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清有蛋黄打不发补救:苗木分级、起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01:21
一  苗木分级
来源:南京林大  2009-09-06 14:26:17 浏览:444次  1、目的
    从一般意义来说,苗木分级(grading)是为了使出圃苗达到国家规定的苗木标准,保证用壮苗造林,减少造林后的苗木分化现象,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量。目前,我国苗木分级标准主要根据苗木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两个方面。常用的形态指标包括苗高、地径、根系状况(如根系长度、根幅和>5cm长的I级侧根数量)等。生产上只需按国家或各省的苗木质量标准进行分级即可。    虽然有不少生理指标能反映苗木生命力,但是能用于生产的主要是苗木色泽、木质化程度、苗木水势和根生长潜力(RGP)等。目前一般将生理指标作为一种控制条件,即合格苗木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凡生理指标不能达标者作为废苗。在实施过程中,苗木色泽、木质化程度等可根据经验,通过感官来确定。而苗木水势和RGP则需要专门的仪器或通过实验来测定,一般对于随起苗随出圃的苗木,没有必要测定其苗木水势和RGP,但是对于长期贮藏的针叶树苗木,应在出圃前测定苗木RGP,以确定苗木活力状况。    由于根系在保证苗木成活及生长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分级过程中要体现出根系的重要性,要以根系所达到的级别确定苗木级别,如根系达I级苗要求,苗木可为I级或II级,如根系只达II 级苗的要求,该苗木最高也只为II级,在根系达到要求后按地径和苗高指标分级,如根系达不到要求则为不合格苗。    对于分级后的不合格苗木,过去是采取两种方法区别对待,如果是有病虫的、根系过短或过少的、重损伤的以及生长发育不良的弱小苗木,必须烧掉;如果仅是形态指标不够标准的小苗,还可通过移植进一步培育,希望一二年后能够达标。但是从遗传角度看,这些小苗很有可能是遗传基因不好的苗木,因为同是一批种子,在基本相同的培育环境中生长,如果育苗密度基本合理,育苗技术适宜,那么合格苗的比例应该较高,剩下的不合格苗木极有可能是遗传质量不佳的苗木。    苗木分级工作一般是与选苗结合进行的。以国家标准为依据进行分级工作。    苗木分级指标与标准《国标GB6000—8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中规定,苗木分级指标以地径为主要指标,因为地径粗的苗木根系多,造林成活率高。以苗高为次要指标,根系长度暂定统一标准,不分等级。    合格苗分 I、II两个等级,由地径和苗高两项指标确定,在苗高、地径不属同一等级时,以地径所属级别为准。    分级标准:针叶树苗高小于15cm,阔叶树苗高小于20cm。苗木质量等级由地径和苗高2项指标中最小值确定。苗木大于上述高度的,不分针、阔叶树,都以地径为主确定等级。如果苗高、地径不属同一等级时,以地径所属级别为准。但如地径属I级,苗高属Ⅲ级的,则为Ⅱ级苗。    合格苗应具有发达的根系。根系长度:针叶树15—25cm阔叶树20—40cm。2、苗木分级3个指标的理论依据    ①用地际直径(简称地径)和苗高作苗木质量指标,是许多国家通用的;    ②地径粗度与造林成活率成正相关,是科学实践经验;    ③用数学方法筛选,反映苗木质量的形态指标很多,如地径、苗高、苗木重量(全重地上部分重、地下部分重)、根系长度和侧根数量等等。    苗木分级的注意事项:苗木分级必须在庇荫背风处、光线较好的室内进行工作。分级后要做等级标志,每个树种苗木分级的具体标准.用《国标GB6000—85主要造林树种苗木》或省(区、市)标准均可。    苗木分级是在育苗技术落后,同一批苗木质量差异较大情况下,为保证苗木质量而采取的一项技术措施。随着育苗技术的发展,对苗木质量调控能力的提高,将来培育的苗木在形态和生理上都达到相当整齐度,合格苗比例相当高,苗木分级工作将主要是剔除少量不合格苗。    二   起苗
