动念,你就证得佛。佛家不是讲专利,释迦牟尼佛没有说只有他一个人成佛,不是,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是你现在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迷了,你自性里面的本自具足的东西一样都不能现前,你都把它障碍掉了。实实在在我们现在晓得,不是不现前,统统还是现前,现前怎么?扭曲了。你看看法身变成一期无常的这个身相,般若变成烦恼,解脱变成业障,造业受报,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变质了,不是不现相,现相,不是不现相,变质了。本来你的境界是极乐,现在变成极苦。所以苦从哪来的?苦从迷来的。乐从哪来?乐从悟来的。你能破迷开悟,你就离苦得乐,就这么一桩事情而已。所以念念无常难懂,这是根源,也是赖耶缘起的源头。一期无常,这个我们就好懂,这一期,我们得到这个身体,从出生到死亡,一期。这个一期是念念衰老,这是真的。

  所以早年讲经,实际上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我记得的时候,十四、五岁的时候,我就体会到这个问题,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从出生,实在讲就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往哪里去?往坟墓里去,一天比一天接近,这是我在十四、五岁的时候,这就是无常观,那时候不知道叫无常观,我就想到这个。而且这桩事情还真精进,它一天都不停。这是一期无常,真正体会到这个,人生的意义、价值观就不一样了,不会跟这一样。在那个时候,我们知识浅薄,对圣人教诲没有接触过,无可奈何,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常常是放在心上,有没有不生不灭?儒家的东西、道家的东西都没讲得透彻。一直到我二十六岁接触到佛法,在佛法当中看到,有真常。真常在哪里?真常在涅盘。涅盘是印度话,什么是涅盘?祖师大德在疏论里面告诉我们,他解释得好,涅盘翻译成中国叫大灭度,大是什么?大是法身,灭是解脱,度是般若,原来我们平常讲三德秘藏,三德秘藏就是大般涅盘。法身、般若、解脱,有没有?真有。可是你怎样证得?千经万论,佛菩萨常常挂在嘴边上,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就证得了。三个不能一起放下,你放下一个,放下执着,你就证阿罗汉,成正觉,六道就没有了。自己六道虽然没有,六道里面的众生要求这个阿罗汉,阿罗汉有感应,也能够感,到六道里面来教化众生。六种神通具足,智慧比不上佛菩萨,比我们人天高明太多了。这小乘涅盘,叫偏真涅盘,这不究竟。所以一期无常容易懂。

他下面的文说,「于何无常」,你在什么地方看到无常?「依五盛阴逼迫相,故苦也」。盛是炽盛,五阴是什么?色受行想识,你细心去观察。色是色身,这身衰老了,想想看,像《楞严经》上波斯匿王跟释迦牟尼佛谈话,释迦牟尼佛就问他,你想想看你十岁的时候,跟你二十岁的时候,你这身体有没有衰老的变化?有,二十岁当然比十岁老,三十岁又比二十岁老。佛问他,你今年多大年岁?六十二岁,他跟释迦牟尼佛同年。细心去观察,不是十年十年老,一年比一年老,一个月比一个月老,一天比一天老。再给你讲真话,前面一剎那,后头一剎那就比前头一剎那老,这给你讲事实真相。你要真正懂得剎那剎那在那里衰老在变化,那就念念无常。释迦牟尼佛问波斯匿王,那是一期无常。慢慢衰老,苦就来了,行动什么都不方便。这个世间真的有人衰老得慢,有人衰老得很快。中国古谚语有一句话说得好,把这个问题解答,说「忧能使人老」,你忧虑、你操心,你就老得很快。

  如何让老的速度缓慢?什么都不要操心,什么都放下,心里没事,常常保持着干干净净。我们做不到,人不能没有妄想,没有妄想你就不是凡人。只有诸佛、法身菩萨他们没有妄想,阿罗汉没有粗的妄想,他有微细的妄想。我们做不到,怎么办法?净宗法门殊胜,教你念一句阿弥陀佛,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外面随缘,不攀缘。我这些修学的方法都是老师教的。最初章嘉大师教的,很得受用,老人没有欺骗我们。我跟章嘉大师那个时候我二十六岁,他老人家好像是六十五岁,祖父辈的,看到我们这些年轻人,很爱护、很慈祥,他怎么会骗我?所以我对于老人的教诲深信不疑,依教奉行。彻底放下,没事,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没有事。顺境善缘里面决定没有贪恋,逆境恶缘里头决定没有怨恨,你说你有多自在,你说你多快乐,每天笑容满面,法喜充满。真的!学佛离苦得乐,不是假的。

  可是五阴逼迫的现象,你要是常常去牵挂它,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那你可苦不堪言。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不能不接触,睁开眼睛会看,放下什么?佛教给我们的好,放下执着,不执着,你就不会随外头境界转,不执着。再贴切一点,不对立,对立是佛经里讲的边见,二边,所有烦恼都是从这个地方生的,不跟人对立,不跟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不要要求别人,不能要求对方,要求对方你就错了,要求自己,自己不跟别人对立,别人想跟我对立都对立不起来,对立一定是双方的。所以一个巴掌打不响,必定是两个,我这边撤了,你那就打不响。一定从自己做起。中国老祖宗也这样教我们,佛法没传到中国来,老祖宗就教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解决任何问题都从自己内心去解决,不要从外面。从外面非常困难,从内心很容易,一下就解决。

  这在佛法里面讲,叫我们断烦恼,从哪里断起?从五种见惑断起,第一个不要执着身,身不是我,要看破。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是我所有的,脏了,就会换一件;坏了,就不要了,再去穿一件新的,你看你有多自在,身体亦复如是。不要把身体看得太重,看得太重你就有操心,你有执着,你有分别,你有妄想,统统具足,错了。所以《金刚经》上教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头一个四相破了,怎么破?四相是无常的,无常就不是真的,你能不放下吗?我们要追求什么?要追求真常的。真常有没有?大涅盘里头有。所以古印度,无论是宗教,还是学派,他们终极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追求般涅盘。般涅盘简单来讲就是永恒,今天讲的不生不灭,这是真的。在哪里?在自性里头,回归自性,那你全得到了。于是我们就清楚,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我们的方向目标订在哪里?订在回归自性,我们会真得到。那这一生没有白来,这一生过得非常幸福、非常美满,没有烦恼,充满智慧,你说你多快乐。处事待人接物,《还源观》上跟我们讲四德,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多有意思。

  我们修净土,净土在《无量寿经》上,在经题里,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经题的上半段是讲的果德,「大乘无量寿庄严」,大乘是智慧,无量寿是德,庄严是相好,你看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是无量寿,相就是庄严,果报。果从哪里来的?修得的,用什么方法修?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是大菩提心里面的一个,是自受用。菩提心的体是真诚,《观经》里面讲的至诚心,《起信论》里面讲的直心。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用这个心,快乐无比!真诚心待人,别人欺骗我,用妄心,我知道,我对待他用真诚心。为什么?他没有学佛,他还在迷,我学佛了,我觉悟了,我怎么能跟他一样?无论别人用什么态度对我,我都欢喜,不好的态度对我,我感激他,为什么?他替我消业障,没学佛的时候造业,更何况过去生生世世?他替我消业障,我能不感激吗?我们每天讲经、教学、念佛、诵经都给他们回向,所以那是菩提心的深心,清净平等觉。我讲经,为了大家容易体会,容易懂,我在这上面加个真诚,下面加个慈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是什么?这十个字就是真心,这十个字就是大菩提心。真诚是菩提心的体,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慈悲是他受用,对待一切众生大慈大悲,没有条件。看到别人有困难,我们自己有能力,就得尽心尽力帮助他,没有任何条件,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你说你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助人为快乐之本。我帮助别人,别人帮助我,这个回报好快,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所以你要晓得苦,然后你就肯放下,放下真自在。世间人为什么不能放下?他害怕,他怕好不容易才得到,放下之后就没有了,那怎么办?这就是不懂因果报应。

  所以印光大师,这是近代中国可以说第一高僧,这不是我说的,几乎是佛门公认的。这个老人家跟我有缘分,虽然没见过面,我的老师是他的学生,李炳南老居士,净土是跟他学的,所以真的是祖师。我读他老人家的《文钞》,非常感动。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在香港住四个月,讲《楞严经》。住在倓虚老法师的中华佛教图书馆,在九龙界限街。倓老那时候过世不久,图书馆搜集不少弘化社的经论善书。我白天没有事情,看祖师一生给佛教留了这么多好东西,白天没有事情就读书,发现祖师对于因果教育用了心。怎么发现的?发现三本书,不是佛经,《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我看版权页,每一版都是印一万册、二万册、三万册,有的到五万册,印了几十版。这三种书,我把它概略统计一下,在他那个时代,印到三百万册以上,这个吓人!佛门的祖师,为什么不印佛经?就印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打开来一看,全讲因果报应。我就想不通,想了两个多星期,总算有一个结论,大概因果教育很重要。到最近这些年来,才发现真要紧!伦理道德不能轨范人心,有些人读书读得不错,干了些坏事,昧着良心的事情,为什么?名利在诱惑,知道是不应该的,干了;如果懂得因果报应,不敢干了。所以对治今天这个社会,要想救这个社会,最重要的就是因果。人要知道因果报应,不会起一个恶念,为什么?起个恶念都有报应,你还敢做坏事吗?所以老人家为了拯救现在这个社会,一生全心全力都用在因果教育上。然后回头再看他的《文钞》,果然不错,跟哪一个人写信,答复人,没有不提到因果的。所以我从香港回来之后,我把这三样东西讲过几遍。那个时候我也印经书,我记得回到台湾之后,我将这三种书印了五万册,讲过几遍。

  这些年来,在澳洲有这么个缘分,学校找我,要我代表学校、代表澳洲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先后我参加了大概有十一、二次,才知道这因果教育比什么都重要。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学佛为什么功夫不得力?把根疏忽掉了。我明了之后,明了是觉悟,就特别强调三个根,儒释道的三个根,儒的根就是《弟子规》,《弟子规》是什么?礼,基本的礼节,就跟佛法的戒律一样。礼没有了,儒就没有了;因果没有了,道就没有了;十善业没有了,佛就没有了,全是假的。所以我就提倡三个根,劝导学佛的这些同学们要把三个根扎起来,补习,过去疏忽了,现在补,拼命补,一定要把它落实。出家,还要扎一个根,《沙弥律仪》,出家四个根,在家三个根。你有根本,然后无论学哪一门,学儒、学道、学佛,你学儒,会成圣贤;你学道,会成神仙;你学佛,会成佛、会成菩萨。佛菩萨是人做的,不是天生的,所以这三个根多重要!我们不要管别人,管自己,管别人,错了,从自己做起就对了。所以先要知道无常、知道苦,我们学习的精神才能提得起来,勇猛精进。什么样的境缘障碍不了我们,你明白!这个叫你看破了,你了解事实真相。

  下面祖师引《瑜伽师地论》的话来说,「瑜伽三十四」,《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三十四卷,里面说的,「由无常行作意为先,趣入苦行」。这是讲学习的次第,修行住的菩萨,它这十句是次序,这个次序在经论上有根据的,所以先要看破无常,都是幻化的,都不是真的,然后怎么样?然后你才能吃苦。释迦牟尼佛临灭度的时候,留给后世的弟子两句话,阿难尊者向释迦牟尼佛请教的,您老人家在世,我们依你为老师,您老人家走了,我们依谁为老师?世尊讲了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十善业是根本戒,要知道,十善业在小乘展开是三千威仪,三千威仪归纳十善业。在大乘,菩萨八万四千细行是什么?十善业的展开,八万四千细行归纳就是十善业。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十善业是什么东西?在法门讲,八万四千法门的总纲领;在修行行门上来说,八万四千细行的总原则,你能疏忽吗?你疏忽这就完了。

  我们在佛法里面明白这个道理,回过头来再看《弟子规》,是我们千万年前老祖宗遗教的总纲领、总枢纽。它展开是什么?展开就是现在儒家所讲的四书五经、十三经,乃至于《四库全书》。你去看古人的东西,绝对没有违背《弟子规》,我们才晓得这个东西的重要性,这真是根,根本的根本,把它抓出来了。你从哪里学?就从这里学。整个社会都能够做到《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个社会祥和,和谐社会、礼义之邦。全世界的人都学习,这世界上什么灾难都没有。为什么?福人居福地,什么人有福?古圣先贤伦理道德你统统做到,你有福报。真的,一点不假,你个人觉悟,你能够把,中医里头也讲,你能把五常做到,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做到,你身体不会生病。有病,有病自然会好,你心太好!你的细胞,就是病的细胞它自然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就健康。病怎么生的?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那你五脏六腑就长病,这中医说的。中医给人治病是帮人扭转心态,这最重要,占百分之七十,用医药是百分之三十。如果心态不好,那个医药力量达不到,没有办法救你。心态一改变,自然就好,有很多病根本用不着吃药。然后你就晓得,相由心生,心好了,他相就好了,身体就好了。

  同样一个道理,境随心转,你心好,心态好,山河大地那些灾难、自然灾害自然就没有了。所以今天科学家给我们报导,这个地球上灾难太多了,能不能化解?中国儒释道有本事化解,他不相信,他相信科学,那就完了。科学今天走到瓶颈,遇到困难,他没有办法解决,他知道这些灾难,他没有法子解决。佛经上有,儒释道里头有,这么好的东西。所以它从小的好处,身心健康,法喜充满;再扩大,家庭幸福,家庭和谐;再扩大,你的邻里乡党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和谐,世界和谐,它有这么大的效果。今天我们跟人家说,人家不相信,怎么办?做出来。我也是在联合国会议里头,被这些会友们,散会之后在一块吃饭聊天,大家都说,法师,你讲得不错,很好,可是做不到,这是理想,没有法子落实。逼着我,我在家乡汤池小镇做了三年,做成功了,这大家相信了。那是做给联合国从事和平工作的人给他们看。所以我们在联合国会议上声音就大了,做出来了,你不相信,自己去看看,你就明了了。而且做得很快,效果非常快,我以为二、三年才会看到成效,没有想到三、四个月,成效卓著。所以当时我就想,人怎么是这么好教的,就是没人教,你看这一教他就回头,良心就发现,就不好意思做坏事,和谐社会马上就看见了。

  所以我们学儒、学道、学佛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要有信心,要真干。真干是什么?佛家讲自度度他,世间人讲自救救人,得真干才行。要恢复释迦牟尼佛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他是教学。你看他老人家给我们做的示范,三十岁开始,七十九岁过世,经上常讲,讲经三百余会,那三百余会就是现在讲办班、办活动,三百多次;说法四十九年,教学四十九年,他是教学,他不是搞别的。我们要恢复佛教本来的面目,就是要教学。寺院是什么?是学校,早年的寺院是学校,寺院变成这些宗教,这历史很短。我们细心观察,在前清,乾隆时候还是学校,每一个寺院长年讲经教学。你学东西到哪里学?没那么多学校,只有到寺院里面学。寺院里面这些出家人,不但能够跟你讲佛经,他儒道都通,所以你学儒、学道,到寺庙去,统统学得到,这些出家人都有本事教你。所以过去念书人多半在寺庙里头。宋朝的宰相范仲淹,在寺庙里度过很长一段时期。寺庙里头有书,从前书很不容易找到,藏经楼就是图书馆,出家人个个都是老师,所以住在寺庙里学东西快,学成了参加考试。

  这个教学逐渐逐渐衰了,慢慢疏忽了,应该是嘉庆以后。在我常常想,这个事情可能慈禧太后关系最大,因为清朝帝王世世代代对儒释道非常重视,经常邀请这些学者专家到宫廷里面讲学。他们的讲义,我都看到,在《四库全书》里头。《龙藏》,那是专门讲佛教的,这是乾隆皇帝,也是对佛教尊重,另外编一套,没有放在《四库》里头。可是道家的东西在《四库》里面,儒跟道都在《四库》里头,唯独佛把它分开,这对佛特别尊重。皇帝带者嫔妃、文武百官天天来听、来学习,这个风气太好了。宫廷里面讲学这个风气,是慈禧太后她掌握政权之后废掉,不再请这些学者到宫廷里来上课,不再了。她喜欢什么?她喜欢驾乩扶鸾,她喜欢扶鸾。国家大事她不征求这些学者专家的意见,她去扶鸾,听鬼神的,这国家亡掉了。这个事情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因为我曾经有一次,对扶鸾这个事情我有疑问,向他请教,他就把清朝这个历史告诉我,是慈禧太后废除讲学,在宫廷里面设乩坛,到最后亡国。我们中国古人讲,国家要兴旺,要听于民,听听老百姓的声音;国家要亡,听鬼神,听鬼神这国家就差不多了。所以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

  所以,以苦为师这是应当的,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现在社会上一般经济富裕,都过着奢侈的生活,灾难来的时候他就没有办法,抵不住。所以佛教导我们,你看他老人家那种苦行,我们做不到,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说明什么?说明他的身体好,他可以露天在外面睡觉。我们要是在树下过一个晚上,第二天不就到加护病房去了,这就说明我们身体跟他差太多了,娇生惯养的,禁不起风霜。人家那是真叫金刚不坏身,他不在乎,风吹雨打日头晒,他一点都不在乎,这是锻炼出来的。所以苦行对于修行绝对有好处,绝对有利益,能把贪瞋痴慢的烦恼断掉,让自己七情五欲不会增长,逐渐的淡化,这是好事情。

  「由苦无所得行,趣入空行,空故不自在,由不自在,趣入无我,此四即苦下四行相也」。苦底下这个空、不自在、无我,都是属于苦底下四种行相。能不怕苦,到最后才能把身见看破,才能把身见放下,那就恭喜你,身见一放下,后面那四样迎刃而解。后面四样是什么?身见放下,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就很容易放下。这一放下,恭喜你,你入了佛门。在小乘,你证得须陀洹果;在大乘,像《华严经》上,你是十信位里面的初信位菩萨,也就是佛教小学一年级,你正式上学了,你是真正的佛弟子,真的是佛的学生。如果五种见惑没断,你没入门,没入门什么?在门外,你不是真正佛的学生,这个自己一定要晓得。我在这么多年,常常劝勉同修,我们一起认真努力,我只讲把自私自利放下,把名闻利养放下,把五欲六尘放下,把贪瞋痴慢放下,我讲十六个字,四四一十六。这十六个字真正放下,到哪里?到门口,没入门。我讲得很明白,这是门口。跨进去一步,那就是把五种见惑放下,你进门了。我教同学,教道友们,我说我只带你到门口,最后那一步那是你自己要跨进去。可是这十六个字你要放不下,你跟佛门相距远之远矣。怕的是什么?怕的是佛门你没有见到。

  佛法修学,你看我学佛头一天见出家人,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就是跟章嘉大师。第一天跟他谈话,跟他老人家请教,他就把这些秘诀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我跟老人三年,我的佛法基础是他老人家给我奠定的,没有这三年的基础,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成就。这个基础太重要了,我们永远感老师的恩。不是方东美先生我不会学佛,因为年轻,认为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宗教,没有念头去接触它,排斥它。跟老师学哲学,他从教我哲学概论,最后一个单元佛经哲学,我从这里入门。他把佛教介绍给我,他说「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这个教诲,把从前错误的观念整个改过来。他指示我的方向非常正确,他说佛经里面的东西,这个高等哲学,他说你要到寺庙里面去,你不容易找到,在哪里?在经典里面,这个方向指得正确。所以以后,从此以后,我才有兴趣逛寺庙,逛寺庙干什么?找经典。寺庙里头有藏经,有时间就到寺庙里去看经,有一些经,《大藏经》都不能借出来,所以只有利用星期假日去抄,我记得那个时候我还抄了十几部。所以老师的指引太重要了。

  在那个时候我一个人到台湾,真的是没有牵挂、没有忧虑。章嘉大师劝我学佛,劝我学释迦牟尼佛,所以他教我最先读的两本书,是《释迦谱》、《释迦方志》,在《大藏经》里面,释迦牟尼佛的传记。他跟我讲,你要学佛,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你对他不认识,你很可能走上误区,盲修瞎练。他说你必须把佛他的生平搞清楚,然后你就知道怎样学习。这个指导很正确,很难得,很不容易。我出家,这出家也是个行业,我们自己清楚,社会上的人不知道,多元文化的教育工作,我清楚,别人不清楚没有关系,只要我清楚。他劝我出家,劝我学释迦牟尼佛,你一生就跟着释迦牟尼佛学,你就没错。这个指导正确,虽然这条路走得很辛苦,辛苦是什么?是一般世人对佛法不了解,不能怪他,我们佛门弟子做得不好,没有真正做出来。我还是就是非常艰苦维持讲经不中断,没有地方讲了,我一个人会讲。过去在外国,外国他们工作繁忙,听经只有一个星期顶多三天,星期五的晚上,星期六放假,星期天放假,所以一个星期,那就是很勤奋的能来听三次,其它时间没人来。那怎么办?我讲经不中断,我天天讲。我自己买了一个小的录音机,不是录像,录音的。我自己讲,讲完之后,翻过来,我自己听,我没中断过。世尊四十九年没有中断,我也是一天都不中断,读经,学习,不中断。我讲经一生抱着学习的态度,不敢以老师自居,同学在下面听的,都是我的监学,都是我的善友。希望大家帮助我、指导我,帮助我提升,这是我基本的态度。这一点是跟台中老师学的,讲经是得他的鼓励,得他的栽培,我跟他十年,奠定下这个基础。

  下面,无作、无味、无处所、无分别、无坚实,前面我们都做了很详细的讨论。这个完全是讲十法界,十法界高的咱们不谈,我们专来讲六道,六道里面的状况。法身菩萨为什么讲这个?证得法身之后,他只有一桩事情,应一切众生之感,众生有感他就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六道里头全是迷失自性的众生,他要觉悟了就不在六道,所以这种说法对六道来讲非常管用。你看他所说的、所演的,都是帮助我们放下,为什么放不下?就是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一桩一桩细细给你分析,一切法真的是无常,真的是苦空,于是在一切法里头不再执着、不再贪恋,你才能回头,你才能回过头来去寻找你的本来面目,才能够回归得了自性。否则的话,回不去。从这些地方我们就深深体会到,诸佛菩萨大慈大悲,你体会到。体会到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知恩才会报恩,用什么报恩?依教奉行就是报恩。他教导你的,你没听懂,你不能去做,这是忘恩负义。真听懂了,依教奉行,这叫真正报恩。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一一七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三「修行住」,我们看第二段,修行住的第二段,「十界」,我们先把这个文念一段: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观察众生界。法界。世界。观察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观察欲界。色界。无色界。何以故。欲令菩萨智慧明了。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这是修行住菩萨也可以说必须要修学的,「自分」是必修课,「胜进」也是必修课。从这个修学,他就能提升,提升到第四住,从第三提升到第四。清凉大师在批注里面告诉我们,「后胜进中」,是我们刚才读的这一段经文,「是护小乘行,小乘不求种智,不欲广知故」。种智,是一切种智,小乘人在三种智慧里面,他只得到一切智,一切智是阿罗汉、辟支佛所证得的,知法总相。总相是什么?就是前面自分里面所说的无常、空,知道一切法无常,一切法空,佛法里面常讲万法皆空,二乘就是声闻、缘觉,他契入这个境界,所以能够把见思烦恼放下,超越六道轮回,生到四圣法界。四圣法界,在我们这个地方讲,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诸位要知道,六道是凡圣同居土,圣人应化在其中,跟这些六道众生和光同尘,在这里面示现教化众生。脱离同居土,生到方便土,这是菩萨,小乘也在那边。他们的志愿不大,知道万法皆空,不想再求,不想再往上提升。

  万法的种类太多,这个「种」就是种种,森罗万象,它是怎么形成的?阿罗汉不求这个。实在讲也很有道理,因为一切法都是空的,你还要去研究它干什么?感觉得没有必要了,统统放下,这不就是了吗?见思烦恼就断了,可是尘沙、无明在。尘沙就是眼前这些法,森罗万象,它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它?这种智慧就叫「道种智」,这些种种法是什么道理形成的,这个智慧是大乘菩萨有,称为道种智。此地讲的这个种智是如来所证得的。经文有省略,学经教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种智前面有两个字省略掉,叫「一切种智」,就是一切智、道种智,圆满的证得,这是如来的智慧,法身菩萨的智慧。如果对于这个智慧没有意愿去学习,不想再学习,这是小乘,也就是说,他不知道他还有道种智、一切种智没有证得,他不能向上提升。

  这个地方『十法』,十法,我们要记住,跟前面讲的是一个意思,十法就是一切法,《华严》用十代表。十是圆满的数字,在数目字当中从一到十,这是圆满的,实际上就是讲一切法,一切法,一法都不漏,它表这个意思。世出世间遍法界虚空界,这森罗万象,变幻无穷,这桩事情他疏忽了。他说反正一切皆空,何必再去学它?你听听他说的也挺有道理。实际上,如果不了解,那就是迷惑。你对于一切法的性体懂得了,现象也知道,可是它怎么来的?这个事情,阿罗汉不知道,辟支佛也不知道。我们在大乘经典里面看得很多,譬如楞严会上,释迦牟尼佛问这些声闻弟子,诸法实相,很多他们茫然。他问阿难,阿难那个时候证得初果须陀洹,问他心在哪个地方?他不知道,他说了七处,都被释迦牟尼佛否定了。富楼那证得阿罗汉,四果罗汉,世尊在楞严会上的开示,富楼那尊者听了很疑惑,不能理解。这就说明他们的智慧没有圆满。

