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张卫健主题曲mv:xv2gang1品种的供需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08:21
品种的供需关系

经济学里重要的理论是替代品理论。对于一个很细分的产品,由于替代品数量远大于产品本身,所以价格弹性很好。但是对于一个大类的商品,具有某一使用价值的所有商品的集合,这个集合就不再有替代品,价格就是刚性的了。我不是经济学家,所以我不知道这一点是被经济学忽略了,还是被经济学家忽略了。
  比如,大米是有替代品的,但是食品作为一个大的集合,是没有替代品的。以人类目前的科技,食品的产量是由耕地数量决定的,而耕地作为一个大的集合,也没有替代品。所以,一旦食品的需求接近供应,食品价格必然暴涨,并带动耕地价格暴涨。这就是我们面前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是一个巨大的投机机会。
  我没有调研过国外的土地交易制度和税收制度,哪位有经验可以分享一下,我感觉现在是投机耕地的极好时机。加拿大、美国、巴西、新西兰等耕地充裕的国家,都可以进行投机。
  对于农产品的投机,主要要靠期货市场。其实期货也没啥神秘的,只要不拿摩托当汽车开,风险是不大的

房地产
  这个是中国人特别关心的话题。
  房地产作为一个大的集合,也是没有替代品的。
  房地产的“原材料”,土地、钢筋、水泥、工程机械、劳动力。
  现在,房地产的5大原材料都在涨价,其中土地涨的最猛。但是我要强调,是5大原材料都在涨,说明现在房地产真的是供不应求。
  而这个“求”,是大有问题的。
  房地产的需求,和粮食需求不同。粮食需求量很刚性,少吃一点就饿,再少吃没劲,再少吃就要死人了。而房子需求弹性很大,1000平米不嫌多,1个平方也能活。第二点,食品的地区差很小,而房子的地区差很大。只要离开10公里,房价就会差1倍.这2点相乘,房子的需求上下可差万倍。
  另外一个需求,就是投资投机需求,这个我也不用多说了。
  因而可见,房子的需求,是其它基本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后,消费升级的产物。房价上涨,是好事,说明经济在发展。
  房子与粮食还有一个极大的不同,就是粮食不能长期保存,而房子可以。所以,随着房价的上涨,投资投机性持有的房产,会越积累越多,而新增消费性需求由于价格过高,会越来越少,这一多一少,就决定了房价是不可能在高位走平的。因为投资投机性需求是与房价的走势方向成正相关的,房子的供应量是与价格呈正相关的。一旦房价走平,投资性买盘就会大幅减少,而供应量却不会减少,必然导致房价下跌,而房价一旦下跌,投资性买盘会更少,而且有大量投资房卖出,进一步促进房价下跌;房价加速下跌,房产商会加大力度卖出,投资房也加大力度卖出,而买盘却大幅萎缩,崩盘。这个是躲不过的。只有当房价跌到大量消费性需求买的起时,才会停住。当然中间国家可以出面干预,不过一旦下跌趋势形成,国家政策帮助就不大了。这个也就是明后年的事
收藏品
  收藏品的使用价值是文化欣赏价值。收藏品的核心特性是稀缺性。这个稀缺性,是指无论价格多高,也无法充分满足人们对数量的需求,即供应量与价格基本无关。
  收藏品市场到底有多大,好像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咱就跟房子比吧。一般人家里的收藏品价值,肯定不及房子的1/100,中产也就1/10,所以平均1/10应该可信的。那么中国房子价值1万亿,收藏品应该是1000亿。
  收藏品市场也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只有有闲钱了,才会搞收藏。所以,收藏品市场的波动,比经济波动幅度更大。经济好时,闲钱加倍的多;经济不好时,闲钱加倍的少。这个就注定了收藏品的是非常好的投机对象实体经济、股票
  我觉得大家把股票抽象化、孤立化了。股票是什么?就是实体经济啊。如果没有股票市场,你要投资实体经济,就得自己去开公司,开厂子。这个首先很麻烦,其次资金实力不够了就只能望洋兴叹。而有了股票就很幸福了,哪怕100块钱都可以投资实体经济。而且周期很短,今天买明天就可以卖。
  股票的投资价值就是这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对未来经济看好,那么预期所有股票的盈利能力都会上升,所以股票市场会涨,所以说股票是经济的晴雨表。
  当股票价格远高于净资产价格时,购买股票就没有新建公司划算了,这时就会有人卖出股票拿钱去新建公司(大股东减持就是这么回事)。新建公司多了,利润就摊薄了,上升公司的业绩下降,股市下跌,最终达到平衡。
  所以股市的市盈率是不会太高的。美国近100年的历史证明,也就15倍左右。除非是不可复制的公司,也就是你拿多少钱也不能再开一个的公司,比如微软,才会有高市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国企蓝筹股都应该高市盈率,因为你没办法开一个石油公司,也没办法开银行,也没办法开保险公司,也没办法开通信公司。。。而民企就应该低市盈率,俏江南好赚钱,那咱就开个苏浙汇;美的好赚钱,那咱就开个奔腾;苏宁好赚钱,那咱就开个京东商城。
  而现在我们看到中国股市刚好是反过来的,说明是炒作资金在作祟。因为大盘股他们炒不动,只能炒小的,所以小盘价高,大盘价低。于是小盘股有了“投机溢价”。比较典型的是权证,明明实际价值是负的,还可以炒到好几块钱,因为有投机价值。但我们看到,所有没价值的权证最终都归0,随着股市不断的扩容,所以没价值的小盘股,最终也会归0.
