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龄月工作室微博:福建省民情风俗(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40:26



在重男轻女的时代,生男生女礼仪有别,“贺生”之礼主要集中于男婴的出生,而产女婴者,其喜庆气氛相对差些;如果第二、三胎仍接连生女,家人非但不以为喜,反以为忧愁,甚至溺婴、弃婴。

福建各地,男婴一旦降生,家人即要燃放鞭炮以示庆贺。若生女婴,则不鸣炮。在惠安某些乡村,生男之家要马上到祖祠去放鞭炮,甚至鸣火铳表示向祖先报喜;在家门庭院内摔“土结”(一种泥土坯砖),说是可以祈求幼儿好抚养,长大有胆略。在福州,家中鸣炮之余,还要前往祖祠上香、放鞭炮;此后,祠堂中的族产就有新生男儿的一份。在罗源,贺生男曰“弄璋志喜”,生女曰“弄瓦志喜”,生男之家常另用红纸写上“弄璋志喜,请勿高声”等字样,贴于家门口或廊柱上,表示生男之高贵。在南平,生男曰“生田头”(谓男婴长大后能到田间干农活),生女谓“生饭头”(谓女孩今后只能在灶间操持家务)。在将乐,若生男孩,家人要立刻向祖宗牌位奉香敬告,谢其荫庇,生女则不点香火。在永定,生男添丁者要携酒至祖祠会族人聚饮,俗称“吃新丁酒”。在云霄部分乡村,逢元霄祭祖时,凡生男之家须设筵宴请亲族,谓之“办丁桌”。

福建民间曾流行生男之家买新灯悬挂的习俗,取“灯”和“丁”谐音,挂灯以“贺生”。在寿宁的清源等乡,生男者,家长得在正月十五元霄节于家门口或祠堂坪旗杆上挂盏红灯,家中摆设茶点,招待乡邻及客人。在南靖船场,孩子过第一个元霄节时,家人得设三牲物礼到祖庙敬祖公,并挂上一盏元霄灯,以表本宗氏族又添一口丁。泉州回民男婴出生后,在勒麦丹月(斋月),即回历第九月,父母应取“红枣灯”(泉州生产的红灯)一对,悬挂于清真寺礼拜殿前,从封斋之日起至开斋日为止,每日傍晚点灯连续一个月,意在知感真主赐子。在武夷山部分乡村添丁户要做一次公益活动,当地农历八月初一为扫路日,由村庄添丁(生男孩子)户主办。添丁户邀集全村男劳力,带着柴刀锄头,在村坊主要道路劈除荆棘茅草,填平坑洼,修补小桥和道路缺口,疏通水沟。用一天时间,扫清路障。这天伙食由主持人承担,扫路毕,由主持人宴请参加扫路劳力。一个村庄一户添丁由一户主持,多户添丁则共同主持。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府倡导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因此不管生男或生女,只要分娩顺利、母子健康同样可喜可贺。当然,生男者欢天喜地,生女者垂头丧气的现象也还存在,农村尤为严重。不过,旧式的贺生礼仪已少见,在城市基本绝迹。

·报喜与贺喜·

“报喜”,也叫“报生”。婴儿诞生后,男方遣人具礼向产妇的娘家(外家)及其他亲友乡邻通报喜讯,故称。往娘家报喜的主要由女婿去;亲友乡邻则多由其余家人去通告。娘家和亲邻闻讯后要回送礼物,以示祝贺,即“贺喜”,闽南人叫“送庚”。

报喜的时间一般安排在生育后第3日,成为“做三旦”的一部分。沙县和莆田多于产后立即进行,长乐也是在分娩当日,泰宁是在婴儿出生的第2天或月内另择一黄道吉日,泉州有在第9天或第11天的,云霄和漳浦是在生育后第12日(也有第3日或第7日)。在上杭和永定,或第3日或第12日,惠安崇武及福清、仙游多在产后第14日,连城有产后“二十朝”(20天)才报喜的习俗。

