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料理棒怎么样:美国国防部2005《中国军力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10:31
2005《中国军力报告》

声明:本文为2005年7月19日c发布的2005《中国军力报告》,有删节。

  第一章 关键发展

  中国国家战略和军事实力在过去两年里有数项重大发展,这些发展包括:大战略、安全战略、军事战略。中国于2004年12月公布了2004年国防白皮书,这是中国自1998年以来第四次发表国防白皮书。尽管比前几年有所改进,但最新的国防白皮书只提供了军事透明化的有限信息。
  中央军事委员会由八名成员扩大至十一名成员,增加了人民解放军空军、海军、第二炮兵的司令。空军和海军的军官还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这反映中国正强调联合作战和军种协同作战能力。
  中国于2004年开始表示对西方现代化军队和中国军队的技术差感到关注。2004年的国防白皮书认为,“由军事革命而引发的技术差距将对中国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认为,中国九十年代和未来可预见期间对不对称、非线型、技术“跃进”的强调将有助于中国赶上或减少这种技术差距。

  台湾对面大陆部队的兵力、驻地和实力

  中国大陆仍在继续在台湾对面军区部署最先进的武器。这些新的武器系统代表着中国军队的武装装备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中国军队的大部分武器装备仍是老式、作战性能不强的装备。为了实现先进技术装备的潜力,中国武装部队正试图将这些武器装备整合于部队结构、制订新的现代化的军事学说和战术、改进训练和演习。
  弹道导弹:在台湾对岸,中国大陆军方共部署了约650枚至730枚CSS-6及CSS-7型短程导弹。中国导弹的数量每年将增加约100枚,新型导弹的射程及精度已有大幅提高。中国还在探索使用弹道导弹执行反介入/海区封锁任务。中国还正在通过装备生存能力强的新型导弹来实现远程弹道导弹的现化化。中国的道路机动型固体燃料推进洲际导弹“东风31”和新型潜射型弹道导弹JL-2将在未来几年内服役。
  空中力量:中国大陆空军拥有700架不需要加油即可对台作战的飞机,但许多战机现在已经老旧过时或者是老式战机的改进型。目前,中国正继续从俄罗斯引进先进战斗机,包括Su-30MKK型及Su-30Mk2型战斗机等。根据与俄方签定的按许可证生产协议,中国目前正在生产Su-27SK的中国版F-11新型战斗机。中国去年试图重新谈判这一协议,以便在剩下来的生产周期内生产苏-27SMK多用型战机。中国大陆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战机F-10已于2004年完成了研发工作,并将于今年开始试飞工作。对FB-7(飞豹)战斗机的改进已使其具备夜间海上打击任务能力。中国还正进行数个项目以便在轰炸机、运输机、无人机平台上安装自卫干扰装置。中国正通过国外引进、国内研发的方式获取高精度空战武器,如巡航导弹、空对空、空对地等先进导弹。解放军看起来正有意将其退役战机改装为无人作战飞机。中国有数百架库存老式战机可改装成这种类型的战机。
  海上实力:中国海军拥有64艘水面主力军舰,55艘攻击潜艇,40多艘中型及重型两栖登陆艇、50艘导弹巡逻艇。中国三分之二的军舰部署在东海及南海舰队。
  中国海军还在东海舰队部署了两艘“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另外两艘还在交付之中。这些驱逐舰全都部署有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及防空系统。中国海军的“宋”级柴油动力潜艇已经进行量产阶段,它可携带鹰击82潜射导弹。中国新型“元”级柴动力潜艇于去年正式服役。新型093核攻击潜艇预计将于今年正式服役。
  目前,中国正在从俄罗斯洽购8艘“基洛”级柴电潜艇,该型潜艇装备了先进的SS-N-27型反舰巡航导弹及有线制导鱼雷。
  防空实力:中国于2004年八月从俄罗斯接收了最后一批四个S-300PMU-1/SA-20防空导弹营的装备。中国已同意购买后续的S-300PMU-2。首个S-300PMU-2营的装备预计将于2006年运抵中国,其射程为200公里,可拦截战术弹道导弹,并具备更有效的反电子措施。解放军还为其防空旅装备了一种新型的自行战术防空导弹FM-90。它是法国“响尾蛇”防空导弹的改进型,射程为15公里,这比解放军先前装备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射程提高了两倍。
  地面部队:在台湾正对岸的三个军区内,中国大陆共部署了37.5万名兵力。这些部队正在换装两栖装甲车及坦克等武器。中国大陆目前正在裁撤军队,截止到今年底,裁撤员额将达到20万人。中国军队人数将减少至230万人。加上武警和预备役部队人员,中国大陆军队的人数超过320万。
  2004年,中国又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新型MI-17及MI-171型直升机,同时还在研制自己的国产武装直升机Z-10,该型直升机有望于2014年正式服役。

  加强军事实力的技术转让和收购

  中国将继续要求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将使中国可以接触到先进技术,使其武器库中增加新的武器,并使其目前和未来武器系统的质量和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除了已接收和定购了苏-30MKK和苏-30MK2多用途战机、现代级驱逐舰、基洛级潜艇、先进防空导弹之外,中国还可能于2005年获得更多的伊尔-76运输机、伊尔-78空中加油机。

