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游轮旅游线路:历 史 九 年 级 (下) 复 习 提 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1:39:44

历 史 九 年 级 (下) 复 习 提 纲

第1、2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           2、策源地:美国和德国

3、标志性发明:(1)电机的发明、应用       (2)内燃机的发明、应用

4、特点:内燃机取代蒸汽机,电能取代蒸汽能,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5、重大发明:(1)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有电报、电灯、蓄电池等。电器的广泛使用的影响?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2)1885年,德国工程师本茨和戴姆勒生产出首批汽车;美国的福特公司成为20世纪初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3)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出行方式及社会生活的内涵。预告航空新纪元的到来,飞机成为最便捷的远程交通工具。

6、影响:(1)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增加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3)形成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3、4、5课 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1、科学的长足进步(成就)

(1)牛顿 英国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创立了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推动了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                        (2)达尔文 英国 《物种起源》《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 提出进化论思想,作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结论 奠定了科学的人类起源理论的基础,使生物学进一步从神学的桎梧下解放出来.

(3)爱因斯坦 德国   创立狭义相对论,对人类研制核武器和平利用核能提供了理论基础,随后又创立广义相对论 使人类进入核能时代,加深人们对时空物质运动认识

2、欧洲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比较)

(1)时间:18世纪   (2)性质: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3)中心:法国   

(4)内容:①伏尔泰: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一生致力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倡导自然权利学说,主张开明专制。②孟德斯鸠:主君主立宪制,明确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原则,这一思想,为未来资产阶级政权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③卢梭:倡导“人民主权说”,提出“社会契约论”,这一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圣经”,也为其他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5)、影响:开启了民智,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促进了欧洲社会进步。

3、文学艺术的繁荣(主要作品)

英国: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 充溢着人文主义的理想和时代精神

俄国: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俄国社会的百科全书,“俄国革命的镜子”       意大利: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体现人性化和个性化

荷兰:凡高 《向日葵》 凹显个性的张扬和对生命的理解

德国:贝多芬 英雄交响曲 “乐圣”和“交响乐之王”

第7、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1918年11月)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国家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

(2)交战双方:同盟国——德国(核心)、奥匈帝国、意大利;

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开战后,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参加协约国作战。

(3)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4)战争过程:①战线:战场主要在欧洲,有西、东、南三条战线,西线最关键和具有决定意义。②重要战役:凡尔登战役:绞肉机、屠宰场、地狱

(5)结果: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6)性质: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7)影响:①给人类造成深重灾难和破坏。②客观上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a、世界格局变化——欧洲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逐渐下降 b、战争引起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俄国诞生。c、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9课、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一、背景:①内因——20世纪初,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经济、文化、政治落后,阶级矛盾、社会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    ②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二、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1917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十月革命:(1)列宁发表《四月提纲》,号召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2)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推翻临时政府,政权归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3)意义:①、是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②、打破了资本主义体系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③、鼓舞了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④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

三、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重点)

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

时间:1918——1920、 1921——1924

背景 为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保卫苏维埃政权     为发展生产和纠正战时共产主义的失误

内容 1、实行余粮收集制 2、实行单一的国有制

3、实行实物配给制 4、实行劳动义务制                                             1、实行粮食税收制 2、实行多种所有制

3、实行商品买卖制 4、实行按劳取酬工资制

作用 集中全国人力物力战胜了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 国民经济迅速恢复,人民生活有所改善,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第10课  斯大林时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注意弊端)

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联系中国的一化、人民公社花

时间:1926年起近10年、 1929——1932

内容:兴建6000个大型工矿企业 、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特点:高速度和优先发展重工业 主要通过行政手段组建集体农庄

成就:工业总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建成采用先进技术和集体劳动的社会主义大 农业

弊端 造成国民经济内部比例失调 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造成强迫命令 ,虚假数字,农业税过高,影响发展。

二、五年计划

1、时间:1928年起实施(1928—1933;1933—1937)

2、成就:提前完成,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 3、体制:国家计划管理体制,指令性计划经济

