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风云 粤语bilibili:《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净空法师)第一一0一卷——第一一一0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48:23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一0一卷)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西方离垢世界,苦集圣谛,第八句看起:

  【或名重担。】

  前面我们看过「增长」,这意思也是很深很广,说明起惑造业,这里面情形是很复杂的,绝对不是单纯的,法相宗的经论说得很清楚很明白。『重担』,我们现代人看了这名词会有一个直觉,体会到那就是现在人所说的压力很重,「重担」就是压力。精神的压力,生活的压力,要是细说,人活在这世间要承受许许多多的压力,在果上尤其是明显。但是这压力不是从果上说的,是从因上说的,因为这一段是苦集圣谛。

  果从那里来的?果从因来的。如果往昔不造这因,今生也不造这缘,就不会有这压力了。压力到底从那里来的?根源只有一个,迷惑,不了解事实真相。真相难,不是大圣人说不出来,所以佛法,尤其是大乘佛法,真如开经偈所说「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了,这是何等的缘分、福分,你有福你才遇到。遇到了,要不求甚解,不依教奉行,那叫真正可惜!古往今来多少祖师大德,看到这些遇到了不知道珍惜,错过这机缘,无限的感叹。

  世尊为什么出现在印度?诸位想想,这世间这么大,印度婆罗门教,它的历史他自己说有一万多年。现在世界上承认它八千五百年,在全世界为世人肯定的、承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宗教。但是他说他们有一万多年,这话可以相信,印度人不重视历史,没有明确的记载。他们修行的方法是正确的,修禅定,他们有相当深的禅定功夫,禅定可以突破空间维次。在甚深禅定里面,空间跟时间都等于零,所以他能够见到过去、未来。六道里面的状况,他们很清楚,但是只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六道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搞不清楚。他们达到登峰造极,非想非非想处天,误认为那就是大涅盘的境界,与大涅盘境界是很相似,但不是真的。真的大涅盘是永恒的,他那个境界不是永恒的,时间是很长,八万大劫,八万大劫有到的时候。到了就是寿命到了,定力失掉了,这心里头又生烦恼,又起念头,伏,伏到那个程度伏不住了,烦恼又起现行,这一起现行就造恶业。他不能再往上提升,当然只有往下堕落,那真是世间人常讲的爬得高,摔得重。最高的地方一堕落下来,往往是堕到阿鼻地狱,这例子太多太多了。所以世尊出现在这地方帮助他们,为他们说明六道轮回的所以然,这才真的讲清楚、讲明白了。

  最近我跟同学们说过几次,我看到美国睡眠的预言家凯西,他的情形就是佛在《楞严经》里面所说的,是外面的灵附体。这个灵是个很善的灵,我们从他这许许多多资料里面来看,这个灵并不是很高。我前面也曾经透露过,欲界的,层次确实不高,比我们人高一个层次,不是高太多的。大概他这层次是四王天,也许还不到,为什么?他对于六道里面真正的状况还没有看清楚,误以为人死了永远轮回,他这轮回观念还是做人,人不会变成畜生,畜生也不会轮回成人。这连事实真相都没搞清楚,这境界比起婆罗门、印度教里面的修行人还差很远,尤其说到人来投胎问题就太多了。

  古老的宗教跟佛法里面讲的,人来投胎是什么时候?是在母体受精的时候,所以有十个月,这十个月佛经里面讲胎狱。如果说他刚刚生下来的时候他才来投胎,没有这回事情的,那么他在母体里面这十个月那是谁?那个人是谁?如果没有神识,这母亲不可能怀孕,怀孕的时候神识进去了。夺胎的情形有,非常非常之少。夺胎的是什么?这小孩跟父母前世的缘分浅,是来讨债的,债不多,让他母亲受十个月的苦,小孩一出世就死了,让她苦,让她伤心,给她这报应。这灵魂刚刚走了,另外一个人借他的身体就活过来,这是借尸还魂,那是个婴儿,那叫夺胎。夺胎的人,他能记得前生的事情,为什么?他没有受过苦。这十个月的胎狱非常之苦,把前世的事情给忘掉了。

  人来投胎,没有自由的意志,自己没有办法选择,业力在做主宰,所以自己是糊里糊涂的。他说灵魂来投胎都是好象开会商量的,这一生到人间有什么目的,要完成什么工作。这不可能,佛法里头没有这讲法,印度教里头也没有这讲法,这是一般人对他这些报告里头的猜测。所以这一桩事情事实真相,他没说得清楚。在中国,这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这些事情记载的很多,《二十五史》,这是中国的信史,国家编的,里面记载这些轮回的事情就不少。民国初年,有有心人从《二十五史》里面,把这些记载节录出来编成一本书,《历史感应统纪》,那个里面每一条都是正史里头的原文,诸位看了就晓得。

  佛经上讲的「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人的轮回是在六道,不出六道,那你就背负重担。现在我们每个人都背负了重担,又再造更重担的业因,你说这怎么得了?此地这重担是讲你又再造重担的业因,迷惑、颠倒、造业,你在造因。既然造因了,你还能少得了果报吗?果报快的就在今生,迟的在来生、在后世,所谓「因缘会合时,果报还自受」。佛法教我们放下,果上的重担放不下,没有办法。佛教我们放下什么?放下因上的重担。果,我这一生要承受,「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那是我过去生中造的业;纵然是不善的业,那就是现在不善的果报,也要懂得逆来顺受,欢欢喜喜接受,这重担就能放下,不再挑起来了。

  学道,真正有成就的人,我们常常会听说一句话,「现在得闲了」。这话什么意思?现在才得闲了,真的放下了,你把这付重担放下了,你得闲了。换句话说,你心里面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叫做放下。这些都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负担,这负担就是此地说的重担,真放下了。六祖说的「本来无一物」,换句话说,本来无事!道人为教化众生,为做种种示现,我们凡夫在旁边观看,好象他也很忙碌。以释迦牟尼佛做例子,他老人家,哪个地方启请,他很慈悲,他都答应,现在人讲应邀,到那个地方去教学讲经。足迹几乎遍及五印度,我们知道那个时候是徒步,相当辛苦。我们要问,他有没有重担?他没有。何以没有?在事上看,他跟我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为我们做示现,负责尽职,他所演的是社会教育,他对于这社会的教学,他多么认真,他多么负责。现在人说忠于他的职守,敬业乐群,给我们做了个榜样。

  他忙不忙?他不忙,他没有负担。为什么?大乘经里头常说「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意思就深了。我们凡夫为什么有重担?我们不是作而无作,我们是作而有作,这个「有」,有业!他虽然在造作,他不结业,他无作。为什么他不结业?他没有起心动念过,这话不好懂,确实不好懂。我们换句话讲,他的一切作为,包括经上常讲的八相成道,都是表演。相上有,心里头没有,痕迹都不着,也就是说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所以他没有负担。表演得非常逼真,他到这世间来示现是舞台表演,是演戏,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看戏的人误会了,以为是真的;演戏的人清清楚楚,不是真的,演得很逼真,毕竟不是真的,所以阿赖耶识里头不落痕迹。不落痕迹,换句话说,他没有阿赖耶识,这懂得吗?法身菩萨已经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阿赖耶是个仓库,九法界的有情众生起心动念,那个里头都有记录,那是我们的档案库。无量劫来,大大小小的事情,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要说没有人晓得,阿赖耶识里资料统统都在那里头。

  我们同学们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从哪来的?绝对不会说无缘无故作梦,没这道理。梦就是阿赖耶里面的习气种子,在你睡眠的时候,你的意志力量很薄弱,不能控制它,它就起现行了。起现行,这就是梦中境界,一般人作梦原因都是这个。除这之外,这梦中还有有鬼神来托梦,这不是属于这一类的。普通一般作梦都是阿赖耶识里头业习种子起现行,鬼神托梦是另外一桩事情,这内容也很复杂。所以修行人要晓得放下重担,什么时候自己也到了得闲,无事了,那是契入境界。这无事,没有轮回的事。

  怎么会没有轮回的事?轮回的心没有了,轮回的念头没有了,轮回的业没有了。业是轮回的因,心念是轮回的缘,因跟缘都没有了,当然没有果报,这道理要懂。六道轮回确实有,六道轮回业力做主,你自己做不了主,业力做主。找父母,真的,那是感应,绝对不是你自己到处去找,没有这道理。佛在经上讲的,缘,因缘相遇,你会看到光。这魂体,他看到光,他并不晓得那是什么光,但是他就往那个光里头接近,不知不觉就入了胎。如果有选择的话,诸位想想,人怎么可能选去做畜生?去做饿鬼?不可能的事情。也不可能选择在这世间贫穷困苦,怎么会选择这地方?

  我们看到现在像非洲,还有许多没有开化,落后的地区。我们上一次去访问新几内亚,看到那边的居民,过的是原始的生活。他们不穿衣服,没有衣服穿,他们吃的是些什么?住的是些什么?茅草棚,找几块木板、铁皮钉一钉,那就是他们住的房子。我们去参观之后,我们的生活跟他一比,那就真的是天堂地狱。听说过去在殖民地的时代,殖民地政府还照顾他们,他们的生活比现在过得好。现在独立了,殖民地政府已经撤退,让他们自己去管理,生活反而不如从前。有一些教会的人士,我到那边去接触是天主教,神父、修女很慈悲,发心为他们服务,帮助他们,在那里办学校。学校教什么东西?教烹饪,教裁缝。让他们学着会做衣服、会煮饭、会烧菜,教这些东西,生活教育,这是他们迫切需要的,医药卫生完全没有。所以这些教会人士在那里服务,我们看了非常感动。我们到教会访问,我们也随喜一点功德,他们做好事,我们也出一点力量帮助他。

  所以这放下重担是放下自己的,为苦难众生服务不是重担,没有私心,不求报酬。这些苦难的众生,他也是人,他也有佛性,只是迷惑造业比我们重,他受的果报比我们苦。无论是自作自受,但是我们遇到了,一定要伸出怜悯慈悲之手,要去帮助他,这是佛菩萨教我们做的。首先要帮助他现实的生活,让他能吃饱,能穿暖,能有一个比较舒适的地方居住。然后慢慢帮助他觉悟,所以教育比什么都重要。我去访问,跟那一边的天主教、基督教、回教传教士、领导人接触,我们在一起吃饭,我特别谈到教育的重要。因为教育,他要受过教育,他就能改善他自己的生活。靠救济不是办法,救济只能一时;教导他,他自己能够生活,这个重要。所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们到一个地方帮助苦难众生,知道教学为先。

  我看到天主教在做,伊斯兰教在做,他们办这种我们现在所谓的生活技术的教学,时间都不长,并没有一定的接受教育的时间。一般都是短期的,两个月、三个月,一年办个几次,内容非常丰富,都是日常生活里面必需的。好象是一种职业培训班一样,教烹饪、教裁缝、教理发,这项目很多很多,都是日常生活当中的。你学了之后,你就能服务社会,你就能够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还能够养家。学习的时间并不长,两、三个月就能学到一点手艺。前年我在新加坡,新加坡的回教就办一个这样的学校,我去看了,里面有十几门课,我们还帮助它筹款,买下校舍。在贫穷落后的地区,这种职业的培训班非常重要。这培训班是义务的,不收费的,免费让你来学,甚至于里面一些教材还提供你。你学会了之后,社会许许多多地方需要这人才,学校会介绍给你,会推荐。你学会有哪一门长处,什么样工作你可以做,你可以有一个固定的职业。这是真正的慈悲救济,为一切苦难众生想。他们学会了,也会教别人,也会教他们的同伴。佛教给我们,事,这担子要担起,心里面要放下,这是菩萨。心里头有,那就叫造业;心清净,理事无碍,相性一如,这就对了。第九句:

  【或名能生。】

  这『能生』,我们一看就知道,能生苦果。特别是六道众生,真的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生苦果。什么原因?没有智慧。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天天在造,有意无意,所谓是业障起现行,今生后世,果报绵延不断,这事情麻烦。我们很想避免而无法避免,这都是事实。

  今天还有一个同修打电话给我,工作上遇到困难,员工不合作,他来问我,而且告诉我,他接这工作时间并不长。我告诉他:辞掉好了,你不就没事了!古德教导我们,「富在知足,贵在知退,福在受谏」。你命里面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头没有的,怎么强求也求不来。所以接受一份工作,没有私心,完全是为社会服务,不为个人名闻利养。同伴们,这些同事,欢欢喜喜合作,好,很难得,都是过去生中有善缘。如果说我不要名利,那些人贪图名利,我这做法对他的名利有了妨害,这时候你自己要有智慧去选择进退。特别是一个领导人,更要懂得这道理。

  领导人不需要有能,需要有权。你底下用的干部,他们要有能,替你做事,忠心于你,你的事情就好办了。如果你底下的干部不忠于你,赶紧走好。为什么?避免重担,避免造恶业。这里头尤其重要,不跟人结怨。所以无论是家庭也好,公司行号也好,对于学佛人来讲都是道场。你所接触的这些大众,都是你教化度脱的对象,你能有这思想,有这种理念,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菩萨应化,不就是这样子吗?这是真正佛弟子,真正在修行,真正在行菩萨道。世间法做好了,出世间的目的也达到了。在这时候你才晓得,什么叫世间?什么叫出世间?世间、出世间没有界线,就是那一念觉迷,觉的做法跟迷的做法完全不相同。迷的做法是随顺烦恼,觉的做法是随顺智慧,你有智慧,你有善巧方便,果德完全不相同。所以这一转变,世间就变成出世间;转不过来,出世间法也是世间法。我们从这四谛名称,你就能深深体会到,佛是怎样教导我们,我们要怎样学习才能成就。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离垢世界,苦集圣谛最后这一句:

  【或名粗犷。】

  这意思也好懂,为什么说这世间六道众生,所造的一切业都称为『粗犷』?我们只要从一个方面去观察就不难懂。哪个方面?六道众生要跟菩萨、声闻相比,可以说皆是粗心大意。粗心大意,他的作为哪有不粗犷的道理!尤其是菩萨,他们真的叫观照入微,我们世间人一般讲细心,跟他们比那还是粗心。但是现在这世间人,我们娑婆世界这世间人的标准,细心的人已经不多了。这是什么原因?教育的问题。现在确确实实社会各个阶层,从家庭、学校、社会,乃至于宗教,真正什么叫教育,甚至于都不知道了,这工作怎么能做得好?

  我记得我初出家不久的时候,那个时候还很年轻,我们早晨上完殿之后早餐,早餐完了之后工作。我所分配到的工作是三个人扫寺庙前面的院子,院子很大,圆山临济寺。早晨遇到几个学生,三、四个学生,他们从后面小路上圆山动物园,我们那边有条小路上去。我很感叹的说了一句话,「年轻人可惜没有受过教育」。这话被他们听到了,回过头来质问我,告诉我他们是台湾大学法学院四年级的学生。你为什么说我没有受过教育?我听到他这话,台湾大学法学院四年级的学生,难得,我就反过来向他请教。我说:请你告诉我,什么叫「教」?什么叫「育」?什么叫「教育」?我问了三个题目,确确实实他答不上来。然后回过头来,算不错,所以那个时代的学生还很可爱,回过头来这很谦虚的来问我,我给他解释。解释之后,他问我,他说:那我们现在这学校受的这个,这算什么?我就跟他讲,我说:教育没有,你们现在所接受的可以说是一种高等知识传习所(他们也笑起来)。你们接受高等技术的训练,确确实实没有受过教育。

  教育从最基本的做人学起,穿衣吃饭、洒扫应对,你学过吗?所以我那个时候问他,我说:现在给四个菜给你,这四个菜怎么摆法,你懂吗?没有学过,没有人教过,所以说是饭都不会吃。我们早晨在这里扫地,你懂得扫地吗?你学过吗?所以真的是,现在在这世间心思细密的人不多了,性情温和心细,无论做什么事情,小心谨慎,认真负责,把事情做好,为大众服务,找不到了。原因什么?原因是没有教育了。在从前,社会上像这样的年轻人还相当多,所以社会无论是公家机关,还是私人机构,它能上轨道。

  现在问题真的是太严重太严重了。宗教里面,在从前教育跟宗教都是清高的,现在也变质了。真的是李老师的话,我们在现前社会只有一条路可走,念佛往生净土。所以我们的念佛堂,这祖先纪念堂安位之后,今天如果把牌位统统排好之后,我们要举行一个安位仪式,念佛堂正式成立了。从此之后,我们念佛堂里念佛就不中断,这比什么都重要,我常讲的比讲经重要。因为这是学院,不能不讲经,我们要培养讲经的人才,更应当帮助人往生极乐世界去作佛。这道场真有一个人在这里念佛得三昧,将来确实往生极乐世界,这道场里头所有的功德主都真的有福了。这是真正的成就,比讲经的成就殊胜太多太多了。只要有人发心进念佛堂念佛,我们大家全心全力护持。

  念佛的人一定要以得念佛三昧为目标,也就是说最低限度,你要求功夫成片,以这为目标。所以常住一切事物,不需要你过问,你就是专心念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赶紧接着念。我们常住将五十三号这栋房子住众搬出来,让给念佛堂同修做休息室。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赶紧进念佛堂接着去念。完全遵守谛闲法师教锅漏匠的方法,这方法好,一点压力都没有。念佛堂分三个区:绕佛的区、止静的区、拜佛的区,分三个区,以绕佛为主。白天上课的时候,各个教室都在一起,上课的时候我们不干扰课堂,所以绕佛在念佛堂里面绕。早晚,下课的时候,不是上课的时候,可以在外面绕。我们的教室四周围都做了走廊,就是给绕佛用的,在外面绕。这自行里面就包括化他,为什么?我们外面马路上的行人、车辆,都能看得到你们穿衣搭袍在那个地方绕佛,「一历眼根,永为道种」,那就是化他。日夜没有休息的,你什么时候累了,什么时候休息,休息好了,你就起来念。我们有规矩,但是不重形式。

  念佛只要声调统一,跟念佛机可以。如果觉得念佛机不太理想,你们自己念,录一个录音带,然后就是放这录音带做标准,跟着这录音带念,自己念的这音声就统一了。至于你是绕着念,还是坐在那里念,或者是拜佛,这是随意,我们不要统一。你拜佛,你愿意拜得快,你就快拜;你愿意拜得慢,你就慢拜。年岁大的人动作慢,年轻的人动作快,我们不用引磬;引磬同时拜,年轻的人嫌太慢,年岁大的人嫌太快,都会生烦恼。所以不用这些仪规,你就很轻松了,一点压力都没有。虽然大家在一块共修,实际上各人修各人的。但是进念佛堂决定止语,不能说话,杂心闲话把你功夫破坏掉了。所以念佛堂最重要的是止语,不讲话,见人也不打招呼,这是规矩。你念你的佛,什么人都不打招呼,这不是没有礼貌,这是真正尊重,真正如法。外面来的客人,我们给他介绍,我们这地方是这样的一个规矩,这规矩是祖师大德传下来的老规矩,不是我们自己制定的。再请看后面这一段: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离垢世界中,或名无等等,或名普除尽,或名离垢,或名最胜根,或名称会,或名无资待,或名灭惑,或名最上,或名毕竟,或名破印。】

  到这里是一段,这是第三段。第三段是出世法里面的果,出世间果,通常我们简称称「灭」,简称四谛是苦集灭道。『苦灭圣谛』,这意思在前面介绍过了。在西方离垢世界,大致上跟我们娑婆世界差不多,看这样子都有六道轮回,不是经上所讲的清净世界,这里头有凡圣同居土。第一个名字,『或名无等等』,出世间果。「无等」,等是等于,没有跟他相等的,无等。后面又加上一个等,「无等等」,小乘的极果,无等;再加个等,那是大乘极果,有这意思。另外还有个意思,天台家讲藏、通、别、圆四教,四教都有佛,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圆教佛,佛无等,称为无等,菩萨不能跟他相等。四教佛在一起,圆教佛最高了,无等等就是称圆教佛,这是究竟极果。为什么?这名字是在《华严经》上讲的,《华严经》是一乘圆教,在大乘之上。世尊在《法华经》上讲「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三乘里面大乘是无等,一乘法!这都是讲到最高的果位,这是大乘圆教的究竟果位,灭谛。

  第二个名字,『或名普除尽』。「普」是普遍,「除尽」,烦恼尽了。普遍除尽,生死尽、染污尽了,这句话听起来不难,做起来可真不容易。我们看到这地方,虽然是讲的出世间的果,我们今天是一品烦恼都没有断的凡夫,我们看到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德号,这十个名字都是果地上的德号,我们应当要生起惭愧心,要知道学习,要真干。烦恼习气,哪一种最严重,就从这一种下手。每一个人根性不相同,不是别人学这法门,我也跟他学这法门,不一定,人家学那个能成功,我们学这个未必成功。就好象生病一样,大夫给我们处方,我们只能用大夫给我处的这个方,吃这药,药到病除。我总不能去背着大夫用别人的处方,那就错了,每个人的处方都不一样,这道理要懂。在我习气里面、烦恼里面,哪一种最重?从最重的下手,然后再除其次、再其次的,这就对了。如果贪心重,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这又各有不同,看你贪哪一种,你就先断这一种,这就是对治的方法。傲慢习气重,你就要用慈悲、用谦虚、用恭敬,用这些方法来对治,要把你的烦恼除尽。这事情,每个人不一样,所以只能说一个原则,一定要自己做深层的反省。

  世出世法里头,处事待人接物,古德说得很好,人做好了,才能作佛;人都做不好,你怎么能成得了佛?这是真话。经本展开,这里头多少句「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他们人做好了,没有问题,再提升上去作菩萨、作佛,这顺理成章。所以真正要想成就,首先一定要达到「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这标准是什么?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落实,就是净业三福第一条,孝亲尊师。学佛的人,佛怎么教我们?在大乘戒律里头,佛教导我们「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话什么意思?把所有一切人看作父母一样孝顺。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这是教我们把一切众生都看作老师,都看作善知识,奉事师长。「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是这样落实的,这是叫菩萨行。「慈心不杀」,这一句是说的戒律,持戒。「修十善业」,持戒修善!这样的人才叫做「善男子善女人」,学习大乘法的。净宗是大乘,这样的人具足修学大乘的条件,能断除自己的烦恼习气,能把一切有情众生看作是父母,看作是未来佛,你的烦恼习气自自然然就能够伏住了。

  修行最重要的是转念头,你对这宇宙人生是怎么看法?怎么想法?念头正了,跟佛菩萨的看法一样,就不难修了。你的烦恼习气常常起现行,转不过来,什么原因?你的观念错误了。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态看人,看一切众生,这地方我们不能不反省,不能不检点。如来果地上烦恼习气除尽了,我们念佛求生净土,虽然讲带业往生,古大德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带业往生,只带旧业,不带现行。我想我们同学对这几句话都很熟悉,听得很多了。为什么自己还常常起现行?现在常常会起现行,临终的时候,你有没有把握控制住?那是一个关口,这关口不能通过,这一生就去不成,依旧要长劫轮回。真正想这一生能去,这关口顺利通过,现在要开始练习,把自己的烦恼习气,贪、瞋、痴、慢、疑,还有一个恶见,这是大乘经教里头常讲的六种根本烦恼,不说太多了,只说这六个,六个根本烦恼,你要有能力把它伏住。无论在什么境缘当中不起现行,虽然没断,它不会发作。为什么不发作?你有戒定慧三学控制住它,三学有力量,能控制住烦恼。

  在三学里头,我们要特别重视定学,定能伏烦恼,慧能转烦恼。开慧不容易,所以我们把精神着重在定,念佛法门里面就是一心不乱,念佛要以一心不乱做我们修学的标准。你要记住「一心」,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分别心才起,一心没有了;执着念头才起,一心也没有了。所以你在念佛堂锻炼,炼一心不乱,这时候教你,不要说人坐在你旁边不理他,佛走到你旁边也不理他。为什么?你一理他,你的一心不是破坏掉了?你现在全部精神在炼一心不乱,你要看到我从那里走过去,要站一下子,合掌,错了!见,见到没有?见到了,见到你心要有定。见到是什么?见到是慧。根本不理,那是定,你在那个地方是定慧等学,你在那里修定修慧。无论看到什么境界,无论看到什么人,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专注在这一句佛号上,这叫念佛。

  如果不能摄心,那就学以前老和尚,眼观鼻,鼻观心;大势至菩萨也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是什么?要把我六根收回来,不缘外头境界,对外的境界一概不理,我也不看,我也不听。怕外面境界扰乱,在念佛堂,在里面念;终究是要在外面念,外面念,六根对外面六尘境界,也不起心动念,也不分别执着,念佛三昧才能现前。一接触外面境界马上就乱掉,这不行,你一点功夫都没有。念上三年,考考你,怎么考法?赞美你几句,得意忘形,好快乐,你完了;骂你几句,生气生好几天,你什么功夫都没有了,禁不起考验。这时候禁不起考验无所谓,临命终时禁不起考验就完了,极乐世界去不成了。

  功夫成片,最简单的话,最容易懂的,佛门里面常讲「八风吹不动」,八风吹不动才是功夫成片,不是有什么了不起的功夫。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能够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不会中断,心口相应,这叫念佛。念佛堂的堂主,念佛堂将来还要请个堂主,堂主照顾大家,这些重要的学习纲领要常常讲,不厌其烦。为什么?纵然听了很多遍,还是做不到。做不到,要常常讲,才能真正提醒,它才起作用。所以跟学教一样,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起作用;不是长时熏修,起不了作用。

  尤其是生在现代这社会,内里面的烦恼习气失去了防范,随时起现行,现在可以说随时起暴动,比现行厉害多了。外面的诱惑,过去历史上见不到的,现在诱惑力量太大太大了。修行成就真不容易,现在修行成就的人,古人看到了,那没有一个不佩服。为什么?他们生在当时那个环境修行容易,大家受过伦理道德的熏陶,受过祖师大德的教诲,它有个约束在。对烦恼习气,真的它有防范作用在;现在没人教了,防范没有了。从前外面诱惑少,可以说比现在少得太多太多,容易修;现在这时代不容易修,比过去难上百倍都不止。我们能在这时代里头修成功,古大德怎么能不佩服?古大德许多人如果生在今天的社会一样不成就,这都是实在话。

  下面第三句,『或名离垢』。「离垢」跟「普除尽」的意思差不多,「垢」是染污,烦恼的代名词。它染污我们心性,染污我们的法身,染污我们的性德。我们平常讲的菩提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统统被它染污了。身染污是其次,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心。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境随心转,这话经论里面讲得很多很多。我们常常读诵,但是对它没有信心,换句话说,我们的染污太严重了。圣教虽然天天熏陶,依旧不能起作用,你就知道这染污是多严重,是多么可怕。

  「离垢」这念头我们没有,这还得了!这是在灭谛上,诸佛如来在果地上一丝毫的垢秽都没有了,他离得干干净净,就像前面讲的「普除尽」。我们读了这名词,就要知道这一桩事情的严重性。我们要发心远离,要懂得防范,那就对了。换句话说,现在外面染污严重,我们如何避免?我们自己修学,这几十年当中,我们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不看报纸、不看杂志,这是什么?防止染污。所以心清净程度不够,比起一般社会大众,我们真的是清净很多。但是跟真正有修行的人、真正有道德的人,跟他们比还是差得很远很远,自己要知道。知道,你才能生惭愧心;知道,才肯真正用功努力。染污,特别是心理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要严格的防御。念佛堂就是训练离垢,二六时中,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是净念,净念成就了,垢污自然就远离。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一0二卷)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西方离垢世界,苦灭圣谛第四句看起:

  【或名最胜根。】

  『根』是比喻,佛法里面用得很多,最常看到的是三善根。『最胜根』就是这根能生最胜法,最胜法是如来果地上究竟寂灭之法,佛经里面称为究竟涅盘,这个根能生,所以最胜根就是究竟圆满。如来究竟圆满的果地,当然这是自性全体大用显彰的时候,一丝毫障碍都没有了,世出世间无比最胜之法都从这里生,这是最胜根的意思。纵然是十地菩萨、等觉菩萨,跟如来果地上相比,还是要差一等。如来果地上,那才是最殊胜之法,无有一法不殊胜,殊胜到极处,圆满到极处。为什么?他有最胜根。我们学佛,就应当把我们的目标、方向订在这地方。

  最胜根从哪里修起?从三善根修起,这是从根上讲。三善根,我们知道,无贪、无瞋、无痴,所以真正修行人要常常在这上检点,我的三善根具不具足?有没有?有多少?大家都有三善根,各个人善根的等分不相同,差别很大,所以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声闻有四果四向。为什么会有这些状况出现?善根程度不相同。到如来果地才圆满,所以佛法里面常说佛佛道同,到成佛大家都一样、都圆满;菩萨阶位上,大家不一样。就像我们念书一样,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级,有三、四十个学生,考试起来还有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不一样。年龄相同、程度相同在同一个班,同一个班里头还是不一样。没有成佛之前,说找两个人完全相同的,找不到,不可能的;成佛就完全相同了。为什么?一丝毫缺点都没有了。等觉菩萨还有一点缺陷,两个等觉菩萨,三个等觉菩萨,他们缺陷并不一样,不完全相同。如来果地才圆满,圆满之后,倒驾慈航广度众生,没有一法不是最胜的,最殊胜的。现身,现种种身,一一身都是最殊胜;说种种法,无有一法不是最殊胜的。

  学佛要知道这目标,要知道这方向,向这方向、目标勇猛精进,对了,完全正确,你没有错误了。这事情要加紧用功夫努力,确确实实可以把成佛的时间提前。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的,这是世尊为我们说的,他老人家勇猛精进,所以他提前成佛了。在贤劫千佛之中,他排名是第五,结果是他排在第四,弥勒菩萨本来是排在第四,现在他排在第四,把弥勒菩萨挤到第五。什么原因?精进。这就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肯勇猛精进,成无上道的时间可以提前。尤其是在净宗法门,我们现在能够努力一点,认真去学习,决定没有怀疑、没有夹杂,一心称念,那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品位大幅度的提升。这个争不是跟别人争,是跟自己争,跟别人争,错了;跟自己争,这正确的。

  我们不能懈怠、不能懒惰,不能常常考虑我的身体、精神、体力恐怕不行,你还没有干,但是你有这念头,你已经就垮掉,你已经泄气了。为什么?不是天天都在讲吗?「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现在的思想已经挫折、已经失败了,学佛的人懂得这道理。身体健康强壮怎么来的?你的思想清净,你的思想纯正,你的思想健康,境随心转。我们讲经不知道讲多少遍数,相随心转,体质随心转。我们学院同学们很年轻,可是你们的精神、体力跟我比,你差很远,什么原因?你的心理不健康。病从哪里来的?病从心来的。心有病了,身体就没有法子,身体就要生病了。

  江本胜先生的实验,你们都知道,他到这地方来做了三次讲演,这人你们亲自见到了。他提供你的是什么讯息?你要清楚,所有一切物质是随着人心念在转的,就这么一个讯息。我们身体是物质,决定随着我自己念头在转,不但随着我的念头,也随一切众生的念头在转。但是所有一切念头,我跟一切众生,我的念头比一切众生强,江本博士传给我们就是这么一个讯息,这讯息就是佛经上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你心健康、心地慈悲、心地善良,你的身体怎么会不好?怎么会生病?如果我们真正懂得佛所说这道理,身体有毛病的时候,赶紧转念头,不要找医生,不要找药物,药物都有副作用。用自己的意念把自己身体完全恢复到正常,可不可能?可能,千真万确的事实。你现在做不到是你没有信心,你不相信你自己,这就是疑,大乘经上常讲: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说菩萨最大的障碍,换句话说,就是修学大乘最大的障碍。断疑生信,你的脚跟就站稳了,什么样的苦难到你面前都化解了。这化解,不是说苦难没有了,苦难有,怎么样?你在这苦难当中,不感觉得有苦、有难。别人有感触,你没有感触。为什么没有感触?心、身健康。所以一定要记住,心,念头转境界。

  前年我看了一本小书《旷野的声音》,这本书流通的也很广,我介绍的也不少,我在这本书里面,最得受用的是什么?所以一本书往往实在讲只有一、两句话,我们抓到了非常有作用。就是土著治疗、治病这方法,他不用药物,也没有什么治疗的方法,怎么样?转念头,完全用念头来治病。你看那个土著,两个负责医疗的人给他按摩,按摩的时候,实在讲按没有摩,他的手没有贴在人身上,悬空!悬空,口里面唱歌,意思什么?安慰他。安慰当中嘱咐他、劝告他:恢复你正常,恢复你正常的工作岗位。因为他有病,病是不正常,离开他的工作岗位。我们的身体是个整体,不同的器官就是不同的部门,每一个细胞在某一个器官里头,它有它的工作岗位。如果每一个细胞都恢复正常了,在它工作岗位上正常运作,身体健康,什么毛病都没有。你看那每一个细胞都听话,果然接受他的嘱咐,接受他的劝告,真的恢复自己工作岗位上,没事了。严重的重伤,到第二天什么伤痕都没有了,跟大家一块去旅行去了。

  我读这一段,证明佛经上讲的境随心转,相随心转,体质随心转,证明!为什么我们不能转自己?果然能转自己,人可以永远保持年轻,永远不会衰老,有理论根据的,有事实。你不相信这理论,那你就没有办法了。你还要找医生,还要去找什么药,不知道虚空法界剎土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几句话,世尊说的是总原则、总纲领,实实在在说,懂得的人太少了,佛是常常讲,没人懂;信的人更少,能够依教奉行的人,凤毛麟角。我自己在修学经验当中,我今天能信、能解、能行,五十二年的熏修,天天不断,锲而不舍。我看很多书,哪几句他讲得对,哪些他讲得不对,我清楚明了,我取他那个讲得对的,不对的我统统舍掉;这是参学,参学要有这能力。你没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善恶利害,你没有这能力辨别,你不能参学;你一参学就坏了,你肯定堕入邪知邪见。人家东西摆在面前,一看、一听就明了,只采取几句。

  凯西这些报告里头,我们只采取一点,哪一点?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就取这一点。其他的,佛法比他讲得透彻,比他讲得详细,比他讲得高明。难道业因果报,佛讲的不如他?佛讲的比他高明太多!为什么我们还取他这一点?现在人相信科学,他的报告,科学家肯定。现在中国人相信外国人,他是美国人,美国人也讲业因果报,也讲业障,美国人也讲轮回,虽然轮回讲得不圆满,给东方人做参考。尤其凯西没有接受过东方文化,没有接触过,他不是本身有这能力,他是灵媒附身。这灵媒境界层次不是太高,我们从整个报告里面,我们很了解,他层次并不是很高。他很善,有很多地方,他看错了,他说错了,这不能怪他,因为他还要学习。

  他说得很好,灵,灵是真正的,一个人真正的身体,身不是真的。灵生生世世在学习,不断的向上提升,他说的上升、堕落都是学习,这话说得很好,我能够肯定。人就是造了罪业,堕畜生、堕饿鬼、堕地狱,都还是学习。他们说学习,我以前在讲堂里面讲消业障,消业障就是学习。你不在那里受这果报,你的业障消不掉,你消不了,你不能提升。所以佛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地狱众生也有佛性,既有佛性,将来肯定成佛,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时间早晚怎么说?就是他业障什么时候消尽?业障真正消尽,苦头吃尽,这时候忏悔、回头,他就不断往上提升了。十法界对于堕落的神识,迷在十法界里头就是堕落,是堕落神识的一所学校,他在这里面学习。学习有的时候行善,有的时候造恶,有的时候能随顺性德,有的时候把性德完全忘得干干净净,所以佛门的大德常讲「长劫轮回」。轮回在这里头受苦受难,这里头消灾学习,不就干这事情吗?

