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火游侠怎么收费:抗战中陕军英勇善战的背后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13:31
侯树铭向记者讲述抗战故事  90岁高龄的他,是一位参加了8年抗战的陕西籍老兵,一位有70年党龄的老地下党员,太原会战、永济战役、中条山战役、中原会战等战役的亲身经历,使他有了特殊的感触与回忆
                       文/图记者金石              www.xawb.com 2005-07-02 11:10:44 西安晚报
  “陕西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能打善战,成为一支坚不可摧的力量,为阻止日寇进犯陕西起了关键作用,有诸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抗战陕军中有大量地下共产党员。”“七一”前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有70年党龄的侯书铭老人这样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个团有300多名地下党员
  1932年,关中遭遇旱灾,饿殍遍野,十室九空。侯书铭这年刚高小毕业,年过半百的父亲就病故了。失去了生活依靠,侯书铭一时不知何以生存,被迫到军队里混口饭吃,于是参加了杨虎城的部队,在阎揆要营长手下当护士兵。
  战士患病了都要来卫生队,侯书铭在卫生队接触的人很多。待人和善的特务连杨信是位常客,不久他们就成了知心朋友。杨信经常给侯书铭讲共产党、讲共产主义,最后杨信告诉侯书铭,他就是共产党员。1933年,在杨信和特务连另一位地下党员秋宏的介绍下,侯书铭成为中共预备党员,1936年成为正式党员。
  西安事变后,侯书铭参加了一个为期半年的军医人员训练班,结束后成为军医。1937年8月,他随177师529旅1057团奔赴抗战前线。
  杨虎城的部队中有大量共产党员,侯书铭所在1057团中的1200余人中,有300多名共产党员,不仅升任1057团团长的阎揆要是共产党员,529旅旅长许权中也是共产党员。尽管抗战期间生活艰苦、战斗紧张,但地下党员始终保持组织生活。当然,为了保密,他们不开会,全为单线联系,中央的指示、精神都是口头传达,通过字条、传单等传递。在特务连担任排长的王国经常给大家从西安带来学习文件,侯书铭就是在抗战前线学习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文章。当时这些文章油印在发黄的纸上,还带着毛边。侯书铭利用打仗空隙,身边没有人时,偷偷阅读,看完后再传给其他人学习。
  共产党员总是冲锋在前
  在抗战陕军里的共产党员,响应毛泽东“站在抗日的最前线,为保卫祖国流最后一滴血”的号召,战斗中总是冲锋在前、英勇杀敌。
  1937年太原会战中,日军企图从中路撕开中国守军防线,向忻口猛攻。第9军军长郝梦麟战死疆场,南怀化高地失守,守军陷入被动。许权中率领529旅从太行山赶来增援,接替了友军。战士们在共产党员的带动下,浴血奋战。1059团1营1连共产党员冯志云战斗中一马当先,不幸中弹身亡;2营6连连长、共产党员雷展如在进攻中身负重伤,依然坚持指挥战斗。经过10个昼夜的血战,终于收复了南怀化,使日军受到重创,日军旅团长被击毙。然而,在这次战斗中,仅1059团就有100多名共产党员伤亡。
  侯书铭在这场战役中,多次到战场上抢救伤员,一次进到日军后方寻找受伤战友时,被日军发现,机关枪“哒哒哒”扫射过来,多亏地形复杂,侯树铭躲过了子弹。但他并没有因此畏惧,继续在战场上东奔西跑抢救伤员。
  因陕军伤亡大,战斗结束后侯书铭奉命护送伤员回西安治疗。这时,日军占领了同蒲路南段,529旅转移到晋西北,侯书铭无法归队。正在侯书铭为不能上前线而焦急时,杨信从前方回到西安,寻找伤员中的共产党员。在征得杨信的同意后,侯树铭到孔从洲任旅长的陕西警备第2旅第4团医务所担任军医,1938年8月参加了永济战役。战后,伤员很多,旅部和4团、5团的全部医务人员护送伤员西渡黄河回后方治疗。侯书铭想,医务人员都回了后方,前线部队有了伤员谁来管?周恩来副主席说过:共产党员要在抗日战争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自己是党员,应该到前线去。经向团医务主任请示,侯书铭带了8名护士,回头追赶部队,在中条山找到了孔从洲旅长。
  应用毛主席教导救了一个旅
