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默x甄渚r18:蔡小荪妇科临证善取通法的经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20:22
蔡氏妇科誉享海内外,本书详细介绍了蔡氏的学术思想、遣方用药、药物配伍、用药剂量等特点,可供中西医妇科临床、教学、研究工作者参考。 蔡氏妇科誉享海内外,本书详细介绍了蔡氏的学术思想、遣方用药、药物配伍、用药剂量等特点,可供中西医妇科临床、教学、研究工作者参考。<<隐藏
蔡小荪妇科临证善取通法的经验 Ca i Xiaosun’ Cl inical Experience in Gynecological Treatment s by   Skillf ul Administration of the Dredging Method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Shanghai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al Literature (200020) 黄素英  Huang Suying    提要 : 中医妇科名医蔡小荪教授临证善取通法 。对瘀滞不畅之痛经 ,通以达之 ; 对  瘕积聚之子宫肌瘤 、 子宫内膜异位症 ,通消兼治 ; 对肾虚 、 气结 、 血瘀 、 痰阻之不孕症 ,通补 相合 。 关键词 : 蔡小荪   通法   痛经    瘕   不孕    中医之通法有广义 、 狭义之分 ,狭义通法仅指下 法 ,广义 “通” 法则包括理气 、 、 、 、 、 活血 解郁 散寒 通阳 宣痹等多种治法 。蔡小荪教授根据女性生理病理特 点 ,指出不论血寒 、 血热 、 血虚 、 气滞 、 气虚 、 痰浊 、 湿 邪等 ,其相伴病理或最终病理结局均呈现不同程度 的气滞血瘀 ,故蔡师在临床上善用通法 ,每获奇效 。 一 、痛经有瘀 ,通以达之 痛经之证 , 一般皆以止痛为主 。蔡师则不单纯 止痛 ,强调辨证求因 , 主张 “求因为主 , 止痛为辅” 。 认为痛经大多系经血排出障碍 , 瘀滞不畅 , 引发疼 痛 。究其因由 , 或经气受寒 , 寒凝气血 , 气血瘀滞不 畅 ; 或肝气郁结 , 气机不畅 , 冲任不利 , 经血不得畅 行 ; 或宿瘀内结 ,内膜异位 ,新血无以归经 ,瘀血不能 排出 ; 或脾气虚弱 ,血行迟滞 ,经血流通受碍 。对此 , 蔡师以 《素问? 调经论》 “病在脉 , 调之血 ; 病在血 , 调 之络” 为原则 ,治以 “通法” 为主 , 处以当归 、 牛膝 、 香 附、 延胡索 、 丹参 、 白芍各 9g , 川芎 、 红花各 415g 为 基本方 。以养血通络为大法 ,养血以四物汤温养 ,使 血得温而行 ; 通络以牛膝 、 香附 、 丹参 、 红花理气活 血 ,使瘀血去而新血生 。蔡师指出 : 当归 、 川芎养血 活血 ,可通血中之结 ; 更喜加桂枝辛温通散以增药 力 。香附为气中血药 , 合延胡索为理气行血止痛之 和 “调经以理气为先” 之说 。 ?30 ? 对痛经而言 , 兼证众多 。蔡师根据临床兼证辨 证加减 : 如寒凝瘀滞者 ,加温通之木香 、 小茴香 、 吴茱 萸、 、 肉桂 煨姜等 ; 如肝郁气滞血瘀者 ,加行气活血之 乳香 、 乌药 、 苏木 、 金铃子 ; 如宿瘀内结之膜样痛经 者 ,用川牛膝 、 土牛膝 、 、 没药 失笑散 ,另加花蕊石 、 桂 心 、 。古谓花蕊石可下胞衣死胎 。在此 ,蔡师强 桃仁 调指出 : 痛经之证病虽在血分 , 但调血诸法 , 皆当以 调气为先导 、 为枢纽 。故对痛经之治 , 常用香附 、 乌 药、 、 、 玄胡 郁金 路路通 、 川楝子以理气通达 。 二 、 瘕之疾 ,通消止崩 妇科 瘕 ,一般都指子宫肌瘤 ,类似古书所说之 石瘕 。石瘕者 ,乃 “寒气客于子门 ,子门闭塞 ,气不得 通 ,恶血当泻不泻 , 以留止” 而成 。其病机为血行 不畅 ,血积不通 , 以致瘀血阻塞胞宫内或胞络外 , 影 响冲任失调 ,终年累月愈积愈多 ,遂凝聚成 瘕 。然 妇科常见之子宫内膜异位症亦属广义的 瘕范畴 , 盖异位之子宫内膜受性激素的影响 , 也出现周期性 的增生 、 出血 ,刺激局部组织纤维性增生 , 加之瘀血 积潴 ,形成结节和包块 。蔡师对此类病症亦采用通 法 ,于经净后治以桂枝茯苓方 ( 云茯苓 12g ,桂枝 3g , 赤芍 、 、 丹皮 桃仁各 10g) 加皂角刺 30g 、 炙甲片 9g 、 石见穿 10g 、 鬼箭羽 20g 、 莪术 10g 等 ,专以活血化瘀 消 。如体质强壮者 , 可加大黄 、 芒硝凉血化瘀 、 软 坚散结 ,同时加白术以制约其烈性 。也可用鲜大黄 品 ,可通气分之郁 ,此乃借鉴古人 “治血病必兼理气”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外擦或取汁外敷小腹部 ,其消炎活血止痛效果更佳 。 方中亦可加入黄药脂 、 鸦胆子 、 水蛭 、 地鳖虫以增消 坚搜剔之力 。体质虚弱者则加党参以扶正祛邪 。 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异位症者在月经期可出现 出血过多 ,状似崩漏 ,蔡师强调此时不能单纯固涩止 血 ,宜 “求因为主 , 止血为辅” 尤其是子宫内膜异位 , 症之出血 ,乃缘于宿瘀内结 ,经血虽多 ,瘀仍未消 ,故 腹痛不减 ,治疗仍以化瘀为主 , 乃通因通用之变法 。 处方为炒当归 9g ,丹参 6g ,赤芍 、 白芍各 9g ,生蒲黄 30g ,血竭 3g ,花蕊石 15g , 熟川军 9g , 益母草 9g , 仙 热瘀滞 ,轻者加败酱草 、 、 红藤 鸭跖草清热化瘀 ,重者 拟清热化瘀方 ( 茯苓 12g , 桂枝 3g , 柴 胡 5g , 赤 芍 10g ,败酱草 30g ,丹皮 10g ,鸭跖草 20g ,川楝子 10g , 红藤 15g ,玄胡索 10g , 川牛膝 10g) 清热化瘀通络 。 待症轻或消失后再予育肾助孕三方周期治疗 。兼经 血瘀滞者 ,如子宫内膜异位症之不孕 ,经后服内异 Ⅳ 方 ( 茯苓 12g ,桂枝 3g ,赤芍 10g ,丹皮 10g ,桃仁 10g , 莪术 12g ,留行子 10g ,炙穿山甲 10g ,皂角刺 30g ,鬼 箭羽 20g) 14~21 剂 , 参育肾法 ; 若兼内生殖系统结 ( 核者 ,经后服 “抗痨方” 丹参 12g , 百部 10g , 留行子 10g ,山海螺 15g , 鱼腥草 12g , 功劳叶 15g , 夏枯草 12g , 皂 角 刺 20g , 怀 牛 膝 10g , 生 地 10g , 路 路 通 10g) ,参育肾法 ; 兼炎性输卵管阻塞者 ,服通络方 ( 皂 角刺 30g ,留行子 10g , 月季花 415g , 地龙 10g , 降香 片 5g) ,参育肾法 。以上诸方均要经净后服 ,重在通 络。 在排卵期则改服温肾助阳 、 育肾培元之剂 ( 云茯 苓 12g ,生地 、 熟地各 10g , 仙灵脾 12g , 巴戟肉 10g , 鹿角霜 10g ,女贞子 10g ,怀牛膝 10g ,黄精 10g ,石楠 叶 10g) 合河车大造丸 。温肾助阳药中 , 仙灵脾 、 巴 戟肉均具疏散风湿之效 ,补而不滞 ; 鹿角霜则生用散 瘀行血 ,熟用强精活血 , 具活血行血之效 ; 地黄更具 有 “通血脉” 之功 , 加之牛膝之 “走而能补 , 性善下 行”促使温肾助孕 ,不悖温通之意 。 , 综上所述 , 蔡师针对妇科病机 , 治疗上善用通 法 ,其中包括温通 、 、 、 、 寒通 宣通 补通 泻通诸法 。编辑 : 李孝刚 Abstract : Prof . Cai Xiaosun ,a famous gynecologist of Chinese medicine , uses t he dredging met hod skillfully in t he clinical treat ment . Dysmenorrhea caused by stagnation is treated by removing t he stagnation. Hysteromyoma and endometriosis due to accumulation of abdominal mass are treated by t he dredging met hod toget her wit h t he removing met hod. Sterility related to kidney deficiency , accumulation of qi ,stagnation of blood and accumulation of phoegm is treated by t he dredging met hod combined wit h t he tonifying met hod. Key Words : Cai Xiaosun , t he dredging met hod , dysmenorrhea , abdominal mass ,sterility 鹤草 20g ,震灵丹 12g 。出血甚者加三七末 , 气滞加 香附 ,腹痛加延胡索 ,寒凝加艾叶 ,气虚加党参 、 生黄 芪 。值得 一 提 的 是 , 蔡 师 重 用 生 蒲 黄 可 达 30 至 60g ,取其活血化瘀 、 通利血脉之功 , 化瘀而止血 , 通 利而固涩 。此外喜用震灵丹 ,亦取其止血行血之功 。 此皆宗通因通用之旨 ,通消兼顾 ,共达瘀消止崩之目 的。 三 、不孕育肾 ,以通促孕 蔡师认为 ,不孕症不论肾虚 、 气血虚弱 、 气滞血 瘀、 肝气郁结 、 痰湿内阻诸因 , 究其病机均系胞脉塞 而不通 。诚如经云 “月事不来者 , 胞脉闭也 。关于 : ” 胞脉 《内经》 “胞脉者 ,属心而络于胞中” , 曰: “冲脉 、 , 任脉皆起于胞中” 。朱丹溪云 : 阴阳交媾 , 胎孕乃 “ 凝 ,所藏之处 ,名曰子宫 。一系在下 ,上有两歧 ,一达 于左 ,一达于右 。此所谓两歧与系胞之脉相合 ,恰似 ” 现代医学之输卵管 。输卵管通畅是受孕的先决条 件 。临床上不孕症多见输卵管阻塞 、 积水或痉挛 ,或 通而欠畅 。其他尚有肾虚气弱 、 、 肝郁 痰凝等 。不孕 原因复杂 , 但病机均为胞脉塞而不通 , 因此治疗不 孕 ,不论何种类型 ,蔡师均重视育肾通络 ,非通莫达 , 以通促孕 。具体采用分期治疗 : 在经净后服育肾通络的孕 Ⅰ : 云茯苓 12g ,大 方 生地 10g ,石楠叶 10g ,怀牛膝 10g ,仙灵脾 12g ,桂枝 加菖蒲 、 、 半夏 白芥子 、 制南星等燥湿化痰药 ,重者立 化痰消脂方 ( 陈皮 5g ,半夏 5g ,茯苓 12g ,石菖蒲 5g , 白芥子 3g , 制南星 5g , 苍术 10g , 炒白术 10g , 海藻 10g ,夏枯草 10g) 化痰通络 ; 兼寒湿者 , 去生地 , 加苍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9 年第 2 期 术、 、 艾叶 吴茱萸 、 艾附暖宫丸等温宫散寒通络 ; 兼湿 3g ,路路通 10g , 公丁香 215g 蔡小荪教授治疗痛经用药经验介绍
王隆卉  蔡小荪
【摘要】:蔡小荪教授认为,痛经以"痛"为主要症状,辨痛的虚实是重要环节。痛剧时宜急则治其标,以止痛为先;痛缓时应治本为主,临诊时两者不能截然划分。因此,治疗痛经倡导求因为主,止痛为辅,治病求本,不主张单用止痛药。临床配伍用药,擅用对药,并注意用药方法,服药疗程。
【作者单位】:上海市中医医院妇科上海市中医医院妇科
【关键词】:痛经中医治法中药配伍蔡小荪
【分类号】:R249.2
【DOI】:CNKI:SUN:REND.0.2005-05-009
【正文快照】: 蔡小荪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妇科主任医师、教 授,全国首届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 贴。从事妇科临末、教学60余年,学验俱丰,主张病证结 合,衷中参西。擅长治疗妇科各种疑难杂症,现将蔡教授治 疗痛经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1首辨虚实,审证求因 痛经主要症 。如兼痰湿脂丰 , 轻者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修回日期 :1998205206 ?3 1 ? 蔡小荪 简历
蔡小荪,男,汉族(1923,12-)上海市人。任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妇科主任医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妇科委员会主委,上海市中医药学会第一届理事会顾问,上海中医药大学暨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名誉委员,上海市高级卫生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专业评议组成员。上海食疗研究会理事,上海中医药结合研究会委员。曾任上海广慈医院、仁济医院、国际妇婴保健院中医顾问,上海首届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妇儿科专题会议中方主席,上海中医药杂志编委等职,是上海蔡氏女科第七代传人。1991年定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1997年定为上海市名中医,是全国第一届、第二届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
1939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秉承庭训光绍轩歧,深得先祖蔡小香,父香荪公之传。素有儒医之称的江湾蔡氏女科,源于清代乾隆年间,历代名闻遐迩,至五世蔡小香於清末被推举为全国性中医师学会--中国医学会首届会长,并创刊全国第一份医学期刊--“医学报”,极力倡导中西医结合。蔡小荪老师的父亲香荪公也是一位蜚声沪上的名医,一贯急公好义,曾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为抗日救国作出不少贡献。还曾担任中国医学院副院长。在这样的医学世家熏陶下,蔡小荪老师对祖国的中医事业无比钟爱。并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中国医学院毕业后即随父襄诊,1943年香荪公去世。21岁的蔡小荪即独立应诊。门庭若市。蔡师精通各流派学术要旨。尝谓:“治学当厚古而不薄今、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治病当师法而不拘方,变化在我,讲究实效”。他治学严谨,医德高尚。勤于临证,长于思考,敢于创新。辨证灵活,精确;用药果敢、审慎;在诊治中颇多独到灼见。学术上强调妇人以气血为本,肝肾为纲;推崇辨病辨证相结合;倡导审时度势论治方法;注重补肝肾、健脾胃、调冲任,理气活血化痰诸法;擅长活用古方小方,并因病寻药,创制专方、套方;用药以简、轻、廉、验为特色。50余年的医学实践,理论上不断深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妇科疑难杂病。如不孕症、崩漏、子宫内膜异位症、先兆流产、症瘕、盆腔炎及妇科肿瘤等证。并身体力行倡导中西医结合,对古籍文献,前人学说均辨证接受,对现代医学专业理论和这实验检查,广为借鉴。
收藏分享评分
回复引用
订阅TOP
moneyhoo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moneyhoo 当前离线
UID 1  帖子 436  精华 4  积分 0  积分 0 点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3  最后登录 2009-6-5


