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丽:反阿是穴——肌肉起止点疗法及其临床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4:27:26


摘要:反阿是定疗法是在《内经》取穴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解剖学和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它具有和阿是穴相反的分布规律及特性,对软组织急慢性损伤均有较好的疗效。并介绍反阿是穴的命名、定位、临床运用、注意事项等。


关键词 :阿是穴;反阿是穴;肌肉起止点;软组织损伤;经筋。

反阿是穴——肌肉起止点疗法 ,是笔者根据《内经》中关于取穴的基本原则,结台现代解剖学,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具有和阿是穴相反的分布规律及特性,对“经筋”类疾病,如关节、软组织损伤、疼痛等,有较好的疗效。现就反阿是穴的理论基础和其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一、 理论基础 :


1 理论渊源

在经筋的“小整体”范围内,笔者根据治痛穴位的特性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位于病灶局部的狭义的阿是穴:它的特性是,按压时患者当即感到局部疼痛加重或被诱发而无舒适感,对疼痛有“开灯”一样的作用,其病灶局部以炎性反应为主,中医辨证多属于实证第一类是分 布与阿是穴相反的反阿是 穴:它的特性是,当按压时疼痛当即消失或明显减 轻.对于疼痛有“关灯”一样的作用,中医辨证多属于虚证第三类是正反穴 (两性穴 ):它也位于病灶局部(原属广义阿是穴范畴),它的特性是,按压时患者 感到酸痛加重或被诱发的同时,还伴随有轻松、畅快之感.其病灶局部多以血液循环障碍为主 ,中医辨证多属于虚实夹杂证。


2 命名依据

顾名思义 ,反阿是穴和阿是穴 是“相反”的,无论是在穴性还是在分布规律上都具有普遍的对立性在穴性上,按压阿是穴,则患者的疼痛就加重或被诱发出 ;而反阿是穴则相反,即按压反阿是穴时 。则患者的疼痛立即消失或 明显减 轻在部位上,大多数反阿是穴与阿是穴在同一块肌肉或邻近相连的肌肉上一般来说,若阿是穴位于肌肉的止点,则反阿是穴必位于该肌肉的肌腹或起点上;若阿是穴位于肌肉的起点上,则反阿是穴就位于肌肉的肌腹或止点上;菪阿是穴位于肌腹时,反阿是穴就位于肌肉的起、止点上。所以,笔者又将反阿是穴取穴法称为“肌肉起止点取穴法”。


3 定位要点

先确定疼痛所属肌肉或疼痛部位(或邻近部位)所附着的主要肌肉,然后在此肌肉的起止点或肌腹的隆起最高处以指压来寻找反阿是穴。临床同时发现,反阿是穴通常位于肌肉中肌纤维最紧张的部位,并且可触及紧张或条索状的肌纤维。正确的反阿是穴有两个特征:(1)按压该穴时,局部疼痛、压痛,或关节活动痛立即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这是检验是否为反阿是穴的唯一标准 (2)反阿是穴本身有时有明显压痛(刺痛或酸胀)。这是寻找反阿是穴的重要体征,如有多条肌肉受累,则会有多个反阿是穴。


4、反阿是穴针灸法

反阿是穴主要用 于中医“经筋”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中软组织、关节的损伤或疼痛。在临床实践中,当视病情轻重缓急,选用点揉、毫针刺、毫针埋针、火针、水针、小针刀、艾灸等方法。一般来说,轻 度疼痛可以采用点揉或毫针针刺,多可一次治愈;症状较重或顽固者,可采用毫针埋针、火针 、水针 以及小针刀等。


5 注意事项

在采用反阿是穴疗法时,最关键的是取穴必须准确。在指压反阿是穴的同时,嘱患者活动肢体,如疼痛(包括活动痛)完全消失说明取穴准确。然后再在该点上进一步采用点揉或针刺等相应的治疗方法。对于易复发的病症,如网球肘等,可在疼痛消失后.继续在反阿是穴埋针或给予水针等方法以延长和加强对穴位的刺激。

反阿是穴是指位于肌肉起点或肌腹中的与阿是穴相对应的穴位,按压穴点则原病灶疼痛和关节活动痛立即缓解,是一种新的取穴方法。反阿是穴位置和特性是:大多数反阿是穴都与阿是穴分部在同一块肌肉或互为相邻的肌肉上,若阿是穴位于肌肉止点,则反阿是穴必位于该肌肉的肌腹或起点上;若阿是穴位于肌肉起点 ,则反阿是穴必位于该肌肉的肌腹或止点上;若阿是穴位于肌腹,则反阿是穴必位于该肌肉的起点或止点上;按压反阿是穴 ,则该患者的疼痛就立刻消失或明显减轻。

