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字男孩名字大全:唐人年歲速查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0:54:10
 

                                    唐人年歲速查表

作者:潘呂棋昌

服務單位: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職稱:專任副教授

資料填寫日期: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資料更新日期:一九九九年七月十七日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

 

經歷:

 專任:

 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副教授(82.8.--迄今)

 國立交通大學共同科國文專任講師(69.11--82.7.)

 國立交通大學國文專任講師兼校長室祕書(66.8--69.10)

  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助教兼院長室祕書(64.4--66.7)

 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助教兼課外活動組組員(62.8--64.4)

兼任:

 國立空中大學兼任面授講師(72.8.--82.7.)

 國立空中大學兼任面授副教授(83.8.--迄今)

 

歷年專任課程:

(一)大一國文:66上--84上,8/6學分。

(二)音樂欣賞:74下,2學分。

(三)中國文化專題:76上,與國文教學組同仁合開,2學分。

(四)中國文學專題:76下,與國文教學組同仁合開,2學分。

(五)應用文:82上、83下、84下、85下,2學分。

(六)中國音樂與文學:82下,2學分。

(七)唐代文學導讀:83下、85下,3學分。

(八)李白詩選:85上、85下、86上、86下、87上,3學分。

(九)杜甫詩選:85上、85下、86上、86下、87上、87下,3學分。

(十)唐代小說選:85上、87下,3學分。

(十一)中國音樂賞析:87下,2學分。

(十二)唐宋詞選:88上,3學分。

 

歷年兼任課程:

(一)國文:72上

(二)中國文學概論

(三)詩選

(四)中國美學

(五)應用文

(六)書法欣賞

(七)兒童文學

(八)現代文學

(九)古籍導讀:86上

(十)經子名著選讀:86下

(十一)詞曲選:87上

(十二)國文文選:87下

 

近三年服務情形:

 88年:擔任校務會議代表

 88年:擔任通識教育中心主任遴選委員會委員

 85年:負責編輯《百年樹人--交大世紀之慶特刊》。

 85.11.12.迄今:擔任交大校友國樂團團長。

 81年迄今:擔任交大文苑指導老師。

 62--72年:擔任交大國樂社指導老師。

 

著作、教學、服務獲獎情形:

  82年:獲行政院頒服務二十年資深教師獎。

 81年:《苻載事蹟考述》獲國科會八十一學年度第一期代表作研究成果獎助。

 80年:《唐代古文運動研究二題》獲國科會八十學年度第一期代表作研成果獎助。

  76年:獲選教育部七十六學年度(第一屆)大學暨獨立院校教學特優教師

  72年:獲行政院頒服務十年資深教師獎。

 

 

唐 人 年 歲 速 查 表

壹、引用資料:    

  說 明:

一、本表收錄對象廣含生、卒於唐、五代之人物。其生(卒)年不詳但略可推測者,

  列入生(卒)年不詳部份。

二、凡所引錄,必註明出處,其出處不明者(如姜亮夫編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中未

  註明出處者)不錄。

三、引用唐才子傳校箋時,除據原書註明箋證者外,並儘量註明其所引據資料﹔惟凡

  考證繁複,且其結論為考證者綜合眾多資料而得者,則僅註明考證者而略其所據

  資料(如:李嶠、盧綸、羊士諤、陳陶、姚條是)。

四、表末編製隋唐五代帝系及中西曆對照表、姓名索引以便檢索。

  ▲傅 奕(555--639 85) (據舊書七九、新書一○七、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

    頁七三)

  ▲歐陽詢(信本)(557--641 85) (據舊書一八九上儒學傳、唐書一九八、歷

    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四)

  ▲虞世南(伯施)(558--638 81) (據新書一○二、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

    七四)

  ▲蕭德言(文行)(558--654 97) (據新書一九八儒學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

    總表頁七四)

  ▲許善心(務本)(558--618 61) (據隋書五八、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

    四)

  ▲褚亮(希明)(560--647 88) (據新書一○二、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

    四)

  ▲李百藥(重規)(565--648 84)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一一七卷一李百藥傳

    (傅璇琮考證--據新舊、傳)傅璇琮主編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李 淵(叔德)(高祖)(566--635 70) (據舊書一高祖本紀)

  ▲李 靖(藥師)(571--649 79) (據新書九三、舊書六七、許敬宗「大唐尚

    書左僕射衛景武公碑」、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五)

    ▲郭正一(572--653 82) (據舊書一九○中文苑傳、新書一○六、歷代名人年

    里碑傳總表頁七六)

    ▲郭 雲(仲翔)(573--631 59) (據郭漢章「唐故銀青光祿大夫涼州刺史定

    遠縣開國子郭公(雲)墓誌銘、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六)

    ▲竇建德(573--621 49) (據舊書五四本傳)

  ▲溫彥博(大臨)(573--636 64) (據新書九一溫大雃傳附溫彥博傳、歷代名

    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六)

  ▲于孝顯(犀角)(573--636 64) (據闕名「大唐故騎都尉濮州濮陽縣令于君

    (孝顯)之碑、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六)

  ▲張須摩(善宿)(573--655 83) (據拓本呂夫人張氏墓志銘、歷代名人年里

    碑傳總表頁七六)

  ▲孔穎達(仲達)(574--648 75) (據新書一九八儒學傳、于志寧大唐故太子

    右庶子銀青光祿大夫國子祭酒上護軍曲阜憲公孔氏(穎達)碑)、歷代名人

    年里碑傳總表頁七六)

  ▲高 儉(士廉)(576--647 72) (據新書九五本傳、許敬宗「大唐尚書右僕

    射司徒申文獻公塋兆記」、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六)

  ▲杜 秀(侯莫)(577--636 60) (據陶齋藏石大唐故御史杜君(杜侯)墓志

    之銘、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七)

  ▲許洛仁(濟波)(578--662 85) (據新書八八裴寂傳附許世緒傳(傳目無名

    )、又作生北周大成二年己亥卒龍朔三年、全文九九一左穈監門將軍許公碑

    、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七)

  ▲蕭 勝(玄寂)(578--651 74) (據闕名「大唐蜀王故西閣祭酒蕭公墓誌、

    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七)

  ▲蓋文達(藝成)(578--644 67) (據舊書一八九上儒學傳、新書一九八儒學

    傳、于志寧「唐太傅蓋公墓碑」、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七)

  ▲李 汪(光明)(578--660 83) (據全文九九三「唐故上柱國李府君墓志銘

    、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七)

  ▲房玄齡(喬松)(578--648 71) (據新書九六本傳、史姓韻編作「元齡」、

    褚遂良「大唐故左僕射上柱國太尉梁文昭公碑」、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

    七七)

  ▲李神符(579--651 73) (據闕名「大唐司空開府儀同三司揚州荊州二大都督

    并州大總管上柱國襄邑恭王之碑銘」、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七)

  ▲王 軌(洪範、道模)(580--665 86) (據周書四、十、于敬之「桐柏真人

        茅山華陽觀王先生碑銘」、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七)

    ▲魏  徵(580--643 64) 唐魏文貞公徵年譜 清 王先恭 臺灣商務印書館 

    新編中國名人年譜集成 第十六輯 一九八一、一二

    ▲王 湛(懷元)(580--672 93) (據楊炯「瀘州都督王湛神道碑」、歷代名

    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七)

  ▲顏師古(名籀,以字行)(581--645 65) 唐顏師古先生籀年譜 羅香林 臺

    灣商務印書館 新編中國名人年譜集成 第十八輯 一九八二、十

  ▲黃君漢(景雲)(581--632 52) (據唐文拾遺一四李百藥「州都督黃君漢

        碑」、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八)

  ▲韓 良(仲良)(581--637 57) (據于志寧「唐故太子少保上柱國潁州定公

    碑」)

  ▲劉德威(582--652 71) (據新書一○六、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八)

  ▲令狐德棻(583--666 84) (據舊書七三、新書一○二、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

    表頁七八)

    ▲張 琮(文瑾)(583--637 55) (據隋書七一李恂傳附,傳目無名、歷代名

    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八)

  ▲道安(584--708 115)(據宋儋「大唐嵩山會善寺故大德道安禪師碑」、歷代

    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八)

  ▲王 通(仲淹、文中子)(584--617 34) (據全文一三五杜淹「文中子世家

        」)

  ▲潘師正(子真)(585--682 97) (據新書一九六隱逸吳筠傳附潘師正傳、歷

    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八:(清吳榮光歷代名人)年譜作年八十九。生開

    皇十四年,與李勃中「體元潘先生傳」同。)

  ▲尉遲恭(敬德)(585--658 74) (據舊書六八、新書八九本傳、許敬宗「唐

    并州都督鄂國公尉遲恭碑」、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八)

  ▲李大亮(586--644 59) (據舊書六二、新書九九本傳)

  ▲于德芳(587--652 77) (據闕名庚「越州都督于德芳碑」、歷代名人年里碑

    傳總表頁七九)

  ▲裴希惇(虔實)(588--650 63) (據李迥秀「唐齊州長史裴君神道碑」、歷

    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九)

  ▲于志寧(仲謐)(588--665 78) (新書一○四本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

        頁七九)

    ▲樊 興(積慶)(588--650 62) (據新書八八裴寂傳附樊興傳、闕名「大唐

    故左監門大將襄城郡開國公樊府君碑銘」、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九)

  ▲姚 懿(善意)(590--662 73) (據新書一二四姚崇傳附,傳目無名、胡皓

    「吏部尚書諡文獻姚府君碑銘」、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九)

  ▲王 績(無功)(590?--?)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一四卷一王績傳(傅璇琮

    考證--據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 傅璇琮主編  一九八七、五

    ▲薛 收(伯褒)(592--624 33) (據舊書七三、新書九八本傳、歷代名人年

    里碑傳總表頁七九)

