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你是个谎正确意思:作文辅导最需要让学生放飞真情的阳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05:31

一、教学背景

无数成功的教学实践证明: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时就能专心致志,遇到困难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毅力与自我求索的精神。反之,则厌学、苦学甚至逃学。可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于写好作文是十分重要的。及时点评学生作文,让学生放飞真情的阳光,引导学生进行二次作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

一年一度的作文比赛如期地举行了。作文比赛提示语及要求等如下:

有生活就有需要,在特定的情况下,人们会有某种迫切的欲望与要求。如:遇到困难时最需要帮助;产生误会时最需要沟通;学会学习最需要掌握方法;建设现代化建设最需要创新型人才……

我们对某种最需要可能有体验和见闻,可能有见解和认识。请围绕最需要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题材,自拟题目,用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600字。

每每这样的比赛之后,我也会用学科的敏感性捕捉各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资源,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放飞真情的阳光。

二、基本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年一度的作文比赛于上一星期五下午如期进行。大家以积极的态度参加了这次比赛,老师感到非常地高兴。当大家看到作文提示语和要求时,想到了什么?后来又是怎样做的呢?(出示提示语和要求)

(二)、师生互动

生:大家好!我当时想到妈妈冲动的一面。于是以《妈妈最需要冷静》为题,在文中刻画妈妈是一个易冲动、不考虑别人感受的人,说明妈妈面对现实生活最需要冷静。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上困难与挫折,也难免会激动和被人误解,但,在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冷静和思考。如果妈妈向我们提出希望,我们要懂得如何去辨识和接受;我们向妈妈或是他人提出希望也要注意方法,否则两代人之间很容易产生鸿沟。

生:我也是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妈妈,我以《我最需要理解》为题,通过三个事例反映妈妈是一个不考虑子女感受、动不动就发火的人,表达了我最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理解。

师:你这样构思是合理的,但在文中并没有描写到妈妈发火时的神态和言行举止……你爱妈妈吗?

生:我应该是爱妈妈的。

师:应该?如果不爱,也就不会在意你的妈妈了,事实上——你是爱妈妈的。你有没想过你的妈妈为什么会动不动就发火这个问题呢?

生:我妈就是一个爱发火的人。

师:她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发火呢?

生:(深思了一会儿)是她在乎我有不良的行为习惯,在乎我做错事,在乎我学习退步。

师:妈妈在乎你,你认为这意味着什么呢?

生:妈妈爱我。

师:你的确是一位懂事的男孩。你爱妈妈,妈妈也爱你,你应该感到很幸福才对。在生活中,我们要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也要理解家长,要懂得父母心。

生:我也想到了妈妈,想到了妈妈的劳累。在文中写了妈妈默默地操劳了大半辈子,还没有好好的享过清福。说明妈妈需要的是子女的争气。

师:很好!你在文中这样写道:我在梦香中醒来,妈妈已早早地为我们做好了早餐,我在恶梦中醒来,妈妈已坐在我的身旁……妈妈怕我们影响了学习,有很多的家务都做了下来。有时,我偷偷地看着妈妈累,我为有这样的好妈妈感到幸福,但我的心在痛……这些都是事实吗?

生:是的。我家在农村,妈妈做好饭还要帮父亲下地里干活。每天晚上,妈妈必须把衣服洗好,把地拖好。想到妈妈劳累的样,有时我不能专心下来学习,于是偷偷地看妈妈干活,看到妈妈劳累的样,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争取日后能让妈妈过上好日子。

师:你妈妈有这样懂事的孩子,一定无怨无悔,一定会骄傲快乐的。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首歌,大家想来听听吗?

