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金沙洲医院好不好:哈佛学生斥责新自由主义教授曼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48:26

资料:哈佛学生斥责新自由主义教授曼昆

时间:2011-11-14 17:42:46  来源:  作者:

民声网(www.mshw.org)资料

 

哈佛学生退选曼昆课程斥其引发金融危机

 http://hsb.hsw.cn  华商报  2011年11月09日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曼昆

  据《每日邮报》8日报道 ,“占领华尔街”运动有了新阵营,这次是在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曼昆的课上。

  该报道指出,11月2日,在曼昆讲授的经济学原理课上,70名学生在开课15分钟后纷纷离开教室,以示对授课内容的不满。据该活动组织者莱切尔J桑德罗介绍,“哈佛大学的毕业生是当前金融机构和政府智库的主力军。在校园里深受曼昆保守新自由主义的影响,是造成当前极端不平等社会的主要助力。我们不应再接受这样的教育,以免走上社会后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

  虽然继续听课的学生对这些中途退课的人报以嘘声。但希望经济学课程中能够讨论不同经济模式的好处与缺陷却是他们共同的呼声。他们称,曼昆教授的课上很少使用原始材料以及与自己观点相异的论文,只在自己的理论框架里分析,这种偏见的确会影响学生的认知。但对学生的不满,曼昆教授大度地表示,他庆幸自己有这样的学生,他们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并思考自己所学对于社会的价值。但同时委婉地表示,这些孩子离开的确实有些早,时间会说明一切。

  曼昆现执教于哈佛大学,曾任小布什总统的经济顾问,现担任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经济顾问,曾出版过《经济学原理》和《宏观经济学》两本著名经济学著作。他坚守的新自由主义以鼓励极端私有化,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为主要特征。但不少媒体评论称,这一理论确实加剧现实社会的贫富悬殊,并进一步导致过度借贷。因为普通人收入停滞,不利消费,为鼓励消费,美国鼓励民间借贷,而欧洲则由政府借债搞福利,导致双双陷入债务危机之中。并呼吁崇尚低度监管的欧美经济模式需要深刻反思。 中欣


撰写教科书_哈佛经济学笔记

http://book.qq.com/s/book/0/21/21430/15.shtml

曼昆以两本教科书闻名世界。他的《经济学原理》因为是入门级教材,影响更为广泛深远。他的写作动机及教材特点是什么呢?

同许多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一样,曼昆无论在学术期刊还是在《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这样的新闻媒体上都著述颇丰。但最使他闻名的是他撰写的两部教材--中级《宏观经济学》(1992年第1版,2007年第6版)和初级《经济学原理》(1998年第1版,2007年第4版)。这两部教材已分别被翻译成15种和20种语言,在世界各地盛行。其中,由于《经济学原理》是入门级教材,影响更为广泛,在全世界的销售量已逾百万册。

当听到"您的教科书在中国十分流行"的赞誉时,曼昆幽默地说:"那一定是中国经济表现得这么好的原因了。"他坦言,实际上他只来过中国一次,是随一队经济学家访问,而且行程极短。他解释,他很少做国际旅行,因为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要养活。


哈佛70名学生退选曼昆经济学课程 斥其引发金融危机
=========================================
2011年11月08日 14:17
来源: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专稿: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7日报道,约70名哈佛大学学生日前退出该校经济学教授格雷格?曼昆(Greg Mankiw)的课程,他们宣称曼昆的保守教育影响了哈佛的前一代学生,而那一代学生中的许多人成为今天的决策者和银行家,造成了当今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在一封公开信中,这些学生称,希望经济学课程中能够讨论不同经济模式的好处与缺陷。他们抱怨称,当前的课程中很少有来自学术期刊的文章。他们还写道:“我们发现今天的经济学课程只包含有限的经济学观点,我们认为当今社会存在长期的经济不平等问题。我们非常担忧这种偏见会影响学生、大学乃至社会。”

