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无忌方食:反季节养殖泥鳅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57:41

反季节养殖泥鳅技术

 农民在塑料大硼水泥池中,实行反季节养殖泥鳅,特别是在元旦、春节期间销售价格高时上市,差价在3-5元,效益相当可观。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建池条件。依各自庭院而定,水泥池面积以100-150平方米为宜。养鳅池建成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下式皆可,并有进排水口,池深1.2-1.5米,距池底30厘米处设排水口,并安装防逃设施,池水深0.8-1米。放鳅前,事先放入20厘米厚的肥泥,在放养前10-15天对鳅池进行清整消毒。7天后,加水20-30厘米,每平方米放入畜禽粪肥0.3-0.5千克,然后加水至40-50厘米。数天后当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15-25厘米时放养。
    二、温室安装。按蔬菜大棚搭设方法搭建,有单层或双层结构,材料可选用竹竿,有条件者可用钢筋结构,另外需备适当稻草席或帘,冬季覆盖在塑料大棚保温。
    三、放养泥鳅。泥鳅放养前通常采用3%-5%的食盐水浸浴3-5分钟,防止水霉病,消除体表寄生虫。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放养25千克左右,随放养量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8-1米(有条件者可保持池内有微流水,效果更佳)。泥鳅入池时,还要防止温差过大,以免造成泥鳅感冒而引起死亡。
    四、饲养管理。泥鳅为杂食性,天然饵料有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螺蛳、蚯蚓、动物内脏、藻类、米糠、豆渣等。投喂时注意动、植物饵料合理搭配,投饲应做到"四定"。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可不投。在饲养中,应注意施肥,每隔4-5天向鳅池泼洒粪肥1次,每平方米50-100克,保持水体透明度15-25厘米,并及时换水,鳅池每周换水2次,每次换水30厘米(若池内有微流水条件者,无须常换水,但要防止水质恶化)。晒水池要经常蓄满自来水,以便水源充足。
    五、大棚管理。按照农技要求,参照蔬菜大棚管理要点进行。