  大乘教里面常说,阿罗汉只得到半个解脱,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法身没证得。大般涅盘里面所说的是三桩事情,法身、般若、解脱,阿罗汉只有局部的解脱,他脱离六道轮回,他不能够脱离十法界。所以菩萨在此地做这个示现,帮助这些小乘根性的人,帮助他们什么?帮助他们舍弃这种成见,这种知见,要发大愿求无上菩提。他们只证得正觉,正等正觉没有,无上正等正觉那更是没有,所以继续要教他学。你看,『观』,这个「观」就是止观,观是明了,他对于『众生界、法界、世界』,他不明了,认为这个东西都是空的。是没错,是空的,是无常的,前面自分里头讲过,一切法无常,众生、法界、世界当然是无常,地水火风也是无常,色、无色界还是无常,看一面,这是看的法相。法相里有法性,法性真常,这个他就不知道了。所以胜进叫护小乘行,小乘行者,希望他们发心求一切种智,求圆满的智慧,广知,圆满的智慧。

  十句里面,前三句是「作佛事处。众生是所度,法界是能度,世界是度众生的处所」。小注里注得好,这都是清凉大师为我们所开示的。我们看开示里面,他举《十地论》说,「大意云,观无常等,烦恼不生,名护烦恼行。不同凡夫,观察诸界,破邪显正,不堕小乘,名护小乘行」。前面是讲烦恼不生,观无常,烦恼不生,见思烦恼不生。为什么?见思是六道轮回的因,见思烦恼不生,六道轮回就没有了。但这事情没有完,所以小乘也叫做阿罗汉,这个名称是印度话,翻成中国叫无学,无学就是毕业了,他所学的东西圆满,告一个段落了。就好比小学毕业,上头还有中学,中学上面还有大学。人要有大志,得大学毕业才算数。我们用这个比喻,诸位容易了解。这观察诸界的意思是破邪显正,那就超越小乘见解。这是前面这三界。

  「次四界是起见处」,次四界就是『地水火风』,在这里面生分别,所以说「外道计大为诸法本」。这个「大」就是四大,地水火风四大。外道以为四大是一切法的根本,有没有这个意思?有。难得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一语道破。诸法,现在人把它分成三大类,物质现象、精神现象、大自然界的现象,从哪里来的?就是四大变现出来的。四大是什么?我们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大乘法里面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确确实实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现象来源的根本;科学家讲的能量、物质、信息,他说宇宙之间只有这三样东西,除这三样东西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三样东西从哪里来的?这是四大组成的。四大是讲的,现在科学讲的基本粒子夸克,大乘教里面讲微尘,这个微尘是极微之微,就是再不能分了,再分就没有了,所以也叫做邻虚尘。为什么称它四大?这个基本的粒子它有四种性质,叫四大。第一个,它是物质,你能够看得见它,称它为地大,地就是物质现象;它有温度,温度叫火大;它有湿度,湿度叫水大;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动那就是风,风是动的。地水火风这四个字是形容词,形容这个基本粒子四种特性,这是属于物质现象。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形皆有识,「念念成形」,形就是微尘,极微之微,我们今天讲的基本粒子,基本粒子从哪里来的?是从我们念头波动现象里面产生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里面产生出来的,这是波动现象,「形皆有识」,只要是这个现象发生了,现象里面就有识,识是什么?受想行识。

  我们可以这样说,物质里有受想行识,任何物质,一粒尘沙,佛给我们讲的一毛孔、一毛端、一微尘,依报讲一微尘,正报讲一毛孔、一毛端,我们的汗毛,这一毛端,都有受想行识。为什么?因为自性里本来具足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性德,不生不灭。在觉的时候叫见闻觉知,一念不觉,迷了,迷失自性,迷失自性就把见闻觉知变成受想行识,就变成我们生命当中精神这一部分,再小的物质现象都有受想行识。所以难得,这些年来日本江本博士做水实验,发现水,水是矿物,水有受想行识。我们赞叹它,它知道,它受了,它有快乐的受,它有乐受,现出来的图案非常之美;我们讨厌它、憎恨它,它不高兴,它现出来的那个图案非常难看,好像在生气的样子,水。这个东西,三千年前佛就把它讲得这么清楚!讲到什么?还有我们现在没办法实验的,自然现象,自然现象里头也有受想行识,受想行识遍法界虚空界,我们科学没有测验出来。测验出来之后,那你就晓得,法界虚空界跟我们是一体。我们起一个念头,这个念头非常微细,这个念头叫无始无明。这一念里面就有物质现象、就有精神现象,这个现在科学讲的能量、信息、物质同时现前;在佛法里面叫三细相,阿赖耶的业相、见分、相分,同时变现出来,阿赖耶变现出法界虚空界,惠能大师讲的能生万法,宇宙从哪来的?生命从哪来的?我从哪来的?这全都给你说明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之后,就像《还源观》上所讲的,无论是念头也好,物质现象也好,精神现象也好,《还源观》上给我们讲的,它都是周遍法界。物质现象周遍法界,精神现象周遍法界,这个一念不觉的现象也是周遍法界,时间跟空间也是它变现出来的。这是高等科学,科学对这个事情一直到现在没有讲清楚,贤首国师在《还源观》上讲清楚了。国师之所本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上把它讲清楚、讲明白了。

  我们这一遍《华严经》讲了十几年,十几年前,我们初学《华严经》的时候,这个境界我们不知道,解悟,我们的解悟不到这个程度。如果今天我再把《华严经》从头再讲一遍,跟上一次讲的,就是这四千多个小时,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我现在对于三种周遍明白了,起心动念周遍法界,起心动念出生无尽,起心动念含容空有。这在以前不知道,明了之后,我们不要说是言语造作,我们动一个念头,都能够影响遍法界虚空界;我们一个行为,能够影响到十法界依正庄严。换句话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要负责任,对谁负责任?要对自己负责任,要对自性负责任,要对遍法界虚空界依正庄严负责任。这就是,我们过去虽然常说,真正的意思不了解,不够透彻。相由心生,境随心转,你看我们都会说,初学佛的同修听到了也都会说;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起一个念头、一个动作的时候,会影响遍法界虚空界,这个没有想到。真想到之后,我们修行会修了,修什么?断恶修善,所有一切不善的习气统统放下、统统抛弃了,我们一定肯定仰慕本师释迦牟尼佛,佩服到五体投地,他老人家教给我们的「十善业」,十善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我要把它恢复,一条一条圆满的把它做到。十善业扩充,八万四千细行,这说了一个数字,实际什么意思?遍法界虚空界一念善没有一样不善。

  为什么念阿弥陀佛有那么大的力量?乾隆时代,慈云灌顶法师,这是当时一位大德,也是著作等身,他老人家的著作收在《卍字续藏经》里面二十多种,总共有四十多种。我读过他的《观经直指》,《观无量寿佛经》的批注。他里面说了一句话,我们个人有灾难,个人灾难是病痛;我们周边环境有灾难,这就是现在讲的自然灾害,旱灾、水灾、风灾、地震、海啸、瘟疫,这就是我们讲的自然灾害,一切经咒都不灵、都失效,都没有办法化解这个灾难,你说这个灾难多严重?法师告诉我们,还有一法能化解灾难,这是什么法?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能化解,你身上再严重的疾病,你念这个,你身体会好,自然灾害统统能化解。阿弥陀佛有这么大的力量?没人相信。学了《还源观》,这一下可相信了,为什么?这一念是自性的德号,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世间法里头没有,佛法里头也找不到,这是第一善。一心持名,效果果然出现,什么灾难都化解了。你一个人能够持名,你没有灾难,虽然共业所感,共业当中有别业,大众受这个灾难,你不受这个灾难。我从这个地方才真正明白,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难怪许许多多菩萨不相信,何况我们凡夫。真正能信的人,那可不是普通人,什么人能信?《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善根、福德、因缘,这三个条件具足的人他能信。这三个条件从哪里来的?过去生生世世修得的,不是一生一世就能成功的。

  我们最近,诸位看到有个光盘,八年前,东北一位刘素云居士,她得的是重病,红斑性狼疮。有一些人知道,这个病比癌症还严重,癌病还有救,这个病没救。她在得病一年前闻到佛法,她就有善根,这个善根,我听她的报告,我就清楚,不是这一生的,过去生中,总是有好多世,她都是学佛的,所以她对于这一句阿弥陀佛她能信,信心坚定,绝不动摇,她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把病治好了。得这个病的人,这大家都知道,他的存活顶多半年到一年,一年很少。她得的是非常严重的,换句话说,医生对她讲的时候,三个月、半年就不得了,等于宣判了死刑。她就不治了,医生也治不好,没办法治,她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什么药也不吃,医生也不看。念了半年,身体愈来愈好,这疮不见了,红斑狼疮不见了。再到医院去检查,医生都吓一跳,妳用什么东西治的?妳吃了些什么东西?擦了什么药?她告诉他,我什么药也没吃,什么东西也没有擦,我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治好了。当地的人相信她,凭什么相信?这个人一生没有打过妄语,忠厚老成,这个难得,一生没有妄语,憨厚老实。

  这一句佛号能把她的病治好,别业;共业呢?我们在这个地球,这个地球有灾难,我们大家都能一心一意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但是念阿弥陀佛决定要遵守十善业道。刘素云这一声阿弥陀佛为什么有效?具足十善,我们今天讲儒释道的三个根,她也许没有学过,她天生具足,这个难得!她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换句话,《弟子规》她没有学过,但是《弟子规》条条她都做到,她没犯。《感应篇》里面讲因果,她也统统做到,这个人没有恶念、没有恶言、没有恶行,那么样的和蔼,那么样的可亲,每个人都喜欢接近她。那我们晓得,过去生中养成的,善的习气很浓,带到这一生来了,这一生没有学,她自然就不犯,就具足儒释道的三个根,一心念佛,这一句佛号把她这个病毒化掉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原因,她为什么成就的。如果我们这个地区,人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人人都真正来念阿弥陀佛,自救救他,救世界。

  曾经有人告诉我,劝我要发心来拯救这个世界。我跟他说:我没有这个能力,我自救都救不了,我哪能救世界?这个人告诉我:只要全世界净宗同学统统都念阿弥陀佛,这个世界上的灾难就能够化解;纵然不能化解,也大幅度的减轻。他叫我告诉全世界净宗同学。这个人很善良、很慈悲,这个话是真的吗?现在我们听这个话相信,是真的,真有这个力量。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善人,这个善人有福,九十九个人造罪业,只要有这个善人在,造作罪业会减轻。这是我们中国古谚语所说的,「一人有福,连带一屋」,我们这一屋人沾他的光,这里本来要有灾难,他在此地就没有灾难,我们大家沾他的光。净宗同学遍布在全世界,每个地方净宗同学真懂这个道理,可是先决的条件要落实三个根,出家同修要落实四个根,真正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这四样东西做到,就自度度他、自利利他了。我们净宗同学应不应该做?应该做,你要不做,你念佛不能往生。这是谁说的?这是我心里想的,如果我是阿弥陀佛,你们都跟我学净宗,都想到我这个世界来,你们不肯念阿弥陀佛,不肯自度度他,那我肯定不欢迎你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我们今天明白这个道理,过去人家讲,不相信,找不到理论的依据,现在我们在《还源观》,我们在《华严经》里面找到了,真有道理,它真不是假的,我们真干,真可以度自己。所以连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给我们讲六个信,「信为道元功德母」,他老人家给我们讲得详细。头一个信自己,信自己信什么?大乘教里面,释迦牟尼佛讲了很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要相信自己本来是佛,一切芸芸众生本来也是佛,我们是平等的。我们今天得人身,这个小畜生得蚂蚁身,那个小畜生得苍蝇身,我们都是佛,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迷失了自性。我迷得很深,得了人身;苍蝇、蚂蚁比我迷得更深,牠得这个身。明白事实真相了,我们对牠不敢轻视,我们对牠有怜悯心,你迷得这么深。这个怜悯心一回光返照,就怜悯自己,我怎么迷得这么深?我跟诸佛菩萨两个相比,还不就是这个蚂蚁、苍蝇跟我们人身比,不是一样、一个道理吗?你智慧就现前,慈悲心就生起来,我要超度自己,我要超度这些畜生,我要超度这些饿鬼,我要超度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这不是妄想,这不是迷惑,这是事实真相。于是我们明白了,我们回头了,知道什么?知道救自己,救自己的方法找到了,我们真能帮助我们居住的这个地区。见人「阿弥陀佛」,自己真干,我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感动人;自己没有真干,一万句阿弥陀佛也不会感动人,为什么?你妄心里头出来的,所以你不能感动人,真心一句就能感动人。念佛的人多了,大地坚牢,不会有地震,不会有灾变。

  过去没学《华严》,对这个很深的道理不懂,这一句佛号,我们也不晓得怎么念,跟着别人念,别人怎么念我们就跟着他念,有口无心,念了几十年,好像没什么效果,信心一直不能够建立,半信半疑。为什么?佛不打妄语,佛不会欺骗我们,我们就凭这一句。但是我念了这么多年没效,没有看到成效。其实有效果,不过效果不太大,你要是细心去观察,你才能观察有效果,怎么能说没效?粗心大意。刘素云那个效果非常明显,那是什么?你真心,我们看了很感动,所以我劝同修把她那个光盘,那个光盘不长,前后一共大概只有四十分钟的样子,把它当作《弥陀经》来念,当作经典来学习,一天至少要看一遍。看的遍数多了,印象深了,帮助你建立对净宗的信心,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你那个阿弥陀佛就愈念愈灵了。难得!佛菩萨示现慈悲救世。我在这里给大家宣传,我体会到了,我无限的欢喜。真正明白了,就是看破,看破之后你才能放下,放下万缘,一心专念,这叫真修行。

  一个法师主持一个道场,我遇到了,他来问我:修行要怎么个修法?我说:你平常怎么修的?平常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我说:太好了!你就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劝你所有的信徒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成了。他说那其它的还要不要学?我说其它的,你是出家人,四个根。这四个根叫持戒,祖祖相传,持戒念佛,求生净土。他问我四个根从哪里做起?我告诉他,从《感应篇》做起,你就踏实,为什么?你真正明了业因果报丝毫不爽。然后你再能听听《还源观》给你们讲的三种周遍,你就会有高度的警觉心。我动一个不善的念头,这个念头立刻传遍遍法界虚空界,上跟一切诸佛感应道交,下面跟十法界所有的众生都受到影响。要是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他起心动念能不负责任吗?能不谨慎吗?起心动念尚且如此,又何况言语造作!决定不能伤害人,决定不能乱说话。你不知道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影响之大!

  佛在经上常常举例讲微尘法界、十方剎土。讲大的,宏观世界;微尘法界,现在科学的名字叫量子力学,微观世界,统统都影响到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心里又不能把妄想止住,为什么?止不住。怎么办?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念头一起就用「阿弥陀佛」取而代之。这个办法好,念头起来了,不管它是善念是恶念,不要去计较,立刻把它转变成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要转得快,转得快是什么?你不造业了。转得太慢,一个恶念一个恶念,或者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它就造业,它的影响就大。善念固然是好,出不了六道轮回,这要知道,恶念是下三道。记住,这个信息,《地藏经》里早给我们说出来,没人相信。我过去也讲过《地藏经》,对这个话没有讲得透,为什么讲不透?那个时候我的能力就是那样,我理解得不够深。哪一句话?经上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讲得很清楚,我们也不知道,这个罪业怎么会一下就影响到遍法界虚空界?没想到,因为不知道一体、二用、三种周遍,不知道!哪里晓得,不在意的一个念头就遍法界虚空界,就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这还得了!

  佛菩萨的智慧,佛菩萨证得的境界,真不可思议!我们也亏了真是三宝加持,把寿命延长了,学到现在,学了五十九年,才对这桩事情稍稍有几分明白。这个少分的明了,对于我们修净土那是大有帮助。不明白这个道理,人家问我:法师,你念佛能往生吗?我老实告诉大家,摇摇头,没把握。现在我明白这个道理,你再问我:法师,往生有把握吗?我点点头说:我有把握,我不骗你。这寿命长还是有好处,能有时间学;寿命短了,来不及,没学到,寿命就到了。所以这是魔障,你看《八大人觉经》上讲的四种魔障,就有「死魔」,五阴魔、烦恼魔、天魔,后面死魔。你道理还没有搞清楚、搞明白,寿命到了。我这一生这个死魔,这是三宝加持,也是一点点的善念,什么善念?我一生脑子里愿望就那么一点点,第一个,愿释迦如来正法久住;第二个愿望,愿中华传统文化复兴,我就这两个愿望。我也没有能力,做事情要钱要人,我没有钱,也没有人,只有口头上宣传。

  这些年得力于这些高科技的工具,网络、卫星电视,无论在哪个地方学习经教,可以跟电视机前面、网络前面这些朋友们一起来学习,让大家共同来分享我自己学习的心得,所以听众多了。有很多人误会:净空法师的信徒很多!我说不是,我就好像电影明星一样,我的听众很多,观众很多。搞错了,不是信徒,是听众。我跟他们不认识,他们认识我,我不认识他。他怎么认识我的?他常常看电视,常常在网络上看这屏幕,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所以我没有操心的地方。

  人家看我,都觉得我的精神很不错,像这样的年龄。确实,跟我同年的,我记得,出家,出家跟我同年的,过去我知道有八个人,现在也还有不少都在。大陆上有两位,一诚法师、传印法师,跟我同年,很难得,他们两位都比我大,大十几天。在台湾,星云法师跟我同年;在美国,妙峰法师同年,印海法师同年,还有在纽约,浩霖法师同年,很难得!我们这些同年的老朋友,年轻在一起,光阴过得太快,真的是转眼之间都成了八十老翁。可是我们很欢喜,为什么?烦恼确实年年轻,智慧年年长,这是最快乐的事情。相对的,生活愈过愈简单,简单的生活,没有忧虑的生活,没有牵挂的生活,这是最幸福的生活,每个人都能得到,只要你肯放下。我常常说,说了几十年,劝别人实际上是劝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所以我心里就这么个愿望,希望释迦如来正法久住,希望传统文化儒释道能复兴。

  中国传统文化跟大乘佛法真正能复兴,能救世界。这话不是我说的,英国汤恩比博士说的,我们在此地曾经用两个小时做了一个专题报告,「英国汤恩比博士看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也可以用这个题目,「汤恩比博士看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乘佛学」。这是英国人,我们听到他说这些话,佩服,他说:「拯救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是他的原话。他说的一点都不错。这个东西真能解决问题吗?我在二00六年访问伦敦,去访问过剑桥大学、伦敦大学,过去曾经访问过牛津大学。我跟他们汉学系的同学交流,我就提出这个问题,我说这个话是你们英国汤恩比博士说的,你们能相信吗?因为面对我的都是研究汉学的学生,他们拿经典去写博士论文。其中有个同学告诉我,他用《无量寿经》在写博士论文,我说《无量寿经》有九种版本,你用哪个本子?我没想到,他用的是夏莲居的会集本,就是我们在学习的这个本子,我很欢喜。还有一个用《孟子》,另外有个同学用王维,唐朝文学家,难得。我提出这个问题,没有人回答我,换句话说,他们怀疑,他们没有信心,所以他没有那个肯定的回答。

  然后我就告诉大家,我说汤恩比的话说得对,没有错。我们对他的话要有正确的解读,你怎么解释它?如果你听到他的话,哦,他说是孔孟学说,你一听,你立刻会想到四书五经、十三经,这是孔孟学说;听到大乘佛法,你会想到《华严经》、《法华经》、《般若经》这些大经大论,你肯定是想这些。你们做研究工作的人,你们都在念研究所,念博士班,肯定你想的是这个。这个东西你们现在去深入的,你们在这里做学问的,能救社会吗?能管用吗?不但你们怀疑,我也怀疑。可是我为什么对汤恩比博士赞叹?我说我的解读跟你不一样。我说:你们所看到的孔孟跟大乘,就像那个树木一样,你们所看到的是花果,你们看的也没错。这花果怎么生的?树上生的。树怎么长的?你慢慢看,它有根。我说我看的是根本,我相信汤恩比博士讲的是那个根本,有根本才有枝叶花果。

  根本是什么?佛的根本是「十善业道」,你们读读《十善业道经》就知道了。《十善业道经》不长,释迦佛在这个经上讲得很清楚,人天法,做人的方法,生天的方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都以十善业道为根本。十善业道譬如大地,能生这一切的树木花草。我们从这个地方解答了、解读汤恩比博士的话,那对现前这个社会,那意义就重了,他一句话给我们点明了。又何况,现在我们是真的清楚,十善业道一展开就是八万四千法门,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全部的经教,都在十善业里头。归纳就是《十善业道经》,展开,连《华严经》也在其中,它都离不开。十善业是大乘佛法的根,是大乘佛法的种子,我们从这里下手,真有救。

  孔孟学说的根是什么?根是礼,要用一个字来讲,实在讲就是孝,孝悌,中国是孝悌的文化。孝悌展开,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说尽了,这就是孔孟。展开来,就是四书五经、十三经,乃至于中国最大的一套丛书《四库全书》,哪一本、哪一册里离开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你去看,都离不开。离开这四个准则,就不会被收入《四库全书》,为什么?它代表中国文化,代表儒家。儒家修行、修学的根本,归纳起来就是《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弟子规》展开来,就是《四库全书》,就是四书五经、十三经;把这些东西浓缩成精华,就是这一百一十三桩事情。佛家讲的这个经有四种,教理行果。经是教科书,理是里面讲的理论,再讲修行的方法,最后讲的是效果,你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学习,你得什么样的效果。所以它说有教的经,有教,有理经、有行经、有果经。

  成圣成贤是果,成佛成菩萨是大乘的果,真正的因是什么?佛家的因就是十善,儒家的因就是《弟子规》,道家的因就是《感应篇》。这么多年来,我到处劝导大家要补习,要真正认真去扎三个根,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真做到;出家,会受人尊敬,天人师,那你要多扎一个根,扎《沙弥律仪》,你比一般人多一个根,你的德行就比人深,你的智能就比别人高一层,就这么个道理。不真干,要是自欺欺人,欺骗众生,在里面想得到一点名闻利养,可以得到,但是后果怎么样?后果是阿鼻地狱。所以真正了解因果的,他就不会起这个念头,无论什么样的名利摆在面前,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摆在面前,他不会动心,为什么?他知道,我要是动心,拿着佛法做手段,来求得名闻利养,来享受这些五欲六尘,转眼之间,三途地狱在等着你,怎么敢动这个念头?