  ▲許敬宗(延族)(592--672 81) (據舊書八二、新書二二三上姦臣傳本傳、

    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七九)

  ▲李 勣(懋功)(594--669 76) (據新書九三本傳、全文一五(一)二一一

    唐高宗「大唐故司空太子太師上柱國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英貞武公李公碑」、

    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

  ▲岑文本(景仁)(595--645 51) (據舊書七○、新書一○二本傳、歷代名人

    年里碑傳總表頁八○)

  ▲褚遂良(登善)(596--658 63) (據清吳榮光歷代名人年譜(作年六十,卒

    顯慶四己未)、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

  ▲劉祥道(同壽)(596--666 71) (據新書一○六本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

    表頁八○)

  ▲崔敦禮(安上)(596--658 63) (據于志寧「太子少師中書令開府儀同三師

    并州都督上柱國固安昭公崔敦禮碑」(舊作開皇十三年生,誤)、歷代名人

    年里碑傳總表頁八○)

  ▲元仁惠(597--669 73) (據張說「唐故涼州長史元君石柱銘」、歷代名人年

    里碑傳總表頁八○)

    ▲李世民(太宗)(598--649 52) (據舊書二、三太宗本紀)

    ▲安附國(598--680 83) (據李至遠「唐維州刺史安侯神道碑」、歷代名人年

    里碑傳總表頁八○)

  ▲段志玄(598--642 45) (據舊書六八、新書八九本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

    表頁八○)

  ▲毛姿玉(598--662 65) (據雪堂叢刊西陲石刻張君夫人毛氏墓志、歷代名人

    年里碑傳總表頁八○)

    ▲乙速孤神慶(昭祐)(599--660 62) (據苗神客「右虞侯副率上柱國乙速孤

    府君碑銘」、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

  ▲龐德威(二哥)(599--666 68) (據龐行基「大唐故上護軍龐府君墓志銘」

    、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

  ▲李才仁(聞禮)(600--682 83) (據闕名「大唐故正議大夫李府君墓志銘」

    、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

  ▲太宗長孫皇后(601--636 36) (據舊書五一后妃上太宗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

    傳)

  ▲高 則(宏規)(601--676 76) (據楊炯「唐上騎都尉高君甚道碑」、歷代

    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一)

  ▲馬 周(賓王)(601--648 48) (據舊書七四、新書九八本傳、歷代名人年

    里碑傳總表頁八一)

  ▲劉仁軌(正則)(601--685 85) (據新書一○八本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

    表頁八一)

  ▲玄 奘(俗姓陳,名禕)(602--664 63) 唐玄奘法師年譜 曾了若 臺灣商

        務印書館 新編中國名人年譜集成 第二十輯 一九八六、六

  ▲李淳風(602--670 69) (據新書藝術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一)

  ▲張文瓘(稚圭)(605--677 73) (據舊書八五、新書一一三本傳、歷代名人

    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一)

  ▲張玄弼(神匡)(607--661 55) (據張柬之「唐故益州大都督府功曹參軍事

    張君墓志銘」、舊書八九、新書一一五本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一

    )

  ▲來 濟(610--673 64) (據舊書八○、新書一○五本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

    總表頁八一)

  ▲馮 本(610--673 64) (據閻朝隱「上縣都尉馮君紀孝碑」、歷代名人年里

    碑傳總表頁八一)

  ▲崔 獻(614--680 67) (據楊炯「左武衛將軍安成子崔獻行狀」、歷代名人

    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二)

  ▲葉法善(道元)(616--720 105)  (據唐玄宗「故金紫光祿大夫贈葉州都督

        葉尊師碑銘」、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二)

    ▲魏 哲(知人)(616--669 54) (據楊炯「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歷代名

    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二)

  ▲李 密(玄邃、法主)(582--618 37) (據全文一四一(三)一八○二魏徵

    「唐故邢國公李密墓志銘」、舊書五三李密傳、新書八四本傳、通鑑一八六

    )

  ▲宇文珽(叔)(618--682 65) (據楊炯「唐同州長史宇文公神道碑」、歷

    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三)

  ▲王友貞(618--716 99) (據舊書一九二、新書一九六本傳、歷代名人年里碑

    傳總表頁八三)

  ▲駱賓王(619--684以後)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五六卷一駱賓王傳(駱祥發考

    證--據唐代文學論叢一九八二年二期駱祥發「駱賓王生年考辨」) 傅璇

    琮主編 一九八七、五

  ▲裴行儉(守約)(619--682 64) (據舊書五七、新書一○八本傳、張說「贈

    太尉裴君神道碑」、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三)

  ▲武 曌(則天皇后)(623--705 83)(據舊書六則天皇后本紀)

  ▲鄭元果(623--685 63) (據闕名「大唐故右衛中郎將兼右金吾將軍同安郡開

    國公鄭府君墓志銘、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三)

  ▲薛 振(623--684 62) (據楊炯「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或作武德五年

    生)、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三)

  ▲張柬之(孟將)(625--706 82) (據舊書一九一本傳、新書一二○本傳、歷

    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四)

  ▲冉 實(茂實)(625--695 71) (據張說「河南刺史冉府君神道碑」、歷代

    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四)

  ▲王行淹(通理)(625--686 62) (據闕名「大唐故高士王府君墓誌銘」、歷

    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四)

  ▲蕭 灌(元茂)(626--682 57) (據張說「史部尚書蕭公神道碑」、歷代名

    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四)

    ▲太宗徐賢妃(名惠)(627--650 24) (據舊書五一后妃上太宗賢妃徐氏傳)

  ▲唐 璿(林璟)(627--712 86) (據蘇頲「右僕射太子少師唐璿神道碑」、

    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四)

  ▲張 貞(627--685 59) (據陶齋藏石故上柱國張府君墓志銘」、歷代名人年

    里碑傳總表頁八四)

  ▲李 治(高宗)(628--683 56)(據舊書四、五高宗本紀)

  ▲達奚思敬(安儼)(628--706 59) (據員半千「蜀州青城縣令達奚君神道碑

    」、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四)

  ▲楊志本(文範)(628--704 77) (據嚴識元「譚(潭?)州都督楊志本碑」

    、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四)

  ▲孫管真(628--659 32) (據闕名「■■■■都督上柱國■■郡開國公孫管真

    墓誌」、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四)

    ▲婁師德(宗仁)(630--699 70) (據舊書九三本傳、新書一○八本傳、歷代

    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五)

  ▲徐齊聃(將道)(630--672 43) (據新書一九九儒學傳、張說文集、歷代名

        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五)

  ▲王仁求(631--674 44) (據閭邱均「唐朝故使持節河東州諸軍事河東州刺史

    上護軍王府君碑銘」、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五)

  ▲劉禕之(希美)(631--687 57) (據新書一一七本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

    表頁八五)

  ▲王行威(國寶)(631--686 56) (據彥宗「大唐故左衛衛武騎尉王府君墓

        誌銘」、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五)

  ▲姚 (令璋)(632--705 74) (據舊書八九本傳、新書一○二姚思廉傳附

    姚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五)

    ▲王元宗(號太和)(632--686 55) (據新書一九九王紹宗傳附王元宗傳,傳

    目無名、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五)

  ▲獨孤仁政(633--709 77) (據劉待價「朝議郎行袞州都督方與縣令上護軍獨

    孤府君碑銘」、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五)

    ▲陸元感(達禮)(633--707 75) (據靳翰「大唐故朝散大夫護軍行胡州司馬

    陸府君墓志銘」、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五)

  ▲盧照鄰(昇之)(634--673以後)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四五、五三卷一盧照

    鄰傳(任國緒考證--生年據盧集卷一「病梨樹賦」、卒年據本集「釋疾文

    .粵若」、新傳)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崔一素(瑤英)(634--657 24) (據「大唐薛王友行珍州榮德縣丞社君故妻

        博陵崔氏墓志銘」、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五)

  ▲李淑貞(634--704 71) (據拓本「梁府君妻李氏墓志銘」、歷代名人年里碑

    傳總表頁八五)

    ▲于知微(辯機)(635--713 79) (據姚崇「兗州都督于知微碑」、歷代名人

    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六)

  ▲乙速孤行儼(636--707 72) (據劉憲「大唐故右武衛將軍上柱國乙速孤府君

    碑銘」、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六)

  ▲趙 思(思廉)(636--701 66) (據全文九九五「大唐故監察御史趙府君墓

    志銘」、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六)

  ▲薛瑤華(636--657 22) (據「大唐太子左衛社長史故妻薛氏墓志銘」、歷代

    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六)

  ▲崔元禮(638--706 69) (據新書一二○本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六

        )

  ▲陸元方(希仲)(639--701 63) (據張說「文昌右丞陸君神道碑」、舊書八

    八本傳、新書一一六本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六)

  ▲蘇 (昌容)(639--710 72) (據盧藏用「太子少傅蘇神道碑」、新書

    一二五本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六)

  ▲王 慶(宏慶)(639--705 67) (據王「唐故朝議郎行登州司馬上柱國王

        府君墓志銘」、周書三三本傳、北史六九本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

    六)

  ▲姚 班(641--714 74) (據舊書八九姚傳附姚班傳、新書一○二姚思廉傳

    附姚班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六)

  ▲于大猷(徽本)(644--700 57) (據于知微「明堂令于大猷碑」、歷代名人

    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七)

  ▲梁待賓(644--693 50) (據楊炯「大周冥威將軍梁公神道碑」、歷代名人年

    里碑傳總表頁八七)

  ▲程玄景(師朗)(644--694 51)(據程彥先「大周故處士程先生墓誌銘並序」

    、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七)

    ▲褚無量(宏度)(645--719 75) (據蘇頲「贈禮部尚書褚公神道碑」、新書

    二○○儒學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七)

