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金额式明细账下载:面向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教育体制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6:49:43

摘  要:

随着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队伍的高学历化、教育终身化和管理专业化已是大势所趋。然而我国当前的经管教育尚不能完全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从我国企业非正常死亡入手,提出企业管理低效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然后简要分析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重点通过企业管理者面临的尴尬处境分析我国经管专业的职业教育体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面向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教育体制改革思路,尤其重要的是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人才的再教育。

关键词:管理低效,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体制创新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我国经济增长压力加大。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主体之一,在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继续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出发,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人才的再教育。

一、企业管理低效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国际市场的竞争是激烈的,结果是残酷的。三十年来,不少名震一时的企业悲壮地退出历史舞台,不少羽翼未丰的企业过早地淡出人们视线。我国企业未经发展——成熟——衰退的过程,直接跨越生命周期的这种非正常死亡背后,必定有深刻的原因。

据研究,除了极少数的企业是由于资源枯竭或行业更替自然死亡,大多企业的问题出在体制不健全、管理不科学、观念不正确、配置不合理等方面,而这些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企业管理水平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或称之为企业管理低效。

管理低效是指由于企业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的企业效率和效益低下。其实质是在现有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基础上,在不削减企业和员工当前利益的条件下,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或管理方法的调整,企业效率和效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企业管理低效的主要表现是工作效率低、企业效益低和投入产出比低,更具体地表现为企业目标不明确、决策性失误、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企业形象不好、计划落实不到位、员工积极性不高、管理者权力滥用、客户抱怨和投诉较多、约束机制失效、资源极大浪费、生产和服务等过程脱节、企业文化混乱等。

目前,管理低效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我国各种行业的各类企业中。对比全球企业,不难发现我国企业总体竞争力较弱,这恰恰说明了我国企业低效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企业管理低效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

二、教育体制缺陷是阻碍管理水平提升的根本原因

乍一看,教育体制与企业管理风牛马不相及,说教育体制缺陷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似乎是无稽之谈。事实上,经管教育同经济发展之间联系极为密切。一方面,国家通过高等学历教育把经管类毕业生输送给企业,他们在企业中付出劳动、创造利润、实现价值,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国家通过自愿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方式对企业管理人才进行再教育,使其在专业方面得到更大的提高。这种双向流动能够有效解决社会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的稳定与和谐。

然而,当前我国的经管类专业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体制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一)经管类高等教育的体制缺陷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当前在社会上盛传着“大学毕业生不如农民工”的言论。这个荒唐的言论背后隐藏着令人深思的事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确难。就业难在哪里?我们以经管专业为例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高效专业的设置与企业实际岗位的需求不吻合,比如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曾尴尬地介于计算机和管理之间无所适从;第二,高校一成不变的课程的设置与日益变化的实际工作需求不符合,比如专业课程不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第三,高校毕业生的能力与日常实践不匹配,比如科班生无法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企业生产力。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体现出高校教育体制的缺陷。(1)经管教育培养目标不清晰。一方面,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不同的学历教育分别培养怎样的人才层次;另一方面,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类型,是理论型、应用性还是复合型?正是培养目标不清晰,导致当前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侧重点与实际需求不接轨。(2)经管教育模式不合理。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如此之快,提供的岗位如此之多,然而大学生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用人单位愁于聘不来胜任岗位的人才。这样的事实说明当前的教育模式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缺乏综合素质教育,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二)职业教育体制的缺陷

与高等教育相比,我国职业教育的问题更多,更令人担心。我们通过企业管理者的尴尬处境来分析当前职业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的困境

本文所讲的企业管理者,主要是指企业家和在企业里从事管理的人。他们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个人的知识和智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运筹帷幄。正是千千万万企业的成功,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为社会创造的价值不可估量,然而企业管理者自身却受到了不平等待遇。

一是得不到系统的继续教育。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的创业者在良好的机遇中获得了成功。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市场对管理者能力的要求超过了机遇,不少企业家吃了苦头,遂开始所谓的“二次创业”。他们懂得“教育兴国、知识兴企”的真理,明白经营企业除了靠超人的胆略和魄力之外,还必须靠系统的、专业的经管知识来经营管理企业。然而,由于自身文化程度太低,只能徘徊在正规教育的门槛之外。虽然社会上有不少培训班,但这些盈利机构的战略眼光和教育水平都很难达到国家教育的高度。

二是得不到公平的社会认可。人拥有“社会”的属性,成功者往往不是自封的,而是社会评价、大众认可的。不少企业管理者在商战中摸爬滚打数几十年,在风雨泥泞中历尽艰难坎坷,摸清了市场变化的基本规律,总结出宝贵的实战经验,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认可和平等的发展机会。比如,在职称评定方面,很多企业管理者在能力水平已经达到要求,却因学历不满足条件被拒之门外。

此外,在子女教育方面也有困难。按经济发展的规律,企业通常集中在城市。因而企业管理者带家人到城市创业或工作,其子女却因为户籍问题不能享受城市教育,导致管理者面临回乡的困境。

2.经管类职业教育体制的缺陷

翻翻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我们会发现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就指出要“有计划地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共同发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教育系列。”然而时间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九个年头了,我们的企业家还面临着教育的不公平,这说明我国职业教育体制存着严重的问题。

