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猿星球txt: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10:57

 

传统上的手阳明大肠经穴位有20 个。下面分别探讨各个穴位的内容: 

1、商阳穴

1)传统位置

商阳穴位于食指桡侧指甲角旁1 分处。

2)经络感传

(1)在食指桡侧指甲角旁2mm 处用牙签刺激后,经络感传沿手阳明大肠经传导;(2)在在食指桡侧指甲角旁4mm 处用牙签刺激后,经络感传沿手太阴肺经传导;(3)在食指桡侧指甲角旁3mm 处用牙签刺激后,经络感传沿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传导但感觉很弱,传导距离短。如用针刺则感传相同,但3mm处有出血,其他两处无出血。

3)穴位纵向刺激

在该穴位远端和近端2cm 的范围内,每隔2mm 给与一次指甲压迫刺激,结果只在该穴位处才有明显的感觉反应。

4)穴名小议

商阳的名字与少商密切相关。商阳与少商同样是由按压古琴商音所诱发的经络感传 ,但是如果要诱发出通往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络感传,必须要用食指桡侧半甲半肉的方式(跪指法)按弦才能达到,也就是说要用食指桡侧指甲角桡侧2mm 处按弦。此位置位于食指桡侧小动脉的手背一侧,按阴阳理论手背属阳,故称此穴为“商阳”。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触压敏感;(3)疗效显著。

6)穴位小议

如果从穴位归入手阳明大肠经的惯例来看,商阳穴的正确取法应当是在食指桡侧指甲角旁2mm 处。商阳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与此穴相类似的井穴还有:(1)少商穴(在拇指桡侧指甲角旁2mm 处);(2)老商穴(在拇指尺侧指甲角旁2mm 处);(3)老商阳穴(在食指尺侧指甲角旁2mm 处)。

   

2、二间穴

1)传统位置

二间穴位于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陷中,微握拳取穴。

2)经络感传

(1) 用牙签刺激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陷中正桡侧点(赤白肉际),只有微弱的感觉通向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2)在此点的手背侧3mm 处刺激,经络感传通往手阳明大肠经;(3)在此点手掌侧3mm 处刺激,经络感传通往手太阴肺经。

3)穴位纵向刺激

在二间穴远端和近端2cm 范围内,用指甲每隔2mm 处给与一次压迫刺激,发现只有该穴比较敏感。

4)穴名小议

二间的二可以解释为该经穴的第二个穴位,间是指孔隙,即穴位。

5)定穴理由

(1)该穴在经络线上;(2)局部刺激敏感。

6)穴位小议

二间穴虽然是一个穴位,但是在临床上并不常用。因为它下面的软组织太单薄,不便于运针。相比于商阳穴的敏感性又明显减小。二间穴也与商阳穴一样有两个刺激位点,经典的商阳穴在赤白肉际的手掌侧3mm 处。

   

3、三间穴

1)传统位置

三间穴位于第二掌指关节桡侧的近端凹陷处。

2)经络感传

(1)刺激三间穴的赤白肉际,只有轻微的通向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络感传;(2)刺激三间穴赤白肉际手掌侧3mm 处,可诱发出手太阴肺经的经络感传;(3)刺激三间穴赤白肉际手背侧3mm 处可以诱发出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络感传。

3)穴位纵向刺激

在第二掌骨桡侧的范围,由远端到近端每隔2mm 给与指甲压迫刺激,可以发现该处具有全息位点的特征。

4)穴名小议

三间穴的名称与二间穴相似,是指手阳明大肠经的第三个穴位。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对刺激比较敏感;(3)既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又是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通大肠经的全息位点。

6)穴位小议

三间穴与二间穴有很大的不同:(1)其穴下面的软组织较为丰厚;(2)是两组概念上的同一个性质的同一个穴位;(3)其远端侧和手掌侧仅挨有手太阴肺经的分支;其近端有心包经的全息位点。因此在穴位针刺时要明确位点;在指压和艾灸时要兼顾对肺和心包经的影响。

