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听雨 尘埃下载:中美教育的差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2:11:36
几天看了一篇南桥写的《衰而不败的美国教育》,在那篇博文下面的回复中,有一个网名为“随便说说”的网友写了两大段文字,很有见地。我觉得这个精彩回复淹没在回帖中很是可惜,于是转帖、分享于此。以下是该回帖内容(分段与重点是我所加)——

自己在美国博士快毕业了,亲身体会了中美教育的差别,简单说两句自己的看法。美国和中国教育的根本差异在于教育的目的。美国教育的目的很纯粹,就是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中国教育因为社会发展水平和思维模式的原因,还兼具着另外一层目的,就是遴选人才,优胜劣汰。从政府开始,就一定要明确分出重点小学,中学,和各个级别的大学,如1本,2本,211项目学校等。

所以很自然,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学生被迫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和同辈的竞争上。被迫去学习解答人为编造的各种难题。这些难题的产生,并不是社会生活需要学生掌握解答他们的方法,而纯粹是为了能用一个简单机械的办法把学生区分开。而学生学习他们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相对同辈的优越性,而并非出于兴趣或者实际需要。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学生花了比美国学生多很多的时间在学习上,但是在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却往往不如美国学生。因为他们花的时间,大多都不能真正帮他们提高能力,而仅仅是让他们在这套游戏规则中取胜。

再说说美国教育,其实lz说到的"紧迫感",也许在政府层面有一些。但是在真正的学校中却基本没有。因为美国的教育体制发展的很成熟,尤其是在大学,学校追求的目标非常明确,比如扩大学术影响,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和社会联系,提高学生就业机会。如果去实现上诉每一项目标,整个美国教育界都有很深的共识。大家都知道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些工作,就会有所成效。而决不会发生美国的大学因为中国的学生得了几块奥数金牌,就改变自己教育方法的事情。

总而言之,中国教育如果不能摆脱“选拔为主”的思路,那么教育的整体质量,就会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实学校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社会的投影。为什么中国的学生必须残酷竞争,而美国的学生就不需要呢?其实不完全是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问题。

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普通老板姓,比如一个卡车司机,一个水管工,一个商场营业员,都可以有不错的物质生活,比如有自己的房子,车子,享受医疗保险,子女接受正常的教育,在美国国内或周边旅游。更富裕的人当然有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更好的医疗,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到世界各地旅游。但是人和人的物质生活差异基本上只是“量的区别”。简单一句,你有宝马开固然很好,但是我的凯美瑞(美国最常见的家庭用车)不是也不错吗? 所以美国的学生不用打破头去争取名校的录取(当然有志向有能力的人可以去争取),他们通常把生活的重点放在自己有兴趣的事情上, 让精神生活更加充实。

而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情况就不一样了。平凡基本等于痛苦,基本等于买不起房,养不起车,看不起病。而富裕的人则可以拥有这些东西。所以人和人的物质生活差异是“质的区别”。有宝马开的生活当然就比天天挤公车的生活有吸引力太多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必须要进行残酷的竞争,因为这个社会只允许他们中的少数的人拥有良好的物质生活。这样哪怕教育系统取消一切的选拔机制,学生仍然会自发的拼命竞争,因为这个社会要求他们的,不是“好”(绝对好),而是“比多数人好”(相对好)。

总而言之,中国和美国在教育上的差距,也是中美之间人类社会发展水平巨大差异的体现。要想摆脱“选拔为主”的思路,恐怕也只有再耐心的等待中国发展上几十年(希望能够短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