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税法好考么:天主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9:02:25

天主教

开放分类: 东正教 哲学术语 天主教 宁夏宗教 宗教

编辑词条 分享

  • 新知社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腾讯微博
  • 移动说客
  • 网易微博
  • 开心001
  • 天涯
  • MSN

天主教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耶稣亲自创立的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圣而公教会,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天主教的英文是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拉丁文是Ecclesia Catholica Romana,音译为加力特教,意译公教。因其中心在罗马,又称罗马公教。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新教、东正教、天主教统称基督教。

编辑摘要 目录
  • 1 概述
  • 2 历史沿革
  • 3 名称来源
  • 4 组织形式
  • 5 信仰教义

天主教 - 概述

天主教

天主教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耶稣亲自创立的至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圣而公教会,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天主教的英文是The Roman Catholic Church,拉丁文是Ecclesia Catholica Romana,音译为加力特教,意译公教。因其中心在罗马,又称罗马公教。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新教东正教、天主教统称基督教。

天主教 - 历史沿革

天主教

传说,基督教是由耶稣在巴勒斯坦创立的。早期基督教曾受到罗马皇帝的残酷迫害和镇压。公元313年,罗马帝国西部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米兰发布“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可与所有其它宗教同享自由,不受歧视。从此基督教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宗教。

1054年,东西两派基督教会分裂。东派教会自称正教,西派教会自称公教。大主教会及其教皇制,作为独特的单一教会和体制,至此乃正式确立。

中世纪时,天主教是西欧各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宗教,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后,天主教在欧洲部分国家丧失统治地位。为了对抗宗教的改革运动,维护自身的统一和权威,天主教罗马教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史称反宗教改革。

18世纪,在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的影响下,欧洲一些国家和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对罗马教廷的离心倾向日益增强,1809年拿破仑将教皇国并入法国版图。1929年,庇护十一世和墨索里尼签订拉托兰条约,教皇拥有独立的梵蒂冈城国的主权方被正式承认。

1962年,教皇约翰二十三世召开第二次梵蒂冈公会议。会议强调天主教要跟上时代,在教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对外采取开放政策,主张与天主教以外的基督教各派以及其它宗教和不信宗教的人们对话。会议之后,天主教在神学上打破了以往权威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禁锢,使神学出现了多元化和世俗化的现象。

现在,全世界天主教有总主教区130个,教区628个,监牧区和代牧区129个,共有教徒10亿左右,占全球人口的17.5%。现任教皇为波兰人约翰·保罗二世,于1978年10月就任,是第266任教皇。 天主教于唐代开始传入中国,13世纪再度传入。元朝覆灭后,天主教在中国几近绝迹。16世纪,天主教随着西方殖民主义浪潮,再度传入中国。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传教士也陆续进入中国,天主教又发展起来。传教士在中国的土地上受他们本国政府的保护,到处设立教堂、修道院,兴办学校、医院、孤儿院,用各种方法传播,发展天主教。   

从1840年到1949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天主教在中国虽然有了300万教徒,但教会领导权却一直在外国主教手里,中国天主教成了受外国势力支配的宗教。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天主教进行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反帝爱国运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天主教成为中国宗教徒自办的事业,成立了天主教爱国宗教组织中国天主教爱国会。 

天主教 - 名称来源

天主教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καθολικ??,意思为“普遍的、通用的”,因此也被翻译为“公教”。在中国,基督宗教的一些中文翻译名称造成了对天主教和新教的误解,“基督教”翻译自英文的“Christianity”,指一切相信救主耶稣·基督的信仰,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等;而在中国,“基督教”则一般是指英文的“Protestantism”,更确切的翻译是“新教”,是1517年由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形成的基督宗教教派。为了避免误解和混淆,本词条避免使用“基督教”一词,而使用“基督宗教”表示英文中的“Christianity”,“新教”或者“基督新教”表示英文中的“Protestantism”。