   

4、合谷穴

1)传统位置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平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经络感传

(1)刺激传统位置的合谷穴,经络感传通向手阳明大肠经;(2)刺激商阳穴后,感传经三间穴向桡侧偏斜,在合谷穴直向近端第一、二掌骨基地部夹角行走。因此,在这个经线上的刺激都可以诱发出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络感传;(3)刺激食指桡侧的肺经商阳穴(指甲角桡侧4mm 处),感传经三间穴下方向第一掌骨斜行经过合谷穴的虎口一侧(远端),在第一掌骨掌指关节下方(近端)与拇指尺侧的肺经会合。因此,刺激合谷穴虎口一侧(远端)3mm 处可以诱发出通往手太阴肺经的经络感传;(4)因为肺经商阳穴诱发的经络感传在三间穴还有一个直行到列确缺的主线,故刺激合谷穴尺侧3mm 处会诱发出通往肺经的经络感传;(5)刺激老商穴诱发的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络感传,在经过第一掌指关节后,有一分支到达合谷穴与食指桡侧支会合;(6)刺激合谷穴虎口侧1.5mm 处、桡侧1.5mm处,以及向三间穴处斜行,两经之间的区域,可以诱发出手太阴肺和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络感传,但是感觉稍弱些。

3)指压敏感点

用手指在合谷穴2cm 的范围内进行指压寻找敏感点,以合谷穴为最敏感地点。

4)穴名小议

合谷穴的合字是指两条经络的多条分支在此穴接近于合并状态,谷字指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地带有如山谷。 合则为山,开则为谷。在临床上肺气肿的病人合谷如山样隆突;肺结核的病人凹陷如谷。又有肌肉之大会为谷之说,指此处肌肉比较丰满。

5)定穴理由

(1)经络线上;(2)经络交会处;(3)指压敏感;(4)软组织丰厚;(5)临床疗效显著。

6)穴位小议

合谷穴是临床上经常使用的重要穴位之一。但是由于它的穴位特点是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接近会合的部位,因此治疗必须要兼顾两经的利益。如果两经同病(同实或同虚)最好,否则以大肠经为准。但是取穴时务必小心定位,如用指压和艾灸则必须兼顾二者。有研究合谷穴的学者认为:该穴可以有几个针刺(或电针找穴)敏感点,考虑是由于其部位的经络复杂关系所致。我以为还是应当以传统位点为准。


   

 

5、阳溪穴

1)传统位置

阳溪穴位于腕背横纹桡侧端,当拇指上翘时,拇长、短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2)经络感传

阳溪穴的经络感传有五个方向:(1)大肠经近端,经过大肠下角,转至大肠俞,沿膀胱经下行,经委阳穴,下至小指内间;(2)过第二掌骨近端,沿第二掌骨尺侧,到食指尺侧端;(3)到合谷穴后分成两支:一支到食指桡侧端;一支经第一掌骨尺侧,掌指关节近端到拇指尺侧端;(4)经第一掌骨尺侧基底部,到拇指尺侧端;(5)过第一掌骨近端,沿第一掌骨桡侧,到拇指桡侧端。(注:沿着五个方向,用牙签刺激均可诱发出相应分支的经络感传。)

3)寻找敏感点

在阳溪穴2cm 范围内指压探测,只有阳溪穴对刺激敏感。

4)穴名小议

阳溪的阳指手阳明大肠经的属性或手背的属性; 溪(绤)指肉之小会处或山洼流水之处。阳溪即指此穴属阳位于两筋之间的低洼处,经络的气血就像溪水那样从此处流过。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经络的分支点;(3)局部指压敏感;(4)解剖标志明显。

6)穴位小议

阳溪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一个重要分支点,还可以串经至下肢的膀胱经。因此可以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

   

