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里面一个子念什么:大易精神 举世共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2:00:39

大易精神    举世共仰

                             ——传承中国文化

                           共建文化中国

                  贵州 周易玄

     近人冯友兰先生云:一部《周易》,就是中华民族之精神现象学。其所言无不极是。夫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之文明史唯《易》可堪表吾中华民族之智慧!今尝有不学无术者,则大加纰缪。弃民族文明智慧于不顾,哂吾言,哂吾人,诘曰:所言何以见邪?夫观吾之中华文明史,悠悠五千年而无有止息,其间之《论语》、《老子》乃春秋战国之文章,距今不外二千五六百岁而矣。即或有《孙子兵法》之典,亦未可尽表吾天朝民族之大学。《孙子兵法》乃言争战之道,兼论人世之道也,然吾泱泱华夏非好战之邦,实为和平之国。岂由兵战可以论乎?《易》之智慧核心存之于“和”,儒派以表社会人际之和,道教以表自然风物之和,而惟吾《周易》独能整合两者之于大和也。纵观《易》之历史,其占据吾国文化主流之地位由初始而至民国一直未变。乃吾中华民族之智慧所在,尤为儒家、道家、兵家诸派智慧之总源。乃与吾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同步之经典!然,吾国于近代遭受侵略,即使传统文化遭遇坎坷,其地位亦随之而降。世道变迁,世界之发展无不验证吾国《易》之思想,通其精髓,引西人驻足感叹,回首于吾国上古而寻觅人类生养之智慧矣!夫21之世纪,信息爆炸,至阳之世渐行渐进,故寻至阴之德乃与载道,导其所向,是为自然之律也。今经济建设高潮所至,使文化复兴高潮亦近矣。

     夫国人不晓世局,于吾国学,嗤之以鼻。可悲可叹!殊不知科学可拿之于国外,技术可拿之于外国,然惟吾国之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不能拿矣!“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吾国爱于道之追寻,以道制器,必天下乃成。故吾国纵横历史,促成大汉大唐之天朝,以降大贤大哲之人圣,物华天宝,与自然为一而天工开物,岂是侥幸使然?对西洋之价值观采以拿来主义乃吾民族之最大悲哀也!近人费孝通云: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此之谓也!

                   坤部·继往圣绝学   看中国文化

  宋哲张载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外万世开太平。易学乃中华文化之渊源,固从优美传统而论,追溯易学于中国历史文化之发展,及至五经之源,百家之宗之实况,此故谓之中国文化;述毕则需论如何发展易学,如何发扬易学,如何以易为本振兴民族,此故谓之文化中国。将以易为体以卦彖传而导出以人文化成天下即新人文精神之精要。此二者本末一贯,尤张载之言,继往开来、返本求新之谓。
  易学文化,纳为两点。一则总万教于一本,谓之易教太极生焉; 一则束千训于一义,谓之人文精神。 
    言乎人文,阴阳合德之故,定为精神形象互资,定为乾坤健顺密运乃得。此于乾坤解述尤为深切。时值盛世,世态昌明,今世学人临气运毕至之佳期,研《易》之经传,重者在之于修真务实。惟真惟实故能成功。考据在于释疑,可为补助参考之资。否则程子易传,朱子本义,参之各家,修真务实可矣。 

