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演讲哲理小故事:面对“爱之泪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4:21:29


博主:星洪  发表时间:2011-09-12 06:44:47 
 
  听说印度导游有一句名言,说世上只有两种人:到过泰姬陵的和没到过泰姬陵的,可见泰姬陵知名度之高了。作为中国的一个小老百姓,我也许一辈子也没有福分到印度去亲身感受一下那个泰姬陵吧?翻翻材料,了解一下,即使终身只配给人当“分母”,做人家的“陪衬”,也就心甘了罢!
  
  我就去查阅关于泰姬陵的材料,亲自去不了,暂且做一回神游吧——泰姬陵是十三个半世纪前印度蒙兀儿皇帝沙加汗,为他难产而死的爱妃蒙泰兹建的一座“举世无匹”的陵墓。他与他的这位爱妃,有不少相爱的感人的故事,尤其是在当地,流传的竟有几个版本。我们所能够知道的,是这项诺大的工程在当时,他“动员”了大概有两万多的人工,从国境内外搜罗进口无数建材珍宝,耗时二十二载始建成。
  
  
  耗费了如此大的人力物力的泰姬陵,据说整个是女性美:造型线条柔和饱满,洁白,高雅,温柔而又宽宏;尤其难得的是可亲——见它不需要跋山涉水,也没有险峻费力的攀登;它与周遭环境和谐地相依相容,任天光云影映照它的颜面和面前那方水镜。
  
  后有大诗人泰戈尔的诗句,把它比喻作“一滴爱之泪珠,永恒不灭”。
  
  还据说泰姬陵神奇,神奇就在于它的白大理石穹窿会随天光时辰变幻色彩;当月华泼洒在平台上,各色镶嵌宝石的反光映照得整座泰姬陵闪烁璀璨,而次晨日出时分又渲染成粉红的酡颜……因而泰戈尔咏叹泰姬陵以它“寂寂的美丽形式”,俘获了时间,征服了死亡:“虽则帝国崩土单向尘埃,多少世纪消失在阴影里,那大理石却依旧向星空叹息:'我记得'……”泰戈尔想说美丽能够战胜时间与死亡,而我读到的材料则说:“通过泰姬陵只有一条窄路,两旁垃圾堆成小山,胡乱搭的帐篷里住着人家,帐外破布招展,裸身的小孩向过往车辆亲切挥手。我无意间瞥见一个小女孩的笑靥,在凄惨肮脏的贫窟里如瞬息绽开的一朵花,其后每当我想这泰姬陵的风姿容颜,这个瞬间的画面也时隐时现。美的事物总伴随着悲哀,却是因为种种不同的缘故啊。……”是的,我以为不错,时间往往能够抹去一切,尤其是能够抹去伤痕,淡去血腥,让所有生存的人们看到的只是一片曙光,五彩纷呈,让生活感到温暖,内壳其实早已空了。比如三十年代孤军浴血的鲁迅与众“哈巴狗”之间的血腥的争战,现在都化作云雾蒸发掉了,剩下了只是众文人墨客的文采与才学,所以如今一而再而三地出版一部部“文集”;所以现今的年轻人竟敢于大放厥词,说什么鲁迅其实没什么了不起,让鲁迅去饮“最后的一杯毒酒”,等等等等。我国的万里长城也是如此,现在几乎所有的人们都在那里看出的是秦始皇的“远见”和“英明”,毕竟统一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大前提,大好事。至于无数死难的劳工的尸骨和血泪,统统早就葬身于黄泉地下了;至于流传至今的孟姜女,实在不过是从一根如何也掩不住的枯藤里,敷衍出来的一则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在那里充其量做个“陪衬”罢。
  
  
  然而,生生息息不断繁衍下去的草民们,并不在意谁的理论,只管在这个社会生活下去。有人说他们早已麻木,抑或是早已看透,——其实他们本能地早就懂得:这一切有什么至关紧要呢?活着,就是理论,就是一切吧!
  
  翻开历史,我看到,所有的“智者”他们其实都懂得“草民们”,管他们叫作能够载舟亦能够覆舟的“水”;而这个“水”源源不断地流淌至今,又怎么样了呢?
  面对一滴永恒不灭的“爱之泪珠”,我只有寒心不已。
  
  星洪写于2004.01.24
  

本文来源于 博客日报 原文链接:http://xinghong.bokerb.com/blog.php?do=blog&event=view&uid=4999&ids=16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