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 垂直分析计算:第五章 祖地开机--大型系列电视文献片《中华林氏人文史纲》之《太始祖比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3 09:12:46
第五章 祖地开机
  • .SF6wRp5 { color:#fff;visibility:hidden; }

    第五章

    祖地开机

    2007年元月13日,今天,大型系列电视文献片《中华林氏人文史纲》之首部《太始祖比干》终于开机。

    全体摄制组人员到达外景地时,已经是傍晚五点钟了。

    夕阳西垂,寒风阵阵。伫立在比干庙前的山门显得庄重而巍然。四周是广袤的田野,远处是起伏的山峦。能见度极好。在远景的陪衬下,画面主体显得肃穆而凝重。

    定好机位,架好机器,拍摄下了大型系列电视文献片《中华林氏人文史纲》之《太始祖比干》的第一个画面——夕阳下的比干庙山门。

    此时,夜幕降临了。

    回到驻地,简单洗漱一番,街上几乎所有的饭馆都打烊了,在这个陌生的小城里,寻找了将近两个小时后,全体摄制人员在临街的一家小饭馆里简单地吃了一顿“开机饭”——两碟小菜,一瓶白酒,外加每人一碗清汤面,一个王记火烧。

    次日,摄制组将主要拍摄比干庙的外景。

    也许是天意,也许是比干公在天显灵,当我们忙碌于开机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的时候,当我们在昨天为《太始祖比干》拍下第一个镜头的时候,当我们在寒风凛冽的街头寻找饭馆的时候,当我们在今天一大早就到了比干公的墓庙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今天,2007年元月14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竟然是比干公殉难的纪念日。

    这一发现顿时使我们惊讶不已:是安息在这里3000多年的比干公在冥冥之中给我们的一种暗示吗?是在3000多年的历史中,那些早已作古的林氏英烈们为我们的这一举动给予关注吗?是我们的这种举动感动了上苍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这一天,大型系列电视文献片《中华林氏人文史纲》之首部《太始祖比干》剧组进入比干庙拍摄的当天,竟然是比干公的殉难日的纪念日,这一点,绝对不是巧合。而是,而是整个剧组的命运在冥冥之中的一种安排。

    既然是命运的安排,那么,就按照命运的安排而安排吧;那么,之后所要走的路,之后所要经受的磨难,之后所要感受的痛苦,之后所要获得的欢乐,就都是一种命运的安排了……

    浙江横店影视城

     

    天气很好,或者说是光线很好。能见度很高,景物的层次感很强。

    这一点,应该是上苍有眼,天公作美。

    在供奉着比干公神像的大殿前,摄制组全体人员,怀着崇敬的心情,神情庄重而肃穆,现场制片董家高为每人买来一束香,然后一一点燃,敬献在比干公的神像前:祈祷比干公的在天之灵能够保佑摄制组在今后的拍摄中,少一些磨难,多一些顺畅。

    自周武王始,唐太宗、魏孝文帝、周宣帝、元仁宗、清康熙、乾隆等帝王都怀着对诤臣的敬仰前来拜谒比干公,而名臣学仕则更是数不胜数了。历史学家范文澜把比干公和夏朝的关龙逄、战国的屈原、三国的诸葛亮以及唐朝的魏徵,同列为敢言直谏的爱国者。

    根据工作台本的提示:在比干庙中除了拍摄比干公的神像外,将重点拍摄碑文、松柏、墓冢等外景。旅游资源资讯网

     

    比干庙内碑碣林立,从春秋时期的孔子剑刻碑到清朝乾隆亲书的御碑,共64通,几乎含盖了我国历史上所有的朝代。

    北孝文帝的《皇帝吊殷比干墓文》,相传为南北朝著名书法家崔浩所书。清乾隆御书的《过殷太师墓有作》,笔韵严整雍容,华丽端庄,有帝王之风。

    中国传统的碑文写作在结构上,前叙述和议论,后用四言体诗抒情点缀。追求笔调的严整凝重、不枝不蔓、中规中矩,少有鲜活之作。但比干庙的碑文多出自名家之手,自有非凡之笔。

    在比干庙的现存碑记中,有一句话最能打动人心,即“自古拒谏之君,莫甚于纣;自古死忠之臣,莫惨于比干者也。”(斐骞《重修殷太师祠堂墓碑记》)。总编导黄河清坚持认为,这句话是对比干公最最高度的概括。他叮嘱摄像,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色调,不同的节拍,拍好这组碑文的镜头。结果,该碑文整整拍了五条才算过关。

