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日结临时工:初中作文“三维训练”思路与“三环节”教学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0:32:23

初中作文“三维训练”思路与“三环节”教学法

作者:葛 新


  长期以来中小学作文教学主要使用两种模式。新课程改革前普遍使用“文体技法”教学模式;目前普遍使用“内容情感”教学模式。(李海林教授等称之为“公式主义”与“直觉主义”)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没能改变大多数中小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写不出好作文的现状,作文教学至今仍然是语文教学的瓶颈。课程改革呼唤新的作文教学思路、教学模式、教学体系。
  近几年来,我在借鉴众多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初中作文教学进行了系统的实践研究。探索出了一种新的作文训练的思路——“三维综合训练”;构建了一种新的作文教学体系——“三维综合训练体系”;总结出了一套落实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三维训练”之“三环节”教学法。
  
  “三维训练”思路
  
  “三维”是指写作的三个方面,即“内容材料与情感认识”“写作知识与技法”“写作能力与表达”。概括为:内容与认识、知识与技法、能力与表达,简称“三维”。“三维训练”即指作文教学从“内容材料与情感认识”“写作知识与技法”“写作能力与表达”三个维度进行指导和综合训练,简称“三维训练”。
  它是将“内容材料的发掘与情感认识的提升”作为写作训练的第一维,也就是首先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并且对这个“内容”有客观的认识;在学生有了要写的内容后再指导写作知识与技法,即第二维训练;最后在作文的修改环节进行语言表达等的提升训练,即第三维训练。其基本程序是:“写什么(内容与认识)—怎么写(知识与技法)—怎么写好(能力与表达)。例如,写“家庭生活”,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家庭生活有哪些事可以写”并对这些事有正确的认识;再教学生“怎么写这些事”;学生写出初稿后教学生修改,指导提升语言表达等。
  之所以从“三维”的角度进行综合训练,且把“内容与认识”作为第一维来训练,有它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首先,从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佳作。怕的主要原因是没内容可写。写不出佳作的原因是或没好内容可写,或认识不到位,或语言表达过于平淡。好的作文应该是:内容好(言之有物、认识客观、情感真实),结构清楚,语言有表现力。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出好作文必须首先解决“写作内容与认识”的问题。
  其次,从30年来作文改革几大“流派”的经验来看,无论是重视“思维”的“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还是重视“过程”的“作文三线并行”写作训练模式等都是作文的综合训练(见《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1日第五版)。综合训练是作文训练的科学之路。然而,就其不足来看,大都没有从“写作内容的发掘”与“学生思想情感认识的提升”着手训练,也就是没有从写作的“根本”上入手。因此,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出写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这一理念也要求写作教学必须重视“写作内容与学生的情感认识”。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训练”呢?我总结了一套“三环节”教学法。
  
  “三环节”教学法
  
  我把一次完整的作文训练分为三个环节——“写作导航”“创作实践”“作文评改”,一般安排三个课时,每个环节一课时。
  第一环节“写作导航”,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包括两方面:一是“写作内容材料”与“学生的思想认识”;二是“写作知识与技法”。落实“三维”中的“内容与认识”“知识与技法”两维的训练。
  
