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2k14百度云盘:作文拆句审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4 00:58:13

  作文拆句审题 

 

笔者任意搜索到了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45道作文题,并对其命题方式进行了统计,其中有23道题是命题作文,占51.11%13道是半命题作文,占28.89%3道材料作文,占6.67%4道是二选一题(话题作文、命题作文二选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二选一,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二选一),占8.89%;仅有甘肃省是以“幸福”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形式;广东省非自主命题市区则是“自拟一个包含‘前行’这个词语的标题”作文的命题形式。

 

以上数据显示,当下,中考作文命题方式形式虽显示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但,“命题作文”仍受大部分省市(区)的亲睐,相对于其他命题形式,学生写命题作文更容易“走题”,并且,近年来,虽然理论上“不设审题障碍”,但在很多“好题目”已经被命过的现实背景下,有的省市(区)命题上还是有一些“障碍”的,例如,常州市2009年作文题是“传递”,2010年是“班级的个性”或“家乡的个性”二选一,今年则为“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南通市2009年是“我们一起走过”,2010年“让我悄悄地告诉你”,今年是“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南京市从2009年的“今天真好”到去年的“我做主”,今年为“也是一堂语文课”。从这三个大市近三年的命题来看,应该说,对于作文的审题技巧的要求是在逐年加大,把握了,“春暖花开”,不则,黯然神伤。

 

命题作文如何审题?笔者曾撰文《命题作文审题要“三看、六审”》,“三看”是一看“提示”(命题作文通常有一段导言)、二看“题目”、三看“要求”。这“三看”中最关键的是“看题目”,如何看(审看)?有“六审”,一审词语(关键词、题眼、修饰语等)、二审主旨(题目中蕴含的主题)、三审人称、四审体裁、五审范围、六审寓意(有的题目一语双关,如“好书伴我成长”中“成长”)。从今年各地命题来看,“审词语”仍然是最重要的一环,如何才能有效地“审词语”,“拆句审题法”值得一试。

 

所谓“拆句审题法”,就是将作文题拆成若干个短语,然后将拆成的短语与原题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作文的写作中心和要领的一种审题方法。

 

像南京市今年的考题——“也是一堂语文课”,我们可以将其拆成“语文课”“一堂语文课”“也是一堂语文课”三个短语,然后对这一组短语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篇作文的写作的关键是“也是”和“一堂”这两个关键词,“也是”说明这堂语文课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语文课(如,一般阅读课、作文课等),但却是具有新课程意义观照下的语文课,如,综合实践课、自然(生活)中的语文课。像去自然中踏春,寻觅古诗中的意境;师生共同参加街头“啄木鸟”行动,查抄错别字;在黑暗中品读烛光,感悟语文中的诗句、人物的精神;去“新华书店”抄写书名,用书名点燃写作中的诗情等。而“一堂”则暗示了文章所记叙的过程应体现出一定的时间性、连贯性、阶段性,如,一次阅读、一段经历、一番观察。它既不是“一节”语文课,也不是几节没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语文课的简单相加。

 

对于这道题的“拆句审题法”的关键是首先要确立中心语“语文”,然后逐层添加修饰语;在两个新短语与原题的对比中领悟该题目切题的一般要求。如果命题作文的题目是一个长句,“拆句”显得尤为重要,化整为零,便于比较,易得要领。

 

我们再以2011年南通中考作文题“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例说明之,为便于整体把握,我们还是来看看这道题命题的全部: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从依稀记事到青葱岁月,有许多留存生命印迹中的那一刻,令我久久回味。那一刻也许是战胜挫折或困扰后的坚强,也许是在意外收获后的惊喜,也许是在顿悟亲情后的温暖,也许是在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之后的崇敬……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洒满阳光。

 

请以“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注重生活细节,写出自己“那一刻”的内心变化;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这是一道典型的命题作文,“提示”“题目”“要求”三个部件一个不少,其题目的长度在本年度中考作文题中也是“一‘长’独秀”,达12个字!侧重于用发展比较的眼光来进行自我审视,从而展现情感与心理的变化历程。命题风格延续了该市近几年“虚实结合、开放与限制结合、写实性指向与诗意化表达结合”命题走向。力求让题目能引导学生“走进内心,倾吐真言”。应该说,这道题构思的空间比较大,便于真情的抒发,但对于没有经过严格审题训练的学生来说,还是容易“败走华容道”的。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有三处“障碍”,一是“那一刻”,有的学生十分困惑,既然是“那一刻”时间那么短,文章又如何写成600字;还有的学生写成了半天、一天,甚至更长时间,而不是“一刻”了。这里的“那一刻”是最绚烂的一瞬间,而这一瞬间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是一段时间的酝酿的,只是在这一刻爆发。第二处“障碍”是“我的世界”,如果写成记叙文,文章的叙述主人公一定是“我”,也就是考生自己,要“我手写我心”,如果写成另一个,比如大人世界发生的故事,即使叙述主人公是“我”,也是不切题的。第三处“障碍”,也是最大的一处“障碍”就是“春暖花开”,这是一个比喻,后者说是一种象征,它的本体是快乐、感动、温暖、自豪、成就、幸福……这个短语对作文的立意进行了限制,指向了考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向。

 

如此有审题“障碍”的命题,不懂得如何审题,难免会偏执了一方,我们用“拆句审题法”首先拆出第一个短语“春暖花开”,并对其本体进行分析;再拆出“我的世界春暖花开”,强调的是“我的世界”;第三,“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限定了是“那一刻”发生的。最后,跟原题进行比较,得出三个关键词:“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这样“拆句”分析,确保文章能切题。

 

我们认为,好的作文题至少应该有三个标准:一是要让考生都“有话可说”;二是能够检视考生的“思维梯度”;三是“不落俗套”。为了能够达成这“三个标准”,尤其是为了能“检视考生思维梯度”,命题人无不“挖空心思”。今年常州市中考作文题——理解是一个慢慢的过程,就从“理解”这样宽泛的作文题中跳了出来,加上了“慢慢的”“是个过程”这样的修饰语,中考作文“不设审题障碍”,但不等于没有障碍,中考除毕业功能外还有一项选拔功能。该文题有意蕴但不隐晦,不太实也不太虚,绝大多数考生都能从题中悟出写作指向,不至于离题,也不至于大家都处在同一个层面。

 

这道题最大的亮点,也是作文题的“题眼”——“慢慢的”,既然是“慢慢的”,那么就有一个由“不理解”到“有所理解”再是“理解”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从“理解”的时间维度上看是“慢慢的”,从理解的内容维度看应该是“逐步深入”的。并且,这个题目在有利于考生发挥自身优势上留有空间,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既能满足喜欢洋洋洒洒来叙事和抒情的考生的需要,也适合擅长议论说理的考生正常发挥。

 

或许有人说了,我不用“拆句审题法”也能发现“慢慢的”是题眼,当然。只是我们告诉学生“拆句审题法”后,学生在考场这样一个时空特别的场合更容易冷静下来,也更容易发现“障碍”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