  印光大师一生,他老人家八十岁圆寂的,一生极力提倡因果报应的这个事实真相,有道理。说老实话,十善业,大家入得不深,所以把它忽略了。伦理道德是懂,可是名闻利养的诱惑敌不住,知道这是违背伦理道德,可是有眼前得大利益,他就昧着良心,他真干。中国谚语所谓「财迷心窍」,今天这个社会,财色名食诱惑人,这个东西太可怕了!这个东西现前,马上把你阿赖耶里面的烦恼心所引出来了。阿赖耶烦恼心所是什么?贪、瞋、痴、慢、疑、恶见都起出来了,你就造业了。所以印祖慈悲,一生把因果教育摆在第一,而且告诉我们,中国最近一百年,有一本书不能不读,他认为是一百年当中最好的一部书,《安士全书》,他老人家一生极力提倡的,前清周梦颜居士的著作,在家居士,那不是出家人。你看,这是一代祖师,特别推崇别人的,不说自己的,没有一点私心,没有夹杂丝毫名利,推崇别人的。难道《印光大师文钞》比不上《安士全书》?超过有余,可是祖师还是把别人抬起来,没有说自己,这是什么?这是教我们谦敬,自己要懂得谦卑,要懂得尊重别人,别人有这么好的东西,极力提倡,学他的就行了,自他不二。

  《安士全书》里面四篇东西,第一篇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原文不长,只有七百多字,不到八百字,批注非常详细,占全书一半还多一点,这么大的分量,每一条、每一句,引用善恶果报的例子很多,你看了不能不相信。世间人造业最重的,一个是杀生、一个是邪淫,对于这两桩事情,他特别详细来解释,所以他第二篇叫《万善先资》,讲戒杀的,细说;第三篇《欲海回狂》,专门讲戒邪淫,邪淫的可怕,邪淫的果报,这两条特别提出来,针对我们现在全世界。末后一篇不长,《西归直指》,劝人念佛求生净土。印祖称这一本书是中国近一百年来第一部好书,文言文写的,很浅显的文言文。我们这些年来也是特别提倡。我发现是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在中华佛教图书馆,我在那里住了两个月,讲《楞严经》。图书馆藏书很多,我看弘化社,发现这部书,发现印祖一生全心全力在做因果教育。我很感动,回到台湾之后,我记得我把这三种书,就是印祖提倡的《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我印了五万册,而且讲了,讲过三遍。

  所以人真正懂得因果教育,眼前无论遭什么难,无论吃什么大亏,或者是受侮辱,都不会起个恶念,都不敢有丝毫贪求,为什么?我们学佛的目的,是希望提升自己的灵性,是希望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做阿弥陀佛的学生;在弥陀会上,肯定会提升到等觉菩萨,会提升到妙觉果位,我们求这个。除这个之外,我们对于人间天上一无所求。别说人间了,天上请我去做天王,我干不干?这个话我很多年前讲,我不干。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六道是苦海,六道是罪恶的深渊,你在这里头你能不造罪业吗?你想想《地藏经》上的话,「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你每天起的是什么心,动的是什么念头?只要一反省,痛哭流涕。这一生忙着改过,回头都来不及了,哪还有时间去造恶业?所以人智慧开了,智慧开了之后头一桩大事,怎么样消除自己业障,怎么样让自己不再搞轮回。

  修行位的菩萨难得,自分里面的「十无常」,这个十无常就是一切都是无常,佛门里面讲的「万法皆空」就这个意思。你晓得一切法都是无常,包括自己身体,我们贪瞋痴慢就可以放下了。为什么放不下?以为是真的,错了。中国谚语有所谓「黄泉路上无老少」,你知道你什么时候死?印光大师教人,修行人要把「死」字贴在额头上。就是你常常想到我就要死了。你能够时常想到,这真的,不是打妄想,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这一世就完了。尤其在现前的社会,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所谓意外事故死亡的,意外死亡的,太多太多了。你看媒体报导每天多少意外死亡的?这里面最普遍的,车祸,交通事故里头死亡的。你看你出门,你知道出门就回不了家,谁能担保你出门没有意外?佛给我们讲人命在呼吸之间,没讲错,这是高度的警觉。每天晚上睡觉上床就要做:明天就不能再起床了。要常常作如是观,告别了这个世界。天天作如是观,真的到命尽的时候,你一点都不会慌张,你会很自然。为什么?天天在练习,终于这一天到了,很正常的,不惊不怖,没有牵挂,没有忧虑,你决定不堕三恶道。这是什么?这真修行,这不是搞假的,真修行。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要把事实真相彻底放下,知道所有一切现象跟自己是一体,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一切众生跟自己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一切众生,上面包括诸佛如来,下面到地狱众生,应当谦卑,应当尊重,乃至于花草树木、山河大地,都要懂得尊重。为什么?是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外道、小乘把这些事情都看错了。

  你看清凉大师后面这几句话,外道认为这是一切诸法的根本;小乘以为是「诸色之因」,色就是物质现象,「又成身之体」,我们这个身体是四大造的,没办法离开地水火风。今天科学家讲得很清楚,我们这个身体,物质身体怎么来的?仔细去分析,把这个眼耳鼻舌身、五脏六腑分析出来,分子;分子再分析,原子;原子再分析,粒子,都是由基本粒子组合的。这些基本的粒子、原子听谁在指挥?信息,就是我们的念头。我们的善念,它就组织得很好,很自然,那是健康的。如果我们念头不善,它就会产生变化,一变化就变成病态的组织。所以,健康是它组织的,病态也是它组织的,它听你念头的话。你念头在指挥它,所以你是自作自受。佛菩萨虽然大慈大悲,没有办法替你组织,这要懂得。

  特别是学佛的人,虔诚的佛弟子:我生病,佛菩萨为什么不保佑我?我天天做好事,我还受这么多苦难?把怨气都出在佛菩萨身上去了。你说,那是造罪业,那是罪上再加罪。而不知道佛菩萨没有这个能力;佛菩萨有这个能力,大慈大悲,那早就把我们这个世界组成极乐世界一样,怎么会有这么多灾难!所以这一定要晓得,原来佛菩萨告诉我们,这些组织,这些原子、电子还听我们念头的话。我们念头善,就极乐世界出现了,念头不善,什么灾难都来了,恶道就现前,就这么回事情。身体一样,念头善,身体健康,体力好,健康长寿;这个心地不善,身上就有病,就有病痛,就这么回事情。佛把这事实真相告诉我们,这就是他的大慈大悲。所以他是老师,他教给我们。至于怎么样转变,那是你自己的事情,那叫修行,你把你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修行。佛菩萨没办法替你修行,只能告诉你修行的理论,修行的方法,以及他修行的经验。说出来、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来启发我们,来感化我们,这是佛菩萨无尽真实的慈悲,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一定要认识清楚、认识明白。

  我们在讲席里给同学们常常说,不知道说了多少遍。无我不容易做到,太难了,把自私自利的念头放下,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念头一转,起心动念不为自己想,为一切苦难众生去想。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自他不二。我们把这段经文讲了之后,还有时间跟诸位讲讲「不二法门」,那也很有趣味,说明宇宙是一体,众生是一家,不要再对立了。身见不容易破,我们从这里下手,起心动念想苦难众生。然后你学了佛,知道众生苦难从哪来的?从迷惑来的,迷、惑、痴、情,就从这来的。这四个字,一桩事情,痴迷、痴情,从这来的。这里头坚固的执着,就造业了。起心动念起什么念头?损人利己。学了佛,学了佛欺骗佛菩萨。我们自己想想,不要想别人,想自己。我自己今天有没有欺骗佛菩萨?这话怎么说?我们学佛同修都有早晚课。早课什么意思?早课是听佛菩萨的教诲,读经。他今天一天要依照经典里面讲的理论方法去做,听了要去做。我们没做,我们只念一遍,念给佛菩萨听。存的什么心?骗他,早晨骗他一次,晚课又骗他一次,一天骗两次。自以为是,我是佛菩萨的好学生,你看我的功课一天都没缺。佛菩萨,经是他讲的,他要你念给他听吗?晚课是反省。这是早晚课真正的意义,早课是提醒,晚课是反省,检讨我今天一天,我的思想言行有没有照佛菩萨教训去做。有,很好,明天保持;没有,赶快改正,这叫真修行,这是真佛弟子。诸佛菩萨又不在眼前,泥塑木雕的供在那个地方,你都忍心去骗他,你这个心能原谅吗?他要是个活人在那里,骗他,还情有可原,泥塑木雕的你都忍心骗他,哪有这种道理!这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很容易犯这个毛病。

  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我常常讲,从十善业学起。十善业从哪里学起?十善业从《感应篇》学起,从《弟子规》学起。真正学佛人要把《感应篇》摆在第一,你才不辜负印光大师。印祖一生苦口婆心就是给我们这个启示,他明了,明了是智慧,极力提倡,身体力行,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我们要相信,不能辜负他,这才叫真学佛,真学佛的人有福了。第一个,你确确实实像中国古人所讲的,续佛慧命,正法久住。正法久住靠谁?靠我。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想,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推给别人,你会失望。我是佛弟子,我皈依了,我接受佛菩萨的教诫,认真的学习十善业道。这十条念念记在心上,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绝不违犯十善业。十善的反面是十恶,十恶决定不能做,十恶翻过来就是十善。决定不能伤害一切众生,连花草树木都不可以伤害,它有灵性,地上长的小草都有灵性。这是我亲眼见过的。

  有个同学告诉我,他说他遇到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情。白天工作,晚上回家的时候,在睡觉之前,在卧室里面感觉得毛骨悚然,心里知道这个房间一定有灵鬼或者是冤亲债主。他不知道,总觉得是反常。夫妻两个人,两个人都感觉到。他是佛教徒,心里想到这幽冥界的、灵界的众生是不是来找帮忙的?找帮忙,我们也没办法沟通,如果是真有,他就说:房间有电灯,你能不能叫电灯的光闪一闪,我就知道真的是有了。说了这个话,过了二、三分钟,真的电灯闪了一闪,他吓了一跳,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了。他说:那我们怎么沟通?他说这样好了,我今天晚上睡觉,你不要扰乱我,你托梦给我。结果他们就睡觉了,真的梦到一群小孩,小娃娃,要求他救命。他说:你们是谁?他说:我们是你家花园里面的小草。他有花有草。他说:我们快要干死了,求你救救,给我们浇一点水。他说每天花园有人浇水。他说:他们浇花不浇草。这才明白了。特别讲好多声,我是你们家花园的小草。到第二天醒过来,他就到花园去看,果然草都是黄的,没人浇。问那个照顾花园的,他浇花了,没浇草。他赶快拿着水到处浇草。人家讲,那草就不要浇了。他也不说。知道什么?小草都有灵,现的那个相是婴儿的相,像一、二岁小孩的相。这是他亲自告诉我的,夫妻两个来见我,告诉我这桩事情。两个人同时作梦,发现这个事情,告诉我,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佛的《戒经》里面讲,「清净比丘,不踏生草」。真正好的出家人,爱护小草。除非这里没有路,没有路,不得已要从那里走过;如果有路,得绕路走,不要去踏草,不要去欺负它。你看,连一个小草都不忍心去踏它,他怎么会伤害人?不可能。我们学佛,得从这些地方学起,那你真能学到东西。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一一八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三修行住」,今天我们继续看后面一段「胜进」。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佛子。此菩萨应劝学十法。何者为十。所谓观察众生界。法界。世界。观察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我们前面学到此地,今天我们继续看下面:

  【观察欲界。色界。无色界。何以故。欲令菩萨智慧明了。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后面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个三界。清凉大师《疏》里面告诉我们,「后三界是系缚处,云何观耶,一观其相,委细而知,二观其性,甚深平等」,这是一。下面说「二征意云,但总观无常,何用广知,释意云,观空不碍广有知见,性相兼了,法智增明故」。清凉大师的文字不多,意思都跟我们讲清楚了。我们是六道众生,六道就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现在是在欲界,欲界里面有六层天、有阿修罗、有人,下面有畜生、饿鬼、地狱。换句话说,欲界已经粗略的包括了六道,这里面的众生都有七情五欲,所以称之为欲界。讲到欲,通常佛经上给我们讲五大类,这五欲,财色名食睡,这都是外面的境界,由于外面境界,境界为缘。因是什么?因是妄想、分别、执着。执着里面的根本是我执,所以佛法的修学首先就是要破我执,我执是六道轮回的根,这个根要不拔除,怎么能够脱离欲界?欲界的上面还有色界、还有无色界,色界是四禅,无色界是四空定,很不容易摆脱。脱离了三界六道,说三界跟说六道是一个意思,才算是在佛法里面得一个初果,小的成就,不是大成就,得一个小成就。这个小成就,就是你再不会堕落在欲界轮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算是超越。怎么样能够离开欲界?大乘法里面经教与祖师大德都告诉我们,看破放下。

  修行住的菩萨,在前面跟我们讲了十无常观,这是他们修的。目的,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是放下。十无常观是看破,「一切法无常」,这是总观一切法无常,后面几句是别说。让我们真正了解,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世间有觉悟的人,不少!我们也经常听到,有人很感慨的说「人生如梦」,这句话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梦幻泡影」,没有一样是真实的。所以佛常说「万法皆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范围大!不但是六道,包括四圣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都不是真的。真明白,真正参透,自自然然在六道、十法界里面,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诸位要记住,放下一定晓得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个时候《还源观》上讲的四德自然就现前,随缘妙用。我们要问,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还有没有十法界?还有没有六道?还有,它还存在。它为什么存在?没放下的人还很多。色界、无色界是这些众生的共业所感,不过他没觉悟,他把这个梦境当真的,所以在里面受苦受难,在里面生七情五欲,竞争、斗争、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嫉妒障碍,不善的因感不善的果报,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干这种事情。

  觉悟的人看到他太可怜,那众生有感,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有应,他应现在六道。六道在他们的境界,是怎么一回事情,我们无法理解。十界六道在他们感受里面,确确实实是一真法界,为什么?他们虽然应现在六道,可是没有起心动念。这在前面我们学习过,也做过多次的报告,诸佛如来无尽的慈悲,对我们这个没觉悟的人、还没回头的人,时时刻刻提出忠告,引导我们回归自性,可以说这种善巧方便从来没有间断过。我们为什么不开悟?佛菩萨只好说习气太重、染污太深,不肯回头。给诸位说,不是不能回头,是你不肯回头。有人问:为什么不肯回头?我很想回头。是的,我也知道你很想回头,诸佛菩萨都知道,可是事实上,事实上你回不了头来,这个原因是习气。我们知道无始无明的习气很难断,在如来实报土断无明习气要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我们今天不但是无明习气没法子断,无明的现行都断不了,无明现行要是断掉,十法界就没有,当然没有六道。我们断不了,无始无明念念相续,什么时候破一品无明,就是无明的现行破掉,十法界就不见,找也找不到,这真的不是假的。可是诸佛菩萨依然应现在其中,他们应现在其中不叫十法界,叫一真法界,为什么?真妄不二,性相一如。入不二法门就是证大般涅盘,证大般涅盘就是入不二法门,在妄相上看到真相。

  所以四德里面讲随缘妙用,威仪有则,随缘妙用,用现代的话来说,那是无尽的慈悲,性德的流露。威仪有则是神通妙用,柔和质直是善巧方便,末后说代众生苦,法尔如是,是诸佛如来对一切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展现。这四句话是世尊善巧方便为我们六道凡夫说出来,我们如果要是听懂、听明白,认知这个事实,这叫知恩,知恩的人才会报恩。用什么来报恩?佛菩萨,真的,像祖师大德们所说的,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没有一丝毫牵挂,我们怎么报他的恩?只有一个方法真报恩,诚信不疑,对于诸佛菩萨的教诲没有丝毫疑惑,依教奉行,修行证果,入不二门,就真报了恩。我们回归自性,跟他所证得的是相等的境界、相同的境界,这叫报恩。所以佛,用我们凡夫的话来说,他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辛辛苦苦来帮助我们、来教导我们?我们的回答只有一句话,帮助你回头,帮助你成佛。要知道佛不是别人,佛是自己。阿弥陀佛是谁?这些年来,《中峰三时系念》大家很熟悉,很不容易。中峰禅师在《系念法事》里面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两句话重要,特别指修净土同学,这两句话你真听懂,你修净土的信心就坚定,你不怀疑。阿弥陀佛是谁?是自己,你将来成佛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总名字,别名那是善巧方便说。佛没有名号,菩萨也没有名号,诸佛的名号是性德的名号,菩萨的名号是修德的名号,性修不二,而阿弥陀佛是性修的总号,是自己不是别人。唯心净土是自己的真心变现出来的净土,你只要是真心,这个世界就是净土。

  净土经论里面佛所说的,给诸位说,只能说个万分之一,亿万分之一,哪里能说得尽!说不尽的。唯证方知,你证得你自然就知道,自然就明白,自性弥陀,自性是自己,是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本性就叫阿弥陀佛。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念谁?念自性佛,念自家佛,没念外面。生的是自己真心变现的净土,所谓「境随心转,相由性生」。你把我这话听明白,我讲相由性生,自性。你要是回归自性,你的相是什么相?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是,你是大乘经教里面所说的,《华严经》上所讲的报身如来,「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量相好光明,你只要用真心,你这相就显。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心?妄心,虚妄到所以然处,妄中里头最严重的染污,我们用的是这个心,糟不糟糕?妄想分别执着里头最低级的,这真可怜。最低级的是什么心?轮回里头的三途心,贪心、瞋恚心、愚痴心、傲慢心、怀疑心、是非心、人我心、损人利己的心。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十恶八邪,一切不善的心念我们统统具足。所以佛慈悲,在《地藏经》上说「阎浮提众生」,阎浮提就是我们这个地球,我们地球上这些人「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无不是业」。我们读这些经文有没有认真去想过?你说这两句话多可怕,是不是真的?真的。为什么?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就是这个。

  念佛,念佛也是用轮回心在念,自私自利的心在念,损人利己的心在念,所以我们跟佛的感应没现前。其实感应有没有?有,哪里没有!为什么不能现前?现前了,现前的很微弱,我们没发现。为什么很微弱?因为我们不善的习气冲击了它,所以没有那么明显的感应。我们的心清净一分,感应就明显一分,清净两分感应就明显两分,就这么个道理。如果我们的心是真诚、清净、平等、觉,这个感应就十分明显。如果我们微细观察,你能把自己粗心大意的毛病克服掉,恢复自己的心地平静。真心是平静的,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这就说明真心是清净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本无动摇那就是平等的,像水一样,在没有风浪的时候,你看水是平的,平就是平等,起了风浪就不平等。风浪是什么?风浪是外面的境。所以佛经上常讲,我们都念过,叫「境界风动」,外面境界是什么?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境界,它那里一动,我们就生烦恼。烦恼是什么?贪瞋痴慢疑、恶见。境界一动,烦恼就现前,喜怒哀乐爱恶欲,中国人讲七情,七情五欲就动了,这一动就造业,业肯定招来报应,所谓善有善果,恶有恶报。境界风在动,你能够如如不动,行不行?行。怎么行?你用真心就不动了,我们用妄心就动。

  什么是妄心?妄想分别执着是妄心,你用这个心就动,这一动,七情五欲起来叫生烦恼,你不生智慧。用真心生智慧,真心是什么?真心是清净平等觉,你用这个心不动,外面七情五欲在动,你不动,你如如不动。如如不动,你看外面境界是智慧,你看出什么?相上见性,事上明理,大智慧现前,大慈悲现前。在五欲六尘里面、在六道轮回里面,你终于跳出来,你不当演员。我们现在在六道当演员,很苦;他跳出来做什么?他当观众。佛菩萨是观众,知道你舞台表演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哭,清醒的人不跟着你哭,你笑,他也不跟着你笑,他如如不动,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明白人就叫圣人、就叫佛菩萨。他笑你也笑,他哭你也哭,他牵着你的鼻子走,你被他所缠缚,你被他所转,这是什么?这是六道凡夫。这叫随缘造业,我们常讲随缘随着变,那是造业,永无止境的造业,永无止境的受报,干这种事情,这就错了。

  所以佛教我们看破三界,这一段经文跟我们讲的,『观察欲界、色界、无色界』,看破世界。前面给你讲的看破众生、看破万法,地水火风是万法,看破之后才真放下,就是如如不动。所以从现象上讲,「观其相,委细而知」。今天的科学,说老实话,科学的文化偏重在现象,这是物理学,偏重在这个。心理他也研究,但是他研究偏了,偏在哪里?偏在心理的现象。心是什么?心从哪里来的?这个他没有研究。只有在古圣先贤典籍里头有,有讨论这个问题,现在科学不讨论这个问题。佛教经典对这个问题尤其是讲得透彻,这是什么?万法之根。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本体到外面找决定找不到,要从哪里找?要回过头来向内找。这个内,没有人知道什么叫内,为什么不知道?你不能怪他,没有人讲这个,甚至于大家把这个事情统统疏忽了,不但不讨论还限制它,说它什么?说它是迷信,说它不合科学,这就没法子。佛法叫内学,不向外,向内,内是什么?真心。我们用的是妄心,希望用妄心回过头去找真心,真妄不二,妄心是从真心起的,没有真,哪来的妄!妄心搞明白了,原来妄心就是真心。妄是什么?在佛法里面叫阿赖耶,你把阿赖耶参透,原来阿赖耶就是真心。你要是迷了,阿赖耶起的作用,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六道、就是三途。迷了之后你眼花,迷惑颠倒,所谓是迷、惑、痴、情,迷了起这个东西;这些东西反面就是智慧,自性般若智慧。惑迷痴情这四个字都是迷,轻重不同,最轻的叫惑,迷惑了叫惑,重一点的叫迷,再重的叫痴,最重的就变成情。这个世间人把情看得很重,爱情,这是迷惑到最重的时候叫做情,那是六道生死的根。一桩事情四个名词,四个名词有轻重成分不相等,立的这四个名词,所以佛菩萨教我们从相上委细而知。现在这个科学也算不错,慢慢的从相上发现到性,这是个好现象。

  「观其性,甚深平等」,性的道理太深,真的深,那不是假的,不但深还广,广大没有边际,比虚空还大。佛在楞严会上跟我们讲了个比喻,把心性比作虚空,我们只知道虚空大,把虚空比喻作一块云彩,空中一块云彩。你说是虚空大还是云彩大?虚空在心性里面,就像一片云彩在太空里面,用这个方法叫我们去体会心性之大,心性的深。那个深,我们前面学过不少遍,你看《还源观》里面讲一微尘,一微尘是今天物理学里面所讲的基本粒子夸克,我们肉眼看不见,它是物质,所有物质现象都是由它组成的。佛说这一微尘里面有世界、有宇宙,跟我们现在感官里面宇宙一样大,也就是说,微尘没有放大,宇宙没有缩小,大小不二。这一微尘里头有宇宙,既然有宇宙,那个宇宙里头有没有微尘?有。它那个微尘里头有没有宇宙?有,微尘里头有宇宙。你看宇宙里头有微尘,微尘里头有宇宙,那个微尘、宇宙里头还有微尘,重重无尽,甚深没有底。真的吗?佛在经上讲真的。谁进去过?普贤菩萨经常到微尘世界里面去参学,微尘世界里头有十方诸佛、有华藏世界。既有华藏世界,有没有娑婆世界?肯定有。娑婆世界、微尘世界那里头有没有我?肯定有你,不可思议!这是佛法给我们说的,一一微尘皆如是,没有例外的。甚深平等的法界,平等根本就没有差别。佛告诉我们,这是真正的诸法实相,我们讲宇宙生命的真相。

  早年老师把《华严经》介绍给我,告诉我说这部经是佛经哲学概论,佛经哲学在这个世界里头、在哲学这个学科里头登峰造极到顶点,我欢喜接受。学了这么多年,我根性不行,实在讲,所以我常常讲这不是谦虚的话,我是中下根性。为什么?学了快六十年,到今年五十九年,五十九年才到这么个境界。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就大彻大悟,就达到释迦牟尼佛的境界,我们搞了五十九年,现在才把这个事情解悟,从经典里面看明白、看懂了,不怀疑了,佛给我讲微尘里头有世界,我不怀疑,我承认有这个事情。可是我没有办法像普贤菩萨一样能进去,能进去才叫证得,那是证悟。我们现在只在解悟上,还没有能证悟,什么原因?习气太重。我们没有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彻底放下,比起过去是放下很多,还不够。真正彻底放下,这经上讲得清楚,我们可以拿着经本对照,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真正把执着彻底放下,你就证阿罗汉果。我现在没证得,不但阿罗汉没证得,我连小乘须陀洹都没证得,《华严经》上讲的初信位的菩萨,我也没证得。这是总也有二、三十年,常常劝勉同修们,也劝勉自己要放下,放下什么?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我是不是真放下?跟从前比,放下一半可以说没有问题,真放下一半,放下个百分之七、八十,也可以这样说法。如果百分之七、八十,十之七、八放不下的话,你看经不会开悟,解悟都达不到。

  为什么?如果早年放下,早年就开悟,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开悟。到最近这个二、三年才开悟,换句话说,这最近二、三年才放下,还不够彻底。我讲的这十六个字,我是讲真话不能讲妄语,走到初信的门口,还没进去。走到门口就差一步,这一步怎么样?这一步要把身见放下、边见放下、成见放下,那就恭喜,入门了。《华严经》上十信菩萨,我们总是证得初信位的菩萨,就入了门。如果身见、边见、成见不能放下,你就待在门口,你就进不去。我现在待在门口,希望二、三年,我希望再有二、三年我就能入门,身心世界真放下!而后我们才可以说,菩提道上一帆风顺。要一帆风顺还得把分别放下、把起心动念放下,修行在哪里?就在眼前。什么地方是道场?无处不是道场,无时不是道场。真正修行就是六根对六境,眼见色、耳闻声,怎么个修法?不执着,这是头一个,不执着做到,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这个还没做到。不执着做到了,没圆满,现在能够做到十之七、八,还差一点,真做到就入佛门,初信位。像我们此地学的三住菩萨,他们做的功夫我们尊敬,我没做到。他们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执着、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他到这种功夫,我们中国佛教里面所谓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跟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的境界相同,跟惠能大师开悟所证的境界相同。这个地方是菩萨慈悲示现给我们看的,提携我们、帮助我们走向菩提大道,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为什么放不下?说老实话,我们都把这个世界当真,佛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这么透彻,还放不下,是习气。真的,中国谚语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养成这个习惯。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习,学什么?学真放下。放下真难,净宗有方便,你不是放不下吗?你不是要执着吗?行,用执着的方法来放下,这是净土宗的办法。叫你执着什么?你看,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执持名号」,你不要执着别的,你就把「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执着就行,别的放下,就把这个执着。这就是说用这个一法,执着这一法把其它的一切法放下,这是方便法,这法是真的不是假的。这就是说我们在这个世界,执着分别、起心动念这真不容易放下,咱们到极乐世界去,到那边天天亲近阿弥陀佛,跟佛陀、跟这些诸大菩萨们天天在一起,他们为我们做示现就很容易放下。执持名号,起心动念,执着一起来、分别一起来,不要紧,你就执着阿弥陀佛,你就分别阿弥陀佛,你起心动念全是阿弥陀佛,你成功了。真正能够这样学习,心里只有阿弥陀佛,其它东西统统没有了,真看淡、看破,再也不执着。日常生活随缘,随缘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这也叫做随缘妙用。虽然不是究竟彻底的妙用,相似的妙用,这个相似的妙用,保证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你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你拿到保证书。这个法真的,很容易,不难,易行道!它不难、它稳当、它快速,它保证你在这一生当中成功。