  1938年冬,部队进驻平陆县,改编为第46独立旅,归38军建制,辖736、738两个团,侯书铭被提升为736团医务主任。1939年3月29日,日寇进犯平陆,侯书铭发高烧,他忍着病痛,带领全队医务人员圆满完成了救护任务。当年6月6日,日寇集中了第20师团、37师团和炮兵26联队,在30余架轰炸机的配合下,向38军、96军防线展开全面进攻。46旅和日寇正面展开激烈搏斗,伤亡很大。侯书铭带领医务人员,发动群众,组织担架队,于7日晚把200多名伤员转送到茅津渡河。当他返回平陆时,日军切断了46旅与其他部队的联系,46旅陷入三面临敌、一面背水(黄河)的困境,情况非常危急。在这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果等天亮后正面作战,他们肯定是全军覆没,官兵上下忧心忡忡。侯书铭想起毛主席说的“运动战”、“游击战”、“打到敌人后方去”等教导,和1营的营长昌志亚、1连连长张玉学、2连连长高正芳等人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必须派人潜伏敌后,使日军腹背受敌,方能打破敌人的包围圈。于是他们一起向孔从洲旅长建议。孔从洲不仅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还亲自带领特务连和1营,于8日凌晨悄悄绕到日军后方。在一个叫东车村的地方,发现日军一个山炮中队,除几名哨兵外,其余都在睡大觉。当战士们按照孔从洲的命令将其包围后,昌志亚大喊一声:“兄弟们,杀呀!”霎时间,机枪声、手榴弹声大作,打得敌人蒙头转向,乱作一团,仅仅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战斗,击毙日军20余名,缴获山跑4门、迫击炮1门、骡马20匹,其余日寇仓皇逃窜。
  46旅终于瓦解了日寇的包围,绝处逢生。
  一支勇猛善战的抗日力量
  正是由于有大量共产党员的存在,抗战陕军成了抗日战争中的一道铜墙铁壁。
  1937年冬在太原会战中,后勤跟不上,进入冬季战士们还穿着单衣,此战结束后,才换上棉衣。但这并没有影响抗战陕军的士气,他们顽强作战,并取得胜利。在防守中条山时,生活一度非常艰苦,战士们衣被单薄,伙食不好。1940年春,大家身上普遍生了虱子,多得要用笤帚扫、用开水锅蒸。三分之一的战士病倒了。但他们依然唱着抗日战歌:“中条山上好饥寒,西北风吹得人难挡,抗日的战士在上边,要和鬼子干一场……”
  1938年8月初,日寇川岸师团大举进犯永济,企图占领风陵渡,切断陇海铁路,威胁西安。陕西警备第2旅在孔从洲的指挥下,死守阵地,英勇杀敌,加上友军配合作战,打破了日寇西犯的梦想。
  1938年到1940年的3年时间里,38军在中条山一带先后粉碎了日伪军11次大扫荡,打击了敌人,坚守了阵地。侯书铭所在的独立46旅和17师,还配合八路军的“百团大战”,经常派部队到敌后安邑、运城、闻喜、夏县等地出击,并进入稷王山区打游击。
  陕军因“亲共”受到排挤
  蒋介石对抗战陕军“亲共”十分不满,说他们“赤化了”,1940年底以换防、整训和补充为名,把陕军调离中条山,开往黄河以南。中条山很快失守。
  1943年,蒋介石将赵寿山调离38军,由张耀明任军长。张耀明在一次大会上说:“38军打日本有功,为什么中央不给扩编和补充?就是因为有共产党。你们谁是共产党,就站出来!”以后,许多党员被迫离开38军。
  1944年,侯书铭担任35师卫生队队长,这年4月中原会战后,35师转移到上葛地区。1945年,胡宗南采取“借刀杀人”的伎俩,让38军所辖的35师和17师轮番与日寇拼搏。然而,38军不仅阻击了日寇,而且保存了实力。
  这年7月,在35师掩护下,17师在共产党员刘威诚等人的带领下,在洛宁县起义。
  日本投降后,侯书铭被派到上海国防医学院学习,1947年冬参加了上海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1948年冬回到西安,在西安市委的领导下,1949年参加了解放西安,为接管省立医院做了大量工作。解放后,他参加创建延安人民医院、筹备陕西省中医研究所等工作。1982年离休后,撰写了《我的革命带路人———阎揆要将军》《西安事变前后的回忆》等回忆录和医疗保健知识文章,总计200多万字。离休后,侯树铭还被省卫生系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链接
  太原会战
  1937年9~11月,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太原地区的作战,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和太原保卫战,它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会战。
  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战役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致会战失败。
  忻口战役是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21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忻口战役歼敌2万多人,中国军队死伤3万余人。这是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军事上互相配合,抗击日军的一次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