  现在的商业社会,竞争极其激烈,如果没有垄断性地位,一个公司的好日子也就几年,上市时是最辉煌的时候,接下来就开始滑坡了。
  明年的股市,蓝筹股上升到15倍市盈率,小盘股逐渐回落资源
  由于连续65年无大战,科技大发展,经济出现了惊人的大发展。当科技不再是瓶颈、货币不再是瓶颈时,最终我们发现,资源是瓶颈。
  所谓资源,就是人类科技无法生产的,只能从自然获取的生产资料。资源无非是物质和能量。
  能量是无法创造的,只能利用,所以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就是能量资源。有很多种物质可以提供能量,但是由于人类科技所限,只能利用部分物质的能量,所以这部分物质是当下的能量资源,而其它可以提供能量的资源,在当下并无经济价值。
  当下可以利用的能源,最主要来自石油、煤炭,太阳能等还只占少数。虽然我们乐观地估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主要依靠太阳能,但是眼下的商业现实是,未来5年,我们必须依靠石油煤炭。
  石油产能基本上已经达到顶点,煤炭也差不多到头了。而经济却在不断发展,汽车越来越多,电器越来越多。所以能源一定供不应求,价格一定狂涨。
  而所谓物质,无非是量子的特定排列组合形式。对于某一特定的排列组合形式,如果人类科技尚不能自主制造,就只能取之于自然,就是资源。
  当下人们需求的物质资源,可以简单分为元素、无机分子、有机分子。
  元素。碳、氢、氧、氮等是地球上的丰富资源,不管怎么用都在地球里呆着,所以不具备经济价值。除此之外的所有元素,都或多或少的具有经济价值。比如硅,虽然满地都是(硅乃土也),但由于电子科技如火如荼,所以硅的价格也涨。比较紧俏的是金属,从金银铂钯,到钨镍铅锡,到铜铁铝锌,都供不应求。近来炒作的稀土题材,其实不是土,是钕等稀有的金属。
  无机分子,最典型的是金刚石,还有和田玉、翡翠、红宝石等各种石头,现在人类的科技还不能生产,只能从地里挖。
  有机分子,最典型的是粮食。人类科技造不了,只能靠天吃饭。粮食也可以算是能源。只是这种能源和其它能源不能相互替代。
  物质和能源的最主要区别是,能源是一次性消耗的,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所以物质资源虽然紧缺,但是通过节约、回收,比较容易缓解供需矛盾。而能源则是个麻烦。如果要节约能源,就直接意味着生活质量下降,也就等同于经济倒退。
  所以,我估计未来几年,能源的涨幅将大于物质资源资源紧张下的资本流动
  资源紧张,价格上涨,最大的受益者是资源出产国,包括中东,俄罗斯,澳大利亚,智利,南非,巴西,加拿大。这些人可以说是祖坟冒青烟,坐地收钱。最典型的是中东,这些钱要么买军火,要么交给了伦敦的金融家打理。
  而其他人呢,总产量是固定的(因为资源有限),而资源价格上涨,所以生产者分到的劳动果实在减少,这是全球性的现象,中国人感受明显,因为中国比较穷,收入低,换个说法叫作能耗大。现在只是个开始,未来这个趋势还将持续,劳动者的有效收入将持续减少,资源拥有者收入将越来越高。这将引发一场全球性的马克思式经济危机。
  马克思式经济危机,是讲资本家拥有工厂,剥削工人,结果有效购买力不足,经济危机。
  现在的经济形势,是放大化了。资源出口国由于收入高,会大量增加奢侈品消费;而商品生产国有效收入减少后,减少的是中低端商品的购买,这必将造成全球的产能严重失衡,最终导致中低端商品生产企业大面积破产,大量工人下岗,全球经济衰退。全球经济衰退会暂时减少对资源的需求,资源价格下跌,经济危机缓解。之后经济复苏,资源价格再度上涨,再度危机。我们将面临和100年前相似的频繁经济危机的局面。2008年的危机是个开始,后面不是二次探底,而是二次见顶、三次见顶。。。。经过几十年的痛苦折磨,落后的产能逐渐被淘汰,世界逐渐过渡到新的经济模式。
  所以,未来虽然通胀是大趋势,但是像08年这种崩盘式回调会不时发生。这对于投机者来说,是天堂日本的崛起,完全是靠冷战红利。其它所有国家,都把积蓄的产能投到军事上去了,民用的发展很慢,只有日本,不让投军事,所有的钱都投民用,所以发展超快。
  日本经济,主要依靠汽车和电器。
