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蛋清可以做什么:[理论研讨]伟大乎?腐朽乎?---‘儒’能经世济民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22:34
『经济论坛』 [理论研讨]伟大乎?腐朽乎?---‘儒’能经世济民吗?
作者:梦中老农  发表日期:2009-7-30 8:59:00
孔子:相反的解读---请你鉴别真伪
作者:王诚基
前言
本文对孔子的所有的言论逐句列出两种绝然相反的解读,指的是:
1, 孔子学说的本意---人需说。
2,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董仲舒-朱熹’们的解读---伪儒说。
敬请阅者鉴别真伪。
儒---伪儒说:儒者,乃是为贵族主持礼仪的司仪。
儒---本意是:人需。
人,需要什么?
人,需要精神和物质。而物质财富是由精神财富创造出来的。
所谓精神财富,就是思想,就是探索,就是不断更新的知识。
所谓‘儒’,就是迎合人类发展的需要---就是传播知识。
传播知识的最佳途径是什么?是制书。所以:
儒---本意是:人需。
人需---这是孔子创造的制书集团的企业标识zhi。
孔子,是思想家---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是教育家,但不是教书匠。
孔子,是企业家---是中国第一个制书企业的老总,所以:
孔子,是革命家---孔子组织起三千多无产者进行自力更生、造福社会、惠及后人的文化革命。
书籍,由孔子大规模制书开始,从王家藏书阁,走入百姓家。
伪儒说---维护三纲,逆来顺受;师道尊严,奴化教育;禁锢思想,故步自封。
人需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解放思想,探索未知。
为什么说董仲舒以后的所谓‘儒学’是‘伪儒学’呢?
伪儒学的最高宗旨是什么?是忠君。
伪儒者的最大愿望是什么?是为君。
伪儒者也,嘴里口口声声君为臣纲,心中盼盼念念望子成龙---说到底是盼望自己成龙-君临天下---妄自成龙也!
伪儒者对上唯命是从,对下则相反:我的意志,你们必须服从!
伪儒者,即便成不了国君,也要做家君、妻君、夫君---过为君之瘾!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是思想极其活跃的时代。孔子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这个时代所造就的伟大的思想家。
汉武帝独尊儒术、扼杀‘百家’。所谓‘独尊儒术’,实质上是颠倒孔子的思想,把反极权的孔子变成了维护极权统治的附庸。
董仲舒为了应和封建统治阶级维护极权专制统治的需要,提出了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伦理理论。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董仲舒迎合汉武帝,把孔子的思想彻底颠倒了---孔子及其思想就变成了以三纲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的代名词。
董仲舒们阉割孔子学说的灵魂,将其捆绑成‘三纲’伦理的附庸。
三纲是什么?
1, 极权---忠---君为臣纲。
2, 父权---孝---父为子纲。
3, 夫权---贞---夫为妻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这是封建帝制、封建礼教的根基;
---这是巩固封建统治、凝固人们思想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三大反动纲领。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孔子说的‘忠’是针对君主而言,要求君主顺其自然,忠诚于民。
孔子说的‘孝’包括生育、教育、尊老爱幼。
孔子说的‘贞’指女性性行为-生产-创新-革命-发展经济。
孔子说的‘仁’说的是君主必须要克己爱民。仁,发端乎夫妇恩爱。
孔子说的‘礼’指的是‘大礼-周礼’,而不是‘曲礼-非礼’。
孔子的著作包括:
《大学》、《中庸》、《论语》
《易-彖》、《易-象》、《易-文言》、《-|-翼》(系辞)、《説卦》,等等。
孔子修改删削过的著作有:
《诗经》、《尚书》、《春秋》,等等。
伪儒是如何颠倒、歪曲孔子的思想的?先举两个小例子。
例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是。【习:实习/实践。【之:至---知至。【亦:但;仅。【说:说教。
本意是:学习是习践致知,不仅是说教乎。---(格物致知。
伪儒说:从师而学,时时温习之,不亦悦乎。---(师道尊严。---
---时时刻刻地温习老师说的话,不是很快乐吗?
老农反问一句:时时刻刻地温习老师说的话,还有快乐吗?
例2,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本意是:知识的本质是探索未知,探索未知,方能显示知识的无穷的力量。
伪儒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难道孔子能说这种屁话吗?
哈哈,考生都可以得满分了---‘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如此拙劣的骗术、伎俩,竟然骗到了国人两千余年!伪儒学打着国粹的招牌,禁锢国人的思想,屈指算来,已经整整两千年而有余矣。
呜呼!哀哉!
',1)">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7-30 09:40:27
第一编 概论孔子
第一章.孔子姓颜,孔子不是私生子
孔子,姓颜,名仲尼。
孔子,是颜仲尼的绰号。
孔子---玄鸟之子---意思是:我是玄鸟的儿子。孔子心目中的玄鸟是谁呢?
子---是孔子的自称,并非是他人对孔子的尊称。
1.中国古代的婚姻形式:嫁和娶
在远古,所谓原始社会,是母系社会。母系社会的婚姻形式,女性是家庭的主体,婚后女性不离开娘家,而男性则要到女性家中去过夫妻生活。这种婚姻形式,并非是一对一的夫妻关系,而是一妻多夫,同时又一夫多妻。
这种婚姻形式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嫁。
母系社会的婚姻形式‘嫁’,一直维持了数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之后,婚姻形式缓慢地由‘嫁’转化为‘娶’。
娶---取女---获取女人---抢夺女人。
‘娶’意味着男人获取了女人之后,这女人便为获取了他的男人所专有。在这种婚姻形式中,男子在家庭中居主导地位。这种婚姻关系剥夺了女性一妻多夫的自由,却维护了男性一夫多妻的权利。
然而,婚姻形式由‘嫁’转化为‘娶’,却有着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今天,云南省的某小数民族,仍然延续着母系社会的婚姻形式呢。
可以肯定的说,创造‘姓’这个字的时候,母系社会的婚姻形式仍然在社会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姓’---这个字,告诉了我们什么?
‘姓’的意思是:孩子跟母亲姓。
孩子为什么要跟母亲姓?----最根本的原因是无法确定孩子的父亲究竟是谁。
作者:gpzd8  回复日期:2009-07-30 11:00:50
股票行情www.lqzgp.cn
作者:暗黑守护者  回复日期:2009-07-30 11:30:07
楼主的东西值得期待啊!颠覆了以往的思想!分析的有理有据!盼能看到更多的东西!
作者:春江子曰  回复日期:2009-07-30 15:11:18
很多时候,我努力静下心来,企图理解这个孔老二到底原原本本、有头有理地说了些什么。
但每次都很失望......
你们哪个家伙要在这里说孔子,先把它系统地总结一下,好不好,不要耽误大家的时间!
作者:平头KING  回复日期:2009-07-30 15:56:52
其实质就是愚民教育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7-30 17:12:33
作者:暗黑守护者 回复日期:2009-07-30 11:30:07
楼主的东西值得期待啊!颠覆了以往的思想!分析的有理有据!盼能看到更多的东西!
-------------------------------------
---呵呵,谢谢鼓励,敬请批评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7-30 18:17:07
2.孔子,姓:颜
孔子的母亲姓颜。《史记》: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合而生孔子。
‘野合’---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所谓‘野合’,就是在田野中性交。另一种说法是男女没有举行婚礼之前的性交。据此,有研究者认为孔子是野合而生的私生子。
其实孔子并不是私生子。所谓‘野合’,就是‘嫁’---就是男子到女子家里去过性生活。
根据‘野合而生孔子’这个事实,我们可以推知,在孔子诞生的那个时代,母系社会的婚姻形式仍然在很多氏族中存在着。孔子的母亲所属的家族---颜氏家族就是一个母系家族,或者是一个遗留母系风俗的半父系半母系家族。
在这个问题上,董仲舒们遇到了两难:他们一面把‘男女授受不亲’解释为‘禁止男女传递东西’,同时又不敢正视‘野合而生孔子’这个事实---在董仲舒们的眼里,男女野合淫乱是最大的罪恶。
男女授受不亲---并非禁止‘男女授受’,而是:禁止近亲属男女授受精液。换句话说,就是:禁止同族中的男女性交婚配。
当时的主流社会是父系社会,其婚姻形式是‘娶’婚。在主流社会的士大夫们的眼中,颜姓家族所保留的‘嫁’婚形式是落后的、野蛮的、下贱的,故称母系家族的‘嫁’婚形式为‘野合’。所以,孔子的‘野合而生’不是私生,而是符合颜姓家族习俗的。假若孔子出生的颜姓家族不允许‘嫁’婚的话,岂容‘私生子’出生?!
孔子出生在颜姓家族,所以孔子姓颜。孔子既不姓孔,更不是私生子。
孔子本名颜仲尼。
仲尼的母亲至死也没有说过仲尼的父亲是谁,不是她不想说,而是因为她无法确定仲尼的父亲究竟是谁。
可是颜仲尼又为什么改姓孔了呢?说来话长,且听分解。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7-30 19:58:37
3. 孔子/颜仲尼的母亲葬于‘五父之衢’
孔子的母亲颜氏,名征在。大约在孔子十六(?)岁时,母亲颜征在去世。因为颜氏家族是贫苦的母系家族,所以她死后被薄殡于陬邑附近的一个名叫‘五父之衢’的墓地---这是母系氏族中已婚女子的专用墓地。
‘五父之衢’是鲁国一块著名的墓地。‘五父之衢’这四个字,很耐人寻味。衢---四通八达的大道也。‘五父之衢’---有若干个丈夫的女人的墓地---这些各拥有若干个丈夫的女人,虽然独身埋葬于此,却有着四通八达的道路通向她的每一位丈夫。埋葬在这里的过世的女人的子女们,把母亲所有的丈夫都尊为父亲,故曰:‘五父之衢’。
当时主流社会的士大夫们鄙视母系氏族。因为埋葬在这里的已婚女人没有专一的丈夫,所以他们把‘五父之衢’解释为---无夫之衢---没有主人的野鬼;因此,他们把‘五父之衢’视为不详之地。实质上,当时的母系氏族,的确是社会最下层的贫穷而卑贱的群体。
《左传》记载了一个故事:季武子与叔孙穆子盟誓,‘诅于五父之衢’。‘诅’者,发恶誓也。两人相盟,为什么要‘诅于五父之衢’?意思非常明显,就是暗示谁若违背誓约,其来世或是子孙便和葬在这里的人一样贫贱---对于贵族而言,这难道不是最恶毒的诅咒?
作者:heavenguest  回复日期:2009-07-30 21:43:4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无论你怎么歪曲,也是无法颠覆的:人贵在自知之明,你连这点都没搞懂就学人家来探索真相。先把古代语言学好来再出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怎么也不通吧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7-31 09:03:36
4.力举千斤的武士孔纥
孔纥是鲁国军队中的一名军人。公元前563年(鲁襄公10年),孔纥参加了一次攻城的战斗,当他攻入城门之下时,敌人突然放下城关闸门。孔纥居然用双手承托住下降中的闸门。此闸门据说重达千斤。晋朝王肃撰《孔子家语》,说孔纥力举城门时年龄在60岁以上。却不知道他有何根据。
公元前556年(鲁襄公17年),齐国侵犯鲁国。将臧氏家族围困于城中。孔纥帅甲士300人护送主人臧纥突围而出。为表彰孔纥,臧纥遂授任孔纥为陬邑宰。孔纥全族后来即定居于陬邑,其族属以陬邑为氏。
提请阅者注意:
公元前551年孔子/颜仲尼诞生。
公元前548年孔纥卒。是年,孔纥71(?)岁,仲尼3岁。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7-31 10:32:13
作者:heavenguest 回复日期:2009-07-30 21:43:4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无论你怎么歪曲,也是无法颠覆的:人贵在自知之明,你连这点都没搞懂就学人家来探索真相。先把古代语言学好来再出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怎么也不通吧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求知是为了知道未知,探索未知,是知也。
【知/求知
【之/是
【为/为了
【知/知道
【之/(语助,无义)
【不/未
【知/知
【为/做/干/实践/探索
【不知/未知
【是/【知/【也/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7-31 12:19:23
作者:魔恪伽烨 回复日期:2009-07-30 21:05:55
楼主的东西够新锐有没有确凿的史料支持啊...