管理员

积分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1-3  最后登录 2009-6-5

2楼
发表于 2007-12-7 22:42 |只看该作者
蔡小荪 学术观点
一、治病求本  重血气肝肾病机学说
蔡师曾言:《素问·调气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之语,言妇人之病理尤中肯綮也。然对气血失调的理解,有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至全面过程。为医之初,受祖辈及前贤们影响,认为妇人病一科,所异于男子者,惟经、带、胎、产、乳耳。此五者,皆以血为基础,气为动力。女子在性格上有阴性偏执,多气多郁之特点;生理上有经带胎产,数伤其血之特点;故而病理上有“血常不足”、“气常有余”之特点;因此治疗上主张养血为主,理气为先,选方用药则四物汤不可无,而香附亦不可缺矣。待临证日久,渐渐领悟并确立了气血失调的另一基本形式--“血每有瘀”、“气亦常虚”。蔡师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妇人之生活环境已有了显著变化,因此在病理上也有了新的特点。古之妇人,“幽居多郁,常无所伸,阴性偏执,每不可解。加之慈恋爱憎,嫉妒忧恚,罔知义命,每多怨尤”,故而多为“气常有余”。然今之妇人,外有事业之劳,内有持家之累、抱哺教养之辛,以此弱于男子之体,任强于男子之事,加之经带胎产数伤其血,数脱其气,元气焉能不乏?故特别是婚后产后妇女,其正气常处于相对不足状态。气滞和气虚二者,又能互相转化,互为因果。气虚者,可使气机升降出入乏力而致气滞加重;气滞者,也可因机能减退而使元气生存不足。且正气之盛衰,又直接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因此益气扶正应是妇人病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妇科的瘀血证型在历代医书中屡屡提及,然蔡师指出,由于妇人特殊生理乃至病理均是以气血为基础,故而不论血寒、血热、血虚、气滞、气虚、痰浊、湿邪等为患致病,其相伴症理或及最终病理结局总为不同程度之血瘀;瘀血形成后反过来变为一种致病因子使疾病向纵深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疾病谱的改变,许多疾病自其发病之初,即以明显的瘀血证出现,如子宫内膜异位症、肌腺症、子宫肌瘤等。因此蔡师认为,瘀血应列为目前妇科临床第一病理特点,故治疗上也应时时处处注意参入不同程度的活血祛瘀药物。
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疏泄,全身血液之贮芷和气血调节全赖于肝脏。人若愉悦舒畅,肝气冲和,则血脉流畅,血海宁静而无病。但女子性多忧郁,易伤肝气,致木郁不达而使气血失调,痰瘀内生。肝又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女子“血常不足”、“血每有瘀”之机体状态,极易导致肝体失养,而使其刚热之性暴现,造成各种病变。肾藏精系胞,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本,而女子在经带胎产之中颇多耗伤肾气,引起妇科诸疾。又冲任二脉导源于肝肾,肝肾二脏同居下焦,一开一阖,主持和调节着经带胎产乳的正常藏泻。由于肝肾在妇女生理病理中的重要作用。故前人有女子以“肝肾同为先天”之说。蔡师认为,在月经失调、崩漏、闭经、漏红、滑胎、产后病、不孕症、绝经前后诸症等许多妇科疾病发生、发展中,肝肾二脏功能失调起主导作用,因此注重调治肝肾,就能执简驭繁,取得事半功倍的疗效,如治疗闭经,虽有肾虚、肝郁、痰浊、寒湿、湿热、瘀血诸别,但肾气不足当为其基本特征。故蔡师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即以育肾为总则,贯穿于整个经后期至经前期的调治中,经期则以疏肝理气调冲为主,定名为“育肾调冲周期调治法”。再根据患者具体症情,参以化瘀、通络、利湿、蠲痰、祛寒、抗痨、清热、消脂、驱虫诸法,常获较好疗效。
待诊左右,蔡师常告诫曰:治病必求其本,本着以气血为本,肝肾为纲原则,抓住血常不足、气常有余、血每有瘀、气亦常虚;肝病明虚实,肾虚辨阴阳之基本病理及辨证特征,则临床灼然,而治妇人之病,思过半矣。
二、详审因由  论四诊以问诊为最要
蔡师指出:望、闻、问、切,名曰四诊,乃中医医家诊察疾病之规矩准绳。盖望诊者,望人体之神、色、形、态、舌及经、带、恶露、阴部、乳房、腹部种种;闻诊者,闻声音、气息、分泌物之异味;问诊者、问主症、病史、兼证、月经、带下、婚产、旧疾、家属、其他等等;切诊者,切脉、切腹、触诊盆腔、扪诊乳房 诸处。惟四诊合参,方能“从外测内,见证推病,以常衡变”,认识疾病之属性、病位之深浅、病邪之进退、正邪之盛衰、标本之传变、预后之凶吉。犹匠之不能舍规矩而成器皿也。然此四诊之中,尤以问诊为最要和最难,为医者必当十分重视。盖妇人阴性偏执,每将经带胎产床第纬帐中事,视为隐私,不愿轻易吐露;勉强就诊,往往顾虑重重,羞怯难启;至诉又不肯尽言病情;故有谚云:“宁治十男人,莫治一妇人”。更有甚者,伸手就诊,欲试医者之术。岂不知切脉一道,不过辨其浮沉以定表里,迟数以定寒热,强弱以定虚实,其他则胸中了了,指下难明;且有脉症相符之时,也有脉证不符需舍脉从症之时,故有医家谓据脉识病,实欺人之论也。惟细问情由则先知病之来历,详问近况则又知病之浅深,再参合其他三诊所得,才能明辨病源,症药相当,而病之可愈也。
因此蔡师临证,每于四诊合参同时,特别注重问诊。其问诊有三大特点,即巧问广问、细问是也。第一巧问。蔡师认为,患者芸芸,其“形态苦乐,病同治异,饮食起居,失时过节,忧愁恐惧,荡志离魂,所喜所恶,气味偏殊,所宜所忌,禀性迥异”,故而医者必须在就诊之初的瞬间,观察了解并初步掌握患者性格特点和疾病特点,以从其喜恶,得其信任,通过和蔼态度和语言技巧,解除其顾虑、羞涩、暴躁、自卑诸心理,获悉可靠病史,以利正确施治。如对一些重症绝经前后诸症患者,巧问是治病肯綮所在,不仅能全面了解症情,作出阴阳偏盛偏衰及痰瘀火诸邪的辨证分析,同时问诊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疏导和治疗的过程。第二广问。妇科疾病错综复杂,特别是一些疑难病,有时着意对问,不得其情,他事闲言,反见真面,若不广泛讯问,就可能遗漏疾病关键之处。蔡师曾治一男性不育病人,已遍投中药治疗不育诸法,均未见效,四诊所获,舌质偏红,令人茫然。后经蔡师广泛问诊,知其因久婚不育,夫妻反目,女方限期治愈,否则离婚。故其治病心切,除正常治疗药物外,还长期大量自服牛鞭,海狗肾、附子等温阳助热之品,反致时有阳萎现象。病因既明,蔡师反其道而行之,令服食滋阴补肾之甲鱼,不投他药,二月许女方怀孕。若非广泛问其饮食起居、素性喜恶,夫妻感情情况,则焉能知其真情。第三细问。有些患者,病已确诊,惟不知病源何在,是时当围绕其病进行详细问诊。有一不孕夫妇,结婚十余年,男女双方屡经各大医院检查,均无异常发现;遍请中医名家治疗,至今不孕。四诊亦无阳性症性、体证可获,蔡师即围绕着不孕主题,进行细仔,详尽的问诊,及问房事之详情,方得知夫妻分居两地,每月相遇1-2次,因夫妻和睦,故每次相遇,性生活频繁,每晚少则2次,多则3-4次,蔡师认为此乃精血初凝,再扰胞宫及肾气之过也,指导性生活,三月不药而孕。蔡师言:吾非有异人之目,洞见脏腑之变,亦非有异人之术,可愈不治之病,惟问及他医未问之症,以知之除之。医者,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已,问其所苦,自然无处不到,则病之根源,尽悉也。然后症药相当,乃能愈病。
三、彰古参今,崇辨证辨病表中参西
蔡师虽承家传,但早年私塾、学院、自学等学习,除奠定扎实中医理论基础外,还具有一定的西医理论基础。长期妇科临证,又使蔡师深悟中、西医在妇科诊治中的长短优劣所在。五十年代倡言中西医结合,蔡师曾屡为西医学中医之诸多沪上妇科名家执教,本着教学相长的宗旨,蔡师经常虚心求教西医知识,互相切磋诊治疾病之心得体会,得益颇多。蔡师常言,医学之用在于救疾苦,免夭折,荀有良法良说,当一律研究采用,不可存中医门户之见,望中医得西医之长更切实际,亦望西医得中医之法更有进步。四十余年,蔡师身先力行,在宏扬中医辨证思路与治疗方法的同时,善汲西医之密补中医之疏,临床融汇贯通,运用得心应手。蔡师很早在临证中汇入了盆腔内诊,基础体温测定,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内分泌激素测定、B型超声波检查、男子精液常规检查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等西医诊察手段,以弥补中医四诊之缺漏。七十年代初就借鉴西医周期理论和周期治疗法的基本思路,运用中医脏腑、气血、阴阳理论进行综合分析,较完整地从理论上提出了中医月经周期并四期阴阳、气血、脏腑的生理变化模式,并将其周期生理特点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特点有机结合,制定出不同疾病的不同周期调治法,取得较好临床疗效,为中医中药之临床施治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
不孕症、闭经、崩漏等是中医治疗颇见优势的疾病,以往单纯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治疗,部分病人往往效果不佳或虽效而易于反复。蔡师受西医生殖功能及月经周期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调节,此轴的功能失调导致了本类疾病发生的西医理论启发,联系《难经》有:“肾气通于脑,下连冲任二脉而系胞宫”之论述,认识到其于中医理论应为脑--肾--冲任--胞宫之间调节制约失调相仿,其中肾虚是主要环节所在。因此在此类疾病治疗中,参入育肾调冲的周期调治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治效。由此而感,蔡师指出,中医妇科源远流长,长期以来其专于辨证施治的论治方法颇具特色和疗效。然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这种古老单一的辨证方法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如何将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微观辨病相结合,从生理、病理、病因、诊断、治疗、药物诸方面融合中西医不同点,以深化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提高临床疗效,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七十年代末,蔡师率先对西医疑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研究、探索和治疗。蔡师根据异位内膜在女性激素作用下,产生周期性局部病灶的出血、坏死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医谓之“离经之血”,瘀血逐月积聚形成症瘕,因此认为“瘀”是产生本病症状体征的关键。结合周期病理特点,蔡师以“化瘀散结”为总则,自拟专方套方(内异Ⅰ方、内异Ⅱ方、内异Ⅲ方),复取中医辨证论治进行周期调治,取得较好疗效。1982年临床小结43例,总有效率为88.2%。八十年代末,蔡师敏锐抓住长期大量治疗不孕症中发现每至春季治愈病人即会显著增加这一客观现象,即时进行研究探索,经过对照观察及对古老中医理论“春主生发”理论和现代时间生物学,神经内分泌学的分析论证之后,大胆提出了人类生育的年节律观点,并根据时间治疗学的原理,创拟了治疗不孕症的年度调治思路和方法。如今,蔡师已年逾古稀,其表中参西,力求中西汇通之举依然未辍,不孕症年度调治法的临床观察研究正在继续进行中。
四、心细智园  倡审时论治学说治法
《内经》、《伤寒论》在反复阐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与年、月、昼夜阴阳气交规律密切相关的基础上,强调不论采取针灸或方药治病,均应顺乎时序更替的变化。蔡师遵循前圣教导,在长期临证治疗中探索、创立了一整套妇科审时论治的学说和方法,颇具特色。
1.倡导周期调治法。月经及生育的月节律早在战国时期已有认识。至明,《本草纲目.人部》对此有了更明确的论述:“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正常月经是女子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由此而出现经、带、胎、产、乳等一系列生理和病理变化。张景岳《妇人规.经脉诸脏病因》中曰:“女子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故治妇人病,当以调经为先”。蔡师甚崇此说,认为妇科确当以调经为首重。而调经之道,在于明审月经周期节律,根据不同时期阴阳气交生理特点,进行适时适当治疗,方能获事半功倍之效。故早在70年代初,即在长期临证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月经周期的四期生理特点和调治思路。蔡师指出;在以肾气为主导,受天癸调节,又因肝藏血、调血,脾统血、化血,心主血,肺布血的协同作用下,冲任气血相产资胞宫由虚而盛而满而溢又虚的月经周期中,随着阴阳消长,气血盈亏而出现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的变化。月经期(经水来潮至净):胞宫气血由满溢泻渐至空虚,肾气、天癸作用相对消减。凡经期、经量、经色及经味异常均可在此期调治。常用疏调、通下、固摄诸法。经后期(经净至排卵前):胞宫气血由虚至盈,肾气渐复渐盛,从阴阳论是阴长阳消之时。此期是调经、种子、消症的基础阶段,当补则补,当泻则泻,随其从而治之。经间期(排卵期,即下次月经期前14天左右);此期肾气充盛,是阴阳转化,阴极生阳,阳气发动,阴精施泄的种子时期,若交接合时有受孕可能。治疗以促期阴阳转化为宗旨。经前期(排卵后到经潮前);此期肾气实而均衡,阳盛阴长,气血充盈,治疗以维持肾气均衡为原则,又是调治月经前后诸疾及经期诸疾的关键时期。在具体治疗中,蔡师又将四期生理和妇科诸疾的病理特点有机结合,制定出不同的周期调治法,并创立一系列自拟方剂。如治疗不孕症之“育肾助孕周期调治法”:即月经期以理气调经之“四物调冲汤”加减治疗;经后其以育肾通络之“孕Ⅰ方”加减治疗,经间期及经前期以育肾培元之“孕Ⅱ方”加减治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化瘀散结周期调治法”:即经前一周及经期,痛经型用化瘀止痛之“内异Ⅰ方”加减治疗、崩漏型用化瘀调摄之“内异Ⅱ方”加减治疗,经后期至经前期均用化瘀散结之“内异Ⅲ方”加减治疗。治疗子宫肌瘤之“化瘀消坚方”加减治疗;月经期用“化瘀调摄止崩方”或“化瘀调摄止漏方”加减治疗。其它如治疗闭经之周期    调治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之周期调治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之周期调治法等,均在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2.开拓年度调治意识。蔡师在长期大量诊治不孕症过程中发现,每至春季,治愈病人即会显著增多,根据“天人合一”的观点,此现象与古人“春主生发”理论颇相吻合。于是对两组资料进行了前瞻性统计分析:一组是蔡师1983年4月~1988年3月间治愈的167例不孕症病人;一组是1987年1~12月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3608例产妇;均以推算排卵日的方法进行分季归类。结果表明,两组资料的受孕最高季节均在春季,但这种春季受孕率高的现象在不孕症组显得十分突出,经气象敏感度(M值法)测定,春季治愈有增加倾向(M>2),其他三季均是减少倾血(M<1)。蔡师认为:尽管正常组的调查人数远远多于不孕症组,但正常人群由于对性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计划生育工作的广泛开展,人们根据各自不同的工作、学习、家庭、自身体质等情况以及对最佳分娩期的不同理解,有效控制和选择着适当的受孕期。因而受孕季节的人为性影响很大。而不孕症病人,在经过至少是两年的不孕忧虑后,希望早日受孕的心情非常迫切,病人一般均在医生指导下,十分认真注意着排卵期的交合,故而人为性影响甚少而更符合自然规律。此项调查分析提示,人类生育除有一个月节律外,确实还存在着年节律的变化。
蔡师指出:“春主生发”之论是基于前贤对阴阳观的认识上。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在这阴阳消长中,蕴育着万物的生生化化。其中阳气始终起着主导作用。一年之阳始于春,春天阳生则万物亦生;夏天阳盛则万物趋长;秋天阳减则万物为收;冬天阳衰则万物乃藏。故曰:“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以之喻之,则“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所以成吾身者,即真阳之气也”(《类经附翼.求正录.大宝论》)。所以有二七、二八之变;四七、四八之壮;六七、六八之憔;七七、八八之谢,亦皆主归于肾阳之气的盛、实、衰、竭。而人生于天地之间,宇宙之阳必能助化、影响人体之阳。张介宾曾明确提出:“凡阳气不充,则生意不广”的病理概念。时间生物学和神经内分泌学的研究和发展使人们拥有大量事实证明:季节相代,昼夜交替所形成的光线变化,对哺乳类生殖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松果体活动来实现的。光线能抑制其分泌,黑暗则反之。因而昼长夜短的光照周期,能使性腺功能处于相对最佳,从而有促进受孕作用。这种新观点,不仅从一个侧面动摇了狭义的“自身稳定”在现代生理学乃至整个医学中的统治地位,也为古老的中医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蔡师言,虽然夏天乃昼最长夜最短季节,秋季和春季之昼夜长短相似,但是冬去春来,是一个由昼短变为昼长的过程,所谓“阳气渐长,阴气渐消”,对生殖功能来说,是从被松果体长时间抑制逐渐转为短时间抑制,性腺活动的“自由度”在增大。从阴阳论,则阴气适从盛极而衰,阳气则生而上升,可谓是阴实阳充,故而能使人类生育功能处于相对最佳。对不孕症病人来说,机体的自身条件基础差,当有效的治疗使她们体内的不孕因素逐渐减少时,良好的生殖环境,可使其不孕因素变得更小更弱,于是“两精相博,形神乃成”。春季治愈率高现象的实质即基于此。1989年,蔡师带着这一学说,参加全国第四届中医妇科学术交流会,推荐大会发言后,引起较强反响,得到充分肯定。
蔡师在创言人类生育年节律学说的前提下,积极利用这一规律探索、开拓治疗不孕症的思路和方法。鉴于目前许多不孕症患者,在中药治疗中均有长期服药之累,少则几月,多则愈年,在治疗的同时,也因持续地看病,煎药、服药、测基础体温,择时交合等治疗措施,带来了颇多颇重的心理负担。且长期服药,也易产生耐受性。蔡师提出:如果我们运用时间治疗学适时治疗能提高疗效的定理,利用年节律规律,着重于冬、春两季进行治疗,对于中药治疗不孕症,或许能达到缩短治程,提高疗效的作用。近年来,蔡师正在对两组病人进行临床观察,一组是四季均长期用育肾助孕周期调治洁治疗的不孕症患者,一组是仅在冬、春两季用育肾助孕周期调治法治疗的不孕症患者,目前此项观察仍在进行中,能否达到预期目的,有待观察结果。
五、寓防于治  长调脾胃安未病之地
蔡师治病重视脾胃的观点,源于家传,并深受许叔微、李东垣、薛立斋等医家的影响。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五脏六腑非脾胃之气不能滋养,气血津液非脾胃之气不能生化,故东垣奉“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立斋尊“胃为五脏之本源,人身之根蒂”也。蔡师亦颇重脾胃对元气精血的滋生作用。认为元气精血虽禀受于先天,由先天之肾精所化生,但必须依赖后天脾胃之气的不断滋养,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而二者之间,脾胃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盖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景岳全书》)。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不足者,但得后天精心培育,或可弥补先天之虚而强壮;而后天之不足,若不得重新恢复其运化、滋养之功,则非但脾胃之气日虚衰,即使先天强盛之元气精血,也会因失于后天精微的调养、滋生、充实而告匮乏。基于这种认识,蔡师在临证治病中颇长于运用健脾益气之法安未病之地,以保证气血之源不竭,从而达到截断疾病进一步发展、变化的目的。如治更年期综合症,目前中医界多从肾虚论治,而蔡师认为:是病之肾气衰退仍生理性转变的大势所趋,任何治法药方终不能逆转此种衰变,人力药物所能挽者,只是减慢肾气的衰退速度,将由此引发的脏腑、阴阳失调缓冲在最小的范围内,从而达到消除或减轻症状的目的。其间,补益肾气固然重要,但调理脾胃也至为关键,基于这种后天补先天的观点,蔡师治疗本病常冶调理脾胃与补肾填精于一炉,频收良效。
从女子异于男子的生理病理言,蔡师认为:妇人以气血为本,其经带胎产的过程往往数伤于血,数脱于气,使气血常处于相对不足状态。生理状态下,脾胃可代偿性加快运化功能以弥补气血之不足,然这种负荷运化时日渐久,就易损伤脾胃功能引起病理变化;若为病理性一时大量或长期失血耗气,便可削弱或影响气血对五脏六腑的推动滋养作用,引起脏腑功能失调。脾胃为生化之源,两虚相合,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变化。故而凡病者,必有气血不足,也必有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失调,治病当注重顾及脾胃,此其一也。妇人阴性偏执,易于抑郁伤肝,肝失疏泄,即可影响脾胃升降运化功能;即病之后,又多担扰、思虑、恐惧心理,而此又最易引起脾胃功能失调,使本已紊乱或不足的脾胃和气血不能修复甚至进一步加剧,导致疾病向纵深发展。固此,如何截断疾病的发展变化,脾胃功能的复旧亦是关键所在。治病当注重顾及脾胃,此其二也。治疗疾病之药物通常首先入胃,除加重脾胃受纳运化负担外,其药物偏胜之性及副作用,首当其冲的影响脾胃。如苦寒之品易败伤胃气;滋补之品易粘滞胃气;香燥之品易却夺胃阴;温热之品易燥灼胃阴;许多西药也最易引起脾胃功能的紊乱等,故如何尽量避免治疗过程中,对脾胃的损伤,对疾病的转归具重要意义。治病当注重顾及脾胃,此其三也。药物入于胃中,必须通过脾胃之受纳、运化、转输才能作用于患处,从而发挥治疗效能。若脾胃运化不佳,则其转输药物功能必会减弱,就可影响药物发挥正常作用。故凡病兼胃失调者,不论是病初、病中、病末,均当在治本却病同时,及时正确地调理脾胃,保证药物最大限度发挥治疗作用。治病当注重顾及脾胃,此其四也。凡此种种,可以李中梓喻概之:“胃气犹兵家之饷道,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
本着治病当注重顾及脾胃的观点,蔡师在治病过程中,除了运用治疗疾病所需药物外,每多注重兼顾调治中州的运化功能。临床处方,部分药物习惯妙用。一则藉以改善药性之偏,一则使其焦香,增进健脾之力。而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石斛、谷芽、陈皮之属,为常用之品,旨在健脾和胃,以增生化之源。特别是茯苓一药,最喜用之,几乎每张处方中均遣用。蔡师言,茯苓味独甘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甘淡属土,具健脾和中,利水渗湿之功,其药性缓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可祛邪,为防治脾胃之虚要药也。在蔡师自拟之“孕Ⅰ方”、“孕Ⅱ方”、“内异Ⅲ方”、“化瘀消坚方”等系列方中,均茯苓列为主药。此外,蔡师对腥臭烈气药物,如治瘀滞腹痛之五灵脂、治赤白带下之墓头回、破除症积之阿魏等药,认为有碍脾妨胃之弊,用时尤宜审慎,对脾胃失健者则应注意避免使用。
六、崇尚醇正  精药性方简量轻效验
沪上曾有一俚语曰:“九加一,蔡一贴”,称渭江湾蔡氏妇科用药精简,见效迅速。蔡师颇具家传遗风,用药以简、轻、验为准则,并参入晚清孟河四家之一费佰雄的醇正和缓思想,使蔡氏妇科用药特色有了新的升华。蔡师认为:醇正者,即精一不杂也,宗旨在于“义理之的当,而不在药物之新奇”,既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庸之举,亦非泥于古方而治今病者。“盖天下之病,变态虽多,其本则一;天下之方,治法虽多,对症则一。故凡治病之道,必确知为寒,则竞散其寒;确知为热,则竞散其热;一拨其正,诸症尽除矣。故《内经》曰:'治病必求其本’”(《景岳全书》)蔡师的醇正思想又和他主张的和缓治法紧密联系,不足者补之以复其正,有余者去之以归其平,即和法也,缓治也;毒药治病去其五,良药治病去其七,亦即和法也,缓治也。观蔡师临证用药,以其扎实医理基础和临床以经验、用药经验,每临事不感,抓住疾病本质,审时度势,恰当调治。用药皆酌之又酌,不轻易滥用多用一药,力求药力适度直达病所,中病即止。处方随证取用10~12味药,剂量轻者1~3g  重者12~15g  每剂总量大多均在70~100g间,皆平常普通药物,然取效多捷,常令左右叹服。蔡师用药经验颇多灼见和特色,兹试举一二,以推全面。
1.调血以气药为枢,治气如羽非轻不举。蔡师认为:妇人以气血为本,气血不和则百病乃生。妇人阴性偏执,易使肝失疏泄而致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引起诸痰;而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不仅气之病变会影响及血之病变,血之病变也易引起气之病变。因此,疏肝理气之法,可谓是妇科常用之法,具调血诸法,皆当以调气为先导,为枢纽,使之补而不壅,涩而不滞,行而不散,清而不凝,温而不躁。气者,至灵、至捷而至活之物也,用药之灵、捷、活当与之相称,故而用药当注重个“轻”字,非轻不灵,非轻不捷,非轻不活。反对诸药堆彻或用大剂猛攻,免劫阴、耗气、伤肝、碍脾之弊。除治妇科诸痛症之乌药、玄胡、郁金、路路通、川楝诸品用量至10g外,调经之药如柴胡、青皮、枳壳均用5g  公丁香、降香、玫瑰花、木香、佛手类仅用1~3g。理气诸药中,蔡师甚重香附,谓其气中之血药也。不仅可用于气滞血瘀之实症,也可用于诸虚症,与补气药同用,非但无破气之虞,且有助于补气血、理气;与补血药同用,又有助于补血、调血,可称调经理血之要药。妇科用药除当归、川芎、熟地、生地外,香附之用也最广,然其用量均不过10g。
2.育肾以精血为本,阴阳互济不可偏补。妇科重补肾之法,补肾又当先别阴阳。蔡师指出:人体之生长、发育、衰老;妇人之经、带、胎、产,虽然都以阳气为主导,但必须有精血为基础,唯精血充而至盛,方能阴极转阳,出现各种生理之变。譬犹油灯之燃,必基于燃油之盈,而后火引之则燃。若无油之基础,则火之再诱终不能燃也。何况女子本为阴血不足之体。故以无形生有形,每在仓惶危急之日,而有形生无形,需于平常安适之时。蔡师临证重补精血的观点,颇受景岳影响。常用药物有熟地、生地、当归、白芍、枸杞、龟板、女贞子等,尤以熟地为首选。蔡师言:唐、宋以来,熟地之制法,每选地黄中个大沉水之优者,以砂仁和酒拌之,蒸晒多次,至中心纯黑极熟为度。故性味功效已非昔比,质越厚而力越充,故能直达下焦,滋津液,益精血。景岳赞其“以至静之性,以至甘至厚之味,实精血形质中第一品纯厚之药”。熟地与生地,前者味甘性微温,专于大补精血;后者味甘苦性凉,长于凉血滋阴。故临床崩中漏下,经多胎漏之际,宜取生地治之,他症则均当以熟地遣之。月经周期调治中,经后期当宜生地生血补精,奠其基础,经间期及经前期均当以味厚性温之熟地补精血助阳升而促其激化。阴虚明显者,可生地熟地并用,以增其滋阴补血之效。
蔡师在注重补精血的同时,又强调阴阳互济,不可偏补,阴阳互生,精气互生之理始终贯穿在育肾之中。效法景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精中生气”“气中生精”之治则,娴熟运用并取效于临床。如蔡师认为不孕症之主因乃肾气不足,其中肾阳之不充致使生育机能减弱或障碍是疾病根本所在。但在治疗中均取阴中求阳之法,既便在经间期由阴转阳,需助阳促变的关键之时,所制之基本方“孕Ⅱ方”,也以仙灵脾、巴戟肉、鹿角霜、紫石英、苁蓉诸助阳药,配熟地、女贞子、淮牛膝、制黄精、河车大造丸等滋阴药为方,旨在阴实而阳充。
3.崩漏辨阴阳为旨,善用附子生地塞流。崩漏为妇科常见之病,前人有“妇女崩漏,最为大病”之说,故历为医界所重。其病因多从气滞、气虚、血热、血瘀、肝旺、脾虚、肾亏论。而蔡师独重阴阳之辨。阳崩者,多由实热或虚热所致。阴崩者,多由阳虚所致,除素体阳虚外,大至缘于久崩,故一般病势颇急颇重,应予重视,多见于现代医学之青春期功血或更年期功血者,适值肾气应盛未盛或将衰未衰之际。对阳虚之阴崩,蔡师善长运用附子温阳止崩,颇见佳效。记侍诊之初,曾见蔡师治一青春期功血症,自初潮后便屡崩屡治,反复不愈。此次又阻三月许而崩,递服激素,中药及输血,崩势缓而又剧,迄今26天。面黄如蜡,神疲体倦至极,肢冷汗出,眩晕腰酸,语微气促,经水色清质稀,血色素5g  苔薄质淡,边有齿印,脉细。断为营血亏耗,气虚阳衰。血脱益气,宗斯为治,并参助阳调固。窃思圣愈汤加鹿角并止血药是也。及抄方至附子10g不免大惊,附子乃辛温大热之品,其性善走,为通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达皮毛,内行三焦,及此血脱阳衰之际,其刚燥之性若致再度动血则后果何堪,不禁疑笔望师,见蔡师如雄兵百万在胸,并谆谆教曰:治阴虚阳盛之崩漏,以龟版滋阴潜阳,临床习用,顾虑极少。然对阳虚阴盛之崩漏,大胆而正确使用附子,非常重要。因附子辛温大热有毒,用于体虚崩漏患者,恐其劫阴动血,故处方用药时不免顾虑。但阴虚阴崩,又属必用之品,非此附子不能挽暴崩虚脱之势,《金匮》用黄土汤治阴虚便血,亦取附子温阳之功,是为典范。此即醇正之法。然获效后即减量或除去,所谓毒药治病去其五也。三天后复诊,果然翌日崩止血净,精神亦振,即去姜、附及蒲黄陈棕,增治本这法。三诊血色素好转,随证调治三月后经水渐调,色量正常。随师三年,每遇此症,蔡师均以大剂附子治之,屡治屡验,确有奇效。
治阴虚之阳崩蔡师喜用生地炭为君,且每重其剂达30g  蔡师谓:生地炭能集凉血、养血止血诸功于一身,乃治阳崩之最佳药物,配合凉血止血诸药,每有桴鼓之效。但因多为寒凉之品,常易致残瘀内滞,造成再度出血。故蔡师临证常佐少量炒当归,取其养血温通之功,以避免瘀滞,并可制约寒凉诸药,达到理血之功。此与前人言当归“其气最雄,走而不守,荀其阴不涵阳而为失血,则辛温助阳,实为大禁”之说有悖,但临床验之,确有利而无不合。对于兼瘀滞之崩漏,蔡师常以生地炭30g配炮姜炭3g同用,意在温凉并蓄,固本止血不留瘀也。
由此可见,蔡师主张醇正和缓,并非废弃峻猛之法,兼治之法,而是奉古人有是证,便用是法是方是药之训,当寒则寒,当热则热,当泻则泻,当补则补,当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之际,亦当机立断而活泼洒脱取用之。总之,蔡师承家传之教,本经典之理,参后贤之法,运变化之机,治则方药以醇正和缓见长,此法此风,与目前医界盲目频用大方重剂,形成鲜明对照。
回复引用
TOP
moneyhoo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moneyhoo 当前离线
UID 1  帖子 436  精华 4  积分 0  积分 0 点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3  最后登录 2009-6-5


