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陵的生肖:帛书《周易》乾宫八卦释译 - 儒学经解 - 国学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27:02
知北游案:此稿本十余年前的旧作,时草创初就,未遑修订。后因各种原因弃置箧中,竟致日久遗忘。近检旧箧,复得此稿,恍如隔世。纸质黄脆,轻拈则裂,幸字迹尚清晰;然次序凌乱,且有缺失。翻检一过,自觉尚有可存之说,故拟据旧稿录入,并根据近年来的新认识和所获的新材料(如上博简本《周易》)略作修订,陆续发布于此。因工作关系,恐不能日日有之,冀同好见谅。
    本篇用意唯在释读经文,于义理无所阐发,于卜筮更非所敢言。其中之说皆个人一家之浅见,非为定论,或是或否,余姑妄言之,诸君姑妄观之可也。
帛书本为抄写本,里面古体字、异体字甚多,本文尽量使用通行字,如“毒”,帛书作上艹下孰的写法,根据《说文》此是毒之古文,文中径以“毒”书之;于一些左右结构的古体字,用{}表示,即{}内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如{足龠},表示这是一个从足龠声的字;上下结构的字用◎表示,加()进行描述;对于一些篆文或古体字形无法描述者,唯以◎代之。
当时作文,导师督责甚严,要求有得乃言,言必有据,不可一字无来历,不可一言无出处,故此文中每以多引资料为胜,排比罗列,动辄盈篇,今日观当时旧稿,殊觉繁累,然可见当时读书之泛滥,用功之勤勉,非今日可比,故于重复累赘之处略作删削,其它皆因其旧。
文中之译文,不全是对经文的白话翻译,其中对经文的隐含之意亦略有阐发,以便于读者理解。


六十四卦


帛书本《周易》卦序:
上经:键、妇、掾、礼、讼、同人、无孟、狗、根、泰蓄、剥、损、蒙、蘩、颐、箇、习赣、襦、比、蹇、节、既济、屯、井、辰、泰壮、馀、少过、归妹、解、丰、恒。
下经:川、奈、嗛、林、师、明夷、复、登、夺、夬、卒、钦、困、勒、隋、泰过、罗、大有、溍、旅、乖、未济、筮闸、鼎、筭、少毒、观、渐、中复、涣、家人、益。 上经
1、键
【经文】
键[1],元享[2],利贞[3]。
【注释】
[1]键,卦名,今本作乾。键、乾古音同群母元部,渠焉切,音同而假。卦名当作键,今本之乾盖中古文经之易家所改。键古通健,《礼记•月令》:“修键闭”,注:“键,牡;闭,牝也。”键即键牡,古又作健牡,如《汉书•司马迁传》:“去健羡”,颜注:“门户健牡也。”因此键有刚健之意,《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彊不息”,看看《象传》于每卦下释文必言卦名,如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屯卦“云雷屯,君子以经纶”、蒙卦“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等等,却独于乾卦不言卦名“乾”而言“天行健”,唯一的解释是《象传》的作者所据之《周易》乾卦本作健,故言“天行健”而不言“天行乾”也。后来改成“乾”,为了不使本义模糊,故在传注中多以健释乾,如《说卦》:“乾,健也”,《易纬乾坤凿度》曰:“乾训健,壮健不息,是其义也。”帛书作键而不作健者,盖以象定字,《说卦》言“乾为金”,故卦名用字从金也。《方言》五曰:“户钥,自关而东,陈楚之间谓之键。”本卦九三爻辞即用其“户钥”之意。
[2]元,《说文》:“元,始也。”《尔雅•释诂》:“元,始也。”享,今本作亨,高亨《周易古经今注》曰:“亨即享也。古人举行大享之祭,曾筮遇此卦,故记之曰元亨。”(下引高亨先生说除注明书名者外,皆出此书,不再另注)。亨、享古本同字,故古书常互用,如《大有》:“公用亨于天子”,《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引亨作享;又《升》曰:“王用亨于岐山”,《集解》亨作享,皆其证。《中华大字典•亨》下释云:“享,篆作亯,其重文作◎,盖亯为籀文,◎为小篆,隶书作亨,乃小篆之变也。烹尤后出字,古多借亨字为之。”亯(亨)本敦之象形,原借为烹煮字,《仪礼•特牲馈食礼》:“亨于门外东方”,郑注:“亨,煮也”;后因烹煮食物献人曰亨(享),献以祭神亦曰亯(享),又因祭祀可通于神明,故亨又引申为“通”意,《子夏易传》:“亨,通也”,《广雅•释诂一》:“亨,通也”。后人为使亨煮字、亨通字与亨祭字区别,则前者作烹,中者作亨,后者作享也,如《尔雅•释诂》舍人注:“献食物曰享”,《国语•鲁语》:“尝禘烝享”,注:“春祭曰享,享,献(食)物也”。高亨训亨为享祭,非也,《周易》称“元”之辞有二:元亨、元吉、元永贞,吉、永贞皆占断术语,则亨必亦如之。考帛书《周易》中凡用作祭名之亨皆作“芳”,如《隋•尚九》:“王用芳于西山”,《大有•九三》:“公用芳于天子”,《损》卦辞:“可用芳”,此中之“芳”今本皆作“亨”;而用为占断术语之亨或元亨除本卦辞作“享”外,其它仍同今本作“亨”,可知帛书《周易》认为占断术语之亨于用为祭名之亨是有区别的,故占断术语之亨当从《子夏传》之训为通,通者,顺也,利也,《淮南子•主术训》:“则治道通矣”,高注:“通犹顺也”;《吕氏春秋•达郁》:“血脉欲其通也”,注:“通,利也”,即顺利之意,元亨者,言所占之事从开始即顺利也。
[3]贞,《说文》:“贞,卜问也。”《周礼•天府》:“以贞来岁之媺恶”,注:“问事之正曰贞。”利贞者,李镜池《周易通义》曰:“利贞,利于贞问,即吉。”案:利贞之意仍有可说者,古人占卜最忌卜兆爻象模糊,占断为难。故殷人在甲骨上常刻署辞曰“不玄冥”,即祝愿用此龟甲或兽骨占卜卜兆清晰,不模糊,易于占断吉凶;在用筮法占卜时,亦欲爻象清晰,利于占断吉凶,此“利贞”之意与卜辞之“不玄冥”意同,谓得此卦爻利于占问吉凶也。
【译文】
占卜筮得键卦,所占之事自开始即顺利,有利于占问。

【经文】
初九,浸龙[1]勿用[2]。
【注释】
[1]浸,今本作潜,帛书易传《二三子问》作寝,三字古音同侵部,音近而假。此浸当读为潜,《说文》:“潜,藏也。”《二三子问》曰:“易曰:‘[寝]龙勿用’。孔子曰:龙寝矣而不阳,时至矣而不出,可谓寝矣。大人安佚矣而不朝, 在廷,亦犹龙之寝也。其行淢而不可用也,故曰‘寝龙勿用’。”这里虽然用字是“寝”,而孔子所释仍是“潜藏”之意。
[2]勿用,《归藏》云:“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不利出征,惟利安处。彼为狸,我为鼠,毋庸作事,恐伤其父。’”这里面的“毋庸”就是“勿用”,这是对“勿用”的最好注解,“勿用”者,“毋庸作事”之谓也,故《文言》曰:“‘初九潜龙勿用’者,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世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崔憬曰:“九者,老阳之数,动之所占,故阳称焉。潜,隐也。龙下隐地,潜德不彰,是以君子韬光待时,未成其行。故曰‘勿用’。”均得其义矣。
【译文】
筮得键卦之初九爻,要象潜藏的龙那样不要有所施为。

