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佳怡吃精门ed2k:从西门府一根柴禾烧猪头说开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1:53:58

从西门府一根柴禾烧猪头说开去

/王明军


    《金瓶梅》第二十三回中,有一段烧猪头的描写,这令许多饮食文化研究者和美食者对“一根柴禾”多有议论。

    金莲道:“咱们赌五钱银子东道,三钱银子买金华酒儿,那二钱买个猪头来,教来旺媳妇子烧猪头咱们吃。说他会烧好猪头,只用一根柴禾儿,烧的稀烂。”

    金莲使绣春儿叫将来兴儿来,把银子递与他,教他买一坛金华酒,一个猪首,连四只蹄子,吩咐:“送到后边厨房里,教来旺儿媳妇蕙莲快烧了……”

……于是起到大厨灶里,滔了一锅水,把那猪头蹄子剃刷干净,只用的一根长柴禾安在灶内,用一大碗油酱,并茴香大料,拌的停当,上下锡古子扣定。拿消一个时辰,把个猪头烧的皮脱肉化,香喷喷五味俱全。将大冰盘盛了,连姜蒜碟儿,用方盒拿到前边李瓶儿房里,旋打开金华酒来。

    这道烹制红烧猪头的锅,众多学者一致将“锡古子”当做了具有现代功能的压力锅,所以才在一个时辰“把个猪头烧的皮脱肉化。”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原因是学者都对烹饪很陌生,用现代人的思维和烹饪工具想象,以为是压力锅的功能才使猪头皮脱肉化的。锡古子就是山东产的一种锡做的中间粗,上下细的一种锅,因为形状像鼓,故名。其实,“上下锡古子扣定”是因为锅身与锅盖之间有凹凸扣沿,需要对准了套,其作用为稳固和密封,与承受压力无关。一根长柴禾也就是粗柴禾,其燃烧特性也就是明燃和阴燃结合,温度均匀,使锅内的汤水介于开与不开之间,其术语为:冒泡水不沸。不论古今,只要稍有烹饪常识的厨师,都会使用这一招式。

    无独有尔,前年我有幸参加苏州某地区的饮食文化挖掘写作班的现场考察,就发现当地村民炖蹄髈也是用一根柴禾棒的。


    旺儿媳妇蕙莲虽然对潘金莲的指派心里不爽,但表面还是应承了下来。偌大一个猪头,先要剃刷干净,然后剖脸、洗鼻、挖脑、剔骨、切腮、分腭、取淋、摘眼、熏脸,十道工序完毕后,焯水去腥,进入扒烧。兰陵笑笑生把烹制调料说的简单了,明代烧猪头已经非常考究,葱、酱、蒜、八角、花椒、大酱、冰糖、黄酒、茴香在文火中润物细无声,渗透猪头,那香味烈烈轰轰,绕梁不去!难怪西门府上的女人都爱吃这皮面枣红而油亮,口味醇厚而不腻,肉酥皮黏而不疲,气味香而无臊腥的猪头肉!

    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来旺儿媳妇蕙莲是把厨房好手,自然知道把猪头烧的皮脱肉化的诀窍。

    早在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商周时期,人们已经知道用枣煮肉的好处。《礼记·内则》中就有填枣于乳猪肚中烹饪的记载,现如今的许多厨师都知道炖肉放几枚大枣的原理。《金瓶梅》故事发生在山东枣庄地区,厨师蕙莲不会不懂得传统使用大枣催肉酥烂的原理。兰陵笑笑生不是厨师,自然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把厨师的烹饪技巧都详细写进书里,能说的也就“用一大碗油酱,并茴香大料,拌的停当。”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研究《金瓶梅》饮食文化的学者,大多都忽视了盛红焖猪头肉的“大冰盘”。

    古代大冰盘的使用者,必定是豪门大家。据记载,早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汉武帝就曾经赐给美男子董偃一只水晶盘,而董偃则用这只宝盘来堆盛冰块,夏日置于茵席角,让冰块散发的寒气驱除暑热,无色的盘体与冰叠映成一体,以致旁人误以为冰块是被直接放置在席面上。大冰盘看似简单,其实却是古代贵族生活中一种标志性的豪华器皿。尤其在唐宋时代的皇室,豪贵之家,在夏日非常流行使用大冰盘的冰镇饮食方式。宋代诗人陈与义在一首《虞美人邢子友会上》词中道:“超然堂上闲宾主,不受人间暑。冰盘围坐此州无。”

    说起大冰盘,兰陵笑笑生没有告诉我们这道红焖猪头是热吃还是凉吃,如果是凉吃,那一定得用冰块,有冰块就必定有冰窖。以往,冰窖总是各朝各代的宫廷御用,而到了明代,京城内外风行挖窖藏冰,夏日冰镇饮食已成时尚。可见西门府一班人还是山东清河县城的美食先锋。

    从吃红焖猪头肉还要配上姜蒜碟儿看,明代人要比我们现代人吃得还要考究和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