    ▲馮昭泰(遇聖)(645--709 65) (據張說「故括州刺史贈工部尚書馮公甚道

    碑」、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七)

  ▲程 則(行謀)(645--726 82) (據蘇頲「御史大夫贈右丞相程行謀神道碑

    」、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七)

    ▲王同(645--728 84) (據孫逖「贈太子詹事王公神道碑」、歷代名人年里

    碑傳總表頁八七)

    ▲蕭思亮(孔明)(645--711 67) (據顏惟貞「朝議郎雍州長安縣丞上柱國蕭

    府君墓志銘」、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七)

  ▲李 嶠(巨山)(645/646--714/715 70) 唐才子傳校箋卷一第一冊頁一二○

    、一二五卷一李嶠傳(傅璇琮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

    、五

  ▲魏知古(647--715 69) (據新書一二六、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七)

  ▲王 勃(子安)(650--676 27)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三二卷一王勃傳(傅

    璇琮考證--據劉汝霖「王子安年譜」及岑仲勉「唐集質疑」)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薛 稷(嗣通)(648--718 71) (據舊書七三薛收傳附薛稷傳、新書九八薛

    收傳附薛稷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七)

  ▲劉知柔(649--723 75) (據李邕唐贈太子少保劉知柔神道碑、唐書二百一劉

    延佑傳附劉知柔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八)

  ▲楊 炯(650--693以後數年間 ?)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三五、三九卷一楊

    炯傳(傅璇琮考證--生年據楊炯集一「渾天賦」序、卒年據全文二四一宋

    之問「祭杜學士審言文」、楊炯集六「後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傅璇琮

    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契苾明(若水)(650--695 46) (據婁師德鎮軍大將軍兼賀蘭州都督上柱國

    涼國公契苾府君碑銘、新書一一○契何力傳附契苾明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

    總表頁八八)

  ▲王仁皎(鳴鶴)(651--719 69) (據張說「贈太尉益州大都督王公神道碑」

    、舊書一八三外戚傳王仁皎傳、新書二○六外戚傳王仁皎傳、歷代名人年里

    碑傳總表頁八八)

  ▲李 賢(賢和)(651--684 34 )(據周書二五、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

        八)

  ▲劉希夷(廷芝)(651--?)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九七卷一劉希夷傳(傅璇

    琮考證--據徐松「登科記考」二)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

    、五

  ▲宋之問(延清、少連)(651-656--711/712 56-62)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

        九四卷一宋之問傳、一○○劉希夷傳(傅璇琮考證--據通鑑二○九睿宗景

    雲元年六月紀事暨舊傳)傅璇琮主編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李 顯(中宗)(656--710 55) (據舊書七中宗本紀)

  ▲賀知章(季真)(659--744 86)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四五三卷三賀知章

    傳(傅璇琮考證--據全文三○七盧象「送賀祕監歸會稽歌序」、舊傳)傅

    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劉知幾(子玄)(661--721 61) 唐劉子玄先生知幾年譜 傅振倫 臺灣商務

        印書館 新編中國名人年譜集成第十七輯 一九八二、五

  ▲陳子昂(伯玉)(661--702 42) 陳子昂年譜 羅庸 北京大學編印國學季刊

        五卷二期 一九三五 

  ▲李 旦(睿宗)(662--716 55) (據舊書七睿宗本紀)

  ▲張 說(道濟)(667--731 64)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一三六卷一張說傳(

    傅璇琮考證--據陳祖言「張說年譜」)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

    八七、五

    ▲張九齡(子壽)(678--740 63) 唐張子壽先生九齡年譜 楊承祖 商物印書

    館 新編中國名人年譜集成 第十一輯 一九八○、一一 

  ▲李隆基(玄宗)(685--762 78?) (據舊書八、九玄宗本紀、通鑑二二二唐紀

     三八肅宗寶應元年)

  ▲王之渙(季淩)(688--742 55)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四四七、四四八卷三

    王之渙傳(傅璇琮考證--據靳能「王之渙墓誌銘」)傅璇琮主編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孟浩然(浩然)(689--740 52)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三七二卷二孟號然傳

    (陳鐵民考證--據全文三七八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傅璇琮主編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王泠然(仲清)(692--724 33)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一八○卷一王泠然傳

    (傅璇琮考證--據羅振玉墓誌徵存目錄三「唐故右威衛兵曹參軍王府君(

    泠然)墓誌銘序」)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元德秀(紫芝)(696--754 59) 孫望 世界書局新校元次山集附元次山年譜

        (原載金陵大學文學院季刊二卷一期 金陵大學文學院學生自治會編印 一

        九三五、三 一九五七年排印單行本 元次山文集附刊 香港龍門書店影印

         ) 

  ▲孫 逖(696--761 66)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一六八、一七三卷一孫逖傳(

    傅璇琮考證--據新、舊傳暨顏魯公文集一二「尚書刑部侍郎贈尚書右僕射

    孫逖文公集序」)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王 維(701--761 61)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卷二頁三○三王維傳(陳鐵民考

    證--據陳鐵民「王維生年新探」)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

    、五

    ▲李 白(太白)(701--762 62) 李白與杜甫 郭沫若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一

        九七一、一一

  ▲薛 據(701--767~769 67~69)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三○六、三一○卷二薛

        據傳(儲仲君考證--生年據河嶽英靈集中薛據「落第後口號」--全詩二

    五三作「早發上東菛」、卒年據杜甫「寄薛三郎中據」詩暨常袞「崔汪(據

    婿)墓誌」)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高 適(達夫)(700~702--765 64-66)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四二一卷二

    高適傳(周勳初考證--生年據全詩二一一高適「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

    平陰亭」、全詩二一三高適「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答侯少府」,

    暨全詩一三二李頎「贈別高三十五」諸詩,卒年據新、舊傳暨舊書一一代宗

    紀)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丘 為(702/703--797/798 96)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三七九卷二丘為傳(

    傅璇琮考證--據新書藝文志暨唐會要七六致仕官)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

    書局 一九八七、五

  ▲顏真卿(清臣)(709--785 77) 顏魯公年譜 清 黃本驥 中華書局四部備

        要本顏魯公集 

  ▲錢 起(仲文)(710左右--?)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三七卷四錢起傳(傅璇

    琮考證--據錢考功集八「題郎士元半日吳村別業兼呈李長官」詩)傅璇琮

    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李 亨(肅宗)(711--762 52) (據舊書一○肅宗本紀)

  ▲杜 甫(子美)(712--770 59) 李白與杜甫 郭沫若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一

    九七一、一一

  ▲張眾甫(子初)(715--782 68)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六○一卷三張眾甫傳(

    儲仲君考證--據權載之文集二五「監察御史清河張府君(眾甫)墓誌銘」

    )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皇甫冉(茂政)(716/717--769/770 54)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五六七卷三

    皇甫冉傳(傅璇琮考證--據獨孤及毗陵集一三「唐故左補闕安定皇甫公(

    冉)集序」、全詩二五○皇甫冉「送王相公之幽州」、全詩二四九皇甫冉「

    和樊潤州(晃)秋日登城樓」、全詩二五○皇甫冉「同樊潤州遊郡東山」)

    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蕭穎士(茂挺)(717--760 44) 蕭穎士研究 潘呂棋昌 文史哲出版社 一

        九八三、十 

  ▲岑 參(717--769/770 53/54)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四四一、四四二卷三

    岑參傳(孫映逵考證--據全文四五九杜確「岑嘉州詩集序」、全詩二○○

    岑參「初授官題高冠草堂」詩)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賈 至(幼幾、幼鄰)(718--772 55)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四九○卷三賈

    至傳(傅璇琮考證--據新書一一九賈曾傳附賈至傳)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

    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劉 晏(718--780 63) 唐劉吏部晏年譜 鞠清遠 臺灣商務印書館 新編中

    國名人年譜集成第十三輯 一九八一、四

  ▲玄宗楊貴妃(719--756 38) (據舊書五一后妃上玄宗楊貴妃傳、通鑑二一八

    )

    ▲元 結(次山)(719--772 54) 孫 望編 世界書局新校元次山集附元次山

    年譜(原載金陵大學文學院季刊二卷一期 金陵大學文學院學生自治會編印

         一九三五、三 一九五七年排印單行本 元次山文集附刊 香港龍門書店

    影印)

    ▲皎 然(俗姓謝,字清晝)(720--796以後 享年七十七歲以上)  唐才子傳

    校箋第二冊頁一八六、二○四皎然上人傳(趙昌平考證--據皎然「詩式.