  但是有个什么问题?难信。你能信吗?摇摇头,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情?你的机会就错过,你认为这个太容易。其实在中国古老传统当中,愈是真实的愈容易,愈是复杂的、愈是凌乱的愈复杂。所以中国学术的根源,那部经叫《易经》,有道理!在佛法里面,净土法门就跟中国的《易经》一样,一切法门的根源就是阿弥陀佛。这个话我们在学习《华严》,前面讲过多少次,你要记住,你要相信。我们再说一遍,隋唐时代那是中国佛教黄金时代,唐太宗护持,当护法,文武百官对三宝没有不尊敬的,皇上尊敬。那个时代的高僧太多了,佛教十个宗派都是那个时候兴起的。当时确实有些祖师大德们,碰到一块谈到一个问题,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哪一部算第一,能够代表全部的佛教,能够代表佛教全部的宗派跟法门,这个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最后的结论公推《大方广佛华严经》。于是大家称《华严经》叫根本法轮,释迦牟尼佛的根本法。《华严经》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华严》就比下去,《无量寿经》第一,为什么?《华严经》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无量寿经》上讲的就是极乐世界,完全介绍极乐世界,归到净土,归到《无量寿经》。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华严》第一,《华严》第一个归净土。这是隋唐时代祖师大德们他们做的事情,我们现在人想想,那都是佛菩萨做给谁看?做给我们现代人看的,为什么?难信之法,这我们就相信。

  那好我们这样再问,继续问下去,《无量寿经》还是有个分量,这样一部经里头,哪一段经文最重要?近代夏莲居老居士这是民国年间的大德,知道的人不会太多,名气并不很响亮,真大德。我们能够知道,是老师讲《无量寿经》的时候介绍的。他老人家这个会集本,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佛门接受了,不再反对,国家也接受。这个本子,他把全经分为四十八章,也叫四十八品,哪一品最重要?当然是第六品。第六品说什么?第六品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转述,里面字字句句都是阿弥陀佛的话。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弥陀本愿威神加持就是这四十八愿。所以净宗学会成立,我们编了一个课诵本,《净宗朝暮课诵》,我们早课就念四十八愿,就念这一段文提醒我们自己,希望我们自己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志同道合。四十八愿还有四十八条,哪一愿最重要?再慢慢追,这也是过去祖师大德几乎是公认的,第十八愿最重要。第十八愿是什么?一念十念必定往生,念阿弥陀佛。这就是什么?名号第一,总归结起来,归结到最后「南无阿弥陀佛」,你看看妙不可言。我们净宗的晚课,用三十二到三十七品这段经文,这段经文教什么?教我们忏悔业障、教我们持戒修善,就是祖师大德教导我们的,持戒念佛、忏悔念佛,要真干,这就是与阿弥陀佛同德同行。所以这个课诵本我们只依这四个原则编的本子,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我们提倡希望净宗同学都用这个本子,《无量寿经》太长,怕你没有时间把它念全部,你就早晨念四十八愿,晚课你就念三十二到三十七品。

  从这个地方我们就真正体会到,真正肯定认知六字洪名不可思议!六字洪名展开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展开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展开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再展开,那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尽的妙法。你看归纳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展开来的时候,一切诸佛所说法,都不离开这个总纲领。所以善导大师给我们做了证明,他老人家说「诸佛所以兴出世」,这一切诸佛示现在人间,为什么?「唯说弥陀本愿海」。这把佛出世在世间宗旨、目标说出来,就是讲《无量寿经》,就是劝导大家持名念佛求生净土,多不可思议!祖师大德苦口婆心,用这个善巧方便给我们什么信息?知道这个法门难信,帮助我们对这个法门生起坚定信心。前清乾隆时代慈云灌顶法师,在那个时代也是了不起的一位大法师,著作等身,留下来的著作四十多种,日本《卍续藏》收了二十多种灌顶法师的著作。他在《观无量寿佛经直指》,就是他的批注里面说过一句话,我读到的时候非常感动,我过去讲《观无量寿佛经》,参考他的批注。他说我们一个人遇到灾难,灾难包括病苦,我们得的重病,我们遇到灾难,我们求佛菩萨。可是所有的经论、忏法,像诸位晓得的,《梁皇宝忏》、「水陆忏法」统统都失效,都不灵,可见得我们业障重,太重了,一切忏法都没有办法帮助你化解这个灾难,最后还有一种,这一句六字洪名真有效,决定能够帮助你化解灾难。

  这句话不是真正过来人,不是佛菩萨再来,我想说不出来,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这话是真的,一点不假。有证据吗?现在真有证据,东北刘素云居士八年前得了一个重病,绝症,红斑性狼疮,这是北方人都晓得,得了这个病,比癌症还麻烦,一般寿命顶多六个月,最多的是医药帮助你,你能够活个一年就不得了,没法子治。刘居士有善根,她在得病前一年皈依三宝学佛,这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得这个病之后,她一心念阿弥陀佛,就念好了,你听听她的报告。医院里面主治的大夫非常惊讶,这不可能好的,妳怎么治好?念阿弥陀佛好的。人家相信她,为什么?她一生没打过妄语,这一点很了不得,我们一般人做不到,一生没有妄语。所以她说念阿弥陀佛好的,没有人不相信。我是去年,大概是一个多月前我才看到这个光盘,光盘末后记录了拍摄的时间,是二00三年五月四号,现在二0一0年,八年了。所以我就想,刘居士这个人现在还在不在?我打电话到香港,请香港同修替我打听,给我的信息是在,还把她的电话打听到。我非常欢喜,证明这一句阿弥陀佛圣号不可思议,她得了那么严重的病,到现在八年还在。所以我就给她打个电话,她接到我的电话很激动,我说:你不必激动,怎么样?身体好不好?「身体好,一年比一年好。」她在做示现!证明祖师大德讲的话不错,一句阿弥陀佛确确实实是一切诸佛出现在世间度化众生最重要的、主要的法门,就这一句佛号。

  灌顶法师加强我们的信心,我们遇到任何灾难,什么样的经忏佛事都没有办法对治,都失了效,一句阿弥陀佛管用,在刘素云居士身上体验出来了。我们亲眼看到的,这还能不相信吗?佛家讲的三转法轮,释迦牟尼佛示转、劝转,今天刘素云居士给我们作证转,她就一句佛号把那么严重的病化解,完全恢复了健康,她也给我们印证了,经教里面常讲的两句话,「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可是我今天跟大家讲的,我不是讲相由心生,我是讲「相由性生」,讲得更明白,讲得更彻底,性是什么?真心。这个相是什么相?毘卢遮那佛的法相,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是从性德而生的。性德很玄,但是《还源观》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把它省略,四个字一句,四四十六个字,「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只要我们把这十六个字落实,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相貌,一定像佛菩萨那样的。这十六个字是正念,经论上常常给我们讲「直心正念真如」,我们对这一句不懂,直心正念真如怎么个念法?直心,我们可以把它解释成真心。正念真如怎么讲法?柔和质直,威仪有则,随缘妙用,代众生苦,这十六个字就是正念真如。不管别人怎么对待我,我一定要用这十六个字对人,为什么?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是用这十六个字对待十法界依正庄严。

  我们以前不知道,知道了能不干吗?这样干,这叫真学佛,这不是假的。如果对这十六个字,你还有怀疑,你还不懂,你还是没办法做到,我们就告诉你中国古圣先贤给我们讲的伦常道德,你真正能懂,真正能够依教奉行,五伦,父子有亲,你能够孝顺父母,爱护子女,这是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你能做到,你能够落实。五常是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时时刻刻不离开,仁是爱人;义是讲道理,我们常讲你的思想言行合情、合理、合法,这叫义;礼是有礼节、有礼貌;智慧,诚信。这是我们做人基本的五个条件,你能做到。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你看就这么多,统统能做到,这是什么人?佛菩萨!这是佛心、是佛德,就是性德。再详细的给你讲落实,就落实在道家的《感应篇》,儒家的《弟子规》,佛家的《十善业》,这我常常讲的,儒释道的三个根,你能够认真学习是真学佛。能够照这样子学习的话,你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扩大到社会和谐、国家安定、世界和平,那是人做到的。身心健康这是对自己,一切自然灾害都不会再发生,那是什么?境随心转,这里头有大道理在!

  「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我们以这个题目做了专题报告。所以真的一点都不假,相由性生,境随心转,我们的心态好、善良,与性德相应,是最健康的,这一生过得幸福圆满,来生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你说何乐而不为之!今天我们能遇到这么好的法门,这样殊胜,这个缘分不容易遇到。开经偈上说「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也说过「无量劫来稀有难逢的一天」,稀有难逢我们逢到了。可是逢到,你要有慧眼能认识它,你能把它抓住,你能理解,你能够依教奉行。我们过去无量劫来流浪在六道轮回,苦不堪言,这一生当中有机会决定要超越。这一点我想很多同学都有这个愿望,你能不能真的超越?就要看你能不能真放下?至少要像我所说的十六个字,这是少到不能再少,你要放下自私自利,真放下,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虽然还没入门,在门外,念佛决定得生净土。常常存着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是什么?这十个字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我们用中文把它解释,佛在《无量寿经》上给我们介绍,他是给阿难尊者说的。问阿难尊者:你想不想见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的别名。所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是阿弥陀佛的德号,我们念念不忘,念念用这个标准做为我们修行指导的纲要。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跟它相应,都不违背这个纲领,我们是真正修净土。净宗里面往生的秘诀是「心净则佛土净」,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是自己清净心变现出来,清净心是自己的真心。惠能大师开悟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清净心是自己的真心,一丝毫染污都没有。什么东西染污?自私自利染污,名闻利养染污,五欲六尘染污,贪瞋痴慢染污,这个东西染污把它一扫而光,清净心就现前,清净心念佛这才生净土。念佛念一辈子不能往生,这种人多。早年我在台中亲近老师学经教,在台中十年,老师常常提醒我们、告诉我们,莲社的莲友,他不说别人,自己这个团体里面的同修,念佛的同修都是他老人家教的,真正往生,他老人家说:一万个人当中大概只有三、五个。为什么这么少?虽念佛,心不清净,心还是自私自利,还是是非人我,还是贪瞋痴慢,还有嫉妒障碍,这就不行,不是佛号不灵。

  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念佛的方法,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八个字。都摄六根就是回头,我们眼看外面的色相会起心动念,我们禁不起诱惑;耳听外面的音乐,心就随它跑掉了。叫你都摄六根,把你的心从外面境界里头收回来,见色闻声,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着,这叫收回来。收回来心就清净,叫净念,这个净念里面不怀疑、不夹杂。六根没有在境界上收回来,就夹杂;收回来之后不夹杂,真的是清净心,不怀疑、不夹杂。相继是不间断,心里真有佛,大势至菩萨教的,这是他的经验谈。因为他成佛是修念佛法门成佛的,也就是说执持名号,就用这个方法,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他就用这个方法成就,他来教导我们。我们要感激他老人家,他为我们现身说法,他是依照这个法门做到才教给我们,我们对他相信。如果他自己没有做到,他告诉我们这个法门,我们会怀疑;他真做到,而且做得那么成功、那么圆满。那我们要问:大势至菩萨有没有成佛?给诸位说,他早就成佛,跟观世音菩萨一样。如来慈悲,不住佛的这个地位,退下来当菩萨,为什么?跟我们这些人和光同尘。菩萨跟我们是同学,同学亲近好讲话,可以随便一点;佛是我老师,老师有尊严,在老师面前不敢随便讲话,同学面前就无所谓。所以菩萨帮助老师,做老师的助教来带领我们这些同学,这就是四德里面代众生苦,他退到菩萨位次上,以同学的身分,不以老师的身分出现。

  如果我们对于这些事实真相不了解、不能体会,就是我先前讲的,不知道恩德,佛菩萨对我们有什么恩德不知道,不知道恩德,那个孝顺心、尊重的心、报恩的心,怎么会生起来?所以生不起来。你都明白,都搞清楚,你对他那种敬爱、尊重、感恩、报答,这种生所谓油然而生,不要人劝,自己就生起来。这是作人、生天、成圣、成佛的根本,根本确确实实是老祖宗讲的「孝」字。我们中国祖宗讲的这个四科,这四科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四科都是从孝延伸出来,根源就是孝。延伸这些德目,每个德目都是孝,父子有亲那个亲是孝,夫妇有别的别是孝,君臣有义的义是孝,乃至于四维八德没有一个字不是孝,都要知道。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孝文化。中国这个族群是孝悌族群,这是中国的特色,这是从自性流露出来。不是中国人听了这个欢不欢喜?欢喜。我们这几十年在国际上到处走,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跟他谈到孝悌忠信,没有一个反对的,没有一个不欢喜的,没有一个不赞成的。从这个地方我们得到一个结论,证明了老祖宗所说的人性本善,他能接受,他是人,他有人性,人性本善,所以谈到性德他自然就相信,都能接受。

  佛法,诸位要知道,它是以孝道为基础,没有孝悌决定不能入佛门。你看净业三福,狭义的来说,是对净土宗同学说的,是净土宗最高的指导原则,广义的来说,是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基本法,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下面「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看头一条四句十六个字,孝摆在第一。佛教是什么文化?佛教是孝敬的文化,孝亲尊师,它是师道,师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所以孝道没有了佛法就衰,这个道理要懂。佛教为什么衰?孝没有了;如果我们能把孝道复兴起来,佛法就兴旺了。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老师,他不是神,他不是仙,他是人,这个一定要懂。佛是什么意思?佛是我们中国人讲圣人。如果依照它的本意,佛叫觉者,觉者就是明白人,对于宇宙人生真相他彻底明白了。我们不明白叫凡夫,明白的人叫佛,迷惑的人叫凡夫,觉迷不同而已,除这之外没有一样不相同。所以学佛一定要把佛认识清楚,搞清楚、搞明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一一九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三修行住」。我们看经文末后的一段,就是「胜进」最后一段,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何以故。欲令菩萨智慧明了。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教故。】

  清凉大师给我们的开示,他说「征意云」,这一段『何以故』是征,下面是答复,「但总观无常,何用广知」,总观无常就够了,何必还要知道那么多?这个意思是这样的。下面解释,「释意云,观空不碍广有知见,性相兼了,法智增明故」,这就说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了。总观无常是观空,观空不妨碍广有知见,广有知见是后得智,也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无所不知。《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知就是观空,对于一切法无常彻底的明了,他真的明了了,这是实相般若,般若无知。般若起作用,就是无知起作用,无所不知,所以它不妨碍。妨碍的是什么?妨碍的是烦恼,两种障碍,一种是烦恼障,一种是所知障。这两种障碍,障碍你的智慧,障碍什么?障碍根本智。根本智一障碍,后得智就没有了,没有根本,哪来的枝叶?所以要晓得,两种烦恼障碍我们的根本智,这是不能不知道的。烦恼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只要有这个东西,智慧就被障碍,虽然你天天读经、天天听经,有没有听懂?没听懂。不要说我们这一堂课、二堂课,二年、三年,你听不懂,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学了一辈子,学了几十年,都没有懂得如来真实义。这个话是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的。他为什么没听懂?有障碍,没放下。「我放下了,我真的放下了」,他自以为放下,实际上呢?实际上没放下。所以放下难,真不容易。

  我们学佛这么多年,不能说没有受用,有少许受用,少许受用从哪来的?从放下来的。所以我们能禁得起考验,这么多年来,嫉妒、障碍、毁谤、侮辱甚至于陷害,我们都还能禁得起考验。这个考验是什么?没有一点怨恨心,我常跟诸位报告,跟着我的这些同学们都知道,没有怨恨,不但没有怨恨我还会感恩。韩馆长往生之后,我离开台湾,我写了六句话,「生活在感恩的世界」,心平气和。别人问我要什么,有,统统奉献,没有一丝毫留恋,也没有难过。跟着我的同学境界达不到这个程度,当然还有怨恨、还有埋怨,我用很长的时间给他们化解。告诉他,这是我们修德的一个好机会,这是佛菩萨来考验我们,看看这次考验及不及格。我们移民到新加坡,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我们又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没有怨恨,欢欢喜喜。我们对于这些人,在世间法讲伤害我们的人,一丝毫怨恨没有,常常感恩,每天我们诵经、念佛、讲经都给他们回向。我天天都拜老师、护法、诸菩萨,这些人,给我添加麻烦的人,都是我的护法,我都感恩,为什么?他帮助我提升。

  没有学佛之前,不行,没这个境界,不但有怨恨,有强烈的报复,那是凡夫。我们总算从凡夫脱离,提升了一级,还不是真的佛弟子,我们是什么佛弟子?我们是佛弟子的预科,要以学校来比喻,我们是幼儿园的学生,还没到一年级。为什么?到一年级必须把五种见惑断掉。我只到什么个边缘?我常常讲,自私自利没有了;我,身见看得很淡,但是没有断,看得很淡。自私自利没有了,名闻利养没有了,对五欲六尘的享受没有了,真的能随缘,贪瞋痴慢是大幅度的降温,我只到这个程度。所以我常讲,我只到一年级的门口,没进去。进去那就必须是佛的标准。对立,我这个对立是很淡薄,不跟人对立,人家跟我对立,我不跟他对立。身见我没破,这是根本,虽然很淡,没破。不对立做到了。

  成见降温了,可以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们要怎么做就怎么做,我都欢喜,没有意见,恒顺众生。在这个里面修什么?把成见放下。我想怎么做怎么做,这个念头不好。随顺大家,没有任何挑剔,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里头、在处事待人接物,都能做到恒顺。人人都是阿弥陀佛,人人都是我的善知识,这是我从《华严经》善财童子那里学来的。所以才得这一点受用,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自己有这么个水平。念念心里有阿弥陀佛,我常讲我只有一个愿望、一个目标,其它的全部随顺众生。我就是希望这一生当中能生西方极乐世界,能亲近阿弥陀佛。住在这个世间一天,为阿弥陀佛工作,为释迦牟尼佛工作,不是为我自己,把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的教诲传播给世间。

  所以,观空不碍广有知见,不可以说观空,经教我就可以不学了。性相兼了,性是空的,相是有的,空有不二。所以你的智慧就增长,烦恼慢慢的就消失,转烦恼为菩提。前面我们讲一切法无常,所以今天我们有一份参考数据,《法华经》里面所讲的十种不二法门。什么不二?观空跟广有知见不二。了解之后,才晓得学佛的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那种灵活的运用。那就是什么?那就是后得智现前,我们过的就是佛菩萨的生活,学佛得大自在!现在很多人说这个世间灾难很多,灾难来了,我们也得大自在,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种自在要平常训练,不要忘掉。

  这个十门,「然此十门,皆以不二命名者,盖法华以前,四时三教所谈色心等十,一一隔异,名之为二」。《法华经》之前,确实佛是这么说的。用现在的话来讲,二就是相对,你看,空的对面是有,色的对面是心,无常的对面是涅盘,统统都是有对面的。不二,这个二边就没有了,这才是你真的见到了。我们虽然门入不进去,能到门边也不错了,也非常不容易。「至于法华」,讲到《法华经》的时候,《法华经》是最晚讲的。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华严》是定中讲的,不是在人间讲的,所以小乘人不承认。《华严》是怎么发现的?是龙树菩萨发现的。龙树菩萨距离释迦牟尼佛六百年,佛灭度之后六百年,龙树菩萨出生在这个世间。这是一位初地菩萨,聪明智慧高,就像中国惠能大师一样。不过惠能大师不认识字,龙树菩萨是很有学问,他学了很多东西,他真的开悟了。我们相信他老人家住世,也是一生完全是示现的,装胡涂,不是真的胡涂。他用三个月的时间,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经典全部读完,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大藏经》。谁有这个能力,三个月的时间,《大藏经》全部读完、全部通达?为什么说他作示现?他觉得很傲慢,这个世间再没有人比我聪明,在这个世间智慧第一,没有能超过我的。傲慢生起来,这是烦恼,真有智慧的人怎么会生烦恼?所以这是菩萨示现,大人作略。

  这样就引起大龙菩萨,大菩萨要照顾小菩萨,小菩萨学得不错,现在有点障碍现前了。大龙菩萨把他接引到龙宫,让他去看看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时候,二七日中在菩提树下入定,所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带他去看看。《华严经》也叫一切经。这一看,这分量多少?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他就吓到了,这一吓到,他傲慢心全没有了。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经,那么大的分量,你知道几何?他一看到这个分量,这不是阎浮提众生能受持,阎浮提是指我们地球,我们这个地球上再高明的人都没有办法受持。所以看中本,中本就好比菁华录,大概是大经的十分之一,这个还是不行,阎浮提众生还是没有办法受持。以后再看,看小本,小本就好像目录提要一样,就像我们中国《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目录提要。你看《四库全书》,现在精装本一千五百册,一个人一生能念完吗?念不完。我当年买这套书的时候,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跟我谈话,他说法师,假设一个人一出生就会念书,一天念八个小时,说他的寿命一百岁吧,念一百年,这书还没念完。你就知道《四库》分量多大。《四库》有目录提要,就是每一本书有个很简单的介绍,它的内容,它说些什么。这个目录提要现在在这部大书里头,一共是五册。龙树菩萨在龙宫看到小本《华严》就是目录提要,《华严经》的品目提要,分量多少?十万偈,四十品。龙树菩萨看到这个,这个行,这个分量很适合阎浮堤众生来学习。他真有能力,他在龙宫里面看了一遍,他就能背诵。所以从龙宫回来的时候,他就把这部经背下来,写成文字,就是在我们世界流通的梵本《大方广佛华严经》。从龙树菩萨到唐朝差不多一千年,这个经才流通到中国。最早是在东晋的时候,是个残缺不完整的本子。全本十万偈,第一次到中国来的时候,只有三万六千偈,大概三分之一多一点点,在中国翻成中文经典,叫《六十华严》,晋译的。这部经虽然意思不完全,残缺太多,可是文字非常好。方东美先生当年介绍给我,他说《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四十华严》这三次翻译,文字来讲,《六十》翻得最好,在文学上来讲是最好的,意思上最完整的还是《八十华严》。以后得到「普贤行愿品」的全文,这是非常难得的,你看全文,这一品四十卷,最后一次翻译的。

  龙树菩萨看到这个,傲慢全没有了,才晓得诸佛如来他们那种智慧没人能比,他是初地,初地以下更不必说了。所以究竟圆满的智慧,必须要非常谦虚认真努力去学习,还要继续不断的放下,把烦恼习气、起心动念都得放下,你才能证得圆满的自性。《华严经》是什么?《华严经》是自性里面的圆满的般若,世尊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华严经》是如来智慧,华藏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如来德相,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再给你说穿了,如来是谁?如来是你自己,人人都是。佛在这个经上,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句话重要,这句话就是中国老祖宗教导我们的「人之初,性本善」,一切众生的性都是本善,本性本善。我们今天可怜的是什么?迷失了自性,本善没有了。迷失之后,智慧就变成烦恼,德能就变成造业,相好就变成六道轮回,这么回事情。真的一觉悟了,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回归自性!自性门前的庭院就是实报庄严土,通过这个庭院,登堂入室,那是常寂光,你真的回归自性。

  所以学佛,在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你要常常记住人性本善,最重要的不是讲人,是讲自己,我本来是本善。本善里面,就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德目圆圆满满具足,五伦具足,五常具足,四维具足,八德具足,这是本善。在佛法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那你十善业道具足,十善具足。佛家这个十善了不得,在小乘展开是三千威仪,从十善生三千条。大乘菩萨,从十善生下来是八万四千条,叫八万四千细行,那是什么?那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华严经》,圆满《华严经》落实在生活上,八万四千细行。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找不到丝毫缺点,这是自己。迷失之后,头一个我们生惭愧心,对不起自己,我们中国人讲对不起良心,良心是什么?是本善。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如来,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是自己,迷了真对不起自己。已经觉悟的这些诸佛菩萨慈悲到极处,他们来帮助我们,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回归自性,我们只要认真努力依教奉行。

  根性不相同,上上根人一闻千悟,他立刻就入进去。我们从这个标准,自己细心去反省,我是什么根性?中下根性。不是没有悟处,很慢,但是还算不错,每年都提升。一年比一年清楚,一年比一年明白,一年比一年放下多一些,现在是勉勉强强不受外头境界所转。在一般人讲这是很了不起,这是什么?功夫刚刚得力,没有什么了不起。比起古大德,我们惭愧得不得了,古大德像我这样的成绩,应该在三、四十岁的时候他们就得到,我今年八十四了。所以,他们三、四十岁达到这个境界,我到八十多岁才达到,怎么会不惭愧?但是很幸运,幸运什么?自己有这么长的寿命,寿命是三宝加持,不是我自己有的。三宝加持我,让我慢慢提升,这就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只要你真干,佛菩萨真帮忙。到现前这个程度,我们可以说我们获得的是解悟,往下呢?往下彻底放下,我们就会到证悟。

  我们在此地学一切法不二,十是代表一切法。佛末后讲《法华经》,第一是讲《华严》,《华严》是两个星期,二七。然后就是讲阿含,小乘,阿含讲十二年,小乘。慢慢提升,像办学一样,从小学办起,小学十二年,再办中学,方等,方等八年,这是中学。中学成就了,再向上提升,大学,大学是般若,这个时间长,二十二年。你就晓得,般若是佛法的核心,前面阿含、方等都是手段,帮助你提升,提升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可以给你谈般若,般若是自性里面的智慧,二十二年讲般若。二十二年之后讲《法华》,《法华》是最后一个阶段,好比是研究所,多少年?也是八年。释迦牟尼佛灭度了,走了,这个教学完成了,你看等于说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所以世尊讲得好,「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是佛告诉我们,学教要按次第来,一定是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要按照这个次第。真的,佛法传到中国来的时候,中国人确实是遵从佛陀的教诲,小乘经翻译得非常完备。《四阿含》,就是现在在我们《大藏经》阿含部,你用我们阿含部的经跟南传巴利文的《藏经》一比较,你就知道。巴利文比我们多的,我没有去比较,我没有去看,这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大概只多五十几部。小乘经也有将近三千多部,你看只多五十几部,可见得我们中国翻译得完备。所以小乘在当时有两个宗,成实宗、俱舍宗,这两个宗到宋朝时候就没有了,现在人都不知道,在从前学佛一定是先从这个开始的。中国从唐朝中叶之后,出家、在家的就不学小乘,典籍保存得很完整,没人学。为什么?我们这些祖师大德真的他们有智慧、有德行,他们用儒、用道代替小乘,所以成就不亚于小乘,大乘佛法的成就在中国远远的超过印度。这就说明,祖师们选择是正确的,用儒跟道。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就变成儒释道的集合,儒释道在形象上不一样,骨子里头完全相同。

  那就是什么?他真学,从前学佛,无论在家、出家,你问问他有没有念过四书五经?念过;十三经不一定完全念过,四书五经肯定读过,他有基础。道家的《老庄》有没有?肯定念过。所以他有这个基础,进入大乘很方便。而且儒跟道的思想比小乘有过之而无不及,用这个来代替小乘,比学小乘还要好、还要方便。这个历史、教训,我们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今天佛教衰了,研究佛经的人,经年累月苦修,不开智慧,什么原因?基础没有。我们不学小乘,但是你至少要学儒释道,儒跟道也不学,小乘也不学,直接学大乘,大概世尊当年说的话就是为这些人说的,「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个话应当是为这些人说的。为什么?从前的人都听话,现在的人不听话。所以我们看到这句经文,要深深去反省,错在哪里?为什么我们不开智慧?我们这些年来发现这个毛病,所以全心全力在提倡,劝告同学们,我们要恶补三个根。这三个根,儒的《弟子规》,道的《感应篇》,佛的《十善业》,这是少到不能再少了。这三个根要是没有的话,难了,太难了!你学儒,你不能成为圣贤,你学道,你不能成神仙,你学佛,你不能成佛菩萨,没根,你就晓得这三个根是多么重要。我们扎下这三个根,你就是有具备圣贤的善根,我们学佛的人讲善根、福德、因缘,你有善根。你能够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就是你有福德,那你就肯定有成就。因缘,不怕,佛菩萨会加持你、会帮助你,最重要的就是善根。这个根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出家人还要加一个《沙弥律仪》,四个根。这四个根扎稳了,你就不会被社会这些习尚所动摇、所染污,就不会。这些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不会动摇了,你把它看破了,一切法无常,看破了,不为它所动,你的定、你的慧不就成就了吗?