【经文】
九二,见龙在田[1],利见大人[2]。
【注释】
[1],见,同现,出现。田,田野。
[2]大人,《易纬乾凿度》曰:“大人者,圣人之在位者也。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又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言德化施行,天地之和,故曰大人。”高亨曰:“大人者,有官位者之称也。”即地位尊贵之人。
【译文】
筮得键卦之九二爻,龙现身于田野,此象有利于大人的出现。

【经文】
九三,君子终日键键[1],夕沂若[2],厉[3],无咎[4]。
【注释】
[1]君子,前人解释《周易》多将君子与大人相混淆,案:大人乃指所有有地位、有身份之尊贵者,而君子乃用其本义,即专指王公贵族,此与《论语》中之君子不同。键键,今本作乾乾,《吕氏春秋•士容论六》曰:“乾乾乎取舍不悦”,高注:“乾乾,进不倦也。”高亨《周易大传今注》曰:“乾乾,勤勉努力。”然帛书作键键,余固疑《周易》之乾乾或键键非是不倦或勤勉努力之意。第一个键当是动词,意为“关闭”,《太玄经•玄攡》:“叩其键”,注:“键,闭也。”第二个键指户牡,“键键”谓关闭户牡,即关门闭户,严加防备之意。
[2]沂,原字右下边不清,或释泥,不确,兹据帛书易传《二三子问》改正。此沂乃淅之省文,今本作惕,淅、惕古音同锡部,音近而假,此当读为惕,《说文》:“惕,敬(警)也。”《广雅•释诂》:“惕,惧也。”沂若,警惕恐惧的样子。
[3]厉,占卜术语,《广雅•释诂一》:“厉,危也”;《经典释文》:“厉,危也。”
[4]无咎,《说文》:“咎,灾也”,《吕氏春秋•侈乐》:“弃宝者必离其咎”,注:“咎,殃也。”无咎,即无灾殃。
【译文】
筮得乾之九三,君子终日关门闭户,夜晚愈加警惕恐惧,虽处于危险之中,仍无灾殃。

【经文】
九四,或{足龠}在渊[1],无咎。
【注释】
[1]或,犹疑不定之辞。{足龠},原帛书《释文》释作{鱼龠},但帛书此字原文左旁不似鱼,实是足之异构,故当是从足龠声,亦即{足蘥}字,从足蘥声。今本作跃。《方言》十三曰:“{足蘥},抍拔也。”《音义》:“{足蘥},踊跃。……{足蘥}一作{足龠}”。《笺疏》:“《广韵》{足蘥}与跃同音。《广雅》:‘跃,跳也,上也’,跃与{足蘥}通。”此当从今本读为跃,或跃在渊者,王弼注:“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履重刚之险而无定位所处,斯诚进退无常之时也。”《正义》曰:“或,疑也。跃,跳跃也。言九四阳气渐进,似若龙体欲飞犹疑或(惑)也。跃于在渊未即飞也。”此言龙在渊中迟疑不定地跳跃,不知是该上飞还是该下潜。
【译文】
筮得键卦之九四爻,似龙在渊中犹疑不定地跳跃,进退难以判断,但没有灾殃。

【经文】
九五,翡龙在天[1],利见大人。
【注释】
[1]翡,原字写作上羽下非,即翡字之异构,帛书《周易》中此字写法或上羽下非,或上非下羽,如此处作上羽下非,而《明夷•初九》:“明夷于翡”、《小过》:“翡鸟遗之音”,并是作翡,可见二种写法没有区别。今本作飞,《史记•孝武本纪》、《封禅书》并作“蜚龙”,翡、飞、蜚古字音近而通用。
【译文】
筮得键卦之九五爻,则如飞龙翱翔于天,利于大人现身于世建功立业。

【经文】
尚九[1],抗龙[2],有悔[3]。
【注释】
[1]尚九,今本作上九,《易•小过》:“已上也”,《释文》:“上,郑作尚”;《仪礼•聘礼》:“尚擸作啐醴”,《释文》:“尚与上通。”凡今本《周易》中之上九、上六,帛书本并作尚九、尚六,下同。
[2]抗,今本作亢,《汉书•陈胜项籍传赞》:“不亢于九国之师”,颜注:“亢读与抗同”,是抗、亢二字古本通用。亢,《释文》:“《子夏传》云:‘极也。’《广雅》云:‘高也’。”《集解》引王肃曰:“穷高曰亢”,又引干宝曰:“亢,过也。”
[3]有悔,占断术语,《说文》:“恨也。”《广雅•释诂一》同。甲骨卜辞中作“每”,卜辞称“其每”则相当于《周易》中的“有悔”,如“王弜令次,其每。”(《后》下•四二•六);卜辞称“弗每”就相当于《周易》的“无悔”,如:“乙巳,王贞启乎兄曰:盂方登人,其出,伐↓师、高。其令东会于高,弗每。”(《林》二•二五•六)。有悔,产生悔恨。
【译文】
筮得键卦之尚九爻,则如上飞过高的龙,将产生悔恨。

【经文】
迵九[1],见群龙无首,吉[2]。
【注释】
[1]迵,《太玄经•达》曰:“迵迵不屈”,注:“迵,通也。”迵九即键卦之六爻皆动,谓筮遇键之川(乾之坤),通体皆变也。今本作用,于义不通,疑用本同字之误,同九,亦谓六爻同变也。同、迵古音同东部,音近而假。盖六十四卦之中,只有键卦有通体皆九而变为通体皆六之现象,凡遇此卦象则以迵九爻辞占之。
[2]见群龙无首,吉,《象》曰:“用九,无德不可为首也。”《集解》引宋衷曰:“用九六位皆九,故曰‘见群龙’;纯阳则无德也,万物之始,莫能先之,不可为首,先之者凶,随之者吉,故曰‘无首吉’。”《扬子法言•问神》曰:“龙以不制为龙,圣人以不手(首)为圣人。”
【译文】
筮得键卦六爻皆变为迵九,出现了群龙而没有首领,吉。

2、妇
【经文】
妇之非人[1],不利君子贞[2]。小往大来。
【注释】
[1]妇,卦名,今本作否。古妇、否音同并母之部,音近而假。今本否当作不,《孟子•梁惠王》:“曰否”,《音义》:“否,本亦作不”;《太玄经•饰•上九》:“君子否信”,司马光《集注》:“否与不同”。不同扶,《集韵》:“柎,草木房为柎。一曰花下萼。或作椨、不、扶。”《释名•释言语》:“扶,傅也,傅近之也。”《汉书•天文志》:“奢为扶”,晋灼曰:“扶,附也,小人附近君子。”《广雅•释诂》:“附,依也。”《淮南子•主术训》:“百姓附”,注:“附,从也。”否为依附、依从。
帛书妇,《说文》:“妇,服也。”《书•武成》:“而万姓悦服”,注:“服,听从也。”亦为服从、依附之义,与“否(不)”义通。高亨曰:“否字当重。《否》,否之匪人者,上否字乃卦名,下否字乃卦辞,此全书之通例也。”
非人,今本作匪人,《书•汤誓》曰:“非台小子”,《史记•殷本纪》非作匪,汉人典籍好用匪为非,二字古通用。《淮南子•修务训》:“世俗衰废而非学者多”,注:“非者,不善之词。”《修务训》又曰:“立是废非”,注:“非,恶也”,非人即不善之人。
[2]贞,占问。
【译文】
筮得妇卦:依附于不善之人,不利于君子占问。大事过去,小事来临。