曼昆曾是小布什总统的顾问,现在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的顾问,他曾写过两本经济学著作。在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中,曼昆的学生人数最多,约700人。学生们称,曼昆的影响力在经济危机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们写道:“许多哈佛毕业生在全球金融机构、公共政策领域占据高位。”


曼昆对于学生的退课评论称:“我感觉他们可能离开得早了一点儿。” 但他表示尊重学生们的抗议行动。

 

70名哈佛学生退课抗议名师不当教学

2011年11月14日 青岛日报

青岛日报

  上周,约70名哈佛大学学生退掉了著名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教授的《经济学》课程,理由是该教授教出的学生带来了金融危机。

  这些学生在一封公开信中指出,曼昆的教学倾向保守,其子弟中很多人成为如今金融界的决策者或银行家,这些人是造成社会不平等和诱发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学生们认为,经济学课程应该对不同经济模式的利弊进行批判式的讨论,而在曼昆的课上,学生几乎无法接触到其他经济学观点,所学课程只涉及一种具体或有限的经济学观点,这正是导致目前社会经济不平等问题的重要原因。

  曼昆对学生退课一事已有耳闻,他在上课前对学生们说:“我感觉他们(那些退课学生)也许离开得太早了点。”他说,对抗议学生的行为表示尊重,“如今,越来越多的哈佛学生走出校园前,就开始思考很多社会问题,这一点很好。”

  据了解,曼昆曾担任美国前总统布什的经济顾问,他教授的《经济学》为哈佛大学本科选课之最,每次选课人数约为700人。 陈宗伦


哈佛学生致曼昆的公开信(全文)
=========================
2011年11月07日 08:25
来源:东方早报

2011年11月2日,星期三

亲爱的曼昆教授,

今天,我们离开经济学十讲(Economics 10,曼昆)的课堂,为了表达我们对于这门导引性的经济学课程中之根深蒂固的偏见的不满。我们深切地担忧这些偏见将影响到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大学,以及我们所身处的整个社会。

作为哈佛的本科生,选修这门课程,是希望能获得有关经济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帮助我们进一步在经济学、政治学、环境科学、公共政策等诸多学科和知识领域中作出深入思考。然而,我们发现这门课程,对于我们认为已经问题重重且对不平等束手无策的经济,持一种特殊而且有限的看法。

真正合理的经济学研究,必须同时包含对各种经济学简化模型之优点与缺点的批判性探讨。由于在您的课程中不涉及第一手资料,学术期刊中的关键文献也并不充分,因此我们几乎无法接触其他可供选择的路径来研究经济学。认为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原理就比其他任何理论,例如凯恩斯的理论更重要、更基本,这是毫无道理的。

对一门声称要为将来进一步研究经济学打下基础的课程来说,采取一种无偏见的观察经济学的视角,对于这个课堂上的700名同学来说尤为重要。许多哈佛学生没有能力选择经济学十讲之外的课程,因为此课程除对于经济学、环境科学以及公共政策学学生来说是必修的。当社会学专业必须选择一门经济学导论课程时,唯一的另一门可供选择的课程——Steven Margolin教授的经济学批判却每隔一年才开设一次(今年就没开课)。许多其他专业的学生只是希望在高质量的通识教育中获得对经济学的简单理解。更为严重的是,经济学导论使得后续的经济学课程难以有效地展开,因为它仅仅提供了严重偏激的观点,而不是为其他课程的拓宽提供坚实的基础。不可能寄希望于学生们以躲开这门课,或者阻止整个经济学学科来表达他们的不满。

哈佛毕业生在全球金融机构和公共政策领域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如果哈佛不能使学生们具备关于经济学之更广博与更具批判性的思考,他们的行为将会危及全球金融体系。近五年来的经济动乱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今天,我们将加入波士顿的游行队伍,抗议高等教育的公司化,声援全球的“占领运动”。由于经济学十讲中不公正的本质不仅不仅是美国经济不平等的象征,甚至应当为这一严重社会后果负责。我们今天走出课堂,不仅是反对您对于有偏见的经济学理论的讨论不够充分,而且我们还将投身整个运动,去改变美国关于经济学的所有不公正话语。曼昆教授,我们希望您会认真对待我们的想法和今天的罢课行为。(译者佚名)

 

【英文原版】

An Open Letter to Greg Mankiw

The following letter was sent to Greg Mankiw by the organizers of today’s Economics 10 walkout <http://www.thecrimson.com/article/2011/11/2/students-protest-Ec-10/> .

