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金融资产管理业务: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抓手,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 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17:49
 日期:2011年11月4日     作者: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钟燕  【编辑:yangguangtop】  ----在第十一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一、重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1.建设成就
  (1)教育网络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一五”期间,我们建成了重庆教育网、高校教育城域网、大学城教育城域网,100%区县建成教育城域网,初步搭建了重庆教育网络体系,全市85%的学校接入了互联网;目前,全市100%高校、80%中等职业学校、50%普通中小学建成了校园网;100%高校实现了班级多媒体化,60%中职学校实现了“室室通”,39%中小学实现了“班班通”;95%在渝普通本科院校、20%中等职业学校、15%普通中小学建成数字校园;所有中小学建设了视频报警监控系统;全市计算机拥有量生机比,高校达到4:1、职业学校达到8:1、中小学达到15:1;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达到了16个多亿元。
     (2)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我们自主开发建设了重庆教育门户网、基础教育网、职业教育网等十大网站;搭建了重庆大学城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小学校舍信息管理系统等一大批应用系统。为全市的教育宣传、教育管理、教育服务搭建了基本的工作平台,初步实现了业务管理、信息交互、在线办事等信息化应用与公共服务。
     (3)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初见成效。“十一五”期间,在渝高校开发建设了19076门网络课程、62门国家精品课程、256门市级精品课程,拥有数字文献资源容量超过515.25TB。成立重庆市基础教育资源中心,整合国家资源、农远资源、地方资源、名校名师资源共30TB;联合西南大学开发了西师版新课标语文、数学教材资源共300余节,仿真实验教学软件资源367个。各区县和大型中小学均建设了本地区(本校)教学资源库。全市40个区县中小学接入重庆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30%的中小学接入重庆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大学城13所高校和部分在渝本科院校接入大学城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初步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共建。
    (4)信息化应用研究硕果累累。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应用促建设、以应用促发展、以应用促创新”,围绕应用下功夫。在全市创建了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区17个、实验校100所,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88所,通过课题研究、应用研究、示范引领的方式,推进信息化应用。创造了黔江区远程教育设备资源 “一机三用”模式、石柱县城乡学校远程“资源互动”教学模式等一批应用成果。
    2.主要做法
    (1)政府主导,统筹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十一五”期间,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奠基工程列入了市教委“八大重点工程”之一。2009年,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建设“五个校园”的意见》,市教委、市经信委、市科委联合成立“数字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了《重庆市“数字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启动“数字校园”建设。
    (2)制定标准,分类指导。重庆市教委根据不同层次、不同区域学校特点制定了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校建设与配备标准,下发了不同层次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手册,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学校的验收指标体系,分类要求、分类指导,使学校信息化建设目标明确,标准清晰,任务落实。
    (3)典型引路,分层推进。市教委分别在高校、中职学校、区县确定了一批“数字校园”试点示范的地区和学校,开展“数字校园”应用研究,每年,市教委重点帮助支持一些地区和学校开展实践研究,并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交流、推广和充分发掘基层经验。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分层推进等方式,全面推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涌现出了以大足县、重庆大学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地区和学校。
    (4)强化师资,助推应用。2009年起,每年市财政斥资为中小学教师配备笔记本工作电脑,并启动实施了《重庆市中小学教师装备能力提升工程》,目前,该工程已为全市中小学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8万多台。同时,我市全面启动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计划,并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纳入了教师“国培计划”、“市培计划”和教师继续教育之中。近年来,全市共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网络工程师双认证培训等共200余次,初步建立起了一支结构优良、高效精干的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
    (5)政策保障,持续发展。每年市财政投入上亿元专项资金,帮助薄弱地区和学校发展信息化;为解决教育信息化建设、维护、更新经常性经费投入,市财政局、市教委联合下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与教学装备经费保障文件,每年从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中统筹15-20%用于信息化和装备建设,仅此一项每年信息化投入就达3亿多元,有效缓解了资金不足问题。
    (6)落实目标,严格考核。我市将“数字校园”建设的相关指标纳入了对区县政府、高校主要领导政绩考核和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有力保障了政府行为、政府投入的到位。同时,市教委也将每年的目标、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县、高校,纳入教育工作年度目标考核,极大地推进了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数据标准缺失,信息孤岛突出;教师信息素养仍不适应信息化发展需要;优质教学资源缺乏,共享机制不健全等。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
    1.围绕一个目标
    就是“三化”、“五体系”建设目标。三化:“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五体系:建设“网络互通体系、资源共享体系、应用服务体系、运行保障体系、人才支撑体系”。
    2.推进六项工程
     (1)推进教育信息化网络及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到2015年,基本实现“网络全覆盖、硬件全达标”。
     (2)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工程。到2015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建成“数字校园”。
     (3)推进重庆教育资源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建设“五库、两平台”,五库:基础教育、中职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和教师教育“五大资源库”;两平台:重庆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重庆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4)推进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完成三大任务:调整高校、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扩大IT本科招生人数,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建设IT人才培训基地,培养短平快急需人才,为重庆IT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撑;中小学教师全面达到教育技术中级水平,师机比达到1:1。
    (5)推进大学城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工程。实现大学城“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后勤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体育设施、信息通讯”五个一体化。
    (6)推进远程教育及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推进重庆市现代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建设学习型社会。
    3.实现“五个一体化”建设
      包括网络设施建设一体化、教育资源建设一体化、教育管理建设一体化、教育服务建设一体化、校园安全信息建设一体化。
    4.构筑三条保障线
      (1)完善管理体制,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政府牵头,市级部门配合,教委主抓,专家引领,电教部门具体实施的管理体系。
     (2)完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保障。建立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信息化建设经费的长效机制,计划在未来3年内投入建设资金32.3亿元。
   (3)完善考核机制,促进健康发展。建立教育信息化工作政府专项督导考核机制。
             (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