6、偏历穴

1)传统位置

偏历穴位于前臂背侧面桡侧,阳溪穴上3 寸处,侧掌屈肘取之。

2)经络感传

刺激偏历穴后,有两条经络感传出现:一条为近端的手阳明大肠经;一条为经过阳溪穴发出四个分支的手阳明大肠经远端感传。后者的特点是通过这四个分支到达指端后,可以接续手太阴肺经的经络感传。

3)纵向穴位指压寻找敏感点

在偏历穴远端和近端2cm 的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指甲压迫刺激,只有偏历穴上下5mm 的范围内比较敏感。

4)穴名小议

偏历穴的偏指侧旁与倾斜,此指在指端手阳明大肠经旁边的手太阴肺经;历指行走。偏历就是说刺激此穴所诱发的经络感传可以走向拇指、食指上手阳明大肠经旁边的手太阴肺经。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表里经感传;(3)局部指压比较敏感。

6)穴位小议

偏历穴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经络感传可以传到相表里的手太阴肺经上去。因此可以同时治疗表理两经的病症。

   

7、温溜穴

1)传统位置

温溜穴位于前臂桡侧中央,阳溪穴上5 寸处侧掌屈肘取之。

2)经络感传

刺激温溜穴后的经络感传通达手阳明大肠经。但是有一串经感传从大肠俞沿膀胱经下行在第二、三、四骶后孔处转向胆经,并沿胆经下行到达大趾外端和第四趾端。

3)纵向刺激情况

在温溜穴上下2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指甲压迫刺激,结果只有在温溜穴处有轻度敏感。

4)穴名小议

温溜穴的温字指温暖之意,溜则指通流。温溜即指艾灸此穴后经络感传的气血流动现象明显且持久。有人认为温溜指其疗效有温经发汗的作用。但是古代的穴位命名很少以疗效来命名,故我认为此义不可取。我做了一个试验:左手针刺温溜穴;右手艾灸温溜穴,各用时两分钟。结果右手的经络感传明显且持久。因此我认为温溜指温灸后该经的气血流动现象(经络感传现象)明显且持久。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可串经至胆经;(4)局部灸后气血流动反应明显。

6)穴位小议

温溜穴有两大特点:(1)可以说是胆经的上合穴,因此可以用于治疗下肢胆经的疾病;(2)此穴灸后经其流动感觉非常明显,对于大肠经偏虚的病人宜用此穴灸之。

   

8、下廉穴

1)传统位置

下廉穴位于前臂桡侧上段,阳溪穴上八寸,桡骨外侧,侧掌屈肘取之。

2)经络感传

刺激传统的下廉穴位置所诱发的经络感传有四条:(1)通大肠经;(2)通过拇指和食指端转通手太阴肺经;(3)通过肩髃穴经关节囊前缘向下到达心经的极泉穴,再沿心经传至小指;(4)经大肠经到肩髃穴,经锁骨上方到天突穴旁,沿前正中线旁开一寸处的肝经下行到大趾外端。

3)纵向指压

在下廉穴上下2 cm 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一个指甲压迫刺激,结果发现除了传统的下廉穴有敏感点外,在下廉穴远端1~ 0.5 cm 范围内还有一个指压敏感点。刺激此点诱发的经络感传在过肩髃穴后,向天突穴方向行走,在云们穴上方进入前胸壁的内表面,在周荣穴出来,并沿脾经下行到大趾内端。

4)穴名小议

下廉穴的下指位置在上廉之下,桡骨的外下方;廉即边缘,此指桡骨的边缘。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穴位指压敏感;(3)可串经到肺经、心经和肝经,具有一穴多能的功效。

6)穴位小议

下廉穴的四条经络感传现象比较奇特。如果单从通达肝经的肝传来看,可以认为是肝经的上合穴。如果是大肠经、肺经、心经和肝经同时患病,此一穴为最佳选择,有一箭四雕的效果。


   

 

