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哪的人:饮食南与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6:44:47

饮食南与北

  □喻 云

  早几年在南京工作,去杭州出差,下午返回南京时在车站等车,肚子有点饿便买了一只杭州大包,一只吃下去,觉得真饱,连晚饭也没有再吃。当时想,江南吃食精细小巧,可包子怎么会这么大?是否跟南宋迁都有关?后来去常熟,在茶楼吃松茸面,对面一桌的客人叫的是大碗面,那碗大得出奇,跟西安人吃羊肉泡馍那只碗有得一比,这哪是江南的做派!只是那面条依然细如发丝,又岂能与陕西粗如腰带的面条相比?

  一张山东厚锅饼的坯子能把平底锅占得满满的,味淡的那种不用油,色白,又厚又硬,买一个回家,五口之家一顿吃不完。去上海,也是买大饼,显然名不副实,在山东厚锅饼面前明明只能称小饼!在上海真正的小饼是蟹壳黄和一口酥。当然上海也有较大的饼,那就是面衣饼,也叫铜锣饼,跟北京的油饼相似,但这几年我去时怎么找不到面衣饼的踪迹了。

  前几天晚上候车时,一辆带玻璃房子的三轮车停下,车厢内亮着灯,隔着玻璃可见其内拖把似的东西,凑近了才看出是卖天津十八街大麻花的。好大的麻花,可以砸死鸡羊!再看我们南方的小麻花,太渺小了,简直是大象面前的小松鼠!江南有绉纱馄饨,让北方汉子来吃,只能塞牙缝。还有苏州的“豆芽塞肉”,将豆芽细梗剖开,塞入鸡肉糜,多花工夫啊,苏州菜的精细由此可见。此前去苏州十全街上的老苏州菜酒楼,那玫瑰方糕堪称小巧玲珑。广东早茶中的虾肉烧卖所装的蒸笼也很可爱———一笼只能装三只。

  南北饮食形成强烈反差:小巧精致与硕大粗犷。我立马想到嵊县越剧与河北梆子,想到苏州评弹与陕西秦腔。我在十全街一家饭店吃豆瓣酥(一种馅料为蚕豆泥的芝麻小饼)时联想的便是徐云志的“糯米腔”;在西安吃羊肉泡馍时联想的便是铿锵的秦腔,前者缠绵,后者振奋。难怪江南人钟情黄酒,北方人则酷嗜白酒。

  南方人体格弱小性格内向,北方人体格强健,性格外倾。性格上的细腻影响着饮食上的精致;性格上的阳刚影响着饮食上的粗犷。北方喝酒讲究“一口闷”;南方人喝酒则喜欢慢慢品,所谓的“咪”———两种完全不同的节奏。出现截然不同的南北文化,艺术上的差异也就不奇怪了。饮食也是一种文化,同样有差异。我们很难评说谁优谁劣,你喜欢越剧,不能说秦腔不好听,各有所长,各有所爱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