孔子的老妈有多个性伴侣...
春秋时期的鲁国竟然还有母系社会遗存...
-------------------------------
---‘春秋时期的鲁国竟然还有母系社会遗存’---呵呵,即便是今天,云南的某小数民族依然还有母系社会遗存呢!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7-31 14:00:31
作者:ff963753 回复日期:2009-07-31 11:33:36
"儒---本意是:人需。
人,需要什么?"
-------------------------------------------------
典型的以今释古,和董仲舒没啥两样.
需在古代是需要的意思吗?
"需者,待也",连古字的意思都弄不清,还提什么"本意"?
=================================
---‘需’---本意:天之欲雨---即将下雨---作物之需要。
---《辞海》:需,1,需要;2,迟疑;3,等待;4,《易-需》云上于天,天之欲雨。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7-31 15:35:39
作者:虫_离 回复日期:2009-07-31 14:05:32
孔子出生在颜姓家族,所以孔子姓颜。孔子既不姓孔,更不是私生子。
孔子本名颜仲尼。
======================
LZ,先去把姓氏整明白了再说
---------------------------------------------
---请指教
---孔子的母亲为什么要葬于‘五父之衢’?而不葬于孔家祖茔?
作者:pidawen  回复日期:2009-07-31 16:01:09
回你的煮酒去啊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7-31 16:54:24
作者:jiajiadadachima 回复日期:2009-07-31 11:52:16
只顾经济发展,而不去鼓励文化发展,人都变成行尸走肉了,30年的改革开放,没有一部轰动世界的磅礴著作,怪不得有德国人说“我们像迷失的狗”。什么叫饮水思源啊,好比经济成果是我们喝的水,文化精神才是源。如果源头都没有还怎么流长呢!一个没有文化,没有精神的民族是多么的可怜!看看国内有多少汉奸、有多少洋眉崇外的、有多少女人嫁老外、我们甚至比非洲人都不如。。。。。。为什么会这样!!??想一想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想一想鲁迅为什么要打到“孔家店”!想一想毛主席为什么发动文化大革命!我告诉你儒家思想就是汉奸思想,就是性奴思想啊!!中国要想向前走必须呼唤全新的文化出现,否则再多的成果都是昙花一现,再多的成果都回被儒家思想腐蚀,儒家思想是国人的恶魔,一定要清楚,彻底的清除!!
-------------------------------------
---‘儒家思想是国人的恶魔,一定要彻底的清除!!’---
---呵呵,老兄偏激了,你指的大约是‘伪儒’吧
---本帖欲揭示孔子思想的真面目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7-31 18:28:26
作者:fuqingzhu009 回复日期:2009-07-30 22:23:25
搞错了老大。
《大学》是孟子里的。《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写的。关于易经的东东也不是孔子写的。
孔子述而不作,难道你不知道?
---------------------------------------------------------
---《大学》是孟子里的?呵呵,这是第一次听说。有人说《大学》作者是曾子,但也受到质疑。
---《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写的?---若说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整理孔子的遗稿,还多少贴谱点---看看《中庸》吧,里面几乎全是‘子曰’‘仲尼曰’
---‘关于易经的东东也不是孔子写的’?---《史记》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説卦》《文言》
---‘述而不作’?---另有所指,本帖将有专文论述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7-31 20:03:00
5. 孔纥如何成了颜仲尼的父亲?
据说司马迁作《史记》为了写孔子传记,曾经实地访察孔子家乡后,了解到孔子的真实身世,并明确记录在《史记》中: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合而生孔子。
......
作者:jianwufeng1861  回复日期:2009-07-31 21:00:24
我反感孔家店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1 09:37:07
作者:屡因情多累美人 回复日期:2009-07-31 18:24:08
我也对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感到困惑
史记注释-----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索隐家语云“梁纥娶鲁之施氏,生九女。其妾生孟皮,孟皮病足,乃求婚於颜氏徵在,从父命为婚”。其文甚明。今此云“野合”者,盖谓梁纥老而徵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
从中看到,孔丘似乎是叔梁纥唯一一个没有残疾的儿子,为什么孔丘没住在叔梁纥家中,孔家不管孔丘而跟母亲住?明媒正娶要叫野合?
同是索隐,说赵高的身世时也说到野合,那两者为何相差这么大?
--------------------------------
司马迁因为没有查到任何有关孔纥娶颜氏女的纪录,所以断定‘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可是,司马迁又是根据什么断定孔纥是颜仲尼的父亲呢:没有说明。
有研究者考证:当孔子三岁时,孔纥已去世。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1 10:34:14
《史记》说孔子高大貌丑,‘长九尺有六寸’‘仲尼之状,面若蒙魌’。传说颜仲尼也是大力士,能力举闸门---大约这就是人们猜测孔纥是颜仲尼生父的原因吧。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1 11:52:35
之所以有人让颜仲尼追认孔纥为父亲,因为孔纥是商汤王的后裔,有贵族血统。---这是颜仲尼成名以后的事情,若不是颜仲尼名扬天下,贵族孔家岂容一个‘野合而生’的贫贱之子入籍?!
作者:991803174  回复日期:2009-08-01 12:22:22
只有道才能经世济民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1 14:18:56
第二章.孔子推动传播知识的文化革命---创立制书集团
1.子曰:吾少也贱,多能鄙事
颜氏家族是凭技艺、劳动谋生的贫贱家族。所以,子曰:吾少也贱,多能鄙事。吾不试,故艺。
颜氏家族的大多数成员都会木工技艺---这既是技术活又是体力活,却报酬低微---在士大夫的眼里,这是很卑贱的事情。
颜氏家族木工技艺主要是制简与抄写的技艺。所以颜氏成员除了会制简技艺外,还能书写工整的篆字。
颜仲尼生长在凭技艺谋生的贫贱家族中,从小就参与体力劳动、学习谋生的技艺。仲尼聪明好学且能吃苦耐劳,吃粗食,饮冷水,累了、困了,随便找个地方一躺,就能呼呼地睡一觉。当他长到十五、六岁时,不仅身怀熟练的制简技艺,而且写得一手好字。
作者:回形镳  回复日期:2009-08-01 14:36:22
给楼主提供一条线索:
《周易》有总结“政治文明”的内容,后来《左传》将之概括为:“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相信给《周易》做“十翼”的孔子,不会不重视与发掘这些“政治文明”的内容吧?
考证是否私生子是一个方面,考证其思想沿流怕才能窥其全豹。
作者:回形镳  回复日期:2009-08-01 14:39:47
况,《论语》一书,在宋后被翻来覆去的谈了不知N遍。
为啥考据孔子,不看看孔子所做的《易传》呢?
这毕竟是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
当然,《易传》是否孔子所述,是有争议。
作者:回形镳  回复日期:2009-08-01 14:50:17
而且,儒家上千年来避谈王莽。
儒学变成伪儒学,并非从董仲舒开始,却是从王莽这个“一代鸿儒”开始。
批董仲舒,无外乎大伙都熟知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却很少有人全面地评价过这位老头。
如果全面评价,就知道他还没那个能耐,去使整个儒学逆转。
——那时能耐的,是汉武帝。
真正逆转儒学,并将儒学化造为“乌托邦”的,是那个王莽。
后来才有二程、朱熹跟上,瞎JB胡咧咧地解读篡改“四书五经”。
搞得连朱熹当世人都相当恼火,像现在人说于丹那样,弹劾朱熹搞“伪学”。
作者:回形镳  回复日期:2009-08-01 14:55:33
看中国儒学的历史,可以很清晰地理出一条脉络:
如果从宣扬“政治文明”、“人道主义”——堕落到“虚拟道德”的。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1 15:52:55
2. 颜仲尼创立制简造书集团---儒
颜仲尼既有远大的抱负又有心计。他从小就听说文王的爱民之德,对文王无限的敬仰和崇拜。十五岁那年,颜仲尼作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要学习文王、武王、周公的治国-济民之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要学习文、武、周公的‘治国-济民’之道,就必须阅读他们的治国资料,这些资料那里有?周室的图书馆里有。
颜仲尼想,周室的图书馆里虽然有大量的书籍,大约不会借给我这个贫贱小子看的。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有了,那图书馆里的书籍年代久远,难道不需要更新?我就组织咱颜家的穷哥们去给图书馆更新书籍去,这抄书的过程不就是学习的过程?
颜仲尼创立了制简造书集团---命名为‘儒’。儒,人之所需也。人最需要什么?需要文化知识、需要书籍。
有人这样描述孔子:一个近乎迂腐的文人,抱着一肚子关于周礼、仁义的酸腐思想,终日喋喋不休地四处周游进行说教。他的身边则围聚着一群近乎白痴而盲目信从的年轻弟子,不断地从当时的一个小国家被驱逐到另一个小国家,四处碰壁。也不知他与弟子们的衣食、吃喝从何而来?
呵呵,孔子---颜仲尼可不是迂腐的文人,他是一位平凡的劳动者、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一位成功的企业家。颜仲尼和他的弟子们是一个流动的制简造书的工厂,他们周游列国,并不是从事政治活动,而是从事工商活动---制简,造书,售书。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1 17:07:41
3.孔子的72弟子和三教九流
颜仲尼和他的72弟子们,抄书千万卷,不想成为学者也枉然!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颜仲尼和他的72弟子们提笔抄圣者书,开口说圣者话,评批君主诸侯,议论治国之道,指点江山,褒贬礼仪。
为什么孔子门下三教九流多多,因为作为一个企业,需要三教九流各类人才。颜仲尼把以家庭为单位的制简抄书的个体作坊联合起来(颜氏家族为其主要成分),进行分工,各司其长,流水作业,并吸纳无业游民做杂工、说客等等。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1 18:30:36
第三章.孔子的‘闻道’历程
1.子曰: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数年以后,孔子/颜仲尼带领他的儒家制简造书集团来到宋国,结识了宋国主管文书档案的亓官氏。
宋国君主是商汤王后裔。宋国档案室存有商朝乃至夏朝的历史档案。颜仲尼在这里获得一笔大生意---更新宋国档案室珍藏的全部夏商历史档案。因此,颜仲尼和他的儒家制简造书集团在宋国一住数年。
亓官氏非常欣赏颜仲尼的人品、学识、口才、技艺以及组织和管理的才能,便把女儿许配给他。颜仲尼成了亓官氏的上门女婿。婚后,夫妻和睦恩爱,这是仲尼一生中最幸福快乐的一段时光。一年以后,妻子生一子,取名鲤,字伯鱼。
天有不测风云,仲尼妻亓官氏之女生第二胎时,母子皆因难产丧亡。仲尼悲恸欲绝,大恸悲号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何谓女子?---临产之女子也;
何谓小人?---即将问世的胎儿也;
何谓难养?---产子难!如过鬼门关!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译文:
产妇生产和婴儿出生是一件多么危险而艰难的事情啊!产妇因生产而死,婴儿因出生而夭折的事情经常发生。这事往近处说,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可能导致断子绝孙,往远处说,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则很难蕴蓄(怨)人口。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1 19:36:27
2.朝闻道,夕死可矣!
妻子去世以后不久,仲尼便带领他的儒家制简造书集团离开宋国,前往周室所在地---洛邑(洛阳)。在洛邑,又包揽了一笔大生意---为周室图书馆更新档案和古籍。
周室图书馆的管理者李耳满头银发,学识渊博,深不可测。言论谈吐极富哲理,举手投足飘逸若仙。
从小没见过父亲的仲尼对李耳敬佩之至,在他的内心深处,既把李耳当着老师,又把李耳当着父亲,所以他敬称李耳为老子,而自称‘子’。
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也,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也!