Wednesday November 2, 2011

Dear Professor Mankiw—

Today, we are walking out of your class, Economics 10, in order to express our discontent with the bias inherent in this introductory economics course. We are deeply concerned about the way that this bias affects students, the University, and our greater society.

As Harvard undergraduates, we enrolled in Economics 10 hoping to gain a broad and introductory foundation of economic theory that would assist us in our various intellectual pursuits and diverse disciplines, which range from Economics, to Government,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Public Policy, and beyond. Instead, we found a course that espouses a specific—and limited—view of economics that we believe perpetuates problematic and inefficient systems of economic inequality in our society today.

A legitimate academic study of economics must include a critical discussion of both the benefits and flaws of different economic simplifying models. As your class does not include primary sources and rarely features articles from academic journals, we have very little access to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economics. There is no justification for presenting Adam Smith’s economic theories as more fundamental or basic than, for example, Keynesian theory.

Care in presenting an unbiased perspective on economic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an introductory course of 700 students that nominally provides a soun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in economics. Many Harvard students do not have the ability to opt out of Economics 10. This class is required for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concentrators, while Social Studies concentrators must take an introductory economics course—and the only other eligible class, Professor Steven Margolin’s class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Economics, is only offered every other year (and not this year). Many other students simply desire an analytic understanding of economics as part of a quality liberal arts education. Furthermore, Economics 10 makes it difficult for subsequent economics courses to teach effectively as it offers only one heavily skewed perspective rather than a solid grounding on which other courses can expand. Students should not be expected to avoid this class—or the whole discipline of economics—as a method of expressing discontent.

Harvard graduates play major roles in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in shaping public policy around the world. If Harvard fails to equip its students with a broad and critical understanding of economics, their actions are likely to harm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The last five years of economic turmoil have been proof enough of this.

We are walking out today to join a Boston-wide march protesting the corporat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s part of the global Occupy movement. Since the biased nature of Economics 10 contributes to and symbolizes the increasing economic inequality in America, we are walking out of your class today both to protest your inadequate discussion of basic economic theory and to lend our support to a movement that is changing American discourse on economic injustice. Professor Mankiw, we ask that you take our concerns and our walk-out seriously.

Sincerely, Concerned students of Economics 10


抗议的全球化
============
[斯蒂格利茨] (2011-11-11)

 在1月肇始于突尼斯,随后蔓延到埃及和西班牙的抗议运动,现在已经波及全球,席卷了华尔街和美国各大城市。如今,全球化和现代技术让社会运动可以同意见一样迅速地跨越国界。世界各地都是社会抗议运动的温床:一种“体系”已经失败的感觉;人们也相信即使在民主国家,选举过程也无法把错误纠正过来——至少在未遭遇人们走上街头的强大压力时是如此。

  我于5月前往突尼斯抗议活动现场;于7月和西班牙的“愤怒者”(indignados)交谈。接着,我从那里启程前往埃及,与开罗解放广场上的年轻革命者见面。数星期前,我又与纽约“占领华尔街”运动抗议者交谈。这些运动有个共同点,即“占领华尔街”运动所打出的简单标语:“我们是99%。”
政治欠公正使经济不平等扩增 .