  我们在这一生,这一生是真正不容易,太幸运了,希有难逢,遇到正法,遇到善知识,遇到很殊胜的缘,又能有这么长的时间;诸位晓得,半个世纪学习,这是很不容易事情。我们把这理论、事实搞清楚搞明白了,确定自己的方向目标,决定不可能改变,这对自己来讲无比的幸运。我们取西方极乐世界,今天在此地天天努力为的什么?为的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要提高品位。提高品位的目的,早一天成佛,早一天成就,或者是恢复「最胜根」,不为别的,就为这么一桩事情。成就最胜根,恢复最胜根,目的在哪里?目的在帮助法界虚空界里面许许多多六道众生。我们像诸佛如来一样自在示现,广度众生,帮助他们回头,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恢复自性,目的在此地。下面第五个名称:

  【或名称会。】

  『称会』这名词不太好懂,清凉大师有注解,「灭名称会者,以事之灭,称会理灭故」。原来这「会」是对事讲的,就是大乘法里头常讲的「会事归理,理事不二;事有理无,相有性无」。事相怎么来的?事相是从性理变现。如果理灭了,事也就没有了,但是事相在不在?事相在。在的时候,你怎么说它没有?幻相。《般若经》上讲的「梦幻泡影」,这相是影像、幻相,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这相在不在?在,一真法界确实有,十法界确实有。

  如果「称会」的人,他知道「当体即空,当相即幻」。所以这相你可以欣赏,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电视的画面你可以欣赏,你这萤光幕上有没有色相?没有,萤光幕上能现色相,但是决定没有色相。你一按扭的时候,没有了,这萤光幕上痕迹都不沾,确实没有。但是你要是按这频道,它就在你这里现前,十法界依正庄严,如是如是。所以这称会的意思就很深。实在讲称会这意思,我们用《心经》上几句话来讲比较容易体会。《心经》上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就是这个,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真正觉悟契入的人,他在一真法界,他在十法界完全是相同的。为什么?他知道当相即空,所以在这个相里头,他不会起心动念,他决定没有分别执着,不但当体即空,而且不可得。

  今天如果我们用电视画面来做比喻,这是很容易能够体会的。电视画面怎么显现的?它是点、线、面组成的,这是电子快速的运动。极其细微的点,这点组成线,线组成面,组成这样一个画面。这电的速度,我们知道一秒钟三十万公里。我们现在这画面,它是多少条线?这些线,这是可以量得出来的,我们电视屏幕就这么大。在一秒钟当中,它通过多少次,这能计算得出来,这东西不就是《楞严经》上释迦牟尼佛讲的,这画面「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我们今天看的是相续相,你要是看到它的真相,真相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所以这相不存在。然后就回到《般若经》上所说的实相,实相是什么?这电视的画面是无所有,是毕竟空,是不可得。

  我们今天有这么样一个科学工具,每天你要是能够这样去看电视,我相信看一段时期之后,你就大彻大悟了。你说哪一法不是佛法?能够帮助你觉悟的,那就是佛法,无上法。现在看电视的人很多,他不会看,他没有看到真相,他迷在妄相里头,这就坏了。迷在幻相里头,把梦幻泡影当作真相。佛告诉我们,我们现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这个屏幕能接触的、所接触的,就像电视画面一样,没有什么两样;速度之快,那电的速度不能比,没有法子相比,这电的速度太慢太慢。

  我们怎么能觉察出这世间是假的,不是真的?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我们都会念,这几句话真正的境界我们一无所知。那个境界,法身菩萨的境界,你要是真的懂了,真的看出来了,这世界原来是这样的,你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就称你为法身菩萨,就这么回事情。所以你真的要清楚明白了,你才懂得佛法里头所谓「哪一法不是佛法」。看电视是佛法,看电影也是佛法,唱歌跳舞也是佛法,没有一法不是佛法,问题是会不会?不会的,天天在这里听《华严经》,也不是佛法。为什么?听不懂,着相,迷在幻境里头,你出不来,这出不来就是你醒悟不过来。

  诸佛如来有巧方便帮助你,这巧方便是什么?一心念佛,巧方便。善根深厚的人,念上几年,他就入境界。往生的人,我们就以谛闲老和尚那个锅漏匠做例子,他念佛的功夫成就了,我们要问,他有没有开悟?他能不能通达一切世出世间法?极乐寺,哈尔滨极乐寺,修无法师往生,他在这时候通不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了。通达,为什么不度众生?不留下来度众生,要到极乐世界去,为什么?度众生要缘,缘不成熟!他到极乐世界先提升自己,什么时候缘成熟,他就来了。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进则兼善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进退不是自己的意思,是缘。缘不成熟,不成熟是没有人相信,没有人尊重,没有人依教奉行,在这时候退,退到哪里?退到极乐世界,提升自己。什么时候这世间的缘成熟了,当然锅漏匠我们不谈,修无法师他跟一切众生结的缘就很多,常住为大众服务,见到人都欢欢喜喜,尊敬别人,谦卑自己,这就是跟一切众生结法缘。等到哪一天缘成熟了,他就再来了。缘不成熟的时候,到极乐世界去,勇猛精进,快速的把自己提升到最胜根,就这么个道理。

  称会,这名词含义很深,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那就是相有理无,这样子你看这一切世间梦幻泡影。现在科学证明,所有一切物质只是一种快速的震动而形成的,所以能量跟物质是一桩事情。物质解放就成能量,能量在快速度的时候,浓缩之后就变成物质,缘生。所以能与质是一体的两面,科学证明。佛法讲物质的来源,法相宗里头所说的「无明不觉生三细」,物质是三细相里面的「境界相」,精神是三细相里面的「转相」,也称之为见分。见分是相分的缘,自证分是相分的体,那个体就是因,因缘和合,相分就现前了,相分是物质。

  佛经上说的,自证分是能,能量,本能,不但物质是这能量现的,精神也是这能量现的,所以精神跟物质同源,它是一不是二。许多宗教家称为上帝,称为神,在佛法里头不用这名词,佛法里称为法性,称为佛性。法性是讲的体,佛性是讲的用,佛性就是觉性,就是我们常讲的见闻觉知。讲法性里面的智慧,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这是法性本来具足,不是从外头来的,它自然有的。一切众生真身根源都是法性,所以法性身就叫做法身,大乘教里头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这是说明事实真相是什么?虚空法界剎土众生一家人。说一家人还疏远,一法身,一个自己,自他不二,生佛不二。众生跟佛不二,谁知道?没有什么人知道,这事奇怪!

  我再做个比喻跟你说,这现在外国人也用这比喻,我们身体每一个细胞、每一根汗毛跟整个身体不二。从这比喻里面,你要能够领会到,我们现在这身就像我们身体一根汗毛、一个细胞,我们整个大宇宙就像我们这一个身体,我们整个身体叫做法身,我们这一根汗毛、一个细胞叫做肉身,我们现在执着这身体,关系跟这一样。所以有人说我们这个我还有一个大我,没错,大我是法身,小我有生灭,大我没有生灭,大我跟小我不二。我们这身体上,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原子,每一个粒子,看我们整个身体是大我。细胞有没有生灭?有,新陈代谢。所以我们这身,小我的身有生灭,大我决定没有生灭,大我是真正自己。佛法里对这说得非常详细,真正明了之后,你私心没有了、妄念没有了,你矛盾没有了、对立没有了,换句话说,所有一切的不善统统都没有,你觉悟了。你起心动念一切作为都是纯善,最胜根,生最胜法。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苦灭圣谛第六句:

  【或名无资待。】

  这一句也是如来究竟的果德,这名字称为『无资待』,这「资待」是什么意思?「资」是资助,「待」是等待。资助跟等待是什么?是业习烦恼,你有业习烦恼,你总是在等待着果报。所谓是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钱,总是免不了因果报应。这资待就是因果报应。到什么时候才完全没有?如来果地完全没有了。我也不欠别人的,别人也不欠我的;换句话说,无量劫来跟一切众生恩恩怨怨的这些帐都了了。这无资待就是帐都结清,了了,是这意思。由此可知,修行人在世间决定不能够欠债。命债、人情债、财物上的债,债说不尽,太多太多了。为什么会欠这么多债务?总的来说,还不是为了自私自利,还不是为了样样都想控制、都想占有,只要有这念头,你天天在负债,这债永远还不清。好在这些事就像前面所说的,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什么时候果然明心见性转识成智,这帐就了了。

  如果没有这事实真相,债务是永远消灭不了的,这事情就麻烦了。好在这桩事情迷的时候有,觉的时候就没有了,所谓「觉后空空无大千」,迷了就真有,你要真还,觉了就没有了。觉了之后,虽然没有了,它转变了,转变什么?转变成有缘,有缘就可度,可得度。菩萨成佛的时候,生生世世跟你有这些债务关系的,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统统都是有缘人,就是过去世有这些瓜葛、有这些纠缠,这都是有缘人。有缘人遇到了,他愿意跟你接近,这接近就是帮助他的机会来了。有时候很欢喜的接受你的调教,那是什么?他的善根熟了,这个缘好。有些他会反叛,他来破坏,就像释迦牟尼佛在世,提婆达多、六群比丘,那是什么?过去生中的恶缘,也来皈依,也跟你出家,但是最后是背师叛道。

  这一桩事情,要看你从哪些角度上去观察,没有善恶,没有好坏。真正明白人,在这里头学到很多很多东西。背师叛道的人,他有他的果报。再看看释迦牟尼佛是用什么态度来处理这桩事情,给我们学到了智慧。佛是一片慈悲,在这里面展现忍辱、展现持戒、展现定力、展现智慧。不是在这境界里面、前面我们念的最胜根,体会不到。在这境界里面,如来许许多多真正殊胜之处,佛法真正受用之处,在逆境、在顺境、在善缘、在恶缘,你看他怎么样运用,运用的都是最极善巧。那就是前面讲的最胜根,最胜根展现出最胜法,妙不可言。不但自己没有受害,提升;造作这些恶业的人,虽然堕落,不受苦报,奇怪!你看提娑达多,提娑达多,经上佛说得很清楚,他是造五逆十恶罪,背师叛道,堕阿鼻地狱,但是在阿鼻地狱里面的生活,佛说就像忉利天一样,他不苦。为什么?因为他的造作,把释迦牟尼佛的德行显彰出来,让许许多多人觉悟了,这是他做了一桩好事,所以堕地狱不受苦。

  如果你害这人,这人要有报复心、有瞋恚心,那个麻烦大了,那造成什么?冤冤相报,那是生生世世的痛苦,苦不堪言,迷。迷的人对觉悟的人造作一切恶业的话,使那个觉悟的人他的智慧、德行、定力、忍耐、持戒更明显的衬托出来,让一般中下根性的人都能体会得到,对于佛陀都能生起最极尊敬之心、仰慕之心,发心向佛陀学习,这功德大。所以我们肉眼凡夫看这世间,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不可靠,这是佛经上讲的,真的不可靠,不能听信这些话。为什么?他没有那个眼光,真正的善恶、真妄、邪正、是非,绝对不是普通人能看得出来的。这里我们要好好的学习,这是真实智慧。

  「无资待」就是永远没有这些纠纷了,跟一切众生的债务关系一笔勾销了,转变成可度的缘分。再看底下一句,第七句:

  【或名灭惑。】

  这意思好懂,『惑』是迷惑,灭谛就是迷惑永远断掉,无始无明断了;生相无明能断不断,这叫大慈大悲,不是没有能力断,确实是断了,就跟前面称会里头的意思一样,确实是断,决定没有生相无明。现象还在不在?在。现象怎么生的?现象是生相无明生的,但是他无明破了,相还留在这里。对于这现象的事实真相彻底通达明了,他哪来的无明?这相是什么?这相是真如本性里面的性德,所以这时候,身称之为法性身,境界、剎土、世界称之为法性土,名字换了,事实还是一样。由此可知,众生跟佛之间,确确实实只有迷悟不同而已,除迷悟之外,一切现象上根本就没有差别。佛如如,众生也如如,哪有两样?这个理很深很深。

  佛是究竟通达明了,我们现在是才听说,想学习,是不是真的学习?这得问自己了。真的学习从哪里学习起?从放下学起。放下自私自利,我常讲的,放下对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放下对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从这里下手;一直到如来地,还是这句话,还是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控制占有,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就是这一句。我们自己以为放下了,再进一步才知道,还有很多并没有放下,再把知道的再放下;再进一步,又发现还有没有放下的,到如来地才真的放下,真的没事了。

  如来地,这概念也要清楚,什么地是如来地?初住菩萨就是如来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天台大师讲的分证佛,那就是如来地。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头讲得很清楚,《金刚经》上讲的诸佛如来,诸佛如来是指的什么?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叫诸佛如来。所以《金刚经》上那代表般若,《般若经》上讲的诸佛如来就是《华严》里面讲的法身菩萨,四十一位都叫做诸佛如来,如来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就是如来地。我们禅宗里头常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如来地;如来地里面还有等级,四十二个阶位,最后那个是究竟圆满的佛果。此地讲苦灭圣谛,这个灭是讲最高的那个位次,究竟圆满佛果,比等觉还要高一个层次,大乘教里头也称为妙觉。等觉上面是妙觉,妙觉是究竟果位,这个意思要懂。

  我们现在这个「灭惑」,惑有层次、有浅深。我们要从最浅的,最浅的见思烦恼,见思烦恼里面最浅的,见惑,就是有很多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看法,先要把这个修正。怎么修正法?要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放弃,随顺佛菩萨的想法、看法。千万不能有个误会,佛菩萨是古人,那个时候科学没有发达,他们的想法、看法未必是真的,那就坏了。现在科学没有证明有六道轮回,没有证明有天堂地狱,所以对于天堂地狱、六道轮回都认为那是古时候的迷信,现在世间这种人很多。我们今天随顺佛菩萨的教诲,人家是用另一眼光来看我们,迷信,疏忽现实,给了我们很多帽子,到底是他迷信还是我们迷信?所以我们要以行动来表现,这就是所谓事实胜于雄辩。科学,科学的精神是什么?拿证据来,我们如果能够拿得出证据来,他不能不服。证据在哪里?证据在我们身上,你能够一切放下,烦恼轻;烦恼轻,一定智慧长,这是证据;烦恼轻,一定身体健康,这是证据;烦恼轻,这人一定很不容易衰老,证据。证据不在别的地方。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的一生就是证据,他的智慧是辩才无碍,无论什么问题你去问他,释迦牟尼佛一生从来没有被人难倒过,所以哪有一个问题释迦牟尼佛不能解答,没有。当时印度不是没有高人,我们在历史上知道,那个时候是印度学术、思想的黄金时代,很像我们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佛是生在印度那个时代。宗教学术派别之多,佛经上讲九十六个。最有名气的,最有影响力的,有六个,六师外道。那些真的是有功夫、有定功、有智慧,他们在禅定里面确实突破空间维次,对于天上人间饿鬼地狱,他们是亲眼所见,不是想象,不是推算。他们在定中见到的,那叫现量境界,定中亲自见到;你有这定功,你也亲见到,你见到的跟我见到的,我们彼此来谈谈,一样,那这就不是假的。你见到跟我见到不一样,那就有疑惑;你见到跟我见到一样,再看看别人见到的,大家都说都一样。而且这些高明的人,他并不是说这东西只有我能见到,我们这几个人能见到,你们不行,不是。你去修定,你修定心入了定,你也会见到,平等法,不是专利的。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他真的有圆满智慧,有圆满德能,有圆满的相好,他怎么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平等的,为什么现在我有,你没有?你被你自己的烦恼障碍住了。所以他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换句话说,你要把妄想执着放下,你就证得,你证的跟他证的一样,决定没有两样,佛佛道同。所以佛法平等是从性德上建立,真平等,十法界有情众生没有一个不平等。跟谁平等?跟诸佛如来平等,我们跟诸佛如来平等,天人也跟诸佛如来平等,畜生,蚊虫蚂蚁跟诸佛如来也平等,饿鬼地狱没有一个不平等,真平等。为什么?一切有情众生统统有佛性。为什么现在变成这样子?那就是各人的妄想分别执着不相同。妄想执着分别严重的就往下堕落;稍微轻一点的,他就往上提升。十法界依正庄严,真相如是,真相说出来了。

  我们懂得这道理,知道这些事实真相,我们人生的目的在哪里?我们是凡夫,我们人生的目的一定要提升自己境界,向顶峰提升,那就没有错了。顶峰,十法界里面佛法界,我们的目标要订在这地方。能不能做到?幸好有净土法门,有带业往生。佛说,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说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说,这法门可以在一生当中提升到最高峰,能把你无始劫以来的迷惑灭尽。这法门我们遇到了,这是缘,无比殊胜的缘分。

  我们今天在此地建祖先纪念堂,我们以念佛这法门供养我们的祖先,希望我们的祖先跟我们在一起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念佛,真正做到大势至菩萨的教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觉明妙行菩萨跟我们开示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希望我们这两万多个姓氏,列祖列宗,我们共同来修学这法门,同生极乐国,早一天证得无上道。证得极果之后,倒驾慈航,在遍法界虚空界普度有缘众生。诸位想想,这桩事情值不值得做?你要问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这不全部都给你解答了吗?你再想想看,世出世间还有比这更殊胜的吗?找不到了,无比殊胜,这机缘就在今朝。有大善根的人、大福德的人,他抓到了,他在这一生成就了。无论现前受什么样的苦,受什么样的难,他都甘心情愿。为什么?要成就无上道。希望我们四众同修真正觉悟,这一生当中把这机缘抓住,决定不能让它空过。

  依教修行,自利利他,自利利他是平等的,而且你一定也晓得,自利就是利他,利他就是自利,自利利他是一不是二;不能有偏重,偏重你就错误了,这一偏重就变成二法。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这说法是真正知道大乘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总的方向,所以自行化他是不二法。我们这道场的殊胜,天天大家在一起研究经教,真的是理愈研究愈清楚,愈研究愈明白,帮助我们断疑生信。但是佛理、佛的教诲一定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我们的念佛堂,更重要的不能够疏忽落实在这地区;这地区是图文巴的城市,是昆士兰州,是澳大利亚,这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对于这地区,对于这地区上的居民,要做出牺牲奉献,以最殊胜的佛法觉悟世道人心,奉献给一切大众,这是大乘。再看下面第八句:

  【或名最上。】

  这『最上』跟前面讲的「无等等」、「最胜根」相应。在一切法门里头,《金刚经》说得很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古大德,隋唐时代的大德,有中国的,还有外国的,有日本、韩国在中国留学的那些祖师大德们,他们曾经共同在一起讨论佛法,哪个法是世尊在一生四十九年当中所说的最上法,第一法?他们指的是经论,那个时候研究经论的风气非常殊胜。经过大家研究讨论,几乎一致公认《华严》是世尊一生当中所说的第一经,大家尊称这部经叫根本法轮,其他一切经称之为眷属。这意思就是说,像一棵大树一样,《华严》是根是本,其他一切经是这树的枝、干、叶、花朵,《华严》是根本,这就是最上法门。

  《华严》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他说《无量寿经》最上。为什么?《华严》到最后的圆满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无量寿经》就是极乐世界。这也是当时这些大德肯定的,没有话说,《无量寿经》是第一。《无量寿经》在中国有十二次的翻译,很可惜许多的本子失传,现在传下来只有五种译本,七种失传。五种译本里面内容差别很大,所以古大德从这一方面体会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无量寿经》,肯定不止讲一次。为什么?如果是一次,他经本只有一本,原本只有一本,怎么样翻译,应当是大同小异,不能有很大的差别。但是现在这五种原译本里头,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断定不是一次讲的。

  从五种译本来看,古大德的判断,至少有三种梵文的原本,三种不同的原本,那就是三次所说的。最大的差别,最明显的差别就是愿。这五种原译本里面,四十八愿的有两种本子,二十四愿的有两个本子,三十六愿的有一个本子,这差别太明显、太大了。所以决定不是一次说的,这讲得很有道理,我们能信,我们能接受。因此古大德才有会集的做法。第一次会集的是王龙舒居士,王龙舒居士,大家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都看到,他是站着往生的,预知时至,没有生病,站着走的。第一次是他会集的,他的会集本收在清朝《龙藏》里头。莲池大师注解《弥陀经》,《弥陀经疏钞》里面引用《无量寿经》的原文,一半是出自王龙舒的会集本。但是龙舒居士会集,他只见到四种原译本,还有一种《大宝积经》里面的《无量寿会》这一部,王龙舒居士没有见到过,所以他只是四种本子的会集本,意思就不完全了。因为《无量寿会》这本子里头有一些经文,其他四种本子上都没有,这就很重要了。所以到了清朝咸丰年间,魏默深居士做第二次的会集本。

  夏莲居老居士,这是民国初年,做第三次的会集本,这会集肯定是后后胜于前前,前面这本子有缺失,后人会集的都把它订正过来了。魏默深的本子也有缺陷,夏老居士这第三次会集,把前面两次会集本的缺失统统都补过来了。这是最完整的会集本,是集原译五种本子的大成,我们今天看到这本子生欢喜心。我那个时候刚刚跟李老师学教的时候,在台中慈光图书馆看到这本子非常欢喜,特别有缘分。李老师也把这本子给我了,是什么本子?是他在台中讲解这一部经,他自己做的眉注,毛笔写的。这本子在台中,很多同修都没见过,都不知道有这本子。李老师往生的时候,我才把这本子拿出来影印,印了一万本,台中同修很多才知道老师有这么一个东西在,这些年来流通全世界。这本子它里面有四十八品,就是分做四十八章,哪一章最重要?当然第六章,就是第六品《发大誓愿》,这是全经核心,全经无非就是四十八愿详细讲解,所以四十八愿是中心。四十八愿,哪一愿最重要?古大德说过了,第十八愿。所以日本有本愿念佛会,专门就依第十八愿。十八愿是什么?持名念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是从这来的。

  「最上」,这一段文里头,这最上是讲灭谛,是讲如来究竟的佛果。我们今天讲最上是适合于我们根性,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摆在我们面前,哪个法门对我来讲是最上?但是这最上是因,最上的因成就最上的果,因果是相应的,因果是决定错不了的。对我不是最上的法门,我怎么能证到最上的佛果?这道理一定要懂,你要不晓得这道理,不知道选择最适合于自己根性的法门,你的成就就有限。我说这几句话的时候,就是总结这两句话,说这么多就是为了这两句。你要真正能体会到,选择我自己根性,我自己修学,对我来讲这法门最上,不是对别人,我因这法门能成最上道,这就没错了。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一0三卷)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西方离垢世界,苦灭圣谛第九句看起:

  【或名毕竟。】

  在灭谛里头,『毕竟』就是究竟的意思,这也是达到最高的果位,跟前面讲的「最上」意思是一样的。「最上」是从果位上说的,偏重在果位上;「毕竟」是偏重在证理上,回归自性,究竟圆满的回归自性,表这意思。在这一段经文里面,我们看到灭谛的十个名号,给我们很大的启示。特别是初学佛,或者是学佛有一段历程,但是方向目标还没有能确定,这个开示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也就是帮助我们确定目标方向。诸佛如来无一不是期盼我们早日成佛,这是真的。我们能够早一天成就,这就是满诸佛的本愿,畅佛本怀,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一点都不过分。理与事都要清楚、都要明白,究竟果位是我们向往的、希求的,从哪里做起,这个重要!

  在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教,而为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们所认知的、所赞叹的,乐意推荐介绍给我们的,无过于净土法门,无过于小本持名念佛,一心不乱,求生净土。在这两、三年之中,凡是有缘遇到这法门,信愿奉行,都往生了。《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所记载的,真叫挂一漏万,许许多多念佛真正往生的,没有人知道。尤其在古代,交通资讯都不发达,某人在那里往生了,谁知道?只有他邻近,大概是几里地之内的人知道,十里地之外的就很少人能知道,没有媒体传播。这才知道往生的人实际上有多少?没有法子计算。《往生传》、《净土圣贤录》里面所记载的,是有人给他传播,大家知道的,所以修这法门成就的人太多太多。

  古大德跟我们讲的「万修万人去」,这话在古时候是正确的,哪一个修这种法门,没有不成就的。一生修学这法门而不能够往生的,不是没有,古时候就有,少;现在有,很多。这原因,我们在讲席里头讲得太多了,不要再重复,总的原因来讲就是放不下。这里头最难的,亲情放不下、恩怨放不下、财富放不下。放不下,带着走!带着什么?事相上你什么都带不去,业带去了。这业习记载在阿赖耶识里头,阿赖耶识是个大仓库,无始劫以来的业习烦恼统统记在里头,像个资料库一样,档案室一样。你自己有缘自己可以拿出来,所谓「因缘相会时,果报还自受」,那就是这档案调出来了。有能力的人,有定功的人,有特异功能的人,也能看到你资料里面的少分。这少分是什么?你前世、再前世能看得出来。像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的能力能看到五百世;五百世之前的,阿罗汉不知道了。《法华经》里面,佛说了一个公案,「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那是久远劫之前,念了一声南无佛,这个阿罗汉不知道,阿罗汉看这人五百世没有种过善根,没有听过一句佛菩萨名号,更没有人念过。这人遇到释迦牟尼佛想学佛,怎么能成就?没有善根。佛告诉大家,他在久远劫之前,念了一声南无佛,阿罗汉的能力只能看五百世,不知道。

  从这些地方,我们就懂得,古今中外具有这种特异功能的人很多,不是没有。在中国,我们看到古人笔记小说里头所记载的;在外国,历代笔记里头记载的,甚至于有专门报告的,也相当丰富。世间人不知道究竟,遇到这些事情感到惊讶、感到神奇;读过佛经的人,深入经藏的人,清楚明了它是怎么回事情。在现代这社会,乱世,这些事情,你只要稍微一留意,常常遇到。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要有智慧去判断。可以做为参考,不能完全信他。我们不知道他真正的身分,所以合情合理可以参考。如果觉得与情理,或者与经典,佛教的经典、世道的经典(世间圣人所说的),要有抵触,要有违背,我们都不能接受。与伦理道德要是有违背的,那是邪法。

  我们受过,特别是在苦难的时候,受过别人的帮助,别人是有恩于我。古人教我们,「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为报」。如果这灵媒来劝你:你不要跟这人接近,你应当要远离他。这是不道德,这不能听,这是违背性德、违背圣贤教诲,这不是真的,这纵然是灵,这灵不是正神,这是邪魔。所以有能力辨别,我们的心正、行正、言论正,邪魔他赶快就离开了。这就是什么?谚语常讲的邪不胜正。我们自己要正,自己要不正,听他的诱惑,那你就堕入魔道。所以自己这一生当中,做人行事要有个标准,这标准总的来说,天理良心。谁知道天理良心?圣贤人知道。圣贤人的教诲都是从天理良心里头所流露出来的,他所讲的就是天理良心。

  在中国典籍里面,最具代表性的,《四书》。在中国流行差不多是一千年,家喻户晓,读书人没有不读《四书》的;只是到最近这半个世纪,念书人也把这东西丢掉了。这一丢掉,标准没有了,心行没有依靠了,造作罪业自己不知道,这真叫醉生梦死,佛经里面常常看到「可怜悯者」。所以我常讲,我们同学们有幸,能够在这一生遇到正法,在这乱世,我们还没有远离圣贤,还能够天天亲近佛菩萨,不容易!大家不要祖先了,也不要父母,我们有幸知道纪念祖先,报祖先之恩。想想我们身体从哪里来的?父母养育之恩,我们是父母养育的。你这样去想、这样去问,对于去我们久远祖先,敬爱之心、纪念的情自然就生出来了。我们学院,万姓先祖纪念堂,今天祖先的牌位全部都排列完毕了。明天我们上午讲经暂停,明天上午,我们要做一个安位的仪式,接着我们上大供。先祖纪念堂正式展开活动,这活动是念佛。我们知道世出世间无比殊胜的大法,佛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以这供养祖先,成就自己。所以我们的念佛堂明天正式开幕,我们的目标,希望念佛堂念佛的同修,以真诚心,坚定、清净的行愿,念佛求生净土。

  念佛的方法,我们采取谛闲老和尚的教诲,不分昼夜,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赶紧到念佛堂念佛。现在学院还没有开幕,没有正式上课,所以绕佛可以在外面走廊绕,我们建这走廊就是绕佛用的。将来学院正式上课,因为念佛堂隔壁是教室,上课的时候,我们绕佛在念佛堂里面绕,把门都关上,在里面绕。念佛跟学经教的没有妨碍,这道场解行相应。学教的同学,我希望每天至少要抽两个小时到念佛堂去念佛。这两个小时是不能再少了,愈多愈好,看各人自己学习的状况。

  我早年在台中学教的时候,好象过去也曾经跟诸位报告过。那时候学讲经,有的时候遇到经文很困难,感觉到经文明明有很深很广的义理,但是注解里头往往都很简单,我们不晓得要怎么样讲才好。找参考资料,多看几种注疏,看了之后还得不到要领,这时候怎么办?不看了,把这些注解统统收起来,拜佛,心完全静下来,一切的念头统统放下来,不想了,一心去拜佛。拜上几百拜之后,忽然这句通了,那个意思真的出来了,止都止不住,赶紧来写,这现象常有。所以如果你们研教遇到这困难,不知道怎么讲好,你也可以把它放下,到念佛堂去念佛去,或者到念佛堂去拜佛去,决定有效,佛菩萨加持你。这念佛堂是祖宗纪念堂,祖宗加持你,我相信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解决。这就是什么?求感应。这方法是李老师教我的,我也不是自己想出来的,他老人家教我的,至诚感通。真诚到极处,念佛、礼佛,只要你心真诚就会有感应。这么多年来很有效果。

  老师传我的秘诀,我公开传给大家,希望每个人都成就。希望你们的成就都在我之上,我就没事做了,我就可以进念佛堂专心念佛,万缘放下了。我的工作有人接替,有人代我做;现在没法子,还没有人能接替,没有人代我做,只好再干。《华严经》如果有人讲,我每天给你顶礼三拜,那真的叫谢天谢地,不必这么辛苦。所以究竟的圆满,要知道从哪里开始?要怎样修法?再看最后这个名号:

  【或名破印。】

  这是灭谛里面所说的。『破印』,清凉大师有注解,我们看看大师说的。「灭名破印者,世之阴苦,若腊印印泥,印坏文成,此阴纔灭,彼阴续生,今云破印,永不生也」,清凉大师给我们这提示很好。原来这「印」是什么?我们讲印模,古时候用腊做的,腊容易雕。做个模塑,把它跟泥和在一起去烧,这一烧,当然腊就溶化掉,腊变成了燃料,但是这印印上去了。最明显的,瓦当,「瓦当」跟现在人讲,现在人不懂什么叫瓦当?砖瓦大家知道是窑里面烧的,它要经过窑烧。我们看看古时候,砖,砖上有文字、有图画。大型的是好多个砖拼起来的,拼图,拼出来的;小的是单独的,一个砖上一幅图案。瓦,靠近屋檐那一片瓦有图案。此地所说的就是讲这事情。「印坏文成」,腊印烧坏了,没有了,烧掉了,文印在砖瓦上,印在那上面。并不是从砖瓦上刻的,砖瓦刻很不好刻,那个工程很大了。所以它是用模子,用腊,腊好刻,刻成模子和在泥上烧成的。破印,佛用这做比喻,比喻什么?「世之阴苦」。世间,阴是五阴,八苦里面有一条叫「五阴炽盛」,《般若心经》有「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那就是此地印破的意思。他这比喻,比喻世间五阴之苦就像腊印、印泥一样,「印坏文成」。

  「此阴纔灭,彼阴续生」,这是讲的相续相。前面那个阴灭掉的时候,就像印、就像腊印;后面这阴续成的时候,就像文成,用这做比喻。换句话说,把前面的相比喻做印,后面生的比喻做文成。我们今天所体会到的现象,都是相续相,这现象剎那生灭,不是真的,所以《金刚经》上说「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与大菩萨,他们对这事实真相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所以知道这现象确确实实如梦幻泡影。因此,他不会起心动念,他不会有分别执着,他对于这事实真相很清楚很明白,知道一切相「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里用印破,印破是什么意思?「永不再生」。这是什么境界?就是破最后的生相无明,这是这名词所表的意思。破印就是破最后一品生相无明,等觉菩萨功德圆满,破一品生相无明,证到妙觉位,究竟圆满的佛果,叫破印。所以这意思很好,意思真的是很深,我们要是得不到清凉大师开导、指引,这两个字不太好想象。怎么个讲法?讲到是苦灭圣谛,苦灭圣谛是出世间的果报,义理深广无际。清凉大师给我们这一指点,我们就明白了,知道这名词是等觉菩萨破最后一品生相无明的比喻。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离垢世界中,或名坚固物,或名方便分,或名解脱本,或名本性实,或名不可毁訾,或名最清净,或名诸有边,或名受寄全,或名作究竟,或名净分别。】

  到这地方是一段。这也是名号无量无边,略举十个。第一个名字叫『坚固物』,也是从比喻上说的。苦灭道,这道能断苦、能证灭,当然它不是一物,但是用这一物来做比喻。「坚固物」是什么?我们看到这名词就会想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题里面的「金刚」就是坚固物,比喻般若这法门,金刚能坏一切物,一切物不能坏金刚,所以金刚称为「坚固物」。如果我们用这意思来看,「坚固物」就是般若智慧,这是真的。大乘佛法的修学,始终不离智慧。

  禅宗,诸位一定要晓得,不是修禅,是修般若波罗蜜多,这决定不能误会。可是误会的人真不少,他真的去学禅定去了,于是怎么样?不能开悟。学得好的,得禅定;学得不好的,禅定都得不到。早年倓虚老法师在香港讲经,我们是后学,年轻,没有机缘见到老法师。但是我在香港讲经多年,住在老法师他的道场,中华佛教图书馆。我住的时间很长,我看到老人的著作,也听到老人讲开示的录音带,那个时候只有录音带,没有录相。他常说,在他一生当中,遇到许多参禅的人,参禅得禅定的他见过。参禅得禅定,功夫不错了。为什么?来生生色界天,不是欲界,这真正得禅定的。没有得禅定,但是确实他有一点定功,我们佛门叫未到定,他修禅定修的还不到家。换句话说,达不到初禅的标准,就是初禅要一百分,他只有六、七十分,达不到这标准,这叫未到定。未到定生到哪里去?也不错,生欲界上面四层天,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天,这四层天是未到定。如果真的达到初禅标准,就超越欲界。欲界下面两层天,四王天、忉利天不需要修定。那是什么?善福,修善修福就能够生到这两层天,这我们要懂。

  大乘禅宗,它不是修禅定。你们展开六祖大师的《坛经》,实在讲,那是六祖大师的语录,后人尊重他的成就,把他的语录称之为经,这是对他特别尊重。《坛经》一展开,第一句话是什么话?六祖说的,「大众,总修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把他修学的宗旨说出来,他是修「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为什么说禅?禅是方法,这要懂。用禅的方法要达到般若智慧,这就是佛门常讲「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修禅定不是目的,目的是开智慧,禅定是手段;持戒,持戒是手段的手段。用持戒得定,用定开慧,开慧才是目的,慧开了之后,这叫坚固物。换句话说,般若智慧开了,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这通达就好象「坏」,般若金刚能坏一切物,一切物不能坏金刚;般若智慧能通世出世间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比不上般若智慧,不就这意思吗?禅宗重视智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其他法门呢?我们在初学,总认为其他法门大概在这一点比较差一些,那是我们想错了。

  我在台中,没有出家之前在台中学习,以后出家了,台中同学们找我,问我:你在台中老师会下到底学了些什么?我做了一个报告,给大家做参考,我这报告是用图表画的,是画了三张还是四张,先送给老师看。老师一看,我的目标是订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订在明心见性。老师说:错了,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明心见性。换句话说,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是以智慧为终极的目标,那你就对了。不管哪个法门,只要是大乘法,方法手段不一样,方向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我才真正懂得《金刚经》上所说的,法门平等,无有差别,我才懂得这一句话,都是以明心见性为目标。这坚固物就是明心见性。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苦灭道圣谛第二句:

  【或名方便分。】

  一切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无论是现身、无论是说法,都称之为「方便」,方便无量无边。如果称某一个法,某一个法门,那就是『方便分』。我们念佛法门,无量无边善巧方便当中的一分;宗门参究也好、观心也好,也是无量无边方便法里面的一分,这意思好懂。但是这里头还有一个很深的意思在里头,那是什么?就是一个方便法通达,一切法都通了,奇妙,不可思议!确实这跟世间法不一样,世间法,这一般人常讲「隔行如隔山」。好比我们在学校里头学的这些课程,不同院系的彼此完全不能够理解。譬如学土木工程的,他不懂得文学,他不懂得医学;学医学的,他也不懂得土木工程,真的隔行如隔山。

  佛法不一样,佛法宗派很多就像大学里头不同的科系,但是它很奇怪,你没有学通的时候,好象也是隔行如隔山。真正通达了,各宗各门派的全都通达了,《华严经》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不二」,这是佛法。你要问这什么原因?为什么会有这现象?真实智慧。所以佛法要真正通了,那我们要问,世间法他有没有通?奇怪,他也通。你说这话拿证据来,有,释迦牟尼佛就是证据。你们查查《大藏经》,《大藏经》里头有不少,分量不大,小部经。那些小部经在当时实在讲,许许多多人想去考考释迦牟尼佛,很多讲世间东西,释迦牟尼佛从来没有接触过,从来没有学过。我来问你,看你懂不懂?结果一问,全都懂,没有一样他是外行,变成世出世间法统统是内行人,大家就服了。什么原因?实在讲,佛在大乘经告诉我们,那个根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你把心识通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心现识变的,你哪有不通达的道理!

