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手游全民修仙:我爱语文--|语文课件|语文试卷|语导|电视散文|诗歌鉴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3:24:02

课外参考课本研读文言翻译教学争鸣作家资料趣味语文语文教参
新课程改革综论阅读教学研究写作教学研究综合性学习研究名师教育教学课堂教学艺术多媒体教学研究
人教版高中教案苏教版高中教案外国小说欣赏 教案语言文字应用 教案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中专题教案高中课堂实录高中名师阅读教学人教版初中教案苏教版初中教案初中专题教案初中课堂实录初中名师阅读教学
写作指导写作素材热点作文题高中写作教学设计高中优秀作文初中写作教学设计初中优秀作文
高考考点辅导高考试题研究高考考试技巧中考复习指导中考试题研究中考考试技巧
诗歌理论汉魏晋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现代诗歌鉴赏鉴赏杂文选录
汉语常识咬文嚼字文学常识对联文化红楼梦专题
计划总结教育方法学生评语班会设计家长会管理杂文
演讲致词报告总结晚会文艺领导讲话祝福赠言    论坛  博客  教育新闻  文章资料  资源下载  音乐飞扬  图片中心  书香一缕  教师书法 
文章高级搜索文章标题文章作者录 入 者关键字
所有栏目备课参考  ├ 课外参考  ├ 课本研读  ├ 文言翻译  ├ 教学争鸣  ├ 作家资料  ├ 趣味语文  └ 语文教参语文教研  ├ 新课程改革综论  ├ 阅读教学研究  ├ 写作教学研究  ├ 综合性学习研究  ├ 名师教育教学  ├ 课堂教学艺术  └ 多媒体教学研究教学设计  ├ 人教版高中教案  ├ 苏教版高中教案  ├ 外国小说欣赏 教案  ├ 语言文字应用 教案  ├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高中专题教案  ├ 高中课堂实录  ├ 高中名师阅读教学  ├ 人教版初中教案  ├ 苏教版初中教案  ├ 初中专题教案  ├ 初中课堂实录  └ 初中名师阅读教学作文教学  ├ 写作指导  ├ 写作素材  ├ 热点作文题  ├ 高中写作教学设计  ├ 高中优秀作文  ├ 初中写作教学设计  └ 初中优秀作文考试备战  ├ 高考考点辅导  ├ 高考试题研究  ├ 高考考试技巧  ├ 中考复习指导  ├ 中考试题研究  └ 中考考试技巧读书时间  ├ 文海拾贝  ├ 江南诗韵  ├ 名家诗集  ├ 历史钩沉  └ 电视散文诗歌专题  ├ 诗歌理论  ├ 汉魏晋诗鉴赏辞典  ├ 宋词鉴赏辞典  ├ 唐诗鉴赏辞典  ├ 现代诗歌鉴赏  └ 鉴赏杂文选录文化百科  ├ 汉语常识  ├ 咬文嚼字  ├ 文学常识  ├ 对联文化  └ 红楼梦专题教育管理  ├ 计划总结  ├ 教育方法  ├ 学生评语  ├ 班会设计  ├ 家长会  └ 管理杂文应用文萃  ├ 演讲致词  ├ 报告总结  ├ 晚会文艺  ├ 领导讲话  └ 祝福赠言同步训练  ├ 高中一册  ├ 高中二册  ├ 高中三册  ├ 高中四册  ├ 高中五册  └ 高中六册
  |
文章中心首页
|
备课参考
|
语文教研
|
教学设计
|
作文教学
|
考试备战
|
诗歌专题
|
文化百科
|
教育管理
|
应用文萃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语文 >> 文章中心 >> 备课参考 >> 趣味语文 >> 正文 鞋帽店之多愁善感的“行板如歌”作者:lc5424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563    更新时间:2007-4-24 
(帽子坐在电脑旁的“太师椅”上,头戴耳机,闭目凝听着《悲怆》交响曲,棉鞋和手套进来)
手套:哇!老大又听什么听哭了?泪流满面的?
(棉鞋走到帽子身边拍了拍帽子的肩膀)
棉鞋:喂、喂!老大!
