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团子蘑菇的功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团学工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20:31:07
团学新闻
《法律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提升》课程进行时——探索“体验式”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关注学生
(2011-11-7 17:52:50)
文/周蔓仪
11月3日,周其洪老师早早地来到了明法605,这一天并不是惯常进行《法律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提升》课程的周日,周老师来这里的目的主要是针对单个同学做一对一咨询。暖色系的沙发,圆形的小桌,简单典雅的布置,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让整个咨询的气氛轻松而愉悦。
11月,作为人大法学院法律硕士教育改革试点的课程之一—《法律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提升》已经进行了半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除了体验式的课堂以外,一些充满实践特性并充分关注个体的举措也赢得了同学们的好评。课程已经进行的课下活动包括与周老师的一对一咨询、参观微软以及亲临庭审现场旁听等。
这一课程的负责人是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郑小敏老师和资深法律职业规划辅导师周其洪老师。据两位老师介绍,这门课程强调互动性与实践性,课程采取的不是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的授课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主”的参与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老师只是课程的“教练员”,学生们才是“场上运动员”,是课程的主角。前半学期课程内容以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为主要目标来设计安排,而后半学期课程,学生将真正“扮演”教师角色,大部分课程将完全由学生设计和实施。郑老师、周老师以及外请资深职场法律人将对同学们课堂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

 
一对一咨询:心与心的碰撞
一对一咨询主要是针对每位同学在法律职业规划和人生选择中所遇到的问题做深入的解读和互动式的探究,咨询时间为每周三全天,每位同学都有1小时30分钟的时间与老师面对面地探讨自己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在咨询前,同学们通常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一些个人简历的完善和一系列科学的职业测评。
在一对一咨询过程中,同学们都感到有很大的收获。“我感到有种愿意别人了解的感觉,老师分析我的困惑,积极帮我规划未来职业发展路径,让我觉得明天有事情做,很充实。”11月3日刚刚进行了咨询的董芳芳如是说。同学张奇认为:“老师的一对一咨询不是解决具体问题,而是一个引导性的对自己的探索,是根据每个人的性格、条件、差异、优劣势等去分析每条道路的可行性,最主要的是找出较为适合自己的职业可行性方案,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一对一咨询中老师提出的一些意见也为同学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指导。同学张瑞睿认为老师提出的“职业试穿”建议对她帮助很大;而同学卢高攀在这个过程中则充分认识到了坦诚相待的重要性。
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认知职业
除了一对一咨询,大量的课外实践体验活动也是课程的重要特征。10月底至11初,同学们分别进行了四次课下实践体验活动:1 0月22日、10月29分别组织学生参加了“律政精英沙龙”之“证券金融律师实务漫谈”讲座和“律政精英沙龙”之“诉讼仲裁律师实务漫谈”讲座; 11月1日前往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旁听互动在线诉百度的反垄断案件;11月4日前往北京微软总部参观并与法务部门和校园招聘人员做深入交流互动。
11月1日的庭审旁听让同学们与真正与实务部门零距离,对庭审程序和法律适用等问题有了深入地了解和思考,感受了法官和律师的风采,而庭审结束后所有同学又做了梳理庭审程序的作业,加强了对程序法的理解和研读。同学赵新越在感想中写道:“这次旁听庭审让我第一次亲眼看到了法庭的面貌和法官的工作状态,审判虽然不是法官的唯一工作,但毕竟是很重要的部分,或者可以说是他们工作的精华和缩影。”

 
11月4日,同学们前往望京微软总部做了参观。首先,同学们参观了微软技术中心,感受了微软的Ehome以及数据管理中心,并体验了充分融合了即时动态捕捉、影像辨识、麦克风输入、语音辨识、社群互动等功能的3D体感摄影机,充分感知到了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以及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和魔力。此后,微软法律及公司事务部知识产权总经理于维东介绍了微软概况并与同学们分享了法律工作的经验。接着,同学们微软公司人事部,负责校园招聘的人员进行了一次现场电话会议,其对校园招聘项目以及实习申请等流程做了深入解读。最后,目前在微软法务部工作的杰出校友师兄云轩与大家充分地分享了学习、生活、求职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同学们就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与之进行了交流互动。

 
 
对于此次参观的收获,同学孙立娜表示:“通过云轩师兄的介绍,我了解到如果我们想在毕业后在外企从事公司法务的工作,毕业后我们可以先在比较大型的律所锻炼一两年,积累工作经验,从自己接手的案子中一方面可以拓宽知识面和习得人际沟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找寻自己的兴趣所在。拥有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后,我们再申请进入像微软这样的大公司做in-house counsel的话,会比较有优势,而且能够比较快的进入工作状态。”
一系列实践活动对课程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更是极好的探索。这样的过程让学生亲身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使学生直观、准确地认知职业。
体验式课堂:发挥情感的作用,情知合一
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课程也充分践行了情知教学论、现代学习观和现代教学论;其操作程序是入境激情、对话移情、探究动情、实践纵情、评述析情;其实现条件是创设适宜的情境,发挥情感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场所,提高教师的素质。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一种新的现代教学模式,更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
10月16日的课堂上主要进行了霍兰德理论的讲授互动。同学们通过充分的互动,了解了职业生涯中人格类型和职业环境的适配。通过个性小测试的方式,认识到个人职业兴趣与职业环境特点一致, 将给我们带来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反之,会导致无法决策、不满意的决策和缺乏成就感, 即迷茫、困惑,痛苦、缺乏兴趣、对现状不满意、对未来失去希望等,严重影响个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课程还邀请了来自北京市二中院的校友——周薇与大家分享法硕学习和找工作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周薇师姐是2010级法硕的优秀毕业生,她非常优异的学习成绩以及求职二中院的整个过程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周薇通过龟兔赛跑的改编版小故事深入浅出的为大家解析了研究生学习阶段应该努力的方向与思考的方式。

其后的课程中课程还举办了一次模拟法庭,案例源自于萨伯的《洞穴奇案》。同学们被分为“法官”、“检察官”、“被告人”、“陪审团”、“律师”五个角色,完全模拟庭审现场,公诉方和被告人委托的辩护律师,唇枪舌战,针锋相对、寸步不让,针对案件做了精彩的辩论。这是一场睿智法理的雄辩和同学才华的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辩论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会了如何在最短地时间内形成观点并作出最富逻辑地表达。同时,同学们也认识到了自身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方面知识存在的问题,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查漏补缺。

郑小敏老师说,这门课程也是学院党委加强就业工作和学生工作的一个努力。虽然课程名称为《法律职业规划与就业能力提升》,但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并非完全针对法科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法律工匠”,更在于启迪学生思考职业发展和个体生命的意义,注重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和完善的人格培养,希望同学们成为一名真正有思想的法律人,学会“象法律人一样的思考,象法律人一样的工作”。所以课程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正如同学漆禹所说:“这门课能帮助大家找到自己的方向,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些对于一个非法学科班出身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阅读链接:《法律职业规划及就业能力提升》首次开课:互动式教学新模式探索法科学生职业发展/xsgz/ShowArticle.asp?ArticleID=33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