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城改变了世界历史:陈萨:活得太现实很无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4:14:55
2000年一场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让冠军李云迪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但取得第四名佳绩的李云迪同门师姐陈萨在并不高调的露面后便远离了公众视线。

   一晃7年过去,当朗朗代言奶粉广告播得不亦乐乎,李云迪出席金马奖颁奖仪式大赞汤唯为他带来灵感时,陈萨正静静坐在斯坦威琴行里给喜爱她的人上一堂“音乐哲学课”。

  “我实在不够八卦”

  普通人看来,陈萨的名字可能不像朗朗和李云迪那样响亮,但在国际上她的分量不亚于以上两位同辈钢琴家,同他们一样杯评价为“中国钢琴的领军人物”。

  拍摄时不少爱乐人认出了陈萨,更有男乐迷驻足琴行,逡巡了整个下午在拍摄快结束才离去。但其间并没人打扰她,更不用提签名、尖叫等追星族标准动作,大家都站在摄影灯制造的阴影中,凝望着她和身边那架施坦威钢琴。

   在北京见到陈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刚结束日本的巡演,又要录制中央电视台新年音乐会,忙里偷闲接受了采访。艺术家的生活总是神秘而令人向往的,他们在台上风光无限,而台下的生活状态却鲜为人知。但你很难把生活中的陈萨和一个旅居国外10年,28岁的女钢琴家联系起来。娃娃脸清水芙蓉,黑色长发清汤挂面,朴素大方的白针织衫配上棕色小夹克,看起来就像个音乐学院的学生,但巴山渝水天生的白皙皮肤和古典气质还是让她很容易从人群中跳脱出来。

  有一连串的问题想问陈萨,包括她在国外生活的酸甜苦辣,包括她和傅聪、“钢琴的女大祭司”阿格里奇等世界级大师的交往,并期待着听到和她琴声一样引人入胜的回答。但事实是,简单的回答可能会让不少读者失望。她说自己是个幸运儿,因为16岁时成了国际难度最高的英国利兹钢琴比赛最小的获奖者,直接拿到了一笔“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花”的奖学金来到英国。尽管在国外的头两年根本不会做饭,天天以巧克力冰激凌等甜食果腹,但并不觉得苦,反而乐哉哉的。问她国外的好吃的好玩的,她就是一句中餐西餐都好吃,唯一绞尽脑汁回忆起来的具体东西就是中国驻英使馆工作人员心疼她,给她改善生活擀得“面片儿”。她也坦言,很多记者都对她的回答失望,因为没有说出大家期待的东西,自己实在不够“八卦”,事实也的确如此。当被问到和国际级大师交往的趣事时,她认真地想了好一会儿,说:“都是专业上的东西,你确定读者有兴趣听么?”

   精神化的生活方式

   突然发现陈萨有些像《射雕英雄传》里的小龙女,多少有些超凡脱俗的意思,但她绝不是故作清高,而是职业选择使然。

   陈萨说,自己也没有办法,古典音乐本来就是和不存在的事物打交道。既然选择了,生活方式也比较偏于精神化,如果用现实衡量这种生活方式很可怕。但她喜欢生活有梦想,有幻想,有另外一个精神空间。“个人观点,活得太现实是很无聊的,逛街购物,吃喝玩乐也是很快乐的,但仍然觉得会缺少一部分东西。”

   十年磨一剑,2005年陈萨正式开始了苦旅似的巡演生涯。每个月要开4,5场音乐会,一年中大多数时光都是在飞机——酒店——音乐会三点一线的生活中度过的。不巡演时,就在为下一场巡演做积淀和备新曲,每天至少保证3到4小时练琴时间。按她自己的话说:“钢琴是艺术和体育的结合,手指要在运动中才能传达想法”。即使这样,她仍不满足。一进琴行大门她就指着墙上俄罗斯钢琴大师Sokolov的肖像说:“他是活着的钢琴家中我认为最棒的,现在已经60多岁了,还是每天8小时练习。”
对于一个年轻女孩来说,今天在新西兰的剧场面对陌生的观众,明天又要上路,独自赶往美国的音乐会,个中甘苦可想而知。每次音乐会之后陈萨都会兴奋过度,必须靠安眠药入睡。如果是连续密度很大的巡演,演奏完吃药,睡觉,起床练琴,再演奏,这样的情况连续两三天以后,就会觉得够了。她也会时常莫名其妙的感伤,有时甚至半个琴键都不想碰。但选择“精神化的生活方式”,收获很大层面也是精神上的。陈萨说,不管她在哪里演出,经常会有一批“铁杆粉丝”四处追随;有时她在飞机上,会突然收到来自陌生人的生日祝福;一次在英国演出时,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送给了陈萨一件珍贵的礼品:一部上百年历史的精装《莫扎特奏鸣曲全集》。在给陈萨的信中老人写到:这是我很珍贵的收藏,但您更应该拥有它。“那种温暖尤其在旅途当中会让我有家的感觉。他们让我觉得存在的价值不完全是在大庭广众下演奏,更多的是为了有一些真正在乎你的人在继续着这个事业,是一种精神交流。”

