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乡mp3网盘下载:“沃森”赢了比赛 人类赢了科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4:54:18
“沃森”赢了比赛 人类赢了科技
中国研究人员成为美国以外主要研究力量之一
本报驻美国记者 陈一鸣
《 人民日报 》( 2011年02月18日   22 版)
2月16日,超级电脑“沃森”以77147美元得分的绝对优势,在“危困!”节目中击败两名人类对手,连续上演了3天的“人机大战”终于以“沃森”的胜出而尘埃落定。
“危困!”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收视率极高的一档竞答节目,比赛规则是答对得分、答错扣分,参赛者为了避免扣分,也可以对拿不准的题目选择不答。节目中的问题涉及历史、文学、时事、政治、艺术、电影等多个领域,需要参赛者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分析能力,得分以“美元”来计。无论“沃森”还是人类对手,都不可借助互联网和场外帮助。
“智力”很发达  脑袋“缺根弦”
此次“人机大战”中共有3位选手,个个身手不凡:超级电脑“沃森”是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研发的一套计算机系统,名字来源于该公司100年前的创始人之一托马斯·沃森。90个IBM Power 750服务器和16TB的数据存储容量,使“沃森”在分析问题时能够运用多个数据源,在几分之一秒的时间里给出答案,而且能“听懂”人类的语言;肯·杰宁斯曾在“危困!”2004至2005年赛季中连胜74场,打破了历史纪录,赢得了250多万美元得分;布拉德·鲁特尔是“危困!”单人参赛者中累计赢得分数最高者,共赢得320多万美元得分。
经过激烈的比赛,最终超级电脑“沃森”赢得77147美元得分,把获得24000美元得分的杰宁斯和21600美元得分的鲁特尔远远抛在了“脑”后。根据节目规则,冠军“沃森”得到了100万美元奖金,亚军和季军的奖金分别是30万美元和20万美元。不过,杰宁斯和鲁特尔各将自己奖金的一半捐给了慈善机构,而IBM公司则捐出了“沃森”的全部奖金。
为了赢得比赛,“沃森”的“头脑”事先已被无数的字典、词典、百科全书以及设计者能够想到的各种知识武装起来。此外,“沃森”还具备从错误中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分析同一个类型问题的题目和答案,逐渐摸索出最佳的思维路径与方式。尽管“沃森”闪电般的思维速度和海洋一般的渊博知识令人类难以望其项背,但它的脑袋还是“缺根弦”,遇到题目中的同义词、双关语、讽刺口吻乃至谜语时,便失去了思考力。
不与人为敌  要为人造福
首席设计师费卢茨在谈到“沃森”遇到的挑战时说,IBM公司的计算机“深蓝”在1997年击败了世界顶级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但国际象棋比赛有着既定的规则,计算机可以靠快速算出行棋路数而成为比赛的赢家,而“危困!”节目则真正需要运用“智力”来解决问题。
IBM公司从2007年开始研制超级电脑“沃森”,并在2009年4月首次宣布将派其上阵,与人类展开一场智能比拼。据报道,有多位来自IBM公司中国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参加了对“沃森”项目的研发,负责为“沃森”采集、分析和运用各种结构化的知识,并利用结构化和高可靠的知识提供问题解答,把那些让系统听起来“愚蠢”的答案排除在外,并帮助“沃森”提高“学习能力”。中国研究人员成为该项目在美国本土以外的主要研究力量之一。
项目研究小组组长戴维·费鲁奇曾表示,该项目研发的关键在于,“沃森”需要先将人类的语言转化为计算机语言,然后分析出答案,最终再以人类的语言回答。“沃森”在场上的表现显示,其语言转换、问题分析和作出回答等程序可以在数秒钟内完成,具备了足以挑战人类才智的能力。
尽管“危困!”节目的顶级高手在“人机大战”中败下阵来,但这场比拼的最后赢家无疑是人类。IBM公司开发这套智能系统的真正目的不是“娱乐大众”,更不是“与人为敌”,而是着眼于商业和工业乃至城市管理等用途,让“沃森”的一身本领用在医疗、法律、金融、客服等领域,为增进人类的福祉效力。
(本报洛杉矶2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