    中序」、皎然集七「觀李中丞洪二美人唱軋箏歌」注、皎然集一「贈李中丞

    洪」 傅璇琮主編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鮑 防(子慎)(722--790 69)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五○○卷三鮑防傳(

    儲仲君考證--據舊書德宗紀)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獨孤及(至之)(725--777 53) 羅師聯添唐代詩文六家年譜獨孤及年譜 學

        海出版社 一九八六、七 

  ▲李 豫(代宗)(726--779 54) (據舊書一一代宗本紀)

  ▲靈 一(俗姓陳)(727--762 36)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五二九道人靈一傳

    (儲仲君考證--據獨孤及毗陵集九「揚州慶雲寺一公(靈一)塔碑」、宋

    釋贊寧宋高僧傳一五「唐餘杭宜豐寺靈一傳」)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顧 況(727?--820? 94?  約生於七二七前後)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六五○

    卷三顧況傳(趙昌平考證--據同治元年翻刻雙峰堂本顧況集、全詩二六六

    顧況「酅公合祔挽歌」)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戴叔倫(幼公、次公)(732--789 58)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五二四卷五戴

    叔倫傳(蔣寅考證--據權載之文集二四戴叔倫墓誌銘)傅璇琮主編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陸 羽(鴻漸)(一名疾,字季庛) (733--805? 73?貞元末卒)  唐才子傳

        校箋第一冊頁六二二、六三○卷三陸羽傳(儲仲君、陳耀東考證--生年據

    全文四三三陸羽「陸文學自傳」、卒年據新傳)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陳 羽(733?--? ?)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四七六卷五陳羽傳(吳汝煜考證

    --據全詩三四八陳羽「酬幽居閑上人喜及第後見贈」)傅璇琮主編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杜 佑(君卿)(735--812.11) 唐杜君卿先生佑年譜 鄭鶴聲 商務印書館

        新編中國名人年譜集成 第八輯 一九八○、五

  ▲韋應物(約737--約795後數年間) 唐代詩文六家年譜韋應物年譜 羅師聯添 

    學海出版社   一九八六、七

  ▲蕭 存(成性)(739--800 62) 蕭存事蹟與交遊考述 潘呂棋昌 唐代文化

    研討會論文集 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九一 

  ▲李 适(德宗)(742--805 64) (據舊書一二、一三德宗本紀)

  ▲張志和(743/744--773? 30/34?)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六九○、六九六卷三

        張志和傳(陳耀東考證--據顏魯公文集九「浪跡先生玄真子張志和碑」、

    全詩三○八張志和「上巳日憶江南褉事」)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

    九八七、五

  ▲靈 澈(一作徹)(俗姓湯,字澄源)(746--816 71)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

        冊頁六一八卷三靈徹上人傳(儲仲君考證--據全文九一七皎然「贈包中丞

    書」)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于 (747--?)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一四八于傳(儲仲君考證--據全

    詩三一○于「山中寄樊僕射」)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

    五

    ▲竇 常(中行)(747/748--825 78/79)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二一七卷四

    竇常傳(儲仲君考證--全文七六一褚藏言「竇常傳」、韓昌黎集三三「國

    子司業竇公(牟)墓誌銘」、全詩二七一竇常「之任武陵寒食日途次松陵渡

    先寄劉員外禹錫」詩)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盧 綸(允言)(748--798/799 51/52)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五、一○卷四

    盧綸傳(傅璇琮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竇 牟(貽周)(749--822 74)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二二四(儲仲君考證

    --據舊書一五五竇群傳附竇牟傳、全文七六褚藏言「竇牟傳」、韓昌黎集

    三三「國子司業竇公(牟)墓誌銘」)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

    七、五

  ▲孟 郊(東野)(751--814 64)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五○四卷五孟郊傳(

    吳汝煜考證--據韓昌黎集二九「貞曜先生(孟郊)墓誌銘」)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梁 肅(敬之、寬中)(753--793 41) 梁肅年譜 潘呂棋昌 未刊稿(初稿

    )一九九一、一二、二八(未定稿)

  ▲楊巨源(景山)(755--830以後不久 約七十六歲左右)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

    冊頁四○二、四一○卷五楊巨源傳(吳汝煜、胡可先考證--韓昌黎集二一

    「送楊少尹(巨源)序」、全詩三八五張籍「送楊少尹赴滿(一作蒲)城」

    詩)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武元衡(伯蒼)(758--815 58)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二○九卷四武元衡傳

    (傅璇琮考證--據舊書一五八本傳)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

    七、五

    ▲苻 載(厚之、義府)(759--812? 54?) 苻載生平事蹟考述  潘呂棋昌  未

    出版

  ▲竇 群(760--814 55)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二三五卷四竇群傳(儲仲君考

        證--據新書一七五本傳)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權德輿(載之)(761--818 58)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五七八、五九○卷五

    權德輿傳(吳汝煜考證--全文三二一李華「著作郎贈祕書少監權君(皋)

    墓表」、全文五二一梁肅「著作郎贈祕書少監權君墓表」、韓昌黎集三○「

    唐故相權公(德輿)墓碑」、權載之文集二六「先公先太君靈表」、「王妣

    夫人宏農楊氏祔葬墓誌銘」、舊書一四八本傳)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李 誦(順宗)(761--806 46) (據舊書一四順宗本紀)

  ▲羊士諤(762?--819? 58?)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三五三、三六三卷五羊士

    諤傳(吳汝煜、胡可先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張 籍(文昌)(766--830 65) 羅師聯添唐代詩文六家年譜張籍年譜 學海

    出版社 一九八六、七 

  ▲令狐楚(殼士)(766--837 72)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三八一卷五令狐楚傳

    (吳汝煜、胡可先考證--據舊書一七二本傳、舊書一七下文宗紀下)傅璇

    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王 建(仲初)(766--?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一五一卷四王建傳(譚優

        學考證--據全詩三八五張籍「逢王建有贈」、白居易「與元九書」)傅璇

    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竇 庠(冑卿)(766/767--828/829 63)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二四○卷四

    竇庠傳(儲仲君考證--據舊書一五五竇群傳附竇庠傳、全文七六一褚藏言

    「竇庠傳」)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韓 愈(退之)(768--824 57) 韓愈研究 羅師聯添 學生書局 一九八八

       、七增訂三版 

  ▲薛 濤(770--832 63) (洪度)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一一○卷六薛濤傳(

    吳企明考證--綜採傅璇琮「李德裕年譜」、張蓬舟「薛濤詩箋」說)傅璇

    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白居易(樂天)(772.1.20--846.8 75) 白樂天年譜 羅師聯添 國立編譯

        館 一九八九、七

    ▲劉禹錫(夢得)(772--842 71) 唐代詩文六家年譜劉夢得年譜 羅師聯添 

    學海出版社 一九八六、七 

  ▲呂 溫(和叔、化光)(772--811 40) 馬承驌 呂和叔學譜 洪氏出版社(

    原樂天出版社)一九七七、七、一六 

  ▲李 紳(公垂)(772--846 75)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四一卷六李紳傳(吳

    企明考證--據全文六九四李紳「墨詔持鯨大德神異碑銘」、舊書一七三本

    撰、通鑑二四八)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竇 鞏(友封)(772/773--831/832 60)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二四八卷四

    竇鞏傳(儲仲君考證--據全文七六一褚藏言「竇鞏傳」)傅璇琮主編 北

    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柳宗元(子厚)(773-819 47) 柳宗元事蹟繫年暨資料類編 羅師聯添  國

        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一九八一、一二 

    ▲李 翱(習之)(774--836 63)  羅師聯添唐代詩文六家年譜李翱年譜 學

    海出版社 一九八六、七  

  ▲李 純(憲宗)(778--820 43) (據舊書一四、一五憲宗本紀)

  ▲賈 島(浪仙、閬仙)(無本)(779--843 65)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三一

    六卷五賈島傳(吳汝煜、胡可先考證--全文七六三蘇絳「唐故司倉參軍賈

    公(島)墓誌銘」)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    七、五

  ▲元 稹(微之)(779--831 53)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二四卷六元稹傳(吳

    企明考證--白居易集一○「元公(稹)墓誌銘」)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

    書局 一九八七、五

  ▲姚 合(779--859大中十三年以後--校箋誤作大和十三年以後。年八十一以

    上)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一一六卷六姚合傳(吳企明考證--生年據王

    達津「唐詩叢考.姚合的詩及其生平」,卒年則為吳氏自考)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李德裕(文饒)(787--849 63) 李德裕年譜 傅璇琮 山東齊魯書社 一九

    八四  

  ▲李 賀(長吉)(790--816 27)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二八五卷五李賀傳(

    吳企明考證--據朱自清「李賀年譜」)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

    八七、五

  ▲許 渾(791--858 68)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二三四、二四三卷七許渾傳(

        譚優學考證--據聞一多「唐詩大系」及四川師範大學研究生李丹說)傅璇

    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張 祜(承吉)(792--854 63)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一六五、一八二卷六

    張祜傳(吳在慶考證--據吳在慶「張祜卒年考辨」,人文雜誌一九八五年

    第五期)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李 恆(穆宗)(795--824 30) (據舊書一六穆宗本紀)

  ▲顧非熊(795--854? 60?)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三五五卷七顧非熊傳(梁超

    然考證--生年據全詩五○九顧非熊「冬日寄蔡校書京」,卒年據聞一多「

    唐詩大系」)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李敬方(796?--855? 60?)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二三○卷七李敬方傳(梁

    超然考證--據全文七六五顧陶「唐詩類選後序」)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

    書局 一九八七、五

  ▲溫庭筠(飛卿)(801--866 66)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四四五、四四六卷八

    溫庭筠傳(梁超然考證--生年從中華文史第十八輯陳尚君「溫庭筠早年事

    考辨」)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項 斯(子遷)(802?--845~847 44~46?)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三三○卷

    七項斯傳(梁超然考證--據唐文拾遺四七張洎「項斯詩集序」)傅璇琮主

    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杜 牧(牧之)(803--852 50)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一九三卷六杜牧傳(

    吳企明考證--據吳在慶人文雜誌一九八三年第五期(篇名不詳)及繆鉞「

    杜牧年譜」)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陳 陶(嵩伯)(804?--874? 71?)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四二○卷八陳陶

        傳(梁超然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薛 逢(陶臣)(806--873以後,年在六十八歲以上,確切卒年不可考)唐才

    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二八七卷七薛逢傳(譚優學考證--據聞一多「唐詩大系

    」及譚優學「唐詩人行年考續編.薛逢行年考」 譚優學 巴蜀書社,一九

    八七、八)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趙 嘏(承祐)(806--852 47)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三○七卷七趙嘏傳(

    譚優學考證--據辛文房唐才子傳卷七趙嘏傳、譚優學「唐詩人行年考趙嘏

    篇」)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姚 (居雲)(808?--? ?)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三二八卷七姚傳(梁

    超然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李 湛(敬宗)(809--826 18) (據舊書一七上敬宗本紀)