  对台湾威摄力量的挑战评估

  由于中国经济持继增长、外交优势日益扩大、解放军军事实力提高,两岸军事平衡看起来正偏向于大陆一方。台湾的防务开支在过去十年里按实际金额计算已呈下降趋势,中国空中、海上和导弹力量的现代化使台湾增加反措施的需要大为增加。台湾立法院正在审批一项购买爱国者三型防空导弹、P-3C反潜机、柴电攻击潜艇的军购案,军购案总额达153亿美元。

第二章 解读中国战略

  资源需求是推动国家战略发展的动力

  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对市场和自然资源(如铁和地下燃料等)的强烈需求将影响它的战略行为。然而整个2003年内,市场和自然资源方面的进口,还不到中国全部进口额的60%。
  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眼前,中国国内所用石油的40%以上,要靠从国外进口。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增长到80%(平均每天消耗950万到1500万桶)。核能和天然气目前所占比重较小,但这一比例还会上升。到2010年,中国政府计划将天然气的使用比例由目前占所有能耗比例的3%增加到8%。类似地,中国还计划在2020年前,建造大约30座1000兆瓦的核电反应堆。
  2004年,中国政府开始建造战略石油储备(SPR)。到2015年,北京计划按照联合国国际能源署的标准,建立起可满足整个国家90天需要的战略石油储备。但由于后勤及交通网络的制约,这一计划也许是不现实的。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将对海外战略资源,如石油等,形成依赖。这就是说,中国相信只有海路畅通才能满足自己的能源需求。

  24字战略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在对中国外交及安全政策部门负责人讲话时,总结了著名的“24字”战略:“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后来,又增加了“有所作为”4个字。
  在和平时期,我们可以预期,中国将会把经济进步作为其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以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已经确立了如下经济发展目标:2010年前使国民经济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到2049年前使中国的人均GDP达到“中等发展国家”的水平。中国领导人清楚,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增强军事实力和国家实力是当务之急。此外,与“经济发展第一”的口号相比较,有证据表明中国正寻求回避发展军力和增强实力这两方面的目标,或者至少最小化这方面的话题。
  尽管中国军队现代化的近期目标看起来是为了应对台湾海峡的潜在冲突,但中国军方的规划者正在审视台湾以外的战略目标。中国军方的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控制台湾,可以使解放军的海上防卫半径向前推进,也可以显著提高中国影响地区海上运输线的能力。中国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温宗仁将军最近在一次采访中称,“解决台湾问题对中国打破国际势力对中国进行的海上安全围堵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突破了封锁,我们才谈得上中国的崛起...为快速崛起,中国未来必须突破近海限制,深入到海洋的深处”。
  研析中国军事问题的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军力的大幅提升,并不仅仅只针对台湾。尽管中国所有的短程弹道导弹都部署在台湾的对岸,但由于这些导弹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在地区局势紧张时可以快速转移部署到相关地区。中国还在研发部署新型中程导弹,以提高到地区目标的打击能力。中国还在加强远程洲际导弹的打击能力,以便对全球目标,包括美国进行打击。
  同样,中国的海空军实力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经超出台湾海峡的地理范畴。中国空军已经掌握空中预警及控制技术,并有能力进行空中加油,这使得中国空军的作战半径进一步延伸至南中国海。中国海军采购先进驱逐舰及潜艇,表明中国正在进行“积极的近海防御”策略,以保卫其海洋权益,包括领海利益、经济利益及重要海上交通线等。长期来看,中国军队的指挥、控制、通讯、计算机、情报、侦察等能力都有了大幅提升,如在太空进行卫星侦察,可以使得中国确定并跟踪西太洋地区的外国军事目标。
  中国军队还加强在中国领土及领海以外区域进行活动,最著名的则是中国“汉”级核潜航去年进入日本西太平洋海域。2002年7月,中国海军首次进行环球远航,此后,中国继续派遣军舰环球航行,以掌握远洋作战能力。另外,中国还对参与全球维和行动表现出兴趣。中国目前在海外共派驻有1000名维和士兵,包括500名驻利比里亚军事观察员、230名驻刚果军事观察员及125名海地维和士兵。
  但是,中国对主权受到侵略或敌方首先挑起战争的界定,却显得非常模糊。比如,当触及诸如台湾等国家核心利益问题时,中国也会发起先发制人的打击,但仍然将这种打击归为“战略防御”。1979年,中国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即是如此。因此,“积极防御”本身并不能表明中国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使用武力。一旦北京断定敌方将发动战争,“积极防御”的某些特征也就变成了进攻。
  在面对安全威胁时,“积极防御”要求做出防御的姿态。中国军队致力营造安全的周边环境,阻止对手做出有碍中国国家利益行为。在1979年的中越冲突中,越南入侵柬埔寨,中国决定“给河内一个教训”,于是采取惩罚性军事行动。1995年至1996年,中国大陆为了对台湾施加压力,决定在台海发射导弹。
  评估表明,中国准确使用有限军事手段的能力正在提高。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军方的战略学家已经开始在专业刊物上讨论如何利用有限军事手段达到有限的政治目标。中国军力实力的发展,为其有限使用军事手段提供了选择。在中国的军事学说中,这一策略被称为军队的“非作战应用”,即利用军队施加政治压力,但本身并不发动战争。