    于此一节,略论易之特质。夫《易》之特质,有十焉。一曰“人”质。人质何谓?云:据朱子之《周易本义》,拟伏羲画卦,亦名为经,伏羲乃上古至圣。以至文王,囚羑里七载,忧患牢狱之中,即作大开创,作周易彖(卦)辞,周公复作每卦六爻爻辞,开兴周八百年之哲学思想基业。以至孔子,又赞周易十翼之传。此四位作者,除文王周公外,伏羲、孔子相距甚远,但易义皆四圣一贯,此为作者“人”之特质;其二曰“书“之特质: 伏羲画卦为经,文王之彖辞为经,周公所系爻辞为经,此乃易有三经之谓。孔子赞易十翼为传,乃配合易之三经,配合而为一体乃成整部《周易》。史称“四圣制易”――即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至于易注、易释之著作则如恒河沙数,亦有据之而创新发明者,如邵子易数。此乃“书”之特质;三曰“图”之特质:易自宋、元、明、清以来,发展各种易图,尤以古太极图、太极八卦图或先天伏羲八卦图,后天文王八卦图,流传民间至深至广,往往易书尚未被人所接受,而易之太极八卦图,以至简、至深、至妙、至神之道术,便即“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入人之性灵,此乃易“图“之特质;四曰“太极道体”之特质:太极显易之大本大源,太极是道,太极是体。孔子于《易传》首提“太极”,至为特殊,给易经易学,给中国文化,给中国人生,创万古哲学之基。先哲云“太极”为孔子神来之笔,实有其深意在。故太极道体乃易学之特质;五曰乾坤相对论之特质:太极乾坤(阴阳)之辩证,实与黑格尔称之精神辩证逻辑正、反、合,及佛家金刚经是、非、是等,有其契通相应之处,天地乾坤水火阴阳,果见相反而实有相资相成之处。乾坤看似二元,但乾健坤顺,乾坤阴阳合而为太极,万物负阴而抱阳,“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妇构精,万物化生。”(《易·系辞下传》第五章)。此见乾坤相对统一之特质;六曰“多元大摄”特质:系辞传云“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泰卦九二有“包荒”之量,包荒即大摄之意,指多方面的。由此而似复杂,由彼此复杂反成丰美。此多元大摄之特质;七曰“自强日新”之特质: 《周易》首乾卦,而乾以天为主象,乾乃大象,孔子特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即自强法天行康健之象,即自强法天,自强与天地合其德,自强以合天德,乃至健之自强,乃“自胜者强”之自强,乃“能自强则不为人之所弱”之自强。即真自强者,法天行健之自强者,他人不可弱之,他人弱之也未弱。故乾卦首列以不息之自强,其余六十三卦皆环绕此意,并成就于此。 此自强实包含四类炎,乃人生之自强、民族社稷之自强、文化之自强、 全人类皆自强也;八曰“大本大源”之特质: 易卦六画爻,“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乃云初爻是本,上爻是末,因立本必深,如乾初九之“确乎其不可拔。”故云其初难知,而开始初辞拟之。再如生生之太极,更是大本大源也哉;九曰“大中至正”之特质: 易卦六画爻,分上下两个三画卦,下卦之中爻为第二,  上卦之中爻为第五。又每卦初三五为奇数,是阳位。凡阳位,若是所处为阳爻,即为正。二四上乃偶数,即阴位。凡阴位,若所处为阴爻,即为正。五为阳位之中,若处阴爻,即中而不正。二为阴位之中,若处阳爻,亦即中而不正。若初三阳又处阳爻,四上阴位又处阴爻,即为正而不中。若初三阳位处阴爻,四上阴位处阳爻,此即不正不中。易云大中至正,严谨之至,毫无含混,乃据象数理之全程逻辑体系,作系统律则以确定大中至正也; 十曰“自具逻辑体系”之特质: 易之逻辑体系随处可见,如太极阴阳,如六爻三极三才,如先天八卦,如后天八卦,如天地之数,如洛书用九之数,如六十四卦上经三十卦由天地生万物之逻辑体系,下经三十四卦,由人事成终始之逻辑体系等皆是。便以六画卦逻辑体系而论,此体系亦含精深玄妙之理:初上为本末,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如此象数之严谨,而其功能性情价值之义理,又称斤论两之调配得以精微,尤为易学之特质也。

  《易》之为书,自为一学。包罗万有。兹罗列几类,一明其证:

   1.经传易。学易者先读易经易传之书,且始终不离易书,此乃学有本源,学据切实耳。否则经传未研则以易学之一点一部以偏概全,自以为通易道易学矣。夫今世生发之许多怪象,正因如此。故《易·系辞下传》云:“易之为书也不可远。……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此乃经传易之基本要点。 
   2.哲学易。易自文王作周易,孔子赞十翼之传,即成为中国最重要而根本之哲学。清初贤哲王船山在于《周易内传》云:“此章推性命之原于易之道,以明即性见易,而体易乃能尽性于占,而学易之理备矣。根极精微,发天人之蕴,六经语孟,示人知性知天,未有如此之深切著明者,诚性学之统宗,圣功之领,于易而显。乃说者谓易为卜筮之专技,不关于学,将置夫子此章之言于何地乎。”亟见易为哲学之书,由易传而尤明矣。 
    3.事功易。易卦辞有建侯行师,易爻辞有箕子之贞,此乃据卦爻辞经中见易重事。文王作易,本即为周建国而作。至孔子作易传,更将易重事功,得以彻底发挥。易乾彖传之“万国咸宁”,易坤文言“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及至《易系辞传》,乃直说“开物成务”之“可大则贤人之业”,“富有之谓大业”。近有政治人才、企业人才不在少数其学易之用,更是以易为事功建业之指导也。 
    4.大镇定易。乾以龙之神变而习大镇定,坤以牝马至柔之德而习大镇定。易为乘变制变之学。庄子以彼纷不纷,乃凝于神。孟子有不动心,养浩然之气。易有鼎卦以正位凝命。乾之初九,孔子文言提出“确乎其不可拔”以立基。皆见易为人生真受用之学,尤在今日大震变之世,更宜习易之大镇定力,以身安道隆,以自强不息。 
    5.科技数术易。科技术数,也即物质形象,古今各大工程建筑之产物。易重科技数术,凡科技发明建设,必以极精确之数为基础。数之本身运用,即为术也,即多用于形象物质科技。夫《易·系辞下传》第二章,大抵尽为易学对科技数术之进步纪实,且皆为关涉改善人民生活及增进人民幸福之最好发展记实。

    6.神武长生易。《易·离卦》九三爻辞经要人生鼓缶而歌以登大耋之长生。易解卦上六爻辞经“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言人生必习矫健身手。《易·坤》言畅于四支,发于事业,是美之至。孔子复于系辞上传第十一章提出“神武”之教,易颐卦初九特提灵龟服气以颐养天年之长生。此经三义、传三义,合六义,说神武长生易至深至明至切矣。 
     7.占卜未来易。易之为占,盖自三代以来相习不间,“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而占列其一。今之科学昌明,而占仍将为新时代人生所必须,惟古占之法太繁,清江滇修(永)著《河洛精蕴》一书,说明简要之钱占法,占者占易卦,占而不离学易,至断卦切要法,朱子已提出,可以习用。王船山以占学并进,而以易学为主,此实合新时代易学发展之方向,亦所以普契群机,以人人受用易学,家家珍宝易经。 

    《易传》云: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说明《易》书之作,乃于大忧大患中成之。《明夷》卦象传云:“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然大忧患所以成其大开创,故易具开创之精神。《诗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即周之使命感,于文王即开新矣。故文王困羑里七载,将易六十四卦,皆系以卦下之彖辞。 
    文王彖辞经之价值,“彖者言乎象者也”。(系辞上传二章)“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系辞下传第九章)朱注:“彖统论一卦六爻之体。”观彖辞思过半,这足见文王作易彖辞的价值,和文王作易的用心。故《易》之一书,出则与天下兴亡息息相关,乃文王为兴国而著也。

    而文王之后,复有孔子赞易以兴文。 孔子继文王之大统,论语子罕篇云:“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乃云孔子承担文王之文化大统之大志大行。 
    此承担文王文化大统之事实及铁证,即孔子是如何做此赞易十翼之传,其余任何经典,孔子均未如此用功。足见孔子承担文王之文化,乃为承担文王之易之大责。孔子承文王易之行动,即为赞周易十翼之传。 

    历来易学者之宏易者,或以考据学比较研究,如历代出土文件有关易学者甚多;或将易与数学电脑诸西方科学相契相通者;有以自史学发展而研究,亦有直接从各自所处之时代,将易学拿来实际应用者。有将易学之占卜术,博以引申,与适合一般人之需要者。更有持批评态度,支持易之本义,而批评杂出支离者。亦有凡此足见易学之用有多途,仁智互见,益足见其可以大摄,可以开新,浩瀚无际。 
    基于上述,足见易学与中国文化,乃吾国之优美传统,易学乃负起为五经之源、为百家之宗之伟大历史使命也。 