  到法华时,世尊讲《法华》,「开显四时三教所谈偏权之法,皆即圆实」。《法华》是开权显实,告诉你,世尊过去所讲的方便法,法法都是真的。这个话我们一乍听的时候感到很奇怪,以前不都是假的吗?他说无常的,怎么现在全是真的?这就是讲的不二,你明白不二,那法法是圆实,圆满真实。「实理既彰,色心等法,圆融自在,互摄无外,咸名不二。」你才晓得,华藏世界在哪里?就在现前。诸佛如来在哪里?也在现前,你不认识。我曾经跟诸位说过,那是我浅显的一点心得报告,我讲《四十华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没讲完,上一次讲了一半,我深深体会到,原来五十三参是我们现实生活。从早到晚,你看到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那就是什么?那就是五十三参的善知识。圣凡不二,生佛不二,众生本来是佛,你要是真看透的话,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真佛,不是假佛。他在那里做示现,他做善事,就像舞台表演一样,他演正派的,我们要向他学习。另外一个佛菩萨他演反派的,演丑角,演反派,也演得很逼真,演一些不善的,让我们反省。善的要跟他学习,不善的,我们反省,有没有他那种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不都是教导我们的吗?都是演得很逼真,都是一流的演员,统统拿一样的奖牌。你就把所有众生看平等了,你对所有一切众生,恭敬心就生起来,敬爱的心就生起来。你就不会再分别,不会再嫌弃,不会再有比较,你已经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因为我们现在总在二里,总是分别、总是执着,分别执着这是六道,你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一入不二,智慧就大开了。「色心等法」这个在十种不二它排在第一,因为它是根,这一门入进去,圆融自在了,其它的全都迎刃而解。所以这个十门,无论哪一个门你觉悟了,你就从那个门进去,开权显实,都是实的。

  底下说,「十门既对十妙而立」,十妙今天我们不谈,十妙是《法华经》上谈的。妙是什么?妙就是不二,不二就是妙。由此可知,十妙不好懂,十不二法门好懂,十妙你入不进去,你要是把不二搞清楚、搞懂的话,你就能入十妙。这个地方一开头就给你讲清楚,妙就是不二,不二就是妙。我们学过《华严还源观》,《还源观》里给我们讲四德,这个很重要。这个四德是什么?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六道、应化在十法界,他做种种表演示现最高的原则,决定不能离开这个四德。四德头一个「随缘妙用」,那个妙就跟此地讲的意思是一样,不二。随缘,恒顺众生,知道一切都不二,自他不二,生佛不二,理事不二,性相不二,恭喜你,你入门,你成佛了。你真的是以佛心、佛眼看世间,这世间多美好,都在那一念。你一念跟自性相应,这个世界是佛世界,这个世界是清净世界,这个世界是极乐世界;一念迷了,迷了什么?迷了,头一个就是有我,我总比别人强,别人总不如我。

  佛在经上讲的,只要有我,就有四个烦恼跟着你,这四个烦恼叫根本烦恼。阿赖耶、末那识就是我,你看看法相唯识宗的经典,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就是执着有我。第二个,因为有我就生了爱,我爱。这个爱是广义的,是个相对的,我喜欢的人,我爱他,我不喜欢的人,我不爱他;爱他的人,希望常常不离开,不爱的人,希望他远远的躲起来,我永远也不要见到他,就起这个烦恼。这个都是属于贪,爱是贪,贪爱,这个就跟着你来。接着是我慢,傲慢,傲慢是什么?傲慢是瞋恚,总觉得我第一,别人不如我。再接着就是痴,我痴。你看,我爱、我慢、我痴,这是贪瞋痴,跟着我,执着有我生起,这个我叫我见,错误的见解,四大烦恼常相随。什么时候你执着有我,贪瞋痴就跟着你来,就迷了,愈迷愈深,迷了就造业,造业就受报,报是什么?报就是六道轮回。佛菩萨看得清楚,堕落在轮回里面这些佛,他本来都是佛,现在迷惑搞成这个样子。怎么办?赶快帮助他觉悟过来,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就好像喝酒喝醉了,发酒疯,他本来都是好人,现在咱们希望他赶快清醒过来,就这么一个意思。

  所以《还源观》上的四德非常重要,第一个「随缘妙用」,在随缘当中恒顺众生,知道这个世间一切不二。我们怎么样看?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还源观》上讲得很好,「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一句话就总结惠能大师开悟的五句话。自性,能大师讲,「何期自性」,没有想到自性,真有自性,自性是怎么样?「本自清净」。你看,贤首国师讲自性清净。圆明,圆是圆满,圆满是从德上讲的,能大师第二句讲自性「本不生灭」,不生不灭是德。「本自具足」那是圆,圆满,一点欠缺都没有。「本不动摇」也是德,「能生万法」也是德,就是佛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点都不假!我们今天自性的智慧德相统统失掉,能不惭愧吗?有没有去想想,我怎么能对得起自己?自性是真正的自己;我在这个世间为什么干这么多错事?自性是圆满智慧,一丝毫缺陷你都找不到。原因是什么?迷了,迷惑痴情,这四个字是一个意思,有轻重差别不一样。最轻的是惑,再重一点的惑就叫迷,再重一点的迷就叫痴,再重一点的痴就叫情。我们看现在的人,现在的人都讲感情,那个迷到了第四层,迷第一层叫惑,第二层叫迷,第三层叫痴,第四层叫情。所以我们现在一般讲痴情,那就是严重的迷惑,你的智慧德相怎么能透得出来?你不了解宇宙之间事实真相。

如果你只晓得无常,你不知道无常就是真常,那是小乘,是觉悟了,不圆满,差很远。什么时候知道无常就是真常,常、无常不二,你真的觉悟了。你看到一个人,那是众生,可怜的众生,你没有想到这众生就是佛,生佛不二!你要是知道,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你的心态马上转变,傲慢心没有了,恭敬心生起来,我要「礼敬诸佛」,我要「称赞如来」,我要「广修供养」,不都起来了吗?迷的时候,迷的时候瞧不起他、轻视他,甚至讨厌他,不知道那是一尊佛。所以这个完全不一样,这个东西都在《华严》最后,《四十华严》里头善财童子给我们表演得淋漓尽致,你看他怎么生活,他怎样求学,他的工作是求学,他怎样待人接物,完全把它做出来给我们看。

  所以这个时候就开,开示,显,显彰,不再说方便的,完全跟你讲真的。给你讲二法是方便说,为什么?你好懂。到法华会上才讲不二,为什么?你有智慧了,给你一说你就懂了,智慧学了二十二年,完全讲真的。所以在整个佛法里,古大德讲,一乘经,你看小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是大乘,最上面的是一乘经。《法华经》上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二是大乘、小乘,三是大乘、中乘、小乘,声闻、缘觉、菩萨,没有三乘,只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那是佛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只有一乘法。这个经教,你看祖师大德给我们判教,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教,有小乘、有中乘、有大乘,也有一乘,一乘只有三部经,里面都跟你讲真的。这三部经,第一部《华严》,第二部《法华》,第三部没传到中国来,《梵网经》,传到中国来的只有一品,就是「菩萨心地戒品」。好像,我记得不太清楚,《梵网经》好像有六十多品,只有这一品传到中国来。印度现在也没有了,也都失传了。不过从这一品,就是「菩萨戒品」里面,我们能够看到《梵网经》精神之所在。菩萨的心平等,菩萨的心慈悲,菩萨成人之美,菩萨是来救度世人的。

  我们今天在一乘经教里头不能够理解,这是理所当然。我讲这部经,是把我读《华严经》、读这些大乘经典,我所体会的一点,在这里报告出来跟大家分享。所以我非常抱歉,我讲得不够圆满,原因是我只领会到这个层次。所以大家听我讲经,年年不一样,我没有一丝毫隐瞒,我能领略到哪个阶层,我统统都说出来,丝毫没有保留,年年不一样,就像境界年年向上提升。所以《还源观》我讲了两遍,第二遍比第一遍讲得清楚一些,时间也延长一倍,有许多同学看到之后都很欢喜,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提升。

  十门对十妙,「妙即不二,不二即妙,故此十门,不二为目」,目是纲目。「门即能通之义」,通到什么地方?通到见性。他这里说得好,「盖欲以十门之义,而通十妙之难」,《法华经》上十妙比较难,但是这个十门是钥匙,拿到这个钥匙,你就能把十妙门打开。我们现在看第一个,「色心不二门」。「有形质碍之法」,形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物质有障碍,「而无知觉之用」,物质没有知觉,「既异于心」,它跟心不一样,心有知觉,物质没有知觉,所以把物质「称为色」。把知觉称之为心,这是色心,这两个说法。「虽有知觉之用,而无质碍可见,以能缘虑,名之为心。」心不是物质,它有见闻觉知,它有知觉,能缘一切法,在一切法里头生起见闻觉知的作用,这称之为心。这是把色跟心的定义说出来。「诸文有云名色者」,这个文是经文,经文里头常常有这样说,名色,你看十二因缘里面就讲名色。名是什么?名就是讲的心,心有名无实,找不到实体。「心不可见,但有其名」,所以用名来代替心,我们一看名色就晓得那是心。十二因缘里面是讲人去投胎,投胎,在母亲怀孕的时候,刚刚去投胎,这个时候只看到一块肉团,头手足都没有长出来,这个时候就叫名色。它虽然是物质,但是物质里头有精神,它有心,它有觉知。我们现在人说它是个有机体,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慢慢长出像人的形状,就叫六入,他头长出来,身体长出来,眼睛、耳朵长出来,这个时候叫六入。这都在母亲肚子里面,佛经里头给它这些名称。

  《智度论》里面有这么一个说法,「一切诸法中,但有名与色,更无有一法,出于名色者」,这是广义的,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法里头,惠能大师末后一句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在万法里面,用这两个字,两个名称,把所有一切法都包括。总不外乎,用现在的话讲诸位就很好懂,不外乎物质跟精神,心就是精神,色就是物质,我们这样讲,诸位就很容易懂了。近代科学家告诉我们,他说宇宙之间只有三桩东西,我们看到的森罗万象,实际上有三样东西,一个是物质,一个是能量,一个是信息。他讲这三样,讲得好。佛法讲两样,二样跟三样有没有差别?没差别,两样是把能量跟信息合在一起,这属于心。所以佛法里面讲心,包括现在科学里面讲的能量跟信息,相对的是物质,这是说色心二法。如果就阿赖耶来讲,科学家讲的这三种,跟佛法讲的完全相应,能量是什么?是阿赖耶的业相,这是能量,阿赖耶的体,信息是阿赖耶的见分,物质是阿赖耶的相分,大乘教里面讲阿赖耶的三细相,跟现在科学家讲的很相应。所以科学也很了不起,不过没有佛法讲得那么清楚、讲得那么明白。学了佛法,实在讲,过去方东美先生常说,哲学跟科学你都学到了,都在其中。

  底下有句话说,「然以情见言之,色心二法有异」。这是什么?你看情见,情是什么?情是迷,刚才给诸位说,迷有四个等级,情是第四,迷得很深。迷惑第一个等级是惑,第二个等级是迷,第三个等级是痴,最后一个是情,情见是凡夫之见。以凡夫的见解来看,色心二法不一样的,就是精神跟物质是不相同的,完全看外表,这就是见相没见性。「以理而论,一切诸法,唯心本具,即是妙色妙心,心即是色,色即是心,心外无色,色外无心。」这是什么?这是从理上讲的,从体上去看。这个我们现在学起来不难,为什么?《还源观》里头讲过,从一体起二用,一体,「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个体是真的。什么是真的?佛法里面讲真妄,凡是永恒不变,就叫它是真的;它要会变,那就不是真的,就是假的。我们想想,哪一样东西不变?找不到不变的东西。虚空,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虚空有变化。他们用光来做实验,光在宇宙当中不是直线的,它有曲线,这就是什么?虚空不是真的真空,它还有度数,有弯曲的度数,它会变。所以,佛法把虚空列在不相应行法里头,很有道理,把时间、空间都放在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用现在的话来说,抽象概念,它不是真的。既然是抽象概念,抽象概念就有变化,所以虚空也不是真的。

  能生万法,为什么会能生万法?这是佛法先给我们说自性,自性是真的。自性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物质现象,它是永恒不变的,它是永远存在,明心见性的人都知道。为什么会有变化?佛告诉我们,「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一念不觉就叫做无明。佛还在无明上加了两个字,叫无始无明,无始是没有开始。没有开始叫不生,没有终结叫不灭,无始无明,没开始。这显示什么意思?无明不是真的。所以在《华严经》上不称它作无明,叫它做妄想,想就是念头,念头是虚妄的。如果真有开始、真有消失,那念头就不能叫虚妄,那就是真有;找不到开始,也找不到它的终结,那就是虚妄的。我想我们常常在这里学习《华严》的同学,我这个说法你都能懂,为什么?念头生灭太快。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一念的时间多长?一弹指,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三百二十兆。你看,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的念头,你能找出这个念头的生灭吗?找不到!所以,佛说这桩事情叫无始无明,这说得好,佛用的词汇用得太巧妙了。念头一起,弥勒菩萨讲「念念成形」,形就是物质现象,物质现象起来了,变现起来,「形皆有识」,他不是讲见闻觉知,讲有识,识是什么?识是受想行识,它有受想行识。实在讲,自性里头有见闻觉知,那是性具的,没有受想行识。可是从自性里变现出阿赖耶,阿赖耶有受想行识,所以阿赖耶有四大烦恼常相随。迷了!迷了才执着有个我,其实我根本不存在,哪来的我?把什么东西当作我?把我见当作我,把我爱当作我,把我慢当作我,把我痴当作我,把四大烦恼当作我,根本的问题出在这个地方。

  这个事实真相,真难为释迦牟尼佛能为我们说得这么清楚,真不容易,我们不能不感激他。他为什么说?他看到事实真相。怎么看到的?自性本定看到了,入定达到自性本定,这种真相就一目了然。这个现象生起来之后,这就是物质现象,十界、宇宙出现了,我出现了,我是正报,宇宙是依报,依报正报出现了。我们不晓得这个两种,从一体起二用,这二用真相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佛慈悲,给我们说出来。这二用都有三种周遍,我们哪里晓得?贤首国师用经上的例子,举一个依报里面一微尘,这是最小的,物质最小的,现在科学家给我们讲的基本粒子夸克,我们肉眼看不见的,这是物质。正报里面给我们讲的一毛孔、一毛端,我们身上汗毛的尖端,小到不能再小。它有作用,什么作用?三个作用,第一个「周遍法界」。周遍法界,我们用今天科学讲的波动,物质有波动。为什么有波动?因为组成这个物质的是四大。科学家也告诉我们,我们在科学报告里面看到这样的报告,有科学家讲宇宙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波动,所有一切现象都是从波动发生的,有这么一说。这个说得跟佛法也相应,佛法确实是讲心动,就是起心动念,这个动太微细,我们没法子觉察到。佛在经上说,八地菩萨才能见到,那是多么深的禅定。七地以前都见不到,听说,像我们都是听说的,没见到,八地就证得,他见到了。八地以上,九地、十地、十一地、妙觉五个位次,这五个位次他们见到了,它不是假的,有人来做见证。

  无论是物质现象、是精神现象,统统有波动,这个波动,极其微细的波动,它已经周遍法界。我们起个念头,说别人不知道,没这个道理,那是什么?那是我们自己无知,自己以为可以瞒着别人,实际上心地清净的人全知道,诸佛菩萨都知道。极其微细的念头,十法界里面这些罗汉、菩萨他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粗的念头,我们今天讲我们动一个念头,十法界都知道。极其微细的,就是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那个念头,他不知道,阿罗汉不知道,十法界里面的佛也不知道。什么人知道?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我们中国人讲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们知道,没有见性的人不知道。所以你想,见性的人,我们前面算过,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见性的人知道,这真实智慧,不是假的。所以无论是物质现象、是精神现象,它都有波动,这个波动,每一个微细的念头都周遍法界,没有障碍。

  第二种周遍,「出生无尽」,就是变化无穷,这个变化从哪里来的?念头。你的念头善,变现什么境界?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华藏世界、极乐世界,纯善。纯善,简单的来讲,十善圆满,十善圆满的时候这个世界就现前。你的身相呢?经上跟你讲的,毘卢遮那报身、阿弥陀佛报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叫劣应身,示现在我们人间现的身相。你真正要看佛的相好光明,要到极乐世界看阿弥陀佛,到华藏世界去看毘卢遮那佛、看卢舍那佛,你就真见到了。我们懂得这个道理,就知道今天地球上发生的这些灾难,全明白了。灾难怎么出生的?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众生念头不善,业感现前的。业是活动,我们思想的活动、见解的活动、言语的活动、造作的活动,活动就是业,不善的业感得来的,这么回事情。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有什么不一样?这个话我们在学习这么多年当中我常讲,一样,没有两样。只是极乐世界的人心地善良,没有一个恶念,十善都圆满,所以他们的身相都是跟阿弥陀佛一样,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金刚不坏身,不生病,世界上什么灾难都没有。十善业道所感得的,圆满的十善。圆满的十善展开,十善多少条?八万四千。佛给我们说了个数字,实际上是圆满的,无量无边,一丝毫欠缺都没有。

  所以十善一展开,是什么?一切诸佛教化众生所说的一切理论、方法的落实,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就是十善,行十善是真修行。我们凡夫业障很深,习气很重,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十条太简单了,佛知道我们这些习气,所以给我们制定戒律,戒律就是十善具体说出来。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弟子规》是十善,《感应篇》是十善,都是十善的细目落实在生活当中。你把《弟子规》做到就是修行十善,《感应篇》做到也是修十善,有这两个基础再看《十善业道》,你明白了。再认真再仔细的修,不断向上提升,就像阿罗汉、就像佛菩萨,达到究竟圆满。这是能生万法,《还源观》里面讲出生无尽,它的变化没有止尽。我最初读这一句也不懂,为什么会出生无尽,这一微尘、一毛端?想起我们童年玩万花筒,我想起这桩事情,我叫人去给我找万花筒,他们找了不少送给我,桌上有一个。你看里面很简单,就是几片不同颜色的碎纸,可是你一转,你从早转到晚,没有一个图案是相同的,这不是变化无穷吗?我从这个地方就明了经上所说的这个道理,出生无尽,真能看到这小东西出生无尽。

  下面一个非常重要,「含容空有」,心量大,能包容。含空、容有,含空,空是虚空,就是我们经典里面常讲的「心包太虚」,这是含空;容有是度量大,你能够有包容的心,「量周沙界」,它没有不能包容的。这是什么?这是你自己本来的心量,一切众生统统如是。没有说是佛有、众生没有,佛没有这个说法,生佛不二,生佛平等。你看看,佛谦虚,把众生说在前面,佛说在后面,没有说佛生不二,说生佛不二,这是对众生的尊重。为什么?众生本来是佛。你只要向上提升,你的谦虚自然出来,你的慈悲自然出来,为什么?自性它是如此。用中国的话来说,五伦自然出来,不需要人教,五常,仁义理智信也自然出来,统统具足,四维八德一个都不缺,它是自性的性德。只要见性,全部出来。没有见性,迷了,全部起了反作用。五伦变成什么?不孝,君臣不义,夫妻没有真情,兄弟不和,朋友没有信。迷了就走反方向,走反方向叫造恶业,就变现出,万花筒变现,变现饿鬼、畜生、地狱。是自己业力变出来的,不是哪个制造的,佛不会制造这个,上帝也不会制造,阎罗王也不会制造,是你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天堂是心变的,地狱也是心变的。这讲得多好!