  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方向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进行军事变革及调整,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摆脱大规模人海战术,演变为一只规模更小、更现代化及职业化的军队,可以与对手进行一场高科技的局部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理论家及计划制定者认为,未来战争将同时在空、地、海、磁及太空领域展开。中国军方将未来战争称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2004年12月,中国发展新版国防白皮书,军方使用一个新词汇来描述未来需要打赢的一场战争:“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过去十几年里,中国军方一直将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作为建军目标。
  自美国及其盟国发动海湾战争以来,中国军方从中汲取经验,积极发展联合作战能力。尽管中国军方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然缺乏互联互通能力及联合作战的实际经验。中国军方正在研发部署C4ISR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施联合指挥及联合后勤保障,军方希望以此实现各兵种之间的联合作战。2004年,中央军委委员中加入了各军兵种的指挥人员,这本身就表明中国正在加强联合指挥与作战能力。由于中国军方缺乏作战经验,导致军方的联合作战经验也十分缺乏。
  中国军方未来的联合作战,受到美国军队及前苏联的影响。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所说的联合作战,只是战术或以上层级的联合作战。自2000年以来,中国军方共进行了14次联合军事演习,以取得联合指挥及作战能力。由于技术及理论原因,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具备遂行美国式联合作战的能力,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仍然不大可能具备这种能力。

  对现代战争及美国国防改革的认知及理解

  中国一直在密切关注外军作战及国防改革情况,其中美国军事现代化是中国军方关注的重点。通过分析美国军队的军事作战情况,中国汲取了许多教训并从中模仿。另外,美国近来推行的国防改革,使中国进一步认识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军事技术差距正在不断扩大。在2004年发表的国防白皮书中,中国将之称为“军事革命导致的技术差距”,并认为这已经“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主要威胁”。中国领导人开始对此感到担心,并要求解放军在技术及信息化方面进行“跳跃式”发展,提高武器装备的机动性、火力及精确度。
  1991年,美国军队在伊拉克发动“沙漠风暴”军事行动,这是刺激中国军方准备未来战争的基本原因。伊拉克军队被打败的如此之快,使得中国军方认识到,在现代战争面前,中国军队极易受到攻击。海湾战争使得中国军方开始更新军事学说,加强联合作战能力,并加快国防改革及现代化。海湾战争还使得中国军方开始讨论军事革命的真正涵义,中国因此开始研发部署现代化的C4ISR系统、研究信息战、防空、精确打击及后勤支援能力。
  1991年美英发动的海湾战争,还对中国的军事思想构成冲击。北约后来对南斯拉夫发动空袭,中国军方也开始从中研究处于技术劣势的国家如何击败占技术优势的对手。中国军方认为,使用低技术含量的反侦察措施及战术欺骗,如利用伪装、诱骗、分散部署、频繁转移军队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对手的精确打击能力。中国还总结出了许多被动防御方式,如将高价值目标挖洞隐藏、利用光纤进行通讯联络及对弹药供应库进行隐蔽等。
  中国军方从海湾战争中总结的主要防空经验是“三打、三防”。“三打”即打隐形飞机、打巡航导弹、打直升机,“三防”则是防精确打击、防电子战、防敌方侦察。军方认为,远程空中打击使得陆军的作用有所降低。中国军方还开始讨论如何使用飞机及导弹对敌方指挥控制系统进行“斩首”行动,从而以最少的地面部队使得敌人尽快投降。为达成这一目标,中国军队还是大量研发采购新型战术机、巡航导弹及弹道导弹。
  中国军方还在观察美军在阿富汗及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并希望从中了解现代战争情况。中国军方已经从中观察到了一些情况,如美军使用无人驾驶飞机进行空中侦察及空中打击、使用特种部队对目标进行精确袭击、使用心理战及对敌方指挥、通信系统等进行精确打击等。中国军方对武器系统整合、互通及灵活机动的后勤保障等印象深刻。
  与以前总结的经验不同,“自由伊拉克”行动使得解放军重新思考在未来冲突中,单靠空袭及精确打击是否可以赢得整个战争。

  中国军方从“自由伊拉克”行动中观察到的情况

  200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撰写了一篇文章,论述了“自由伊拉克”行动的具体内涵,也透露了中国军方对现代战争的认识。以下是中国军方观察到的几个主要情况:
  --关于精确打击:“...伊拉克战争反映了信息化武器及装备的发展及趋势...使用了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侦察卫星发挥了史无前例的重要作用,制导导弹也有了新的进展。美国军队使用了90多颗军事卫星,不间断的提供情报及信息,在指挥作战,特别是进行精确打击时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关于机动性:“无论是在南线长驱直入,还是在北线实施空中机动,都表明经过10年的调整,美国军队人员数量在减少,但训练更有素,更轻型,机动性也更好”。
  --关于联合作战:“美英联军实施联合作战,他们所有的武器及部队都尽可能的在各方面、各时段协同作战,以尽快取得整个战场的控制权。这些军事行动包括:空中袭击、地面打击、海上导弹发射、卫星及信息战等”。
  --关于非接触作战:“在高技术武器装备不断发展的条件下,非接触作战的效果及重要性正日渐清晰,但接触作战也不能被忽视”。
  --研究对解放军的意义:“在研究这场战争时,我们应该...注意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我们还要关注信息技术条件下全球军事变革的趋势,我们不能因为高技术武器的作用正在不断扩大而忽视人的重要作用”。
  --结论:“我们应该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这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向正在进行军事变革的一切国家学习经验及总结教训,包括所有高技术条件下的局势战争,但我们也不能机械地照抄照搬其它国家军事变革的模式”。
  众多领域的增长和现代化也将使中国扩展在工业、技术、人力资源的经济实力,使其领导人可以加速军事现代化的进程。如果中国能够保持过去的经济增长率,它的经济总量将在2025年达到64000亿美元,而俄罗斯的经济总量预计在2025年时则只有15000亿美元。