  这口号与我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的标题《那1%》(全名为“Of the 1%, for the 1%, and by the 1%”)有异曲同工之处。文章描述了美国愈演愈烈的不平等:1%的人口控制超过40%的财富,赚取超过20%的收入。而这一撮人获得如此优厚的报酬,往往并非因为他们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花红和政府的救助摧毁了不平等的合理性——而是因为,恕我直言,他们是成功(有时是腐败)的寻租者(rent seekers,即凭借政府保护进行寻求财富转移活动者)。

  我不否认这1%中有一些人确实对社会有巨大贡献。事实上,许多真正的创新(不是最终给世界经济带来浩劫的新奇金融“产品”)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远远超过了创新者自己所得到的好处。

  但是,放眼全球,政治影响力和反竞争行为(通常通过政治得以持续),是经济不平等日益扩大的主因。在我们的税务体系中,像巴菲特这样的亿万富豪所支付的税收(占收入的百分比)比他的秘书还少;把全球经济搞得一团糟的投机客所支付的税率也要低于努力赚取收入的人。这样的税制可谓助纣为虐。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公正是一个极其重要且深入人心的概念。西班牙和其他国家抗议者的愤怒可谓名正言顺:在现行体系中,银行家获得了援助,而他们的受害者却得自力更生。更糟糕的是,银行家现在踌躇满志地回到办公室,领取比大多数人工作一辈子所赚的收入还高的花红。努力学习、循规蹈矩的年轻人却面临没有理想工作的前景。

  不平等情况的恶化是恶性循环的结果:富有的寻租者利用他们的财富左右立法,以保护和增加他们的财富——及影响力。美国最高法院在其臭名昭著的公民联合会(Citizens United)判决中,让公司可以随心所欲地用金钱来影响政治动向。富人可以用手里的钱来放大自己的声音,但警察却不允许我用扩音器向“占领华尔街”的抗议者演讲。

  人们并没有忽略过度监管的民主和不受监管的银行家之间的矛盾。但抗议者却足智多谋:他们把我说的话在人群中重复传开,让所有人都能听到。此外,为了避免“对话”被掌声干扰,他们还转而使用有力的手势来表示赞同我的意见。

市场须受政府适当管制

  他们说我们的“体系”出了问题是对的。放眼世界,我们有许多未被使用的资源——渴望工作的人群、闲置的机器、空荡荡的大楼——还有许多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如消除贫困、促进发展、为全球变暖改变经济模式等等。在美国,近几年有超过700万所房贷断供的房子。我们有大量的空房和许多无家可归者。
  人们批评抗议者没有目标。但这样的批评没有抓到抗议运动的重点。抗议是在表达对选举程序的不满,是在敲响警钟。

  1999年的西雅图会议本是要展开新一轮贸易谈判,却出现了反全球化抗议,把人们的焦点吸引到全球化及治理全球化的国际机构和协定的失败之处。媒体在认真了解抗议者的指责后,发现他们所说的不乏确实的地方。随后的贸易谈判变不同了——至少在原则上,谈判被视为发展回合(development round),来弥补一些抗议者所凸显的不足的地方——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后来也实施了重大改革。

  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引起了人们对社会普遍存在的制度性种族主义的关注。这一问题还没有完全被克服,但奥巴马总统的当选显示,抗议活动对美国的进步产生了很大的推动力。

  从某个层面来说,今日的抗议者要求并不多:他们无非是想有施展技能的机会、收入不错的正当工作、及一个更公正的经济和社会。他们的愿望是渐进性的,不是革命性的。但是,从另一个层面讲,他们的要求很高:一个由人民而不是金钱说话的民主国家;一个能按其原来目的为人们带来好处的市场经济。

  这两者是相互关联的:我们已经看到,不受约束的市场会导致经济和政治危机。只有受到政府管制框架的适当束缚,市场才能良好地运作。而这样的框架只有在反映一般人的利益——而不是1%的人的利益——的民主中才能产生。能用金钱买到的最好政府早已无法担此重任了。

作者Joseph E. Stiglitz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英文原题:The Globalisation of Protest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2011.
《联合早报网》

 

曼昆的经济学理论真的没有用了吗?