  ▲李 昂(文宗)(809--840 32) (據唐會要一)

    昌案:文宗得年,舊書一七下本紀作三十三歲,暨通鑑二四六唐紀六二開成

       五年胡注從之,唐會要一則作三十二歲。當以會要為是。

  ▲李 忱(宣宗)(810--859 50)(據舊書一八下宣宗本紀)

  ▲喻 鳧(810?--850? 40?)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二八四卷七喻鳧傳(梁超

    然考證--據唐詩紀事五一、全詩六五○方干「哭喻鳧先輩」)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李群玉(文山)(811/813--861? 49~51?)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三九○卷

    七李群玉傳(羊春秋--據全文七九五李群玉「進詩表」、范攄「雲谿友議

    」中、劉斧「青瑣高議」前集、李昉「太平廣記」四九八、尤袤「全唐詩話

    」四、全詩六五三方干「過李群玉故居」、全詩五八四段成式「哭李群玉」

    )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李商隱(義山)(813--858 46)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二七七卷七李商隱傳

    (梁超然考證--據馮浩「玉溪生年譜」、張采田「玉溪生年譜會箋」、岑

    仲勉「玉溪生年譜會箋平質」)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李 炎(武宗)(814--846 33)(據舊書一八上武宗本紀)

  ▲薛 能(太拙)(817--882以後,年六十六歲以上)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

    三○八卷七薛能傳(譚優學考證--據聞一多「唐詩大系」、譚優學「唐詩

    人行年考續編薛能行年考」)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高 駢(千里)(821--887 67)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六九、八二卷九高駢

    傳(周祖譔、吳在慶考證--據唐詩紀事六三高駢、新、舊書僖宗紀、舊五

    代史一三四、通鑑二五七)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許 棠(文化)(822--883以後 62以上)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二四、二九

    卷九許棠傳(周祖譔、吳在慶考證--據唐才子傳九許棠傳、全詩六○三許

    棠「陳情獻江西李常侍五首」其一、全詩六○四許棠「講德陳情上淮南李僕

    射八首」其四)(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劉 駕(司南)(823--? 卒年無考,當在871以前)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

    三六八卷七劉駕傳(梁超然考證--全詩五八五劉駕「唐樂府十首序」、全

    詩六三六聶夷中「哭劉駕博士」)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

    五

  ▲貫 休(德隱)(832--912 81)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四二九卷一○貫休傳

    (周祖譔、賈晉華考證--據宋高僧傳三○本傳)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

    局 一九八七、五

  ▲羅 隱(昭諫)(833--909 77)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一一四卷九羅隱傳(

    周祖譔、吳在慶考證--據雍文華校輯羅隱集附錄沈崧「羅給事(隱)墓誌

   」)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李 漼(懿宗)(833-873 41)(據舊書一九上懿宗本紀)

  ▲司空圖(表聖)(837--908 72) 唐代詩文六家年譜司空圖年譜 羅師聯添

    學海出版社 一九八六、七(據新書一九四卓行傳本傳)(唐才子傳校箋冊

    三頁五二八卷八陸龜蒙傳梁超然考證同)

  ▲魚玄機(840--868 29)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四五三魚玄機傳(梁超然考證

    --據三水小牘)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皮日休(襲美、逸少)(840--880 41)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五○五、五○

    六卷八皮日休傳(梁超然考證--生年據全詩六一四皮日休「庚寅歲十一爩

    新羅弘惠上人與本國同書請日休為靈鷲山周禪師碑將還以詩送之」,卒年據

    南部新書丁、癸、郡齋讀書志四下、直齋書錄解題一六、唐詩紀事六四皮日

    休、舊書一九下僖宗紀、新書二二五下黃巢傳、資治通鑑二五四僖宗廣明元

    年)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昌案:梁氏謂日休卒年四十,實則依古人虛歲算法,當為四十一歲。

  ▲韓 偓(致堯、致光?致元?)(842--914/915 73/74)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

        冊頁二三四、二四五卷九韓偓傳(周祖譔、吳在慶考證--生年據中華文史

    論叢一九八一年第四輯陳伯海「韓偓生平集其詩作簡論」說、卒年據岑仲勉

    「唐集質疑.韓偓南依記」暨王達津「唐詩叢考.宮柳詩和韓偓的生卒年」

    )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溫 憲(842?--? ?)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二○六卷九溫憲傳(周祖譔、

    吳在慶考證--據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溫飛卿繫郳」)傅璇琮主編 北 

    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崔 塗(禮山)(850?--? /)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一九二卷九崔塗傳(

        周祖譔、吳在慶考證--全詩六七九崔塗「夷(一作巴)陵夜泊」、「巫山

    旅別」)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鄭 谷(守愚)(851--910或稍後數年間,享年六十餘歲)  唐才子傳校箋第

        四冊頁一五四、一六九卷九鄭谷傳(趙昌平考證--生年據全詩六七六鄭谷

    「中年」、卒年據全詩八四三齊己「哭鄭谷郎中」、全詩八三八齊己「戊辰

    歲湘中寄鄭谷郎中」)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于 鄴(武陵)(852?--928 77?)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四二八卷八于武陵

    傳(梁超然考證--據舊五代史三七後唐明宗紀、舊五代史三九明宗紀、新

    五代史五五盧文紀傳、南部新書癸)(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

    七、五

  ▲鄭良士(舊名昌士,字君夢)(856--930 75)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三一四

    卷一○鄭良士傳(周祖譔、賈晉華考證--據十國春秋鄭良士傳、仙溪志)

    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盧延讓(子善)(855?--)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四○六卷一○盧延讓傳(

    周祖譔、賈晉華考證--據北夢瑣言七「盧詩三遇」、宋.陶岳「零陵總記

    」--詩話總龜前集卷四引)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王 渙(文吉)(859--901 43) (才子傳誤作「王煥」,新書七二宰相世系

        表二中王氏太原二房則稱「渙,字群吉。」俱當從墓誌作名渙,字文吉為是

    。)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二八○卷一○王煥傳(周祖譔、賈晉華考證-

    -據唐盧光濟「唐故清海軍節度掌書記太原王府君(渙)墓誌銘--一九五

    四年五月於廣州市越秀山出土,參見岑仲勉「金石論叢.從王渙墓誌解決了

    晚唐史一兩個問題」)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可 止(俗姓馬)(860--934 75)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五三七卷三靈一傳

        附可止傳(儲仲君考證--據宋高僧傳七「後唐洛京長壽寺可止傳」)傅璇

    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李 儇(僖宗)(862--888 27)(據舊書一九下僖宗本紀)

  ▲沈 彬(子文)(862?--944以後, 八十餘歲以上至百歲左右) 唐才子傳校

    箋第四冊頁四五六卷一○沈彬傳(周祖譔、賈晉華考證--據宋.龍袞「江

    南野史」六沈彬條、宋.徐鉉「稽神錄」--太平廣記五四引)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齊 己(864--943或稍後 享年約為八十左右 )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一七

    四、一八五卷九齊己傳(周祖譔、吳在慶考證--據中華文史論叢一九八三

    年第三輯曹汛「齊己生卒年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

    、五

  ▲李 曄(昭宗)(867--904 38)(據舊書二○上昭宗本紀)

  ▲文 益(俗姓魯)(885--958 74) 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五三六卷三靈一傳

    附文益傳(儲仲君考證--據宋高僧傳一三本傳、景德傳燈錄二四本傳、陳

    垣「釋氏疑年錄」六頁一八四)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李 柷(哀帝)(892--908 17)(據舊書二○下哀帝本紀)

  ▲孟賓于(國儀)(894~896?--976~978? 83?)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四九二、

    四九三卷一○孟賓于傳(周祖譔、賈晉華考證--宋.王禹偁小蓄集二○「

    孟水部詩集序」、宋.龍袞「江南野史」八孟賓于條)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

    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陳 摶(圖南)(904~907?--989 83~86?)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五一四、五

        一六卷一○陳摶傳(周祖譔、賈晉華考證--生年據宋.王偁「東都事略」

    一一八隱逸傳、宋.魏泰「東軒筆錄」一、卒年據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

    四)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生年不詳者    

  ▲張善相(?--619 ?)(據新書一九一李育德傳附張善相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

    總表頁八三)

  ▲獨孤懷恩(?--620 ?)(據舊書一八三外戚傳本傳、新書二○六外戚傳本傳、

    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三)

  ▲王世充(行滿)(?--621 ?)  (據舊書五四王世充傳、通鑑一八九)

  ▲竇建德(?--621 ?)(據舊書五四、新書八五本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

    八三)

  ▲李子通(?--622 ?)(據舊書五六、新書八七本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

    八三)

  ▲徐圓朗(?--623 ?)(據新書八六劉黑闥傳附徐圓朗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

    表頁八三)

  ▲劉世讓(?--623 ?)(據舊書六九薛萬徹傳附劉世讓傳、新書九四薛萬均傳附

    劉世讓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三)

  ▲輔公祏(?--624 ?)(據舊書五六本傳、新書八七本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

    表頁八四)

    ▲敬君宏(?--626 ?)(據舊書一八七上忠義傳本傳、新書一九一忠義傳本傳、

    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四)

    ▲杜 淹(執禮)(?--628 ?)(據舊書六六杜如晦傳附杜淹傳、新書九六杜如

    晦傳附杜淹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四)

  ▲梁師都(?--628 ?)(據舊書五六本傳、新書八七本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

    表頁八四)

  ▲盧祖尚(季良)(?--628 ?)(據舊書六九薛萬徹傳附盧祖尚傳、新書九四薛

    萬均傳附盧祖尚傳、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四)

  ▲裴 寂(元真)(?--628 ?)(據舊書五七本傳、新書八八本傳、歷代名人年

    里碑傳總表頁八四)