“报喜”与“贺喜”无论是在三朝还是别的时间,其中往来的礼品各地大同小异。罗源、闽清、古田等地称“报喜”为“送酒”。罗源人报喜时要送酒、鸡、面等类。在闽清,产家要给岳家长辈,本家姑、姐辈及介绍人等送鸡、肉、糯米饭、酒,被送者须回送一种当地称为“蒙酒壶”的红布3尺、“月粮米”(用米装满小袜)、小鞋、“壮仔”(锥子)等;同时,产家给其他亲友送红蛋、蚕豆、面,亲友则回送鸡、面祝贺,叫“送安”。古田人送宰好的整鸡和红酒等向亲友报喜,受礼者回送活鸡两只和蛋、线面等贺喜,俗话说:“送酒没蚀本,一头去两头转”。在福清,产妇家向亲友分送红蛋和一碗面,叫做“分面”(有的分糖果),以为报喜;亲友则回谢蛋2~4个,表示祝贺;亲戚送鸡(猪肚、肉、蛋)、线面等贺喜,谓“压腹”。在寿宁,妇女生头胎,要给娘家送“喜酒”,娘家回以婴儿衣裤、鸡、蛋等。在政和,女婿须以酒、肉馈妻后家,后家回送以鸡、酒、蛋、面等物。在大田,女婿往岳家报喜时,随带的礼物有:1只鸡、1壶酒、10个蛋、1袋米花,岳家回赠的礼物是:地瓜豆(用3斤大豆和3斤地瓜粉混合在锅里炒成)、10个蛋、10个芋头、两圈棉线(一黑一白)、葱,若生男的加毯,生女的为衣服,还有毛巾、手镯、扇子;女婿拿来的酒,丈母娘只能倒出2/3,留下1/3,且要取5个蛋、一根猪肠、瘦肉、鱼、田螺等塞满酒壶。在泰宁,女婿备一只煮熟的雄鸡、一盆糖豆、一樽甜酒和烛、炮,送至岳家,先祭祀祖宗,再由丈母娘将糖豆、甜酒分给左邻右舍共享。丈母娘要将原鸡送还或回赠活鸡一头,另有鸡蛋6个和婴儿穿用的衣帽、裙、尿布等,但衣物须是穿用过的,一来比较柔软,二来寓意托旧人的福气。同时,产家要煮红蛋分给邻里亲戚,每户一个,家境好的也有每户两个的。亲友家的女性前来探望婴儿,赠送鸡、蛋或桂元,东家办酒筵,俗称“看毛姑”。在漳平,向外家报喜谓“赶庚”。“赶庚”要随带礼物:鸡1只、酒(家酿红酒)一大罐、线面2斤。外家只能收下鸡和酒,退还线面,同时在空酒罐里放进红糖,外加鲜蛋20个以上,婴衫3至5件(其中要有一件袄),如果是男婴还要多送一件襁褓(俗称“裙仔”)。在仙游,产家炒面、捏豆饭团、煮红蛋分送远亲近邻,也有以“米丸”(用糯米、花生、紫菜、虾仁等做成)各两个作为报喜礼物;亲友则回送蛋、面、肉等。在莆田,娘家送来的礼物中,蛏干、虾干、蛋、线面等几样必不可少。在安溪,产家准备钱若干、米、鸡、酒、油等送到娘家报喜,娘家收下米、鸡、酒、钱,回赠被巾、婴儿衣裙、豆、米等,油仍送还,意为油来油去,让孩子今后经常来往。泉州、晋江、惠安、南安等地,报喜时要以香饭(饭蒸好后拌入香油和葱,外加鸡蛋、香菇、虾米等,多染成红色)分送亲邻。在泉州,送给娘家的香饭有的人多达一担,上面还得放一头煮熟的鸡;娘家与亲友于产后14日“送庚”,将产妇及婴儿月内所需之物送至产家,娘家送线面、鸡、米粉、麻油、酒、米、以及一小罐咸菜等,亲戚送线面、鸡或布,亲戚若有带小孩同来,产家须给予红包。在云霄,产家煮饼汤(即汤煮的面食)分送戚友,人各一碗,以示报喜。戚友受饼汤时,用白米盛满原碗送回,并须于月内奉赠猪肉大饼以贺生。  旧时民间“报喜”与“贺生”都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第一胎生男或产女,皆行报喜;以后再次生育,若是产男,礼仪照旧,如果产女,一般没有报喜。许多地方,即使是第一胎,报喜时男女也有区别。福州、闽清一带,第一胎生女者多只向产妇的父母报喜,其他亲友则从略。福州一些乡村,送往娘家报喜的礼品中,少不了用红纸包着一束葱,外写“弄璋”或“弄瓦”以别男女。在闽清,生头一胎男孩时,第一天煮粉干分送亲人,叫“落地糜”,生女则无。在寿宁的坑底等地,送给岳家的“喜酒”,生男者用有嘴的坛子装,生女的用无嘴的坛子装。在永定、将乐等地,报喜酒送进娘家时,若生男,酒壶嘴朝前,若生女酒壶嘴向后。在崇安,产家给邻里分送喜蛋,生男儿的各送2个,生女孩的各送1个。在龙岩,向外家报喜以鸡为礼,生男者送母鸡,生女者送公鸡。在莆田一些地方,到娘家报喜后,生男者,娘家送婴儿两件衣服,生女的只给一件。在仙游,生男的,亲友送来的礼物或4包、或6包,成双数;生女的则是单数,多为3包。在漳浦,生男的,娘家送来的鸡为双数,生女为单数。在晋江,男婴出生11日,外家便来“送庚”,全礼为八衣、八袄、四裤、四抱裙(襁褓)、毯子、布匹,以及鸡、线面、鸡蛋(内含鸭蛋两个)、麻油、姜母、酒、芋头等物;生女婴则于11日“送庚”,衣服、布匹数量折半,鸭蛋用木炭涂黑(望日后生男之意);同时,生男之家,亲戚朋友会前来恭喜,并送鸡蛋、线面为贺礼;生女的,亲友仅送鸡蛋,不送线面,且不道恭喜,只说“也好”。