    浙江横店影视城

     

    接着,重点拍摄了“无心之柏”。这是一种奇特的柏树,墓地周围新栽的柏树,长到一定的时候,慢慢地会干了树尖,变成平柏。象征着比干为国忠贞,耗尽了心血。为比干庙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时至中午,摄制组全体人员在庙里简单吃了一顿斋饭——一碗清汤素面。稍事休息就开始拍摄。

    下午,重点拍摄比干墓的全景。在以往为数不多的资料画面中,从来没有比干墓的全景式画面,要么是中景,要么是局部特写,因为,比干墓的面积太大了。

    解说词中对比干庙的描述如下:“墓冢直径20米,高10余米,为一座高大的土丘,为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墓地呈圆形,像心形,寓丹心呈现宇宙之意。四周砌青石,墓顶隆起,静卧于郁郁青松之中,沐浴着日月光辉之挥洒。”

     

    为了能够全景式地再现比干墓的画面,我们带来的小型扬臂是无济于事的,无奈,只能求救于当地的路政部门,请他们能够提供一辆有着升降设备的工程车,以便将摄像师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在空中俯拍比干庙的全景。经过交涉,当地有关部门同意暂时租用其工程车,但,租金不菲。纵然是要价再高,为了追求镜头的完美,达到文献片应有的艺术效果,我们也只能认可了。

    工程车终于租来。

    在比干墓周围的几个不同的位置,编导和摄像共同选择了四个机位,分别在比干墓的东西南北。仰拍、俯拍、右移、左拉,每个机位反复三次,每组画面拍摄三条,确保在不同的角度拍摄出比干墓的完整画面,为观众,为将来前来祭祖的比干后裔,再现一个他们在地面上未能浏览到的比干墓地的全景画面。浙江横店影视城

     

    又是一个傍晚,又是一个夕阳西下。寒气袭来,冷风阵阵,气温下降到零下12度,可摄制组的全体人员们无不大汗淋淋。

    收工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比干庙前,几个当地的男人在我们摄制组的车前悠悠晃晃。我们当然没有在意,何况,从早上六点到晚上八点,大量的体力消耗,已经使得我们疲惫不堪。万万没有想到,我们已经走进了几个男人为我们设计好的一个圈套。

    总撰稿黄河清坐的那辆车刚刚发动,只听得车后“咣当”一声,接着就是一句狂躁的粗骂,旋即,一位衣着肮脏的五十多岁的男子就气势汹汹地走到了车前:“还不下来。后面撞着人啦!”司机慌忙下车,只见,车后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躺在地上。他的一旁,还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怎么回事?”司机问。 (www.37978.com)

    “少废话!拿钱来!”那人恶狠狠地说。

    “我们刚刚发动,车还没有开动,怎么能……”司机辩驳道。

    “拿不拿钱?不拿钱就砸车!”那人说完,他身后的几个中年人一拥而上。

    黄河清见势不妙,立即下车,问那个中年人:“老乡不要发火。请问,人有没有事?”

    那人说:“人,你不用管。我们只要钱。”

    黄河清又问:“多少钱?”

    那人说:“五十!”

    这时,坐在拍摄专用工具车里的摄像师向黄河清耳语了几句。黄河清只好吩咐司机交钱。

    原来,这一切被坐在另一辆车里的摄像师看得非常清楚。这是几个专门讹诈外地车辆的刁民,他们就等在外地车的旁边,单等你刚刚发动车的一刹那,其中的一人故意推着自行车向车后方撞去,撞完后就佯装着受伤顺势躺在地上,再有另几个人上前勒索司机要钱。给钱便罢;不给钱就要砸车了。

    鉴于此次教训,拍摄工具车在启动时,两名剧组的工作人员专门下车,在车后指挥倒车,才避免了几个刁民的再次敲诈。浙江横店影视城

     

    回驻地的路上,我们不仅想到,此前不久在国内一家著名的网站上的一篇长篇通讯《比干庙前车马稀》,结合适才的遭遇,我们都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今天将要拍摄的是——“林坚避难地”。

    昨天还是晴空万里,今天却是狂风怒号。无疑又是上天的照顾——这样的天气以及这样的天气所带来的灰暗的天空,萧瑟的景色,将是我们要拍摄的“林坚避难地”外景基调的最协调的吻合。