一是部分培训机构不规范。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产生的,因而企业管理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的实践性学科。由于“搞管理的不懂管理”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我国的各级各种培训机构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然而为数不少的培训机构打着“教育”的旗号,走着“误人子弟”的路子,结果是企业管理者进行了不少投资却没有学到多少真正有用的知识。

二是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在知识经济时代,在学习型社会中,教育是完整的体系,不应当在哪个环节出现断层。当前经管教育并非如此,一部分人可以通过学历教育从大专读到博士,先学习理论再进行实践;而另一部分先进行实践获得经验,只能通过社会培训班零敲碎打地学习,无法获得系统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

三是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不衔接。由于社会历史的或个人家庭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结束基础教育就踏入了社会,学历水平比较低。随着客观环境的改变和主观心理的转变,有的人在就业后勤奋学习,但是却永远地失去了接受学历教育的机会。也就是说,无论他的实际知识水平有多高,无论他职业能力有多强,在学历上只能是小学或初中水平,并且因此无法接受成人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后续教育。

三、教育体制改革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途径

前文指出,管理低效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这是由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的矛盾决定的。

1.当前我国企业管理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

企业管理的基本矛盾是指贯穿企业管理发展过程中,并始终规定着企业管理发展过程的基本的矛盾。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对基本矛盾。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生产关系和企业生产力仍然是一对基本矛盾。企业的生产关系,表现为企业进行物质生产或提供服务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与企业相关的生产、交换、分配等方面的内容。企业生产力是指企业劳动者利用企业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当前,我国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同时代需求相比还较为落后。因此,现代企业发展需求同落后的企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就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基本矛盾。

企业管理的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的企业管理中,处于支配地位、在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起着决定作用的矛盾。目前,我国企业管理的主要矛盾是飞速发展的企业管理需要同落后的管理能力之间的矛盾。我国的企业类型复杂,不同的企业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然而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企业管理的能力参差不齐,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企业管理的进步与发展,制约了众多企业的生存和成长,阻碍了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只有通过教育体制改革才能真正解放企业生产力

企业管理的进步,有赖于主要矛盾的解决。在企业中,管理水平是最根本的、最重要的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企业生产力,首先必须解放企业生产力。要解放企业生产力,就必须提高管理水平,这就要求打破束缚企业管理水平的各种限制。因此,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解放企业生产力就必须从经管教育体制改革出发。

如果不从教育体制入手,而总是希望通过追加投资、扩大贷款来解决问题,这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新增的投资和贷款仍然会被浪费,企业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如果能够通过一种适当的方式“授之以渔”,则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企业管理者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企业得到良好发展的同时管理者个人价值得以实现和认可,从而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促使个人全面发展,社会更加和谐。

四、面向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教育体制改革思路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每个公民都合理、公平地获取知识和能力,是打造优秀人才,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才?对“人才”概念进行定义的意义在于“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只有清楚了哪些人是人才,才能做到保护和发展人才,否则人力资源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是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具有才能,即将或已经创造价值和做出贡献的人。这也就是说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人才,不能凭学历的高低和阅历的深浅,而应看他现在和将来能否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贡献。

我们要彻底地解决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打造出一流的管理人才,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优秀的管理人才,应当具有深厚的经管知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卓越的管理能力。因而,必须对经管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尤其要改善当前职业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加快经管专业的高等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当前的高等教育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一方面,经管类高等教育要修正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出大批系统掌握相应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经管事业的基本素质、拥有应对实战的基本能力的优秀管理人才,明确区分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不同的学历要达到的层次和与之相适应的类型。另一方面,经管类高等教育要改变教育模式。统筹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自身素质,是经管类专业的基本培养模式。理论知识是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的相关知识;应用能力是把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工作中的能力;自身素质则是指个人的文化修养、社会责任心等。具体来讲,一是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性、创造性的内容,二是建立和规范与企业相结合的实践基地。

(二)完善经管专业的职业教育体系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经济是发展的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大大增加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因而,相关部门应当对此问题重视起来。

1.规范社会培训机构。社会培训机构是我国经济和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职业培训机构应当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应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应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增强专业适应性,努力办出特色。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有力进行监督,对不规范的培训机构进行坚决惩处。

2.降低学历教育门槛。在这里我们有两个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鉴。其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刘伯承等人建立了南京军事学院,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将领进行回炉,补习军事理论知识。其二是近些年来国家为了不断提高优秀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水平,鼓励他们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不少优秀运动员可以免试入学。通过这两个成功的例子,笔者认为对经管方面的人才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式提高其理论知识。企业家的低学历是我国特有的现象之一,当前的成人教育、职业教育、BBA和MBA等教育可以适当降低条件,除了学历和从业年限之外,也可以考虑把资格审查与基础文化水平相结合,把实际工作能力、累计缴税额、稳定持续提供的就业岗位等作为参考依据,从而使低学历、高能力的人能够得到继续的学历教育。

3.拓宽正规教育平台。在现有的教育平台上,还有很多人得不到系统的、正规的教育,而以盈利为主的私人培训机构无法担当为国家培养经管人才的重任,因此只有通过政府建立更广泛的正规教育平台,对更多的企业管理人进行再教育,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