1949年后,民间报喜与贺喜习俗继续流行。近年来。随着一胎化的普及,男女相别的做法已明显转变。

·三 旦·

婴儿出生三日,称为“三旦”,也叫“三朝”、“三诞”。当天要举行一些仪式,闽人谓之“做三旦”、“做三朝”或“做三诞”。

三旦的主要礼仪之一是洗儿。故俗称“洗三旦”,或“洗三朝”、“洗三诞”。据说,这样可以洗去婴儿从“前世”带来的污垢晦气,使之今生平安吉利。亦有人说,倘若此时没给婴儿洗浴,待其长大成人后无论怎样洗澡也无法洁净身体。其实,婴儿从母体生下,经过了三天的时间,对外界的适应性渐强,浑身洁洗一番,对婴儿的卫生和生长有很大好处。民间的其他说法是迷信附会。

三旦洗儿一般是请有经验的妇女或接生婆来办。其间,华安人用桂花煮水烧成香汤为婴儿初浴;周宁人用坑荽(当地对“香菜”的土称)汤洗儿;罗源人以菖蒲、艾叶煎汤沐浴;沙县过去洗儿时,亲友还要投钱币于盛汤的盆中,曰“添盆”,并煮“浴蛋”分送亲友,每家2个;上杭人用茅草、蕨叶及蛋等一同煮沸,冷却转温后供婴儿洗澡,蛋则切开分给家中或邻里的孩子们吃;漳平人用一种土名叫“朝仔草”的植物煮汤。婴儿沐浴完毕,即换上新衣(多由外婆送来),曰“洗诞(旦)衣”。

在福建多数地方,“做三旦”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报喜”;富裕之家要设酒席宴请亲友,名为“三旦酒”,即古称之“汤饼宴”。这一天,亲朋好友、特别是产妇娘家往往会送来产妇和婴儿所需的物品,如鸡、面、蛋及婴儿衣服、用具等,以示贺喜,俗称“送三旦”、“送三朝”、“送三诞”。长乐的娘家“送三旦”礼最具特色,其礼物有:鸡一担,用鸡笼装,鸡笼两边都贴红纸表示生女,一边贴红纸一边贴黄纸表示生男;面、糯米、蛋一担;小孩用具一担(其中必有十锦铃手镯一双,印、铃、康锤各一个,以红带子绑在新生儿臂上,叫“缚手关”);如果是生男孩,还要加送羊(取男孩成群之意)。“送三旦”的人到产妇家门前时,要从一堆火上跨过(尤其有羊时),以驱除外来的浊气和邪气。女家所送“三旦”之物,男方各取适量,不能全收,并给送三旦礼品的人以红包。