管理员

积分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1-3  最后登录 2009-6-5

3楼
发表于 2007-12-7 22:43 |只看该作者
蔡小荪 证治经验
一.不孕证治
1.调经是成孕致育的先决条件
古有“调经种子”之说,调经是孕育的先决条件。《女科要旨》云:“妇人无子,皆因经水不调。经水所以不调者,皆由内有七情之伤,外有六淫之感,或气血偏盛,阴阳相乘所致。种子之法,即在于调经之中”。但必须肾气旺盛,任脉通,冲脉充盈,月事才得以如期来潮,从而具备孕育的功能。
月经失调,有先期、后期、先后不定期,过多过少、崩漏、经闭、痛经等。可根据各种致病原因,分别治疗,为孕育创造条件。有些病例,经事调准,随即怀孕。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部分患者常经来过多如注,或腹部剧痛,用化瘀活血调经法,症状好转后,遂即受孕。因该症多宿瘀内结,在盆腔内引起生殖器官粘连和输卵管阻塞,以致运卵通道不畅或不易受精,累及卵巢则引起卵巢功能失调。故一般不受孕的发病率较高,用活血化瘀法,能使上述情况改善,对受孕很有帮助。
2.益肾可促排卵,健黄体
经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圣济总录》又说:“妇人所以无子者,冲任不足,肾气虚寒也”。陈士铎云:“胞胎之脉,所以受物者,暖则生物,而冷则杀物矣”,诚为确论。基础体温的测量,可证明这一点。黄体功能不全者,基础体温双相曲线都不典型,月经后期每呈阶梯形上升,升亦不稳。因黄体产生之黄体酮,乃是一种致热源,黄体酮分泌不足,致使基础体温后期低于正常水平,而影响受孕。即或受孕,亦有堕胎之虞,甚且屡孕屡堕,形成滑胎。故临床运用益肾通络,益肾温煦法的实践证明,似分别能起促排卵、健黄体的作用。
3.父精母血之说欠当
经云:“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不通,可导致经闭而不孕。《内经》又云:“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故冲任亦为胞脉。月事与胎孕冲任关系甚密。若冲任病,月事不来,亦不易受孕。朱丹溪云:“阴阳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处,名曰子宫,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这里所谓两歧,与系胞之脉相合,又类似于现代医学之输卵管。湿热瘀滞阻塞之胞络,当系指此。此说如能成立,则所谓输卵管阻塞、积水等症,可视为陈士铎论女子不孕十病之二,即任督病乃膀胱气化不行。他说:“任督之间,倘有疝瘕之证,则精不能施,因外有所障也。膀胱与胞胎相近,倘气化不行,则水湿之气,必渗于胞胎,而不能受妊矣”。文内所言之精,系指阴精。《内经》有阴阳两精之说。《灵枢.决气篇》云:“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然后世有些医家却提出男女精血和合之论。清代医家中不少有识之士复倡《内经》两精说。如肖慎斋云:“男女交媾时,均有其精,何尝有血。褚氏、东垣、丹溪俱以精血混言,几见男女媾精,而妇人以血施也。前贤之论多谬”。故陈氏之意实指阴精自妇人体内而出,为外疝瘕之类所障,以致不能与自外人内之阳精相搏,合而成形,引起不孕。不言而喻,此阴精即今所言之卵子。对于瘀血、湿热、痰浊阻塞两岐,用理气活血,清热利湿,化痰除浊等法以通利络脉。
4.益肾通络,益肾温煦的周期疗法
不孕症之治疗,除各种月经失调随症治疗外,首要以益肾为主,设孕1、孕2为基本方,根据月经周期,每于月经净后开始服孕1方7剂。约至中期(排卵期)换服孕2方8剂,经行时,有必要可随证调治,下次经净后再重复使用前法。
孕1方组成
云茯苓12g  生地、熟地(各)9g  淮牛膝9g  路路通9g  炙山甲片9g  公丁香2.5g  仙灵脾12g  石楠叶9g  制黄精12g  桂枝2.5g
孕2方组方:
云茯苓12g  生地、熟地(各)9g  石楠叶9g  紫石英12g  熟女贞子9g  狗脊9g 仙灵脾12g  仙茅9g  胡芦巴9g  鹿角霜9g
肾阴虚者加入龟板、麦冬等。肾阳虚者可加入肉桂、附子等,并可酌情增入乌鸡白凤丸、河车大造丸等血肉有情之品。肝郁气滞者,前方去滋腻及温阳之品,增柴胡、金铃子、白芍、青陈皮等。痰湿瘀滞者,前方去滋腻之品,增石菖蒲、白芥子、姜半夏、苍术、制南星、香附、枳壳等。寒湿瘀滞者,仍去滋腻之品,入苍术、吴茱萸、艾叶等。湿热瘀滞者,去滋腻温阳之品,入败酱草、红藤、鸭跖草、赤芍、薏苡仁等。胞络阻塞不通者,增皂角刺、地龙、川芎、月季花、留行子等。
二.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证治
妇女崩漏,最为大病,常互相转化,久漏致崩,或久崩成漏。本人对崩漏的诊治,总的来说,首先区分阴阳。通过月经的期量色质,辨明阴阳的偏盛偏衰。尤其在治疗方法上,强调“求因为主,止血为辅”。血得热则行,得寒即止,故崩漏功血,以血热所致较多见,大都出血量多,色鲜红或紫,经来先期,质较浓或稠,属阳崩范畴,治法以清热凉血为主,用炒当归9g  丹皮炭9g  侧柏叶9g  白芍12g  炒地榆12g  旱莲草15g  重用生地炭30g。热甚常出现阴虚现象,则可增用龟版9g  或固经丸12g吞服,则效果较显。此外阴虚伴肝旺时,有乳胀易怒等症状,可加柴胡4.5g  黑芥穗9g。崩漏日久,常导致气阴两虚,前方可加用太子参或党参12g  煅牡蛎30g  阿胶9g  疗效更佳。但阿胶的运用,须注意出血的色质,以血色鲜红或稍淡,质较稀薄而无瘀块者为宜,说明非瘀热证实。如血色紫黑,质稠厚成块而秽气的则不宜用。一般阴虚的崩漏用龟板胶尤佳,如无龟板胶,以龟板与阿胶同用,效果亦显。阴崩多久崩久漏,色较淡而稀薄。因失血过多而血伤阴,阴血大亏,气亦随耗,崩久不止,以致阳虚。这类崩漏,大多绵延日久,一般止血剂效果不显,我在临床上常用党参12g  生黄芪20g  炒当归9g  焦白芍9g  牛角鳃9g  陈艾炭3g  仙鹤草30g  熟附片9g  炮姜3g  阿胶9g  对久治不效的阴崩,如辨证正确,常可获得显著效果。如患者舌苔淡薄而舌质偏红的,上方可加生地炭、煅牡蛎各30g  以制约温阳药物的偏性,同时又可增加止血的作用。或用龟鹿二仙胶更佳,也可以龟板9g  鹿角霜9g  阿胶9g同用。一般血止以后,即去姜、附,因二药毕竟温燥,崩后失血,多用恐非所宜,故只须益气养血,自然阳生阴长,康复可期。如纯属气虚下陷,固摄无权的崩漏,可宗补中益气法重用黄芪30g  增生地炭至30g  炮姜3g  姜、地同用,可互制偏性,且又阴阳兼顾,止血效果较显。炭剂是治崩漏常用之品,在炮制方面,必须炒炭存性,否则变成焦炭,难免损耗药物作用。处方时也只须参用几味即可,以助固摄之力。如全部或大部用炭,则药力未必有原药显著。本人在临床上,对某些崩漏症并不用炭,特别是瘀血导致的崩漏,相反用化瘀调摄之剂,也同样取得预期效果。
三.闭经证治
对闭经的治疗,不能急切图功,妄事攻伐。原发闭经,以育肾养血为主,参血肉有情之品,冀肾气旺盛,冲任充盈,月事得以时下,方用:炒当归9g  生地、熟地(各)9g  川芎9g  熟女贞子9g  仙灵脾12g  苁蓉9g  狗脊9g  山茱萸肉9g  制黄精12g  河车大造丸9g(吞)。如大便不实可去生地、苁蓉。加炒淮山药9g  菟丝子9g  以健脾肾。每处1剂,1月为一疗程,通常观察3个月,最好能同时测量基础体温,以助诊断。这种闭经,多数基础体温单相。经过治疗后,如体温呈现双相,即预示症情已有好转,继用调经方:炒当归9g  大熟地9g  川芎4.5g  白芍9g  淮牛膝9g  丹参9g  制香附9g  桂枝3g  红花4.5g  泽兰叶9g。可望经水通行,但尚须继续治疗,直至停药3个月,经事仍能按时来,方称痊愈。继发闭经属肾虚不足,冲任失充者,大多基础体温也呈单相。我对这类病例,仍以育肾为主,首先用云茯苓12g  生地熟地各9g  仙灵脾12g  石楠叶9g  淮牛膝9g  制黄精12g  公丁香2.5g  路路通9g  桂枝2.5g  细辛1g  麦冬9g  乌鸡白凤丸(吞)1粒,服7帖,以育肾通络。继用云茯苓12g  大熟地9g  仙茅9g  仙灵脾12g  石楠叶9g  紫石英12g  狗脊9g  鹿角霜9g  熟女贞子9g  苁蓉9g  河车大造丸(吞)10g  约8剂,以育肾温煦。如大便不实的,可去苁蓉,改菟丝子9g。腰冷的加熟附子9g  艾叶2.5g。按周期反复服用后基础体温能呈现双相者,当属好转之象,然后用四物汤加理气活血剂催经,月事可下。一般短期内不易见功,须有一定过程。因环境改变,不能适应,或抑不快,影响情绪致闭经者,用四物汤加柴胡等疏肝理气药,有一定效果,炒当归9g  大生地9g  川芎4.5g  白芍9g  柴胡4.5g  制香附9g  乌药9g  丹参9g  广郁金9g  淮牛膝9g  红花4.5g。有烦燥不安,紧张易怒者,加淮小麦30g  生甘草3g  甘以缓急。如恢复原来生活习惯者,则效果更显,个别患者甚至勿药自愈,这类病例在闭经中,相对来说比较易治。
四.痛经证治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治疗目的以止痛为主。本人在临床上主张辨证求因,不尚单纯止痛。处方用药强调“求因为主,止痛为辅”。痛经多数是经血排出困难,瘀滞不畅,引起疼痛,治法以通为主。当归9g  川芎4.5g  牛膝9g  香附9g  元胡9g  丹参9g  红花4.5g  白芍9g  为基本方。如瘀滞较甚加没药4.5g  失笑散12g;对于膜样痛经,一般腹痛较剧,上方用川牛膝或土牛膝,加花蕊石15g  没药6g  失笑散15g  另加桂心2.5g  桃仁9g  使所下整块内膜分碎,对祛除疼痛,有一定效果;子宫内膜异位症腹部进行性剧痛,甚至难以忍受者,在膜样痛经方中去花蕊石,加血竭3g  苏木9g  大多能达到止痛目的。一般痛经用药后瘀下即痛减,惟子宫内膜异位症部分病例常兼经血过多如注,且愈多愈痛。缘该症宿瘀内结,随化随下,经血虽多,瘀仍未清,故腹痛不减。治疗原则,仍以化瘀为主,不能因下血过多而采用固涩法,否则下血更多,腹部更剧。可宗基本方去川芎、红花、加血竭3g  花蕊石15g  生蒲黄30g  震灵丹12g  缓下血过多并止痛,必要时可加三七末2g吞服。因气滞血瘀的痛经,临床上胀痛较甚,原方可随加乳香4.5g  乌药9g  苏木9g  金铃子9g;寒凝瘀滞者,往往形寒畏冷,小腹冷痛,或伴有便溏,甚则泛恶,原方去香附,加木香3g  小茴香3g  淡吴茱萸2.5g  肉桂3g  煨姜二片,也可用炮姜3g  效果较显。另如炎症引起腹痛,用当归9g  川芎4.5g  赤芍9g  牛膝9g  桂枝2.5g  丹皮9g  败酱草30g  柴胡梢4.5g  元胡9g  制香附9g  红藤30g  生甘草3g  行血清热止痛。至于禀体不足,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而经行腹痛者,当以八珍汤为主,加香附9g补气养血。香附有理气调经并止痛作用,配八珍汤效果更显。成药乌鸡白凤丸亦可采用。
一般痛经的服药时间,应在行经前三天即开始服用,特别是疼痛剧烈的膜样痛经,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否则较难取得预期结果。虚性痛经平时可常服八珍丸,或乌鸡白凤丸,经行时再改服汤剂。因体虚不足,临时服药,不可能立即奏功,故须经常调养,方能见效。
五.更年期综合征论治
更年期综合征属妇女绝经期前后,或因手术切除卵巢,或放射治疗后卵巢功能丧失,所出现的症状及体征。祖国医学也可称为绝经期前后诸症。临床上以精神症状和月经变化较多见。对于情志方面的症状,首先注重精神治疗,如处理得当可勿药而见效。然后处方可望事半功倍。上述精神症状明显的患者,特别是悲伤欲哭,可先随症用药,宗甘麦大枣汤合逍遥散加减,淮小麦须用30g  否则不易见功:胸闷不快者,加广郁金9g  合欢皮9g;兼便秘者,加全瓜蒌12g  或用成药越鞠丸舒肝解郁;如紧张、激动较甚,不能自控者,前方加九节菖蒲4.5g  龙齿12g  朱远志4.5g  磁石30g  以镇惊安神;多痰涎者,添白金丸4.5g;如健忘不宁,夜不安眠,梦扰纷纭,可常服枕中丹9g  日2次,待症状缓解后,即用六味地黄丸或麦味地黄丸巩固之;有潮热汗出,甚至骤然烦热特甚,犹恐解衣不及,汗多淋漓,可以知柏地黄汤为主,加牡蛎30g  五味子2g;如失眠心悸,夜卧盗汗,用柏子仁丸宁心敛汗,每服9g  日2次;面赤轰热,性情急躁,血压偏高,大便秘结,脉弦,可用当归龙荟丸,每服9g  待症状减轻,改服知柏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由于真阴亏损,阳失潜藏,甚至阴阳俱虚,故某些病例虽潮热汗出,用养阴滋肾法中须增温补肾阳之剂,如仙茅、仙灵脾、巴戟肉等,阴阳并顾。
回复引用
TOP
moneyhoo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moneyhoo 当前离线
UID 1  帖子 436  精华 4  积分 0  积分 0 点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3  最后登录 2009-6-5