  尽管陈萨对自己的选择并不后悔,但现实中还是要面对不少让她无奈的事。2003年,当她精心准备了一年的专辑《肖邦印象》在市场售出几百张后,便被发行方JVC唱片公司收回,至今再没了下文。陈萨说,现在所有录音公司都面临破产,古典音乐受到流行音乐很大冲击。包括美国大型音乐连锁店Tower Records古典音乐专卖区,已经从很大缩减到没有。录音公司在古典乐受到排挤的过程当中会做很多调整,各中原由自己也很无奈。“不过也没什么遗憾。我还在发展,以后录的会比那时好得多。”

  “我是个幸运儿”

   陈萨笑起来很甜,眼角眉梢却藏着一丝忧郁。似乎暗喻着她台上光辉之外的某些故事。

  陈萨出生在重庆,父亲是圆号手,母亲是芭蕾舞演员。陈萨曾说,在没有出世的时候,爸爸就放很多的古典音乐给妈妈听,所以出生以后她只要有音乐就会安静下来,现在依然如此。因为父母都是军人出身,不希望陈萨具有女孩子天性中的许多弱点,比如撒娇、缺少毅力、怕困难等等。儿时陈萨的性格很像男孩,以至于她居然用“混蛋”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童年时代。她曾经带着一群小兄弟拿上装满石头沙子的杯子,下到和自己打架小孩家的汤锅里。请家长,罚站,乱画同学衣服更是家常便饭。最让陈萨记忆犹新的事迹是她幼儿园时的一次遭遇。“当时我特别喜欢班上的一个小gentle man,他那么可爱,像个小芋头,那是我的第一次恋爱。有一天我偷偷亲了他,他魂都没有就吓跑了。当时最好的朋友是个小女孩,居然把这事告诉了老师。结果当然上纲上线,还被妈妈打。可能这是我小时候喜欢和男孩玩的原因,因为被女孩背叛过。”

  陈萨说,当时周围的生活环境都不能理解她单纯和自由的天性,唯独父亲能管的住她,因为父亲是最理解她的人。“父亲是家里的最高领导,母亲是执行者。他们对我的教育是有方的。如果我完成了练琴任务,他们就会带我回昆明外婆家玩作为奖励。但小孩总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有时父母就会让要好的邻居敲门来督促我练琴。如果不学音乐的话,我可能完全是一个坏孩子,可以说,是音乐拯救了我。”

  当谈到父亲的时候,陈萨的大眼睛睁得更大了,拼命盯着远方,仿佛在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立刻意识到父亲在她12岁去世对她意味着什么,生怕说出了什么伤害她的话。她却直言不讳地说没关系,因为生活和音乐同样需要真实,她是不会逢场作戏的人。“我生活最大的转变不是出国,而是父亲的去世。那一天后生活完全不一样了,妈妈说如果没有我,她都可能轻生。我的父母是恩爱得让人嫉妒的类型,我的婚恋观也和家庭有关。很长时间我和妈妈都互相支持,‘与生活抗争’……”尽管陈萨并没有讲述很多父亲去世后的细节,但能看出这件事在她心上打下深深的烙印。“现在的小孩太幸福了,我并不是不希望他们幸福。太幸福了是会有幸福病的,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太多的东西都在身边随手可得,就会没有自省的过程。虽然父亲去世是很不幸的灾难,但不是任何人的错。痛苦的经历是福,这很有道理。我是个幸运儿。”
不要随波逐流的爱情

