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味芭乐汁:中医文献清胆汤治疗中老年慢性胆石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9:32:05
清胆汤治疗中老年慢性胆石症
作者:张良茂
关键词:清胆汤 中老年胆系结石 抗复发
笔者应用上海市龙华医院老中医张志秋的验方“清胆汤”,辨证加减,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1清胆汤组成
金钱草30~40g,黄芩12g,生大黄6~10g(后下),枳壳10~15g,柴胡10g,虎杖15g,木香10g。
湿热重,苔黄腻,或有黄疸,加茵陈、黄柏、山栀。湿重,苔白腻,加苍术、川朴、陈皮。神疲乏力,发作频繁者,加党参、黄芪。伴寒热,加豆豉、荆防风。疼痛,加玄胡、川楝子、木香。恶心呕吐,加半夏、生姜等。有蛔虫,加乌梅、苦楝根皮、槟榔。血白分升高,发热>38℃,予输液,先锋5号加灭滴灵抗感染治疗。
2临床应用
2.1一般资料男性15例,女性34例。年龄39~84岁。多为中医门诊患者,5例为外科住院经中医会诊者。病史3天~30年。单纯胆囊结石19例,肝胆管结石11例,胆总管结石5例,多发性结石14例。胆囊切除术后10例。其中1例经2次胆道手术。临床表现以右上腹痛为最多,31例,占63.2%。腹胀不适28例,占51%。发热14例,占28.5%。黄疸11例,占22.4%。无症状7例,B超发现来诊。以往发作频率,记录就诊前3月,每月平均发作2次以上者8例,每月发作1次者19例。3个月中初次发作或2次发作者15例。无症状者7例。
2.2治疗效果所有病例均经随访观察1年,结果: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B超示结石消失)9例,好转(结石仍存在,但发作频率较治疗前减少50%)36例,未愈(症状、体征、B超均无改善)4例。有效率91%。而主要表现患者发作频率有明显减少。
3典型病例
何××,女74岁。退休老师。病史号:P31157。1998年3月11日初诊。胆囊炎、胆结石史10余年。并有糖尿病与高血压史。近半年右上腹痛频繁发作。伴腹胀,纳呆,头晕神疲乏力,腑行不畅。3个月来已发病7次,2月中下旬2次经急诊留观,予先锋加灭滴灵治疗。发作虽缓解,但仍腹胀,右胁隐痛不适。B超:胆囊内多枚结石影,最大5×8mm,右肝管结石。血糖7.8mmd/L,TC5.8mmol/L,TG2.3mmol/L。体检:BP19/12kpa,面色萎黄,舌淡胖,苔薄腻,脉沉细。证属气虚肝郁,湿浊瘀热内蕴。拟健脾益气,疏利肝胆,清化湿热。药用:党参15g,黄芪15g,柴胡10g,青陈皮各10g,枳壳12g,砂仁4.5g,虎杖15g,金钱草30g,黄芩12g,生大黄6g(后入),焦楂曲各10g,白术芍各12g,清炙草5g,7帖。
二诊:腹胀如失,纳食有增。大便日2~3次。上方生大黄改制大黄6g,加制首乌15g,以上方加减治疗观察1年。腹胀、右上腹痛未有发作。B超:右肝管结石消失,胆囊结石仍存在。
4讨论
清胆汤中柴胡、木香、枳壳疏肝理气,金钱草、大黄、黄芩、虎杖清利肝胆。本方以疏理清利为要旨,其中尤以大黄一味,后下或泡服,务使大便通利,日行2~3次,有通腑下浊之功。金钱草用量宜大,具有利胆排石作用。可能促进肝细胞的胆汁分泌,促使胆系炎症消退,防止结石再形成。[1]据现代药理大黄、虎杖具有降血脂作用。慢性反复发作的胆石症,常有神疲乏力,倦怠纳少之气虚脾弱症状,酌情加入党参、黄芪,加大枳壳用量15~30g,对防止复发,提高排石能力有助。
同时注意饮食起居调摄对防止发病很重要,(1)避免过劳,预防外感。(2)忌食油腻,尤其1次过多进食。但也不宜绝对禁忌,少量经常的荤食对胆汁分泌有促进作用。(3)情绪安和,力戒抑郁、悲伤、恼怒。谨守医嘱,慎于起居,常有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顾伯华.实用中医外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