管理员

积分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1-3  最后登录 2009-6-5

4楼
发表于 2007-12-7 22:44 |只看该作者
蔡小荪 用药特色
一、当归
1.主要治疗:月经失调,崩漏、闭经、痛经。月经前后诸症,更年期综合征,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症瘕,不孕症,及其他妇科杂病。
2.此药广泛应用于妇产科各种疾病,临床见有血虚,血瘀症象者。产后诸痰大多要使用该药。
3.配伍
当归10g配  白芍10g  川芎6g  熟地10g   等主治月经不调
当归10g配  香附10g  延胡12g           等主治经行腹痛
当归10g配  桃仁10g  红花6g            等主治经闭不适
当归10g配  牛角鳃10g  仙鹤草20g       等主治崩漏
当归10g配  白芍10g  丹参10g           等主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当归身6-10g配  生地20g  白芍10g      等治胎漏
当归尾12g配  桂枝  茯苓丸             等治子宫症瘕
油当归10g  配苁蓉  首乌等主治产后血虚便秘
4.最大剂量12g    最小剂量6g
5.体会:
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在妇科中应用极其广泛。治疗崩漏,有人不主张用当归,认为其辛散动血,而实际上,当归辛散止血而不留瘀,可以理血,养血调经。祛瘀生新而无走窜之弊,亦可用当归尾。产后病必用当归配川芎补血润肠理气。
二、生蒲黄
1.主要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痛经、产后恶露不净
2.用药指征:临床见有瘀阻腹痛者,大多使用该药
3.孕妇不宜使用该药。因其有收缩子宫作用,用后影响胎儿正常生长发育
4.配伍
生蒲黄10~20g配  阿胶10g  丹参10g  震灵丹12g  治疗崩漏(阳崩)
生蒲黄10~60g配  赤芍10g  丹皮10g  熟大黄10g  等或配虫类药,主治内 异症,量多腹痛
生蒲黄30g配  花蕊石10g  等药主治子宫肌瘤经量过多
生蒲黄15~20g配  阿胶10g  仙鹤草30g  益母草12g  治疗产后恶露不绝
5.剂量:最大剂量60g  最小剂量10g
6.蒲黄具有活血化瘀,收敛止血的作用,一般止血常用炭药,但生蒲黄的止血作用,强于蒲黄炭,较小剂量(10~15g)偏重于祛瘀,偏重(30~60g)侧重于止血。临床上对月经量少有血块,腹痛者用10~12g;量中或偏多带有血块,腹痛者用12~15g;量多如注,块多且大,经量愈多愈痛者,用30~60g  配赤芍、丹皮、熟大黄祛瘀,凉血止血。而不需投以常用的止血,止痛之品。子宫肌瘤经行量多者,用花蕊石,生蒲黄,活血化瘀,消症,不宜单纯用炭药固涩止血。
三、芍药
1.主要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症瘕妊娠病、产后病、盆腔炎
2.用药指征:妇产科疾患者且有血虚肝旺,血热瘀滞症象者,均可使用该药
3.配伍:
赤芍10g配  当归9g  川芎9g  系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
赤芍12g配  桂枝2.5g  茯苓10g  桃仁10g  丹皮12g  系主治子宫症瘕
赤芍10g配  丹皮10g  败酱草30g  红藤30g  等主治盆腔炎,产后感染发热
白芍10g配  当归10g  川芎10g  等主治产后血虚发热
白芍15g配  平肝潜阳之品,治先兆子痫
4.最大剂量15g  最小剂量6g
5.芍药有赤芍和白芍之分,一般凉性药物,大多有止血之弊,因血得寒则止,而赤芍正与其相反,为活血凉血,长于散瘀,临床多用于血热,瘀血之症,白芍养血平肝,长于敛阴,多用于血虚,阴虚之症。
四、败酱草
1.主要治疗:盆腔炎、带下病、产后腹痛等
2.临床见有湿热瘀滞者,均可使用该药
3.配伍:
败酱草20~30g  配红藤15~30g  等主治盆腔炎
败酱草30g  配红藤30g  银花30g  蒲公英15g  丹皮10g  等主治流产,产后发热,产后腹痛均为急性感染
4.最大剂量30g  最小剂量15g
5.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临床上不孕症患者如果兼有湿热瘀滞者,可用自拟清热化湿方(云茯苓12g  桂枝2.5g  柴g梢4.5g  赤芍9g败酱草20g  丹皮9g  鸭跖草20g  川楝子9g  红藤9g  延胡索9g  淮牛膝9g)参自拟孕Ⅰ 等Ⅱ方调治。
五、皂角刺
1.主要治疗:输卵管炎,生殖道结核,不孕症经前乳胀,乳癣,子宫内膜异位症
2.配伍
皂角刺12g  配丹参12g  百部12g  留行子9g  山海螺15g  鱼腥草12g功劳叶15g  夏枯草12g  淮牛膝9g  大生地9g  路路通9g  主治生殖道结核(抗痨方)
皂角刺15g  配留行子9g  月季花4.5g  广地龙6g  降香片4.5g  主治输卵管炎,输卵管欠畅,阻塞(通络方)
皂角刺20g  配甲片10g  必甲10g  丝瓜络10g  等主治经前乳胀乳癣等
皂角刺12g  配化瘀散结之品,主治内异症,经净后服
3.最大剂量20g  最小剂量12g
回复引用
TOP
moneyhoo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moneyhoo 当前离线
UID 1  帖子 436  精华 4  积分 0  积分 0 点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3  最后登录 2009-6-5