来源:南京林大  2009-09-06 06:41:47 浏览:279次  1.起苗对苗木活力的影响由于苗木根系分部较广,任何起苗(1ifting)方法都不可能完全将苗木根系毫无损坏地起出,因此起苗过程实际上是根系损坏的过程,如根幅较小的柳杉苗,起苗后其根系损耗量(干重)相当于全根重的60%,根幅较大的赤松苗,起苗后根系损耗量达90%以上。起苗时根系损伤程度与苗木的年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苗龄越大,苗木根系分布越广,起苗造成根系损伤越多,其活力降低也越大。因此起苗方法、起苗深度及应保持的根幅都要和苗龄相适应。不同树种苗木的根系萌生能力差异很大,因此它们承受根系损伤的忍耐程度也不尽相同。樟子松和油松苗木的新根多从须根上长出,在须根大量损坏后,主根和较粗的I、II级侧根很难发根,故起苗造成的根系损伤对这两个树种苗木活力影响尤为严重。但是落叶松和侧柏苗木根系萌生能力较强,在须根大量损坏的情况下,主根和较粗的侧根也能萌发新根,保证苗木成活。所以在起苗时,对于像油松和樟子松之类的苗木应特别注意保护根系尤其是须根系,使其少受损坏,这是提高这类苗木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应指出的是,无论何种起苗方式都不可避免地会造成苗木根系不同程度的损伤,良好正确的起苗方式对苗木根系伤害轻,造成苗木活力降低少。但只要根据树种特性,做好起苗前的准备工作,选择适宜的起苗季节和时间,掌握好起苗深度和根系幅度,控制好起苗时的土壤水分和土壤疏松程度,起苗时减少根系损伤,保持苗木活力是不难办到的。2.起苗时间的确定一般来说,随起苗随造林能保证苗木活力,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所以如果生产上不对苗木进行贮藏,而是根据适宜造林时间和季节起苗,那么起苗时间的确定就容易得多,只要在造林之前将苗木起出就行。苗圃的主要工作就应放在如何使苗木在造林季节之前达到其所需的形态和生理状况。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生产上起苗时间和造林时间并不都是正好吻合。对大多数地区来说,春天是造林的最好季节,同时也是苗圃育苗播种的主要季节。如果等到起苗造林后再进行播种工作,会错过播种的最佳时间,影响苗木质量,因为播种前的准备工作从前一年秋天就应开始,如播种地秋耕,早春耕地、耙地,施肥,作床等。因此,起苗时间就不能和造林时间相一致,从起苗到造林之间便出现了一段时间的苗木贮藏期,苗圃在确定起苗时间的问题上也有了较大伸缩余地。那么何时起苗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苗木质量、保持苗木活力,增强苗木的耐贮藏能力,保证贮藏后的造林成活率呢?面对这些问题,选择最佳起苗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起苗季节