  世间做学问的人为什么不通?他没有通到根本。就像一棵树一样,世间学问,他只研究到某一个枝、某一个干,在这枝干范围他能通达,另外一个枝干他就不知道,他就不通达了。这事实就像这比喻一样,佛是通到真正的根本,所以他一切贯通。佛法,大乘佛法,无论是哪个法门,到最究竟处是同一个根本。明心见性,这是到了干,还没有到根;到破尽无明,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也破了,那是根挖出来了。宇宙之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通,全通了,就是这么个道理,这是「方便分」里面深义。

  如果你要懂得这道理,懂得这意思,你在大乘法里面,你去选择一门,这一门怎么选择法?选择的方法,不是看别人,完全看自己,自己的程度。如果选的这法门超过自己的程度,你没有办法学。在从前还指望一个好老师,现在好老师也找不到,只能找古大德的那些注解,古大德注解也注得很深,这就难了。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根性,自己学起来很容易,不感觉得吃力,不感觉得困难。学习经教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这一点,你才能学得成功;好高鹜远,最后决定失败,这我曾经讲过例子。

  早年我在台中学教,我认识一位法师,他大我五岁,跟韩馆长同年,人很聪明。他是做经忏佛事的,我劝他把那个放下,我说:你人相貌长得很端正,像一个大法师的样子,有那个威仪。我说:你要讲经教,讲的是好手,一把手。他也有兴趣,我说:我介绍你,我认识台中李老师,我介绍你,我在那里学,我们两个一起学。这样子,我就带他到台中去了,在台中住了十个月。他的性子太急,因为李老师一个星期只上两天课,一天讲经,星期三听他老人家讲经,星期五听他老人家讲古文,我们一个星期两堂课。他说:这要到哪一年才能学得成?他着急,我当时给他讲,我说:我现在的程度,一个星期接受老师讲两堂课,我是轻而易举的消化掉,学得很轻松、很快乐。我说:如果老师一个星期教四堂课,我就不会这么自在,那我就得要很认真努力来学习,我才能消化得了;如果老师一个星期上六堂课,我就会跟不上,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说上课听听就算了,那个不行!你要能把它消化掉,要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你才会有受用。否则的话,听了之后,纵然记得很清楚,覆讲讲得一点不错,还是别人的,与自己不相干,那得不到利益。

  他是个急性子,而且又嫌着什么?我是劝他从小部经学起,在这地方他对我产生误会了。因为那一年我到台中,我学《楞严》,我跟他讲:我学《楞严》前面有三十部经基础,我在老师那里学了三十部大大小小的经,我才学《楞严》。他什么小部经基础都没有,一开头就要学《楞严》。我说:当然我们世出世法里头都有天才,那是一般人比不上的。他不愿意从小部经学起,我说:好吧,那你就试试看。他真努力、真发愤,每天晚上都搞到两、三点钟,看注解,查资料。到第十个月,业障现前了。有一天突然之间,眼睛睁开看到经本一片漆黑,他告诉我这不得了!那个时候大概有两、三天都不行,看经本是一片糊涂,就没有办法,回到台北再去做经忏佛事去了。慧忍法师,前年过世了,很可惜。但是他后来非常后悔,知道我跟他讲的是好意,他说:当时我要听你的话学小部经就好了。人在那个时候不服气,贡高我慢,好象「你学《楞严》,叫我学小部经,你这么瞧不起我」,有这味道在。我有什么法子,没法子,想帮忙帮不上。这就是选择法门一定要知道自己的程度,要知道自己现前生活环境,都能适应,没有妨碍,这学起来方便。

  这几年我还遇到一些年轻同学,他们问我《华严经》能不能学?我要是老实告诉他,决定不能学。上台讲经,像我这讲法决定不能学,一定要按部就班,不能够躐等。我在讲台上讲了四十五年,你能够一下就讲到我这样子,希有!我不能说是没有,我只可以说希有,那不是普通人。我们是普通人、是凡夫,经过长时期磨炼出来的,除非你是再来人,那没有话说,天才,一闻千悟。所以选择法门是要依照自己的根性,自己的程度,自己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方方面面都要想到,你一定成功。大的成就,那是你一生,你的方向目标不改变,锲而不舍,再艰难、再困苦,也要咬紧牙根突破,你会成就。我这一生实在讲,可以给一般的年轻同学们做个样子。我一生就是一个目标、一个方向,锲而不舍,遭遇的困难很多,不是一帆风顺,但是能坚持。这也是得三宝加持,所有一切障难,我还都能顺利突破,还都能够忍受得过。如果你不能忍受,或者是你受不了外面名闻利养的诱惑,那就毁了。

  我早年在外面讲经的时候,韩馆长护持,可是也常常到国外、到外地去讲经,也遇到有不少同修劝我:法师,你不必回台北,你就在我这里好了。可是我坚持,我还是回到台北,还是跟韩馆长合作,为什么?我一个非常单纯的想法,受人之恩容易,报恩不容易。这一个人我跟他相处,觉得这人很可靠,我就受这一个人之恩,我报恩容易。这是什么?这是从小在阎王殿里面学的,知恩报恩。所以今天我们的摄影棚,我们的教室,我只供养三个老师,一个护法。我一生的成就,就这四个人,我的成就就是他们的成就,他们把我教出来了。韩馆长对我三十年的护持,我的成绩是报答她,我要是没有成绩,那我对不起她,我对不起老师。除非有强大力量阻碍,没有办法再接受她护持,不得已,万不得已才离开;还有一线可以继续合作的,我绝对不会离开,这是我一生做人的基本原则。

  世出世间法最可贵的守一,你守住一门,教,守住一门;修学的场所,守是一个地,不要动,哪里请讲经,没有关系去讲,讲完之后回来。道场决定不能多,多了,你分心,你就有烦恼。你起烦恼,你的定慧肯定受到障碍,严重的障碍,完全没有了,那个损失就大了,这事情万万做不得的。所以走佛陀这道路,你要认清楚,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道场,一生依靠护法。道场是护法的,这我常讲,这也是我们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学来的。道场有主人,释迦牟尼佛他有使用权,他没有所有权,所有权是人家主人的,这真的出家,没有家了。像诸位熟知的,经里面常讲的祇树给孤独园,那个产权所有是给孤独长者,祇陀太子那是硬插一脚,没有法子,他也称一分。为什么?祇陀太子说:我这土地卖给你了,但是这园子里头,我种了很多树木花草,我树木花草没有卖给你,我只把土地卖给你了,你要不算我一分,我把树木花草统统砍光。所以才把他也拿一分,算两个主人;真正主人是给孤独长者须达多。

  释迦牟尼佛住在那个地方讲经说法,使用权,像我们现在讲的借用,这是正确的。这概念,我一生都没有转变过。所以当年在台北,这道场虽然是十方供养的,产权登记是韩馆长的名字,我是坚决不要用我的名字。我说:暂时用你的名字,将来组织一个法人团体,组织一个董事会来管理,不要有个人。而且董事会,我的主张、想法,最好统统在家居士,不要出家人,你们发大心供养出家人。这出家人修行很如法,你们就永远长时间的照顾他;他修行不如法就迁单,请他到别的地方去。这样子好,出家人心里头没有负担,什么事情可以不闻不问,专心在道业上。出家人再管这些琐碎事情,很苦,妨碍他的道业。

  今天确实也有出家人发心,担负起这份工作,这份工作是护法的工作。所以现在这社会,佛门道场,出家人有两种人:一种弘法,一种护法。护法担任常住执事。弘法,一个是学经教,讲经;一个是念佛堂或是禅堂里面的清众,挂单的清众,他们真正用功办道,一切事物不闻不问,能成就。我们这道场,我们也希望能够走到这样如法的一个制度,在末法时期给佛门、给宗教界做一个好榜样。这里面最重要的,护法的人要懂佛法就不会做错事,他没有自私自利,他完全为护持正法,护持四众修行办道,这功德不可思议。那个大慈菩萨偈,我们斋堂(韩瑛堂)挂了一个匾额,茗山老和尚写的大慈菩萨偈就讲得很清楚。你能劝两个人修行,就胜过你自己,这两个人要修行有成就,超过你自己修行;你要能护持十几个人,你的福报不得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他真正懂得佛法,真正没有私心,全心全力来照顾大众,使我们能够信得过,能够委托的,我们相信这是正法道场。只要我们四众同学有这意愿祈求,我相信会有佛菩萨来。佛菩萨来示现在家居士,来护持道场,来照顾大众、成就大众,这样变成一个非常如法的佛教道场,这真正如法。

  出家人只管出家的事,所以将来学院,道场这分两个部分,一个是庶务,一个是法务。法务,出家人可以管理;庶务,现在一般讲总务,出家人不管。将来这个院,院可以设个院长,院长出家人可以做。为什么?不管事,就像澳洲学校的校长一样,校长不管事。什么人管事?真正管事是副校长。他有几个副校长,我知道第一个副校长,实际上他是真正的校长,他管事。这要以真诚心祈求三宝,菩萨来示现。道场总要做一个好样子,所有道场里面最好的样子,这功德太殊胜。

  这方便分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功德。那破坏就是一念私心,一念私心能破坏。能破坏,有破坏的缘,是这时代、这地区众生没有福报,不能感应佛菩萨应化。众生有福,佛菩萨应化来;众生没有福,佛菩萨不来。什么人来?妖魔鬼怪来,那就把道场破坏了。无论道场是成就还是毁坏,真正修道人不动于衷,信心坚固,自己决定成就。我们念佛到时候一定是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这是肯定的,所以连道场兴衰都不放在心上。这真的不能放,放在这里是什么?将来连往生都成了问题。这是所谓是各有因缘,各人有各人的业因果报。一个家庭,一个团体,有他的家运,有这团体的命运,社会、国家、世界亦复如是。世界有世运,运怎么造成的?共业所感。佛经上常说共业,共业里头有不共业,叫别业。我们对于共业、别业都要清楚明了,在这里头努力修我们自己的别业,别业影响共业。别业是自度,影响共业就是度他,所以自他不二,这是「方便分」的一层深义。再看底下一句:

  【或名解脱本。】

  我们在这里要着重『本』这字。『解脱』是三德之一,在三德里面比较容易得到的。在经教里头佛给我们说,四果罗汉他有解脱,但是不圆满,他没有证得法身,他也没有般若智慧。他这解脱从哪来的?我们讲怎么修成的?解脱是从戒定里面得来的,所以《戒经》里头常讲「戒为无上菩提本」、「戒名解脱」。持戒得定,解脱就是自在,真的你就得自在了。阿罗汉果地上得到六神通,那是解脱,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这是解脱。没开智慧,那是什么?他的定功还不够。定功只能够把见思烦恼灭了,所以他的定,阿罗汉证的定叫灭尽定。灭什么东西?烦恼,见思烦恼永远不会再起现行。但是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没有断,所以三德里面他只有解脱,他没有证法身,他没有般若智慧。要证法身,要得般若智慧,还要努力,还有遥远的路要走,那就是要断尘沙烦恼、要破无明,至少破一品。

  尘沙烦恼断尽,无明破一品了,超越十法界,这时候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现前,法身证得了。所以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这三样才证得。虽然三样都证得,不深,他所证得的,少分。古人的比喻说得很好,古人用月亮做比喻,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法身、般若、解脱,像十五满月,中国农历十五月圆,满月,这是如来果地上;等觉菩萨,像十四的月亮,欠一点,非常接近圆满,但是还不是真的圆满。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像什么?大概像初二、初三只有一个月牙,虽然是个月牙,那个月光是真的月光,可不是假的。所以初二、三的月牙放的光,跟十五月亮放的光是一样的,真正的月光,不是假的,只是大小不相同。他是真的,真的是佛,真的是如来。大乘经上常讲的诸佛如来,就是说这境界。

  经教里常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诸佛如来,这是法身、般若、解脱统统都证得了。因此在这境界里面,我们统称他们叫法身菩萨,称法身菩萨拣别他们没有圆满。到等觉还是法身菩萨;到妙觉就不称法身菩萨,称诸佛如来,称如来、称妙觉,究竟佛果,无上菩提。无上菩提通常讲,也是有狭义、有广义。狭义的无上菩提,那就是妙觉位。广义的无上菩提,圆教初住就证得,圆初住到等觉菩萨,这四十一个位次都叫无上菩提。所以它有广义,它有狭义。经论上,你要看它用在什么地方,看上下经文,你就懂得它是指哪一个地位的。

  在此地是《华严经》,《华严经》是一乘圆教,讲『解脱本』这是妙觉位上的,这不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的指妙觉位。但是这一句在此地,它是属于道谛,它不是在灭谛。如果在灭谛里面,那确实是讲到妙觉位;在道谛里面,那就是从圆教初住到等觉菩萨,广义的说法。我们看到这名词,我们很想!为什么?解脱里头内容是什么?就是今天讲的特异功能,就是佛法讲的六神通。不论学不学佛,不论修不修行,在现前的社会,无论在中国在外国,或者是在现在,或者是讲古人,或者是讲未来,人们对于神通都好奇、都喜欢。看到别人有这能力非常羡慕,把他当作神人看待。其实这事情很平常,佛说一切众生各个本具,你本来具足!你的神通道力、智慧德能跟究竟果位无二无别,这还得了吗?这话不是假话,是佛在《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是能力,相是福报,相好。

  我们今天所讲的智慧、技能、福报,你看一切众生不就是求这东西?自性里头统统具足,所以只要你修到明心见性,你的智慧、技能、福报统统现前,那不是修得的,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这是真实的。真实的,那就是我们常常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没有明心见性,你的福报、智慧、能力是修来的,修来的是用得尽的;不是自性的,修来不是真的,相似的,不是真实的,是用得尽,所以福会享尽。如果你明心见性,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福,享不尽,这世间无论什么样的灾难,纵然这世界毁灭,你的福报还是享不尽。你要把这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知道佛不能不学,非学不可,才知道世出世间这才是好东西,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你才能把世间一切法舍弃,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国王不要了,荣华富贵不要了,五欲六尘享受不要了,什么都不要了,取无上究竟真实圆满法,这人聪明绝顶。

  我们在佛法里头,熏陶了这么多年,这才恍然大悟,我们的根性跟释迦牟尼佛比,不如他!人家十九岁就觉悟,我们搞成六十九岁还不觉悟。他十九岁就觉悟,三十岁他就证得了,就成功、成就了。他的成就,究竟圆满的成就。在中国,惠能大师给我们做的示现,二十四岁成就,他的成就,法身菩萨,肯定不是究竟圆满的成就,是法身菩萨的成就。法身菩萨,四十一个阶位,他是哪个阶位,我们就不得而知。这人是再来人,不是凡夫,换句话说,他是无量劫修成的,在这一世开花结果,绝对不是这一世才修成的,不是的。

  释迦牟尼佛,当然《梵网经》上讲,这一次到世间来是第八千次。但是他的示现跟能大师的示现不一样,释迦牟尼佛示现就是说我们这世间人的根性,依照这根性来示现的。换句话说,我们这种根性,如果十九岁觉悟了,把世间名闻利养、荣华富贵统统拋弃,认真像他那样修行,三十岁可以成道。纵然不能成无上道,到初住菩萨这地位,这是决定没有问题,这示现含着有这一层密意在里头,我们要懂。你真正懂,你才知道怎么样学,怎么样能够学成功,有效的学成功。我们读《华严》受的利益,断疑生信,信能成就无上道。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一0四卷)

  诸位同修,请看四圣谛品,西方离垢世界,最后一段,苦灭道圣谛,第四句看起:

  【或名本性实。】

  诸佛菩萨所行之道,也就是说,他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本性相应,我们通常讲自性,一定是与性德相应的;体与性体相应,用与性德相应,这是真实法。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六道凡夫,与性体、性德、性相完全违背了,尤其是在我们今天这时代。宇宙虚空法界剎土众生到底从哪里来的?没有人知道,科学家不断的在探测,都是在猜测,到今天没有定论。但是世出世间大圣大哲,他们给我们说出「诸法实相」,可惜现代人不相信,认为他们所讲的没有科学的根据。科学是什么?科学是拿证据来。而实实在在说,这些圣哲不是没有证据,真有证据,证据拿出来了,你不识货。科学家所说的,实际上,他们所研究、探索一些知识,我们一般凡夫还是不知道;但是凡夫相信他们的话,这没法子了。就像古代的人一样,古代的人确实大圣大哲他们所证知的境界,我们凡夫也没有证得,但是凡夫相信这些圣人的话,现在人相信科学家的话。这事情只好用善导大师的话,「总在遇缘不同」。实实在在说,谁能相信谁、愿意听谁,都是过去生中有缘,正是应了佛门所说的,「佛不度无缘之人」;无缘,不相信你!

  科学家做的种种试验,说实在的话,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亲身证得的。但是圣贤人的教诲可不一样,他们的东西,每一个人都能证实,只要你按着他的理论方法去做,你自己能够亲证。这一桩事情,特别是在佛法教学当中,诸位都知道,佛法的教学是四个阶段:信、解、行、证。《华严经》,清凉大师就是这样分成四个大单元,最后是教你证得,那才是你的;你要没有证得,不是你的,与你不相干。佛是教导我们各个人都亲证,为什么?你有佛性。儒家讲的,你的性本善,这不是学来的,自性本来具足的。你什么时候能证得,虚空法界剎土众生是你自己心里面变现出来的,现的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从心想生出来的,世尊要我们自己亲证,比科学高明太多了。凡事确实不能够粗心大意,要细心去思惟、去观察。圣人所说的东西,流传到现代有几千年了,印度教将近有一万年了,如果是迷信,怎么能够传得这么久?这世间科学的兴起,到现在才不过三百年。古圣先贤教导我们,带给我们是什么?现在科学技术给我们的又是什么?细细观察比较它的得失,哪一种对我们有利,有真实的利益?你要能够这样去思惟、观察,你就会开智慧。

  大乘经上常说,不仅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这样说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无不如是说,所谓「佛佛道同」。说什么?给我们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六百卷《大般若》,是世尊当年在世,教学里头最主要的一个科目,讲了二十二年,总结就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但是一切法是虚幻的,这幻里面有真实,真实是什么?本性是真实的。一切有情众生,我们现在讲动物,他有佛性;植物、矿物,乃至于自然现象,它有法性。相,事相,千变万化,所以它不是真的,它不是永恒的;性,永远不变,它是真的,它不是梦幻泡影。所以圣教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要发掘真的,要舍弃虚妄。这舍弃我们要懂,舍弃不是说把它丢了,不要它了,远离它了,那你就错了,你就错解如来真实义。所谓放下,所谓舍弃,是讲你心里面不再执着,不再分别,妄想分别执着没有了。所有事相随缘,得大自在,你可以受用,你可以欣赏,你可以娱乐,你决定不会烦恼,不会生烦恼。为什么?知道所有现象是虚妄不真。确确实实是无所有、是毕竟空、是不可得,就像舞台上演戏一样,人生如戏。我们现在在这世间,是来看戏的还是来表演的?确实,有时候是看戏的,有时候是表演的。欢喜看戏的时候,看戏;欢喜表演的时候,就表演,这叫得自在。

  佛教给我们真实法,真实法无非是回归自性,「本性实」,见到性了。我们现在是把性忘掉了,佛经里面常讲迷失,不是真的失掉,它是真的,它永恒存在,不生不灭,它怎么会忘掉、会丢掉?不会,只是迷失,并不是真的失掉,迷失。在你日常生活当中,实在讲,一切时、一切处它统统在,无有不在时;就是可惜你不认识它,你不知道它的存在,不知道有它,凡夫位是在这么一个境界当中。佛菩萨慈悲,他应化到这世间来,做种种示现教导我们,回到本性实而已,这在佛法里面叫见性成佛。成了佛之后,有什么好处?科学家里面那些能力,如果在见性的人眼光里面来看,那简直是小朋友在做游戏,在玩耍、在游戏。坐一个太空船到星际去旅游,小朋友做的游戏,费许许多多的精神、时间、财力、物力,还得去冒险。为什么这个说法?这事情不要说见性,小乘三果阿那含,他要想到星际里面去旅游,需不需要用这些工具?不需要,他想去就去了,这是佛家讲的神足通。他怎么去的?这速度太快了,要是用科学家的方法来说,说得通。他把自己这身体,身体是物质,他能够随心所欲把这物质的身体变成能量,这能量的速度比光速还快,想到哪里去,立刻就到了。到那个地方之后,再把这能量恢复成肉体。

  我在做学生的时代,看到中国很多传奇小说,有仙人,也有狐狸,我们讲「狐仙」。这狐狸修成了,看到人,它化一道光就没有了,找不到,走了,化一道光走了。有人突然看见,有一道光从空中掉下来,仔细一看,那里有个狐狸,或者是那里有个人。你看这不就是能与质的转变?那个时代科学还没有发明,这些理念一般人根本就没有。我们想写笔记小说的这些人,都是三百年以前的人物,他们没有接受过科幻的这种影响,这些记载,传说的记载,在中国有几千年。在他们这些人看到,现在人造太空船到到星球上去,岂不是像大人看两、三岁小孩在那里搞玩具一样吗?哪有那么费事!何况这些机械那么样的笨重,要那么大的财力,不是人人都能办得到的!在佛法里,在道教里,甚至于在印度这些高级宗教里面,他们教人修什么?修禅定。你只要得到定功,你就有这能力。无论什么人,都能修得成,为什么?佛告诉我们,这能力是本能。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的本能丧失掉了,这本能是本性本来具足的,是真实的,这不是假的,有无量智慧。无量智慧是说什么?就是无所不知,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你不知道的。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自己、别人统统知道,决定没有一丝毫隐藏。你自己的私事隐藏得再深再深再深,甚至于你自己也忘掉了,你要遇到这样一个高明的人,这人有他心通的,有宿命通的,他就能把你深藏在阿赖耶识那个档案里面东西,把你调出来,来说给你听,看你承认不承认?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在一真法界里面没有秘密。不要说是在一真法界,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几乎就没有了,四圣法界的人都具有这能力。

  天眼,见没有障碍了,这个没有障碍用今天科学家的话来说,科学家证实我们的肉眼能量很有限,在无数光波里面,我们只能够看到一小部分;就是适合于我们的眼根,我们能见到这样一个波长,比这波段长的看不见,比这光波短的也看不见。所以现在要借重科学的仪器,发现确实有比我们现在能见的光波长的看到了,短的也看到了,像紫外线、X光线。但是光波的长短不同,是无限的!我们现在这仪器是很差的仪器,不高明。无限的这种光波的波度,科学仪器没有办法测量,但是天眼就没有障碍。天耳对于一切音声,我们知道音声也是一个波,声波,我们这耳根也很糟糕,只能收听一个波段,无量无边的波段,我们借着科学仪器能够听到一些,但是在无量波段里面,它的范围太小了。

  佛菩萨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天眼、天耳恢复,像法身菩萨一样,遍虚空法界,无量无边这些星球上住的这些生物,他们的活动我们会看得很清楚,他们在谈论我们听得很清楚,不需要仪器。不说别的,就说我们念得很熟,天天念的《无量寿经》,佛跟我们说得很明白,这世界的西方有一个极乐世界,这世界是指的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多大?说起来骇人听闻。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他曾经问我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我以前总以为是一个银河系,这是一个大千世界。他告诉我:不是,银河系是个单位世界。这把我吓一跳,如果银河系是单位世界,一个小千世界就一千个银河系;中千世界,一千乘一千,一百万个银河系;大千世界,再乘一千,就变成十亿个银河系。真的,十亿个银河系,今天我们的科学技术岂不是太幼稚了吗?十亿个银河系是一个佛国土,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佛国土?十万亿个,这还得了!我们没有方法想象那个遥远的世界,那个极乐世界。

  佛在经上说,极乐世界的人,他们的天眼洞视,他们在极乐世界,我们今天在这地球上,我们一举一动,他看得很清楚;我们说悄悄话,他听得很清楚。佛没有妄语,这一点我们要相信,我们要肯定。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语就是完全是事实真相,他所讲的跟事实一定相应,不会添一点,也不会减少一点,如语,我们要相信。他心通,我们心里想什么,人家知道;宿命通,我们的过去未来,他一清二楚;神足通,他的速度比光大。要用光速从我们地球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要多少亿万年?他们往来的时候,一弹指、一剎那就到了。所以真的他是把身体化成一道光,这光比光速不知道要快多少亿万倍,立刻就到。科学怎么能跟他相比?所以科技真的在这些佛菩萨圣者的眼光,这外国人称神,在神的面前,真的是小朋友在玩耍,玩耍一不小心出了毛病,就把世界毁灭掉了,真像这样子。所以真正聪明人,有智慧的人,有福德的人,跟佛学、跟神圣学。你跟他们学准有好处,真实的好处,你真的能得永生,真的能成就不生灭,成就无量智慧、无量才艺、无量德能、无量的福报。为什么不干这个?也许同学说:我们行吗?行,怎么不行?六道众生都有佛性,问题在缘。

  我们今天遇到的缘太殊胜了,我们今天万姓祖先纪念堂在此地建立,今天我们举行了安位、上供。这安位、上供就是请神,我们每家世世代代的祖先都来了,这因缘太殊胜了。为什么?到这地方来念佛了,从前从来没有遇到过佛法,到这边来是天天听经,天天念佛。六道众生统统有佛性,他们很灵,欢喜听经,欢喜念佛,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此地确确实实做的工作是同生极乐国,恢复我们的本性,恢复我们的本能,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这不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凡所有相,皆是实相」。一转变都是实相,我们这一生过的就非常幸福,非常圆满,非常充实,没有白过。我们能有这个缘分,不但自己念佛求生净土,还陪伴着祖先,全国每一家的祖先人数无量无边,数不尽,祖宗世世代代不知道有多少。所以进念佛堂要具足真诚、恭敬、清净,用这清净心,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念佛堂赶紧制定规矩,进念佛堂念佛的人要填一个表。你到这地方来念多少天,完全自由,并不限制。愿意在这里念一年,念两年,念三年都行;愿意在这里念一天、两天也行,我们好接待你,便于照顾。常住执事人员得空的时候,也要到念佛堂去念念佛。我前面跟诸位说过,一天至少要念两个小时,这是讲执事,抽一点时间去念。

  念佛堂念佛,我们要参考《华严经》德云比丘的示现,他给我们做的榜样是般舟三昧。般舟三昧不容易修,般舟三昧在一般来讲是以九十天为一期,我们讲一届,九十天。这九十天当中不能睡觉,不能坐下来,只可以站着,只可以走动,所以念佛是以绕佛为主。《华严经》德云比丘,《四十华严》里面称为吉祥云比丘,是一个人,他示现给善财童子看的。我们今天烦恼、习气、业障太重,你说叫日夜不睡觉,不能坐下来休息一下,办不到!所以我们才采取谛闲老和尚的教诲,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赶紧念,这好!这一点压力都没有。但是在念佛堂最好还是以绕佛为主,实在绕累了,你就坐下来休息一下,我们叫止静,止静就是讲休息,绕太久了,累了,坐下来休息一下。坐下来的时候,古大德也教给我们,跟着大家念佛,不出声,坐下来不出声。出声念佛,是绕佛的时候,站着的时候,走动的时候,出声;坐下来不出声,耳朵听佛号,心里面想佛号就好,这样功夫还是不间断,稍稍休息一下,还是接着再去绕佛。

  心与口相应,口里念佛,心里面想佛,这样子才能把妄想伏住,能够伏住妄想,这就叫功夫得力。每天这样练,不懈怠,不间断,一般都是三年,三年时间可以到功夫成片。这个三年是古时候,我怎么知道的?我从《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这《高僧传》、《居士传》、《善女人传》,从这里面,我是从数据上得来的,一般总是三年到五年,他念成功了。什么叫成功?往生自在。他实在没有再留在这世间的必要了。人在这世间想走走不了,那是什么原因?业力在控制住你。一切有情众生在六道里面轮回都是业力在控制,业力真的主宰了你,你没有办法。念佛这方法简单容易,稳当又快速,能够超脱业力,不再受业力的主宰了。这就是我们讲的功夫成片,到这样的功夫,自己什么时候想往生就能做得到,科学技术没有办法。在你功夫得力的时候,相应的时候,有许许多多人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为什么见到?在他那个功夫境界里面,空间没有了。这我们在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禅定功夫得力,空间跟时间都等于零。所以,为什么说一念、一剎那就到?它没有空间了。

  科学家在那里游戏,永远在三度空间里面,他没有办法超越三度到四度空间去、到五度空间去,他不可能。修定的人行,念佛的人行,他能超越,他要跟你讲四度空间、五度空间的事情,你说:那是迷信,你在那里胡造谣言。你不相信:你拿证据来。实在讲的时候,你要照他的理论方法去修,你能够突破,你能够见到。古时候达到这境界的人很多,彼此相应,你讲什么境界,他曾经去过,他知道,他听听:没错,是这么个境界,我也见到过。不是一个人证得的,人人都能证得。远公大师当年在世的时候,见过三次极乐世界;临命终的时候,这境界又现前,他才告诉大家:过去我见过三次,现在这境界又现前,我应该要往生了。说了就走了,没有生病,无疾而终。所以我们要知道,这是我们一生当中唯一的大事。

  世间什么都是假的,地位、权力、财富,不要说人间了,我们中国讲:玉皇大帝让位请你去做,你要不要去做?佛法里面讲: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让位请你去做,你要不要去做?也许你很喜欢,我不干!这话我在讲席里面过去讲过几遍,为什么?没有出六道轮回,六道里面有往上升,有往下堕,不是办法。再说个老实话,六道里面所有一切众生,你要问哪一个没有做过大梵天王?也许我们都曾经做过。哪一个人没有做过畜生、做过饿鬼、做过地狱?都干过,无量劫来就是在这里头轮转。造一点善业,果报现前,往上升;造一点恶业,果报现前,往下堕落,就这么回事情,自己完全做不了主,这真的可怜。

  可是我们念佛念到功夫成片,自己能做得了主。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本能就恢复,不可思议!因为在我们这世间修,要恢复本能,你要把障碍去掉,这障碍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佛经里面一般的名词叫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你要把这东西断尽,这太难太难!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有把握,为什么?不要断烦恼,伏住就行。伏住我们做得到,真的断我们办不到,伏烦恼就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那个世界没有帮助你生烦恼的缘,所以你的烦恼带到那边去,永远不会起现行,不断等于断掉了,这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把你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能提升上来,是这么一回事情。所以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也等于一般圆教里面七地菩萨的位次,你说这还得了吗?这法门叫难信之法,但是它是真实的。只要我们对佛的话能信、能解、能行,就能证,往生就是证果,希望我们珍惜这缘分。今天上午我们在安位仪式里面,跟诸位也谈了些话,因为时间不够,今天正好讲到这一句,做为一个圆满的补充。一定要去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一切诸佛对我们的愿望,对我们的期许,我们要知道珍惜。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第五句:

  【或名不可毁訾。】

  这是说圣贤人,他所修的、他所行的、他所说的,决定与自性相应,决定是真实法,决不是虚假,所以不可以毁谤。毁谤正法,在现代这时代很普遍,人确实像一般灵媒传的话,这些年我听说很多。世间人胆大妄为,这是从他们透出来的讯息,真的,不知道厉害,不知道果报,他敢做。反而在现代鬼神他们知道,这是我们在经论里面也透了这么一点讯息。鬼神有五通,他也有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他没有漏尽。这个通的能力不大,譬如几天的事情,他知道得很正确,甚至于几个月的事情、几年的事情、未来几年的事情,他知道得很清楚。一般大概我想都不会超过三年、五年,小神通,不是大神通,他也很灵验。能够知道几十年,知道一百年前后的事情,那就得相当的功夫,不是一般鬼神那个五通能做得到的。

  所以,从这地方我们能够看出,美国过去的预言家艾德格凯西,他是鬼神附身,他自己没有能力。他在清醒状况之下,他一无所知,他只有催眠的时候鬼神附体,借着他这身体来替人治病,来说一些过去、未来的事情。但是他所预知的,我们从他记录里面来看,大概也只能够说是一百年,这就很难得了。一百年之内的事情,他知道;一百年以上,他就不知道了。不知道,他有的时候也说,但是那个不可靠。反正是没有人去跟他对证,没有法子跟他对证,我们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但是愈近的事情,他真的,他知道得很清楚。所以我们可以断定,他那个附身的,跟我们中国一般讲附身的相似。特别是扶乩,扶乩也是鬼神借着人来规过劝善,来做一点好事。这都是属于善神,对于社会没有太大的妨害;可是有时候知见错误,你不能够依赖他,不能够信仰他。依赖他、信仰他,如果你不想出六道轮回,没有问题;真正想了生死、出轮回,那不可以靠他,因为他本身做不到,这我们一定要了解。所以他的东西,我们看了之后,可以做为参考,特别是讲因果报应,这段是可取的。

  至于他讲六道轮回,那里头就有过失,他说人死了轮回还是人,狗死了轮回它还是狗,人不会变成畜生,畜生不会变成人,这是错误的。就是在美国,他是美国人,所以美国,我们在网路上看到的讯息。今年一月十八号,有个纽约的犹太人投生变一条鲤鱼,不是人变成畜生吗?这消息传得很快,纽约的报纸登了,英国的广播电台也播出这讯息。这是说明什么?说明人会堕到畜生。人既然能堕畜生,畜生那个业障消了之后,它也会变成人,这跟佛法里讲的就相应了。至于出六道,修行证果,那一定是在大乘佛法里头,这是决定不能够毁谤,我们对它要有信心,要有尊敬之心。世间事业尚且讲求敬业,何况学佛这一桩大事业?下面一句,第六句:

  【或名最清净。】

  这一句话也是决定真实,大乘佛法真的是讲到最极清净。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教导我们,「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我读了这段经文,依照这经文的例子,我也说了一句,「常念净法,思惟净法,观察净法,不容毫分不净夹杂」。净生慧,善生福,纯净纯善,福慧双修,福慧具足,所以大乘法是纯净纯善,是最清净法。