闽南一带,三朝之日,产家得敬祀“夫人妈”、“床母”或“注生娘娘”等照护婴儿之神,祈求其保佑孩子平安成长。以后凡遇生育庆典,都要再行祭拜。在晋江,孝敬“床母”的供品须置于椅子上,供品应单数,而且每样供品均寄予意愿,如香饭意在婴儿强健,豆腐意在婴儿白胖,面条意在长寿,肉皮意在不怕跌碰,红虾意在红赤健康。

如今,三朝洗儿、报喜、送三旦等习俗仍存,但求神之举已不多见。在城镇,孕妇于医院分娩,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天天为新生儿洗澡,故所谓“洗三旦”之义有失初衷,普遍不再讲究。

旧时,福建除流行“做三旦”外,还出现过做“七旦”、“十一旦”、“十二朝”、“十四旦(诞)”、“二十朝”,产家或于是日再行庆贺,或待此时才去报喜,或是娘家与亲友到这时送“贺生”礼。据民国《政和县志》记载:“产后,七日必设宴招请亲友。亲友赠以酒面,酒半以面一大碗。请客中,年寿最高者祝嘏,用筯掏面于另盏,旋以供佛,名曰‘挑寿子’。”在三明一些乡村,生育后第12天,产妇家中要请亲戚朋友“吃鸡酒”,称“做十二朝”,其酒宴规模要比“做三朝”时大,鸡、肉、蛋、鱼、海味必不可少,每人要吃两块鸡肉,俗定一头鸡只切成六大块(除头外)。赴宴的亲戚每人最少要送来一只鸡,母舅、亲家、姑姑等尤甚。这一天吃酒,大人都不带小孩去。在福州,也有一些人三旦时不送礼至产家,而改在7天或14天时送,俗传这时候是婴儿的危险期,故称送礼为“送安”。民国《霞浦县志》载:“霞俗子生十四日做‘汤饼会’,贺者各敬以蛋酒一碗,族戚则分别亲疏以蛋酒送之,俗称‘做十四诞’。”  现在,一般“做三旦”之后,很少有人再行“七旦”之类庆贺,或者只在“三旦”、“七旦”、“十一旦”、“十二朝”、“十四旦(诞)”、“二十朝”中择一行之,不象过去那么繁琐。

·坐月子·

妇女产后须静居卧房精心调养一段,时间通常为一个月,故谓之“坐月子”、“坐月”,俗称“做月内”、“做月里”、“做月地”。也有的坐月子超过30天,古田杉洋乡一带坐月子长达45天。

在此期间,产妇的卧室叫“月房”或“月内房”。月房忌孕妇、带孝者与肖虎之人闯入,俗信孕妇入室有“喜冲喜”之嫌,带孝者与肖虎之人则会“凶冲喜”,都不利于产妇和婴儿。其他外人一般也不得随意进产妇卧室,怕外界的风寒与“生”气会随之而入,侵犯室内的母子。福州地区谓之“禁冲”。古田、南平等地,来访客人欲进月房者,先得在家中别的地方歇息片刻,喝杯茶,尔后才能入内,俗以为这样“生”气会大大减少,不致冲着产妇和婴儿。也有人认为,月房不洁,外人入内会被“污秽”之气所伤。仙游有“避污”之说。泉州人称月房为“秽房”。安溪人说月房里有“散气”,外人进入会“沾散”,导致办事不顺。当地农村,人们取笑做事无功者称“有散”,即源于此。月房内不许放伞,也不让他人把伞带进去。据说,“伞”与“产”谐音,伞中可能藏有“产鬼”,会危及产妇性命。  产妇之家往往在月房的门或窗上设置标记,以提醒外人注意。在福州,产家于月房门口悬挂一束外包红纸的葱;尤溪人也是挂葱;周宁人直接在产房门上张贴“添丁”二字;罗源人则是在月房的窗户上贴一张大白纸,白纸中间再贴一小块方形红纸,亦有人在门前挂一把剪刀或木尺。

