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闺蜜前5名是谁:自拟双解唇风汤合湿敷法治疗剥脱性唇炎30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28:41
因不明,局部表现为口唇暗红、微肿、反复脱屑,屑呈乳白色布及全唇,不易拭去,观之似口唇粘满糠麸,表面干燥,无痛,寒冷干燥季节可伴发皲裂、渗出及疼痛。病变仅损害口唇黏膜,与口周皮肤界限清晰。本病易反复发作而成为慢性,好发于儿童和青年女性,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30例均系门诊患者,男8例,女22例;年龄6~15岁20例,16~25岁8例,26~40岁2例。病程最长者8年,最短者15天。并且取同期一般资料相同的30例为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1)双解唇风汤组成:生地25g,元参15g,石膏10g,麦冬15g,甘草10g,金银花20g,桔梗20g,丹皮10g,藿香20g,知母20g,丹参15g,蒲公英30g。以上药浓煎30min,两煎取汁100ml,口服,每天2次,7剂为1个疗程,并观察疗效;(2)湿敷法:黄连10g,黄柏5g,茵陈20g,加水50ml,浸泡30min,煎水湿敷,每天3次,每次15~30min,连用5~7天。对照组:口服罗红霉素、扑尔敏,每天3次。外用鱼肝油软膏外涂口唇,每天3次,疗程为15天。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1周内消失,2年内未复发者;显效:症状1周内消失,2年内有复发,服上方仍有效者;好转:症状有一定程度减轻者。
   
  2.2 治疗效果 治疗组痊愈23例,显效5例,好转2例。对照组无痊愈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10岁,2000年11月5日初诊,口唇及周围皮肤干燥、灼痛半年,曾内服抗生素、维生素及扑尔敏等,外涂鱼肝油软膏,均无效验,查见上、下唇及周围皮肤色暗红,下唇干燥。经自拟双解唇风汤合湿敷法治疗,症状1周内消失,2年内未复发。
    
  4 讨论

  剥脱性唇炎属于慢性复发性皮肤病,原因不明,与日光照射、外用药物及某些不良习惯(如舐唇、咬唇等)有关。临床表现为唇红缘皮肤轻度红肿,继而发生皲裂、自觉疼痛,反复发作。本病属祖国医学的“唇风”范畴,如《诸病源候论》紧唇候记载“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乍瘥乍发,积月累年谓之紧唇,亦名潘唇”。本病多由脾阴不足,胃腑蕴热,郁久化火,火邪熏蒸唇舌,伤阴化燥所致。笔者自拟“双解唇风汤”,方中生地、玄参、麦冬滋阴润燥,壮水制火,诸药相配,具有湿热润燥,散风止痒之效。石膏辛、寒以助脾胃运化,并可防滋阴药碍胃,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抗真菌、消炎、镇痛作用。丹皮凉血滋阴,桔梗载药上行,知母滋阴清热,丹参能够调节组织修复与再生,并能抗菌、抗炎,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制作用,蒲公英具有抗菌、抗溃疡、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若寒以泻其火,共成清上彻下之功。甘草能泻火及调和诸药。方药与唇风病情相符,故效著。外用黄连、黄柏、茵陈煎汁湿敷,对皮肤真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黄连为大苦大寒之品,为治湿火郁结之要药,清热泻火尤治脾胃实火;黄柏亦苦寒,助黄连泻火解毒,三药同用从而使组织再生,病变获愈。
    
  (编辑云 兆)

  作者单位:154002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爱心医院

 

相关文章推荐

  • 急性群发氯化氢中毒抢救中的护理组织管理和措施
  • N-乙酰-L-半胱氨酸对急性SiO2染尘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 某动力厂变电所工频辐射及女工健康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