  大乘法门多,在中国流传的八个宗派,都是属于大乘。一般讲教下的,华严宗(也叫贤首宗)、天台宗(法华宗)、法相(唯识)宗。禅宗,禅宗是属于性宗。三论,三论也有人把《大智度论》加进去,虽然是四部论,但是还叫三论。禅是宗门,其余这四种叫教下,三论、法相、天台、贤首,教下。除这之外,律宗,律宗是共同科目,不管哪一个宗不能不持戒,「戒为无上菩提本」,所以这律通大小乘、通宗门教下,也通显教密教。另外两个就是净土宗跟密宗,大乘八个宗。八个宗修的是什么?觉正净,这诸位要懂得。学佛要来拜老师,这拜老师就是三皈,佛门叫行三皈,这求三皈依世俗人讲拜老师。僧团里面通常推出一个出家人来主持这仪式,把三皈传授给你,你以后就是三宝弟子。记住,不是某一个人的弟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你就搞迷邪染了,那不是觉正净,你是三宝弟子。三宝弟子,你就是依三宝来修行。三宝是什么?三宝就是觉正净。换句话说,你是觉正净的弟子,你不是属于哪一个人。某一个法师传给我的,我是某个法师的徒弟。这是笑话,这是错误。这错误现在很普遍,知道的人真不多。

  古时候人讲三宝,讲佛法僧,我们现在讲,讲觉正净。为什么?佛法僧容易引起人误会。我讲觉正净,不是我发明的,我是跟六祖大师学的,六祖惠能大师,唐朝时候人。过去,《坛经》我讲过几遍,《坛经》里面,惠能大师传授三皈,他的誓词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然后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再加以解释。我早年读到这一段经文,我很讶异,为什么大家都说佛法僧,他为什么要说觉正净?我们知道一个原则,佛菩萨、祖师大德说法,无不是恒顺众生,要恒顺他的根性,要恒顺他的程度,要恒顺当时社会的风气,你都要随顺。可能在那个时候,大家讲佛法僧已经有人误会了。「皈依佛」,什么是佛?看到泥塑木雕的佛像是佛;「皈依法」,法是经典;「皈依僧」,僧是出家人,着了这个相。所以,他讲佛法僧的意义,佛是觉悟的意思,法是正知正见,僧是清净不染,这样一解释,大家就不会迷惑了。佛法传到现代,我们讲佛法僧,真的迷惑着相的,这事情很普遍。我们用觉正净就方便多了,大家听到这个,很容易接受,也非常欢喜。所以你入佛门,想学佛法,佛菩萨首先就把修行最重要的纲领告诉你,把我们学习的目的告诉你,把我们学习的方向告诉你,一丝毫保留都没有。

  这八个宗派,在中国八个宗派,教下走「正」门,那就是皈依法,走正门,正知正见,包括律宗,正知正见;宗门,这是禅宗,他很特别,他走「觉」门,他一心一意只求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走这一门。其余净土、密宗,这两个,一个是显,一个是密,这两宗都是修净土,清净,清净心,所以他们是走「净」门,这两个宗都走净门。密比净困难,所以密比净土高,高很多,这我们得要承认。为什么?净土讲净是离开染污,不接触染污,这个净容易;密宗是不排斥,在染污而不染污,这个高明,不是一般人能成就的。就跟禅宗里面,祖师禅跟如来禅一样,它里面分这两派。达摩祖师传的这祖师禅,高!接引什么对象?上上根人,他不是接引大乘人,惠能大师是承传这一派。神秀法师,他传的就是如来禅,就是普通这一派,接引大乘人。净跟密,密高,密很难成就,所以净土容易成就道理在此地。黄念祖老居士,他学过禅,也学过密。在密宗里面,他是金刚阿阇梨,他告诉我,中国大陆自从二次大战时候起,一直到他往生,他跟我讲,在中国大陆学密成就的人只有六个,太难了。往后就更难了,可能是没有办法,没有法子成就了。他自己最后还是念佛往生的,他在病重的时候,一天十四万声佛号,昼夜不断,他念佛往生的。

  虽然是觉正净三门,一门得到了,三门统统得到。你们想想,哪有真正觉悟的人,没有正知正见,心不清净,没有这道理。一个得到,三个统统得到,你修只要修一个,修成功之后统统得到。心地清净,当然觉悟;心地清净,当然正知正见。这就是《般若经》上所讲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修成功了,是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成就一切法门成就。真正成就,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通达的。为什么?本是同根生。那根是什么?根是心性。「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世出世间法都是从这根生的,你根找到了,你哪有不通达的道理,不要学的,自然就通了。所以这种智慧,大乘经里面讲叫「无师智」,没有老师的,无师智、自然智。什么时候现前?明心见性的时候现前。没有见性不会现前,它被障碍住了。这是最清净。下面第七句:

  【或名诸有边。】

  『诸有边』,清凉大师有注解,我们看看他老人家的开示。「道名诸有边者,照实,即生死可尽也。故中论云,真法及说者,听者难得故,是故即生死,非有边无边」。这是正确的,这首偈我们要留意。真法不容易遇到,说法的人也不容易遇到,能说法的人。为什么?能说法的人,他真修,他要不修,他不能说。古代的标准要证,证果的人才能说法。后世证果的人没有了,没有的,这就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其次是有修有学,真的修学,他讲的东西有几分相应。如果自己没有修没有学,那就是胡说八道,造谣生事,罪过无边。这在末法期间,真有,我们遇到过。所以上台讲经不是一个容易事情,古今中外没有不重视师承的;你是跟什么人学的?近代还出现一个怪现象,这是新加坡演培法师告诉我的,他说有些年轻人在外面讲经,跟谁学的?录派。什么叫录派?跟录音带学的,拿到人家的录音带,他也不是真的照录音带去讲,自己夹杂许许多多邪知邪见在里头,跟录音带学的,这不行。实在讲,他没有尊师重道的理念,他不知道什么叫求学。

  没有跟老师,古时候真的有人,孟夫子,他学孔老夫子。孔老夫子那个时候过世了,他怎么办?孔老夫子的著作在,他读孔子的书,依照孔子教训去做,他真做到了。比孔老夫子的学生做的还要真实,还要圆满,所以历史上尊称他为亚圣,孔夫子尊称为至圣,这是一个没有面对面教学的,中国人所谓是私淑弟子。孟子是私淑弟子第一个人,以后在中国,朝朝代代都有这样成就的,真实学一家之言,读一个人的书,依照一个人的指导,自己成功。中国历史上代代都有这样的人出现。由此可知,真的要是依照录音带、录相带去学,不是不可能的,绝对不能加自己的意思在里头。加自己意思在里面,那你就错误了。

  什么时候可以加自己意思?你开悟了,行;你没有开悟,不可以。你要开悟,你需要相当长修学的功夫在,没有功夫怎么行?什么叫功夫?真做到了。老师所讲的,我统统做到了,真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离一切染污,修清净心,修清净行。我们在平常讲得最多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你做到没有?然后这佛法里头最根本的教诲,我们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们就提出来,这纲领永远不会改变,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这五个科目你做到多少?如果真正能做到,持之有恒,永不改变,我们相信,有五年到十年,你烦恼轻智慧长了。纵然不能说大彻大悟,我们相信也有相当的悟处,这时候行,你才能有成就。你没有到这程度,你怎么行?自己没有到觉悟之前如果要讲经,那就决定依照古人的注解,决定不能把自己意思加在里头。加自己意思,那是大错特错。

  我们教学,早年李老师是这样教我的,我今天也用这方法教别人,这方式什么?覆讲,只讲老师的,不加丝毫自己的意思在里头。这方法不是李老师发明的,而是代代相传。最早是什么人?是阿难尊者,阿难尊者结集经藏完全是覆讲,全部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不可以有自己一点意思加进去。当时覆讲的时候,五百大阿罗汉在场作证,证明阿难确实是覆讲世尊所说的,没有自己意思加在里头,这才能记录下来成为经典。所以经典一开端,「如是我闻」,「如是」就是指这一部经是我亲自听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我不敢胡造谣言,不敢加一句自己话在里头。讲经是从这方法当中练出来的,覆讲,所以覆讲的祖师是阿难。到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意思?就是你的知见正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与经教相应,这行;与经教不相应,不可以。佛经上教我们怎么想,我们就怎么想,教我们怎么说,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如法炮制,不许可的,我们决定不能够违犯,这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释迦牟尼佛承认。如果你阳奉阴违,你皈依了,受戒了,出家了,也不行,你是假的,你是冒充。这世间人承认你,佛菩萨不承认你,护法神不承认你,你要知道。

  这一首偈,我们看到很感叹,真法不容易遇到,说法的人不容易遇到,还有听者也不容易遇到。听的人很多吗?不见得,会听的人,真听懂了,这人难得。一个老师讲经教学一辈子,跟他学的、听经的,一个都没有开悟的,很多,很平常。这地方讲听的时候,他真听懂了,他真觉悟了,真正得佛法受用了,难得!那是什么人?依教奉行。真正依教奉行的人不多。

  「是故即生死,非有边无边」,这生死不能说有边,不能说无边,为什么?它不是真的。你要说个真的,说有边、无边,那你就肯定它是真的,那就不是假的。所以底下讲「谓三事难得,故非有边」,这三事就是真法、说者、听者,这三事难得,非有边。「难得者,容有得义」,可能真正有得,有得这个意思,你只要有得这个意思,生死就有边了。所以「诸有边」,这「诸有」就是三界六道的生死,为什么?你觉得:我有得。你有得,你想想看,你是不是有边?你站在有边。有的对面是无,或者讲是空,空有是两边,你还是堕落在两边,你没有了解实相,实相是两边不可得。只要有这念头,你就有边,念头没有了,两边就没有了。两边没有,不得已起个名字叫中道,实际上你不能执着中道,你要执着有个中道,你又落了一边;你那个两边虽然没有,中道你有,你还是在有边,怎么样你也没有能够脱离有边。真正脱离有边的,一念不生,所谓是「两边不立,中道不存」。

  大乘经上常讲,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是对的。只要你起心动念,你就落在有边。这意思很深。菩萨在修行过程当中,在这诸有边,这是翻来覆去,不知道要翻多少生,要翻多少遍,才真正翻出去了。这是每一个修行人都没有办法避免的,为什么?无始劫来习染太深太深,道理在此地。但是这诸有边,只有一个法门行,你落在诸有边能成就,这是哪个法门?净土法门。你看净土法门,经上、祖师不是常常教我们吗?执持名号,执就是执着,持就是保持,这就是有边。要是没有边的话,我们就落空了,简直无所适从。所以净宗是从有边入门,我们只要执着名号就行了。

  世间法、出世间法,你要讲什么善恶,还是佛讲的道理讲得好,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善恶,「总在遇缘不同」,这一句话讲得好,讲得太好了,总在遇缘不同。我们这百姓宗祠,万姓先祖纪念堂,最初的动机是什么?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们的祠堂被毁了,家谱被烧了,引发的动机。那一直没有缘,念头常常挂念在心上,机缘不成熟,到今天缘才成熟,无量的欢喜。万家祖宗,今天齐聚一堂,而且天天在这里听经念佛,文化大革命要不破坏祠堂,不烧家谱,这些祖先听不到经,也不会念佛,你说哪个善?哪个不善?没有真正的是非善恶。今天祖宗在一起,我们天天听经,天天念佛,想不到的事情。这才能叫大善,这是至善,大圆满,所以都在遇缘不同。我们再看底下第八句:

  【或名受寄全。】

  这一句清凉大师有解释,「受寄全者,业寄于集」,这诸位要知道,前面讲苦集灭道,这是第二段所讲的,你造业寄于集。「暂受还亡」,为什么?他有果报,业变成苦报,业就没有了。「业寄于道,永不可失」,实在讲,我们今天一切造作跟道相应,跟性体相应,跟性德相应,这就全了,「全」是不会失掉。我们每天忆佛念佛,思道行道,念念都把它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佛净土,体就是真性,相用就是性德,回向佛净土就是回向自性的性体,回向自性的德用,这是圆满,这「全」是圆满的意思,决定不会失掉。我们把这些意思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的生活怎么会不快乐?真的像夫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海内外各地同参道友到这地方来访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的生活多么充实,多么的美满,多么幸福,这谁给我们的?大乘佛法给我们的。下面还有两句:

  【或名作究竟。】

  『作』是造作,『究竟』就是性德,一切造作,身口意三业所造都与性德相应,都是在庄严性德,这就是究竟的意思。最后一句:

  【或名净分别。】

  『净分别』,显示不是染分别。六道凡夫染分别,为什么?他的妄想、分别、执着是从自私自利里面流露出来的。我说自私自利,大家好懂,佛法里面讲,从我执,我执就是自私自利,他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从这儿生的。佛弟子接受佛陀的教诲,他的分别不是从我执,也不是从法执,那他的分别从哪里来的?他的分别是从众生那边来的,不是从自己来的,自己决定没有分别,所以叫「净」。净又有分别,如果没有分别,释迦牟尼佛就没有法子讲经,他讲这么多经,我们听了有分别。他确实是清净心里面流出来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怎么分别,随顺他的分别;众生怎么执着,随顺他的执着,自己确确实实没有分别,也没有执着,这叫「净分别」,这叫随缘。如果自己有自私自利夹杂在里面,那个分别就不清净,那是染污,染污是攀缘,清净是随缘。佛法里面常讲随缘、攀缘,随缘是净分别,攀缘是染分别,这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明了。这段文我们就讲到此地。下面还有个总结:

  【诸佛子,离垢世界说四圣谛,有如是等四百亿十千名。】

  这段文跟前面完全相同。

  【随众生心,悉令调伏。】

  这两句话是每段同样的一个总结,重复很多遍,凡是重复,增强我们的记忆。最重要的就是后面这八个字,『随众生心,悉令调伏』,你的分别就是净分别了,就不是染分别,随心应量。普贤十愿里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都是属于净分别。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一0五卷)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丰溢世界第四段,北方,我们将经文念一段:

  【诸佛子,此娑婆世界所言苦圣谛者,彼丰溢世界中,或名爱染处,或名险害根,或名有海分,或名积集成,或名差别根,或名增长,或名生灭,或名障碍,或名刀剑本,或名数所成。】

  到这地方是一段,这一段讲的是苦谛,苦集灭道四谛的苦谛。从经文当中我们知道,世出世间法每一法都能够牵涉到一切法,所以名跟义都是无量无边。在这一品经里面,我们有很深刻的体会,也能够有很深入的观察。现在我们来看北方丰溢世界。苦圣谛也是略举十个名称,诸位一定要知道,这名称、事相都是说不尽的。

  这十个名称,第一个是『爱染处』,换句话说,「爱染」就是苦。世间人实在说,觉悟的不多,只要你有爱,只要你有染,这染是染着。什么叫染?你心里头有了,就叫做染。《坛经》很多同学都读过,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这句话很重要,告诉我们,真心本性或者是大乘经上讲的法性、佛性,它的真相确确实实是本来无一物,干干净净。只要有一物,这一物就是染,染跟爱是决定分不开的,所以称为爱染处,这一染一切都染了。理,我们要明了,事要清楚,这一染就把清净心(楞严经上所讲的清净本然的心性)变成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变化成十法界依正庄严,这要懂。

  我们也可以说十法界从哪来的?怎么会有这些事情?大乘经里面佛常常给我们说的无明,「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无明是什么?爱染就是无明。十二因缘里面跟我们讲的「爱、取、有」,爱是无明,取是造业,有就是有十法界依正庄严,有六道有三途,有因有果。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根本就是爱染,这是苦的根源。几个人能觉悟到?觉悟到的人就不是凡人,觉悟到的人就是佛菩萨。佛菩萨跟凡人是一不是二,差别在哪里?觉迷。给你说真的,佛依真谛而说法,觉迷不二,凡圣一如,这给你讲真话,但是真话凡夫听不懂。

  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没有别的事情,只是帮助我们凡人觉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圣人就是了解宇宙万有的真相,你明白、了解,我们称这个人为圣人,称这个人是佛、是菩萨。如果不了解、不明白,我们就称他为凡夫。真正觉了,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真的我找到了,你就得大自在。今天许多人讲这世间有灾难,如果契入这境界,灾难就没有了。所以,就现前这世法而论,因果是有的,佛法里面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何以不空?因果相续不空,因转变成果,果又转变成因,就是这个转变,这不空,因果循环不空。所以它有三桩事情,我们必须要知道,转变、相续、循环,这事情迷的时候就有,觉的时候就没有了。觉的时候,不是没有了,中国古时候有个公案,野狐禅,我想不少同修也曾经听说过。野狐禅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误导众生你要受果报。这一则公案,用我们现在话来讲,故事,这是确确实实有的这么一桩事情,这不是寓言。

  唐朝百丈大师那个时代,大师常常讲经说法,听众里面有个老人常常来听,彼此都很熟悉;常常来听经的听众,大家对他也很尊敬。百丈大师知道这人,他不是人,狐仙,他是个狐狸,老狐狸,他有能力变化成人的形状,变化成一个老人,天天来听经。有一天,这老人向百丈大师请教,他说,在五百世之前,他是个法师,有人向他提出一个问题,「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他的回答是「不落因果」,大修行人不落因果。就这么一句话,他堕落在畜生身五百世。他修成人身,但是现在没有办法解脱,想求百丈大师帮助他,指示他一条明路,脱离畜生身。百丈大师很慈悲,他说:行,明天我上堂讲经说法,你来,你当众把这问题提出来,过去人家怎么问你的,你提出来问我。到第二天,他来了,上堂,当众提出这么一句话,「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他就是这一句话说错了。这一句话说错,误导了别人,你要受因果报应,所谓「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就是这公案。百丈大师把它修正,改一个字,他当年答复人说「不落因果」,百丈大师改一个字,「不昧因果」,他恍然大悟。到第二天,百丈大师把这事情向大众宣布,昨天来问的这老人,常常听经的,他是个老狐狸,住在后山,现在已经死了,他解脱了,脱离畜生道。他说:我们大家带着锄头畚箕,我们到后山去看,去安排他的后事。到后山果然看到有一个老狐狸死在那边,百丈大师说就是他,把他按照出家人的礼节埋葬,给他诵经超度,埋葬他。

  你看,「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因此我们要明白,人家来提问题,解答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孔老夫子教给我们的一个原则,我们一定要遵守,那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真的明了,没有错误,我给你解答。如果我自己有疑惑,我就不能随便解答问题。你把人家解答错了怎么办?人家来问,问这问题,我答不出来,我也不晓得,不丢人。为什么?我没有成佛,我跟你一样是凡夫,虽然我比你学得久一点,比你知道多一点,但是不知道的事情还很多,我也在学习,这是学习最好的态度。我没有办法解答的,就直截了当的告诉他,这问题我答复不了,没有过失。强不知以为知,一定要爱自己的面子,往往因爱面子而堕三途造罪业。碍于面子,你想想看,你吃亏就大了。这都是什么?都是属于爱染,根都在爱染,都是迷惑,没有觉悟。为了自己眼前的名闻利养,随着自己烦恼习气,任意的,甚至于批评,完全与事实相违背,这样的误导,过失很重。他造的这业,业结罪轻重,那要看他这行为,或者说话、或者行为,看他影响面有多大?影响的时间多长?如果影响的面很大,影响的时间很长,他的罪很重很重;如果影响的面不大,只有一两个人,时间不很长,他的罪就很轻。佛法《戒经》里面讲结罪,总是以这两个为标准,就是面的大小,时间的长短,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苦圣谛里头,丰溢世界第一个用「爱染」给我们很深的警惕。不但对世间法不可以有爱染,爱染里面就生贪,生贪瞋痴,贪瞋痴是三毒烦恼。可是同学们要留意,佛教我们慈悲,西方宗教的圣人,教我们要爱。所以我跟世界上许许多多宗教往来,我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很清楚,很明白,一切宗教的根本就是「仁慈博爱」。你有爱,但是这爱没有染,在我们佛法里面称慈悲,慈悲就是爱。但是爱跟慈悲不一样,慈悲是理智的,换句话说,是理智的爱。世间人讲这爱是感情的,情就染了,没有智慧,所以爱生情,那麻烦。圣人这爱是博爱,博爱是什么?是清净的,清净就不染;是平等的,平等就无私,所以这爱叫博爱。对世间出世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清净平等,我在上面还加个真诚,这就对了,就没有问题。如果你的慈悲,我们假设(慈悲有很多人把意思也解错了)你的心不清净,什么叫不清净?你有自私的心,你有贪爱的心,合自己意思的,你喜欢他;不合自己意思的,你恨他、瞋恨他,这是染污。所以佛法讲七情五欲,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欲是欲望),这七个字都是染污,都是爱染。

  爱染的根在哪里?执着这身是自己,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佛法的教学,无论大乘小乘都要破四相,头一个教你,你要觉悟,你要真正能观察到身不是自己。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我所有的。像衣服一样,我所有的,我们常讲身外之物,身也是身外之物。什么身才是真的?佛法里面讲法身,法身是真的。法身不生不灭,法身不来不去,法身不垢不净,法身不常不断,那是真的。这身有生有灭有染有净,哪里是真的?所以一定要认识清楚。

  现在我们看到世界上有许多宗教,或者不是宗教,也有一些研究轮回,研究前世今生,这些报告我们看到很多很多。他们肯定灵魂不灭,这也算不错了,是有相当进步,所以他们对于自己这身不重视,他们重视灵。人在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就是要把你的灵性向上提升,这人也算有相当的觉悟,比一般人聪明,他是真正懂得现实。如何能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好好修学,怎样呢?那要修德,要修道,要修善,把自己的灵向上提升。来生能够生天,我们学佛的人知道,天有二十八层,菩萨的阶位有五十二个,一层一层向上提升,生生世世永远在学习,永远在提升,这人是个聪明人,这人难得。

  如果违背道德,你的灵就往下堕落。什么是道德?我在讲席当中常说,道德这两个字不好讲,我们看很多古人的著作,说的是对,但是现在我看不懂。我们用最简单的话来说,道是自然的,自然就是道。自然的原理、原则、法则,这是道,随顺自然是德;违背自然,就是违背了道德。这样说法,大家比较容易懂。所以,什么事情顺乎自然,自然的原理原则、自然的现象、自然的规则,古今中外圣贤典籍里面讲得很多很多,要好好的学习。读圣贤书,天天跟圣贤在一起,把这些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譬如,什么是自然?心地清净是自然的,本来无一物是自然的。现在这心里头拉拉杂杂的搞了好多东西,这不是自然的。

  我再跟你说,譬如现在我们利用网路、利用卫星在传播我们学习的课程。诸位现在在画面上看到这影像,我要问你,就这个方面来说,什么是自然?我们电视机萤光幕上什么都没有,这是自然的,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这就是道。什么是德?现在萤光幕上出现的这些画面,这就是德。为什么?它随顺自然,它并没有把我们的萤幕染污。如果在萤幕上染污了,那就不是随顺自然。从这一点点,你就能体会到什么叫道,什么叫德。萤光幕上显示的画面,这画面里头有善、有不善。现在我们是很久都不看电视,看电视的人一定知道里面的内容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但是它什么都有,正如《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从来没有染污到我们萤光幕上,一点都没有染污。我们能不能在这地方开悟?能不能在这地方学会?宗门大德常讲:会么?你会么?真学会了,我们的心就是萤幕,这萤光幕。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一切人事物就是画面,可以接触,跟佛菩萨接触,跟人天接触,跟妖魔鬼怪接触,跟饿鬼地狱接触,丝毫不沾染,这叫道德。

  最怕的是什么?你一接触就受别人影响,受影响就染着了。染着是什么?就像照相机一样,照一个落一个影像,特别是我们现在传统的照相机,里面还用胶卷的,照一个落一个,洗不掉了,这叫染着,这是违背自然的法则,这就是爱染。我们要学的,要学不染着。真正你能够懂得这道理了,你可以天天看电视,什么节目都可以看,妖魔鬼怪也可以看。为什么?你在这里修行,修真正的禅定,修真实的智慧,定慧等学。你说哪一法不是佛法?菩萨天天看电视,他修行,他能成无上道。为什么?随顺道德。凡夫不行,因为什么?你有贪染,你看到那个喜欢的,你会动感情,生贪爱;看到不喜欢的,你也动感情,你生瞋恚。你会受这画面境界的影响,你不懂「即相离相,离即同时,离即不二」,你不懂这道理。所以看电视,你会看吗?你不会看。不会看的人看这东西,往下堕落;会看的人看这东西,向上提升,一桩事情,真的就是会与不会。

  祖师大德常常问:会么?这一句话意思很深。不会是宁愿不看,为什么?保持我自己的心地清净。那就是说我们还禁不起考验,还会受环境影响,还会随着环境转,这是凡夫。几时能够不被环境影响,不被环境所转,你修行的功夫得力了。虽然不敢说是圣人,功夫得力,能够不受环境影响,念念都在菩提道上;剎那剎那没有离开佛法,这佛法是觉法,佛是觉悟,剎那剎那没有离开觉悟,念念「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就对了。如其不能,你的根,病根,「爱染」,这东西很麻烦。

  再看第二个名号,『或名险害根』,这名号给我们很明显的提示。「根」,六根,眼、耳、鼻、舌、身,还加个意,六根。六根也没有善恶,为什么?它是法性所成的,性里头没有善恶,它怎么会有善恶?但是觉了就没有善恶,迷了就有善恶。所以古时候圣人说,在中国,中国圣人讲「人之初,性本善」,这善不是善恶的善,这善是没有善恶,没有善恶,至善,真善!为什么?有善恶,善恶是相对的,相对不是第一义。换句话说,第一义是真的,相对就不是真的,真的里头没有相对。这一点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一般人学习功夫不得力,学了多年,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四十年,功夫都不得力,什么原因?你没有离开相对。那我们不说,换个名词来说,我们讲「对立」,你心里头存在着对立,什么对立?善跟恶对立,人跟我对立。也就是说,你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就是对立,所以你功夫不得力。什么时候你把内心的对立消除,那就恭喜你,你的道业成了。为什么?大乘经上讲「入不二法门」。对立是二,内心里头对立没有了,你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在禅宗里面讲,就是明心见性,心性里头没有对立,本来无一物。

  六祖当年在五祖忍和尚面前说这话,别人听不懂,五祖听懂,本来无一物就是对立没有了。对立没有了,矛盾没有了,觉迷没有了,善恶没有了,一切诸法都没有了。什么境界?佛的境界。这个佛我们也要搞清楚,从圆教初住到究竟佛果四十二个位次,都叫做如来。我们通常一般在习惯上,把最后的那个究竟果位称之为佛,前面这四十一个位次,我们称他作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就是真的佛。圆教初住菩萨,明心见性,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在十法界示现,就有能力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他就能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现这身为人说法。「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都是讲的法身,证法身那就是如来。这是内心对立没有了,所以你要问什么时候你见性,不要问别人,自己清楚。

  在净宗,什么时候你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这不是事一心,是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内心里头的对立没有了,生佛都没有了。如果我还有个我,净空,还有一个阿弥陀佛,我跟他还是对立,理一心没有到。如果真的到理一心,我这净空没有了,阿弥陀佛也没有了,对立没有了,矛盾化解了,这时候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理上、性上完全没有了,事上有没有?事上有。事是现象,事上有,理上化解掉,事上就没有障碍了,《华严经》里面讲的「事事无碍」。「理事无碍」是说现象有,现象存在;「事事无碍」是相与相之间没有妨碍,这得大自在!这是佛法的精华,是修学真实至高无上的受用。

  从前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人生最高的享受」,这句话意思很深很广,很不容易体会,乍听起来好象懂了,实际上你没有懂。为什么?你不入这境界,你没有得到这最高的享受,你怎么会懂?你所懂的是名相,事实真相你一无所知,所以一定要用功夫。迷的时候,知道这根是「险害根」。为什么?根造业。造善业,你感受三善道的果报;造恶业,你感受三途地狱的果报。所以普贤菩萨忏悔偈里头讲得好,「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身语意就是「险害根」。六根里面,身里头包括四个,语就是口业,意则是意业,眼、耳、鼻、身用一个身做代表,六根。

  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当中,我们有高度的警觉,知道这个根很危险。这个根要是偶尔不小心、不谨慎,决定害我们自己的灵性,稍稍有差错,都叫我们往下堕落,这事情麻烦大!所以不能不谨慎,不能不小心。用什么方法来防范?佛菩萨慈悲,他们各个都是过来人,为什么?以前他们跟我们是一样的凡夫,现在他们已经成菩萨成佛了,这菩萨是法身菩萨,不是普通菩萨。他们是经验丰富,这些经验教训都在经典里头,我们天天浏览经典,学习经典,吸收他们的经验教诲。所以经不能不读,佛不能不念。

  真正觉悟了,真正明白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这是我们唯一的一桩大事,其他的全是小事。纵然是好事,也可做,可不做。做不做的标准是什么?缘,缘具足去做,应当去做;缘要不具足,欠缺一点点,就可以不做。世出世间法,缘重要,缘具足了,立刻要有智慧,这事是善还是恶?善恶很难讲,为什么?善里头有恶,恶里头有善,不容易。面面都能够周到,这是高度智慧的人,真有修行人,真有功夫人,那才行。凡夫往往顾到这一面,没有顾到另外一面,所以总是有缺失,总是不圆满,唯有真实智慧,他是圆满的。

  譬如今天有很多人讲灾难,我也常常劝人,我不劝人避难,为什么?果然你业力招感的,你避不开。那要怎么办?提升自己的灵性,提升自己的德行。在这时候一定要非常认真努力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生活充实自在。即使大难临头,原子弹在我头顶上爆炸,我就像看放烟火一样,多快乐,一点恐惧都没有,这是真的。远离恐怖忧恼,我们修学真得受用,知道自己灵性不断向上提升。当然最理想的是在这一生当中,能把我们提升到佛道。提升到佛道唯一的方法,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这不是迷信,这是事实真相。现在时间到了。

  各位同学,请接着看第三句,名号的第三句:

  【或名有海分。】

  这一句不好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有注明,「苦名有海分者,二十五有,各一分也」。《疏》里面注解就这几个字,提出一个索引,但是意思还是很含蓄。清凉大师对我们后学照顾得很周到,如果我们要去找这些参考资料就很麻烦,所以他已经把这些资料抄在后面。这《钞》里头,「二十五有者」,这底下就讲得很明白,「颂云:四洲四恶趣,梵王六欲天,无想五那含,四空并四禅」。这首偈说的什么?说的二十五有。「四洲」是须弥山的四方,我们居住的这地球,叫南瞻部洲,这些名词大家都相当熟悉,四洲。「四恶趣」是指的四个恶道,六道里面除了人、除了天,都算是恶道,修罗、饿鬼、畜生、地狱,这是四恶趣,指的这四道。再是「梵王六欲天」,这一句是讲欲界的六层天,四王天、忉利、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自在天。

  下面讲,「无想五那含」。「无想」是四禅天里面的无想天,无想天属于外道天。「五那含」是四禅里面的五不还天,是阿罗汉修行人所住的地方,三果圣人在那地方修行。所以四禅天,就是第四禅,是凡圣同居土,我们这地方是凡圣同居土,四禅也是凡圣同居土。我们很清楚很明了,欲界天里面第四层天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有凡夫天,有内院,内院是弥勒菩萨的道场,天人也知道有弥勒菩萨,有内院,但是他们见不到。正如同我们在地球上,这地球上是凡圣同居土,有菩萨道场,有阿罗汉道场,我们也曾经听说,没有人见过。悟达国师,我们在《慈悲三昧水忏》里面看到,他曾经参访过迦诺迦尊者的道场,那是罗汉的道场,尊者替他治好人面疮。法照禅师,这是唐朝时候人,曾经参访过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大圣竹林寺,他有缘亲自去看过那道场。离开之后,回头一看道场没有了,一片荒山,凡圣同居土。

  我们这世间,五趣杂居土,地狱、饿鬼、畜生统统住在一起,但是没有缘分的人见不到。见到鬼的生活的社会,确实有不少人见到过。我遇到一些演艺人员,拍电影的,夜晚拍夜景,在野外,他们确确实实有很多遇到鬼道的社会。半夜肚子饿了,想找一点东西吃,走路忽然看到这地方有一个村庄,有一个小镇。那个时候也没有想到,这地方荒野怎么会有小镇?没有想到,进去了,跟人打招呼,吃了。到第二天的时候,忽然想到昨天晚上情形不对,再去看的时候,坟地一堆,乱坟岗。昨天晚上跑到这里去了,吃的东西吐下来都是骯脏东西。他们亲自告诉我的,确实有。笔记小说里面,我们就看得很多。遇到一些同学们,他亲身经历的,给我们讲这事情,绝对不是假的。

  「五那含」是五不还天。「四空」,这是无色界四空天。「四禅」,这是色界天四禅。这四句就把这二十五有统统说到了。「广如涅盘十四」,广说,就是详细说明在《涅盘经》第十四。

  「有」,我们现在有这么一个线索了,这名词意思多少能懂得一些。这是苦圣谛,这名词叫苦圣谛,「有」是什么?有苦。「分」是有分。二十五有是讲的三界六道,每一道的众生都有苦。欲界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三大类的苦统统都有。色界已经把财色名食睡这五欲断掉,所以苦苦没有了;没有苦苦,但是他有坏苦、他有行苦,换句话说,他们的苦比欲界的苦就轻很多。到四空天,连身体都没有了,我们讲四空天是灵界,中国世俗人讲灵魂;灵魂存在,他不要身体。一般迷惑颠倒的灵魂,他要找个身体,寄托在身体上。他们很高明,他们认为身体不好,身体很麻烦,不要了,这是包袱,他包袱丢掉了,灵。所以苦苦他没有,坏苦他也没有,但是他有行苦。什么叫行苦?他不能够永久停留在这境界里头。即使到非想非非想处天,这是最高的,寿命八万大劫。八万大劫虽然是很长,它有到的时候,它到了怎么办?到了还是要堕落,换句话说,他不能常住,不能永远住。

  我们世间人有一个妄念,什么事情都要永久。哪里可能会永久?我们到澳洲来了,有不少人天天在想着怎么样能够拿到永久的居民。哪来的永久?你能活多少年?永久是有名无实,这要知道、要觉悟!三界六道里头没有永久的。真正要永久,有一个地方,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是永久了。十法界里头决定没有永久,一真法界才是永久,十法界里头千变万化,十法界无常!为什么会有这现象?佛在经上讲得很多,讲得很清楚,我们学习的人粗心大意,这才没有搞清楚。佛怎么说的?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头什么都不想,那就真常,那就永恒了;只要你有想,它就有变化,就这么个道理。什么都不想了,那个境界是最美好的。

  江本胜博士在做水实验,给我的启示很多很大,他证实了佛在经上讲的这些原理原则。他这实验过程当中,观察到水结晶最美的时候,发现到爱心、感恩的心,这种心、这种意念,反应是最美好的结晶。是不是最真实的结晶?不是,它的结晶随着人的意念在变化,确确实证明佛所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什么是最真实的,永恒不变的?这个想断掉了。断掉是不是无想?无想也不行,无想还是有想,他想无想。所以无想天不是究竟,他还是有想。你现在想什么?我无想了。他意念里头有个无想。无想也没有,才是佛法里面讲的。真正到清净,有想没有了,无想也没有了。所谓是两边不立,中道也没有。两边不立,当中冒出一个中道,中道跟两边还是对立,不是究竟法;中道也没有,才是真正究竟,那是涅盘的境界。涅盘就是真的自性显现出来,这境界没有法子说。佛在大乘经里头所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是给你讲真话,言语达不到,你的思惟想象也达不到。思惟想象是阿赖耶起作用,它的作用只能够缘阿赖耶识,不能够缘真如本性,它做不到的。明心见性,那个心性是阿赖耶识缘不到的。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所说的一切法,都是方便法,没有真实法,真实法说不出的,真实法不能想象的。但是他这方便法能够引导我们入真实,怎样入真实?你真正引导到一个阶段,忽然觉悟了,这也放下了,就是《金刚经》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与非法统统都舍掉,入真实了。入了这境界,你能不能说得出?你还是说不出,不但是说不出,你念头不生。你还生起个念头,念头是妄念,有念皆妄,无念也是妄,有念、无念都没有了,这真的是不思议的境界,那是真实。

