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秀综艺节目有哪些:袁曙宏:新形势下要更加重视政府法制工作和政府法制机构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1:05:11
袁曙宏:新形势下要更加重视政府法制工作和政府法制机构建设 来源: 法制办主站 时间: 2010-01-27 10:43 阅读次数:
  ——在广东省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 袁曙宏

  尊敬的华华省长、志恒副省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不久,明年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召开之前,广东省召开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查找问题,理清思路,明确措施,乘势而上,十分及时,非常必要。我谨代表国务院法制办,代表曹康泰主任,对这次经验交流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广东对法治建设、对政府法制工作一直高度重视,走在全国前列。今天早上,肖省长说广东正在全国率先建设法治省,这对全国具有示范意义。前段时间,我们召开了全国法制办主任法规司司长会议,广东在会上介绍了政府法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讲得非常好,大家很感兴趣。广东从领导到广大干部群众,对法治在新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比较到位。以前,我对地方率先建设法治省、法治城市、法治政府,应当说还是有疑虑的。为什么有疑虑呢?因为我们是单一制国家,法律体系是统一的,不像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一套法律、州一套法律。在我们这样一个单一制国家,国家还没有建设成法治国家,中央政府还没有建设成法治政府,地方能不能率先建设?但是,前一段时间我到南京调研,看法有所改变。为什么有改变呢?因为到明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就形成了,就是说我们国家大的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了,以后面临更多的问题是执法问题、守法问题。所以我们要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在建设法治省、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方面,率先探索,总结经验,不能都是一个模式,东、中、西部同时建成法治政府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觉得在发达地区、特别是广东率先建设法治政府,对全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这次会议,就像刚才肖省长讲的,广东省政府高度重视,今天华华省长亲自出席,一会还要作重要讲话。各市县政府分管法制的领导同志,省政府各部门分管法制的领导同志,还有我们政府法制机构的同志,共400余人参加会议。无论从重视程度还是声势来看,都是非常大的。华华同志的讲话我事先认真学习了,很全面,很深刻。前不久,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同志在全国法制办主任法规司司长会议上,也做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讲话。所以今天我本来没有更多的要讲,但是华华省长坚持要我讲一讲,那我就简要地讲三个问题。

  一、新形势下要更加重视法治的地位和作用

  法治的地位和作用,广东一直高度重视。我个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发展区位优势起了很大作用。只要方向正确、领导有力,沿海地区总是发展较快。与此相适应,法治的地位和作用与经济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经济水平总体上越发展、越发达,对法治的需求就越高,广东的情况就是这样。

  关于法治的作用、制度的作用,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但对这“四个性”如何来扩展解释呢,好像一直没有做过。我试图对这“四个性”作一点扩展解释。什么是“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就是因为党章、宪法、法律,是党和人民普遍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对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和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明确规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基本准则和行动依据的根本确立,所以它更带有根本性。什么是“制度更带有全局性”?就是因为只有严格厉行制度,才能保证在中国这样一个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异很大的多民族大国,实现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避免各自为政和各行其事。什么是“制度更带有稳定性”?就是因为科学的制度,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的基石,具有刚性、规范性和可预期性,不因少数人主观意志的改变和经济社会局部情况的变化而轻意变动,更不能朝令夕改。制度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可预期。大家都知道,外商要来投资,首先看法律法规是不是稳定,是不是透明,这样他才知道投资了几亿、十几亿美元,五年、十年后可以得到多大收益。若朝令夕改,有些内部政策不公开,外商就不敢来投资了。什么是“制度更带有长期性”?就是因为党章、宪法和法律,是遵循严格的民主程序制定的,是以国家强制力和党的最高纪律保障实施的,是对实践中形成的成功经验和改革成果的确认和总结,一经颁布和施行,就具有持久的约束力和导向性,可以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和党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我们对小平同志讲的这“四个性”,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小平同志讲话很少用这么多副词、修饰词,可见他对制度的高度重视。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一年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广东同样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与此同时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法治建设在力度和措施上,与制度所具有的根本性、全局性地位还不相适应。二是制度供给在质量和数量上,与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和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还不相适应。三是制度执行在公正和高效上,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还不相适应。现在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高。有一种说法,说现在法律法规颁布得越来越多,但是违法的也越来越多。其实这个情况也正常,计划经济年代我们法律法规少,很多都靠行政命令,大部分事项无法可依,所以也就无法可违了。现在法律法规多,但无论是我们公务员的执法意识还是老百姓的守法意识都还没有完全跟上,所以就形成了这种转型时期的特殊情况,法律法规很多、违法的现象也不少。四是制度遵守在自觉与普遍上,与制度所应有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还不相适应。一方面,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快速推进法治建设的呼声很高;另一方面,也的确有少数公民的守法意识不强,当然也包括我们少数公务员的公正执法和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有的公务员希望上级依法行政,希望下级依法行政,希望左邻右舍依法行政,就是自己不要依法行政;老百姓一告我,就认为是刁民。所以我们讲法治建设还面临着不少问题。