(帽子睁开眼,见是棉鞋、手套,忙擦眼泪,并取下戴在头上的耳机,)
帽子:哦?你们来了……咳!真扫兴……
棉鞋:嗨!怎么说话呢这是?不欢迎我们?
帽子:不是、不是。我正在听《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呢……
手套:《悲怆》?我说呢……记得你曾说过,文革时,你朋友搞来一套《悲怆》的唱片来,你把门窗紧闭,音量调到最小来听。结果听完之后,你俩都难受了一夜……因为当时不是独自听,没哭出来!
(棉鞋向手套挤了一下眼)
帽子:不瞒你们说,我每次独自一人,闭着眼睛听《悲怆》,听着那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出来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流泪;尤其是在展开部,当主部主题由那种热情地、悲壮地大声疾呼,一直发展到绝望地、断肠地愁苦哀号时,突然,明朗抒情的副部主题出现了……就像穿过欲使人窒息的浓雾黑云,一道光亮带来了温情,带来了希望……
棉鞋:就像柴科夫斯基自己说得那样,“仿佛又呼吸到家乡的空气,听到妈妈和熟人的声音……即感到甜蜜温馨,又教人不敢置信”。
手套:就是!就连那个极力贬低柴科夫斯基的朗格,都不得不承认“《悲怆交响曲》,特别是它那抒情的‘主题歌’,也许是所有交响音乐中最为出色之作。”
棉鞋:朗格?保罗·亨利·朗格?我查过资料,那主儿还当过什么国际音乐学协会的主席呢!一个匈牙利老外。
手套:这个朗格写过一本《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把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总结了一下。按他的评价,柴科夫斯基不属于音乐大师的行列,被称为“近代俄国的贝多芬”也是无稽之谈!他说,之所以对柴科夫斯基有这些称谓,主要是因为柴科夫斯基比其他俄国大音乐家有更为彻底的国际性。
棉鞋:你说的那本在国内翻译过,叫《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
帽子:我也看过这书。其实,这个“匈牙利老外”是在1941年写的这本书。那时候的世界对柴科夫斯基的认识也不像现在这么透彻。
手套:你们说,柴科夫斯基到底是世界主义者还是民族主义者?他属于浪漫乐派还是属于民族乐派?
棉鞋:柴科夫斯基生前,就时常被批评为“太外国化”。尽管如此,就连斯特拉文斯基也说,“他是我们所有人中最彻底的俄罗斯人”。我想,他是在广泛地吸收意大利歌剧、法国芭蕾舞、德国交响曲和艺术歌曲的影响之后,成功地将它们糅合在一起,最后才打上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俄罗斯印记的。
帽子:完全同意。咱们就说他的那个大提琴与乐队《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吧。我们都知道,“罗可可”是十八世纪的一种音乐风格,是一些精巧、纤细以及豪华装饰的技巧性器乐小品。但是,柴科夫斯基写的“罗可可”却不只是什么“炫耀技巧”性的乐曲。从乐曲的基本主题可以听出来,这是一个严格按照德、奥、法、意古典风格的结构­­——严格的“起、承、转、合”在这里表现的是那样的中规中矩。但是,在那个“转”的第三乐句竟然出现了那么明显的俄罗斯风格的乐汇,并且有在大调乐曲中转入平行小调的感觉。只听这个基本主题就已经感觉到,这是莫扎特风格和俄罗斯民间音乐因素的相互渗透。没错,基本主题的其他三个乐句是明显带有德奥法意音乐的色彩,但那是他那个时代总体音调的风格呀!
手套:是呀。从彼得大帝时那强迫性的“现代化”开始,一直到卡德琳女皇二世的醉心于西方文明,无疑都对当时的俄罗斯文化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
帽子:《罗可可主题变奏曲》里有七个变奏,其中的第三、第六变奏可称不上是什么“罗可可”风格了。你们回忆一下,那个C大调的第三变奏,大提琴用那宽广而清晰的咏唱,塑造出温柔、明朗的抒情形象。听这段变奏,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他的《天鹅湖》中的一些抒情段落,还有他的交响幻想曲《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中弗兰切斯卡的抒情诉说。这代表了什么?