管理员

积分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1-3  最后登录 2009-6-5

5楼
发表于 2007-12-7 22:45 |只看该作者
蔡小荪 医案
案一、痛经(原发性)  胃窦炎、肠粘连、肠炎
虞××    26岁  女  未婚  公安人员
初诊:1977年7月5日  十八岁癸水初潮,第二次经转即每行腹痛,甚且昏厥,下瘀块后较舒,临前二天腰酸乏力,75年左侧卵巢囊肿扭转曾施手术,右少腹时感吊痛,昨又值期(周期29天)量少不畅,近且外感寒热急诊后方退,余邪未清,腹部剧痛,又致昏厥纳呆泛恶,心悸便溏,脉细数,苔薄白质微红,寒凝瘀滞,法当温通
炒当归9g  丹参9g  赤芍9g  制香附9g  淡吴茱萸2.4g  木香4.5g  小茴香3g  延胡索9g  五灵脂9g  制没药4.5g  炮姜2.4g  (3贴)
7月26日复诊  发热渐退,略有低热,经期将届脉弦,苔属薄白,预为温通。
炒当归9g  川芎9g  赤芍9g  制香附9g  延胡索9g  川牛膝9g  红花4.5g  制没药4.5g  丹皮9g  淡吴茱萸2.4g  失笑散12g  6帖
8月1日又复诊  今经行准期,量适中,腹痛,较前轻减,略胀,腰酸,脉弦,苔薄,拟理气调治。
炒当归9g  白芍9g  丹参9g  川芎6g  制香附9g  川楝子9g   延胡索9g  川续断肉9g  狗脊9g  川牛膝9g  失笑散(包)12g  3帖
8月23日  四诊  上次经痛见减,量不多无块,又将届期,大便不畅,脉细,苔薄  质红,边有齿印,再为通调。
炒当归9g  川芎9g  赤芍9g  丹参9g  制香附9g  延胡索9g   川牛膝9g  红花9g  桃仁泥9g  失笑散(包)15g  5帖
8月30日  五诊  经水将临,略有腰酸,近有胃痛,大便色深,脉细,苔薄白,质红,仍宗前法出入,嘱验大便隐血,如阳性则暂停服。
炒当归9g  川芎9g  赤芍9g  川牛膝9g  制香附9g  乌药9g  制没药3g  丹参9g  延胡索9g  川续断肉12g  失笑散(包)12g  4帖
9月24日  六诊  上月药后翌日经临,量较畅,下块色深且多,腹痛显减,兹感脘疼,通气较舒,脉细,苔薄白,又将临期,再当兼顾。
炒当归9g  川芎9g  川牛膝9g  赤芍9g  制香附9g  乌药9g  木香3g  延胡索9g  制没药6g  鸡血藤12g  失笑散12g      4帖
9月29日  七诊  调治以来,痛经月见好转,昨又临期,腹痛完全消失,纳食如常,便溏次多,显见轻减,临前腰酸乏力右腹吊痛均除,上月量畅下  块色紫,今犹未下,略感腰酸脉细弦,苔薄质红,方虽应手,未许根治再从原议,以冀全效。
炒当归9g  川芎9g  川牛膝9g  赤芍9g  制香附9g  木香4.5g  淡吴茱萸2.4g  延胡索9g  川续断肉12g  狗脊12g  失笑散(包)12g    2帖
另八珍丸90g  分10日服
按:患原发性痛经已甫8年,初潮较迟,75年2月右侧卵巢囊肿扭转手术切除,并伴有肠粘连,肠炎,胃窦炎等症。体质虚赢,在所难免;经来瘀滞,排出困难,疼痛剧烈。体力不支,每致昏厥。加以脾阳不振,肠胃失健,平素易泻。经来辄溏,纳差泛恶,腰酸乏力,中气不足,诸症毕现,经期虽准,通运受阻,体虚症实,两者间杂,鉴于病员每次来诊,均在经期前后,主要矛盾属瘀滞,经痛,脾虚有寒,当予温通经脉。初诊因隔宵寒热达T38.5℃,急诊后方退,余邪未清,故于去瘀理气温中止痛方中,避川芎而用丹参;缘川芎下行血海,当时发热虽退未尽,恐引热入里,药后有所好转,复诊又值发热渐退已甫3天,略有低热是为体虚不足,营卫不和。经期将届,预为温通,拟四物法去地黄,增牛膝,红花下行通经,延胡没药失笑散化瘀止痛,香附理气调经,吴茱萸温中止吐泻,丹皮助赤芍清热行血,因便溏见减,此次未用炮姜,经痛见轻,量不多无块,四诊又凭经前,大便不通,宗前法增桃仁泥,以资通调,并润肠,五诊经犹未至,兼发胃痛,大便色深,恐有胃出血之变,故嘱注意大便,有隐血即暂停上药,诊后第2天即经转量畅,下块色深且多,腹痛显减,当从原法处理,调治后第3次经行,脾痛已完全消失,原每行纳差,泛*,及临前腰酸乏力,右腹吊痛均除,便溏次多亦显差改善。宗前议另处八珍丸常服以巩固之。8年痛经基本治愈,惟体质尚未恢复,仍当继续调理,以杜反复。
案二、腾××  女  27岁  未婚  医务工作者(江湾医院)
初诊:1976年12月30日
患者18岁初潮,月经周期32天,约5天左右净,自1972年参加工作后,开始有痛经,初起可用针刺缓解,以后逐渐加重,1973年起每次需用可待因及杜冷丁,并必须休息2天,不能工作。
妇科检查:月经来第1天极少,暗红,第2天开始有2×1cm大小之膜样物排出后疼痛,才减轻,平时常较多,多黄不痒,以往无特殊疾患肢软,及色块,外阴发育正常,处女膜完整,肛查子宫前屈,正常大小,活动好,左附件(一)右侧宫旁颈体交界处有结节状增厚,如黄豆大小结节突起2个,轻度压痛,右侧卵巢约1.5cm大小活动。
经期尚准,每腹部剧痛,喜暖喜按,甚且呕吐,肢清,里急感,大便不实,下血块及膜后痛较缓,脉细,苔白,寒凝瘀滞,拟予温通。
炒当归9g 川芎9g 川牛膝9g 赤芍9g 桂心2.1g 制香附9g 延胡索9g 苏木9g 淡吴茱萸2.4g 煨姜2片 熟附子9g 制乳香、没药(各)4.5g 失笑散15g 经前4天左右即开始连服7帖
经净后服四物益母丸1周,每日9g  兹后由患者本院根据上法,断续处方治疗
77年5月19日二诊(经期4月23日)药后腹痛有所好转,已停用杜冷丁,由于过去腹痛剧烈,顾虑复发,仍自服可待因一片,腹冷显减呕吐亦瘥,脉细,苔薄质红,从前法出入。
炒当归9g  川芎9g  川牛膝9g  赤芍9g  桂心2.1g  煨姜二片  延胡索9g  苏木9g  制香附9g  桃仁泥9g  艾叶2.4g  失笑散15g  仍服7帖
77年6月10日  三诊(经期5月27日)此次经行第一天未痛,呕吐亦除,第二天痛势较前显减,下块及膜见少,脉细舌赤,再从前法进退。
炒当归9g  赤芍9g  川芎9g  川牛膝9g  延胡索9g  桂心2.1g  苏木9g  制香附9g  淡吴茱萸2.4g  制乳香、没药(各)4.5g  红花4.5g  失笑散15g  服7帖经后仍服四物益母丸10天每日9g
77年7月12日  四诊(经期7月2日)经行后期尚畅块少有膜,腹微痛极轻,症势显减,近有腰酸,掌心热脉微弦苔薄质红,边有齿印,肝肾不足,再拟调理,以资巩固。
炒当归9g  淮牛膝9g  大生地9g  赤芍9g  熟女贞子4.5g  川续断肉9g  狗脊9g  云茯苓12g  泽泻9g  丹皮9g  服4贴药后继服四物益母丸10天,每日9g
77年7月29日  五诊  经期将届,纳差,余无所苦,脉微弦,苔薄,拟理气调经,化瘀止痛。
炒当归9g  川芎9g  川牛膝9g  淡吴茱萸2.4g  赤芍9g  延胡索9g  制香附9g  制没药4.5g  川桂枝1.5g  真血竭1.8g  失笑散15g  5帖
按:经痛已甫5年,痛势逐月转剧,必须卧床休息,第2年起即每月需用杜冷丁及可待因。本症属瘀滞挟寒,故腹痛喜按喜暖,苔白,据一般规律,喜按属虚,拒按属实,上述喜按是有寒之故,不作虚痛论,因下块及膜后腹痛即缓,是为瘀滞现象,不通则痛,应予温宫逐残活血化瘀,加重失笑散剂量,药后痛势逐减,四诊有肝肾阴虚现象故暂拟养阴泻火并补肝肾,以后仍用四物益母丸巩固之,五诊根据妇检仍有结节故方中增血竭以散瘀消结,桂枝以温经通络去瘀,由于该病员住在郊区及工作关系,来院不便,故每次治疗均未值经期,只能预先处方备用,虽然症状显著好转,已停用杜冷丁及可待因,并不须休息,可照常工作,患者主观上,认为已经治愈,可以勿药,但据妇科检查结节犹未全消,且治疗过程中,不够密切配合,故效果尚欠满意。
案三、王××  47岁  女  已婚  静安区教师红专学院教师
初诊:1977年9月20日,曾育四胎,经期尚可(最近经期9月8日)始则微黑,不多,每第2日起色鲜似崩,满腹进行性剧痛,腰酸,辄身热达T38℃,平素少腹二侧作胀,妇科检查:左侧卵巢囊肿大于乒乓球,两侧输卵管积水,宫颈管后壁有二结节大于黄豆,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并患冠心高血压,脉细微弦,苔薄质偏红,边有紫点,瘀结积水,姑先利水通络,清热化瘀。
川桂枝4.5g 云茯苓12g 赤芍9g 丹皮9g 桃仁泥9g 炒当归9g 制香附9g 败酱草30g 柴胡梢6g 皂角刺9g 失笑散(包)12g 7帖
10月5日  复诊  经期略早,今甫4天,过多下膜及块,腹痛较前轻减,头晕乏力,原每行发热,此次未作,脉虚,苔薄气血较虚,再为两顾。
炒党参9g  炒当归9g 赤芍9g  丹皮9g  制香附9g  川桂枝4.5g  败酱草30g  云茯苓12g  生蒲黄9g  柴胡梢6g  生甘草3g 3帖
10月13日又复诊  昨行准期(最近经期10月2日,10月30日)量亦不多,腹痛显减,寒热未作,臂部酸痛,晨醒自汗,脉细,苔薄,微腻边有齿印,症势见减,仍宗原法增易。
炒当归9g  制香附9g  延胡索9g  川桂枝2.4g  广木香9g  淮牛膝9g 赤芍9g  丹皮9g  败酱草15g  花蕊石9g  失笑散(包)12g 3帖
11月21日,近由妇科检查,囊肿及小结节均缩小经期将届,胸部压痛似虫爬感,须臾即瘥,腰酸且胀,小腹微胀,肛掣,脉细,苔薄边有齿印,预为活血通络。
炒当归9g  川芎9g  丹参12g  赤芍9g  广郁金9g  制香附9g  川牛膝9g  川桂枝4.5g  制乳香、没药(各)4.5g  莪术9g  延胡索9g  失笑散(包)15g  5帖
12月2日  经期已准(最近经期11月27日)量较前次略少,少腹两侧痛轻减,抽紧感显瘥,清晨自汗亦止,近左膝疼痛,脉细,苔薄边有齿印,再拟活血化瘀,通络散结。
炒当归9g  丹参9g  川牛膝9g  川桂枝4.5g  云茯苓12g  赤芍9g  丹皮9g  桃仁泥9g  莪术9g  槟榔9g  炙甲片9g  真血竭1.8g    7帖
12月21日  经期将届,腰酸肛掣,小腹隐痛,左膝酸楚,脉细,苔薄胖,边有齿印,症势见轻,当从原议
炒当归9g  川牛膝9g  制香附9g  延胡索9g  干漆4.5g  川芎3g  花蕊石12g  生薄黄30g  五灵脂9g  白芍9g  鸡血藤12g      5帖
12月27日  经行准期(最近经期12月25日)量亦适中,第1天下膜状色黑较前次略多,腹痛显减。(原大便或矢气时痛剧,现亦轻减)渴不欲食,昨形寒,臀胀,腰酸,自觉两侧卵巢处痛似烧灼感,脉细,舌偏红边有齿印,症势虽减,仍难忽视,再从原法加减。
炒当归9g  川芎3g  丹参9g  荆芥穗9g  赤芍白芍各9g  川牛膝9g  花蕊石12g  生蒲黄30g  五灵脂9g  制香附9g  延胡索9g      3帖
1978年1月21日  今值经行,量亦正常,下块及膜,呈棕色,腹痛续见轻可,(原满腹痛,现范围大为缩小仅小腹两侧微痛,喜按喜暖,烧灼感亦差)肛门抽痛虽轻未除,腰略酸,神疲近又心区阵痛日仍数次,脉细,苔薄质偏红边有齿印,症显好转,原法进退,(近妇检:左侧色块似乒乓球,宫颈管后壁小结节似小绿豆)
炒当归9g  丹参6g  川牛膝9g  广郁金9g  制香附9g  赤芍9g  延胡索9g  川桂枝2.4g  苏木9g  花蕊石12g  生蒲黄30g  五灵脂9g  3帖
按:经来过多似崩,按一般正治,自当止血塞源,惟每至下块及膜,腹部剧痛,逐月增烈,显系宿瘀蓄积,妇检:有结节,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由来多年,体质已虚,势颇纠缠,难许速效。症属虚中夹实,如按常规处理,则愈塞流,崩愈甚,痛更剧,且两侧输卵管积水,似是炎症引起,致平时少腹作痛,大便矢气则痛尤剧,辨症求因,法当从实论治,非活血化瘀,确难收效,经净后可略增调养,临前再为通络散结,治宗桂枝茯苓丸法,以桂枝之温经通络,通阳去瘀,辅茯苓以利水,赤芍、丹皮清热消炎,散瘀活血,桃仁破瘀化症。失笑散去瘀化症止痛,上述二方为主,余药随症加减,药后第1次经行量仍过多,腹痛见减原每行第2天辄发热达38度,此后从未复发,按发热为血瘀化热,瘀去则营卫调和,发热自退,桂枝茯苓法可兼顾并蓄,故不须另增方药,逐月调治,症势日见轻减,妇检囊肿及结节均缩小,未次检查宫颈管后壁处小结节已小于绿豆(原大于黄豆)左侧包块消退较慢,似小于乒乓球(原大于乒乓球)总计治疗4月,经转5次,症状显著好转,经期经量完全正常。腹部剧痛亦除,范围缩小,仅余小腹两侧轻微疼痛,每行发热立愈,惟体质尚虚,且兼冠心高血压,自当继续调治,援“大积小聚,衰其大半而止”旨,扶正去邪,冀收全功。
案四、郑××  女  29岁  已婚  职员  上海提琴厂
75年5月16日初诊  婚2年许未育,经期尚准临前沉闷急躁,每行第2日起腹冷痛吐泻畏寒肢清自汗,由来7年,服止痛片及注阿托品均失效,兹月事方净,脉细,苔薄白,肝郁气滞,寒湿凝阻,拟先疏肝舒郁后再温调冲任。
炒当归9g  大熟地9g  川芎4.5g  白芍9g  柴胡4.5g  广郁金9g  陈皮4.5g  合欢皮9g  泽泻9g  清炙甘草2.4g      5帖
7月26日复诊  药后见舒,经期将届,神差微畏寒,脉细,苔薄白,拟温调冲任。
炒当归9g  姜半夏4.5g  煨木香3g  川桂枝2.4g  白芍9g  淡吴茱萸2.4g  川芎4.5g  延胡索9g  淡干姜2.4g  失笑散12g      4帖
8月28日  又复诊  经行准期,量已减少,腹痛吐泻显见好转,惟头晕未除,动则心慌,脉细,苔薄白质淡红,心血不足,再以和养。
炒党参12g  炒白术9g  炒当归9g  大熟地9g  远志4.5g  枸杞子12g 白芍9g  熟女贞子9g  旱莲草9g  红枣15g  4帖
9月2日  腰酸乏力,带下间赤,脉细,苔薄白,质红,拟健固脾肾
炒党参9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焦白芍9g  川续断肉12g  狗脊12g  海螵蛸9g  鸡血藤12g  乌鸡丸1粒      4帖
9月10日  诸症显减,胃纳较差,脉细,苔薄质红,从前法出入。
炒党参9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焦白芍9g  川续断9g  狗脊9g  陈皮4.5g  香谷芽15g  乌鸡丸1粒    4帖
9月20日  治疗后腹泻基本已愈,吐减痛轻,平素晨间腹痛亦止,经事值期,脉细,舌质红苔薄,根微白,下焦寒象尚未根除,再拟温调。
炒当归9g  淡吴茱萸2.4g  炒白术9g  炮姜3g  川芎4.5g  焦白芍9g  木香3g  延胡索9g  五灵脂9g  川续断肉12g  狗脊12g    3帖
10月24日  近妇科检查仍有附件炎,少腹酸胀,下坠感,会阴痛,甚达半夜方止,脉细,苔薄满白,拟疏肝理气消炎止痛。
炒当归9g  柴胡梢6g  赤芍9g  丹皮9g  川桂枝2.4g  败酱草15g  川楝子9g  延胡索9g  制香附9g  生甘草2.4g    3帖
11月4日  神志恍惚  烦躁易怒,悲伤欲哭,胸闷乳痕,下腹及会阴两侧掣住感,劳累则觉阴坠,肝郁气滞,上扰下迫,脉细微弦,苔白尖红,拟疏肝宽胸,甘以缓急
炒当归9g  柴胡4.5g  白芍9g  淮小麦30g  广郁金9g  青皮、陈皮(各)4.5g  云茯苓9g  姜半夏4.5g  川楝子9g  生甘草3g    4帖
11月8日  药后胸闷乳胀均减,烦躁欲哭显除,神志稍定,性情宽缓,经期将届,脉弦,苔薄边红,预为温调。
炒当归9g  川芎4.5g  赤芍9g  桂心2.1g  制香附9g  延胡索9g  淡吴茱萸2.4g  熟附子9g  制没药4.5g  艾叶2.4g  4帖
11月8日  此次经行准期  腹痛显减亦将净,左少腹酸胀似刺,脉细微弦,苔薄质红,宗前法参疏肝理气。
炒当归9g  川芎4.5g  赤芍9g  柴胡索6g  川楝子9g  川桂枝3g  丹皮9g  延胡索9g  桑寄生9g  川续断肉9g  炒白术9g  3帖
1976年12月6日  月事逾期周许未行,腰微酸,腹微胀,近纳呆畏寒,脉细弦,苔薄白,拟先和理,待查(最近经期10月28日)
炒当归9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姜半夏4.5g  川续断肉9g  桑寄生9g木香3g  陈皮4.5g  远志3g  香谷芽15g      3帖
1977年1月15日  据云妊二月半,上月腹剧痛由妇科急诊怀疑子宫外孕,作后穹隆穿刺,并服破瘀药多剂及三七末六瓶,未获端倪,近验尿妊娠反应阳性,超声波检查有胎心,兹胸闷脘腹作胀,腰微酸,带下色兼粉红,溲频,脉细弦微滑,苔白略腻,前半微青,胎元受损唯恐难免,姑拟和养安固,尚待详察。
炒杜仲9g  川续断肉9g  狗脊9g  炒白术9g  白芍9g  桑寄生9g  复盆子9g  木香3g  砂仁3g  苏梗9g  南瓜蒂3个  3帖
按:痛经7年。服止痛片及注阿托品均失效,症属寒湿凝滞,以致不孕,且有经前紧张症、附件炎、粘连、包块。宫颈糜烂等症,势颇复杂,难许速痊。因分期随症处理,经前用疏肝舒郁,宽胸缓急,拟逍遥散并甘麦大枣法出入,经期以温宫逐寒,调经止痛为重,初用四物佐吴茱萸,姜桂等加减,虽效不显,继从原法增附子,艾叶,没药等增损,效果方著,缘有慢性附件炎,吐泻现象,消除较速,腹痛缠绵较久,故经净后着重疏肝理气,消炎止痛,以败酱,柴胡梢,赤芍,丹皮及金铃,延胡为主,佐桂枝辛散温宣,通利经络,诸症逐步好转,然在治疗过程中,由于饮食起居,心情寒温等不同影响,症状有所反复,惟较前轻可,经过不断治疗,达1年又3月之久,于76年10月28日末次经行即怀孕,伴不孕约3年许。上述病案举典型十二诊为例,余从略,但于妊娠将2月时,突感腹部剧痛,由妇科急诊怀疑为子宫外孕,作后穹隆穿刺,并服破瘀中药多剂,及三七末六瓶未获端倪,仍来本院治疗,当时腰微酸,带下色兼粉红,小便频数,苔白略腻,前半微青,鉴于月前波拆胎元受胎,惟恐难免,然脉象细弦尚有滑意,妊娠反应仍为阳性,加以超声波测到胎心,因此,未作死胎处理,仍拟和养安固为主,几经调治,于1977年7月中旬得一男,早产18天,完好无损。
案五、严××  40岁  女  已婚  教师
1977年9月8日  初诊  曾育二胎,妇科检查有慢性附件炎宫颈糜烂Ⅱ度,屡经中西法治疗未效。致眩晕不能看书工作,据云自68年产后贫血迄今,血色素8.5g  过去曾接触X射线及磷与毒气多年,经期尚准,量多如注,次日下血块,第三天起淋漓约一周始止,临前烦燥,兹净后疲惫行方歇,带多黄臭口气较重,脉微弦,苔白略厚边赤,血虚肝旺,湿热下注,姑先利湿泻火后再议补(最近经期8月28日)
云茯苓12g  姜半夏4.5g  炒白术9g  黄芩9g  泽泻9g  生米仁30g  椿根皮12g  白槿花12g  白蒺藜9g  白芷3g  黑山栀9g      4帖
9月12日复诊 药后口气显差,舌苔亦淡,带多黄臭大减,症见好转,惟平素夜间溲频,受凉即易腹泻,脾肾不足,由此可见脉细微弦,苔薄白边红,宗前法参缩尿。
云茯苓12g  炒白术9g  黄芩9g  生米仁12g  泽泻9g  复盆子9g  椿根皮12g  白蒺藜9g  熟女贞子9g  海螵梢9g    3帖
9月15日又复诊  带下续减,色白极少无臭,夜间溲频亦差,原每宵4次,现如寐安则1次,满腹隐痛,由来已久,受寒即发,日来又作,脉微弦,苔薄白微腻尖光赤,再拟兼理肝肾佐温中。
云茯苓12g  大生地9g  枸杞子15g  炒淮山药9g  熟女贞子9g  泽泻9g  复盆子9g  益智仁4.5g  生米仁12g  淡吴茱萸2.4g  木香3g    5帖
9月20日  四诊  精神显振,体力亦增带下不多,近劳累少寐,昨夜半送客车站,不免受凉,腹又隐痛,脉细,苔腻边尖赤,经水将临,当温中调经。
炒当归9g  丹参9g  赤芍、白芍(各)9g  木香4.5g  小茴香3g  熟女贞子9g  云茯苓12g  朱远志4.5g  夜交藤12g  姜半夏4.5g  生蒲黄9g  3帖
9月23日  五诊  过去变换工作或环境,经即先期,兹行超前一周,今甫三天(最近经期8月28日  9月20日)原过多如注,此次大减,血块亦少且小,第一天色微黑,旋红,脉细苔白边红,情况显见好转,仍宗前法进退。
炒党参9g  炒白术9g  炒当归9g  丹参9g  熟女贞子9g  旱莲草9g  制香附9g  云茯苓12g  姜半夏4.5g  远志4.5g  陈皮4.5g  2帖
9月26日  六诊  经今净,量及血块显著减少,原经净疲惫似大病后,目前已无此感觉,寐欠安,看书即作,脉尚少力。苔薄微黄边略红,诸症虽差体虚未复,再予和养。
孩儿参9g  炒党参9g  炒当归9g  熟女贞子9g  旱莲草9g  白芍9g  制黄精12g  枸杞子15g  云茯苓12g  朱远志4.5g  夜交藤15g      7帖
10月5日  七诊  经净辄头晕,此次未作,夜寐已安,精神较振,并感有力,白带亦少,二年前挫伤腰部,近劳累后又痛,脉略虚,苔薄白腻质红,原法加减。
炒党参12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姜半夏9g  焦米仁15g  远志4.5g  夜交藤12g  枸杞子12g  熟女贞子9g  陈皮4.5g  健腰丸各9g     5帖
10月10日  八诊  以往俯身洗涤过久,腰部即不能直起昨晨大量洗衣,但觉微酸俯仰自如,惟接待宾朋,劳神逾常,致夜寐多梦,脉细苔薄边尖赤,宿恙俱息拟宁神益肾以资巩固。
云茯苓12g  大熟地9g  川续断肉12g  狗脊12g  桑寄生9g  远志4.5g  磁石30g  北五味子2.1g  麦冬9g  熟女贞子9g  旱莲草9g      5帖
按:目为肝之外候,肝藏血,血不充,两目眩晕。缘患者产后调摄失宜,贫血将甫10年,屡治未效。且曾接触X射线,及磷与毒气多年,益见亏损。血不养肝,脾肾交虚,由是藏统失司经来始而过多如注,继则淋漓。肝阴不足,怒火内盛,经前烦躁,净后血海空虚,脾肾两亏,疲倦不堪,一如大病初愈,且素任教学职务,不免阅读过多,久视则致伤血,上述种种交互影响,缠绵年久,竟不能看书工作。血虚之体养血为先,似无不当,惟初诊适经行不净,带多黄臭。口气较重,当时矛盾,湿热下注为主,急则治标,因先利湿泻火,投剂后显效。由于平素夜间溲频,受凉即易腹泻及满腹隐痛,是以复诊宗前法参健固脾肾。并佐以温中理气,症续轻减,精神显振,体力亦增。惟经期将届,过多堪虞,当预为调固,防患未然,鉴于每行有块,似不宜专事固摄故用当归、丹参养血调经,去瘀生新。赤芍白芍平肝敛阴行血止血,女贞子养阴补肝肾。生蒲黄活血止血,药后经量大减,血块少而且小,5天即止,情况显著好转。净后亦无头晕疲惫等现象,处方遂即着于和养补益,但腰部曾于2年前挫伤,劳累则痛,不能直起,原法增健腰丸,五剂而腰痛显瘥,且洗涤大量衣服,但觉微酸俯仰自如,综观治疗过程,症势日见轻可每方均效,然仍不能久阅书报,因在外地工作,急须离沪治疗中辍,嘱仍须继续调理,以期全愈。
案六、胡××  41岁  女  已婚  上海美术公司
1977年5月25日初诊  曾育二胎,今春三月七日人工流产后,恶露淋漓二旬余始净,继而经行过多(最近经期4月8日  5月3日)色鲜且稠,每入晡阵下如注,迄今将月,屡注各种针剂及服中西药十余剂均未效,头晕腰酸肢软,有时腹痛,脉象细软,苔薄微腻质红,阻虚血热,冲任失调,法当清营调固。
炒当归9g  丹参9g  生地炭30g  侧柏叶9g  炒蒲黄9g  川续断肉12g  狗脊12g  丹皮炭9g  白芍9g  地榆炭9g  固经丸各9g  3帖
5月28日  复诊  药后经量已减,色红似冻,腰酸肢软,小腹微痛,脉细软,苔属中尖赋边赤,症势见差,体虚未复,治宗原法,略参扶正。
炒当归9g  丹参9g  炒党参12g  生地炭30g  侧柏叶9g  炒蒲黄9g  川续断肉12g  狗脊12g  丹参炭9g  白芍9g  地榆炭9g  固经丸后9g    3帖
5月31日  又复诊  淋漓已净,头晕腰酸,肢软乏力略有黄带,脉虚,苔薄质红尖腻,再予和养调理以资巩固。