在洛邑的这段时光,仲尼每天和老子在一起,论德说道、耳濡目染。仲尼经常向老子请教,每每得到老子精辟的解答。在老子的谆谆教诲下,颜仲尼的学识突飞猛进---这为孔子哲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子对孔子的影响是极其关键的、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孔子对老子感激无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我上午听了老子给我讲解《道德经》,心胸和眼界大开,我心里好快活啊!哪怕是在当天下午我就死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史载: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孔子所问的‘礼’究竟是何‘礼’?
【答曰:是《周礼》。
【《中庸》:子曰: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周礼》是什么?就是《大礼-周礼》。《周易》是对《周礼》的注释。
【据‘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可知,孔子不仅曾问礼于老子,而且曾问道于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不姓老,为什么以‘老子’称呼之?
【而孔子自己则谦卑地称呼自己为‘子’、为‘仲尼’呢?
【‘子’字的本意就是儿子、孩子、弟子。
【‘老子’与‘子’是一种什么对应关系?---岂不一目了然?
【传说老子居周日久,见周政日衰,遂出关西行。关令尹喜云:‘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著《道德经》上下册五千余言而去。
其实,这个传说,根本不经推敲:
(1,‘老子居周日久,见周政日衰’---早在老子出生(假定老子生于公元前610年)一百多年前的公元前770年,‘周政’就败了,远远地谈不上‘日衰’!
(2,老子若想隐居难道一定要出关西行?
(3,关令尹喜如何知道老子将隐居、又如何知道老子能著书呢。
(4,如果老子不是自愿著书,如何能受一个守关的小吏之要挟而为他著书呢?
(5,更何况,难道著《道德经》是一朝一夕的时间可以完成的?
【董仲舒为了迎合汉武帝,故意曲解孔子学说,令孔子学说和《老子》分庭抗礼。
【究其根本,孔子学说源出《老子》,孔子的思想和《老子》一脉相承。
【《道德经》早在老子隐居之前,就有了底本。其底本为孔子所保存。孔子整理底本后用《老子道德经》命名之并使其问世。
【孔子用‘老子’命名《道德经》,以表示对他的老师的无限的尊敬和膜拜。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2 09:16:37
3.道可道---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模拟孔子‘闻道’:
在周室图书馆的一间屋子里,颜仲尼发现一大堆规格不一的散简,上面写着一些莫名其妙的文字:道可道,非常道……
仲尼问老子:这是什么?
老子曰:这是我感悟自然和社会的一些心得。每得灵感,就用笔记下来,时间久了,就积累了这么多。
子曰:我帮你整理成册可好?
老子哈哈大笑曰:多谢了。
子曰:请老子题书名。
老子曰:道德经。
子曰:后生可要多多请教了。
老子曰:呵呵,老夫诲人不倦。
子曰:何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曰:
道,是可以讲述的,是非常自然的道理。
人、动物以及昆虫,哪怕比蚊子还小的昆虫,都是有性别、有父母的。由此我们可以推知星辰、天地、宇宙、万物也是有父母的。
动物以及人类的父母是怎样生儿育女的?不过是雌雄交配、男女授受精液而已---这就是‘道’。
‘道’---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是一件很自然而非常简易的事情,所以又可以命名为‘易’---‘-|-’。
子曰:何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曰:
‘无’和‘有’是有性别的。
‘无’者阳(— )也,男也,雄也;
‘有’者阴(- -)也,女也,雌也。
‘无’和‘有’都是微乎其微的,就是把它们放大亿万倍,我们的肉眼也仍然看不到它们---它们近乎虚无,却又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所以我把它们分别命名为‘无’和‘有’。
‘—’(无),是宇宙之始、之父、之朴、之精。
‘- -’(有),是万物之元、之母、之素、之质。
‘—’(无),似虚而实:好似虚无缥缈,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 -’(有),似实而虚,它依赖‘—’(无)的存在而存在。
‘- -’(有)若不与‘—’(无)结合,则不成其母。反之:
‘—’(无)若不与‘- -’(有)结合,则不成其父。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2 10:28:19
4.志於道,据於德
汉武帝之后,伪儒们把孔子的思想和老子的思想完全对立起来,实际上,老子恰是孔子的老师。
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贱的、野合而生的孔子,他的学识从何而来?
孔子的三部论治学、治国、济民之重要著作---《大学》、《中庸》、《论语》---为什么极富哲理而又充分地辩证?
因为孔子师承老子。
孔子的‘中庸之道’,就是感悟于老子的‘无为之治’。
所谓中庸之道、所谓无为之治,说到底,就是依法治国。
为什么孔子说的‘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是辩证的,是无为之治?
君子中庸---君主必须克己爱民,信守大礼,其言行必须受大礼以及法律的约束。所谓‘中庸’,就是剥夺君主的极权---剥夺君主法外行权的自由,剥夺君主以言代法的自由。
君子中庸---就是《老子》说的‘不贵难得之货’。‘难得之货’是什么?就是君主坐的那把椅子。‘不贵难得之货’就是取消极权,就是‘无为之治’。
‘小人反中庸’---小民百姓得到自由。所谓‘反中庸’,就是用法律保护民众的自由和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小民百姓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行动自由---‘小人而无忌惮也’!
‘小人反中庸’---就是老子说的‘百姓皆谓我自由’。
秦始皇畏惧儒家的‘明明德、亲民、至善、天下平’,所以焚书坑儒。
汉武帝比秦始皇技高一筹,他‘独尊儒术’---比秦始皇阴险毒辣多了。
汉武帝‘独尊儒术’---将孔子的思想精华反其义而用,令其变成封建帝王巩固其封建统治的御用工具。从此后,儒学变成了‘伪儒学’,与封建礼教划了等号。
汉武帝将孔子之‘忠’据为己有,腐化为:君为臣纲;
再将将孔子之‘孝’与‘忠’相匹配----父为子纲;
君臣、父子定位之后,又给女子再加一枷:夫为妻纲。
作者:ff963753  回复日期:2009-08-02 11:21:16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7-31 14:00:31
作者:ff963753 回复日期:2009-07-31 11:33:36
"儒---本意是:人需。
人,需要什么?"
-------------------------------------------------
典型的以今释古,和董仲舒没啥两样.
需在古代是需要的意思吗?
"需者,待也",连古字的意思都弄不清,还提什么"本意"?
=================================
---‘需’---本意:天之欲雨---即将下雨---作物之需要。
---《辞海》:需,1,需要;2,迟疑;3,等待;4,《易-需》云上于天,天之欲雨。
--------------------------------------------------------
《辞海》是什么年代的,儒是什么年代产生的?想辨“儒”的本意,请LZ好歹用汉朝或汉朝以前的资料。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2 12:11:29
作者:小微微1987 回复日期:2009-08-01 21:05:11
孔子—符号、号召、象征、唯独不是他自己、唯独不是他的思想
-----------------------------------------------
---所以,要发掘孔子真相
作者:月对狼嚎  回复日期:2009-08-02 12:24:48
回家吃你的大饼去吧,方正中国吃了几千年都成了人生必不可少的粮食.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2 13:33:00
作者:ff963753 回复日期:2009-08-02 11:21:16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7-31 14:00:31
作者:ff963753 回复日期:2009-07-31 11:33:36
"儒---本意是:人需。
人,需要什么?"
-------------------------------------------------
典型的以今释古,和董仲舒没啥两样.
需在古代是需要的意思吗?
"需者,待也",连古字的意思都弄不清,还提什么"本意"?
=================================
---‘需’---本意:天之欲雨---即将下雨---作物之需要。
---《辞海》:需,1,需要;2,迟疑;3,等待;4,《易-需》云上于天,天之欲雨。
--------------------------------------------------------
《辞海》是什么年代的,儒是什么年代产生的?想辨“儒”的本意,请LZ好歹用汉朝或汉朝以前的资料。
------------------------------------------
---你的眼睛有问题吗?怎么视而不见?
---我用的资料比汉朝早一千年呢!
---‘需’,本意:需要。---根于《易》。
---《易-需》: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云上于天---天之欲雨---即将下雨---农作物之需---人类饮食之需。
---请指教:你所谓的‘需者,待也’出自哪本经典?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2 15:12:17
第四章.郁郁乎文哉!---‘大礼-周礼’
1.为上唯临,为下唯沉
文王问:君臣之礼如何?---君主和民众之间最大的关系是什么?
太公曰:
(1, 为上唯临---作为君主(上),唯有把民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易-临:兑下坤上---泽上有地---圣君以民为天)。
(2, 为下唯沉---君主把民众的利益视为最高的利益了,民众还会有怨言和骚动吗?所以民众唯有沉稳地安享太平盛世。
(3, 临而无远---如果君主无宏远的眼光,只看到群众的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其长远的利益。。。。
(4, 沉而无隐---(如果君主无宏远的眼光,只看到群众的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其长远的利益)则盛世不能持久,民众的沉稳也不持久。
(5, 为上唯周---作为君主,必须以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必须洞察历史规律,寻找出天下或乱或治的根本原因。为什么历史上有时候大治,有时候大乱呢?这是极权统治的缘故,若遇到像尧、舜、禹、汤那样的圣君在位,天下就大治,若遇到桀王、纣王这样的暴君,天下则大乱无疑。所以,要制定一个周密的大礼---君主和百姓共同遵守的‘周礼’。
(6, 为下唯定---民众遵守‘周礼’,在‘周礼’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地言论和行为,天下必然安定。
(7, 周则天也---‘周礼’约束天子的言行,君主不可以超越‘周礼’而行极权---君主不可以随心所欲。
(8, 定则地也---君主和民众都依‘周礼’行事,天下局势就会长久稳定。
(9, 或天或地,大礼乃成---不论天子或是民众,大家都遵守‘周礼’,天下则长治久安,‘天下平’之大礼乃成。
作者:itolrgvh  回复日期:2009-08-02 15:17:47
那些本来就是腐朽的东西,现在是什么社会了,中国的官员就是这样的,搞愚民政策,所以要宣传儒家思想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2 16:35:53
作者:饶舌狂徒 回复日期:2009-08-02 15:53:55
为下唯沉---君主把民众的利益视为最高的利益了,民众还会有怨言和骚动吗?所以民众唯有沉稳地安享太平盛世。
----------------------
能否解析下君主是怎么来的?
-------------------------------------------
---《大礼》,见于《六韬-文韬》,记录姜太公和文王的对话。其时,文王刚脱困于羑里,太公告诉文王如何得民心、夺天下、守天下。文王立志实践‘讨纣-天下平’,武王继承了文王的遗志,讨纣圆满成功。
---就武王而言,‘君主是怎么来的?’你还不清楚?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2 18:49:23
者:撒卡利亚斯 回复日期:2009-08-02 16:36:30
lz的例子从语法上就讲不通
例2,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本意是:知识的本质是探索未知,探索未知,方能显示知识的无穷的力量。
难道孔子能说这种屁话吗?读着都不通顺,哪里像个有文化的人说的
lz就像于丹一样扭曲理解儒家文化吧,多顺应和谐社会
三纲五常是孔子提出的,不够先进是因为当时时代思想环境的局限性,在当时仍然有积极意义,拿到现在看当然有问题
楼主满嘴跑火车,赛过宋祖德
----------------------------------------
---‘lz的例子从语法上就讲不通。例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求知是为了知道未知,探索未知,是知识。---如此简练顺畅,怎么不通了。
【知:求知。
【之:是。
【为:为了。
【知:知道。
【之(语助,无义)
【不:未。
【知:知。
【为:做/干/实践/探索。
【不知:未知
【为不知,是知也。:
【探索未知,是知识。
---‘三纲五常是孔子提出的’?---你有没有搞错?