棉鞋:浪漫主义的抒情!抒情本来就是浪漫主义的一大特色。
帽子:对!再回忆一下那d小调的第六变奏,那真是宁静之中娓娓诉说出的、真挚感人的悲歌一曲,是不是道出了典型的俄罗斯民歌风格?与他的四、五、六交响曲中的悲剧形象是否有点儿相似之处?
手套:佩服!老大分析的有道理。我认为,虽然他不同于浪漫乐派,虽然他不同于同时代的“强力集团”,但是简单地就把他划分到哪一流派的做法是不足取的。虽然我们可以说他是“总结全欧洲音乐发展的整个时代的一位伟大的世界规模的俄罗斯人”。但是,为什么俄罗斯人都知道柴科夫斯基?为什么俄罗斯人都以柴科夫斯基为自豪呢?因为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啊,因为他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俄罗斯人啊!
棉鞋:对,俄罗斯人好像都有点儿多愁善感……
手套:他所“愁”所“感”的,虽然很“个人”化,但是,正因为他是带着强烈的民族性去阐释它,正因为他是带着真诚的内心去剖析它,因此他所“愁”所“感”的就具有最普遍的意义。正如他自己总结的那样,他追求的是那样的人——根据自己的天赋,坚持走生活使命所召唤的道路……给后人留下自己的劳动成果,供他们使用和享受。例如: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格林卡。他鄙视的是那样的人——以唐·吉柯德式的乖张行动使世人惊讶的人,如瓦格纳等人……。所以他说:“我全心全意地渴望我的音乐传播开去,渴望有更多的人喜欢它,会从这里面得到安慰和支持”。因此,我很同意作家余华的那句话,“他就是作曲家,任何放在作曲家这三个字前面的话都是多余的。”
帽子:手套,说的好极啦!过去有人对我说,柴科夫斯基不如贝多芬伟大。我说,贝多芬是够伟大的,但他老人家离我远了点儿;老柴可不一样,他就好像是自己家里的人一样,就在身边……就像父母、兄弟姐妹一样,有时甚至就像我自己一样……祝贺你呀,手套!
(帽子伸出手与手套握手)
棉鞋:什么呀,你就祝贺?
帽子:祝他心理上成年了呀!要不老是和你“掐”来“掐”去的,总有点儿生理上成年而心理上未成年的嫌疑……
(手套、棉鞋对视,突然抱住帽子使劲抓起“痒”来)
棉鞋:我说帽子,《罗可可主题变奏曲》是柴科夫斯基在认识梅克夫人之前写的吧?
帽子:对,1876年到1877年写的。这时期,柴科夫斯基正处于一生之中的最艰难时期——拮据的生活,还有那段错误的爱情和倒霉的婚姻接踵而来。但从这曲子里面,我们仍然可以感到他精神上开朗、乐观的一面。
棉鞋:柴科夫斯基与这个“红颜知己”的结交是始于1877年的。其实,正是由于梅克夫人那每年6000卢布的捐助,和他们那种奇怪的、柏拉图式的友谊,才使柴科夫斯基于1877年开始进入创作的极盛时期。像什么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等等;芭蕾舞剧音乐《睡美人》、《胡桃夹子》;《曼弗雷德交响曲》以及最著名的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还有《意大理随想曲》和《1812年庄严序曲》;最能反映作者性格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和美的让人无法理解其知名度何其小的弦乐六重奏《佛罗伦萨回忆》等等。
帽子:是啊!No money是无论如何都不行的!
手套:幸好,短暂的婚姻使他摆脱了那个“红颜非知己”……
棉鞋:“红颜非知己”?!呵呵……你说的倒轻巧,这“红颜非知己”虽然跟柴科夫斯基不到一年,但差点儿让老柴精神分裂,投河自尽去!前几天我老婆还说呢,咱这三家哪家都挺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的。要我说啊,咱们还都偷着乐吧,因为咱们谁都没摊上这“红颜非知己”!
(三人同笑)
帽子:怎么说着说着又“走题儿”了?我说,你老婆不会没事儿在背后议论我们吧?
棉鞋:哪儿的话呀!那天她们单位搞什么庆祝活动,我也去了。结果在跳舞的时候别人说起来的……
手套:嗨!说起跳舞来,你们注意到没有?柴科夫斯基非常喜欢“圆舞曲”这种体裁。他经常把圆舞曲用在他的大型作品里面呀。
帽子:就是!你们知道我听的第一首圆舞曲是什么吗?