  随顺伦理道德就是随顺性德,随顺自性。性德的四个根本,诸位想想看,佛讲得太多了,你看看与这四条相不相应?第一个「随缘妙用」,它相应;第二个「威仪有则」,起心动念,我起这个心、动这个念头对一切众生有没有好处?所以他要负责任,对一切众生负责任,要对自己的心性负责任,要对诸佛如来负责任,至少要想到这三桩事。好的,这个念头可以起,这个话可以说,这事情可以做;如果是有负面的,这个念头不能起,这话不能讲,这事不可以做,负面的是三途六道,六道不谈,讲三途。那就是说决定不能够跟烦恼相应,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跟这个相应就是你在造三途,你已经在制造,制造饿鬼、地狱、畜生。你制造的,谁去?自己去,不是别人去,这个要知道!不能怨天尤人,怨天尤人那是罪加一等。你自己制造,你怎么可以埋怨别人?那你受的罪就更重。为什么会埋怨?不了解事实真相,不知道三途恶报是自己造的。在现前,我们这种种不快乐,无论是家庭、事业,一切不顺利,身体不好,有疾病,都是自己造的,与别人不相干。所以佛经上说得多好,相由心生。我现在不讲心,我讲性,相由性生,境随心转,这个话太有道理了。

  我们的性本善,如果完全用本性本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完全相应,身心健康,你事业顺利,你家庭幸福,你这个地区安定和谐,什么灾难都没有。所以就是与性德要相应,时时刻刻起来,我起心动念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如果社会大众都起像我这个念头好不好?想想这一点。社会大众都像我这样说好不好?所以说话要诚信,不能欺骗人。我造作,我造的这个事,于社会大众有没有利益?统统跟性德相应,你才是个完美的人,在佛法讲,你才具足善根、福德,你是有善根的人、有福德的人。只要有善根、有福德,佛菩萨跟你起感应,那个感应叫缘分,叫因缘。因为你有善根福德,佛菩萨来帮助你、来成就你,这就叫「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都不舍弃,佛来帮助你。

  这说真话了,说真话就是以理而论,就不是情见,「一切诸法,唯心本具」,我们用《还源观》上前面这三条,唯心本具,没有一样欠缺。智慧、善根、福德都是你自性本有的,而且一切众生都平等的,你就不会生傲慢心,你也不会生歧视的念头,平等的,你有他也有。现在好像不相等,不相等是迷悟不同,迷得愈深,性德往外面透得愈少,迷得稍微浅一点,它透得就多一点,就这么个道理,总要跟性德相应。我们很具体的跟诸位说,这个性德就是《弟子规》、就是《感应篇》、就是《十善业》。在中国人来讲,就是五常、五伦、四维、八德,这是我们的标准,在中国推行了几千年。凡是照做的没有一个不得福报,留名千古,在历史上都写他,因为他是我们的好模范、好榜样,这威仪有则。

  「柔和质直」,与人相处总是笑容满面。柔和我们就是用弥勒菩萨(布袋和尚)做代表,没有一丝毫烦恼,欢欢喜喜。人恭敬我,欢喜;人讨厌我,我还是欢喜;别人毁谤我,还是欢喜;别人陷害我,对他还是欢喜,不改。学弥勒菩萨,「生平等心,成喜悦相」,为什么那么欢喜?心是平等的,所以法喜充满。法喜是最好的养分,让你身心健康,百病不生。我们学佛,这是学佛第一个好处得到了,就是欢喜心,不再讨厌别人,不再歧视别人。这个人造恶业,造恶业我也恭敬他,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诸佛是一切众生都是佛,我们要礼敬。至于称赞,称赞我们学习就要有分别,他行善称赞,他造恶不称赞,但是礼敬、供养。礼敬、供养都是普遍的,只有他造恶不称赞他,他造善称赞他。这是佛教我们的,教我们凡夫、初学,给我们立的标准,统统是平等心。

  这说真话,色心是一不是二,心是空的,《心经》上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地方换了一个心字,心即是色,色即是心,用《心经》上来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一个意思,同样的一句话。心外无色,色外无心,这《还源观》上讲得清楚,色心同时起来的,精神里面有色法,物质现象里头决定有精神现象。这个事情,最近这十二年,日本江本胜博士跟我也是老朋友,他实验出来。他用水,水是矿物,是色法,发现什么?发现水会看、会听,懂得人的意思。做了十二年,做了几十万次的实验,证明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前几年在澳洲,悟平法师从网络上看到这个信息,她下载来给我看。我看了很欢喜,我说你们想办法跟他连络,请他到澳洲来给我们做报告,费用我负责。他真来了,很可惜的,他来的时候,我们学院同学来接待他,我正好出国去,离开澳洲。所以以后第二年,我到日本去开会,我特别去看他,看他的实验室,听他给我做详细报告。之后,我每次到日本,我一定去看他的实验室。去年他到台湾来访问,听说我在高雄看牙齿,他特别来看我。水有见闻觉知,说明所有的矿物都有见闻觉知,矿物有,植物怎么可能没有?告诉你一切法都有!一切诸法,唯心本具,所以一切法统统有受想行识,有见闻觉知。

  「互具互摄,故名不二」,物质里头有精神,精神里头有物质,也就是物质里头有受想行识,受想行识里头有物质。「此之不二,不出一念」,这句话讲得太重要了,为什么?一念生的,这个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极其微细的念头。「故心法妙」,最后统统归结到心,这个心是真心、是本性,说阿赖耶也行,也能讲得通,真心能现、能生,阿赖耶能变。为什么会有十法界依正庄严种种不同?阿赖耶能变,阿赖耶是迷,迷有浅深不一样。能变的心性没有浅深,它是永恒不变的,但是阿赖耶是有变的,阿赖耶是识,是妄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一二0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三修行住」。

  清凉大师在《注疏》最后一句告诉我们,「观空不碍广有知见,性相兼了,法智增明故」。这就是讲的空有不二。我们藉这个机会,将《法华经》里面说的十种不二,我们学习了第一「色心不二」。这一句是总,用现在的话说,色就是讲宇宙之间的物质现象,阿赖耶三细相里面的境界相,心是说的精神现象,阿赖耶里面的转相、见分,都是说的这个。色心不二,用现代的话说,物质跟精神是一不是二。一般凡夫知见,好像看这两种不相同,物质里面没有见闻觉知,见闻觉知里头没有物质现象。佛与大菩萨,他们的看法跟我们完全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我们在《还源观》里面读过,我们只看到物质的粗相,物质的细相我们没有办法觉察,物质是怎么来的,我们根本不知道。

  现在科学家说宇宙怎么发生的?因为观察宇宙不断的在膨胀,膨胀往外面扩张,这肯定是爆炸的现象,这是在天文望远镜里面所看到的宇宙。晚上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星星,都是以非常快的速度,跟我们距离一天比一天遥远,所以很多科学家以为这是爆炸现象。那爆炸,什么东西爆炸的?他们也推算出一个原点,这个在过去我们讲席里也做很多次的报告。原点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很可能我们现在的科学仪器,高倍的显微镜也看不到。科学家的说法我记不得了,在网络上应该可以查得到。但他有个比喻,这个比喻我还能记得。他说一根头发,头发很细,把这根头发,好比这是一根头发,把这个头发切断,切断这个地方就是个圆的平面,这个圆的平面有直径,这我们知道,在这个直径上排列多少个原点?一百万,后面有三个亿,一百万亿亿亿个原点。我们从这个说法能想象到一个概念,概念还是很模糊,因为头发太细。这么细的头发,直径上能够排列一百万亿亿亿个原点,是这个原点不断在爆炸。什么时候开始的?不知道。这爆炸到什么时候结束?也不知道。这是科学家的一种说法。从这个星系向外扩展,这个现象上想想应该是这样的,跟佛法说的不一样,科学是现量观察。佛法呢?给诸位说,佛法也是现量观察的,不是比量,不是推测,不是想象,是观察到的。什么人观察到的?诸佛菩萨、法身大士,大乘教里面常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样的人他看见了。这样的人心定,这个定是自性本定,惠能大师见性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那是自性本定。

  我们修行,修行没别的,修行就是把这心控制住。我们现在的心是散乱心,妄念纷飞,自己能不能知道?自己能够觉察到,看念头,前念灭后念生,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睡觉它也不停止,它还会作梦,不作梦它也不停止,这是很粗的念头。所以佛问弥勒,「心有所念」,就是我们这种粗念头,我们凡夫每个人都能感觉到的,都能够感觉到有这个念头。在佛的现量境界里面,这个念头太粗了,这个念头是许许多多细念组成的。好像我们看到一根头发,这一根头发要是用宇宙的爆炸原点来说,这个头发的平面,诸位记住,平面的直径排列有一百万亿亿亿个原点。这根头发切断的时候,这个平面上摆多少?那就没有法子计算了。我们计算只是一条直径,那全面多少?一根头发那么个点,显微镜下也看不到,太小了。这讲到细念,多少个细念?弥勒菩萨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一秒钟弹指四次,那多少个念头?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钟。一秒钟,念头的生灭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次,这是八地菩萨以上,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他们所看到的。所以这是科学,现量境界,比这一根头发切断的平面,直径上排列的一百万亿亿亿个原点还要真切。为什么?科学家讲的不是现量境界,是从理上推理而得的,不是自己看到的,佛是看到的。谁是佛?释迦牟尼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换句话说,这一秒钟里面有一千二百八十兆个生灭,你知不知道?你知道。现在为什么不知道?现在你把自性迷了。佛教导我们破迷开悟,迷不是真的,迷是假的。把迷放下之后,你觉悟了,你见到本性,宇宙的缘起你就看到了,你就明白它是怎么回事情。

  所以《还源观》里面告诉我们,从一体起二用,宇宙出现了,我出现了,我是正报,我之外都是依报。依报里面,依报是环境,有人事环境,有物质环境,所以我之外有很多人,有十法界有情众生,有情众生是我们的人事环境,这个诸位要记住,他是我们的依报,不是正报,正报只有自己一个。佛家常讲「依正庄严」,庄严是美好,正报美好,依报就美好,它有分不开的关系,这个不能不知道。佛法的教学,终极的目标就是帮助我们回归自性,帮助我们亲证。自己跟自己环境的缘起,从哪里来的?从自性里头变现来的,只有自性不生不灭。自性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给诸位说,它也不是空间,也不是时间。空间、时间都是它变现的,十法界里面依正庄严全是它变现的,没有现相之前,它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不能说它无,能大师说得好,在那个状态之下,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意思是什么?它一样都不缺,它什么都不是,但是它一样都不缺。

  什么时候你才能见性?必须把无明烦恼断掉。无明烦恼是什么?就是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的生灭的念头,那个念头叫无始无明,《华严经》里面叫妄想。我常常在学习当中跟诸位提起这个事情,叫起心动念,这是极其微细的起心动念。什么理由起心动念?没有理由。你没有办法抓住,你抓不住,为什么?它太快了。不能小看这个念头,这个念头起来之后,就是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这么快的念头。弥勒菩萨告诉我们,「念念成形」,那就是每一个念头都现物质现象。这物质现象是什么现象?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这给你说还不行,还不止,那我们要想象到,《华严经》前面我们所读过的「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这两品经里面给我们讲的,这个法界无量无边,没有止尽,无量无边诸佛的世界,每一尊诸佛都有十法界,那个极短暂的一念就现出这个相,而且还包括自己在内。自己是正报,其它是依报,起二用就是变现出依报跟正报。

  宇宙从哪里来的?我从哪里来的?说清楚了,说明白了,不是大爆炸,是一念不觉,让我们的真性,自性清净圆明体变成了阿赖耶。一动就变成阿赖耶;不动,不动就恢复自性,自性在我们净土宗里面叫常寂光土。不动的时候是常寂光,一动呢?一动,实报土出现了,方便土出现了,同居土出现了。这当中,实报土,佛经里也把它称之为一真法界。方便土是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那里面的居民是谁?是阿罗汉,是辟支佛,是菩萨,还有佛,他们住在那边,十法界前面四圣,他们住的。同居土,这就是六道轮回。你看那么短暂的相里头,有这么多的现相,而且这些现相重重无尽、无量无边,我在其中,你也在其中,我们互为依正。我这个身体是正,你们大家都是依报;你是正,我是你的依报;他是正,你我都是他的依报,依正不二!这是事实真相,这是佛法里面的宇宙观,科学,现量境界。

  佛今天给我们讲,我们迷了自性,给我们说,我们听明白了。我们知道佛不妄语,佛说的话句句都是真实,所以我们能信得过佛陀所说的。虽然如此,佛对我们说什么?你听他说的,你是解悟,你理解了,你没有亲证;他是证悟,把他所证的告诉我们,我们听懂了,不怀疑,信得过,叫解悟。但是一定要亲证才算数,这是佛门教学他所要求的,解悟不算,为什么?你得不到受用。解悟,你的烦恼习气统统没放下,你在六道里面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你一点也没办法,这就是解悟的果,跟证悟的果不一样。证悟的果,至少他是在实报土里面生活,不但他不在六道,四圣法界他也超越了。所以佛教导我们先要解,为什么?解是看破,了解真相,然后叫你修,修什么?放下。你不明了,你不肯放下,真正明白了,你才肯放下。如果真放下了,那你今天所解的就是你所证得的。你看现在我们听佛菩萨说的,这一放下之后就变成自己的现量境界,证实诸佛菩萨所说的一点都不错。为什么?你们所说的,这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我见到了,这不是假的,这得受用,这个受用就是六道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了,一真法界实报土现前了。

  实报土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虽然证得,见了性,你还有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无始无明习气要断了,实报土也没有了。所以《般若经》上讲的话,你证得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土不例外。经上佛并没有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实报土除外,没有这个说法。给你讲,实报土到那个时候也不见了,你真的回归自性。回归自性,自性就是清净圆明体,你回到那里去了。还起作用吗?起作用,作用可大了,大到我们无法想象,大到诸佛如来说不出,他也没有办法讲出来。在十法界里面,无论是依,无论是正,都有感,只要众生有感,自性清净圆明体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像佛在大经上所说的,「随心应量」,谁随心应量?自性清净圆明体,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要知道,自性清净圆明体是我们的本性,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现在迷失了真性,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用事没有自己,真心用事是度化众生,没有自己。说老实话,阿罗汉已经没有自己,但是他的尘沙烦恼没断,无明烦恼没断,他还必须要向上提升,要不提升,他住在他这个阶层永远不能够向上。在十法界里面,他是第四个阶层,我们从上面数,最高的是佛,第二个是菩萨,第三个是缘觉,第四个是阿罗汉,他不能向上提升。他是不是永远住在这个地方?不是的,他留恋在那个境界,时间不会很长。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在这个境界里要住两万劫,两万劫之后他会觉悟,他会放弃,再往上提升。辟支佛是一万劫。愈往上烦恼就愈轻,智慧就愈接近圆满,这是大乘,这是修行人真正要向往的。

  不但这个世间依正庄严决定不能贪恋,彻底要放下,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都不能贪恋。向上去,这三界之外,声闻、缘觉、菩萨、佛,那个境界好!那个里面的人没有生老病死,他是化生。要知道天道,欲界天里面有生老病死,欲界天;色界、无色界就没有了,化生的,所以他没有病苦。胎卵湿化这四种生态,胎卵湿都有苦,化生就没有苦。四圣法界里全是化生,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就是执着,对自对他、对事对理统统不执着,所以他清净心现前,这个诸位要知道。你看《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心现前这是阿罗汉跟辟支佛,平等心现前是四圣法界里面的佛法界。菩萨平等,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他不分别了,但是还有分别的习气,习气断掉了,他就提升到佛法界。佛法界里头平等心现前,清净平等,这个时候一觉,就恭喜他,他脱离十法界。到哪里去?到实报土去了。不觉,他还在佛法界。觉了,这个觉是什么?无明破了,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不起心不动念,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没有觉的时候还是用阿赖耶,十法界都是用阿赖耶。四圣法界用得正,这个正是怎么来的?正就是完全听从佛菩萨的教诲,对佛菩萨的教诲深信不疑,依教奉行。经典里面叫我们做的,我们就认真去做,叫我们不能做的,我们不但不做,连那个念头都不生。你虽然还没有觉,可是你的行为,你的思想行为跟那个觉的人一样,简直看不出差别,所以天台大师讲「相似即佛」,他跟佛很像,但是他不是佛。为什么?他还是用阿赖耶,阿赖耶里面的纯净纯善他全用了,不净不善他都控制住,都放下了,是这么个情形。一超越之后,脱离十法界,给诸位说,染净就没有了。十法界里头有染净,一出十法界,染净就没有了;换句话说,染净这个念头没有了,出十法界,就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那就是究竟圆满佛。不过无始无明习气没断,这就是实报庄严土里面的居民,有四十一个等级,这个等级,我们细心去体会,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为什么不能说没有?那个居民的无始无明习气确实不相同,有厚有薄,真不相同,不能说他无。不能说他有,为什么不能说他有?他起心动念都没有了,哪来的阶级?阶级是从分别执着里头有的。确实没有,也确实不无,你要从这个里面去体会,你才了解实报土的真相。

  他们那些人,真的个个都是清净平等觉,这还得了!清净平等觉,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这是阿弥陀佛的尊号,阿弥陀佛另外一个号就叫清净平等觉。换句话说,到西方极乐世界,只要生到实报庄严土,个个都是清净平等觉,把阿弥陀佛跟自己融化成一体。这样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大乘经教里常讲,「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我们才明白了。为什么叫自性弥陀?你见到性就是弥陀。弥陀什么意思?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量,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无量。什么无量?一切都无量。这一切包得太多了,佛常常用方便话来说,说了三桩事情,第一个智慧,智慧无量;第二个是德,德能无量;第三个是相好,相好无量,用这三个无量就统统包括了,你全证得了。佛说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有没有听懂?有听懂,听懂的人不多,听不懂的人多。为什么听不懂?他有烦恼,他有习气,障碍了他。烦恼习气不但障碍他证入,障碍他悟解,就是障碍你觉悟,障碍你理解。

  诸位想想,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年五祖忍和尚在世,肯定是常常讲解《金刚经》。听众有多少?我们相信,有完全没听懂的,有解悟听懂的,没有契入。惠能大师听一次,他不是解悟,他证悟了,五祖把衣钵就给他。为什么他能够证入?别人到解悟就不能再深入,为什么?烦恼习气没断,包括神秀大师在内。怎么知道神秀烦恼习气没断?五祖叫他作一首偈子,他怎么写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你们想想,他有没有执着?他有没有分别?你从这首偈上看,有。那我们就晓得,他在五祖会下天天听经闻法,解悟。同学们对他都非常尊重,他能讲得头头是道,讲得天花乱坠,别人不如他,他比别的同学烦恼轻一点。所以说一品烦恼就是一品障碍,十品烦恼就十品障碍,你有多少烦恼?你的烦恼比别人重,你领悟的东西就比别人差一等;你烦恼比别人轻,你领悟的比人高一等,就这个道理。

  修行的功夫是在放下烦恼习气。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讲到总的原则完全相同,一个,就是放下。为什么不肯放下?放下不是别人占便宜,自己占便宜;不肯放下不是别人吃亏,自己吃亏,这个道理总得要懂。谁能把执着全放下,谁就证阿罗汉果,成正觉;谁能把分别放下,谁就证菩萨果位,成正等正觉;谁能在境界里头,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他就成无上正等正觉,他成佛了。谁占便宜?五祖忍和尚会下那么多人,真正彻底放下的就惠能大师一个人。我们读《坛经》,我们听讲,要能体会得到,这是菩萨慈悲,现身说法。你不是要求证果吗?放下就是。你不是要求开智慧吗?放下就是。你不是要想积无量功德吗?放下就是。你不是想相好庄严吗?我们人间讲大富大贵吗?放下就是。你自性里头本自具足,不是从外来的,外面是假的,外面没法子庄严你,自性庄严你。自性里什么都不缺,连这个都不懂吗?真的不懂,为什么不懂?没放下,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是起心动念,还是自私自利,还是名闻利养,还是贪瞋痴慢。那么诸佛菩萨这个经要不要讲?要讲。讲了有什么用?没用;不是没用,众生习气太深,熏的遍数不够。咱们中国古大德教人,「读书千遍」,他熏习还不到千遍,如果熏习到千遍,肯定他有悟处,他会放下。不能彻底放下,他可能放下十分之一、十分之二,那就不错了,那他的灵性就提升。十分之一、二,天道;十分之五、六,那就到阿罗汉;十分之七,放下十分之七,辟支佛;放下十分之八、九,那是菩萨;彻底放下,不就成佛了吗?

  所以诸佛菩萨个个示现在世间都是讲经教学,讲经教学的功德不可思议。佛法离开讲经教学就不是佛法了,佛法是觉悟的方法。离开讲经教学,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觉悟?帮助别人觉悟?没法子。三转法轮里,示转、劝转、证转,全是教学。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教了一辈子。三十岁开悟,示现的,悟后就是教学,教一辈子,七十九岁过世的,教了四十九年。用我们今天眼光来看他,他是什么身分?职业教师,这不能搞错。用现在学术上的地位来称呼他,他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家,这是他的身分。他自己确确实实做到一个我们的典型模范,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教学不收学费,他不要钱,他也不要名,名闻利养边都不沾。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生过着托钵的生活。这是教我们什么?最后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戒的根本就是十善,十善是戒律的根基,没有十善就没有戒。

  所以学佛,学佛就是学放下,放下从哪里学起?从十善学起。先放下不伤害众生这个念头,念头没有,当然没有行为。一切众生都不可以伤害,人不能伤害,所有一切动物不能伤害,花草树木不能伤害,山河大地也不能伤害,依报正报都不能伤害,这在不杀生里头包含的。对有情众生,我让他生烦恼,我就伤害他了,我就造了罪业。所以这十条非常微细,微细统统给你写出来是八万四千条,这个不能不知道。八万四千条,跟诸位说,每一条下面都有八万四千条,这叫什么?细行。这个菩萨位子愈高,他做得愈究竟、愈微细。我们初学的人,能把这十条学到,你的根扎稳了,然后你才能慢慢深入。如果这十个根都没有,你在佛门里面学一辈子,你很精进,你很用功,可是你所学的是语言、是文字,你没有吃进去,口皮上的。所以你不得受用,依旧搞生死轮回,你说麻烦不麻烦?

  所以凡夫成佛要多少时间?经上常讲无量劫。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真难!放下、改过不容易,太难了。可是这个事情不是求人,世法里常说「登天难,求人难」,这是求自己,回光返照,反求诸己。严格的要求自己,不要去要求别人,要求别人错了。要求别人,你天天生烦恼,天天跟众生结怨,你的冤亲债主一大堆。要求自己,回归自性才真正消除业障,才真正自利利他。利他是什么?给别人做个好样子。原来你是放下才成就的,自责才成就的,不是责备别人成就的。所以诸佛菩萨从来不责备人,你做再大的过失的时候,他也是笑笑。为什么?他清楚,你造的这个业,你将来一定要受报,报尽之后,你觉悟了,你回头了,他再来帮助你。你正在造业受报的时候他只是提醒你,他知道你听不进去,但是什么?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在阿赖耶识里给你种善的种子。这个善的种子在现前不会起现行,它不起作用,但是你业障消除之后它就起作用。所以现在不知道感恩,到业障消得差不多,知道感恩。感恩才知道报恩,报恩决定是依教奉行,不依教修行的,那不是真报恩。你怎么样供养,连释迦牟尼佛示现那些比丘都不接受供养,没有把供养看在眼里。所以世尊在世,供养只限于四桩事情,叫「四事供养」。每天出去托钵,你供养他一钵饭,这个他接受,你给他钱,不接受。他树下一宿,你说我盖个房子给你住,不接受。衣服只有三衣,破了的时候,不能再穿了,你供养一件衣给他,他接受。卧具,晚上睡觉的时候,地上睡觉,底下要有一块布垫起来,盖的,那三衣就够了,叫卧具,这个接受。生病的时候接受医药,除此之外一概不接受。

  简单就是清净。我们学佛头一个就希望清净心现前,简单的生活,清净心就现前。《无量寿经》的经题好,「清净平等觉」。先修清净心,清净心里头没有染污。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财色名食睡不能染污你,色声香味触法也不能染污你;换句话说,用中国人来讲,名跟利都不能染污你,你都放下了,你都看破了,你就得清净心。清净心就是三昧,清净心就是禅定,清净心生智慧不生烦恼。你看事情,你看得比别人深,看得比别人广,看得比别人清楚,你不会做错事。那你是节节向上提升,你不会堕落,这是学佛真实的利益,不学怎么行!我们今天也要想得到这样的成就,怎么办?世尊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个话对谁说的?不是对我们说,是对将要入门的人说的。我们距离这个门还有很远的距离,我们今天需要的,要把这个门找到。怎么找到?那你就要晓得,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讲经四十九年,一天都不中断?只有天天听,天天读诵经典,一部经典听百遍、千遍,有一点悟处,那个悟处里头,慢慢把路找到了,把门找到了。所以古大德教人,都是告诉你三千遍,你得下这个功夫。对哪些人?对业障轻的人,三千遍他会开悟。悟有小悟,有大悟,有彻悟,有大彻大悟,层次不一样。对业障深重的人,那就要用劳力,为什么?你的心太乱了,你的妄念太多,你没有办法收心,听一千遍、一万遍伏不住你的妄想。怎么办?办法很多,最常用的叫你拜佛。怎么拜?一天拜三千拜,一拜不能少,三千拜。一个小时拜三百拜,要十个小时,十个小时连着拜很困难,拜两个小时可以休息半个小时,那你一天拜佛的时间差不多要十五个小时,十五个小时都在拜佛。拜佛的时候什么都不要想,恭恭敬敬的拜,消业障消得最快!这对业障深重的人。如果这样拜三年,有很多开悟了,古人的例子很多。

  一般初学佛的人,老师教我们拜佛,没有要求我们拜三千拜。我初学佛,跟忏云法师,在埔里住茅蓬,忏云法师对我们的要求是一天拜八百拜。早晨三百拜,晚上三百拜,中午吃饭之后经行,经行半小时,拜二百拜,这是茅蓬里最重要的功课,天天不能间断。我在茅蓬住五个月半,拜了十几万拜,消业障!让你把妄想全拜掉。这是最少的。当时我们住茅蓬,菩妙法师也在,我们老同参。有个达宗法师,达宗法师每天拜一千二百拜,他也是分三次,每一次四百拜。方法绝妙!所以这个法门可不能打妄想,一打妄想就全盘都败了,我们对佛法就是结缘,跟释迦牟尼佛、跟诸佛菩萨结个缘,来生接着再干,来生后世,这一生不能成就。这一生想成就,那你得真用功,真的不怕苦,勇猛精进。功课非常简单。

  我们再看这里第二段,「内外不二门。此就内外二境论内外二观也」。什么叫内?什么叫外?「谓众生诸佛及以依报名为外境」。这个地方要注意,一切众生、一切诸佛,或山河大地、树木花草,全是我们的依报。众生、诸佛是有情的依报,下面这个依报是讲无情的依报,无情的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这都叫外境。此地内外,这是个外字。内是什么?「自己心法,名为内境」。内是讲心,这什么东西?能够执着的,能够分别的,能够起心动念的,这叫内境,这个不在外,这在内。「于此内外二境,皆以三观观之,即名内外二观也」。三观是空观、假观、中观。无论是内,无论是外,内就是见闻觉知,就是受想行识。《心经》上,《心经》大家都念得很熟,《心经》上讲五蕴,色受想行识,色是身体、物质现象,受想行识就是心法。受想行识从哪来的?从自性本具的见闻觉知来的。见闻觉知不生不灭,迷了就变成受想行识,觉悟了,受想行识就还源成为见闻觉知,见闻觉知那就是我们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世尊在《华严.出现品》里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那个智慧就是见闻觉知,本有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觉。迷失了自性,见闻觉知(就是智慧)变成烦恼,变成什么?变成受想行识。你一定要能提得起观照,观照什么?你对于这个依报正报怎么个看法?这个很重要,这就是看得破。知道依报正报,就是内与外,相上有,性上没有;事上有,理上没有,无论是性相,无论是理事,都不可得,为什么?相是幻相,是生灭相。

