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区老年:也说快乐[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06:15
也说快乐[原创]

txctxc9767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forum-5-1.html 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人人网腾讯微博


也说快乐



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为婴儿洗澡的母亲、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重病人的医生——这是英国《太阳报》评出的世界上最快乐的四类人。的确是这样的,我自己学作画,往往连续一个下午,都沉浸在那种忘我的超静状态里,尘世万物包括时间都荡然无存,肌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无意识的快乐着自己的快乐,那是一种最高境界的、不露声色的欢愉,是最利于生命健康的状态。待到一图初就,则弃笔而立,绕图三匝,来自心灵的满足与欣慰是难以名状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它存在于热爱,存在于汗水,存在于内心真正的宁静。老子《道德经》讲过“静为躁君”,诸葛亮《诫子书》也有“险躁则不能冶性”的训勉,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整日想着鸢飞唳天的人是永远无法体验到这种至极至大的快乐的。
我曾用心仔细观察过周围的人,一类人一辈子都将是痛苦的,我从来未曾见过他们有过真正发自内心的仰天一笑,眉宇间始终凝聚着一股淡淡的忧怨之气。从他们眼里射出的目光似乎每时每刻都在游离和改变。见到一个比自己有钱或比自己有权的人,眸子里的羡慕则溢得四处都是,脸上的表情或口腔发出的声音都很奴才的为这一切作注。这类人心理每天波动很大,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渴望得到权,渴望拥有钱,欲望的烈焰无时无刻不在炙烤着他的灵魂。于是乎,拍马溜须就成了其自然而然的选择,于是乎,脸上的面具也就越来越丰厚,越来越生动,越来越逼真。当然,他们也会在调侃或讽刺一下他们认为无利用价值的人或者在他们看来混得不尽如意的那一批人的同时来平衡一下自己的心态。否则,则会疯掉,因为忌妒、不满、求之不得!真正的快乐与这一类人无缘,他们的快乐都被其内心的各式各样贪欲和奴颜卑膝,摇尾乞怜所吞噬的连渣都不留一粒,心理上活的很累。另一类人诚实正直,兢兢业业,世事我曾抗争,成败不必在我,干扎实事,做老实人,平淡之中不见神奇,可能筋骨劳累,但心态平和,乐在其中,活的真实自然、久而久之,渐渐达到了真水无香的至高境界,也就顺理成章的受到周围人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爱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开车吧!”这是朋友发给我的一条手机短信里的一句话,虽是一句戏言,但一个人的情操与修养若达到了这种境界,就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则何为而不乐乎?
1964年,萨特因《词语》一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位从小失去父亲,10岁起就高度近视的作家却拒绝领奖,并一如既往地居住在乡下一间阳光能直接照进的木屋里写作。在他看来,50万美元的大奖和世界性的荣誉竟然不及他乡下的清风明月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苏格拉底也是,这位衣衫褴褛,一贫如洗的希腊小个子,当他只要放弃自己的学说,就能进入元老院享受终生幸福的时候,他宁愿选择死也不愿失去贫困生活和自己的学说。还有因《伦理学》和《神学政治论》、《政治论》而闻名的荷兰人斯宾诺莎,在他24岁时,犹太教会以思想异端的罪名革除他的教籍,把他驱逐出犹太社团。他移居到阿姆斯特丹等地,穷困潦倒的他多次拒绝普鲁士国王的邀请,一年四季只埋头坐在门口磨他的镜片赖以维生。他心灵的宁静和自由,也许只有那透过窗子吹进来的北欧冰冷的风知道。想象着这些纯粹而崇高的画面,体味着哲人们简单的生存法则和伟大的成就,后人不禁会生出许多良好的感慨来。
他们是哲人,内心有一种快乐足以和所有的功利相抵。没有人能理解一个头脑清晰、富于智慧、心无旁骛的哲人灵魂的快乐,没有人能体味一个执著于自己喜欢的工作和思维的人会比一个手握权柄战战兢兢生活的人快乐,理解了这一些,我们就知道柏拉图为什么51年不走出庄园一步,那个荷兰人为什么会磨一辈子镜子。人若以简单的心境去工作与生活,即使艰难痛苦,也会充满快乐。因为,简单可以使人清醒,使人专注。而不简单,则使人身陷众多纷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