来源:重庆时报     作者:胡湫明 2011-11-14

在西方国家,虽然政府也经常干预市场,但所推崇的是市场自由化理论。退课的学生们指出曼昆推崇的自由市场理论,是引起金融危机的因素。然而,这一问题,在当今国际上,经济学学术界分为两派,仍然在为政府是否应当干预市场,争得难分伯仲。并且,因为政府干预市场在短期内,效果明显,还稍占一点优势。
据国外媒体报道,前天,70名哈佛大学学生集体退出了该校经济学教授格雷格·曼昆(也是全球著名经济学家)的课程,他们宣称曼昆的保守教育影响了哈佛的前一代学生,而那一代学生中的许多人成为今天的决策者和银行家,造成了当今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这些学生在一封公开信中称,希望经济学课程中能够讨论不同经济模式的好处与缺陷。他们抱怨称,当前的课程中很少有来自学术期刊的文章。

“我们发现今天的经济学课程只包含有限的经济学观点,我们认为当今社会存在长期的经济不平等问题。我们非常担忧这种偏见会影响学生、大学乃至社会。”学生们认为,曼昆的影响力在经济危机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许多哈佛毕业生在全球金融机构、公共政策领域占据高位。”

曼昆对于学生的退课评论称:“我感觉他们可能离开得早了一点儿。”但他表示尊重学生们的抗议行动。

《经济学原理》这本书没有错,学生们应该怪看书的人

“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中最基础的一门课,其中,放入的都是已经成型、公认的理论,肯定不会添加最新的研究理论。” 重庆大学蒲勇健教授表示这个新闻,听起来更像是一个八卦。

“现在西方的主力经济学教材,将人描绘成了赚钱的机器。缺少对社会道德、社会责任感的宣传。” 对于学生指出曼昆的书造成社会经济不平等,甚至影响了金融危机,蒲勇健教授指出,这些责任不能都只怪罪到曼昆一个人身上。华尔街的高管们,也许当初知道他们的决策会引来危机,但是,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社会责任。“另外,包括曼昆在内,主流的经济学教科书,对市场制度的推崇,已经超越了实际的现实情况,对于市场制度的局限描述不多。”

“将责任都归结于曼昆,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著名经济学评论员胡伟清教授表示,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相当于只是一位启蒙老师,现在的决策者或是银行家,都研读过更高深的经济学书籍,对于他们来说,曼昆的书对他们的影响有限。

在西方国家,虽然政府也经常干预市场,但所推崇的是市场自由化理论。退课的学生们指出曼昆推崇的自由市场理论,是引起金融危机的因素。然而,这一问题,在当今国际上,经济学学术界分为两派,仍然在为政府是否应当干预市场,争得难分伯仲。并且,因为政府干预市场在短期内,效果明显,还稍占一点优势。

N·格雷戈里·曼昆(N. Gregory Mankiw,1958年2月3日-),是一位具有奇才的年轻学者。29岁便成为了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非各个领域前三名的学术带头人莫属)。教授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曼昆曾就读于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曼昆曾是小布什总统的顾问,现在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的顾问。

曼昆在1998年出版《经济学原理》使他家喻户晓。但真正使他成名的还是《宏观经济学》一书,这本书第一版出版于1992年,受到各界好评,包括素以尖刻闻名的克鲁格曼也高度评价,《宏观经济学》是在国际上最有影响力的中级教科书之一。在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中,曼昆的学生人数最多,约700人。

你的消费投资也用得上《经济学原理》

学生们把对金融危机的抗议行动,放到了曼昆教授身上,显然是怪错了地方。

曼昆教授的《经济学原理》在1998年出版时就创下了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是这本书还没有完稿时,出版商就出价250万美元买下版权,从而创下经济学著作卖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这本书一出版便很快风行美国,其畅销速度和畅销数量又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作为目前全球最畅销的经济类书籍之一,曼昆《经济学原理》中罗列的十大经济学原理,几乎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都可以用到。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解读:人们时时刻刻都在面临选择,有了选择就需要权衡。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解读:也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经济学上用机会成本来定义,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你决定上大学时,此时你最大的机会成本就是,读大学的这四年时间,你可以用这段时间创造财富。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解读:经济学上称为边际分析,就是最后一个单位的增量分析。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解读:不同的机制造就人们不同的行为。人们通过比较作出决策,所以,当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改变。