 

        乾部·开万事太平     建文化中国

   于十四世纪前,吾国古人发现、发明或首创了堪称当时世界一流的众多科技成果。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主编《中国科技发展史》有7卷34分册之多即为明证。若究其哲学背景,想必绝大多数中外学者之答案亦必为《周易》。夫近代科学技术之许多重大发现、发明亦常能于《周易》中得以启迪或诠释亦早为不争事实。故《周易》为世人所称道,公认为博大精深、厚德载物也,乃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之瑰宝。《周易》原为用于卜筮之书,故亦有宣扬迷信,宿命论之论调。面临对《周易》褒贬毁誉反差如此之大之现象,吾等当以德国哲学者黑格尔之言“凡存在即必合理”而加以明智理解。因以往未对《周易》究竟如何有效地应用开发于自然科学进行过深入全面之探讨,并进行能取得共识之科学定性,故而产生长期笼罩于《周易》身上之各种神秘光环与疑云现象实为正常矣。 
     吾辈为已步入21世纪之炎黄子孙,亦当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观之科学态度,由人类文明进步史与自然科技发展史之视角,依据近代科学知识与科技发展之动向,对《周易》以及有关古代科技成果行以实事求是之分析、比较、再认识、扬弃、正本清源以总结、给出现代理解,并探讨其在自然科技领域中的可供应用开发性与可持续发展性。此方为正途。

     现代科学技术之发展动向,以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及其于物理学意义上之统一性思想为重要标志,即日趋综合化、系统化之发展态势。中国许多古代科技成果与《周易》一脉相承、一脉相通之特质,明证古代学者早于千年前便据《周易》认识论与方法论探索、实践、验证与总结自然科学技术综合化、系统化之路,比西方学者有过之而不及也,且涵盖面广,成功经验与潜在科学价值不容忽视与曲解。当以近代科技对《周易》及相关古代科技成果行以微观本质与作用机理之研究,并予以现代理解,乃为《周易》为新时期新气象之发展发扬。足见,科学知识并非单一形态也,不同形态之科技知识应用于同一目的会各有利弊,善于辨识此利弊必可成为科技进步与发展之契机,即产生有效互动与互补之功。 
      故,窃以为:现代科技于物理学意义上之统一性思想及中国古代科技与《周易》一脉相承、又一脉相通之特质,古今东西方认识论与方法论、以及不同形态科技知识相互比较、交叉、互补与互动、及综合性研究与应用开发,在21世纪之中国将可出现涵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与《周易》一脉相通之新形态科学与科学知识,其突破口将是人体生命科学之领域。此乃为万世开太平之功也!

      功德历来相互依凭。欲立大功,需蓄大德。《易》之一书,尤言此二也。乾坤之道,即如是也。夫乾者,自强不息也;夫坤者,厚德载物也。倘能立足于人文,则必然可成开物成务之功。“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生生之谓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所言者,亦为事物发展之正途,当以生养不息为首要。故以易构建人文之精神,堪为当务之急也。