  上面讲的这“四个性”,是小平同志1980年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讲的,我们大家都比较了解。但是对小平同志另外一段同样很重要的话,大家可能不太了解。这就是小平同志1992年初南巡到广东时讲的一段话。小平同志说: “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小平同志这个三十年的判断,是十分重大,十分有预见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判断。三十年是什么概念?从1992年到2022年,也就是2020年左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我们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届时不仅经济要更加发展,而且民主要更加健全,各方面制度要更加完善,依法治国方略要深入落实。这与小平同志断言的时间基本吻合。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但马克思主义者可以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预测出大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并据此制定发展战略。比如小平同志当时讲“一国两制”,香港澳门五十年不变,看起来讲的这五十年好像是一个大的概念,但通过这五十年,内地与香港、澳门逐步缩小差距,逐步融为一体,现在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珠三角融为一体,港珠澳大桥一修,融为一体更加明显。再比如,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讲三步走发展战略,在上世纪末翻两番,到建党一百周年(2021年)实现全面小康,到建国一百周年(2049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改革开放31年来的发展战略就是按照这个判断来制定和实施的。我们的长远规划、五年规划、年度计划都是在按照这个方向推进。现在,连西方国家也觉得中国共产党这样的执政方式值得他们学习,原来他们对我们计划与市场结合的方式不屑一顾,认为非牛非马,不可能成功。现在他们看到中国的最高领导层坚强有力,最高领导权交接平稳有序,经济政治社会发展非常有延续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所以很多人不能不服。

  制度的核心是法治,制度建设的重点是法治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把思想认识从重经济建设轻法治建设的观念中转变过来。早上肖省长讲,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视察,讲广东要做建设和谐社会的排头兵。和谐社会的根本是什么、基石是什么?是法治。这是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讲的,根本的是公平正义,法治的核心就是公平正义。没有公平正义,哪里有和谐?把法治建设从重立法、重形式、重宣传,轻执法、轻落实、轻效果的倾向中转变过来,把法治工作从重治民、重处罚、重管理,轻治官、轻教育、轻服务的方式中转变过来。我们一讲法,似乎就是要处罚,就是治老百姓,那是不行的。要始终牢牢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把法治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来谋划和推进。像注重经济建设那样注重法治建设,像规划部署经济工作那样规划部署法治工作,像考核评价经济发展成绩那样考核评价法治发展成绩。在全国法制办主任法规司司长会议上,国务院法制办草拟了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的指导意见,供大家讨论。现在一些地方也在纷纷探索。法制建设看起来是个软任务,但我们要使软任务硬起来,要搞指标体系,不然再过四五年,我们要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怎么样来评价?这个地方是不是实现了,是五十分还是六十分,国务院法制办需要搞一个指导意见,推动地方规范有序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同时也使法治政府建设有抓手。总之,我们要在重视程度、领导力度和推进速度上,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局面,不断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到新水平、新阶段。

  如何更加重视法治建设?我个人认为,法治建设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更加重视法治的规范、指引、预期、基础和保障作用。

  第一,要把法治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式。有的同志讲,你这个话有没有根据,有没有出处?我想问题不大。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党提出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但是依法执政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基本方式。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讲的。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准则。我这里还想加第四个“基本”:公平正义是各级司法机关的基本准绳。要把法治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式,既要重视科学发展的观念转变,更要重视科学发展的制度供给和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保障,科学发展的观念就有可能今天转变了,明天又转回去了。如果一个地方重视区域平衡发展、重视民生、重视环保、重视生态、重视以人为本,得到的政绩评价反而低,干部提拔得反而慢,得到中央财政等支持的力度反而小,那科学发展观就不能真正得到落实,所以制度、法治的保障作用十分关键。