炒党参9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炒当归9g  大生地9g  白芍9g  炒杜仲9g  川续断肉12g  狗脊12g  枸杞子12g  桑寄生12g  泽泻9g  5帖
按:正产如瓜熟蒂落,小产则生采硬摘,故前人有小产后之将养当10倍于正产之说,可见对小产重视之一斑,通常正产以后恶露持续20天左右净。小产则不然特别是人流,往往术后未几即上。该病员恶露淋漓达2旬余,大致均由调摄失宜,瘀露未清,冲任不固所起,拖延日久体虚尤甚,净未数天,即满月经转。一般术后首次行经量难免,以后即趋正常,不期此次来潮,甚于前月,20余天不止,屡用催产素,安络血,红孩儿,维生素K,仙鹤草素片,肌肉及静脉注射各种针剂并中药10余贴均未效。且每值傍晚阵下如注,色鲜而稠。综上所述,显系阴虚血热,迫而下行,如枉事温补或单纯固涩,恐均难取效。血得热则行,得寒则止,热者清之当逆其病而施治,故拟养血育阴,清热固经。鉴于有时腹痛,防其尚有残瘀,因于生地、白芍、侧柏叶、丹皮、地榆、固经丸清热养阴止血而外,参当归、丹参以去瘀生新。川续断、狗脊补肾健腰,蒲黄去瘀止血。药后经量即见减少,由于流产不免体虚,复诊从原方加党参以益气扶正,不三剂而完全净止,症状虽除,气血已耗,脾肾不足,且略有黄带,可见余热未净,再宗八珍汤加减。增杜仲、川续断、狗脊、杞子、桑寄生等,气血双疗,脾肾兼顾,参泽泻助茯苓以渗湿泻火,投剂后续趋康复。
案七、李××  43岁  女  已婚  农民  江湾公社镇南大队
1977年11月14日  初诊  曾育四胎。64年施直肠及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左侧输卵受卵巢切除,(病理:良性畸胎瘤积脓,慢性输卵管炎)75年因腹部不适经妇科检查诊断为右侧输卵管卵巢炎性肿块约7×6×5cm,不活动,经期尚准,(最近经期10月15日,11月11日)此次突狂行如注,有块且大,色红或黑,腰酸腹痛,用中西药均未效,脉略虚,苔薄质偏红,气虚挟瘀,冲任不固,拟益气调固,参去瘀生新。
炒党参15g  炙黄芪15g  炒当归9g  生地炭30g  炮姜炭3g  生蒲黄15g花蕊石12g  焦白芍9g  地榆炭9g  大黄炭9g  陈棕炭9g  三七未吞3g  3帖
11月17日复诊  药后崩势立缓,未下块,今已净,腹痛亦止,惟目花乏力,腰腿酸软,肢冷,脉细,苔薄白,症势显减,体虚受损,拟和养调摄。
炒党参12g  炙黄芪12g  炒当归9g  炒杜仲9g  白芍9g  川续断肉12g  桑寄生9g  制黄精12g  仙鹤草15g  陈皮4.5g  大枣30g  4帖
11月21日 又复诊  腰酸见减,曾自服三七伤药片幸血崩未见反复,纳呆乏力,大便易溏,脉濡,苔薄白,边有齿印,气虚不足,脾肾两亏,再当补气养血,健因脾肾。
炒党参12g  炒黄芪12g  炒当归9g  制黄精12g  炒杜仲9g  川续断肉12g炒白术9g  补肾脂9g  陈皮4.5g  炙谷芽15g  大枣15g      7帖
按:治疗血崩,以塞流,澄源,复旧为3个主要步骤,前人并有暴崩宜止,久崩宜补之说,阐明突然血崩,以止血为先,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补气止血,以防虚脱,患者突然大量出血,当属暴崩急症,由于在农村工作辛劳过甚,难免气虚不足,劳伤冲任,不能约制经血,以致大下不止,但间有血块且大,并伴腹痛,显见兼挟血瘀,症属虚中夹实,是以单纯止血塞流症势依然,未能收效,因拟益气调固,参去瘀生新,用参芪补气摄血,当归、白芍养血调经,生地炭、炮姜炭,温凉并蓄,互制偏胜,止血固崩。陈棕、地榆、熟大黄炭凉血止血并寓去瘀,蒲黄、花蕊石、三七去瘀生新止血,主要治则,寓攻于补,药后崩势立缓,血块即除,3天全止,症势显著好转,惟究因曾经手术,冲任不免受损,加以平素操劳过度,脾肾交虚,故目花乏力,腰腿酸软,大便易溏,复诊除去瘀止血药,以益气健脾补肾为主治本复原,以资巩固,在治疗过程中不能拘于一法,必须辨别证因,按实际情况,温凉并用,攻补兼施,方可取得预期效果。
案八、崩漏
黄××  女  31岁  未婚  医务工作者(油脂四厂)
1977年2月25日初诊  经每先期(月经周期3-8/22-23)兹行过多如注,屡注各种止血剂未效,迄已二旬,色淡质稀,眩晕乏力,面色萎黄,有肾炎史,妇科肛检无异常,近自服益母膏,脉细,苔薄,边光,略红,气血两亏,冲任失调,拟益气养血调固为治。
炒党参15g  炙黄芪9g  炒当归9g  白芍9g  生地炭30g  炮姜炭4.5g 熟附子9g  炒蒲黄9g  仙鹤草30g  陈棕炭9g  阿胶珠9g  3帖
2月28日复诊  药后次日下午经量即少,第二日净,症势显减,惟仍有呕吐,昨起轻可,脉细重按微弱,苔薄边尖淡红,再拟益气养血,以固冲任。
炒党参15g  炙黄芪9g  炒当归9g  白芍9g  熟女贞子9g  旱莲草15g  仙鹤草15g  炒白术9g  木香3g  陈皮4.5g  阿胶珠9g      3帖
3月4日三诊  气血大亏,体虚未复,腰酸乏力,面黄少华,脉细略数,苔淡薄,再拟益气养营。
炒党参15g  炙黄芪15g  炒当归9g  白芍9g  熟女贞子9g  旱莲草15g 川续断肉9g  狗脊9g  大枣30g  陈阿胶9g  5帖
3月11日四诊  头晕较减,面黄少华,血常规有所好转,脉细,苔淡薄,再宗前法出入。
炒党参15g  炙黄芪15g  炒当归9g  白芍9g  熟女贞子9g  旱莲草9g  大生地9g  川续断肉12g  狗脊12g  制香精12g  陈阿胶9g      5帖
按:经崩二旬,血色素5g  屡用各种止血药,及注射针剂均未效,面黄似,血色全无,气血大耗,显见一斑,缘去血过多,气亦随亏,统摄无权,冲任失固,顾经色淡而质稀,说明并无瘀积之象,断为虚症,似无异议,且缔延日久,中气更趋衰陷,肾阳难免不充,若再贻误,虚脱堪虞,鉴于当时病势较重,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因用参芪佐附子炮姜,以益气助阳为主,辅四物去川芎、陈阿胶、仙鹤草、陈棕炭、蒲黄以养血固冲任,一诊即应笠取效,复诊从原法去姜附及陈棕、蒲黄,增二至丸法并和中理气药以巩固之,三诊后血常规亦趋好转,此后届期又转月经,血量如常,按一般崩症,面热较多,虚寒较少,本病例初起冲任失固,继致气血大亏,崩久肾阳不充而成虚寒之象,如单纯益气止血,而忽视助阳,则疗效自当改观,待血止之后即去姜附,因该药毕竟温燥,崩后失血,多用恐非所宜,故只须益气养血,自然阳生阴长,康复可期。
案九、藏××  22岁  未婚  杭州工作  段外273323
1976年6月25日初诊  经阻三有月而崩,(最近经期2月25日  5月31日)屡经治疗,服激素及中药并输血后,崩势较缓,犹未净止,迄今二十五天,色淡质稀,接触凉水即下血量多,面色萎黄(血色素6.2g  红血球249万)脉细苔淡白,边有齿印,营血亏耗,气虚不摄,血脱益气。宗斯为治,参助阳*。
炒党参12g  炙黄芪15g  当归炭9g  熟附子9g  牛角腮9g  炮姜炭3g 生地炭12g  焦白芍9g  煅牡蛎30g  仙鹤草30g  蒲黄炒阿胶9g  3帖
6月28日复诊  药后经漏翌日即止,脉细,苔淡气血大亏,再予补益,慎防反复。
炒党参12g  炙黄芪12g  炒白术9g  炒当归9g  大熟地9g  焦白芍9g 熟女贞子9g  旱莲草15g  仙鹤草15g  陈皮4.5g  阿胶9g  大枣15g  4帖
7月13日  又复诊  症势续减体虚未复(血色素7.8g  红血球275万  白血球5.400  血小板13.7000)脉虚,苔淡白略润,气血仍亏,还须善为调补,以杜再崩。
移山人参9g  炒党参9g  炒黄芪9g  炒白术9g  炒当归9g  制黄精12g  焦白芍9g  枸杞子12g  旱莲草9g  陈皮4.5g  阿胶珠9g  大枣15g    7帖
7月22日  今经行期尚可,量适中,腰酸不甚,腹微胀痛,脉微弦,苔薄腻,再予调补兼施。
炒党参12g  炒黄芪9g  炒白术9g  炒当归9g  川芎3g  白芍9g  云茯苓12g  川续断肉9g  桑寄生9g  制香附9g  乌药9g    3帖
按:始则经闭,继而血崩,虽由中西法治疗,服激素输血及中药后崩势较缓仍拖延将月未止,因此由浙来沪就医,当时面萎黄,血色素已增至6.2g  红血球249万,经色淡而质稀,脉细苔淡白,气血大亏,显见无疑,且时值炎夏,如接触冷水即下血更多,血得热则行得寒即止,是为常理,今一反常态,脱血亡阳,特徵可据,谅无异议,按一般规律际此霉雨季节,适当湿令,温热滋腻之剂,在所避用,但症因已然明确,上述药品,势所必需,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有病则病当之。是以药后非但无碍胃助湿,热迫血崩之弊。反而漏止症瘥。复诊去温热助阳之剂仍以滋补为主,病体缓见康复,惟较为缓慢,故三诊加移山人参以增疗效,旋经水又转,期尚准量亦适中,然体质尚虚,短期内恐难复原仍须调补兼施,尤待今后善为摄养,冀收全效。
案十、周××  女  52岁  已婚  教师  交通路小学
1976年7月19日  初诊  曾育五胎,58年结扎输卵管,去秋十月起经行过多,绵延至春节后住院治疗始净,越三月。今夏6月1日又行过多如注,再经原医院检治未效,认为子宫内膜增生过多,须截除子宫,目前已甫四十八天,腰酸似折,右少腹绷开感酸痛迄将五月,脉细弦略*,苔薄紫暗,冲任失固,瘀滞未清,治当调固冲任,参去瘀生新。
炒当归9g  丹参9g  生地炭30g  炮姜炭2.4g  焦白芍9g  炒蒲黄9g  川续断肉12g  狗脊12g  香附炭9g  熟大黄炭9g  仙鹤叶30g  三七末吞1.5g     3帖
7月22日  复诊  据云药后量见减少三分之一,腰酸亦差,脉细,苔薄略紫暗,再从原法出入。
炒当归9g  生地炭30g  炮姜炭2.4g  焦白芍9g  炒蒲黄9g  焦丹参9g 牛膝炭9g  仙鹤草30g  柴胡炭4.5g  川续断肉12g  丹皮炭9g  荆芥穗9g  三七末吞1.5g  3帖
7月26日  三诊  症势续见轻可,经量又减大半,脉微弦,苔薄白微青,再拟前方加减。
炒当归9g  生地炭30g  炮姜炭2.4g  焦白芍9g  蒲黄炭9g  香附炭9g  丹皮炭9g  仙鹤草30g  牛膝炭9g  震灵丹包9g  三七末吞1.5g    3帖
7月29日四诊  症显减,十去八九,色鲜,脉细微弦,苔薄微暗,中略腻仍宗前法增易,以冀全效。
炒党参9g  炒白术9g  炒当归9g  焦白芍9g  薄黄炭9g  香附炭9g  丹皮炭9g  怀膝炭9g  仙鹤草15g  震灵丹包9g  三七末吞1.5g  3帖
8月7日五诊  淋漓已止,头晕乏力,主症虽除体虚难免,脉细微弦,苔薄边有齿印,拟予和养调理,慎防反复。
炒党参9g  炒白术9g  炒当归9g  白芍9g  熟女贞子9g  旱莲草9g  枸杞子12g  大生地9g  云茯苓12g  陈皮4.5g      4帖
另二至丸4.5g  服5日
按:年逾五旬,过去多产,又兼结扎输卵管,冲任受损不言可喻,际此期届绝经,月事本易紊乱,75年10月起经行过多,缠绵达四月之久,住院治疗后虽止,冲任仍然欠固,兼宿瘀未清,因之舌现瘀斑,症减暂息,决口难免,果然越3月又崩达48天,再由原医院检查治疗,未能奏效,认为子宫内膜增生过长,需截除子宫患者俱怕手术,来本院求治,根据上述症因,瘀象显然。恶血不去,新血不生,血不归经,徒止何益,故予调固冲任,参去瘀生新,取当归、丹参、养血活血,三七、熟大黄炭蒲黄止血化瘀,川续断、狗脊、补肝肾止崩漏,生地炭、炮姜炭二味相辅,温凉并蓄,止血固崩,白芍、仙鹤草养血止血,香附炭理气止血,一诊而症减1/3,再诊又减大半,三诊病去十分八九,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假期关系,未停止工作,所以效果较慢,因嘱卧床休息,四诊崩漏全止,缘缠绵月久,气血必然亏耗,旋用和养调理,兼益肝肾之剂,以资巩固,并于汤药之后,给二至丸以缓治之,20天后经转,量不多,6天即净,第2次经转,周期28天,量较多,8天净,舌部瘀斑消失。
案十一、崩漏
张××  31岁  女  已婚  福建漳州酒厂  职工
1977年11月2日  初诊  婚八年未育,经素不准,今夏5月27日狂行如注,继而淋漓不止,7月11日,刮宫后较缓,但小便后下红少些,约两周又行,迄今未净,用g罗米酚三疗程未效,10月13日至18日大崩,目前下血色黑有小块,头晕心悸,乏力懒言,腰酸肢麻,脉细软苔薄,崩漏缠绵逾5月之久,屡治不愈(妇检子宫内膜严重增生,复检系子宫内膜腺型增生过长,无排卵型功血)气血损耗,冲任失固,非补益不为功,治当益气滋血,固涩冲任,略寓理血化瘀,效否待证。
炒党参15g  炒黄芪24g  炒当归9g  生地炭30g  炮姜炭3g  焦白芍9g  炒蒲黄9g  煅牡蛎30g  赤石脂9g  阿胶9g  3帖
11月5日复诊  药后好转,量少减半,余症亦差,脉细软,苔薄边红有齿印,宗前法增易。
炒党参15g  炒黄芪24g  炒当归9g  生地炭30g  焦白芍9g  炒蒲黄9g  花蕊石12g  煅牡蛎30g  赤石脂9g  阿胶9g  三七未1.5g  3帖
11月9日三诊  淋漓已止二天,昨妇科检查后又下淡红微黄色液极少,情况显见好转,惟尚未根除,仍须善为调治,以期全效,脉细,苔薄质微红,边有齿印,再从原议进退。
炒党参15g  炒黄芪24g  炒当归9g   大生地12g  焦白芍9g  生蒲黄12g  煅牡蛎30g  赤石脂9g  阿胶9g  三七未1.5g 3帖
按:崩漏反复不止逾5月之久,气血损耗,势所必然,冲任失固,似关隘之开而不闭,无力自主,非益气以复其能,滋血以增其质,固摄以锢其隘,恐难取效,虽然兼有头晕心悸,乏力懒言,腰酸肢麻等证。要皆病久体虚所致,当时矛盾崩漏为主塞流为先,主症蠲除,余恙当不治自解,至血色黑而有块,似是瘀象,但并无腹痛等徵,故虽滞不显,处方时略寓理血化瘀之意即可,务使漏下速止,再予调治,一诊而漏减其半,复诊即基本已净,三诊诸症俱瘥,综观三次方药,大致相同,第2方增花蕊石,三七未以加强化瘀止血之力,藉防残瘀滞留,而贻后患,尚未根治,还待善为调理,以冀全愈。
案十二、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77年5月4日初诊  曾育三胎,过去有青光眼,肝炎胆囊炎,肾炎史,结扎输卵管16年,72年起经每过多,继则淋漓辄4旬余,注丙酸睾丸素等方止,平素常服安宫黄体酮,近均失效,此次3月20日经转初色黑有块,迄今未净,甫1月半,头晕目干,烦燥易怒,腰微酸痛,有时便稀,脉沉细微弦,苔薄白,边有齿印,肝肾不足,脾虚失统,姑拟先理肝脾,以资统摄。
炒党参12g  炙黄芪9g  炒当归9g  柴胡4.5g  白芍9g  炒白术9g  生地炭15g  炮姜炭4.5g  荆芥穗9g  炒蒲黄9g  枸杞子12g  仙鹤草30g  3帖
77年5月2日二诊  投剂后,第2天淋漓即净,头晕目花,心烦易怒,腰酸,脉细软,苔薄边有齿印,症势见瘥,从前法出入。
炒党参12g  炙黄芪9g  炒当归9g  白芍9g  柴胡4.5g  荆芥穗9g  川续断肉9g  狗脊9g  枸杞子12g  淮小麦30g  二至丸包9g  5帖
5月12日三诊  诸症均见差减脉细缓少力,苔淡边有齿印,方即应手,原法续进。
前方去荆芥穗    5帖
5月18日四诊  头晕较轻,精神见振,过去尿路感染史,近二年情况尚可,但每次经后咳呛用力辄小便失禁,脉细,苔薄,边有齿印,仍宗前法参益肾固摄。
炒党参12g  炙黄芪9g  炒当归9g  炒白术9g  覆盆子9g  枸杞子12g 大生地9g  熟女贞子9g  炒淮山药9g  云茯苓12g  益智仁4.5g 5帖
5月28日五诊  小便失禁减,近感疲乏,脉虚苔薄,尖微红,再予和养,经期将届当为兼顾。
炒党参12g  炙黄芪9g  炒当归9g  炒白术9g  大生地9g  白芍9g  云茯苓12g  炒淮山药9g  枸杞12g  覆盆子9g  熟女贞子9g  旱莲草15g  5帖
6月3日六诊  据云症减大半,目花溲频,脉虚苔薄白质红边有齿印,原法进退。
炒党参12g  炙黄芪9g  炒当归9g  炒白术9g  大生地9g  熟女贞子9g  旱莲草15g  覆盆子9g  益智仁4.5g  枸杞子12g  炒淮山药9g  5帖
另杞菊地黄丸180g  缩泉丸180g  每日各服9g
7月22日七诊  六月十日经行不多二天即净,此次亦少,惟迄今八天,淋漓未止,小便失禁已愈,足微肿,余无所苦,脉细少神,苔薄再予益气健脾。
炒党参12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炒当归9g  白芍9g  炒淮山药9g  菟丝子9g  覆盆子9g  木香4.5g  赤小豆15g  大枣15g    5帖
7月27日八诊  足肿较退,经犹未净,近三天过多如注,有黑块,头晕目干,腰酸足软,脉细软,苔薄边有齿印,脾肾不足,冲任失调,治拟和养调固。
炒党参15g  炙黄芪15g  炒当归9g  焦白芍9g  焦丹参9g  生地炭30g  炮姜炭3g  川续断肉12g  桑寄生12g  炒蒲黄9g  枸杞子15g  仙鹤草30g  3帖
7月30日九诊  药后经量略减,腰酸足软,脉细软,苔薄质红,症兼血热,当参清理固经。
炒党参15g  炙黄芪15g  炒当归9g  焦白芍9g  生地炭30g  枸杞子15g  川续断肉12g  桑寄生12g  炒蒲黄12g  熟大黄炭9g  丹参炭9g  固经丸吞9g  3帖
8月11日十诊  上次药后翌日即净,头晕目花且干均减,小便失禁约甫三年亦告痊愈,脉细,苔淡薄,尖略红,症虽好转,尚未根治,再拟益气养血,兼顾肝肾以冀全效。
炒党参12g  炒黄芪9g  炒白术9g  炒当归9g  大生地9g  白芍9g  熟女贞子9g  旱莲草9g  枸杞子15g  覆盆子9g  益智仁4.5g  5帖
另二至丸90g  药后每日服9g
按:经来过多先崩后漏,屡次每须四五旬方止由来5年,血色素8g  妇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初用丙睾等,并常服安宫黄体酮,尚能控制,旋即失效,按过去病史,曾患青光眼,肝炎,胆囊炎,肾炎等症,肝肾不足,昭然若揭,再兼年近绝经,肾气衰退。脾虚失健,肝木独旺,因之除出血而外,兼见头晕目干,烦燥易怒,腰酸乏力,大便不实等症,冲任之脉导源于肝肾,肝芷血,脾统血,肾司二阴,三者同病,藏统失职,冲任失固势所难免,致崩漏之症,多年不愈,由于苔脉虚象较显,故初诊处方,以补气健脾为主,疏肝益肾为辅,药后崩漏即止,旋从原方去止血药增川续断、狗脊、淮小麦二至丸以益肝肾,并兼缓急,诸症续见轻减,此后佐覆盆子,益智仁等益肝肾缩小便,平时予杞菊地黄丸缩泉丸以资巩固。症势更趋好转,越月许经转,期尚准量亦少,但经行期间,因故未治,致不能为下次经行打好基础,且第2次经行之前,亦未预为调治,直至经来8天淋漓不净,方始就诊,宗原法,经量略减,效果不显,且色黑有块,舌质转红,有血热之象,因去炮姜增丹皮炭,熟大黄炭,固经丸以清热固摄,三剂而漏止,眩晕见减,小便失禁全愈,本症初诊如只注意眩晕目干,烦燥易怒等现象,而作肝肾阴虚阳亢论治,则难免隔靴搔痒,主要矛盾在于脉象沉细微弦,舌苔薄白,边有齿印,便稀乏力,气血两亏,脾虚失统,故而投剂即效,此后,第2次经漏不净,转显热象,处方急去炮姜而增清热固摄,漏下遂止,目前功血近期疗效虽显犹未完全介决,尚待今后继续治疗,观乎同一病证,前后情况各异,如能善为应变,庶可奏手取效。
案十三、××  37岁  女  已婚  医务工作者
1976年8月12日初诊  据云曾育三胎,流产及人流各一,自1957年怀孕时饮冰牛乳致腹泻以后每啖冷食约半小时左右即作,始则脘疼,继而满腹俱痛,大便溏薄,日三数次,甚至十次不等,平素从不成形,日二三次完谷不化,且似泡沫,经来尤甚,11年前结扎输卵管后经期虽准,辄淋漓2周许始净,色鲜,昨又临期,俯仰眩晕。加以腰酸,脉细,苔薄,根腻,质微红,脾肾两亏,冲任失固,拟益气,健脾固肾,以理冲任。
炒党参15g  炒白术9g  炒黄芪9g  淡吴茱萸2.4g  炮姜炭4.5g  姜半夏4.5g  云茯苓12g  炒当归9g  川续断肉12g  焦白芍9g  菟丝子9g  熟女贞子9g 旱莲草15g    5贴  另附子理中丸90g  分10日服
8月19日复诊  此次经行四天即止,大便日二次欠实,得食不化,脉细微弦,苔薄质红,再拟健脾胃助消化。
炒党参12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淡吴茱萸2.4g  炮姜炭3g  菟丝子9g  炒淮山药9g  焦米仁15g  桔梗4.5g  山楂炭9g  焦六曲9g  大枣15g  7帖
8月26日三诊  大便情况好转,日一次,脉细苔薄,从前法出入。
炒党参9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炒淮山药9g  炒扁豆9g  莲肉9g  兔丝9g  焦米仁12g  陈皮4.5g  查炭9g  焦六曲9g  大枣15g  7帖
9月2日四诊  十数年来大便从未正常,药后成形,四天前纳食不慎,啖炒面等又致腹泻,惟一天即瘥,头重足软,溲频脉细,苔薄根白质红,再拟益气健脾为主。
炒党参12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炒淮山药9g  煨木香3g  炒扁豆9g 淡吴茱萸2.4g  炮姜炭3g  菟丝子9g  覆盆子9g  焦查曲各9g      4帖
9月9日五诊  腰酸带多 色白而稠,大便成形,今略软,经期将届,脉细苔薄,宗前议,参调经。
炒党参9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丹参9g  川芎4.5g  白芍9g  炒淮山药9g  煨木香3g  补骨脂9g  菟丝子9g  炙诃子4.5g  5帖
10月14日六诊  经行准期,六天即净,腰酸疲惫形寒喜暖,脉虚,苔薄,脾肾不足,再当温调。
炒杜仲9g  川续断肉12g  狗脊12g  炒牛膝9g  桑寄生9g  鹿角霜9g 川桂枝2.4g  炒淮山药9g  补骨脂9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焦六曲9g  7帖
10月12日七诊  一周来大便成形,日1次,余无所苦,症续好转,脉略虚,苔薄中微腻,予健脾和中。
炒党参9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淡吴茱萸2.4g  炒淮山药9g  炒扁豆9g焦米仁12g  陈皮4.5g  炙甘草2.4g  大枣15g  5帖
10月28日  经期将临,大便正常,略感腰酸,脉细,左微弦苔薄,预为调理冲任。
炒党参9在  炒白术9g  炒当归9g  焦白芍9g  川续断12g  狗脊12g 云茯苓12g  炒淮山药9g  木香3g  菟丝子9g  大枣15g  7帖
11月28日  经行准期,一周方净,大便成形,时或间日,近夜班劳累,足跟疼痛,且有口疮,脉细苔薄,质微红,脾胃尚欠健固,加以虚火上炎,仍当兼顾脾肾,并佐育阴泻火,另拟丸剂,以资巩固。
炒党参9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大生地9g  熟女贞子9g  泽泻9g  炒淮山药9g  炒扁豆9g  陈皮3g  黄精丹吞2粒  5帖  另参苓白术丸90g  分10天服