  防务预算趋势

  自九十年代初期以来,中国一直在稳步增加用于国防事业的资源。中国人大的一位发言人于2004年3月4日宣布称,中国将2005年的国防预算增加百分之十二点六,国防预算额将达299亿美元。这一金额比2000年的国防预算增加了两倍。今年防务预算的增加持续了过去十五年防务预算呈两位数增长的趋势。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中国自九十年代中期的防务预算额一直呈两位数的增长。但官方公布的数额要远远低于国防开支的实际金额。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涉及到汇率、实际购买力或者两者之间),对中国防务开支进行分析的工作非常复杂。
  一些估计认为,官方的预算额并不包括采购外国武器装备的经费(每年仅从俄国就要进口价值近三十亿美元的武器)、武装警察的开支、核武库和第二炮兵的维持费用、国防工业的补贴、一些与防务有关的科研工作的经费、地方和省政府对武装部队的捐助额。这些额外经费加在一起将使公开的军费开支增加两至三倍。这意味着中国的国防事业在2005年可获得900亿美元的经费,这使中国成为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的第三大防务支出国,也是亚洲国家中防务开支额最大的国家。

  国防工业趋势

  根据情报界的估计,中国国防工业的效率低下而且在关键技术领域方面仍依靠外国供应商。当然,中国在弹道导弹研发和生产领域的技术是一个例外。

  军民两用技术

  中国总体现代化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军民两用技术。最近的一份莱斯公司报告指出:“中国领导人仍然确信民用和军用技术的结合对于发展先进的军工业至关重要。尽管八十年代初官方的主要意图是中国的国防工业能够利用它们的技术能力来在民用市场上赢利,官方目前的主要意图看起来是通过参与商业生产国防工业将获得军民两用技术实力。

  技术采购的优先领域

  中国目前的五年计划概要文件称,微电子技术、 纳米技术、宇航技术、创新材料、推进系统、导弹系统、计算机人工辅助生产和设计技术、信息技术是中国技术采购的主要优先领域,这些技术主要来自俄罗斯和西方。在过去十年里,俄罗斯一直是中国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的主要外部来源。
  自九十年代以来,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武器占中国进口武器总额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这对中国军事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虽然中国的国防工业正在进一步成熟,但中国仍从海外采购武器装备以满足其近期需要。例如,中国于2004年接收了苏-30MK2多用途战机以弥补F-10或本国生产的苏-27多作途战机服役的时间间隔。中国正在为F-10战斗机采购俄罗斯的 AL-31FN发动机,中国还在同时研制国产发动机。中国还接收了俄制萨姆-10和萨姆-20空防系统以作为国产空防系统服役前的临时措施。从俄罗斯引进的“基洛”级潜艇和“现代级”驱逐舰已使解放军海军获得现代武器系统,中国还在生产宋级潜艇和LUYANG级驱逐舰。
  中国还可能在2005年获得更多的苏-30MK2、伊尔-76运输机、伊尔-78空中加油机 。中国还在按许可证生产和技术建议方面与俄罗斯合作。为了获得现代化的第四代战斗机,中国已与俄罗斯签署了按许可证生产Su-27SK/F-11 的合同。中国去年试图重新谈判这一协议,以便在剩下来的生产周期内生产苏-27SMK多用型战机。
  据报道,中国和俄罗斯正在合作研发PL-12空空导弹的导引头、惯性导航系统, PL-12导弹的实验工作仍在继续。中国海军于去年装备新型潜艇,这种潜艇看起来采用了俄罗斯设计性能,其中包括可能采用不依靠空气推进技术,这将极大提高了潜艇下潜时间的长度。
  中国还在研发新型步兵战车的炮塔时获得了俄罗斯的帮助。中国新型多管火箭发射器A-100看起来也有俄罗斯设计的特点。尽管以色列于2000年开始取消与中国的空中预警机项目,中国仍在继续实验以伊尔-76为平台的空中预警机。以色列2001年向中国提供了哈比无人机,并于2003年至04年提供了哈比无人机的维修服务。中国还从其它国家获得了帮助,例如,中国于2001年购买了英国的斯贝既202发动机装备了FB-7战轰机。

  强点和弱点:

  质量和创新仍是弱项。中国工业仍在学习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性。中国还未证实其在没有外国帮助的情况下自主研发一项先进武器装备系统的能力。同时,许多新的和改进后的设施仍受电力不足和分配系统的制约。由于道路、铁路和港口运输能力有限,原材料的运输仍受到制约。最后中国的战略金属工业仍依靠进口的材料和外国生产设施。

  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的影响

  中国可能对获得先进的宇航技术、雷达系统、预警机、潜艇技术、精确制导武器系统的先进电子部件最感兴趣。
  俄罗斯于2004年向中国提供了苏-30MK2型机,并签署了向中国出口S-300PMU2 防空导弹的合同。苏-30MK2型机装备了改进型的雷达系统,并装备了远程R-77和R-27导弹,这增强了中国空军在进行防空区外和超视距攻击的能力。由于考虑到来自欧盟的竞争,俄罗斯还正在讨论向中国出售常规潜艇合作生产权事宜。