  我们讲心,心有没有相?有相。受有受的相,想有想的相,行有行的相,识有识的相。但是这个相不是物质现象,它有相。因为它有相,阿罗汉以上这些有定功、有功夫的人,你睡觉作梦,那梦中就是受想行识,他看得清清楚楚。你动个念头想什么,相出现了,你自己知道,别人看不到,有定功的人能看到,千变万化。它不是物质现象,它要是物质现象,佛讲尽虚空也容纳不下,它不是物质现象。它有,不是没有。所以你一定要晓得,它是假的,它是空的,像《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包括内外二法,就是心境二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你真看破了。看破之后你是什么行为?放下,对于内里面的心法,外面这些色法,依报跟正报,不再执着了。果然真不执着,恭喜你,你就成阿罗汉,你就超越六道。你在六道里面,你这个身体不愿意丢掉,真证阿罗汉果了,你是个活阿罗汉,活佛。像什么?像济公长老一样,你游戏神通,帮助那些苦难众生,救苦救难,他来干这个。这是讲你看破,不执着了。

  如果你看得更深一层,还是这桩事情,看得更深、更透彻,不但不执着,分别心也不起。分别心不起,你的心就平等了。有分别,不平等;有执着,不清净。所以执着没有了,清净心现前;分别心没有了,平等心现前;不起心不动念,觉心现前,觉那是大彻大悟,那就是明心见性。你看统统在《无量寿经》经题上,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三观,这个境界在面前,当体是空,也是假,空假二边都不执著称之为中道,中道也不能执着,执着中道又错了。所以祖师大德常说,「二边不立,中道不存」,你真正得清净心。你还有个中道,你的心不清净,依旧被染污,中道也没有。见色闻声,六根都起作用,眼见、耳听、鼻嗅、舌尝、身之触、意之知,有没有?有作用,就是没有执着、没有分别、不起心不动念,叫真修行。

  底下说,「然若论修观次第,必先观内心」,这是教给我们怎么入这个门。入门功夫不在外头,在外面那太难太难了,从哪里入门?从内心,先观你的受想行识,你观这些。知道这些全是虚妄的,然后你才会发现,我每天精神生活这么痛苦,原来是冤枉,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如果真有,那就不能怪你,真的没有。这些现象是幻相,你看《金刚经》上佛用比喻,「梦幻泡影」,用梦来比喻依报,用幻、泡、影比喻正报,就比喻心。物质环境一场梦,起心动念是幻、是泡、是影,你还不放下吗?你还要执着吗?原先不明了,起分别执着不怪你,那是什么?那是你无始无明的习气,分别执着的习气,也就是烦恼习气。执着,见思烦恼的习气;分别,尘沙烦恼的习气。我们接受佛菩萨教诲,而且天天在熏习,对经典里面所讲的,体会愈来愈深刻,愈来愈明了。我们今天欠的?欠的就是放下,看破之后要贵在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是智慧,你真能放下,你的智能大幅度的提升。烦恼没有了,智慧就生,这一提升的时候,那你就更放下。修行没别的,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这二法相辅相成,互相帮助,一直帮助你到如来地。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出不了这个原则,妙极了。

  这里给我们提出修观次第,实在是太好了,我们修行功夫不得力,就是不知道次第。我们一向都是向外,没有向内。其实佛学叫内学,佛法叫心法,佛经叫内典,时时刻刻提醒向内求。我们中国老祖宗,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也知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是向内求,没有叫你向外的。向外怎么样?向外就会有斗争,向外就会有矛盾,就会有冲突,激烈的时候就会有战争。所以向外这个路走不通,向内就对了,向内的利益无量无边。真能向内,你就看不到世间有一个恶人,为什么?你从内观,你没有看外面了,世间人是什么人?世间人全是佛,全是菩萨。善人是佛是菩萨,恶人是佛是菩萨,你的清净平等恭敬心生起来了。普贤菩萨教你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全出来了,那你修的是普贤行。修的是普贤行,恭喜你,你是普贤菩萨了。那还得了!菩萨当中第一。

  他是怎么看的,为什么我看不出来?诸佛如来在这里示现为善人给我看,我看到之后,他的那些善念善行,我回光返照,我有没有?有很好,不要失掉。没有?没有赶快学,向他学习。你看,佛来度我,佛来教化我。那个恶人干尽坏事,也是菩萨示现,示现这种形象给我看,让我看了之后,他那些恶念恶行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没有?没有,无则嘉勉,以后决定不要犯这个行为。你看,都是教我的,善人从正面教我,恶人从反面教我,都是我的好老师。我们怎么看法?像佛一样,平等看法,用清净心、平等心。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看到了,你看到这个境界,你距离成佛就不远了。地狱众生是佛,他示现堕地狱受那么多苦难。为什么堕地狱?我们知道瞋恨嫉妒,这个原因堕地狱的。我们看到了,看到他受苦了,我能不能有瞋恨心?不可以,瞋恨心没有害别人,害自己。嫉妒没有害到别人,害自己。饿鬼都是贪心,贪而无厌,贪图五欲六尘,果报在饿鬼道。我看到因、看到果,这是因果教育,我不干这个傻事。看到人家心善、行善,修行十善的,生天,好事情,这个我要学。没有一个不是佛菩萨给我们示现的!到这种境界里面,就像善财童子一样,凡夫、修行人只是我一个,我一个是凡夫,除我之外统统是诸佛菩萨天天围绕着我,一生成佛了。

  我们初学《华严经》的时候,总是感叹善财童子好命,你看遇到这么多善知识,五十三参,我们连一个都没有遇到。没有想到,统统都在面前,善财的境界就在眼前,当下就是。我们怎么这么胡涂,都没有见到?原来是我们一向都向外求,没有向内。所以反求诸己这才发现,原来善财那个好命就在我们眼前,我不输给他。毁谤我的,侮辱我的,陷害我的,我给他磕头顶礼,他替我消灾,他是我的善知识。没有他,无始劫来造作的这些业障怎么消法?所以你能够遇到这个境界不会生气,没有一点怨恨,心平气和,而且接纳了,接纳就是接受了,真的灾消福至,你怎么会不感激?对于一切众生,众生、菩萨,你看那经上讲的,众生摆在前面,菩萨摆在后面,诸佛摆在后面,众生就是佛,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感激的。这是什么境界?华严境界。学《华严经》,没有发现华严境界,没有住在华严境界,你说你冤不冤枉?

  放要放得干净,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像祖师大德一样。常常有人来给我说,净空法师,你那个团队怎样怎样,这没放下,这还有执着,为什么?他还有团队。释迦牟尼佛没有,虽然他有常随众的弟子,经上常讲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不是团队。为什么?他没有组织,没有说我分做几个小队,哪个队哪个当队长,没有,他没组织。没有哪个管哪一个,全都是自动自发,都是同学,都是同参道友,这是正确的。虽有团体,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没有哪个比哪个大,哪个比哪个小,哪个比哪个高,没有。这都是我们要学的。我学佛这么多年,从学佛到今天,都是孤家寡人一个,我很自在。如果有两个就不自在了,两个就会有争了。所以你晓得,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为什么没有同伴,就一个人。一个人他才能成无上道,两个人就成不了无上道。为什么?两个人有比较,两个人有相争,两个人生烦恼,就这么个道理。一个人不生烦恼,别人呢?别人是菩萨、是佛、是我的老师。你看那个心态一转,就入华严境界,一生当中肯定把无量劫的那些业障全消干净。这个道理佛在经上讲得很透彻,为什么我们不相信?无量劫来那个业障你怎么消得了?我们都是从外面看,从内里面看的时候就知道,能消得了。为什么?业障好比是黑暗,这是佛经上讲的比喻,释迦牟尼佛说,好像黑暗,你点一盏灯,黑暗就没有了。千年暗室,这就讲我们累劫造的这些罪业、这些业障,千年暗室,黑暗了一千年,点一盏灯,黑暗就没有了。那一盏灯是什么?清净平等觉。只要你清净平等觉一现前,无始劫以来的业障都化掉、都化解了。你那些冤亲债主不找你了吗?冤亲债主全得度了,你得度,他就得度;你不得度,他就不能得度。为什么?你这一得度,他统统沾光,不再找你麻烦了。为什么?佛在经上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中国老祖宗讲「人性本善」,那些冤亲债主他的本性本善,他都有佛性,看到我们清净平等觉现前,他也恍然大悟。所以自行就是化他,自他不二,为什么不懂这个道理?我们读《华严》、学《华严》,就生活在华严里头,一定要把华严落实到我的生活,落实到我的工作,落实到我处事待人接物,不能不知道,美妙到极处。所以,修观次第必先观内心,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

  下头说,「若论机入不同,故须内外并列」。为什么讲内有的时候讲外?根性不一样,他不能够反观自性,那还是从外头想办法。外面非常缓慢,从内心非常快速,内心里面几乎没有障碍。这个外面境界障缘很多,你的进展,帮助你开悟特别困难,这都是事实。我们这么多年来,在学习当中都知道,都经历过。但是确确实实,有人他不会反观内照的,为什么?他已经养成习惯,起心动念都是向外攀缘。因此祖师建立道场,一定要建立在山明水秀的地方,为什么?环境影响他,让他远离障缘,是这么个道理。要是用内观的话,内观的话没有障碍,都市里也能修行,他是在内心上下功夫。远离外缘,住在繁华都市里,不染丝毫都市繁华的习气,真功夫,真本事!五欲六尘在面前,不起贪心,不起怨恨心,像这样的人,那就是先观内心。凡是见色闻声的时候还会起心动念,那我们先把外头缘舍离。明了这个,才晓得祖师大德的道场为什么建立在深山,人迹罕至,很少人到那边去,没有路。

  现在祖师的道场都变成观光旅游的胜地,开了马路,高山上还有缆车上去。从前是怕闲杂人来扰乱,现在是欢迎大家来参观,不一样了。那还能修行吗?所以我好像是在八0年代第一次回国,到北京去看黄念祖老居士,我去访问赵朴老,朴老跟我同乡,所以见面非常投缘。第一次见面,我记得我们谈了四个半小时,他请我们大家吃晚餐。我就跟他谈到现在的道场,我说现在道场已经变成旅游胜地,就让它做旅游胜地,在这个地方展开机会教育,对旅游的群众机会教育,好!它不适合修行。那修行道场重建,重建不要再建宫殿式的,要建学校,仿照外国的大学城这种建法,交通方便,科技发达。不必要建立很多,一个宗派建一个道场,就是一个城,你看看外国大学城你就晓得。这个道场分做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解,一部分是行,解是学院,行是学会,就像净土宗,净宗学院,这是研究净土宗经教的,是从解门入的,行门那就是念佛。解完之后,解了再入念佛堂去念佛。行门净宗学会,这个名称是夏莲居老居士提出来的,虽然提出来,没有实行。我跟黄念祖居士见面,他老人家劝我,希望我在海外借着弘法的这个缘建立净宗学会。所以我每到一个地方去讲经,我都劝大家组成一个净宗学会,所以现在净宗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应该有好几百个。

  其实净宗学会就是古时候的莲社,名字换了,内容没换。而净宗学院,大概在世界上恐怕只有我们一个,我在澳洲,在澳洲建这个道场,在政府注册,他准许我们用这个名字,学院,净宗学院。所以那是学校,那个道场是学校。要把佛法兴旺起来,一定要这么做。现在的教学一定要会用远程教学的方法,能收到广大的利益。我一个学院,我里面是用网络教学,用电视教学,全世界都能够收看,所以在一起共同学习的人多!虽多,他彼此不认识。他们认识我,我不认识他们,我们跟他虽没有联系,虽然不相识,他们都学得很好。有些人告诉我,在我身边的人都没学好,可是有很多学得非常好的人,在电视、在网络、在光盘,修行真不错!我听了之后我都很羡慕,我很感叹。所以我在摄影棚里面天天教学,精神都很好,为什么?他真有得利益的。我们在一块学习,是为真正得利益的人来教学的,那么其它?其它是旁听的。真得利益的人,我想不在少数,有很多人告诉我,真不少数。

  底下讲,「复为显其妙义,必须内外互融,随观一境,皆能遍摄,故名不二」。要显性的妙义、相的妙义、理的妙义、事的妙义、因果的妙义,那必须内外互融。内外是一,性相是一,理事是一,因果是一,随观一境,皆能遍摄。一中有一切,一切里头有一,《华严经》上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才是真正的不二。后头的总结,这十门总结完全相同,「此之不二,不出一念」。这个一念,就是一弹指里面三十二亿百千念的一念,这一念叫无始无明,这一念就能起二用,二用里头《华严经》是给我们讲的三种周遍,三种周遍就是内外互融,皆能遍摄,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这个心是真心,真心妙,也是妄心,妄心也妙。妄心是阿赖耶,真心是自性。所以我在前面报告曾经提到《地藏本愿经科注》,灵椉法师著作的,五重玄义里面讲「性识」,这是很少人用这两个字,性是真心,识是妄心。性识,真妄不二,真妄都妙,所以为门。从这个门,你能够进入妙境,妙境是实报庄严土,妙境是回归自性。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一二一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第三修行住」。

  今天是农历的元宵节,也是中国旧历年的大日子,我们有缘在此地学习修行里面的「修性不二」、「因果不二」,又碰到我们这一集是二一二一集,二千一百二十一集。我们接着就谈谈「修性不二」,修是修行,小注里面说,「谓修治造作,即随缘变造之事也」,治是对治,修是修正。我们的行为太多了,说不尽,佛有善巧,把我们的行为归为三大类,再多的行为总不出这三大类:身、口、意,身体的动作、口中的言语跟心里的念头,这就把所有行为都包括了。行为有正有邪,从思想、言语、行为,有正有邪、有染有净、有是有非、有善有恶。所以不善的需要把它修正过来,错误的应该有方法去对治它,这才叫真正的修行。所以修行就得真干,不是口里说的。

  佛法最重要的就是在行,在我们佛门以四大菩萨表法,这在中国是大乘教。第一位是地藏菩萨,地是大地,大地能生万物、能养万物、能含藏万物,世尊用这个来比喻我们的心地。心地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有无量的德能、有无量的相好,就是佛在《华严经》上常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自性里头本有的。觉悟的人,佛菩萨,他们在示现起用的全是性德。佛菩萨的本地我们不说,本地是自性,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这个没有办法说的,但是他应化在世间,所谓「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应,决定没有起心动念,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很清楚,要能够理解。众生有感,众生有起心动念,感有起心动念;可是应,佛菩萨应,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我们人与人也有感,人与天地万物也有感,我们有感,他有应;他有感,我们有应。可是我们这些感与应,都起心动念、都有分别执着,这叫凡夫。六道凡夫,这很严重的,就是分别执着非常严重,这毛病。四圣法界,六道之外的,在佛经上称为外凡,他也起心动念,但是他的分别执着很轻,可以说执着没有了,有分别、有妄想,很轻,不是很严重的,所以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称为外凡。外是什么意思?六道之外的凡夫。佛家称圣人,一定是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断了,都没有了,这才能称圣人。在《华严经》上,初住菩萨以上都是圣人,不是凡夫了,初住以下的是凡夫,这个我们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凡夫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有过失,为什么?他迷失了自性。自性也是真心,用真心的人没有过失;迷失自性用妄心,在大乘教里面叫阿赖耶,用阿赖耶就有过失。阿赖耶为什么有过失?四大烦恼常相随,他怎么会没有过失?所以《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罪」,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觉悟的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识成智。迷惑的人,就是那一念,这是我们在最近这一段时期讲得很多,讲起心动念。这个念头非常微细,弥勒菩萨讲「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就是指这个一念。这一念就是大乘教里面讲的根本无明、无始无明,就讲这个东西。这一念起来,就把自性清净圆明体转变成阿赖耶。阿赖耶能生万法,要是没有转变成阿赖耶,万法不生。所以法相唯识宗讲,宇宙之间有什么?只有「识」,除了识之外,什么也没有,他讲的也不能说没有道理。识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识变的,识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这个东西变的。它要是变善,那就不错,你起的念头是善念,言语善、行为善,与十善业道相应。佛讲的「十善业道」,你都做到了,你是善人,佛法里面尊敬你,称你为善知识,称你为善友。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称为善友、善知识。如果我们迷了,迷得很严重,自私自利,贪瞋痴慢,那就造罪业,与十善业道完全相违背,这不叫十善,叫十恶。十恶,你的思想不善、言行不善,感召的是什么?感召六道,严重的是六道里面的饿鬼、地狱、畜生。要知道,六道跟十法界全是假的,不是真的,是你善与不善的念头变现出来的,与什么人都不相干。

  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懂,你要不懂,不懂就是你没看破,你就没有办法修行,无法修正。真正懂得了,依照经典的教训、经典里面的道理,把我们所有不善修正过来,用圣贤的教诲来对治它,它有病,你得把它治好,恢复正常,这叫修行。修行,方法太多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是讲修行的方法,无量无边。总的纲领就是止观,《妄尽还源观》里面所说的五止、六观。止是什么?是放下;观是什么?观是明了,看破了,看破就是明了,事实真相了解了。看破帮助你放下,你为什么不放下?你对于事实真相完全不了解,如果了解,自然放下了,放下又能帮助你更深一层的看破。佛法修行从一开头,这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一开头就是看破放下,放下看破,一直到如来地,就是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像爬楼梯一样节节高升,爬到顶点,回归自性,那就是成就圆满的佛果。

  到底我们是从看破先下手,还是从放下先下手?这个不一定,众生根性不相同,有些根性利于放下,他就从放下下手;有一类众生利于看破,他就从教理下手,先在经教里头听佛菩萨教诲,把宇宙人生真相逐渐逐渐明白了。这种明白叫做解悟,不是证悟,你真懂了。为什么没有证?你没有放下,放下叫证悟。所以先解悟,你看信解行证,这对一般人说的,现在讲知识分子,对知识分子得先看破,后放下。有一类根性,我们也知道,我们也亲身见到,哪一种人?很老实的人、很憨厚的人,你给他讲道理,他不懂,你叫他放下,他真干,他真肯放下。告诉他,杀生不好,不可以杀生,他就真的永远不再杀生;告诉他,贪瞋痴不好,要放下,他真的能把贪瞋痴放下,虽然放得不彻底,可是他真的大幅度降温。特别有利于修净宗的,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不要想,这种人老实,他听了之后,他真的什么都不想,老实念佛。往往念到三年、五年,他功夫成片,他预知时至,他自在往生,你不能不佩服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去作佛去,他那个成就比我们知识分子高多了。

  从前李老师常常告诉我,他很想学,学这些愚人,学愚,学了几十年,学得还不像。我们中国古人讲「愚不可及」,那不是容易事情。这在佛法里怎么说?他过去生中善根深厚,这一生遇到净宗法门,圆满了,他相信,他的成就没有别的,信心成就。他不懂,他对净宗法门真的不理解,他也不想理解。我们知识分子有个欲望,叫求知的欲望,希望什么都知道。这些人没有这个欲望,他不想求知,他说那个东西太麻烦,「我不要搞这个,我要老老实实,教给我方法,我就一直到底」,他就成功了。所以念佛人,这一类人,他只要遇到会成功。还有学密的也很容易成功,他老实,教他一个咒语,他一生就这一句咒语,他不打妄想,念上个二、三年,他清净心现前了。诸位要晓得,清净心现前,开智慧。古今中外,最殊胜的法门、最妙的法门,说老实往往是最简单的法门。可是知识分子,所谓所知障太重,他不相信,哪有这么容易?他就去研究大经大论,穷年累月,能不能开悟?得有条件,什么条件?信心。所以,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太难太难了,什么叫信?信一定依教奉行。你学了,学了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不信。你说「我信」,那信里头很多问题,不是诚信,信里头没有诚意,换句说说,这个信是有名无实,所以他收不到实效。这些我们都必须要知道,它是修行的严重障碍,真的很难!

  一个人诚信,一点都不难了,他听经能理解。没有诚信的人,听经不理解,往往解什么?解错了。你看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他听经是错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为什么?用自己烦恼习气来解,所以那个经也就变成烦恼习气,他自己还得意洋洋。从什么地方能看得出来?在现在这个时代极容易看见,心浮气躁,你只要看到心浮气躁,这个人没有信心。他天天念佛,天天拜佛,烦恼习气降不住,遇到不顺的境界,瞋恚心就生起来;遇到顺心的境界,他贪心就生起来。你在他日常生活当中,你细心去观察,所谓境界风动,外面境界,小小境界风一动,他贪瞋痴慢的波浪就起来,这是凡夫,这样的状况,来生得人身不容易。人身都得不到,还能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吗?哪有这个道理!所以修行没有别的,总的枢纽就是教你放下。

  释迦牟尼佛是创佛教的第一个老师,我们称他为本师,佛教根本的第一个老师,称他为本师。我们在经典里面去看他,一生行谊散见一切经典。非常难得,古人有这个愿心,把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所记载的行谊,统统把它抄在一起,抄在一本,你就不必看很多经,你全都看到了。这一本书叫什么?叫《释迦谱》、《释迦方志》,两种,在《大藏经》里面。它的性质就是释迦牟尼佛传记,现在人讲传记。我学佛,亲近章嘉大师,第一本教我读的书,就读《释迦谱》、读《释迦方志》。他告诉我:「你想学佛,好,你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你要学释迦牟尼佛,以他为榜样。」老师教我的。我没有长处,就从小学会孝顺父母、尊师重道,所以对老师的教诲就像父母之命一样,不会违背的,一定依教奉行。读了这个书之后才晓得,释迦牟尼佛不是神,也不是仙,他是人,他是一个觉悟的人。所以印度这个「佛」的意思是觉悟,翻成中国是觉悟,佛是一个究竟圆满觉悟的人。这个必须要加强,真的是像一般宗教对于上帝的赞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全知全能」,用这个赞美来赞叹「佛」的意思很正确,「佛」确实有这个意思在里头。不过分吗?一点都不过分,为什么?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这种智慧德相,佛说得很好,不是他有专利,不是他一个人有,他说一切众生统统都有。所以在佛法讲,它是平等的,你也有!现在为什么没有?你有烦恼把它障碍住,它没有丢掉,只要把障碍去掉,智慧德相就现前,这障碍住了。自性的性德不生不灭,它是永恒的。世尊这个示现,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希望,他有这种成就,我们也能有这个成就。

  怎样达到这个成就?刚才说了,放下就是,你真的能够放下起心动念、放下分别执着就行了,它就现前。我放下了,它还没有现前?那是你还没有放下,你别自以为放下了。真放下,它真现前。而且怎么?放下一分就有一分的效果,就现前,放下两分就有两分效果,真的不是假的。见思烦恼是执着,我们能把见烦恼放下,见烦恼是五大类,第一个身见,第二个边见,第三个见取见,第四个戒取见,第五个邪见。这五种错误见解放下,你就证须陀洹果,你的智慧,我们这个人间凡夫没有办法跟你相比;你的神通,就是你的能力,德能,也无法跟你相比。六种神通,这神通是本有的,每一个人神通是圆满的,你有两种恢复了,天眼、天耳。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你能看见,也就是说,你见的能力突破空间维次,用现在科学家的话说,你听的能力超过我们现在听力的音波的频率,比我们现在能够听到的频率,高频率的你能听到,低频率你也听到。这是真的证明,你能力真的恢复。能力恢复了,你的心地善良,你不会起贪瞋痴慢,为什么?经上告诉我们,证得须陀洹之后,你没有出六道,你天上、人间还有七次,七次天上、人间,你就证阿罗汉果,你就脱离六道轮回。从证得须陀洹之后,你决定不堕三恶道,为什么?因为你不会动贪瞋痴。三恶道的因是贪瞋痴,贪欲是饿鬼道,瞋恚是地狱道,愚痴是畜生道,你绝对不会有贪瞋痴。所以你真放下才行,不真放下怎么行?