  苏联解体后,中国从冷战中解放出来了,汽车产业和电器产业扶摇直上,直接抄了日本的后路。(1992年-1997年,中国的电器产业基本上年年翻倍,80年代电器全都是日本进口,90年代大半买国产)
  而美国呢,大力发展IT产业,基本上垄断了IT的所有领域,堵住了日本的出路。(1990年发明互联网,1991年推出80286兼容机,1993年推出WINDOWS)
  前后一堵,死翘翘。
  其实日本是有机会的,如果能够赶在台湾人之前、德国人之前、美国人之前在中国建厂,领先降低生产成本,那么就不会失去20年了,可惜日本人太狭隘了。
  中国是个小世界。中国不会独立于世界出问题。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上一段写的:资源瓶颈造成的反复经济危机。储蓄和债券
  储蓄和债券,买家是靠吃利息赚钱。卖家要支付利息,通过经营赚钱来还。
  这里有一个搞脑子的话题:不管利息率如何,该存在银行里的钱还会存在银行里。即存款数量不会因为利率而变化。所谓“通过提高利率把资金吸引会银行”,是彻底的谬论。提高利率抑制通胀的效果,是通过货币周转率的降低。普通老百姓,不管利率高低,也不敢冒险去做投资,而做投机的人,无论利率是多高,也不可能把钱存到银行等着收利息。所以利率能影响到的群体,是极少的。通过大幅提高利率来吸引那么一点点资金减少周转率,就好比降价10%去争取多1%的销售量,明摆着是亏本买卖。
  所以,提高利率的效果不在存款这一边,而是在贷款那边。
  一个行业的毛利率是基本固定的,因为有大量的竞争。一旦贷款利率高于毛利率,公司贷款就是亏钱买卖,因而必须抓紧还款。所以贷款利率的每一次上升,都会造成贷款量的下降,进而减少货币乘数,从而降低了货币供应总量。
  但是这事在中国不管用。因为贷款的主体是政府和国有企业,管你利率是多少,贷了再说。
  而且,利率上升还有一个外部作用,即吸引外资进入。由于任何一个国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都不大,所以利率的外部作用远大于内部作用,这样就出现了奇特现象,越是利率低的国家越通缩,越是利率高的国家越通胀。
  所以,利率这个宏观调控手段,现在已经彻底过时了。
  原本储蓄和债券是保守投资者的唯二选择。但是基金的出现,模糊了这个边界。因为老百姓对于基金风险性的不了解,很多保守投资者将储蓄资金转移到了基金,基金成了连接股市和储蓄,诱发羊群效应的一个桥梁,因而诱发了2005-08的大牛市,以及后面的崩盘。
  现在,老百姓对于基金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保守资金很多又退回了储蓄、债券市场。所以股市的资金供给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期。相对稳定期,是庄家的天堂。本来相对稳定期,振幅应该较小,但是由于庄家的进入等于为股市注资,所以会有明显上涨,然后庄家出货等于撤资,所以会有明显下跌。但是,坐庄就像赌徒,赚了会连本带利接着干,赔了死扛,所以说到底还是庄家为股市注资做贡献了。所以总体上看,庄家接了底、筑了底。后面的上涨,主要还是要靠公司业绩说话货币的跨品种流动
  我们已经习惯于说“楼市里有多少钱”,“股市里有多少钱”。其实都是错觉。
  其实货币就那么多。货币供应量=银行存款+流通现金。
  所谓“楼市里有xx钱”,其实是某一个时间点上,有多少货币准备或正在进行房地产交易。这里说的“准备”,不是思想上的‘准备”,而是行动上的“准备”。比如,某家人想买房,需要攒首付,于是钱就放在银行里。这是“思想上的准备,因为他们随时可能不买房了,也肯想先到股市里捞一把然后再买房。但如果某人想买房,提了十万元现金去看房,这就是行动上的准备了。
  如果我们截取一个时间点,让时间停滞下来,看看货币都在做什么,大致会发现有几种情况:
  1 定期存款。未来有用途,比如买房、孩子上学,但是眼下无用途。收利息。这是最大的构成部分,在中国占2/3.
  2 经营用现金流。这个是第二大的部分。包括购买原材料、支付房租、工资、广告费、销售费用等各种费用。在银行里表现为短期存款。当然这部分资金也是大宗商品市场的主要购买力。政府资金也算在这一类。