  (一)“内容与认识”导航
  “内容与认识”导航就是围绕写作专题启发学生发掘哪些事(材料)可以写,并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这些事。启发引导的方式有多种:如“短文+主题活动式”“分步引导交流式”“问题导引式”。
  1.短文+主题活动式。一般是教师根据每次作文的具体情况,结合写作理论经验与阅读教学内容等精心设计一段启发性“短文”,来开启学生的记忆和思维之门,把学生的生活经历、阅读经历、情感经历由点到面地链接起来,从而引导学生打开“作文材料库”。然后,通过“主题活动”让学生对“内容材料”进一步发掘、筛选、提炼。
  “主题活动”是围绕作文专题设计的发掘材料、提升认识的训练活动,方式有讨论、交流、评价、书写、讲述等等。目的是通过交流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彼此能够得到更多的启发,找到更多更好的写作材料,对要写的材料有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
  比如写“校园生活”,在短文引导后可设计下面几个“主题活动”。
  (1)回忆校园生活
  你在学校里受到过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吗?你当时有怎样的心理感受?把事情和感受写出来。
  (2)班级交流
  某次校园活动中(运动会或元旦联欢会或春游等),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或什么场景?当时的心理感受怎样?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
  校园生活,有留给你记忆深刻的事情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3)畅想校园
  想一想,说一说,你心目中理想的校园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2.分步引导交流式。从不同的方面分步引导,学生边思考,边互动交流,逐步发掘和认识写作材料。例如,写“讲述爱的故事”这篇作文,学生可能一下子打不开思路,找不到“爱的故事”,教师就以学生阅读过的文章或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为由头,分几个方面进行引导:(1)家庭亲人的爱,如《小巷深处》;(2)学校老师的爱,如《我的老师》;(3)同伴的爱,如《我的同桌》;(4)社区的爱,如《邻里之间》;(5)社会的爱,如爱心大使丛飞;(6)世界各地的爱,如印度洋的海啸。
  这样从六个方面启发学生想一想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爱的故事,一部分学生就会被启发起来,讲出类似的爱的故事;有学生讲,其他学生受到启发,也有了“爱的故事”。学生们在课堂交流这些“故事”的时候,教师在认识上再给予适当引导。这样一来写作材料与认识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3.问题引导式。当写作的内容学生非常熟悉,很容易找到写作素材时,设计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发掘与认识写作素材。
  “内容与认识”的导引是“三维训练”中的第一维,是整个作文训练中最重要的一步。以上三种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二)“知识与技法”导航
  在学生有了可以写的材料以后再教他们“怎么写”。也就是落实“三维”训练中的第二维——知识与技法。
  教怎么写,不是面面俱到,一次到位,也不是每次写作都重复以前的技法点,而是在学生知道了写作的基本方法后,每次重点训练一两个“写作知识点”或“写作技法点”。“知识点”“技法点”的选择是结合每次写作的具体需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螺旋式上升的原则。比如上面所举的写“家庭生活”的专题,所训练的“写作知识与技法”是“记叙的要素”;写“校园生活”时训练的是“记叙的顺序”;写“爱的故事”训练的是“细节描写”与“融情于叙”;写“山水风景”训练的是“景物描写”与“融情于景”……具体落实的方法是将“知识点”或“技法点”讲解清楚,或通过例文让学生体会品味,或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实践操练。
  这样一个“写作导航”完成后,学生写作就不再感到困难了——他们有要写的内容了,也知道该怎么写了,于是可以自然地进入第二个环节——“写作实践”。
  这个环节是学生根据写作训练的要求进行创作实践。
  “写作实践课”一般教师要交代清楚写作范围、写作目标、写作要求、参考题目、写作过程等。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写作训练纸,设有作文修改空间,为学生的修改提供方便。“三维训练”目标中的语言表达训练,是先在这课时让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写作实践,而具体的语言训练指导放在第三个环节“作文评改课”来落实。
  这个实践环节,让学生根据要求在一课时内完成写作。把它放在课堂上来完成,一是使学生的思路相对集中,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写作;二是有“一课时”的时间限制,能锻炼学生的写作速度;三是避免作文的抄袭。
  第三环节“作文评改”,也是作文训练的最后一道“工序”,一般在学生写完作文后的下一周进行。
  主要任务是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生怎样把作文改好。具体目标:一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二是教学生怎样修改作文及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三维”中的第三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重点是在这一环节落实的。
  “点评”以表扬优秀,激励兴趣为主。表扬的面要广,一篇作文哪怕只有一个句子写得通顺,也要当着全班同学朗读出来,肯定它写得好。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在修改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认识水平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修改过程中应关注内容与认识、结构与思路、语言表达三方面的问题。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提升语言表达。
  通常的方法是选择一两篇选材还可以却没有写成“佳作”的学生作文,先将原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来分析它为什么没有成为“佳作”,让学生修改,看看能不能修改成“佳作”。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将局部“改良”,却修改不成“佳作”。这时,教师出示自己修改过的这篇作文,让学生“读过”“体会过”后再讲解每一处为什么这样修改,让学生具体地感受写作中思维的运行过程、语言的推敲锤炼,直观感知衬托、铺垫、渲染等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在学生对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有了形象性的感知后,再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进行书面语言加工,力争把自己的作文提升成“佳作”。其目的就是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写作的概念术语,还要让他们“体会”到一篇作文究竟是如何成为“佳作”的,真正体验修改作文的过程。
  以上三个环节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三维”的落实各有侧重又密不可分。内容、技法、语言表达本是作文的一个整体,不能机械地理解“三环节”教学法。它是一个三个课时、三个步骤、包含写作指导—实践—评改三个内容的作文综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