      易为君子谋。君子人人皆仿焉,故易六十四卦有五十三卦大象列君子。列上者剥卦一,列后者姤、泰二,列大人者离卦一,列先王者,比、豫、观、噬嗑、复、无妄、涣七卦,合十一卦。此亦须先有君子之本质,再以职位而称名,其本质皆为君子则一,故始终不离君子本质。学易者,乃学为君子。易乾文言述大人与天地合其德,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 时乘六龙以御天。尚以中正仁义立人极以建基人能。《周子〈太极图〉》:“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以上所言,乃云人极人能以乾坤为门为蕴。此为易建人文生命上达切要之路。 
      既云乾坤,则分以解之。《乾彖传》提“各正性命,保合太和。”性为生命活泉,命为生命体现。性以仁为体,命以健为行。性由命以显,命依性而生。性命本须双修兼尽,性不离命,命不离性。 
      性命大正者,必与宇宙太和气象相应,也即人身自我小天地,与天地大自然大气运相应,即上下与天地相连,一开一合,一动一静,亦即乾之一潜一见,开合动静潜见互资,以存养。合则慎独,夜气,习静,大隐在市,退藏于密,斋戒神明,正位凝命。开则放眼天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山水之灵秀清气,即生活得强矫而具充实沛然的能力。 
      夫易之人文精神施之于国家、民族、社会,则含元亨利贞四德。可释之四德曰仁义富强。 
         乾元亨利贞,各家解四德,容有不同,为配合当今之时代,而仍不失真实原意,且简单易明,乃将元亨利贞,释曰仁义富强。乾重精神,故以仁义为重。坤重物质,故以富强为重。乾坤合德,则仁义富强兼尽。今之吾国、吾族、吾社会,正乃普遍迫切需以仁义富强也。 
         以易建文化中国。其人文精神对文化之弘展有四法焉,曰:辞、变、象、占。 
        “辞”乃文艺言辞。为文化教育及各类发展始终不可废者。孔子四教,文辞列首。孔子四科,文学列其一。即便近代哈佛学人三要,亦以文学写作为首。 
        “变”即乘时变革鼎新。易有革卦言变,有大人虎变之文炳,君子豹变之文蔚。《易系辞下传》云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则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此乃乘时之变,日新盛德之人文也。 
        “象”即形质形象。凡事物团体社会,必显诸形象,由形象可知其强弱盛衰盈虚消长之趋势。有诸内必形诸外,有诸外亦必验其内之谓。形象亦为一存在。《易系辞上传》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基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易系辞下传》云:“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系辞上传》云:“圣人立象以尽意。”观今之西洋尚有现象学,西之近代有存在哲学,佛家更有现量,法相之学,足见象为各家所重视,易以人文化成天下,自然尤重于象。 
         “占“,以卜筮者尚其占。占事所以知来,知来人之所慕。占卜为三代所重,周易因之,有占则“百姓与能”。今之时代科学昌明,固以易学为主,而易占仍不可废,以补学之所不及,以满足求占者之需要,此易化成天下之道,所以普被群机者在此。 
          乘龙而御天之谓,实为精进之妙法。依《乾》六爻潜、见、谨、跃、飞、悔。 
          无论时变如何急遽狂虐,守此六阶程以活运。而自我始终强毅,卓以自立。善学易者必善习此六阶程,即可处变、应变于万事。 
          遑论兴世之策,《易系辞上传》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卦爻阴阳皆形而下者,其理则道也。 
         《易系辞下传》云“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 
          清王船山精于易,论光武中兴,亦言以道至胜。船山云:“光武所以屈群策群力而独伸焉者,舍道其何以哉。天下方割裂而聚斗,而光武以道胜焉。……一以从容镇静、结已服之人心,而不迫于争战。然而桀骜强梁之徒,皆自困而瓦解。是则使高帝当之,未必其能耆定如此也。而光武之规模宏远矣。”此道,也即船山所云“返本自治,顺人心以不犯阴阳之忌。”此器,即为道具体落实致用之工具物品及有关物质之建设。有道无器,不能落实事功。有器无道不能充美活运日新。道器可谓下学上达一体两面,密不可分之故。此人文精神成大用者在于此也。 
          故人文之兴建,势必使万国咸宁也。万国咸宁一义,也自乾卦彖传,正中国文化中所求之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也正为今之联合国理想。亦即全人类各民族,皆应有其生存之权利,皆应有其创发之正义与自同。
          朱子以万国各得其所而咸宁,犹万物之各正性命而保合太和也。又以乾元可以包四德而统天。此孔子所以将万国咸宁属意在卦,与文王之卦辞意,可并行而不悖,朱子说坤卦同此。 
          万国咸宁,为人文精神崇高理想的实践,亦始终不离乾坤。 
          故易学与文化中国,当开文化之宏规,以人文化天下,即人文文化精神而成就诸伟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