  童年不幸的家庭经历让陈萨把钢琴作为自己心声宣泄的出口,这种的执著也让她的钢琴演奏事业一帆风顺,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没有过低潮期。

  “2000——2001年可能是我最低潮的时候,那时面临和男友分手,对我打击很大。有些女孩拿的起放得下,就好受一些。如果一根筋,比如我这样的,就很痛苦。我是追求爱情和感受的,但并没发现要换成不同的人才可以达到,也可以在现有的关系中找到灵感和选择。”

  前男友王笑寒是陈萨留学德国时同一老师门下的同学,也是和陈萨一样在美国范?克莱本钢琴大奖中取得名次的青年钢琴家。可能正是在专业上的志同道合和互相倾慕让他们走到了一起,从她排列满满的演出安排表可以看出,两人在过去几年中有过多次密切合作的音乐会。陈萨由衷地说,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现在大家仍然是好朋友。“都不是坏人,分手也不是因为他是搞音乐的人,并不是因为背叛性的东西。只能说我们在同一个时间想得不是同一个问题,我觉得是爱情观不同。而且当时太小,交流层面也不会这么大,只能说错过了。”但陈萨仍然有痛苦,还会回去想。有时候朋友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也让她产生疑问,是不是可能听之任之,随遇而安,走到哪儿算哪儿,最后答案是No。“因为你不是那种人,所以不能过那样的生活,尤其是你不是随波逐流的类型,没必要强迫自己混入大众。”

  陈萨说,现在自己的爱情已经有了新目标,但演奏家生涯肯定会对恋爱有影响,对双方都是一个挑战,需要双方都包容,有耐心和信念。尽管她对现在的生活状态很满意,但是仍然希望未来在从事有说服力的音乐事业的路上,还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绝对不想当一个男人,但你不知道这样一句话需要做多大努力。你可以在各种地方找到喜欢你的人,但是真正的幸福是很挑剔的,很默契的感觉,没有硬件条件。”

  采访后记:

   听陈萨说话,有点在像听老师讲艺术哲学,但这些东西完全是她在从艺路上个人的感悟和创造,并非来自教科书。她说,艺术家倾注心血写下的作品,被传了那么久,就需要你和无形中的东西对话,揣摩另外一个人的精髓。由于长期的海外生活,陈萨口音自然掺了洋味,比如她的口头禅是“你知道”,脱胎于英文口语常说的you know。但她说自己的原则和本质还是中国的,看不惯外国人推销自己,也看不惯中国人为了融入异国把自己变得比外国人还外国。

   但陈萨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她也看娱乐新闻,也会对Tom Cruise的老婆发表评价,还对化妆师用的Mac粉饼和植村秀颇感兴趣。陈萨内地经纪人张克新说:“其实生活中陈萨是很感性的人,可能她很少投入精力在应付媒体上,才会让你们之间的对话认真地像‘上课’。古典音乐一夜成名经常是种假象,扎实作音乐对陈萨和她的乐迷更有意义。”

   问了陈萨一个很傻的问题,若当年她和李云迪肖邦比赛的名次调换一下,现在会是什么状态?回答自然是无法想象,但她很自信:“我认为我已经达到了一个层次,如果和我心目中的大师比,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但和同龄人比,我不一定按照世俗眼光或数字来评价。”

  其实我暗自庆幸,幸亏她不是冠军。明星易得,宁静而美好的女子复难求。

   陈萨获奖简传:

  陈萨出生于重庆,她九岁跟随但昭义教授学习。1994年陈萨获得中国钢琴比赛青年组第一名。1996年,她作为最小的参赛者获得的英国利兹钢琴比赛的第四名,标志着她的国际演奏生涯的开始;2000年,她获得了杜德利千禧年比赛的第二名;在乔凯音乐学院,她曾获得1996年斯班瑟?邦尼纪念奖、2000年金奖协奏曲比赛银奖和水晶奖杯和贝多芬比赛第一名等。2000年10月,她获得了波兰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第四名,同时还获得波兰舞曲特别演奏奖。她在第十二届范?克莱本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水晶大奖后,更加确立了她当今世界杰出钢琴家的地位,同时也使陈萨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在三大顶尖钢琴比赛中均获奖的钢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