【经文】
初六,犮茅[1],茹以其彚[2],贞吉,亨。
【注释】
[1]犮,今本作拔,音同而假,《周礼•秋官•赤犮氏》郑注:“赤犮,犹言捇拔也”,是犮、拔古通用。
[2]茹,《说文》:“食马也”。桂注:“《诗》:‘柔亦不茹’,《方言》:‘茹,食也’。”即喂马。彚,帛书原字写作上艹下胃,据《释文》是彚之古文,《字汇补》则谓此二者同字。因为此字打不出,故仍作彚。彚,草也。
【译文】
筮得妇卦初六爻,拔了茅草,用它的草叶来喂马。占问遇此爻则吉,而且诸事通顺。

【经文】
六二,枹承[1],小人吉[2],大人不[3]。亨。
【注释】
[1]枹,今本作包,音近而假,此当从今本读为包,《汉书•礼乐志》集注:“包,含也。”承,同懲,《左传•哀公四年》:“诸大夫恐其又迁也承”,杜注:“承,音懲,盖楚言。”《广雅•释言》:“懲,恐也。”
[2]小人,高亨曰:“小人为无官位之平民”,是也。
[3]不,今本作否,不、否古同字。
【译文】
筮得妇卦之六二爻,包含恐惧,对平民则吉,对大人则不可。于事则通顺。

【经文】
六三,枹忧[1]。
【注释】
[1]枹,今本作包。忧,今本作羞,忧、羞古音同幽部,音近而假。忧,忧虑,与六二爻之承为恐惧正近似也。
【译文】
筮得妇卦六三爻,包含忧虑。

【经文】
九四,有命[1],无咎。梼罗齿[2]。
【注释】
[1]有命,高亨曰:“有命者,君有锡命加于其身也。”锡命即赐命。
[2]梼罗齿,今本作“畴离祉”,梼、畴并当读为祷,三字皆从寿声,并音近而假,《说文》:“祷,告事求福也。”祈求之意。罗、离古本通用,如《大戴礼记•五帝德》:“历离日月”,《史记•五帝本纪》离作罗,《索隐》:“离即罗也”,是其证,此当从今本读为离,《广雅•释诂二》、《方言》十二并曰:“离,待也”。齿、祉古音同之部,音近而假,此当读为祉,《说文》:“祉,福也”,注:“祉之言止也,福所止不移也。”
【译文】
筮得妇卦九四爻,有锡命加身,没有灾殃。祷告后要耐心等待福祉降临。

【经文】
九五,休妇[1],大人吉。其亡其亡[2],撃于枹桑[3]。
【注释】
[1]休,《尔雅•释诂》:“休,美也。”休妇,美好的依附,谓依附于好人也。
[2]其,王引之曰:“犹将也。”亡,《说文》:“逃也。”其亡其亡,即将要逃亡。
[3]撃,今本作繋,《蒙》卦:“繋蒙”,《释文》:“撃,马、郑作繋”,二字古音同而通假。此当读为轚,《谷梁传•昭公八年》:“御轚者不得入”,《释文》:“轚本或作撃”,注:“轚,挂。”枹,今本作苞,《尔雅•释木》:“朴枹者”,郭注:“朴属丛生者为枹,《诗》所谓‘棫朴枹栎’。”《义疏》:“枹即苞也,……《诗》:‘山有苞栎’,郭引作‘枹栎’,苞与枹古字通。”枹即枹树,桑即桑树,皆是丛生之树木。
【译文】
筮得妇卦之九五爻,有美好的依附,对大人很吉。将要逃亡,将要逃亡,却被繋挂于苞桑丛中。

【经文】
尚九,顷妇[1],先不后喜[2]。
【注释】
[1]顷,今本作倾,《汉书•文帝纪》颜注:“诸谥为倾者,《汉书》例作顷字,读皆曰倾”,是二字古通用。《说文》:“顷,头不正也。”此用为不正确之意。
[2]不,今本作否,犹言不好。先不后喜者,言先因依附不正确而于事不利,后能修正错误,则可得喜悦。
【译文】
筮得妇卦尚九爻,不正确的依附,开始情况不好,此后可得喜悦。


   3、掾
【经文】
掾[1],亨。小利贞。
【注释】
[1]掾,卦名,今本作遯,《释文》:“字又作◎(从辶彖声),又作遁,同。隐退也。匿亦避时,奉身退隐之谓也。郑云:‘逃去之名。’”《归藏》亦作◎(从辶彖声)。掾与◎(从辶彖声)皆从彖声,为音近假借。帛书本从手者,盖以本卦内卦艮象为手也。此当读为遯,《说文》:“遯,逃也。”
【译文】
筮得掾卦,事情通顺。利于小的贞问(利于贞问小的事情)。

【经文】
初六,掾尾[1],厉。勿用有攸往[2]。
【注释】
[1]尾,通微,《书•尧典》:“鸟兽孳尾”,《史记•五帝本纪》作“鸟兽字微”,是其证。微,《说文》:“隐行也”,隐匿而行曰微。
[2]勿用,《论语•雍也》:“虽欲勿用”,皇侃《疏》:“勿,犹不也。”《方言》六:“用,行也。”《说文》:“用,可施行也。”攸,《释文》:“所也”,《尔雅•释言》亦云“所也”,有攸往即有所往。
【译文】
筮得掾卦之初六爻,隐匿遁逃,危险。如果有所往则不可施行。

【经文】
六二,共之用黄牛之勒[1],莫之胜夺[2]。
【注释】
[1]共,今本作执,《荀子•荣辱》:“受小共大共”,杨注:“共,执也。”二字义同。《说文》:“执,捕罪人也。”勒,通革,《诗•斯干》:“如鸟斯革”,《释文》:“革,《韩诗》作勒”,是二字古通用。今本《周易》之革,帛书本多以勒为之。此当从今本作革,《汉书•郑崇传》:“每见曳革履”,注:“孰曰韦,生曰革”。这里的革是指用生皮做成的皮索(皮绳子)。
[2]莫,无也。胜,能也。夺,今本作脱,二字古音同徒活切,为音同假借。《史记•陈涉世家》:“尉剑挺”,《集解》:“徐广曰:‘挺,犹脱也。’”《索隐》:“按:脱即夺也。”可见脱、夺二字义亦相通。
【译文】
筮得掾卦之六二爻,某逃跑之人被捕获后用生黄牛皮做的绳索捆绑着,没有办法能够挣脱。

【经文】
九三,为掾[1],有疾,厉。畜仆妾[2],吉。
【注释】
[1]为,今本作係,又作繋。此当读为伪,《说文》:“伪,诈也。”
[2]畜,《广雅•释诂一》:“畜,养也。”仆,今本作臣,帛书作仆者盖异文,《说文》:“仆,给事者”,就是专门为人做事的下人,相当于今天的仆人。但这里似乎应该从今本作臣为是,因为古书中常“臣妾”连文,如《周礼•大宰》:“八曰臣妾”,《书•费誓》:“臣妾逋逃”,《孝经》:“不敢失于臣妾”等等。妾,《说文》:“有罪女子给事之得接于君者。”《书•费誓》郑注:“臣妾,厮役之属也”,在古代贵族家中的臣、妾都是身份低贱的人,专门为主人做事服务的下人,臣是男仆,妾是女仆,就是男女仆人。
【译文】
筮得掾卦之九三爻,假装遁逃,如果是有疾病,就危险;如果畜养男女仆人,吉利。