天主教
公元1517年,天主教奥斯定会的马丁路德神父“另立门户”,由罗马天主教分离出去。天主教会一度称之为“抗议宗”、“抗罗宗”、“誓反教”等,直到1962年-1965年梵帝冈第二次会议(简称“梵二”)后才慢慢改变这些称呼,乃称之为会离的兄弟教会,即是基督新教或新教,也就是在中文中所称的“基督教”。国际上称天主教为“基督教”,称新兴的教会为“基督新教、新教”,中国却称新兴的教会为“基督教”,以致为数不少不明历史的中国的基督新教徒与中国的教外人士都误认为,天主教是从基督教分裂出去:先有基督新教(中国称的基督教),后才有天主教。殊不知,天主教是罗马天主教,由耶稣基督亲自创立的,乃建基于对耶稣基督的信仰上,它的前身是犹太教,因此,继承犹太教的一神观念和旧约圣经。而中国所称的基督教即是国际上所称的基督新教,是在耶稣诞生后第1517年才由国际上所称之为基督教的罗马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会。
公元1517年前所称的基督教,并不是基督新教,而是罗马天主教。因为马丁路德神父所创办的基督新教(中国所称的基督教)还没有诞生。公元1517年后所称的基督教,并不是天主教,而是基督新教(中国所称的基督教)。因为马丁路德神父所创办的基督新教已诞生了。 梵帝冈第二次会议所称的基督宗教,并不是专指基督新教,而是指所有信仰耶稣基督的教会。

天主教 - 组织形式

天主教

天主教会的组织形式严格集中。它重视教阶制,教阶制分为神职教阶和治权教阶。神职教阶有:主教神父助祭。治权教阶有教皇、宗主教、牧首主教、省区大主教、都主教、大主教、教区主教等,教皇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由枢机主教构成的枢机团选举产生,枢机团也是教皇的主要咨询机构。天主教严格规定神职人员不得结婚,与俗人有明显界限。修会由信徒组成,修士须发安贫、守贞、服从三愿,并过集体生活。除教皇之外,公会议也具有至高权威。公会议由教皇主持召开,代表为世界各地区的主教。重要修会、修院领导人及著名神学家、教会法专家也常应邀参加。12世纪至今,天主教已召开过13次公会议。天主教第一部完整的教会法令是12世纪中叶的《格拉蒂安教令集》。16世纪时,《教会法大全》问世,20世纪初又修改简编为《天主教会法典》,1983年,又颁布了更为简明的新《天主教会法典》。

天主教信奉天主和耶稣基督,并尊玛丽亚为圣母。教义统一,基本教义信条有天主存在;天主永恒、无限、全知、全能、全善,他创造世界和人类,并赏善罚恶;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道成肉身、圣子受难,复活升天,末日审判等。天主教认为教会为基督所创,乃基督之身,人只有通过教会才能获得拯救。早期天主教主要根据亚历山大派神学及奥古斯丁神学解释教义,13世纪后,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体系逐步成为官方神学。20世纪后,新托马斯主义、超性托马斯主义也被用来论证天主教的信仰和教义。天主教把耶稣的诞生、死亡、复活、升天、圣母的升天都定为节日,记于专门的教历之上,每逢这些节日要举行的弥撒为主的仪式。又设有圣洗、坚振、圣体、终傅、告解、神品、婚配七项圣事。

天主教 - 信仰教义

天主所启示的一切主要记载在《圣经》中,它叙述天人交往的历史,揭示天主对人的计划;是要人与天主共融,分享祂的幸福。不幸,由于原祖违命,而失去天主预许的永福,但天主由于仁爱无量,又派遣救主拯救人类,使人能重获永生。