  综述

  美国情报界估计中国的武装部队现代化项目至少要等到2010年或更晚时候才能造就一支能击败中等规模敌手的现代化部队。与此同时,中国的领导人看起来已认识到解放军与地区潜在对手相比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他们可能作出解放军目前无力与其它现代化军事强国直接对抗的结论。我们认为,这一结论可能使中国强调非对称项目和武器系统以扩大自己的优势并利用潜在对手的弱点,这就是所谓的“杀手锏”项目。
  中国的领导人可能会过高评价军队的战斗力。他们可能会想当然认为新的武器装备已完全形成了战斗力、部队的新装备得到了充分的装备和维护,已于现存或其它新的实力实现了整合。以下的各节探讨了中国军力现代化在核威慑、精确打击、远征行动、空防、反介入、保卫交通线、联合后勤、空间和反空间、计算机网络战方面所取得的进展。

  中国武装部队一览

  中国军队主要有三种军种和一个兵种组成:地面部队、海军(包括海军陆战队和海军航空兵) 、空军(包括空降部队)、二炮(战略导弹部队)。中国现役兵力的员额达230万。中国还拥有武装警察部队和预备役部队。这些分布于七个军区的所有部队加起来共有320万之众。中国还有一千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基干民兵。

  核威慑

  中国正在对其战略导弹部队进行质量和数量方面的改进。这将提供一个可信的、生存能力强的核威慑和核反击实力。中国正在装备可打到印度、俄罗斯和美国全境、亚太地区、最南远至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导弹,这些导弹的生存能力很强。中国保持着一个小规模的战略核武库。它公共的核武器原则仍然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国目前具备对整个地区和包括美国本土在内的世界大部分地区实施核打击的能力。东风31和东风31A等新型核导弹将使中国拥有一支生存能力更强的核导弹部队。
  中国未来的战略力量可能由以导弹发射井发射的CSS-4洲际导弹(已部署)、固体推进的道路机动型东风31型(2005年-06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DF-31A洲际弹道导弹(207-09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海基JL-2潜射弹道导弹组成(2008-2010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中国还将维持一支CSS-5中程弹道核导弹部队以应对地区危机。中国目前部署了大约20枚发射井发射的液体燃料推进的CSS-4洲际弹道导弹,这是其核威慑力量的主力。第二炮兵还拥有大约20枚液体燃料推进、射程更为有限的CSS-3洲际弹道导弹以维持其地区核威慑力。第二炮兵可能将继续使用老式导弹,直到这些导弹被生存能力更强的道路机动东风31型导弹所取代。中国还拥有由固体燃料推进的道路机动型CSS-5中程弹道导弹以加强老式的CSS-2导弹。
  东风31系列洲际弹道导弹的服役将加强中国由发射井发射的战略导弹部队的力量。东风31型导弹的机动性能使这些导弹在更大地区范围内作战,使它们更加难以被发现和摧毁。中国新型弹道导弹潜艇装备的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将提供一个生存能力更强的核武选择方案。最后,用射程更远的CSS-4的2型来换装老式的CSS-4的1型导弹、机动固体燃料推进导弹的服役将进一步加强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作战和生存能力。

  短程弹道导弹

  中国的短程弹道导弹构成了中国精确打击能力的主力,其第一代短程弹道导弹并不具备真正的“精确打击”能力,但后续发展的短程弹道导弹具备更远的射程和更高的精确度。据国防情报局估计,中国的短程弹道导弹数量为650至730枚之间,每年将增加75枚至120枚。

  对地攻击巡航导弹

  中国正在研发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以获得更高的精确打击能力。对地攻击巡航导弹的精确度要远高于弹道导弹,而且在防空区外发射的距离也更远。第一代和第二代对地攻击巡航导弹仍在研发之中,一旦研发成功,这种技术也可用于核导弹。

  空对地导弹

  据信中国已拥有少量的战术空对地导弹。

  反舰巡航导弹

  解放军海军和海军航空兵已获得或正在获得近十二枚反舰巡航导弹,其中包括五十年代的CSS-N-2/STYX到现代的俄制 SS-N-22、 SS-N-27反舰巡航导弹。
  国产反舰巡航导弹研发和生产进展和国外采购的进度在过去十年里已加速,目前和未来反舰巡航导弹的性能包括导弹速度、防区外发射距离的提高、更具隐身性的发射平台(潜艇)。SS-N-22导弹未来可能会被安装在更小型的平台上(如安装在俄制巡逻艇或新型隐形快速攻击巡逻艇)。台湾对面的中国常规反舰巡航导弹是机动导弹,可被部署用于支持各种地区冲突。

  反辐射雷达武器

  解放军已进口了以色列制造的哈比无人机和俄制反辐射导弹。中国的军事原则要求在冲突之初夺取“制电磁权”。获得反辐射雷达武器符合这一原则,并与中国理论家的“信息化战争”的理论相一致。