  3 家庭日常消费现金流。这是粮食、石油等的主要购买力。
  4 投资资金。包括公司的和家庭的。投资对象可以是任何可投资的东西。最主要特点是,这些资金是富余资金,是追求增值的。
  5 家庭特殊消费。包括买房、装修、看病、上学等大笔消费。这类不常发生,因而在固定时间点上占资金比例不大。
  动态地来看,在GDP相对稳定的前提下,2、3、5项也相对稳定。国家政策对第5项影响比较大。第3、4、5项是竞争关系。比如第5项的的增加,对应的是3、4项的减少,同时带来各个产业规模的对应变化。
  1、4项是竞争关系。比如前面讲到的,基金打通了这两项,造就了股市05-08年的大牛市。还有,通胀预期会使资金从1向4流动。高利率会使资金从4向1流动,但主要的动力是公司而非个人。
  在经济向好时,各行业利润率都上升,因而第4项资金占比会扩大。(什么叫经济向好?就是货币供应量在增加,而增加的供应量进入了第2-5项),当经济下滑时则相反。
  这样一个蓝图画好后,就比较容易分析资金的流动了。
  比如,通胀情况下,第3项增加,对应第4、5项的总量会减少。由于买房需要大笔资金,很多人的存款不够支付房款,而支出压力的增大降低了买房的可行性,所以更多的资金转向了投资门槛低的品种,如股票,这样导致房地产行业失血投资资金对走势的影响
  一个商品的购买资金,可以硬性分为消费资金、投资资金和投机资金。但是实际上边界是不清的。也就是说,很多人买的时候自己都说不清是为什么买。从这个意义上看,边界越不清的,投机资金占比就越大,那么受投机资金冲击的影响就越小。比较典型的是房产。房产可以说是全民消费、全民投资、全民投机。在如此庞大的一个市场上,温州人的千亿资金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而边界清晰的市场,受冲击就很容易。比如大蒜。正常情况下几乎全都是消费需求。当大蒜价格跌到几分钱时,是平时的1/10,用正常消费资金就可以把它买绝(因为产量不可能增加10倍),那么投机资金的介入,必然导致暴涨。
  而股票市场呢,是绝没有消费需求的一个市场。但是投资和投机根本就没有边界。这样的市场,在规模小的时候,投机资金的流动影响很大,比如95年闹327事件,股市先是暴跌,又暴涨。而在规模大的时候,因为投机资金可以在里面不同板块间游走,所以市场作为一个总体,受投机资金流动影响较小。
  收藏品市场呢,应该说正常情况下投机资金占比不大,大部分都是投资。而投机资金进入这个市场比较难。因为收藏品涉及品相、赝品、交易、存储等多个问题,不适合大资金进出,所以投机资金在这里反倒是次要位置。投机资金只能在少数几个品种上兴风作浪,对全局影响很小股票的供需关系与投机价值
  基本分析最有意义的是股票。
  但是,在基本分析之前,还有分析一下股票的投机价值。
  一个好的市场,是不会让股票供不应求的。一旦股票市场整体大幅上涨,就可以通过大量发行新股的方式增加供给,实现供需平衡。
  中国的股票市场到今天仍然是供不应求状态,因为有人故意限制股票发行。
  看股票市场是否供不应求,其实很简单。一是看新股发行溢价。如果市场供大于求,新股应该没有溢价或负溢价。二看换手率,如果市场供大于求,多数股票的换手率都会非常低;而如果供不应求,所有股票的换手率都比较高(一段时间平均)。
  当股票供不应求时,就存在投机使用价值。这是中国股市长久以来小盘股贵、
  大盘股便宜的主要原因。
  当股票供大于求时,唯一体现股票价值的是业绩。盘子再小,也没法炒,因为有1000个同样盘子的股票没人炒。
  中国股市为什么波动幅度这么大?因为总是从供大于求到供不应求再到供大于求。
  供大于求时,股票价格由业绩决定,当然会参考银行利息。由于股票的风险大于存银行,所以股票的投资回报率应该高于银行1倍以上。
  供不应求时,股价由资金总量和股票总量的比值决定。
  这二者之间,存在着数倍的差距,这就是中国股市大幅波动的基础。
  在股市见顶时,一定是供不应求的。随着股票回落,上升羊群效应消失,股市不再有新增资金。这时庄家和高水平散户离场,带走大批资金。于是开始下跌,下跌过程中,由于不断的发行新股吸血,本来剩的不多的资金又被大量抽走,导致越跌越猛。直到很多股票跌到没多少人愿意卖,即便没有资金接盘也不跌时,股市才见底。见底后,投资资金和庄家资金开始进场,股市开始回升,新一轮羊群效应开始,又一波大牛市。。。。。这样的循环,1990-1992,1992-1993,1994,1996-1997,1999-2001,2005-2008,2009-2010,已经有7轮了。