  不但六道凡夫达不到这境界,四圣圣人也达不到这境界。四圣是讲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藏通的佛,没见性;破一品无明,证一分真性,入这个境界了。所以我们很不得已说了一句「纯净纯善」,纯净纯善,我用这个来形容契入境界。不纯,你净善,四圣法界;真正到纯,纯到极处,你就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极乐世界都是一真法界,我们取华藏不容易,取极乐不难。所以文殊、普贤在《华严经》最后一段经文里头,劝导我们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尤其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我相信净土,发心学净土,是《华严经》教我的,从这地方真的死心塌地,不再有疑惑,不再有第二个念头。所以指导我的老师是普贤菩萨,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教我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普贤菩萨教我往生净土。当年李老师劝我,我不反对,但是对这净宗能生欢喜心,没有发愿。什么原因?对事实真相了解得不够透彻。到讲《华严经》,我记得第一次讲的时候,断断续续的十七年了。每一次出国讲经,回到台湾就续讲,在外国没有讲过《华严》。但是那个时候在国外的时间多,在台湾每一年,我估计大概有三个月。所以虽然是十七年的时间,这经也没讲完,只讲一半,《八十》讲一半,《四十》讲一半,《四十》大概是三分之一,一半都不到。

  所以,不入一真法界,「有海分」,你就有「有」。「海」是比喻,比喻深广无限。「有」,用最浅显的话来说,就是你有因,有因遇到缘,当然你就有果。这要范围缩小来讲就是六道,「二十五有」没有出六道。前面这首偈子说得很清楚,是讲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把这分成二十五类,这二十五类有因有果,他有分。因,染因,不是净因。染里面有善、有恶,善恶都不纯,善里头有恶,恶里头有善,善恶总是混杂的。所以一切众生在六道里头享受的果报,我们可以能够看到,有苦有乐,苦是不善的果,乐是善的果,这善恶是相对的。

  我们也常常听说谚语所谓的,「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不能称心如意的时候多,称心如意快乐的时间很短很少。这什么原因?这是所谓果报。原因就是过去生中,过去今生,你的行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善的多,善的少,感得现前这果报。真的觉悟了,真的回头了,我们要做一个改变,怎么改变?从现在起,过去已经过去了,不要再提,不要再理会了。从现在起,我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我一定要善的多,不善的少,不善的根本不做,念头根本不生。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难?因为过去、以往那不善的习气很重,这习气肯定影响我们现在的行为,难就难在这地方。所以修行要有成就,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有高度的警觉,时时刻刻都警惕到,这个重要。

  古德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不善的念头起来,不怕,要觉悟得快,一觉悟,那个不善的念马上就没有了。这是古往今来那些修行成功的人,他们的经验、教训,我们应当要记取,应当要学习,不善的念头才一动,立刻知道。我们用什么念头换?用阿弥陀佛。所以佛要念得熟,要熟透,念头一起来就是阿弥陀佛。其他的不论什么念头,才冒出来,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就把它压住,就把它化解掉,这叫真念佛,这叫真正做功夫。这种功夫要得力,那是真有受用。在现在,现前你所得的身心清净,妄念不生,无论顺逆境界,你都生欢喜心,真是大乘经上常讲「常生欢喜心」。这欢喜从哪里来?真的,欢喜从两处来:一处,与性德相应,这是一处;另外一处,从境界上来的,所有一切境界不染,境界可以受用,可以欣赏,绝对不染着。从二处来,所以法喜充满。这境界,我们能不能得到?能。怎样才能得到?这我常讲的,好学。我们的学习一天接着一天,决定没有中断。

  我学了五十二年,我从二十六岁开始学,确实没有间断;我在讲台上讲经四十五年,没有间断。纵然在旅行当中没有讲经,但是我读经,每天我没有离开经本。不离开经本就是亲近佛菩萨,天天跟佛菩萨在一起,五十二年,这是我的经验。我今天能够有少分的不染着,入少分境界,就法喜充满。我跟大家说的话,这是从经验当中得来的,所以我懂得古人修行、教学的义趣,从自己过来当中能体会到古人。今天「有海分」,这是六道众生统统具足,四圣法界也没有洗得干净。我们应当警惕的就是常常要觉察到,有因必有果,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不要说行为上,起心动念都已经有因果了。纵然是法身菩萨再来,那是真正慈悲,为一切众生示现的,示现什么?不离因果。连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表演的,亦如是。释迦牟尼佛这一族,释迦族,过去生中造的不善业,遭琉璃王消灭的这灾难,世尊不能救,各人的果报,各人承当,没有人能够代替。释迦牟尼佛示现给我们看的,示现三个月马麦之报,用意何在?无非是叫我们明了因果的事实真相,教导我们不能有恶的行为,不能有不善的言语,不能有不善的念头,用意在这里。

  这地方「有」就是二十五有,我们每个人二十五有统统具足,这是种子、业因,将来到哪里去?那就是看这个有遇到缘,果报就现前。我们自己现在对这道理已经相当的透彻,正确的认知,那我们走哪一条路?我们选择西方弥陀净土,我们选择这个路。世间所有一切众生,有没有西方净土的这个因?跟诸位说,统统都有,没有一个众生没有。你要问:你怎么知道?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华严经》上说的,法界虚空剎土众生,没有一个漏掉,「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心是真如,识是阿赖耶,是每个人自己的真心、自己的阿赖耶变现的,真心跟阿赖耶所有一切众生是共同的。

  阿赖耶、真心就像大海一样。我们用这比喻,把真心比做大海,把阿赖耶比做大海里面的水,海不离水,水不离海。海是如如不动,水,它有波浪起伏,所以阿赖耶是动的,真如本性是不动的;但是它是一,不是二,是一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们自己心性变现的。自己心性现的,自己阿赖耶识变的,跟我们怎么会没有关系?关系太密切!只是迷了的时候不知道,不知道事实真相,这一下觉悟了,明白了,原来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这就肯定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跟我的关系。关系搞清楚了,现在我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往生净土,哪有不去的道理?决定得生,没有一丝毫疑惑。

  马麦之报再跟你说,都说事实真相,十方一切诸佛剎土,没有例外的,全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在我们这世间,所有一切宗教,他们崇拜的神,崇拜的上帝,崇拜的圣,也统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他们宗教里面所讲的天堂,所讲的天园,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跟我们的关系是一不是二。我们了解这事实真相,清净心现前了,平等心现前了,恭敬心现前了;对于任何宗教、任何神圣,跟我们对阿弥陀佛那个恭敬心是平等的,没有一丝毫差别,这是回归到自性,回归到真常。

  迷的时候,无常;觉的时候,真常,哪有没有分的道理!但是迷了的时候,这有海分不善,出不了六道轮回,六道里头的因果。觉悟了之后,才知道事实真相,六道地狱、饿鬼跟华藏、极乐,原来是不二,法界原来是一真。只有觉悟,真正觉悟的时候,你才见到一真,这才是究竟解决问题,究竟无障碍。《华严经》讲的四无碍法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今天讲消灾免难,这才叫真正消了灾,真正免了难,真正把所有一切问题全部化解了,这是《大方广佛华严》。所以今天有些人来跟我提到灾难的问题,我点头,有!怎样化解?有方法,这方法就是我跟你讲的这因果的道理,转变。你自己有能力转变,把不善转变成善,把灾祸转变为吉祥。从哪里转?从内心里头转,首先把内心里面的对立化解掉。当我们不觉的时候,对立了,现在学佛学这么多年,这对立就没有了,逐渐逐渐就没有了。内心里头矛盾没有,内心里头迷惑没有了,你的智慧自然开了。

  戒定慧三学是性德,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这时候,这性德自自然然它就现前。持戒、修定、开慧,不费功夫,自自然然,没有一丝毫困难。大乘佛法的教学,真正是无比的殊胜。从这里你才体会到,为什么古圣先贤对于这桩事情,一生当中锲而不舍?现在我们明白了,这里头有大乐在里头,大自在在里头,大智慧、大德、大能还有大福报。我们今天一个学院不大,来到学院人都有这认知,都有这样的好学,这学院殊胜,无比的殊胜。人,真的不要多,觉明妙行菩萨,他的道场只有十二个人。印光大师一生指导我们,修行道场,在一起共修的,最好不要超过二十个人,无比殊胜的道场。我们遵守古圣先贤的教诲,遵守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学习,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善心、善意、善行,充满了道德,没有一样不具足。再看底下第四句:

  【或名积集成。】

  『积集成』,它有因,它也有果。这名词,我们要注意到,它在苦圣谛里头,苦圣谛是讲果报。无论是善果,无论是恶报,怎么来的?积集成就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我们明白这道理,在这世间,恶不能积。世界为什么会有灾难?世界是共业所感,就是居住在这世界上的人,积集不善所成就的。古今中外有不少高明的预言家,预言的书籍,那是高等的,他不做结论,他的预言不做结论。譬如灾难,他怎么说?在某一个时候,某一个地区,可能发生,他用可能,不是说一定发生,这是高明的预言,这话是活的。为什么说可能发生?你这地区的人不知道回头,不知道改恶向善,那就肯定有灾难。恶积集就是灾难。

  如果有人一下觉悟了,回头是岸,我把我的恶念恶行终止;改过来,我的念善,我的行善,念念利益众生,念念利益社会。不再为个人想,不再为家想,不再为小团体想,起心动念,至少要想到全世界、全人类,学佛的人讲一切众生,不但包括人类,包括动物,包括植物,乃至于包括这些矿物。清净心周遍法界,善意满娑婆,那个恶的积集没有了,烟消云散,灾难没有了,化解了。诸位,所有这些预言对我们来讲,它是有帮助,让我了解的,让我赶快放下恶念恶行,积极的修善,积极的积功累德,这境界立刻就转了。积集成,它从果上讲,不是从因上讲。如果苦集圣谛,那从因上讲,不是从果上讲。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一0六卷)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四圣谛品,十方第四段北方,苦圣谛第五句看起:

  【或名差别根。】

  这些意思就不难懂了。苦,也叫做『差别根』,换句话说,如果一切无差别,苦就没有了。这我们要细心去思惟、去观察,为什么?无差别为什么就能离苦?无差别是平等境界,平等境界里头哪有苦?所以苦是从不平里面显示出来的,优劣不平,这有差别。优者生烦恼,生什么烦恼?傲慢。劣者也生烦恼,生什么烦恼?自卑。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容易觉察到。不但在社会大众,就是我们自己本身有没有这现象?不但有傲慢、自卑,这里面还产生嫉妒,所以能够引发烦恼。佛所住的法界没有苦,他没有差别,这一桩事情我们要明了。所有一切差别,根从哪里来的?「差别根」不是讲的五根,也不是讲的六根;五根是眼、耳、鼻、舌、身,要说六根,再加上意根,这差别根不是说的这个。这差别根实在讲就是业,业力。六道十法界,特别是六道里面的众生,往昔今生无量劫来所造之业各个不同。

  业,佛在经论上常讲,有两大类:一类是引业,一类是满业。「引业」是引导你到那一道去受生。譬如我们现前在这地球上,大家都得的是人身,凡是得人身者,我们引业相同,都到人道来受这身。但是每个人虽然都得人身,面貌不一样、肤色不一样、相好不一样、容貌不一样、健康长寿不一样,这是什么东西?乃至于包括你的才华、你的富贵,都不一样,这叫「满业」,满是圆满的满,满业不相同。古人当中,我们见到一个人,满业无比的殊胜,那真是叫人羡慕,这人就是干隆皇帝。他为什么那么样的幸福美满?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他不是一世修的,至少几十世修善业,累积的善业在这一生得了果报,这果报圆满了。在这世间,大富大贵跟极其贫贱这两种人,业因都是多生多劫修的,一个修的是善业,一个修的是不善业,所以果报形成两个极端,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的。

  「差别根」也能从果报上说,因为它是在苦圣谛。每个人,这是说各个人满业的果报不相同。就佛法来说,纵然生到天道,生为天王,你也没有办法远离三苦、八苦,没有法子舍离。纵然是聪明到极处,连身都不要了,生到无想天还免不了行苦,寿命到了依旧要轮回。所以佛在经上讲「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这都是差别根的意思。第六句:

  【或名增长。】

  这名号如果不是在苦圣谛,可以做种种讲法,四大天王,南方天王就称「增长」,那是代表智慧增长、德能增长、福报增长,好!但是在苦圣谛里面,这『增长』就不是好的意思。这「增长」是什么?苦,苦法、苦果、苦报,不但消不了,真的天天在增长。为什么?诸位想想,哪一个人甘心受苦报?没有人甘心情愿受苦报,受贫穷下贱,没有人甘心情愿。那果报临到自己头上,头一个现象,怨天尤人;老天爷对我不起,为什么要我遇到这样的事情?怨声载道,这种心态就是增长。不知道忏悔,不知道改过,总以为自己没有过失,自己做的都是对的。所以增长在此地,意思就很深很广。总的来说,增长无明、增长迷惑。于是业力、恶业在增长,在逆境里头;如果在顺境,同样一个道理,善业在增长。不论是善、是恶,总而言之,都是属于染业,不是净业,苦谛所摄。如果是净业,净业增长那就好了,净业增长,这就不是苦谛了,四谛最后,那属于道谛。出世间法,灭谛是果,道谛是因。第七句:

  【或名生灭。】

  『生灭』,苦!八苦里面,生苦、老苦、病苦、死苦,这是最明显的「生灭」。世间人不是不知道,知道了,无可奈何,有生必有死。只有少数人动了个念头,怎样解决这问题?很少数人,绝大多数的人只有受了。所以佛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人生到这世间来,为什么?他老人家说得好,酬业而已。也就是说,过去你造的有业,这时候你是来受果报的,没有第二个原因,你就是来受果报的。造的善因,你受的善果;造的恶因,那你受恶报。这就是六道里面众生的现象,没有一个能避免。除非是修道,修道还要有成就,你才能解决这问题,修道没有成就,这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生灭」是苦。第八个:

  【或名障碍。】

  我想『障碍』这名称,我们每个人听到都会有很深的感触。为什么?以我们自己这一生而论,心愿很多,这愿望能不能成就?真是处处都有障碍。纵然你发的心非常纯正、非常善良,为社会、为众生做一点好事,谚语常说「好事多磨」,磨就是折磨,就是障碍。这是什么原因?这原因有二:第一个,本身的智慧、福德不够,我想做的这事情不能成就,这是第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众生福报不够。我这事情做好了,对这地区、对这国家、对这世界,一切众生有大利益,可是众生有福才行;众生没有福,没有办法,佛菩萨、神仙来都做不成功,都会遇到障碍。所以这事情能够很顺利成就,没有障碍,你要晓得本身智慧福德够了,众生的福报也现前了,那就很顺利。由此可知,世出世间凡事都不能勉强。

  我们要问,诸佛菩萨他们示现在九法界教化众生有没有障碍?还是有,说真的,不能说有,不能说没有。就佛菩萨自己来说,他没有障碍,为什么?人家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哪来的障碍?所以就他本身来讲,他没有障碍,真的入华严境界,事事无碍。但是就众生那一边来讲,有障碍。为什么?众生的缘成熟不成熟?众生的缘成熟,没有障碍;众生缘不成熟,就有障碍。最明显的例子,我们看古代,不要看其他的,在中国历史上看,从后汉到清朝,二十多个朝代,每一个朝代都有不少的帝王,有些帝王欢喜佛法、拥护佛法、护持佛法,诸佛菩萨来弘法利生,一点障碍都没有,一帆风顺。也有少数的帝王,他不相信,禁止佛法流通,限制出家,甚至于还勒令还俗,毁灭佛像经书,在中国最著名的「三武灭法」。但是中国这地区,众生确实是有福,遇到这些障碍时间都不久,大概是两、三年之后,就又能恢复正常,这是说在这地区。

  如果从整个世界史来看,那就不一样,佛法的弘扬,常常遇到重大的障碍。这是什么原因?众生福报不一样,众生善根不相同。在古印度,佛法发源在印度,十一世纪之后,佛法竟然在印度灭绝了。这不是佛法有障碍,这地方我们一定要知道,是这个地区的众生有障碍,闻不到正法,没有圣贤教诲,苦难就多了。在一切苦难当中,愚痴最苦,为什么?愚痴,对于一切事实真相无知、迷惑,于是随着自己的情绪造业,这一桩事情就太可怕了。造业,业因遇到缘,果报必定现前。特别是毁谤圣教,自己造作罪业自己承当,这能说得过去。如果你造的业,让别人受害,受害的人多,受害的时间长,这事情麻烦,所有一切受害人的罪业,你一个人承当,这事情麻烦就大了。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没有机缘接受圣贤教诲,或者又遇到一些邪恶误导了他,这种子在阿赖耶识里头根深蒂固,他造作恶业不是一世,生生世世,往往会延续十世、二十世,甚至于百世、千百,这麻烦不大吗?如果误导的人多,误导的时间长,那真正像谚语所说「堕阿鼻地狱,永劫不能翻身」。这事情造作的时候很容易,果报现前的时候,那不得了。一个念头,一句话,一举一动,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你要知道,虽然你影响一个人、影响两个人,这一两个人,如果他有权、有地位,你影响了他,他又影响多少人?他又影响多长的时间?这责任你要负,你要背因果责任。这帐没法子算,太可怕了。为什么会有这事情发生?任何事情没有偶然的,没有突发的,都有前因后果,因果非常复杂。

  人确实是生生世世都在学习,但是这学习里头有善恶、染净,天天都在学,哪一个不在学?你学的是善还是恶?你学的是染还是净?果报不相同。这些事情总的来说,就是遇缘不同,佛在经论里头常常讲,亲近善知识。唯有亲近善知识,才能够把握住我所学习的是净是善;远离善知识,染、恶就很难避免。这道理并不难懂,我们学佛的同修,常常在一起研究经教都知道。内,烦恼习气太重,无量劫熏习沉重;外,染恶的缘太多,不但多,而且力量非常巨大,大到我们自己不能抗拒。多少人明知故犯,这什么原因?没有能力抗拒。你说这多可怕?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为什么?就怕自己常常犯这些毛病。别人犯不犯与自己关系不大,最怕的是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意无意远离净善,接近染恶。谚语有所谓「一失人身,万劫难复」,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一句话说失人身容易,再得人身难,非常非常之难。

  西方世界这些年来,我们接触见闻之中,看到许许多多人,确实生生世世他还都在人道。有人轮回十几次,有人轮回到几十次,在深度催眠之下他都能说出来。这样看起来,好象人死了来世还是人。这些案例当中,我们细心去观察,这样的人一生没有什么大善,也没有什么大恶,能保住人身。如果有大恶大善,决定就不在人道,大善之人,天上去了,生天;大恶之人,三途去了,这是决定大多数。失人身还能得人身,少数。你要细心去观察,以佛菩萨所讲的经论为标准,我们细心来观察,才知道事实真相。

  事实真相搞清楚了,当然我们第一个目标,怎么样能够离苦?这不但在佛法里头,几乎世间所有的宗教都肯定智慧、道德,德行跟智慧才能解决问题。没有道德、没有智慧,没有法子离苦,没有法子超越障碍。超越障碍就是化解障碍。佛法正是教我们修戒定慧,戒定能够忍受障碍,智慧要开了,能够化解障碍。佛法的教诲,在这地方我们才能够认知,世出世间最好的教育、最殊胜的教学,但是难信!这世间宗教里头常说「信者得救」,佛法讲「信者得度」。第九句:

  【或名刀剑本。】

  『刀剑本』是什么意思?就是战争,人祸,这是苦报。好胜、好斗,心量狭小,不能容人,性情乖戾,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轻慢、侮辱;看到胜过自己的人,嫉妒、斗争。你说这苦不苦?在六道里头,哪一类的人?佛在经上常讲,修罗,阿修罗,这些都是恶业所成。这烦恼,我们细心去观察,好象是与生俱来,实在讲那是什么?俱生烦恼。这烦恼不是这一生当中学来的,是过去生中带来的,贪、瞋、痴、慢、疑、恶见(错误的见解),佛法里面讲六个根本烦恼。我们要知道,这根本烦恼是俱生而来的。古圣先贤他知道,他知道一切众生都是带着烦恼习气来的。怎样帮他忙?怎样救他?教育,教育重要!从事于教育工作者,所以教育是神圣的行业,这话一点都不错,古时候凡是从事于教育工作者,用我们佛法的眼光来看,都是神圣,大圣、小圣,大神、小神。他们知道,所谓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把他养成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化解过去生中多生多劫的习气。这事情一定要从小时候做,所以中国儒家讲「胎教」,真聪明,真正了解事实真相。

  母亲怀孕的时候就教她儿女了,这时候怎么教?这时自己起心动念言行举止,对他有影响。所以起心动念,决不能有恶念,起恶念的时候,他就接受那不善的,有不善的影响。起心动念都是善,纯净纯善,他所接纳的讯息是善的讯息。到他出生之后,眼睛一睁开,父母是他的榜样。从小他睁开眼睛所看的,都是看到正面的,看不到负面。中国人常讲先入为主,成见,从小就养成正知正见,到他长大,十几二十岁接触社会,看到许多不是正面的,他有智慧能辨别。他能够排斥邪恶,能够守护正知正行,统统要靠教育,这是圣贤教育。

  现在到我们这一代,麻烦来了,圣贤教育没有了。今天整个社会动乱不安,为什么会有这现象?问的人很多,正确的答案凤毛麟角,太少太少了。为什么没有正确答案?都没有受圣贤教育,哪来的正确答案?没有正确答案,你就没有办法改善这社会状况。所以今天还有很少很少数人,(我们听说)在寻求古圣先贤的教诲,重新评估古人所讲的这些理论。尤其是道德行为,重新来估价,看看他们所说的对现代社会有没有价值?能不能被现代人所接纳?上一代的人把它丢掉,现在这一代的人遭了大难。看看上一代的这方法行不通了,古人这方法居然能行几千年,社会相安无事。于是从这地方生起一念曙光,看看古人的东西,细细再去研究、再去权衡,看看能不能对现代的社会有所帮助。「刀剑本」的意思。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苦圣谛最后一个名号:

  【或名数所成。】

  这一句清凉大师有解释,「数所成者,数体即集,集所成故」。大师在《钞》里头又给我们解释,《钞》里头说「数体即集者,有为之法,总名为数,亦心数也。今总中取别,云即集也」,到这地方。清凉大师这么一解释,这名词大意,我们就能够理解了。在中国自古以来,中国人都相信「数」,人的命运有数。你看《了凡四训》里面,孔先生,那是算命的,给了凡先生算命,命相里头讲:一切众生都有定数。人一生有定数,家,家运也有定数,乃至于国运有定数,整个世界有世运,还是有定数。外国许许多多宗教讲世界末日,末日,诸位想想是不是数?如果不是数,哪来的末日?『数所成』。

  「数所成」的是什么?成的是运,我们一般人讲的是命运。大师在此地讲的一句话很重要,「有为之法,总名为数」,跟中国世俗里头所说的不谋而合。数,用现在话来讲,高深的数学,数学是科学之母。世出世间许许多多法,从数学里头推演出来的,正是佛在此地讲的「有为之法,总名为数」。有为什么?有生灭的,有变化的,这叫有为法。拣别无为法,无为法是不生不灭的,那个数没有办法拘束它。我们想一想,一切有情众生,虽然体是法性,体是无为,但是相是有为;理是无为,可是事是有为;因果是有为,这非常明显的。有为,你就逃不过数,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大圣大贤,他都懂得。在我们现在讲,那都是数学家,哪一个大科学、大哲学家不精通数学?中国古代亦复如是。他能够知道一个人的命运,不要问一句话,看看你的相貌,听听你的音声,看看你走路的样子,就知道你一生穷通夭寿。这不是假的,这不是迷信,是什么?有数在里头。所以了凡先生遇到云谷禅师,向云谷禅师请教「数可逃乎?」那个数是讲命运,能转变吗?能逃得过吗?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佛法里面讲数,但是不是宿命论,而这数是随时随处可以加减乘除,活的,不是死的。

  今天许许多多人都讲世界末日,这是什么?这是讲世运,这不是讲哪个国家,全世界的,世运。世运是怎么成的?「数所成」,这数就是有为所成。「亦心数也」,心数是什么?起心动念,起心动念造成的。起心动念就有染、有净、有善、有恶,总不出这四个范围。我们今天这世运不好,好象走到了尽头,要不有一个大的转变,恐怕就有大灾难要来了。佛法常讲「共业所感」,我们细心观察现代人,现代人不相信圣贤教诲,相信什么?相信自己的意思,自以为是,自以为绝顶聪明。每个人的想法、看法不一样,不一样就要产生斗争,那麻烦就来了。

  但是古今中外,写这些预言的人,我们细心去观察,都是善人。他写出这些东西不是吓唬人,不是造谣生事,而是给我们一个讯息,这讯息很值得我们参考。我们细心去研究、去观察,跟事实对比,发现他所讲的有道理,不善的因一定会造成不善的果,这是定律。如果不善的果现前,现在要挽救还来得及。特别是在佛法里头,你看佛法里面讲五逆十恶,临终真心悔改,忏悔,断恶修善,一断永断,这人就能超生,就能把他的灵性大幅度的向上提升。本来他这恶业的果报是要堕阿鼻地狱的,一个转变之后,居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高的品位,不可思议!《观经》里面讲的阿阇世王就是个例子,上品中生,你才晓得忏悔的力量是有多大,那是什么?心数。在佛法里头,理上讲得通,事上哪有不可能的道理!真忏悔,断恶修善,改过自新,所以这一口气还没有断,来得及。也许我们会想到这世界上人,造作恶业的人太多太多了,这少数几个人回头,那管用吗?是的,这种怀疑是正常的,也都在我们想象之中,可是事实上管用。

  古时候何尚之跟宋文帝的一番对话,说得很中肯、很有道理。一百个人当中,有一个是善人,这就是说百分之一,九十九个不善,有一个是善,对于这社会就有很大很大的帮助。这一个善人的福就能够帮助九十九个恶人,减缓他的恶报,有这么大的力量,所以我们不能够轻视自己。你要是懂得这么一个道理,你就应该要知道,今天要化解这社会的冲突,促进世界和平,就在我们自己一念。我们自己回头,这世界就有救;我们自己依旧迷惑颠倒,不肯回头,这世界就有灾难。所以要帮助众生,先救自己。怎么救法?回头是岸,自己要赶快回头。从哪里做起?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从一心念佛做起,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头的易行道。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念佛是消业障。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说,从来没有间断的在说,劝勉大家一心念佛。为什么?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是性德圆满的称号,念这句名号就是与性德圆满相应,知道的人不多。确实念佛的人自己也不晓得,念久了,不知不觉性德显露,烦恼习气,你不转,自然就没有了、就融化了,这功德多殊胜。

  我常跟同学讲,修行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内心的对立化解,真正消灾免难,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确确实实能把内心的对立、矛盾化解掉。不起心则已,起心就是阿弥陀佛;不动念则已,一动念就是阿弥陀佛,念念都是阿弥陀佛。这一句《往生论》里面讲是「清净句」,纯净纯善,万德洪名。特别是在祖先纪念堂里面念佛,列祖列宗在那里陪伴,一起都念,功德无量无边。听经,帮助你破迷觉悟,为什么?觉悟,你就死心塌地念佛了。你现在这佛号还念不下去,业障太重,疑虑太多,这是障碍。消业障,增福慧,短时间能有最殊胜的成就,无过于这法门。贵在我们自己要认知,贵在信得紧,真正相信没有怀疑,死心塌地一直念下去,不必问收获,不必问效果,一直念下去,水到渠成。所以是「数所成」,到一心,这问题解决了。初步的效果,那效果就非常殊胜,功夫成片,初步的效果就应验了。什么叫功夫成片?就是二六时中,这一句佛号能够不断。不断,不是在口上,这诸位一定要知道,口上不断,没有用处,在心上。你的心里头念念真有阿弥陀佛,不一定在口上。

  念念果然真有阿弥陀佛,它起作用的时候,不可思议,你看到一切众生统统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就像西方极乐世界一样,没有一样东西不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不但是心一片,行也一片,理一片了,事也一片了,你们想想这是不是《华严经》里面四无碍的法界?我们修其他的法门要入四无碍法界,谈何容易!念佛法门成就四无碍的法界还真容易。你什么时候契入无障碍的法界,你回过头来再去学《华严》,轻而易举,一点不费力。展开经本,这就是我家的事情,哪有不知道的事情?哪有不明了?哪有疑惑?我们今天展开经卷,不能解其义,不入佛境界,什么原因?没功夫,这功夫是没有能力伏烦恼,没有能力把烦恼转变成智慧,没这能力。今天要获得这能力,是八万四千种方法,这么多方法里面,念佛这方法最简单、最可靠、最稳当,它有最圆满的理论做依据。我们今天讲这么多经典,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都是说明这桩事情。

  现在我们自己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放下,所有一切问题,我所遇到的,总的一句话「放不下」,你的麻烦就大了。放不下什么?那就是数所成,你没有办法超越数。放下就超越了,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可以改变这数。那是什么?那就是我刚才讲的加减乘除。加减乘除是改变数、改变果报。要超越这数,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讲「理一心不乱」。你要看佛在经上讲这「有为之法,总名为数」,起心动念是有为法,如果哪一天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确确实实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就不落在数里头了。那是什么人?法身菩萨,明心见性,念佛得理一心不乱。

  我们一面念,一面历事炼心,天天训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知道训练自己,锻炼自己,练什么?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四句一起,同时来做不容易,办不到,我们先从最粗、最显地方来做。最粗显的地方是什么?不执着,先练不执着。无论是世法、是佛法,执着是数,我不执着,到于世出世间法一切都不执着,这是我常常讲的。具体而言,就是对于一切人事物,决定不能够有控制的念头,决定不能有占有的念头,先把这念头断掉。没有控制,没有占有,这是真实利益,我跟诸位说,得失没有了。世间多少人被得失折磨,好苦!患得患失,那是真辛苦,生生世世不得解脱。

  你能把这两句话做到,对于一切人事物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你得失就没有了,只是这一条就叫你在这一生得很大的自在。然后再进一步学着不分别,不执着破烦恼障,不分别破所知障。学,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有没有分别、执着?还有。怎么说断了?还有是恒顺众生,不是自己,自己这边真的没有了。众生分别,随顺他分别;众生执着,随顺他执着,这叫什么?这叫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我们恒顺众生不破坏众生,就是不破坏他的执着,不破坏他的分别,这叫恒顺。

  随喜功德,功德是什么?功德就是不分别不执着。我在这里头历事炼心,经历这些事,我在这里锻炼我的清净心,锻炼我的真心,真心把妄心给断掉,锻炼掉。妄心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什么?妄想就是起心动念,这是最难的、最微细的,最后在这上下功夫。最后在这上下功夫,那就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天天在锻炼,锻炼不起心、不动念。从圆教初住到妙觉四十二个阶级,这四十二个阶级修什么?就是修不起心、不动念。可见不起心、不动念这里面程度有高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到妙觉位的时候才真正圆满。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世间,事上讲,决定与伦理道德相应,与风俗人情相应,决定相应;理上说,本来无一物,一尘不染,这真正是超越,真正是把「数所成」灭掉了。出世间的果,灭,这世法里头因果都灭了。所以这一句,我们明了了,只要起心动念就落在数里头。换句话说,你的命运就有一等高明的人能把你算定,知道你这一生穷通贵贱。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再看底下一段,第二段苦集圣谛,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诸佛子,所言苦集圣谛者,彼丰溢世界中,或名可恶,或名名字,或名无尽,或名分数,或名不可爱,或名能攫噬,或名粗鄙物,或名爱着,或名器,或名动。】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是讲世间法里头的业,业因,苦圣谛是讲世间的果报,这是一重因果,先说果,后说因。前面我们看到世间的苦果,苦果从哪里来的?它有因。

  集谛里头第一句,『或名可恶』,这一句话含义很深。世间人一切造作,所谓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他也有善的一面。不善固然可恶,那善也可恶吗?对,善也可恶。为什么?出不了六道。无论你怎么样造作,只要你出不了六道,那就是「可恶」。诸位一定要晓得,这是《华严经》,不是普通的经,普通的经对你做一切善赞扬,不会用这名词。这是出世间法、是上上乘佛法,换句话说,你只要不能够明心见性,就是可恶。再把标准降低一点,你不能在这一生当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无论你修学的是什么法都是可恶,出不了三界,不能往生。由此可知,这名词里面包含的深广无际。这在五乘佛法里头,上上乘,菩萨法,不是普通菩萨,法身菩萨。法身菩萨看到阿罗汉都可恶,为什么?没见性。认为他们所修学的不够善,对世间的六道里面来讲,他是善法,跟法身菩萨比,他不善,他不会学、他不会修,所以称为「可恶」。

  集谛第二句,『或名名字』。「名字」什么意思?有名无实。六道凡夫有一等迷失自性重的人,执着名字相,执着言说相,造成严重的苦果。这事情,世法里头很多,佛法里头也不少,我们佛门里头,一般术语讲着相。着相里头,特别是执着名字相,真的,世间有多少人迷于名字相,执着名字相?造成思想、见解、心理的不平衡,从这里头发生无量无边的罪行,错误的行为。好了,这是有惑、有业,后头果报现前,苦报有得受的,不知道名字性空。所以世尊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往往一桩事情他用好多个名相。我们初学的时候,感觉得很奇怪,一桩事情,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说那么多名字?譬如我们最常见到的,真心又叫本性、又叫法性、又叫空、又叫第一义谛,经典随便翻翻,你就能找出十几个不同的名号,说一桩事情。

  佛为什么要这样说法?以后学久了,亲近老师教导我们,这才恍然大悟,真正的用意是什么?叫你不要执着名字相,你懂得这名字什么意思就行了,不要执着相,原来是破除我们执着的。说真的,宇宙之间一切人事物有没有名字?没有,这连老子都知道。《老子》第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是什么?常是永远不变叫常,那是真的。名字可以常常变,假的,不是真的,你何必要执着它?你何必要分别它?说明分别执着是错误的。真正懂得它的义趣,我们就得受用了,知道名字所指的是什么,重实质,不重名相。名相是教学的工具,不是目的,这总得要懂得。

  但是在净土宗,佛教给我们「执持名号」,那是一种手段。这是对烦恼、业障特别重的众生,教他们一个方法,执持名号。只有这名号,你执着它,你保持它。为什么?用这一个执着破一切执着,这是个方法,很巧妙的方法。你说我不用这方法,不用这方法没有办法,找不到第二个好法子。为什么?你起心动念势必要去找一个依靠,换句话说,你不能不执着。知道执着是错误,但是你永远没有办法离开执着。我不执着有了,不执着有,执着空了;我空有两边都不执着了,结果执着一个「空有两边都不执着」。总而言之,你还是有执着。所以佛对这一类众生用个很巧妙的方法,执着名号,南无阿弥陀佛,你就执着这个。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名号还要不要?不要了,目的达到了。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法身菩萨,法身没有圆满,还要不断往上提升,用什么方法?还用这老办法,不可思议,这方法还是管用。所以「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法子妙绝了。所以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道理在此地。