按:曾育3胎,加以流产及人工流产,体质难免亏耗,且于1963年春人流后患盆腔炎,64及65二年最为严重,每3月必发高热达40度,平时体温亦在37.5度以上,腰酸腹痛时作,经中西医治疗好转,65年春产后检查盆腔静腔曲张,同时结扎输卵管后,经来周期尚准,必2周许始净,临期前后三数天,腹胀痛甚,时发热,75年后发热已瘥,经期仍延长,在1957年怀孕时饮冰牛奶致腹泻兹后每食冷物及肉类,一般约过20-30分钟即泻,日3至10次不等,初拟水样,四五次后即感里急后重,有粘液和脓样便,经化验脱落肠粘膜内含红血球+++,每发始则胃疼,继而满腹均痛,渐致平素从不成形,似泡沫状不消化大便,日二三次,经来时次数尤多,曾验多次阿米巴未找到,肾孟造影:肾下垂,胃肠道拍片:胃下垂,慢性结肠炎。直肠镜检查:肠中度水肿充血,过敏性肠炎,上述2种症候绵延10余年,屡治未效,鉴于多产,并扎输卵管,难免气血两虚,冲任受损,加以盆腔炎时发高热,更见亏耗后虽炎症及发热均瘥,冲任仍然欠固,且兼腹泻年久,初则脾虚,久必伤肾,脾肾不足,健固失职病愈久,损愈甚,气血更耗,运化无权,久必中气下陷,脾肾阳虚,徒增营养,仍然于事无济,故初诊,即以参术芪补气健脾,半夏、茯苓、吴茱萸、炮姜,化湿温中,川续断、菟丝子,温补肾经,当归、白芍、女贞子、旱莲养血调经,防漏,并另处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止泻,药后经来4天即止,症势显见好转,惟大便仍然欠实,复诊去归芍、女贞子等。增淮山药米仁、山楂六曲、大枣,并上述丸剂同服,大便日1次,情况转佳,三诊后大便成形,为十数年来未有现象,但因纳食不慎,啖炒面等又泻,惟1天即瘥,续予益气,健脾固肾,五诊将值经期,缘当时便虽成形,但较软,且临经每大便次数增多,恐当归、女贞子对腹泻不妥,故易丹参、川芎以调经,增诃子补骨脂以固摄,投剂后经仍准期,6天即净,大便正常,因感腰酸疲倦,形寒喜暖,肾虚较显,故拟补肾助阳为主,以杜仲、川续断、狗脊、淮牛膝补骨脂,桑寄生补肾健腰,鹿角霜温补肾督,桂枝温散通络,症势续见瘥可,八诊后经来1周净,大便成形,由于夜班劳累致足跟痛,并发口疮,舌质微红,显然肾虚尚存,虚火上炎,因慢性肠炎已愈多时,可从前方略参育阴泻火,故增生地女贞子泽泻三味,服后诸恙俱息,另处参苓白术丸三两常服以巩固之,经过3月许治疗经漏腹泻均告痊愈,今受冷饮且啖肥肉,大便仍然正常,每次经行不超过八天,原不断增加营养,体重104斤,现增至114斤,十数    年宿疾,一举咸除。盖上述二症均缘气虚不摄,脾肾失健,症虽不同,其论则一,治病求源,当可事半功倍。
案十四、虫积经阻
徐×  女  15岁  未婚    学生
1976年8月19日初诊  去春癸水初潮,先后不定常闭,上月曾狂行,兹又逾期半月未至,面黄少华,色素沉着,目有虫斑,纳食差减,情绪沉闷,脉略迟少力,苔薄白中微腻边有齿印,脾虚不足,胃亦违和,生化之源既乖,营卫有以交虚,冲任失调,虫积堪虞,姑先和养,调经后再健脾驱虫。
炒当归9g 炒白术9g 川芎4.5g 白芍9g 丹参9g 广郁金9g 制香附9g 合欢皮9g  淮牛膝9g 玫瑰花0.9g 4帖
8月25日复诊  症如前述,虫积经闭堪虑,脉细,苔薄中略腻,边有齿印,拟健脾杀虫。
炒当归9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花槟榔9g  炒枳实4.5g  使君肉9g雷丸4.5g  贯仲9g  胡黄连4.5g  木香4.5g  乌梅3g  3帖
9月1日又复诊  药后下虫约百条,长二寸许,细似线状经水已通,脉细,苔白,边有齿即,效虽事半功倍,状恐余虫未尽,再拟健脾调理,以杜反复。
炒当归9g  炒白术9g  云茯苓12g  炒淮山药9g  槟榔9g  使君肉9g  贯仲9g  胡黄连4.5g  木香3g  乌梅3g    2帖
9月3日四诊  经犹未净,纳呆乏力,脉细,苔白,边有齿印气血不足,脾虚失统,再拟健脾和养。
炒党参9g  炒白术9g  炒当归9g  姜半夏4.5g  云茯苓12g  川芎4.5g 白芍9g  炒淮山药9g  玫瑰花0.9g  香谷芽15g  大枣15g  5帖
9月11日五诊  经行10天,药后始净,纳呆乏力,大便间日,气营交虚,脾胃不和,脉细,苔淡白边有齿印,再拟和养调中
炒党参9g  炙黄芪9g  炒白术9g  炒当归9g  云茯苓12g  玫瑰花0.9g陈皮4.5g  香谷芽15g  大枣15g  5帖
按:患者正当发育之期,如经期偶有先后,原无大碍,但时常闭阻,形体瘦小,面黄少华,色素沉着,目有虫斑,纳食差减,情绪沉闷胃纳呆滞,生化之源匮乏,加以虫迹显然,益见消蚀,兼之,前月经来狂行,气血更见亏耗,灌溉无权,脏腑失养,脾虚不司运化,冲任犹难充盈,是以经水逾期不至,若不及时调治,入损堪虞,初诊鉴于体质赢瘦,不敢擅用攻伐,故先和养调经以冀略有补充而适应药性,复诊鉴于虫积之象较显,虫积不去,枉投补益,不但耗费药物,于事无补,更兼拖延时日对病躯不利,故拟健脾杀虫,期虫去则经水自调,药后果然应手,下虫约百条,经事即通,症虽显著好转,但体质仍然虚乏,一时尚难恢复,且经上述周折,脾虚失统,冲任不固,因之经来绵延十天方净,虫患已除,当可议补,脾胃健运正常,今后还须继续调治,慎防复病成痨。
案十五、经来头痛
张×  女 34岁  已婚  黄浦糖糕合作商店
1977年5月26日初诊  经每后期1周左右(3月28日  5月4日)临前乳胀,行则头痛,偏于两侧由来10年,眩晕呕吐,烦躁不安,平素大便干结,脉细,苔薄边紫暗,又将届期,肝阳上扰,气滞不畅,拟平肝潜阳理气行血。
炒当归9g  柴胡4.5g  嫩钩藤9g  石决明30g  川楝子9g  全瓜蒌打12g淮小麦30g  泽泻9g  赤芍9g  丹参15g  白蒺藜9g  生甘草2.4g  5帖
6月7日复诊  投剂后经行准期(6月3日)头痛欲吐显减,今大便不实,脉细,苔薄边有紫点,拟前法出入。
炒当归9g  丹参9g  赤芍9g  熟女贞子9g  云茯苓12g  炒白术9g  白蒺藜9g  谷精草9g  焦六曲9g  3帖  另消郁丸60g  分6天服
6月28日又复诊  经期将届,乳胀显减,近有齿衄(去年齿衄血小板减少)口腔碎痛,夜寐欠安,脉细苔薄,边有紫点,再拟调理冲任参清泄。
炒当归9g  丹参12g  赤芍9g  大生地9g  丹皮9g  制香附9g  白蒺藜9g  远志4.5g  泽泻9g  熟大黄9g    5帖
按:经行期间或经期前后头痛伴眩晕呕吐,已有10年,发作时面色苍白目难启不能食,必须休息不能工作,屡经治疗未效。常自服麦角咖啡因,后转市级医院神经科检治注葡萄糖及维生素B6及维丙等当时略好,给苯噻啶后,发作次数稍减。继即失效。1977年5月26日于经期前一因来院治疗,根据经前每有乳胀烦躁等现象,可见系肝郁气滞之故。肝阳上扰则头痛眩晕,横逆犯胃而呕吐不能食,因予平肝潜阳理气行血,宗逍遥散及甘麦大枣汤加减,取石决明,钩藤,蒺藜,平肝潜阳,柴胡、金铃,疏肝理气,淮小麦、甘草,甘以缓急,当归、丹参,养血调经,泽泻、全瓜蒌、赤芍,泻火通幽,药后第1次经期即准(周期30天)乳胀见减,头痛欲吐显著好转,并不须休息,照常工作,复诊因大便不实,从原方加减,经净后服消郁丸,第2次经期略后(周期34天)临前乳胀极轻,关痛未作,微晕,症疾基本痊愈。
案十六、原发不孕(月经后期转先期失调附件炎)
闻××  30岁  女  已婚  市房地局  职员
1976年9月24日初诊  婚三年未育,经素后期,每45-70天始行,7天净,近乃先愆,约10天左右(最近经期7月27, 8月15日,9月5日有痛经史,临前乳胀兹腰酸溲频,量少偏红,白带多,大便间日(昨由西妇科检查,宫体前位稍小,附件右侧增厚,压痛+)脉细,苔薄边红,肝郁气滞,化火下迫,姑先疏理肝脾,清热泻火。(爱人在外地工作)
云茯苓12g  炒白术9g  赤芍、白芍(各)9g  丹皮9g  败酱草15g  海螵蛸9g 泽泻9g  生米仁12g  川楝子9g  川续断肉9g  狗脊9g      4帖
10月4日复诊  药后诸症均见差减,月事值期,未至,脉微弦,苔薄边尖红,再拟调理冲任。
炒当归9g  大生地9g  川芎4.5g  赤芍9g  制香附9g  乌药9g  川续断肉9g  狗脊9g  瓜蒌皮9g       4帖
10月8日经行准期,(最近经期10月5日)量少色紫而稠,咽痒咳嗽痰黄,余症均差,脉细微弦,苔薄,肝阴不足,肺火内盛,宜调经泻火,清肺化痰。
炒当归9g  大生地9g  川芎4.5g  赤芍9g  丹皮9g  丹参9g   淮牛膝9g  制香附9g  泽泻9g  全瓜蒌12g  4帖
11月8日  经期尚准(最近经期11月6日)量亦显增,且多血块,腹仍痛坠,腰酸脉细,苔薄,再拟理气调经。
炒当归9g  川芎4.5g  赤芍9g  丹参9g  制香附9g  延胡索9g   木香3g  乌药9g  川续断肉9g  狗脊9g      3帖
12月21日  经期尚可(最近经期12月10日)量亦正常,7天净,腹痛显减腰酸带下亦瘥,脉细,苔薄质红,再予益肾舒络,参理气疏通。
炒当归9g  大生地9g  赤芍9g  云茯苓12g  炒白术9g  熟女贞子9g  制香附9g  乌药9g  仙灵脾12g  路路通9g  炙鳖甲片9g      6帖
1977年1月17日  药后基础体温续见改善,经量尚畅(最近经期1月14日)腹痛日益轻可,大便不爽,夜间溲频,脉细,苔薄腻,再拟调经,兼顾二便。
炒当归9g  云茯苓12g  姜半夏4.5g  川芎4.5g  淮牛膝9g  焦米仁15g 制香附9g  全瓜蒌12g  元明粉4.5g  覆盆子9g  3帖
1月27日  大便欠爽余无所苦,脉细,苔薄质红,时届月经中期,当益肾助阳。
炒当归9g  熟女贞子9g  白芍9g  覆盆子9g  仙灵脾12g  紫石英12g  石楠叶9g  制香附9g  瓜蒌皮9g  陈皮4.5g  5帖
3月1日  月事逾期半月许未至(爱人1月28日返沪)微微泛恶,乳胀略大,脉微弦滑,苔薄白,姑先和理,防孕待察(验尿)。
云茯苓9g  姜半夏4.5g  姜竹茹4.5g  炒白术9g  川续断肉9g  桑寄生9g苏梗9g  陈皮4.5g  3帖
(妊娠反应阳性)
按:经素逾期,每行须45至70天不等,缘对象在外地工作,分居日久,难免肝郁气滞,血行受阻,以致月事不准,经前乳胀,郁久化火。转为先期而行,辄超前10天左右,色紫稠不多,盖血得热则行,但气滞依然,故虽临不畅,并伴有附件炎,初诊适逢经前旬许,拟疏理肝脾,清热泻火诸症均见差减,临诊兼调冲任,经期即准,挟咽痒咳痰色黄,处调经方参清肺化痰,逐经调治,经期基本尚准,量亦显增,腹痛大减。余症亦瘥,月经中期予理气通络,基础体温续见改善,经前约2周拟益肾助阳,末次经行为1月14日,爱人于1月28日返沪,适当排卵期间,3月1日来诊,虽然经停1月半左右,然实际受孕不过月又3天,当时微有泛恶,乳胀略大,脉稍弦滑,孕象初现,因时间尚少,暂予和理,以待观察,并验尿,结果妊娠反应阳性,于1977年10月25日育1女。部分方案从略,本例参照现代医学理论运用中医中药诊断治疗,不5月而经调孕育,显见成效,由此一端,更证明中西结合之重要与迫切。
案十七、原发不孕  输卵管阻塞  慢性盆腔炎  肾结核  肾下垂,肾孟肾炎
颜××  28岁  女  已婚  普陀县人民医院  护士
1974年11月29日初诊  婚4年未育,71年患乙型脑炎而抽脊髓,兹后每触及腰脊即休g  记忆力差,原有慢性盆腔炎,73年急性肾炎,在工作单位住院治疗,3月后转为慢性,且有肾孟肾炎,肾结核,输卵管结核并阻塞等症,虽经刮宫通液治疗2月许未效,致经期紊乱,月三四至,曾作碘油造影,认为已失去生育能力,因来沪就医,由某区中心医院妇产科检查,结论同前,后经某妇产科医院复检造影,两侧输卵管阻塞是否由结核引起尚未肯定,肾下垂12公分,无结核家史,目前经期尚可,(最近经期11月13日)每腹痛里急临前乳胀,烦躁,平时少腹两侧胀痛,形寒,大便间二三日1次,脉细弦,苔薄白边微红,肾督不足,肝郁气滞经隧受阻,络道不通,拟疏通为洽。
炒当归9g  赤芍9g  川芎4.5g  柴胡梢6g  川楝子9g  制香附9g  乌药9g  炙鳖甲片9g 皂角刺9g  川桂枝3g  全瓜蒌12g      7帖
12月16日  日前经行,期尚准,腹未痛,里急感见减,胃纳亦增,腰酸未除,(尿常规蛋白)脉细苔薄白,边微红,拟调经参益肾。
炒当归9g  大熟地9g  川芎4.5g  赤芍9g  云茯苓12g  川续断肉12g  狗脊12g  炒淮山药9g  泽泻9g  制香附9g      3帖
另处理气通络方,经净后服
炒当归9g  赤芍9g  柴胡梢6g  川桂枝4.5g  路路通9g  留行子9g  制香附9g  乌药9在  鳖甲片9g  皂角刺9g  生大黄4.5g    10帖
75年3月7日  近自服阿胶,致经来量少, 2天即止,乳胀瘥而复作,烦躁反甚,纳呆腰背酸,原拟疏通,今反腻滞,有以诸症杂出,转方仍从前议,(最近经期2月13日)
炒当归9g  川芎4.5g  大生地9g  赤芍9g  炒白术9g  红花4.5g  淮牛膝9g  川续断肉12g  制香附9g  乌药9g      5帖
另处理气通络方,10帖  同前  经净后服
6月27日  起居不慎,情绪不快,平素少腹,两侧吊痛,经前乳痛,烦躁腰背酸楚,临则量少色淡,腹痛如绞,又将届期拟理气去瘀调经止痛。
炒当归9g  川芎4.5g  赤芍9g  制香附9g  乌药9g  丹参9g  延胡索9g  川桂枝2.4g  制乳香没药各4.5g  五灵脂9g      5帖
另处理气消炎方
炒当归9g  炒白术4.5g  柴胡梢6g  败酱草15g  赤芍9g  丹皮9g  川楝子9g  延胡索9g  广郁金9g  淮小麦30g  路路通9g  生甘草2.4g  10帖
另消郁丸90g 分十日服
按:肝旺气郁,经前乳部胀痛,烦躁欠安,输卵管不通,往往有此现象,惟经前乳胀,并非均系输卵管不通,要皆配合妇科检查,方可确切定论,患者在外地医院任护士,原有慢性盆腔炎,由单位妇产科检查,并作碘油造影,发现输卵管结核,阻塞不通,屡经刮宫通液等治疗,2月许未效,经反紊乱不准,月三四至,继来本市某区中心医院妇产科检查拍片,结论同前,均认为失去生育能力,原以婚后四年未孕,抑郁不快,由是情绪更受影响,郁结尤甚,加以71年乙型脑炎曾抽脊髓,73年又得急性肾炎,后转为慢性,肾孟肾炎,泌尿科诊断为肾结核肾下垂12公分。缘脑为髓海,肾主骨髓,脑肾俱伤,督受损,更兼肝郁气滞,络道不通,症势复杂,颇为棘手,后经某妇产科医院复查,重作碘油造影,输卵管阻塞是否系结核所引起未肯定,根据上述情况,输卵管阻塞确实无疑,故拟疏肝通络为主。药后情况有所好转,旋以工作关系,返回外地继续通信治疗,承症处方,经后上旬以理气通络为要,患者求愈心切自服阿胶,致经来量少,2天即止,纳呆乳胀烦躁反剧,原本气滞血郁,由此更甚,嘱速停服,仍本前法处理,中间因情绪变化,起居不慎,引起痛经及盆腔炎反复发作,予理气活血化瘀消炎法渐趋平复,经过9个月调治,于1976年6月14日育一女。
案十八、宫冷不孕  月经失调
钱××  女  24岁  已婚复旦大学员工
1976年10月21日初诊  婚九年未育,妇科检查无排卵,经素不准,先后无定,兹且阻二胖而行,今甫三天每至腰酸,小腹酸痛冷感,脉细弦,苔淡薄,边有齿印,塞入胞宫,气滞失畅,拟温宫理气,以调冲任。
炒当归9g  川芎4.5g  白芍9g  川续断肉9g  狗脊9g  木香3g  桑寄生9g  乌药9g  艾叶2.4g      4帖
10月26日复诊  药后腰酸腹冷均瘥,小腹仍感胀痛,脉细,苔薄边有齿印,宗前法出入。
炒当归9g  川芎4.5g  乌药9g  桑寄生9g  艾叶2.4g  白芍9g  制香附9g  木香3g      3帖
11月11日  经期将届,小腹冷微胀,近曾下虫一条,脉细,苔薄边有齿印,予为温宫调理。
炒当归9g  川芎4.5g  白芍9g  制香附9g  乌药9g  木香3g  仙灵脾12g  淡吴茱萸2.4g  艾叶2.4g  4帖  另艾叶暖宫丸4.5g  分5日服
12月7日  经常愆期,又逾半月许,昨行量多有块,腰酸小腹胀痛且冷,脉细弦,苔薄边有齿印,再拟温调冲任。
炒当归9g  丹参9g  白芍9g  川续断肉9g  狗脊9g  木香3g  乌药9g  淡吴茱萸2.4g  川桂枝2.4g    艾叶2.4g    5帖
12月14日  经来四天即净,腰酸腹诊俱减,脉细弦,苔薄白边有齿印,再予温宫调理,拟丸剂缓治之。
另附缓宫丸60g分7日服
77年1月11日  逾期六天,经尚未行,脘腹微痛,脉微弦,苔薄边有齿印,当调冲任,并和胃理气。
炒当归9g  白芍9g  丹参9g  木香3g  砂仁3g  淡吴茱萸2.4g  陈皮4.5g  4帖
1月18日  十三日经行,期较以往略准,量尚畅,三天净,诸症均除,脉细,苔薄边有齿印,势见好转,再拟温肾通络。
炒当归9g  制香附9g  仙灵脾12g  仙茅9g  炒淮山药9g  淮牛膝9g  紫石英12g  石楠叶9g  路路通9g  炙鳖甲片9g  皂角刺9g    7帖
1月25日脉细弦,苔薄边有齿印,时届月经中期,拟益肾调理。
炒当归9g  熟女贞子9g  白芍9g  仙灵脾12g  仙茅9g  石楠叶9g  炒淮山药9g  紫石英12g  淮牛膝9g  陈皮4.5g  7帖
3月1日  月事逾期未行,迄今五旬,乳胀形寒溲频,便溏脉微弦滑,苔薄略淡有齿印,姑先和理,尚待观察。
云茯苓12g 川续断肉9g 桑寄生9g 炒白术9g 煨木香3g 苏梗9g 陈皮4.5g  3帖
3月15日  妊甫二月,小便妊娠反应二次均阳性,泛恶已减,纳差,近小腹微痛,脉弦滑欠弱,苔薄边有齿印,拟和中安固,防漏红。
云茯苓9g  炒白术9g  炒黄芩4.5g  桑寄生9g  川续断肉9g  白芍9g  木香9g  苏梗9g  陈皮4.5g  谷芽15g  南瓜蒂3个   4帖
按:结婚9年,从未生育,曾由妇科检查,认为无排卵,月经素来先后不准,但逾期较多,甚者阻2月半始引,每临腰酸,小腹疼痛且冷,足见气滞不畅,胞宫受寒,气引血行,气滞血凝,是以经期不调,先后无实,寒凝则行受阻,宫冷则有碍孕育,缠绵年久,导致肾阳不充,经前之象虽不严重,月经失调,颇为明显,治当调经为主,理气温宫为先,以冀气得疏通,宫冷蠲除,冲任调和,经来如期,初诊适值经行,故拟四物法去地黄以调经,佐木香,乌药以理气,川续断,狗脊,桑寄生,以补肤健肾,黄叶温宫逐寒,药后腹冷腰酸均瘥,复诊从原方加减,增吴萸以温中,仙灵脾以温肾,并予艾附暖宫丸以缓治,治疗后第1次经转逾期18天,量多有块。腹疼冷痛肤酸又作,前法增丹参以去瘀生新,桂枝以温通经络,此后症势有所好转,仍以汤剂及丸剂交替使用,第2次经期较前略准,后期1周,量畅,3天即净,痛冷均差,经净后即予温肾通络法,以当归,香附养血理气,仙灵脾,仙茅,石楠叶温肾助阳,淮山药健脾补肾紫石类,温经暖宫,淮牛膝入肝肾下行滑窍,路路通,鳖甲片,皂角刺,通得经络,复诊已值月经中期,宗原方去通络之剂,增女贞白芍助当归以养血益肝肾,以期能促使排卵助孕,果然投剂即效,于77年1月13日未次经行,继即逾期不至妊娠反应两次均阳性脉象虽呈弦滑,惟尺部较弱,恐胎无元之足,当予和中安固,9天后漏红少些,曾由另医就治。
案十九、於××  女  40岁  已婚  医务工作者干部  浙江普陀中心医院
1976年3月8日  初诊  曾育三胎,2孩于5年前因建筑物塌下压死,另一孩压成瘫痪,2年前怀孕4月,因每日负抱瘫孩而致流产,此后经行闭止,每需注射黄体酮始行,兹又阻10月,头晕健忘,目花且干,心悸烦躁,胸闷痛,肤楚,带下有周期,脉细软苔薄略腻,边红微紫,郁怒伤肝,气滞失畅,心阴不足,胞脉闭塞,症势纠缠难许速效,姑先解郁宁神,调理冲任。
炒当归9g  川芎4.5g  白芍9g  广郁金9g  朱远志4.5g  合欢皮9g  淮小麦30g  枸杞子12g  川续断肉12g  狗脊12g  枕中丹9g  4帖
3月12日复诊  药后情绪较见舒畅,原喜冷饮冷浩,近渐喜暖,余症如前,脉细苔薄白,质红边微紫,症势有所好转,仍宗前法出入。
炒当归9g 川芎4.5g 白芍9g 丹参9g 大生地9g 广郁金9g 朱远志4.5g 炒白术9g  合欢皮9g 淮小麦30g 川续断肉12g 狗脊12g 枸杞子12g 枕中丹9g  4帖
3月17日三诊  诸症均见差减,日前经事已通,今带下间赤,脉细,苔薄边暗,再拟理肝肾调冲任。
炒当归9g  大生地9g  川芎4.5g  白芍9g  广郁金9g  川续断肉12g  狗脊12g  枸杞子12g  丹参9g  熟女贞子9g  枕中丹9g      3帖
3月22日四诊  此次经量较以往略多,5天净,左小腹时痛,妇科检查右侧附件增厚带下不多,余症均瘥,脉濡,苔薄边微紫,症势虽减,犹未全愈,再拟清热活血理气通络。
炒当归9g  丹参9g  大生地9g  赤芍9g  丹皮9g  败酱草15g  路路通9g  炙穿山甲片9g  广郁金9g  制香附9g  生甘草2.4g      10帖
另枕中丹180g  分20日服
另预为处方于下次月经将临时煎服
炒当归9g  丹参9g  赤芍9g  大生地9g  川芎6g  淮牛漆9g  制香附9g  乌药9g  延胡索9g  茺蔚子9g    5帖
5月3日五诊  兹事右腹及腰骶痛显,二便正常,过去里急感,必须立便,否则右腰骶压迫痛,近亦瘥,惟月事未行,基础体温欠佳,曲线较平,脉濡苔薄,边微紫,拟调冲任为主参理气通络。
炒当归9g  丹参9g  大生地9g  赤芍9g  丹皮9g  广郁金9g  路路通9g  制香附9g  乌药9g  枸杞子12g  炙穿山甲片9g  生甘草2.4g    15帖
另枕中丹300g  每日9g常服
消郁丸150g  经前服每日9g
6月10日六诊  据云经事已转,色紫量中等,近两乳先后起块硬痛,兹左侧仍有囊性块压痛,头晕乏力,目花且干,右腹背胀疼,咳则遗尿,带下红白,大便时阴道前后壁组织突出,会阴部肌肉收缩力差,松驰现象较重,惟心胸较舒畅,来涵要求转方,拟健固脾肾兼疏肝消核。
炒党参9g 炒白术9g 炒当归9g 柴胡4.5g 枸杞子12g 广郁金9g 炙穿山甲片9g 皂角刺9g 桔叶核各9g 夏枯叶15g 川续断肉12g 狗脊12g 复盆子9g 赤芍白芍各9g 10帖
另缩泉丸90g  鹿角粉21g  沉香未9g
经净后各分10天吞服
9月10日七诊  经停五旬许,妊娠反应二次均阳性微哑,腰酸偏右且冷脉细右滑苔薄腻,边略有紫点,恶阻之象,始予安和。
炒党参9g  炒白术9g  炒杜仲9g  川续断肉12g  狗脊12g  桑寄生9g 苏梗9g  姜竹茹4.5g  云茯苓9g  陈皮4.5g  葶麻根9g  10帖
另杜仲9g  川续断肉9g  桑寄生9g  南瓜蒂三个  大枣9g  10帖  平时常服
按:患者年已4旬,曾育3胎,5年前因建筑物突然崩塌当场将三孩压死,另一孩压成瘫痪,刺激严重,非比一般,经过病员本院治疗,3年后再次怀孕,已甫4月,由于瘫孩体重达6、70斤,每日须照顾抱负,连累过甚,导致流产,精神体质,益见亏耗,肝气郁结,心气不得下通,胞脉受阻,月经因此闭止,诸症有以杂出,致病原因虽然明显,急切图功非易,故先拟解郁宁神,调理冲任,以求郁舒气畅,神情安定,月经通调,再顾孕育,药后情绪较畅,原喜冷饮冷浴亦差,且略感喜暖,心肝郁火较平,营卫调和渐现,复诊宗原方增丹参、生地以去瘀生新,养阴益血,旋即月经应至,量虽不多,但较以往好转,诸症均见差减,病势初见起色,继由妇科检查,右侧附件有炎症,右少腹时痛,舌边紫点未消,经行已净,转拟清热活血,理气通络,取当归、丹参、生地以养血和营,赤芍、丹皮、败酱草清热散瘀,郁金、香附理气舒郁,路路通、穿山甲片通利经络,生甘草,消热解毒,由于患者住在浙江某医院担任领导工作,急须返回,因另处枕中丹常服,以健脑安神,补益心肾,并调经方备用,兹后症续轻可,原法增消郁丸以疏肝解郁,旋轩乳房结块,并尿失禁,会阴肌肉松驰,来涵求治,根据上述症状,可能系脾肾两亏,兼肝郁气滞之象,故从前法增党参、白术、川续断、狗脊、复盆缩泉丸以健固脾肾,穿山甲片、皂角刺、夏枯草、桔叶核、鹿角粉、沉香末以散坚消核,汤剂与丸散并用,七诊已怀孕5旬许于1977年4月得一男。
回复引用
TOP
moneyhoo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moneyhoo 当前离线
UID 1  帖子 436  精华 4  积分 0  积分 0 点  阅读权限 200  在线时间 11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3  最后登录 2009-6-5