天主教

天主启示的主要信理:
1、“启示”的宗教
天主教对神的观念,最先见于《旧约》的创世纪中记载,神(天主)是独一无二的,先宇宙万物而自有,宇宙万物是神从无中生有、所造化而存在。人是神按照自己的肖像所造,除造了肉身生命之外,并特别赋予灵魂。人虽然肖似神,但他是受造物,对神的认知和真理,必须仰赖神的启示,不能单从人的的心,悟道而得。这是天主教与其它泛神论宗教,有别的地方。

2、三位一体的天主
启示中最为基本者,天地之间只有一个真神,称之为天主,但一个天主内具有三位,神学上称为“三位一体”。新约的四部福音中,耶稣基督说自己是受圣父所派遣的子,降凡拯救世人,并行神迹证明他的神性,升天以前,预言将派遣圣神降来,圣化信友之精神生命。可知神有三位。但神只有一个,经初期教会教父的诠释,确定神是三位原属一体。三位的分别是形上的,是位格的。“三位一体”的奥理,揭露了神的奥秘,也显示神人之间的深度关系,人是神所造生,救赎和圣化的万物之灵。

3、人的原罪
原罪是有关人生在世界上处境之启示。按旧约记述,人类始祖亚当和厄娃于受造之时,除具有人性,还分享天主的超性生命,能直接与天主沟通。生活在乐园中无忧无愁。后来亚当和厄娃背叛天主,失去乐园,失去与天主共融的幸福,也造成后来人类普遍与天主隔离之处境,失落超性的生命,就是“原罪”。原罪是人们生来就有,就缺少超性生命与后天的缺失(罪)不同。后天缺失可因教化而受到纠正,先天的原罪,所丧失的是超性生命,失去人生的终向,必须由天主的主动赦免。这就是圣子耶稣降凡成人,救赎我们的道理。凡信耶稣接受洗礼的人,重新与天主和好,死后得享永生永福。

天主教

4、耶稣是救世者和导师

耶稣是天主圣子,降生到世界上来,为把人类从罪恶中拯救出来。他是天主能赦人罪,他又是人,承担世罪,受苦受难,实践博爱。耶稣具有救世者和人类导师的双重身份。他把天主的真理和爱,完全启示给人,引人走上永生之路。人必须接受耶稣的赦罪(受洗),和实践他的训示(行善),才能得救(分享神的超性生命)。耶稣是道路、真理、生命。借着他,人才能与天主重归和好,回归天父的家。有关耶稣的言行,记载于新约圣经的四部福音中。

5、信徒入门的洗体(圣事)
耶稣基督的救恩遍及古今中外的整个人类,如果人不肯接受他的信仰,就不能得祂的救世赦罪的恩典。因此,人从明白基督的道理,承认自己的过失,革心悔改,领受赦罪的洗礼,成为信徒,才能实际得到基督的救恩。洗礼是天主教的一件圣事,领洗以后,人获得超性的生命,成为天主圣父的子女,天主圣子的弟兄姐妹,由此,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人生活得更有意义。众人成为基督内的兄弟姐妹,必然能敬主爱人,促成普世人类的平等、自由、博爱。

6、神圣的团体“教会”
教会是基督徒的信仰团体。“圣事”是教会的制度,有其神圣的起源,是信友们共同遵守的,并且藉此以分享彼此的信仰经验,天主教的信仰不只是人与天主之间的事,个人信仰之确实性,也需要信友团体的共同作证。如:圣经是天主的圣言,借着启示而经人手书写而成,这事实必须经过初期信友团体的共同承认才能成立。“圣事”是神与人之间的沟通方法,由耶稣基督所建立,为初期信友团体所共同遵守。当年,耶稣召集十二门徒,成为一个见证团体,也是建立教会的伊始。                                                                         

7、恭敬圣母玛利亚
信仰耶稣的人,对耶稣生活和传教的地方,尊之为圣地。那么对亲生养育耶稣的母亲,最后又把死在十字架上的爱子尸体抱在怀中的母亲,怎能不表尊敬。耶稣救世的事业里,没有比圣母玛利亚更直接参与的人。天主教的恭敬圣母,与钦崇唯一的神一天主,绝对有区别的。圣母玛利亚是天主最宠爱的,我们向她的祈祷是请她为我们转求天主的恩佑。