生:想——(同学们静静地听着《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好几位同学被感动了)

师:我第一次听这首歌是在读初二的第一学期,当时被感动得流下热泪。第二次听,第三次听……依然会被感动。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妈妈无论怎样,始终是爱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爱,但我们不能让父母失望,我们要拿出实际行动去报答她们,让他们健康,让他们快乐……

陈好:我想到了可怜的人最需要关爱,想到了我村里的那位可怜的老人。我在文中写到了这位老人是如何的可怜,说明他最需要的是关爱和帮助。

师:我记得,陈好同学以《可怜的老人》为题,用了形象而生动的语句,通过神态、动作等描写刻画了一个可怜的老人形象。文章不仅富有真情实感,中心突出,而且有感人的因素。陈好同学在文中写老人的可怜时这样写道:当我们看到他拖着一只脚在风雨中依然捡破烂,当我们看到他那破烂不堪的住处,当我们看到他褴褛的衣衫……难道不觉得他可怜么?”“有一天,我放学回家,邻居小林对我说:那老头去了,人们是在垃圾池里发现他的。我不禁伤心起来,一阵酸,泪水流了出来。在这次作文比赛中,陈好同学和庄素情同学获得了三等奖。(大家鼓掌)

师:庄素情同学以《感恩的心》为题,文中叙述了父母因劳累和操心相继病倒在医院,一双温暖的双手为我们撑起了一片蓝天爸爸流着热泪让我记住一定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在别人最需在的时候,一定要毫不犹豫地给予。老师认为,这篇文章不仅感人,而引人深思。读过这篇作文,我们会去思考这些问题:为什么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怎样做才算得上是怀有了一颗感恩的心?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么,对自然、对社会要不要也怀一颗感恩的心?

庄素情:最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不完全是我们一家受到了爸爸朋友的帮助,让我们走出了困境,也不完全是爸爸的提醒,更重要的是:有了感恩的心,人世间会变得更加的美好,有了感恩的心,我们会得到别人的尊敬,有了感恩的心,我们就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

师:我们为你有这样的感悟而感到骄傲。在文中流露出对事物和人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往往也会感动读者。

生:我们对自然也应该有感恩之心,因为自然给了我们阳光和空气。师:是啊,因为没有阳光,我们就会感到黑暗和害怕,没有空气我们就会窒息。既然对自然也应该有感恩之心,那么我们能不能去破坏自然呢?

生:不能。(学生同口说)

师:老师为你们能明白这样的道理感到欣慰。蔡文婷同学以《自然最需要保护》为题,通过自然遭受到破坏后的种种触目惊心的现象,告诫人类不能一味为民追求物质文明而破坏自然。从取材和立意的角度来说,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认可。她与李淑慧同学获得了二等奖。(大家鼓掌)

师:李淑慧同学,以《孩子,别哭》为题,记叙了在父亲车祸之后,因为不知存折的密码而取不了钱,迷茫的我几乎失去了理智地穿梭在行人中,行人取笑我,顿时,老师出现在了我的面前,给了我钱,仅说了一句孩子,别哭 李淑慧同学,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要以老师的这句话作为文题吗?

李淑慧:脆弱时最需要的是鼓励,孩子,别哭这话让顿时学会了坚强,是老师了解学生心理的最好写照,是老师对的一种莫大的鼓励。

师:谢谢!李淑慧同学的成功之处,在于拟了一个好题目,在于通过三处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了或悲或喜的心情,在于处处可见细腻的心理描写的逼真的神态描写,在于通过对比突出老师的形象。老师的形象是感人的。

师:有这么一篇作文,大家先来听一听。听完之后,分小组品评交流,然后选出代表来谈谈看法。(我饱含深情地宣读,大家静静地听着,好几个学生几乎被感动)……

师:大家认为这篇作文如何?

生:题目拟得很好,的后面加上了感叹号,给我爱吧前面加了一个字,这都体现了感情的强烈,我们可以知道他得到的欲望是很强烈的。

生:这样的题目比《我最需要妈妈的爱》好多了。(很多同学表示赞同)

生:不仅作文题目好,构思立意也好。这篇作文取材于一家三口购物前后,表达了一种强烈的需求,从文中可感悟到冷静的重要性。

生:这篇文章能引人深思,在平时日子里,我们得不到公平对待时,更多的时候是不冷静的,而这一篇作文里的主人翁却很懂事,她是在弟弟不在场的情况下,冷静地向妈妈道出了感受,希望妈妈也能给她爱。