4、弊端:排斥市场调节,统的过死;压制积极性,缺乏动力与活力;效率低下,社会财富严重浪费

三、肃反运动(1936——1938年)(联系文化大革命

1、导火线:1934年基洛夫被刺事件  2、特点:肃反扩大化,造成许多冤假错案

3、后果:损失了党、政、军一大批优秀骨干,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干扰了经济的正常发展;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强化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影响了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追求。

第11课  西方世界秩序的调整和世界经济大危机

一 、巴黎和会

①时间:1919年1月—6月     ②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协约国取得胜利,同盟国失败。  

③目的:清算战败国,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按新的力量对比建立战后资本主义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④结果:1919年6月,签订《凡尔赛和约》(a、国际联盟盟约;b、对德和约),1920年1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倡仪者美国没有加入该组织。

⑤影响:对德国加以严惩,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的关系;和约无视中国的权益,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二、华盛顿会议:

①时间:1921年11月;    ②背景: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特别是美、日矛盾)十分尖锐;

③目的:协调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及限制海军军备; 

④结果:1922年2月,与会九国签订《九国公约》,美、英、日、法、意还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的《五国公约》,美国在会上提出了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⑤影响:暂时协调了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美国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及评价(重点):战胜国协约国集团基本上完成了对世界的重新瓜分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构建了战后资本主义新秩序。但该体系不是“和平”体系?,隐藏着难以克服的新老矛盾,缺乏制止战争的体制和手段,仅维持20年的和平,人类又卷入新的世界大战。

四、世界经济大危机:

时间:1929—1933年

导火线:美国股票价格暴跌

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

影响(重点):从美国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引发各国的政治和社会危机,加剧各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第12课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专政

一、罗斯福新政(重点)

内容:①整顿银行 支持大银行开业,淘汰小银行,恢复银行信用②调整农业 《农业调整法》,缩减耕地、屠宰牲畜、稳定农产品价格

工业复兴,《国家产业复兴法》这是新政的核心基础和核心措施,工业复兴法大大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整和控制

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失业救济

作用:渡过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形成                    

意大利 1922年 墨索里尼

德  国 1933年 希特勒

日  本 1936年 法西斯军部

三、希特勒法西斯暴行

1933.2 国会纵火案 残酷镇压共产党,实行纳粹党独裁,实行恐怖统治

1933年 屠杀犹太人 屠杀了数百万犹太人,夺取犹太人资产

第13、14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慕尼黑会议(重点):①实质:英、法绥靖政策的顶峰,牺牲小国利益,以达到“避战求和”“祸水东引”的目的。

②后果(影响):增强了德国实力,助长侵略气焰,直接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打开大门。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8月15日)

(1)爆发标志:1939年9月1,德国突袭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扩大:1941年6月22,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欧洲战场扩大

1941年12月7,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二战全面扩

(3)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经过

①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签订《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侵略性军事同盟。

1942年1月1,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期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③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军陷入苏军和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

④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召开雅尔塔会议(重点),会议决定要彻底打败德国,迫使它无条件投降,战后由四国分区占领,进行民主化改造,会议还缔结了《雅尔塔秘密协定》,损害了中国部分主权。雅塔会议对战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4)重要战役及转折点战役 :①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② A、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苏德战场转折点;B、阿拉曼战役(1943年)北非战场转折点;C、中途岛海战(1943年)太平洋战场转折点

(5)“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6)“二战”影响:a、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b、“二战”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7)两次世界大战启示:反对战争,珍惜和平,国与国之间应加强合作与沟通,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彼此的矛盾与争端。

第16课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一、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1)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2)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二、欧洲联盟的建立与发展

①背景:a、“二战”使西欧大伤元气,国际地位显著下降;b、在美苏冷战背景下,西欧为振兴经济,抗衡苏联,摆脱美国控制,走上联合自强道路。

②步骤:a、1951年,法、意、荷、比、卢、西德组建了“欧洲煤钢联营”;

b、1993年,欧共体→欧洲联盟(欧洲经济政治联盟);c、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

三、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①原因:a、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进行民主改革,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残余;b、1950年,美对日积极扶植,对抗社会主义阵营;c、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教育立国”、“科技立国”、“贸易立国”)