【经文】
九四,好掾[1],君子吉,小人不[2]。
【注释】
[1]好,《说文》:“美也”,完美。
[2]不,今本作否,《释文》:“恶也。”
【译文】
筮得掾卦之九四爻,完美的遁逃,对于君子吉利,对于小人(平民)不好。

【经文】
九五,嘉掾[1],贞吉。
【注释】
[1]嘉,《尔雅•释诂》:“善也”,完善。
【译文】
筮得掾卦之九五爻,完善的遁逃,占问诸事均吉。

【经文】
尚九,肥掾[1],先不利[2]。
【注释】
[1]肥,《音训》:“肥,晁氏曰:陆希声云本作飞。”《后汉书•张衡传》:“利飞遁以保名”,正作“飞遁”。
[2]先,乃“无”之形讹。
【译文】
筮得掾卦之尚九爻,飞快的遁逃,没有不利。

我来说两句.读先生此篇收集的前人注易之言,发现其中有一处基本注解正确,即对乾之用九(帛书名为键之迵九)一条中"迵九"意义的注解为正确.然知先生却不知通行本中古"用"字的意义亦为共同运动,与"迵"字意义同,"用九"即"迵九"(请参阅鄙人的<新解"潜龙勿用">一文).先生亦不知"键,乾"具有相同的意义,易学上两个字可以互换,无所谓那个正确那个为非.更不知帛书<周易>系辞貌似不同于通行本,而两者实际一样.望先生在整理前人著作时再多思一番,必有进步.言语冒犯之处请见谅.
4、礼
【经文】
礼虎尾[1],不真人[2],亨。
【注释】
[1]礼,卦名,今本、阜阳汉简本均作履,《释文》:“履,利耻反,礼也。”古履、礼音同来母脂部,音近而假。王弼《周易略例》卷一引《杂卦》曰:“履者,礼也”,径以礼解履卦之义。阜阳汉简本《周易》作实,实古音在质部,脂质对转叠韵,亦一声之转。此当从今本读为履,《疏》:“履,谓履践也。”
[2]真,今本作咥,真古音在真部,咥在质部,二字皆来母字,双声对转,音近而假。此当从今本读为咥,《释文》:“咥,啮也。马云:齕也。”就是撕咬的意思。
【译文】
筮得礼卦,其象如踩到了虎尾,而虎没有咬人。诸事通顺。

【经文】
初九,错礼[1],往,无咎[2]。
【注释】
[1]错礼,今本作素履,错、素双声而假。当从今本作素履,《周礼•履人》:“素屦、葛屦”,《仪礼•士冠礼》:“素积白屦”,素履即此素屦或白屦。素,白也。
[2]往,无咎,高亨曰:“素履无文采,质而不饰之象也,以质而饰之度,有所往则无咎。”
【译文】
筮得礼卦之初九爻,其象如人穿着白色的鞋子,有所往,没有灾殃。

【经文】
九二,礼道亶亶[1],幽人贞吉[2]。
【注释】
[1]道,道路。亶亶,今本作坦坦,亶、坦古音同元部,音近而假。《疏》:“坦坦,平易之貌。”《广雅•释训》:“坦坦,平也。”
[2]幽人,《集解》引虞翻曰:“讼时二在坎狱中,故称幽人。”《荀子•王霸》:“公侯失礼则幽”,注:“幽,囚也。”幽人即囚犯。
【译文】
筮得礼卦之九二爻,其象如脚下所走的道路平坦,囚犯占问则得吉兆。

【经文】
六三,眇能视[1],跛能利[2]。礼虎尾,真人[3],凶。武人迵于大君[4]。
【注释】
[1]眇,帛书原字右边从小,古少、小同字,亦通用无别,故眇从目少声亦可作从小声。《释文》:“眇,《字书》云:‘盲也。’”
[2]跛,《释文》:“跛,足跛也。”利,今本作履,二字双声对转,为音近假借。此当读为利,《汉书•薛宣传》:“利用而省费”,颜注:“利,便也。”
[3]礼,今本作履;真,今本作咥。
[4]武人,《诗•渐渐之石》:“武人东征”,《笺》:“武人,谓将率(帅)也。”《礼记•月令》:“赏军帅武人于朝”,注:“武人,谓环人之属,有勇力者。”此意为勇猛的将帅。迵,今本作为。迵读为通,即上通,《礼记•儒行》:“上通而不困”,注:“上通,谓士通达于君也。”言为君所用。大君,大国之君。《易》将“武人迵于大君”系于“凶”后,李镜池《通义》曰:“武人掌握军权,就往往成了最高统治者。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故有凶兆。”
【译文】
筮得礼卦之六三爻,眼睛不好却能看,脚瘸了还能行走便利。踩到了虎尾,老虎咬人了,这是凶兆。有掌握着兵权的将帅通达于大君(将危害君权)。

【经文】
九四,礼虎尾,朔朔[1],终吉。
【注释】
[1]朔朔,今本作愬愬,《释文》:“《子夏传》云:‘恐惧貌。’何休《公羊传》云:‘惊愕也。’马本作虩虩,音许逆反,云:‘恐惧也。’《说文》同;《广雅》云:‘惧也’。”《集解》引侯果曰:“愬愬,恐惧也。”苏东坡《苏氏易传》亦曰:“愬愬,惧也。”知北游按:此爻之“礼虎尾,朔朔”,其中尚隐含着“不真(咥)人”,因为老虎没有咬人,所以占曰“终吉”。
【译文】
筮得礼卦之九四爻,其象如踩到了虎尾,惊恐万分,但(老虎没有咬人)结果是吉。

【经文】
九五,夬礼[1],贞厉。
【注释】
[1]夬,《集解》引干宝曰:“夬,决也”,即破裂;礼,同履,此指鞋子。
【译文】
筮得礼卦之九五爻,其情况如走路时挣裂了鞋子,占问的结果是危险的。

【经文】
尚九,视礼[1],巧祥其瞏[2],元吉[3]。
【注释】
[1]视,观察也。礼,同履,鞋子。
[2]巧,今本作考,古字通,《书•金縢》:“予仁若考能”,《史记•鲁周公世家》作“巧能”。盖考字古或作攷,与巧音、形并近,故能通借,如《周礼》中之《考工记》,“考工”殆即巧工也。此当从今本作考,考察也。翔,今本作祥,二字古音同而假。此当从今本作祥,读为详,;瞏,当是还之假借,今本作旋,二字古音同元部,音近而假。《礼记•玉藻》:“周还中圭”,《释文》:“还,本亦作旋。”《山海经•北山经》:“善还”,郭璞注:“还,旋也”,是二字音义并通。此为周旋、周游之意。
[3]元吉,前人多释为大吉。按:《周易》中有吉、元吉、大吉、引吉,虽均曰吉,然其意义有别,吉为普通的吉,大吉在要高于吉,是从程度上而言;引吉谓长久吉利,是从时间上而言;而元吉则断不能再是大吉的意思,元当训始,谓自始即吉,是从过程上而言也。
【译文】
筮得礼卦之尚九爻,观察鞋子,考察其周游的详细情况,凡事从开始即吉。5、讼
【经文】
讼[1],有复洫朿[2],克吉[3],冬兇[4]。利用见大人[5],不利涉大川[6]。
【注释】
[1]讼,卦名,今本、上博简本、《归藏易》并同。《说文》:“讼,争也。”争讼,即打官司。本卦爻辞所言多与争讼有关。秦简本《归藏易》之《讼》曰:“昔者囗囗卜讼启……”,是说古代某人(其中之人名残缺)占卜要和启(当即夏后启)争讼之事,亦与争讼有关。
[2]复,今本作孚,复、孚古音同而假,帛书本并以复为孚,当从今本作孚。李镜池《通义》曰:“孚,俘的本字,从爪从子,本义为俘人。《周易》说‘有孚’的很多,多指捉到俘虏。”说甚是,古训孚为信,置之经文中不可通。洫,今本作窒,洫、窒古音同质部,音近而假。洫,此当读为恤,《说文》:“恤,忧也、收也。”朿,原帛书释文作寜,但细审帛书此字绝不似寜,而是朿之形变。今本作惕,惕、朿古音同锡部,且都是舌头音,故为音近假借。《说文》:“惕,敬也。”敬即警字,警戒。
[3]克,《尔雅•释言》:“能也。”克吉即能够吉利。今本作中,帛书本盖是异文。
[4]冬,今本作终,冬是终之初文,卜辞中即用冬为终,如“冬日雨”、“冬夕雨”即“终日雨”、“终夕雨”。帛书本多以冬假终,下同。
[5]用,今本无。
[6]大川,指大的河流,也专指河,即黄河,如《庄子•大宗师》:“冯夷得之,以潜大川”,成《疏》:“大川,黄河也。”《周易》以大川喻艰险之事。
【译文】
筮得讼卦,抓获了俘虏担忧他们逃跑而警戒,能够吉利,结果却凶。得此爻利于拜见大人物,不利于渡涉大川(即不利于去作艰险之事)。