泥鳅的人工养殖与管理技术

一、苗种繁育
    1、亲鱼选择。泥鳅一般2冬龄(经过2个冬天)可达性成熟。性成熟的亲鱼在4-9月分批产卵,以5-7月为最盛,因此人工繁育鳅苗宜在这段时间进行。当水温稳定在22℃时,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粘液多,雌鳅体长10厘米、体重18克以上,雄鳅体长8厘米、体重12克以上的作亲鱼。雌雄的识别方法是:雌鳅胸鳍宽而短,末端较圆;雄鳅胸鳍大而窄长,末端尖微弯,第2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集市上销售的泥鳅,粘液不多或蓄养囤积时间太久的均不宜作亲鱼。
    2、催产孵化。繁殖方法包括自然产卵和人工授精繁殖。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注射激素催产。剂量为每尾雌鳅注射鲤鱼脑垂体0.5-1个或绒毛膜激素(HCG)100-150国际单位,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配成0.1毫升的药液。雄鳅则减半。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或腹部中线,进针深度为1毫米。若自然产卵繁殖,注射激素后,按雌雄比例2:1或3:1入大水缸或小鱼池中,也可放入悬挂在鱼池水体中用40目筛绢制作的孵化箱内。池(箱)中用棕片或柳树根做成鱼巢。产卵后及时捞出亲鳅,以免亲鱼吞食卵子。让粘附在鱼巢上的卵子在原地中自然孵化。经过1-2天(水温24℃左右)即可出苗。
    3、鳅苗培育。泥鳅苗孵出3天后应及时转入育苗池中培育,每平方米放苗800-1000尾,水肥的池适当多放。育苗池的面积不宜过大,以50-100平方米为好。池中要挖鱼溜,池水深20-30厘米。放养前进行消毒和清池,并施禽畜有机肥以培养饵料生物。在放养初期只在鱼溜内注满水,待鳅苗习惯以后,再灌水入池至计划深度,使鳅苗分布全池。开始投喂熟蛋黄、鱼粉、奶粉、豆浆等精饵料,几天后用煮熟的糠粉、玉米粉、麦粉、菜脚叶等植物性饵料,拌合剁碎以后的鱼虾、螺蚌肉等动物性饵料进行投喂。每天投饵3-4次,投饵量初期为泥鳅总体重的2%-5%,后期8%-10%。经育苗池喂养l个月左右,体长达3-4厘米,体重0.4-0.5克,开始有钻泥习性的时候,即可将幼鳅放入池塘、稻田或水箱中进行成鳅饲养。
    二、成鳅饲养
    1、池塘养鳅。池塘面积随养殖规模而定,一般为100-250平方米,池塘深0.7-1米。可用砖、石砌成,进、出水口处要用铁丝网或塑料网围住,池底最好略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池塘砌成后,用水泥抹平,待凝固后放入肥泥25-30厘米深,并注水30-50厘米深,每100平方米用生石灰7-10千克加水溶解,趁热全池泼洒进行清塘消毒,以杀灭寄生虫、病原菌,且有改良肥泥性状和增加钙肥的效能。清塘7天后药性消失,即可放幼鳅入池饲养。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3-4厘米长的幼鳅50-60尾(总体重25克左右)。
    人工饲养泥鳅可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饵料及麦麸、米糠、豆渣、枯饼等植物性饵料。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一般占泥鳅总体重的5%-10%。最好早、晚各投饵一次。当水温降至15℃以下或升到30℃以上及雷雨闷热天可不投饵。在投饵季节,还应根据水质的肥瘦进行施肥,培养浮游生物。热天水温达到30℃时,要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
    2、稻田养鳅。放养前,适当加固田埂,进、出水口要加设金属网栏,以防泥鳅外逃。在田中开挖1个或几个面积为2-3平方米、深60厘米以上的坑。与坑相通,开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30-40厘米。坑和沟的总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5%-2%。可作稻田水浅或热天水温太高、施农药化肥及水稻晒田时泥鳅的栖息场所,又便于集中捕捞。
    放养时间以水稻栽插初次耘耕田后为宜,尾重0.4-0.5克的幼鳅,每667平方米可放10千克左右(2-2.5万尾)。适当投喂些糠麸、枯饼、蚯蚓、蚕蛹粉、动物内脏及生活下脚料等,饵料要投放在沟、坑中。水稻中耕追肥时,最好在阴天进行,以球肥深施为宜,施肥量适当控制。尽量少用农药,必须用时要选择高效低毒的药物,并应在阴天喷洒。保持水质清新,防止泥鳅投喂过量,以免高温缺水时水质变坏。
    三、疾病防治
    1、水霉病。泥鳅苗孵化中遇有低温和阴雨天易发此病,可用1微升/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进行预防和治疗。受伤的泥鳅也易染此病,严重时会引起死亡,可用2%-3%食盐水浸洗5-10分钟防治。
    2、腐鳍病。症状是背鳍附近肌肉腐烂,严重时背鳍脱落,鳅体内侧浮肿,并有红斑。防治可用每毫升含30-40微克的土霉素或金霉素、氯霉素溶液浸洗8-10分钟。
    3、寄生虫病。有车轮虫、舌杯虫、三代虫寄生。可在池内泼洒0.7微升/升硫酸铜杀灭车轮虫和舌杯虫,泼洒0.5微升/升晶体敌百虫杀灭三代虫。
    4、生物敌害。泥鳅的生物敌害较多,蛇、鸟、鸭等都吞食泥鳅,均应予预防。孵化期间蛙类、夹子虫、水蜈蚣吞食和夹死泥鳅苗,影响育成率,可将蛙捕移于其他地中,用95%晶体改百虫5微升/升全地泼洒,也可用煤油灯诱捕夹子虫和水蜈蚣。