    凌晨四点,摄制组全体人员冒着零下15度的严寒,向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林氏始祖——“林坚的避难地”出发了。

    山路崎岖,山风凛冽,山崖嶙峋……。摄制组三辆车冒着夜色,顶着寒风,艰难地行进在蜿蜒的山路上。

    天蒙蒙亮,终于到达了外景地。由于事先的采景,使得机位很快定好,但,拍摄林坚避难地的全景,同样遇到了麻烦。由于“避难地”在一个悬崖上,正面拍摄全景就必须在悬崖的对面一百多米的地方架设机位,而悬崖的对面同样也是一个陡峭的山坡。山坡上没有路,杂草丛生,乱石满坡,折腾了半个小时,才将机器架好。 (想去就去吧)

    镜头前是几束凋零的芦苇在寒风中摇曳;透过几棵枯树,些许残叶,“避难地”的那个山洞若隐若现。镜头里画面的意境悠远而凄凉,低沉而哀怨。

    当我们拍完远景,走上位于山腰里的林坚避难的那个山洞前时,狂风顿时大作,风力使得三脚架都难以固定。摄制组人员纷纷感到呼吸困难。山洞前几棵柏树,被狂风刮得东倒西歪,柏树的枝条不断地打在人们的脸上。为了继续拍摄,更是为了此时的情境更能表现坚公当年避难的意境。三个小伙子每人负责按住三角架其中的一个支架,两个人保护着摄像师,以便于他重心的稳定。从洞里到洞外,从洞外到洞里,摄像师将林坚避难地的特写、中景、全景拍得仔细而全面。

    解说词中,关于林坚避难地的描述仅仅几十个字:

    “遥想当年——三千多年前那个弥漫着血雨腥风的冬日,当比干公惨遭杀害,纣王派兵欲将这支血脉满门抄斩的危机时刻,比干夫人是怎样携带着幼子历尽艰难、躲避在这荒凉而幽暗的山洞里的情形时,我们不禁潸然泪下……” (www.37978.com)

    然而,这仅仅的几十个字却让摄制组在凛冽的寒风中整整拍了一天。

    从“监视器”里看了画面,相当的满意。

    第三天的中午时分,剧组赶到了比干殉难地——摘星台(摘心台)。

    据《淇县志》载,“摘星台”为纣王所建,意谓登临其上,可以摘星揽月,喻台之高。自纣王在此摘比干心后,人们为纪念比干,将此台更名为“摘心台”。它周边的建筑“忠烈坊”、“心星阁”、“三仁祠”等都是为了纪念箕子、微子及林姓太始祖比干而建。“忠烈坊”三字古朴苍劲,中间石柱上铭刻着悲壮的楹联:“刚之忠之仁之勇之,惨也酷也悲也伤也。”

    摄像机被固定在扬臂器上,自上而下,匀速拍摄那句著名的楹联。透过栽满松柏的甬道,“摘心台”被摄入镜头的深处,几千年后的今天,使得我们为再现比干公壮烈殉国场面的这些电视人,竟然不忍登上块土地,那块曾经浸满了比干公那一腔热血的土地。

    仿古建筑的“心星阁”、“三仁祠”里,摆放着装潢考究的牌匾,数十块大理石的石碑上,镌刻着林氏后人对先祖的祭文;“三仁祠”里,比干、箕子、微子,正襟危坐,他们的塑像下方,是祭奠的人们摆放的各种贡品。

    关于摘心台的拍摄,解说词中如此写道:

    今天,当我们在太史公的帮助下回到当年的历史现场,仍能嗅到浓浓的血腥。三千多年前那惨烈的一幕几乎抹去了整个商王朝的亮色,而比干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却长留世间,引领着历代谏臣前仆后继、赴汤蹈火。在殷商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存亡之秋,比干公不避生死、剖心相谏的惨烈事迹,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沉淀为那个没落王朝破蔽旗帜上一滴让人永远敬重的丹心碧血。

    浙江横店影视城

     

    用镜头来升华该段解说词,的确是有难度的。怎么能够使得画面更加具有感染力?更有视觉冲击效果?总编导黄河清确定的拍摄方案是:辅之以意境性空镜头渲染该段落的艺术氛围。

    此时,只有等。

    等待夕阳下的“摘心台”,等待夜幕下的“摘心台”。用夕阳下的“摘心台”的画面来阐述画面的苍凉;用夜幕下的“摘心台”剪影来阐述画面的凝重。

    天助我也。黄昏时分,在寒风中等待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摄制组,终于等来了那可遇不可求的景象:太阳由白而黄,由黄而红,红得像一汪鲜血。几朵黑白相间的云彩,时隐时现,云朵的间隙里,时而射下几束白色的光柱……

    开机!