【经文】
初六,不永所事[1],少有言[2],冬吉。
【注释】
[1]永,《集解》引虞翻曰:“永,长也。”不永所事,谓不能长久地坚持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能善始善终。朱震《汉上易传》则认为:“不永所讼之事也。讼,事之险者,不永所事以讼,不可长也;永其讼者,未有不及祸者也。”是以为此爻所言之“事”为讼事,或是也。
[2]少,今本作小,音近义同。言,当作咅,《说文》:“咅,语相诃歫也。”王注:“诃者,大言而怒。相诃,谓以恶声加人。”就是呵斥、训斥、斥责之意。
【译文】
筮得讼卦之初六爻,不能长久地坚持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稍微受到些斥责,但结果是吉。

【经文】
九二,不克讼[1],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2],无省[3]。
【注释】
[1]克,《疏》:“胜也。”不克讼,谓官司没有打赢。
[2]逋,《说文》:“亡也。”《集解》引荀爽曰:“逋,逃也。”邑人,李镜池《通义》曰:“采邑中的人民,实即奴隶。”按:说邑人为采邑中的人民是也,然谓是奴隶则非。虞翻曰:“坤为邑人”,坤象为民、为众、为邑人,则邑人应该是居住于采邑中的平民,属于采邑主人(贵族)所管辖。《汉上易传》认为:“古者诸侯建国,大夫受邑……大国之卿当小国之君,然则诸侯之卿当天子之大夫也,食二百八十有八人。三百户,举全数也。”意思是“逋其邑人三百户”实际上是整个城邑中的民众全都逃走了。但上博简本作“逋其邑人晶(三)四户”,观其末之占辞为“无省(眚)”,即没有小灾祸,则当以作“三四户”为是。因为如果邑中所有的人都逃走了,那是大祸事,不当言“无省”,如果只逃跑了三四户,人数很少,故不会造成灾祸。
[3]省,今本作眚,眚实省之本字,《说文》:“省,视也。从眉省,从屮。”又曰:“眚,目病生翳也。从目生声”。这是说省的意思视省视、视察,眚的意思是一种眼疾,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白内障。甲骨文中“省”字确乎从目从屮,然《甲骨文字典》曰:“金文或从生作眚(鬲攸比鼎),故甲骨文省应是从目,生省声。”其说得之,可知省、眚固本一字。后省、眚虽分为二字,然古籍中每通用无别,《公羊传•庄公二十二年》:“王正月,肆大省”,《左传》、《谷梁传》省并作眚,是其证。《释文》:“眚,《子夏传》云:‘妖祥。’马云:‘灾也。’郑云:‘过也。’”眚是小的灾祸。在古代,国邑中的人民逃亡被认为是一种灾祸,但因为只逃走了三四户,连小灾都算不上,故曰“无省”。
【译文】
筮得讼九二爻,某贵族打官司没能打赢,回来就逃走他采邑中的人民三百(四)户,没有小灾。

【经文】
六三,食旧德[1],贞厉[2]。或从王事[3],无成[4]。
【注释】
[1]食,吃。德,通得,如《小畜》:“尚德载”,《集解》本作得,《音训》曰:“德,晁氏曰:‘《子夏传》作得。京、虞翻同。’”《魏书•礼志四》曰:“古《春秋左氏》说卿大夫皆得世禄。《传》曰‘官族’,《易》曰‘食旧德’,旧德,谓食父故禄也。”《毛诗正义》亦曰:“《易》爻位三为三公,二为卿大夫,曰食旧德。食旧德,谓食父故禄也。”李镜池《通义》曰:“旧德:以前狩猎所获得而贮存起来的食物。”而高亨曰:“窃谓食借为蚀。《说文》:‘蚀,败创也。’食旧德,谓亏损其故日之德行也。”于义亦通。
[2]贞厉,今本作“贞厉,终吉”,帛书无“终吉”二字,考上博简本《周易》有“冬(终)吉”二字,上博简本《周易》是一个战国时代的抄本,是目前知道的最古老的《周易》本子,其文字应当可靠,因此帛书本当是抄手写脱。贞厉即贞卜所得之结果是危险。高亨曰:“食旧德则危难至,危难至则知惕惧,知惕惧则可无败。故曰食旧德,贞厉,终吉。”
[3]王事,《诗》常言“王事靡盬”,如《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将父”、“王事靡盬、不遑启处”,《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采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等等,这里面的“王事”皆与战争有关,故李镜池《通义》曰:“王事,指战争”。
[4]成,《说文》:“就也”;《国语•晋语》:“久而无成”,韦注:“成,平也。”成就、平定,也就是完成,在这里的意思是达到王事(战争)要实现的目的,使王事得以成就、平定。无成则谓王事不得成就,没有达到目的。
【译文】
筮得讼卦之六三爻,依靠先人创下的原有家业过日子,占卜的结果是危险。如果参加王事(战争),不会达到目的。

【经文】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俞[1]。安贞,吉[2]。
【注释】
[1]命,令也。俞,今本作渝,上博简本作愈,当从今本作渝,《尔雅•释言》、虞翻注、《释文》皆曰:“渝,变也”。在这里是改变立场或态度的意思。
[2]安贞,吉,高亨曰:“筮遇此爻,占问安否者吉,故曰安贞吉。此句与上文无涉。”
【译文】
筮得讼卦之九四爻,不能打赢官司,回来根据命令改变了立场。遇此爻占问平安则吉。

【经文】
九五,讼,元吉[1]。
【注释】
[1]高亨曰:“筮遇此爻,讼事大吉,故曰讼元吉。”按:元吉当是始吉之意。
【译文】
筮得讼卦之九五爻,争讼打官司从开始就吉利。