管理员

积分 0 点  注册时间 2007-11-3  最后登录 2009-6-5

6楼
发表于 2007-12-7 22:45 |只看该作者
蔡小荪 验方
一、逍遥散:
1.柴胡5g  当归10g  白芍10g  茯苓10g  白术10g  炙甘草3g  薄荷5g  生姜3片
2.主治:月经失调、崩漏、闭经、痛经、月经前后诸症,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等
3.本方应用广泛,临床上凡属肝郁血虚,脾虚胃气不和者,使用本方效果较佳
4.加减:尤以经行前后诸症及更年期综合征等有情绪抑郁及潮热者,加山栀、丹皮及郁金隆淮小麦、柏子仁、磁石等,效果较显。
二、加味顺经汤
1.当归10g  大生地10g  白芍10g  丹皮12g  黄芩12g  沙参10g  荆芥穗10g  牛膝  茜草10g  山茶花10g  泽泻10g
2.主治:经行吐衄
3.加减:①鼻衄:加茅根、芦根、枯芩。茅根清肺止血,有奇效。
②吐血:加旱莲草、茜草、黄芩。
③治倒经不用川芎,因其性上冲巅顶,走而不守,于倒经不利。
④治倒经,不能单纯止血,否则经血非但不得畅行,甚至吐血更甚,结果适得其反。
三、桂枝茯苓丸
1.桂枝3g  茯苓12g  赤芍12g  丹皮12g  桃仁10g
2.主治:血瘀经闭或痛经,子宫肌瘤,盆腔炎。产后恶露不尽,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外孕。
3.临床如见妇人宿有瘀块,按之痛,腹挛急或经行腹痛拒按,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使用本方有一定效果。
4.本方属活血化瘀之剂,可治小产子死腹中,或胎腐烂腹中,虚甚者立可取出,产无安胎作用,故对妊娠兼用子宫肌瘤,出现下红流产者,虽有“有故无殒”之说,亦当慎重考虑。
四、化瘀定痛方
1.炒当归10g  丹参12g  川芎5g  川牛膝10g  制香附子10g   延胡索10g  赤芍10g  血竭3g  制没药6g  苏木10g  失笑散15g
2.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3.子宫内膜异位症,经行腹痛剧烈者,在经行前3天即服,大多有效。
4.本方为自拟方,以化瘀为主,因内异症病理实质是血瘀内结所致,故瘀除病自愈,服用本方须在经行前3天开始,过晚则瘀积既成,难收预期功效,如果患者腹痛剧烈,伴有肛门抽痛,大小便失畅者,可加用虫类药剂,以增强化瘀搜剔止痛之效。
五、化瘀摄血方
1.炒当归10g  赤芍、白芍(各)10g  生蒲黄30~60g  花蕊石15~20g  血竭3g炒牛膝10g  丹参6g  三七粉2g  制香附10g  震灵丹12g
2.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
3.子宫内异症,经行腹痛,经量过多者,连服七天能见效。
4.子宫内膜异位症,经行腹痛,经量过多者,治以求因为主,止血为辅,一般不需按以常规的单纯固涩止血方药,而应活血止血,祛瘀止痛,用生蒲黄、花蕊石、血竭、三七末等,生蒲黄的剂量根据症情而定,较小剂量(10~15g),偏重于祛瘀,较大剂量(30~60g)则侧重于止血。临床上对量少而不畅者用10~12g  量中或偏多带有块者用12~15g  量多如注,块下且大者用30~6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