黄鳝 泥鳅高产套养技术

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当前很有发展前途的一个优良经济鱼类。现将其人工繁殖及养成技术介绍如下:
    一、人工繁殖
    1、亲鳅来源与选择。亲鳅可从沟塘捕捞或到集贸市场上选购。选择的标准是:2龄以上,体形端正、色泽正常,无伤病。雌鳅选择体长15厘米,体重30克以上,且腹部膨大、柔软,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略小于雌鳅,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雄配比1:3。
    2、催产与孵化。催产在水泥池中进行,面积5平方米,池深0.8米,注入水深0.3米,水为经曝晒的机井水,水温控制在23-25℃。产卵池中设置卵巢,用沸水煮过的棕皮或水草做成,将产卵巢用竹竿固定在产卵池的中央。催产药物用绒毛膜激素(HCG),每尾雌鳅用1000国际单位,雄鳅剂量减半。药液注射量为0.1-0.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四号针头进行背肌注射。针头入针深度0.2-0.3厘米,针头斜向前方与体轴成45°夹角。注射药物后约10-15小时便会发情产卵。
    孵化采用静水孵化法,但孵化期间要勤换水,每天换水2次,温差不超过1-2℃。孵化池为水泥池,面积5平方米,孵化池深0.8-1米,注入水深0.3-0.4米,水为经曝晒后的机井水,水温保持23-25℃。孵化放卵密度为每平方米4000粒左右。孵化时孵化池上方要遮蔽阳光,以防鱼苗发生畸形。如遇阴雨天,要用1%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止寄生水霉病。
    二、苗种培育
    受精卵在水温23-25℃时,经1-2天孵出鳅苗。鳅苗孵出后,在孵化池中进行培育,培育密度为每平米3000尾。孵出3天后鳅苗开始吃食,此时可投喂蛋黄,每10万尾鳅苗每天用1个蛋黄,每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2-3天以后,改投鲜活水蚤、小轮虫。经过10天左右,鳅苗长到1厘米时转到苗种池培育,或直接从孵化池中培育到鳅苗长到3厘米时再转入育种池。
   育种池为水泥池,面积10平方米,池深0.8米,注入水深0.3米。鳅种下池前要进行清池消毒。方法是:先排出池水至仅剩0.1米,然后按200公斤/667平方米(1亩)的用量,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再注水至最高水位线。7-10天后放苗。鳅种放养量为每平方米2000尾。放种后半个月内投喂粉末状配合饲料(饲料配方:50%干水蚤,30%鱼粉,10%小麦粉,10%猪血粉),此后逐渐掺入植物性饲料。每天喂3次,上午8时、中午2时、下午5时各喂一次,投饵量约为鳅体重的8-10%。3次投喂量的分配比例是:50%、30%、20%。同时要注意水质变化,夏季池水浅水温高,要经常换水。当鳅种长到10厘米左右时,转入到成鳅养殖阶段。
    三、成鳅养殖
    泥鳅成鱼养殖可分为水泥池和土筑池两种方式。水泥池面积10平方米,池深0.8-1米,池底垫上腐殖土0.2米,注水0.2-0.3米。鳅种放养前要进行清池消毒,方法同育种池。放养量为每平方米1000尾。土筑池池壁要用预制板加固,池堤高出水面0.8米,堤宽0.8-1米,池底用三合土夯实,加垫腐殖土0.2-0.3米,面积50平方米,注水0.3-0.4米,鳅种放养前也要进行清池消毒,方法与育种池消毒法相同。鳅种放养量为每平方米600-800尾。在土筑池内,放鳅种1周前,以每10平方米2-3公斤的用量在池底堆放禽畜粪肥培肥水质,培养饵料生物。
    饲料可投喂米糠、鱼粉、绞碎的动物内脏以及麸皮、豆饼、豆渣、猪血粉等,也可直接投喂全价配合饵料。我们试验采用的饵料配方为:50%小麦粉、20%豆饼粉,10%米糠粉、10%鱼粉,7%血粉,3%酵母粉。配合饵料加水调拌捏成软块状投于水中食台上。投饲量应根据天气和季节不同而变化。一般投量饵为鳅体总重量的5-8%,旺季达10%。每日投喂2次,上午7-8时,下午4-5时各投喂一次,上午投喂量较大,约占日投喂量的60-70%。同时,还要视鱼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量。饲养期间要经常清扫食台,防止水质恶化,夏季每天要换水1次,每次换1/2。还要定期泼洒生石灰1.5-2毫克/升,或漂白粉0.1毫克/升。 