【经文】
尚九,或赐之般带[1],终朝三搋之[2]。
【注释】
[1]赐,今本作锡,古籍中多以锡为赐,如《仪礼•燕礼》:“以锡钟人于门内霤”,郑注:“古文赐为锡。”《说文》:“赐,预(予)也。”即赐予。般,今本作鞶,二字古音同而假,《谷梁传•桓公二年》:“诸子般中之”,《释文》:“般,一本作鞶”;《礼记•内则》:“男鞶革”,《谷梁传•桓公三年》杨疏引鞶作般,皆其证。《说文》:“鞶,大带也。《易》曰:‘或锡之鞶带’。男子带鞶,妇人带丝。”《集解》引虞翻曰:“鞶带,大带。”李镜池《通义》曰:“鞶带就是代指官职。”上博简本作繙,与鞶乃音同假借。
[2] 终朝,整个早晨。三,此为虚数,意为很多。搋,今本作褫。帛书原字的写法是从扌从乕(虎),据《正字通》乃是搋的俗字。当从今本作褫,《说文》:“褫,夺衣也。”《释文》引王肃曰:“解也”,《集解》引侯果曰亦训解,就是强行脱下别人的衣服。又《释文》:“褫,郑本作拕。《集解》本亦作拕。《说文》:‘拕,曳也。’”此盖同搋,《增韵》:“搋,拽也。”就是拉扯的意思。揆其文意,终朝三搋之的原因是发生了争讼之事,反复难以决断。
【译文】
筮得讼卦之尚九爻,王或赐给某人一条象征官职的大带,在整个早晨又多次被解下来。

6、同人
【经文】
同人于野[1],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注释】
[1]同人,卦名,高亨曰:“同人二字当重。《同人》:同人于野也,上《同人》二字乃卦名,下同人二字乃卦辞,此全书之通例也。”古多释“同人”为和同、同心之意,如《集解》引郑玄曰:“是犹人君在上施政教,使天下之人合同而事之,以是为人和同者,君之所为也,故谓之同人。”又引《九家易》曰:“谓乾舍于离,同而为日,天日同明,以照于下,君子则之,上下同心,故曰同人。”然此释放在经文中阻滞难通。李镜池《通义》曰:“同,聚。《诗•七月》:‘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同即聚众。……同人,也是聚众。”知北游按:先秦典籍中,“同人”一词除见《周易》外,它书不见。此当是一个古老的词语,即殷墟卜辞中的“登人”,也作“共人”,如:《甲骨文合集》6168片:“贞登人三千呼伐贡方,受有佑”;又《合集》6409片:“王共人五千征土方”。《甲骨文字典》云:“共,同登,征集之义。”又云:“登,征集也,或省作共。”《甲骨学一百年》曰:“聚众,武丁卜辞称为‘登人’、‘共人’”。登、同古音端定旁纽、蒸东旁转叠韵;共、同古音同东部叠韵,《广雅•释诂四》:“共,同也”;《左传•成公元年》:“是齐、楚同我也”,杜注:“同,共也”,二字音近义同。故《周易》中的“同人”就是卜辞中的“登人”、“共人”,谓召集民众。既知“同人”一词的由来,则李镜池先生之说得之矣。《甲骨学一百年》曰:“聚众即召集兵员,是一种临时征集制度,此法在武丁时常见,武丁以后因武丁时已建立正式军事编制‘师’而不再见有此种临战前聚众之事。”商王武丁以后就已经不再使用“登人”或“共人”这个名词了,更勿论周秦,只有《周易》使用了它作为一个卦名,音转为“同人”,所以秦、汉人在解此卦时不能得其真意而解为和同、同心。在卜辞中“登人”或“共人”的目的都是为了征集兵员进行征伐,即从事战争,故本卦爻辞所言多与战争有关。《归藏易》之《同人》曰:“昔者黄帝与炎帝战于涿鹿之野,将战,而枚筮之巫咸,巫咸占之曰:‘果哉而有咎(秦简本咎作吝)。’”亦以上古黄炎战争之事为筮例也。
【译文】
筮得同人卦,聚集众人于郊野,亨通。利于涉渡大川,有利于君子占问。

【经文】
初九,同人于门[1],无咎。
【注释】
[1]同人,聚众。此门指王门,《周礼•大司徒》:“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高亨曰:“同人于门者,国有大故,君致万民于门有所询也。”
【译文】
筮得同人卦之初九爻,聚集民众于王门,没有灾殃。

【经文】
六二,同人于宗[1],閵[2]。
【注释】
[1]宗,《说文》:“尊祖庙也”,即祭祀祖先的宗庙。
[2]閵,今本作吝,二字音近通假。高亨《周易古经今注•吉吝厉悔咎凶解•释吝》曰:“《周易》吝字皆借为遴”,《说文》:“遴,行难也。从辵,粦声。《易》曰:‘以往遴。’僯,或从人。”《广雅•释诂》:“遴,难也”。閵、吝、遴(僯)古音同而假。
【译文】
筮得同人卦之六二爻,聚集民众于宗庙,有危难。

【经文】
九三,服容[于]莽[1],登其高[陵][2],三岁不兴[3]。
【注释】
[1]服,今本作伏,《文选•陆士蘅〈吴王郎中时从梁陈诗〉》:“谁谓伏事浅”,李善注:“服与伏同,古字通。”容,今本作戎。服容当从今本读为伏戎,《广雅•释诂四》:“伏,藏也。”《说文》:“戎,兵也”,即兵器。莽,《方言》十四:“莽,草也”,《广雅•释草》、《小尔雅•广言》并同,《释文》引郑注:“莽,丛木也。”
[2]登,今本作升,《左传•僖公二十二年》:“登陘”,《释文》:“登陘,本亦作升陘。”是登、升古通用。《周礼•羊人》:“登其首”,郑玄注:“登,升也。”
[3]三,虚数,三岁指很多年。兴,孔《疏》:“兴,起也。”至崛起、振兴。
【译文】
筮得同人之九三爻,某国打了败仗,把兵器藏在草丛里,人逃上了高陵,好多年不能重新振兴。

【经文】
[九四,乘其]庸[1],弗克攻[2]。吉。
【注释】
[1]乘,《史记•高帝纪》:“坚守乘城”,《索隐》引韦昭曰:“乘,登也。”庸,今本作墉,《释文》:“墉,徐音容。郑作庸。”《诗•崧高》:“以作尔庸”,《释文》:“庸,本作墉。”是庸、墉古字通用。《说文》:“墉,城垣也”,即城墙。
[2]弗克攻,不能攻取。
【译文】
筮得同人之九四爻,敌人来攻,已经登上了城墙,但没能攻取城池。吉。

【经文】
九五,同人,先号桃后◎(上艹下爪)[1],大师克相遇[2]。
【注释】
[1]号桃,今本作号咷,桃、咷音同而假。今本《旅》之上九:“旅人先笑后号咷”,帛书本咷亦作桃。◎(上艹下爪),《马王堆帛书六十卦释文》释为芺,今审此字,乃从艸爪声,《集韵》:“◎(上艹下爪),草名,生水中。”今本作笑,笑与◎(上艹下爪)古音同宵部,音近而假,此当从今本作笑。
[2]大师,李镜池《通义》曰:“犹言主力军。”知北游按:根据卜辞的记载,共人或登人召集的军队叫做“旅”或“旅众”,是指从民众中临时征发起来的军队,就是民兵,并不是正规军队。此爻的同人就是指征集起来的旅众。
【译文】
筮得同人卦之九五爻,征集来的民兵打仗的时候失败,众人号啕痛哭,但是后来又笑了,因为得到消息能和来救援的主力军队相遇。

【经文】
尚九,同人于茭[1],无悔。
【注释】
[1]茭,今本作郊,二字皆从交声,音近而假。此当从今本作郊,《战国策•齐策》:“军于邯郸之郊”,注:“郊,境也。”即边境。
【译文】
筮得同人卦之尚九爻,聚众于边境,不会有悔恨之事。