---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提出的!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2 21:21:28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2 19:29:36
作者:gygydda 回复日期:2009-08-02 16:02:54
看楼主把朱熹和孔子对立起来就知道楼主是什么货色了
中国要恢复儒学也只能恢复朱熹的理学
孔子那种老古董还是拉倒吧,他给朱熹提鞋都不配
-------------------------------------------------
---本帖将把孔子的光辉思想和朱熹的垃圾相对照
---是非自有公论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3 08:51:33
第四章.郁郁乎文哉!---‘大礼-周礼’
1.为上唯临,为下唯沉
文王问:君臣之礼如何?---君主和民众之间最大的关系是什么?
太公曰:
(1, 为上唯临---作为君主(上),唯有把民众的利益视为最高利益(《易-临:兑下坤上---泽上有地---圣君以民为天)。
(2, 为下唯沉---君主把民众的利益视为最高的利益了,民众还会有怨言和骚动吗?所以民众唯有沉稳地安享太平盛世。
(3, 临而无远---如果君主无宏远的眼光,只看到群众的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其长远的利益。。。。
(4, 沉而无隐---(如果君主无宏远的眼光,只看到群众的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其长远的利益)则盛世不能持久,民众的沉稳也不持久。
(5, 为上唯周---作为君主,必须以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必须洞察历史规律,寻找出天下或乱或治的根本原因。为什么历史上有时候大治,有时候大乱呢?这是极权统治的缘故,若遇到像尧、舜、禹、汤那样的圣君在位,天下就大治,若遇到桀王、纣王这样的暴君,天下则大乱无疑。所以,要制定一个周密的大礼---君主和百姓共同遵守的‘周礼’。
(6, 为下唯定---民众遵守‘周礼’,在‘周礼’允许的范围内自由地言论和行为,天下必然安定。
(7, 周则天也---‘周礼’约束天子的言行,君主不可以超越‘周礼’而行极权---君主不可以随心所欲。
(8, 定则地也---君主和民众都依‘周礼’行事,天下局势就会长久稳定。
(9, 或天或地,大礼乃成---不论天子或是民众,大家都遵守‘周礼’,天下则长治久安,‘天下平’之大礼乃成。
2.虚心平志,待物以正
文王曰:主位如何? ---君主应该如何做呢?
太公曰:
(1, 安徐而静---君主要心静,不可好大喜功,不可任意而为,要遵守‘周礼’,要顺其自然,徐徐渐进。
(2, 柔节先定---君主首先要具备爱民之心,怀柔百姓之气节。
(3, 善与而不争---君主应该善与为民造福,而不争夺民众的权利。
(4, 虚心平志---君主应该虚其为所欲为之心,平其狂妄自大之志。
(5, 待物以正---君主应该依循‘周礼’,平等公正地行无为之治。
作者:回形镳  回复日期:2009-08-03 11:50:02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2 21:21:28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2 19:29:36
作者:gygydda 回复日期:2009-08-02 16:02:54
看楼主把朱熹和孔子对立起来就知道楼主是什么货色了
中国要恢复儒学也只能恢复朱熹的理学
孔子那种老古董还是拉倒吧,他给朱熹提鞋都不配
-------------------------------------------------
---本帖将把孔子的光辉思想和朱熹的垃圾相对照
---是非自有公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决支持楼主打倒朱熹~~~~
他娘希匹的~,就没见一个人YY得如此厉害,也没见一个人,让一个国家与民族,几乎到达了整体覆没的边缘。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3 12:12:07
3.神明之德,正静其极
文王曰:主听如何?---君主应该如何采纳臣民的意见呢?
太公曰:
(1, 勿妄而许---对于虚妄的、有损民众利益的请求,不要轻易地许诺。
(2, 勿逆而拒---对于维护民众利益的、逆耳的批评,不要草率地拒绝。
(3, 许之则失守---轻易地许诺虚妄的、有损民众利益的请求,就丧失了为民造福的最高原则。
(4, 拒之则闭塞---草率地拒绝了维护民众利益的、逆耳的批评,就会堵塞言路。
(5, 高山仰之,不可极也---对待民众,要像仰望高山一样的仰望他们,不可随意的使用极权。
(6, 深渊度之,不可测也---民众中蕴藏着极大的智慧,就像大海一样,其深厚、其渊博,皆不可测度。
(7, 神明之德,正静其极---圣明君主的神明之德,就在于将‘极权’静静的放在一边,而不去使用它。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3 15:56:27
4.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文王曰:主明如何?---君主如何做,才能成为圣明的君主呢?
太公曰:
(1, 目贵明,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圣明君主贵在眼睛明亮,贵在以胸怀天下的眼光看问题,就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洞察秋毫,看到事物的本质。
(2, 耳贵聪,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圣明君主贵在耳朵明聪,贵在以胸怀天下之耳听,就能从众多的批评和建议中,听到最好的声音、听到最能代表民众利益的批评和建议。
(3, 心贵智,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圣明君主贵在有爱民之心智,贵在以胸怀天下之心考虑问题,君主有了爱民之心、有了‘天下平’之心,为民造福的智慧就会层出不穷。
(4, 辐辏并进,则明不蔽矣---君主目明、耳聪、心智,就可无为而无不为---若把国家比喻成一辆车的话,‘无为’的君主就好比是并不转动的、‘无为’的车轴,‘毂’就象征着因无为之治而产生的凝聚力,‘辐辏’则象征民众的创造力。辐辏(车轮)的滚转运动,令社会之‘车’向前运动,这不是很高明的一件事情吗。
作者:环保治理  回复日期:2009-08-03 16:11:27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圣明君主贵在有爱民之心智,贵在以胸怀天下之心考虑问题,君主有了爱民之心、有了‘天下平’之心,为民造福的智慧就会层出不穷。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3 17:13:49
5.君爱民---君主以民为天---忠也
文王问: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者何也?---君主失去民心的原因是什么?
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有的君主之所以失去民心,这是由于他的操行品德不慎所致。人君必须具备六种基本的品德和三件法宝。
文王曰:人君必须具备哪六种基本的品德?
太公曰:
(一,曰仁---富之而观其无犯,富之而不犯者---富有爱民之心而绝不侵犯民众的利益---与大众利益共享---仁也。
(二,曰义---贵之而观其无骄,贵之而不骄者---贵为天子而绝不骄傲自大、骄横跋扈---与百姓同甘共苦---义也。
(三,曰忠---付之而观其无专,付之而不专者---赋予民众自由和福利而绝不独专极权---君爱民,君主以民为天---忠也。
【董仲舒及其以后的伪儒们将‘忠’颠倒为‘君为臣纲’,呜呼!哀哉!】
(四,曰信---使之而观其无隐,使之而不隐者---君主发布了‘大礼-周礼’,而君主没有不守礼的隐情---使礼必践---信也。
(五,曰勇---危之而观其无恐,危之而不恐者---在危险来临之时而没有丝毫的恐惧惊慌---临危不惧---勇也。
(六,曰谋---事之而观其无穷,事之而不穷者---为民谋福利的大计层出不穷,为民谋福利的事业日新月异---放眼未来---谋也。
【富之而观其无犯:
【富有爱民之心,而民众观看不到他有侵犯民众的利益的行为。---仁
【贵之而观其无骄:
【贵为天子,而民众观看不到他有骄傲自大的言行。---义
【付之而观其无专:
【赋予民众自由和福利而民众观看不到他独专极权的言行。---忠
【使之而观其无隐:
【君主发布了‘大礼-周礼’,而民众没有观看到君主不守礼的隐情。---信
【危之而观其无恐:
【在危险来临之时,民众观看不到他有恐惧的言行。---勇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3 18:34:15
6.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
文王曰:敢问三宝---你说的三宝又是什么呢?
太公曰:
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大力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工业、大力鼓励商贸交易,这是发展国民经济的三大法宝。
(1,农一其乡,则谷足---民以食为天,要大力发展农业,要鼓励农民种好庄稼,粮食充足了,则民心不慌。
(2,工一其乡,则器足---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工业;冶炼和制造业发达了,器物和兵器就会充足。
(3,商一其乡,则货足---要鼓励商贸交易,商贸交易发达了,工农业产品的交流渠道就疏通了,就能更好地促进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工农业产品就会更加富足。
【这是华夏‘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思想发端?---距今三千多年了。---
【或许华夏‘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思想发端的时间应该更早---在商朝。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3 20:13:23
7.君主忠盖天下,然后能保天下
文王问:何如而可为天下?---君主应该如何做?
太公曰:
(1,义盖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义’者盖世,能与百姓同甘共苦,然后能容纳天下。
(2,信盖天下,然后能约天下---‘信’者盖世,能自觉地用‘周礼’约束自己,使礼必践,然后能约束天下。
(3,仁盖天下,然后能怀天下---‘仁’者盖世,与大众利益共享而不侵犯民众的利益,然后能关怀天下。
(4,忠盖天下,然后能保天下---‘忠’者盖世,君主有爱民之心,君主以民为天,然后能保天下长治久安。
(5,勇盖天下,然后能不失天下---‘勇’者盖世,临危不惧,在民众遇到灾难时,君主能挺身而出,解救灾民于水火,然后能不失天下。
(6,谋而不疑,则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放眼未来,为民谋福利的大计谋而不疑,则社会进步之天运不能移,时变不能迁。
此六者备,然后可以为天下政---以上六条具备,然后可以为天下之君主。
****
【梦中老农感言:
中国的文化史上,‘礼’有‘大礼-周礼’与‘曲礼-非礼’之对立。
太公对文王讲的‘大礼’,乃是顺其自然、促进社会进步的‘天下平’之‘大礼’---它严格要求君主---要克己爱民为仁。
文王信守‘大礼’,令岐邦(周)的经济迅猛发展、疆域不断扩张,为武王讨纣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明明德感召力。正是由于文王明明德的强大的感召力,所以牧野之战,纣王的70万奴隶兵阵前倒戈,武王不战而胜。
牧野之战,实质上是一场‘明明德’解放奴隶的战争!