    ▲杜如晦(克明)(?--630 ?)(據舊書六六本傳、新書九六本傳、歷代名人年

    里碑傳總表頁八五)

  ▲李 綱(文紀)(?--631 ?)(據舊書六二本傳、新書九九本傳、歷代名人年

    里碑傳總表頁八五)

  ▲張蘊古(?--631 ?)(據舊書一九○上文苑傳本傳、新書二○一文藝傳謝偃傳

    ,傳目無名、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五)

  ▲張公謹(宏慎)(?--632 ?)(據舊書六八本傳、新書八九本傳、歷代名人年

    里碑傳總表頁八五)

  ▲王義童(元稚)(?--641 ?)(據楊炯「唐恆州刺史建昌王公神道碑」、歷代

      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六)  

  ▲劉 洎(思道)(?--645 ?)(據舊書七四、新書九九、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

    表頁八七)  

  ▲張 亮(伯德)(?--646 ?)(據北齊書二五、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八七

    )  

  ▲高宗廢后王氏(?--655 ?)(據舊書五一后妃上高宗廢后王氏傳)

  ▲杜正倫(?--658 ?)  (據舊書七○、新書一○六、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頁

    七八)

  ▲睿宗皇后劉氏(?--693 ?)(據舊書五一后妃上睿宗肅明順聖皇后劉氏傳)  

  ▲睿宗皇后竇氏(?--693 ?)(據舊書(三)五一后妃上睿宗昭成順聖皇后竇氏

    傳)

  ▲杜審言(必簡)(?--708 ? 生年不詳,當在貞觀二十二年西元六四八年前數

    年)唐才子傳校箋第一冊頁七二卷一杜審言傳(傅璇琮考證--據全文二四

    一宋之問「祭杜學士審言文」)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

    五

  ▲中宗皇后趙氏(?--710 ?)(據舊書五一后妃上中宗和思皇后趙氏傳、全文二

        五八(六)三三一二蘇頲「和恩(新舊傳暨通鑑二一○並作「思」)皇后哀

    冊文

  ▲玄宗皇后楊氏(?--729 ?)(據舊書五二后妃下玄宗元獻皇后楊氏傳)

  ▲玄宗武惠妃(?--737 ?)(據舊書五一后妃上玄宗貞順皇后武氏傳、全文三○

        五(七)三九二○徐安貞「貞順皇后哀冊文」)

  ▲肅宗皇后吳氏(?--740 ?)(據舊書五二后妃下肅宗章敬皇后吳氏傳)

  ▲肅宗韋妃(?--757 ?)(據舊書五二后妃下肅宗韋妃傳)

  ▲代宗皇后獨孤氏(?--775 ?)(據舊書五二后妃下代宗貞懿皇后獨孤氏傳)

  ▲華陽公主(代宗后獨孤氏生)(?--774 ?)(據舊書五二后妃下代宗貞懿皇后

    獨孤氏傳)

  ▲德宗皇后王氏(?--786 ?)(據舊書五二后妃下德宗昭德皇后王氏傳)

  ▲德宗韋賢妃(?--809 ?)(據舊書五二后妃下德宗韋賢妃傳)

  ▲順宗皇后王氏(?--816 ?)(據舊書五二后妃下順宗莊憲皇后王氏傳)

  ▲楊 衡(中師)(761?--821以後 ?)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五九八、六○二

    卷五楊衡傳(吳汝煜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宋若昭(?--825 ?)(據舊書五二后妃下女學士尚宮宋氏傳)

  ▲王 涯(廣津)(765以前--835以後,年七十以上)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四

    二○卷五王涯傳(吳汝煜唐摭言卷胡可先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苗 發(?--785~787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六○卷四苗發傳(儲仲君考證

    )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崔 峒(?--786~790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六六卷四崔峒傳(儲仲君考證

    )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朱 放(? 開元中生--787 ?)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三四五、三四九卷五朱

    放傳(吳汝煜、胡可先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司空曙(文明)(?--790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五四卷四司空曙傳(傅璇   

    琮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鞠信陵(?--794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三七二卷五鞠信陵傳(吳汝煜、胡

    可先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張 登(?--808或稍後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三七七卷五張登傳(吳汝煜

    、胡可先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劉言史(?--812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二五六卷四劉言史傳(儲仲君考證

    )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盧 仝(?--812/813 年約四十餘)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二七一卷四盧仝傳

    (吳企明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張仲素(繪之)(?--819 ?)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五三四卷五張仲素傳(吳

    汝煜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李 益(君虞)(?--829 ? 至遲八二九年卒)唐才子傳校箋第二冊頁一○三

    卷四李益傳(譚優學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楊 發(?--859~861 ?)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二一六卷七楊發傳(梁超然

    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馬 戴(虞臣)(?--869? ?)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三四○卷七馬戴傳(梁

    超然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任 濤(?--871? ?)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二○四卷九任濤傳(周祖譔、吳

    在慶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李 頻(德新)(?--876 ?)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三八七卷七李頻傳(梁

    超然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昌案:譚優學「唐

    詩人行年考續編」頁二五四李頻行年考(巴蜀書社一九八七年八月第一版)

    據聞一多「唐詩大系」之推測,定其生年為憲宗元和十三年(八一八),以

    無確證,茲不從。

  ▲羅 (?--881 ?)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一三六卷九羅傳(周祖譔、吳

    在慶)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陸龜蒙(魯望)(?--882 ?)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五一五卷八陸龜蒙傳(

    梁超然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方 干(雄飛)(?--885? ?) 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頁三七八卷七方干傳(梁

    超然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唐彥謙(茂業)(?--893? ?)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五○卷九唐彥謙傳(

    周祖譔、吳在慶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吳 融(子華)(?--903 ?)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二三○卷九吳融傳(周

    祖譔、吳在慶考證--據岑仲勉「補唐代翰林兩記」說)傅璇琮主編 北京

    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杜荀鶴(彥之)(?--904 ?)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二七五卷九杜荀鶴傳(

    周祖譔、吳在慶考證--據岑仲勉「郎官石柱題名新考訂.補僖昭哀三朝翰

    林學士記」說)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昭宗皇后何氏(?--905 ?)(據舊書五二后妃下昭宗積善皇后何氏傳、通鑑二

    六五)

  ▲崔道融(?--907 ?)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五卷九崔道融傳(周祖譔、吳在

    慶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徐 夤(才子傳作「寅」)(昭夢)(?--914~920 ?)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

    頁二九七卷一○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翁承贊(文堯)(?--924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三五六卷一○翁承贊傳(

    周祖譔、賈晉華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李建勳(致堯)(?--952 ?) 唐才子傳校箋第四冊頁三八五卷一○李建勳傳

    (周祖譔、賈晉華考證)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五

 

 

貳、唐代帝系:

  

(一)高祖 李淵(618--626 9)

    (二)太宗 李世民(627--649 23)

  (三)高宗 李治(650--683 34)

  (四)中宗 李哲(684、705--710 6)

  (五)武后 武曌(684--704 21)

  (六)睿宗 李旦(710--712 3)

  (七)玄宗 李隆基(712--756 45)

  (八)肅宗 李亨(756--762 7)

  (九)代宗 李豫(763--779 17)

  (一○)德宗 李适(780--805 26)

  (一一)順宗 李誦(805)

  (一二)憲宗 李純(806--820 15)

  (一三)穆宗 李恆(821--824 4)

  (一三)敬宗 李湛(825--826 2)

  (一四)文宗 李昂(827--840 14)

  (一五)武宗 李瀍(841--846 6)

  (一六)宣宗 李忱(847--859 13)

  (一七)懿宗 李灌(860--873 14)

  (一八)僖宗 李儼(874--888 15)

  (一九)昭宗 李傑(889--903 15)

  (二○)昭宣帝 李祝(904--907 4)

 

附錄一:本表涵蓋年代中西曆對照表    

 

梁 

551  辛未 簡文帝 大寶二  

552  壬申 元帝  承聖一

553  癸酉  元帝  承聖二 

554  甲戌 元帝  承聖三

555  乙亥 敬帝  紹泰一

556  丙子 敬帝  太平一

557  丁丑 敬帝  太平二(陳武帝永定一)

陳 

557 丁丑 武帝 永定一(梁敬帝 太平二)

558  戊寅 武帝 永定二 

559  己卯 武帝 永定三

56○  庚辰 文帝 天嘉一

561  辛巳 文帝 天嘉二

562  壬午 文帝 天嘉三

563  癸未 文帝 天嘉四

564  甲申 文帝 天嘉五

565  乙酉 文帝 天嘉六

566  丙戌 文帝 天康一

567 丁亥 廢帝 光大一

568  戊子 廢帝 光大二

569  己丑 宣帝  太建一

57○  庚寅  宣帝  太建二

571  辛卯  宣帝 太建三

572  壬辰  宣帝  太建四

573  癸巳  宣帝  太建五

574 甲午  宣帝  太建六

575  乙未  宣帝  太建七

576  丙申  宣帝  太建八

577  丁酉  宣帝  太建九 

578 戊戌  宣帝  太建一○

579 己亥  宣帝  太建一一

58○ 庚子  宣帝  太建一二

581 辛丑  宣帝  太建一三

582  壬寅  宣帝  太建一四

583  癸卯 後主 至德一

584  甲辰 後主 至德二

585  乙卯 後主 至德三

586  丙午 後主 至德四

587  丁未 後主 禎明一

588  戊申 後主 禎明二

589  己酉 後主 禎明三(隋高祖 開皇九)

589 己酉 高祖 開皇九(陳後主 禎明三年)