  远征行动

  中国远征部队包括三个空降师、两个两栖步兵师、两个海军陆战队旅、七个特种作战大队、二炮的一个团级规模侦察分队。解放军正重点为这些部队采购更多装备、改善分队战术、联合作战行动的协同性来使这些部队实现现代化。南京和广州军区的地面部队已获得了改进型的两栖坦克和装甲运兵车,这些部队可能还装备了装甲攻击车和气垫船以提高渡海攻击行动的速度和攻击力。
  空降部队可能会获得诸如伊尔-76运输机和现代空中机动轻型机等先进的运输机。解放军最近还增加了两栖舰只的生产量,但情报界认为这些增加额仍不足于满足需求。中国的商船和民兵在获得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将能够补充解放军本身的两栖运输能力。
  这些部队执行的任务包括:特种部队为两栖登陆行动创造条件并破坏关键通讯节点、空防设施和重要交通线、空降部队夺取机场为接应随后的步兵部队、二炮侦察分队提供目标方位和战场评估情报。这些部队很少在重大两栖演习中进行联合训练。部队通常都是在驻地、当地和地区训练设施内进行各自的训练。目前还不知道中国整合各分队行动的能力。

  地面部队现代化趋势

  在进行裁军和编制体制调整后,机械化步兵、装甲兵和陆军航空兵部队将在地面部队中占据更多的比例。中国也在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部队的作战能力,并正在探索将一些作战支援任务外包和使用 地方资源来支持军事行动的方式。与其它高技术军种相比,地面部队所获得的新型军事装备有限。即使是在地面部队采取裁军和整合,陆军的规模仍过于庞大以在全陆军范围内实现快速现代化。

  空防

  解放军已将对重要军事、工业和政治目标的要点防护转变为基于一体化现代空防系统基础之上的联合反空袭战役学说。按照这一作战原则,解放军将使用飞机、地对地导弹、远程火炮、特种作战部队、海军部队和游击队部队来摧毁敌人发动空中攻势的能力,并为中国领空提供全面防护、北京一直在通过外国购买和国内研发来获得第四代战术飞机(苏-27、苏-30、将于05年服役的国产F-10战机)。解放军还获得了先进的空对地导弹,这使其空军可以攻击水面和沿岸目标,导弹的攻击距离更远,而且打击精度更高。新型飞机也装备了更先进的空空导弹和电子战技术装备,这些技术要优于或相当于潜在敌手的飞机技术。

  空军现代化的趋势

  中国空军正在用装备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战机来换装老式战斗机,其中的一些战机还具备空中加油能力。这些战机在形成作战能力之后将扩大空军的作战范围。
  采购并生产空中预警机和空中加油机将极大的提高现代飞机的作战范围。中国仍在使发全天候超音速中程战轰机FB-7具备反舰能力。FB-7的改进可能将包括性能更好的雷达、夜间攻击航空设备和先进的武器。中国正在提高其特种飞机的性能,重点在研发电子战、C4ISR、空中加油机。据报道,中国已改装数种大型飞机用于电子干扰,轰炸机、运输机、战术飞机、无人机可能将安装新型防区外护航干扰装置。
  除此之外,中国正在对歼八II型战机进行改进,并已几乎完成FBC-1远程战斗/攻击机的升级改装工作。中国所拥有的现代防空导弹的种类和数量正在增加之中,中国已获得了俄制的萨姆-10和萨姆-20导弹。中国还在防制萨姆-10的中国版红旗-9防空导弹,这种防空导弹还没有列装。中国可能将于2006年获得S-300PMU2扩展型。采购和部署S-300PMU2将使中国的防空装备能够覆盖台湾上空的飞机。
  反介入行动 防止外国军事干涉一直是中国的目标,尤其是沿中国海岸的军事干涉,这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安全规划人员眼中的台湾战略地缘价值。随着苏联的威胁在八十年代晚期开始消退,中国在西太平洋实施反介入行动的概念从单纯使用海上力量扩展为综合使用空中、水面和潜艇力量。中国看起来正强调反介入战略,中国大部分的“杀手涧”项目看起来都是出于削弱敌方优势或制止敌方进入战区。中国正在具备实现对本地海区实施控制的能力,其中包括水雷、潜艇、巡航导弹和特种部队。中国正在量产国产宋级潜艇,并正在获得更多的基洛级潜艇,研发元级新型常规潜艇和093型核攻击潜艇以执行更长任务期的任务。中国还在研究使用弹道导弹和特种部队来打击舰只或它们岸上支援设施的能力。最后,中国正在研发或提高反侦察和反太空能力,使用的手段从低技术的伪装掩护到高技术的激光和太空追踪器材。
  中国看起来并将没有其反介入和海区控制的概念扩展至台湾及其周边海域以外的海域。如果中国转向更广泛的“海洋控制”战略,那么说明中国采取这种战略的主要迹象将是:研发一艘航母、获得强大的反潜战能力、获得真正的区防空能力、采购大量的核潜艇、发展有效的海上C4ISR系统、强化公海训练。

  保卫重要交通线

  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社会事务反映出中国在关键资源的进出口市场拥有越来越大的利益,尤其是在能源资源。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它越来越关注关键交通线资源流动安全性。例如,中国百分之八十的石油进口要经过马六甲海峡。情报界认为,根据目前的力量结构,中国的水面舰只很难向马六甲海峡投射力量,尤其是它同时在其它地方开展海上封锁或入侵行动时。相类似的,尽管海军有时也对远至南沙群岛的海域进行巡逻,舰只有限的防空能力使其非常易受敌对飞机和舰只的攻击。
  海军航空兵和空军的战机作战范围有限无法对海军的作战行动提供有效的支持,但海军的南海舰队在最近几年获得战斗力强的水面舰只和潜艇,这其中包括两艘可首次提供短程区域防空实力的驱逐舰。