  但是执持名号,必须要具备条件。什么条件?三个条件: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三个条件都是从心上说的,这诸位要懂,不是从身上说的。身可以间断、可以夹杂,心不能夹杂。身是我成天还有生活、还有工作,在家同修还有家庭,你怎么能不夹杂?你是决定没有法子避免,这不碍事,心不能夹杂。口不念佛的时候,可以间断,心不能间断,念兹在兹,心里头真有阿弥陀佛,这样才能成就,这方法真的是妙绝。希望我们同修细心的去研究、去体会。真正认知了,一定要下决心,我在这一生当中决定要成就,决定不能等到来生;要有来生这想法,错了,这大错特错。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一0七卷)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十方世界的北方,苦集圣谛第三句看起:

  【或名无尽。】

  这名称的意义非常之广,我们首先要看到它是在集谛里面出现的,集谛里面讲的『无尽』,这意思就不是正面的。集谛,换句话说,是造业。造业无量无边,这就是无尽的意思。业习烦恼,确实,我们不要讲无量劫以来,只想想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从生下来就带着过去生中业习种子,这些种子遇到缘就起现行。现行就是造作,这造作确实有意无意剎那不停,微细的意业,我们确确实实不能够觉察。为什么说这些业都是恶业?《般若经》上讲得好,凡是四相没破,就是说你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没有破。换句话说,你还有私心,起心动念都有一个我,坚固的执着有个我,有我就是私心,念念总是为我、我的利益,这念头就不善。诸位想想,几个人没有我?特别是在大乘佛法里头说,无我,念就善了,这善就是念与性德相应。无我才与性德相应,有我就不相应。

  你们诸位想想看,有我就有对立、就有分别、就有妄想、就有执着。纵然是善念,这善念在佛法里面讲是「爱缘慈」,顶多发展到「众生缘慈」,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多只能发展到这地步;不能够发展到「无缘大慈」,做不到,无缘是没有条件的。只要是我执不断,纵然那个爱心推广,是属于有条件的。人要真正能够达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的爱心、他的慈悲是无条件的,是真诚的,是平等的,是清净的,是遍虚空法界的;佛家常讲一片慈悲、一片真诚,这是性德,性德自然的流露,圆满的流露。所以这种境界,法身菩萨才有,若不是法身菩萨做不到。

  佛家讲四种慈悲,世间人只有「爱缘慈悲」。高层次的,接受过圣贤教诲的,可以发展到「众生缘慈悲」。学佛的人,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他能够显示「法缘慈悲」,那就是四圣法界。一真法界才是「无缘慈悲」,无缘,无条件的,其余三种都是有条件的。所以确确实实都是无量无边无尽。我们讲,讲爱,讲慈悲,这是讲到总的纲领、总的原则。人有爱心,爱心不会伤害人,爱心不会障碍人,爱心只是成就别人的善心、善行、善愿。纵然我能力帮不上忙,能力达不到,我看到人家有善心、善愿、善行,一定生欢喜心,一定虔诚祝福赞叹礼敬。如果能力能帮得上忙的,肯定是尽心尽力,成人之美,成就别人,不会伤害人。所以爱心是宇宙的核心,是宇宙的真理,永恒不变。

  爱心就是自性里面的第一德,我们讲性德。性德第一就是爱心,在佛法里面称为慈悲。慈悲是什么?就是无条件的爱心,称为慈悲。带了条件的爱心不能称慈悲;无条件,这是慈悲,所以称为大慈大悲,那是性德究竟圆满的流露。世间人称为大德大能,就是说的这个。但是六道众生迷失了自性,虽有性德不能现前。这爱迷失了,它就变质,变成什么?变成怨恨。所以怨恨跟爱是一体,它起了变化,迷了就变成怨恨,觉了那就是慈悲。由此可知,凡圣差异在哪里?在迷悟。迷了,这是凡夫;觉悟了,那就是圣人。

  苦集圣谛里面,这是迷,迷了之后,无尽的烦恼、无尽的恶业,我们不能不知道。因为我们现前确确实实是在迷,没有觉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真的是粗心大意,不知道自己在造业。诸佛菩萨、世出世间的圣贤人,无不是教导我们要反省,要忏悔,要改过自新。所以我常常说,佛门弟子最重要的是朝暮二课,早课、晚课,其他各个宗教也不例外。早课它的意义是提醒,早课读诵经文,经文是圣贤人对我们的教诲,读经文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起心动念不要违背圣贤人的教诲。因为圣人的教诲就是自己的性德,不是别的。我们净宗总结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训,我们总结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存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那是日常生活。总的纲领、总的要求,四个字,「纯净纯善」,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求自己必须要做到,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平等对待,和睦相处。

  平等对待的心态,是自己谦卑而尊重别人,这是平等和睦的大德,决定没有傲慢心,没有一点傲慢的心态。这傲慢是烦恼,这烦恼不好,所以要懂得自己谦卑,处处尊重别人。因此,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要求自己要包容。我能够包容别人,别人才会包容我,一切从自己本身去做。我们要包容一切,要尊重一切,一切人事要尊重,要敬爱一切,要关怀一切,要照顾一切,与一切众生互助合作。这个业,如果四相没有破,是世间贤君子之业,这是善业,感得的果报,天道;四相没破,我们这样修学,这是天道。我努力做破四相的功夫,那是佛道。四相不容易破,如果你真的能够念念不舍,我所讲的这几条原理原则,久而久之,自然就相应,换句话说,不知不觉,从天道就走到佛道了。这样子再真的一发心求生净土,你这一生就圆成佛道,点点滴滴与无尽都相应。无尽的妄想杂念、分别执着,那个很可怕。为什么?那个感所感得的是三途苦报,我们不能不明了。再看底下这一句:

  【或名分数。】

  这一句不好懂,什么叫『分数』?清凉大师凡是很难体会的,他老人家都有注解,我们看他的注解。「集名分数者(这就是说的这一条),无一理以贯之,则惑业万差矣」,这一句《疏》里头有,这是还要加以解释,我们看《钞》里头,《钞》里头说,就是指这两句,「无一理以贯之」。「生公云」,生公是道生法师,诸位也许听过佛门里有个公案,「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就是此地讲的这位大德。「凡顺理生心名善,乖背为恶。万善理同而相兼,恶异而域绝,即斯义矣」。这注解对我们认识「分数」的含义就有很大的帮助,生公的说法说得很好。「分」是分别,「数」是头数,跟上面一个名词「无尽」意思相同。生公给我们解释的,凡是顺理,这理就是性德,就是法性。我们在讲席当中,为了大家容易体会,容易明了,我们尽量用现代的一些术语、名词。现在人讲自然,自然的法则,能够顺自然的法则,起心动念,这是善。自然的法则,也就是古人所讲的「道」,随顺道理就是「德」,那就是善,德就是善;如果违背自然的法则,那就是恶。

  现在我们明白这原理原则了,然后落实到自己本分上来看,真心没有念头。大乘经上常讲「真心离念」,换句话说,离念就是真心,真心是理,真心是法性。所以,佛教我们修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式,修什么?统统修的是禅定。绝对不是盘腿面壁那个叫修禅定,那是八万四千种方法里面的一种。修禅的方法可多了,说不尽!所以再推展,叫无量法门。四弘誓愿说「无量法门誓愿学」,无量的方法,无量的方式,统统修的是禅定。这个禅就是离念,这是随顺性理,我们就生公大师讲的理,随顺性理。得的是什么?智慧。因定开慧,智慧现前,这是德;心地清净,一尘不染,那是道,那叫行道。行道,智慧现前,德能就现前,这是永恒不变的原理原则。佛如是,菩萨如是,世出世间古今中外所有一切圣贤皆如是。现在人所讲的真理,这就是真理。

  这地方「分数」是在苦集圣谛里头,苦集圣谛里面,那就是违背了性理。违背性理,你起心动念是错误的,这错误就把性德、智慧就变成愚痴。智慧的反面是愚痴,至善的反面是邪恶。你看你变得愚迷邪恶,愚迷邪恶就是这分数里面的涵意。无量无边的愚痴邪恶都是什么?现前造作,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感召来的也是无尽的苦报。我们真正明了,通达这道理,认知这事实的真相,那就有救了。自自然然就晓得,怎样做一个转变。所以外面无论是什么样的灾祸、灾难,从什么地方化解?从自己内心化解。内心是因,一切众生的共业,化解的方法是从自己内心别业上下功夫。我们要救自己,要度众生,不是从外面做起,不是劝别人做,先劝自己做。自己真正做到了,才能够影响别人,才能够引发别人心性里面含藏的德能。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他在迷,我现在开始觉了,我果然真的觉悟了,就能帮助他觉悟,引发他觉悟。所以教学最重要的是身教,以身作则。

  佛菩萨都做到了,我们看到,我们听到了,我们的心动了,也想学佛菩萨,见贤思齐。看到他的成就,看到他的圆满,想到我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相跟他是一样的,为什么我现在受这种苦难?于是回头向他学习,我们自己的性德渐渐透露出来了,性德透露一分,我们的苦难消一分;性德透露十分,我们的苦难就消十分,就这么个道理。于是我就真正懂得,怎样帮助别人?成就自己,先成就自己,然后真的帮助别人。这世间,古大德讲的,一百个人当中只要有一个觉悟,百分之一,这地区就不会有灾难。当然,小的灾难是免不了,大灾难没有了。我们图文巴这小城,人口只有八万人,百分之一,八百人,这小城市里头有八百个善人,这地区不遭难。所以,传播圣贤教诲在这地区真正有了殊胜的成绩,那就是八百个人觉悟。八百个人真正是断恶修善,八百个人真正能够舍己为人,纵然世界末日来临,这小城没有影响,这小城人是幸福的,这小城人过的是天堂的生活。

  我们居住在这小城,乐不乐意做这八百人当中的一个人?这事情很值得我们反省,很值得我们发心,应当要做。怎么做法?依照圣贤的教诲,这也是我们常说,我们要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放下自己的成见、烦恼习气,随顺经论的教导。经论的教导就是自性,就是性德。所以随顺经论的教诲,就是随顺自己的性德,就是随顺自然的法则,不能不知道。这东西要落实,不是讲解,是要真正做到。从什么地方下手,每个人的习气不相同,摆在我们面前这几个原则,每一位同学真正发心要想学,那就是像夏莲居居士常讲的真干。

  你要下定决心真干,从哪里做起?自己哪一个毛病最重,你就用什么方法对治最严重的毛病。譬如我们没有诚意,缺乏诚意,对人对事对物都是很虚假、虚伪。用什么方法对治?真诚。如果我的烦恼习气里面最严重的是欲望、是自私,这是严重的染污,这对我来讲是最严重的。那我从哪里下手?我从清净,修清净心。如果自己贡高我慢的习气很重,都是自以为是,都是别人不对,那我就从平等下手。所以每个人下手处不一样,这就好象治病一样,首先要晓得自己什么毛病,用什么药来对治。果然相应,那真的是药到病除,这我们不能不知道,药到病除,效果非常显著。念佛是总的原则、总的纲领,佛一定要念,正修;这些方法是助修,正助双修,效果快!心量窄小,不能容忍,那我们修什么?包容,我要包容。我对一切人事物没有爱心,那你就要从敬爱下手,我要敬爱一切众生,从这里下手才行。我对于一切人漠不关心,显得很冷漠,那你就要从我要关怀一切众生,要从这里下手,心量要大。

  我们敬爱图文巴的人民,关怀图文巴的人民,这范围小。发心要大,落实在这一点,所以那个心量要发到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落实在图文巴这一点,这就对了,就正确了。譬如我要包容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在行业上,我包容图文巴这一个城市的人民,这城市的众生,落实在这里,这就是修行。把我们过去一向所有一切不善的思想、见解、言行,统统修正过来。我们要舍弃虚假,修真诚;舍弃一切的染着,修清净;舍弃贡高我慢,修平等;舍弃愚痴,修智慧,正觉;舍弃自私自利,修大慈大悲,做心地功夫,这叫真修行,与性德相应。与性德相应就是与一切诸佛如来相应,佛道,成佛之道!这都是从总的纲领原理原则上来说,这是大菩提心。

  用大菩提心落实在事相上修学,这是菩萨行门里面的六个纲领,我们称为「六波罗蜜」。所以六波罗蜜是用大菩提心修得的,才叫做波罗蜜。如果没有菩提心,就是没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学这六样,这是世间善法、世间善行,能帮助你得人天福报,不能了生死出三界,这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首先要问,你用的是什么心?然后再你修的是什么业?如果你用的是菩提心,你落实在六度上,那是菩萨道,是佛道。没有这菩提心,还是用自私自利的心,修这六样东西,人天福报,不一样,用心不一样。人天福报也算是不错了,也能消灾免难,但是不能够彻底把灾难化解,你的功德不足,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用菩提心来修,那功德就圆满,真的能把一切灾殃统统化解。所以这些纲领,我们要明了,要通达,要有很深的体会,要把它抓住,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这比什么都重要。

  至于,在日常生活当中应当怎么做,你自自然然就知道。总的来说,你起心动念一定是会给世间所有一切众生做榜样、做典型、做模范。你看到世间人的错误,你立刻会做出反应,这反应是纠正他的错误。世间人不孝顺父母,你会做出孝顺父母的样子,做得特别明显,那就是劝化众生要孝顺父母。看到社会年轻人不知道尊敬老人,你就会做出尊敬老人的样子,敬老尊贤,你会做出,这就是自行化他。教化众生最初的引导不是言语,不是讲经说法,是做榜样,你才真正能收到教化的效果。自己做不到,劝别人做,人家不相信你。一定要自己做到,长时期做到,永恒的做到,这才真正能教化一切众生,感化人,劝人回头是岸,自己先回头。这名词含义,实在讲每个名词含义深广都是无穷无尽的。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苦集圣谛第五个名字:

  【或名不可爱。】

  这名字的意思非常明显。凡是『不可爱』就是不善,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言语、不善的行为必定感召不善的果报,苦报!因跟果都不可爱。善心、善愿、善行,那可爱。为什么?招来的是福报,善果。我们明明知道不可爱,而偏偏还要去造作。学佛的同学造作之后,他又后悔,好象有一种力量在控制他,他想不造作都不行,这是什么原因?我遇到不少人来问我。在起心动念造作的时候,他也知道不善,但是他控制不了自己,还是要造作。这一桩事情,正是佛法里头常讲的业障习气深重,在绝大多时间里面是不知不觉的起现行,他这力量太强大了。学佛之后,那是在已经知道、已经觉悟里头,他还起现行;不是不知不觉,他是已知已觉里头,依旧起现行,这才真正体会到业力不可思议。

  烦恼习气深重,它确实有很大的力量。在这时候,你怎么办?唯一解决的方法,圣贤人讲的教学。我们先学,学了以后,教!天天学,天天教,天天教,天天学,如果有长时间的熏习,不知不觉,觉增长、智增长,痴迷逐渐逐渐就消失。不断的教学,对于习气愈是深重的人,发心教学是对治自己烦恼习气最有效果的方法。为什么?天天教别人,自己做不到不好意思。这桩事情不要害怕,不好意思也要做。那个不好意思是我们习气烦恼太重,我很想改,改不过来。但是很想改这念头决定不能断,慢慢来,时间久了就改过来了。

  无量劫来的习气,哪有一下能改得过来?不可能的事情,佛也办不到,必须假以时日。那我们自己,这是我常常说最重要的一个心态,「好学」,这两个字比什么都重要。人不好学,那就难了,你这一生要想成就几乎是不可能。好学的人,假以时日,他能成就。也许有人问,如果他寿命短呢?不会,真正好学的人,延年益寿。因为他业障慢慢在消,福慧慢慢在增长,所以不求长寿,自然长寿。长寿,他有足够的时间,在这一生当中消他的业障。对于不好学的人,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好学的人一定劝奋,一定能够随顺圣教。在开头,这消业障是以诵经、念佛、拜佛最有效果,这要有恒心。特别是业障习气深重的人,开头从哪里下手?密宗它的方式好,密宗是从拜佛下手,让你在一定的期限之内拜十万拜,我们一般讲磕大头。一天拜三千拜,这是最低的,以后只有增加,没有减少,拜满十万拜,克定数目,然后再学其他的法门。在佛门里头实在说,过去很多,现在是比较少了,专修这法门,他没有其他的功课,就是拜佛,一天拜三千拜,长年拜下去,身心清净,从这里头得三昧开智慧。

  有些同学读过《影尘回忆录》,这部书是倓虚老法师自述的传记,他自己回忆他一生,大光法师笔记的。《影尘回忆录》里面提到一位,就是专门修拜佛的这么一个方法,晒蜡烛的法师。这法师没有念过书,文化水平不高,很老实,真的没有聪明智慧。老和尚看到他老实,老实人难得,老实人容易得度。他老实,所以老和尚看他这样子,叫他把常住日常工作统统放下,去拜佛。阿育王寺拜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一天拜三千拜,拜了三年多,这法师开悟了,能作诗、能作偈、能讲经,以后就变成讲经的法师,法缘殊胜。老实,真诚,诚则灵。这要有恒心、要有毅力,真正把妄想断掉了,心里头只有佛,除佛之外,什么都没有。所以三年到五年成就,在历史上太多太多了,这都是我们的好样子。我们要想学习,依照这方法行,也能成就,不是不能成就,怕的是你没有决心。

  我们这道场,祖先纪念堂,规模虽然不大,你要真正在这地方修行,肯定有成就。果然能够发心锲而不舍,那像夏莲居老居士所说的,发心在这里拜三年佛,每天在念佛堂拜。这发心拜佛,最少一天不能少过一千二百拜,这是最低的数字。除了拜佛之外,绕佛念佛,不看经不听经,万缘放下,每天就是这门功课。拜累了,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马上接着就去拜佛念佛,决定没有间断,除了你休息之外,决定没有间断。

  三年,三年不说话,这是夏莲居老居士要求的,一门深入,锲而不舍;三年不说话,他说准能开悟,这话我相信。无量劫来的业障习气,不能说彻底消除,我敢保证消一半以上,不是你这一生的习气,无量劫来习气,总能消除个十之六七,这还得了,三年功夫!如果你能用上七年功夫、九年功夫,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敢肯定,你是实报庄严土上辈往生。一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悟无生,那个阿惟越致的地位,不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的,是你自己成就的,这还得了吗?多少人想学这法门,缘不成熟,那就是说没有人护法。在我们这道场,我们道场护法,只要你肯发心,我们这道场供养你,提供你学习的环境,这我们做得到。

  如果你要嫌这地方人多,会影响你,那就用闭关的方式。这个,如果我们将来有这缘分,也能够盖几间关房,来成就你。真有人干,不是不能成就,能成就。如果你不怕干扰,你不受环境影响,我们这念佛堂是非常理想的修行证果的环境。虽然大众在一起共修,不相妨碍,没有干扰。我们的佛堂虽然不大,当中的区域就是提供拜佛的,我看现在两旁有摆了几个蒲团,那是止静的。绕佛,这在四周;四周绕佛,两边止静,当中是拜佛的,也划三个区域。这是现在真正用功的人不多,慢慢将来用功的人多了,我们再会建第二个念佛堂,甚至于建第三个念佛堂。在中国,现在东天目山好象有四个念佛堂,那边念佛人多,我去看的时候,有四百多人,无比的殊胜。这么多人在那里修行,那个地区有福,临安县有福,浙江省有福,这福报也会带给这国家。我们懂得这道理,我们要真正发心来做。许许多多人发心想要做,没有这机缘,我们今天缘成就了,善根福德因缘,我们的因缘具足。现在希求的就是真正有善根福德的人,在这地方修行不中断。

  我们读到这名称,「不可爱」的名称,自己总得觉悟,凡是众人不可爱的,我们自己感觉得这是不善的,一定要远离。不但不能有这行为,不能有这言语,最好是不能有这念头,不造这个业,将来就没有这苦果。下面第六个名称:

  【或名能攫噬。】

  清凉大师有注解,「攫噬者,攫搏也,噬啮也,集之损害,犹恶禽兽也」。这是从比喻上说的,我们谚语里头常讲「狼吞虎咽」,这是讲的猛兽,恶劣的禽兽,它们猎食的那个样子非常的残忍,杀害小动物,这是用来比喻造业。我们现在电视里头有动物奇观,在动物奇观里头常常看到这镜头,一般世间人所谓是弱肉强食,看到这些很残酷的镜头。这些镜头都有教育的意义,这教育有正反两面,但是一般世间人接受反面的多,接受正面的少。只有聪明智慧的人、有良心的人、有善心的人,他看到这画面,他接受的讯息是正面的;那就是说人造作种种恶业,比这些禽兽还要恐怖,还要可怕。为什么?禽兽猎取小动物是在它饥饿的时候,它要不是在饥饿的时候,我们看到小动物围绕在它的身边,它好象完全不知不觉,好象没有看到。老虎狮子吃饱了,它躺着睡觉,小动物在它身旁走来走去,它根本就不理。所以它在猎食的时候,才看到恐怖的、恶劣的形象,吃饱之后,它这形象没有了。人不一样,人在吃饱的时候也有这种恶劣的形象。

  所以六道众生造作极恶的罪业是在哪一道?在人道。天道不会,畜生道刚才讲了,除它饥饿的时候;老虎狮子吃一顿,大概三天,三天吃一顿,它不是天天造业。我们人不行,人天天造业,甚至于念念都造业,这个可怕。人不是饥饿的时候造业,吃饱了造业,禽兽吃饱了不造业,所以现代的人跟禽兽相比,不如!从前的人接受圣贤的教诲,人为万物之灵,人能够随顺性德,随顺大自然的理则运行,作圣作贤作君子,成为一切众生里面最值得尊敬的。人要不学道,没有道德修养,跟禽兽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比禽兽还可怕,无缘无故的他会害人。底下一个名称:

  【或名粗鄙物。】

  这名称也不好,『粗鄙』反面就是文明,我们细心观察现代的社会,真的跟这说的相应,文明、文化没有了。大家冷静细心的观察,现在的人,从小他所见到的,他所听到的,用佛法来说,都是邪知邪见,都是贪瞋痴慢,都是自私自利,都是损人利己,这还得了吗?无量劫来,阿赖耶识里头无量无边的恶习种子,在现代加上这恶的缘,他的行为现行了,恶劣的行为。

  前天有个同修告诉我,他从台湾回来,听到一桩事情。父母管教儿女,他的儿子跟他父母讲:你们不可以打我,你要打我,我到警察那里去告状,把你们两个人关到监牢里去。这种心态、行为,古时候没有,这是什么?伦理、孝悌在这社会灭绝了,才会有这现象发生。孝悌是德行的根本,孝悌是性德,一切众生本性里头本来具足。迷,迷了自性,受到外面这些邪知邪见影响,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完全违背,一百八十度的违背,这还得了吗?诸位想想,儿女长大都变成这样子,谁还愿意养儿女?没错,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父子这缘分有四种: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总不外乎这四大类。但是古人用教育的方法,把这四大类的问题解决了。来报恩的,这个好,希望生生世世有恩有义;报怨,要把他化解;讨债、还债也都要化解。让他到这世间来,帮助他觉悟,破迷开悟,使他的心行能够随顺性德,这是教育。但是现在这种教育没有了,现在完全随顺烦恼,这不得了!

  在古代,不要说很远,民国初年,我记事的时候,我在六、七岁,我还记得,那时候中国的法律里面有一条叫「亲权处分」。现在人知道这事情很少很少了,我都没有听人讲过。往年在台中求学,李老师提过,李老师那个时候问我:你知不知道?我说:我知道,有这么一条。什么叫亲权处分?你的父母讨厌你,不喜欢你,到官府去告状,「我这儿子不孝,你们把他杀掉」。官府立刻就给你执行死刑,你没有上诉那个权利,你也没有辩白的权利。为什么?这叫亲权处分。父母哪有不疼爱子女的道理,父母不要你了,你就没有权利生存在这社会。现在颠倒了,现在儿女可以告状,把父母关到监牢狱去坐牢,这成什么话!这还得了!天下大乱,永无安宁,这是第一个因素,这因素就是伦理、孝悌没有了。

  中国有史以来,大概能够追溯到四千五百年,中国有历史,古圣先贤教化众生,教养子弟,教什么?就是伦理道德,就是孝悌忠信,真的是简单明了,一点都不复杂。大道,简易详明,简单容易,又详尽又明白,人人都能懂,人人都能行。不但自己成就自己的道业,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成就自己真正的幸福美满,而且成就社会的安定和平,这就是古圣先贤常常讲的积功累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今天讲的威仪、行为,永远没有粗鄙,那叫文明,文明就是受过教育。

  我们今天读圣贤书,处在今天的社会,感慨万千。现前社会真的是危急存亡的转捩点,毁灭在今天,复兴也在今天,就在我们自己一念之间。我们一念随顺烦恼习气,那就走向毁灭的道路;我们这一念反省忏悔改过自新,这社会就是复兴的曙光,这一线光明能把社会复兴。真的,古人常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天下兴亡的责任在谁?在我自己,不要把这事情推给别人。把这事情推给别人,你就大错特错了,一切从自己内心做起。我们再看底下第八句:

  【或名爱着。】

  这都是集谛的别名,名号。『爱』是贪爱,『着』是执着,着相。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这病?有,凡夫都有,要没有就不到轮回里头来了。「爱」是迷惑,「着」是造业,果报苦!惑、业、苦;惑、业是集谛,苦是前面讲的苦谛,果。这两个字是苦谛之因,我们有没有觉悟?在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无论是人、事、物,我们有没有贪爱?有没有执着?常常用这来反省,有贪爱,自己要晓得,我有迷惑;有执着,我在造业,后面六道轮回的果报,永远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爱着』对象是善的,你三善道受生;「爱着」是不善的,你三恶道受报,永远不能够超越六道轮回。要想超越六道轮回,这东西要断掉。

  十二因缘里头,「爱、取、有」,「着」就是十二因缘里头的「取、有」。爱、取、有是因,现在的因。断十二因缘,证辟支佛果,功夫就在这三个字上,我们这名号里就有两个字,辟支佛的成就就在这上用功夫的。三个字,他只要能够断一个,就证辟支佛果,就解脱了。我们学习用这来做增上缘。所以我常常讲,世出世间一切法可以欣赏、可以受用,决定不能够执着,决定不能够分别。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一点,决定不能有控制的念头,决定不能有占有的念头。就像看电影看电视,电影、电视萤光幕上的画面,你可以欣赏,你可以受用,你不能控制它,你不能占有它。为什么?假的,不是真的,剎那生灭。

  你要想据为己有,这念头是错误的,你能得到吗?得不到。不但一切万法你得不到,连那个身体都得不到。身体,我们身体里面的细胞,念念生住异灭,无常!我们现在的话讲新陈代谢。念念身体细胞有死亡的,念念又有新生的,真的是剎那生灭,你怎么能控制得住?你怎么能占有得到?没有!身尚且如此,何况是一切万事万物,这是事实真相,总得要明了,总得要清楚。然后对于世出世间法再也没有一个念头想占有,再也没有一个念头想控制,你就得大自在,你就开悟了,你真的放下了。这一放下,真的叫一了百了,心顿时清净,智慧顿时增长。所以人不能不觉悟,不能不了解事实真相。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一0八卷)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第四段北方,苦集圣谛第九句看起:

  【或名器。】

  集是造作,造作之果是苦。造作又名为『器』,这是什么意思?「器」,通常我们看到这字就想到器皿,器皿它有用途,用途有范围。譬如钵、瓶、碗,我们都称之为器皿,在它的范围之内有用途。佛菩萨用这字用这名来形容造作,造作的业在阿赖耶里面成为种子,这种子就像器一样,遇到缘它就起现行;不遇到缘的话,始终存在,它不会消失。所以佛在经上常讲「假使百千劫」,这是讲时间长,不是讲年代,用劫来算。「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这不亡就是它不会消失,就如同器一样,它存在,它没有消失。「因缘相会时,果报还自受」,这一首偈告诉我们,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决定不能避免,只要遇缘,它就起现行。

  我们举一个例子,这些例子都很普通,世出世法里头讲的「冤冤相报」。如果在过去生中结的怨,假如没有生在同一个时代,没有生在同一个地区,这就是没有缘,果报不会现前。如果这两个冤家,他们的冤业,业因是过去无量劫前所造的这不善业,这一生生在同一个时代,生在同一个地区,遇到了,这都是缘。缘遇到了,不定因为什么事情,这两个人不愉快,于是互相残杀报复,这是缘;真正的业因,过去生中所造的。佛在经上跟我们说,业缘最麻烦的,不但生在同一个时期同一个地区,还可能变成一家人,或者是夫妻,或者是父子,或者是兄弟,这事情就麻烦。我们看到的是骨肉相残,不是没有原因,报怨来的;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所以佛教给我们,怨要化解,债要还清,别人欠我的,不要了,这多自在!我欠别人的,要还清,要懂得布施恩德,不能跟一切众生结怨,结冤仇,麻烦就大了,决定不结冤仇。结恩德,不希望别人报恩,你的心永远保持清净,你办事常常会得到贵人帮助。为什么会有贵人帮助?恩德遍于十方。

  有机缘帮助别人,尽心尽力,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善行就遍虚空法界,果报不可思议。如果我们行善希求果报,果报不大,会称量现前,「器」就是称量,有限的。儒家讲「君子不器」,器,我们从比喻上来讲,器好比是专家,不器是通才。广学多闻,这种人不多,广学多闻不是一生成就的,无量劫的累积,智慧德能无量劫的累积,才称之为广学多闻。真正是博学、通家,世间这样的人不多;专家多,容易,通家不容易。广博又精通,在我们佛门里面来说,法身菩萨,他能做到既博又精。为什么?见性,性德法尔如是,它不是修德,它是性德,这道理我们要懂。所以器纵然精,它不博,它有用,它不广。当然在苦集圣谛里面,没有出六道,这器有善有恶,善业感三善道,恶业感三恶道。我们知道这事实真相,学习就要舍一切不善业,劝修善业,这还不圆满。圆满怎么样?断恶修善,断恶不着断恶的相,修善不着修善的相。这样就把染业转变成净业,净业与性德相应,染业与性德不相应,这意思要懂。末后一句:

  【或名动。】

  宇宙之间,一动一静,在佛法里面,世尊告诉我们,真心本性不动。『动』从哪里来的?「动」从不动里面变现出来的。动是无明,动是烦恼,这字的意思也是深广无限。今天的科学实在讲,无论是讲到宇宙,或者是讲到微尘,佛法里面讲微尘,怎么形成的?动形成的。如果不动,不动这东西就没有了,到哪里去了?回归法性。所以现在科学家几乎肯定物质是个动相,不是静止的。所有物质是属于果报,动就是业因,所以法相宗讲得好,「无明不觉生三细」,无明就是动相,明就不动,无明是动。我们换句话来说,起心,起心就是动念,起心就是动,这就是无明业相。起心是无明,动就是业相,这是烦恼的根源。

  佛要我们回归自性,回归自性怎么修法?要修净,要修定,禅定。禅是不着相,定是不动心,这定义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什么叫禅定?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外不着相叫做禅,内不动心叫做定,禅宗六祖能大师在《坛经》里面给我们说的。换句话说,在相上,在现象上可以和光同尘,但是绝对不会受境界影响,这是功夫,真正的功夫,就是我们一般讲,禅定功深,不受影响。怎么不受影响?里头没有起心动念,里面是定的,外头不受影响;外面一受影响,里头就起心动念。所以禅跟定是一体,内不起心不动念,外头怎么会受影响?怎么可能会受诱惑?只要外面境界能够诱惑你、能够影响你,你肯定会起心动念,这是业习烦恼的根本,造业。真的,佛真是很简单的几句话,把事实真相讲得这么透彻,讲得这么明了,那我们这修行就知道了,修什么?外修不着相,内修不动心。这话说得容易,做起来是真难,想不受影响,偏偏受影响,见色闻声不免起心动念,那就受影响了。怎么可能不受影响?是有可能,诸佛菩萨不受影响,法身菩萨不受影响。十法界,四圣法界虽受影响,很淡薄;麻烦的是六道众生,受影响就很大很大了。

  我们今天练功,你看看《华严经》最后讲修行,举例子,善财童子做为一个大乘修学的榜样,他修什么?清凉大师说得好,历事炼心,这社会很复杂,方方面面,他都去经历。在经历里面就是练这功夫,无论是事是理是性是相,还是因、果,清清楚楚明明了瞭,这是慧,这是破无明。他决定不会受外境的诱惑,五十三参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这是什么?这是在断烦恼,这就是禅定功深。你要不接触,你怎么修法?我们就是修的时候,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要在境界里头修,所谓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你要接触。你不接触到哪学?这一接触才晓得自己功夫浅深差别。功夫浅,这一接触,这个动不是小动,大动!遇到顺境大欢喜,手舞之足蹈之;遇到逆境是火冒三丈。修学一段时期之后,遇到顺境生欢喜心,不像从前那样的狂欢;遇到逆境也有瞋恨,但是也不会过分,比从前收敛多了。这什么?这功夫有了进步。到什么时候,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遇到的时候,若无其事,心如止水,不起波浪,那就恭喜你了,至少你是十住菩萨,法身菩萨!能够在一切境缘里面如如不动是定,清清楚楚是慧,定慧都能现前,定慧等学。

  《楞严经》佛讲修行人六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动静,「动」是第一关,后面还多着了,重重突破才能明心见性。但是如果修净土法门,就在第一关就能往生,所以这法门叫易行道。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法门说是六结你只解一个就能成就,没有这回事情的。所以,我们怎样把浮动的心,这是无始劫来的习气,无量无边的业习都是从这地方生的。佛在经教里头常常教人「制心一处」,制是控制,不要控制外头一切人事物,控制自己的心,把自己的心控制在一处,那就是三昧,那就是禅定。

  控制在哪一处?我们念佛人是把心控制在一句佛号上。它还是动,这动的幅度很小,微波,不是大浪。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能够把心控制在一句阿弥陀佛号上,这是修净业,这样的功夫就能成片,这样的功夫能得事一心,往生就有把握了。话说来容易,做起来还是不容易。怎么办?时时刻刻提高警觉。怎么提高?古德常讲「读经」。读经就是天天接受佛菩萨提示我们,让佛菩萨来提醒我们,我们要主动去求。经放在这地方,它不会主动来找我,我要主动找它,天天要阅览,天天要读诵。我要主动找它,知道它能提醒我,让我能够每天反省,每天检点忏悔,改过自新。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再看第三段: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丰溢世界中,或名相续断,或名开显,或名无文字,或名无所修,或名无所见,或名无所作,或名寂灭,或名已烧尽,或名舍重担,或名已除坏。】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是讲出世间的果报,苦灭圣谛,通常经教里头只用「般涅盘」、「大般涅盘」。中国人也喜欢用「圆寂」,圆是究竟圆满,寂是清净寂灭,中国人习惯用这名字,用得最多。在北方丰溢世界里面,灭谛的名称也是无量无边,这地方列举十种。第一个叫『相续断』。我们知道,所有一切现象无一不是相续相,只要你能说得出来,只要你能够想得到的,皆是相续相。相续相断了,这就是如来果地上大般涅盘。般涅盘翻作灭,灭什么?灭相续相。无量劫来,业习因缘果报断了,不再有了,这是「相续断」。

  首先,我们要了解相续现象的真相。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世出世法的真相:剎那生灭。「剎那」是形容词,形容时间的短促,短促到我们无法想象。不但我们没有办法想象,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都没有办法想象。乃至于一真法界里面,三贤位的菩萨也无法想象。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到八地菩萨才见到这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剎那生灭,他才见到。那是什么样的功夫?《楞严经》上所说的「净极光通达」。这是讲八地以上的菩萨,那个禅定功深,清净到极处,自性的光芒显发出来了,这时候照见剎那生灭的真相。七地以上菩萨,八地不动地,不动,相续相就断了,真正照见。这相续是苦因是苦果,相续断了就超越三界六道、超越十法界了。