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的许多决策不仅影响我们自己,而且还影响其他人。以下三个原理是关于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解读:比较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用自己擅长的与别人进行交换,人们从相互交易中获利。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解读:亚当斯密斯“无形的手”。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解读: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但在公共品、垄断等方面市场有时会失灵,这时就需要政府介入。

个人的决策和人们的相互交易,共同组成了“经济”。后三个原理涉及到整体经济的运行。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解读:同样10个人做蛋糕,如果生产能力越强,比如A蛋糕房采用手工做,B蛋糕房采用机器辅助。肯定是B蛋糕房的产量大,因为机器的帮助,B蛋糕房的人均产量就比A蛋糕房要多了,也就是生产率高于A。因此10个人可以分的蛋糕更多了,也就是生活水平越好了。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解读:通货膨胀,一斤米能够一个人吃三天,这个价值是不变的。以前工资低,卖5角,现在卖1元,是因为你工资涨了钱不值钱了,但米的价值一直还在。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解读:物价会刺激生产,当物价上涨了,短期内,就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失业率就会下降。

 

争议曼昆下课

2011年11月14日  第一财经日报

  周佳

  哈佛深秋,格里高利·曼昆(Gregory Mankiw)的背影比校园草坪上的落叶更显落寞。

  11月2日,当这名年少成名的经济学家正在教授自己的经济学导论课程“经济学十讲”(Economics 10)时,大约70名学生公然走出课堂,以表达自己对曼昆所持学术观点的不满。而这背后,是这些高才生对当前蹒跚的美国经济的控诉以及对“占领华尔街”的声援。

  上述一幕发生在桑德斯剧院(Sanders Theatre),在这座哈佛大学最大的文物级讲堂,刚举行过搞笑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曼昆“下课”催生的戏谑效应更甚于此,虽然他本人表现出了“欢迎百家争鸣”式的淡定。

  事实上,“占领哈佛”也已经展开,与此前众多为“稻粱谋”游行者不同,这波发迹于象牙塔内的抗议正在让政策制定者们感受到来自未来的抗议。

  “占领哈佛”

  纽约、波士顿、芝加哥……

  “占领华尔街”的内涵正随着地点的扩大而不断延伸,上周三晚上,波士顿的抗议者们还发起了“占领哈佛”的活动,数百名包括学生在内的抗议者聚集到哈佛校园,高举红色的口号牌,“我们希望大学是为99%的人服务的”。

  深夜,滞留的抗议学生在哈佛大学秋叶覆盖的操场上搭起了数十个帐篷。

  这一活动得到了哈佛大学校工的支持,他们致谢抗议者并与他们握手。

  而在曼昆的课堂上,他的学生们正在用一种“退出桑德斯剧院”的方式声援各式各样的占领抗议。

  桑德斯剧院位于哈佛著名的纪念大楼(Memorial Hall),楼内两旁是深红色的木质栏柱,深红色和米色相间的地板与整个大楼合成一体。

  2日,曼昆的“经济学十讲”正在讲授“收入的不平等性”,大约70名学生罢课了。

  “收入的不平等性”切中了各地抗议“1%>99%”的时弊。

  这些穿着牛仔裤、背着书包的学生聚集在走道里高喊口号:“哈佛大学的学生已经同流合污……”

  作为大一新生,罢课活动组织者阿什(Rachel Sandalow-Ash)和巴亚(Gabriel Bayard)联合在哈佛大学学生刊物《哈佛红》(Harvard Crimson)上发表了一封致曼昆的公开信,称退出曼昆的课程是为了表达“我们对于这一入门级经济学课程中之根深蒂固偏见的不满”。

  “我们深切地担忧这些偏见将影响到我们的同学、我们的大学,以及我们所身处的整个社会。”公开信称,曼昆的课程不能使学生们具备更广博与更具批判性的思考。

  他们因此抗议曼昆对自由市场经济的偏见,同时声援已经持续一个多月的“占领华尔街”运动。

  事实上,早在学生们策划抗议活动的时候,曼昆就有所耳闻,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半嘲讽地写道:“我很遗憾,这些抗议者将错过这节课。”

