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尔马破壁料理机食谱:构建生态课堂 焕发生命活力 - 第三只眼看教育 - 麻辣校园 - 搜狐圈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41:16
“生态”是指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关系。任何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每一生态元素都会按自身固有的规律自由地生长、发展。从生态学的视角看,课堂构成了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多元互动的关系。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就像栽培植物那样,是让植物自然生长,而不是像工业生产,用模具去铸造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因此,面对植物的种子,我们要准备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阳光和水分,顺其内在的生长规律,相信种子内在的力量,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让他们快乐自主地发芽、开花、结果。换句话说,只有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体验的审美空间,理想与实践同步,传承与创新并存,科学探究与人文关怀结合,用生命感动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让置身其中的师生享受到教学所带来的乐趣,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作为一名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就在课堂,工作的重点是实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工作的核心是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当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我们因单纯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因过于强调学习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因片面追求机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个体差异……在这样的课堂上,儿童最可珍贵的好奇心、想像力、独特性、创造力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日渐流失,生命也由此失去了应有的光彩。这些,无不是教育的遗憾和悲哀。

新课程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就是要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这就要求我们重建师生关系,重新认识学生角色及地位,重新认识教师角色及地位,需要我们在现实的课堂中,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对话中,在教学的每一话语、行为和细节中,真正实现师生人格对等基础上的体验与感悟、探究与创造、交流与交融。

一、自由开放的心态

师生心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师生自由开放的心态可以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机制得以形成,从而显示出课堂生机与活力。教师应首先让自己有自由开放的心态,必须毫无功利色彩地奉献于课堂,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以发展性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处理课堂上的每一件事,并从中得到自我价值体认的愉悦。进而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由开放的心态,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带有强烈的兴趣和自我选择性,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主动地悦纳自己并悦纳其他同学或教师。在课堂交流中善于倾听、长于合作,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念和意见,接受批评,正视错误;生动活泼,精力充沛,体现出其年龄阶段孩子的天性;乐于竞争,喜欢接受挑战;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断有创新的火花进发。

二、民主平等的对话

在课堂上,无论是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处于怎样的地位,还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在这两个关系层面上,都应当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这是因为处在对话状态中的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沟通的、交往的,是富于建构、生成价值的。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关系的建立使课堂的活力得以恢复,师生之间在没有专制、压力、戒备、怀疑、阻抗的情绪中交往和沟通,可以共同探究、合作讨论、彼此争辩、畅所欲言,呈示着一种生态平衡之美。

在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前提下,每一个学生部有机会和权利展示自我,从而保证每个学生部有相对于个体的进步和创新,体现了差异生成性的教学原则。平等对话使思维的开放、智慧的碰撞成为可能,学生在课堂上不但可以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也有权利参与课堂评价,评价自己也评价别人,评价的效度得以提高。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彻底打破了教师的课堂权威地位,师生之间不但有言语的沟通,还渗透着心灵的交融,教师与学生同时探讨、反思、进步,和谐共进、教学相长。课堂再也不是令人窒息的机械加工厂,而发展成为多彩的园林、求真的殿堂,生命成长的摇篮。师生关系的重新确认是课堂趋向生态平衡的首要因素,是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三、标新立异的个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到了《易》,道学家看到了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了排满,流言家看到了宫闱秘事”(鲁迅语)。个性化教与学魅力四射——多元解读,唤醒自我,凸显创造。

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自然”,即生态化。而生态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让课堂充满浓浓的人文气息。卢梭曾说,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断伤的结果。生态的教学必然是所有的行为有助于成全生命,满足生命的各种需要,满足生命的某些特殊的需要,特殊的人获得特殊的关爱和尊重,或者是特殊的帮助。所以,生态课堂珍视“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教育氛围,充分发挥人类进化所特有的灵性,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存在的信念和意识,老师对学生充满的是尊重、期待、赏识和包容。离开主体的个性化自主参与、自觉建构,一切都是对生态课堂本质的悖离。生态的课堂真正把学生当主人,把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个性化地探求、质疑、讨论、交流、释疑,在课堂中感受到“爱意”、“诗意”、“情意”|和“创意”,感受到生命的涌动和澎湃。如此,师生才会在和谐中享受生态的温馨并自然生长,师与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充分地舒展。

四、异彩纷呈的生成

生态课堂,不再是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是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它应呈现生命态,具有开放性、非预设性和创生性,其课堂教学的节奏、内容、语言、活动等都应是动态生成的。动态生成,它诱发教学现成的高潮,开掘教学的深层意蕴,使教学过程充满变化和灵动,充满诗意和创造。课堂教学生成性,是一种境界。要从预设和生成中得到统一,预设中的生成,生成中的预设,更多的预设在课中,现场与细节,所有的问题都是细节,细节造就成功。若我们的老师怕出乱子、怕无法控制、怕浪费时间、怕打破预设的进程……老是瞻前顾后,是没有创新和突破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课堂理念,即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充满变化的、富有个性的情景化的场所。

动态生成的课堂一定要把握内容节奏的祥略缓急,语言节奏的抑扬顿挫,思维节奏的强弱交替,情感节奏的人文相宜。注意在课堂上突出重点,主攻难点,解决疑点,需要祥讲的地方重锤敲打,精雕细琢,只需略讲的地方就一笔带过。尤其要给学生留有较大的空间让其生疑、质疑、辩疑,并引导学生跳出教材,扩展探究,给学生立言评点的自由。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拥有一双慧眼,敏锐地发现、捕捉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要根据课前的预设和课堂生成情况组织教学,在当时特定的生态环境下,因势利导,创造性的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式教学活动。在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同伴对话中互补、互构、互融,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朋友和学习的伙伴,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而生动的画面,流淌出生命的活力。

五、真切自然的诗意

叶澜提出:课堂是师生生命互动的过程,课堂原来被认为是认知的活动,现在是生命的课堂,生命的交流和互动,这非常具有诗意。诗意和谐的课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课堂,追求平衡:教与学的平衡、师与生的平衡、讲与读的平衡、读与写的平衡、课内与课外的平衡。

课堂教学的诗意源自师生心灵的感动,并由此产生出对美、对生命精神的追求,进而引领着整个教学活动向完美的心灵塑造与健康人格培养的方向发展,使师生获得求智的满足和生命成长的快乐体验。课堂教学的诗意是那种叫人流连忘返、耐人寻味的情趣,是含蓄微妙、博大深沉的意蕴,是那种让人用生命去憧憬、去赞颂、去追求的力量。它让人身心彻底放松,精神高度自由,思想任意驰骋,心灵不断净化,人格不断升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从提问到评价,从预设到生成,从感悟到交流,都要在“诗心”的掂量中重新审视和定位。诗意真切自然,无须造作,它生长于“扎实、朴实、真实”当中。让我们呼唤生命意识的回归,呼唤生活中诗性的回归,用“诗魂、诗情”创造“诗境、诗路”,让我们的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吧!

当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构建生态课堂,绝非易事。她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需要我们每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努力追求,精心经营;她是一项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老师具有全方位的基本素质,如能言善辩的语言功底、海纳百川的阅读基础、敏捷睿智的思辩能力、兼收并蓄的“拿来”技巧、深沉博大的情意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生生不息,可持续和谐发展,我们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