    摘心台——林氏太始祖比干公的殉难地,在周围景色的陪衬下,在如血的残阳的映照下,缓缓摄入镜头。

    监视器里,画面流畅、厚重,悠远、苍凉……

    比干公,在国内所有描述您的影像资料中,我们是第一个在您的殉难地进行实景拍摄的摄制组;也是第一个将您这位千古忠臣系统、全面地再现到荧屏的摄制组。是您的风骨和品格使我们不顾一切地投入到这部文献片的制作之中。为的是,填补您在今天的影像界的一个空白,为您的海内外的七千多万子孙,为华夏大地上缅怀尊崇您的炎黄子孙,交上一份合格的影视作品。告慰先人,激励来者。

    暮色中,摄制组收工。

    旅游资源资讯网

     

    至此,在太始祖祖地所要拍摄的镜头已基本完成。

    与此同时,太始祖庙墓所在地,林氏子孙称之为祖地的新乡主流新闻媒体《平原晚报》对剧组进行了报道:

    大型电视文献片《中华林氏人文史纲》之首部

    《太始祖比干》隆重开机拍摄

    (本报讯)“三仁一体公尤烈,七窍浑身胆最扬。”一部旨在真实再现天下林氏太始祖比干的大型电视历史文献片,1月13日在河南卫辉比干公庙隆重开机拍摄。

    比干公是一座凝聚了几千年中华民族生存、追求、进取精神的巨大文化宝库。用现代电视艺术手段,把比干公伟大、进取、忠烈、爱国的一生整体全面地展现于当今社会,传播于他的数以千计的子子孙孙乃至全球华夏儿女,使他的精神得以更广泛地发扬光大。是摄制组的最真诚的诉求和愿望。

     

    大型历史文献片《中华林氏人文史纲》,敬聘国家侨联副主席、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顾问林丽蕴女士担任总顾问。一百多位林氏家族的著名人士担任顾问团成员。以曾经获得第63届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PEABODY) 英国国家最佳纪录片奖的国际纪录片导演陈伟军先生担纲总导演。以曾经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大奖的摄像师周昌先生为总摄像。以曾为一百多部纪录片担任撰稿并多次获奖的著名作家黄河清先生为总撰稿。从而组成国内一流的创作班底。

    该历史文献片总制片、出品人傅世强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华林氏人文史纲》是首部全景式记录全球杰出林氏家族的系列纪录片。它包括首篇《太始祖比干》(上、中、下三集),《林氏迁徙史》七部(每部六集,共四十二集),《海神妈祖》(上、中、下三集),《林氏精英》(一百集,入选人物由世界各林氏宗亲会推荐确定),共一百四十八集。在整部片子中,将着重反映林氏家族不屈不挠的生存意识、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同舟共济的家族风尚、不畏强权的顽强意志、名扬天下的不朽业绩,从而,诠释全球林氏家族从生存、发展、壮大到辉煌的全过程。”

    该系列文献片将采用国际上最为流行的DISCOVERY拍摄手法,再现重大历史场面,主要人物将用电影搬演的手段,对历史人物和林氏宗族源头的阐释,多以实地拍摄外景为主,辅之以意境性空镜头渲染影片的艺术氛围,同时注重已有的影视资料剪辑和三维动画制作。为增加影片的艺术效果,需搭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代建筑风格的影视基地,拟聘请一定数量的演员(搬演),设计和制作具有商代特色的服装道具等。从而使整个影片的艺术水准和视觉效果均达到国际一流的制作水平。

    《中华林氏人文史纲》将采取分部、分期拍摄的方式进行运作。首部《太始祖比干》(上、中、下),将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依托海内外版权发行,广告、赞助等方式解决资金不足。所获盈利将投入系列片下部的拍摄,以此滚动发展。鉴于《林氏迁徙史》采访考证、资料搜集,实地采景,专家论证,历史场景搬演等工作量巨大,诚邀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积极介入。