  所以,导致中国股市大幅波动的根本原因是政府在有意“调节”扩容的速度。
  到今天,虽然大股票都上市了,但是大股票的绝大多数都在国家手里,这个魔咒并未消失。当股市涨的过高时,国家会坚持国有股,导致另一轮暴跌。这就是未来2年内要发生的事情未上市公司的市值要重算。
  GDP 36万亿。
  其中10万亿是进口,钱让外国人赚了,去掉。
  6万亿是税收,企业赚不到,去掉
  工资是3.6万亿,企业的成本,去掉
  固定资产折旧,假如按20%算,36/3×20%=2.4万亿
  灰色收入,应该和工资相当,3.6万亿
  这样最后剩下10万亿。
  虽然这样算不是很准,但是利润占GDP应该超过10%,可能是20%,大约7万亿。
  这样股票总价值大约是140万亿,打个折100万亿。 可以看到,中国房价畸高的重要原因,是股票市场发展速度太慢。如果把100万亿没上市的都上来,股票这个气球就会明显变大,市场的规模就大于房地产了,房地产自然会降温。
  不能头痛医头啊,要综合调理。请领导们学学中医房地产本质上来说是不可能吸纳流动性,严格来说,应该是房地产的上涨速度吸纳了流动性,如果有一天,涨不动了,资金就会被释放出来,找到另一个安身的池子
    ======================
    任何商品都不能吸收流动性,确切地说是商品的交易才能吸收流动性。因为交易前后,货币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只是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另一个人手中。如果交易持续进行,就会锁定相应的货币,也就吸收了流动性。也就是说房产市值100万亿,并不是吸收了100万亿。而是房产每年成交10万亿(假设),也就有10万亿流动性被用于房产交易,不能他用,所以说吸收了10万亿流动性。如果交易量减少,资金就会用于其他商品的交易,也就是说资金流出。
    事实上,由于贷款买房的缘故,房产交易还能创造流动性。一个只有20万的人,贷款80万买了一套100万的房子,市场就会多出80万的流动性。
  ----
  我真得好好谢谢你, 我本来想写这段来着,结果你写的比我还精炼!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房地产对流动性的影响是很小的。
  我们必须用货币支撑力和气球模型来理解房地产对经济的冲击。
  刚刚想了一下,房地产对经济更大的冲击是,房地产价格是CPI的基础,推导如下:
  产品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房租)x(税收+潜规则费率)
  原材料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房租)x(税收+潜规则费率)
  人力成本=房租+生活费用(=原材料)
  如此迭代下去,最终,产品成本=(ax进口原材料成本+b×房租)x(税收+潜规则费率)
  大家肯定很清楚,进口原材料占比远低于房租
  而房租由房价和物业税决定。
  所以,CPI50%由房价决定。关于胖了穿束腰的问题
  这个事情我也没全看清,先说说一些散乱的想法供大家讨论吧。
  通胀的原因,第一是资源供应接近极限,第二是货币供应量增加,第三是房地产价格的上涨,第三条是第二条的继发因素,但通过正确的政策可以解决,所以还是要单列出来。当然,这个是中国特色的,在发达国家这第三条是劳动力供应的不足。当然劳动力供给不足也可以通过政策解决。