7、无孟
【经文】
无孟[1],元亨,利贞。非正有省[2]。不利有攸往[3]。
【注释】
[1]无孟,卦名,今本作无妄,上博简本作亡忘,阜阳汉简本作无亡,《归藏易》作毋亡,无、毋古音义皆同,孟、妄、忘、亡古音同阳部,并音近而假。古释妄为诞妄之意,恐非。余谓当从阜阳汉简本和《归藏》作亡,《说文》:“亡,逃也”。秦简本《归藏易》之《毋亡》卦曰:“出入汤汤,[而]室安处?而墅安藏?毋亡……”,《广雅•释训》:“汤汤,流也”,《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孔《传》:“汤汤,流貌。”《归藏》此卦开始即言人群出入就象流水一样浩浩荡荡,接着就发问:你们的房屋在哪里?你们的田庐在何方?就相当于今天问“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的家乡是哪里?”这显然是流民逃亡之象。接着就说“毋亡……”,这句爻辞简文残缺了,揣其文意大约是要劝告这些流亡之人不要流亡。所以“毋亡”就是不要流亡的意思。我国古人皆安土重迁,除非有大的事情(如战争)或大灾难(如饥荒等自然灾害)一般不愿意流亡或迁徙,对他们来说毋亡是好事,所以筮得此卦占断曰“元亨,利贞”;但毋亡是不动安处之象,所以说“不利有攸往。”
[2]非,今本作匪,《广雅•释诂四》:“匪,非也”,义同。正,同征,《尔雅•释言》:“征,行也”,又《广雅•释诂一》:“征,远也”,就是远行之意。非征谓不正常的远行。上博简本作“非复”,复义为归来,盖是异文。有省,今本作有眚,有小灾。今本此句前有其字。
[3]李镜池《通义》曰:“‘不利有攸往’,属另占附载。”即占断另外的事情所得的占卜结果。
【译文】
筮得无孟卦,事之开始通顺,利于贞问。非正常的远征要有小灾。另外筮得此卦不利于有所往。

【经文】
初九,无孟往[1],吉。
【注释】
[1]往,《说文》:“之也”,古称到别处去曰往,无孟往就是毋亡往,意为到某处去不是因为流亡,故曰吉。
【译文】
筮得无孟卦之初九爻,不是因为流亡而前往某地,吉。

【经文】
六二,不耕获[1],不菑馀[2],利[有攸]往[3]。
【注释】
[1]不耕获,王弼注:“不耕而获”。
[2]不菑馀,今本作“不菑畬”,馀、畬皆从余声,以诸切,音同而假。《释文》:“菑,马云:‘田一岁也。’”即刚开垦一年的荒田,这里用为动词,即开荒;《说文》云:“菑,不耕田也。”《尔雅•释地》:“田一岁曰菑,二岁曰新,三岁曰畬”,《说文》:“畬,三岁治田也”,即耕种了三年以上的熟田。上博简本作“不畜之”,文字有异。
[3]利有攸往,今本句前有则字。此亦是另占附辞。
【译文】
筮得无孟卦之六二爻,不耕种而有收获,不开荒而能得到熟田。利于有所往。

【经文】
六三,无[孟之兹][1],或撃[之牛[2],行人]之得,邑人之兹[3]。
【译文】
[1]兹,今本作灾,帛书本此条爻辞以兹为灾,二字古音皆精母之部,音近通假。此当从今本作灾。
[2]或,读为掝,《广雅•释诂二》:“掝,裂也”,此用为断裂之意。撃,今本作繋,当从今本作繋,栓牛的缰绳。
[3]邑人,居住在城邑中的平民,也就是安居不流亡的民众,这里是指牛的主人。兹,同灾。牛是大牲畜,对平民来说是比较贵重的财产,牛丢失了就是一场灾难。
【译文】
筮得无孟之六三爻,不流亡的民众的灾是:他们的牛挣断缰绳跑走了,被行人得到。行人的这个意外收获,对于邑人来说就是灾难了。

【经文】
九四,可贞[1]。无咎。
【注释】
[1]可,《汉书•蒯通传》:“事有适可”,颜注:“可,犹宜也。”可贞谓宜于贞问也。
【译文】
筮得无孟之九四爻,宜于占卜贞问,没有灾患。

【经文】
九五,无孟之疾[1],勿乐有喜[2]。
【注释】
[1]无孟之疾,不是在流亡中得的疾病。上博简本作“亡忘又疾”,又同有,有疾也是得病之意。
[2]乐,上博简本、今本并作药,药字古从乐声,与乐音近,经文当以作药为是。喜,今本同,上博简本作菜,喜、菜古音同之部,一声之转。从上博简本看,帛书本和今本的“喜”当读为饎,《尔雅•释训》、《说文》并云:“酒食也”,《字林》曰:“熟食也”,这里是指质量比较好的饮食。
【译文】
筮得无孟之九五爻,不是在流亡中得的疾病,不用吃药,要吃好的食物。

【经文】
尚九,无孟之行[1],有省[2],无攸利[3]。
【注释】
[1]之,今本、上博简本均无。无孟之行,谓不是为了逃亡而出行也。
[2]省,今本作眚。
[3]无攸利,占断术语,即无所利,没有什么好处。
【译文】
筮得无孟之尚九爻,不是为了逃亡的出行,有小灾,没有什么好处。

8、狗
【经文】
[狗][1],女壮[2],勿用取女[3]。
【注释】
[1]狗,卦名,原此处残缺,据本卦尚九爻“狗其角”补。今本作姤,《释文》:“姤,古豆反。薛云:‘古文作遘。’郑同。《序卦》及《彖》皆云:‘遇也。’”又或作后,《后汉书•鲁恭传》:“按《易》五月姤用事”,注:“《东观记》曰:‘五月姤卦用事。’姤卦巽下乾上,初六一阴爻生,五月之卦也。本多作‘后’,古字通。”上博简本作敂,姤、后、狗、敂古音都是侯部牙音,读音相近,故可互假。古训姤为遇,但是帛书作狗,《说文》:“狗,孔子曰:‘狗,叩也,叩气吠以守’。”狗声训为叩,古文叩即扣字,也就是敂字,《一切经音义》一:“《三苍》扣作敂”,《说文》:“敂,击也。从攴句声。读若扣。”朱骏声《通训定声》曰:“经传皆以扣、以叩为之。”而上博简本正是作敂。所以姤卦之姤应当训击,即叩击、扣击,本卦爻辞多与扣击有关。。
[2]壮,上博简本作藏,为音近假借。《集解》引虞翻曰:“壮,伤也。”《广雅•释诂四》:“壮,伤也”,受伤。此句当作“狗:狗女壮”,第一个狗是卦名,第二个“狗”用为动词,即扣击,“狗女壮”即扣击女子使其受伤。
[3]取,同娶。
【译文】
筮得狗卦,女子被打伤,此时不要娶女。