59○  庚戌 高祖 開皇一○

591  辛亥 高祖 開皇一一

592 壬子 高祖 開皇一二

593  癸丑 高祖 開皇一三

594 甲寅 高祖 開皇一四

595  乙卯  高祖 開皇一五

596  丙辰  高祖 開皇一六

597  丁巳  高祖 開皇一七

598  戊午  高祖 開皇一八

599  己未  高祖 開皇一九

6○○  庚申  高祖 開皇二○

6○1  辛酉  高祖 仁壽一

6○2  壬戌  高祖 仁壽二

6○3  癸癩  高祖 仁壽三

6○4  甲子  高祖 仁壽四

6○5  乙丑 煬帝 大業一

6○6  丙寅  煬帝 大業二

6○7  丁卯  煬帝 大業三

6○8  戊辰  煬帝 大業四

6○9  己巳  煬帝 大業五

61○  庚午  煬帝 大業六

611  辛未  煬帝 大業七

612  壬申  煬帝 大業八

613  癸酉  煬帝 大業九

614  甲戌  煬帝 大業一○

615  乙亥  煬帝 大業一一

616  丙子  煬帝 大業一二

617  丁丑  煬帝 大業一三

618 戊寅 高祖 武德一(隋 煬帝 大業一四)

619 己卯 高祖 武德二

62○ 庚辰 高祖 武德三

621 辛巳 高祖 武德四

622 壬午 高祖 武德五

623 癸未 高祖 武德六

624 甲申 高祖 武德七

625 乙酉 高祖 武德八

626 丙戌 高祖 武德九

627 丁亥 太宗 貞觀一

628 戊子 太宗 貞觀二

629 己丑 太宗 貞觀三

63○ 庚寅 太宗 貞觀四

631 辛卯 太宗 貞觀五

632 壬辰 太宗 貞觀六

633 癸巳 太宗 貞觀七

634 甲午 太宗 貞觀八

635 乙未 太宗 貞觀九

636 丙申 太宗 貞觀一○

637 丁酉 太宗 貞觀一一

638 戊戌 太宗 貞觀一二

639 己亥 太宗 貞觀一三

64○ 庚子 太宗 貞觀一四

641 辛丑 太宗 貞觀一五

642 壬寅 太宗 貞觀一六

643 癸卯 太宗 貞觀一七

644  甲辰 太宗 貞觀一八

645 乙卯 太宗 貞觀一九

646  丙午 太宗 貞觀二○

647  丁未 太宗 貞觀二一

648 戊申 太宗 貞觀二二

649 己酉 太宗 貞觀二三

65○ 庚戌 高宗 永徽一

651 辛亥 高宗 永徽二

652 壬子 高宗 永徽三

653 癸丑 高宗 永徽四

654 甲寅 高宗 永徽五

655 乙卯 高宗 永徽六

656 丙辰 高宗 顯慶一

657 丁巳 高宗 顯慶二

658 戊午 高宗 顯慶三

659  己未 高宗 顯慶四

66○  庚申 高宗 顯慶五

661  辛酉 高宗 龍朔一

662  壬戌 高宗 龍朔二

663  癸癩 高宗 龍朔三

664  甲子 高宗 麟德一

665  乙丑 高宗 麟德二

666  丙寅 高宗 乾封一

667 丁卯 高宗 乾封二

668  戊辰 高宗 總章一

669  己巳 高宗 總章二

67○  庚午 高宗 咸亨一

671  辛未 高宗 咸亨二

672  壬申 高宗 咸亨三

673  癸酉 高宗 咸亨四

674 甲戌 高宗 上元一

675  乙亥 高宗 上元二

676  丙子 高宗 儀鳳一

677  丁丑 高宗 儀鳳二

678 戊寅 高宗 儀鳳三

679 己卯 高宗 調露一

68○ 庚辰 高宗 永隆一

681 辛巳 高宗 開耀一

682  壬午 高宗 永淳一

683  癸未 高宗 弘道一

684  甲申 中宗 嗣聖(文明)一 (武后 光宅一)

685  乙酉 武后 垂拱一

686  丙戌 武后 垂拱二

687  丁亥 武后 垂拱三

688  戊子 武后 垂拱四

689  己丑 武后 永昌一(載初一)

69○  庚寅 周 則天帝 天授一

691  辛卯 周 則天帝 天授二

692 壬辰 周 則天帝 如意一(長壽一)

693  癸巳 周 則天帝 長壽二 

694 甲午 周 則天帝 延載一

695  乙未 周 則天帝 天冊萬歲一(證聖一)

696  丙申 周 則天帝 萬歲通天一

697  丁酉 周 則天帝 神功一

698  戊戌 周 則天帝 聖曆一

699  己亥 周 則天帝 聖曆二

7○○  庚子 周 則天帝 久視一

7○1  辛丑 周 則天帝 大足一(長安一)

7○2  壬寅 周 則天帝 長安二

7○3  癸卯 周 則天帝 長安三

7○4  甲辰 周 則天帝 長安四

7○5  乙巳 唐 中宗 神龍一

7○6  丙午 中宗 神龍二

7○7  丁未 中宗 景龍一

7○8 戊申 中宗 景龍二

7○9 己酉 中宗 景龍三

71○ 庚戌 中宗 景龍四(睿宗 景雲一)

711 辛亥 睿宗 景雲二

712 壬子 睿宗 太極一(玄宗 先天一)

713  癸丑 玄宗 開元一

714  甲寅 玄宗 開元二

715  乙卯 玄宗 開元三

716  丙辰 玄宗 開元四

717 丁巳 玄宗 開元五

718 戊午 玄宗 開元六

719 己未 玄宗 開元七

72○  庚申 玄宗 開元八

721 辛酉 玄宗 開元九

722 壬戌 玄宗 開元一○

723 癸亥 玄宗 開元一一

724 甲子 玄宗 開元一二

725 乙丑 玄宗 開元一三

726 丙寅 玄宗 開元一四

727 丁卯 玄宗 開元一五

728  戊辰 玄宗 開元一六

729  己巳 玄宗 開元一七

73○  庚午 玄宗 開元一八

731 辛未 玄宗 開元一九

732 壬申 玄宗 開元二○

733  癸酉 玄宗 開元二一 閏三月

734  甲戌 玄宗 開元二二

735 乙亥 玄宗 開元二三 閏十一月

736 丙子 玄宗 開元二四

737 丁丑 玄宗 開元二五

738 戊寅 玄宗 開元二六

739 己卯 玄宗 開元二七

74○ 庚辰 玄宗 開元二八

741 辛巳 玄宗 開元二九

742 壬午 玄宗 天寶一

743 癸未 玄宗 天寶二

744 甲申 玄宗 天寶三

745  乙酉 玄宗 天寶四

746  丙戌 玄宗 天寶五 閏十月

747 丁亥 玄宗 天寶六  

748  戊子 玄宗 天寶七

749 己丑 玄宗  天寶八

75○ 庚寅 玄宗 天寶九

751 辛卯 玄宗 天寶一○

752 壬辰 玄宗 天寶一一

753 癸巳 玄宗 天寶一二

754 甲午 玄宗 天寶一三 閏十一月

755 乙未 玄宗 天寶一四

756 丙申 肅宗 至德一(玄宗天寶一五) 七月改元

757 丁酉 肅宗 至德二 閏八月

758 戊戌 肅宗 乾元一(至德三) 二月改元,復以載為年

759 己亥 肅宗 乾元二

76○ 庚子 肅宗 上元一(乾元三年) 閏四月改元

761 辛丑 肅宗 上元二

762  壬寅 肅宗 寶應一 四月改元

763  癸卯 代宗 廣德一(寶應二)七月改元 閏正月

764  甲辰 代宗 廣德二

765  乙巳 代宗 永泰一 閏十月

766 丙午 代宗 大曆一(永泰二年) 十一月改元

767 丁未 代宗 大曆二

768  戊申 代宗 大曆三 閏六月

769  己酉 代宗 大曆四

77○  庚戌 代宗 大曆五

771  辛亥 代宗 大曆六

772  壬子 代宗 大曆七

773 癸丑 代宗 大曆八

774 甲寅 代宗 大曆九

775 乙卯 代宗 大曆一○

776  丙辰 代宗 大曆一一

777  丁巳 代宗 大曆一二

778 戊午 代宗 大曆一三

779 己巳 代宗 大曆十四

78○ 庚申 德宗 建中一

781 辛酉 德宗 建中二

782 壬戌 德宗 建中三

783 癸亥 德宗 建中四

784 甲子 德宗 興元一

785 乙丑 德宗 貞元一

786 丙寅 德宗 貞元二

787 丁卯 德宗 貞元三

788 戊辰 德宗 貞元四

789  己巳 德宗 貞元五

79○ 庚午 德宗 貞元六

791 辛未 德宗 貞元七

792 壬申 德宗 貞元八

793 癸酉 德宗 貞元九

794 甲戌 德宗 貞元十

795 乙亥 德宗 貞元十一

796 丙子 德宗 貞元十二

797 丁丑 德宗 貞元十三年 丁丑 三十九歲(七九七)

798 戊寅 德宗 貞元十四

799 己卯 德宗 貞元十五

8○○ 庚辰 德宗 貞元十六

8○1 辛巳 德宗 貞元十七

8○2 壬午 德宗 貞元十八

8○3 癸未 德宗 貞元十九

8○4 甲申 德宗 貞元二十

8○5 乙酉 德宗 貞元二十一年(一~七月)(順宗 永貞元年 八~十二月)