鳝鳅虾蟹螺蚌同池共生效益高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池塘综合经济效益,根据生态循环立体开发原则,发挥池塘生产潜力,采取模拟自然环境,结合生产具体条件,讲究科学饲养方法,提高复养并种指数。近年来,我镇大力推广的无公害池塘"鳝鳅虾蟹螺蚌同池共生"新模式,取得了亩产成蟹34千克、青虾16千克、克氏螯虾23千克、黄鳝3.3千克、泥鳅16千克、草鱼40千克、鲫鱼13千克的效益。
    一、池塘条件。池塘为近正方形,四周沟宽8米、深0.6-0.8米,滩面可提水至1.2米,池底为沙质土壤,淤泥较少,水源水质良好,注排水设施齐全,塘内设2吨水泥船一只,用于投饵,施肥和管理。池塘内侧用密眼聚乙烯网布埋入土中作护坡和防鳝、鳅、克氏螯虾、蟹等钻洞。一个养殖周期开始时,池塘要清淤修补,用生石灰、茶籽饼等药物严格消毒,经过滤注水后,施足基肥,培养天然饵料,并栽种苦草、伊乐藻等水生植物。
    二、苗种放养
    河蟹:5月份前放养每千克1000只左右早繁大眼幼体培育的"豆蟹",每亩1800只。
    青虾:清塘后即可放养幼虾,每亩3-5千克,或4月份前后放养每千克80尾的抱卵亲虾,每亩0.5千克。
    鱼种:清塘后放养每千克20尾左右的异育银鲫鱼种,每亩4.5千克;中后期由于水生植物生长过于茂盛,放养草鱼9千克控制水草。
    螺蚌:"清明"节前后大量投放螺蛳、河蚌,让其自然繁殖。
    其他品种:常年养殖虾蟹的池塘,由于极少使用剧毒农药,保护了池塘中黄鳝、泥鳅和克氏螯虾天然资源。一般不需要另放苗种,让其在池塘中自然繁殖和生长。该养殖仅在6月份补放了每千克30尾左右的鳝种,每亩0.4千克,补放每千克40尾左右的鳅种,每亩0.6千克。
    三、施肥投饵。由于采取模拟自然生态养殖方式,以廉价的肥料(鸡粪)和螺蛳培养和繁殖天然饵料(浮游动物、底栖生物、螺蛳、河蚌、水生植物等),供养殖品种自由觅食。人工投饵仅作为补充,全期共投喂豆饼每亩33千克、麸皮22千克、米糠22千克、小杂鱼等荤饲料43千克。投饵施肥根据天气、水质、天然饵料数量、养殖品种存塘量和生长季节灵活掌握。
    四、水质调节。每天早晚巡塘一次,根据天气、水质、浮头情况随时加注新水增氧。正常情况下每周加水一次,每次加水量视池塘蚀水情况,一般注水20-30厘米,保持溶氧充足,水位相对稳定,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每一个月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以起到调节池水pH值等作用。
    五、病害防治。在整个养殖生产过程中,鱼种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洗10分钟。虾蟹种放养时用50毫克/升高锰酸钾药浴2-3分钟。在生长季节每半月加喂一次药饵(50千克饵料加土霉素25克,每日两次,连喂3日)。另外,饵料台、工具等经常用漂白粉消毒。
    六、产品捕捞。鳝、鳅、青虾、克氏螯虾常年用地笼张捕,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只要达到上市规格,都要捕出销售。成蟹在"重阳"节后,傍晚在塘边池埂上徒手捕捉,并结合地笼张捕,直至11月底全塘捕捞,腾塘作下一个周期使用。   