《灵枢 ·九 针 十 二 原 》日 :“刺之要 , 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 ,明乎若见 苍 天 。”气至而有效,常指“气至病所 ”,也就是说下针的部位并非病灶(阿是穴 )部位,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反阿是穴取穴法体现的就是一种具体到经筋的“整体 ”观念 ,强调的是“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反阿是穴与阿是穴相对而言,阿是穴是以“痛 ”为腧 ,反阿是穴是 以“舒 ”为腧 (即按压穴点原痛灶疼痛缓解),常位于肌肉中肌纤维最紧张的部位 ,其下常可触及紧张甚或条索状的肌纤维,提示肌纤维的过度紧张,痉孪是导致疼痛的重要原因。因为肌肉持续过度紧张会损伤肌肉中不耐牵拉的薄弱部分而导致疼痛,而疼痛又刺激肌肉更加紧张,另一方面,肌肉紧张使其产生更多的代谢产物 ,又使血供减少 ,局部废 物无法 送走 ,营养物质又送不进来,这种恶性循环使疼痛加重或慢性化,而通过在反阿是穴上的针刺治疗,恰可遏制这些紧张的肌纤维 ,疏经活络,从而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取得很好疗效。反阿是穴打破了传统的取穴思维 ,是一种“痛外治痛”的方法 ,由于治疗时病人痛苦小 ,易于接受。故 “反阿是穴治疗疼痛 ”不失为一种治疗疼痛的、可广泛推广的新疗法 。



肌肉的起止点
脊椎有关肌肉
腹直肌:
起:耻骨联合上缘
止:第5、6、7肋骨之软骨
腹外斜肌:
起:最后8条肋骨的外缘
止:腹白线、盆骨、阔腱膜
腹内斜肌:
起:胸腰筋膜、髂嵴、
止:腹白线、耻骨嵴、最后3条肋骨
腹横肌:
起:胸腰筋膜、最后6条肋骨的软骨、髂嵴
止:腹白线、耻骨嵴
竖棘肌:
起:骶骨
止:枕骨、全部脊椎的横突及棘突、肋骨骨角
肩胛部分肌肉
斜方肌:
起:枕骨、第7颈椎及全部胸椎
止:肩峰、肩胛棘、锁骨外三分之一处
菱形肌:
起:(小)第7颈椎及第1胸椎的棘突;(大)第2~5胸椎的棘突
止:肩胛内缘
前锯肌:
起:8或9条肌骨的外侧表面
止:肩胛骨,靠近脊柱的一侧(内侧)的整个前表面。
肩关节有关肌肉
小圆肌:
起:肩胛骨后面的外侧缘
止:肱骨大结节,位于棘下肌附着点的下方
大圆肌:
起:肩胛骨后面的下角
止:肱骨臆面的小结节,与背阔肌肌腱熔为一体
背阔肌:
起:最后6条胸椎、腰椎、最后3~4条肋骨、髂嵴及肩胛下角
止:肱骨前面
胸大肌:
起:锁骨、胸骨、第1~6条肋骨间软骨及腹外斜肌的腱膜
止:肱骨大结节
三角肌:
起:锁骨外三分之一,肩峰及肩胛棘
止:肱骨三角肌粗隆
肘关节有关的肌肉:
肱二头肌:
起:短头喙突、长头盂上结节及关结盂唇
止:桡骨粗隆
肱肌:
起:肱骨远端前面
止:尺骨冠状突及肘关节囊
肱三头肌:
起:长头盂下结节、内侧头肱后桡神经沟、外侧肱骨后面大结节
止:尺骨的鹰嘴突
髋关节有关肌肉
臀大肌:
起:髂嵴、骶骨、尾骨及棘肌的筋膜
止:阔筋膜的髂胫束及股骨的臀肌粗隆
膝关节有关肌肉:
股四头肌:
起:股直髂前下棘、股中间股骨前外侧面、股外股骨大转子及股骨嵴、股内股骨嵴
止:以髌骨韧带附在胫骨粗隆上
股二头:
起:长坐骨粗隆、短头股骨嵴
止:腓骨头及胫骨外侧髁
半腱肌:
起:坐骨粗隆
止:胫骨内侧面
半膜肌:
起:坐骨粗隆
止:胫骨内侧髁
踝关节有关肌肉
腓肠肌:
起:股骨外侧棘内侧踝,踝关节囊
止:以跟腱附着在跟骨上
比目鱼肌:
起:腓骨头及胫骨内侧缘
止:以跟腱附着于跟骨上
胫肌前肌:
起:胫骨体及其外侧踝
止:第一足指骨及第一契状骨

(福建省南平市第一医院 张文兵 陈羽霄)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2年第 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