在确定起苗时间时,一般习惯于首先确定起苗季节,生产上常见的起苗季节为春季、秋季和雨季。起苗时间不适宜也会降低苗木成活率。适宜的起苗时间是苗木休眠期。如落叶树种,从秋季苗木地上生长停止时开始,到翌年春季树液开始流动以前都可以起苗。常绿树种,除在上述时间外,还可在雨季起苗造林。①春季起苗春季是大地回暖,万物复苏的季节,这时起苗适合于绝大多数树种苗木,一般起苗后可立即造林,苗木不需贮藏,便于保持苗木活力。在冬季土壤易冻结的地区,当土壤解冻后立即起苗,苗木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根生长潜力和抗裸根晾晒能力。同时造林地气温逐渐升高,苗木受冻害的可能性小,如能有水分保证,造林成活率基本上有保障。但是,苗圃土壤黏重,含水量较高时,在寒冷地区,常有春季造林地土壤顶浆而圃地起不出苗木的情况,特别是对于萌动较早的树种,土壤冻结未化透,可是苗木地上部分已开始萌动,会影响造林成活率。此外,如果苗圃休闲地安排不合理,春季起苗容易造成苗圃育苗生产被动。春季起苗要早,一定在苗木开始萌动之前起苗。在芽苞开放后起苗,会降低苗木成活率,处理不当会造成大量死亡②秋季起苗秋季起出的苗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随起苗随栽植,由于苗木在秋季地上部分已停止生长,但起苗栽植后土壤温度还不太低,根系还可以生长一段时间,为第二年春快速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另一种是将起出的苗木进行贮藏,等到来年春天再栽植,这有利于人为控制苗木在来年春天的萌动期,使之与造林时间吻合。大部分树种适于秋季起苗,但是有些苗木贮藏后造成苗木生活力降低,影响造林成活率,尤其是常绿树种苗木不易贮藏,如油松和樟子松苗木经越冬贮藏后,无论是低温贮藏还是露天假植均会影响其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说明这种类型的苗木起苗后不适于越冬贮藏,而以原床越冬,随起苗随造林效果好。然而,也有人认为这只是贮藏方法问题,只要越冬贮藏方法得当,秋季起苗与春季起苗对苗木生活力的影响是没有差异的。还有的树种根系含水量高,不适于较长期贮藏,如泡桐、枫杨等,以早春起苗后尽快栽植为好。此外,秋季起苗有利于苗圃实行秋耕制,并能减轻春季的工作量。在秋季起苗给秋冬耕地创造有利条件,并有利于春季作业的工作安排。从苗木的生理角度而言,秋季苗木地上部生长停止后及时起苗,有利于被切断的根系形成愈伤组织,起苗后立即造林,翌春能早开始生长。再如春季开始生长很早的落叶松苗,宜在秋季起苗进行越冬贮存。③雨季起苗对于我国许多季节性干旱严重的地区,春秋两季的降水较少,土壤含水量低,不利于一些树种苗木造林成活。而采用雨季造林,土壤墒情好,苗木成活有保证,所以要求雨季起苗。适宜树种有侧柏、油松、马尾松、云南松、水曲柳、核桃楸、樟树等。起苗时间
确定起苗的具体时间通常比确定起苗季节对苗木生活力的影响更大。有时起苗时间即使相差一二周也会成为一些树种苗木造林成活与否的关键。①根据苗木休眠状况确定起苗时间 苗木休眠状况是最常用的确定起苗时间的生理指标。但是在确定休眠时间方面,树种不同存在一定差异。对于落叶树种来说,从苗木落叶至翌年芽萌动之前这段时间为休眠期,这时起苗一般比较适宜,而且从外观上也容易判断。对常绿针叶树种而言,可根据苗木顶芽是否萌动确定。②根据苗木根生长潜力(RGP)确定起苗时间RGP是苗木移栽在适宜生长环境条件下,根系发根的能力。许多研究都表明,RGP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苗木栽植成活率。RGP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这种变化受苗木生长重心的调控,当生长重心位于根系时,RGP增大,当重心转向高生长时RGP最小。生根能力较强的树种,如侧柏,其造林成活率受RGP季节变化的影响较小,而生根能力较弱的树种,如油松,造林成活率与RGP的季节变化相吻合。但是由于测定RGP所需时间较长,生产上不可能在测定完RGP后才确定起苗时间,而只能通过几年的测定,摸清楚某一树种苗木,在某一地区的季节变化规律,为生产上确定最佳起苗时间和造林季节提供参考。③根据苗木耐寒性确定起苗时间在寒冷地区,苗木起苗时的耐寒性是影响造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生产上经常发生在苗木尚未完全木质化之前就起苗的现象,这时苗木耐寒性还没达到最强水平,苗木不耐低温贮藏,造林后,易发生枯梢,甚至被冻死。