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视天地啥时出玉佩:秋蚂蚱 : 影片漫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41:19

影片漫谈 / 秋蚂蚱

2011-11-16 22:25 | 阅读(12) | 标签: 读书看电影 | 字号:大 中 小 打印文章

《追风筝的人》:儿子对喝酒的父亲说,毛拉说喝酒是一种罪。父亲回道:你要知道一件事,就是那些白胡子毛拉都是自以为是的猴子。除了用拇指念珠、背经书,他们什么都不会,甚至对经书所言全然不知。罪只有一种,那就是盗窃。其他的罪都是盗窃罪的变种。当你杀人时,你就剥夺了他当人父人妻的权利和爱的权利;当你撒谎时,就是偷了他人知道真相的权利。没有比偷盗更严重的罪了。懦弱的儿子并没有听懂或者根本没有勇气去弄懂父亲的话。他正沉浸在掩饰自身懦弱的残忍之中:他在他的故事里宁愿用杀妻的悲伤眼泪来换取富裕的珍珠而不是小佣人洛桑一语道破的“闻洋葱”。不幸的是,少爷的懦弱聚积到了爆发状态时,他不是选择以勇气来解除心魔而是选择了逃避并用加害更弱者来抵消他的自惭形秽。

 

《孩子们的父亲》。这部法国片拍的内敛、举重若轻。个人追求一旦和市场对立,前瞻性极可能是埋葬事业的第一抔土;大女儿讨厌在乡间渡过周末,抱怨为什么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在巴黎,父答:因为他们没有条件买市郊别墅。然而,正是这种“生活质量”逼死了不能承受的父亲;自杀是对责任的放弃,是一种自私。然而破产后的窘境会颠覆整个人生价值。失败对一个在孩子们心中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神”来说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冲击,谁知道?也许自杀真不是一个最坏的选择——对一个力图保持尊严和慈爱的父亲来说——尤其这两者无论哪一个如果培植在孩子心中时就有财富的养料的话。悲情但令人深思的电影。

 

《改编剧本》:这个世上很多人的生活就是一个长长的误解。这部凯奇和斯特里普主演的以一种稀有兰花“鬼兰”为主线的电影告诉我们其实伟大是一种不存在,如同快乐就是一种虚幻用以强制不快乐绽放笑脸一样。有一天我们决心消除误解的时候通常是因为我们意识到已经站在死亡的这一边了。

 

《卡萨布兰卡》:昨夜看老电影《卡萨布兰卡》。一只鸟用喙和头不断地撞击阳台玻璃。开窗鸟入。细察之,比麻雀稍大,细长的喙如涂了乌漆的大号牙签,下巴处有一方洋红羽毛,在周身绿黄相间的衬托下显得红的肆意。以水以米以面包屑待之皆被拒。想乃失恋深夜买醉迷失,放之至西窗外树冠。皎月下此鸟伫立久不去,四目相对我的比他大稍许的眼遂败阵。继续看电影。“世界如此疯狂,我们却在如此相爱。”电影里说。我折回西窗,对仍在的鸟学说这句台词。哗——,鸟飞。

 

《更好的世界》,丹麦女导演苏珊-毕尔执导。一部奥斯卡奖和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奖。一个至今仍然让人头疼的主题:以暴制暴。看完后一肚子的感慨,忽然觉得这是一个和动物保护差不多的话题,往安全里说流于庸见;往真实里说被疑变态。闭嘴就是明智,沉默是健力宝金罐。

 

《监守自盗》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导演上台领奖的第一句话就是:“原谅我,那些本该进监狱的仍在逍遥法外。”似乎他是在为美国国家司法的蒙羞而蒙羞。看完这部片子,老实说,万念俱灰。这个他妈的世界真没有一块干净点的地方吗?正义非要用——另一部获奖片《大地惊雷》里描述的——死刑才能伸张?