  在我们现前这境界里头,我们应当怎样学习?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你要晓得叫念念相续。如果不觉,它一直相续,那就形成迷惑、造业、受报。所以要觉悟,要觉得快,这一觉悟,好!一觉悟就能把这境界转过来。我们断相续没有这本事。四果罗汉、辟支佛,他们只能够断见思烦恼,就是见思烦恼不相续,这相续相断了,超越六道轮回;尘沙、无明还在相续,所以他出不了十法界,你才晓得这东西不容易。所以,世尊大慈大悲,弥陀无尽的慈悲,教我们一个法门:带业往生。带业往生是什么?我们业习烦恼依旧是相续,没断,没断也能往生。那是什么?要做一个转变,决定不能够随顺烦恼相续,那你就不能够脱离轮回;把烦恼相续转变成佛号相续,这就成功了。这法子好,这法子容易,这法子我们可以做得到,应当要做。用这方法来断烦恼,超越三界。希望这一句佛号念念相续,把一切妄想分别执着这些念头统统换过来,用佛号换过来。

  因为相续,真的,我们没有能力断;相续断了,就证果。这是《华严经》,不是普通经典,这地方讲「相续断」,那是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断了,证无上佛果,大般涅盘。我们哪有这能力?但是知道有这回事情,是我们所希求的,诸佛如来希望我们早一天能够证得,这就是清净寂灭。在我们现前境界里头会转,转得快,像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走这路子,这路子能走得通。

  灭谛第二个名字叫『开显』。「相续断」跟「开显」是一体的两面,相续断,烦恼习气断尽,开显是自性开显了。自性里头有无量无尽的智慧、无量无尽的德能、无量无尽的相好,这是真正的三宝,自性本来具足,一切众生平等平等,统统都有。但是现在佛有、菩萨有,我们六道众生,甚至于九法界都没有,这怎么回事情?因为我们烦恼习气相续没有断,这东西不断就叫业障,把性德障碍住,所以性德不能开显。如果烦恼习气相续相断掉了,自性里头没有障碍,性德自然开显。所以性德的开显,也称之为大般涅盘。般若、法身、解脱,显现出来了;智慧、德能、相好,无量无尽,也显现出来了,这叫「开显」。

  性德不是修成的,这诸位一定要知道,大乘教里头常讲「法尔如是」。法尔如是,是很不好讲,勉强的说一个它自然本来就是这样,它不是修来的,本来就是这样。像我们一个人的身体,这身体是由许多器官组成的,每一个器官由许多细胞组成的,组成的这么圆满、这样的美好,谁去设计的?谁在那里制造的?没有,没有人设计,也没有人制造,法尔如是,真的,这就是性德、这就是自然。随顺自然,那就是最健康的,那是最圆满的、最幸福的。不能在这自然原则里头加一丝毫意思在里头,为什么?那一点意思是不自然。自然里面加上一点不自然,那就是破坏,破坏自然。破坏自然,我们知道那就是病源,总有一天这出了麻烦。为什么麻烦?因为你加了东西在里头,加不得一点点。眼睛眼见是自然,眼睛里头不能加一点点东西,加泥沙不行,加金刚钻也不行。换句话说,善与不善统统不能加。你随顺它自然,自然是健康的,自然就没事情;加一点东西,麻烦就来了。这道理不难懂,这道理也很深,你要细心去体会。心性里头不能加一点点东西,就跟眼睛里头不能加一点点东西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今天就是喜欢加,显得自己很能干,把心性全部都破坏了,这才受苦受难。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北方丰溢世界,苦灭圣谛第三句:

  【或名无文字。】

  在佛门里面,像中国的禅宗,他们常常讲「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这是上上乘法,我们习惯上称它为宗门。禅宗以外还有九个宗派,在中国佛教一共是十个宗派。其他九个宗派都称为教下,教下怎么样?教下是有文字,禅宗是不立文字。我们再说得清楚一点、明白一点,教下是从经典上来学习,这经典就像教科书一样有层次有阶段,就像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古人把佛法分成五个阶段,五个学程(学习的课程),所谓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就好象是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就教学课程上来说,有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盘,也是有次第的。

  宗门,这叫顿法,圆顿大法,它不要通过这么复杂层次的学习,它讲求的是顿悟顿超。确实有这种根性,所以宗门接引的对象、教学的对象,《坛经》里面讲的上上根人。就像我们现在所谓的天才儿童,他不必经过小学、中学、大学,不必经过,他一上学就是博士班,不多久他就毕业,就成就了,天才。天才,有,毕竟很少。但是到究竟圆满,真的没有文字,这是在自己修学境界里面来说。不但文字没有,再跟诸位说,言说没有了,没话说了。再说,思惟想象没有了,心跟法性跟虚空法界完全融成一体,身与十方世界微尘众生合而为一,哪里还有文字言说?不但文字言说没有了,刚才说,思惟见解都没有了,这是什么境界?这是大涅盘境界,这是自性圆满的开显。

  但是在教学、在接众(接引众生),虽然是接引上上根的众生,试问有没有文字?有没有言说?有,禅宗不立文字,禅宗的文字比任何一个宗派都多。我们今天展开大藏经,诸位就看到了,宗门的语录,你看看多多少?任何一宗祖师大德的注疏都不能跟宗门语录相比。所以我初学佛的时候常说,它不立文字,是文字特别多。这话的真正的意思在哪里?真正意思,不执着文字。文字是工具,没有这工具不能传达讯息,一定要用这工具。但是它只是一个工具,决定不能执着,执着怎么?执着就变成障;不执着,畅通无阻。所以,『无文字』,不废弃文字;无言说,不废弃言说,这样就对了。我们千万不要把它的意思错会,如果是认为「无文字」,文字都不要了,我们今天印《大藏经》干什么?无言说了,我们现在每天四个小时在一起研究讨论学习《华严》。这境界里头,什么时候你能够融会有跟无是一,你就开悟了。如果有跟无是相对的、对立的,那就是障碍。无文字、有文字是对立的,这是障碍;有文字就是无文字,无文字就是有文字,有无不二,你就通了,你的障碍就没有了,才叫真的「无文字」。

  理事都通达了,事上有,理上没有,相上有,性上没有;性不碍相,相也不碍性,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就是法性的全体大用。我们要细心去体会,绝不能够执着,不但不能执着,分别也没有。永嘉说得好,「分别亦非意」,意是什么?意是执着,末那。意识是分别,末那是执着。「分别亦非意」这话说得圆满极了,这是真正觉悟的人。分别,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自己有没有分别?自己没有。随顺众生的言说而言说,自己有没有言说?没有。心地真正到了清净寂灭,入这境界,这就是见性,一切都随顺性德。

  众生有叩的时候,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诸佛如来应化在九法界,无一不如是。但是也有些时候,众生不叩,佛也鸣了。这是什么?十二分教里面有一种,无问自说。《佛说阿弥陀经》,这一部经没有人问,是佛无问自说的。不叩也鸣,这是什么?这是无尽的慈悲。众生愚痴,问不出来,但是佛观察机缘,虽然没有人问,佛说出来,有人能信,有人能解,有人能行能证,不问也说。这是大慈大悲的流露,但是不多。这些地方,我们都要很认真、很努力的去学习。下面一句:

  【或名无所修。】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说「灭名无所修者,修已极故」,这注解就四个字,就是他的修行已经达到极处,没得修了,也就是他的修行圆满了。性德圆行,障缘断尽,这修不是修别的,就是把障缘断掉,障缘统统断尽,再也没有障缘了,这性德圆圆满满的露出来,显露。这是什么?这是如来究竟果地。诸位要知道,等觉菩萨还有修,还不能说『无所修』。为什么?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断,那是他的障碍。这一品无明断尽,那就无所修了。

  「无所修」,我们要问,以后怎么办?给诸位说,以后,这是大乘教里头常说的「无修而修,修而无修」,他的修行永远没有中断过,永远没有休止。这什么意思?自己修德已经圆满,别忘记过去生生世世你发的愿,那个东西要兑现的。发的什么愿?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无量无边,试问你要不要去度他?这个度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帮助、协助他,成就他,你发的这个愿。「烦恼无尽誓愿断」,我是断了,众生没断,那就要示现断烦恼的样子给众生看,这就叫「修而无修」。修是什么?为他,他有烦恼,我现在要示现断烦恼的样子给他看,启发他暗示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

  我自己,「法门无量誓愿学」,现在学圆满了,众生没圆满!众生没圆满,我还要做出学法门的样子给他看,这叫「修而无修,无修而修」。「佛道无上誓愿成」,我成佛了,那些人还没成佛。所以自己修行圆满之后,再修,是为众生做榜样,是教学,自己毕业之后,教学。因此,「学不倦,教不厌」,这是师道。诸佛如来是师道,他要展现出永远生生世世、无量劫又无量劫,显示出「学不厌,教不倦」。其实学他圆满了,要做出学的样子出来帮助众生,这叫「无所修」。

  「无所修」不是不修,非常认真的在修行,比他没有证果的,修的还要认真;没有证得,修的时候,他并不圆满。如来果地上已经证到究竟圆满的果报,他无论修哪一个行门,都是那个行门的学生们最好的榜样。我们想想这样的老师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好老师!他的起心动念、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都是我们最好的榜样,决定没有丝毫欠缺。这是在苦灭圣谛里头,这是讲的无修,无修而修,修而无修。第五句讲的是:

  【或名无所见。】

  这『见』是见解,「见」就是分别。不必说如来果地了,法身菩萨已经真正做到离妄想分别执着,已经离了,那就是『无所见』。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入佛的境界,虽然入佛的境界,刚刚证得,没有如来那么样的纯熟,没有如来那么样的老练,所以在功力上来讲还差得很远。这好比演戏,老的演员教初学,这是他的学生,教这一出戏。学生也学会了,学生也来上台表演,但是老师这一上台的时候,还是不能比,比不过他;他经验太丰富,他太老练,他演的太逼真了。就像这例子一样,十住菩萨,这戏剧学校刚毕业,初登台。十地菩萨,那是他们的老师,这学院里的老师,他登台表演,那不同凡响。学生要到他那个程度,总得要有二、三十年的功夫。希望诸位从这比喻里面,细心去体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就像这样的,同样学一出戏,同样来演出这出戏,功力确实有等级、有层次。只有到圆满成熟,这是佛佛道同,才真的一样;不到究竟纯熟的时候,还是有差等。世间无论是哪一个行业,没有例外的。

  所以,我们要晓得,「有所见」,「见」就是我们一般讲的见解,这是什么东西?所知障。我们一般讲:你的看法呢?就是说:你的见解呢?你要真正遇到见性的菩萨,你要问他:你有什么看法?他没有看法。你有什么想法?他没有想法。想法是烦恼障,看法是所知障。没有想法,没有看法,完全随顺自然,完全与性德相应,这是真实智慧,真实智慧里面没有障碍。所以《楞严经》上佛说「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这是讲眼根里头的见性,这是真的。如果说有所见,或者堕在无所见,都不行,还是隔一层。什么时候有无不二、有无一如,那就入境界。对于有无这念头不生,这时候观察世间,你才能见到真相。芸芸众生,他们过失在哪里,你才真的明了;明了之后,你才有办法帮助他。你说用什么方法?到你明了的时候,方法你自然就显示出来。决不是想一个什么方法,设计一个什么方法,没有。想一个法子,设计一个什么,统统是错误,肯定与性德相违背。第六句:

  【或名无所作。】

  『作』是造作,前面讲见解,见解是所知障,造作是烦恼障,都是在造业。所以菩萨「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他作不作?作。他为什么要作?为此时此处没有觉悟的众生,为他们。所有一切设施造作,都是暂有,不是永恒。真的就好象舞台演剧一样,布置舞台,做这些布景,这是这一场戏需要用的,这一场完了,马上就撤换;另外一场,那个景就不一样。它不是固定的,活的,时时刻刻在变动,「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我用舞台剧来做比喻,诸位想想这事实真相。十法界依正庄严,真的,古德所说「人生如戏」、「梦幻泡影」,这话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不能当真。当真,你就苦了;当真,你就有罪受了;当真,你就造业了。所以这里头只有因、缘、果,永远在转变在相续在循环,这是事实真相。没有一样是常住的,没有一样是永恒的,除了法性。

  法性不是生灭法,法性是什么?法性是自己的真身。法性何以真常?因为法性没有见解,法性没有思想,法性没有言语,法性没有造作,所以法性不是有为法。有为有生灭,无为不生不灭,所以法性是永恒的。法性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自从一念不觉堕落成阿赖耶,阿赖耶就是迷惑颠倒的法性。迷了之后,这不断的搞六道轮回,搞这些生死把戏。正是永嘉大师所说的,「梦里明明有六趣」,阿赖耶是在梦里;「觉后空空无大千」,法性是觉悟的。觉了,它就是自性,自性里面没有大千世界;不但没有六道,十法界也没有。迷的时候有这幻相,悟的时候没有了。所以我们今天要懂得「无所作」,作而无作。

  遇到一桩好事情,什么叫好事情?众生得益。得什么益?与法性相应,那是益。我今天看到台湾江逸子居士,这是我的老朋友,也是老同学,当代很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他用了一年的时间,画了一幅千手观音,这一幅画,我在他家里见过,工笔画,一年时间。希有殊胜,现在他把它印出来,我看大小好象跟原幅差不多,印得非常好。现在印刷的技术可以说是登峰造极,采取的纸张也是第一等的,能够保持不褪色不变质,而且能防灰尘,灰尘可以用毛巾去把它擦拭,画不会损坏,这难得!没有一个人看到不生欢喜心,你想它度多少人?我看了立刻就想到要大量流通,照原来的尺寸做复制品,可以给寺院庵堂、一般道场供养。也可以能够把它缩小,因为现在一般的家庭,多半住公寓房子,公寓房子高度实在不高,大幅的画,他没有办法挂,可以缩小。也不能缩得太小,像我们一般照片能够缩成像三十六寸的照片,这样子,一般家庭里面供养非常合适,当然这价钱就便宜多了。所以这一幅画,我知道度无量众生。

  千手观音,在中国,大家都知道,「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不但在中国,在南洋,在海外,拜观音菩萨的人多,太多太多了。大家欢喜观音,大家学习观音,学习观音菩萨大慈大悲,学习观音菩萨舍己救人。观音菩萨有三部经,世尊专门为我们介绍观世音菩萨。这三部经都是附在大经里面,不是独立的。第一部在《华严》,善财童子参访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章》,这里面的内容介绍菩萨自行化他。第二部在《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六卷,《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世尊在这一章里面,为我们介绍观世音菩萨是怎样修成功的,是菩萨自己修因证果,成无上道。第三部是在《法华经》里面的一品,《普门品》,专门介绍观世音菩萨应化在九法界,教化众生,救苦救难。观音三经,三经应当把它合在一起,我做过。以后,看到夏莲居老居士也做过,我看到夏老这三经的合刊本,他做在我之前。但是我把这三经合刊,那时候我没有见到夏老的本子。我的合刊,我印过两次,两次用的不同的注解,所以我有观音三经注解的合刊,过去都曾经讲过。

  今天我看到这张画,无量的欢喜,无尽的赞叹,希望这张画长远的流通,救度这世间一切灾难。用什么来救度?用菩萨的慈悲。也就是说,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向菩萨学习,效法菩萨大慈大悲,关怀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这就是修观世音菩萨的法门,成就观世音菩萨无尽的功德。所以「无所作」不是不作,「作而无作,无作而作」。第七句:

  【或名寂灭。】

  这名词在我们娑婆世界也常有,灭谛称为『寂灭』。在中国,我们看到最多的,圆寂,圆是圆满的寂灭,「寂」是心地净寂,「灭」是灭妄想分别执着,恢复到心地的寂静,这就是真如,就是自性。真如自性,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现在不清净不寂静,妄念分别执着生起来了,它不是灭,生起来了,违背了性德,迷失了自性。这一迷一切迷,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真的是叫胡作妄为,愚昧无知,造无量无边罪业。把一真法界变成三途地狱,去受这种苦报,冤不冤枉?造作的时候无知,受报的时候也无知。受报的时候后悔了,虽然后悔,并不晓得这业报真正的因素,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以没有法子解脱,苦不堪言。底下一句:

  【或名已烧尽。】

  这是个比喻,已经烧尽。『烧』是比喻智慧,般若智慧。『尽』是讲的烦恼。般若智慧现前,能将见思、尘沙、无明灭尽,就好比大火把它统统都烧尽,已经烧尽,这功德就圆满了。这是什么?这是如来果地。正在燃烧,那是菩萨,菩萨位这是戒定慧三学。特别要注意,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他能够圆成佛道,能够圆满菩提,证大般涅盘,他靠什么?就是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把烦恼习气,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统统烧得干干净净,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圆满到极处,是『已烧尽』。菩萨是正在转,天天在转,永无休息的在转,愈转愈殊胜,这就是不断向上提升。圆教初住菩萨开始转,所以他戒定慧三学不断向上提升,到如来果地究竟圆满,三学圆满,见思、尘沙、无明烧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一0九卷)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四圣谛品》,邻次十方第四段北方丰溢世界,苦灭圣谛第九句看起:

  【或名舍重担。】

  这也是灭谛的名号。『重担』是比喻,是形容。三界六道确确实实是「重担」,背负这重担是无比的辛苦。一旦把这重担舍弃掉,得大自在。舍弃重担,这是如来究竟果地的大般涅盘,不但六道放下了,舍弃了,四圣法界也放下了。六道的担子重,四圣道的担子比较轻,还是有负担,还是没有彻底放下,必须把十法界统统放下。怎么个放下法?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大慈大悲,示现在十法界三途六道,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处所,佛菩萨都在,确确实实没有离开我们。可是事实上,众生背负重担,佛菩萨一身轻松,差别在此地。

  这事实,我们还要讲白一点,说真的,世间出世间没有界线,世间出世间没有差别。为什么会有这些分别?有这些妄想?从佛法上来讲,就是觉迷。迷了,你就有妄想分别执着;觉悟了,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断了。妄想分别执着,重担!佛菩萨应化在这世间,于一切境界当中,从来没有起心动念,更没有分别执着,那就是随顺性德,就是性德圆满的流露,是性德的全体大用。凡夫将这桩事情扭曲了,怎么扭曲的?什么原因扭曲的?心想,他起心动念。所以佛在经论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切法就是一切被扭曲的法,十法界六道三途这是被扭曲的,变了形的。实际上,法怎么会被扭曲?怎么会被变形?不会,法真的不会。扭曲是我们自己本身,与法没有关系。好象我们戴个眼镜,这眼镜有度数,戴上这眼镜看外面境界,外面境界被扭曲了。如果是在凹凸镜里面,这现象就非常非常的明显。

  凹凸镜,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每一个人凸出来凹进去的度数不相同,所以每个人看到这世界都不一样。只有如来果地,看到的是一样。如来果地,我们把他从圆教初住菩萨说起,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见到事实真相。换句话说,他见到的诸法实相,没有被扭曲,见到确实是诸法实相。十法界里面人,多少都有扭曲,四圣法界,度数很轻,扭曲的不大;六凡法界,度数深,扭曲差别很大,特别是到三途。一真法界原来的现象,几乎完全见不到了,因为时间长,无量劫来习惯在这扭曲的环境里头,把扭曲的境界误以为真实,这就错得太离谱了。

  诸佛菩萨慈悲应化,应化到这世间来,他来干什么?他来帮助我们,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回头,回头是岸。帮助我们找到如宗门常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来我们都是不生不灭,灵性是真正的自己,真我,真我不生不灭。身不是我,身是我所,我所这现象,跟诸位说,也没有生灭,说生灭,那是一场误会。我明明看到他生,明明看到他死,怎么生死是幻相是错觉?真的,确实没有生死。

  《金刚经》,中国人念的多,学佛的人一定念过,不学佛的人,也有不少人念过。佛在《金刚经》上说过,世界是「一合相」。「一」是什么?一是微尘。这世界上万事万物,所有一切现象,都是这微尘组合的。缘聚,有缘,聚就是组合组成了,这现象现前;缘没有了,散掉了,散掉,这现象就不见了。我们看到相的生灭,这是你的错觉。组成的时候,微尘不生;散掉的时候,微尘不灭。

  科学家的发现,说「物质不灭」,精神不灭,物质也不灭。精神没有聚散,物质有聚散,聚散无常,哪有生灭?你不了解,误以为它是一个实体,在那里起了妄想分别执着,这妄想分别执着,「重担」!你想要得到,又怕失掉,其实这是真的是个抽象的概念,是个错误的思想。为什么?与事实毫不相干。聚散的现象是剎那剎那之间不住,就是说它绝对没有停止,剎那不住。像我们看电影,放映机里面那个电影的底片,那个带子在镜头开合回转,它不停,它不住。这速度之快,我们没有办法想象,不但人天无法想象,就是三贤十圣菩萨也没有办法想象。这是性德,法性,法尔如是,本来它就是这样子。你明了,你随顺,你觉悟了,称你为佛陀,称你为菩萨。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你在这里面产生误会,产生了幻觉,妄想分别执着,那就称你为凡夫。

  其实事实里头,无凡亦无圣,无智亦无得,《般若经》上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为什么你要背起这重担,你要受这么辛苦?一切众生哪个身上不背个担子?觉悟的人背的轻,迷惑的人背的重,不知道放下。阿罗汉放下了执着,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他明白,不执着,超越六道。菩萨聪明,不但不执着,分别也放下,超越十法界。诸法原本是一真,怎么能分别?二就能分别,一不能分别,所以叫一真。什么时候你能见到一真?一心。一心所现的境界就是一真,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决定没有。换句话说,决定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你的一心失掉。失掉之后,那个一心它就产生扭曲了,产生变化了。变成什么?变成三心二意。一心变成三心二意,「三心」就是阿赖耶、末那、意识,「二意」是三心里面的意识、意根,末那是意根。才有念头,才有一念,立刻就变成三心二意。

  诸位要晓得,三心二意就是背起担子,这时候担子很轻,刚刚迷,可是它会加速度,很快,愈迷愈重,重到你气都喘不过来,这是事实真相。真正明了通达,恍然大悟,不再干这糊涂事了。为自己背重担,苦!为众生背这担子,也苦!佛菩萨应化,试问背不背这担子?不背。为什么佛菩萨应化在这世间不背?佛菩萨无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菩萨不但无四相,还无四见。四见什么?念头、想法、看法都没有了。我人众生寿者,这种念头、看法都没有,所以他应化在这世间,他不背重担。他一丝毫极其轻微的都没有,何况重担?我们如果了解这事实真相,试问问你要不要放下?当然放下,搞这干什么?虽然我们现在是凡夫,不是乘愿再来的,业力来受生的。但是觉悟,觉悟了的时候,统统放下了,跟乘愿再来的差不多。至少是相似位,这就产生很大很大的变化,这变化就远离凡情接近圣智,这就是我们平常讲的「转凡成圣」、「转迷为悟」,一觉悟就转境界。

  舍就是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也许有人问,世间法要放下,那佛法怎么能放下?佛法跟世间法是一法,是相对而生的。有世间才有出世间,相对而生的,世间没有了,出世间也没有。如果说世间法我放下,出世间法我没有放下;你统统没有放下。这担子是两头,不能说我挑这一头,我那一头放下;那一头你没放下!一头是世间,一头是出世间,一放统统放。诸位细细去思惟这里面的义趣,去想想这事实真相。

  「重担」就是惑业苦,迷惑、造业、受苦,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在相续,不知道放下,这就是迷。所以佛救济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他用什么来救?不是用金钱,不是用物质,他用教学,教你觉悟。真的觉悟,一切放下,好,你得救了,在佛法里面说,你得度了。你放下六道放下十法界,你现前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界、跟六道三途没有两样;放下妄想分别执着,这境界就是一真法界,就是那扭曲的相恢复了。到这时候,你的心如如不动。纵然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教化,现身教化无量无边众生,绝对不会起心动念,绝对不会生起一个意思。

  诸位要知道,生起一个意思,意思是在心意识里头的,迷了,有一点意思就迷了。没有是觉,有就是迷,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在这眼前,这周围,性相、理事、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自性的德用,本具的般若智慧,照!本具的德能相好,这是境界。全是自性,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你得放下重担,这境界就现前了。真的,古人讲的比喻很好,说寻师访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就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哪来的灾难?尽法界虚空界是一实相,这是如来果地、法身菩萨的大般涅盘的境界。最后一个名称:

  【或名已除坏。】

  着重在这「已」,已经除去。『已除』是对什么说的?对妄想分别执着来说的。『坏』是对境界来说的,三途六道十法界不见了,坏了。所以「除」是从因上讲的,「坏」是从果上讲的,十法界因果都不见了。这就是永嘉大师《证道歌》上两句话,迷的时候,「明明有六趣」,有十法界,「觉后空空无大千」。除是除迷,坏是坏六道三途十法界的境界,不见了。所以学佛,总得要明了,学佛是学什么?学觉悟。修行是修什么?修正错误的想法、看法。只要你有想法,只要你有看法,就不是正知正见。正知正见里面,决定没有什么想法什么看法,那怎么叫正知正见?法尔如是。自性本来就是这样,那叫做正;稍稍加一点意思在里面,就不正。

  从前我们学教,李老师常常给我们做比喻,好象这小杯子,这杯子里头盛的是醍醐,醍醐是最好的饮料,甘露醍醐。不能有一分一毫一厘,那个毒药不能掺进去。掺上一毫毒药,这一杯都变成毒了。李老师用这比喻告诉我们,醍醐甘露比喻法性,毒药比喻我们的妄想,无明妄想只要掺一点点,全部都变成无明了,全部都变成妄想了。所以,一妄一切妄,一真一切真,要把你法性里面这根本无明洗刷得干干净净,你就成就了。菩萨在洗刷、在清洗,还没有到完全干净。你看看法身菩萨他干什么?他就干这事情。四十一品无明断尽了,那叫『已除坏』,得救了。等觉菩萨还在「除坏」,还不能说「已」,他正在除坏。法身大士,他们在干这个。这事情急不得,得慢慢来,为什么?习气是无量劫累积的,不是一天造成的。你要把它除掉,还是要慢慢来,也不是一次就把它除干净。

  这境界,我们还用一个比喻来说,十法界里面的修行人,跟一真法界里面的修行人,有什么不一样?譬如我们比喻,把这个当作一个酒瓶,十法界里面的修行人,酒瓶里的酒装得满满的,现在把它除去,在这里倒。倒怎么样?里头还有酒,还没倒完,慢慢倒慢慢倒,统统倒完了,里面确实没有酒了。确实没有酒,那就是一真法界,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的业因,因果统统尽了,断尽了。但是闻闻这瓶子还有味道,还有酒的味道,酒真的倒干了,一点都没有了,还有味道。那个味道是很长时间盛酒它染上的,这叫习气,那就是一真法界里头,所谓四十一品无明习气。它确确实实烦恼没有了,我们把酒当作烦恼,没有了,它还有味道。这味道绝对不是一天不是一时能够断得掉的,不是像酒一样,一下可以倒干的、可以倒掉的,那个味道,你除不了。要怎么?慢慢来,时间久了,它自自然然没有了,到完全没有了,这就成佛了。所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是见思、尘沙、无明烦恼真的是统统都断掉了,习气犹存。习气不是那么容易断掉的,习气要在一念不生之下,也要长时间,它自然就没有了。

  诸位从这比喻里面去体会,十法界跟一真法界不相同的地方。我们把这酒瓶比做法身,法身在凡也好在圣也好,它没有变,是一不是二。真正觉悟了,我们这身是不是法身?是,没错。清净法身,这身怎么样?不生不灭,它有聚有散,聚散无常,聚散是缘,它绝对没有生灭。法性它不是色法,它不是有为法,它是无为法,所以它永恒存在,因为它不是缘生的。所有现象是缘生的,缘有聚散,所以相有生灭;法性非缘生,所以法性没有生灭。性相是一,不是二。这些道理要透彻,事实真相要认识清楚,你就没事了,身心自在。即使大三灾现前,觉悟的人如如不动,一丝毫的损害都没有。世界成住坏空,我皆不动。这一些都是事实真相,那问问,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契入?答案是肯定的。

  古来高僧大德,在家的高士,善男子善女人,一生修行契入这境界的人,有,不是没有。《高僧传》里面看到,《居士传》里面看到,《善女人传》里面看到。由此可知,这些人能够修学成就,我们为什么不能?说老实话,能与不能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善导大师所讲的「总在遇缘不同」,这一句话说得好。遇缘这事情,难!不是人人都有这机缘,机缘讲是太不容易。缘里头最重要的,善知识,善知识是第一个缘,第一个因素,遇到真正的好老师。第二,第二个重要的缘,好同学,同参道友切磋琢磨。第三个缘,重要的缘,修学环境。这三个缘,你要是都遇到了,你在这一生当中肯定成功。这三个缘是外面的缘,自己呢?自己只要具足一个条件,精进,我们一般讲好学。菩萨善根只有一条,精进。永远往前进,永远不退转,这人哪有不成就的道理!世间法善根三个:无贪、无瞋、无痴;出世间的,出世间法善根只有一个:勇猛精进。你遇到这三个缘,这三个缘具足,你都不能成就,那是什么?你懈怠,你懒惰,你不能成就,这是很困难的一桩事情。

  可是世间有一等真正具足大善根、大福德,这都是本身具足的无量劫修养熏习成就的大善根、大福德。他遇不到善知识,但是他遇到了正法经书,他能够读诵,能够理解,能够依教奉行,他也能成功,这数量就更少了。他能成功的因素就是依教奉行。他没有善知识指导,这是经书,经书去读不见得完全能懂,懂多少就做多少,懂得多就做得多,懂得少就做得少,这人肯定成就。懂得不杀生,凡是对于一切生物知道爱护知道尊重,没有一丝毫伤害的念头,他做到了。纵然这些动物要伤害自己,伤害自己生命也在所不惜,也不会有一个恶念对它,他成功了。

  你要问问为什么?他明白这道理,他没有恐怖,没有畏惧,他知道真性不灭,知道真相是缘聚缘散,聚散无常,真相也不灭。真相,佛法讲微尘。所以这身体受伤害,被毁灭了,无事,若无其事。就如同我们的身体被人家糟蹋了,被人家杀害了,就如同我们一件衣服脱下来。你看,他把这衣服扯破了,把衣服毁灭了,他把衣服烧掉了;明白人还在旁边笑。身体就跟衣服一样,想要一个身体,再去找一个身体,很容易。舍身受身就像换衣服脱衣服一样,一丝毫挂碍都没有。不想要个身是正常的,要这身干什么?要这身是为众生服务的,换句话说,帮助众生觉悟的。如果不是为了帮助众生觉悟,要这身干什么?这身是重担,是负担,是累赘。真的看破了,真的放下了,即使有身也没有负担,也没有累赘,这就对了。这就真的是「舍重担」、「已除坏」。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北方最后的一段,苦灭道圣谛,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诸佛子。所言苦灭道圣谛者。彼丰溢世界中。或名寂灭行。或名出离行。或名勤修证。或名安隐去。或名无量寿。或名善了知。或名究竟道。或名难修习。或名至彼岸。或名无能胜。】

  到这地方这是一段。这一段是讲出世间的因,前面是讲果,这地方是讲因。第一个名号,『寂灭行』。「行」是讲的行为,行为归纳不外乎三大类:身、语、意;身体的造作,口的言语,心里面的念头思想见解是意业的行为。凡夫这三大类的行为,总是不能避免业力在主宰,所谓是「随业流转」,生生世世六道轮回是业力在推动的。菩萨,这一段是讲菩萨在因地,他有没有三业的造作?有。菩萨也是人,既然有了这身相,菩萨即使是法身菩萨,乘愿再来应化在六道,他受生,他的灵性接受这身体,身体跟大家是一样的,灵性跟大家也是一样的;不一样的就是他觉,六道凡夫迷。除了觉迷之外,没有什么两样,这是真的。

  迷人的行为是染着,行为染着、言语染着、起心动念都染着,障碍了心性。觉悟的人他不染着,一切造作不染着,言语不染着,起心动念也不染着。这是什么原因?他念念与法性相应。法性是什么?法性是寂灭,清净寂灭。念念跟清净寂灭相应,这就是菩萨行,这就是佛道,菩萨走的是成佛之道。我们要懂得寂灭是真的,真常,真就不是妄,常是永恒,不是间断。所以大乘教里面佛给我们讲,「寂灭行」里头有常、乐、我、净。常、乐、我、净是性德,自性本来具足的。我们现在是迷染,把自性德不能现前,虽有不起作用。实在讲,不能说它不起作用,说它不起作用,它不就断掉了吗?它也起作用,起什么作用?起烦恼了。

  我们每天在生活当中,烦恼习气情绪千变万化,这是什么东西?这就是性德起用,性德在迷起的作用,就是起惑造业,起这么个用处。那个性德正常的作用没有了,见不到了,现在起的作用很不正常,那就是迷惑,把性德扭曲了,使性德的作用变形,不正常。所以修行,不会修的,从生活里头点点滴滴把身语意改正过来,这很难。所谓是入海算沙,到哪一年你才能够统统纠正过来?聪明人厉害,他从根本修,他不搞这些枝枝叶叶的,从根本。性宗、禅宗从根本修,根本就是直截了当,修心地的寂灭,一切法从心想生,心要清净寂灭了,身口焉有不清净的道理!这聪明,这是方法殊胜,比教下高明多了。但是教下开头是从枝叶,他也很聪明,逐渐的就把它跳到根本,借着枝叶就跳入根本,大开圆解,大彻大悟。

  对我们现前来说,我们不是上上根人。换句话说,像性宗、禅宗那个方法,我们做不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从教下,寻枝摘叶,我们又不甘心,这时间太长、路太远了,不甘心不情愿,换句话说,一事无成。这一生纵然遇到了佛法,缘很殊胜,依旧空过,这叫真可惜。那要怎么办?所以枝叶还是要,刚才讲了,我们要踏上这枝叶,要很快的把根本找到,这就聪明。枝叶是什么?枝叶是持戒、修善。断恶修善不能不做,修行的标准要拿捏得很稳当很妥善。我们净宗遵循祖师大德的教诲,用「三福」扎根,打基础,决定不能够疏忽。你要疏忽,你就没有基础,像一棵树怎么样?你没有根。没有根,连我们这小草都不如。这小草虽然是个盆栽,它有根。没有根什么?像花瓶里头插的花,虽然很美,它底下都剪掉了,没有根。两、三天就枯了谢了,当垃圾处理掉了,没有根。我们要不认真的去修三福,你就没有根,你修得再好,花瓶里面的花,看起来是很好看,两、三天死了。这就叫什么?只有形象,没有实质,这错了。

  「三福」头一个,「孝养父母」,你有没有做到?「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就是《十善业道经》。你要晓得,孝亲、尊师、慈心统统落实在十善业道,没有十善业道,这孝亲、尊师、慈心全都落空。所以这一条四句话落实在十善业道。十善业道,你懂不懂?明不明白?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懂不懂怎样落实?这四句果然落实,做到了,你是人天善者,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就有分。这四句的义理,给诸位说,也是遍法界虚空界,境界深广没有边际。什么人做到究竟圆满?诸佛如来才能做到究竟圆满。等觉菩萨还不圆满,为什么?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对不起父母,孝养不圆满;一品生相无明没破,对不起老师教诲,奉事师长不圆满。你才知道佛法,任何一字一句都通一切法。

  从总的纲领上来讲,菩萨从初发心到圆成佛道,修什么?就修这四句,自始至终,永无改变。这四句是根本的根本,后面第二条、第三条,不过是这四句的扩充,这四句的提升。根是这四句,我们能明了吗?不可不知。三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自行化他都在里头,这第一个科目。第二个科目,六和敬。第三个科目,戒定慧三学。第四个科目,菩萨六波罗蜜。第五个科目,普贤十大愿王。我们净宗只取五个科目,要落实,要做到。认真努力克服自己的妄想习气,一定要把它做到。这就是认真努力去做,然后进一步求与清净心相应。实在讲,三福最后的一条头一句「发菩提心」,菩提心一发,你的行就是寂灭行。菩提心是什么?「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菩提心。自自然然三业行为与「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相应,那你修的是寂灭行。菩萨行,因是寂灭行,果是寂灭果,寂灭果就是无上大般涅盘。

  第二句,『或名出离行』。这一句也好懂,不难懂。在我们《华严经》上,清凉大师把全经分成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就是「信、解、行、证」。从经典文字分量来说,最大的一分就是「解」这一分,这单元分量最大。「行」只有一品,这品的题目叫《离世间品》,你看看,出离行。《华严》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那个「出离」的意思是什么?出离六道,出离十法界。到后面「证」的那一分,那就是契入一真法界。所以你要出离!

