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车十大:美国如何将日本逼入泡沫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23:49:47
美国如何将日本逼入泡沫经济2010-2-26 10:04:42来源:环球时报 评论 6 条 查看评论
【字体:↑大 中 ↓小】推荐给好友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很容易让人联想起20年前的日本。我一直认为中国不会走日本老路,因为大家对此已有警惕,现在看来有必要旧事重提。

  中国目前形势与当年日本非常相似,在此情况下,美国使用硬的一手,施加更大压力迫使中国就范,是有可能的。我们先来看看美国是如何从国家利益出发,把日本导入泡沫经济的历史的。

  首先是贸易摩擦、产业控制与高科技争夺。美国一直以新自由主义改造日本。战后日本依靠美国摆脱恶性通货膨胀,实现经济高速增长18年。在60年代以后,日本的半导体和汽车成为美国强劲竞争对手,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整治日本。早期逼迫日本“自愿限制出口”,同时美国政府培植台湾韩国作为竞争对手,至1993年终于取代日本再度成为最大的晶片出口国。日元资本外流出现了产业空心化,日本政府没有魄力和能力推动产业升级,至21世纪日本在高科技产业上已完全输给了美国。

  直接催生出日本泡沫经济的则是出口导向、货币升值、金融自由、宏观失控四大因素。日元在1965年就宣布可自由兑换,但金融体系没有放开,国家控制相当严密,国际资本无法自由进出。美国压迫日本先开放金融市场,再把日元升值,一直持续了14年,日本节节抵抗,却节节败退,最后全盘放开,顷刻瓦解。仅仅是货币升值,并不会产生严重的泡沫经济。华盛顿共识不限于宣布日元升值,而是一个一揽子新自由主义改革计划,包括开放国内市场、实施弹性的金融政策、更有力地推动金融体系和日元的自由化等。

  在货币升值期间,美国向日本推行金融自由化,加速泡沫经济形成。日本传统金融体制是主银行体制,银行隶属于财政部,主要目标不是利润,而是政府经济目标和财团整体利益。美国指责这种银行体系为“封建体系”,逼迫日本实施金融体系和外汇市场自由化,废除政府对银行的保护。

  金融自由化在相当程度上激化了金融固有的脆弱性。利率上限取消以及降低进入壁垒,引起银行特许权价值降低,银行部门的风险管理行为扭曲;金融业由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日益融合,银行过度介入证券市场。同时,银行收益的减少,从事高风险高收益投资,加大了金融系统存在的道德风险。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在经济转型期追求GDP高速增长的思维惯性,在改革过程中忽略过度投资和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风险,宏观政策屡屡失误。为缓解日元升值压力,日本实行低利率,把经济资源引导到资产投机和信用扩张,刺激了房地产泡沫的行程。股市从1986年的12000点飙升到39000点,东京房地产总市值超全美国房地产总值,资产泡沫吸引了巨额银行贷款。1980年日本银行在世界前10名当中只有一家,1988年囊括了前10名。1990年日本资产泡沫破裂,日本当局直到1995年才承认经济衰退,采取措施已晚,经济泡沫最终破灭。

  日本的挫折根本在于:第一,没有完整的主权,在外力压迫下被迫升值和改革;第二,错误地应用新自由主义理论;第三,没有处理好货币升值、经济增长和体制改革的关系;第四,沉浸于经济高速增长思维中不能摆脱,不能解决结构性问题,在经济转型期出现了严重的泡沫经济。

  现在,理论欺骗在中国仍有市场,有强大的势力在阻挠我们深刻反思新自由主义。自美国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的一些媒体一直有意识地回避实质问题,而把反思限制在技术层面。毕竟中国的发展对美国有一定的依附性,某些“精英”与美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受利益集团左右,有一整套思想理论政策。在外部压力下,我们内部会可能起分化,走泡沫经济之路的可能性是有的,我们必须提高警惕,从国家利益与安全角度谨慎对待升值等问题,绝对不能让泡沫经济等问题葬送30年的改革成果。▲(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 ·日媒:日本让人嫉妒 因与中国为邻2010-2-25 8:54:37
  • ·德媒称日本拒绝向中国道歉 东亚共同体设想难实现2010-2-25 8:42:13
  • ·日媒盛赞中国春节催活日本经济2010-2-23 10:10:45
  • ·大公报:日本经济复苏道路坎坷2010-2-23 8:45:11
  • ·日本威胁将向国际海洋法法庭起诉中国2010-2-23 8:33:51
  • ·中国企业还不到嘲笑日本企业之时2010-2-22 12:26:21
  • ·中国游客在韩消费为日本人2倍 一次花几十万2010-2-22 9:15:59
  • ·日本右翼分子乘中国春节举行反华集会[图]2010-2-20 11:18:09
  • ·外电:中国经济的崛起给日本带来了一线光明2010-2-18 9:23:49
  • ·日本再次成为美国最大债权国2010-2-17 16: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