    (www.37978.com)

     

    1月15日,在朝歌古城——太始祖殉难地“摘心台”上,冒着凛冽的寒风,本片策划人之一林荣昌先生接受采访时说:“作为一个比干公的后裔,为弘扬祖宗美德,促进民族大团结,继承与传播比干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用电视文献片的方式弘扬比干精神,无疑是个很好的形式。在拍摄过程中,我们将发扬比干公的精神,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用我们的心血和汗水,力争将《太始祖比干》拍成一部史料确凿、论据详实、传说丰富,林氏家族满意,华夏儿女欢迎,社会认可的电视文献片。”

    据悉,摄制组在完成河南境内新乡、安阳、淇县的实景拍摄后,将途径山西平遥、山东曲阜,然后移师南下,到浙江横店,福建晋江、泉州、石狮,广州南沙等地进行拍摄。即日起历史情景再现和电脑特效等方面的制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 浙江横店影视城

    在林氏祖地拍摄的几天里,我尤其要感激新乡电视台的同事们的跟踪报道。当台领导得知摄制组开机的消息后,指示新闻部要闻组的记者,全程跟进,连续报道,要作为建台以来的重要新闻播出,“直播新乡”栏目要在“深度报道”一栏里作头条播出。

    时至今日,由我台记者周海卿拍摄的大型系列电视文献片的新闻专题仍然挂在新乡电视台网站的视频上。只要点击“中华林氏人文史纲”在视频里进行搜索,就会在视窗里直接播放:

    新乡电视台《直播新乡》电视新闻稿转摘:

    近日,大型系列电视文献片《中华林氏人文史纲》之首部《太始祖比干》在我市开机拍摄、

    这是我台首次用现代电视的手段,将比干公以及与他一脉相承的林氏家族再现于荧屏,从而为林氏、为社会、为后人留下一部系统而详实的影像作品。

    (想去就去吧)

     

    他们是:以本台记者、曾在首届全国保护和发掘姓氏文化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大新锐人物”的傅世强为总出品人。以曾获得第63届美国广播电视文化成就奖、英国国家最佳纪录片奖的著名导演陈为军担任导演。以曾为数十部纪录片担任撰稿并多次获奖的专业作家黄河清为总撰稿。以曾多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大奖的摄像师周昌为摄像。组成了国内一流的创作班底。

    2006年春,大型系列电视文献片《中华林氏人文史纲》的项目成果业已确定。主要由《太始祖比干》、《林氏迁徙史》、《海神妈祖》、《林氏精英》四部组成。它将是第一次以一个家族为缩影,用电视艺术的形式对林氏家族精英的全面展示;旨在统一全球林氏文化,增强全球林氏家族凝聚力,加强林氏家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顺应国际化潮流,诠释林氏家族在国际上的贡献和影响。

    年近九旬、在林氏家族中享有德高望重地位的林洋港先生亲笔为本片题写了片名。国家侨联副主席、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顾问林丽蕴女士担任总顾问。近百位林氏家族的著名人士担任顾问、监制团成员。从而奠定了本片的史料支持和情感动力。 浙江横店影视城

    经过一年多紧张而严谨的筹备,2006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比干公殉难3036周年纪念日,在凛冽的寒风中,大型系列电视文献片《中华林氏人文史纲》之首部《太始祖比干》在比干公的墓地开拍了。

    剧组所有的主创人员抱着敬业而执著的创作态度投入到拍摄活动中。

    为了能够全景式的展现比干公墓、庙的完整形状,他们在升降机上,在距地面几十米的高空俯拍;

    为了能表现林氏始祖“林坚避难地”的周边环境,他们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在陡峭的山崖上,置生命危险于不顾,将当年比干夫人和儿子林坚的生活环境及生存状态拍摄得一丝不苟、细致入微;

    为了再现比干公惨遭剖心而感动上苍的壮烈场面和背景气氛,他们在比干公的殉难地——朝歌古城“摘心台”下,餐风露宿、顶风冒雨,苦苦等待着如血的残阳西垂以及乌云密布的天空……。(现场采访执行导演的画面及同期声。)

    仿佛为了印证摄制组对该项目选择、定位的准确性,剧组开拍不久,大型系列电视文献片《中华林氏人文史纲》因其选题独特,意义深远,制作精良,创作阵容强大而获得了上级有关单位颁发的2007年度《河南最具投资价值的文化产业创意项目》。我台记者傅世强也因此在首届全国保护和发掘姓氏文化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大新闻人物”。这一殊荣,更增加了摄制组全体同仁的信心和决心。