 

《三枪拍案惊奇》:如老宫女一般地闲。闲着也是闲着,看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只是好奇这厮如何模仿好莱坞。结尾吓我一跳:完全是对北野武的《座头市》的抄袭——甚至连音乐的风格都是。这个对镜头感有天才的人也具备对人文精神的漠视的天才。能被极权宠爱,想来不是无缘无故。从这个人身上,我能看到的就是中国农民特有的那种不露声色的狡诈——上一个把这种狡诈演绎到极致的来自湖南一个小乡村。

 

《意大利人》:一部法国轻喜剧。种族歧视、诚实、誓言、宗教信仰等,无论哪个都是严肃的像青石板一样的话题,然而,影片通过一个在法国出生的阿尔及利亚人履行对病床上父亲许下的诺言而发生的所有变故把这些串在一起,使电影不沉重但内涵很深。好看。

 

《电影社会主义》:这是我看的电影大师让-吕克?戈达尔的第二部。看第一部片子《精疲力竭》是在多年前,记得看完后筋疲力尽。我有一朋友,逢好莱坞必骂,逢戈达尔、格里耶都是形容词的堆砌。有一次我忍不住问,能告诉我他们到底好在哪里?他翻了我一眼:“亏你还写过诗,诗能阐释吗?”我不禁自骂一声:蠢。

我承认我的低俗,电影喜欢斯皮尔伯格而看不懂特吕弗、戈达尔;新小说除了米歇尔.布托尔的《变》其它都读不下去;音乐倒是不挑,主要是不用太费脑筋的缘故。《电影社会主义》我硬着头皮看了一个小时,前面对戈达尔的访谈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老先生的话而是他手中一口未吸却被他弹个不停的那支雪茄。

戈达尔说话可能是一种典型的法国先锋表达,风格类似我读过的让?波德里亚的书。他的电影在我这个无知者看来就是“有话就是不好好说。”颠覆一切,从颠覆中重塑深刻。问题是电影对我是享受的过程。出让我的享受而成为大师祭坛上的猪头,不,别说大师,上帝我都不干。永别了,司徒雷登戈达尔。

 

《5×2》,一部法国片。讲述现代人对家庭、婚姻、友情的焦虑感。法国文艺片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从来不把观众当外行。他们抖落他们的聪明劲是为了使你更聪明。这类电影没有叙述的部分就像好的中国画留白,精妙就在于此。两个真是心有灵犀的民族。电影可看。

 

《A Serbian Film》:塞尔维亚人把人性中所有不能端上台面的恶通过一条扭曲的、材质各异的、笨手笨脚搓成的线串连在这部电影里。除了恶心就是反胃。其实叙述意图还是有想法有才气的,但心理太阴太毒,把一个好端端的素材搞成了一盆泔水火锅。扔,这碟片必须掰断了再扔!

 

《聪明性爱》:科教纪录片。有两处受益。一,科学证明女性在性方面杂草丛生的撂荒状况完全是没有找对垦荒者。等待被开发的性这个事实可能会让女权主义者不爽。二,希特勒曾以扫黄运动毁坏了欧洲数不清的生殖崇拜图腾艺术品。影片给人不三不四的感觉。一般。

 

《黑天鹅》:女主角的表演可圈可点。气质和人物般配。生在一个有控制狂的家庭的人,往往会追求完美。生活的乐趣一旦被剥夺,完美的追求就是一场和魔鬼追逐的游戏。艺术的极致意味着与魔鬼的前戏结束。我好像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要小心我自己。电影可看。(注:此段写于奥斯卡评奖之前,果不其然,女主角拿了小金人。足见本人的小眼犀利。)

 

《居家男人》,这个在贵国肯定是鸡血贲张的励志片,反思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你到底要什么?什么才是属于你的生活?你属于谁?只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就是理性的生活?家庭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我想,只有在一个美好的制度下,人们才可能从容地思考人生。被奴役者只有生,没有“人”。

 

《The Stoning of Soraya M》:根据旅法伊朗记者Freidoume Sahebjam的同名报道改编的电影。很久没看这么残忍的镜头了。宗教啊,有多少罪恶借汝之名!穆斯林啊,清理世界先得清理门户啊,对不对?

 

《让子弹飞》怎么看,姜文都像是中国的昆汀?塔伦蒂诺,或者说姜文可能很努力地想做库布里克,结果却做成了昆汀。这种天然的狼性会让部分人不舒服,也会使另一部分人大呼过瘾。跟中国恶心的导演群相比较,姜文无疑是可以接受的。我无法接受的是他的克里斯玛情结竟然可以泛滥到对腊肉肉麻的吹捧,这和他所拥有的大脑是多么的不搭啊。

 

《别斯兰之围》:如果说有什么可以证明政治是丑恶和肮脏的,记录片《别斯兰之围》即是。看完这部片子,我的大脑如同被阻塞的下水道,来源于北极最可耻最邪恶淤塞其间。在我看来,普京就是另一个更为狡诈的斯大林灵魂附体。这真是一部让人(尤其是为人父母)窒息的片子。我无法写下一字评论,只好照录部分内容。这不是剧透,是惨剧渗透人心的再次直面。