  联合后勤

  中国后勤改革的特色是将民用行业纳入军事采购系统内。按照这一概念,解放军将从市场采购通用和军民两用产品。更多的后勤功能将被外包,尤其是民用行业能够以更低的价格履行的功能。除此之外,解放军正越来越强调民用经济的动员力,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学技术、医疗和卫生业、城市建设、商业和贸易、金融业都将具备平战动员能力。自2000年以来,中国已改善了其后勤结构、物资协调、联合后勤系统的有效性。但是指挥系统还没有与后勤支援系统实现兼容,组织和计划还与供应管理不兼容。首个实验型联合供应分队才2004年7月才成立。

  太空和反太空能力

  中国一直在重点重要研发先进空基C4ISR和目标确定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个现代的情报侦察监视网络可能是中国太空努力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是其总体C4ISR现代化努力的一部分。北京目前具备潜在军事价值的太空项目包括:中国于2003年10月15日发射了首个载人飞船。中国媒体报道称它将于2005年9月发射一个有两名机组人员的飞船,机组人员将在太空执行为期五天的任务。中国还拥有两个遥感卫星项目ZY-1和ZY-2.。中国于2003年10月发射了ZY-1B,第三颗ZY-2卫星于2004年10月发射升空。ZY-2的载荷可能包括具备全球侦察能力的数字成像侦察设备。中国还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实验了新型胶卷成像卫星和小型数字成像卫星。
  中国还对电子情报或信号侦察情报卫星感兴趣。尽管这些数字数据系统可能具备向地面站直接传输数据的能力,但中国仍可能发展一种数据传输卫星系统以支持全球覆盖。此外,中国还获得了机动数据接收设备,这可向部署的部队和分队提供更为快速的数据传输。
  中国还在研究小型卫星并试图在这一方面获得外国的帮助。它已发射了数颗小型卫星,其中包括于2003年发射的海洋-1号卫星,预计还将发射海洋2号和海洋3号卫星。中国于2004年发射了四颗小卫星,共中的两颗可能具备成像功能,另外两颗则在执行太空环境研究任务。这一类型卫星的其它任务包括地球观测、通信和导航。中国正在研发重量不足100公斤的微型卫星来用于遥感和组建电光和雷达卫星网络。中国于2004年4月发射了一颗可能有卫星成像功能的微型卫星。中国的清华大学和英国的苏里伊大学正在合作建设一个由七颗微型卫星组成的卫星网络,卫星的载荷为清晰度达50米的遥感设备,这一系列卫星的清晰度将在随后得到改进。

  太空现代化趋势

  中国正寻求成为太空研究的世界级领先国家,并在太空发射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北京的目标是在具备“在接到请求数小时”就将卫星发射入轨的能力。如果有足够的卫星储备,长征系列火箭就能够满足这种需求。中国在卫星制造方面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载人航天事业方面,在今天秋天进行两人飞船发射后,中国希望在2010年前进行首次太空行走,并与一个太空实验室实现对接。
  中国2004年将10枚卫星送入轨道,这是卫星发射数目最多的一年。中国将于2006年发射类似数量的卫星。它希望在2010年前在轨卫星数达到100颗以上,并在2020年前再发射100颗卫星。中国在未来十年里可能发射雷达、海洋侦察、改进型的照片侦察卫星。中国将最终部署可用于军事用途的先进成像、侦察、地球资源卫星。作为过渡措施,中国可能使用商业卫星来补充目前的卫星。

  反卫星武器

  中国正在研究并计划部署反卫星系统,中国已在并将继续加强其卫星追踪和确认系统,这是建立可信反卫星实力的第一步。中国目前可以通过发射一枚弹道导弹或在太空发射一个装备核武器的飞行器来摧毁或破坏卫星,但这种方法有许多风险。中国还在实验一种地基激光反卫星武器。根据中国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国防情报局认为中国将最终能够研发一种可摧毁或损坏卫星的激光武器。中国研究人员可能认为低能量激光能“制盲”低轨道卫星上的感应器,目前还不清楚中国是否进行了相关实验。

  计算机网络战

  中国的计算机网络战包括计算机网络攻击、计算机网络防御、计算机网络利用。解放军认为计算机网络战对于争取作战主动权和“制电磁权”至关重要。尽管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正式的计算机网络战条令,中国理论家已使用了“联合网络电子战”这个名词来形容中国的计算机网络战。这一概念强调综合运用电子战、计算机网络战和对关键C4节点实施有限的网络攻击来中断敌方的战场信息网络。
  解放军可能已建立了信息战部队来研发攻击敌人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病毒和保护友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战术。解放军已在军事演习中加大了计算机网络战的份量。尽管最初的训练着重于增强解放军在计算机防护方面的能力,最近的演习包括了更多的攻击行动,其中主要表现首先对敌计算机网络实施攻击。
  为了赢得国际社会干预的时间,台湾一直在采购常规武器,但其步伐却明显比中国人民解放军要缓慢。
  美国政府已经清楚的表明,美国支持两岸和平谈判,反对单方面改变两岸关系现状。中国军事实力的持续发展,已经影响到了台湾海峡的平衡。2001年4月,为改变这种不平衡的局面,美国总统布什根据《与台湾关系法》的规定,决定向台湾出售包括导弹、防空及反潜武器在内的先进武器装备。为采购美国的“爱国者3”型导弹、P-3C型反潜机及柴油动力潜艇,台湾当局共编列了153亿美元的特别预算。目前,这一军购预算案正在接受台“立法院”的审核。