9、上廉穴

1)传统位置

上廉穴位于前臂桡侧上段,阳溪穴上9 寸,桡骨内侧,侧掌屈肘取之。

2)经络感传

刺激传统的上廉穴位置受诱发的经络感传有四条:(1)通大肠经;(2)通过拇指和食指端转通手太阴肺经;(3)通过肩髃穴经关节囊前缘向下到达心经的极泉穴,再沿心经传至小指;(4)过肩髃穴后,向天突穴方向行走,在云们穴上方进入前胸壁的内表面,在周荣穴出来,并沿脾经下行到大趾内端。

3)纵向指压

在传统的上廉穴上下2cm 的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与指压刺激,结果在上廉穴1cm 范围内都有敏感反应。

4)穴名小议

上廉穴的上指下廉穴之上,桡骨的内上方;廉指边缘,此指桡骨的边缘。上下廉穴名的意义不仅在于穴位的远近距离,更重要的是提示下廉位于桡骨的外缘(此处在侧掌屈肘时位置比上廉处的骨位低些),上廉位于桡骨的内缘。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指压敏感;(3)四条经络感传。

6)穴位小议

上廉穴与下廉穴相似,都可以诱发出四条经络感传。但是,上廉穴诱发的下肢感传与上廉穴不同,是通脾经。因此可以认为是脾经的上合穴。上下廉穴提示手阳明大肠经在两穴之间由桡骨的外侧,斜过桡骨桡侧到内侧。

   

10、手三里穴

1)传统位置

手三里穴位于前臂桡侧,当阳池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下二寸处。

2)经络感传

刺激手三里穴可以诱发出手六经的经络感传,除手阳明大肠经外,其他感传均经肩部反转向手部。另外还有一支感传通过大肠下角串经到下肢的足太阳膀胱经。

3)纵向刺激

在手三里穴远端和近端2cm 范围内,每隔3mm 处给于一个指甲压迫刺激,结果只有手三里穴最为敏感,附近5mm 范围内有轻度敏感。

4)穴名小议

手三里穴名中的手泛指上肢;三为数词;里《说文》解为居也,从田,从土。田为人类耕作过的土地。居字中尸指人卧或躺着;十字中一为东西,丨为南北;口指回,指人类圈出的土地范围。居、田、古和里都是在说人类在土地上划线。里用在中医学上应当指画在人体身上的经络感传线。因此,手三里的意思应当是这个在上肢的穴位可以诱发出三条经络感传线(专指手三阴经)。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串经现象丰富。

6)穴位小议

手三里穴易于针刺,经络感传可以通达手六经和膀胱经。

   

11、曲池穴

1)穴名小议

曲池穴位于屈肘成直角时,肘横纹的桡侧端。

2)经络感传

刺激曲池穴可以诱发出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络感传,当重压或稍深刺时,还可以诱发出手太阴肺经的经络感传。

3)纵向指压刺激

屈肘,沿手阳明大肠经曲池穴远端和近端3cm 范围内,每隔3mm给与一个指甲压迫刺激,结果只有在曲池穴敏感。

4)穴名小议

曲池穴的曲字指弯曲,池指水池。曲池指在肘部弯曲之处,有一低洼之处既是此穴。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明显;(3)取穴方便。

6)穴位小议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头处,解剖标志明显,是临床上常用的穴位。因其下面是手太阴肺经,故有一针取两穴之功效。

   

12、肘髎穴

1)传统位置

肘髎穴位于上臂下端,屈肘取之。有两种取穴位置:(1)曲池穴上一寸,肱骨边缘处(肱骨外上髁上方凹陷中);(2)曲池穴斜上一寸,肘大骨外廉凹陷中。

2)经络感传

刺激肘髎穴传统位置诱发的经络感传为三焦经。但是如果刺激点向内上方稍移动半寸,经络感传便是手阳明大肠经。

3)扩大的指压刺激

在肘髎穴3cm 范围内,用钝尖物体每隔3mm 处给与一个刺激,结果除传统位点有敏感反应外,在此点外上方和内下方均有线状敏感区。在此点的内上方约半寸处有一压痛点,此点可诱发出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络感传。