太公的‘大礼’造就了‘成康盛世’。
《史记》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然而,其后人却背离了‘大礼’,制定了与‘大礼’相左的‘曲礼’。
‘曲礼’定尊卑、反自然、反社会、反人权。
老子和孔子所处的时代,已经是‘曲礼’横行的时代。
老子说的‘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其‘礼’,指的是‘曲礼’。
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是对君主的要求---其‘礼’,指的是‘大礼-周礼’---因为‘曲礼-非礼’横行,社会不平,所以要恢复‘大礼-周礼’追求天下平。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4 09:05:24
第二编 《论语》---济民之道

首先要明白《论语》论述的是:济民之道。
依照董仲舒-朱熹们的说法:《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其实不然。《大学》、《中庸》、《论语》都是孔子所著。
《论语》最少有五个不同的版本,即:
[1,《古论语》---孔子原著;
[2,《鲁论语》---西汉时出笼;
[3,《齐论语》---西汉时出笼;
[4,《张侯论语》---西汉末张禹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所编。
[5,《今本论语》---东汉郑玄混合《张侯论语》和《古论语》而成。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所谓《今本论语》中,不仅把原著的排列顺序打乱,而且已经掺合进了很多背逆孔子思想的虚假成份,鱼目混珠者多多。
【论:辩论---论说;
【语:话语---文章。
《论语》破题:
《论语》---辩论、论说‘治学-经世-济民-治国’之道也!---《论济民之道》。
凡辩论,必有相互对立的正反双方。比如,《论语》的第一章有‘弟子曰’和‘子曰’反正两面---把错误的观点或不完美的观点用‘弟子曰’摆出来,然后用‘子曰’或批驳之,或纠正之,或勉励之,或补充之。
学习《论语》的思想指南:
孔子的重要著作有《大学》、《中庸》、《论语》,这三篇著作都是在论说周文王的济民之道、天下平之志。文王的济民之道一字以蔽之曰‘仁’,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爱民;或曰:忠恕;或曰:中庸。
孔子在《大学》中旗帜鲜明地宣扬:大学(济民)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孔子在《中庸》中言辞确凿地鼓励思想和实践,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习《论语》,首先必须明白孔子的基本思想是‘君爱民’而不是‘民忠君’,是解放思想而不是禁锢思想---
孔子著作中的‘忠’,是顺其自然、忠诚于民,而不是忠君---这样,我们在学习《论语》时就能去伪存真,就能正确地理解《论语》,就不会背道而往了。
作者:worker07  回复日期:2009-08-04 09:27:21
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一切!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905/86758.html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4 10:40:04
第一章.学而时习之
0. ‘君子’和‘小人’
伪儒说:
‘君子’---品德高尚之君子。
‘小人’---卑鄙无耻之小人。
其实不然。中国古籍中的‘君子’和‘小人’各有不同的含义。
君子:1,君主;2,学者;3,人;4,圣君子文王。5,守信者。
小人:1,大众;2,少年;3,婴儿;4,昏君及助纣为虐者。5,失信者。
《尚书-毋逸》曰:其在高宗,久劳于外,爰暨小人。
《史记-鲁周公》曰:其在高宗,久劳于外,为与小人。
《周易-乾》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以上三句话中:小人=大人=大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时习之,【时:是。【习:实践。【之:至---至知。
不亦说乎。【亦:但;仅。【说:说教。
学而不思则罔,【罔:虚妄。
思而不学则殆,【学:模仿---实践。【殆:危险。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攻:工;善于。【斯:是。
由,【由:因/因此;
诲女知之乎,【诲:教诲。【女:汝/你。【知之乎:知识是什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温:温习/实践。 【故:历史;古人的思想和知识。
可以为师矣。【可:适宜。【以:此。【为:是。【师:老师。
有朋自远方来,【朋: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知识。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人:人类。【愠:愤怒。
不亦君子乎。【不:无。【亦:语气。【君子:人。
【知:求知。
【之:是。
【为:为了。
【知:知道。
【之(语助,无义)
【不:未。
【知:知。
【为:做/干/实践/探索。
【不知:未知
【为不知,是知也。:
【探索未知,是知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求知是为了知道未知,探索未知,是知识。
【译文:
学而,是习践致知,是格物致知,不仅是说教乎。
学而不思就虚妄,若囫囵吞枣而不知其味。
思而不学则殆---胡思乱想而不实践、不格物、不联系实际,则很危险,容易走上歧路。
工乎‘学而不思-思而不学’这两个异端,是有害的。
因此,我教诲你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所谓学习知识,就是去探索、去弄明白我们所不知道的诸多事物的原理;探索事物的原理,是获得新知识的途径。---
知识的本质是探索未知;探索未知,是学习知识的真正目的---探索未知,方能显示知识的无穷的力量。
我们学习古人的知识要学以致用,要从事探索未知的实践,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所以说:探索未知的实践,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当我们解决了一个难题,打开了一个未知的窗口,探索到了一个新的知识的时候,就像看到了一个久久思念的、最忠实于自己的好朋友从遥远的未知世界里向我们风尘仆仆地走来;他意气风发、朝气勃勃;他亲热地拥抱我们,这是一件多么开心快乐的事情啊。
人类,若无知-麻木-愚昧而不愠,无‘人’乎!---
人类若无知-愚昧-麻木到受欺辱、受压迫而不知愤怒,这个世界上,还有真正意义的‘人’吗?
【梦中老农点评:
以上是一篇结构严谨完美、层次分明、说理痛快简捷的论说文。篇幅虽小,哲理极深。
一, 论题:学习知识,是习践至知
(副论题:学习不仅是说教
二,论据:
1, 如果不实践,就会工乎‘学而不思-思而不学’这两个异端,是有害的。
2, 知识的本质是探索未知;探索未知,方能显示知识的无穷的力量。---探索未知的途径是实践,而并非说教。
3, 探索未知的实践,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三结论:
1, 格物致知是引导人类走向文明的、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好朋友。
2, 无知则无人。---只会逆来顺受忍耐欺压而不知愤怒者,只能算是奴隶,而那些制造奴隶、剥夺他人人权者,也不是人。
【伪儒将孔子的富含哲理的论语,分散歪曲成七句相互无关的废话。伪儒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
---从师而学,时时温习之,不亦悦乎。---
---时时刻刻地温习老师说的话,不是很快乐吗?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友从远方来到,这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情啊。
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看到别人愚昧无知而自己不愤怒,不也是君子风度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能时时温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其应不穷,所以可以为人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治木石金玉之工曰攻,是异端,非圣人之道,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仲由,我教你‘知之’之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仲由:孔子的弟子,字子路。)
作者:gp859  回复日期:2009-08-04 10:51:09
*****小广告,删除并封杀2年-- gp859-- 操作时间:2009-8-6 22:59:43 -- 1181642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4 12:28:46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4 10:49:16
作者:静虚散人001 回复日期:2009-08-04 09:35:27
这不过只是你的个人诠释、心得而已。
请教一个简单问题,你认为《论语》是基于那个利益阶层的学说?
-------------------------------------------
---孔子出生于贫贱的颜氏家族,他的思想,他的言论,代表无产者的利益。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4 15:21:03
作者:张万会1 回复日期:2009-08-02 20:09:10
(7, 周则天也---‘周礼’约束天子的言行,君主不可以超越‘周礼’而行极权---君主不可以随心所欲。
(8, 定则地也---君主和民众都依‘周礼’行事,天下局势就会长久稳定。
(9, 或天或地,大礼乃成---不论天子或是民众,大家都遵守‘周礼’,天下则长治久安,‘天下平’之大礼乃成。
-------------------------------------------
“天”也之“天”,当为“上天”而非天子,意指顺应天理,遵循天意。对应的下一句是大地的地。
周也,何知不是周全完善齐备兼顾之意?本来就是周朝君臣谈论交流,非为指周礼之意。周礼应该为后人冠以周朝礼仪之称,不是当时会谈的用语。
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是。【习:实习/实践。【之:至---知至。【亦:但;仅。【说:说教。
本意是:学习是习践致知,不仅是说教乎。---(格物致知。
伪儒说:从师而学,时时温习之,不亦悦乎。---(师道尊严。---
---时时刻刻地温习老师说的话,不是很快乐吗?
老农反问一句:时时刻刻地温习老师说的话,还有快乐吗?
----------------------
关键在于对“说”字是否是“悦”字的论证和反驳能否成立。学习知识,时常温习,思考,回味,巩固,应该是愉快的事,而不是快乐的事,愉快和快乐有所区别。这一说法也是成立的。治学之道,推敲细究,本是常理。通融所学,有所心得,当然内心可以欣然。
例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本意是:知识的本质是探索未知,探索未知,方能显示知识的无穷的力量。
伪儒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古文无标点符号,因此对该句的解释可以各自发挥,实际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解释划句方法产生明显合理的意义,表示出严谨客观的治学方法,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以不知伪饰成知。如此如何可以将其贬为伪儒之说?学习古文和探讨学术问题应该有对前人和他人的基本尊重之心,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标新立异的本意可能是好的,但不要全盘否定和贬低一切正确的有价值的理念和观点,以偏概全。
“难道孔子能说这种屁话吗?”
“---你的眼睛有问题吗?怎么视而不见?”。
---------------
建议你纯洁心理,洁净用语,出言有礼,避免粗言辱语,否则对你所研究的儒学体系是一种侮辱和亵渎,也令网文浏览者所不齿。建设文明网络,涉及万众同心协力,各自检点,克己习礼,互敬互谅,复兴华夏昌盛文明。
谨此劝言,敬希见谅。
帖文作者对中华文化诸多研讨涉猎,表示敬意。
====================================================
---张万会先生好!
---呵呵,遇到良师益友了。呵呵,老农谈吐粗俗,让你见笑了,谢谢你的批评,我会修正我的措辞,使自己变得文雅一些。
---‘周则天也’,你的解释尚可。
---‘周则天也’,本意是:自然规律规律自然。太公用自然比喻社会。意思是:人类社会须要有一个周到的大礼,制约君主和民众。所以太公说:或天或地,大礼乃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语法虽通,道理不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诚实也,非知也。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4 16:42:38
作者:枫-帅 回复日期:2009-08-04 11:04:42
是啊,孔子最伟大的地方就是把中国人全都教成了没有骨头的虚伪的奴才!
儒学根本就是叫人如何虚伪,表面上仁义道德,背地里男盗女娼!
砸烂孔子,推倒儒学,中国人才能挣脱束缚、打碎枷锁、冲出樊笼,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塑造全新的勇于进取、富于创新、不怕牺牲的大气磅礴的中国人新形象!
-------------------------------------------------
---‘孔子最伟大的地方就是把中国人全都教成了没有骨头的虚伪的奴才!’---呵呵,这是董仲舒-朱熹等的罪孽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5 08:36:27
2.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文王)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鲜:罕见。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
巧言令色!【令:使;使其变化。【色:本色。
鲜矣仁!【鲜:1,海鲜。2,短命。
弟子入则孝,【弟子/学生。【入/入学。【孝/受教育。
出则弟,【弟/学者。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行:行政。【文:文王。
【译文:
有子曰:
其为人孝顺父母、尊敬老师,而好犯上者,罕见也。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不犯上、不作乱,这是做人的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顺父母、尊敬老师、不犯上、不作乱---这是仁之根本。
孔子声色俱厉地驳斥曰:
你花言巧语改变了‘仁’的本色!---你以为‘仁’是海鲜,是可以随便炒作的吗?!我咀咒你所谓的‘孝弟之仁’象海鲜一样短命而死!
弟子入学就是为了接受教育,出徒就是学者,言论要谨慎才能令人信服啊。
什么叫‘仁’?
君主广泛地爱护民众、把民众当亲人,这才是‘仁’!
君主若想‘行政有馀力’,则要学习文王的爱民之德、济民之道。
【拾遗: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见于《孟子》):
孝者有三:1,生育;2,教育;3,尊老爱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见于《孟子》):
尊敬天下所有的老人,爱护天下所有的幼儿。
所谓尊老爱幼,对于长者而言,最好的慈爱是什么?
就是教育后代有知识,有仁爱之心。
对于子女、弟子而言,最好的孝敬是什么?
就是格物致知、就是要做一个有志向、有理想的人,而且要胸怀天下,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伪儒把有子的错误言论当宝。歪解‘子曰’,伪儒说:
巧言令色!鲜矣仁!---
---喜欢花言巧语的人,是很少‘仁’的。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作弟子的,在父母的身边就要孝;离开父母身边的时候就要悌。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办事谨慎而讲信用,抟爱众人,而亲近仁者。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如果以上这些都办到了,还有余力,则可以学习诗书六艺之文了。
作者:1113753  回复日期:2009-08-05 08:42:53
绝对诱惑美少妇哦QQ 362747436 绝对诱惑美少妇哦QQ 362747436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5 10:20:03
儒---伪儒说:儒者,乃是为贵族主持礼仪的司仪。
儒---本意是:人需。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5 12:38:24
作者:ff963753 回复日期:2009-08-05 12:02:03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2 13:36:30
作者:ff963753 回复日期:2009-08-02 11:21:16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7-31 14:00:31
作者:ff963753 回复日期:2009-07-31 11:33:36
"儒---本意是:人需。
人,需要什么?"
-------------------------------------------------
典型的以今释古,和董仲舒没啥两样.
需在古代是需要的意思吗?
"需者,待也",连古字的意思都弄不清,还提什么"本意"?
=================================
---‘需’---本意:天之欲雨---即将下雨---作物之需要。
---《辞海》:需,1,需要;2,迟疑;3,等待;4,《易-需》云上于天,天之欲雨。
--------------------------------------------------------
《辞海》是什么年代的,儒是什么年代产生的?想辨“儒”的本意,请LZ好歹用汉朝或汉朝以前的资料。
------------------------------------------
---你的眼睛有问题吗?怎么视而不见?
---我用的资料比汉朝早一千年呢!