荷藕慈姑顺养鳅 秋末接茬种油菜

采用春季水田先种植荷藕,再种慈姑,慈姑田里顺带放养泥鳅,到秋末再移栽油菜,一般每亩稳收鲜藕600~700公斤,慈姑1000~1200公斤,泥鳅100~150公斤,油菜籽150~200公斤。
    田块条件。选择阳光充足、水源好、保水性好的田块,沿田埂四周挖沟,沟宽1.5米、深1米。田埂加高至0.8米。在田块两端分别设直径30厘米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用40目网纱遮挡,用于滤水和防泥鳅逃跑。
    茬口安排。4月中旬排种藕,每亩用种量150~200公斤。8月上旬收藕让茬,粗整田即移栽慈姑苗,株距50厘米,行距80厘米,每亩栽2000~2500株。同时每亩套养规格3~5厘米的泥鳅30~50公斤。11月底翻土收获慈姑和泥鳅。沟中的泥鳅可以留下做种。随后做垄抢栽油菜,垄宽不超过3米,移栽株距16厘米,行距33厘米。
    施肥标准。荷藕要求施足基肥和适时追肥。基肥用量占总施肥量60%以上,每亩施猪粪1500公斤、尿素15公斤。追肥两次,在荷藕开始出现少数立叶时每亩施尿素8公斤,荷叶基本长满田面时每亩施尿素15公斤。收藕后灌水前,每亩施猪牛粪1300公斤、尿素15公斤作慈姑基肥。立秋后每亩施草木灰100~150公斤,以利于慈姑形成球茎。“白露”前追施结球肥,每亩用尿素7~10公斤。油菜不施基肥。
    田水管理。荷藕生长期田水管理先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栽后15天内保持7厘米浅水层,以后随着气温升高逐步加深水层,但水深不超过0.5米。从7月上旬开始降低水位,促进结藕。慈姑田套养泥鳅后,从8月中下旬开始每隔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0厘米,保持田面水深15厘米。天气转凉后逐渐降低水位,9月中旬至10月底,保持水深7~10厘米。
    鳅苗投喂。鳅苗投放后,投喂以糠麸、大麦粉、玉米粉等植物性饲料为主的饲料,日投喂量为在田鳅体重的4%。水温下降后,饲料以蚕蛹粉、猪血等动物性饲料为主,日投喂量为在田鳅体重的8%~10%,要求当天投喂当天吃完。水温低于5℃或高于30℃时不喂或少喂。
    治虫防病。荷藕害虫有金花虫和蚜虫,用乐果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慈姑田因泥鳅索饵,害虫很少发生。慈姑病害用多菌灵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田间杂草人工拔除,不要使用除草剂。从8月底开始至10月份,做好泥鳅病害防治工作。每隔10~15天用漂白粉(1毫克/升)或生石灰(15毫克/升)、晶体敌百虫(0.5毫克/升)消毒一次,同时用土霉素或痢特灵拌药饵喂鳅防病。另外,防止老鼠、水蛇、鸭子等入田危害泥鳅。 

稻田如何养殖泥鳅

又种稻又养泥鳅:稻田每种5行水稻空1行,在进出水口处,用栏网围好, 以防潜逃。种完稻田即放养泥鳅,饲养4个月即可捕捞上市出售。饲料是经过发 酵腐熟的畜禽粪和田间生长的杂卓、害虫、浮游生物等。水稻是泥鳅最好的隐蔽 场所,便于泥鳅安然活动和栖息,一年可放养两次。
    不种稻专养泥鳅:每平方米水面投种量以一斤为宜,4-10月为繁殖期, 饲料为米糠、蝇蛆、蔬菜、杂草等,每天喂一次。热天应搭棚遮荫或加深水位至60厘米。一年可放养三次。
    繁殖:将种鳅按8:1的雌雄比例放入稻田中,在稻田中放置柳树枝叶、水 草等做窝。泥鳅便在此窝产卵孵化,每亩水稻田中可放种鳅100公斤左右。种 鳅产卵后,应及时把鳅窝取出来,放入孵化池或大容器中人工控温孵化,水温在25℃左右时,受精卵约2天出苗。一般每15平方米水面可孵化50万尾。
    防病:主要有烂腮病、赤皮病、肠炎等。用烟蔸根放在稻田四角,用石头压上,浸泡在稻田水中即可,每亩稻田用量0.4公斤。或用茶树上的蚂蚁窝1-2个,烧灰拌精料给予食用即愈。  