8○6 丙戌 憲宗 元和一

8○7 丁亥 憲宗 元和二

8○8 戊子 憲宗 元和三

8○9 己丑 憲宗 元和四

81○ 庚寅 憲宗 元和五

811 辛卯 憲宗 元和六

812 壬辰 憲宗 元和七

813 癸巳 憲宗 元和八

814 甲午 憲宗 元和九

815  乙未 憲宗 元和一○

816  丙申 憲宗 元和一一

817  丁酉 憲宗 元和一二

818  戊戌 憲宗 元和一三

819 己亥 憲宗 元和一四

82○ 庚子 憲宗 元和十五

821 辛丑 穆宗 長慶一

822 壬寅 穆宗 長慶二

823  癸卯 穆宗 長慶三

824  甲辰 穆宗 長慶四

825  乙巳 敬宗 寶曆一

826  丙午 敬宗 寶曆二

827  丁未 文宗 太和一

828  戊申 文宗 太和二

829  己酉 文宗 太和三

83○  庚戌 文宗 太和四

831  辛亥 文宗 太和五

832  壬子 文宗 太和六

833  癸丑 文宗 太和七

834  甲寅 文宗 太和八

835  乙卯 文宗 太和九

836  丙辰 文宗 開成元

837  丁巳 文宗 開成二

838  戊午 文宗 開成三

839  己未 文宗 開成四

84○  庚申 文宗 開成五

841  辛酉 武宗 會昌一

842  壬戌 武宗 會昌二

843  癸亥 武宗 會昌三

844  甲子 武宗 會昌四

845  乙丑 武宗 會昌五

846  丙寅 武宗 會昌六

847  丁卯 宣宗 大中一

848  戊辰 宣宗 大中二

849  己巳 宣宗 大中三

85○ 庚午 宣宗 大中四

851  辛未 宣宗 大中五

852  壬申 宣宗 大中六

853  癸酉 宣宗 大中七

854  甲戌 宣宗 大中八

855  乙亥 宣宗 大中九

856  丙子 宣宗 大中一○

857  丁丑 宣宗 大中一一

858  戊寅 宣宗 大中一二

859  己卯 宣宗 大中一三

86○  庚辰 懿宗 咸通一 

861  辛巳 懿宗 咸通二

862 壬午 懿宗 咸通三

863 癸未 懿宗 咸通四  

864  甲申 懿宗 咸通五

865  乙酉 懿宗 咸通六

866  丙戌 懿宗 咸通七

867  丁亥 懿宗 咸通八

868  戊子 懿宗 咸通九

869  己丑 懿宗 咸通一○

87○  庚寅 懿宗 咸通一一

871  辛卯 懿宗 咸通一二

872  壬辰 懿宗 咸通一三

873  癸巳 懿宗 咸通一四

874  甲午 僖宗 乾符一

875  乙未 僖宗 乾符二

876  丙申 僖宗 乾符三

877 丁酉 僖宗 乾符四  

878  戊戌 僖宗 乾符五

879  己亥 僖宗 乾符六

88○  庚子 僖宗 廣明一

881 辛丑 僖宗 中和一

882  壬寅 僖宗 中和二

883  癸卯 僖宗 中和三

884  甲辰 僖宗 中和四

885  乙巳 僖宗 光啟一

886  丙午 僖宗 光啟二

887  丁未 僖宗 光啟三

888  戊申 僖宗 文德一

889  己酉 昭宗 龍紀一

89○  庚戌 昭宗 大順一

891  辛亥 昭宗 大順二

892  壬子 昭宗 景福一

893  癸丑 昭宗 景福二

894  甲寅 昭宗 乾寧一

895  乙卯 昭宗 乾寧二

896  丙辰 昭宗 乾寧三

897  丁巳 昭宗 乾寧四

898  戊午 昭宗 光化一

899  己未 昭宗 光化二

9○○  庚申 昭宗 光化三

9○1 辛酉 昭宗 天復一

9○2  壬戌 昭宗 天復二

9○3  癸亥 昭宗 天復三

9○4  甲子 昭宣帝 天佑一

9○5  乙丑 昭宣帝 天佑二

9○6  丙寅 昭宣帝 天佑三

9○7  丁卯 昭宣帝 天佑四(梁 太祖 開平一)

五 代 

 後梁 

9○7 丁卯  太祖 開平一(唐 昭宣帝 天佑四)

9○8 戊辰  太祖 開平二

9○9 己巳  太祖 開平三

91○ 庚午  太祖 開平四

911  辛未  太祖 乾化一

912 壬申  太祖 乾化二

913  癸酉  末帝 乾化三

914  甲戌  末帝 乾化四

915  乙亥  末帝 貞明一

916  丙子  末帝 貞明二

917 丁丑  末帝 貞明三

918 戊寅  末帝 貞明四

919  己卯  末帝 貞明五

92○  庚辰  末帝 貞明六

921  辛巳  末帝 龍德一

922  壬午  末帝 龍德二

923 癸未  末帝 龍德三(後唐 莊宗 同光一)

 後唐

923 癸未 莊宗 同光一(後梁 末帝 龍德三)

924 甲申 莊宗 同光二

925  乙酉 莊宗 同光三

926  丙戌 莊宗 同光四(明宗 天成一)

927  丁亥 明宗 天成二

928  戊子 明宗 天成三

929  己丑 明宗 天成四

93○  庚寅 明宗 長興一

931  辛卯  明宗 長興二

932  壬辰  明宗 長興三

933  癸巳  明宗 長興四

934  甲午 閔帝 應順一(廢帝 清泰 一)

935  乙未 廢帝 清泰二

936  丙申 廢帝 清泰三(後晉 高祖 天福一)

 後晉

936  丙申 高祖 天福一(後唐 廢帝 清泰三)

937  丁酉 高祖 天福二

938  戊戌 高祖 天福三

939  己亥 高祖 天福四

94○  庚子 高祖 天福五

941  辛丑  高祖 天福六

942  壬寅  高祖 天福七

943  癸卯 出帝 天福八

944  甲辰 出帝 開運一

945  乙卯 出帝 開運二

946  丙午 出帝 開運三

 後漢

947  丁未 高祖 天福一二

948  戊申 高祖 乾祐一

949  己酉 隱帝 乾祐二

95○ 庚戌 隱帝 乾祐三

 後周

951  辛亥 太祖 廣順一

952  壬子 太祖 廣順二

953  癸丑 太祖 廣順三

954  甲寅 世宗 顯德一

955  乙卯 世宗 顯德二

956  丙辰 世宗 顯德三

957  丁巳 世宗 顯德四

958  戊午 世宗 顯德五

959  己未 世宗 顯德六

96○  庚申 恭帝 一

十國年表

96○  庚申 太祖 建隆一

961  辛酉 太祖 建隆二

962  壬戌 太祖 建隆三

963  癸癩 太祖 乾德一

964  甲子  太祖 乾德二

965  乙丑  太祖 乾德三

966  丙寅  太祖 乾德四

967  丁卯  太祖 乾德五

968  戊辰  太祖 開寶一

969  己巳  太祖 開寶二

97○  庚午  太祖 開寶三

971  辛未  太祖  開寶四

972  壬申  太祖 開寶五

973  癸酉  太祖  開寶六

974  甲戌  太祖  開寶七

975  乙亥  太祖  開寶八

976  丙子 太祖 開寶九(太宗 太平興國 一)

977  丁丑 太宗 太平興國二

978  戊寅 太宗 太平興國三 

979  己卯  太宗  太平興國四

98○  庚辰  太宗  太平興國五

981  辛巳  太宗  太平興國六

982  壬午  太宗  太平興國七

983  癸未  太宗  太平興國八

984  甲申 太宗 雍熙一

985  乙酉  太宗 雍熙二

986  丙戌  太宗  雍熙三

987  丁亥  太宗 雍熙四

988  戊子  太宗 端拱一

989  己丑  太宗 端拱二

99○  庚寅  太宗 淳化一

991  辛卯  太宗 淳化二

992  壬辰  太宗 淳化三

993  癸巳  太宗 淳化四

994  甲午  太宗 淳化五

995  乙未  太宗 至道一

996  丙申  太宗 至道二

997  丁酉  太宗 至道三

998  戊戌  真宗 咸平一

999  己亥 真宗 咸平二

1○○○ 庚子 真宗 咸平三

 

引用資料

舊唐書

全唐文

資治通鑑

歷代名人年里碑傳總表 姜亮夫

唐代詩文六家年譜 羅師聯添 學海出版社 

唐才子傳校箋 傅璇琮 北京中華書局

唐魏文貞公徵年譜 清 王先恭 臺灣商務印書館 新編中國名人年譜集成 第十六

 輯 一九八一、一二

唐顏師古先生籀年譜 羅香林 臺灣商務印書館 新編中國名人年譜集成 第十八輯

 一九八二、十

唐玄奘法師年譜 曾了若 臺灣商務印書館 新編中國名人年譜集成 第二十輯 一

 九八六、六

唐張子壽先生九齡年譜 楊承祖 商物印書館 新編中國名人年譜集成 第十一輯 

 一九八○、一一 

元次山年譜 世界書局新校元次山集附 孫 望 原載金陵大學文學院季刊二卷一期

 金陵大學文學院學生自治會編印 一九三五、三 一九五七年排印單行本 元次山

 文集附刊 香港龍門書店影印

顏魯公年譜 清 黃本驥 中華書局四部備要本顏魯公集 

李白與杜甫 郭沫若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一九七一、一一

蕭穎士研究 潘呂棋昌 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八三、十 

唐劉吏部晏年譜 鞠清遠 臺灣商務印書館 新編中國名人年譜集成第十三輯 一九

 八一、四

蕭存事蹟與交遊考述 潘呂棋昌 唐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 文史哲出版社  一九九一 

苻載生平事蹟考述  潘呂棋昌  未出版

韓愈研究 羅師聯添 學生書局 一九八八、七增訂三版 

白樂天年譜 羅師聯添 國立編譯館 一九八九、七

呂和叔學譜 馬承驌 洪氏出版社(原樂天出版社)一九七七、七、一六 

柳宗元事蹟繫年暨資料類編 羅師聯添  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一九八一

 、一二 

李德裕年譜 傅璇琮 山東齊魯書社 一九八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