【经文】
初六,撃于金梯[1],贞吉。有攸往,见凶[2]。羸豨复[3],适属[4]。
【注释】
[1]撃,今本作繋,音同而假。此当从帛书本作撃。梯,今本作柅。此字在古籍中甚为纷杂,《释文》:“《广雅》云:‘止也’。《说文》作檷,云:‘络丝趺也。读若昵。’《字林》音乃米反。王肃作抳,从手。子夏作鑈,蜀才作尼,止也。”闻一多《议证类纂》详论之曰:“《正义》引马注曰:‘柅者在车下,所以止轮令不动者也’,王注曰:‘柅,制动之主’,说与马同。《说文》曰:‘轫,碍车木也’,又曰:‘杒,桎杒也’。《诗•节南山》笺:‘氐当为桎鎋之桎’,《释文》曰:‘桎,碍也’,杒、轫同,是柅即轫。《毛公鼎》、《番生簋》所言驾具有‘金义’,即金柅。……然柅所以止车,不当云繋。繋见读为撃,《汉书•游侠陈遵传》引扬雄《酒箴》曰:‘一旦軎碍’,軎古撃字。軎碍连文,亦碍也。《齐策》一:‘辖撃摩车而相过’,注曰:‘撃,阂也’,《广雅•释言》曰:‘碍,阂也’,撃、碍同训阂,是撃亦可训碍。‘撃于金柅’,谓车碍于金柅而不能行耳。”说甚是。梯当作柅,就是古代停车后用来碍车轮防止其滑动的木头,用金(青铜)做的叫做鑈,也就是爻辞中说的“金柅”。此句是说车轮碰击于金柅被碍不前。
[2]见,同现,出现。
[3]羸豨,《说文》:“羸,瘦也”。豨,今本、上博简本并作豕,《淮南子•本经训》:“封豨修蛇”,注:“楚人谓豕为豨”;《广雅•释兽》:“豨,豕也”。是豨、豕义同。复,今本、上博简本作孚,《说文》:“孚,卵孚也”,《广雅•释诂一》:“孚,生也”,此为生产,即生小猪。
[4]适属,今本作蹢躅,上博简本作是蜀,并是音近假借。当从今本作蹢躅,《释文》:“蹢躅,不静也。”按:《荀子•礼论》:“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群匹,越月逾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鸣号焉、蹢躅焉、踟蹰焉,然后乃能去之”,杨注:“蹢躅,以足击地也”,就是用蹄子刨击地面,此当是蹢躅的本义;因为用蹄子刨击地面是不安静的样子,所以后来引申为不静之意。
【译文】
筮得狗卦之初六爻,车轮碰击在金柅上,贞问吉利。有所往就出现凶兆。有只瘦猪要生产了,用蹄子刨击地面(很不安静)。

【经文】
九二,枹有鱼[1],无咎。不利宾[2]。
【注释】
[1]枹,今本作包,《释文》:“包,本亦作庖。”此皆当读为苞,指苞苴,《礼记•曲礼上》:“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注:“苞苴,裹鱼肉者也。或以苇,或以茅。”即古代一种用苇或茅草编的袋子,专门用来包裹鱼肉的。
[2]宾,《庄子•徐无鬼》:“以宾寡人久矣”,《释文》引李注:“宾,客也”,这里用为动词,即做客。
【译文】
筮得狗卦之九二爻,苞苴里面有鱼,没有灾患。不利于去做客。

【经文】
九三,[脤无肤[1],其行次且[2],厉,无大]咎。
【注释】
[1]脤,今本作臀,上博简本作誫,三字古音皆文部,一声之转,此当从今本作臀。臀无肤,闻一多《义证类纂》曰:“案《噬嗑》六二:‘噬肤灭鼻’,《释文》引马曰:‘柔脆肥美曰肤’,肤即腴也。……‘臀无肤’者,甚言其瘠也。”就是瘦得臀部没有肉了。
[2]次且,《释文》:“或作趑趄”,《说文》:“趑趄,行不进也。”
【译文】
筮得狗卦之九三爻,瘦得臀部没有肉了,走路都走不动,处境危险,但没有大的灾患。

【经文】
九四,枹无鱼,正凶[1]。
【注释】
[1]正,今本作起,上博简本作已,是起之省或假借,故当作起。帛书本当误。
【译文】
筮得狗卦之九四爻,苞苴中没有鱼,开始出现凶兆。

【经文】
五五[1],以忌枹◎(上艹下瓜)[2],含章[3],或埙自天[4]。
【注释】
[1]五五,当作九五,此为抄手笔误。
[2]忌,今本作杞,二字皆从己声,音近而假。《释文》:“杞,音起。张云:‘苟杞’。马云‘大木也。’郑云:‘柳也。’薛云:‘柳,柔韧木也。’”高亨曰:“杞疑借为芑,同声系,古通用。《说文》:‘芑,白苗嘉谷。’《尔雅•释草》:‘芑,白苗。’郭注:‘芑,今之白粱粟。’《诗•生民》:‘维穈维芑’,《毛传》:‘芑,白苗也。’”高说是也,上博简本正作芑。枹,今本作包,《释文》:“子夏作苞。”苞苴也,这里用为动词,即以苞苴装盛。◎(上艹下瓜),上博简本同,今本作瓜,疑◎(上艹下瓜)是瓜之后起字或俗字。此句言用白苗编成的苞苴来盛瓜作为死者的陪葬品。
[3]含章,《坤》之六三曰:“含章,可贞”,孔《疏》:“章,美也。既居阴极,能自降退,不为事始,唯内含章美之道,待命乃行,可以得正,故曰含章”,认为是内含章美之道的意思,但此义用于本条爻辞不可通,其与“或埙自天”难言关联。上博简本作“琀章”,“琀”原简文的写法是左上为今、左下为玉、右边从欠,上博简《释文》云:“从玉,欦声,疑亦‘琀’字,读为‘含’”。知北游按:应该依字读,《说文》:“琀,送死口中玉也。从玉从含,含亦声。”《通训定声》曰:“按《说文》此字,即含之俗,《周礼》、《礼记》、《春秋》、《吕览》、《淮南》、《白虎通》诸书,有作唅,无作琀者。唅、琀皆俗字。”就是古代在死者口中含的珠玉之类的宝物,又叫“口实”,《春秋纬说题辞》曰:“口实曰唅,缘生象食,孝子不忍虚其欲。天子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璧,士以贝。唅之为言实其口含也。”章,《金文编》曰:“孳乳为璋”,章实璋之本字,《乙亥簋》曰“玉十丰章”,章即用为璋。在古籍中亦有其例,如《诗•棫朴》:“追琢其章”,《周礼•追师》郑注、《玉篇•辵部》引此句章并作璋,是章即璋也。《白虎通•瑞贽》引《礼》曰:“半圭为璋”,圭是一种上为圆形下为方形的玉器,它的一半叫做璋,古人作的玉琀就有作此形状者,如1953年在安阳大司空村发掘的商墓中,出土的8件玉琀中,就有一件为长方形的玉片,盖即口含之玉璋。故“含章”即“琀璋”,谓死者口含玉璋。
[4]或埙自天,今本作“有陨自天”,上博简本作“又忧自天”,或、有、又古音皆之部字,为音近假借,卜辞中每以“又”为“有”,此当从今本作有。埙,以上博简本虑之,帛书本之“埙”和今本之“陨”皆应读为“愪”,《说文》:“愪,忧貌”,与忧义同。
【译文】
筮得狗卦之九五爻,用白苗编成的苞苴来盛瓜作为死者的陪葬品,死者口里含着玉璋,有令人忧愁的事情自天而降。

【经文】
尚九,狗其角[1],閵[2],无咎。
【注释】
[1]狗,同叩,上博简本作敂,并敲击之意。“叩其角”谓两只有角之兽(如牛羊之类)互相抵斗,其角互相撞击也。
[2]閵,同吝,难也。
【译文】
筮得狗卦之尚九爻,两兽相斗其角互相撞击,事情艰难,但没有灾患。
【以上帛书本《周易》乾宫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