木箱养泥鳅 半年就长成

 在有水源而不宜造池的情况下,可用木箱养殖泥鳅,饲养半年即可收获,每箱产鳅15—20公斤。
    1.木箱制作  规格1米×1米×1.5米,空间容量为1.5米3。一侧或两侧设直径3—4厘米在注、排水口,并安装有2毫米的金属网目。箱底填入粪肥、汲土(或一层稻草一层泥土),最上层为泥土,保持箱内水深30—50厘米左右。木箱可放在向阳流水处,使水可从一只孔流进,另一只孔排出。几只箱可联在一起,搞联箱生产。
    2.放养密度  每箱可放长3厘米以上的鳅种1—1.5公斤。
    3.饲养管理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木箱流水养殖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饵料有鱼粉、动物内脏、猪血粉、豆饼、麦麸、酱糟、菜籽饼等植物性饵料。配合饵料由50%小麦粉、20%豆饼粉、10%米糠粉、10%鱼粉或蚕蛹粉、7%血粉、3%酵母粉组成。配合饲料加水捏成团状饵,投饵量为箱内泥鳅体重的1%—2%。泥鳅食欲与水温腾,要根据季节和温度调整动、植物性饵料比例和投喂量,水温在20℃以下时,植物性饵料应占总量的60%—70%。水温在23℃—28℃,植物性饵料应占30%—40%。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7—8时投喂全天饵料量的70%,下午1—2时投喂30%。水温在15℃时开食,随着温度升高投饵量也逐渐增加,一般为7%—8%,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应少投或停食。
    4.鳅病防治  为预防鳅病发生,在保证饵料数量和质量的同时,应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定期消毒箱体。一旦发现肠为病,可在10公斤饵料中投入20克痢特灵,每日投喂2次,连喂3—5天。赤鳍病对泥鳅危害极大,泥鳅感染此病后,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烂掉。一旦发现此病,应立即用0.1/10000浓度的四环素药液浸洗鳅体1—2小时或用0.2/10000浓度的痢特灵药浴24小时。或者用0.04%(药物占鱼体重的比例)的呋喃奈斯拌入饵料连喂3天。如发现水霉病,可用4%的食盐水浸洗浸洗病鳅5—10分钟,或用4×10-6的硫酸铜溶液浸洗20—30分钟。如发现寄生虫病,可用0.7×10-6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二者5∶2)联箱遍洒,可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病。
    5.注意事项  在下雨时要防箱水外溢,而致泥鳅逃出,还要防止农药、化肥污染水进入箱内。 

泥鳅养殖新模式----木箱养鳅法

在有水源而不宜造池的情况下,可用木箱养殖泥鳅,饲养半年即可收获,每箱产泥鳅15—20公斤。
    一、木箱制作。规格1米×1.5米,空间容量为1.5立方米。一侧或两侧设直径3—4厘米的注、排水口,并安装有2毫米的金属网。箱底填入粪肥,汲土(或一层稻草一层泥土),最上层为泥土,保持箱内水深30—50厘米。木箱可放在向阳流水处,使水可从一只孔流进,从另一只孔排出。几只箱可联在一起,搞联箱生产。
    二、放养密度。每箱可投放长3厘米以上的鳅种-1.5公斤。
    三、饲养管理。泥鳅为杂食性鱼类,木箱流水养殖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饵料有鱼粉、动物内脏、猪血粉、蚕肾粉等动物性饵料,以及米糠、豆饼、麦麸、酒糟、菜籽饼等植物性饵料。配合饵料由50%小麦粉、20%豆饼粉、10%米糠粉、10%2鱼粉或蚕肾粉、7%血粉、3%酵母粉组成。配合饵料加水捏成软团状饵,投饵量为箱内泥鳅体重的1%—2%。泥鳅食欲与水温有关,要根据季节和温度调整动、植物性饵料比例和投喂量,水温在20℃以下时,植物性饵料应占总量的60%—70%。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7—8时投喂全天饵料量的70%,下午1—2时投喂30%。水温在15℃时开食,随着温度升高投饵量应逐渐增加,一般为7%—8%,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应少投或不投。
    四、鳅病防治。为预防鳅病发生,在保证饵料数量和质量的同时,应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定期消毒箱体。一旦发现汤炎病,可在10公斤饵料中投入20克痢特灵,每日投喂2次,连喂3—5天。赤鳍病对泥鳅危害极大,泥鳅感染此病后,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烂掉。一旦发现此病,应立即用0.1/10000浓度的四环素药液浸洗鳅体1—2小时,或用0.2/10000浓度的痢特灵药浴24小时,也可用0.04%(药物占鱼体重的比例)的呋喃奈斯拌入饵料连喂三天。如发生水霉病,可用4%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10分钟,或用4毫克/公斤的硫酸铜溶液浸洗20—30分钟。如发现寄生虫病,可用0.7毫克/公斤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二者比为5∶2)联箱遍洒,可防治车轮虫和舌杯虫病。
    五、注意事项。在下雨时要防箱水外溢而致泥鳅逃出,还要防止农药、化肥等污染水进入箱内。   