  先说第一条。这个地球上人越来越多,生活水平提高,必然人均消耗资源越来越多。而地球上的资源数量没增加,基础物理近50年来没有实质性进步,所以对资源的挖掘利用能力也没有增加,因而资源不足只是早晚的事。目前矛盾最突出的是农产品,其次是金属,再其次是能源。而我国CPI里,农产品占比非常大,所以增速看上去很吓人。而发达国家的CPI构成里,农产品不多,所以CPI看上去没那么吓人。这个也好理解,穷人一个月赚1000块,吃500块,食品价格翻倍就破产了;有钱人一个月赚1万,也吃500块,食品价格翻倍,感觉不明显。因而,目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通胀问题比发达国家要严重。粮食价格是全球价格,粮食不足是全球性问题,中国除非回到1961年,否则怎么折腾都不可能把世界粮价折腾下来。
  第二条,货币增发。这个结论已经很清楚了,美国是货币增发的原动力,中国的货币发行政策在吸纳新增的货币。虽然可以通过束腰暂时压制货币表观发行量,但只能造成中国财富更多地流失,并进而造成未来人民币更大幅度的贬值及更严重的通胀。
  第三条,房地产。已经论述过,物价50%以上由房价决定,只是有一个延迟效应而已。2010年的CPI大涨,正是2009年房价上涨的延迟效应。2011年还会有这个效应。国家出了房产税,我个人觉得这次会造成房价的实质性下跌,甚至可能是永久性逆转(除非人民币汇率大幅暴跌)。但是,由于延迟效应,2011和2012年来自房地产的通胀动力依然很大。
  在这样的基本面下,我们再来讨论束腰政策的效果和负作用。
  已经有很多研究证明,决定人们消费水平的首要因素是邻里的消费水平。当大家都没空调时,谁也没觉得装空调是必须开销;当大家都没汽车时,谁也没觉得买车是必须开销。但是现在,空调、汽车、大牌服饰、吃高级饭店、住五星酒店、天价烟酒茶,都已经成了必须开销。除非来一场大的经济危机,让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大幅下降,否则这个趋势无法逆转。我们只能看到更多的月光族、啃老族。这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之一。甚至说重一些,没有这个动力,经济根本不可能发展。所以,严控信贷并不能控制消费,特别是食品这一基本消费。所以,CPI不会降。08年的束腰政策已经充分证明这一点了。如此严厉的信贷政策,如果没有补充机制,必然影响经济增长。
  首先,已经论述过,信贷增量占GDP1/3左右。如果信贷不增加,绝对不是仅仅GDP不增加,而是要衰退!!这是2011年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新增货币供应不足,等于内需不足,而生产力还在增长,必然导致只能依赖出口,于是必然导致贸易顺差的继续增大,通过买进外币来增加人民币发行量,从而“满足”增长的需求。而更多的出口,意味着更多的财富流失。
  控制信贷总量,并不是平均分配给了每一个部门,而是有歧视性的。政府贷款肯定优先保障,所以肯定铁工基仍会高速扩张。而地方政府的腐败开销也可以贷到款。再下来是央企,还好央企现在是利润大户,不需要贷款了,所以央企可以贡献很多贷款额度。接下来是民企。这些年下来,小民企基本上也不靠银行贷款了,受害大户是红顶民企。而恰恰红顶民企是目前中国所有企业里盈利能力最差、坏账最多的。这么一折腾,必然导致大量的红顶民企破产,并连带造成银行大量坏帐、很多人失业。1998年时是大量国企倒闭、大量失业导致经济危机,而13年后,历史稍有不同地重演。不过这个冲击仍旧是非常大的。红顶民企的崩溃,把大量市场机会让给了更有活力的小型民企,对中国经济总体上是好事。最后一个分到贷款额度的是消费。消费贷款里最多的是房地产,所以可以预见2011年房地产购买力大幅下降,并造成房价开始下跌。由于开发商手中现金流较足,2011还能挺得住,到2012时,大家开始对行情前景绝望,逐渐降价出货退出市场,那时房价就要崩盘了。
  由于贷款难找,融资成本高企,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需要通过股权募集来融资。这会导致中国企业运作更加规范,同时上市公司的质量提高,这些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都是极有价值的。还有一点,由于贷款供应不足,所以中国的企业就会变得很便宜,大量外资会涌入抢购中国企业。这一方面表观上是热钱增多,但是更严重的是把中国的未来都卖掉了。最近忙的找不着北,所以没更新。对不住了!