师:这篇作文的确很感人,它的感人不完全是情节上的感人,主要的是,一个成熟懂事,懂得如何去争取,使自己的强烈欲望得以实现的形象跃然纸上。刚才有同学说到这篇作文的题目,都说得很好,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这篇作文的确能引发读者深思,有生活就有需要,在特定的情况下,人们会有某种迫切的欲望与要求。如:遇到困难时最需要帮助;产生误会时最需要沟通;学会学习最需要掌握方法;遭受冷落时最需要关爱……种种需求都是强烈的,我们为了得到迫切的欲望与要求,一定要合理,一定要冷静。

师:老师们一致认为陈丽萍同学的这篇作文是写得最好,所以定为一等奖。大家鼓掌以示祝贺!

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后一句是什么?

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师:很好。勿以善小而不为后一句呢?

生:勿以恶小而为之

师:不错。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生:要做大事,先从小事做起。

生:不能忽视小的东西。

生:要注意细节。

师:大家都说得有理。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一次获奖的作文有什么共同点呢?请大家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生:都是写现实生活中的人。

生:都有“爱”这主题,通过写现实生活中的人,表达了或对社会,或对自然,或对他人的关注。陈好同学,刻画了可怜的老人形象,表达了那样的老人最需要的是别人的关爱和帮助。庄素情同学以生活中的一件事,表达了“最需要的是感恩的心”。人们有了感恩的心,就会去关注社会、关注他人。感恩事实上也是一种爱。李淑慧同学的作文取材于一件不愉快的事,表达了脆弱时最需要的是鼓励。主动地去鼓励脆弱的人,不就是说明了鼓励者有着伟大的爱吗?陈丽萍同学的作文就更不用说了。其中有希望得到爱,也有爱别他人的体现。

师:说得很好,很有概括性。

生:都有真情实感。都很感人。

生:他们的作文功底好,能够临场发挥。

……

师:有些同学为什么对作文依旧有神秘感,认为文字易写,文章难做呢?

师:这跟没有捕捉生活细节的眼光,没有描写生活细节的意识有直接的关系。在平淡的事件中会有微小至极的感人细节,如果我们将那些感人的细节当作大的来写,让一个一个的微小亮点去照亮整个事件或是人物的全面,必然会取得入木三分的效果。

生:在现实生活中细心观察事物和人是不是可以令我们有捕捉生活细节的眼光?

师:是的。只有通过细心地观察,才有可能挖掘每个具体的人的特点,了解事情的真相和现象的本质,发现和积累感人的因素,写出来的东西才不会千篇一律,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可能感染人,感动人,引导人,帮助人。

(三)、小结

其实,追求是完美的,过程是享受的,走在路上的感觉才是最好的,其它事情是这样,写作也是这样。希望大家能揭开作文的神秘的面纱,明白把作文写好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也希望大家能在习作的过程注重文中的抒情、议论和环境描写的同时,中去理解生活的真谛,去被生活细节触动。

三、教学反思

这次的作文辅导课,是针对参赛作品大多平淡如水,有的泛泛而谈,缺乏感人因素,甚至有的虚情假意来设计的。这一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结合学生参赛作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放飞真情的阳光,引导学生在习作的过程注重抒情、议论和环境描写的同时,理解生活的真谛,挖掘具体的人的特点,了解事情的真相和现象的本质,发现和积累感人的生活细节,从而引导学生乐于写作。

在这一节课中,我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参赛作品进行刻薄地点评,也没有过多地针对学生的参赛作品提出修改的建议,而是认定“学生有惑,老师不是没过”的理念,捕捉了各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资源,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了教学,学生在不失轻松与民主,但其间有不断的感动的教学氛围中放飞了真情的阳光,了解了把文章写好的一些技巧和道理,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学生因缺少感动而导致习作虚假空洞,我们理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回望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毫不留情地把学生视作被动的写作机器,不曾让学生的生命体感动;课堂氛围压抑,不曾让学生的精神体震撼。师生之间不曾有滋生情感的种子,学生心中不曾有放飞真情的阳光。在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作文又怎么不会是空话、假话、大话连篇呢?学生又怎能把文章写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