---‘需’,本意:需要。---根于《易》。
---《易-需》: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云上于天---天之欲雨---即将下雨---农作物之需---人类饮食之需。
---请指教:你所谓的‘需者,待也’出自哪本经典?
------------------------------------------------------------------------------------------------------------
“需者,待也”,文见《说文解字》段玉裁注,最早见朱熹解易经,当然朱熹是LZ不喜欢的人,所以我能理解LZ对“需者,待也”的不满。
你用的资料很早,可是解释却是自己的,易经上只有“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这句话,“云上于天---天之欲雨---即将下雨---农作物之需---人类饮食之需。”是你自己理解的,尤其是从“农作物之需”开始。
需要是需的引申,不是本意,所以儒的本意也肯定不是人的需要。
而且,《易经》杂卦传,明确有“需,不进也。”这一句话,这里“需”是否有“待”的含义,姑且不论,但肯定没有“需要”的含义。
你反对董朱等人曲解孔子,却是用自己的曲解来代替他们的曲解。
另外,象“你的眼睛有问题吗?怎么视而不见?”这种话,如LZ这种自认境界高深的人应该不屑于用吧,我这种俗人才应该说这句话。
================================================
---易经上只有“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所以:
---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请问:‘饮食宴乐’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不是?
---孔颖达说:‘云上于天’,天之欲雨。
---其实,‘需者,待也’,并不错,不必搬出《说文解字》和朱熹。
---需者,待也。---
---需要==期待。
---云上于天---天之欲雨---即将下雨---农作物之期待也---人类饮食之需也。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5 13:56:51
作者:岂堂堂吾国无君子 回复日期:2009-08-05 09:07:16
《大学》《中庸》,楼主,你确定是孔子写的?
希望你把考证的过程发出来。
《大学》《中庸》是《小戴礼记》中的章名,南宋朱子把《大学》《中庸》从《小戴礼》中提取出来,和《论语》《孟子》并称四书。据说,《大学》《中庸》是曾子的学生,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
楼主,既然你说《大学》《中庸》是孔子所著,你得论证论证吧。
----------------------------------------
----‘既然你说《大学》《中庸》是孔子所著,你得论证论证吧’---本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论证《大学》《中庸》《论语》都是孔子所著作。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5 17:10:58
人,需要什么?
人,需要精神和物质。而物质财富是由精神财富创造出来的。
所谓精神财富,就是思想,就是探索,就是不断更新的知识。
所谓‘儒’,就是迎合人类发展的需要---就是传播知识。
传播知识的最佳途径是什么?是制书。所以:
儒---本意是:人需。
人需---这是孔子创造的制书集团的企业标识zhi。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5 18:51:17
孔子,是思想家---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是教育家,但不是教书匠。
孔子,是企业家---是中国第一个制书企业的老总,所以:
孔子,是革命家---孔子组织起三千多无产者进行自力更生、造福社会、惠及后人的文化革命。
书籍,由孔子大规模制书开始,从王家藏书阁,走入百姓家。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5 20:00:33
作者:onfire456 回复日期:2009-08-05 18:54:33
一定把这贴留着让我儿子看看,告诉他:不好好读书,将来就会像这位老农叔叔这么没文化!!
--------------------------------------------------
---哈哈哈哈
---这是最令我开心的一个回帖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6 09:01:10
3.文王: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吾日三省吾身,【吾---文王自称。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道千乘之国,【道:治理。【千乘之国:商末之周邦。
敬事而信;【敬:尊敬。【事:天下平之事。【信:理想;信仰。
节用而爱人,【节用:节俭。【爱人:爱民。
使民以时。【使:致使。【民:农民。【以:依。【时:农时。
【译文:
文王说:
我每天要在三件事上反省自己:
我为天下人谋福利是否尽了最大的忠诚?
我信守大礼了吗?与朋友、与民众、与邻邦交往有没有发生言而无信的事情?
我学了‘经世-济民’的学问,学以致用了吗?
文王之所以能治理好弱小的千乘之国-商末之周邦,令其迅速地富强壮大起来,也就敬事、爱民两件事---
其一,把‘明明德-天下平’之事铭记在心,尊敬之,信仰之,笃行之。
其二,轻赋-节俭-爱民,使民众能不失农时地种植好自己的庄稼。
【伪儒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君主办事尽忠了吗?与朋友交往守信了吗?学的东西复习过了吗?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治理一个中等大小的国家,应该勤谨办事、讲求信用。要务求节俭、爱护百姓。使用百姓服役,要讲求时间,不误农时才好。
作者:cacac  回复日期:2009-08-06 09:09:34
狗屎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6 13:04:46
作者:红黑军团75号 回复日期:2009-08-05 23:05:40
得了得了
不管怎么说 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毕竟人家都是死了很久了 没不要这样刻薄!
------------------------------------------
---呵呵,红黑军团来和稀泥了---呵呵呵,无所谓红与黑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6 15:44:59
伪儒说---维护三纲,逆来顺受;师道尊严,奴化教育;禁锢思想,故步自封。
人需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解放思想,探索未知。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6 17:01:05
为什么说董仲舒以后的所谓‘儒学’是‘伪儒学’呢?
伪儒学的最高宗旨是什么?是忠君。
伪儒者的最大愿望是什么?是为君。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6 18:16:51
伪儒者也,嘴里口口声声君为臣纲,心中盼盼念念望子成龙---说到底是盼望自己成龙-君临天下---妄自成龙也!
伪儒者对上唯命是从,对下则相反:我的意志,你们必须服从!
伪儒者,即便成不了国君,也要做家君、妻君、夫君---过为君之瘾!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6 19:51:07
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是思想极其活跃的时代。
孔子是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这个时代所造就的伟大的思想家。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7 08:48:03
4.文王: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子夏曰:
贤贤易色,【贤1:贤劳。【贤2:贤者。【易:轻视。【色:色情。
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
主忠信,【主---周邦先主:文王。
无友不如己者;【友/友人/人。【如:遵从。
过则勿惮,改。【惮:怕。
君子不重人,则不威,【君子:君主。
学则不固。【则:规则---大礼-周礼。【固:牢固。
慎终,【慎:慎思~~~信仰。【终:终极目标---天下平。
追远,【追:追随。【远:远祖---周朝的远祖圣君:文王。
民德归厚矣。【厚:宽厚---心胸宽厚,质地淳朴。
【译文:
子夏说:
贤劳的有德者,他侍奉父母能竭尽其力;他为君主效劳能贡献其身;与朋友交往,他言而有信。这样的人,虽说没有学问,吾必谓之他有学识。
孔子说:
(你没抓住事物的本质,没分清矛盾的主次。
(‘贤贤者事君,能致其身’,其前提是‘主忠信’---
文王克己爱民---文王忠诚于民,信守大礼,则天下人都是他的朋友,无人不遵从他;即便他有过错,也不怕,改了就是。
君子不重视人民、不信守大礼,则没有威望,说明他没学好‘大礼-周礼’。
慎思并信仰‘天下平’,追随并学习文王,我们就会心胸宽厚、质地淳朴,就能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伪儒将子夏的话当教条,而把孔子的话分割之,反其意而用之:
子夏说:
重贤不重色。
要尽力的去奉侍父母;
要不惜生命的去效命于君主;
要言而有信地和朋友交往。
这样的人就算没有学过,我也认为他己经学过了。
孔子说: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君子不厚重则无威严,而所学亦不坚固也。
主忠信。---
---学者必以忠信为主。
无友不如己者。---
---友所以辅仁,不如己,则无益而有损。
过则勿惮改。---
---学问之道,就是有过速改以从善。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祭尽其诚。民德归厚,谓下民化之,其德亦归于厚。
作者:可以浏  回复日期:2009-08-07 09:11:17
一身有泥 提示:此楼小广告,ID关禁闭 -- 可以浏-- 操作时间:2009-8-7 12:55:02 -- 11818743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7 10:12:24
汉武帝独尊儒术、扼杀‘百家’。
所谓‘独尊儒术’,实质上是颠倒孔子的思想,把反极权的孔子变成了维护极权统治的附庸。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7 11:22:11
董仲舒为了应和封建统治阶级维护极权专制统治的需要,提出了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伦理理论。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7 13:43:21
自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董仲舒迎合汉武帝,把孔子的思想彻底颠倒了---孔子及其思想就变成了以三纲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的代名词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7 15:17:05
作者:喝都喝不醉我 回复日期:2009-08-07 11:32:44
LZ 的解释更合理,更好
---------------------------------------
---呵呵,谢谢理解。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7 16:54:14
三纲是什么?
1, 极权---忠---君为臣纲。
2, 父权---孝---父为子纲。
3, 夫权---贞---夫为妻纲。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7 22:46:29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这是封建帝制、封建礼教的根基;
---这是巩固封建统治、凝固人们思想的、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三大反动纲领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8 10:09:15
5.武王、周公: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孟懿子问孝。
子曰:
无违。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父---特指:周朝国父---文王。
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三年:多年。
父母在,【父母:缔造周朝之母-周朝国父,文王。
不远游。【不:无/没有。【远游~~~远征---远征讨纣。
游必有方。【---特指:武王远征讨纣志在必得。【方:方向---志向。
甚矣吾衰也!【吾:我/我所处的时代/孔子所处的时代。【衰/衰败。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养:1,生产;2,奉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其志,何以别乎?【敬:敬仰。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馔zhuan:吃喝。
色难父母,【---人品不好的父母。【色:品质;人品。【难:不好。
唯其疾之忧,【疾:弊病。【忧:忧虑。
事父母几谏。【几谏:多次直言规劝,使其改正错误。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退:返-归。【足:充实。【发:阐发。
回也不愚。
林放问礼之本。
子曰:
大哉问!
礼,与其奢也,宁俭;【奢:奢侈。【俭:俭朴。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丧,与其易也,宁戚。【易:治---治丧。【戚:亲近;爱。
【译文1:
孟懿子问:‘孝’是什么。
孔子回答说:
最大的‘孝’是不违背‘明明德-天下平’之志。
父亲在世,观其志向;父亲去世后,观其行为;
武王、周公多年无改於其父-文王的‘明明德’之道,可谓孝矣。
文王在世时,没有实现远征讨纣的宏愿。武王继承了文王的遗志,发动讨纣革命,志在必得。
我们现在这世道,比之‘文王-武王-周公’时代衰败甚矣!
唉,我好久没梦见周公了。
今天的孝者,他所谓的孝是‘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生养;不敬仰‘天下平’之志,何以区别于犬马?
有事弟子服其劳,拿来酒食给先生吃喝,难道这就是孝?
若父母的人品不好,唯有他们的弊病是最令人忧虑的;应该经常直言规劝父母,令其改正错误。
如果父母不听规劝,难道还要尊敬他的弊病不违,劳而不怨?
我与颜回终日谈论‘明明德-天下平’,颜回不违如愚。
颜回返璞归真省其私心,能充实地阐发明明德,颜回不愚。
林放问:礼的本质是什么。
孔子说:
你问的这个问题太大了!
礼的本质是‘天下平’,与其有‘奢侈-贫穷’之悬殊,宁愿大家都俭朴些。
说什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丧,与其隆重治丧也,倒不如他活着的时候多亲近他、多关爱他!