    目前,大型系列电视文献片《中华林氏人文史纲》之首部《太始祖比干》(上、中、下三集)的外景祖地部分已拍摄完成。三维动画制作、情景再现部分,太始祖比干公惨遭剖心的壮烈场面,也将在浙江横店影视城进行情景再现式的拍摄。大气恢宏、悲壮雄浑的《沁园春·比干》主题歌及主题音乐也正在合成中。 浙江横店影视城

    预计,大型系列电视文献片《中华林氏人文史纲》之首部《太始祖比干》播出版将在2008年比干公诞辰310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正式由我台播出,其文献收藏版也将于2008年底向全球的林氏家族出版发行。

    ……

    与此同时,新乡电视台向上级有关部门呈上了《关于大型系列电视文献片中华林氏人文史纲之首部太始祖比干的报告》,全文如下:

    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曾经指出:打造河南文化大省,开掘中原古老文化资源。作为新乡的电视工作者,在深刻理解和用心体会徐书记这一指示的同时,我们就新乡的文化资源开发,着力塑造“比干故里”的品牌形象,提出如下的思路和打算。

    众所周知,在新乡这块土地上,历史上冒死直谏的“千古谏臣”比干的故事以及商、周之交的“牧野大战”,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毋庸置疑,这是我市的一个历史品牌和文化资源。而如何将这一历史品牌和文化资源转化为一种经济上的优势,进而成为我市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是摆在我们新乡电视人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和任务。

    近年来,由影视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繁荣的例子层出不穷,从早期的“西部影视城”(宁夏)、到轰动全国的“无锡影视城”以及正在热播的“乔家大院”(山西)甚至我市近邻的“黄河影视城”(焦作)无不在拍摄影视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甚至成为该地区的一个主要的财政税收来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据报道:焦作“黄河影视城”仅去年一年演职人员在当地的消费就达6000多万,而潜在的衍生效益更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影视产业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当地的主流媒体,在经过与有关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以及经济学家的咨询和论证后,我们拟将比干——这一我们新乡的文化资源挖掘出来,利用系列电视文献片这一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力争成为我市以文化带动经济,拓展旅游产业、招商引资的一扇窗口和一个新的平台。这是我们作为新乡电视人的义务,也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型系列电视文献片《中华林氏人文史纲》之首部《太始祖比干》,在尊重历史、再现历史的基础上,将生动而形象地刻画出比干这一“千古谏臣”的历史功绩和忠烈情怀,将他爱国、仁义、善行、忠烈的一生再现在屏幕上,将我国殷商时期的朝政、吏治、军事、人文、民俗、风情等用电视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的面前。为观众展现一幅耳目一新、别具特色的奴隶社会的历史画卷。整个拍摄周期为三年,力争在2008年比干公诞辰3100周年时向全国播出。

    在此前我们于北京、广州召开的项目论证会上,有关专家对该选题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专家指出:如此厚重的题材,如此伟大的人物,如此特定的历史环境,如果能在2008年奥运会召开期间播出,将会对我国政府关于“人文奥运”的宗旨起到浑然天成、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这就更加激发了我们的创作激情。旅游资源资讯网

     

    “千古谏臣”比干是天下林姓的太始祖。如今,寓居海外的林姓华裔,在每年的四月四日,无不举办盛大的祭组活动。大型系列电视文献片《中华林氏人文史纲》的摄制,在满足天下林姓对自己的祖先系统而生动的了解的同时,也对每一个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营造一个审视、追寻自己血统、祖先、国籍的契机和平台。激发起人们崇敬祖宗、热爱祖国的情怀和热情。对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归宗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华夏民族凝聚力,都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独特的现实价值。整部文献片的外景拟以新乡、卫辉市等地进行拍摄,在系列文献片的创作、拍摄、播放过程,就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品牌形象推广宣传过程。在此过程中,塑造并拥有“比干故里”文化的独特品牌形象,拓展并占领“比干故里”旅游产品的广阔产业市场,可以迅速带动与促进我市经济的新腾飞、大跨越。

    感激台领导对我们剧组的支持,感激我的同事们为剧组采写的系列报道,作为制片人,唯有将作品拍好,才是对你们最好的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