②表现:a、50年代中后期,经济高速增长;b、80年代下半期,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

第17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一、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的异同

名称: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匈牙利改革

时间:1956——1964 1986——1990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

背景调整斯大林时期的错误做法 苏联政治经济处于危机前的境地 跟随赫鲁晓夫改革

内容:1.经济:提高农业经营投资,改革工业体制;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外交:缓和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2.  经济:苏共二十七大根本变革经济体制.政治:经济改革受阻,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第三次人民代表大会修改宪法,取消苏共法定领导地位的条款. 3. 纳吉改革(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导致匈牙利事件爆发)→卡达尔改革(1964年成立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1968年全国推行计划与市场调节结合) →1989年实行以多党制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及混合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修改宪法→1990年匈牙利共产党失去领导地位.

特点:应急性、局部性、肤浅性 “民主化” 、“公开性” 没有突破计划经济框架

后果:揭开改革的序幕,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的经济政治体制。 社会混乱,民族矛盾激化,导致苏联解体(1991) 生活水平一度名列榜首,停止改革向纵深发展,内部危机、外部环境导致剧变

共同点:1.都想突破斯大林模式2.经济改革遇到阻碍,没能突破计划经济的旧框架.3、政治改革导致社会混乱,矛盾激化

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 内因——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使国民经济陷入困境,出现危机。

②改革成效不大,放弃党的领导权,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③历史积怨和民族矛盾激化。

外因——西方国家对苏联、东欧推行的遏制战略与和平演变

18课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一、亚洲

(1)印度独立:1、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47年8月“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

2、振兴: 20世纪90年代后,政府实行自由化和开放的政策

(2)新加坡 韩国:1、大力进行现代化改革2、积极利用外资,引进外国先进技术3、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的外向型经济;4、重视教育,综合国力有了较大发展,成为亚洲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二、非洲的民族独立斗争

点燃: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 1954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运动        高潮:1960年“非洲年”,17个国家         结束:1990年西南非洲纳米比亚获得独立

三、拉丁美洲

①巴拿马运河收回1977年美国被取消永久占领运河的特权,1999年美国把运河正式交还给巴拿马政府

②古巴革命卡斯特罗领导推翻亲美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9课   中东战争

一、巴勒期坦问题的由来

①19世纪末,散居欧洲的犹太人开始酝酿犹太复国主义运动;②“一战”后,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犹太人大批涌入巴勒期坦地区;③纳粹德国时期,犹太人移民运动达到了高潮;④1947年,联合国决定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各自的国家。

二、四次中东战争

1、中东战争的爆发: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告成立,5月15日,埃及等五个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发动进攻,战争爆发。之后,又爆发多次战争。

2、中东战争的特点:(1)四次中东战争发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前30年(2)一方是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国家,一方是美英支持下的以色列(3)以色列依仗美英的支持,不仅得以生存,而且领土不断扩大(4)巴勒斯坦问题至今未能解决。

3、中东战争的影响:战争不能解决中东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埃及与以色列通过谈判,实现关系正常化

三、巴以冲突与和谈进程

1、30多年来巴以冲突与和谈成为中东问题的核心 2、巴以冲突不断,和谈之路艰难而漫长

第20课  美苏冷战

美苏冷战概况示意图

 

过程 美国为首阵营 苏联为首阵营

序幕 邱吉尔“铁幕”演说(1946)  

标志 杜鲁门主义(1947)  

对峙 经济 马歇尔计划(1947) 经互会(1949)

军事 北约组织(1949) 华约组织(1955)

激化 柏林危机(1948、1958)古巴导弹危机(1962)

发展 缓和(70年代)、紧张(80年代里根政府“星球大战计划”)、再缓和(80年代中期)

终结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80年代末90年代初)

第21课全球化与多极化趋势

一、经济全球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宗旨是通过实施市场开

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实现。实质是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二、政治多极化:

1、政治格局趋走向:两极→  一超多强  →多极化 

2、科索沃战争反映了世界格局的的一超多强态势

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世各国的合作与协调。

 

http://news.sohu.com/20110125/n2790717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