【伪儒将孔子关于孝的论说,打乱其严密的结构,而颠倒之: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在,子不得自专,而志则可知。父没,然后其行可见。故观此足以知其人之善恶,然又必能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乃见其孝,不然,则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矣。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懿子(鲁大夫仲孙氏)问孝。子曰:无违---不违背于理。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父母活着时要侍奉;死了,要有隆重的葬礼治丧。礼,即理之节文也。人之事亲,自始至终,要一丝不苟的安礼法行事。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独以父母的疾病为忧,乃可谓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人畜养犬马,皆能养之;若只能养其亲而敬不至,则与养犬马者何异。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孝子奉养父母时,必须和颜悦色,仅服劳奉养未足为孝也。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颜回很听话,吾与颜回终日谈论,颜回从不违背我,好像很愚笨。颜回听了我的话之后,默识心融,触处洞然,自有条理。及退省其私,皆足以阐发我讲的道理,坦然由之而无疑,其实颜回不愚。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丧礼,贵在适中,奢侈治丧则过于文本的要求,俭戚治丧则达不到治丧的本质,二者皆未合礼。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依然起敬起孝,悦则复谏。父母怒不悦,而挞之流血,也不敢抱怨,要一如既往地起敬起孝。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在世时,不可以离家远游。如果一定要远游,则必须告诉远游的方向,己告诉父母往东去,即不敢往西走。【批曰:孔子带着三千弟子周游列国,难道这三千弟子的父母都不在世?他们周游列国有固定的方向?】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年轻时,立志行周公之道,所以经常梦见周公。孔子老年以后,就没有学周公的心情了,所以梦不见周公了。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9 10:21:29
作者:食蟹者 回复日期:2009-07-31 04:33:48
孔教曾杀人,孔子也曾杀人。
孔教危害之大,有识之人尽知。左派如激进的鲁迅,右派如保守的胡适,都对孔教做过深刻的批判,这里就不再赘言。
孔子“圣人”的形象,只是人为的糊弄出来罢了
孔子杀人的事情,在史书上至少记载过两次,一次是孔子52岁(定公十四年)的时候,一次是56岁(定公十四年)的时候。
(一)孔子的第一次杀人
鲁定公十年(前500),齐景公和鲁定公在夹谷举行会晤。
据历史记载,会晤的时候,齐国先是表演乐舞。乐舞艺人拿着表演器具走上高台,但还没有开演,孔子就急步走上来,挥手阻止,说:“两国国君友好相见,夷狄之舞怎么能上前?!”,喝令乐舞艺人退去。
过一会儿,齐国执事又奏:是否可用宫中乐舞娱宾。齐景公答应,于是宫中艺人走上高台,这时候孔子又一次疾步上台阻止,言辞更为激烈:“这些匹夫小人以凋笑蛊惑诸侯,罪当诛!”孔子便下令司马行法,表演艺人“首足异门而出”。
在夹谷会上,孔子杀人,行使的是韩非的权术;杀人之后“首足异门而出”,行使的是法西斯的残忍。
(二)孔子第二次杀人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56岁,他开始代行鲁国宰相职务,这是他的政治巅峰。孔子,这回终于得志了,也终于彻底猖狂了。
孔子代行宰相职务的第7天,便下令杀死鲁国的大夫少正卯,理由是少正卯兼有五种恶行(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日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并且在家里聚众成群,已是小人中的雄杰,所以非杀不可。
其实从孔子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少正卯这个人博学、通达、善辩而意志坚定,并且有出色领导才能,是鲁国难得的人才。少正卯之所以被孔子诛杀,很可能是因为和孔子的政见不同,也可能是因为孔子嫉妒少正卯才能。
政敌之间狗咬狗,这不是什么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孔子杀少正卯,开了一个中国很坏的头,开了一个以思想品德杀人的先例。后来的历朝历代所谓“诛心”,文字狱,政治犯改造运动,都可见孔子杀少正卯的身影。
孔子的第二次杀人,没有第一次杀人那么精彩,但更加猖狂和丑恶。
作者:食蟹者 回复日期:2009-08-08 01:48:41
上面的几个骑啥自行车的老农等等,先别忙着做你们的春秋大梦,一味的马屁乱响、一味的顾左右而言他——说白了也就是一味的在那儿装傻充愣!
请正面分析一下我上面提供的真正考据出来的、实实在在的孔丘的所作所为。我倒很是盼望瞻仰一下你们又是怎么把黑的说成白的!!
请!!!
--------------------------------------------------------------
---先说一下阁下所谓的‘鲁定公十四年,孔子第二次杀人’---孔子杀少正卯。这件事情,《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皆无记载。
---《史记》曰: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且不论上述记载是否属实,先假定它是史笔。孔子当时是个什么官?相当于鲁国的最高法院院长兼代理宰相。少正卯是个什么人物?是鲁国的中级官员。他的罪名是什么?是乱政。一个法院院长依法判定一个罪犯的死刑,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阁下拿这个说事,把孔子说成法西斯,难道没有丝毫羞愧?
---再说说‘鲁定公十年,孔子的第一次杀人’。
---鲁定公十年,齐景公和鲁定公在夹谷举行会晤。这次会晤,很像三百年后的‘鸿门宴’。当时鲁国和齐国的这次最高首脑会晤,各有抱负。---
---鲁国欲讨回被齐国侵略的大片国土,齐国则想继续扩张,甚至吞并鲁国。
---会晤之时,齐国先是表演乐舞。齐人‘矛戟剑拨,鼓噪而至’‘欲以执鲁君’。‘欲以执鲁君’什么意思?就是要绑架鲁定公,以鲁定公做人质要挟鲁国。或者杀掉鲁定公,以引起鲁国大乱,齐国就可以乘乱取之。
---此时,孔子就急步走上来,挥手阻止,说:两国国君友好相见,为什么要弄刀舞剑?
---齐国‘欲以执鲁君’不成,就欲羞辱鲁君,灭其志气。过一会儿,齐国执事又奏:是否可用宫中乐舞娱宾。齐景公答应,于是侏儒小丑打扮成鲁君的样子登场。孔子说:小人以调笑蛊惑诸侯,罪当诛!
---齐国的侏儒小丑被当场斩首所产生的巨大的威慑力,令齐国不敢小视鲁国。这次齐鲁两国首脑会晤的结果是:鲁国圆满地达到了既定目标---齐国乖乖地归还了他所侵占的大片的鲁国的国土。
---这是一次典型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范例。
---孔子杀一人而避免了齐鲁两国交战,避免了数万人流血牺牲,这究竟是大仁?还是法西斯?
---做一个假设:假若阁下有本事,只杀一人而收回被印度占据的大片国土。---请问:你这是民族英雄呢还是法西斯?
作者:linelf12  回复日期:2009-08-09 10:31:23
楼主不够严谨。
孔子“述而不作”,《论语》、《大学》、《中庸》什么时候成了孔子的著作?
作者:linelf12  回复日期:2009-08-09 10:37:38
你后面很多解释都过于随意,真不知道谁愿意采用你的解释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9 12:47:48
孔子说的‘忠’是针对君主而言,要求君主顺其自然,忠诚于民
作者:linelf12  回复日期:2009-08-09 13:16:42

【卯集上】【心字部】 忠
--------------------------------------------------------------------------------
【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𠀤音中。【說文】敬也。【玉篇】直也。【增韻】內盡其心,而不欺也。【周禮·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疏】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謂言出于心,皆有忠實也。 又【六書精蘊】竭誠也。【書·伊訓】爲下克忠。【傳】事上竭誠也。 又不貳也。【詩·邶風·北風箋】詩人事君無二志,勤身以事君,忠也。 又【廣韻】無私也。【左傳·成九年】無私,忠也。【後漢·任延傳】延曰:私臣不忠,忠臣不私。 又厚也。【周語】忠非親禮。【註】厚也。 又【諡法】危身奉上,險不辭難曰忠。 又州名。古巴東郡,唐置忠州。 又淵名。【山海經】忠極之淵。 又叶陟良切,音張。【漢溧陽長潘乾𥓓】彬文烈武,扶弱抑强。龕刈骾雄,流惡顯忠。
孔子他老人家可不是生活在现代。就连“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也是他的后人或学生才提出的。至于“民本”更要等到孟子了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9 17:53:57
作者:初中学历的民工 回复日期:2009-08-09 11:40:06
孔子的教导非常贴近生活实践。
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忠恕之道都是无价之宝。
或许没有权势,或许没有金钱,但这都不打紧。
重要的是能忍,坐看云起云落,花开花谢。
能忍是福,能忍是境界;
能忍则宽阔,能忍则欢欣。
苦难能使人老练,使人豁达,使人长寿。
-------------------------------------------------
---有研究者指出,‘忍’能致癌。
---孔子反对‘忍’,而主张‘仁’---爱民。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9 20:04:27
作者:linelf12 回复日期:2009-08-09 13:16:42

【卯集上】【心字部】 忠
--------------------------------------------------------------------------------
【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𠀤音中。【說文】敬也。【玉篇】直也。【增韻】內盡其心,而不欺也。【周禮·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疏】中心曰忠。中下从心,謂言出于心,皆有忠實也。 又【六書精蘊】竭誠也。【書·伊訓】爲下克忠。【傳】事上竭誠也。 又不貳也。【詩·邶風·北風箋】詩人事君無二志,勤身以事君,忠也。 又【廣韻】無私也。【左傳·成九年】無私,忠也。【後漢·任延傳】延曰:私臣不忠,忠臣不私。 又厚也。【周語】忠非親禮。【註】厚也。 又【諡法】危身奉上,險不辭難曰忠。 又州名。古巴東郡,唐置忠州。 又淵名。【山海經】忠極之淵。 又叶陟良切,音張。【漢溧陽長潘乾𥓓】彬文烈武,扶弱抑强。龕刈骾雄,流惡顯忠。
孔子他老人家可不是生活在现代。就连“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也是他的后人或学生才提出的。至于“民本”更要等到孟子了
=========================================
---谢谢你提供的资料。
---‘【周禮·大司徒】一曰六德,知,仁,聖,義,忠,和。’
---所谓‘六德’最早见于《六韬》是太公对文王讲的。---
文王问: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者何也?---君主失去民心的原因是什么?
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有的君主之所以失去民心,这是由于他的操行品德不慎所致。人君必须具备六种基本的品德和三件法宝。
文王曰:人君必须具备哪六种基本的品德?