  近期各方面走势都在按照预期进行。所以维持原来判断不变。在七月初需要做一次大的全新重判。因为新一轮危机随时都会来的。
  前面看到一些朋友的话题。跟庄的回头再细聊吧。我比较同意十年的看法。
  但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中国人的钱远多于70万亿存款。由于国家税收政策,有钱人都把利润留在了国外。现在看上去是国进民退,中小企业举步维艰,而实际上金钱是没有国籍的,中国人在海外有多少钱,恐怕只有国安局才知道,也不一定知道。
  当前经济的问题,是全球性的,中国只是地球的一个缩影,而且矛盾还不如整个地球强烈。最大的问题是资源瓶颈,这个我前面已经说过很多了。所以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基调就是以资源瓶颈为根源的频发经济危机。物价上涨--落后行业破产--大量人口失业、银行坏账--经济危机--物价下跌--信心企稳--物价再次上涨。在没有新的实质性技术突破出现前,世界只能通过这种过程过渡到一个低能耗的状态。这个状态很好想像:大家都宅在家里,上班HOME-BASE,一切活动能靠网络就靠网络。就这么简单。现在的孩子们其实已经适应了这个方式,等他们长大了,世界顺理成章就是这样了。我前面已经说过了,这样的一个频发经济危机的过渡形式,是投机者的天堂。
  本帖的核心话题是投机,所以我不想外延太多国计民生的话题。
  后面会接着更新技术分析,请耐心等待。 再说说农民工的话题。
  机器替代人力,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这需要不断的积累,我国建国时,基本就没啥工业底子,所以只能从人力开始。人力从制造产品,到制造制造产品的机器,到制造制造机器的机器。这就是所谓的手工业到轻工业到重工业,就是所谓的产业链升级。科技都摆在那儿,中国人没道理做不到。做到的结果,就是中国的劳动生产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目前中国的GDP刚刚达到日本水平,也即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10,如果我们实现了全面工业化,GDP就应该是日本的10倍。这个过程,中国的GDP不会增长10倍,而是中国增长3倍,发达国家下跌2/3.这就是中国威胁论的本质。而随之带来的资源消耗量成倍增长,会使经济危机一次比一次强烈。
  劳动力供应的大幅下降,必然导致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这将淘汰落后的产能,无论民企、国企还是政府。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贸易顺差会大幅减少,甚至会短暂出现贸易逆差,如果与一次经济危机相配合,就会发生人民币的大幅贬值。这个事有可能在下次经济危机时直接出现。等到产业升级结束后,中国的贸易顺差将出现爆炸式增长,最终会使日本、德国全部变为逆差国。那时,政治局势就危险了。
  无论个人、公司还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与资源无关,与政治体制无关,与科技无关,就2件事:挣钱的意愿,挣钱的行动。这2件事,中国现在比任何国家做的都好得多。所以没任何必担心中国危机论。如果中国有危机,那一定是世界危机的一部分,本质上还是资源危机说说地震吧。
  这个地震对全球经济影响极大,大大加快了下一次经济危机来临的速度。有10%以上的概率直接触发下一次经济危机。
  很多事情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是相反的。最典型的是毒品,对吧。
  在地震发生后的瞬时,投资者第一反应是卖出手中头寸改为持币,导致了股市下跌,大宗商品下跌和日元下跌。(0~2小时)