  放下身见,不再执着身是我,身不是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这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决定不是我。他能把身体看是我所有的,不是我。什么东西是我?世间人讲,现在外国哲学家也讲,灵魂是我。你在六道里头舍身受身很自在,那就像脱一件衣服、换一件衣服,人死了就像脱一件衣服;再生了,找了一个身体,又换一个新衣服,一点恐怖没有,一点烦恼没有,你看多自在,这是生死看破了。但是你说它是灵魂,魂是什么?迷,它还是没有觉悟,它出不了六道轮回,它在六道里头投胎。如果是觉悟,觉悟它就离开六道,不再到六道来,觉悟了,那叫灵性,还是它。灵魂跟灵性是一桩事情,在觉悟的状态之下叫它做灵性,迷惑的状态之下叫它做灵魂。所以灵性在四圣法界,灵魂在六道。确实比我们一般人那高明多了,我们一般人执着身是自己,这一关突破了。这个突破之后,边见没有了,对立没有了,化解了。如果说他是须陀洹,他是斯陀含,他还会跟别人对立,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真的,对立没有了,对立是边见,这个破掉了,他不会跟人对立、不会跟事有对立、不会跟一切万物产生对立,他心地柔和。成见没有了,什么叫成见?自以为是,我觉得怎样怎样。这种见解没有了,就能够恒顺众生,无论众生做什么,他看到都好,都会欢喜赞叹。众生造作不善,不善他不开口。普贤菩萨所说的「称赞如来」,称赞如来底下有批注,他行的善,赞叹他;不善,不赞叹,也不放在心上。但是对他礼敬,对他有供养,对他供养、对他礼敬一丝毫没有减少,只有不赞叹他造恶。讲得真好!我们得真干。没有成见才能随顺,有成见就不会随顺。一定随着自己的意思去做,自己什么意思?贪瞋痴,随顺自己就造业了。业它就有报,善有善果,恶有恶报,没有办法脱离六道,所以得用看破、放下来修治。

  刚才我们讲到世尊为我们示现,他老人家真的放下了,一生除了教学之外,讲经就是教学,他没有做过第二桩事情。他教学,什么身分?教员,他不是校长,他没有建立学校,也就是他没有办学校,他没有班级,分多少班级,哪个班级有个班长,他没有。所以他的学生,我们在经上看到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平等的,一个老师有这么众多的学生。平等是佛,没有高下,他真做到平等。人的智慧不平等,业障习气不平等,但是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心性上是平等的。所以他得到平等的尊重、平等的关怀、平等的照顾,这是丝毫没有差别的。我们想想,都是给我们做最好的典范。所以我非常感激老师,要不是老师指导、教我,我们就会把路子走偏差,肯定会走偏差。跟释迦牟尼佛学习,老老实实就做教员。也就是说,我们与人平等,绝对没有动一个念头,我要领导多少人,我要当头,就错了,这里面就会起贡高我慢,就生烦恼。一律平等,不生烦恼,互相尊敬,你看佛跟弟子,佛对他谦卑。现在我们知道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怎么会不谦卑?对一切人尊敬,佛尊敬弟子,弟子尊敬佛,互相尊敬。互相谦卑、互相尊敬,在这里面看到称性性德的流露。

  佛一生没有做任何事业,除了讲经教学之外,没做任何事业,没有任何组织,这我们要晓得。当年他老人家在世,示现跟一般大众没有两样。成绩好的学生,多半代替他老人家到四方去教学,学得很好的这些弟子,到各方去教学,扩大着教学的效果。可是每年雨季的时候,出门不方便,三个月的雨季,这些学生统统回来,回到佛的身边,这叫结夏安居,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再教育,提升自己的智慧、德行。每年有三个月接受老师的教育,九个月在各地方去教化众生,这个方式非常好!现在你看有很多企业办补习班,进修教育。释迦牟尼佛他是带头的,进修教育,三千年前,每一年三个月的夏安居就是进修教育,提升自己。这些人回来,互相分享自行化他的经验,交流,互相提升。这个方法多好,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特别要注意到谦虚。

  我这一生创办了一个华藏图书馆,实际上我是挂名,韩锳馆长办的,办得不错,对佛教有贡献。我这一生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韩馆长有的时候她遇到一些麻烦,她不想干了,我就告诉她,她说「我这馆长不想当了」,我说:好,不想当,把这个图书馆交给当地政府,我们就解散。她以为我想做,我绝不做,佛没做过!以后有这么一个因缘,简丰文居士找我,我们成立一个佛陀教育基金会,利用我这个关系,请我做董事长,我说:「可以,把你这个机构建成,我就退下来。」我请了很多次的假,辞职,都不答应,到现在还挂个名,实际上十多年我都没有问过事,开会我也没有参加。他们做得很好,很难得,确实对全世界的佛教都做出贡献。这里面的员工,我称他们是菩萨,真难得,一生奉献在这个小团体。小团体不大,你们到杭州南路去看看就晓得,我们团体全部的面积大概二百五十坪,十几个人在工作,居然工作将近三十年,真正做出了牺牲奉献。

  我是移民到澳洲,遇到九一一事件,这个事件改变了我,给我影响很大。昆士兰大学有个和平学院,他们所研究的主题就是化解冲突,促进社会安定、世界和平,这好事!这是和平学院。九一一事件发生之后,对他们带来很大的冲击,过去他们怎样化解冲突?这是用西方的思惟,用报复。这种方法演变成恐怖战争,这个事情麻烦了,再想想过去这个思惟有问题,才想到用真正和平的方法,不再用报复。这个想法是正确的。所以学校来找我,邀请我跟学校这些教授们举行一个座谈会,我参加了两次。听他们的报告,才晓得全世界有八个大学有和平学院,因为这在我们台湾没听说过的,中国也没有。他们要听听我的意见,我把我们中国传统的理念介绍给他们,怎么样化解冲突?我说你先要把冲突的根源找出来,你才有办法对治。冲突的根源在哪里?不是你们讲的双方,以色列跟巴基斯坦的冲突,不是这个,这不是根源。根源在哪里?我说根源在家庭。这他们没想到过。所以我举个例子说,现在这个社会,离婚率有多少?这个大家知道。离婚率说明什么?夫妻冲突。夫妻冲突会造成父子冲突、兄弟冲突,就是家庭冲突。这样的人,他走出家门,他能跟人不发生冲突吗?这他们没想到,化解冲突要从根本做起。我说还有更深的。他说更深的是什么?更深是你自己跟自己的冲突。这他们都没想到。我们中国人讲的,本性跟习性的冲突,本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习性不善。这个话,他很难理解,我举个例子,譬如有利,利摆在我面前,你第一个念头是自利还是利他?大家说,当然自利!每一个人都自利,不就冲突起来了吗?如果这个念头,看到利就想到利他,冲突就没有了。这个道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没这个观念。我说你自己这个冲突,本身的冲突不能解决,你怎么能会化解国际上冲突的纷争?

  我两次会议跟他们开的时候,他们很高兴,于是校长就邀请我,正式送个聘书给我,我就做这个学院的教授了。送给我学位,博士学位,我说我这个东西都不需要,我倒很喜欢跟你们这些教授们聊聊天,这个东西对我没用。他们有意,希望我接受,代表学校、代表澳洲,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这么回事情。当时我就想,我就考虑,确实现在这个社会是非常动乱不安的社会,他们听我两次的讨论发言,感觉到我这些理念确实能够对世界和平有点帮助。佛家讲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没有这个缘分,那就算了,我们从来没有动过这个念头,他们动念头要邀请我,我一生是被动,没有做过主动,这样我才答应他。先后参加十几次这种会议,在大会当中做主题讲演。与会的这些朋友们,我非常敬佩,真正想寻求化解冲突的方法,找不到!听到中国古圣先贤这些理念,都感到很惊讶,他有怀疑,他说:这真的吗?这是理想,做不到!这个念头,对我是一个很沉重的打击,那怎么办?必须要做出实验给他们看,他们才会相信。所以我就想到,咱们找一个村、找一个小镇来做实验,看看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在现在的社会上有没有效果。我找了很多地方,缘不成熟,最后在老家跟乡亲父老谈这个事情,得到他们支持。所以就在老家做实验,没想到实验得非常成功。成功之后,我们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做了一个很有规模的活动,把这个实验成果做了八个小时的报告。驻教科文组织各国的使节,一百九十二个国家,这些代表都非常乐意去考察、去参观。做成功了。做成功,我就不想做了,我希望交给国家去办,为什么?这事情不是我们干的,我们的本行是讲经教学,哪里会干这种事情?这事情都是不得已逼出来的,只要带起来,大家知道「这是好事情,这可以做得到」,大家去做,大家去发心,这是对的,我还回归本位。所以我还做不做这些事情?再也不做了,我会常常讲,常常劝大家做,这是好事情。

  你看我在这么多年当中常说,世界要和平、要和睦,只有每个人站在自己工作岗位,把自己的本分事情做好,敦伦尽分,尽我们自己本分,做好,与不同行业互助合作,这个世界就非常的圆满、和谐、安定、繁荣,这个国家长治久安是这么得来的。我只是在讲经附带说说而已,我不会真干。诸位晓得,真干事情不容易,要有福报,你底下要有人才,还得要有钱财,你没有这两种,你不能做。我没这个福报,第一个没人,几十年了,到现在孤家寡人一个,没人,这诸位要晓得。不要认为,我认识的人很多,没有一个人听我话的,我心里很清楚,就是听众而已。我讲经像电影明星一样,听众很多,没有一个我能指挥得动的,没有一个他真听我话的,一个都没有,给诸位讲老实话。我能办什么事?又没有钱。所以我总是希望,有福报、有这种认知的人好好去做,这是好事,这真的是救自己、救家庭、救社会、救国家、救世界,我看到欢喜!诸位晓得,我不能做这个事情。如果你们听到外面有人说,净空法师在这边做这些事情,全是假的,全是骗人的,那你得要小心,他有什么企图?有什么目的?是不是用这个名字在敛财、在图名利?肯定是这些。

  所以我在这里把话讲清楚,讲到修行,讲到对治,大家要知道,我始终,几十年了,怎么会变?学佛到今年五十九年,讲经讲了五十二年,不会变节!我证实了老师最初告诉我的一句话,「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我那时候跟他学哲学,「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从这里入门的。我是不是得到人生最高的享受?得到了。所以我感老师,我们讲台对面挂着老师的遗像,念念不忘!真干,不是干假的,愈学愈快乐,法喜充满,烦恼轻、智慧长。所以幸福,真正的幸福,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名利,与名利毫不相关,也就是与富贵贫贱不相干。释迦牟尼佛一生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比什么人都快乐,什么人都不能跟他比,比不上他。在中国古代,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孔子赞叹他,在一般人过这种生活都苦不堪言,颜回天天快乐,无论在什么时候见他,满面笑容。这是什么?这是乐,真的乐从哪里来的?习乐,是从学习里头来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佛法的乐从哪来?从经典来的,你真明了了。经典讲什么?讲宇宙人生真相,真相了解,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得大自在,你怎么不快乐?

  所以我们要把佛的面目看清楚,他是纯粹的教育。什么教育?人生最高享受的教育,法喜充满的教育。你看,你要不要这个教育?要教育,那就跟释迦牟尼佛学习。可是现在,学习场所没有了。我到这边来治牙齿,悟行法师跟我时间很长,台南人,家乡的父老尊重他、拥护他,要给他盖一个道场。我去看了,土地不大,建一个寺庙叫极乐寺。他带这些热心的人来看我,希望我提一点意见给他们参考。我就说了,我说:如果你们建个寺庙跟台湾一般寺庙都一样,那台湾有你这个寺庙不多,没有你这个寺庙不少,没什么大意思,劳民伤财,何必!我开头是浇一盆冷水浇给他,他们听了当然很难过。然后我告诉他:假如你们做一个台湾没有的寺庙,那有意思,我就赞成。他问我:什么样的寺庙台湾没有?教学的寺庙没有。释迦牟尼佛是教学,一生教学,这个你要知道,没有一天不教学,四十九年没有一天缺课的,真的是伟大的教育家,好老师!这是佛的本来面目。我说如果你们建个寺庙,这个寺庙是学校,在这个社会上,它是伦理、道德、因果、佛教的补习班,这个有意思,这个我很赞成。他们也听了很欢喜,向着这个目标去做。我说你这个寺庙,殿堂就是教室,我说希望能有七个,一个大的。他把图画来给我看,这个大教室可以容纳三百人,小教室六个,六波罗蜜,六个小教室,每一个教室可以容纳四十人。我说行!这里面培养讲经教学的法师,四众都收,真正想学经教的。学经教的目的,不但是帮助自己修行,也要弘法利生,这个有意义、有价值,台湾所没有的。有几个好的老师的时候,开课。一个堂口就是一个教室,教一样东西。这个教室讲《华严》,那个教室讲《法华》,那个教室讲《般若》,喜欢学什么经论,你就报名参加哪个教室,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当然这里面扎两个根,一个根是德行,那就是儒释道三个根,这是必修课;另外一个就是文字学,文言文,教文言文。德行与文言文两年的时间完成,到第三年就分科,你想学哪一门你就专攻哪一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没有一个不成就!我说这样的寺院有价值,在台湾头一个。你这个寺院做成功,肯定就带动了佛教,希望佛教慢慢回归到教育。

  要知道,佛教当年传到中国来是教育,寺院是学校,帝王护持,帝王亲自来管辖,所以他推动的力量大,没多久就普遍到全国。所以寺院庵堂这种建筑都是宫殿式的,这是帝王特准的,照宫殿式的建筑。这是尊师重道,帝王都是佛的学生,佛门里面大师级的都成为国师,皇上的老师。对于中国社会安定和平,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学佛、出家,从事于这个行业,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一行,教学!不是别的,要知道,当教员,不管行政。不管行政,没人管事也不行,所以从前寺院丛林里面,这些行政、这些业务怎么办?大家轮流,选出来干。干多久?一年,你得服务一年,给大家服务一年。所以寺院里头,一百零八个执事的位子,就选一百零八个人。什么时候选?腊月三十,除夕,除夕这一天选举。选出来之后,初一,大年初一团拜的时候就任;到除夕他们就总辞,选新的,所以任期一年。好,不会让你做得太久,不会耽误你太久,你用一年的时间照顾大家。选举制度最早是在佛门里面,推选执事。执事职务不平等,实际上它完全平等的,没有高下的。这是佛门从前的制度。方东美先生跟我讲过多少次,提醒我,他说佛教要兴旺,一定要恢复丛林制度。丛林是什么?就是大学。古时候的丛林,现在人讲佛教大学,学校,真的是学校。丛林的主席就是住持,住持是校长,首座和尚是教务长,维那是训导长,监院是总务长,跟现在大学里头执事完全相同,名称不一样。所以教员都称为阿阇梨,「阿阇梨」是梵语,意思是轨范师,就是这个老师他的言行都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模范,我们要跟他学习,这是教师、教员,教员都称阿阇梨。真的是学校,不是假的,它为社会服务,教化人民的,不是跟鬼神打交道的,这诸位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鬼神是附带的,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教人。所以这些错误统统要把它修正过来。

  真有这么一个好的榜样,这个寺庙出现了,恢复佛家教学,佛法才能够复兴。如果不办教育,完全讲求形式,佛法在这个时代里头维持不会长久。我这个话是在好几年前,我访问日本,跟水谷幸正先生谈到这个事情,这个人现在是日本的佛教领袖。我给他提醒,「佛教教育非常重要」,如果疏忽这个,我那个时候说了一句话:「三十年之后,日本佛教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基督教,你们日本佛教愿意看到这个现象出现吗?」佛教教育不但重视学术,更重视修行,根据经典的理论、方法,修正自己的思想、行为,这是佛教育。不是天天讲讲经就算了,那个不行,那不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重视信解行证。所以地藏菩萨代表是基本的修行,孝亲尊师,道德教育;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仁爱的教育;文殊菩萨代表智慧,用现在的话说,科学、哲学的教育;普贤菩萨代表落实、实行,要把孝亲尊师、仁爱、科学哲学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那叫普贤,心量多大,普是普遍,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所以菩萨是代表一个科目的,代表一个法门的,他是表法的,他不是神。菩萨代表修德,佛代表性德。我们这个地方讲「修性不二」,修是菩萨代表的,性是佛代表的。所以修就随缘,性不变,还是《还源观》上四德的第一句,「随缘妙用」,随缘是恒顺众生。我们今天随缘,没有妙用,所以随缘里面生烦恼,生七情五欲,这造孽。佛菩萨高明,随缘里头不生烦恼,生智慧,那是怎么回事情?随缘里面没有分别执着,所以他生智慧,他不生烦恼,那就妙用了。法身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不但没有分别执着,连起心动念都没有,那真妙!所以不但要帮助众生转恶为善、转染为净、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是教学的目标,看众生的根器,把他提升到哪个阶层,最高的阶层是成圣人。所以这是随缘妙用。

  下面讲性,「性,谓本有不改,即真如不变之理也」,真如是真性。「真如」这两个字,真是从性上说的,如是从相上说,相跟性是一体。换句话说,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不二,就叫真如。相如其性,这个境界不好懂,所以祖师大德用比喻来告诉我们,用什么?用金,黄金跟器,黄金是真,器是相。你把黄金做一个戒指是戒指的相,做个手镯是手镯的相,做个项链是项链的相,那个相不一样,黄金是一样。那个会变,变得不一样的相,那叫如。你看,项链这个相如其金,金如其相,你不喜欢项链,把它镕化做一个镯子,还是那个金,「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不一样的器皿,千种万种,那个体性一个。这个就是体是自性清净圆明体,一个,能生万法,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所以哪一法不是性?你真的觉悟明白,法法皆是。你要是不着相,你就见性了。我们今天为什么见不到性?着相。着相,譬如那是个手镯、那是个项链,他着了相。我讲:你把黄金拿来给我。「没有黄金,找不到!」镯子有没有?拿镯子来,他着镯子相,他不知道镯子是黄金,他不知道项链是黄金,就迷成这个程度。我们今天就是迷,不知道所有现相是性。佛家里面称佛是什么?称佛就称性,你见性就见佛了。如果你真的恍然大悟明白了,一切法都是性变的,在一切法里见性,你就在一切法里头见佛了。佛在哪里?到处都是,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全是!知道什么?知道性相不二。可是凡夫烦恼习气太重,听的时候不错,好像觉了,可是境界现前马上就迷了,还是着相。着相生七情五欲,不着相生智慧。所以要晓得,这个性是不生不灭,永远不变的,自性清净圆明体。

  「性德不出色心,修德莫非三观」,这天台家讲的,讲三观。在《华严经》里面,我们把三观改成止观,诸位就清楚了。三观是空观、假观、中观。相是假的,从相上看,相是假的,你就不要执着它,幻相,梦幻泡影;性是真的,性永恒不变。性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你要没有相当深度禅定的功夫,你见不到。你要想有定功,你一定要持戒,戒律是得定的前方便,所以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开了,你就见到真相,真相是什么?修性不二,你就真的见到了。一桩事情见到不二,所有一切法都不二,你就全见到了。这里给我们讲了十个,一即是十,十即是一,任何一门你做到,其余的九个统统得到。为什么讲这么多法门?众生根性不一样,有人从修性不二入门,有人从因果不二入门,有人从染净不二入门,各人根性不相同。所以佛开八万四千法门,接引八万四千种不同根性的人。要知道方向目标是一个,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不可以不知道的。

  所以「修德莫非三观」,我讲的止观,实际上就是章嘉大师讲的看破放下,修德就是看破放下。「性德不出色心」,这个色心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业相、转相、境界相。现在科学家也讲到这个,他说宇宙里头只有三样东西,其它的全都没有,这么复杂的宇宙就是三样东西变现出来的。这三样东西是什么?是物质、能量、信息。阿赖耶的业相就是能量,境界相就是物质,转相就是信息,也叫见分,境界相也叫相分,跟科学家讲的是一样的。但是佛法讲得透彻,比科学家讲得清楚,这三样东西从哪里来的?科学家没讲出来,佛法讲出来了,从哪来的?从妄念来的。念不是真的,但是念头一起,这三种现象现前,佛家叫妄心。妄心依真心而起,没有真,哪来的妄?所以我们讲到修德,你就不能不懂得看破放下。看破就是什么?明了,明了事实真相;放下是什么?放下分别执着。你不分别、不执着,你对于一切万法你就会用真心对待。真心是什么?中国人讲孝悌,那是真心。从孝悌延伸出来,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就出来了;仁义礼智信,都是性德,都从孝悌里头流出来的;再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都是从孝悌流出来,这性德。起心动念不违背性德,对了,你完全正确,你的日常生活行持跟佛菩萨没有两样。佛菩萨就是把这东西做到了,自自然然做到,没有刻意去做,自然的,那是什么?性德流露。迷失了自性,就变成相反的,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他全搞反了。这个搞反,那就造罪业,社会动乱了。果报,三途出现,饿鬼、地狱现前,他搞这个东西。

  我见章嘉大师,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那时候我二十六岁,接触佛法,就是听老师介绍佛法不到两个月。「从佛经哲学这个课程,我知道佛法殊胜,承认无比的殊胜,怎么能入得进去?」我向章嘉大师请教。他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他不讲止观,讲止观我不懂,初入佛门不懂;你看,他讲看破放下,这个我能懂。这是老师高明处,用浅显的言语把很深的这个道理说出来。其实我懂是似懂非懂,好像懂,是不是真懂?没有。可是这个开头好,让我对佛法有浓厚的兴趣,不怕它深奥。逐渐逐渐要说是真懂的话,得搞三十年,慢慢才真的明白过来,三十年锲而不舍。所以我常常讲,我不是上根利智,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是中下根性。上根利智是三年五载他就契入,我要搞上三十年才契入,不是简单事情。

  韩馆长护持我三十年,她过世的时候,我七十一岁。孔老夫子说了一句话「七十随心所欲不踰矩」,我在七十一岁的时候,有一点这种境界出现,比起祖师大德差远了。祖师大德他们修行的时候快,你看惠能大师二十四岁,一入佛门,不但是入境界,入到究竟圆满的境界,我们真的叫望尘莫及,怎么能跟他比?历代祖师大德,你去看《高僧传》,三、五年开悟的,大彻大悟,七、八年开悟的,十几年开悟的,二、三十年大彻大悟。我搞了三十年,没有到大彻大悟。我到七十岁,可以说是在一切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纯熟了,熟了,有一点趋向自然,不是刻意去学,才到这个境界。古人讲的,可以勉强说大悟,不是彻悟,更不是大彻大悟。

  下面说,「今示全性起修,则诸行无作」,这是称性起修。性是什么?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描绘的,这个很具体,性是清净,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性「本不生灭」,性「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这是他老人家见性的时候描绘的。我们依《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修行的总纲领,说了五个字,经题后半段,「清净、平等、觉」五个字,这五个字是全性起修。我早年在美国讲《无量寿经》,把这五个字前面加了两个字,前面加「真诚」,后面加了两个字,加「慈悲」,我讲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性。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色,耳闻声,能够与这十个字相应,那就是全性起修,这个重要!果是什么?诸行无作,行就是讲的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作是什么?不但没有善恶,善恶没有了,染净没有了,你见到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是什么?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你见到极乐世界的净土,你见到华藏世界。在哪里?就在现前。诸行真无作吗?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作跟无作不二。

  下面说,「全修在性,则一念圆成」,这两句话要合起来讲,前面说了一段,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这什么人?法身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他们所表演的。表演什么?表演不二法门,不二怎么?你起心动念就二,不起心不动念就不二,你见到真相了。这个真相,弥勒菩萨告诉你,「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你全看到了。你还会起心动念吗?不会,不起心、不动念了;起心动念没有了,你还会有分别执着吗?没有了,全没有了。那你是什么人?你是法身菩萨,至少也跟经上这一段所讲的三住,修行住的菩萨,修行住。一念圆满成就,就是这一念,念念都是第一念,没有第二念。第二念就有分别,就起心动念。一念,连无念都没有,为什么?有念跟无念还是二念,无念都没有。有无念很糟糕,无念将来生无想天,他还是有念,他有什么念?他有无念,他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有念、无念都没有了,你才能够超越轮回。所以这一念圆成好,诸行无作,一念圆成。

  「是则修外无性,性外无修」,真的,大乘菩萨,告诉你性修是一不是二,修行就是见性,见性就是修行,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这个阶段。这什么人境界?惠能大师的境界、释迦牟尼佛的境界,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夜睹明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这个境界。「互泯互融」,互泯,二边都没有了,融成一体。性是体,修是事,修是相,性相融了,理事融了,一切诸法没有一样不融。融在哪里?融在自性里面。这一融,也就是说回归自性,所以讲不二,没有二!没有二就是没有念了,有念就有二,就是我们常讲不起心、不动念。这个不起心、不动念是什么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那个念,一念都没有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恭喜你,你真正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圆满的成就。

  下面总结,「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归到最后不出一念。一念不可思议,一念能生万法。这一念就是从一体起二用,这个二用是依正庄严。一念是体,从一体,体本来没有这一念,这一念也没有。这一念叫无明,无始无明,根本无明。它有没有?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有,它已经不见了;你说它不见了,它真有这现相。所以你不要在这上面去起心动念,一切随其自然。在所有现象里,不要起心动念,你就见到真相;起心动念,你见到的是幻相,就是经上讲的,你见到的是梦幻泡影。从这个地方,这十段,末后的结尾,都是「此之不二,不出一念,故心法妙所以为门也」,都这一句。从这一句总结,你就晓得,什么东西真的?心是真的,这个心就是自性,修性不二的性。所有一切现象,是心所现、所生;它有那么多的变化,那个变化是识起作用。识是什么?是妄想分别执着,它起作用才有变化,才十法界依正庄严。识里面有染净、有善恶、有因果,性里面没有!

  我们要想入这个境界,很难,这是在此地听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所证得的这些境界,说出来跟我们在一起分享。我们应该怎样来听?真诚心,决定不怀疑。佛门里面,五戒里头「不妄语」,哪有佛菩萨妄语的道理?所以我们用真诚的信心来接受。我们也想到这个境界,尤其希望这一生当中能证得。说来生,来生太渺茫,来生我们还能得人身吗?还有机会闻佛法吗?这些都是不定的因素。所以佛菩萨、祖师大德、古圣先贤都教导我们,要抓住当下,你才真的有成就,不要想未来。抓住当下,有没有办法?有,《华严经》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修行,《华严》太大、太高、太深了,真的不容易,我们找个比较容易的,找《无量寿》。《华严》归《无量寿》,《无量寿》是《华严经》的总结,依照《无量寿经》里面的理论、方法来学习,老实念佛,印光大师说「信愿持名,求生净土」。生到净土,你就入华严境界,你就入不二法门,这是快捷方式。我们要真干,你有一桩东西没有放下,那就障碍。念佛为什么有人能往生,有人不能往生?没有别的,你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妄想放不下没关系,把分别执着放下,下面二土决定得生,方便有余土跟凡圣同居土有分,不是没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