  出离,怎么个出离法?前面我们讲得很多,世间跟出世间没有界线,那怎么出离?如果有个边界,好象我们地球上,国家跟国家它有个边界。佛法里面没有边界,不同维次空间也没有边界。正如同我们现在这传播,无线电的传播、卫星传播,它有没有界线?它没有界线。每一个电台发射出来的电波,都是周遍全球,无论你在哪个地方,你都能收到。虽然各个都是周遍,它这里头还有一点不同,什么不同?频率不相同。你要接收,一定要接收它那个频道,你就能看到能听到。如果频道不对,它虽然是周遍地球,你还是接收不到。佛给我们说法,就好象是这种状况一样。

  佛讲十法界,十法界就好象是十个不同的空间维次,这是大分;细分,每一个境界里头无量无边。人这一生最可贵的,最难得的,最有价值的,就是把这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不是世间功名富贵。为什么?世间功名富贵带不走,你享受的时间不长久,你还是没有办法脱离业力的主宰。假如你把这些事情搞清楚之后,业力主宰不了你,你出离了。出离什么?出离业力的范围。在事上讲,出离六道,出离十法界,你说这多有意义,这多有价值!人生还有什么能跟它相比的?没有了。

  早年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他老人家讲「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一句话,当时听了似懂非懂,好象是懂了,实际境界不知道。这五十多年的修学,对于这句话的体认理解与日加深。换句话说,我今年所体会所明了的,比去年的多,比去年的深,到明年一定比今年体会的,又要深一层又要广一层。这一句话深广没有极限,你要怎样才能体会到?你要真干。真干就是你要真的肯出离,也就是你要真的肯放下。我得力这两个老师,一人教我一半,我得大受用。方先生教给我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是提醒我。章嘉大师教给我是具体的修法,具体的修法,他跟我讲「看破,放下」,看破,放下,出离了。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布施」。布施是什么?布施是舍。前面我们在苦灭圣谛里面读的「舍重担」,样样都要舍。不但世间一切法要舍,佛法也要舍。

  我学佛,可以说没有走冤枉路,一开头就遇到这两个善知识,这就是讲缘殊胜,可遇不可求,缘殊胜。我自己本身的条件,我尊重老师,我重视老师对我的教诲。这尊重不是心里头有、口里头有了,没有用处,你要真正依教奉行,这才叫尊重。口里尊重、心里尊重,没去做,那是假的,那个尊重得不到实质的效果。所以一定要把它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到我现前工作之中。无论从事哪个行业,没有障碍,真的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换句话说,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万物,能放下,放下成见、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着,点点滴滴去做。

  这当中,「读诵大乘」很重要。为什么?修学过程当中,没有人时时刻刻提醒你。如果没有人提醒,很容易就被外面境界所转,被世俗所染污,这很可怕。什么人来提醒我们?只有经书。所以决定不能离开经书,经书天天要读,天天要学习,要把自己所读到的,自己所理解的,都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这就得受用了。「出离」也是渐进的,也不是顿超的。顿超,我们不是那种根性,怎么说顿?嘴巴上顿,心行上没有办法做到。所以遵循经论教诲,慢慢来。这慢慢来,里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你的寿命,你寿长可以慢慢来。寿短了,你的道业还没有成就,寿命到了,这就是《八大人觉经》上讲的「死魔」,没有修成功,寿命到了。这个身死了,死了,你的灵再去投胎,再去找一个身,这样一舍身一受身,纵然灵性不灭,修得很好,至少你要耽误二十年。

  因此,长寿是福报。为什么?长寿不是讲你寿命长能享福,那就错了,我们不要这种长寿。我们要寿命长怎么样?寿命长可以多学,天天在学,这样长寿有意义。决不是享受,决不是造业,我要学习,要有长时间。因此,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学习最佳的环境,一切诸佛世界里头都找不到。什么原因?无量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无量寿,哪有不成就的!就算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需要无量劫,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没有问题,肯定一生圆满。其他什么条件都不谈,单单这一条,我们就决定要取西方极乐世界。在那里修学不会耽误,一生成就,不要等第二生。换句话说,生生世世,隔阴之迷这个苦难,你就没有了、就脱离了。

  在现前,我们一定要懂得,天天要学出离,念念知道出离。知道出离,你就要懂得六道十法界的因不能再造。但是佛又教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我们要不要做?要做。做这些事情,着相,就是六道的业因;离相,那就是出离的业因。所以不能着相,相着不得,最好,断恶也好、是修善也好,做完之后,心里头痕迹都不着,这就是出离心。我们世间人常说的不落印象,不落印象才是真正的出离心。但是这一桩事情谈何容易,人往往做一桩事情,善事也好、恶事也好,多少年都忘不了,怎么能不落印象?十二因缘里面「爱、取、有」,不落印象就是「有」断了。他有「爱」、有「取」,那是造作,他没有「有」,他出离了。

  这一着是难,但是要学。觉悟的人能做到,我们所谓困难,好不容易学,是不觉,是对于事实真相不了解;事实真相要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不难做到。真的,佛法是知难行易,我们所有一切困难,知道的太少,这知道讲的是事实真相,对事实真相知道的太少,所以造成的困惑。这样子说来说去还是要学,不学则不知;学了要教,不教则不稔。教学相长,好处在此地,教学能够帮助你的智大幅度的提升。所以菩萨一切时一切处,他都在教化众生,实际上,教化众生,自己也不断在学习。教跟学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到成佛之后了,那教跟学是两桩事情,不是一桩事情;没有成佛之前,教、学是一桩事情。喜欢教就是喜欢学,喜欢学肯定喜欢教,自利利他。

  第三个名字叫『勤修证』。这三个字,在学习过程当中非常重要。头一个要勤奋,好学勤学,永远不懈怠,不会懒惰。「修」是把自己的毛病习气修正过来,修是修正、是修改,佛家常讲的忏悔法。「证」是与自性相应,是与性德相应,是性德的自然流露。回归性德,那就是证。从这儿证实,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不是自性,自性的德能、自性的相好,通达明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不是般若起用。般若在哪里?在自性里头。不但般若在自性里头,德能也在自性里头,相好也在自性里头。再给你说,虚空法界剎土众生,没有一样东西不在自性里头,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

  读了《华严》,我们这才明白了,不是自己悟到的,是《华严经》上佛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法性,一切是宇宙万法,宇宙万法就是法性,法性就是宇宙万法。所以法性没有大小,法性没有来去,法性没有生灭,因此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统统跟自性相应,妙不可言。六道众生,迷而不知;四圣法界,知而不究竟。到一真法界,才能知能觉能受用,所以到一真法界,你就证得三宝。这三宝是什么?法身、般若、解脱。法身有四净德,常乐我净;般若、解脱也有四净德,统统具足常乐我净。常乐我净,遍法界;常乐我净,遍虚空。我们为什么得不到?迷了,迷失了。觉悟之后,真的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原来就是。

  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个「勤」字,勤就是六度里头的精进波罗蜜,我常常讲好学。修行证果的人,功夫得力的人,功夫成就的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他勤。换句话说,功夫不得力,功夫不能成片,什么原因?懈怠,懒散。你要不能改过来,生生世世都不能成就,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世出世法不管大小,事业的大小,成就都在「勤」。勤劳的人,必定有成就。怎样能把勤劳这德行(勤劳是性德)能够显示出来?为什么他那么欢喜、那么勤奋的去做,不疲不厌?这里头有知,他真知道。因此,精进心发不起来,精进行提不起来,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无知,还是迷惑,这样造成障碍了,使你这美德不能现前。纵然有善知识指引,你没有留意,没有认真。

  我相信方东美先生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绝对不是说他一生只对我一个人讲。他对很多人讲过,有些人听听不在意,没有注意没有留意到;我听了就很在意很留意,循着这指引,我认真去找,去寻找。所以师生的关系叫师资道合。你不能真的接受到的时候,没有用处,耳边风,吹过就完了。我把它抓住,在这里头锲而不舍,真的东西发现了。所以「勤」这个字比什么都重要。「勤修证」。好,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一一0卷)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第二段邻次十界,北方苦灭道圣谛,第四句看起:

  【或名安隐去。】

  这个道谛的名称并不难懂,特别是在现前的社会,我们看到这名字感触很深。为什么?今天的社会,整个地球极不安稳。从这一个世纪以来,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之后,冷战、热战,整个社会动乱不安。所以,在现前社会里,无论是什么人,我们要是跟他交谈,问问他,对于现代社会有什么希求?几乎异口同音,都是希求安定和平。由此可知,在今天安定和平是一切众生的希求,可是这希求往往落空。这社会上也有不少善心人士很努力的在做,在做化解冲突促进和平,可是做了这么多年,我们没有看到实质的效果。所以说到这一桩事情,难免令人沮丧。又看到社会上流行许许多多的言论,在说世界末日,在说核子灾难。也有不少人已经在准备如何躲避这灾难。

  我们学佛多年,对于因果报应的事情,认识了,肯定了。谚语所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到哪里去躲?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事实真相,换句话说,要了解因果真相,这诸位更容易明白。果上不能解决,要从因上解决;因上不能解决,从缘上解决。怎么从因上解决?不造恶业,这是从因上解决。但是这恶业已经造了,这怎么办?已经造了之后,那就从缘上解决。你有这业因,把这恶缘断掉,那个果报就不会现前。所以,世出世间那些大圣大贤,教我们断恶修善,教我们忏悔,教我们悔改,教我们要懂得积功累德。

  这些教诲里面有两重意思:第一重,过去造的有恶因,现在不造,不造了,恶缘没有了,可以把这不善的果报化解,可以把不善的果报推迟,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我从此以后不再造恶,对往后来讲,因没有了,决定没有不善的业因,来生后世自然就不会有恶的果报,这样你才真正得到安稳。所以圣贤的教诲就叫做『安隐去』,你的前途吉祥平安。这是一句祝福的话,能不能兑现?那完全看你能不能相信?能不能理解?能不能依教奉行?一定要改毛病、要改习气,这是一桩难事情。

  真正下定决心改过自新,说实在的,那就不是凡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非常不容易。中国古人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本性是讲的习性,不是真正的本性,真正本性纯净纯善,这是习性,习惯成自然,不容易改。所以要有真正的觉悟,极大的决心,不再做恶了,从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改过,一定要依靠圣贤的教诲。圣教是善恶的标准,如果没有标准,我们总是自以为是,不知道自己有过失,不知道自己把事情做错了。所以这绝对不是有意的,是他没有智慧,没有认识,错认了。许许多多宗教里面都讲伪善,他自己知不知道他行的是伪善?伪善是假的善,不是真的,他自己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了凡四训》是一部好书,印光大师当年在世极力提倡,印送超过百万册,在那个时代如此大量的流通,让我们都感到惊讶。祖师的悲心,知道现在社会状况,用这方法来挽救,我们要能体会到这意思,要能够发心接着去干,极力的来弘扬来推广,要多做这一方面宣传工作。所以过去马来西亚曾经做了两片光碟,好!现在人不能耐烦,不能用很多的时间来学习,现在人求快,两片两个小时,这的确是快速。两个小时能把《了凡四训》学完,一天学一遍,如果能学上一年,学三百遍,那个人就不一样。天天有两小时的熏习,连续不断一年,他对于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实真相,就有一定深刻的认知。这认知会帮助他回头是岸,会帮助他消业障增福慧。应当尽心尽力的来推广,这是「安隐去」。

  了凡先生的功夫是依「功过格」,功过格就是依《太上感应篇》。所以印光大师提倡《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两样东西都是道教的,它讲得浅显,真正做到简要详明,文字不多,《阴骘文》只有七百多个字,《感应篇》一千多个字。那是什么?善恶的标准。印祖不用戒律、不用佛经,用这两篇东西,我们愈想愈有道理。我们的学院教学,特别请杨老师跟大家在一起学习《德育课本》。《德育课本》的内容就是八德,形式全是历史故事,很能感动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就这八个字,这八个字是德目。看看中国历代古人,如何将这些德目落实在自己生活上,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就是学着会做人,人格圆满,提升就生天。不提升,来生不失人身,得人身一定比这一生福报、智慧还要增上,这是好事情。这也是修学佛法的基础。佛法基础,前面说过很多次,十善业道。《四训》、《感应篇》、《阴骘文》,是十善业道的细说,十善业道只提一个纲领,详细的来发挥。

  祖师提倡,我们明白这意思,又验证在现前的社会,如果不能依教奉行,这动乱的社会永远没有办法回归到安稳。除这方法之外,想不出第二个方法。有些人用武力来惩罚来报复,这能解决吗?这些年来,我们看到了,不但不能解决,反而结下深仇大恨。在佛法里面讲,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那就不是一世,生生世世,这多可怕!多么恐怖!生活在恐怖当中,死了以后,灵魂也离不开恐怖,你说这多苦!所以人不是死了就完了,那就没事了;死了之后就不得了,麻烦在这里。所以,唯有真正觉悟,了解事实真相,佛法里面常讲的性相、理事、因果,通达明了,这结就解开了。如果不能通达诸法实相,这结是永远解不开的。

  我们生在这时代,实在讲是非常有幸,得人身闻佛法,能闻正法,能闻一乘圆满的正法,谈何容易!果然能信能解能行,那就「安隐去」。人最怕的,自欺欺人,自己欺骗自己,欺骗别人,这是造罪业,果报肯定在三途。人生在世时间不长,何必要造罪业?三途易入而难出,所以聪明人决定不干这傻事。真正觉悟的人不为自己,他的心术就正;念念为自私为自利,他的心怎么会正?心术不正,他的知见,邪知邪见;他的言行,自欺欺人。别人,有些人说要观察入微,以免上当。但是圣人不然,圣人,你很诚实,我相信你;你欺骗我,我也相信你,这个难!这是什么道理?这道理深,圣人随顺法性,法性里头没有善恶,法性里头没有是非。唯有真诚能感人,你诚实,我相信你,你会更诚实;你欺骗我,我相信你,总有一天,你良心发现,你改过自新,回头是岸,我也相信你,这不容易。

  我在早年遇到这么一个人,道安老法师,老法师那时候六十多岁,我那个时候大概是四十多岁,差不多道安法师大我二十岁的样子。这位老法师,我最敬佩他的就是这一点,很多人骗他,他真的被骗了。所以有许多人:老和尚糊涂,很容易上当!某人骗他,他都不知道。其实老和尚没有一样不知道,他真知道。有一次我去看他,有一个居士在寺庙门口跟我打招呼。我进寺庙,他离开,我们也很熟,他离开了。我进去之后,看老和尚,老和尚问我,他说:有个某居士刚刚离开这里,你有没有看到?我说:看到了,在大门口看到。老和尚笑笑:他今天又来骗我了。我们就晓得,骗钱的,这我们早就听说了。我就问老和尚:你有没有给他?给他了。明明知道骗他,老和尚还是给他,骗他的人并不知道。老和尚上当受骗,这是老和尚的德行。总有这一天他明白了,每一次去欺骗老和尚,老和尚都知道。老和尚从来没有拒绝,这是大德,一般人做不到的。

  舜王,这我们在历史上读到,三年,真诚恭敬,感动了父母、兄弟,让他们真正觉悟,回头是岸;让他们真正明白,舜是一个好人,我自己错了。受尽了委屈,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有一天让他豁然悔悟,重新做人,不是愚痴。只有回头是岸,那就真正的「安隐去」。回头,有的人早,有的人迟,教导、诱导的人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还要有极大的耐心,你要等待。三年,快的,他的智慧、真诚、善巧用得非常妥当,三年效果就呈现了。有些人十年、二十年才觉悟,很多!有的人到临终才明白了,到临死咽最后一口气,告诉人:某人是好人,我一生对不起他。他走了,也是安隐去。真正觉悟了悔改了,安安稳稳离开这世界,安安稳稳的到来世去受生。所以安稳一定要依靠真实智慧,要依靠真实的德行。最重要的,我们自己要求安稳,要真正有心帮助一切迷惑苦难的众生,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念念不舍,你自自然然就增长福慧,自自然然就有善巧方便。

  为什么你们没有好的方法帮助众生觉悟?这好的方法就是经上讲的善巧方便。你们为什么没有智慧?这自己要反省。是不是自己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放下?贪瞋痴慢没有放下?名闻利养没有放下?这些东西是障碍,障碍了你的智慧,障碍了你的善巧方便。智慧、善巧、德能是自性本具的,是不是?如果把这障碍找到,再认真努力把它消除,这问题就解决了;要不然,今生后世要得安稳不容易。必须跟一切众生化解恩怨,转亲情为法侣,转迷为悟,转恶为善,转自私自利为一切众生服务,牺牲奉献,这就对了。第五个道谛的名称:

  【或名无量寿。】

  『无量寿』原来是果报,现在在道谛里面,那是因行,因行用果德的名号,这意思也很深。果现在虽然没有得到,把这果报的名称拈出来,让你知道向往,把这当作你学习的方向、目标,你一定认真努力获得,这获得就是佛法里面讲「证」。怎样修「无量寿」?佛在大乘经里面常常教导我们,修因证果,这是十法界里头一般人所谓的真理,永恒不变。种善因一定得善果,造恶业决定感召恶报。所以佛告诉我们,施财得大富,施法得聪明智慧,施无畏者得健康长寿。而实际上,这三桩事情它有密切关连,它不是独立的,是一而三,三而一。我们要懂得怎样去修,怎么样去学习。

  释迦牟尼佛、孔老夫子,我们再细心观察这世间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他们这三种布施,财、法、无畏,都是很认真很努力在做。以释迦、孔子来做例子,提起这两个人,中国人会感到很亲切,这不是外人。释迦、孔子从事于教学工作,都是尽义务的。孔老夫子教学,学生对老师的供养,这是礼,不能没有供养。学礼、学做人!但是孔老夫子从来没有要求学生有一个供养的标准,没有,你有能力可以多供养一点。但是夫子并没有要求,你有钱有财富,那你要多供养一点,多收你一点学费,没有,孔老夫子没有。贫苦之人,孔老夫子不收他的供养。

  释迦牟尼佛他做的是更干净,他把他自己生活水平降到最低度,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生过着托钵的生活,天天在修布施。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是怎样修财布施?他身上一文钱都没有,他怎么修财布施?不学佛的人不知道,学佛的人懂得,佛说财有内财、有外财。外财,身外之物,释迦牟尼佛没有;但是有内财。内财是什么?内财是身体。现在讲用我的劳力、体力,用我的精神,用我的智慧,用我的时间,为别人服务,这叫内财布施。内财布施的果报远远超过外财,外财是身外之物。你有钱的人布施很容易,不难;但是要叫你去做义工,用你自己的身体、劳力、时间去为别人服务,这难。所以内财布施得财富得福报,往往超过外财布施。释迦牟尼佛一生教学,教学要用体力、要用时间、要用精神、要用智慧、要用善巧方便,这些全是内财。释迦牟尼佛自从示现证道之后,天天乐此不彼,就干了四十九年。在我们中国人讲,连头带尾五十年,财布施。佛所讲的,佛所行的,佛所行也是布施,他给大家做榜样,做孝亲的榜样、做尊师的榜样、做重道的榜样、做守法的榜样,都是好样子。人生在世,释迦牟尼佛一丝毫缺陷都没有,都是最好的榜样,这是什么?这是「法布施」,为众生做示范,还要为一切众生讲解,天天增长智慧。为一切众生解决许许多多疑难杂症,这是属于「无畏布施」。所以世尊每天做的,不就这三桩事情吗?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果报自然的,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

  我在没学佛之前,年轻,也遇到不少算命看相的,说我没有福报、短命还有一点聪明智慧,我明了,我接受了。因为自己对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自己的习气毛病,读了《了凡四训》之后,无限的感慨。了凡先生的毛病,我统统有;了凡先生的优点,我都没有,我比不上他。遇到佛法之后,我才明了,要真正好好的修,不是修今生,修来世。我对今生没有指望,没有想到今生要得到什么果报,想到来世。这一生已经是这样的,过去生中造的因不善,这一生得的果不善。这一生了解这事实真相,我这一生要把毛病改掉,要重新做人,修来世果。我这一生没有想到今生,想到来生。遇到净土法门,欢喜无量,我来生决定要求生净土,别的道不去了。西方净土就是「无量寿」,我们今天起心动念一切行持,都是在修无量寿。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着看苦灭道圣谛,第六句:

  【或名善了知。】

  这名号在大乘教里面,关键的字眼在这『善』,这是说明世间法、出世间法,『了知』的人不少。学佛的人,不学佛的人,不学佛的人他看佛经。像早年我那个老师方东美先生,他不学佛,但是他看佛经,他把经典当作哲学来研究,所以我早期入佛门,也是跟着他把佛经当哲学来读。「信、解、行、证」,我们只有一个「解」,没有「信」,也没有「行」、也没有「证」。解,这解就是「了知」。方先生解的确实是有深度,而且经典的熟悉,许许多多出家人都比不上。这是当年,他在学校里用佛经做为课程,给哲学系同学们上课。在台大哲学系,他讲魏晋佛学、隋唐佛学,讲大乘佛学;在辅仁大学博士班讲华严哲学。清凉大师这四个字,信、解、行、证,他只取一个「解」,了知。世间人,甚至于出家人,走这路子的,多!但是这不善,是把佛法当作世间一门学问来研究,「善」字没有。

  善是什么意思?这意思也用佛法术语来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话难懂。我们用宗门一句话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离心意识」,那个了知叫善。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是第六识。什么叫离心意识?心意识的作用要晓得,识的作用是分别,意的作用是执着,心的作用是落印象。离心意识,简单的说,就是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这是真实智慧,这是自性般若,那才叫「善了知」。所以大乘教里面,不但是宗门参禅,这些指导的老师教学生们离心意识参。这是参禅,你要是把心意识放在里面,你怎么会开悟?永远不能开悟,不但不能开悟,还障碍你得定。

  宗门如是,教下也不例外。教下还是教你离心意识,你才能大开圆解,你要不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你就不能够大开圆解,你只能做到了知,不能做到善。就是我们净土宗也不例外,净土宗,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如果离心意识,你能得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如果你还是用心意识,不能够放下心意识,这法门它也能成就,所以这是其他法门就不能相比。其他法门决定要离心意识,才有成就,净土宗不离心意识也能成就。那是什么?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没离心意识;离心意识就不生这两土,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善了知。

  这经是大乘,不是小乘、不是权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点点滴滴统统是学习,这学习过程当中,怎样与善相应?这很要紧!真的会了,不但往生有绝对的把握,而且品位高。一句简单的话来说,善就是不着相,着相就不善;善是不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不善;善完全与性德相应,换句话说,与自性不相应,那就不善。所以这个善不是世间法里头善恶的善,用世间善恶的善来解释,你就不懂得这句话的真实义,愿解如来真实义。所以落在心意识里头,你就没法子理解,离心意识才知道善。古时候,佛门里有个口头禅,常讲:善哉!善哉!这句话用意很深,时时刻刻提醒你。善哉是什么意思?你要与性德相应,那就是善哉。下面一句:

  【或名究竟道。】

  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究竟道』是大乘、是圆教、是一乘、是佛道,比菩萨道还要高一级。世尊在《法华经》上说得好,「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一乘法是究竟道,二乘、三乘不究竟,但是那叫方便道,方便最后契入究竟,它通到究竟。唯一究竟道,那是接引上上根人的,那不是普通根性;普通根性一定要从方便道,你才能够契入。方便就是真实,这道理总得要懂。上上根人,我在前面跟诸位同学也报告过,他不是天生的,多生多劫修学熏习而成的,不是一生一世。我们再修个几世、几生、几劫,也就变成上上根人了,上上根是这么成就的。

  可是我们很幸运,我们不走这种冤枉路了,浪费的时间太长,而且方便道是个险道,为什么?它有退有进,实实在在说,进得少,退得多,肯定的。所以遇到净土法门,那一定不能够放松。为什么?这个道才是真正的究竟道。你看看《华严》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从这地方看,《华严》还是方便道,《华严》最后把我们带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究竟道就是净土法门。几个人认识?修净土的人、念佛的人,几个人知道这法门是究竟道?太少了。我这一生当中,一个也没有遇到。只知道这法门殊胜,好,古来祖师大德统统劝我们修这法门,经典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劝我们修这法门;法门真正的好处,不知道。但是只要你听劝,只要你肯接受,你就成功。误打误撞,他就撞进究竟道了,是好事,不是坏事。

  我认识这法门是究竟道,我也曾经跟诸位讲过,是早年讲《华严经》,讲十七年,这大概在三十年前的事情,我才真正体会到。在以前,我对于净土尊敬不排斥,没有念头求往生,没有。从真正讲《楞严》讲《华严》之后,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念头才生起来。这念头生起来,一年比一年强烈,这什么原因?我这经验里面也能提供给诸位做参考,知道愈清楚,你的信心愈坚定,你的愿心愈增长,「知」重要。这就是我们是中等根性的人,不是真正彻底透彻了解,信愿是很难生的。

  蕅益大师讲得好,求生西方净土,第一个因素就是「信愿有无」,真正有信有愿,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品位高下,那在你念佛功夫的浅深,你的功夫深,你品位高;你功夫浅,你品位低。能不能往生的关键在信愿,深信切愿。对于这世间法不再有一丝毫愿望,只有一个愿望,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这叫「切愿」。信,确实有西方净土,确实有阿弥陀佛接引十方念佛的众生,信自己有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的,讲了六个信,第一个信自,我刚才讲的这三句都是信自。第二个相信阿弥陀佛在我临命终时一定来接引,一点怀疑都没有。信事信理信因信果,这是究竟道,一生圆满成佛。第八个名字:

  【或名难修习。】

  这名号是对烦恼习气而说的,烦恼习气无始劫以来熏习成就的,现在要断要改,真不容易。就我们自己这一生学习过程当中,想想自己,想想我们的同学、同参道友,有几个人能把习气毛病真的改过来?看到某人很用功,学了几年,不错!是改了,改了不少,大家都赞叹。有没有彻底改?没有。毛病习气还是一大堆,比过去几年那真的是好多了。这地方『难』这一个字,我们就体会到了,真难,不是假难。为什么他进步这么缓慢?这里头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无始劫以来烦恼习气太重,哪有那么容易就成功的?第二个,在这一生当中修学,所遇的缘不殊胜。什么是殊胜的缘?无论修学哪个法门,第一殊胜的缘就是长时密集的熏修,古人常讲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第一缘,善缘,不容易遇到!我们一生所遇到的缘,跟这个都不相应。我们这道场缘算是殊胜,每天讲经,每天念佛,但是怎么样?间断,不是密集。我们的意志不能集中,精神不能集中,时间不能集中。换句话说,比没有好而已,这就是缘不胜。善导大师常讲的「总在遇缘不同」,我们要懂得这道理。

  但是现在确实有人提供一个很殊胜的缘,虽然不能说究竟殊胜,但是可以说相当殊胜。这就是陈彩琼居士提供的卫星电视,二十四小时不中断,讲经、念佛二十四小时不中断。如果你有这条件,什么条件?你不需要工作,也不愁衣食,你能够二十四小时不中断的熏修,那你是世间第一等大福报的人。这世间人有没有?有,还不少。哪些人?出家人。出家人不需要工作,衣、食、居住、医药这四事供养现成的,问题你能不能收心?能不能放下万缘?二十四小时听经、念佛。这福报希有难逢。现在这卫星容易,只要自己装个接收的天线,不必每个月去付钱,只收这一个频道。像我们学院,我们学院也装了一个天线,固定只收这频道,其他频道都收不到,让我们的心定在佛法上。要多久的时间能成功?过去的例子,三年,三年就得一心,三年就得念佛三昧。如果没有这缘,真难!三十年都不行。有不少同学学佛三十年,问问往生有没有把握?没有把握。不但在家居士没有把握,有些老和尚不骗人,我请教他们往生有没有把握?摇头,没有把握,说真话。什么原因?这密集熏修的功夫不够。

  每天像我们还能够听几个钟点的经,念几个钟点的佛,依旧杂心闲话,夹杂的太多!所以夏莲居老居士常说「一门深入,不怀疑,不夹杂」。他说真正做到不夹杂,三年不说话,这方法对治不夹杂是好办法,三年不说话。三年没有胡思乱想,想佛、想佛的名号,最简单不过了,夏老说准定开悟。我们不知道他这话是对什么人说的?如果是念佛求生净土,可以说准定往生。可见得『难修习』,关键还是在缘,善导大师讲的「总在遇缘不同」,这话说的不无道理。但是古大德常常勉励我们,难行能行,难修能修,总得要有个成就,不能空过这一生。如果有这机缘,千万不能够错过。第九个名称:

  【或名至彼岸。】

  『至彼岸』就是到彼岸,确实,道,佛道能以这名字做代表。我们再过几天要举行一个学院的开幕式,今天我在看搭棚,前天葛来姆居士到这儿来看我,送我一面佛教教旗。这佛教教旗代表什么?就是代表「至彼岸」。你们知道那个旗子是什么意思?总共是六条,前面五条是单色的,六条是代表大乘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条单色的;般若呢?般若都在这五条里面。就是做这五种,修这五条,不着相,离妄想分别执着,那就是般若。所以般若这一条的颜色是前面五种颜色。这旗子是代表「六度」,代表「六波罗蜜」,六波罗蜜是菩萨道。所以设计这旗子的人,他用的是到彼岸。

  菩萨修行的六大纲领,这六大纲领圆满,就成佛道了。什么叫圆满?布施波罗蜜即是圆满。圆满,不是对外境,是对自己的修持。要对外境来讲,那永远没有圆满的时候,你财布施、法布施、无畏施,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众生,你怎么能修到布施圆满?那不可能!佛教导我们,圆满不是在这些事上。布施,修布施的目的在哪里?断自己的悭贪。悭贪是我们自己的大病、病根,悭是吝啬,贪是贪求,贪得。对世出世间一切法,自己有的舍不得给人,自己没有的希望得到,这叫悭贪烦恼,所有一切烦恼的根在此地。

  佛教我们修布施,修布施的目的是把悭贪烦恼断尽。如果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丝毫贪求的念头,一丝毫没有;自己有的,别人需要,自自然然布施供养,没有一丝毫吝啬,你的「布施波罗蜜」就圆满,是从这地方来说的。你修布施到家,你这烦恼的根拔掉了。如果修布施还希求果报,我修财布施,希望得财富;我修法布施,希望得聪明智慧;我修无畏布施,希望得健康长寿。你还有希求,换句话说,你的贪心、你的悭吝心,没有放下。那你修这些东西,这叫修福,不是波罗蜜。你修布施福,不是菩萨修的波罗蜜。菩萨修波罗蜜目的是断悭贪;你修的这个,你的目的不是在断悭贪,你的目的是求财富、求聪明智慧、求健康长寿。怎么样?增长悭吝不说了,至少是增长贪心,所以你到不了彼岸。彼岸是了生死出三界,这你没有办法。你所修的是三界六道里面的福报,你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这道理要懂。然后你才晓得,修六度的人、持戒的人、修定的人、修布施供养的人,希求人天福报的占绝大多数;希望用这方法来断自己的根本烦恼,那是少之又少!所以他出不了三界,他也没法子往生。为什么不能往生?贪图人天福报,所以不能往生。

  持戒,持戒的目的是断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断恶。对一切人事物,对世出世间一切法,一丝毫恶念没有了,「持戒波罗蜜」圆满了。如果对人对事对世法对佛法,还有丝毫不善的念头在,持戒也是修福,也是世间人天福报,不是波罗蜜。波罗蜜是用这种手段、用这种方法,把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恶念拔除。

  下面「忍辱波罗蜜」,是拔除瞋恚的烦恼。逆境里面,没有一丝毫瞋恚心;顺境里面,没有一丝毫贪爱,忍辱波罗蜜圆满了。「精进波罗蜜」是度懈怠的,无论在世法、在佛法,你还懈怠,你不能够勇猛精进,你怎么会有成就?这不成就的原因,懈怠。你果然做到勇猛精进,懈怠的念头、懈怠的行为完全没有了,精进波罗蜜成就。禅定是对散乱,就是对妄想,妄念纷飞,止不住。什么时候妄念没有了,妄想分别执着没有了,这是「禅定波罗蜜」。你要晓得释迦牟尼佛开出这五个单方是治病的,「般若波罗蜜」是对愚痴的,是破无明的。

  我们得想想,我们从学佛以来,一直到今天,悭贪没断、恶业没断、瞋恚没断,懈怠也没断、散乱也没断、愚痴也没断,搞的什么?要回过头来问问自己,我们学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不能不知道。果然反省检点自己,惭愧心才生出来,知道我们这么多年所搞的不如法,搞错了,搞到人天福报去了。说人天福报是说的好听,实际引导我们到人道这个业是五戒十善。我们五戒十善做到多少?有没有把握能够拿到个八十分、九十分?果然五戒十善的成绩可以拿到八、九十分,来生不失人身,你所修的福报是在人间享。如果是天上,那要修上品十善,还要修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这是生天的因,这个天是欲界天。如果生色界天,那你要修四禅八定,你没有禅定的功夫,你生不了色界天。所以从这标准来看,我们来生能不能得人身?能不能生天?是一个大问号!

  贪瞋痴慢这念头非常重,那麻烦来了,贪心重,饿鬼道;瞋恚重,地狱道;愚痴重,畜生道。所以到哪里享福?到恶道去享福,真有。恶道里面,地狱道没有享福,只有受罪,没有享福。饿鬼道有,去当福德鬼,城隍、土地,这都有福报的,在鬼道里面做鬼王,或者是鬼王的眷属,这是福报次一等的。畜生道里面的福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最容易见到的宠物。很多人家里养宠物,养小狗、小猫,真有福报,一家人欢喜它,一家人供奉它。我们细心观察,这个人对待宠物的爱心,那种关怀照顾,超过他对任何人;他对他的父母,对他的妻子儿女,不如他对宠物。这宠物真有福报,过去生中修的,跟他有缘,畜生道。

  福享尽,前世今生造的恶业现前了,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脱离生死轮回,麻烦一大堆,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学佛,遇到佛法多么不容易!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缘,你才遇到。遇到怎么样?不会修,业障习气太重。这业障习气在六波罗蜜里面讲就是悭贪恶念,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为,瞋恚、嫉妒、憍慢、懈怠、散乱、愚痴,这就叫业障。所以我们要常常反省,这些障碍我统统都有,学佛之后,每年要做一个总结,我今年比去年是不是轻了一些?果然轻了就有进步。许许多多的业障,有些业障有进步,有些业障反而加重,很难平衡,那要再努力。希望每一种业障都能够一年比一年少,换句话说,你这六波罗蜜,这六个纲领是年年都有进步,每年考试分数都有增长,这是好境界。增长到一定的程度,真的觉悟了,那就勇猛精进,才能到彼岸。把这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你的功德就圆满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