  接下来,人们从手忙脚乱的交易中恢复了理智,开始考虑现实问题:救灾。于是大量日本人将海外资产卖出兑换日元,导致了日元的大涨。(2小时-1天)。
  再接下来,人们逐渐开始对灾难带来的损失有了具体的了解:全日本的核电基本停工,日本电力缺口1/4。这会给大宗商品带来分化:燃料油和天然气需求量会大幅增加,价格将明显上涨;而由于电力不足,很多工厂要停工,很多日常消费活动要停止,因而金属类、塑料类、橡胶等会下跌;农产品影响不大。
  (1天-1个月)
  再长期的影响,日本工厂的停产,把大量的商业机会留给了中国的工厂(可以研究受益的板块,如汽车配件),本来中国对日本是贸易逆差,这下逆差会大幅缩小,甚至顺差,中国的总体贸易顺差会大幅增加。日本经济由于出口大幅减少,进口能源大幅增加,贸易顺差会大幅减少,日元会转为弱势。由于日本政府负债已经相当高,这次危机可能引发日本国债危机,或者至少会带来日本经济的新一轮萧条。不过中国经济的增量会大于日本的萎缩量,全球经济仍可以增长。
  日本的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钢铁水泥和重工机械,而恰恰日本的这些工业遭到了破坏,所以必然大量从中国进口,这会推升钢铁水泥价格,对重工机械行业是利好。
  如果因为这轮危机,石油价格涨到了过高的水平,美国会缩紧流动性,配合日本的债务危机,下一轮经济危机就来了。
  中国最近运气真的很好,上次次贷危机对中国帮助很大,这次日本地震对中国又是全方位的利好。
  也说说房价,地震对房价是重大利空,因为中国的保险公司不赔地震造成的损失说日元汇率
  汇率是一个奇怪的东西。在两种货币总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汇率仍然可以大幅波动。
  索罗斯早就看明白了,汇率这个东西没有一个稳态平衡点。
  汇率的影响因素很多。我也不罗列了,直接说日本。
  日本是长期顺差国,外加大量的海外利润回流,所以日元非常强势。日本政府为了对抗日元强势,只能不停地发日元,而发行日元是采用借债的方式,所以日本政府的负债非常高。但这也催生了日本的畸形金融,日元的利率是0,日本政府借多少债都不用愁啊。
  据说这两天日本政府又发行了不少日元。
  由于日元的0利率,所以日元的汇率,受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利率。美国利率高时,日元大量兑换美元套利息差,所以日元相对弱势。美国2007年降息后,日元就明显强势了。一直到现在。
  关于日元短期升值的事,我不重复了。现在要研究的是长期走势。
  未来,由于需要增加进口石油来发电,由于需要进口钢铁水泥来重建,由于需要进口粮食来弥补核泄漏带来的产量损失,日本的进口一定增加。而本次海啸带来的生产过于集中的担忧,比如会使更多的公司到海外建厂,会带来日元外流和出口减少。几个力量加起来,日元的贸易顺差会大幅缩小,因而日元的运动规律从顺差-增发-利率模式,要转变为利率为核心的模式。
  在顺差是主要动力的年代,人们要在升值受益和套息受益之间权衡,所以日元汇率基本是箱体波动的。当顺差不是主要动力时,如果0利率+贬值,借日元的人将暴赚。人们就不再需要权衡了,肯定大胆地去套利了。套利的动作成了助推日元贬值的推手,日元越贬值,套利的人越多,会引发日元的一波中期大跌。很有可能达到近几年的低点120附近,这将是一波50%的行情。
  接下来需要研究的是,这波行情何时启动。关键点是非灾区生产秩序何时恢复正常。在不正常情况下,所有企业都要回流海外资产来发放国内工资,这时日元必然上涨,甚至国家干预也无效。当国内生产都恢复时,企业就不再需要向国内注入资金。而此时,能源进口开始增加,灾区重建开始后也要进口材料,日元开始外流。最关键的点是先看福岛核电站,再看东京停电。福岛核电站看来很快就能控制住了。东京停电一旦取消,日元就该逆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