  作为《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的作者,曼昆有理由那么想。

  53岁的曼昆不到30岁就已经成为了哈佛大学的终身教授,出版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上述两部著作成为了他登上荣誉殿堂的基石。

  根据哈佛校方的课程介绍,作为面向本科生的入门级课程,“经济学十讲”横跨一整个学年,秋季课程聚焦微观经济学,春季课程教授宏观经济学,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财政体系、国际资本流动、贸易失衡和货币与财政政策影响等。

  根据课程设置,“经济学十讲”不会用到微积分,本学年,共有超过700名学生选择了“经济学十讲”。

  如果把时间拨回到金融危机期间,这门课程更是成为了学生的疯抢对象。

  迁怒课堂

  在遭到学生抗议之后,曼昆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并不认同学生对自己课程学术价值的质疑。

  “我所教授的经济学是一些主流观点,没有夹杂任何政治偏见。大家都知道这点。”但他对学生的抗议行为表示尊重,“能对这些社会问题提出质疑,对'占领华尔街’展开辩论,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曼昆本人的辩论并不怎么样。

  作为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曼昆在10月底、11月初与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就美国的收入不平等原因在《纽约时报》打起了笔仗。后者引用三十年的统计数据撰文认为,美国的收入增长只集中在最富有的1%,尤其是0.1%的人手中,而原因是少数富人拥有了太多的政治影响力。

  曼昆的论据却薄弱得多,他只以自己和克鲁格曼两人成为美国最富有的1%为例,证明接受更多教育才是致富发家的方法。

  从学术上说,这样的争论可能很有趣,但就现实层面而言,要让那些背了一身学生贷款却找不到工作的失业大学生放下自己的愤怒和政治诉求去相信书中自有黄金(1779.40,-8.70,-0.49%)屋恐怕是痴人说梦。

  “那是不公平的系统。”纽约一名教育系硕士毕业生乔伊·派尔(Joui Perr)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记者,“我毕业后一直在找工作,政府却没有为我们就业做些什么。”

  罢课学生则认为,他们有足够的理由把糟糕的经济迁怒于一堂课。

  谁都知道,他们的教授曾是小布什总统时期的国家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谈及目前加剧的经济发展不平等,学生们表示,“我们相信,曼昆教授当时在政策制定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认为,让他来教授这门基础课程本身就不公平,他每年都在'误导’我们。”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为刺激就业等政策振臂呼喊的背景下,莘莘学子的上述看法是对政府不满的一个缩影。

  熟悉白宫事务的人们应该记得,就在两个月前,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罗默(Christina Romer)宣布辞职,她和曼昆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后者还是她结婚时的伴郎。

  边抗议边学习

  “学生留在教室里,并且课外寻找更多的知识,这也许对他们自己更好。”纽约曼哈顿智库资深经济和政策分析师吉莱纳斯(Nicole Gelinas)告诉本报记者,“没有基础课程是可以涵盖该科目全面的知识,但学生必须有基本的知识,才能谈论政府该如何干预市场。”

  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罢课“壮举”的同时,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一堂哈佛经济课就导致了金融危机?

  曼昆只是“占领华尔街”交响乐中又一个跳过的音符。

  上周,本报记者再次走访了抗议者在曼哈顿下城自由广场的营地,一个月前,这里遍地都是睡袋,抗议者们衣冠不整,整个区域弥漫着一股酸腐的臭气。而现在,这里已经井然有序地搭起了帐篷。

  抗议者们还开辟出教学点,为抗议者提供金融、经济、媒体等各类知识。

  更多高学历的抗议者已经加入。

  帕顿(Linnea Palmer Paton)是纽约大学城镇规划(Urban Planning)专业的在读研究生,她告诉本报记者,自己每天下完课都来这里帮忙。

  她现在陷入两难的境地,因为她发现本科学历和硕士学历工资的差距并不大,研究生每年数万美元的学生贷款让她喘不过气来。

  帕顿非常支持哈佛学生的罢课行为,“收入不平等不仅是关乎正义感更是社会公正问题。” 插图/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