  第二,要把法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在正处于关键时期。经济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跟上,而法治则是根本保障。我们既要重视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更要重视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这是我们党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确立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十年“文革”“大民主”教训深刻反思之后得出的一个精辟结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毫无疑问,在中国这样一个民主传统薄弱、人治传统很深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干部的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作用,需要高度重视对他们民主精神的培育、民主作风的培养和民主能力的提高;但是,人与制度相比,制度的作用无疑更根本、更稳定、更长久、更有决定性意义。

  第三,要把法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牢固基石。我们既要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化解社会矛盾与纠纷,更要重视通过完善制度,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与纠纷。现在有些地方在解决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似乎有些过度注重事后救济和末端治理。问题不爆发不重视,很麻木。一旦爆发了,要钱给钱,要什么给什么。这种导向容易出问题。化解矛盾纠纷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过多依赖事后补救、末端治理的纠纷解决方式,很容易陷入盲目被动、疲于应付、甚至恶性循环的困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而,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治标层面上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纠纷,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甚至本末倒置,而应当深入分析产生这些矛盾和纠纷的制度层面的原因,努力以制度防纠纷于未起,化矛盾于未发,把法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牢固基石,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作为法治建设的核心和灵魂,通过整体、全面、合理的制度安排,来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与纠纷。诚然,法治建设和制度创新的成效,有一个从小到大、从隐性到显性的过程,难以像行政命令那样立竿见影,快速见效。但是制度的导向和预期作用,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需求效应。制度执行越持久越稳定,成效就越成倍放大。而如果现在在制度建设上稍有松懈,未来出现的问题却可能是全局性、长期性、甚至是灾难性的,解决起来事倍功半,积重难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好的制度建设很多,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这样一个制度解决了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解决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所以,去年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把加强农村制度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再比如,我国现在生态变化很大,特别是西北部,现在到处是青山绿水。什么原因?就是持续坚持了10来年的退耕还林、退耕还山、退耕还草、退耕还水,给老百姓经济补偿。老百姓现在怕政策变。还有我们正在推进的林权改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非常重要,这是未来十几年经济增长和生态建设非常重要的举措。当然,最重要的制度建设还是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改革开放31年创造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奇迹。

  二、新形势下要更加重视政府法制机构的地位和作用

  政府法制机构的地位和作用,是由政府法制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我们说重视法治,政府法制肯定是法治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主要还是政府法制,当然司法也是非常大的一块。政府法制工作在整个政府工作中处于基础性、全局性的地位,在整个国家法治建设中处于重点和关键环节。这就决定了政府法制机构始终处于政府工作和法制建设的一线地位,发挥着基础性和综合性的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政府法制机构的工作领域和内容,都比过去有了很大拓展和延伸,正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责,成为整个政府法制工作的轴心。

  一是政府法制机构在政府法制工作中的综合性地位越来越凸显。政府法制涉及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从纵向的行政权运行来看,它涉及到行政立法、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监督和行政责任追究等各个环节。从横向的管理领域来看,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政府法制工作既是政府法制机构的基本职能,又是政府其他部门的重要职能。很多联席会议、协调机制都需要政府法制机构参与。政府法制机构的工作与政府工作的大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密切相关。

  二是政府法制机构在体制机制创新中的协调性作用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着很多体制机制和制度性的矛盾与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制度的改革和创新,需要利益关系的调整和配置,其中大多最终转化为立法、执法问题,因而很多矛盾都集中到政府法制机构的工作中来。所以,政府法制机构在起草审查法律、法规、规章草案的过程中,不仅要遵循客观规律,反映人民意志,而且要进行十分艰苦和艰巨的沟通协调工作。我们讲政府法制机构工作有三个苦:第一是辛苦;第二是清苦;第三就是艰苦。现在利益协调很难,各个部门都不愿让步,协调成效往往直接关系到矛盾和问题能否顺利解决。

