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冤录2粤语:戒读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2:57:40

戒读书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里看见一本名为《读书毁了我》的散文集,作者是美国的琳莎·施瓦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当时以为不过是哗众取宠之作,也没有深究,只是随手翻了翻又放回原处。过了些日子,我个人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事情,使我开始认真审视起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来。

 

我不知道在我周岁的时候家里是否让我抓过周,不过想来这是不会有的。因为抓周之类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才会做的事,何况我父母亲不懂得,他们都是地道的农民,即便真的让我抓了,要是象贾宝玉那样竟把一个胭脂盒紧紧抓在手里岂不让他们大失所望?我写这些只是想说明我的喜欢读书并非沿于祖传,我家祖上世代佃农,为求生存,几辈人搬过十多次家,从来没有出过一个读书种子,更没有“耕读继世久,诗书传家长”的观念和传统,因此我的爱好读书找不出遗传或家世的原因来。如果真要对这种近乎先天的嗜好做出解释,那就只有求助于佛教的轮回转世说,或许上辈子我是一只书虫,经过累世的修行终于得成人身。

 

以前,确切地说是小时候所受的教育都认为读书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孔夫子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自不必说了,还有顾炎武的“开卷有益”说,被引用得最多的要数高尔基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然,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读书最直接最功利的因素是为了跳出农门,寻求一个好的前程和未来。我的父亲没有多少文化,但见过些世面,与一般的农民不同,他把读书看得极重,对子女的学习从来都舍得花钱,又加之我的爱好,于是一路从小学读到大学,工作后仍然如故。其实认真说来,我并不认为读书是一件多么高雅的事,它纯属个人爱好,与一般的喜欢打麻将,上舞厅并没有多少不同,当然它至少不是不良嗜好,与吃摇头丸和吸海洛因不可同日而语,因为它不危害社会。任何一件事物,只要沉溺其中,就会越陷越深,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曾说自己好文艺如耽嗜欲,我的读书也庶几相似,记得曾对一位朋友自嘲说:见了好书比见了漂亮女人还动心。朋友菀而一笑不置可否。进入社会后,朋友的价值取向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平日读的也是一些经世致用的书,忙于考托福,MBA,对于我们以前共同感兴趣的东西日渐疏远了,这使我感到些许的怅惘和落寞。

 

真正使我对读书的价值和意义发生怀疑和动摇是因为读了一些知识分子的反思,我指的是人文方面的知识分子,搞理工之类是不在此列的。季羡林老先生在文章中多次抱怨说:是造化老儿把他拔弄成了一个知识分子,并且表示,如果有来生,再也不当知识分子,即使做引车卖浆之流也心甘情愿,其语气之决绝不庸置疑是戏言。在中国当知识分子,其中的隐曲和苦衷也只有季老心里才最清楚。如果说这样的抱怨出自经历了太多苦难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还可以理解,那么同样的声音来自纪晓岚就值得深思了。纪晓岚,这位风流绝代,经常行走在皇帝鞍前马后,生于盛世,宦海无波的大才子,在《阅微草堂笔记》之后留却下了这样一首牢骚满腹的诗:平生光阴坐消磨,纸上烟云过眼多,拟筑书仓今老矣,只应说鬼似东坡。其中所流露出来的对于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也就是儒家所谓的“士”)的人生价值的怀疑溢于言表。几千年来,知识分子,也就是读书人的人生悲剧一直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上演。屈原自沉于汩罗江,秦始皇焚书坑儒,历朝历代连绵不断的文字狱,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最惨烈后人争论最多的也许要算明代的方孝孺。这位迂阔而又硬气的台州人,因为不愿替篡位的明成祖朱棣写诏书而被处以磔刑,临刑时仍然大骂不止,直至气绝。曾有人劝朱棣,如果杀了方孝孺,则天下的读书种子绝矣。从内心来说,明成祖是不想杀方的,然而威严不可侵犯的皇权岂容一介士人挑衅,于是杀无赦且株连九族。方孝孺和他亲朋师友几百人的鲜血不知寒了多少读书人的心,在有明一代很长的日子里,多少读书人都活在这血的阴影里,噤若寒蝉。方孝孺本可以不死,明成祖也可以不杀方,然而历史的悲剧就这样铸成了。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的中国读书人,他们的人生悲剧除了时代的原因,根子还是在我们的文化本身,包括后来自溺的王国维,老舍。我不知道这样的悲剧是不是还会重演,但愿不会。自古以来,称王称帝者多不读书,唐朝有人作诗讽刺秦始皇说: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而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是乞丐出身。一位伟人在翻检了历史之后以总结的口吻说道,历史上的皇帝当得好的大多没读什么书,而知识分子皇帝往往不怎么样。按民间通俗的说法,哪朝哪代的开国皇帝不是大盗?相反,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洪秀全是读了几天书的,但太平天国的结局人所共知。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之,待扫清六合之后,治理天下还得依靠读书人,统治阶级和读书人的矛盾似乎是历史的必然,因而读书人的悲剧也似乎是历史的宿命了。

 

个人的体验也使我越来越发现读书的弊病。只要不是专治《厚黑学》之类,书读得多了往往容易钻牛角尖,把现实理想化,不愿或不善与人相处,逐渐转入内心世界,就象蚕一样用茧把自己和世界隔离起来,说到底,读书也会使人走火入魔的。许多人都喜欢从形而上的原因去分析诗人海子的自杀,但他的朋友同为诗人的西川却从生活中找到了更为真实可信的证据:与现实隔离,沉溺于书的世界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书读得越多越孤独,在灵与肉分裂的痛苦中终于选择了死亡。虽然从佛家的价值观来说,死亡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种解脱,但如果是因为读书导致了这一结果无论如何都应该说是一个悲剧。我还发现,好读书的人都是有些迂的,不会溜须拍马,不善曲意逢迎,这种人注定当不了官的,如果真当了官一定是个清官,而且那官必定当不长也当不大。因为水至清则无鱼,经济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劣币驱逐良币,古谚又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去翻一部二十四史,贪官多而清官少。好读书的人也注定发不了财,因为心思不在钱上,凡事喜欢较真,不会作奸更不会使诈,而商场犹如战场,孙子说:兵者诡道也,不懂此道蔫得此利?因此,书生无论从政还是经商成功者鲜少。如此说来,读书何用?还是引琳莎·施瓦茨的话:在所有这些活动中,读书赚不回大把的钱,赢不来热烈的掌声,也没有欢乐和安慰可以传达给别人。它唯一可以赠予的就是对于思维的愉悦练习。

 

你想读书吗?如果你不想发财,不想当官,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那么喜欢读书未尝是一件坏事。否则,你最好还是远离书本,确切地说要象戒烟一样戒掉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