别斯兰事件还在发酵中,俄就对外宣称只有三百六十多人被恐怖分子劫持——这个数字差不多就是这场双方共同的屠杀中的死亡人数。事实是,有一千多名人质在车臣人手上。政府的撒谎让劫持者非常恼火,这意味着他们在赌桌上的筹码在世界舆论面前被普京悄然地偷走了大半。于是,作为报复,人质被告知,减少供水。孩子们忍不住干渴把嘴放在水龙头上时,遭到了恐怖分子开枪示警。“你们的政府都不在乎你们的存在,我们凭什么要照顾你们?我会开枪把你们全干掉!”当孩子们要求食物时,被告知:“没有!是普京不给你们,是他希望你们消失。”在后来的体育馆屋顶塌陷中,很多人因为食物匮乏等原因而导致身体虚弱,根本无法自行逃脱而被活活烧死和砸死。

在对峙中,自称是儿科专家的罗莎尼对媒体说被扣押的孩子还能活八九天时,家属被其丧失职业道德的言论所激怒。事后,这位专家仍然认为他的“善意”谎言没有错,因为实话只能引起恐慌。再次证明了权力护翼下的“专家”就是叫起来有专业术语的狗而已。在我们熟悉的“维稳”行动中总能见到这类货色。

“政府保证不发动强攻。”他们这样承诺。“军队进来后一阵扫射,他们只想消灭恐怖分子。这是最可怕的地方!”一位母亲人质这样说。当她冲出去看见特种部队时,她大喊:“求你们别开枪!我们的孩子还在里面。”她得到的回答是:“没关系。”战斗结束后,这位母亲的孩子没能像她那样活着出来。

事件结束后各方的言论耐人寻味。试举如下:1,普京:“我们的软弱受到了惩罚。”如果如上的伤亡数字是在印证普京的“软弱”,那么强悍是什么?让一千多人为了“祖国不容分裂”而齐上祭坛?2,一位人质家属的话:“普京应该下台,应该被枪毙。他抵不上一千多个孩子的命!”然而,普京不仅不会下台,而且还玩起了政治“二人转”。这个新沙皇只会用权力“枪毙”他的竞争者,如霍多尔科夫斯基等;3,车臣一个首领事后总结:“这件事让我们的独立变得越来越艰难。而这正是普京想要的结果。这场血腥是普京一手策划的。”民族独立的寻求,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曾有或正在发生。已知的解决之道有N多国可以参考,比如前捷克斯洛伐克,不列颠与南爱,甚至苏丹;也有悬而未决一直在寻求解决之道的,如西班牙和加泰罗尼亚,不列颠与北爱、苏格兰,加拿大与魁北克等。但像普京和贵国这样对待有独立吁求的铁血方式的,历史上比比皆是,现代文明中不多;4,一个幸存的孩子拒绝搬离这块曾有着噩梦般经历的土地:“我要报仇!我恨所有的车臣人和印布什。”他的母亲试图消弭他的仇恨:“每个地方都有好人和坏人。车臣也一样。”孩子反驳道:“不对,他们只对战争感兴趣。”共同播下的什么种子,共同收获什么。常识的力量大于哲学,更大于意识形态毒化教育。

很多时候我甚至无法区分一个政府与恐怖组织到底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有一点肯定,无论发生什么,也无论世界如何改变,我永远无法原谅恐怖主义组织的滥杀无辜和对贫民的绑架和屠杀——无论他们出于什么崇高的动机。我无力解析有关独立的议题——那是哈佛剑桥也在抓耳挠腮的议题。《别斯兰之围》我几年前看过后没有勇气再看一遍。写这篇东西也只是凭着当初的笔记。这些年一直在想这部片子。还是圣经里的一个小故事使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别斯兰事件会是呈现出的结果而不是其他如善良人希望的结果。

两个少妇为争夺一个婴儿争吵到所罗门王那里,她们都说自己是婴儿的母亲,请所罗门王做主。所罗门王稍加思索后作出决定:将婴儿一刀劈为两半,两位妇人各得一半。这时,其中一位妇人立刻要求所罗门王将婴儿判给对方,并说婴儿不是自己的。据此,所罗门王作出最终裁决:判定婴儿为这位哀求不杀婴儿的妇人。

可怜的人质不是那个幸运的孩子。人质没有母亲。所罗门不假思索,挥刀将人质劈为两半。一半归了普京,一半归了恐怖分子。

 

20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