对于“坐月子”的产妇来说,有关的禁忌和约束就更多了。月房得紧闭窗户,房门除有人进出外皆要关紧;产妇在室内不能扇扇子(现不能开电风扇),即使碰到炎热的夏季也是如此;产妇不可出房,大多时间要呆在床上,且头部要绑上头巾,其饮食和洗漱之用均由丈夫或家人负责。产妇要情绪开朗,精神愉快,忌讳哭泣。产妇禁碰冷水,洗脸、洗手都要用热水,福安还有以药汤洗脸的习俗。产妇不可洗头洗澡,最多只能以热水擦身;但闽西一些地方却有例外。在长汀,可用烧开过的热水洗澡;永定的产妇,沐浴之水要加布荆煮沸。

“坐月子”产妇的饮食十分讲究,既注重营养以滋补身体,又偏好热性食物以驱风祛寒,还得有益于奶水的分泌以哺育婴儿。每天三餐三点心或三餐四点心,趁热进食,吃米饭(大米或糰糯米)、线面、鸡、鸡蛋、酒、桂元等。米饭兴捞蒸饭;酒为家酿米酒;鸡大多只吃鸡身肉,鸡头、鸡爪、鸡翅、鸡内脏不能吃。淘米煮饭及煮其他食物均要用开水。热酒时,常加入红糖或姜片。烹煮鸡和蛋,须配以麻油(或菜油、茶油)、酒和姜,也可放些酱油,或用酱油作为醮料,上杭还有以胡椒、红粬佐配。产妇忌食猪油与盐巴,俗信猪油滑腻,盐会生风;忌食水果、蔬菜等所谓“生冷”食物,恐怕会引起“回奶”,奶水不足;不吃鱼、猪肉、鸭子等,俗信这些东西缺乏热性,尤其鸭子属寒性且有毒,不利产妇。在福州,产妇只有到了坐月子的后期,才能吃少量番鸭。产妇禁站着吃饭,只能坐着进食。

畲族产妇及其初生儿在头一个月内,同样不能见外人,不许他人来串门。坐月子的产妇忌食鸭、鹅;有的不吃稀饭,不吃青菜之类(只吃干菜和鸡蛋),煮菜用红糖。  在诸多禁忌约束之下,产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被伺候得十分周到,同时又与世隔绝,生活单调,处处谨小慎微,形同“囚徒”。因此,产妇“坐月子”实是苦差,但若不禁守,疲弱之躯就有被风寒侵袭之虞,如患所谓“月内风”,可能留下经久难愈的疾病,贻害终生,也影响对婴儿的哺育。南平有句俗谚道:“痛快三十天,痛苦三十年”,就是这个含义。不过,晋江有些地方,产妇坐月子并不讲究,分娩3天后就下地干轻活。

旧时在福州民间,产妇如受风寒发热,常用母猪尿烧开当汤喝,或者以“金不换”煎水喝,满月时,还要吃一剂母鸡炖风草。  “坐月子”的一系列俗规,在现实中并非人人都能办到。旧时,广大穷苦民众为生活所迫,妇女“坐月子”大都比较简单,往往产后数日便要操持家务与农活,营养滋补也难满足。另因重男轻女之故,生女者“坐月子”的境遇更差,有的几乎得不到什么特殊照顾。《云霄县志》载:“凡产男子,产母服食较丰;产女,则所有汤饼均视产男子减半,或较劣者。”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产妇的康复普遍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重视,“坐月子”已被赋予新的、科学的意义。蔬菜、水果等开始纳入了产妇的食谱,有的产妇也吃些鱼、虾之类水产品,以增强奶水的分泌;“月内房”并非完全封闭,适时把窗户打开一会,有利于空气流通;酷暑或严寒之际,用上冷暖空调。与此同时,有关的传统习俗依然流行,其中迷信色彩已越来越淡薄,在城市则基本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