天主教 - 经典仪规

天主教的经典——《圣经》和典籍

天主教

1、圣经——是天主教信仰基础。分旧约与新约两大部分。旧约共四十六卷,分法律书,历史书,智能书,先知书四大类。全书的写成,经公元前一千二百年至前一百年左右,逐渐汇为一集,为耶稣诞生前的作品。新约其二十七卷,分四福音,使徒行传,使徒书信,默示录四大类。全书的写成是公元初世纪使徒时代的作品。 

2、 典籍——是天主教会一脉相传,宣导教义、礼仪、灵修、法典、信条等。如教会历届大公会议的宪章、法令、宣言、历代教会权威当局的文献、教父文集、教宗通论、文告、神学家的名著等。

天主教的仪规——礼仪和诫命
1. 礼仪是天人交往的途径,不是普通所谓的仪式。礼仪的行为也可以说 是耶稣执行他作天人桥梁的职务,他借着外表的仪式来沟通天人之间的关系。a、他领导人们祭献,赞美敬拜天主。b、他也给人带来天主的恩宠,使人圣化。所以在每次举行礼仪时,耶稣必然临在。 天主教的礼仪,包括七件圣事,弥撒圣祭,团体祈祷等。

A. 七件圣事
是耶稣所建立的圣礼,也可以说是他通过教会行使这些外在的礼仪,继续圣化人们,引领世人与天父合一的活动。人因着”洗礼”,得到耶稣的救赎,而分享天主超性的生命,成为天父的子女。借着”坚振”,巩固信仰生活,使人更有勇气为福音作证。领受”圣体”,此神粮使超性生命得以饱饫和滋养。借着”告解”,吾人可重获因犯罪而失落的超性生命,维护与天主的和好。”圣秩”祝圣有志效法耶稣的男性青年,担任教会司祭职务,为整个教会服务。”婚配”是男女的天作之合,是人们分享天主造化功能创造人类新生命。”傅油”则使病患或垂死的人,灵魂肉身坚强,坚定其对永生的信仰。  以上就是“圣洗 ”、“坚振”、“圣体”、“告解”、“圣秩”、“婚配”和“傅油”七件圣事。

B. 弥撒祭礼
弥撒祭礼有两层意义。一是纪念耶稣以牺牲自己的生命,甘愿被钉在十字架上,献给圣父为给全人类补赎罪过。二是纪念耶稣在最后晚餐中,把自己的身体,作为门徒的灵魂食粮,愿天天和他们在一起,所以,弥撒就是重行耶稣的救世事迹,表达信友的基本信仰。它是天主教的中心礼仪,信友有义务在星期天(主日)参加弥撒。圣事和弥撒虽然是公共的敬神礼仪,有很多人参加。不过,圣事的施行对象为某些特定的个人,而非全体,而且有的圣事只能领一次。弥撒祭礼则是为全体教友而举行的。

3、 诫命
诫命是天主启示的,教导人如何走真理和生命的道路。共有十条,是旧约梅瑟时代,天主所颁布的叫做“天主十诫”。教会也规定信友必须 予以遵守。十诫的条文:一钦崇一天主万有之上,二勿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三守瞻礼主日,四孝敬父母,五勿杀人,六勿行邪淫,七勿偷盗,八勿妄证,九勿愿他人妻,十勿贪他人财物。综合以上条文,可分为二,爱天主在万有之上,以及爱人如己。耶稣传教的时候,在山中圣训中指出爱人和爱天主是分不开的,受天主是爱人的根据。他说爱的诫命只有一条,“你要全心、全灵、全力爱天主,并爱人如己。” 除天主十诫以外,教会为善尽其导师的职责,订定了一些法规,称为“天主教法典 ” 。