可根据苗木木质化程度来判断苗木在秋季的耐寒性,以确定适宜的起苗时间。王天兴等(1992)对兴安落叶松的研究结果认为,兴安落叶松苗木达到木质化程度的数量标准,可以苗木顶端含水率达67.5%时的颜色为标准,此时苗木梢端颜色为褐色,可满足造林用苗木对木质化程度的要求,造林后幼树不会发生干梢现象。④天气和土壤条件天气条件也是影响起苗时间的一个因素。干旱、大风天气会加快苗木失水速度,降低苗木活力。因此,最好选在无风的阴天起苗,苗木水势较高,失水速度也较慢。同一天内不同时间起苗,其结果也是不同的。根据水分状况的日变化情况,一天内从晚上22:00以后到第二天清晨6:00这一时间范围为起苗的较好时间,同时应尽量避免在阳光比较强烈的晴天和大风天起苗。起苗时土壤水分过多,不便于操作,而且容易造成土壤板结。相反,土壤过于干燥,会形成干硬的土块,苗木不容易从土壤中起出,根系尤其是须根损伤严重。一般认为,当土壤含水量为其饱和含水量的60%时,土壤耕作阻力较小,这种土壤状况下起苗也较适宜。所以,在苗圃地土壤干燥时,应在起苗前一周适当灌水,使土壤湿润。另外在土壤有冻结情况下起苗,对苗木根系损伤严重。起苗技术(方法)
起苗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苗木质量。起苗必须做到:保证苗木具有最多的根系,且达到标准中所要求的长度,不损伤苗木的地上和地下部分,最大限度地减少根系失水。起苗时首先要保证苗木地深度和根幅宽度。深度要比合格苗根系长度深2—5cm。一般针叶树阔叶树播种苗、插条苗和移植苗的起苗深度为25—40cm。起苗根幅宽度,因苗木种类和行距而异。针叶树苗20—30cm,阔叶树播种苗25~35cm,阔叶树种移植苗、阔叶树插条苗和泡桐埋根苗40—60cm。现在小苗圃起苗工作多用人工起苗,大苗圃机械和人工兼用。①人工起苗人工在苗床上起苗时,先在第一行苗木前顺着苗行方向距苗行20cm左右挖一条沟,在沟壁下部挖出斜槽,根据起苗要求的深度切断苗根,再于第一、二行苗行中间切断侧根,并把苗木与土一起推倒在沟中即可取出苗木。如有未断的根,先切断再取苗木。不要用力拔苗,以防损伤苗木的须根和侧根。起移植苗时,小而密的也可参照播种苗的方法,大而疏的,宜单株挖取。人工起苗工作效率低,需要劳动力较多。人工起苗的标准化程度更低,对苗木质量影响的不确定性更强。从技术角度,起苗并不复杂,然而,工人的责任心、技术水平及对起苗标准的执行程度都会影响苗木质量。培养一批技术好、责任心强的技术工人。对确保起苗过程中苗木质量有重要意义。②机械起苗用u形犁起苗,能提高工作效率十至十几倍。并减轻劳动强度,起苗的质量较好,根长与根幅比较一致。机械起苗每台机器约需20人随机捡苗。机械起苗的优点是效率高,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但是起苗质量受机械种类的影响较大。我国目前的起苗机具标准化程度很低,多数是自行改装设计的,所以更应注意机具对苗木质量的影响。 ③起苗的注意事项起苗要使苗木有较多的根系,并保证所要求的长度;起苗时为减少苗木侧根和须根的损失,圃地土壤不宜太干。如果土壤很干,在起苗前2—3天要灌溉;为防止苗根失水,要边起、边捡、边分级、边假植(或及时包装运输)。对萌芽力弱的针叶树苗木,在起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顶芽;为避免根系失水过多,不宜在大风天起苗。
  本文来自: 林学苑网(www.gxforestry.net)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gxforestry.net/show.asp?id=1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