  北京对台动武的过程:

  有限使用武力

  中国可以对台湾进行有限的军事打击,包括:发动信息战,利用特种部队、短程导弹及空袭等方式对台湾重要的政治及军事目标进行打击,摧毁台湾领导人及民众的斗志。也许中国将以上有限军事打击视为非武力施压方式的一种,认为这不是全面使用武力。

  对台使用核及电磁打击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些理论家认为,可以在高空对台发射核武器,其产生的电磁脉冲会对台产生致命的打击,虽然跨过了核门槛,但美国却不会将之解读为使用武力。大陆很可能使用这种方式对台湾领导人实施斩首行动。电磁脉冲会导致电离层及大气层出现显著的变化 ,从而摧毁台湾的作战能力,如通讯设施、雷达及光电子传感器等。电磁打击还能让岛内的电力设施陷入瘫痪。整个打击效果可以很容易的控制在台湾上空,但对大陆、日本、菲律宾、商船及航班等都不会产生影响。
  大陆还可以利用电脑网络对台湾的政治、经济及军事目标进行攻击,从使影响台湾民众对台领导层的信心。同时,中国军方还将向台湾派遣特种部队,深入岛内对台重要政治、经济及军事目标进行破坏。
  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同时利用短程导弹、特种部队及飞机等对台空军基地、雷达站及通讯设施进行有限打击。中国军方将对台湾的C4ISR系统进行快速及精确的打击,从而使得台湾领导层的指挥陷入瘫痪。此时,中国再加强信息战以宣传对台动武的合法性,同时表明中国的打击目标仅限于台军事设施,不会殃及台湾民众。

  空中打击及导弹袭击

  利用短程导弹及精确空中打击,可以削弱台湾的防卫能力,让台军在美国或其它国家干预之前即丧失抵抗的意志。为达到这一效果,中国在台湾对岸部署大量短程导弹,可以对台湾空军基地、雷达站、导弹及通讯设施等实施饱和攻击。

  第三方干预

  中国认为,在对台湾施加压力或进行打击时,美国及日本是其主要的阻碍因素。中国的战略目标就是在美日介入之前迫使台湾投降。为达成这一目标,中国一直在利用政治及外交手段对美日施压,阻止或延缓他们介入台海冲突的力度及意愿。美国情报部门认为,中国将使用“海上阻绝”战略,让接近台湾海峡的美国海军,包括航空母舰及后勤支持部队等面临风险。

  封锁

  在冲突爆发前,中国很可能在台海实行海上封锁,要求所有前往台湾的船只必须停靠在大陆的港口内接受检查,然后才能前往台湾。另外,中国还可能宣布在军事或导弹演习,将台湾港口划为演习区,从而阻止船只进入台湾。中国的军事理论中有许多积极的封锁方式,如空中封锁、导弹袭击、油气开采及堵塞港口等。
  许多封锁方式都会对台湾产生重要影响,但对大陆海军的能力要求也较高,同时还会增加直接军事冲突,特别是与美国海军冲突的几率。在台湾海峡大陆一侧,大陆具备实施封锁的能力,但在靠近台湾一侧,大陆海军则缺乏应有的能力,因为其后勤补给及海洋监视能力都严重不足。如果增加封锁区域,就会增加国际干预的可能性。

  两栖登陆作战

  中国军队登陆台湾将是一场复杂且困难的作战行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战前准备。两栖登陆作战需要摧毁台湾海岸防线、建立滩头阵地,然后再发动攻击,占领全岛或岛上的重要目标。为达到最后作战目的,需要进行一系列小的军事行动,如电子战、空战、海战以及军事后勤保障等。
  在两栖登陆作战中,有效的后勤运输及保障是取得胜利的关键。登岛部队需要源源不断的物资及人员补充,由于兵力消耗过大,中国领导人在决定进行登岛作战面临巨大的政治及军事风险。
  中国两栖登陆作战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两栖登陆作战能力、空投能力、兵员损耗率、军队协同作战能力、后勤支援能力、台湾的的抵抗意志及第三方介入的速度及规模等。

  中国面临的阻碍

  中国在对台湾采取军事行动时,主要面临两方面的阻碍因素。这些因素不仅牵涉到中国的军事能力及对实现政治目标的信心,还牵涉到如何面对外界干涉。另外,大陆对台使用武力还会带来一系列后果。据美国国防情报局称,中国领导人非常清楚,对台军事行动将使得中国经济严重倒退。台湾还是中国最大的直接投资来源地。战争结束后,台湾的经济将陷入瘫痪,大陆需要花巨资来进行重建。国际社会的制裁,无论是单个国家的制裁,还是多个国家的制裁,都会严重破坏中国的经济发展。
  对台采取军事行动,还会影响到大陆国内的安全与稳定。中国军方在制定对台作战计划时,战时国内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攻台失败,将对大陆领导层带来极大的冲击。另外,对台军事行动还会影响到中国近年来在地区及全球范围内所塑造的自我形象。如果中国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对台动武,可以肯定届时将面临抵制。最后,中国还必须考虑美国干预台海冲突的可能性。在军事领域,美国在许多方面遥遥领先于中国。中美因台湾问题而发生冲突,必将使得两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敌对状态--这一结果显然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