4)穴名小议

肘髎穴的肘即指肱骨与前臂的连接部分(肘关节),髎原指土室或地窖,此处指骨边上的低洼处。肘髎即指肘关节处大骨外廉凹陷处。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

6)穴位小议

从传统位置描述,现代解剖描述、穴名分析来看,肘髎穴的位置明确无误。但是从经络感传研究上来看,肘髎穴不属于手阳明大肠经,而属于手少阳三焦经;从经穴图来看,在有些古代的经穴图上,曲池穴、肘髎穴和手五里穴是一条直线,而有些古代经穴图和现代经穴图则在肘髎穴成角。造成如此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在穴位归经研究时误将此穴内上方半寸的一处手阳明大肠经的敏感点当成此穴来刺激所致。


   

 

13、手五里穴

1)传统位置

手五里穴位于上臂下段,曲池穴上三寸。

2)经络感传

刺激手三里穴诱发的经络感传有手三阴经(心包经稍弱)、足三阴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其中手三阴经是在肩前部转换串经;足三阴经是在肩至天突穴之间转换串经。

3)纵向指压刺激

在手五里穴远端和近端3cm 范围内,每隔3mm 处给于一个指压刺激,结果只有手三里处对指压敏感。

4)穴名小议

手五里穴名中的手指上肢;五为数量词;里为经络线(见手三里穴名小议)。手五里即指在上肢的这个穴位可以诱发出五条阴经的经络感传。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多条串经感传线。

6)穴位小议

《灵枢。玉版》说:“迎之五里,中道而止,五至而已,五往而五脏之气尽矣。”此言针刺手五里穴,用迎泻手法,感传到达五条阴经即可,每次针泻五回,针五天可使五脏之气衰竭。所以手五里在古代为禁针穴位,即使针刺也不可使用泻法。反之如果按摩揉补此穴,可以强五脏,延年益寿。

 

14、臂臑穴

1)传统位置

臂臑穴位于上臂,曲池穴上7寸,三角肌止点稍前上方取穴。

2)经络感传

刺激臂臑穴后经络感传通到手阳明大肠经并经大肠下角通往足太阳膀胱经。

3)纵向指压刺激

在臂臑穴远端和近端3cm 范围内,每隔3mm 处给于一个指压刺激,结果只有臂臑穴对指压敏感。

4)穴名小议

臂臑穴中的臂字指上臂;臑在《说文》中说:“臑,臂羊矢也。”也就是说是指上臂上象羊矢(相当于三角肌)那样的肌肉。此穴位于上臂(臂)三角肌(臑)止点处,故称之为臂臑。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明显;(3)解剖位置显著。

6)穴位小议

臂臑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中的普通穴位。

   

15、肩髃穴

1)传统位置

肩髃穴位于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抬肩时肩端陷中处。

2)经络感传

刺激肩髃穴时,有经络感传通往手阳明大肠经和手三阴经。

3)寻找穴位附近的敏感点

刺激肩髃穴附近2cm 范围,除了肩髃穴比较敏感外,在肩髃穴外端也有轻度敏感。

4)穴名小议

肩髃穴的肩指项下的部位;髃指肩前之隅角。肩髃即指此穴位于肩前之隅角。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明显;(3)多路串经。

6)穴位小议

肩髃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此穴易于取穴和施针。常用于治疗肩痛等病。因为该穴还兼通手三阴经故可治疗相关疾病。

 

16、巨骨穴

1)传统位置

巨骨穴位于肩部,在肩锁关节内陷中处。

2)经络感传

刺激巨骨穴后,经络感传通往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阴心经。

3)寻找穴位附近的敏感点

在巨骨穴3cm 附近,指压寻找敏感点,结果在巨骨穴有明显敏感点,在巨骨穴后内方肩胛岗肩峰前内端,有轻度指压敏感现象。

4)穴名小议

巨骨穴中的巨指大;巨骨就是大骨的意思。巨骨也是古代解剖名词,具体指现在的锁骨。又巨骨泛指肩部的高大之骨。该穴位于巨骨之旁,故以巨骨命名。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多路串经。