手套:什么?
帽子:就是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里的圆舞曲,第一幕里那段,村民为王子跳的舞。
棉鞋:是弦乐拨奏开始的那段?
帽子:对!那是七十年代中期的事。当时我们同学刚给我做好一个大落地音箱,我一个朋友是我们单位党的核心小组组长的女婿……
手套:(打断帽子的话)什么、什么?什么是“党的核心小组组长”?
帽子:就是党委书记!文革时都这么叫。我这个朋友找来《天鹅湖》全套的黑胶粗纹唱片,装了有一大纸箱子!我们就听啊……我隔壁宿舍的一个三十来岁的大学生也来了,他是个文革前毕业的,过去跳过舞,非要和我那朋友一起跳一个。我朋友见过点儿大世面,就说,“咱就跳华尔兹吧”,说着就放开这段音乐来。可是那个大学生老是踩我朋友的脚。我朋友就让他踩着拍子跳。他说,“我是踩着拍子的呀!你这个不是华尔兹吧?”接着,停下来给我们比划着,嘴里还唱着:“mi re fa mi……”。你猜怎么着?他跟着乐音走,全踩到第二拍去了!
(棉鞋和手套爆笑)
棉鞋:(忍住笑)这不怪人家那个大学生,全怪柴科夫斯基!没事儿净写些个弱拍起的圆舞曲来,这不是存心不让人家跳吗!哈哈……
手套:柴科夫斯基的圆舞曲是好听,但也有点儿“怪”。就像这种第二拍起的圆舞曲,在《C大调弦乐小夜曲》的第二乐章里也是这样的。还有像《悲怆》第二乐章的那种五拍子的圆舞曲。我感觉这种处理法好像是更有动力感似的……
棉鞋:不!应该是有种羞怯感……
手套:怎么会是羞怯感呢?明明是动力感……
棉鞋:羞怯感是来自……
帽子:好啦!又“掐”起来了?!我受累打听一下……
手套、棉鞋同声:你几岁了?上几年纪了?
(帽子忍不住又笑了起来,手套、棉鞋同笑)
棉鞋:我们先分析一下柴科夫斯基的个性。根据资料,柴科夫斯基在幼年时就身体脆弱,性格内向,多愁善感。1877年的那场“噩梦”更使他差点儿精神崩溃!我们都知道他那著名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那是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呀!听那个第一乐章吧!同古典协奏曲一样,乐章的引子由乐队演奏。这是个纯朴、宏伟的主题,它那流畅的叙述没维持多久,紧接着就是一系列明快的动机,这动机的力量不断地增长,明显感到一种紧张而沸腾的生活气息。这时,独奏小提琴奏出呈示部的第一主题……请问,这个主题给人有种什么感觉?
帽子:是一种怯生生的、羞人答答的感觉。
棉鞋:对!我们不用管它以后如何发展,仅仅开始的感觉就足以了!因为它正是表现出了柴科夫斯基那种多愁善感的内向性格!所以我说他的圆舞曲从弱拍起是有一种羞怯感。
手套:听你这么一分析,我觉得还是你说的有道理。我想,正因为此,柴科夫斯基才会更善于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的刻画,才会在各种不同的题材和体裁中,运用音乐的形象来揭示人的思想感情之最细微的变化。
帽子:这种刻画心理变化因素的音乐形象,莫过于他的《悲怆》中的第四乐章了。给我的感觉,那是一种绝望!一种倍受折磨,在死神面前不存丝毫幻想的绝望!你们可以听到,弦乐器用连续七和弦的交替,衬托出那个下行的悲戚旋律,尤其是句末的那个二度下行,使音乐形象显得更加绝望!文革时我和朋友一起听的那次,朋友走后,一种莫名的恐惧和无可名状的不安,纠缠了我一夜……
棉鞋:喝酒!只有喝酒才能解决问题。我自己欣赏这部交响曲时,都是先做好心理准备的。
手套:我也是!不过我会尽量避免把它找出来听,虽然我很喜欢它。
帽子:柴科夫斯基自己也最喜爱他的这部交响曲,他说“我确实认为它是我的全部东西里最好的,最真挚的,我从不曾像爱他这样爱过我的其它音乐子女。”
棉鞋:不对吧?我记得他曾经说过自己的“如歌的行板”是最好的……
手套:不对!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是在1869年……
棉鞋:对。还是听听“常记万年糠”的主(猪)儿说说……
手套:又欠扁了你!