泥鳅水霉病的防治技术

该病多发生于气温较低时期,尤其是冬季蓄水期。症状为鱼体表面附着白色棉毛状水霉病。 
    防治方法:
    ①将病鳅浸于10毫升/升的孔雀石绿溶液中20 分钟,或用3%的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②在孵化过程中,鱼卵易发生此病,可用1毫升/升孔雀石绿溶液浸泡30分钟。 

泥鳅肠炎病的防治技术

亦叫烂肠瘟、乌头瘟。患病表现为:行动缓慢,停止摄食,鳅体发乌变青,头部显得特别,腹部出现红斑,肠管充血发炎,肛门红肿,轻者腹部有血和黄色黏液流出,重者发紫,很快死亡。 
    治疗方法:
    ①每50千克泥鳅用磺胺咪5克,加抗坏血酸盐0.5克拌饲料投喂,连喂3天即可。②每50千克泥鳅用15克大蒜拌料投喂。2-6天后减半继续投喂。另处还可用呋喃西林代替,每50千克泥鳞用2克拌料投喂。

泥鳅赤鳍病的防治技术

由池水恶化、营养不当及鱼体受伤引起。症状为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有充血现象。 
    防治方法:
    ①避免鱼体受伤,鱼苗放池前应用5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5分钟。②病鳅用3%食盐水溶液浸泡10分钟。③用10 毫克/升的四环素浸泡一昼夜,或在饲料中混合氯霉素投喂。

泥鳅发烧病的防治技术

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泥鳅体内分泌出的黏液在池内聚积发酵,释放热量使水温聚升,溶氧量减少,泥鳅焦燥不安,互相纠缠而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
    ①减少放养密度,发现发病立即更换或补充新鲜凉水。②发病后可用0.5毫克/升的硫酸铜化水全池泼洒。 

泥鳅气泡病的防治技术

由氧气或其他气体过多所致。其症状是肠中充气而浮于水面。可用0.7毫克/升的硫酸铜化水全池泼洒。   

泥鳅车轮虫病的防治技术

1、症状。车轮虫寄生于泥鳅锶、体表。感染后食欲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轻则影响生长,重则死亡。5-8月份流行。
2、防治。⑴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后再放养泥鳅。⑵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合剂防治    

泥鳅白身红环病的防治技术

此病系因捕捉后长地间流水蓄养所致。病泥鳅身体呈灰白色,同时出现红色环纹。 
    防治方法:
    ①一旦发现此病,立即将病泥鳅换到池塘中放养。②放养前用5毫升/升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5分钟。③放养后用0.2-0.3毫升/升孔雀石绿全池泼洒消毒。 

泥鳅烂鳍病的防治技术

1、症状。背鳍附近表皮脱落,呈灰白色,严重时鳍条脱落,肌肉外露,停食,衰弱致死。夏季易流行。

2、防治:用1%-5%氯霉素或土霉素或金霉素溶液浸浴10-15分钟,每天1次,连用2天见效,5天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