  三是政府法制机构在政府法制工作中的参谋、助手和顾问作用越来越重要。现在经济社会发展既瞬息万变,又纷繁复杂。突发事件、矛盾纠纷、热点难点等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些大多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和谐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很多事件与问题需要党和政府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来解决,不能靠拍脑袋,不能靠行政命令。现在中国经济总量这么大,人口这么多,东中西部面积这么辽阔和不平衡,在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又面临着这么多复杂多变的问题,任何一个领导仅仅靠他的智慧,靠他的经验,靠他的决断,都是很难完成的。决策首先要考虑合法性,法律是把人们长期的、成熟的智慧和经验形成人民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产物。如果法律我们都不遵守,那还遵守什么呢?唐朝一个大臣戴胄讲过一句名言,什么是法,“法乃国家布大信于天下”,这就是说,法是国家把大的信义昭告于天下。如果这样的东西大家都不去执行和遵守,那老百姓还能相信什么呢?相信某个领导人即兴讲的一段话,相信某个领导人任内的一个批示?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现在解决大量复杂问题要有前瞻眼光、战略视野。政府法制机构对重要法律事项要思虑在前、谋划在前,急政府领导之所急,想政府领导之所想。

  四是政府法制机构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中的责任越来越重大。依法行政,既是政府工作的龙头和牛鼻子,又是政府法制工作的方向盘和发动机,引导推动政府工作和政府法制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十年左右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现在只有四年多时间,任务紧迫而艰巨。政府法制机构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承担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等职责。在今后一段时间,政府法制机构需要下更多的决心、花更多的精力来推进依法行政,努力承担起建设法治政府的政治责任和历史责任。

  所以我们讲要更加重视政府法制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它涉及到政府立法、规范执法、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行政复议,涉及到承办领导批示的大量法制办件,涉及到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还涉及到政府法制工作的研究、交流和宣传,包括我们的对外宣传。我始终认为,中国不仅能创造经济建设的奇迹,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法治建设的奇迹。中国强大了,所有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都会走向世界。这次建国六十周年,美国一位著名的法学教授就讲,“要高度重视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我们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走过了西方用二三百年时间走过的道路,包括法治发展的道路。尽管还有不少问题,但我们取得的成就和付出的努力都是巨大的。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宣传出去,要重视“法治外交”,通过法治平台和法治手段与西方国家进行人权斗争,当然也包括借鉴西方国家在法治建设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但绝不能照抄照搬。

  三、新形势下要更加重视政府法制队伍的培养和使用

  我们讲要重视法治,要重视政府法制机构,就必须要重视政府法制队伍建设。这个逻辑是一脉相承的。没有一支德才兼备、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政府法制队伍,政府法制工作就不可能做好。所以国务院法制办恳切地希望,广东省各级政府领导要更加重视政府法制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一是要重视培养既精通政府法制工作,又具有坚定政治意识和宽广战略思维的综合型领导人才和管理人才。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的程度,民主政治、和谐社会发展到现在的程度,越来越需要法律人才。社会发展对法治人才越来越渴求,越来越需要。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干部的培养、使用、挂职、交流,使政府法制机构成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诸方面综合领导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地与输送站。

  二是要重视培养既善于做某一方面政府法制工作,又熟谙全部政府法制工作的复合型业务人才。在政府法制领域,有的立法,有的办案,有的规范执法,有的研究,有的宣传,政府法制工作人员对这些工作都要尽可能熟悉。具体到法规规章制订,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领域很宽,每个从事政府立法的工作人员都要熟悉。

  三是要着力建设一支既深入政府法制实践,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学习型干部队伍。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政府法制由于涉及的面很宽,涉及制度创新的任务很重,因而政府法制队伍更要重视学习。同时要注重深入实践,了解实践,注重设定的制度是不是有针对性、可操作性,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是要着力打造一支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工作认真负责的创新型干部队伍。有人说,法制具有天然的滞后性,因为法制是对成熟经验的总结,容易滞后。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一方面,现在的立法不仅要善于把成熟的经验归纳、总结、确定下来,同时也要重视规范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我们要更加重视、更加善于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改革、推动发展、鼓励创新,即通过先确定轨道再发展,而不能再重复原先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先发展起来一哄而上,然后再规范和矫正,那样代价太大,也越来越不可能。

  五是要加强对政府法制队伍的整体规划和培养。目前,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市县三级政府法制机构及地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政府法制工作的人员估计约有10万人。广东省政府法制队伍的具体人数我不太清楚,但我想队伍应该不小。虽然这些政府法制机构及其人员层级和隶属关系不尽相同,但他们从事的都是政府法制工作,因而对这支队伍需要考虑总体的培养规划和要求、措施,尤其要加强市县两级政府法制机构建设,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期新任务需要的政府法制队伍。

  我想,今天利用这个时间,按照华华省长的要求,我简要地讲了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更加重视法治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视政府法制机构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视政府法制队伍的培养和使用。有些问题是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讲得不对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