太公曰:
(一,曰仁---富之而观其无犯,富之而不犯者---富有爱民之心而绝不侵犯民众的利益---与大众利益共享---仁也。
(二,曰义---贵之而观其无骄,贵之而不骄者---贵为天子而绝不骄傲自大、骄横跋扈---与百姓同甘共苦---义也。
(三,曰忠---付之而观其无专,付之而不专者---赋予民众自由和福利而绝不独专极权---君爱民,君主以民为天---忠也。
【董仲舒及其以后的伪儒们将‘忠’颠倒为‘君为臣纲’,呜呼!哀哉!】
(四,曰信---使之而观其无隐,使之而不隐者---君主发布了‘大礼-周礼’,而君主没有不守礼的隐情---使礼必践---信也。
(五,曰勇---危之而观其无恐,危之而不恐者---在危险来临之时而没有丝毫的恐惧惊慌---临危不惧---勇也。
(六,曰谋---事之而观其无穷,事之而不穷者---为民谋福利的大计层出不穷,为民谋福利的事业日新月异---放眼未来---谋也。
【富之而观其无犯:
【富有爱民之心,而民众观看不到他有侵犯民众的利益的行为。---仁
【贵之而观其无骄:
【贵为天子,而民众观看不到他有骄傲自大的言行。---义
【付之而观其无专:
【赋予民众自由和福利而民众观看不到他独专极权的言行。---忠
【使之而观其无隐:
【君主发布了‘大礼-周礼’,而民众没有观看到君主不守礼的隐情。---信
【危之而观其无恐:
【在危险来临之时,民众观看不到他有恐惧的言行。---勇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09 23:56:33
作者:fjhsj 回复日期:2009-08-09 22:30:49
强烈支持楼主
让我学习了很多知识,非常详尽。
-----------------------------------------------
---呵呵,谢谢支持,敬请批评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10 08:44:20
6.文王:敏於事而慎於言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先王:文王。
小大由之,【小大/君主。【由:由己;随意。
有所不行。【不行:不可行;行不通。
知和而和,【知:知道。【和1:暖和。【和2:和谐。
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节:制约。
信近於义,言可复也。【复:还;偿还。
恭近於礼,远耻辱也,【恭:恭顺。【近~~~信守。
因不失其亲,【不失:无过失。【亲/亲民:待百姓若侍奉父母。
亦可宗也。【可:适宜。【宗:本;样本/榜样。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君子:文王。
敏於事而慎於言;【敏:勤勉/实践。【事:‘明明德-天下平’之事。
就有道而正焉,【就:造就;【有道:明明德;【正:正直。
可谓好学也已。【好:可以。【学:模仿。【好学:学习的好榜样。
【小大/君主。:
为什么孔子用‘小大’来描述君主呢?---
文王视自己为小民百姓中的一分子,视百姓若父母,鞠躬尽瘁为民众造福,在民众心中,文王象苍天般伟大。
纣王视自己伟大若苍天,视百姓若草芥可以任其宰割,所以他被人民唾弃,在人民的眼里,纣王微小若尘土。
【译文1:
‘大礼-周礼’的作用,以和谐为贵。文王信守大礼以济民,效果完美。
若君主为所欲为,怎么可以呢?文王知道暖和民心而令社会和谐---不以大礼制约君主,亦不可行天下平也。
文王守信近於义,说过的话能兑现也。
文王恭顺百姓如父母,信守大礼,远离耻辱也。
因为文王不失其亲民-爱民之德,可树为做人的样本。
文王食无求饱,居无定所---文王和民众在一起,与民众同甘苦。
文王发奋致力于明明德-天下平,而谨慎自己的言行。
文王造就了爱民之德的正直的光辉形象,真可谓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啊。
【伪儒说: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礼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和’。先前圣君的治国之道,只有‘和’才是最完美的,不论小事大事都靠这个‘和’。
有子曰: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如果有做不到的时候,为了‘和’而‘和’,不靠礼去规范,也不行。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信,只有符合义,说的话才能实现。恭敬,只有符合礼,才能避免耻辱。
有子曰: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要依靠亲属,只有亲属才是最靠得住的。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作为一个君子,不追求吃的饱、住的好;他做事勤敏,说话谨慎,跟着有道之士而学正道,可谓是好学之人。
作者:maojin001  回复日期:2009-08-10 09:26:29
虽然现在看到这些之乎者也就困,但是还是支持一下,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10 10:04:52
孔子说的‘孝’包括生育、教育、尊老爱幼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10 12:41:54
孔子说的‘仁’说的是君主必须要克己爱民。仁,发端乎夫妇恩爱。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10 16:50:20
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为仁’之‘礼’指的是‘大礼-周礼’,而不是‘曲礼-非礼’。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10 18:33:56
作者:mvarxer 回复日期:2009-08-10 17:19:51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10 00:25:35
作者:mvarxer 回复日期:2009-08-09 23:48:17
董仲舒的伪儒确实是抱了统治者的大腿,
但LZ这套从算命拆字来新儒确实不敢恭维!
------------------------------------------------
---俺哪句话是‘算命拆字’?
===========================================================
在古代,儒就是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或者称为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
殷王朝败落,儒失业后只能贩卖他们的知识,所以儒重“礼”。孔子发展了这种思想,便有了儒家。这跟你说的“人需”有毛关系?
-------------------------------
---俺是老农民,孤陋寡闻,请指教:
---是哪本古籍中说‘在古代,儒就是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或者称为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
---呵呵,可不要引用《论语》‘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啊---这句话的意思,老农将有专文解读。
---‘殷王朝败落,儒失业后只能贩卖他们的知识’---请指教:‘他们的知识’是什么?
---秦始皇焚书坑儒---什么意思?
---秦始皇焚书坑制书者!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10 20:49:14
孔子的著作包括:
《大学》、《中庸》、《论语》
《易-彖》、《易-象》、《易-文言》、《-|-翼》(系辞)、《説卦》,等等。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10 23:49:23
作者:mvarxer 回复日期:2009-08-10 21:19:31
在古代,儒就是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或者称为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
殷王朝败落,儒失业后只能贩卖他们的知识,所以儒重“礼”。孔子发展了这种思想,便有了儒家。这跟你说的“人需”有毛关系?
《汉书•艺文志》及刘向《七略》均认为儒“出于司徒之官”。太史公《儒林列传》曰:“秦之季世坑术士”,而世谓之坑需。……类名为儒,儒者知礼乐射御书数。……私名为儒;《七略》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当然刘歆、太史公之流也未必就比LZ才学高!
那么请问LZ的“人需,儒”又是哪本书说的?证据在哪里?
------------------------------------------------
---你说的这几本书,都是汉朝的书,没有一本是孔子之前的古籍。
---刘向《七略》?《七略》作者究竟是刘向还是刘歆?老农不太清楚,请指教。
---据说《七略》已经失传了,不知你是从哪里得来的本子?
---就依你所说‘《七略》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
---‘助人君顺阴阳’---什么意思?
---‘助人君顺阴阳’---帮助君主顺其自然也。
---‘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明教化’指的是什么?
---所谓‘明教化’,就是‘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何谓‘仁义’?
---《六韬》中姜太公对文王讲,君主必须具备六种美德,其中包括‘仁、义’。:
文王曰:人君必须具备哪六种基本的品德?
太公曰:
(一,曰仁---富之而观其无犯,富之而不犯者---富有爱民之心而绝不侵犯民众的利益---与大众利益共享---仁也。
(二,曰义---贵之而观其无骄,贵之而不骄者---贵为天子而绝不骄傲自大、骄横跋扈---与百姓同甘共苦---义也。
---‘祖述尧舜’---什么意思?
---孔子在其著作中宣扬尧舜天下为公的思想---尧舜不传位子孙,不搞世袭。
---‘宪章文武’---什么意思?
---孔子在《大学》《中庸》《论语》中大力宣扬、彰显文王、武王的‘明明德-中庸之道-天下平’。
---‘宗师仲尼’---什么意思?
---‘宗师仲尼’---‘儒’之‘宗师仲尼’!
---‘宗师仲尼’,这句话,彻底否定了你所谓的‘在古代,儒就是专门负责办理丧葬事务的神职人员,或者称为术士。他们精通当地的丧葬礼仪习惯,殷王朝败落,儒失业后只能贩卖他们的知识’---
---孔子之前,根本就不存在‘儒’!更甭提夏-商了。
---‘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这个‘道’指的是什么?
---‘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孔子著书,以重其言,于‘自然之道-中庸之道’为最高。
---太史公曰: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何谓‘术士’?
---所谓‘坑儒’----就是:
---坑杀怀有制书技艺的‘术士---儒’。
---所以,梦中老农说:‘儒-人需’是孔子组织的制书企业的标识。
---‘人需’---孔子时代,只有‘人’字,而无‘亻’。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11 09:18:51
纠正:
孔子时代,只有‘人’字,而无‘亻’。---
这句话用词不妥。我想表达的意思是:
孔子时代,‘人’和‘亻’在字形上无区别。
中国字,有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很多‘字’是由‘词’演变而来的。比喻‘甭’,比喻‘儒’。
孔子先是用‘儒’---‘人需’作为他的制书企业的标识,之后又升华为他的学说的标识。---‘儒’成了‘济民之道’的代名词。
人,不仅需要物质,而且精神、需要信仰。
所谓‘济民之道’就是‘天下平’,就是中庸之道---君主克己中庸,小民反中庸、得自由、无忌惮。
作者:梦中老农  回复日期:2009-08-11 10:46:44
7.文王:贫而乐,富而好礼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贫:贫困---困。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梦中老农审问之: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主语是谁?
‘贫而乐,富而好礼’的主语是谁?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主语是谁?宾语是什么?
‘患不知人也’---此‘人’,何人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学什么?
‘三十而立’---立什么?
‘四十而不惑’---对何事‘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指什么?
【其:上文提及的人---指:文王。
【斯:此---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话。
【之:是。
【谓:说。
【与:心许~~~心愿---‘天下平’之心愿。
【其斯之谓与。:
【文王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话,是说他在琢磨‘天下平’之心愿吗?
【旁证---《大学》曰: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於仁;为人臣,止於敬;为人子,止於孝;为人父,止於慈;与国人交,止於信。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谖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
【《诗-卫风-淇奥》第1节: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瑟兮僩兮。
赫兮喧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数年前读《诗-卫风-淇奥》时,曾反复咀嚼而不得其味。---
‘有匪君子’究竟指谁呢?
他在切磋什么?
他在琢磨什么?
为什么说他既庄严又心胸开阔?
这位集‘匪’与‘君子’于一身者是何等人也!?
【如今对《易经》、《大学》、《中庸》、《论语》融会贯通之后,再读《淇奥》,则豁然大悟矣。
【《易经》被彻底打乱了顺序。《论语》则被割裂分散成可以随意解读的‘语’,而阉其灵魂‘论’。
【《诗经》也被做了手脚,《淇奥》原本属于《大雅-文王之什》,而被移植于《卫风》之列。
【《淇奥》作者:文王。
【淇奥:大河东拐,渭水、洛河流入黄河的交汇处---纣王囚禁文王之地:羑里。
【瑟:庄严。
【僩xian:心胸开阔。
【赫:显赫。
【喧:威仪。
【谖xuan:忘记。
(《大学》:瑟兮僩兮者,恂慄。)
(恂:相信/信仰。慄:志坚。)
【瞻彼淇奥---望着窗外两水交接的奇奥景观,
【绿竹猗猗---看着水边的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被当着匪徒囚禁在此的君子,
【如切如磋---心中却在切磋造福天下的道理,
【如琢如磨---琢磨脱困以后平天下的大计。
【瑟兮僩兮---虽然身受磨难,却庄严依故,心胸开阔、信仰坚定。
【赫兮喧兮---威仪凛然的大丈夫啊!
【有匪君子---虽然成了阶下之囚,
【终不可谖兮---却始终不忘‘天下平’,不忘造福百姓的远大理想!
【译文:
子贡曰:用‘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评价文王;何如?---文王被困羑里时不向纣王谄媚屈服;当周邦富强之时文王也不骄傲放纵自己。---这样评价如何?
孔子说:也行。未若说文王乃‘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文王被困时,依然乐观地规划‘天下平’之大计,周邦富强时,依然克己爱民信守大礼。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文王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句话,是说他在琢磨‘天下平’之心愿吗?
孔子说:
子贡啊,现在开始可与你谈论《诗》矣,《诗》告诉我们以往的历史,从而让我们知道从历史中走出来的人是谁。
读《诗》,不患人之不已yi知;患不知人也。---读《诗》,不担心读者不停止思考,只忧虑读者不知道《诗》中所记何人。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文王的济民之道;
三十岁确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四十岁则毫不疑惑人类的终极社会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仁爱、自由平等、至善至美的社会---天下平;
五十岁前坚定了宣扬‘明明德-天下平’的历史使命,便著《大学》《中庸》《论语》,歌颂文王的济民之道;
六十岁以后,待我的阅历丰富了、知识丰厚了,对自己的论说听了耳顺,便可以注释《周易》了;
七十岁以后便可能从心所欲地讲解自然之道-济民之道,而不违逆自然规律。
【伪儒说: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人,贫穷时而不谄媚卑屈,富贵时而不骄横跋扈,这样可以吗?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可也。未若贫而乐(乐则心广体胖而忘其贫);富而好礼者也(好礼则平安处善不被穷人仇视)。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我懂了,义理无穷啊。正如《诗》中所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就像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就像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精益求精也。【批曰:朱熹等不解释‘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啊,始可与言诗已矣!---你的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啊,可以举一反三了---听了我以往讲的话,就知道我还没讲出的话了。
(朱熹注:往者,其所已言者。来者,其所未言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ji知,患不知人也。---
---不忧虑人不知道自己的人品如何,而忧虑不会识别人之正邪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而入大学;三十岁有以自立;四十岁时,于事物之所当然,皆无所疑惑;五十而知穷理尽性也;六十而耳顺,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越法度之器。
加入收藏夹
复制给朋友
分享到外站谷歌书签嘀咕QQ书签新浪微博百度搜藏开心网雅虎收藏人人网Delicious白社会MSN空间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