6)穴位小议

巨骨穴位于肩锁关节之内角,故针刺可以使之纤维增生,能治疗肩锁关节半脱位。


   

 

17、天鼎穴

1)传统位置

天鼎穴位于颈外侧,颈切际,前正中线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外缘,扶突穴下一寸处。

2)经络感传

刺激天鼎穴诱发的经络感传通往手阳明大肠经的头部。

3)寻找穴位附近的敏感点

在天鼎穴3cm 范围内,指压寻找敏感点,结果只有天鼎穴敏感。

4)穴名小议

天鼎穴的天指位高,此处指人的上部;鼎古代炊具,后用作国家的宝器,权力的象征。此处用鼎来比喻人的头颅。天鼎指刺激此穴后经络感传可以向上通往人的头颅。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

6)穴位小议

天鼎穴的经络感传主要通往头部,故可用于治疗头部的疾病。

 

18、扶突穴

1)传统位置

扶突穴位于颈部外侧,喉结旁3寸,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和锁骨头连接的中点处,天鼎穴上一寸。

2)经络感传

刺激扶突穴后经络感传主要沿手阳明大肠经上行到头部。

3)纵向刺激

在扶突穴上下2cm 范围内,每个3mm 处给于一个指压刺激,结果在扶突穴最为敏感,在扶突穴下方也有1cm 长的敏感带。

4)穴名小议

扶突穴中的扶指用手在一旁扶持;突在《说文》中指:“犬从穴中暂出”。此处应指喉结突出之状。扶突意为此穴位于喉结之旁。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

6)穴位小议

刺激扶突穴的经络感传以头部为主,故扶突穴主治头部疾患。

   

19、禾髎穴

1)传统位置

禾髎穴位于上唇,鼻孔下,水沟穴旁开五分处。又说在鼻孔外缘下方。

2)经络感传

刺激禾髎穴诱发的经络感传通往双侧的手阳明大肠经和同侧足阳明胃经。

3)横向刺激

在水沟穴旁开一寸范围内,每隔2mm 给与一个刺激,结果在鼻孔下和鼻孔外缘下均有敏感点。

4)穴名小议

 

禾髎穴的禾原本为*(见下图),《说文》:“木之曲头,止不能上也。”在此指鼻的形状犹如木之曲头;髎为骨孔。禾髎指鼻下面的骨坑处。此骨坑实际上是内外切牙根部的夹缝,或外切牙与尖牙根部之间的夹缝。但是鼻孔外缘下方的敏感点不在夹缝之中,而外切牙与尖牙之间的夹缝又距水沟穴一寸有余,故禾髎穴应以鼻孔下方为准。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3)有串经到足阳明胃经。

6)穴位小议

禾髎穴位于鼻下,又兼通足阳明胃经,故主治鼻、齿和唇部疾患。

 

20、迎香穴

1)传统位置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开五分处,在鼻唇沟上段。

2)经络感传

刺激迎香穴的经络感传通双侧手阳明大肠经,感传经鼻骨外下缘进入鼻孔内部上半部分。

3)穴区附近的敏感点

在迎香穴附近2cm 的范围内,每隔2mm 处给于一个钝尖物体的压迫刺激,结果在迎香穴和迎香穴下方平鼻下端水平线交汇处,皆有敏感点存在。

4)穴名小议

迎香穴中的迎为迎逢或相遇的意思;香为好的味觉《说文》:“香,芳也。”迎香即为对于嗅觉不佳的人,刺激该穴后可以闻到芳香味。

5)定穴理由

(1)在经络线上;(2)局部指压敏感。

6)穴位小议

迎香穴因为是手阳明大肠经通到鼻内的门户穴位,故为治疗鼻部疾病的要穴。迎香穴下面的敏感点是大肠经的分支点,也可以用于治疗鼻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