帽子:(忍住笑)甭理他,你接着说吧。不过我真服了你了!哪年的事儿你都能记得住……
手套:当时,柴科夫斯基正住在他妹妹的乡间农庄里。有一天,他忽然听到窗外粉刷墙壁的泥水匠哼唱一首民歌,这是一首小亚细亚风格的民歌。柴科夫斯基立即被这首淳朴优美的民歌吸引住了。第二天,他找到了泥水匠把民歌记录下来,并收录到他编的《俄罗斯民歌五十首》里面,叫“孤寂的凡尼亚”。两年以后,他在创作《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时候,就用这首民歌作为第二乐章的主题,这第二乐章的名字就叫“如歌的行板”。后来,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听到这个第二乐章时,感动得泪流满面,说:“我已接触到苦难人民的灵魂的深处了。”柴科夫斯基心中十分激动,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我以作曲家自许的一生中,至今还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满足和感动”。
帽子:其实,格林卡的《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的第一主题,那个婚礼歌曲“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同这个民歌也有点儿相似。
手套:是吗?我倒没注意……对呀!是有些相似!可那是个婚礼歌曲呀,而这“如歌的行板”却又那样……
棉鞋:这不是更加证明了柴科夫斯基的多愁善感嘛?!
手套:老柴,多愁善感啊!……真是个多愁善感的老柴啊!
帽子:多愁善感的“行板如歌”……
棉鞋:还悲悲惨惨戚戚哪!行了!还记得王蒙在那篇《行板如歌》里说的吗?——“如果夜阑人静,你谛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你也许能够再次落下你青年时代落过的泪水。”
手套:我说帽子,快放一段“如歌的行板”来,我现在想听的要命……
(帽子在忙着播放“如歌的行板”)
棉鞋:听“如歌的行板”得有好酒……
(棉鞋走到窗边的小吧台,看着柜中的酒)
棉鞋:哇!帽子,你这儿还有青岛的樱桃白兰地哪!从哪儿弄来的?琼浆玉液呀!
帽子:你……我……
(棉鞋立即从玻璃柜中取出那瓶樱桃白兰地酒,打开后斟了三杯)
棉鞋:来!为柴科夫斯基干杯!为《悲怆》干杯!
手套:为多愁善感干杯!为“行板如歌”干杯!
帽子:(小声地嘟哝)为我的樱桃白兰地……默哀……
 
   最 新 推 荐
 高考语文(2011)系统复习资料 (386)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之非常解 (448)
 我心中理想的教研组长 (534)
 玉树不倒:我们都和玉树“在一 (312)
 记叙文得分要诀 (653)
 《行路难》教学实录及评点 (368)
 周国平.教育的七条箴言.教书 (3348)
 高考常见意象汇总 (3158)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3416)
 考点辅导复习文章58篇合集 (2200)   最 新 热 门
 高考语文(2011)系统复习资料[386]
 2010年高考满分作文之非常解[448]
 做一名快乐的语文班主任[455]
 开学了,做个优秀的班主任要[185]
 学期开学 班主任要做好八件事[216]
 班主任开学讲话[209]
 班主任如何与科任教师和谐相[134]
 五个“第一”让新班入轨[164]
 做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124]
 做学生的精神领袖[160]   相 关 文 章
 苏教版《行板如歌》优质课教案【刘 
     我爱语文焦点消息 大量资源等你下载
文章录入:杨立新    责任编辑:杨立新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您对本文发表意见!     
Email: QQ号:
 
 
 姓名:  验证码:  52   打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没有任何评论   
 团队介绍 | 联系方式 | 广告合作 | 免责申明 | 版权申明 | 排名数据 | 网站地图 | 常见问题 | 站内留言
 皖ICP备05003006号 服务器与带宽支持:浙江省宁波鄞州高级中学  
---本文来源: 我爱语文[ / ]欢迎光临最大的语文公益网站!---http://www.52yuwen.com/Article/Class1/Class78/200704/11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